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食精细化管理论文提纲

2022-11-1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论文题目:全程化营养管理模式在胰腺癌患者中的应用

摘要:目的:探讨全程化营养管理,包括与营养相关的护理健康教育、合理营养支持方案、规范的血糖监测及运动方案等,对胰腺癌患者的血糖、营养相关指标、满意度及生活质量等的影响。方法:成立医技护一体化营养管理研究小组。选取2020年6月—12月在武汉市某甲级医院因为胰腺癌住院治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为:(1)CT确诊为胰腺癌患者;(2)年龄≧18周岁;(3)年龄≤70岁;(4)拟行胰腺癌切除手术;(5)NRS2002营养风险筛查量表≧3分;(6)无胃肠道等相关消化系统疾病、能实施肠内营养。排除标准:(1)非胰腺癌;(2)合并严重的并发症;(3)胃肠道功能障碍,无法进行肠内营养。以营养状况(体重、BMI、血糖)、实验室指标(白蛋白、前白蛋白等)、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生存质量量表等为客观指标,对研究对象进行数据收集。选取2020年6月-8月在武汉市某甲级医院接受治疗、且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胰腺癌患者例为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一般饮食健康宣教,进行普通的营养管理护理。以同医院2020年9月-12月接受治疗、且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胰腺癌患者为实验组,2020年9月—10月先予以预实验。预实验内容包括:评估患者的营养状况,制定个体化的营养及相关护理方案。满足纳入排除标准的患者进行入院至出院的全程化的饮食管理。根据试验情况,最终确定给予实验组患者住院期间专业的个体化、全程化的营养及护理流程及方案(护士在患者入院时给予个体化的饮食习惯收集、个体化的饮食宣教给予个体化的饮食食谱制定等;并在术前、术中、术后对患者的营养状况进行监控和管理)。测定两组患者的体重、BMI、血糖、白蛋白浓度、前白蛋白浓度、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生存质量量表评分,采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进行相应数据科学统计及分析。计数数据用病例数(n)来描述。符合正态分布和方差齐性的测量数据用均数加减标准差(x±s)描述,组间比较用t检验。对不符合正态分布的测量数据进行中位数检验,用Mann-Whitney U检验描述四分位数(P<0.05)。结果:1.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年龄、体重、BMI等)比较上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具有可比性2.两组患者术前空腹血糖、术后空腹血糖、术前耐量异常、术后血糖耐量异常组间比较(1)对照组(6.30±1.16)患者术前空腹血糖与实验组(6.12±1.4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715,p=0.477)(2)对照组(7.67±3.11)患者术后空腹血糖与实验组(6.30±1.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75,p=0.016)(3)对照组(15例,41.7%)患者术前血糖耐量异常与实验组(14例,38.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058,p=1.000)(4)对照组(20例,55.5%)患者术后血糖耐量异常与实验组(6例,1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1.799,p=0.001)3.营养指标比较(1)治疗前,实验组与对照组之间在白蛋白(P-value=0.951)、前白蛋白(P-value=0.703)和淋巴细胞(P-value=0.429)都不存在统计学差异,基线具有可比性(2)治疗后,实验组前白蛋白(231.39±33.54,)明显高于对照组(210.47±32.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195,P-value=0.009)(3)实验组淋巴细胞(1.82±0.47,)明显高于于对照组(1.34±0.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134,P-value=0.001)(4)实验组白蛋白(43.20±3.98,)明显高于于对照组(40.61±3.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146,P-value=0.003)4.两组患者生存质量比较(QLICP-PA量表)(1)对照组(49.22±11.12)患者治疗前躯体功能与实验组(48.78±11.7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165,p=0.87);对照组(52.61±9.48)治疗后躯体功能与实验组(58.17±5.8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89,p=0.004)(2)对照组(58.31±8.37)患者治疗前心理功能与实验组(58.03±9.67),差异无统计学意(t=-0.130,p=0.897);对照组(54.78±9.2)患者治疗后心理功能与实验组(68.72±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824,p<0.001);(3)对照组(63.83±5.75)患者治疗前社会功能与实验组(64.89±6.2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747,p=0.458);对照组(69.89±3.42)治疗后社会功能与实验组(74.36±8.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17,p=0.004)(4)对照组(57.31±4.25)患者治疗后共性症状与副作用与实验组(47.56±10.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142,p=<0.001);5.术后并发症比较,对照组患者术后胰瘘发生率(16例,44.4%)与实验组(4例,11.1%)明显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9.969,p=0.003);胰瘘组间差异明显。胃排空障碍(10例)、感染(1,例)、在两组中发病比例一致,实验组出血(4例)对照组出血(4例)组间无差异(x~2=0.127,P=1.000);6.两组患者满意度比较出院时对照组患者满意度为(88.11±4.874)分,实验组为(98.08±1.746)分,实验组较对照组患者满意度分数更高,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且差异显著(P<0.001);两组患者术后2月再入院,对照组患者满意度为(87.92±3.706)分,实验组为(98.08±1.746)分,实验组较对照组患者满意度分数更高,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且差异显著(P<0.001)。结论:对手术的胰腺癌患者在术前行营养风险筛查并制定和实施全程精细化的营养管理,根据患者不同的营养状况、营养需求,结合客观指标及指征,有依据、有目标地进行科学营养管理,体现了精准医疗与精细化护理的理念,增强了小组成员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1.胰腺患者营养风险筛查风险高,术后对营养需求的增加可进一步增加营养不良的风险、加重营养不良程度;2.护理健康教育、合理营养支持方案、规范的血糖监测及运动方案的制定可以改善胰腺癌患者的营养状况。3.全程化的营养管理可以减少胰腺癌术后的血糖波动,促进患者早期下床活动,符合加速康复外科(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ERAS),可以促进患者术后早期恢复,以及促进营养吸收,同时可以降低术后并发症(胰瘘的发生)。4.全程化的营养及护理方案可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关键词:胰腺癌;全程化营养管理;营养干预;ERAS;生存质量

学科专业:护理硕士(专业学位)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胰腺癌研究近况

1.2 全程化营养管理相关护理研究现状

1.2.1 全程化营养管理相关的护理概念的提出和通则

1.2.2 国内外全程化营养管理护理模式

1.2.3 全程化营养管理护理在胰腺手术患者中的应用

1.3 现有不足及应对策略

2 研究方法

2.1 研究路线

2.2 研究对象

2.2.1 建组过程

2.2.2 纳入、排除标准的建立

2.2.3 样本含量的估算

2.2.4 数据管理与质量控制

2.2.5 胰腺癌的诊断标准

2.3 对照组研究

2.4 实验组研究过程

2.4.1 成立医技护一体化全程营养管理模式

2.4.2 小组组成

2.4.3 人员培训

2.4.4 预实验

2.4.5 实验过程

2.4.6 个体化全程化营养管理护理方案的制定及执行

2.4.7 个体化全程化营养管理护理方案中的评估与调整

2.5 伦理学原则

2.6 研究用具和指标

2.6.1 一般资料调查表

2.6.2 NRS-2002 营养风险评估表

2.6.3 SGA营养评估

2.6.4 营养相关临床生化指标

2.6.5 QLICP-PA生活质量测定量表

2.6.6 医院患者满意度调查表(2020 版)

2.7 统计方法

3 结果及分析

3.1 两组数据的一般资料调查

3.2 血糖调查

3.3 营养状况

3.4 生存质量比较

3.5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比较

3.6 满意度表

4 讨论

5 结论

6 研究展望

6.1 研究局限性

6.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A 一般资料调查表

附录B NRS-2002 营养风险筛查表

附录C 病人营养评价表(SGA)

附录D 自我管理行为测量表

附录E 患者满意度调查表

上一篇:病虫害防治生态经济论文提纲下一篇:广告传播论文提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