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教育厅文件

2023-02-0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黑龙江省教育厅文件

文件档案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教育教学方案构想

摘要:培养文件档案管理中高端应用人才的有效途径是举办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教育。这项专业教育有特定的规律需要遵行,相关的教育教学方案应当是对这些特殊规律的反映。本文依据社会需求和高等专业教育的内在逻辑,提出了我国文件档案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教育教学方案的基本构想。

关键词:文件管理 档案管理 专业硕士教育 教育教学方案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各行各业各个领域都形成了对文件档案管理中高端复合型、应用型专业人才的需求。这些特殊人才的特殊成长规律,决定了他们的培养造就应当主要通过举办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教育来完成。旨在培养复合型、应用型中高端专业人才的专业硕士研究生教育,是有别于普通学术型硕士研究生教育的,它有着特殊的规律需要遵行。而对于规划设计和组织实施这项特殊专业教育具有指导作用的教育教学方案,应当是对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特殊规律的反映。本文依据社会各方面对文件档案管理复合型、应用型中高端专业人才素质能力的需要和要求,根据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的内在逻辑,从文件档案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的培养目标定位、培养对象的能力素质构成、基本学习制度、课程设置与学分分配、教学环节安排、科学研究训练与社会实践、学位授予与毕业证书颁发等7个方面,提出我国文件档案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教育教学方案的初步设想。

(一)文件档案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的培养目标定位

一项教育的培养目标实际上既是培养对象需要达到的质量要求,又是人才培养各项工作的指导纲领,对整个人才培养过程和结果的诸多重要方面都有一定的规定性。从课程体系的建立、课程内容体系的规划,到师资队伍的建设、教学条件的建设,以至教材建设和教学方法的采用,没有一个方面不受其影响和约束。在不清楚人才培养活动究竟培养什么人,不清楚应该把培养对象培养成什么规格层次、有何种质量要求的人的情况下,无论对于“教”的一方(如学校、教师),还是“学”的一方(学生),都将难收成效。因此,确定文件档案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的培养目标,就成为人才培养活动最具决定性意义的重要活动。

培养目标的基本功能,就是为认识和实际量度培养对象优劣程度、人才培养活动优劣程度提供看得见、摸得着、可操作的尺度,为人才培养质量的不断提升奠定基础、提供依据。为了达到这样的功能效用,培养目标应当包括这样的基本内容:人才规格层次、培养对象适用的领域等。

人才规格层次是指培养对象在经过系统的教育培养后,人才群体中的主体部分所达到的整体质量水准,具体而言,就是他们中的主体部分应当在社会中取得的基本社会承认,也就是在社会人才结构中所处的基本位置。

经过调查研究和论证,我们认为我国文件档案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理论基础扎实,能够胜任国家机构、党政团体和各种企业事业单位文件与档案管理工作的高层次复合型、应用型人才。

在这里,培养对象的人才规格是高层次复合型、应用型人才。

培养对象的适用领域是:各级各类国家机构、政党团体和各种企业事业单位。他们适用的具体岗位包括:1)国家各级文件档案主管机构,如各级党委和政府的办公厅室、档案局等;2)国家机关和其他公共组织内部文件档案管理机构,如办公厅室文电部门、机要保密部门、电子文件中心、信息资源管理中心、档案处室等;3)各类企业和事业单位内设相关部门,如综合办公管理部门、信息中心、技术文件资料室、档案室(馆)、企业文档控制中心、人力资源管理部门、质量与环境体系管理部门、上市企业内部控制部门等;4)各级各类综合档案馆和专业、行业档案馆,如中央和地方各级国家档案馆、中央和地方行业与专业档案馆、其他社会组织创办的档案馆等;5)社会各种管理咨询服务部门,如管理咨询服务企业、计算机软件研发服务企业、证券服务企业、会计审计服务企业、人力资源开发服务企业、质量管理体系与环境体系认证服务企业的管理咨询部门、管理体系架构设计规划部门等。

培养对象胜任的工作活动包括:1)依托文件档案信息资源,从本专业角度直接参与或者辅助组织内部的各种经营管理活动,特别是其中的决策活动;2)统筹管理组织内部文件档案信息资源的建设、组织、挖掘、开发和利用工作3)主持或参与本组织文件档案管理发展战略和政策策略的研究与制定;4)主持本组织文件体系、档案体系的规划、设计与开发;5)主持文件档案体系的日常运行管理;6)直接领导本组织内文件档案管理职能部门的工作,协调与其他部门的关系;7)主持与文件档案管理相关的对外交流与合作工作;8)负责文件档案管理人才的招聘、选拔与培养及相关教育培训;9)负责编制本组织内部与文件档案管理相关预决算;10)设计并组织审批本组织内部与文件档案管理相关的制度、标准、程序规范并监督实施;11)完成领导交办的其他与文件档案管理相关的事项。

(二)文件档案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培养对象的能力素质构成分析

教育教学方案的实质,就是根据社会对培养对象在知识、能力、素质方面的要求,有针对性地规划和组织实施教育教学活动,影响培养对象,使他们达到甚至超过这些要求。因此,全面认识、准确界定社会各方面对文件档案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在知识结构、能力结构、综合素质方面的要求,是使教育教学方案切合实际、确有实效的基本前提。

我们认为,要使文件档案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有条件和机会胜任特定领域特定岗位的特定工作活动,完成经济社会发展所赋予的使命,培养对象的素质结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心理素质和综合素质应当分别呈现如下的特征。

1.素质结构

(1)总体素质结构为德才兼备的复合型:政治素质、道德素质、心理素质、知识素质、能力素质并重。

(2)素质构成为通专结合的“∏”字型结构:基础理论、基本能力面宽扎实,管理与技术并重、知识与技能并重、理论与实操均能,善于思辨分析、综合分析,能融会贯通和灵活运用各种知识。

2.知识结构

(1)知识结构的特点是:基础知识广博、深厚;专业知识精练、实用;相关学科专业知识面宽阔。

(2)基础知识主要包括: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包括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政治法律、道德伦理、管理、文化历史、语言文字、信息技术基础与其他自然科学基础知识等。

(3)专业知识主要包括:基于文件档案控制的政府管理与企业管理的原理、文件管理理论与方法、文件与档案法理、公务文件处理、电子文件管理、档案管理原理与方法技术、文档控制的基本原理与方法、文档信息系统规划设计、信息技术及其应用等方面的知识,以及相关的政策分析、制度建设、管理决策、监督控制、管理体系构建、现代教育培训、质量管理、效能改进、事务处理与管理知识等。

(4)相关学科专业知识主要包括:哲学、经济学、法学、社会学、公共管理、企业管理、中外历史等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知识和一部分基础性技术科学知识等。

(5)相关行业知识包括:本行业技术知识,本组织核心业务及其流程,本组织人力资源、物力资源、信息资源、客户资源的状况,本机构发展目标与发展环境、基本价值观等组织文化范畴因素。

3.能力结构

(1)能力结构的特点:一般能力为基础,专业能力为主干,专业技能为一般能力与专业能力的延伸;各种能力具有可开发性。

(2)一般能力主要包括:观察力、记忆力、注意力、理解力、分析力、想象力、自我认知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专业能力主要包括:组织协调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口头表达能力、书面表达能力、人际交往与合作能力、计划执行能力、自控与应变能力、项目管理能力、学习能力、创新能力等,其中最主要的是熟练地运用现代文件档案管理原理与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专业技能主要是业务操作方面的技术、技巧与能力,主要包括:文件写作与处理、文件修正与优化、文件简化与标准化、文件结构格式设计、文件体系规划与控制、档案收集保管、档案价值判定、档案检索体系设计、档案信息加工、档案增值开发、档案服务提供、档案管理体系设计等方面的技能,以及相关政策研究、制度设计、例行事务处理、例外事务处理、信息资料获取、信息资料分析处理、时间管理、人际协调、调查研究、工作效能诊断与改进,文档信息系统规划与设计、文档信息系统维护与管理等方面的技能。

4.心理素质

(1)心理健康。

(2)心理平衡。

5.其他综合素质

(1)政治素质:政治立场坚定正确;思想作风端正;工作态度严肃认真,勇于负责;有较高的政策意识和政策水平。

(2)道德素质: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有敬业精神;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廉洁勤政。

(3)身体素质:身体健康;精力充沛。

(三)文件档案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的基本学习制度

基本教学制度是指对教育教学及其过程起重要决定性作用的教育教学规范。在高等学校人才培养活动中,常采用的基本教学制度有:学年制、学分制、修课制、导师制等。

文件档案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适合于实行学分制。

以课程学习为主要形式,辅之以导师组集体指导培养。

根据委托单位的需要和其他条件,学习方式可为全日制在校集中学习或在职兼读。全日制,学制为2年至3年,学员需脱产在校学习1年半;在职兼读学制为2年至4年。

上述两种学制均采取集中授课和分散自学相结合的方式,学员在修满规定的学分,成绩合格后方可进入学位论文写作阶段。论文答辩通过,按规定的程序授予文件档案专业学位,颁发毕业证书。

(四)文件档案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的课程设置与学分分配

课程是现代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基本方式,文件档案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的教学方式以课程教学为主体。

文件档案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课程设置的特点是:课程教学在全部教学活动中所占比重高于学术型研究生教育,课程学分数在全部学分数中所占比重在90%左右;专业训练性质的课程在全部课程中所占比重应当超过70%;选修课在全部课程所占比重应当超过20%;所有课程原则上均应在每个学期都开设,以保证培养对象充分地自主选择学习时间;除课堂授课外,更多地采用个性指导、答疑辅导、文献研读交流、网络学习、小组学习讨论、实地访问调查、实验等灵活多样的授课方式。

文件档案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课程分为三类:核心课、专业方向课、任意选修课。

核心课要求修足26 学分左右。

专业方向课要求修足12学分左右。

任意选修课由学生在本教学方案规定的或者在全校本科、研究生各专业开设的课程中选择,要求修足 10 学分(具体课程建议见附表)。

教育教学方案规定的总学分为54学分左右,其中课程学分为 48学分(占总学分的90 %),内含必修核心课和专业方向课 38 学分,选修课 10 学分,科学研究4学分,社会实践2学分。

(五)文件档案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的教学环节安排

各门课程的教学按统一规范的要求通过课堂讲授、讨论、实验、模拟演练、角色扮演、观摩、案例分析、对抗辩论、项目规划、实操练习、上机演练、习题作业、撰写小论文(调查报告)、测验、考试等环节完成。

学生在学习期间必须学习200个以上管理案例,草拟和修改不少于300份文件,起草制定或修改不少于100个管理规范(制度、程序、标准),参与规划设计的管理体系不少于5个,参与设计的文档信息系统不少于5个;每门课程必须完成3次以上的习题作业或撰写2篇以上的小论文(调查报告);每门主要专业课程的实验、模拟、案例分析、实操练习、上机演练时数不低于总教学时数的1/2;其成绩记入相应课程总成绩中。

文件档案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在教学环节安排上应当有自己的鲜明特色,主要表现在:

第一,坚持“多环节”教学。教学内容的复杂多领域性,以及不同知识转化为智力能力途径的不同,决定了文件档案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的教学过程必须坚持“多环节”教学。每一个环节都有独特的不可替代的教学功能,要根据教学内容及有关要求将它们有效地组合起来综合运用,特别是有针对性地对各门课程的教学环节安排予以规范,将会极大地提高教学效果。

第二,大幅度精炼讲授环节。教师的教学内容讲授是重要的教学环节,但文件档案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培养对象的知识能力基础,以及教学内容繁复性与教学时间有限性的尖锐矛盾,特别是高层次人才智力能力发展的客观规律性,决定了讲授在文件档案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的应用比率必须比一般学术型研究生教育低。讲授必须较大幅度地被精简、压缩。相当一部分教学内容将不再需要系统讲授,讲授的功能将从系统灌输和传授系统的知识转变为答疑解惑、要点提示、学习方法指导、方向导引、启发思考。讲授精炼后节约下来的教学时间和其他教学资源将让渡给其他对培养对象智力能力发展有更高价值,有更好学习效果的其他教学环节。

第三,强化实践性教学环节。文件档案管理的职业性质决定了文件档案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教学中的相当一部分教学内容的学习需要以受教育者的直接经验为基础,同时,以智力能力发展为根本的培养目标要求,也需要培养对象通过实践才能将各种知识转化为智力能力。这就使强化实验、模拟演练、角色扮演、观摩、案例分析、对抗辩论、项目规划、实操练习、上机演练、习题作业、撰写小论文等实践性教学环节,在文件档案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中成为一种必需。

(六)文件档案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的科学研究训练与社会实践

文件档案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需要强化培养对象的科学研究训练。学生每学年必须至少向导师组提交:5篇以上的读书笔记,1篇调查报告,总计4学分。

学位论文应在在校学习期间完成,特殊必要的情况下可在毕业后1年之内完成。论文的选题应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重在反映学生运用所学理论和知识解决管理实务问题的能力,提倡采用调研报告、重大案例分析报告、重要政策分析报告、重大管理问题对策研究报告、项目规划方案等形式。

第四学期集中进行社会调查或实习,时间不少于2个月,计2学分。

(七)文件档案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学位授予与证书颁发

修满规定学分并通过学位论文答辩者,可被授予文件档案专业硕士学位,并同时颁发毕业证书。

*本文系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2007JJD870219)项目成果之一。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关于印发 硕士、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总体方案 的通知(学位〔2010〕49号)

2.李扬.对提高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质量的思考[J].教育探索, 2011,(05)

3.黄宝印.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的新时代[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2010,(10)

4.李财富,童兰玲.档案职业与档案学硕士研究生教育研究[J].浙江档案, 2009,(03)

5.辛全民,张锡田.我国档案学硕士研究生教育的问题及对策[J].档案学通讯,2007,(03)

6.金波,单芳.论档案学专业研究生教育[J].档案学通讯,2006,(05)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大学

作者:张璋 赵国俊

第2篇:基于九个“一号文件”的视角反思我国农村职业教育政策

[摘要]2004~2012年间,中央出台的九个“一号文件”是我国农村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指南。基于这九个中央“一号文件”的研究,我们可以明晰当前我国农村职业教育发展的战略背景、战略目标、战略内容和战略路径。

[关键词]农村职业教育 中央“一号文件” 战略思考

[作者简介]习勇生(1982- ),男,江西宜春人,西南财经大学人文学院,助教,研究方向为教育管理和教育政策。(四川 成都 611130)杨挺(1971- ),男,四川阆中人,西南大学教育学部,教授,研究方向为教育法规与政策。(重庆 400715)

[

进入21世纪以来,党和政府始终将“三农”问题摆在工作的重中之重。2004~2012年间,中央连续出台了九个“一号文件”,成为指导“三农”改革与发展的重要指南。通过政策文本分析我们发现,九个“一号文件”对我国农村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也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农村职业教育发展的战略背景

当前,伴随着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的深入发展,我国“三农”正经历着深刻的变化,实现了四个转变:一是农业和农村经济增长方式由传统的劳动、资源密集型向资本、技术密集型转变;二是农业和农民增收途径由主要依靠农产品的增产和提价为主向非农产业发展转变;三是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向城乡一体化结构转变;四是农业与非农产业关联度越来越大,产业之间的边界越来越模糊。①归纳起来讲,当前我国农村职业教育与“三农”是在动态中寻找平衡的支点。

1.农村职业教育发展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相互支持。整体而言,我国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与城市相比处于相对滞后的局面,农村改革和发展处在爬坡和攻坚阶段,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因此,必须抓住改革的着力点,扎实稳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进步,加快构建和谐社会。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为农村职业教育提供了良好的成长环境和空间。反过来,农村职业教育也通过社会服务功能的发挥,成为农村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助推器。

2.农村职业教育发展与农业发展的相互调适。当前,农业依然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薄弱环节,投入不足、基础设施脆弱的状况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同时,促进农业生产上新台阶的制约因素越来越多,农业资源环境和市场约束增强,农业发展面临的风险和不确定性明显上升。为此,“一号文件”多次提出要发展现代农业,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强化现代农业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产业支撑的作用。要坚持科教兴农战略,把农业科技摆上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大农业科技投入,大力提高农业科技创新和转化能力,提高农业科技含量。为适应现代农业的发展,农村职业教育一方面可以凭借自身的科研基础和能力,开展部分基础性、运用性和前沿性的研究活动;另一方面,通过产学研相结合的方式,加强先进实用技术集成配套,推动农业科技的普及与推广应用,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3.农村职业教育发展与新型农民培养的相互促进。大规模开展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提高农民整体素质,培养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是我国农村职业教育的重要使命。农村职业教育有利于提高人力资本的存量,将农村潜在劳动力转变为现实的技术技能型劳动力,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充足的智力支持。

由上可知,在新农村建设、农业现代化发展、新型农民培养的进程中,发展农村职业教育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在相关教育政策的指引下,党和政府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从促进农村经济和城乡协调发展的高度,提出了加快推进“三教统筹”和“农科教相结合”的策略,初步解决了农村教育、科技与经济长期分离,农村基础教育与农村社会经济互不相融等社会难题,为深化农村职业教育体制改革,加快农村职业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二、农村职业教育发展的战略目标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农村职业教育发展的具体目标是存在差异的。这种差异不仅来源于宏观层面农村职业教育所处的社会背景和环境,而且来源于受教育者对农村职业教育的价值诉求。凝练农村职业教育发展战略目标,必须基于对农村职业教育本质及对象的认识。

1.对农村职业教育本质的认识:由“在农村”“为农村”到“面向农村”。在城乡二元结构背景下,农村职业教育往往被视为与城市职业教育平行的教育形式,把农村职业教育理解为“在农村”的职业教育和“为农村”的职业教育。例如,《实用教育大辞典》指出农村职业技术教育是指适应农村发展要求,在一定文化水平的基础上,培养人们能够从事某种农村职业的一种专门化教育。其中,“适应农村发展要求”强调农村职业教育“为农村”服务的理念,“从事某种农村职业”则意味着农村职业教育的目标是将受教育者固定“在农村”,在农村从事某种职业。显然,传统意义上的农村职业教育将培养目标定位于“为农”培养人才,培养“留农”人才,服务于农村社会发展的教育。

为适应新农村建设和全面推进小康社会建设,《教育部等九部门关于加快发展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的意见》②提出要加快发展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是服务农业、农村、农民的职业教育,包括办在农村的职业教育、农业职业教育和为农村建设培养人才的职业教育与技能培训。也就是说,“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既是办“在农村”的教育;也是发展现代农业,提升农业科技水平的教育;更是城市和农村“为农村”建设培养人才的职业教育与技能培训。相比传统意义的农村职业教育,“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内涵更为丰富,外延更加宽广。

2.对农村职业教育对象的认识:由单一对象到多元对象。职业教育是个统称,它既包括技术教育也包括技术培训,既包括职业教育也包括职业培训,既包括中等职业教育也包括高等职业教育。③石伟平教授将职业教育划分为以在校生为主要对象的职业预备教育(职业基础教育、职业教育与培训);以在职人员为主要对象的岗位培训;以失业人员为主要对象的再就业培训等三种类型。④基于对农村职业教育本质的认识,我们认为,传统的农村职业教育基本上以培养农村经济建设实用技术型劳动者为目标,而转型时期的农村职业教育是面向农村开展的农业科技培训、实用技术培训、农民创业培训,也是面向农村开展的基层农技推广人员培训、进城务工人员和农村劳动力专业的培训。可以说,面向农村开展的职业教育细化了培训对象,深化了培训内容,使农村职业教育功能得到了有效发挥。

由上述分析可知,在我国“三农”转型和快速发展时期,农村职业教育的职责和使命正悄然发生改变。农村职业教育应立足现实,突破城乡二元结构,主动适应城乡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将战略目标定位于:统筹城乡资源,面向农村,为各类“三农”服务人才提供教育或培训服务,以推进城乡经济、社会、文化、教育协调发展。

三、农村职业教育发展的战略内容

通过梳理和分析政策文本可知,2004~2012年九个中央“一号文件”都提出要加快或重点发展农村职业教育。综观这九个中央“一号文件”后发现,党和政府发展农村职业教育的内容包括:

1.大力发展农村中等职业教育,完善中等职业学校奖学金和助学金制度,并逐步实现农村中等职业教育免费。2007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出要加大对大专院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农林类专业学生的助学力度,有条件的地方可减免种植、养殖专业学生的学费。2008年中央“一号文件”正式提出“加快普及农村高中阶段教育,重点加快发展农村中等职业教育并逐步实行免费”“落实中等职业教育助学金政策,对农林水类专业学生给予倾斜”;2009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扩大免费范围“对中等职业学校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和涉农专业学生实行免费”;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强调“继续推进农村中等职业教育免费进程”;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继续强调“加快中等职业教育免费进程”并“落实职业技能培训补贴政策”。

2.加强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培育新型农民。(1)加强对农村劳动力的职业技能培训,要根据市场和企业的需求,按照不同行业、不同工种对从业人员基本技能的要求,安排培训内容,实行定向培训,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适用性。(2)要结合农业结构调整、发展特色农业和生产实际的需要,开展针对性强、务实有效、通俗易懂的农业科技培训。(3)提高农民整体素质,培养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继续支持新型农民科技培训,提高农民务农技能,增强农民科学种田能力,促进科学种田。(4)组织实施新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工程,重点培训种养业能手、科技带头人、农村经纪人和专业合作组织领办人等。(5)以提高科技素质、职业技能、经营能力为核心,大规模开展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加快培养村干部、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到村任职大学生等农村发展带头人,农民植保员、防疫员、水利员、信息员、沼气工等农村技能服务型人才,种养大户、农机大户、经纪人等农村生产经营型人才。

3.加大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力度,扩大农村职业教育培训覆盖面。要适应产业结构升级和提高竞争力的需要,进一步搞好农民转业转岗培训工作,扩大“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加大支持力度;扩大实施规模,提高补助标准;同时整合培训资源,规范培训工作,增强农民就业创业能力,落实职业技能培训补贴政策,逐步实施农村新成长劳动力免费劳动预备制培训,努力使每一个农村后备劳动力都掌握一门技能;继续加大外出务工农民职业技能培训力度。

4.理顺办学体制和管理体制,促进农村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1)在办学体制上,强调以政府办学为主导,社会力量办学作为重要补充。要加快建立政府扶助、面向市场、多元办学的培训机制,要调动社会各方面参与农民职业技能培训和转移就业培训的积极性,鼓励各类教育培训机构、用人单位开展对农民的职业技能培训。要鼓励涉农行业兴办职业教育,采取委托、招标等形式,引导农民专业技术协会等社会力量承担公益性农技推广服务项目。(2)在经费管理体制上,强调要加大政府的财政支持力度。2004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各级财政要安排专门用于农民职业技能培训的资金。为提高培训资金的使用效率和培训效果,应由农民自主选择培训机构、培训内容和培训时间,政府对接受培训的农民给予一定的补贴和资助。2005年中央“一号文件”进一步强调各级财政要大幅度增加农民职业技能培训投入,采取补助、培训券、报账制等方式,努力提高培训的实用性和资金的使用效率。2007年中央“一号文件”则要求各级财政要将农村劳动力培训经费纳入预算,不断增加投入。(3)在组织管理体制上,强调县级政府发展农村职业教育的责任。2008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要加快构建县域农村职业教育和培训网络,健全以县级职教中心为龙头,以乡村成人文化技术学校、农村中小学校、其他培训机构、村委会为基础,覆盖县、乡、村的职业教育培训网络,发展城乡一体化的中等职业教育。

四、农村职业教育发展的战略路径

九个中央“一号文件”从“三农”发展的角度概括了21世纪我国农村职业教育发展的主题和内容,强调农村职业教育要服务于“三农”。那么,农村职业教育应该选择何种路径,以实现教育目标。

1.以需求为导向合理设置农村职业教育内容。在九个中央“一号文件”的开篇中,一般都会概括过去一年“三农”建设所取得的成绩及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而提出当年“三农”建设和发展的主题。例如,2011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指出,近年来我国频繁发生的严重水旱灾害,造成重大生命财产损失,暴露出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十分薄弱,必须大力加强水利建设,为此需要支持大专院校、中等职业学校水利类专业建设。又如,在加强农村实用人才培训中,中央“一号文件”要求“根据市场和企业的需求,按照不同行业、不同工种对从业人员基本技能的要求”“结合农业结构调整、发展特色农业和生产实际的需要”安排培训内容,实行定向培训,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适用性。这充分反映出农村职业教育重点工作或内容的确定,要从当前我国“三农”的实际出发,充分考虑不同利益主体对农村职业教育的价值诉求,着眼于“三农”建设中亟待解决的问题,进而思考如何有效发挥农村职业教育功能和作用。

2.以渐进式方式推动农村职业教育政策的实施。农村中等职业教育免费政策作为我国农村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政策,是实现农村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但囿于农村职业教育资源不足,政府财政支持有限,无法在短时间内完全实现。党和政府从2007年开始,采用渐进式方式逐步落实此政策。2007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有条件的地方可减免种植、养殖专业学生的学费”;2008年中央“一号文件”正式提出“重点加快发展农村中等职业教育并逐步实行免费”;2009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扩大中职学生免费范围,“对中等职业学校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和涉农专业学生实行免费”;2010年强调要“继续推进农村中等职业教育免费进程”;到2012年,继续强调要“加快中等职业教育免费进程,落实职业技能培训补贴政策”。实践证明,通过渐进式的改革方式,农村中等职业教育免费政策贯彻和实施的过程平稳,政策效果较为明显。

3.以体制机制改革保障农村职业教育平稳有序发展。目前,我国农村职业教育管理体制的基本格局为“强化在国务院领导下,分级管理、地方为主、政府统筹、社会参与”。九个“中央一号文件”启示我们,要运用分层分类的思想,进一步明确各级政府发展农村职业教育的责任。概括地讲,就是“要强化发展农村职业教育省级政府宏观指导、市(地)级政府统筹发展、县级政府为主管理的责任”。⑤同时要积极引导社会各方面力量参与到农村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之中。在教育成本承担机制上,省级政府的承担比例要有所增加,中央政府的专项经费补助的力度也应有所加强,各级政府要设立专项经费支持和引导农村职业教育的发展,实现农村中等职业教育免费。

[注释]

①高利兵.农村职业教育发展定位研究[J].职业教育研究,2005(7):10.

②⑤教育部等九部门关于加快发展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的意见(教职成[2011]13号)[Z].2011-10-25.

③温家宝.大力推动中国特色职业教育的发展[EB/OL].http://edu.people.com.cn/GB/1053/3852026.html,2005-11-07.

④石伟平.比较职业技术教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5.

作者:习勇生 杨挺

第3篇:从教育部和北京市政策文件视角看基础教育信息化的发展

【摘 要】通过梳理教育部和北京市基础教育信息化政策文件,可以看到我国教育部相关政策文件总体是系统规范的,对基础教育信息化起到了引领推动作用;而北京市的相关政策文件紧扣国家政策精神,从最初的亦步亦趋到利用地方优势审慎发展。文章也指出北京市相关政策文件还需要更加系统,理念不应停留在形成层面,需要进一步在实践中检验和落地,更加重视效果与评价的细化完善,同时应允许区域差异化发展。

【关键词】基础教育;教育信息化;政策文件

【论文编号】1671-7384(2019)010-029-05

“教育政策”是国家管理和发展教育的主要手段和工具,而基础教育信息化政策研究有利于发现政策形成和执行落实过程中的问题,评估政策目标的恰当性,加强基础教育信息化理论研究,使政策更加科学、严谨、务实,有助于政策的落地和教育信息化的进一步实践和探索。同时,梳理教育信息化政策文件,也可以看到我国基础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和逐步完善过程。

教育部相关政策文件系统规范,起到引领推动作用

纵观教育部出台的相关政策文件,各种通知、意见、规划、方案看似庞杂,但还是系统规范的,起到了引领推动作用。

1.紧跟时代绘制长远发展蓝图

在20世纪90年代,随着改革开放的持续进行,我国的网络信息技术也获得了迅猛的发展。我国此前的遠程教育经历了从函授到广播电视教育的发展阶段,并在这一时期开始向现代远程教育过渡[1]。1998年2月教育部出台《关于发展我国现代远程教育的意见》,首次提出统筹规划,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并在“主要任务”中提出“在少数有条件的地区和中小学开展中小学远程教育试点”。同时提出2010年前后完善相关法规。

1998年12月,教育部发布《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绘制出了一幅我国教育长远发展的蓝图。在这份《行动计划》中,教育部首次提出为应对我国的教育资源短缺,实施“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并将其“作为重要的基础设施加大建设力度”。不过,文件中提到的“现代远程教育工程”更多着眼于在高等学校中进行试点,仅提出争取在2000年使全国农村绝大多数中小学都能收看教育电视节目;以及“依托现代远程教育网络开设高质量的网络课程,组织全国一流水平的师资进行讲授,实现跨越时空的教育资源共享”。

2000年10月25日,教育部在北京召开“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会议”,该会议被称为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发展中的一个里程碑。会上印发《关于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通知》《关于在中小学实施“ 校校通”工程的通知》和《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 试行) 》三个重要文件,并决定从2001年起,用5~10年时间在全国中小学基本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全面实施“校校通”工程[2]。

教育部最早在文件中出现“教育信息化”是在2002年3月1日的《关于推进教师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意见》,在“十五”期间教师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原则中十分系统、规范地提出“以教育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为基础,以信息资源开发为核心,以推进现代信息技术和教育技术的广泛应用为重点,以提高教师教育质量为根本”,并且提出“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以科学研究为先导”的模式探索,以及相应的检查评估。作为一个17年前的文件,该文件是非常全面且有一定前瞻性的。

紧接着2002年3月5日,发布了《教育部关于印发教育信息化领导小组主要职责、成员组成、工作机构设置及教育信息化领导小组会议纪要的通知》,宣布了教育信息化领导小组的组建,并将“大力推进全国现代远程教育工作”列为领导小组的主要职责之一。基础教育司司长兼任领导小组的副组长,教育部对于基础教育领域教育信息化发展的重视可见一斑。

2.文件逐步系统规范

教育信息化政策最初的文件是以意见、计划、通知等形式出现,同时也出现在教育部每年的工作要点中。2002年9月4日,教育部首次出台《教育信息化“十五”发展规划(纲要)》,比较系统地对我国教育信息化发展现状进行了回顾,明确了教育信息化的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强调了重点任务和重大工程,进一步提出了如何落实的主要措施。

从2003年8月起,相关文件开始系统化,先是有了年度“教育信息化发展概况”。教育部的“教育信息化发展概况”由于出台较早,最初侧重基础设施和资源建设,还有农村校和区域发展均衡问题。2003年教育部组织专家对相关基础设施、资源建设和标准化建设项目进行了分批验收。之后在2012年出台了《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首次提到“深度融合”。当年2月开始有一系列共8期《教育信息化工作简报》;2013年《教育信息化工作简报》以《<教育部科学技术司简报>教育信息化专刊》的形式出刊;之后每年教育部都有专门的“教育信息化工作要点”,2014年左右开始有了“教育信息化工作月报”。2016年发布的《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则是自2012年《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后又一重要文件,明确了到2020年教育信息化的发展目标和八大任务。教育信息化政策文件也不断从基础设施建设,到资源开发、“公平+质量”、资源整合、探索试点、师资/人才培训、应用评估、模式研究,再到优化升级/融合创新,不断发展和完善。

北京市相关政策文件紧扣国家政策精神,利用地方优势审慎发展

在梳理相关政策文件时发现,北京市教育信息化的专门政策文件相对较少,基本是紧扣国家教育信息化的政策文件,从最初的亦步亦趋紧跟国家相关政策务实探索,到利用地方优势审慎发展。

1.务实探索

2000年11月13日教育部发布《关于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通知》(教基〔2000〕33号),并同日印发了《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第二天发布《关于在中小学实施“校校通”工程的通知》(教基〔2000〕34 号)。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则是于2001年2月20日连续出台《关于在中小学开设信息技术必修课的通知》和《关于印发北京市中小学“校校通”工程实施意见(试行)的通知》响应和落实。

同年,北京市教委又连续出台了四个和教育信息化相关的通知(表1)。集中出台教育信息化通知文件,显示了北京市教委对教育信息化的重视,以及务实探索的过程,但相对而言,针对教育信息化的具体政策规划和指导文件较少。

2.审慎发展

2001年之后几年较难查阅到北京市教育信息化具体相关文件,但在2005年北京市教委印发的《首都教育2010发展纲要》中,北京市政府将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提上了北京未来教育发展的日程。文件明确提出“教育信息化达到发达国家的水平”,具体到硬件基础设施建设,将“全市所有学校都实现校校通,建成校园网。所有中小学都接入互联网”作为发展目标,在资源开发方面提出“搭建中小学信息资源平台,建成内容丰富、共享共用覆盖全市的教育资源库”并提出整合资源。

之后若干年,“教育信息化”基本只在北京市相关教育规划文件中可以查到。尽管是审慎发展,但依然可以看到北京市教育信息化的探索与思考是一直踏着时代的脉搏,紧扣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关键点。

2011年,《北京市“十二五”时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肯定了“十一五”期间北京市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成果,指出北京市的教育信息化水平已经能保持在全国领先水平,并首次提出在“十二五”期间,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层次融合。

2012年8月,北京市政府印发《北京市中小学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12-2014年)》,启动了“中小学数字化教育资源共享工程”,并给出了如下的明确工作目标:“依托信息技术,组建名师队伍,推进优质教育资源数字化建设,创新优质教育资源均等化配置,形成覆盖小学、初中、高中的名师同步课程资源,通过多种传输途径和应用模式,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在该工程的主要内容中,北京市政府还将建设数字化课程资源的任务进一步细化到了学科和节数。

2015年,北京市教委连同北京教育网络和信息中心首次发布了《首都基础教育信息化报告》,从学生、教师的不同角度总结了远程教学在基础教育中发挥的作用,以及北京市教育信息化取得的成就。报告显示,北京市的数字化教育资源共享体系已经能够提供1万余节基础教育国家课程,有优质微课资源6900余节,涉及2300个内容主题。在《首都基础教育信息化情况调研(教师版)》收集到的2804份有效问卷中,主要通过专题学习网站、学校的资源平台和北京市教育信息网获取教学资源的教师达到了半数以上。此外,报告还提及“远程培训已成为提高农村教师教育教学理论水平、教学实践能力、教师专业化水平和加快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这充分显示了北京市现代远程教育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达到了促进教育公平和城乡均衡发展的初衷。

2018年4月,為了结合我国“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时代重大战略任务安排,在教育部印发《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的同年7月,北京市教委印发了《北京教育信息化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其中强调深度融合、创新应用、顶层设计、信息素养的新目标和任务。

建议与展望

通过教育部以及北京市基础教育信息化政策文件发展变迁可以发现,在信息技术时代发展的浪潮下,无论国家层面还是北京市基础教育信息化都经历了从基础设施、人、应用、保障的过程[3]。无论从政策文件还是专家研究中都可以看到,设施建设是基础,资源开发与整合是核心,探索应用是目的,师资/人才培训是根本,政策法规和标准评估是保障,优化升级和融合创新是重点。

同时,在基础教育信息化政策文件比较分析过程中,也可以发现一些问题和建议供相关部门参考。

1.北京市教育信息化文件还需更加系统明确

与我国教育部以及新加坡、日本等国的教育信息化文件相比,北京市针对基础教育信息化的相关文件在市教委的“工作要点”和每五年的“教育发展规划”外很难查找到。作为首都,享有众多资源优势,尽管工作和理念基本做到位甚至做到了领先,但政策文件只有系统且明确,才能更有利于贯彻执行。

2.更多理念需要进一步在实践中检验和升华

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地区发展不均衡。北京市同样存在一些郊区教育发展相较于中心城区滞后,即便在城区也同样存在各种差异,学校间教师和学生来源的不均衡,还有学校领导观念的差异等等。和基础设施相比,人或者说人的观念、教育信息化的理念的差异则是巨大的。

在教育部和北京市的政策文件中,尽管很多都提到了人与应用,也提到以信息化或信息技术引领推动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的创新,但仅仅停留在形成新的理念还不够。基础教育信息化的理念形成后,还需要在实践中检验。毕竟理念形成不是目的,理念形成后教师和学生有效运用、应用信息技术,特别是国家、市、区、校层面,都应该切实地引导,创设更多机会让教师与学生去使用和实践,才能让理念进一步落地和升华。

3.更加重视效果与评价的细化完善

有了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规划,最后政策落地效果如何,就需要在基础教育信息化发展整体规划中一方面追踪教育信息化的实施效果,另一方面重视运用信息技术改革评价方法使之细化完善。例如:利用信息技术改变传统的教与学的评价方式,有效地将信息技术与课程、教法和评价相整合,要求教师能利用信息技术实施信息化教学评价、学生能利用技术工具开展自评和互评,评价教师与学生应用信息进行思考、沟通的能力,让信息技术成为形成学习指导和评价过程的主要动力,促进教师和学生在评价中进行反思。

4.应允许区域差异化因地制宜才能百花齐放

尽管为保证教育公平,国家和北京市都在推进基础教育和基础教育信息化均衡发展。但均衡发展过程中,向西部和农村地区倾斜的同时,也要防止一刀切。可喜的是,在教育部2016年《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中已经提出“要制订针对区域、学校、课程、资源、教师、学生信息化水平的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估办法”。《2017年教育信息化工作要点》再一次提出“针对不同信息化教学应用模式”,形成不同的区域教育信息化发展模式和不同的学校示范案例。

允许差异化发展与“均衡发展”之间并不矛盾,就像允许学生个性化发展,地区同样有地方的特点和发展特征。不同地区根据自身情况试点、因地制宜创新发展,更有利于基础教育信息化的百花齐放和优化升级。

参考文献

[1]冯雪冰. 我国远程教育政策发展及演变特征分析[D]. 北京邮电大学,2014.

[2]刘向永. 2000年~信息技术教育全面推进[J].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3(2).

[3]杨晓宏,梁丽. 全面解读教育信息化[J]. 电化教育研究,2005(1):27-33.

作者:鲍广宇 卜禹超

第4篇:黑龙江省正版化文件

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黑龙江省关于进一步做好政府机关使用正版软件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

黑政办发〔2011〕4号

发文时间: 2011-01-14 各市(地)、县(市)人民政府(行署),省政府各直属单位:

《黑龙江省关于进一步做好政府机关使用正版软件工作实施方案》已经省政府领导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二○一一年一月十四日

黑龙江省关于进一步做好政府机关使用正版软件工作实施方案

为巩固我省政府机关使用正版软件的工作成果,建立长效机制,进一步做好使用正版软件工作,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政府机关使用正版软件工作的通知》(国办发2010〕47号)要求,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以建立长效机制为重点,以政府机关带头使用正版软件、自觉使用正版软件为核心,进一步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力度,全面提高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在全社会形成尊重知识、尊重创造,保护知识产权的良好环境,树立政府机关良好形象,促进软件产业发展。

二、工作目标

通过开展使用正版软件专项检查,进一步推进我省政府机关使用正版软件工作,力争到2011年10月底,全面完成省、市、县三级政府机关使用正版软件工作。

三、实施步骤和时间安排

(一)自查自纠阶段。2011年1月至2月,各级政府机关对本单位使用正版软件情况进行一次自查,重点检查办公软件、杀毒软件使用情况,对使用非正版软件的,要及时整改。

(二)调查摸底阶段。2011年3月至5月,省使用正版软件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对各级政府机关使用正版软件情况进行全面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提出整改意见。

(三)采购更换阶段。2011年6月至8月,各级政府机关根据本单位实际情况,对办公软件、杀毒软件等非正版软件,进行采购更换。

(四)总结验收阶段。2011年9月,省使用正版软件工作领导小组组织有关部门对各地工作情况进行检查验收;10月底前,省直各单位、各市(地)政府(行署)要将工作情况报省使用正版软件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省版权局)。省使用正版软件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及时将我省完成情况进行汇总,报送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国家版权局)。

四、工作要求

(一)提高认识,认真组织。政府机关带头使用正版软件,有利于在全社会形成尊重知识、保护知识产权的良好环境,对于树立政府机关的良好形象,促进软件产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软件知识产权保护工作,从2001年起,开始推进政府机关使用正版软件工作,基本实现了中央、省、市(地)三级政府机关使用正版软件的工作目标。2011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我省加快推进“八大经济区”和“十大工程”建设的关键一年,作为教育和科技大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是我省面临的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各地、各部门要按照国务院和省政府的要求和部署,加强组织领导,成立组织机构,制定具体方案,采取有力措施,切实将本地、本部门使用正版软件工作落实到位。

(二)认真组织开展使用正版软件专项检查工作。各级政府机关要对本单位使用正版软件的情况进行一次专项检查,重点对办公软件、杀毒软件进行检查。发现使用非正版软件的,要及时进行整改。对需要的正版软件,要安排必要的资金并按照政府采购相关规定购买。各单位购置、更换计算机办公设备必须同时安排必要的软件购置资金。要认真落实有关要求,将软件作为资产纳入部门资产管理体系,加强软件的资产管理。

(三)切实落实预装正版操作系统软件的规定。各级政府机关购买的计算机办公设备必须符合预装正版操作系统软件的要求,各单位更新计算机操作系统软件必须使用正版产品。工业和信息化部门要加强计算机预装操作系统软件的监督管理工作。

(四)认真落实政府机关使用正版软件管理监督责任。各级政府、各部门主要负责人作为第一责任人,要保证本单位使用软件的正版化。各有关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落实工作任务,密切配合,加强协作。工业和信息化部门要加强计算机预装软件和应用软件的质量管理,督促软件企业做好售后服务;新闻出版(版权)、工商、商务部门要根据各自职责维护软件市场的正常秩序,促进公平竞争;财政部门负责正版软件的资金保障,加强对软件资产管理的指导;新闻出版(版权)部门要会同工业和信息化、财政等部门负责对正版软件的日常监管和监督检查工作,并将检查情况逐级汇总上报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国家版权局)和省政府

黑龙江省积极推动政府机关软件正版化工作

进入21世纪,知识经济深入发展,经济全球化进程明显加快,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高新技术日新月异,知识产权越来越成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性资源和国际竞争力的核心要素。政府机关带头使用正版软件,有利于在全社会形成尊重知识、保护知识产权的良好环境,对于树立政府机关的良好形象,促进软件产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党中央、国务院一直高度重视软件知识产权保护工作,我省从2011年起,开始推进政府机关使用正版软件工作。2011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我省加快推进“八大经济区”和“十大工程”建设的关键一年,作为教育和科技大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是我省面临的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

2010年10月18日,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关于进一步做好政府机关使用正版软件工作的通知》(国办发[2010]47号),要求各级政府机关在巩固前期使用正版软件的工作成果上,建立长效机制,进一步做好使用正版软件工作。省政府高度重视,副省长孙尧指示,结合正在开展的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专项行动,把工作落到实处;副省长程幼东、省政府副秘书长衣恩普指示省新闻出版局尽快制定方案。省新闻出版局作为省使用正版软件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单位,积极协商,制定方案,要求分四个阶段开展工作。即:自查自纠阶段。从2011年1月到2月,各级政府机关,对本单位使用正版软件情况,进行一次专项检查,重点检查办公软件、杀毒软件使用情况。对使用非正版软件的,要及时整改;调查摸底阶段。从2011年3月到5月,省使用正版软件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将对全省各级政府机关使用正版软件情况进行调查摸底,提出整改意见;采购更换阶段。从2011年6月到8月,各级政府机关根据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对办公软件、杀毒软件等非正版软件,进行采购更换;总结验收阶段。2011年9月,省使用正版软件工作领导小组组织有关部门对各地工作情况进行检查验收;2011年9月底前,省直机关、各市(地)要将工作情况,报省使用正版软件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省版权局)。

下步,省使用正版软件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将下发《关于开展政府机关使用正版软件情况调查的通知》,并组织有关部门到部分省直单位和市(地)、县进行调研,在3月底前完成对我省各级政府机关使用软件情况的调查摸底,为财政部门做好软件正版化财政预算提供依据;省新闻出版局积极协调相关部门,争取财政支持,按照国务院要求,落实采购资金力争9月底基本实现我省各级政府机关软件正版化。

第5篇:黑龙江省物价局文件

黑价成字„2006‟146号

黑龙江省物价局关于开展2005—2006年 全省成本调查工作联查联评的通知

各市(行署)、县物价局,省垦区物价局:

为了更好地完成国家发展改革委和省物价局部署的各项成本调查工作,进一步提高全省成本调查工作的整体水平,省局决定对2005—2006年全省成本调查工作进行联查联评,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联查联评范围

在全省十四个市(行署)、省垦区有农产品成本调查任务和成本监审任务的县(市)、区、垦区各管局中进行联查联评。每个市(行署、省垦区)各抽查二个县(市、管理局、区),每个县(市)种植业抽查三个点,饲养业抽查规模户和一般户各一户。

— 1 —

二、联查联评内容

(一)认真落实成本工作任务,有实际举措。

1、市、县机构健全,有专职人员负责成本工作。

2、能保证成本调查工作经费、计算机、下点交通工具,误工补贴发到调查户。

3、健全农本调查和成本监审工作规章制度,工作有计划有总结。

4、农本调查和成本监审资料档案齐全,管理规范。

(二)按时保证质量完成农本调查和成本监审工作任务。

1、能按照国家和省局[2006]78号文件要求,设置种植业和饲养业的调查点、调查户。

2、2006年调查户种植业、饲养业的登记帐和整理账记录及时、完整、准确。

3、完成种植业2006年预测调查和大豆直报调查工作情况。

4、完成国家部署的2006年三项专项调查工作情况。

5、能认真组织全体干部学习和贯彻国家发展改革委颁布的《重要商品和服务价格成本监审办法》(42号令)。

6、成本监审机构健全,能设置2名以上专业人员从事成本监审工作。成本监审工作流程符合成本监审(42号令)和《价格成本监审工作规定》的各项要求。

7、按照成本核算办法和有关规定对经营者(申报单位)成本进行认真严格的审查、核算,成本监审结论客观、公正、全面、

— 2 —

规范。能够完成上级委托的成本监审项目和本级成本监审项目(定期监审、定调价监审),有结论报告并能被相关部门接受、经营者理解和社会普遍认可。

(三)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

1、定期向社会、农户发布和反馈成本调查信息和新农村建设先进经验。

2、能为调查点、户办实事,解决调查点、户生产与生活实际困难。

3、结合成本调查工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开展调查研究。

(四)撰写有价值的调查报告、论文被各级政府或有关部门采用。

1、国家及国家级报刊杂志采用。

2、省及省级报刊杂志或全国成本调查网上采用。

3、市(行署)及市(行署)级报刊杂志采用。

4、县及县级报刊杂志采用。

三、时间与方法

(一)开展联查联评的时间:2006年9月18日—9月28日期间。

(二)联查联评的方法:此次联查联评主要采取自上而下,点面结合,各市(行署)、县先自查,联查联评工作组深入基层查评。联查联评工作组每到一处要“一听、二看、三对照”,即到市(行署)、县听取成本调查和监审总体工作情况汇报,查看成本调

— 3 —

查和监审工作的成果资料,对照评比标准评定分数;农本调查要深入到调查户听取农产品生产和投入情况,查看登记帐和整理账的登记情况并对照评比标准评定分数。

四、组织与分工

省局成立成本调查工作联查联评领导小组,下设六个工作组,从各市(行署、省垦区)成本队抽调1名工作人员。

成本调查工作联查联评领导小组

组长:刘清海副组长:于万江于晓溪

联查联评工作组及分工:

第一组组 长:省成本队工作人员

分工:哈尔滨齐齐哈尔

第二组组 长:省成本队工作人员

分工:黑 河大 庆

第三组组 长:省成本队工作人员

分工:佳木斯鹤 岗双鸭山

第四组组 长:省成本队工作人员

分工:牡丹江鸡 西七台河

第五组组 长:省成本队工作人员

分工:伊春绥化

第六组组 长:省成本队工作人员

分工:省垦区大兴安岭

五、工作要求

— 4 —

(一)各地主管领导要重视此次联查联评工作,认真准备,对抽调人员和深入基层查评要给予支持。

(二)各地要在全省联查联评前进行一次自查。按查评内容重点自查加强领导,工作制度建设,调查点调查户的设置,调查户登记账的记录情况,国家和省里部署的各项农本调查工作的完成情况。

(三)参加联查联评工作组的同志,要认真负起责任,客观真实地为被考核对象打分,防止出现人情分数,评定的分数将作为2006全省评比先进和下拨农调经费的重要依据。

二OO六年九月九日

主题词:成本工作联查联评通知

抄送:国家发展改革委价格司成本处。

黑龙江省物价局2006年9月12日印发共印 94份

— 5 —

第6篇:黑龙江省人事厅文件

黑人发[2004]5 6号

黑龙江省人事厅关于做好全省事业单位

专业技术职务结构比例调整工作的意见

各地、市人事局,省农垦、森工总局人事局,省直各单位人事(干部)处:

根据国家人事部《关于事业单位专业技术职务实行结构比例管理的通知》(人发[1 9 9 9]6 5号)精神,我省于2 0 0 1年全面推行了专业技术职称评定与专业技术职务聘任相分离的评聘分开制度,由过去的指标管理为现在的岗位管理,并对各市(地)和省直各部门核定了事业单位专业技术职务结构比例。这一制度的推行,对引入竞争机制,充分发挥单位用人自主权及促进人才合理流动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随着事业的不断发展和人员的变化,原核定的结构比例已不适应当前工作的需要6为此,现对全省事业单位专业技术职务结构比例调整提出如下意见。

一、专业技术职务结构比例实行分级分类管理

根据《中共黑龙江省委、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的若干政策>的通知》(黑发[2 0 O 3]1 4号)中提出的‚深化事业单位改革,坚持‘脱钩、分类、放权、搞活’原则‛的要求,从2 0 0 4年起,全省事业单位专业技术职务结构比例实行分级分类管理。

(一) 按隶属关系分级管理

1、市(地)所属事业单位专业技术职务结构比例不再由省人事厅核准,各市(地)人事局可根据当地实际情况自行确定,省人事厅对其确定的结构比例实行备案管

理;

2、各县(市)所属事业单位专业技术职务结构比例管理办法由各主管市(地)人事局进一步明确;

3、省农垦总局所属事业单位专业技术职务结构比例可比照市(地)管理;

4、省直各部门所属及省直属事业单位专业技术职务结构比例由省人事厅核准或备案管理。

(二)按财政拨款渠道分类管理

1、省直财政全额预算拨款事业单位专业技术职务结构比例须经省人事厅核准,且实行专业技术职务(岗位)数额总量和专业技术职务结构比例双重控制;

2、省直财政部分补助和非财政补助事业单位可根据实际工作需要,自行确定专业技术职务结构比例,自主聘任专业技术职务。

二、专业技术职务结构比例的确定

本次专业技术职务结构比例的调整工作,必须以事业单位设定专业技术岗位为前提,并规定明确的岗位职责和任职条件,之后在定编定员的基础上,重新确定高、中、初级专业技术职务结构比例。

(一)专业技术岗位设置的基本原则

各事业单位在设置专业技术岗位时,一定要从实际出发,做到立足现在,着眼长远。重点应遵循以下原则:

1、因事设岗原则岗即按照本单位各部门职责范围划定岗位岗不应因人设岗。

2、规范化原则。即岗位名称及职责范围均应规范。特别是关键性岗位,应突出创新和创造。

3、整分合原则。即在整体规划下,明确岗位分工,又在分工基础上,实现有效的综合。使各岗位职责明确,又能同步协调。

4、最少岗位数原则。即设岗应充分考虑到节约人力成本,以最少的投入,获

得最高的效率。

(二)确定专业技术职务结构比例的基本原则

1、专业技术职务结构比例应在各单位科学设岗的基础上,按照事业单位的分类,由主管部门或事业单位本身根据本部门或本单位在全国或全省同行业中的地位和影响,结合现有规模、专业实力及所承担的工作任务,在核定的工资总额和批准的编制定员范围内加以确定。

2、专业技术职务结构比例的确定要有利于深化事业单位改革,加强专业技术工作,促进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提高;要有利于促进专业技术队伍建设,充分调动专业技术人员积极性;要有利于在国家宏观管理下单位用人自主权的落实和发挥。

三、专业技术职务结构比例的核准与备案

1、按照事业单位分级管理原则,市(地)所属事业单位专业技术职务结构比例的核准与备案,由各市(地)人事局自行确定。

2、省直各部门所属财政全额预算拨款事业单位将其专业技术岗位设置方案报主管部门审核后,由主管部门根据确定专业技术职务岗位结构比例的基本原则,以省编委办批准的专业技术人员及管理人员的编制数之和为基数,拟定本部门专业技术职务结构比例方案,报省人事厅核准;财政部分补助和非财政补助事业单位专业技术职务结构比例,由本单位在设岗基础上自行拟定,报主管部门并省人事厅备案。

3、省直属财政全额预算拨款事业单位在设岗基础上,根据确定专业技术职务岗位结构比例的基本原则,以省编委办批准的专业技术人员及管理人员的编制数之和为基数,拟定本单位专业技术职务结构比例方案,报省人事厅核准;财政部分补助和非财政补助事业单位专业技术职务结构比例,由本单位在设岗基础上自行拟定,报省人事厅备案。

四、专业技术职务结构比例的调整

专业技术职务结构比例一经核准,应保持相对稳定,原则上每3年调整核准一次。确因机构变化,事业发展,编制增减等特殊原因需要调整的,可提前按上述专业技术职务结构比例核准与备案程序办理。

五、专业技术职务的聘任管理

1、事业单位专业技术职务结构比例重新核准后,各单位应根据设定的专业技术岗位,本着事职相符、人事相宜的原则,在已获得相应专业技术职称的人员中,开展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工作,逐步形成自我约束、自我发展机制。

2、对已接近或达到核定结构比例的单位,要强化竞争机制,通过自然减员、流动、低聘或解聘等措施,空出岗位,用以吸引和选拔优秀人才。尚未达到结构比例的单位,要严格控制聘任数量,做到逐年逐步到位。

3、专业技术职务聘任管理仍使用《黑龙江省事业单位专业技术岗位管理手册》。其中,省直各部门所属财政全额预算拨款事业单位一式三册(单位一册、主管部门一册、省人事厅一册);财政部分补助和非财政补助事业单位一式二册(单位一册、主管部门一册);省直属财政全额预算拨款事业单位一式二册(单位一册、省人事厅一册)。

4、省直单位有空岗需要聘任时,属财政金额预算拨款事业单位的,由主管部门(或省直属单位)带《岗位管理手册》到省人事厅职称处核定岗位,领取工资卡;属财政部分补助或非财政补助事业单位的,由各单位带《岗位管理手册》到其主管部门核定岗位后,到省人事厅工资处办理兑现职务工资手续。

六、有关要求

事业单位专业技术职务结构比例的调整工作要与数据库建设结合起来,在认真做好数据库中人员信息更新和补充的基础上,上报本部门专业技术职务结构比例方案。结构比例方案核准与备案截止时间为2 O O 4年9月3 0日。

七、各市(地)及省农垦总局可比照上述办法管理

各地、各部门一定要加强对此项工作的领导,要精心组织,认真实施,切实做好本次结构比例的调整工作。

黑龙江省人事厅

二○○四年四月二十九日

第7篇:黑龙江省农业技术推广站文件

黑农技[2012]第2号 2012年抗春旱、保春种

田间管理技术意见

各市(地)、县(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针对今年我省部分地区秋季干封地、冬季无降雪、土壤墒情差,面临可能出现严重春旱的实际。全省各级农技推广部门,要积极行动起来,克服麻痹思想,分析当地旱情,制定切实可行适宜当地的抗春旱、保春种意见,为各级领导当好技术参谋。要突出抓好以下关键技术措施:

一、抓好抗旱节水技术的落实

一要推广节水灌溉技术。把坐(滤)水种作为抗旱保春种一项关键性措施,利用种地前的时间,动用一切力量,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水源和设备条件,抓紧配备坐(滤)水种设施、努力扩大坐(滤)水面积。大力推广喷灌、微灌、滴灌、地下渗灌等先进的节水技术。

二要推广水田旱整地、旱耙耢、旱做埂“三旱”节水技术。实行整地、泡田、插秧一茬水作业。

三要大力推广保护地栽培技术。在玉米生产上,大力推广育苗移栽和大垄覆膜通透栽培、玉米膜下滴灌等技术,实

现蓄水保墒,抢夺积温,要做到移栽前一天浇足水,多带土移栽。移栽时要坐足水,减少缓苗时间。

二、抓好备春耕准备工作的落实

一要突出抓好一个“早”字。水稻、玉米两大高产作物要早整地、早播种、早扣棚、早育苗、早插秧,通过抓早抢积温促高产。在整地上,对西部等严重干旱地块尽量少动土,实行原垄种或原垄卡种,对中东部或中南部干旱地块实行耙茬、起垄、镇压一次连续作业,实现保墒增墒。播种覆土之后视土壤干旱程度要及时镇压并要重视镇压质量。对春季未达到待播状态的秋整地地块,要适时耙耢、起垄、镇压保墒。对春整地地块,要坚持顶凌整地,并做到深松、起垄、镇压连续作业,一次成型达到待播状态。在育苗扣棚上,要尽量做到提早扣棚,提早播种育苗,对东部、北部部分有积雪地块,要抓紧组织农户及时清雪,确保及时扣棚。水稻要3月上旬开始扣棚,4月上旬完成播种,5月20日前完成插秧。

二要引导农民推广使用良种,做到适地适种,杜绝越区种植。品种选择上宜选择抗旱、耐瘠、稳产等抗逆性强的中早熟品种。抓好种子包衣、坐滤水种等关键环节和关键措施的落实。生产用种要全部包衣,杜绝“白籽下地”,发挥药剂包衣的抗旱防虫保苗作用。

三要科学施肥。一是要控制基肥(底肥)数量。干旱年头,化肥用量不宜过大,要经济施肥,安全施肥,防止烧根

烧芽。二是因地制宜选用肥料种类。①选用低浓度化肥,不要一味地追求高浓度,特别是高氮肥。②选用有机无机复合肥,对于保苗有利。③多施用精制有机肥或发酵好的农家肥,减少化肥用量。④选用硫包衣缓释尿素、多肽尿素等缓释性肥料。⑤出苗后重视施用腐植酸、氨基酸叶面肥。⑥选用以大豆根瘤菌为主的生物肥料,大豆施肥可以适当减少尿素用量。三是施肥方式、方法要科学。播种时采取坐(滤)水种,大力推广水肥一体化。避免用普通化肥“老三样”(尿素、二铵、氯化钾)作一性施肥,即“一炮轰”,防止烧苗。春季干旱时,玉米要“轻基肥、重追肥”,避免撒施趟地覆土,采用机械侧深追肥,提高肥料利用率。因苗制宜,对因干旱出苗晚、弱苗地块要增加施肥量和追肥遍数,加快转化升级。

四要提高播种质量确保全苗。根据土壤水分和温度,适时抢前播种,缩短播期;播种要严把质量关,下籽均匀、深浅一致,覆土严密,因地制宜确定播种深度。田间湿度大的要控制播深。适当浅播,播后轻镇压。旱区播种时要深掏墒、浅覆土、重镇压,适当增加播量,增加保苗株数,确保全苗。

三、充分重视各项田间管理工作

1、播种后要迅速开展查田工作。播后3-5天查墒情,对失墒严重的地块采取相应措施,进行补墒;出苗前查芽情,对芽干、坏种地块,及时坐水补种;出苗后查苗情和虫情,对出苗不齐、不匀缺苗断条或遭受虫害的地块,要及时补种

并采取相应药剂防治;要利用大棚或小拱棚提前备好预备苗,无论水旱田都要组织干部群众和农业技术人员,逐地块查看苗情,及时发现问题,采取相应解决措施。

2、要加快铲趟进度。做到及时铲趟,切断土壤毛细管,减少土壤水分蒸发,放寒增温,抢夺积温,促进幼苗健壮生长。大豆、玉米地块要全面做到铲前趟一犁或铲前深松,促进植株根系发育,提高植株的抗旱、抗倒伏、抗涝能力。

3、加强除草管理。要采取人工除草和药剂灭草相结合的办法,播种后干旱严重的大豆、玉米地块,尽量避免采用土壤封闭除草技术措施,要积极推广苗后除草及人工除草等技术措施,防止草荒。在水稻除草上,要使用安全高效除草剂。选用当地农技部门推荐使用的,在土壤中持效期较长,对水稻无抑制作用的高效、安全杀稗剂—苯塞草胺加苄嘧磺隆或吡嘧磺隆除草。对于三棱草、驴耳菜较多地块可采取威农或草克星二次用药或杀阔丹防除,也可于6月中旬用苯达松加二甲四氯防除。水葱多的地方要用莎多茯加瑞飞特防除。对由于缺水造成草荒严重的,灭稗用50%二氯喹林酸防除。在人工、化学除草的基础上,池埂子要割两遍,改善水稻田间通风透光条件。

4、搞好灾害防控。要加强各类病虫害预测预报,指导农民科学施药,适时防治。由于今年特殊的气候条件,如果春耕期间没有有效降雨,蛴螬、金针虫、蝼蛄、地老虎等地

下害虫,大豆二条叶甲、黑绒金龟子等苗期害虫等发生危害将有加重趋势,特别是去年蛴螬、黑绒金龟子越冬虫源基数较大,今年危害将更加严重,有成、幼虫混发的趋势,在预防病虫害上,该包衣的包衣、该拌种的拌种、该浸种的浸种,该撒药的撒药,避免病虫危害,确保丰产丰收。

2012

黑龙江省农业技术推广站 年2月20日

第8篇:黑龙江省老科学技术工作者协会文件

黑老科协字„2009‟52号

省老科协各工委、分会:

省老科协各分会工作职责已经省老科协四届七次会长常务会议讨论通过,现予印发。希望各分会组织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各司其职,开拓创新,推动全省老科协工作全面发展,为全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不断做出新贡献。

二〇〇九年十二月二十八日

主题词:组织分支机构职责通知抄送:省老科协会长、副会长、秘书长、副秘书长黑龙江省老科学技术工作者协会2009年12月28日 校对:邓印祥印数:25份

一、指导农口单位建立老科协组织,发展会员。

二、指导协调农口各基层单位老科协开展活动。制定活动计划,总结工作。

三、在“三农”工作委员会指导下,组织老科技工作者开展“助农工程”,举办科技培训班和科技讲座,推广先进实用的科学技术。

四、围绕全省“三农”工作中的热点、难点问题,组织老专家进行专题调研,开展建言献策。

五、总结推广各级老科协建立科技示范基地、送科技进村入户、创办农民技校等方面的典型经验。

六、配合科普工委组织农业老专家参加“科普之冬”、“科技大集”、“科技活动周”,送农业科技下乡等科普活动。

七、热心为农业老科技工作者服务,听取和反映他们的意见和建议,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搞好职称晋升工作。

八、完成省老科协交办的其他工作。

一、搞好组织建设。指导教育战线基层单位建立和完善老科协组织,发展会员。

二、搞好协调指导。指导协调教育口基层单位老科协开展活动。制定工作计划,总结工作。+

三、开展建言献策。结合教育体制改革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开展专题调查研究,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为教育主管部门科学决策当参谋。

四、开展科普教育。利用大学科技教育智力优势,组织院校老科技工作者到大中小学做前沿科技报告和讲座。组织老教育工作者编纂科普书刊、音像资料,开展科普教育,为提高全民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水平服务。

五、开展咨询服务。组织院校老科技工作者到企业、农村等基层,对口开展科技咨询服务。

六、转化科研成果。帮助老科技工作者、老教授把手中的科研成果尽快成熟和转化为经济成果。

七、开展职称评定。为教育战线老科技工作者职称评定工作搞好服务,使够条件的老教育工作者能及时晋升正、副高职。

八、开展各项有益活动。热心为老教育工作者服务,倾听和反映他们的意见建议,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按地域、部门、单位组织会员开展学术交流研讨、文化艺术创作、休闲娱乐、度假旅游等活动。

九、完成中国老教授协会和省老科协交办的其他工作。

黑龙江省老科协医药卫生分会工作职责

一、指导医药卫生战线各单位建立老科协组织,发展会员。

二、指导所属二级分会开展各项活动。制定工作计划,搞好工作总结。

三、积极建言献策。围绕我省卫生工作的重点、难点,特别是深化卫生体制改革问题,组织老卫生科技工作者进行调查研究,建言献策,为卫生行政部门决策提供情况和依据。

四、开展科普活动。组织省内著名老专家、老教授成立医学科学报告团,撰写防病保健科普材料,开展科普讲座、街头宣传,普及防病保健知识。

五、进行义诊服务。组织老卫生科技工作者深入农村、社区进行义诊服务,送医送药,培训基层卫生科技人员。

六、为老科技工作者医疗优惠服务。协调省、市级医院为老科技工作者看病检查收费实行减免优惠待遇,帮助他们更好地实现老有所医。

七、做好老卫生科技工作者职称晋升工作,使够条件的老卫生科技工作者及时晋升正、副高职。

八、热心为医药卫生工作者服务,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开展有益于身心健康的活动。

九、完成省老科协和中国老科协卫生分会交办的各项工作。

黑龙江省老科协金融分会工作职责

一、指导金融战线各单位建立老科协组织,发展会员。

二、研究确定分会工作事项,总结工作。协调和指导二级分会开展活动。

三、围绕金融工作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开展调研活动,积极建言献策。

四、组织金融老科技工作者开展科普宣传活动,普及金融科技知识。

五、做好对离退休人员专业技术职称初评工作。

六、组织开展有益活动,及时反映会员的合理诉求,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

七、创造条件发挥分会服务社会的作用。与有关单位协作搞好金融资产评估、咨询活动等,增加分会经济收益。

八、完成省老科协交办的其他工作。

省老科协人文分会的职责

一、组织会员学习马克思主义,特别是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开展人文社科学术交流活动,努力提高会员观察和研究问题的能力。

二、指导人文社科有关单位的老科技工作者开展人文社科工作。发展组织,扩大会员队伍。

三、根据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组织会员开展社会调查和专题研究。

四、开展建言献策活动,为党和政府的科学决策,促进龙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服务。

五、积极开展各种形式的科普宣传活动,为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和深入贯彻《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培养教育下一代做出贡献。

六、支持老专家、学者在自愿与力所能及条件下,继续从事教学科研活动,特别要为普及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做不懈努力。

七、热心为老人文社科工作者服务,反映他们的合理诉求,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为老人文社科工作者开展职称评审工作。

八、完成省老科协交办的其他工作。

第9篇:浙江省卫生厅文件

浙卫发〔2006〕291号

───────────────关于申报2007年浙江省医药卫生科技计划的通知

各市卫生局,高等医学院校,厅直单位:

为认真做好2007年浙江省医药卫生科技计划申报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申报重点

2007年浙江省医药卫生科技计划将优先安排对促进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意义大,创新性、应用性较强的研究项目,申报重点如下:

(一)重大疾病的诊断、防治关键技术:如恶性肿瘤、心脑血管性疾病、糖尿病、肺部疾病、传染性疾病等的早期诊断、干预和治疗技术研究;我省高发恶性肿瘤的规范化治疗方案研究;精神疾病、老年疾病、遗传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妇女和儿童重点疾病等的防治和康复技术研究等。

(二)公共卫生和相关领域技术研究:重要传染性疾病(艾滋病、肝炎、结核病、血吸虫病、禽流感等)和新发、突发及常见、多发传染病疫情及相关研究;重点地方病、环境因素和生活习惯导致的相关疾病的预防控制研究;高发、突发职业危害的快速反应和救治标准化方案研究;我省常见寄生虫病防治方案研究;食品、饮用水等的安全性评估方法和检测技术研究;伤害的预防控制和危险(害)因素监测技术研究及生物安全、血液安全等领域的相关技术研究。

(三)医药生物技术领域和药物领域的研究:医学分子生物技术、蛋白质组学、基因诊断治疗等新技术研究;重要疾病免疫保护研究;新药创制和研发;艾滋病、病毒性肝炎、出血热、流感等疾病的疫苗、联合多价疫苗及基因工程药物的研制等。

(四)软科学研究:卫生改革发展中的重点、热点和难点问题,如健康促进、农村和社区卫生保健、环境与健康关系以及卫生政策管理等问题的研究。

(五)城乡社区卫生服务关键和适宜技术推广研究等。

二、申报类别

2007年申报各类科技计划包括:卫生部科学研究基金—省医药卫生重大科技计划(省部共建计划)、省医药卫生科学研究基金计划、省医药卫生优秀青年科技人才专项科研基金计划、省医药卫生科技成果重点推广计划、省医药卫生软科学研究计划。以上各类计划除省部共建计划采用限额申报的办法外(名额分配见附件),其它不作名额限制。

三、申报条件

(一)申报单位:全省医疗卫生行业中具有独立法人资格,有较好的科技实力和研究基础,能为课题任务的完成提供必要的条件保证。

(二)申请人:

省部共建计划申报人须具有副高级以上(含副高级)技术职称,并具有较全面的基础理论知识及相应研究基础,从事与所申请的课题有关内容的研究达二年以上,年龄原则上副高级职称人员不超过55周岁,正高级职称人员不超过60周岁。

除省医药卫生优秀青年科技人才专项科研基金申请人不得超过40周岁,其他各类计划申报人不超过60周岁,不设定职称限制。

四、程序和要求

(一)各类计划按单位组织申报,不受理个人申请。

(二)今年省医药卫生科技计划继续实行网上申报的方式(网址:),自本文下达之日起,即已开通受理。

(三)因项目评审和合同管理需要,申请者在网上申报的同时,仍需同时上报纸质申请(报)书。省部共建计划请填写《卫生部科学研究基金申请书》一式10份;省医药卫生科学研究基金项目、软科学研究项目,请填写《浙江省医药卫生科学研究基金申请书》一式3份;省医药卫生优秀青年科技人才专项科研基金项目,请填写《浙江省医药卫生优秀青年科技人才专项科研基金申请书》一式3份,并附近三年来发表的论文、获得的各种科技奖励等科研业绩的复印件,装订成册1套;省医药卫生科技成果重点推广项目,重点支持适合农村和社区推广应用的卫生科技成果,请填写《浙江省医药卫生科技成果重点推广项目申报书》一式3份,并附科技成果鉴定证书、已应用的证明和其它必要的技术资料,装订成册1套。上述各类计划表格请在网上下载,要求用A4纸打印,并加盖公章。

(四)申报项目需进行查新检索(推广项目除外),卫生部及本厅批准认可的检索部门所出具的查新检索证明有效,浙江中医药大学和省高等医学专科学校申报的项目可在本院(校)检索(省部共建计划除外)。查新要求检索近10年来国内外相关研究情况。请上报纸质检索报告原件1份,并把检索结果准确填写在网上申报表的有关栏目内。

(五)根据我厅《 关于加强浙江省医药卫生动物实验工作的若干意见》(浙卫发〔1999〕249号)的有关要求,凡需使用实验动物的研究项目,必须应用清洁级以上的医学实验动物并附实验动物和动物实验管理部门的有关证明。

(六)凡已承担我厅2项以上(含2项)计划在研项目第一负责人申报的项目,将不予支持,请各单位务必做好审查工作。

(七)各类计划的申报时间为自发文之日起,截至2007年1月底,逾期不予受理。

(八)因专家评审需要,每项申请项目请交纳评审费200元。请各申报单位统一将评审费缴(汇)至浙江省医学科技教育发展中心(地址:杭州市庆春路216号,浙江省卫生厅大楼五楼5013室),帐户:浙江省医学科技教育发展中心,帐号:643819408211,开户银行:华夏银行杭州武林支行。

请各单位认真组织力量,突出重点,集成优势,积极做好2007年省医药卫生科技项目申报的组织工作。各级卫生主管部门要对上报项目认真进行审查筛选,以确保申报项目质量。

二○○六年十月二十七日

上一篇:一年级上册期中测试下一篇:贫困村培训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