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化工课程教学模式改革实施分析

2022-09-1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中职院校的化工专业主要是使学生掌握一定的理论知识和实际应用能力, 为社会培养化工行业生产一线的高素质劳动者。随着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中职院校的化工课程教学必须适应经济发展的要求, 但当前中职院校的化工教学还存在很多问题, 与国际化工教育差距很大, 已不再适应社会对人才培养的需要。如何改革化工课程教学模式, 提高学生的化工水平, 是每个中职化工教师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

1 当前中职院校化工课程教学现状

中职化工专业包含化学知识、化学生产工艺的流程以及一些设备知识, 经调查, 当前的中职化工课程教学仍以口头讲解为主, 教学方法单一、落后, 很容易导致学生产生倦怠感, 很少有教师使用多媒体技术或其他教学辅助手段, 也不准备课堂需要的模型, 基本没有教师组织学生去化工厂参观学习。

尽管很多学生对化工知识很感兴趣, 但学习效果却不理想, 比如在讲解硫酸的工业制法时, 绝大多数学生都想看一下模型, 但教师仍旧只带着一本教材来上课, 令学生非常失望, 也逐渐失去学习的热情和耐心。各院校的领导有关素质教育的理论一套套的, 但真正实施的却寥寥无几, 当化工教师要求带领学生参观工厂时, 很多领导就表现的比较为难, 最后就不了了之, 不利于教师和学生了解市场对化工专业的要求, 从而无法改进教学策略。

2 中职化工课程教学模式改革对策

2.1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开发化工课程新体制

中职院校培训的人才都处于社会生产的一线, 要所学的知识直接用于实践生产中, 因此, 化工课程的教学必须满足职业性这一特点, 这就要求中职化工教师不断加强学习, 提升自身的专业知识, 以及教育学、心理学等方面的知识, 另一方面, 教师还要积累化工生产、化工实践等的经验知识, 同时, 还要具备一定的化工职业能力, 比如化工职业岗位、化工企业发展趋势、化工科目等方面的知识。必须对中职化工教师进行多层次、多形式的培训, 才能促使其知识和能力的不断完善。另外, 化工教师要加强与企业人士的联系, 根据市场的需要, 由教师与企业人员来共同设置专业课程体系。

中职院校要加强与企业的合作, 根据实际工作情况的变化, 及时调整化工专业的教学内容和课程设置, 将本专业的新技术、新知识、新方法和新流程融入到课堂教学中来。由于中职院校有限的课时很难完成容量较大的课程, 因而可以采用模块化教学模式, 让学生学完一模块后, 运用这些知识去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不仅增强了课堂教学的实用性, 还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和就业能力。

教师还要加强对学生实验技能的培训, 通过开设实验技能课程, 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和动手能力, 还能有效提高学生使用化学设备、仪器的能力。可以从两方面进行, 一是教师要在课堂上加强实验的示范演示, 二是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实验, 这样才能达到预期效果。

2.2 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为核心设置专业课程

当前的企业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职业资格证书才能上岗, 中职化工课程要与职业资格考试相结合, 将考试内容融入到课程体系中来, 实施学历教育和能力培养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既符合中职院校自身发展的需要, 也是社会对中职教育的要求。在实际教学过程中, 要将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有效结合起来, 合理规划实践性教学内容, 把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作为教学理念, 把学生就业作为教学的目的, 从劳动力市场的需求出发, 设置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 从而为社会培养出一批高素质的一线劳动者。

当地的化工企业可以承担学校的一些课程实践任务, 由于企业不能毫无条件的接受全部学生的实践活动, 教师必须重新构建教学与实践有效结合的环节, 可以采取项目导向法, 有针对性的设计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 将真实的工作任务作为教学内容, 按照该行业的职业素质要求来制定教学大纲和课程质量标准, 实现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 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实践能力。

2.3 改变传统的评价方式

传统的笔试考核方式已不能有效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是否达到预期目标, 也不能考查学生的职业岗位能力, 比如学生的爱岗敬业情况、工作能力、创新能力等, 因此, 教师必须采取多元化、多角度的评价方式和评价标准。主要有主观评价方式和客观评价方式相结合、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相结合, 学生要通过自我评价进行反思、修正, 然后进行同学之间的互相评价和教师评价, 比如在离心泵项目化操作时, 学生在学会开机和停车后要进行自我检查, 在测量完离心泵的工作点和特性曲线后, 进行学生之间的互相评价, 最后教师根据学生操作测量的数据结果和整个操作过程的记录情况进行打分。

在学生具备了较高的专业素质后, 还要加强对学生职业素养的培训,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 不断灌输人文情怀, 从而健全学生的人格, 还要加强职业道德素质和岗位责任观念的教育, 提高学生的社会能力和处理问题的能力, 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成为社会需要的人才。

3 结语

总之, 中职学生的化工基础知识较为薄弱, 化工课程教学效果不甚理想, 因此, 中职化工教师必须改变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 提高学生对化工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鼓励学生利用各种信息资源进行自学, 不仅使学生获得成就感, 还能有效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改革教学模式, 根据岗位的需要, 突出化工课程的操作性的特点,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以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从而提高中职生的综合职业素质。

摘要:中职院校的化工课程改革, 要以中职院校的特点、市场需求及就业为导向, 培养应用型的化工技术人才, 这样传统的教学模式就不能有效达到应有的教学效果。因此, 中职教师必须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模式, 才能实现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 有效培养社会需要的复合型、应用型中级化工技术人才。本文主要分析中职化工课程教学现状, 及其改革措施。

关键词:中职化工教学,课程教学模式改革

参考文献

[1] 钱文.中职化工课程教学模式改革实施分析[J].新课程研究 (中旬刊) , 2011 (09) .[1]钱文.中职化工课程教学模式改革实施分析[J].新课程研究 (中旬刊) , 2011 (09) .

[2] 陈亚东, 张慧波, 朱建华, 黄伟文, 彭振博.化工课程改革及与职业资格考试融合研究[J].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9 (04) .[2]陈亚东, 张慧波, 朱建华, 黄伟文, 彭振博.化工课程改革及与职业资格考试融合研究[J].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9 (04) .

[3] 张刚.中职化工专业教学改革构想[J].魅力中国, 2009 (32) .[3]张刚.中职化工专业教学改革构想[J].魅力中国, 2009 (32) .

上一篇:矿山井下通风自动化改造应用研究下一篇:民间金融企业:究竟需要什么样的资产管理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