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作风建设整顿报告

2022-12-1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报告具有汇报性、陈述性的特点,只有按照报告的格式,正确编写报告,报告才能发挥出它的作用。那么在写报告的时候,应该如何写才能突出的重要性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学校作风建设整顿报告》,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第1篇:学校作风建设整顿报告

现代学校制度建设调查报告

长期以来,地方政府与公办学校关系没完全理顺,学校一直被视为教育行政部门的一个机构,从对校长、教师的选聘到考核进行较多的行政干预,校长一言堂、内部管理同质化、民主监督机制失灵和社区与家长没有真正参与学校管理等,不仅降低了教师队伍的职业化和专业化水平,而且也制约了现代学校制度的建设。现代学校制度建设迫切需要通过排除他律性因素干扰,即去行政化来理顺外部制度环境,通过加强学校内部治理结构探索,建立符合学校特点的管理制度和配套政策,以及通过促进学校管理民主化进程来保障教育的公共性。

一、基本情况

公共教育管理领域内的政府和学校之间的关系主要体现为教育行政与学校管理之间的关系。教育行政与学校管理之间一般有三种管理平:一是法制管理,二是制度管理,三是两者在教育管理运行机制上的自觉的意识管理。长期以来,“我国的教育行政和学校管理之间关系的根本特征不是制度性的,而是以行政性(上下级的)、管理型(管与被管)、习惯性(随意地、人际的)为根本特征。”这一教育行政管理特征尽管具有的精确、快速、效率、成本低等优点,成为实现政府职能专门化的普遍做法。但这种管理模式暴露的问题也愈来愈突出,集中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教育行政机关成了“大校长”。公办学学校类似于国家教育行政机关的附属机构、分支机构,学校的主体地位不明,在人、财、物、课程及其它教学业务方面政府对学校统得过死,校本管理远未形成,依法自主管理难以实现。

学习评价评价搞成“一刀切”。现行学校评价制度评价主体是教育行政机关及其指定的机构,功利化取向十分明显,评价指标体系“一刀切”,统得过死,没有顾及学校的差异和特色,对学校多元化、差异化发展,有一定负面引导作用,导致了现代教育观念难以贯穿和指导教育教学全过程,素质教育难以全面实施,学生的充分、全面、多元、终身发展和允许有差异地发展的目标难以全面实现。

人财物上学校成了“肌无力”。在先行管理制度下,表面看起来学校很风光,满身肌肉,实际上是“肌无力”。一些公办学校应获得的公共教育经费难以落实,在人力资源管理、经费的筹集及管理、生源等方面,出现了制度层面的一些亟需研究的问题。如需要的教师进不来,“富裕”的教师出不去,经费筹集渠道单一,开支管得过死,经费常常是捉襟见肘,学校招生权受到限制。制度因素导致部分学校的资源未能充分、有效地发挥作用。

学校管理搞成了“家长制”。首先是学校决策机制存在问题。一是决策权力过分集中于主要负责人,部分学校校长缺乏民主意识,养成“个人说了算”家长制作风,教职工难以有效地介入学校管理工作。二是决策过程简单化、经验化,决策预案不充分,决策程序不民主,决策结果不透明。决策和执行分离,决策的有效性不高、指导力不强。决策责任追究制度不健全,重大决策失误得不到及时的纠正和处理。管理方式陈旧。学校管理仍沿用传统的金字塔式(层层垂直命令式)管理方式,这种管理方式组织上过分庞杂、管理结构上多层次、管理职能上多重叠、管理手段上高集权,因而,在现代组织管理中已经逐步被淘汰。现代管理模式强调实行扁平式管理,尽可能减少中间环节,直接面对政策对象,解释政策初衷,增强政策认同,保障信息畅通,从而使管理更加有效。

学校管理相对封闭——搞成了“孤岛”。制度的分割作用,导致部分学校不能与社区、家庭沟通。这一切,都与学校制度的相对落后、现代学校制度尚未系统建立有一定的关系。制度障碍已经成为我国基础教育阶段现代学校建设与发展的较大的障碍之一。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传统的科层制管理难以应对后工业时代出现的种种社会问题,公共管理服务领域在公平、质量、效益等各个方面遭到质疑。教育内外部环境日益复杂化,教育活动的不确定性、不可预测性不断提高,这些变化对学校尤其是校长在处理复杂事态方面的综合能力要求越来越高,传统的教育行政管理体制已经不适应当前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实际需要,无论是政府教育管理职能的转变,还是现代学校制度的建设,在当前都无法回避“去行政化”这一改革命题。为此,我们接受了中国教育学会整体改革委员会课题《现代学校依法办学自主管理制度体系建构研究》,假定在管办评体检成熟的情况下,学校应该如何建构内部管理体系,同时回答建构依法办学内部管理体制需要哪些外部条件。

本文是前期所做的调查研究,是课题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目的和意义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这是毛泽东同志的经验总结。《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要建设现代学校制度,构建政校分开、管办分离的新型政府与学校之间的关系,探索建立符合学校特点的管理制度和配套政策,逐步取消实际存在的行政级别和行政化管理模式。可以说,今天我国的教育改革已进入深水区,改革的焦点主要集中在制度变革上,而制度变革的核心是如何对政府与学校之间的权利、责任和义务进行重新调整和分配。

学校现代教育制度建设的前提是实现教育“管办评”分离、学校“去行政化”它涉及到的核心问题是对公共教育领域里长期存在的政府对学校管理和教育实践活动干预过多,以及服务单一化、僵硬化等弊端而提出的改革问题,目的在于削弱教育行政过程中的权力性、强制性等要素,突出教育行政部门对学校的专业技术指导能力。为此,我们必须认真而客观地了解社会各阶层的对此反应,以中小学教师人事管理中存在的行政化现象及去行政化实践探索作为问题焦点,重点分析和探讨去行政化对推动现代学校制度建设的重要性。目的是为了提高我们研究的实效性和科学性,为学校现代制度建设研究提供基础。

三、调查内容、对象与方法

为此,2014年上半年,我们以“转变政府教育管理职能”、“建设现代学校制度”、“中小学教师人事管理改革”等内容为主题,分别对校级领导、中层干部、教师、社区及家长代表。采用随机抽样调查,共发放调查表300份,回首250份,回收率80%。同时我们组织了多次访谈。然后采用统计分析,形成报告。

四、调查情况分析

调查结果表明,当前我国教育行政主管部门从对校长、教师的选聘到学校用人制度均有较多的行政干预,不仅降低了师资专业化水平,也制约着现代学校制度建设的实际进程。因此,去行政化不仅局限于高校内,基础教育领域内同样迫切需要去行政化。

当前学校管理中突出的问题有:

(一)教学行政部门对学校管过多。简政放权,进一步扩大学校办学自主权,这是伴随政府职能转变、构建现代学校制度而提出的教育改革方向。根据我国现行法律法规的规定,教育行政部门事先具备了有关对学校人、财、物的管理权利;而学校作为法人单位,必然希望能够自主、自律地按照各校的办学传统和理念进行改革,然而却因各个学校基本上不具备有关作为组织条件的人、财、物等方面的决定权,而必须依赖教育行政部门的管理和指导,这就构成了现实中教育行政和学校管理之间既限制又依赖的矛盾关系,这一矛盾关系也成为制约现代学校制度建设的主要因素之一。

多年来,我国形成了公办学校政府办,公办,一直没有很好解决政府怎么管学校的问题,长期以来政府习惯于一手包揽,从校长任命到教师选聘,从学校制度建设(怎么办学)到学校评价都是政府说了算,结果学校千人一面,同质化想想十分突出,不能满足社会对公办学校的多元化需求。对此被调查者颇有微词,绝大多数人认为“当下的学校管理制度存在的问题”主要问题是“主管部门管得太多,学校自主权有限”“校长任命制,专家办学特色不明,校长过分依赖主管部门”,学校“管”得太死,制度没有激活教师积极性。教师对于“论资排辈”,绩效分配“大锅饭”现象很是不满。部分家长和社区代表也觉得管理主体单一,缺乏建构社区和家庭参与学校管理的机制。

(二)任命制不利于校长职业专门化。教育人事管理行政化的特色就是实行校长任命制为主,学校校长是靠教育行政部门发现、培养,形成近亲繁殖和裙带繁衍,这无疑把有些具有现代校长素质、办学理想和创新型人才排除在外,有些人当了校长以后,把校长当官做,眼睛向上,只对主管部门负责,缺乏眼睛向下服务于教师和学生的精神,对学校发展、对教师发展和学生发展负责的意识淡薄。

在《关于深化中小学人事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中明确提出:“改进和完善中小学校长选拔任用制度,积极推行中小学校长聘任制。中小学校长的选拔任用要扩大民主,引入竞争机制。”调查表明,在被调查的80%人拥护“自荐竟聘”和“民主推荐”。绝大多是人认为学校去行政化,校长应该实行职级制,走专家化发展道路,一边校长全心全意办好学校。在访谈中大家认为,校长任命制是比较典型的行政化管理模式,这种选拔方法一方面不能保证具有相应资格的人当选校长,使得选拔校长的过程成为一般行政干部交流的过程,不利于校长职业的专门化;另一方面地方教育行政部门人权与事权相脱离,教育局一些业务科室与基层学校在行政级别上出现“倒挂”现象,加大了教育行政和业务部门对学校进行有效管理的难度。

(三)协调选聘不利于教师队伍建设。建设一支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是学校管理的永恒主题,然而在高度行政化的管理模式下,由多部门协调选聘教师的行政化管理模式降低了教师职业的专业性。这一办法是一把具有“双刃剑”:一方面由多部门协调选聘起到了权力的相互制约和平衡作用,以防权力过于集中到某一部门;而另一方面,教师职业是“以作为教育者的使命感和深厚的教育热情为基础的,而且具有广泛的教育涵养,能够深入理解学习能力、教育理念和方法以及人的成长和发育规律,具有出色的教育艺术等综合素质和能力,具有高度专业化的职业。”

面对这样一个既要求具有较高专业水准,又要求具有较高责任感的专业群体,有必要由专门的机构对教师进行认证、选聘和考核。采取多个部门选聘教师的做法,难免运用一般行政原理,加大了横向行政部门干预教育的随意性,从而降低了教师这一职业的专业性,这必然很难从入口处把好教师队伍素质关。

调查和访谈表明,在被调查中80%的人希望,专门机构(第三方)选聘,学校使用,主管部门备案,也有部分赞同学校选用,但担心学校领导暗箱操作。

(四)职称评聘分离可谓一把双刃剑。教师职称和职务不搞一刀切和终身制,去年全国人代会上,就有代表提出,目前实行的绩效工资的高低,一个重要的参评依据就是职称的高低,职称“终身制”使得一些学校的部分教师只要评上高级职称就认为万事大吉,在之后的工作中不再“卖力”。建议取消教师职称“终身制”。解决教师不思进取、高原现象问题,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学校采用评聘分离,地址高评和高职低聘,行政部门搭建促进教师校际交流的平台,促进教师良性流动。

在绝大多数受访对于“教师学校使用教师时,不搞终身制,根据学校编制的职称职数,实行“高职低聘、低职高聘”,有利于调动中青年教师的积极性;有利于促进教师专业技术终身发展;有利于教师队伍的正向交流和合理流动;有利于学校对教师的动态管理。但也有人认为这是一把双刃剑,学校领导必须制定公正公平的制度,将过程公开化、透明化,否则会造成人心惶惶,不利于学校的安定团结。

(五)现代学校制度建设的要素欠缺。“管、办、评”分离后,学校现代教育管理制度,依法办学,民主管理,一方面学校必须成立学校民主管理机构,引进现代企业管理你年和模式,实行校长负责制下的“扁平化”管理,提高管理效率,另一方面要求扩大学校管理主体的内涵,引进社区、家长参与学校管理,教育主管部门将引进第三方机构对学校办学质量进行专业评估。而这一切目前都不够成熟。

大家认为,依法成立由校长、学校行政、教代会代表、骨干教师、社区代表和家长代表的学校“校务管理委员会”,实行民主管理。能充分调动广大教职工作为学校管理的主体的积极性,增加学校的向心力,有利于学校校长“依法办学,民主治校”的各项制度的贯彻和执行,有利于畅通教师的各项诉求渠道,保证学校管理的公正、公开和透明,有利于减轻校长日常事务管理,专心思考学校发展,体现专家办学的优势。

绝大多数人支持引进“第三方”评估学校,因为专业机构的评估一般尊重教育规律和学校特色,既体现科学性和有效性,有体现了客观、公正、科学的。但也有人对此持怀疑态度:因为专业机构是由教育主管部门指定的,换汤不换药;目前专业机构很不成熟,难免出现偏差。

对当前的“社区”和“家委会”参与学校办学的普遍看法是很不成熟,社区办学还停留在形式上,与世界上其他国家不一样,目前社区办学积极性不高,很难从实质上参与学校办学。目前家委会大多属于帮、为学校解决具体问题的机构,还没有真正参与到办学过程中。家委会显得比较松散,成员的素质和积极性参差不齐,很难形成一股参与办学力量。

(六)现代学校制度要求高素质校长。建立现代学校制度是依法治校、民主管理的要求,也是校园文化建设和校园政治文明建设的组成部分。校长作为学校发展和学校管理的首要负责人,应该关注现代学校制度建设,并在校内制度建设中发挥主导作用,成为推进和建构现代学校制度的灵魂人物。因此校长必须具有现代眼光和博大情怀,先进的教育理念和不断创新的精神,民主的智慧和深厚的情感凝聚力是校长必备的素质,所以说“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

“好校长应该具备哪些素质呢?”大家不约而同的认为:好校长应该具有:对我国教育现状保持清醒的头脑,是教育的思考者和实践者,具有教育家办教育的战略思考;要有法制意识,发扬民主,依法治校,满怀激情引领教职工办好学校;要有教育理想和教育激情,主动地为师生服务,具有管理即服务的理念;要有科研思维,沉下身子回到课堂,与老师们一起研究和解决课程设置、课堂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是课堂的领导者和管理者;要有学习和创新精神,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办出学校自己的风格和特色。

(七)现代学校制度建设的一些想法。大家对现代学校的一揽子制度的看法有:一是看好现代学校制度,认为这一揽子制度很系统,如果能变成自觉行为,管理成本会很小,机制的效益会很高;制度很科学,广大教职工通过校务委员诉求和讨论,将自己的意志转化为自觉行为,充分体现民主治校的思想。但也有一部分人不看好,认为制度很繁琐,关键是很难变成自觉行为,管理成本会很高,执行力度很大。这不是制度本身的问题,二是不符合当前实际,因为教师已经适应了为管理而管理的制度。

校长所担心的是现代教育制度将人事权下放、经费包干给学校意味着对校长发出了挑战:挑战校长的法律意识,校长是否有依法办学,接受民主监督的意识;挑战校长的民主意识,校长能否实行民主管理,依靠广大教职工办好学校;挑战校长的责任意识,校长是否有向政府负责,向社会负责的意识;挑战校长的办学智慧,校长是否具有办学能力,能把一所学校办成好学校;挑战校长的创新意识,校长能否运用教育智慧,以创新思维推动学校特色发展。一句话,校长愈来愈不好当了。

当然要推行现代学校制度路还很长,不可能一蹴而就,它的前提是政府松手,简政放权,去行政化,实现“管、办、评”分离,而实行“管、办、评”分离的关键是“政府放权”,否则一切免谈。

五、思考建议

调查结果表明,当前我国教育行政主管部门从对校长、教师的选聘到学校用人制度的行政干预过多,不仅降低了师资专业化水平,也制约着现代学校制度建设的推进。因此,在基础教育领域内去行政化,建设依法办学的现代学校管理体系,对于深化教育改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此我们特提出以下思考建议:

(一)改革校长选拔制度,实行中小学校长专业职级制。一直以来,我国将学校视为教育行政的一个机构,中小学校长也具有行政级别。具有行政级别的校长忙于行政事务,无法将主要精力放在学校教育教学改革上来,也无法关注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诉求,容易忽视教师的主观能动性,造成教师从事教育改革的职业权利与职业能力严重缺乏,“教师的不支持与不适应使教育改革只能得到有限的、支离破碎的执行,使教育改革形式上变化较多,实际进步很小。”

人事部提出对事业单位人事实行“脱钩、分类、放权、搞活”的总体思路,为此,近年来,在上海、中山、潍坊等地区试点运行了中小学校长职级制改革。实践表明,中小学校长职级制改革是教育体制改革的一个方向,把校长职位与其原来的行政级别脱离,通过选聘、考核建立起新的一套校长职级系列,目的在于减少学校教育中不必要的行政干预,培养教育家办学的氛围,这项改革可以视为是当前我国教育去行政化一次试水。

潍坊市在推进素质教育改革的过程中认识到教育家办学的重要性。从2004年起就推行校长职级制改革,从最初取消校长的行政级别到实行校长职级制、任期制,确保让懂教育的人来办教育,基本上阻断了传统的行政官员担任中小学校长的路径。2010年,该市成为国家试点的校长职级制改革单位。目前,该市正通过采取后备人才制、校长遴选制、校长职级制、校长薪酬制、校长任期制、校长与教育主管部门交流任职制、县市区教育局长任职资格制等一系列配套改革措施继续完善该项改革。

与传统的校长任命制相比,实行校长职级制管理具有以下几方面优势:一是校长的选拔、考核以及调配归口于教育行政部门管理,减少了横向部门之间的行政干预,实行公开遴选制,为教育家办学提供了制度保障;二是减少了校长过于繁琐的行政事务,增加了投入于教育教学活动的时间和精力,有助于校长职业化,为培养教育家办学创设了平台;三是增强了学校办学活力和创新意识,有助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不过,在现阶段中小学校长职级制改革进展并不顺利。主要原因:一是校长任命权不在地方教育局,即使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有实施职级制改革的主观愿望,但很难付诸实施。二是实施校长职级制,必须要有比行政级别更具吸引力的改革条件。潍坊实施职级制改革,是采取与校长职级制改革相适应的薪酬制和任期制等配套改革环节予以保障的,这需要政府统筹支持,单靠教育行政部门是不能够实现的。

(二)建设现代学校制度,实施依法办学民主管理制度。从现代学校制度建设的国际经验来看,构建现代学校制度主要受制于三方面要素:一是学校自主性的外部保障机制——教育行政机关向学校下放包括人事、预算和“学校管理规则”在内的管理权限;二是学校办学自主权的内部保障机制——学校内部组织的重建和学校管理者能力的提升;三是保障教育的公共性——实行社会参与,促进教育管理民主化。建议今后主要通过以下三方面推进现代学校制度建设。

1.政府实行简政放权,进一步扩大学校办学自主权。首先,要解放思想,推广校长职级制改革,保障校长职业的专业化水平。校长职级制,对于加快实现中小学等事业单位与机关行政级别脱钩,建立校长职级制,不仅可以保障教育主管部门的事权与人权的相对统一,也是教育行政机关向学校“放权”的重要探索,有利于教育家的培养。实践表明,通过取消校长行政级别的改革举措不但没有影响教育质量,反而唤起了校长和教师的改革主动性和积极性,一些年轻的教育家型的校长正在实践中脱颖而出。

其次,简政放权,进一步扩大学校办学自主权。构建服务型政府的前提是要实行简政放权,也就是教育行政机关向学校教育机关放权。以教师编制为例,目前,结构性缺编问题比较突出,解决好这个问题,就有必要重新研究和制订中小学教师编制标准,适当增设一定的弹性编制给地方,因地制宜地解决结构性缺编的问题。有了一定的弹性编制,既可保障每校每年都有一定比例教师能够脱岗培训,又能保障教师有效流动,同时也有效解决代课教师的问题。实践表明,目前一些地方已经具备解决教师结构性缺编问题的主动性和相应能力。如山东省寿光市通过“政府出资,教育局招聘,学校用人”的灵活机制,采取了“动态编制”办法有效解决了高中教师缺编的问题。实行由教育行政机关向学校教育机关下放权限。在管理学中,自主权包括财权、人权、物权和事权,在确保让懂教育的人来办教育的基础上,将适当的人事权、公用经费使用权转交给学校。

第三,处理好政府与学校的关系,不能取消对教育必要的行政干预。教育行政与学校管理之间的关系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首先,教育行政组织与学校教育组织之间的一般关系应是宏观指导与微观实施的关系、一般指导与具体执行的关系。教育行政机关制定的方针政策,归根结底要通过学校教育过程来体现和检验,而学校行政管理过程也不能游离于政府之外成为“孤岛”。实行由教育行政机关向学校教育机关下放权限也必须具备相应的前提条件,如校长可以有权聘用教师,但必须要事先向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申报,得到正式的审批认可才能聘用。同理,学校预算以及经费的使用等都必须事先向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进行申报。

2.强化学校内部治理,依法建构现代教育管理制度。目前,我市多数学校面临缺乏自身战略发展规划能力、学校领导力欠缺等实际问题。

针对上述问题,首先,需要政府层面从教师职业化和专业化建设的重要性出发,重新明确中小学教师尤其是义务教育阶段教师的身份和地位,通过加强教师资格、校长资格的认定,逐步减少教师选聘过程中不必要的行政干预,真正实现从源头上把关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其次,加强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改进和完善学校中层管理组织,进一步加强学校自身发展规划和内部治理能力。

第三,加强学校管理领导力专题培训以及内部组织建设,增强校长以及学校中层管理的组织协调能力。只有学校有了自律性、自主性改革的意识和相应的能力水平,才能推进现代学校制度,才能真正落实教育的公平和质量提升。

3.社会参与学校管理,保障教育的民主化和公共性。政府、学校、家庭、社会是教育的核心利益相关者,从教育的公共性考虑,教育利益者彼此间需要平等对话,但在行政垂直管理体制下,学校只对上负责,忽视了家长、社会对学校教育的知情权、参与权和决策权。在教育需求多元、民主理念日益深入的今天,社会对教育的关注度越来越高,这也正集中体现了教育相关者的利益诉求。面对来自社会的压力,一方面需要对教育行政过程实行问责制,实行信息公开,以取得社会对教育的信赖;另一方面需要加强管理的民主化进程,鼓励家长、社会以及社区居民参与学校管理过程。而且社会参与不能仅停留于重大教育改革决策过程中,而是从制度建设的视野加以推进。

仍以教师人事管理为例,教师评价由第三方专业评估机构、家长和学生共同参与,既可以发挥社会、家长的民主监督作用,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校长负责制的不足,避免校长的专权,可形成校长负责制与民主参与制度之间相互制约、相互协作的良性机制。

目前,我国一些地区已先行在社会参与学校管理制度建设方面进行了有效的实践探索,如南京市的校务委员会制度、我市青羊区的中小学民主管理委员会制度、宁波海曙区的教育议事会制度等等,这些地区的改革经验为促进学校管理民主化进程提供了很好的经验。不过,社会参与学校管理是需要一定的必要条件的,如合理的民主参与制度、参与者的民主议事水平以及学校管理者的办学理念等。这里特别要指出的是,在缺乏明确理念的前提下提倡社会参与,不但容易带来妨碍正常教育教学活动的嫌疑,而且也关系到公共教育质量的问题。因此,在实行社会参与的过程中,一定要考虑到教育的公共性与私有性之间的关系,采取谨慎态度推进学校管理的民主化进程。

作者:陈龙泉

第2篇:乡村学校师德师风建设的现状调研报告

摘 要:文章介绍了湖南省双峰县锁石镇中心学校“乡村学校师德师风建设的研究与实践”课题组于2017年6月间,在全镇2所中学、13所小学的学生、教师及家长中开展的师德师风建设问卷调查活动的情况,对调查结果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深化师德师风建设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师德师风;现状;措施

作者简介:刘双平(1963-),男,湖南省双峰县锁石镇十竹中学副校长,高级教师;

王湘成(1963-),男,湖南省双峰县锁石镇中心学校党工委副书记、副校长,高级教师。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落实科教兴国战略、推进教育创新、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主导力量,是学生增长知识和思想进步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同时,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无时无刻不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因此,师德师风往往影响并决定了学校的校风和学风。

为了进一步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湖南省双峰县锁石镇中心学校成立了“乡村学校师德师风建设的研究与实践”课题组,由王湘成校长为课题主持人,以陈琳(锁石镇党委书记)、赵江伟(锁石镇中心学校校长)、王湘成、凌傲、匡易才、刘双平、贺洪等同志具体实施,全镇中小学校长及部分行政村村支两委协助,于2017年6月间,在全镇2所中学、13所小学的学生、教师及家长中广泛开展师德师风建设的问卷调查活动,调查活动内容涉及教学教态、学生关系、教师与家长关系、依法执教等方面,分别发放学生问卷、教师问卷、家长问卷各100份,共回收有效问卷294份,回收率98%。

一、师德师风建设情况调查分析

(1)执行教育法规方面,能做到依法执教,严格执行教育收费政策,不向学生乱收费,在实施新课程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中,学校能严格控制学生在校学习时间,切实做好学生的减负工作。但小部分教师存在认识上的偏差,学生课业负担偏重,加重了学生的负担。个别教师有偏重于教学工作,而忽视德育工作的现象,以罚抄罚写替代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

(2)各校教师法制观念较强,无公开滋事、聚众上访以及有不良影响的群体事件发生。各校能开展好禁毒宣传教育,让学生能充分认识“珍爱生命,远离毒品”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教师在工作生活中能为人师表,注重社会公德,能较好地执行《师德师风十不准》。有部分教工平时喜欢搓搓小麻将,自传达纪委、组织部关于严肃查处党员干部赌博的通知精神后,该现象大有改观。

(3)教师有较好的“敬业爱岗、诚信育人”意识。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能做到热爱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正确地评价学生,无体罚和变相体罚现象,无教师向家长索要钱物等不良现象。开展问卷调查情况如下:参加测试学生人数80人,认为课堂效果好的占89%,认为一般的占11%;认为与学生交心谈心得好的占95%,认为一般的占5%;认为教师开展有偿补课的为0%,认为教师有讽刺挖苦语言为0%,认为教师有体罚学生的为0%,认为教师不批改作业的为0%。

(4)在遵守学校各项规章制度方面,总体来讲还是较好的,能执行好请假制度。但有少数教师上下班不够准时,中途离岗次数较多,个别教师还有擅自调课现象。

(5)大多数教师在工作中能关心集体,在生活中能尊重同事,不做有损集体荣誉和不利于团结的事,讲文明礼貌,言行不违反社会公德。但也有个别教师,学校布置的相关任务不能积极完成,拖拖拉拉,敷衍了事。

(6)我校骨干教师相对偏少,骨干引领的示范辐射效应不明显,个别学科的教师争先创优的意识比较淡薄,教学思想观念、方法手段还显得陈旧落后,教学效率低下,长期处于薄弱状态。

二、深化师德师风建设的具体措施

1. 厚愛学困生

根据智力多元化理论,人的认知能力是有差异的。对学困生要建立档案,从智力和非智力因素,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找出差因,因材施教,分类指导,分层要求,因人而异设计题卡,分等、分层布置作业。要找出学困生的闪光点,找准最近发展区,使他们的长处得到展示,充分体验到我能行。不得用羞辱、歧视性的语言批评学困生。学校将教师对学困生的情感态度纳入师德考核评估。

2. 尊重学生

教师要树立新理念,充分认识到教师和学生人格上是平等的,相互之间是平等对话的主体。对学生上课迟到不能罚站或不准进教室;对在课堂上违纪的学生作出妥善的处理,不能把罚站或其他惩罚性的方法作为教育学生的手段;对未能及时完成作业的学生,不能叫出教室书写或到办公室站着书写。学生之间发生纠纷,教师要和言悦色认真查明事情原委,妥善作好调解工作,不能不问青红皂白,凭个人好恶随意呵责。学生发生意外伤害事故,教师要先送医院处理,然后通知学校和家长。对违纪学生不能布置惩罚性的作业或安排惩罚性的活动。

教师布置作业要把握好度、量、序(度:作业的难度,量:严格控制数量,序:布置的作业要有针对性,要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对一、二年级学生不布置家庭作业,三、四年级学生作业时间不超过30分钟,五、六年级学生作业时间不超过1小时。

3. 尊重家长

教师要针对学生实际,采取多种形式和家长交换意见,根据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家访。每个班级每学期召开一次家长座谈会,和家长交换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情况,和家长交换意见时要抛弃陈旧观念,要多讲孩子的闪光点,对孩子的点滴进步给予充分肯定,切实做好家校联系教育工作。让家长分享孩子成长的快乐,切实杜绝把家长会开成告状会的做法。家长到学校和老师交换意见,要热情接待、耐心解释,做到送一杯水,搬一把椅子,说一席暖人心的话。

4. 发扬民主,使师德建设制度化

每学期召开一次教代会,在会上把师德建设列入议程,使其制度化,常抓不懈。学校行政会在每周例会上都要小结一周来学校师德建设方面的问题。在每周教师政治业务学习大会上小结一周师德建设工作,总结经验,推广典型,表扬先进,指出不足,提出改进措施。每学期召开一次师德师风建设座谈会,交流经验,树行业新风,展示教师风彩。对职业道德高尚的教师的先进事迹和经验,要在各种会议上大力宣传,让这些教师演讲,介绍先进经验和典型事例,全面推动教师职业道德建设。

5. 建立健全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保障机制

学校班子成员率先垂范,以身作则,加强自身职业道德修养,依法治校,依法治教。分年段包干负责,重点深入一个年级或班级,深入到教师和学生中,了解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情况。

6. 完善师德师风各项制度

学校要完善以下制度:①师德师风建设分工负责制;②师德师风学习制度;③未成年人保护、教育和管理制度;④师德师风监督制度;⑤师德师风考核制度;⑥师德师风集中整顿制度;⑦师德师风问题处理报告制度;⑧预防和杜绝教师犯罪制度;⑨教职工宣誓制度;⑩师德师风优秀教师表彰制度;?輥?輯?訛师德师风责任追究制度和连带责任追究制度。

7. 建立有效的教师职业道德监督机制

学校把对教师职业道德的建设考核作为队伍建设的重中之重,全方位、多角度地对教师职业道德情况进行监督和评议。每学期召开一次少代会,鼓励学生对教师职业道德情况进行评议;成立家长委员会,由家长对教师职业道德进行监督和评议。学校成立由教代会各部门代表组成的聘任制考核领导小组,对教师职业道德进行考核和评议,按学校制定的教职工教育、教学工作评估细则中的教师职业道德专项每期进行一次量化评分,作为教职工聘任思德方面的考核依据。 把安全工作纳入教师职业道德考核范畴。安全工作是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学校的安全工作具体细化,设立专人负责制,教职工人人根据岗位确定安全职责,制定学校各类人员安全工作职责,形成分工合理、职责明确、人人有责的安全工作运行机制。

8. 加强学习,提高认识,师德建设常抓不懈

利用校园壁报、广播等多种形式,宣传师德典型。学校领导经常了解情况,及时梳理总结,面对面和教师交流。学校宣传栏每期都应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先进典型介绍,使先进典型深入人心,力争建成一支师德高尚、教育理念新、教学技艺高的一流教师群体。

参考文献:

[1]叶淑芳.转变观念 做合格的新时代教师[J].现代营销(下旬刊),2011(6):242.

[2]刘 颖.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提升教书育人能力[A].现代教育教学探索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北京:北京恒盛博雅国际文化交流中心,2013.

作者:刘双平 王湘成

第3篇:爱辉区校长队伍及学校和谐建设调研报告

目前,爱辉区实现了乡镇集中办学,优化了农村教育资源。学校数调整为小学10所,初中12所,普高1所,职高1所,共计24所;校长24人,副校长(含副书记、工会主席等副职)51人。

校长队伍结构如下:

校长队伍结构有如下特点:

1.学历中若论第一学历则都是黑河师范毕业,学缘结构单一,所学学科偏于文科,理科的缺乏;第二学历是本科的校长中,学教育管理专业的占少数。一些人走上校长岗位后就不再任课,陷于行政事务的繁忙之中,埋没了学科专长。

2.任现职时间1—5年的有8人,占33.3%;5—10年的有12人,占50%;10年以上的仅4人,占16.7%。这是爱辉区干部年轻化强调年龄段一刀切的结果。许多年富力强,有管理专长的校长过早地离开岗位,这是教育资源的一大损失。

3.这些校长任现职以来,都参加过“十五”和“十一五”期间的任职培训和提高培训,还有的参加了教育部中学校长华东师大培训中心的培训学习,以及市级小学校长高级研修班或省级骨干校长班的培训学习,都具备持证上岗的资格,完成了相应周期内的培训任务。

我们经过调研发现,爱辉区教育的发展也是校长的发展,校长们的课程领导力得到了很大提升,现报告如下:

一、提升学校办学品位,内化城市教育资源

爱辉区城区各学校在新课程改革中,升华了办学理念,提升了办学品位,内化了教育资源。

(一)办学理念的升华

要改变学校面貌首先要升华办学理念。黑河二中的“让每个学生健康成长”,阐明了成长比成功更重要的观念;黑河实验小学的“以师生发展为本,挖掘人的心理潜能,树立‘我能行’的信念”,通过发挥课堂激励效应,让学生发现“我能行”。黑河二小的“让每个学生学会自主、养成习惯”,黑河三小的“写好中国字、做好中国人”,黑河四小的“做最好的自己”,黑河五小的“赏识激励、和谐发展”,黑河六小的“回归天性、发展个性”,这些学校所提出的办学理念都特色鲜明,各个学校都从办学的特色出发去提升学校的文化品位。

(二)办学理念的转化、细化与物化

理念要转化为师生的观念,要细化为制度和规划,要物化为教学环境与教学行为才能内化教育资源。黑河二小把办学理念转化为“服务教师、服务学生、创建读书特色,促进师生发展”,变“服从”为“服务”,逐步向公民教育转变。黑河六小则以童话教育为契机,让孩子读童话、说童话、演童话、写童话,教师用童话的情结启迪孩子们的心性,让孩子们的童贞回归,让孩子们的人格得到陶冶。

二、实现乡镇集中办学,优化农村教育资源

(一)农村办学现状与教育可持续发展的不适应

在“普九”的巩固与提高过程中,农村中小学的办学格局与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呈现出三个不适应。

1.布点过多,生源减少与教育教学质量提高的不适应

爱辉区原有乡镇中小学112所,其中初中13所,小学99所。而今,学前适龄儿童呈逐年递减的趋势,以中等规模的四嘉子乡为例,全乡原有7所小学,但全乡6周岁学前适龄儿童仅26人。以往的村村办学模式,学校规模小,学生人数少,教育资源短缺,提高教育教育质量困难重重。

2.村小亟需师资与“普九”的要求不适应

布局调整前,爱辉区农村中小学面临亟需师资的问题。学生少,班额小,师资有限,无法开全各门规定课程,绝大多数学校实行复式教学,教师要兼多门课程,而音体美、电化教育、信息教育等课程甚至没有条件开设,根本无法达到“普九”的要求。

3.教育经费有限与办学需求不适应

教育经费的不足一直是教育发展的一个瓶颈。近几年来,国家加大了改善办学条件的经费投入,但对于农村学校来说仍然是杯水车薪。“年年建新房,年年有危房”,师生连基本的生命安全都受威胁,更别提什么教学设备配置、图书资料增添的问题了。尽管在“两基”中农村的中学、中心小学有了办学条件的改善,但村小的面貌并没有多大改观。冬季仍然“大铁炉子”取暖,桌椅仍然残旧,办学用品仍然短缺。

正是这种投资分散、条件简陋、管理粗放、质量低劣的困境束缚了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二)调整农村中小学布局,优化教育资源

如何正确处理教育的“普及与提高”的关系,如何实践科学发展观促进义务教育的良性发展,爱辉区加大了调整农村中小学布局的力度,领导重视,精心策划,加大投入,统筹配合,实现了乡镇集中办学,优化了农村教育资源。

(三)效果显著,仍需完善

至今,爱辉区11个乡镇实现了集中办学,现有农村中小学17所,其中7个乡为九年一贯制学校,4所初级中学,4所中心小学,仅剩2所村级小学教学点。

乡镇集中办学目前也出现了一些新问题:乡镇集中办学,增加了学校对学生进行生活管理的难度,特别是学校所承担的学生生命安全责任加大。另外,村小学校作为乡村文化的集散地,它的消失打乱了乡村文化秩序,使乡村文化边缘化,这是一个深刻的社会问题。

作者:李晓明 魏立新

第4篇:学校纪律作风整顿自查报告

自查报告

今天,我校召开了“纪律作风集中教育整顿”大会。通过集中学习、自我反思等活动,我对此次活动从思想上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并做了自查自纠。

一、通过自查自纠,我发现自己在日常教学工作中存在一些不良的习惯:

1.日常教学工作中有时做事有些拖拖拉拉,没有很高的紧迫感,缺乏雷厉风行的工作作风,以至于效率不是很高。

2.对工作还不够细心、耐心。

3.上课时有时拖堂。

4.课堂改革的力度不够,对学生不能放心大胆地放手让他们去自学,怕影响教学进度。

二、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

对存在的主要问题和不足进行认真反思,深刻剖析产生这些问题的根源与危害,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思想观念僵化。有一种得过且过的思想,工作上要求不高,争先创优观念不强。

2.作风纪律不实。

3.自身素质要求不高。学习自律意识比较淡薄,被动学习多,主动学习少。

三、面对上述的不良习惯,在以后的日常教学工作中我将做出如下整改:

1.做事情雷厉风行,及时完成本职的教学工作,提高办事效率,养成高效的工作作风。

2.增强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努力做到细心、耐心、爱心、恒心。

3.坚决杜绝上课拖堂的行为,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灵活把握课堂。

4.积极进行课堂教学改革,实施学校制定的“合作高效,四案六环”教学法,把时间还给学生,切实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

总之,通过此次“纪律作风集中教育整顿”活动,我进一步提高了认识,决心从自身做起,不断提高教学技能,将所有的精力都用到实现我校教学改革和发展的工作中来!

2013-3-19

第5篇:学校纪律作风整顿自查报告

自查报告

在县委、县政府的统一领导下,我校展开了“纪律作风集中教育整顿月”活动。通过集中学习、组织谈话等教育活动,我对此次活动从思想上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并做了自查自纠。

一、通过自查自纠,我发现自己在日常教学工作中存在一些不良的习惯:

1.日常教学工作中有时做事有些拖拖拉拉,没有很高的紧迫感,缺乏雷厉风行的工作作风,以至于效率不是很高。

2.由于兼职教务副主任,日常教学工作中有时会因为教务处的工作而对本职教学工作产生一定的影响。

3.日常工作中,会因为忘了关手机而偶尔出现上课的时候电话铃响,从而影响正常的课堂秩序和教学工作。

二、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

在这段时间学习,对存在的主要问题和不足进行认真反思,深刻剖析产生这些问题的根源与危害,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思想观念僵化。有一种得过且过的思想,工作上要求一般就行,没有严格要求,争先创优观念不强。

2.作风纪律不实。

3.自身素质要求不严。中心的学习自律意识比较淡薄,被动学习多,主动学习少。

4.精神状态不昂扬。积极性没有充分调动起来,推推动动,不推不动,精神萎靡。

三、面对上述的不良习惯,在以后的日常教学工作中我将做出如下整改:

1.做事情雷厉风行,及时完成本职的教学工作,提高办事效率,养成高效的工作作风。

2.将本职教学工作同教务处工作区分开来,绝不因为教务处工作而对正常的教学工作产生影响。

3.坚决杜绝在上课接打手机、酗酒等不良和不负责任的行为。

同时,我要在此做出保证:

1.严格遵守和执行省纪委提出的“五不准”规定。

2.严肃请假制度,决不在任何情况下擅自离岗。

总之,通过此次“纪律作风集中教育整顿月”活动,我进一步提高了认识,决心从自身做起,不断提高教学技能,将所有的精力都用到实现我校教学改革和发展的工作中来!

2011-12-13

第6篇:学校纪律作风整顿自查报告

自查报告

我校现有教职工21人,其中干部10人,工人3人,代课教师6人,特岗2人.无请假和离岗人员。在教育主管部门领导下,我校展开了“纪律作风集中教育整顿月”活动。通过集中学习、组织谈话等教育活动,我对此次活动从思想上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并做了自查自纠。

一、通过自查自纠,发现了在日常教学工作中存在一些不良的习惯:

1.日常教学工作中有时做事有些拖拖拉拉,没有很高的紧迫感,缺乏雷厉风行的工作作风,以至于效率不是很高。

2.日常教学工作中个别教师有时忙于家庭事务而对本职教学工作产生一定的影响。

3.日常工作中,会因为忘了关手机而偶尔出现上课的时候电话铃响,从而影响正常的课堂秩序和教学工作。

二、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

在这段时间学习,对存在的主要问题和不足进行认真反思,深刻剖析产生这些问题的根源与危害,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思想观念僵化。有一种得过且过的思想,工作上要求一般就行,没有严格要求,争先创优观念不强。

2.作风纪律不实。

3.自身素质要求不严。中心的学习自律意识比较淡薄,被动学习多,主动学习少。

4.精神状态不昂扬。积极性没有充分调动起来,推推动动,不推不动,精神萎靡。

三、面对上述的不良习惯,在以后的日常教学工作中我们将做出如下整改:

1.做事情雷厉风行,及时完成本职的教学工作,提高办事效率,养成高效的工作作风。

2.坚决杜绝在上课接打手机、酗酒等不良和不负责任的行为。

3.严格遵守和执行省纪委提出的“五不准”规定。

4.严肃请假制度,决不允许任何人在任何情况下擅自离岗。

总之,通过此次“纪律作风集中教育整顿月”活动,进一步提高了认识,决心从自身做起,不断提高教学技能,将所有的精力都用到实现我校教学改革和发展的工作中来!

2013-6-9

广河县对康小学干部纪律

2013年6月9日

第7篇:杨井中学干部作风整顿学校工作自查报告

为了保证干部作风整顿专项活动落实到位,根据教育局、镇党委的部署,在党支部的带领下,我校着力从学校管理、制度建设、教育教学、学生管理、教师队伍建设、后勤保障等方面扎实开展自查活动,组织全体教职工开展调查问卷活动,集中党员干部召开民主生活会,与教师干部交流等方式,找出了我校目前在工作中的不足,明确了今后工作的方向,现就学校各方面存在的问题归纳如下:

一、存在的问题

1、对教育方针、政策、法规、会议精神等内容组织学习不够。

2、部分制度有待于进一步完善。如《绩效工资考核分配制度》、《班级量化制度》、《教职工请假制度》等。

3、对教师的管理和要求不够严格,个别同志出现上班时间迟到、早退、串岗等现象,或从事与工作无关的事情,缺乏团队意识,作风涣散、纪律松弛,影响我校的精神面貌和工作效率。

4、良好的教风、学风有待进一步形成。

5、对学生的管理没有形成合力,只有值周领导和班主任管理,教师视而不见。

6、学校工作创新不够,墨守成规。

7、健全培训制度,创造培训机会。

8、教职工的业余活动较少。

9、提高师生灶的饭菜质量。

二、整改措施

一是进一步解放思想,在创新上下功夫。牢固树立奋发有为、争创一流的观念,强化质量意识,紧紧围绕全校中心工作解放思想、大胆创新、认认真真地做好每一项工作;把创新意识贯穿于学校工作的全过程,努力跳出以前的思路和框架,在保证质量的基础上不断求新、求活;大力开展调查研究,及时解决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

二是组织教师干部多学习、不断提高素质。今后将全面、系统地加强教师理论学习,努力打下坚实的政策理论功底,拓宽每个人的知识领域。按照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确定学习内容,制定学习计划。

三是进一步改进工作作风,在求真务实上狠下功夫。坚持高标准、严要求,不折不扣地执行各项规章制度;重视工作中的细节,力争使各项工作都不出纰漏,达到完美;进一步解放思想,求真务实,增强工作主动性和科学性。

四、采取积极有效措施,抓好各项管理。紧密结合学校教学实际,以教学为中心,以提高办学质量为宗旨,规范管理,推进教风、学风建设,加强学生管理、培训制度以及后勤服务意识。

(1)完善规章制度。在有关教学工作的文件原则指导下,对我校原有相关文件进行补充修订完善。充分考虑学校所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和新要求,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建立健全包括教学、教研、教学管理、教师工作等各项内容的规章制度。

(2)严肃教学纪律。不允许上课迟到,提前下课,中间脱岗,使用通讯工具和坐着讲课;不允许擅自调(停)课。要严格请假制度。对

管理不严,隐瞒不报的,要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

(3)培养敬业精神。教育引导教师树立对学生高度负责的精神,根据学生知识水平和认知能力,调整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使学生学有所获、学有所长、学有所成。

(4)加强教学科研。大力倡导结合本校教学实际和教育教学发展所需,开展教育教学科研活动,鼓励教改实验,提高教研的针对性、应用性和实效性。以论文征集、优质课比赛、示范课、观摩课、听课评课、课堂教学模式改革为载体,推动教研活动深入进行。

(5)优化教学风气。大力宣传表彰爱岗敬业、踏实工作、关心学生、勤于钻研、教学效果好的优秀教师。在职称晋级、工资晋升、奖金分配等方面坚持正面导向,坚持物质奖励、荣誉鼓励并重,向优秀教师倾斜。

(6)营造教师齐抓共管的氛围。全体教师要把对学生的管理放在突出的位置上,课堂上、自习课、活动课、三操、晚睡等环节,各方面通力协作,齐抓共管,树立学生管理人人有责的意识,遇到问题及时将情况向班主任、值周领导反馈。

总之,我校将以这次“作风整顿”活动为契机,振奋精神,扎实工作,严格要求,不断完善学校的薄弱环节,争取使各项工作迈上一个新台阶。

2012年03月30日

第8篇:学校领导思想组织纪律作风整顿活动自查报告

钱岗中学党支部作风建设自查自纠和整改报告

为了进一步加强学校党支部及党员干部作风建设,不断提升思想政治素质,促进学校党建工作平稳较快发展。我校根据上级文件精神,积极开展党员干部作风建设活动,并结合党员干部思想状况和工作实际,深入开展党员干部作风建设自纠自查工作,并针对存在的问题认真加以整改。

一、加强领导,积极推动干部作风建设工作

加强和改进党员干部作风建设活动开展以来,我校党支部高度重视,召开会议专题研究党员干部作风建设问题。一是切实加强领导,成立了党员干部作风建设活动领导小组,党支部书记、校长付宏俊任组长,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作风建设各项工作的组织实施。二是研究制定了《钱岗中学党支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党员干部作风建设的实施方案》,明确了加强和改进党员干部作风建设活动目标任务,积极推动干部作风建设各项工作的贯彻实施,全面提升我校党员干部作风形象,提高工作效率。三是召开党员干部参加的动员会,传达上级文件精神,并对我校系统开展加强和改进党员干部作风建设工作进行了安排,要求党员干部做好表率,切实推动党员干部的作风建设工作。

二、查摆问题,梳理研究

我校依据实施方案,认真开展自查,通过对照、分析、查摆三步骤,查找出存在的问题主要有:

1、从思想上对政治理论学习重视程度还不够,对学习理论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还缺乏足够认识,政治理论学习不够全面,出现重业务轻理论学习的现象。

2、个别党员干部责任意识不强,没有真正树立公仆意识,模范作用发挥不好。

3、党建工作重安排请落实。

4、部分党员干部工作作风不够扎实。对作风建设的严肃性重要性认识不足,存在工作不到位、作风不扎实、组织纪律性不够强等现象。

5、廉洁从政方面。虽然能够较好地遵守党员干部廉洁自律的有关规定,自觉遵纪守法、廉洁从政,但满足于大事不违规、不越线,有时存在着要求自己不严、标准不高的问题,时有陪客、应酬现象,在履行节约、保持艰苦奋斗传统方面还有差距。

三、落实整改工作,确保取得实效

我们对在这次党员干部作风建设自纠自查中查找出的问题进行认真梳理研究,制定了整改措施。

1、建立健全学习制度,切实加强理论学习。一是坚持和完善班子成员和党员干群理论学习制度,科学制定学习计划,运用多种形式,增强学习效果;二是进一步增强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深刻认识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增强学习的紧迫感,克服学习不深入,浅尝辄止等现象。加强教育理论相关知识学习,努力开创学校工作新局面。

2、密切联系群众,牢固树立公仆观念。一是真正树立公仆意识,经常深入教师、深入学生、深入家庭、深入课堂解决工作中的难题。二是努力实践全心全意为广大职工服务的宗旨。三是进一步加强党性修养和党性锻炼,带头贯彻落实廉政勤政建设,严格执行领导干部重大事项报告制度,增强自律意识,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

3、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的敬业精神。一是深入课堂,有计划、有专题地开展调查研究工作,总结新经验、解决新问题;进一步转变作风,讲求实效,弘扬求真务实、实事求是的优良作风。二是改进工作方法,提高工作水平,为广大师生服好务。

四、开展党员干部作风建设取得的效果

我校通过自查自纠和整改,党员干部的精神面貌和干部工作作风都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和改善,主要表现在以下3个方面:

1、思想上有了新认识。通过学习,党员干部对这次党员干部作风建设活动的开展,有了更加明确的认识,思想素质进一步得到提高,为更好的开展教育教学工作奠定了思想基础。

2、精神面貌有了新改观。通过加强干部作风建设活动,进一步加强了党员干部思想建设,使更多的党员干部把心思放在工作上,放在千方百计为教育事业多做贡献上。与此同时,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进一步增强。

3、工作作风有了新转变。通过学习教育,干部工作作风有了新转变,党员干部从自身做起,发挥表率作用,形成了积极向上的工作氛围。

五、今后作风建设工作努力方向

1、继续抓好整改落实工作。 继续把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工作列入2015年学校工作日程,加强对干部作风建设工作的组织领导和督促检查。确保作风建设工作不走过场,取得实效。

2、建立健全加强干部作风建设的长效机制。把加强干部作风建设作为一项长期任务来抓,完善各项制度,以作风建设促进干部的日常工作,增强依法行政、依法办学观念。

3、完善重大问题集体决策和责任追究制度。把在这次党员干部作风建设活动中形成的加强党员干部理论学习,领导干部带头强化作风建设,把作风建设活动和阶段性工作目标相结合等好的方式方法固定下来,形成长效机制,督促解决制约和落实党员干部作风建设的突出问题,确保将党员干部作风建设工作落到实处,看到效果。

4、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 。学校党支部担负全面领导和组织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加强责任制落实的过程管理和日常监督,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任务的全面落实。

5、深入开展专项治理工作。深化“干部作风建设”活动,着力解决学校党员干部“四风”方面存在的问题。

6、加强信访举报工作,坚决查处违纪违法案件 。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负责人,以校长办公室为具体负责的信访办,主要接待社会、家长以及上级部门的信访工作,并努力做好善后处理,一年来没有出现一起越级上访更没有出现集访现象,为学校解决各类矛盾做好了保障。

7、坚决实行公开制度,对职工考核、各级骨干教师的考核、劳动制度的执行、出缺勤考核、奖惩考核、优秀人员考核等等各种重大事项,通过公示栏、校园网等途径向全体教工或者社会进行公示,接受社会、家长、教工、学生的监督。每年末按照教育局党委要求,通过教代会形式,进行校级领导全面述职述廉活动,并进行网上民主测评,为打造一个廉洁、公平、合理的校园氛围奠定了组织保障。

第9篇:学校作风教育整顿

作风教育整顿 查摆问题阶段总结

我校干部作风教育整顿活动从12月1日转入第二阶段即查摆问题阶段后,学校领导班子进一步端正思想,提高认识,按照教育局的统一部署,结合学校实际,狠抓查摆各项工作的落实,进展顺利,达到了预期的目的,取得了预期的效果。现将本阶段工作总结

一、基本做法

1、抓好思想再动员,继续深入学习讨论 。学校11月28日召开了干部队伍作风整顿建设第一阶段总结暨第二阶段动员大会。会上,再次学习了教育局《关于在全县教育系统开展党员干部作风教育整顿的实施意见》进一步提高了全体干部对作风整顿活动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的认识,特别是认识到,查找问题阶段是干部作风整顿的关键环节,会议要求广大干部要深刻剖析,深入反思思想、工作、生活作风等方面存在的问题,紧紧围绕查摆问题阶段的总体目标和具体要求,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严肃认真的态度,找准“病因”,“ 对症下药”,为整改提高打好基础。

2、广泛征求意见。按照作风整顿建设工作的安排,学校秉着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集思广益、开门纳谏的工作态度,扎实搞好意见征求活动。学校设立征求意见信箱和电子信箱;召开教师会,深入学生、教师及学生家长调查研究,倾听教职工、学生及其家长、社会各界的呼声,广泛征求对学校领导班子、干部和师德师风的意见和建议。

3、深刻进行个人剖析。学校要求每位干部在在查摆问题阶段,结合自己的工作职责,开展自我反省和帮助对照检查,按照重点写问题、深入找原因、关键查自身的要求,认真撰写1500字左右的个人剖析材料,做到查找问题“细”,原因分析“透”,整改措施“严”。干部查摆剖析材料由校长把关审阅,对不合要求者责成重新剖析。此次收到的22份个人剖析材料大多做到了认识深刻,触及思想深处,提出的整改措施针对性强。

4、抓好领导班子成员个人查摆及专题民主生活会。领导班子成员个人问题查摆是重点。学校校级领导干部在反复征求各方面意见的基础上,开展自我反省和帮助对照检查,也按照要求,着重从坚持科学发展观、正确的政绩观、全力观、地位观等方面进行剖析,撰写了剖析材料。12月26日下午,学校先后召开了民主测评会和专题民主生活会。民主测评会邀请全体干部及教师代表对学校、领导干部的剖析材料进行评议,学校校级干部在中层以上干部会上进行了查摆剖析并接受了满意度评议。在专题民主生活会上,班子成员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在热烈和诚挚的气氛中,相互进行了批评和自我批评,对同志们的批评都表示要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在今后的工作中要进一步克服不足,弥补不足,齐心协力,团结进取,把学校工作推向前进。

5、查摆问题与实施整改紧密结合。针对查摆出来的问题,我们坚持以推动工作、促进发展作为检验作风整顿成效根本标准。学校通报开学以来工作情况,对工作效率高、完成质量好教师给予了大力表彰;对于少数教师存在工作被动、办事效率低、工作质量差等问题进行了批评。各部门以此为契机,对照工作查不足,边学边改,积极完善了各项规章制度。还注意把查摆问题与日常小事相结合。

二、取得的主要成效

1、找准了班子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通过查摆,学校干部队伍、领导班子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一是进取意识和责任意识方面。存在精神不振奋,工作不在状态,工作缺乏热情、缺乏创新意识和责任感的突出问题,思想观念陈旧、安于现状、不思进取,看不到乡村学校教育面临的紧迫挑战,或者看到了挑战但没有具体的应对措施,总体工作被动、滞后。二是工作态度和方法方面。“用心想事、用心谋事、用心感事”不够。存在工作作风飘浮、方法简单、落实不力、效益低下等问题,部门之间、干部之间还缺乏有效的沟通、协作;部份干部工作情绪化,工作中掺杂个人感情因素过多;服务意识不够,对关系学生、教职工利益的事拖沓,处理不力;领导深入基层不够,不能很好地倾听教职工的呼声,教职工福利待遇低下,工作主动性、积极性尚未得到充分的调动。三是纪律作风方面。规章制度欠完善,落实不够。特别是随着教育教学实际情况和社会现实的变化,原有的规章制度没有得到进一步的修改完善。四是师德师风方面。教职工中存在从教、治学行为不规范、不严谨等现象,部分教师真情关爱学生不够,有变相体罚学生现象,有教育教学敷衍塞责现象等。五是安全稳定隐患方面。学校忽视安全死角;由于学校学生少,学校经费困难,教职工办公等条件低下,思想波动大,人心和教师队伍有待稳定。

2、进一步理清发展思路,坚定工作信心。

学校反复讨论、商榷2012年的工作保底目标、保证目标、创新目标。特别是创新办学思路。学校将于本年度内大力改善校园环境,努力创设师生教与学的良好氛围;来年学校将努力优化村小学教师配备,为学生就近入学提供可能。

3、抓整改,求实效,做到“两不误,两促进”。

在整顿活动中,我们坚持以在工作中取得成绩和有效解决突出问题作为检验整改成效的根本标准,以整改促干部素质提高,以整改促各项工作进步,做到整顿、工作两不误,学习、工作两提高。从前段的情况看,达到了预期目的。

开学以来,学校教育教学秩序有序:没有一例乱收费现象,没有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辍学;各部门在学校总体工作目标的前提下,创新部门工作,干部实行签到制度,工作作风等极大改善,为教职工、学生服务的意识得以极大增强。一个学生乐学、教师乐教的良好局面正在形成。

三、存在不足

经过努力,查摆问题阶段取得了较好成效,达到了预期的目的,我们认为可以转入下一阶段工作。但是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主要是:部分干部还是思想上重视不够,查摆不够深入,停留在浅层次、表面,深层次问题查摆不够;有的消极应付,不当先进,不当落后,保持中游;有的松懈思想,对查摆问题阶段的学习重要性认识不足,敷衍了事等。这些问题有待在第三阶段工作中认真加以整改。

2011.12.26

上一篇:教师招聘小学音乐试题下一篇:公务员考试申论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