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隐私权法律保护分析论文

2022-05-0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以及金融信息化的快速发展,银行掌握了许多客户财务数据,这些金融信息成为重要的商业资源,依法保护客户金融隐私权已经成为银行需要履行的重要职责。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公民隐私权法律保护分析论文 (精选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公民隐私权法律保护分析论文 篇1:

我国娱乐明星隐私权法律保护问题研究

摘要:在互联网与大众传媒高度发达的今天,恶意曝光娱乐明星隐私的行为愈演愈烈,给娱乐明星甚至其家人的身心健康造成严重伤害,因此娱乐明星隐私权的法律保护问题值得关注和研究。本文在分析我国娱乐明星隐私权法律保护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健全隐私权法律保护体系的相应对策。

关键词:娱乐明星;隐私权;法律保护

一、问题的提出

娱乐方式的不断丰富使得娱乐明星这个群体成为备受关注的人物,娱乐明星的私人生活状况也随之成为媒体与公众挖掘、热议的焦点,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在有效推动信息传播速度的同时,使得娱乐明星的个人隐私很容易被泄露。如今各种网络平台的“明星绯闻”成为人们茶余饭后消遣的对象,而这些信息的大肆传播可能会侵犯到娱乐明星的隐私权,扰乱娱乐明星及其家人的生活安定。我国现行法律并没有明确隐私权的具体保护范围,对隐私权的保护方法也没有做具体规定,这对娱乐明星维护自己的隐私权造成阻碍,因此,娱乐明星隐私权的法律保护问题值得我们深究与重视。

二、我国娱乐明星隐私权法律保护存在的问题

(一)法律规定不具有系统性

互联网技术的蓬勃发展,各种高科技化的监听、监视设备为侵犯娱乐明星隐私权的行为提供了便利,使娱乐明星隐私权更容易受到侵犯。我国现存的立法明显滞后于科技发展水平,无法为隐私权提供法律保障。关于娱乐明星隐私权的法律保护没有具体的规定,分布于多部法律法规中,且这些法律规定过于零散,不具有系统性,法律内容通常简单重复、无法衔接,没有形成体系,对于隐私权内容的规定也缺乏统一的标准。法律没有对隐私权的概念以及侵犯隐私权的构成要件做具体阐述,也没有深入制定相关法律条文,对隐私权的内容做详细说明。法律规定的滞后使得网络侵权现象频繁发生,并且使受害人难以有效的维护自己的权利,再加之对于隐私权的法律规定不具有系统性,这也增加了法官审理此类案件的难度。

(二)民众的保护意识薄弱

娱乐明星作为备受关注的公众人物,他们认为自己的隐私应该受到法律的保护,他们有权对自己的私人生活进行保密,以维持自己及家人的生活安宁。社会公众认为娱乐明星的大部分收入都离不开自己的消费,没有他们的关注娱乐明星不会去的今天的成就,因此获知娱乐明星的生活信息,掌握他们的生活动态是理所当然的。社会公众已经习惯了在各种网络平台浏览娱乐明星的花边新闻,谈论娱乐八卦已经成为大众的一种消遣方式。社会公众在浏览娱乐新闻时,从不关注这些信息的来源是否正当,也从不会考虑这些信息是否侵犯了娱乐明星的隐私权,诸多侵权事件充分反映出民众缺乏对娱乐明星隐私保护的意识。

(三)新闻报道与隐私权的冲突难以调和

在当今社会,新闻报道往往与与经济利益密不可分,尤其是娱乐新闻的报道往往与金钱密切关联。从近几年媒体的娱乐报道可以看出,有关明星的生活秘闻成了主要“炒料”,尤其是有关明星情感状况的消息更是经常占据娱乐新闻头条,其中不乏有很多前后矛盾、漏洞百出的信息。作为万众瞩目的明星,他们当然希望自己及家人的生活信息能够得到保护,以维持生活的安宁。但娱乐媒体作为新闻传播的主要媒介,为了追求巨大的市场价值,时常把握不住报道的程度而披露娱乐明星的生活隐私,侵犯娱乐明星的隐私权。因此,如何限定娱乐报道的程度,调和娱乐明星隐私权与新闻报道发生的冲突,是保护娱乐明星隐私权面临的又一问题。

三、我国娱乐明星隐私权法律保护的完善建议

(一)健全娱乐明星隐私权法律保护体系

我们应该以宪法为基础,结合其它基本法律,完善公民隐私权的法律保护体系。宪法作为我国的根本大法,目前针对隐私权只做了部分规定,在今后,我们应该首先在我们的母法中明确隐私权的地位,突出宪法保护隐私权的立法精神,并以此為依据,将保护隐私权的立法精神贯彻到其它基本法中。虽然在《民法典》中对隐私权做了相关规定,但是在今后修改法律的过程中,我们应明确侵犯他人隐私权的责任构成,提高法律的可操作性。在刑法中明确增加侵犯隐私权的相关罪行,细化侵犯隐私权的相关行为。随着社会的进步,网络的飞速发展,如今侵犯隐私权的手段越来越多样化,这将成为保护隐私权的重大挑战,我们作为成文法国家,应该加强立法的前瞻性。针对不断变化的侵犯隐私权的各种新途径,今后的立法应该与时俱进,实时在法律中增加侵犯隐私权的相关行为,更好的保护公民的隐私权,健全隐私权法律保护体系。

(二)制定专门保护娱乐明星隐私权的行业规章

首先,我们应该在规章中明确指出娱乐明星隐私权的概念和特征。之所以要明确这些内容,就是为了与一般公众的隐私权加以区别,将娱乐明星这个特殊群体进行更好的保护。其次,在规章中明确娱乐明星隐私权的内容。娱乐明星隐私权的内容就是我们通过法律对娱乐明星进行重点保护之处,这对于完善我国娱乐明星隐私权保护是至关重要的。至少应该保证娱乐明星的个人信息不被非法披露、私人生活空间不被非法侵入以及个人自由不被非法侵扰。应该推动隐私权法律保护制度与时俱进,在规章制定后根据实践需要不断拓展隐私权的内容。最后,明确普通公众的相关责任。民众对娱乐明星隐私权的保护意识不足,已经习惯了在各种网站和社交平台浏览并传播一些娱乐新闻,有的甚至在好奇心和窥探心理的驱使之下,利用各种关系挖掘娱乐明星的生活隐私且肆意传播。甚至娱乐明星身边的人也有可能因为各种原因披露娱乐明星的个人隐私,因此为了完善娱乐明星隐私权法律保护,应该明确普通民众的相关法律责任。

(三)协调娱乐明星隐私权与公众知情权、娱乐报道之间的矛盾

娱乐明星作为自愿型公众人物,由于其工作性质的特殊性,其隐私权难免会与公众知情权及娱乐报道自由产生矛盾,在司法实践中,应该合理协调娱乐明星隐私权与这两者之间的矛盾,在保护公共利益,满足公众合理兴趣,同时维护娱乐明星尊严的基础上保护娱乐明星的隐私权。娱乐明星隐私权与公共利益密切相关,在两者相冲突时,我们必然要以实现公共利益优先,而此时对娱乐明星隐私权的限制也要控制在最低限度之内。当娱乐明星隐私权与公众知情权、娱乐报道自由发生冲突之时,我们一定要以保护娱乐明星尊严为前提。在司法实践中,应该在保护娱乐明星尊严的基础上,满足公众合理兴趣以及适当的娱乐报道自由。在娱乐媒体采用不正当手段挖掘新闻或者报道明显超过必要限度时,应该追究相关单位及人员法律责任,给予适当惩罚。

四、总结

娱乐明星虽然是备受关注的公众人物,但仍然是我们社会中的一员,理应享有我们所享有的权利,并受到法律同等的保护。在实践中,由于娱乐明星的工作性质特殊,其隐私权极易受到侵犯,但纵观我国法律,对娱乐明星隐私权的保护并没有做具体的规定,现有法律的保护并没有起到预期的效果,娱乐明星隐私权的法律保护问题仍然是我们面临的重要问题。因此,我们必须在现有法律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我国法律和司法实践,完善对娱乐明星隐私权的保护,促进法治社会的建设,维护社会秩序,促进社会和谐。

参考文献:

[1]王利明.论个人信息权的法律保护——以个人信息权与隐私权的界分为中心[J].现代法学,2013,35(04):62-72.

[2]谢远扬.信息论视角下个人信息的价值——兼对隐私权保护模式的检讨[J].清华法学,2015,9(03):94-110.

[3]黄高才.浅析新闻报道和隐私权冲突[J].中国报业,2020(12):30-31.

作者简介:

李姣(1995-),女,汉族,陕西宝鸡人,西北大学2018级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民商法学。

作者:李姣

公民隐私权法律保护分析论文 篇2:

银行客户金融隐私权的法律保护探讨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以及金融信息化的快速发展,银行掌握了许多客户财务数据,这些金融信息成为重要的商业资源,依法保护客户金融隐私权已经成为银行需要履行的重要职责。当前银行客户金融隐私权的法律保护是各国银行业务法的重要内容,其已经成为现代银行进行业务竞争和树立信用形象的关键环节,因此我国需要对隐私权的法律地位加以明确,不断完善《金融隐私权保护法》等一系列法律,全面保护银行客户的金融隐私权。本文就对银行客户金融隐私权的法律保护进行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银行客户;金融隐私权;法律保护

金融隐私权作为一种新型的权利,其主要是在信息技术和传统隐私权的基础上得以发展,具有一定的财产价值和人身价值。当前由于银行侵犯客户金融隐私权的事件日益增多,客户越来越重视隐私权的保护,对其保护类型和范围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我国在金融隐私权方面的研究尚处于学术层面,缺乏完整的理论体系,严重制约了我国金融行业的发展,因此加强我国银行客户金融隐私权的法律保护十分之必要。

一、银行客户金融隐私权概述

对于银行客户金融隐私权而言,其主要是指银行客户个人对其金融信息所享有的权利,其不受他人的非法干涉,能够进行自我支配。一般来说,银行客户金融隐私权具有以下几点权能:①知情权能。知情权是前提性与基础性的权利,其与隐私权属于既互补又冲突的权利,客户要想对自身的金融信息加以保护,需要对银行的部分实施行为加以知晓,如信息公开范围、信息用途和信息内容等。②保密权能。金融隐私权最为本质和基础的权能就是保密权能,这是因为客户的金融隐私权无关公共领域或公共利益,客户不愿被公众知悉自己的财产信息,其有权决定公开或隐瞒其金融信息。同时客户有权要求银行履行相关的保密义务,禁止银行许可他人使用或对外泄漏信息。③支配权能。支配权能作为权能体系中核心内容,其主要是指客户传播、使用、储存和收集个人财产信息,且所享有的排他性的支配与控制权利。银行客户为了保证交易或业务的顺利办理,往往会向银行告知相关的金融信息,但是其仍然可以支配和控制这些信息,从而有效保护自身的隐私权。④救济权能。义务人不能侵犯权利人的合法权益,如果其违反义务而造成侵害,这时会产生救济权,银行客户可以寻求相应地救济,如要求侵权人赔偿损失、赔礼道歉、停止侵害等。

二、银行客户金融隐私权的法律保护

对于银行客户金融隐私权的法律保护而言,其不仅具有自身独特的个性,也具有一般隐私权法律保护的共性,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法律保护的方式。一般隐私权的法律保护方式主要包括间接保护和直接保护,而银行客户金融隐私权采用这种方式,在实践中形成了一般保护方式和专门保护方式。首先,专门保护方式。该方式主要是指以各行业的保护手段、保护目的和特点等为基础而分别进行规定,如美国采用这种方式对金融领域进行单独立法。美国人主要是对社会利益或社会组织与个人隐私权益相冲突问题进行思考,坚持分别考虑各领域的信息保护问题,从而保障个人隐私的前提下实现信息的充分自由流通。其次,一般保护方式。该方式主要是指不区分行业而统一保护个人金融信息,如欧盟采用统一保护信息数据的方式,在个人信息保护中纳入金融信息的保护。相较于美国分散式立法方式而言,欧盟属于全面的立法体例,更为重视个人信息保护程度。

另一方面是法律保护的范围。由于银行客户金融隐私权由内容、客体和主体构成,因此其范围也需从这三点加以表现:①权利内容。银行客户金融隐私权赋予了银行客户知情权的权利,其需要保护自然人对个人金融信息的支配、维护、利用、隐瞒和知情权,不能对这些信息加以非法滥用与泄漏。而一般隐私权则是保护自然人对个人隐私的维护、利用、隐瞒和支配权利,避免受他人非法干涉。②权利客体。一般隐私权主要是对自然人的个人隐私加以保护,具有较广的范围;但是金融隐私权是对个人金融信息加以保护,尤其是财产性信息,范围相对较窄,保护客户交易中的信息以及相关账户信息等。当然个人金融信息主要是对财产性内容加以涉及,影响客户的物质利益。③权利主体。对于一般隐私权而言,其主要是对自然人加以保护,其他组织或法人不具备与自然人相同的情感因素,无法成为保护主体。但是金融隐私权保护的是一定范围内的自然人——银行客户,其主要是指自然人客户,与传统意义上的银行客户存在较大的不同。通常公民银行客户的身份多是随账户的注销而消失,但是客户在开设账户时将自己的基本信息让渡给银行,即便账户注销,银行仍然掌握客户的交易等信息,因此可以将这类客户纳入在金融隐私权保护范围内,以此维护客户的合法权益。

三、结束语

随着金融信息化的不断发展,各个银行在经营和发展过程中掌握了大量的客户资源,这些资源能够使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当前由于银行客户信息泄露事件频繁发生,客户和银行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为了有效解决这一矛盾,需要加强银行客户金融隐私权的法律保护,充分发挥金融隐私权的知情权能、保密权能、支配权能和救济权能。这样才能有效保护银行客户的金融隐私权,保障银行客户的合法权益,推动金融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伊士国,吴丹.试析银行客户金融隐私权的法律保护[J].湖北社会科学,2010,10:149-152.

[2]张璇.银行客户金融隐私权的法律界定[J].宜春学院学报,2011,10:36-39.

[3]刘晶艳.刍议新时期银行客户金融隐私权的法律保护[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04:287.

[4]邓蕊,王雪.银行客户金融隐私权的法律保护研究[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01:64-67+79.

作者简介

叶浩文(1975.1.26—)汉族,籍贯:广东惠州,学历:大学本科,工作单位:广东海略律师事务所,主要研究方向:公司法.

作者:叶浩文

公民隐私权法律保护分析论文 篇3:

浅谈个人信息安全法律保护模式

摘 要: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公民个人信息的安全问题日趋凸显。目前全球已有多个国家和地区对其进行了专门的立法保护,他们成功的立法模式也给我们当前公民个人信息安全的保护提供了方向,尤以美国与欧盟的立法模式最具参考性。因此,本文通过对比分析美国与欧盟两种立法模式来综合评判这两种模式对我国公民个人信息法律保护的借鉴意义,然后就我国个人信息安全保护的立法模式选择与相关制度构建提出具体的立法建议,并确立《公民个人信息保护法》的纲领性地位,以构建一个体系完整的公民个人信息安全法律保护模式。

关键词:公民;个人信息;立法模式;法律保护

在信息大爆炸时代的今天,个人信息早已成为信息社会的一种重要社会资源,谁掌握了信息,谁就在商业活动中取得了制胜之匙。因此,大量的商业机构开始利用计算机等现代科技手段对个人信息进行大规模地自动化收集与加工处理。正如杰弗里·罗森所说,新经济完全是基于对个人信息的积累和交换,这是一场史无前例的运动。网络媒体的发展,科学技术的提高使得别有用心的人对公民信息资料的获取易如反掌,公民信息时常遭到商家的不正当利用,贩卖、倒卖,以致公民信息被侵行为为公民的人身、财产安全、社会的安定有序埋下巨大的隐患。近来,随着2000万条酒店开房信息被泄露,阿里巴巴旗下支付宝前技术员工将支付宝客户20G资料内容出售、贩卖与电商公司和数据公司也即支付宝“内鬼”事件的东窗事发,人们才恍然发现公民个人信息早已不自觉的暴露于“光天化日”之下,个人信息安全被侵犯的严重程度可见一斑。

然而这种威胁不仅仅来自于网络、媒体、商家等平等主体,也来自于政府部门等公权力。后者因其负载的权威性、支配力和国家强制力,使其对个人信息的安全有更大的威胁,而且因其手段的多样性,与信息主体地位的不平等性,范围的广泛性使得信息主体对其防御更是难上加难。在此情形下,只有让公权力在法律的监管之下,个人信息才能得到有效的法律保护,也才能从根本上遏制公权力对于个人信息的侵犯。本文拟对美国、欧盟两种个人信息立法模式进行简要评析,分析两种立法模式的优缺点,在批判吸收两种立法模式的基础上创设性地提出我国个人信息安全立法保护模式,并对我国个人信息安全法律保护模式的相关制度进行理论探讨。

一、个人信息基本理论简介

要探讨公民个人信息安全法律保护问题,首先就应明确公民个人信息的概念。在笔者看来,公民个人信息是指那些能够直接或间接识别出特定自然人身份的信息,其具有人格属性。我国学者对公民个人信息所包含的内容基本已达成共识:公民个人信息包括信息主体生理的、心理的、智力的、个体的、社会的、经济的、文化的、家庭的等方方面面的信息总和。正如周汉华2006年在其专家建议稿中所定义的,个人信息是指“个人姓名、住址、出生日期、身份证号码、医疗记录、人事记录、照片等单独或与其他信息对照可以识别特定的个人的信息”。具体地说,它涵盖了公民个人的基本信息、家庭背景、求职履历、人事档案等任何单独或与其他信息比对可以识别特定个人的信息。随着人类进入信息时代,计算机技术与云计算飞速发展,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加强,以及法治进程持续推进,我国对公民个人信息安全保护的需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迫切。

二、当前我国公民个人信息安全法律保护中存在的不足

由于当前我国还没有颁布一部专门保护公民个人信息安全的法律,因而我国尚未形成一个统一的关于个人信息保护方面的法律体系。我国当前对公民个人信息的保护主要通过制定单行法,在单行法中设置专门条款加以规制约束,以致相关规定缺乏系统性与完整性,难以在具体的司法实践中操作并发挥作用。而对公民个人信息的保护过度依赖行业自律,当行业自身的监管已经形同虚设时,公民信息买卖已悄然形成产业链。因此,我国急需在相关行业建立起具有法律约束力的个人信息管理规范。随着2009年《刑法修正案(七)》将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的行为入刑,由于缺乏相关配套的司法解释,没有明确的定罪量刑的处罚追责标准,因而近年来受到刑事处罚的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的犯罪分子却也寥寥无几,没有起到真正的惩治与预防犯罪的的作用,目前公民个人信息安全被侵犯的形势仍然不容乐观。[1]

现有的法律制度在保护个人信息安全方面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一、对个人信息的认定没有一个明确的标准,这就造成调取证据艰难,认定责任困难,导致具体司法实践操作性差。二、没有一个完善的、可操作的刑事和行政处罚体系。当前我国还未推出这两个层次的追责标准,行政处罚的标准也没量化,难以判断一个“信侵犯”行为是否应当追究刑事或行政责任。三、现有法律效力层次低、系统性差,缺乏一部纲领性地位的个人信息安全保护法,当前涉及个人信息安全方面的法律多为行政性法律,且零星分散,不成体系,难以起到惩治与打击“信侵犯”行为的作用。

三、美国、欧盟个人信息立法模式对我国立法的借鉴

在个人信息立法模式的发展历史上,对全球个人信息立法模式的构建影响最大的无疑是美国模式与欧盟模式。因为美国与欧盟的立法理念与法制传统不同,故而两大法律实体在对个人信息的保护上所采取的保护手段与方法大相径庭。面对着个人信息被肆意侵犯的严峻形势,两大立法模式我国个人信息安全保护立法又有何借鉴意义,将是一个令每个法律人深思的问题。

(一)美国个人信息法律保护模式简评

由于历来美国都奉行规制政府公权力,而保护公民个人主义思潮,公民个人自由已成为美国法律文化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因而隐私权一直都是美国公民权利保护的重点。因为在美国许多涉及公民个人信息的行业已经建立起了稳定的、具有约束力的个人信息管理规范,而且在美国已经形成了个人信息管理与保护的具体格局和模式,因而美国的法律文化一直排斥着政府公权力的干涉。因此,美国对公民个人信息采取行业自律和分散立法相结合的保护模式。因而美国的个人信息法律保护模式的核心内容是:通过行业自律和单行立法相结合的方式来保护公民的隐私权。

美国的个人信息法律保护模式的特征如下:第一,相比于对个人隐私权的保护,更加重视政府公权力对个人自由的干涉。第二,美国对公民隐私权的保护在公、私领域采取了不同的保护手段:在公共领域,制定单行法规规制公权力,规范国家机关的行为,制定惩戒措施来保护公民个人隐私安全;而在私人领域,美国则主要通过制定行业规范来加强行业自律以维护公民隐私权,并设立相关协会加强监督管理来保护公民个人的隐私权。通过分析,不难发现美国的这种行业自律个人信息保护模式的最大特别之处就是针对公私两个领域的隐私权的保护采取了分散立法、区别保护的方式,这就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国家立法对个人信息保护的干预。然而,该模式也有其自身缺陷:比如它没有一个合理的争端解决机制,行业规范约束力不强,行业自律功效一般,难以应对现实问题。[2]例如,有的商家竭力规避行业规范,为了实现自己的商业利益,买卖、利用、透露公民个人信息时有发生,进而导致公民个人信息权被侵犯。

(二)欧盟个人信息法律保护模式简评

与美国不同,欧盟大多数成员国一直奉行成文法的法制传统,主张国家权力对社会生活的全方位的积极干预,因而欧盟采取了以国家统一立法为主、行业自律为辅的形式来加强国家对公民个人信息的保护的个人信息法律保护模式。它主要通过双层次、综合立法对个人信息进行保护,且格外关注对私人领域的个人信息保护。

尽管欧盟的双层次、综合立法个人信息保护模式优势明显:以国家立法的形式加强对公民信息的保护,使得对个人信息的保护更加全面、规范、具体,有法可依,并以国家强制力作为后盾,在打击“信侵犯”上效果显著,然而,该模式也有其本身缺陷:它在欧盟范围内没有设立一个统一的实施机构以实现个人信息的保护,对于“信侵犯”的行为,欧盟本身没有执行能力,无力加以处罚,这在一定程度上给予了犯罪分子可乘之机。由于“信侵犯”行为需要依赖成员国的个人信息保护机构来进行制裁、惩治,而欧盟成员国内部机构对此类行为的监督又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制约。[3]而且这种模式还有其他不足,比如国家对社会生活的过度干预有可能会阻碍个人信息的正常、合理流通,从而束缚企业的自由发展。

(三)我国个人信息法律保护模式的选择

通过分析,不难发现美国个人信息法律保护模式与欧盟个人信息法律保护模式都有其自身优缺点。正如有的学者所说,美国个人信息法律保护模式注重行业自律,并施以大量的单行法法规,立法较为松散,而欧盟个人信息法律保护模式则注重统一立法,但是法规大都较为严苛、死板,且没有一个具体的可操作机构,执行力较差。故而有学者建议在我国实施综合保护模式,即在美国个人信息法律保护模式中注入欧盟的一些关于个人信息安全的法律保护制度,或在欧盟个人信息法律保护模式的基础上,适当加入些行业自律的管理规范或添加一些美国立法保护模式的制度。[4]当前国内大多数学者都主张后一种综合保护模式。在笔者看来,从我国目前国内立法情况来看,由于我国也是大陆法系国家,因而我国应当采取在欧盟个人信息法律保护模式的基础上,适当加入一些美国个人信息保护制度的立法模式,优劣互补,博采众长,也即以国家统一立法为主,行业自律为辅的法律保护模式。其主要原因是中国尚未出台公民个人信息安全保护法,相关行业规范尚不健全,且中国信息产业的行业力量尚不够强大,行业组织的控制力不强,仅仅依靠企业自律尚难实现,因此需要以国家立法为主导,并加强政府的调控和保护角色。

(四)我国个人信息安全法律保护模式的相关制度探讨

据相关数据资料显示,由于当前国内个人信息保护立法不足,相关行业规范形同虚设,加之公民个人防护意识欠缺,我国公民个人信息保护状况十分令人堪忧,社会公众对个人信息安全遭受侵犯的事实反响强烈却也无可奈何。在笔者看来,要妥善解决好侵害个人信息的社会问题,需要在理论和实践统一的层面做到以下几点:第一,国家立法机关应统一立法,尽早推出《公民个人信息保护法》,以发挥该法在保护公民个人信息法安全中的基础性作用,并使之作为个人信息保护基本法,让公民个人信息的保护做到有法可依。第二,完善涉及保护公民信息安全的单行法法规与相关行业规范,完善信息持有人与管理人的责任追究机制,针对“信侵犯”行为制定相关惩戒措施,提倡行业自律。第三,构建一个完善的、可操作性强的刑事和行政处罚体系,明确相关处罚追责标准,并建立相应的民事补偿制度,协调处理好“信侵犯”行为人的民事责任、行政责任、刑事责任的法律关系,让这三个层次的法律责任有机结合,共同实现对侵犯公民个人信息行为的规制,确保公民个人信息的安全。

四、结语

从国内外司法实践来看,有效保护公民个人信息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立法机关、司法机关、行政机关、企业、协会、公民、媒体等协同作战。这就要求我们不仅需要充分分析、借鉴其他国家的立法模式、内容等的合理之处,进行专门立法规制,统一立法,出台公民个人信息保护法,还需要充分发挥行业自律管理规范、道德约束机制、公民防卫意识等相关非强制性手段的作用,唯有多种保护手段并用,才能建立一个体系统一、结构完整的公民个人信息法律保护模式。(作者单位:西南民族大学)

参考文献

[1] 李晋等.公民个人信息刑法保护情况的调研报告──上海公交专用道运行现状调查报告.上海法治报[J].2014年1月13日第A07版.

[2] 胡雁云.我国个人信息法律保护的模式选择与制度建构.中州学刊[J].2011(04).

[3] 樊爱丽.浅谈个人信息安全的法律保护.法制与经济[J].2013(04).

[4] 张新宝.中国个人数据保护立法的现状与展望.中国法律[J].2007(04).

作者:王翔 沈挺 赵海洋

上一篇:有关银行的实习心得下一篇:父亲节汽车活动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