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生儿预防感染护理论文

2022-04-2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目的通过分析运用护理干预方法预防新生儿脐部感染的效果,总结出合理有效的护理干预方法。方法选取2013年4月至2014年4月期间在我院出生的281名新生儿,并随机将其分为干预组和常规组,其中常规组新生儿140名,干预组141名,对常规组的新生儿采取常规护理的方法,对干预组新生儿采取预防性的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新生儿脐部感染的情况。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浅谈新生儿预防感染护理论文 (精选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浅谈新生儿预防感染护理论文 篇1:

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院内感染的预防护理

摘要:目的:探究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院内感染的预防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6年7月至2017年1月重症监护治疗病房收治的给予院内感染预防护理的127例重症监护的患儿(即预防组),以及同期收治64例未给予院内感染预防护理的患儿(即对照组),比较两组患儿临床恢复情况、住院时间、住院花费以及患儿家属对临床护理的满意度。结果:预防组患儿发生院内感染的几率明显低于对照组(31.8%vs23.1%),预防组患儿家属对临床护理满意度高,两组患儿数据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生儿由于抵抗力较弱,在重症监护病房内给予患儿院内感染预防护理能有效减少院内感染的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以及患儿住院花费,增进患儿家属对临床护理的支持,提高患儿家属对护理的满意度。

关键词:新生儿重症监护;重症监护病房;院内感染;预防护理

院内感染的发生与医护人员临床护理以及患儿疾病特征具有紧密的联系,新生儿各项免疫机能尚不完善,特别是处于重症监护的新生儿在医院内发生院内感染的几率高,我国平均每年有30%的低重儿、早产儿因出现院内感染死亡[1,2]。本次实验回顾性分析我院2016年7月至2017年1月重症监护治疗病房收治的给予院内感染预防护理的127例重症监护的患儿和同期收治64例未给予院内感染预防护理的患儿,通过比较两组患儿临床恢复情况、住院时间、住院花费以及患儿家属对临床护理的满意度,探究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院内感染的预防护理,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预防组127例患儿中男性新生儿有73例,女性新生儿有54例,新生儿年龄最小为出生后2小时,新生儿年龄最大为出生后16小时,新生儿体重1.5~2.6kg,平均体重在(2.2±0.3)kg,新生儿胎龄最小为33周,新生儿胎龄最大为41周,平均胎龄在(37.2±1.3)周,其中有79例为早产儿,有28例新生儿黄疸,有11例为滞产儿,有5例患儿患有窒息性疾病,有4例患儿出现溶血症。对照组64例患者中男性新生儿有43例,女性新生儿有21例,新生儿年龄最小为出生后2小时,新生儿年龄最大为出生后18小时,新生儿体重1.6~2.5kg,平均体重在(2.3±0.4)kg,新生儿胎龄最小为32周,新生儿胎龄最大为42周,平均胎龄在(37.8±1.4)周,其中有39例为早产儿,有16例新生儿黄疸,有3例为滞产儿,有4例患儿患有窒息性疾病,有2例患儿出现溶血症[3]。两组患儿在年龄、胎龄、体重、性别等一般资料上不存在任何明显的差异(P>0.05),可进行对比分析。

1.2诊断标准

符合新生儿院内感染的诊断标准有以下几点:①患儿经血培养后显示患儿血培养阳性。②患儿肺部X片显示肺部肺纹理增厚,出现阴影。③患儿实验室检查显示PLT含量低于100X109/L,WBC含量低于6.0 X 109 /L,CRP含量大于8mg/L。④患者出现体温异常波动、呼吸暂停、皮肤出现斑疹、反应能力减退差等症状。符合①、②中的任一项,同时符合③、④中的任意1项的患儿即可诊断患儿出现院内感染[4]。

1.3方法

1.3.1对照组64例新生儿给予基础护理,主要针对新生儿皮肤、口腔等部位护理以及病房管理。①皮肤护理是指,护理人员每天帮助患儿沐浴,在沐浴的过程中观察新生儿耳后、腋下、臀部周围皮肤是否出现红肿、皮损、斑疹等异常改变,除此之外,需特别注意患儿脐带有无异物渗出、红肿等表现。沐浴后用纯棉毛巾擦拭患儿全身,每半小时查房一次,更换患儿尿片,再更换尿片的过程中应注意对新生儿臀部皮肤的保护,做好皮肤清洁工作,防止新生儿出现红臀。②口腔护理是指医护人员检查鼻饲导管的通常情况,及时更换导管,患儿进餐前后均用棉签沾取少量生理盐水对患儿口腔进行擦拭,在擦拭的过程中观察新生儿口腔粘膜是否出现红肿、溃疡,对于出现口腔溃疡的患儿适量使用具有临床治疗作用的漱口液,每天擦拭患儿溃疡创面。③病室管理是指护理人员应将重症监护病房温度控制在24-26摄氏度,将湿度控制在55 %作用,定期通风,保持空气的清新。

1.3.2预防组127例新生儿给予预防护理,预防护理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医护人员在进入重症监护病房对患儿进行临床护理前按照无菌技术操作的要求用消毒洗及流动水洗手、穿戴隔离衣、隔离帽、无菌手套以及无菌口罩,对探视家属进行无菌教育,指导患儿探视家属做好相关无菌操作,减少细菌的传播,降低院内感染发生率。②在重症监护病房内安装空气消毒器,每天进行3次空气消毒,每次空气消毒时间控制在1小时左右,③新生儿沐浴后毛巾进行回收,对于进行鼻饲以及气管插管的新生儿,坚持对患儿双肺进行听诊,并帮助患儿进行翻身,防止新生儿长期平卧,增加肺部感染的发生率,闻及细、湿啰音后及时给予新生儿雾化治疗,对于新生儿鼻饲次数,导管畅通情况、更换次数,一次性医疗器械使用情况做好相关记录,对于重复使用的医疗器械做好重复消毒工作,并详细记录使用时间,使用次数。

1.4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患儿临床恢复情况。

(2)比较两组患儿住院时间、住院花费。

(3)采用调查问卷的形式调查患儿家属对临床护理的满意度。

1.5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8.0系统软件统计分析资料;其中计量资料用(x±s)表示,并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并用X2检验;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比较两组患儿临床恢复情况

比较预防组与对照组两组患儿临床恢復情况,191例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新生儿,预防组124例患儿未发生院内感染,均身体各项指标恢复良好出院,对照组有64例患儿有46例未发生院内感染,身体各项指标恢复良好后出现,两组患儿出现院内感染的情况,具体情况(见表1)。预防组院内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2.2比较两组患儿住院时间、住院花费

比较预防组与对照组两组患儿住院时间、住院花费等情况,具体情况(见表2)。预防组患儿住院时间、住院花费明显少于对照组。

2.2比较两组患儿家属对护理的满意度

采用调查问卷的形式调查比较预防组与对照组两组患儿家属对临床护理的满意度,具体情况(见表3),预防组患儿家属对护理的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

3讨论

新生儿重症监护医院感染的发生主要是由于患儿多为早产儿、滞产儿、体重轻,免疫系统发育不全,以及护理过程中医疗器械消毒不严,医护人员未按照临床操作的要求对新生儿进行日常基础护理[5]。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中医护人员需要对患儿皮肤、口腔进行常规护理,这主要是因为新生儿由于自主活动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低下,皮肤较嫩,皮肤角质层尚未发育成熟,易受外界细菌的侵害,且重症监护病房新生儿多经鼻饲喂养,部分患儿需要气管插管,鼻饲喂养的过程中,导管暴露在空气中,可增加细菌空气空气传播的几率。因此对于重症监护病房新生儿临床护理过程中,加强医护人员无菌操作水平,及时回收几率一次性医疗器械,对新生儿探视亲属进行无菌操作宣传,以及无菌手套、隔离衣的穿戴进行指导,增加空气消毒器,在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治疗护理过程中,注重细节管理,完善相关操作水平,对降低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院内感染的发生具有重要的意义[6]。

本次实验发现预防组患儿发生院內感染的几率为31.8%,明显低于对照组新生儿出现院内感染的发生率,且预防组患儿家属对临床护理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66.1%vs45.3%)。于是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给予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院内感染预防护理能有效减少院内感染的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减轻患儿家属不必要的经济支出,对缓和医患关系,增进医护关系的和谐发展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参考资料:

[1]何军,王英.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院内感染的预防护理[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14(12):305-309.

[2]胡丽.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院内感染的预防护理[J].中国保健营养(上旬刊),2013,23(4):1905-1905.

[3]练素斌.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院内感染的预防护理[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5,21(52):222-222.

[4]程贝贝.浅谈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院内感染的预防护理[J].求医问药(下半月刊),2013,11(6):276-277.

[5]彭珺.环境干预护理在新生儿重症监护(NICU)对早产儿的干预效果评价[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3,32(9):1990-1992.

[6]汤冰.环境干预护理在新生儿重症监护对早产儿的干预效果观察[J].饮食保健,2015,2(15):103-104.

作者:宁晓洁

浅谈新生儿预防感染护理论文 篇2:

护理干预对新生儿脐部感染的预防效果观察

【摘要】目的 通过分析运用护理干预方法预防新生儿脐部感染的效果,总结出合理有效的护理干预方法。 方法 选取2013年4月至2014年4月期间在我院出生的281名新生儿,并随机将其分为干预组和常规组,其中常规组新生儿140名,干预组141名,对常规组的新生儿采取常规护理的方法,对干预组新生儿采取预防性的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新生儿脐部感染的情况。 结果 干预组新生儿有7例脐部发生了感染,感染率为5.0%,明显低于常规组新生儿的感染率22.9%(32/140),干预组的新生儿脐带脱落情况也明显优于常规组,两组新生儿感染率和脐带脱落情况的比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新生儿进行护理干预以预防脐部感染,效果显著,有利于降低新生儿脐部感染的发生率,加快新生儿脐带的脱落,值得在临床上推廣使用。

【关键词】护理干预;新生儿;脐部感染;预防

【key words 】 Nursing Intervention ; Neonate; Navel Infection; Prevention;

由于新生儿的免疫系统发育不够成熟,身体器官的各项功能也没有完善,新生儿接触的病原体少,导致新生儿成为医院的易感人群[1],新生儿脐部是比较脆弱的部位,同时也是容易受到感染的部位,如果对新生儿的护理方式不当,就很容易造成新生儿脐部感染和出血[2],严重的可能造成新生儿全身感染,出现败血症。因此预防新生儿脐部感染的有效措施必须被运用于临床,我院对2013年4月至2014年4月期间在本院出生的新生儿采取预防性的护理干预方法进行护理,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现将具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2013年4月至2014年4月期间在我院出生的281名新生儿,并随机将其分为干预组和常规组,其中常规组新生儿140名,干预组新生儿141名,常规组新生儿男婴78名,女婴62名,胎龄24周~42周,平均胎龄(38.7±4.5)周,体重2000g~4800g,平均体重(3450±230)g;干预组新生儿男婴82名,女婴59名,胎龄25周~41周,平均胎龄(37.8±4.9)周,体重1950g~4930g,平均体重(3550±245)g,两组新生儿在宫内均没有受到感染,而且两组新生儿在年龄、性别、胎龄等基础资料的比较上,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比较意义。

1.2 护理方法

1.2.1常规组

对常规组的所有新生儿均采用常规护理的方法,在胎儿出生后,均用75%的乙醇对新生儿的脐部及其周围的皮肤进行消毒,然后在距离脐带根部1cm的地方用消毒后的气门芯对进行结扎,再在结扎部位以上的0.5cm的位置简断新生儿的脐带并将残留的血挤出脐带,最后采用0.5%的碘伏对新生儿的脐带残端进行消毒,新生儿沐浴后,将脐部及其周围的水分擦干,用脐纱对脐部进行包扎,等待脐带自然脱落。

1.2.2 干预组

对干预组的新生儿在常规护理上进行预防性的护理干预。

(1)消毒卫生。对新生儿室要进行定期的消毒,保持新生儿室内空气的流通,保证新生儿室空气和室内物品的洁净,医护人员进出新生儿室时都要戴工作帽和口罩,并且穿专用的鞋,尽量减少新生儿室内的人流量,以降低新生儿室内的空气污染,减少感染的发生,对于出现感染的新生儿要与未发生感染的新生儿隔离,对新生儿室内空气的细菌进行培养,以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预防细菌感染。为每一位新生儿配备固定的护理人员护理新生儿沐浴,每次新生儿沐浴之后,使用高压灭菌的毛巾将全身水分擦干,用无菌棉签将脐轮内的水擦干,毛巾不可混合使用,水分擦干后,使用0.5%的碘伏对新生儿的脐带残端进行消毒,并用无菌纱布覆盖和用脐带包包扎脐带,如果有出血,进行加压包扎止血。护理人员还要正确给新生儿换尿垫,防止将内衣放置在尿垫中造成新生儿脐部潮湿而引发感染。每天检查新生儿的情况,检查脐部是否发生异常情况。

(2)营养护理。新生儿的免疫系统发育尚不成熟,所以可以通过补充营养来增强新生儿的免疫力与抵抗力。建议新生儿的母亲采取母乳喂养,因为母乳中含有免疫性活性物比任何乳制品中的免疫性活性物都要多而且更好,母乳能够为新生儿的发育成长提供蛋白质。维生素、铁、锌等,这些物质能够增强新生儿的免疫力,从而达到预防脐部感染的效果。

1.3统计学分析

使用SPSS15.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 ( 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当P<0.05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3]。

3.讨论

新生儿脐带剪断后,脐部残端就成了一个开放性的创面,很容易受到细菌或病菌的侵入,新生儿的脐部感染严重的可能会导致新生儿败血症、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等并发症的发生[4]。因此预防新生儿脐部的感染必须得到相关医护人员的重视。

造成新生儿脐部感染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条,第一,剪脐部位不当[5]。脐带结扎部位过高的话,脐部残端也就较长,容易被新生儿的尿液浸湿,影响其干枯时间,容易导致感染。第二,剪脐带时造成的创面较大,创面较大,脐带的愈合时间也就越长,愈合时间越长,细菌或病菌入侵的可能性也就越大,容易造成感染[6]。第三,臍部用物消毒不严格,在剪脐带时所用的剪刀、气门芯消毒不严,在剪短脐带后,对脐部残端的消毒不严格,包扎脐带的纱布消毒不严格,医护人员在操作中没有按照规范的操作手法进行操作,这些都容易导致新生儿脐部感染。第四,护理方法不当。在对新生儿的护理中,护理措施不当也会容易引起脐部感染。例如,在更换尿垫时,将新生儿的内衣放置在尿垫里面,造成内衣被浸湿,是脐部处于潮湿的环境下,就容易造成脐部细菌滋生发生感染[7]。有的家属在扑爽身粉时,将爽身粉扑在新生儿脐部,也容易造成脐部感染。针对容易引起新生儿脐部感染的相关因素,医护人员在实际操作中和护理中就需要多加注意,剪脐带时规范操作,加强对新生儿脐带的护理,保持新生儿身体的洁净,定时给新生儿脐部残端进行消毒,保持新生儿脐部的干燥,密切关注新生儿脐部的情况,新生儿脐部一旦出现红肿、渗出异常的分泌物,需要及时的予以处理。给新生儿沐浴后,用无菌的毛巾擦干新生儿的皮肤,注意用无菌棉签将新生儿脐轮内的水擦干,扑爽身粉是避免将爽身粉撒入脐窝。

本次研究中,对常规组的140名新生儿采用常规的护理方法,对干预组的新生儿采用预防性的护理干预方法,结果,干预组新生儿感染率为5.0%(7/141),明显低于常规组新生儿的感染率22.9%(32/140), ,而且两组新生儿脐带脱落时间比较上,差异明显,干预组的新生儿脐带脱落情况明显优于常规组。可见,对新生儿进行护理干预预防脐部感染,效果显著,有利于降低新生儿脐部感染的发生率,加快新生儿脐带的脱落,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李琳燕.护理干预对新生儿脐部感染的预防[J].当代医学,2013,19(18):123-123,124.

[2]夏华琴,周见.预防新生儿脐部感染的护理干预探讨[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4,24(8):2049-2050,2053.

[3]杨赞红.新生儿脐部感染原因及护理效果探讨[J].中外医疗,2014,(18):160-161.

[4]蔡五妹.新生儿脐部护理体会.吉林医学.2014,35(27): 6129.

[5]黄春玲,周晴.浅谈新生儿脐部感染的原因和护理对策[J].当代医药论丛,2014,12(8):116-117.

[6]柴青松.不同护理措施预防新生儿脐部感染的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急症,2010,19(1):174-175.

[7]熊烨.新生儿脐部感染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医学信息.2011,24(2):682-683.

作者:李文丽

浅谈新生儿预防感染护理论文 篇3:

新生儿重度窒息的临床抢救方案分析与护理

【摘要】目的:分析新生儿重度窒息的临床抢救方案与护理措施;方法:选取2013年2月至2015年3月期间,200例新生儿重度窒息病例;两组患儿均严按照A、B、C、D、E五个步骤的操作规范流程进行了复苏技术,对照组采取了常规的护理模式,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配合以专业的护理措施;结果:观察组的抢救存活率为95%,高于对照组的80%;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5%,低于对照组34%。结论:通过规范化的抢救措施,以及全面细致的护理,能够有效的提高新生儿重度窒息的存活率,并降低并发症的产生,安全有效,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字】新生儿重度窒息;抢救方案;护理

新生儿窒息是常见的新生儿危象,如果处理不当可导致智力障碍、行为异常等后遗症,甚至会发生新生儿死亡。尤其新生儿重度窒息是新生儿出生后24 h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已有数据中显示窒息新生儿死亡率为无窒息儿的45倍,必须引起临床关注。因此,即使对新生儿窒息进行抢救与护理干预时降低新生儿死亡率,预防并发症的关键所在。为观察并分析新生儿重度窒息的临床抢救方案与护理措施,本研究选取2013年2月至2015年3月期间,我院收治的新生儿重度窒息病例共200例,随机分组并应用不同护理方案干预,将数据报告如下:

1 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2月至2015年3月期间,我院收治的新生儿重度窒息病例共200例;所有新生儿均符合《实用儿科学》中对于新生儿重度窒息的临床诊断标准,并排除其先天性遗传代谢疾病、进行性疾病(营养不良、感染等);将200例新生儿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00例,观察组新生儿中男58例,女42例,平均年龄为(30.5±5.25)周,最大年龄为42周,最小年龄为28周;对照组新生儿中男56例,女44例,平均年龄为(31.2±6.15)周,最大年龄为42周,最小年龄为29周;两组新生儿的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1.2抢救方案

对200例重度窒息新生儿均严格按照操作规范流程进行复苏技术,即A、B、C、D、E五个步骤:①A:airway,对呼吸道进行清理,保持呼吸道的通畅;②B:breathing,维持新生儿的呼吸功能正常;③C:circulation,维持新生儿的血液循环系统正常;④D:drug药物治疗,⑤E:evaluation评价新生儿的治疗效果。

1.2.1保持呼吸道的通畅

将重症窒息新生儿放置在开放式红外线辐射台,取仰卧位,保持头低足高15°~30°,并在新生儿的肩下放置2~3cm高度的颈托,使新生儿的呼吸道开放。在此过程中,一旦发现新生儿呼吸道中存在分泌物,需将新生儿头部偏于一侧,以使分泌物顺利流出,并防止重新吸入。可事先连接吸引器与吸痰器,并插入新生儿的口咽部,以吸出新生儿的呼吸道分泌物。吸出动作应轻柔,负压保持在13.3KPa以内,吸引时间在10s以内,以避免新生儿咽部黏膜的损伤。另外还可采取按摩新生儿背部,或拍打新生儿足底,以促进新生儿的呼吸,操作过程应准确、迅速。可操作两次,若新生儿仍未自主呼吸,需立即使用面罩或气囊对新生儿进行正压通气。

1.2.2维持呼吸功能正常

对新生儿进行吸氧处理时,需保持氧气的湿化。短期的正压通气看使氧浓度达到80%,直到新生儿出现自主呼吸后,可逐步降低氧浓度的含量。若是长时间的正压通气,则应保持氧浓度低于40%,以防止新生儿的吸氧过量造成肺、脑等器官的损伤。

1.2.3维持血液循环系统正常

当新生儿心率低于60次/min时,需立即执行体外心脏按压以及人工呼吸,比例为3:1,使新生儿心率保持在100~120次/min,以促进新生儿的血液循环功能正常,减少新生儿的损伤,提高治疗的效果。

1.2.4药物治疗

在对新生儿进行体外心脏按压以及人工呼吸的同时,可使用相应的复苏药物,如肾上腺素0.1~0.3ml/kg。在此过程中若是发生酸中毒的情况,还需增加3~5ml的碳酸氢钠和葡萄糖液,以促进新生儿的体内的药物活性。另外,由于重度窒息导致新生儿的细胞ATP供应不足,进而导致新生儿的钙泵功能失调,进而形成血栓等,造成新生儿细胞膜的损伤,甚至死亡。因此对于新生儿的药物治疗还应采用地塞米松、维生素C、维生素E等,以做抗氧化处理。

1.2.5评价

对新生儿的身体状况进行有效的观察和评估,以确保治疗的针对性与合理性。

1.3护理

对照组新生儿采取常规的护理方式,包括保持病房干净整洁、指导新生儿家长合理用药、执行医嘱、并给予新生儿家长健康教育。观察组新生儿则采取了整体护理,整体护理的内容包括:

①一般护理:为新生儿建立安全舒适的病室环境,保持合理的通风,以及病室环境的安静,采光需柔和,避免外界的刺激,护理人员需定时的巡查病室,以及定期消毒。

②康复护理:指导新生儿家长的合理用药、谨遵医嘱等,并针对新生儿的具体情况进行针对性的用药;

③体温护理:注意新生儿在抢救过程中的保暖,避免新生儿受到来自外界因素的影响,而受到其他的感染和损伤。

④呼吸道护理:观察新生儿是否存在面色青紫、苍白,以及呼吸急促的情况,一旦存在以上表现则说明新生儿的呼吸道堵塞,应进行及时的清理。

⑤感染:针对于存在感染的新生儿,可给予合理的抗生素治疗,以确保新生儿不受外界因素影响,保证治疗的效果。

1.4统计学分析

将本实验数据交由专人进行统计学分析,使用统计软件为软件为SPSS18.0,计量资料均以均数±标准差( ±s)表示,并以t检验计量资料;以x2检验计数资料;显著性差异以P<0.05表示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对比分析两组新生儿的抢救成功率

观察组100例患者中,95例得到成功抢救,抢救成功率为95%,而在对照组100例患者中,80例得到成功抢救,抢救成功率为80%,观察组的抢救成功率大于对照组(P<0.05),并具有统计学意义。

2.2对比分析两组新生儿的并发症情况

观察组100例患者中,15例发生并发症,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5%;而在对照组100例患者中,34例发生并发症,并发症的发生率为34%;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并具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在临床儿科上,新生儿重度窒息属于常见的一种并发症,由于新生儿的呼吸道脆弱、应激反应较差,一旦出现重度窒息,极易导致新生儿的致死或致残,严重的影响了新生儿的生命安全以及生长的健康。针对于新生儿重度窒息的抢救和护理工作,必须按照规范化的流程,并且全面、细致的进行开展,才能有效的提高重度窒息患儿的生存率。

本研究以我院收治的200例新生儿重度窒息病例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两组,结果显示:观察组新生儿的抢救存活率为95%,对照组新生儿的抢救存活率为80%,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5%,对照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34%。即:经过整体护理的新生儿组,其治疗效果更好,并发症更少。

综上所述,通过规范化的抢救措施,以及全面細致的护理,能够有效的提高新生儿重度窒息的存活率,并降低并发症的产生,安全有效,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曹媛.新生儿重度窒息的抢救及护理[J].中国社区医师,2015,(5):146-146,148.

[2]罗凌志.新生儿重度窒息的抢救及护理效果评价[J].现代养生B,2014,(2):145-145,146.

[3]曾建娟.浅谈对重度窒息新生儿进行急救护理的效果[J].当代医药论丛,2014,(17):18-18.

作者:梁小梅

上一篇:技术部员工工作总结汇总下一篇:全市保密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