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重症护理论文

2022-04-1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目的对应用整体护理干预模式对出现疼痛症状的重症监护室新生儿实施护理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方法抽取90例出现疼痛症状的重症监护室新生儿,将其按照入院时间顺序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5例。对照组接受常规重症监护疼痛护理,观察组接受整体护理模式下护理。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新生儿重症护理论文 (精选3篇)》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新生儿重症护理论文 篇1:

新生儿重症监护室对新生儿疼痛的护理干预

摘要:目的 探讨新生儿重症监护室对新生儿疼痛的护理干预方法及效果。方法 纳入2021年1月—2022年1月90例因疼痛症状入住重症监护室进行治疗的新生儿,随机数表法分组,观察组(n=45)给予针对性疼痛护理干预,对照组(n=45)患儿实施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患儿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症状改善时间、疼痛控制时间、重症监护时间均比对照组低,P<0.05。结论 为新生儿疼痛开展重症监护时,给予其针对性疼痛护理,可有效缓解疼痛,缩短重症监护时间。

关键词:新生儿疼痛;新生儿重症监护室;针对性疼痛护理干预

为新生儿疼痛患儿提供重症监护的同时,并给予患儿护理干预,有效的缓解患儿疼痛症状,从而提升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护理效果。与此同时,我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增加新生儿疼痛优质护理干预,有效的缓解患儿的疼痛。选取90例因疼痛症状而入新生儿重症监护室进行治疗的患儿,对针对性疼痛护理干预的方法及效果进行探讨。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所选90例新生儿疼痛均满足疾病相关诊及入科标准,且家属知情同意。纳入标准[1]:(1)合并严重先天性疾病;(2)家属知情配合;(3)无治疗禁忌。本次研究将护理方法作为分组依据,观察组纳入45例患儿,男24例,女21例,日龄3-18d,均值(8.56±1.58)岁。对照组纳入45例患者,男23例,女22例,日龄3-20d,均值(8.49±1.65)岁。两组一般资料相关数据对比分析结果为P>0.05,可进行分析对比。

1.2护理方法

给予对照组患儿常规护理方法,根据实际情况,结合科室护理操作要求,遵医嘱做好各项护理配合工作。观察组给予针对性疼痛护理干预,操作如下:

(1)疼痛评估:当新生儿被转送至重症监护室时,护士及时安慰患儿家属并及时告知患儿病情情况,对其疼痛状况进行仔细评估,并熟练掌握引发患儿疼痛的根本原因。耐心观察后,对患儿的疼痛时间、疼痛状态做好相关记录。除此之外,在进行护理操作时,保证动作轻柔,避免自身操作失误造成新生儿疼痛加剧。

(2)加强巡视:护士留心重症监护病房的温度及湿度,合理调解,室内光线太强、设备噪音较高时,尽量降低设备对患儿的影响。护士协助每位患儿获取舒适体位,适当调整患儿头部、臀部等体位,让其保持舒服体位,从而降低疼痛感。监护好新生儿生命体征,实时了解新生儿情况,对于部分严重疼痛患儿,必要时可为其提供肢体抚触,从而使其迷走神经张力得到一定程度緩解,降低患儿疼痛感。

(3)吮吸刺激:对于哭闹的患儿,护士为其选用非营养性吸允方法,将安慰奶嘴放入患儿口中,保持良好的吮吸动作对口腔形成一定刺激,增加其5-羟色胺的释放量,会起到良好的镇痛效果。非营养性吮吸还能使躁动不安的患儿保持安静,防止过度哭闹对机体产生刺激,避免机体应激反应。在此基础上,护士为患儿做好皮肤护理,以抚触为主,当患儿进食35-60min后对其进行轻柔抚触,将患儿四肢曲线放好,以腹部为主,每次抚触时间控制在10-15min最佳,每天2次即可。

(4)健康教育:对于患儿疼痛病因,护士及时向患儿家属耐心讲解,并分析临床表现,向患儿家属介绍临床诊治方法,让患儿家属能够做好治疗配合。实施隔离治疗时,当患儿疼痛症状得到明显改善后,应适当开展母乳喂养,母乳中的营养成分能够增加患儿肠道蠕动,更好的促进代谢,进而帮助患儿及时排便。对此,护士做好母乳喂养指导,使新生儿母亲掌握正确泌乳方式。

(5)心理疏导:当新生儿住进重症监护室后,母亲因心理过度紧张,导致出现不良情绪,护士及时安慰,并做好宣教工作,根据实际情况,给予心理疏导,特别要提醒患儿母亲,若是一直保持不良情绪,会对泌乳造成严重影响,对新生儿母乳喂养产生不良后果。

1.3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儿症状改善时间、疼痛控制时间、重症监护时间。

1.4数据统计

将两组统计数据输入到SPSS22.0统计学软件包中,计数资料用“n(%)”的形式表示,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t值检验,P<0.05说明两组差异较为明显。

2结果

2.1两组重症监护情况的对比

观察组症状改善时间、疼痛控制时间、重症监护时间均比对照组低,P<0.05,详见表1。

3 讨论

对于新生儿疼痛症状来说,临床中比较常见,大多数患儿由早产或新生儿疾病引起,对患儿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2]。目前,新生儿重症监护室采用各种先进仪器,并全方面监测数据的细微变化,临床中发挥明显的治疗及干预效果。传统理念下,部分人认为新生儿机体功能尚未完全发育,对疼痛感不明显,因此误认为新生儿对疼痛的感知力比较差[3]。通过长期医学实践认为,在胎儿时期,就具备疼痛感知能力,为新生儿疼痛患儿开展重症监护优质护理时,不仅要关注患儿自身疼痛症状的反应,也要避免护士因操作不当而加剧患儿疼痛。加强重症监护护理工作流程,完善护理操作,最大程度帮助患儿改善疼痛症状。

综上所述,针对性疼痛护理干预效果显著,可提高新生儿疼痛患儿总体护理水平,建议推广。

参考文献:

[1]李英兰,张玉红,吴建华.袋鼠式护理对静脉穿刺新生儿疼痛评分及生理指标稳定的影响[J].黑龙江医学,2021,45(16):1775-1777.

[2]叶娜.基于发展性照护的多维护理对新生儿操作性疼痛及家长满意度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2021,40(06):1120-1123.

[3]邹小红.探讨护理干预对新生儿足跟采血疼痛的影响[J].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1,20(01):136-137.

作者:吴华 唐梅 邓璐微

新生儿重症护理论文 篇2:

新生儿重症监护室对新生儿疼痛的护理干预体会

【摘 要】 目的 对应用整体护理干预模式对出现疼痛症状的重症监护室新生儿实施护理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方法 抽取90例出现疼痛症状的重症监护室新生儿,将其按照入院时间顺序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5例。对照组接受常规重症监护疼痛护理,观察组接受整体护理模式下护理。结果 观察组新生儿疼痛症状控制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疼痛症状控制时间和重症监护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出现不良反应的新生儿明显少于对照组。结论 应用整体护理干预模式对出现疼痛症状的重症监护室新生儿实施护理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关键词】 整体护理;疼痛症状;重症监护室;新生儿

在临床上无论是足月儿或早产儿,在出生后就会产生一定的感受疼痛能力[1]。疼痛对于新生儿,尤其是接受致痛性操作在重症监护室住院的新生儿,会造成严重的不良影响,在治疗期间需对其进行适当的针对性护理,以便使疼痛及其带来的不良后果明显减轻[2]。本次研究对整体护理在出现疼痛症状的重症监护室新生儿治疗中的实施效果进行了分析探讨。现汇报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资料来源于2010年5月-2012年5月间我院收治90例出现疼痛症状的重症监护室新生儿,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新生儿中男26例,女19例;新生儿月龄1-7个月,平均月龄(2.6±0.5)个月;新生儿体重3-12kg,平均体重(4.7±0.8)kg;观察组新生儿中男24例,女21例;新生儿月龄1-9个月,平均月龄(2.8±0.6)个月;新生儿体重4-14kg,平均体重(4.9±0.6)kg。对照组与观察组患儿年龄、性别比例以及体重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存在可比性。

1.2 方法

1.2.1 研究方法 将以上统计的90例患者按照入院时间顺序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患儿接受常规重症监护疼痛护理,观察组患儿接受整体护理模式护理,而后对这两组患儿的护理效果进行对比分析。观察指标包括疼痛症状控制效果、重症监护时间、疼痛症状控制时间、不良反应发生率等。

1.2.2 整体护理方式 整体护理具体内容包括:①对导致重症监护室新生儿出现疼痛症状的主要原因进行探查;②护理人员应该有意识增强新生儿疼痛防范意识;③改善重症监护室的基础设施和环境;④在不影响治疗的情况下帮助新生儿取舒适体位;⑤加强巡视,经常对新生儿进行抚摸[3]。

1.3 疼痛控制效果评价方法 显效:肢体不存在任何应激性表现,没有对重症监护治疗造成任何影响;有效:肢体存在程度轻微的应激性表现,虽然对重症监护治疗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但相关操作能够继续进行;无效:肢体存在严重的应激性表现,重症监护治疗无法正常进行[4]。

1.4 数据处理

2 结果

2.1 疼痛程度控制效果 常规疼痛护理过程中对照组中有13例新生儿的疼痛程度控制效果评价为显效,有效者20例,无效者12例,总有效率为73.3%,观察组患儿经整体护理后,疼痛控制效果评价为显效者17例,有效者24例,总有效率为91.1%,显然观察组疼痛控制有效率较对照组高(P<0.05)。(详见表1)

2.2 疼痛症状控制时间和重症监护时间 对照组新生儿经(5.74±1.47)d治疗后疼痛症状得到控制,共计接受重症监护治疗(8.94±1.53)d;观察组新生儿经(3.16±1.08)d治疗后疼痛症状得到控制,共计接受重症监护治疗(6.23±1.62)d。观察组疼痛控制时间、重症监护时间均较对照组发生明显缩短(P<0.05)。(详见表2)

2.3 不良反应 在重症监护期间,对照组中有11例患儿出现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4.4%,观察组中有2例患儿出现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4%,显然观察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较对照组低(P<0.05)。

3 体会

疼痛指的是一种包括感觉和情感在内的主观感受,新生儿由于不具备对疼痛进行具体叙述的能力,导致临床治疗过程中通常会忽视他们的疼痛感,通过对重症监护病房新生儿实施整体护理干预,使其疼痛感在最大程度上缓解,提高人们对疼痛进行防治的科学意识,使临床更加重视防治新生儿疼痛[5]。

综上所述,整体护理模式的实施可有效改善重症监护疼痛控制效果,且有效缩短了重症监护时间,减少了不良反应发生率,临床效果显著,值得关注。

参考文献

[1] 金调芬,李文洲,潘文钦.不同体位足底采血对新生儿疼痛反应的影响[J].中华护理杂志,2009,40(2):114-115.

[2] 赖绎棋,刘小平,张娟英.新生儿疾病筛查中两种采血方法效果比较[J].医学临床研究,2010,22(7):980-981.

[3] 刘刚,袁立霞,靳瑞.音乐治疗的最新研究及其临床应用[J].中国临床康复,2009,9(4):141-142.

[4] 周立新,李轶男,温伟标,等.重症监护病房患者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细菌感染的耐药性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9,14(26):708-709.

[5] 王东浩,王伟,王勇强,等.重症监护病房获得性细菌感染临床调查[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9,14(2):151-152.

作者:王琳

新生儿重症护理论文 篇3:

家庭参与式护理在新生儿重症监护室中的应用

摘要: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收治对象较多,且病情严重,对日常护理与管理要求较高,通过新型护理模式的探讨便于更好地加强新生儿重症监护室管理。本文主要探讨家庭参与式护理在新生儿重症监护室中的应用,全文从家庭参与式护理改善、具体实施、应用效果等方面予以分析,旨在不断提高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服务效果。

关键词:家庭参与式护理;新生儿;重症监护室;应用研究

临床针对重度窒息、严重感染、严重中枢系统疾病、低出生体重儿、呼吸管理新生儿等均需要通过新生儿重症监护室予以管理。正常情况下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门处于关闭状态,不允许患儿家长进入,相关的护理操作均由医护人员完成。随着护理理念的创新与发展,家庭参与式护理逐渐在新生儿重症监护室中得到应用。本文结合相关文献报道,对家庭参与式护理在新生儿重症监护室中的应用予以分析,便于更好地在新生儿重症监护室开展家庭参与式护理。

1、家庭参与式护理概述

所谓家庭参与式护理指的是新生儿在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期间,患儿家长可进入新生儿重症监护室,并参与对患儿相关护理的新模式,当然家长在进入新生儿重症监护室之前需要相关的健康教育,且参与的护理以常规生活护理为主,不允许参与医学护理[1]。

2、家庭参与式护理的具体实施

家庭参与式护理在具体实施期间需要医务人员、患儿家长的共同参与,均需要做好相关的准备工作,确保该护理模式的顺利实施。

2.1医务人员的准备工作

新生儿家长参与的相关护理需要在医务人员指导下进行,对医务人员而言,其需要做好以下准备工作:(1)了解家庭参与式护理的研究背景、实施过程、意义以及对新生儿家长产生的影响;(2)掌握家庭参与式护理的准入原则、新生日家长教育工作、相关护理文书准备;(3)为新生儿家长提供护理支持,确保其可顺利完成新生儿生活护理;(4)与新生儿家长的沟通及其心理疏导,如新生儿家长看到新生儿时的紧张,听见仪器声音时的惊慌失措,表现出的恐惧、负罪感等;(5)新生儿家长护理能力评估与提高,医务人员通过统一护理培训或者自学等方式做好管理前的准备工作,为后续工作奠定基础。

2.2新生儿家长的健康宣教

新生儿家长在新生儿照顾能力、对疾病认识、心理素质等方面都存在不同,这些或多或少都会影响家庭参与式护理的具体实施,对此,护理模式开展前应及时做好对患儿家长的健康宣教。如部分新生儿家长对自己生下患病或早产宝宝充满负罪感,部分新生儿家长看到新生儿身上连接的各类仪器会表现出惊慌失措,甚至哭泣,恐惧、无助感油然而生。针对新生儿家属需要做好前期准备工作,主要包括:(1)家庭参与式护理在开展中新生儿家长的角色与任务,研究现实意义;(2)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日常工作环境、流程等;(3)新生儿家长需要具备的素质;(4)新生儿生活护理要点,如皮肤接触、基础生活护理等。新生儿家长在进入新生儿重症监护室前需要接受相关的健康宣教,具体健康宣教方法方面可采取多种模式,比如书面材料、观看视频材料,也可通过微信群、QQ群等宣教与交流方法,也可通过模拟教学、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成功参与者经验总结等。

2.3环境适应与准备工作

部分新生儿家长听到重症监护室内仪器的声响会不由自主地产生心慌、恐惧,不利于家庭参与式护理模式的开展。新生儿家长在进入新生儿重症监护室之前需要准备好隔离衣、一次性拖鞋、做好消毒工作等,并经过专门通道进入,可通过视频认证或者指纹认证等方式进入。尽可能为不同患儿安排独立的重症监护室病房,便于更好地开展,减少不同人员、仪器设备之间的干扰。如果无法满足独立病房要求,可通过隔帘、增加间距等方式减少彼此干扰,消除仪器设备等声响对新生儿家长产生的影响。关注新生儿家长的情绪变化,及时做好心理疏导。

针对病情逐步稳定的新生儿,还可以通过过渡病房实现家庭参与式护理。如在过渡病房中可增加沐浴设施、消毒设施、母乳储存设施、健康宣教视频材料等。早产儿不需要放置在暖箱的情况下,新生儿家长可与新生儿早期皮肤接触、吸吮母乳、互动等,既有利于缓解新生儿家长的负面心理,也有助于加快新生儿的病情恢复。当然对于部分无法进入新生儿重症监护室参与护理的,可通过视频监控等方式,确保新生儿家长可随时了解新生儿的实际情况。

3、家庭参与式护理的应用优势与效果分析

家庭参与式护理模式在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其可加快患儿恢复,缓解新生儿家长表现出的负面心理。刘欣等[2]指出家庭参与式用于早产儿护理中可提高照顾者照护能力,减少焦虑情绪。李颖等[3]指出家庭参与式管理模式可促进早产儿18月龄生长发育。何利等[4]指出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实施家庭参与式综合管理可缓解早产儿母亲紧张焦虑情绪。

4、小结

家庭参与式护理在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对新生儿以及新生儿家属均有重要影响。实际应用期间需要转变护理服务理念,同时还需要考虑新生儿家属的自信心、照顾能力以及来自经济等方面的压力。

参考文献:

[1]张敏,张丽,关志,等.家庭参与式护理模式应用于NICU早产儿护理的研究进展[J].中国护理管理,2018,18(12):1692-1696.

[2]劉欣,卢淑亚.家庭参与式早产儿预出院病房的建立及效果评价[J].中华护理杂志,2019,54(05):704-708.

[3]李颖,高翔羽,向希盈,等.家庭参与式管理模式对早产儿18月龄生长发育的影响[J].中华儿科杂志,2016,54(12):902-907.

[4]何利,谭彦娟,黑明燕.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实施家庭参与式综合管理对住院早产儿母亲紧张焦虑情绪影响的自身前后对照研究[J].中国循证儿科杂志,2015,10(06):409-413.

(山东省济南市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山东济南250000)

作者:鲁洁玉

上一篇:教学个人工作计划(精选2篇)下一篇:工作转正申请(精选2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