公务员考试与逻辑学论文

2022-04-1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司法考试与法学本科教育是对立统一、相辅相成的,司法考试对法学本科教育而言是一把双刃剑,在肯定司法考试推动法学本科教育的同时,也不能忽视其给法学本科教育带来的冲击。为更好地把握两者间的关系,本文拟从司法考试与法学本科教育的冲突、司法考试与法学本科教育协调等方面进行探讨。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公务员考试与逻辑学论文 (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公务员考试与逻辑学论文 篇1:

公务员考试与逻辑学教育

由于公务员所具有的工资待遇和就业环境的优势,考取公务员成为近年大学毕业生的热门选择。面对这个趋势,高校应结合社会对新型人才的需求,加大对学生的逻辑思维教育,有助于推进我国大学生素质教育,也是培养高素质专门人才的重要举措。

公务员考试需要逻辑思维能力

公务员考试的公共科目笔试为《行政职业能力测验》和《申论》两科。该考试从人的特定思维入手,以一定的知识基础为支撑,考查考生的基本素质和综合能力,它既不同于一般的智力测验,也不同于具体专业知识技能的测验,其功能主要是通过测量一系列心理潜能,进而预测考生在行政职业领域内的多种职位上取得成功的可能性。①

《行政职业能力测验》主要检验未来的公务员是否具有较强的分析能力和应变能力。考生认为行政能力测试就像是另类的智力测验,而我们都知道,智力是以逻辑思维能力为核心的。

《申论》考试,是具有模拟公务员日常工作性质的能力测试。它是对应试者就某些相关事件、问题的综合分析与正确解决,检验考生阅读材料、归纳主要问题、提出准确对策并进行申述与论证能力的测评方式。②该考试是考核对逻辑知识的具体应用,考查考生的逻辑思维中的综合分析、准确判断、适当概括的能力,考查考生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而新颖的思路、灵活的方法来自考生是否具备不同于他人的思维水平。因此,申论考试的前提依然是要求考生具备一定的逻辑基础知识,经过不断的积累、训练,使自身思路清晰,表达流畅,眼界开阔。

综上所述,两科考试的考查,主要体现为所谓“能力倾向”,而“能力倾向”是以“智力”为核心的,“智力”则是以逻辑思维能力为核心的。所以考生们虽然花费大量的精力去复习,但考试成绩并不高。原因就在于考生一方面缺乏系统的逻辑知识学习,另一方面缺乏如何将逻辑理论知识转化为解决具体问题的方法和手段。

大学逻辑学教育现状

目前在我国,大学教育中逻辑学是不被重视的课程,这与社会需求形成反差,需要教育部门尽快解决,为学生的逻辑思维教育形成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

在国外,逻辑教育一直被作为一种面向全体受教育者的素质教育。在我国,逻辑教育一直未得到应有的重视。中小学教育中没有任何逻辑知识的传授,大学教育在培养非专门人才的逻辑学教学也面临困境,教学地位在高等教育中不断下降,有的专业将逻辑课由必修课改为选修课,其学科优势和竞争力越来越不明显。从专业人才培养的层面看,我国本科阶段设有逻辑专业的仅有北大等几所学校,设有逻辑学专业硕士点的大学、设有逻辑学专业博士点的高校不多。近几年各逻辑学位授权点又连续不能完成招生计划,造成高校逻辑教师整体上学历起点低,绝大部分教师只是在本科期间学过一点传统逻辑,知识结构单调,不成系统,没有高层次逻辑研究的基础。③受课程地位下降的影响,高校逻辑学教师的师资队伍不断减少,造成逻辑学专业研究生毕业后就业难,直接影响了逻辑学专业的普及和深层发展。

逻辑学的作用

目前,逻辑学在大学教育中所遇到的尴尬境地,主要是公众对逻辑学的作用认识不足,那么逻辑学的作用有哪些呢?学习逻辑知识有助于人们认识和把握思维规律,提高思维效率,培养创新思维。

逻辑学能增强我们的思维能力。在思维过程中,通过具体训练,借助于符号和公式等手段来理顺我们原有的思维习惯,通过逻辑学的学习,可以训练、培养人们的抽象思维能力,不仅可以解决实际问题,而且可以从一个崭新的角度——形式化(机械化)地思考问题,促进思维能力的增长。当今各学科日趋系统化,生活日益符号化,似乎已成为不可阻挡的潮流。如果主体逻辑思维能力不高,就难以驾驭这些符号,难以与这些符号系统交流。④

逻辑学能提高我们的思维效率。思维效率也就是思维速度,即在单位时间内,人的思维所能得出的正确思维成分或有效思想的数量和质量。逻辑学要求我们在思维时必须遵守一定的规律和规则,有利于人们减少思维的弯路、避免误入歧途,由此,就可以大大提高人的思维效率。另外,对逻辑学的深层次运用,现代电子计算机才得以发展,可以说,当今计算机是人类思维效率极限化的机械化实现。

逻辑学具有培养创新思维的功能。如果不以逻辑为基础,创新是不切实际的。创新是知识经济时代的显著标志,尽管实施创新教育的措施、途径和方法是多层次、多方面的,但逻辑教育无疑是培养人们创新思維、提高人们创新素质与创新能力的根本方法。这主要是由逻辑的实质所决定的:创新基于创新思维,创新过程实质上是逻辑思维和非逻辑思维的互补过程,创新思维的过程实际上就是突破原有的思维定式和传统的思维习惯,在推理、论证中想象、顿悟。

总之,在大学教育中,应该呼吁社会对逻辑学作用的正确认识,重视逻辑学对思维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作用,在大学教育中尽快建立完整的逻辑思维培养体系,为社会培养有用人才,为大学毕业生的公务员考试提前做好准备。(本文为“2009年西安科技大学培育基金项目,项目编号:200851”)

注释:

①谭林斐:《从命题角度解读公务员〈行政职业能力测试〉》,《北京人才市场报》,2006-10-11。

②何美荣:《浅谈公务员申论考试》,《湖南行政学院学报》,2004(6)。

③张路安:《高校逻辑教学的困境及其对策研究》,《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7(5)。

④何向东、张绍友:《试论逻辑学与素质教育》,《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4(9)。

(作者单位:西安科技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

编校:施宇

作者:董 焱

公务员考试与逻辑学论文 篇2:

司法考试与法学本科教育的冲突及协调探析

摘 要 司法考试与法学本科教育是对立统一、相辅相成的,司法考试对法学本科教育而言是一把双刃剑,在肯定司法考试推动法学本科教育的同时,也不能忽视其给法学本科教育带来的冲击。为更好地把握两者间的关系,本文拟从司法考试与法学本科教育的冲突、司法考试与法学本科教育协调等方面进行探讨。

关键词 司法考试 法学 本科教育 冲突 协调

1 司法考试对法学本科教育的积极影响

1.1 司法考试有助于法学本科教育地位的提升

统一的司法考试不仅使从事法律职业的门槛提高,而且对法律职业者的专业性要求也越来越高。司法考试不是大众化的考试,而是一种含金量较高的选拔性考试。一般来说含金量较高的选拔性考试淘汰率就比较高,近几年司法考试通过率基本上维持在百分之十左右。随着党的十八大依法治国的提出,我国法治化进程的进一步加快,国家法律职业资格制度的进一步完善,对取得法律职业资格的学历学位提出了要求,在学历学位上就要求取得法学类本科并获得学士及以上学位,欲从事法律职业的人员(如法官、检察官、律师、公证员、法律顾问等),都应当取得国家统一法律职业资格。因此法律职业已经逐渐成为备受青睐的职业。对于立志于从事法律职业的人来说,接受高等学校的法学教育获取法学本科毕业证和学位证就成为他们进入法律行业的一条重要途径。在这个背景下,法学专业本科教育必然备受追捧,法学教育的地位也将随之提升。

1.2 司法考试有助于法学本科教育培养目标的准确定位

目前法学本科教育基本上为通识教育与职业教育并存,只不过各高校在二者之间的比例分配差异较大,法学专业层次较多。由于长期缺乏法律职业的引导,法学教育培养目标存在定位过于宽泛、笼统、抽象的问题。实行司法考试之后,尤其是即将实行的统一法律职业资格考试制度,对法律职业范围和取得法律职业资格条件都做出了统一的标准和要求,因此法学教育培养目标也应随之调整,以适应司法考试改革的要求。司法考试和国家统一法律职业资格考试制度的推行,会促使法学教育培养目标从过去注重法律学术教育,逐渐向综合型、应用型、职业型方向发展。

1.3 司法考试有助于促进法学本科教育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考试制度的改革

由于当前司法考试内容的变化,不再局限于对法律法规等条款的记忆,而更加注重法律法规等条款的理解与灵活运用,因此司法考试对法学本科教学内容也带来了许多变革。为此,许多院校法学专业都增加了与司法实践紧密联系的案例分析课程、法律诊所课程和实践教学环节。在教学方法上,愈发重视教学方法的综合运用,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关注各种法律现象,培养学生的法治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灵活运用法律知识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考试上,司法考试不仅注意到了法学基本知识点的考查,而且更侧重于学生实践应用能力的考查,因此在平常的教学和考试中,也注重具体个案的实践应用,考试题型与内容与司法考试网接轨。

1.4 司法考试有助于加强院校与实务部门的联系

一般來说,法学教育与法律职业存在一定的脱节现象,学校培养的学生一般不能立即适应岗位工作的要求,司法考试尤其是统一法律职业资格考试制度的推行,给法学教育提出了新要求,在进行法学基本教育的同时,不能忽视了法律职业教育。高等院校教师职业教育与实践教育相对比较薄弱,而实务部门职业教育与实践教育比较强,因此,高等院校就会主动加强与实务部门的联系,甚至会聘请部分实践经验丰富、理论知识功底扎实的法律事务工作者担任兼职教师,对于改善法学教育与法律职业相脱节现象具有重大意义。

2 司法考试对法学本科教育的消极影响

2.1 司法考试影响法学本科教育培养目标的实现

无论是现行的司法考试,还是即将实行的国家统一法律职业资格制度,都在某种意义上影响着法学教育培养目标及独立自主性,大学法学教育也只有保持相对独立自主性,才能很好地实现其教育功能。然而,自从2008年司法部发布通告允许在校大三学生参加司法考试后,基于“教育依附于考试”的弊端,在校法学本科生为了谋求发展,就不得不把大量的精力投入到司法考试中,甚至有些学生无论在课上还是在课下,要么手捧一本司法考试辅导书,要么手捧一本司法考试必读法律法规汇编,学生成了“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考试机器”。有些学校为了提高司法考试通过率,打响学校的名声,提高学校的声誉,使其在法学教育和司试领域占有一席之地,甚至在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计划上,有意识地侧重司法考试的课程,增加核心课程的课时,减少甚至删减与司法考试关系不大的课程,势必造成学生基本知识功底不深,知识面不广,法律逻辑思维能力不强等弊端。

2.2 司法考试影响法学本科教育课程设置及教学内容

2008年以前,法学本科教育属于通识教育,大部分学校还比较重视素质教育和人文教育,因此在法学的具体课程设置及教学内容上不仅注重法律基础知识,而且还注重学生的实践与法律思维能力培养,法学毕业生的综合能力与素质也比较高。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和考研通过率往往成为评价法学教学质量的主要指标。直到2008年允许在校大学毕业生参加司法考试,司法考试通过率依然成为评价法学教学质量的又一重要指标。在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考研通过率、公务员考试过关率、司法考试通过率等衡量一所学校的教学质量指标中,对一名法学学生来说,司法考试通过率逐渐成为一项重要指标。为此,部分院校为了提高司法考试通过率,不得不调整教学计划、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以司法考试为指挥棒,适应司法考试的要求,使法学本科教育沦为“司法考试培训班”。

2.3 司法考试影响法学本科教育教学方法

在以往的法学教育中,法学教师不仅注重法学基本基础知识的传授,而且也注重对学生法律思维逻辑的培养,这样的教学无疑会给更高层次的硕博教育带来积极作用。自2008年允许在校大学毕业生参加司法考试以来,司法考试通过率成为部分院校的招牌,法学教育存在以司法考试为指挥棒的情况。因为司法考试内容比较细,涉及范围比较广,主要注重法条的运用,题型主要为选择题和案例分析题,75%为选择题。为了提高司法考试的通过率,部分院校干脆调整教学方式,把精力集中在搞题海战术、法条解释,将课堂教学演变成司法考试的练习场,只是一味地注重培养学生的应试能力和记忆能力,因而不可能真正实现法律思维能力的全面培养。

2.4 司法考试冲击正常的法学教育,导致“双学校现象”

部分学生为了应付司法考试而参加司法考试培训班,奔走于学校与培训学校之间,甚至埋头于考试之中,忽视法律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这就是所谓的“双学校现象”。随着司法考试的推行,尤其是允许在校毕业生参加司法考试,现行的法学教育模式与司法考试的矛盾或冲突愈发明显,法学教育模式难以满足当前司法考试的需要。同时随着现行司法考试要求越来越高,难度越来越大,通过率越来越低,法学本科学习与司法考试的压力越来越大,许多学生想寻求耗时少、效果佳的捷径,专业的司法考试培训学校正好符合这一要求而受到了广大考生的热捧,这种现象必然存在而且在一段时间内继续存在,将严重影响正常的法学教育。

3 司法考试与法学本科教育协调

3.1 法学本科教育改革

(1)保持法学本科教育应有的独立性。司法考试毕竟是一种资格考试、选拔性考试,而法学本科教育是培养宽口径、厚基础的复合型人才。如果法学本科教育成为司法考试培训班,法学本科教育应有的目标将无法实现。因此,法学本科教育应当保持其独立性。当然,在强调法学本科教育保持其独立性的同时,也应兼顾司法考试,注意两者的协调接轨。

(2)合理设置课程,改善授课方式。传统教学方式是我国法学教育的主要方式,它仅仅通过单向灌输的方式来传授知识,虽然在构建基础法律知识体系上有着一定的优点,但不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可以采用案列教学法。这种方法既能使学生参与分析案件事实解决问题,又能增强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弥补传统教学方式的不足。在课程设置突出重点课程的基礎上,增加语言学、逻辑学、政治学、社会学、经济学等课程。

(3)优化师资队伍建设,引进优秀人才。当前大部分法学教师都是毕业后直接进校任教,虽然学术研究能力较强,但实践能力较弱。因此要打破这种单一的师资结构,优化师资队伍建设,在人才引进的计划和落实上就要提出明确要求,积极引进思想政治觉悟高、学术造诣深、业务能力过硬的优秀人才入校任教。

3.2 司法考试制度改革

(1)对司法考试报考或者职业资格取得作出限制性规定。根据以往司法考试的要求,只要具备一定的文凭,不管是否具有相关法律知识背景,都可以报考,只要达到规定的分数线即可。虽然它在广泛、公平地选拔法律人才方面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对法律职业共同体的建立存在消极影响,缺乏一定的法律素养和法律思维方式,也与世界各国的法律职业准入相违背。《意见》对法律职业资格取得的基本条件提出明确要求。这不仅要求学生要受过系统的学习,而且对司法考试报考或者职业资格的取得作出了限制性规定,即必须具有相关法律专业知识背景。

(2)改革考试模式和考试内容。目前考试采取一次性笔试模式,题型多为选择题,不能很好地考查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根据《关于完善国家统一法律职业资格制度的意见》要求,改变以往以选择题为主的司法考试模式,转变为以案例分析题为主,增加案例题题型和分值比重,着重考查考生的法治思维能力与逻辑思维能力。通过案例分析,有效检验考生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运用法律规范和相关事实证据等方面的法治水平。同时根据当前国内国际形势,突出依法治国和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增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根据职业的特殊性和对象的特殊性,加大了对法律职业伦理的考查力度。

3.3 司法考试与法学本科教育相互完善

(1)在司法考试背景下完善法学本科教育。在司法考试背景下,法学本科教育应该注重法律职业能力的培养。为此,应进一步完善法学本科教育的培养模式,优化课程结构,调整课程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增加其实践性。具体来说,教学中应适当兼顾司法考试,合理分配法学教学内容与司法考试内容的比重,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注重启发式教学,转变课堂教学模式,由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引入案例式教学法、辩论式教学法等。完善考试形式,丰富考核内容,健全考核制度。适当兼顾实践教学,增加实践课的比例,加强与司法实务部门的互动,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及解决问题能力。

(2)在法学本科教育基础上完善司法考试。司法考试对法学本科教育而言是一把双刃剑,在肯定司法考试推动法学本科教育的同时,也不容忽视司法考试给法学本科教育带来的消极影响。随着国家供给侧改革的推进,教育领域的改革也势在必行,法学本科教育也应与时俱进。但不管做出什么样的改革举动或措施,法学本科教育改革不能忽视学科的自身发展规律,既不需要一定让法学本科教育适应司法考试的要求,也不需要一定改革司法考试制度与法学本科教育相适应,应该根据各自不同要求加快完善自身,努力实现法学本科教育与司法考试的良性互动。

参考文献

[1] 刘洋.我国司法考试与法学教育的冲突及协调[D].辽宁:辽宁师范大学,2014.

[2] 张耀尊.浅论我国法学本科教育中的教学体系和教学内容与司法考试衔接的途径——以广西师范大学为例[D].广西:广西师范大学,2012.

[3] 胡艳香,练文婷.司法考试与法学本科教育的冲突及解决对策[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6(8).

[4] 肖志雄,宋智敏.论司法考试与法学教育之良性互动[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3(9).

[5] 吴志云.司法考试与法学本科教育的良性互动研究——兼论司法考试大背景下我校法学专业的完善之路[J].华北科技学院学报,2013(2).

[6] 杜莉.法学本科教育与司法考试良性互动关系的构建[J].湖北警官学院学报,2012(5).

作者:罗云方 马召伟 杨震

公务员考试与逻辑学论文 篇3:

基于公务员考试的逻辑教学改革探微

[摘要]近年来,公务员成为大学毕业生就业的热门选择,竞争之强已远超其他大部分职业,各种培训应运而生,很多高校也开始重视学生的相关培训。针对公务员考试中对考生逻辑思维能力的要求,作为逻辑学教师,有责任、有必要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将公务员考试的相关内容纳入逻辑课堂教学之中。公务员考试关系学生切身利益,学生学习逻辑的兴趣必然加强,因此,在学生自身能力素质提高的同时,也提升了逻辑教学的实效。

[关键词]公务员考试逻辑教学改革

目前,公务员考试的公共科目笔试为《行政职业能力测验》和《申论》。考试目的主要是通过对考生心理潜能的测量,进而预测考生在行政职业领域取得成功的可能性。其重点是考查考生的基本素质和综合能力。

综上所述,公务员考试主要是测量考生的思维潜能,或称能力倾向,其核心是逻辑思维能力。尤其注重考查考生的逻辑思维中的综合分析能力、快速应变能力、准确判断能力、适当概括能力、解决问题的思路与方法等。从十余年来的公务员考试情况来看,许多考生虽然花费大量的精力去复习,但考试成绩并不高。分析众多考试失利的原因,不难发现,有两点是共同的:一是考生缺乏系统的逻辑知识学习,二是缺乏如何将逻辑理论知识转化为解决具体问题的方法和手段。

二、高校逻辑学教学现状

逻辑学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的七大基础学科之一,在发达国家得到了足够的重视。但在我国,却从未得到应有的地位和足够的重视。在中小学教育中没有任何逻辑知识的传授,在大学教育阶段,逻辑学教学也面临困境,教学地位不断下降,很多专业将逻辑课由必修课改为选修课,课时不断压缩,甚至取消,许多学生根本就没有学过逻辑或难以系统地学习逻辑知识。逻辑学不被重视,“学用脱节是其最为关键的一个原因”。具体而言,一是逻辑教学时力求体系完整,加之逻辑学符号化、抽象化的特点,使部分学生对逻辑学习产生畏难情绪;二是由于在中国主流传统文化中的逻辑缺失,使人们对逻辑学的偏见,认为逻辑学不过就是一些绕弯弯、逞口舌之争的思维游戏,没有什么实用价值。因此,有些学生干脆放弃逻辑学学习。

公务员考试是一种复合型人才选拔方式,选拔出来的也应当是综合能力素质较高的人。如公务员的《行政职业能力测试》,需要在120分钟时间内完成135道题,平均每题答题时间仅53秒,而平均每分钟的文字阅读量若180字符。可以看出,考试内容的信息量之大、涉及范围之广,可谓包罗万有;而答题时间之短、思维跳跃之大、干扰信息之多,也是其他考试所未见。考生要在极短时间内去除干扰、保持清醒、有效分析、找出解题方法并作出准确判断,如果没有足够知识积累和超强逻辑思维能力,想要战胜对手,脱颖而出,是难以想象的。因此,为了提高学生的应考能力,就需要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就必须对逻辑教学针对性和实用性不强等现状进行改革。

三、逻辑教学改革的主要对策

(一)教学目的应以培养能力为主

绝大多数学校开设逻辑学的目的并不是为了培养逻辑学专业的专门人才,而是要使大学生掌握必要的推理工具,拥有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为今后更高效的工作、更轻松的学习与更美满的生活提供必要的能力支持。这就需要使逻辑贴近现实,贴近生活,注重应用。也与社会急需的具有较高的专业技能,同时又在各个方面都有一定能力的综合型、智能型人才的目标是相一致的。作为公务员,高智商和高情商是公务员的基本素质,其观察理解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与组织协调能力等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公务员对于问题的观察、理解、思考与处理。这些能力中,逻辑思维能力又是最基本的能力,因此,考查考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成为公务员考试中的一项重要指标,这也对我们的逻辑教学提出了更高、更实际、更具体的要求。因此逻辑教学应把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结合起来,突破纯思维训练模式,注重学生思维素质养成和思维能力的培养。训练时把公务员考试的知识点与逻辑知识点相结合,让学生在具体思维实践中体验逻辑思维的魅力所在,变“要我学”为“我要学”,真正达到提高学生自身逻辑思维能力和思维素质养成的目的。

(二)教学内容应以有用够用为度

绝大部分的学生学习逻辑并不是希望自己能成为逻辑学家,而是希望能运用好逻辑思维这一工具在今后的工作、学习、生活中能够游刃有余。因此,逻辑教学只有按照学生的需要改革教学内容,才能真正成为学生喜学、乐学的课程。为此,我们对逻辑教学内容作以下调整:一是改革那种以老旧典例与抽象符号推演为主的教学内容。编写以逻辑思维的基本知识和规律为基础,以公务员考试题型为主线,以人们日常思维中逻辑谬误辨析为重点,以有用够用为原则的逻辑讲义或教材,力求去抽象,求具体,重实用。二是根据学生的不同专业取向、不同知识层次,教学内容也有所区别。主要体现在案例选取符合学生的专业特征、难易程度符合学生的知识层次。三是按照公务员考试的要求,运用逻辑对相关学科知识进行分析。

(三)教学过程应以有趣可学为线

逻辑学的抽象性和概括性的特点使得学生对逻辑知识难于理解,再加上逻辑思维本身要求概念明晰、判断准确、推理有效、论证有力和表达规范,学生学习有畏难情绪是很正常的。要是在课堂上教师仍是照本宣科,一味地符号推演,学生还能饶有兴趣的认真听讲,那才是不正常的,也是违反逻辑思维规律的。因此,在逻辑教学过程中,首先要注重案例选取,最好是趣味性强、与学生学习生活息息相关的案例,尤其是学生感兴趣的社会热点问题;其次要注意语言艺术,教师的表达要求生动、诙谐与幽默;三是要与学生互动,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只有这样,才不会使学生感觉到逻辑只是阳春白雪,与我无缘;而是下里巴人,是实实在在的看得见、用得上的不可或缺的思维工具。有这样的课堂学习氛围,学生学习兴趣准能得到提高,学生思维素质和综合分析能力也能得到提升。

(四)教学模式应以学生参与为重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时刻注意自己不再是权威的象征,不再是话语霸权者,不再同化学生的思想,而应真正把学生看成是学习的主体。师生之间的对话与交往以人格平等、相互尊重为基础,交往的空间是一个充满自由的、民主和活力的和谐环境。学生不再是被动接受知识,而是主动思考,积极参与,从不同视角思考、质疑、判断与选择。如果教学过程没有学生的积极参与,那么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效果必将大打折扣。尤其在公务员考试中,对考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要求越来越高,逻辑教学过程必须改变以往教师满堂灌、一言堂的教学模式,更应在引导学生参与教学,通过提问、讨论、辩论、演练等方式,构建师生互动合作的教学模式。只有使学生融入课堂,在体验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学习的乐趣,感知逻辑的魅力,才能真正将理论知识转化为个人能力。通过这种模式,学生既参与了教学过程,活跃了课堂气氛,又在提高自身逻辑思维能力素养的同时提升了公务员考试的应试技能。

(五)教学态度应以学生质疑为乐

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不唯书、不唯师、不人云亦云的质疑精神,鼓励学生质疑。在开放的教学课堂,教学进程不会完全按照教师事先设计好的条条框框进行,有时可能会出现预料之外的、甚至超出教师个人知识和能力之外的尴尬局面。此时教师更要有勇气,诚实坦率地承认自己的不足,真诚地赞赏每一位学生质疑和对自己的超越。只有在这样的师生关系中,学生可贵的批判性思维的火花才会不断闪现。

(六)考核成绩应以综合评定为宜

逻辑教学的主要目标是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包括表达、判断、推理、论证与反驳的能力,以及自觉思维和正确思维的综合素质。在考核内容上,轻识记重理解,结合公务员考试,以考查综合能力素质为主,加大逻辑推理及公务员考试题目的考核力度。在考核方式上,改变以往一考了事的做法,将能体现学生能力和主动参与的平时发言、讨论、作业、实践等纳入考核范围。既能从平时考核中反映学生的综合素质,又能通过考试提升学生的公务员考试解题能力。

总之,公务员作为当前大学毕业生最热门的职业,体现了学生的现实需求,因此,无论是从培养人才的角度还是从学生的现实需求出发,都有必要强化和改革逻辑教学。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学习逻辑的兴趣,切实增强学生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就业的竞争力。

[参考文献]

[1]李葱葱.关于“申论”考试若干问题的探讨[J].中国考试,2005,(7).

[2]董焱.公务员考试与逻辑学教育[J].新闻爱好者,2010,(14).

[3]梁发祥.社会考试与高校非哲学专业《形式逻辑》教学改革[J].毕节学院学报,2009,(27).

[4]吴诚,贺志明.高职院校逻辑教学与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培养研究[J].学理论,2010,(11).

[6]赵红卫.公务员考试录用制度下逻辑课程教学改革微探[J].铁道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2).

[责任编辑:雷艳]

作者:吴诚 罗旭

上一篇:年度销售工作总结三篇下一篇:周工作总结(通用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