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侦查中公民隐私权的保护探究

2022-09-1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与以往工作不同的是,现代化的刑事侦查工作,大部分情况下,都是运用先进的高科技手段来完成,包括指纹的提取、作案现场的高度还原、遗留物的检测等等。在整个刑事侦查的过程中,公民隐私权如果没有较好的保护,或者是出现了泄漏的情况,将导致较为严重的后果。当下的时代是网络时代,如果公民隐私权被暴露,那么接踵而来的就是各种社会关注和舆论压力,甚至是给不法分子可乘之机,最终对公民的人身安全、财产安全造成严重的伤害。

一、刑事侦查程序中的隐私权保护问题

从公安机关刑侦民警的角度来分析,刑事侦查是一种常见的手段和方法,用以了解到案件的相关信息,寻找相关的证据,从而最快速度的进行破案处理。可对于公民来讲,配合刑事侦查的过程中,隐私权方面的内容是非常重要的,这其中有相当庞大的信息是与刑事侦查没有任何关系的,一些公安机关刑侦民警询问和调查手段不够科学合理,很容易导致与公民产生矛盾纠纷,对案件破获造成了一定的阻碍,给刑事侦查带来了一些困难。针对刑事侦查中的隐私权保护问题进行分析,能够了解到问题的严重性、影响范围,之后采取合理的手段来解决。

(一)搜查措施与隐私权

从表面上看,刑事侦查的执行,是经过公安机关刑侦民警上级同意的,经过公民配合的一种有效手段。在刑事侦查的程序当中,搜查工作是必要的组成部分,在很多方面都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可关键在于,搜查过程中如果片面的执行,将会对公民隐私权造成一定的威胁。例如,某些公安机关刑侦民警在搜查过程中,针对公民的房屋进行搜查,其方式不够合理,最终造成的混乱局面难以收拾,甚至破坏了很多的重要部件,而给予公民的理由仅仅是怀疑,最终却没有获得有价值的线索。这种情况在现代社会中已经成为了舆论的焦点,因此而造成的恶劣影响难以在短期内纠正。首先,搜查措施本身并不科学,缺乏章法,没有从案件本身来考虑,针对公民的个人隐私并不重视,如果在这个过程中有媒体进行曝光,则最终带来的阻碍和问题,都会产生不好的影响。其次,搜查工作许多时候没有将隐私权纳入到考虑范围内。例如,部分公安机关刑侦民警针对公民的个人财产、物件,搜索的态度较为恶劣,很容易伤害了公民的个人身体、心理。

(二)讯问、询问与隐私权

对于刑事侦查而言,近几年的风波是比较多的。虽然其在案件的破获速度上较快,但是对公民隐私权的不尊重,也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讯问主要是针对案件嫌疑人采取的措施,而询问主要是针对人证、公民采取的措施。两者在执行过程中,发生了一些混淆问题,导致很多公民都不得不说出一些隐私问题,调查后发现,这些隐私对案件无任何的帮助,有些公安机关刑侦民警询问方式较为恶劣。而在讯问方面,目的虽然是为了获得更多的案件信息、线索,但是采取的方式方法并没有获得广泛的支持,甚至有暴力执法的现象,针对案件嫌疑人进行殴打、错误引导等等,这都有可能造成冤假错案的现象。从最近的新闻报道来看,有部分人员在冤假错案的影响下,进入牢狱服刑数年,即便是给予了一定的经济补偿,依然无法挽回失去的光阴。由此可见,询问与讯问在执行的过程中,都必须对公民隐私权充分的关注。隐私权是公民的个人权利,是国家法律法规所保护的,任何警务人员都无权过问,更加没有权利来干预,如果采取了错误的手段,将在社会、国家引起较大的负面影响。

二、刑事侦查中公民隐私权的保护对策

在现阶段的工作当中,老百姓对刑事侦查的认可程度正在不断的降低,甚至是出现了一些矛盾现象。很多公安机关刑侦民警对此执行了一系列的措施,但收效甚微。究其原因,还是在公安机关刑侦民警自己身上,无端的询问隐私,未对公民隐私权进行充分的保护,甚至是采取极端的行为来引出案件嫌疑人,虽然在表面上侦破案件,但实际上已经导致公民陷入到了危险的境地,这种情况在日后必须充分的杜绝。

(一)对公民隐私权进行明确的立法规定

刑事侦查当中,针对公民隐私权的保护,必须形成强烈的、健全的法律规范,由此以硬性的规范性措施,针对公民隐私权进行深度的保护。首先,凡是无任何理由侵犯公民隐私权的公安机关刑侦民警,都应予以严重的处罚,要将各类冤假错案充分的杜绝,还给公民正常的生活,而不是打着保护的旗号,大量的侵犯隐私[1]。其次,公民要对自身的隐私权进行了解,不断的学习国家相关法律文件。相关部门应及时的在各个地方,公布最新的法律信息、条文、规范等等,机关单位免费发放相关手册、信息,从而提高公民的个人法律意识,做到法律条文颁布生效之时,就能够被公民良好的利用[2] 。第三,针对部分公安机关刑侦民警,如果其没有对公民隐私权进行良好的保护,甚至是造成了恶劣的影响,则必须予以调离处理,净化刑事侦查的队伍,减少不良人员所造成的恶劣影响。国家的任何一条公民隐私权法律,都必须得到深度的贯彻执行,而刑事侦查人员就是最重要的部分。

(二)规范侦查机关、侦查人员的行为

从主观的角度来分析,刑事侦查人员在工作过程中,偶尔会出现不考虑公民隐私权的状况,他们的工作有着明确的准则和方式,有些时候为了搜集情报和信息,破获相关案件,缺乏对其它内容的关心。尤其是案件破获以后,公民陷入到舆论压力、周边人谩骂、不良人员对其做出的不道德行为时,刑事侦查人员缺乏对公民情况的考虑。日后,为了更好的对公民隐私权进行保护,必须将侦查机关、侦查人员的行为进行规范。侵犯公民隐私权的情况在我国普遍存在,但在刑事侦查中最为严重,可谓是一个“重灾区”。究其原因,一方面是我国法律对隐私权的重视不够[3] ,另一方面则要归咎于刑事诉讼法对侦查权的规定过于宽泛、模糊,立法不够详细完善。我们可以借鉴世界其他法制发达国家的做法,对侦查行为从立法上加以详细的规定[4] ,将侦查行为程序化、规范化,让侦察人员在执行侦查任务的时候对其行为是否合法、是否侵犯了公民的隐私权有一个明确的认识。与此同时,最为重要的就是建立起一套侦查行为的申请、审查机制,利用代表公平正义的法官或者不属于侦查机关的检察官来对侦查权的行使进行监督和限制[5] ,从而进一步预防侵犯侦查相对人隐私权情况的出现。

三、总结

文章针对刑事侦查中公民隐私权的保护展开讨论,从现有的工作来看,公民隐私权的保护还有待提升,未来需要解决的问题是比较多的。日后,应对刑事侦查工作深入的分析,从各个方面健全工作体系,将公民隐私权更好的保护,减少负面影响,保持警民和谐。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我国的刑事侦查工作获得了社会上的广泛关注。从现有的工作成果来看,各类刑事案件的侦破速度比较快,但是仍然有进一步的改善的空间,尤其是公民隐私权的保护工作。从客观的角度来分析,刑事侦查工作,是一种半透明的工作状态,在社会的目光下进行,但是需要尽量的保留好各种侦查内容、侦查成果。在整个过程中,公民隐私权是一个敏感的地带。文章就此展开讨论,并提出合理化建议。

关键词:刑事侦查,公民,隐私权,保护

参考文献

[1] 刘莎.论我国刑事侦查程序中的隐私权保护[J].法制与社会,2010,10:285-286.

[2] 赵梦霞.刑事侦查中隐私权保护的审查机制[J].法制博览,2015,10:107-108.

[3] 万志鹏.浅谈刑事侦查中的隐私权问题[J].法制与经济,2015,19:89-91.

[4] 袁周斌.隐私权视野下我国侦查立法之检讨——以<刑事诉讼法>的修改为背景[J].湖北警官学院学报,2012,07:10-14.

[5] 张东博.我国侦查监听中对个人隐私权进行保护的分析与思考[J].法制博览,2015,36:48-49.

上一篇:供给侧改革背景下管理科学(精益管理方向)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下一篇: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的影响及应对策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