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火门规范条文

2022-08-0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防火门规范条文

新旧版《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对比之浅见

摘要:当前,随着我国建筑行业的不断进步,建筑物高度也在逐渐上升,在这一社会背景下,越来越多的超高建筑消防安全问题逐渐引起社会的关注,旧版《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中防火设计的有关要求已经不能满足现代建筑设计的防火需求。新版《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颁布施行两年来,本文笔者根据工作实践体会,对新旧版《建筑设计防火规范》进行简要对比。

关键词:建筑设计;防火规范;防火意识;新旧版;对比研究

近年来,随着人们的生活觉悟不断的提高,加之我国建筑行业的不断进步,超高层建筑在我国呈现着快速发展的趋势,建筑物的高度逐年被刷新,各地区高层建筑群也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的涌现,其消防安全问题也逐渐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新版的《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以下简称“新规范”)弥补了旧版《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以下简称“旧规范”)的不足,保证了不断被刷新高度的建筑设计的防火要求。

一、新版《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实施的必要性

新版《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实施两年多来吸引了更多人关注的目光,重新为广大的建筑设计师们建立了在对建筑进行设计时的防火新要求。笔者经过多年防火监督工作的实践和观察可以得出,新版《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的施行是社会发展的必然,其必要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工程建设领域出现的新情况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人类文明的不断进步,我国逐渐出现了各类高层及超高层建筑、大型的用于物流运输和储藏方面的建筑、大型的商业综合广场的建筑等大量超高及超大规模建筑物,这么多摩天大楼和大型建筑物的出现,预示着我国建筑设计中的消防安全隐患越来越多,旧版《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由于楼层的限制和大楼功能类型的限制,已经不能满足现代建筑防火安全的要求。如分析下表所示:

由以上文字和表格分析可知,随着我国建筑层数的不断增高,建筑消防安全救援难度的系数在不断的增加,需要不断的调整高层建筑的防火设计,因此,不断对《建筑设计防火规范》进行相应的完善成为社会发展的必然。

(二)火灾暴露出的新问题

近年来,随着我国建筑设计不断的进步和建筑高度的不断增加,我国建筑火灾引发的灾难也在日益的加重。如分析下表所示:

据上表我们可以了解到,建筑火灾造成的人员和经济的损失日益严重,因此,近年来国家对消防安全工作的重视程度也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力度,对建筑物消防安全的监督也呈现出前所未有的重视。这些现象表明,随着建筑层数和功能类型的不断增多,造成建筑火灾因素也在明显的增多,由于建筑物中的防火安全设施设置配备不到位或者设计过程中的消防安全问题考虑的不周而造成的建筑物重特大火灾事故仍然时有发生。因此,国家有必要不断对《建筑设计防火规范》进行完善和修订,以提高目前建筑物的消防安全防范水平。

(三)消防科技取得的新成果

近年来,随着建筑消防安全隐患的不断加剧,人们对消防安全的重视逐渐上升到了一个新高度,越来越多的关注消防安全工作的相关从业者自发的加入到建筑消防安全研究的行列,并取得了不少较符合现代高层和功能多样型建筑的消防科研成果,这些成果的出现,使得更多的人认识到目前建筑高度和功能等各方面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同旧版《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之间的矛盾,同时也提高了人们对建筑火灾规律、建筑防控火灾发生的基本理念和控制火灾隐患的措施等基本认识。在这种社会背景下,不断的修订更新建筑消防安全规范并付诸应用,在当今的建筑防火设计中既具有重要性,又具有必要性。

(四)规范体系建设的新要求

旧版《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和《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虽然都是关于建筑设计防火安全方面的设计原则,但是在对当代建筑的工程设计、审核验收及使用过程中,却表现出两者之间在一些防火设计方面存在着一些不明确、不协调、不一致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已显然不能适应现今工程建筑类规范体系建设的新要求。因此国家在经过对国外建筑防火设计理念及规范等反复研究的基础上,并结合“2010.11.15上海静安区教师公寓大楼”、“2011.2.3沈阳皇朝万鑫国际大厦”、“2017.6.4伦敦公寓楼”及“2017.12.1天津城市大厦”等高层建筑火灾事故的经验教训总结,从而不断的补充完善更新《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已成为确保国家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有力保障。

二、新旧版《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的简要对比

本文笔者根据多年对从事建筑设计防火的工作体会,将新旧版《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之间进行对比研究,针对新旧版《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之间的传承和变化情况,将其对比浅析如下:

(一)调整了建筑设计防火的相关理念

笔者认为,新版《建筑设计防火规范》最科学、最合理之处就是合并修订了《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和旧版《建筑设计防火规范》,调整了这两部规范之间不协调之处,并完善相关内容与《城镇燃气设计规范》、《住宅建筑设计规范》等有关消防技术标准的内容相适应,如新规范将住宅建筑的高、多层分类统一按照建筑高度划分,并适当提高了高层住宅建筑和建筑高度大于100米的高层民用建筑的防火技术要求;新规范还增加了灭火救援设施和木结构建筑两章规定,完善了有关灭火救援和防止建筑火灾竖向或水平蔓延的相关要求,系统规定了木结构建筑的防火要求,且将消防设施的设置独立成章并完善有关内容,并取消旧规范中的消防给水系统、室内外消火栓系统和防烟排烟系统设计的有关具体规定,这些消防设施系统的防火设计要求分别由相应的国家标准作出具体的、完善的、特殊的规定,新版《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只针对建筑防火设计提出通用性、基础性要求,从而建立以新版《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为基础,各类消防系统技术规范为支撑的、更加合理的工程建設消防技术规范体系,进一步充分体现了更加全面、简明、专业、科学的建筑设计防火理念。

(二)强化了建筑灭火救援设施的设置要求

针对灭火救援实战中暴露出的突出问题,新规范增加了建筑灭火救援设施的设置要求,并完善了消防电梯的设置要求,如新规范规定要求“消防电梯应分别设置在不同防火分区内,且每个防火分区不应少于1台”,从而保证高层建筑发生火灾时灭火救援人员的输送速度,进一步确保消防电梯能够最大限度的发挥作用。新规范还增加修订了消防车登高操作场地和入口及灭火救援窗口的具体设置要求,确保火灾时消防员或消防车能够及时进入着火区域或救援场地进行施救,这些规定旧规范中未涉及或较旧规范更加合理化、更加有利于灭火救援的开展,如要求“供消防救援人员进入的窗口间距不宜大于20米且每个防火分区不应少于2个,设置位置应与消防车登高操作场地相对应。窗口的玻璃应易于破碎,并应设置可在室外易于识别的明显标志”等。除此之外,新规范对水泵接合器、室外消火栓等消防设施的设置,以及户外广告牌的设置等提出了有助于提升灭火救援作战效能的要求。

(三)提高了高层及超高层建筑的消防安全设计标准

针对国内高层及超高层建筑发展越来越迅猛,这些建筑普遍存在发生火灾时需要过度依靠外部救援等问题,因而新规范着重强化了建筑自身防御火灾的技术措施,全面提高了100米以上建筑的楼板耐火极限、人员疏散及避难、应急照明及疏散指示、防火間距等设防标准以及一般高层建筑的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和灭火设施的设置要求。同时进一步提高了公共建筑及住宅建筑人员安全疏散设计要求,如对超过超过54米的住宅建筑户内如何设置一间安全条件更高的房间、100米以上住宅建筑如何设置避难层等做出规定,明确了建材、家具、灯饰商店营业厅、展览厅等场所的设计疏散人员密度等安全疏散指标。

(四)填补了新型建筑及建筑保温材料防火技术要求的空白

随着社会面火灾形势新情况、新问题的不断出现,新版《建筑设计防火规范》补充完善了旧版《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中在防火技术方面未涉及之处,逐步适应了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带来的工程建设的现实需要,如完善或增加了各类新型建筑的防火设计要求,其中包括了商业步行街、地下仓库、大空间建筑、大体量物流建筑、大跨度钢结构建筑、木结构建筑、大型可燃气体储罐(区)、液氨储罐、液化天然气储罐等建筑及设施的防火安全要求,调整了液氧储罐等的防火间距,补充了有顶商业步行街两侧的建筑利用步行街进行安全疏散时的防火要求,并进一步完善了防止建筑火灾竖向或水平蔓延的相关要求。另外,在新规范中还首次对不同类型、不同高度的建筑物所使用的建筑保温材料、防火隔离带及防护层的燃烧性能、宽(高)度及厚度等进行明确、严格的要求,使得“严禁使用易燃保温材料,严格限制可燃保温材料,大力推广使用不燃保温材料”的防火设计原则得以落实。

三、结语

总而言之,修订整合后的新版《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在防火设计方面较旧版《建筑设计防火规范》趋于更加严格,文字描述表达更加严谨、细致,章节设置更加合理,条理更加清晰,更便于实际操作,新旧规范两者之间存在着非常大的差别,执行起来可能还或多或少会受到旧规范防火设计理念的影响。因此,在工作实践中认真仔细研读新版《建筑设计消防规范》,对新旧规范之间的区别之处进行对比研究,为今后《建筑设计消防规范》的更进一步的完善和修订,提升全社会防火设计理念、打造更加坚实的消防安全基础是非常有必要的。

参考文献:

梁敏英.大型商业建筑消防设计相关法规及条文的研究及消防设计策略分析[D].广东:华南理工大学,2013.

李钰.大型商业建筑性能化防火设计研究[D].陕西: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5.

杨波.大型综合性商业建筑的性能化消防设计[D].重庆:重庆大学,2005.

谢正良.大空间建筑性能化防火设计研究[D].上海:同济大学,2007.

陈玉明.浅析新版《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实施的意义及建议[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5,(36).

作者:周瑾

第2篇:《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关于住宅消防若干问题探讨

摘 要:《建筑设计防火规范》是我国建筑防火设计的主要依据,其具有涉及面广、技术强、政策性强的特点。自《建筑设计防火规范》正式实行以来,对我国的建筑消防工作进行了指导。旧版的《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中规定,9层及 9层以下的居住建筑都属于规定的范围(2014版规范为:建筑高度不大27m的住宅建筑)。本文对于《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中关于住宅消防的一些问题进行了简要的探讨,提出了相应的看法和建议。

关键词:《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住宅消防;室内消防

2014年我国正式颁布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对于住宅室内消防给水系统的设计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以《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为依据,简要探讨了关于住宅消防的一些实际问题,希望能够通过对2014版《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的分析,更好做好油田的住宅消防工作。

1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对于住宅消防方面的新规定

1.1 住宅场所必须设置室内消火栓

根据旧版的《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相关规定,如果室内住宅的高度超过7层必须在室内设置消火栓系统。如果住宅的高度超过9层则属于高层民用建筑,应该根据《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设置相应的室内消防系统。因此旧版的《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主要是针对8到9层的住宅,要求其必须设置室内消火栓系统。与旧版不同的是,2014年版的《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相应放宽了室内消防给水系统方面的要求,没有要求超过6层的底层设置商业网点的单元式住宅、通廊式住宅、塔式住宅设置消防给水系统。7层以下的住宅的灭火途径主要是外部灭火和加强被动防护措施。

1.2 塔式住宅和单元式住宅的室内消火栓的位置

由于塔式住宅和单元式住宅只有有限的公共部位,其底层可能具备管理用房场所、附属用房和架空停车,而其他楼层的公共部位一般只有楼梯间。旧版的《建筑设计防火规范》没有对住宅室内的消火栓具体位置进行明确的规定,一般情况下设计人员主要是在楼梯间的休息平台上设置室内消火栓,并且使用栓箱合一的方式,也有少部分栓箱分离形式。2014版《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对这种设置方法的合理性进行了充分的肯定,并通过8.4.3-1条对塔式住宅和单元式住宅的消火栓位置进行了明确的规定,要求塔式住宅和单元式住宅应该在各层楼的层休息平台和楼梯间的首层上设置室内消火栓。

1.3 布置住宅室内消火栓

在对住宅内的室内消火栓进行布置时,要保障各防火分区内同城内的两支水枪所喷射的水柱能够到達防火分区内的任何位置。在2014年版《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中对于同层和同一个防火分区的概念进行了强调。也就是说住宅中的下层和上层的防火栓不能够计入本层,同层的消火栓所喷射的充实水柱必须能够达到同层防火分区内的任何位置[1]。

1.4 对室内消防给水管道的规定

2014年版《建筑设计防火规范》8.4.2-1的规定,如果室内的消火栓数量在10个以上,而且室外消防用水的水量也超过了15L/S,就应该设置环状的消防给水管道,并且至少有两条进水管道能够与消防水泵或者室外管网进行连接。2014年版《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特意强调了环状这个概念,而且没有将住宅作为特例。对比旧版的《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可以发现,旧版《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将超过8户的通廊式住宅和7-9层的单元住宅室内消防给水管道设置为枝状,进水管的数量为一条。在2014年版《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中已经不再采用旧版的设计方法。

1.5 明确室内消防系统的类型

针对室内消防系统的设计,2014年版《建筑设计防火规范》提出了一些相应的新思路和新设计方法。可以以当地的水源情况和地区气候为依据,将室内消防系统设置为湿式室内消火栓系统或者干式消防竖管。如果设置成干式消防竖管,要设置不带消火栓的DN65的室内消火栓以及管径为80毫米或70毫米的干式消防竖管。可以将消火栓设置在塔式住宅和单元式住宅的楼梯间休息平台或者隔层设置。在正常情况下,干式消防竖管内无水,如果发生火灾,消防车可以通过首层外墙的接口将消防用水输入室内干式消防竖管,而消防队员可以手持水龙带驳接竖管的消火栓口开展火灾扑救工作。由于干式消防竖管平时无水,因此不需要设置消防水泵、消防水箱,节约了投资。旧版《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只对湿式室内消火栓系统进行了要求,2014年版《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则增加了相应的规定[2]。

1.6 住宅必须设置轻便消防水龙或者灭火器

根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8.1.6条的相关规定,要在住宅内设置轻便消防水龙或者灭火器。在建筑物内起火的初期阶段可以用灭火器进行扑救,能够取得良好的扑救效果,并且节省造价。根据《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设置相应的住宅灭火器,这也是2014年版《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在旧版《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基础上增加的内容。

2 实施2014年版《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对于住宅消防的相关问题

2.1 确定住宅的层数

旧版的《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对于住宅层数的确定存在模糊,例如跃层、复式单元、储藏室、住宅底部架空层是否能够算层。这也给具体的消防工作带来了很多不便,当地的消防部门在确认住宅的层数时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性。针对这个问题,2014年版《建筑设计防火规范》进行了明确的规定,对于建筑底部的敞开空间、储藏室和自行车库,如果高度不超过2.2米则可以不计入层数

住宅顶部的跃层可视为1层,如果多于2层或者其他部位的跃层则应该计入层数。在这个方面,2014年版的《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与《住宅设计规范》存在着一定的冲突。如果遇到二者不能统一的情况,需要按照层数来决定是否应该在住宅中配备消防给水系统时,仍然应该按照《住宅设计规范》的规定[3]。2014年版的《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合并了《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和《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对两项标准之间的不协调要求进行了重新调整,按照建筑高度对住宅建筑进行统一分类。

2.2 干式消防竖管设置的条件

根据2014年版的《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的相关要求,如果住宅的高度超过7层就必须设置室内消火栓系统。如果在实施的过程中遇到一定的困难,则可以只设置不带消火栓箱的DN65的室内消火栓或者干式消防竖管。然而这其中存在一个问题,那就是对“困难”的定义存在着模糊性。这样很容易造成对消火栓系统的设置过于随意,导致设计上缺乏硬性的依据,同时也不利于今后的维护和使用。本文认为应该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中补充判定条件和更加明确的规定。在住宅建设的总投资中,湿式室内消火栓给水系统所占的比例并不大,一般情况下仍然应该设置湿式室内消火栓给水系统。

2.3 室内消火栓的用水量和口径

2014年版《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对超过7层住宅的室内消火栓的用水量口径都有相关的规范,用水量不得低于5L/s。根据我国的相应技术措施,如果从建筑的室内消火栓的用水量没有达到10L/S,DN50的室内消火栓是一个良好的选择。如果设计用水量超过了10L/s,则应该选择DN65的室内消火栓。事实上由于消防队员携带的水龙带的口徑为DN65,因此《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将口径统一为DN65是出于便利救火的需要。然而这就需要消防用水量至少达到10L/s才能满足消防需要。在设计时可以使用DN65室内消火栓,但要注意增加相应的用水量。

2.4 设置双口双阀型消火栓

根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的相关规定,如果塔式住宅和单元式住宅的消火栓这两个消防竖管有一定的问题,可以只设置一根消防竖管,并配备双口双阀型消火栓。由于住宅的楼梯间面积较小,难以设置两根消防竖管,因此可以相当口型消火栓设置在楼层的休息平台上,下层休息平台和上层休息平台各出一支水枪,满足消防需求。而《建筑设计防火规范》提出的双口双阀型消火栓尽管有两根水柱,但是都出自于同根立管。

2.5 对旧版的防火要求进行了补充

2014年版《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对于住宅的液化气天然储罐、液氨储罐、大型可燃气体储罐、物流建筑和地下仓库的防火要求进行了比较详细的规范,并对液氧储罐的防火间距进行了相应的调整。2014年版《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取消了消防防烟排烟系统和消防给水系统的设计要求,设置了独立的消防设施章节,并对其要求进行了完善。对于住宅建筑外的保温系统的防火要求也进行了明确。

3 结语

本文对于2014年版《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关于住宅消防方面的一些问题进行了简要的分析和探讨,希望能够促进油田建筑防火设计的不断完善,从而提高建筑工程消防设计的经济性和安全性,进一步做好住宅消防防火工作。

作者:秦德明

第3篇:《住宅建筑规范》中有关建筑防火设计的若干问题

摘要:通过对《住宅建筑规范》中建筑防火规定与相关规范的逐条对比和分析异同?从而有利于对规定的理解实施;并建议整合建筑工程设计防火规范的编制体系。

关键词:住宅建筑规范 防火规定异同 实施 整合

《住宅建筑规范》GB50368-2005(以下简称《住建规》)自2006年3月实施以来,其中有关防火与疏散的规定条文,由于与现行国家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以下简称《建规》)和《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2005年版>(以下简称《高规》)存在多处差异,使设计和审查人员无所适从,以致影响设计质量和安全。为此,仅就建筑专业防火设计内容,以《住建规》第9章的防火与疏散条文为序,汇总《建规》和《高规》的相关条文,对照异同,阐述讨论。其目的主要是便于设计人员(守法者)和审查人员(执法者)对条文规定的理解与实施,也可供编制人(立法者)在修编时参考。

关于规范的编制原则与技术特点

1、《住建规》的地位

作为我国首部以“一种建筑类型(住宅)为对象,涉及建造全过程和各项领域的性能或指标要求,全文强制的技术规范”,其地位在其总则第1.0.4条和第1.0.5条内已有表述。《住宅建筑规范实施指南》(以下简称《实施指南》)则更明确解读为:“本规范的规定为对住宅的强制性要求。当与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抵触时,应按法律、行政法规执行。当有关标准与本规范的规定抵触时,应按本规范的规定执行”。“若未直接违反本规范的规定,但不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要求时,亦不能免除相关责任人的责任”。也即,本规范的地位在法规之下,在有关其它标准之上。

问题是:鉴于《住建规》均系强制性条文,且有不少为性能化要求,因此在执行时必须同时遵守相关防火规范中的强制性与一般性条文。然而相关规范的编制却未协调一致,从而导致在相互矛盾的规定面前,设计和审查人员往往左右为难,不知所措。

更难以理解的是:《住建规》仅是针对一种建筑类型(住宅)的技术规范,却要求涵盖建筑类型更广(包括住宅在内)的相关标准(如《建规》和《高规》)必须服从其规定。而一旦由于执行《住建规》而违反相关规范的相应条文时,其责任仍在执行者!

2、与现行相关规范整体协调。局部突破的原则

《住建规》针对住宅使用与火灾的特点,提出一些新的防火理念,并在规定中有所体现,例如:

①“明确了在住宅建筑中不考虑防火分区的问题”。

②“在安全疏散设计中不再具体界定建筑类型,并明确用层建筑面积和疏散距离决定安全出口的数量”。

③“首次统一用层数作为各项要求的基准,并规范了楼层的折算方法”。

然而,上述理念并未获得《建规》和《高规》的全部和明确的认同,故三个规范之间的差异在所难免。例如

①尽管《高规》也重视单元式住宅单元之间和各户之间的防火分隔,但并未允许塔式或通廊式住宅若楼层面积超过1个防火分区限值时,可以不划分防火分区(参见《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图示》第58~60页)。

②作为住宅安全疏散的主体——楼梯间形式与数量的确定,《建规》和《高规》均仍按住宅类型区别对待,未与《住建规》同步。

③关于建筑层数的折算方法,对顶部户内跃1层住宅或商住楼的层数计算,《建规》和《高规》也未与《住建规》一致。

3、关于性能化要求的条文

所谓防火设计的性能化要求,系指实现火灾防治科学性、有效性和经济性统一的基本准则。《住建规》“首次将性能化要求和具体指标融合在一本标准中”,但遗憾的是,有些性能化要求的条文,在本规范和相关的《建规》和《高规》中,均未见链接的相应指标规定,以致难以落实执行。例如户间防火分隔和与非住宅部分防火分隔的具体措施等。

根本问题在于:技术规范的编制毕竟不是学术论著,应将实施的可操作性视为重要原则。因此,规范中多应为直接表达或链接的“处方式”的指标条文,以便大量的一般性技术问题均可“对症”执行。只有针对特殊的建筑或使用情况,才需要依据性能化要求,由专家或专业机构进行计算分析论证(甚至通过实验),确定相应的设计措施,普通设计和审查人员无权也无能力胜任。

住宅的安全疏散

对于2层以上的住宅,其竖向和水平安全疏散设计的主要内容,首先是确定楼梯间的形式、数量和位置。《住建规》第9.1.4条为此规定:“住宅的耐火性能、疏散条件和消防设施的设置应满足防火安全要求”,但系性能化要求。现将《住建规》、《建规》和《高规》(以下简称《三个规范》)的相关条文整理汇总如表1~5所示。通过对比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基于不同类型住宅的疏散条件各异,楼梯间的形式也随之不同。因此,尽管《住建规》提出了“在安全疏散设计中不再具体界定建筑类型”的理念,但在该规范第9.5.3条中仍规定了“楼梯间的形式应根据建筑形式等因素确定”。所以,确定楼梯间形式的具体指标,只能执行《建规》和《高规》针对不同住宅类型的相关条文(表1~表4)。

关于住宅楼梯间数量的规定,对于2~9层的任何类型的住宅,《住建规》与《建规》是一致的(表1)。而对于≥10层的高层住宅,《住建规》与《高规》的规定则差异较大(表2~4)。主要为以下几点:

①《住建规》不允许≥19层任何类型的高层住宅设置1座楼梯间,而《高规》对≥19层的单元式高层住宅仍规定了可以设置1座楼梯间的条件。

②《高规》允许10~18层高层住宅设置1座楼梯间的条件较《住建规》严格,并根据住宅类型的不同而区别对待,如对通廊式高层住宅甚至规定不得设置1座楼梯间。

至于楼梯间位置的确定,《三个规范》的相关规定基本是一致的(表5)。只是《住建规》更明确规定了户门至楼梯间的距离指标(2~9层住宅为15m;10~18层住宅为10m),并成为界定楼梯间数量的条件之一(表1~4)。住宅建筑层数的折算

《住建规》第9.1.6条规定:“住宅建筑的防火疏散要求应根据建筑层数、建筑面积等因素确定”,并明确给出建筑层数的折算方法。现将其与《建规》及《高规》的相关条文对比如表6所示,从中可以看出

①关于哪些楼层可不计入住宅建筑层数的规定,《三个规范》是一致的。

②《高规》对建筑层数的折算无条文规定,仅在《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图示》第2页中注有:“9层顶部户内跃1层的住宅适用于《建规》”(也即按9层计)。至于11层和18层顶部户内跃1层者如何界定未见注释。

③《住建规》与《建规》二者对此

的主要矛盾在于:《住建规》对顶部户内跃1层的户型仍按2层计算(《实施指南》第125页,例题3,9层跃10层,按10层计),而《建规》则按1层计算。

④由于《三个规范》对住宅建筑层数折算的上述差异,导致(9+1)层、(11+1)层和(18+1)层顶部户内跃1层的住宅或商住楼,是按9层、11层、18层,还是按10层、12层、19层进行防火设计的两难选择。

户间防火分隔措施

《住建规》第9.2.1条规定:“住宅中相邻套房之间应采取防火分隔措施”,系性能化要求条文。为此,按分户墙、楼板、窗槛墙、户间窗间墙、户门等部位,将《三个规范》中有关的户问防火分隔措施汇总如表7所列。从表中可看出主要问题是

①户间窗间墙的宽度,《三个规范》均无规定,仅当单元式高层住宅设置1座楼梯间时,《高规》要求≥1.2m。

②对户门的防火要求,由于《住建规》本身未链接具体措施条文,只能根据《建规》或《高规》针对不同情况的规定选用甲级或乙级防火门。若属于《建规》或《高规》允许选用非防火户门时,如何达到户间防火分隔要求,则无法得知。

同栋内住宅与非住宅部分的防火分隔措施

该分隔措施汇总对照如表8所示,并可明确下述三点:

(1)关于住宅安全出口及疏散楼梯应独立设置的要求,《三个规范》的规定是一致的。

(2)关于同栋内住宅与非住宅部分的防火分隔措施,《住建规》系性能化要求,《高规》则未提及,故应执行《建规》的具体指标,而该指标恰与《住建规》对于分户墙和楼板的要求一样。

(3)住宅的楼梯和电梯直通下部的汽车库时,该出入口的具体防火分隔措施,《三个规范》的正文中均无规定,只能参照《住建规》和《建规》相关的条文说明执行,但二者仍不一致。

其他相关条文规定的异同分析

1、住宅的耐火性能

经过逐条对比,《三个规范》关于住宅耐火等级及其构件耐火极限的规定是一致的。因为:

①尽管《住建规》表9.2.1与《建规》表5.1.1的限值有所不同,但《建规》在该表的注5中已说明,对于住宅建筑可按《住建规》执行。

②同样,《住建规》第9.2.2条规定四级和三级耐火等级的住宅,允许建造的最多层数分别为3层和9层,与《建规》第5.1.7条规定的2层和5层不同,但《建规》在该条的条文说明中允许住宅建筑可按《住建规》执行。

③至于《高规》与《住建规》二者的相关规定则完全相同。

《三个规范》的不同点则为:《住建规》将建筑构件的燃烧性能改用“不燃性”和“难燃性”表述,而《建规》和《高规》仍沿用“不燃烧体”和“难燃烧体”。

2、住宅的防火间距

《三个规范》规定的限值完全一致。但不同条件下住宅防火间距的调整值,《住建规》第9.3.2条为性能化要求,具体指标应执行《建规》第5.2.1条的注1~4,以及《高规》第4.2.2~4.2.4条的规定。

3、住宅的防火构造

《三个规范》的相关规定有三处不同:

①《住建规》第9.4.1条规定:“窗槛墙高度应≥0.8m或设耐火极限≥1.0h的不燃性实体挑檐,其宽度≥0.5m,长度≥开口宽度”。《建规》无相应条文,《高规》也只有“单元式高层住宅设有1个安全出口时,其窗槛墙应≥1.2m”的规定。

②《住建规》第9.4.2条规定:“楼梯间窗口与套房窗口的净距离应≥1.0m”,《建规》和《高规》均无此要求。

③《住建规》和《建规》均规定:管道井应在每层楼板处封堵,但《高规》则为 建筑高度≥100m时,每层楼板处均封堵,<100m时,可隔2~3层封堵。

④《三个规范》均规定管道井的检查门应为丙级防火门,且不得开设在楼梯间内。而在防烟前室(含合用前室)内《住建规》和《建规》允许开设检查门,《高规》则不允许。

⑤《住建规》关于设置管道井的规定中均不含垃圾道,《建规》和《高规》仍保留。

4、住宅的消防求援

《三个规范》相关具体措施的主要不同是

①《住建规》第9.8.1条规定≥10层的高层住宅当设置环形消防车道有困难时,至少沿一个长边设置消防车道,而《高规》第4.3.1条规定至少沿二个长边设置。

②《住建规》第9.8.3条规定:≥12层的住宅应设消防电梯,而《高规》第6.3.1条规定:≥10层的塔式住宅和≥12层的单元式及通廊式住宅应设消防电梯。

③关于街区内道路的间距,以及穿过沿街建筑与通入内院消防车道的设置规定,《住建规》未涉及,应按《建规》和《高规》执行。

关于建筑工程设计防火规范编制体系的整合

综上所述,规范编制单位、时间、理念、体例的不同,以及缺乏必要的协调统一,是导致《三个规范》对住宅防火设计规定出现矛盾的根本原因。例如:《建规》的修编在《住建规》之后,并多处已修改一致,故二者的矛盾较少:《住建规》的编制则在《高规》之后,但因多处“局部突破”,故二者的矛盾相对较多。由此,如从更深和更广的层面考虑,有必要对建筑工程设计防火规范编制的整体构架进行反思与整合。

众所周知,《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建规)是我国早期借鉴前苏联体系编制的,涵盖一般民用和工业(含仓库)建筑,可视为“母规范”。随着我国建设的需求与技术进步,此后曾多次修订,并按建筑类型(如汽车库、人防工程、石化企业等)和专业技术(如喷水灭火、火灾自动报警等)编制了多部“子规范”。但由于前述的原因,也导致规范间往往出现矛盾,执行时难以取舍并遗留隐患。为此,笔者建议:

首先,应理顺我国建筑工程设计防火规范的编制体系(表9),其中“母规范”应按民用建筑和工业建筑(含仓库)分别编制。民用建筑则不以建筑高度24m为界分别编写,而应融为一册。高层与低层建筑规定有差异处,可在同一章节内分条或在同一条目内分别表述。

其次,要明确每部防火规范在编制体系中的定位,据以确定编写的广度与深度。如作为“母规范”者,应编制指导原则及普遍通用的条款,属于“子规范”的内容只需索引;而对于“子规范”则应只编制“母规范”未涵盖和不同的条款,相同者不应重复。

“子规范”也并非均独立成册,若内容较少,可在单项(如图书馆、剧院、办公楼等)建筑设计规范中,编写独立的防火章节即可,此时尤应贯彻“子规范”的编制原则。

住宅建筑量大面广,涉及民生影响极大。当务之急,如能从速针对住宅使用和火灾的特点,编制专册《住宅设计防火规范》(包括强制性和一般性条文),可能是统一协调目前《三个规范》相关规定,并便于理解和执行的有效途径。届时,《住建规》仍可摘编其中的强制性条文,《建规》和《高规》则可删除有关住宅防火设计的内容,索引该规范即可。

作者:教锦章

第4篇:《锅炉房设计规范》强制性条文说明

锅炉房监察规程里有的,不小于建筑面积的10%,,地下锅炉房按锅炉外轮廓投影线向外扩展lm的总面积10%的泄爆面积考虑,采用泄爆竖井时,净面积应大于泄爆面积的1.2倍

《蒸汽锅炉安全技术监察规程》《热水锅炉安全技术监察规程》均有专门的章节对锅炉房进行基本要求的规定。两个规程基本一样。

一、锅炉房与其他建筑明显的区别是:

1、

防火等级要求较高,一般要达到

一、二级的耐火等级;

2、

要有一定的泄压面积,相当于锅炉房占地面积的10%;

3、

所有门窗要向外开;

4、

一般采用轻质屋顶,其他结构的屋顶要布置一定面积的天窗;

5、

要有足够的照明;

二、关于锅炉房建造位置的要求如下:

1、锅炉一般应装在单独建造的锅炉房内;

2、锅炉房不应直接设在聚集人多的房间(如公共浴室、教师、观众厅、商店、餐厅、候诊室等)或在其上面、下面、贴邻或主要疏散口的两旁。新建的锅炉房不应与住宅相连。

3、锅炉房不宜设在高层建筑内,但由于条件限制需设在其地下室、半地下室 、第一层或顶层内时,应符合以下条件,并经省级锅炉压力容器安全监察机构批准。 “聚集人多的房间”是根据1979年南阳柴油机厂发生的浴室热水罐爆炸事故,造成81人伤亡的惨痛教训而提出来的。

“贴邻”是两个建筑物在结构上不分开;“不应与住宅相连”也是指结构上不是一体。至于两者的间距,尚无明确规定。

二、关于锅炉房的要求如下:

1、

锅炉房内的设备布置应便于操作、通行和检修;

2、

锅炉房应有足够的光线和良好的通风,以及必要的防冻措施;

3、

锅炉房内地面应平整无台阶,应防止积水;

4、

锅炉房承重梁柱等构件,与锅炉应有一定距离或采取其他措施,以防止受高温损坏;

5、

锅炉房通向室外的门应向外开,在锅炉运行期间,不准锁住;

6、

在锅炉房内的操作地点,以及压力表、温度计、流量计等处,应有足够的照明。

《锅炉房设计规范》强制性条文说明的补充解释性说明及国家质监总局《锅炉安全技术监察规程(征求意见稿)》与工程设计相关的参考条文

(2009年3月)

1. 《锅炉房设计规范》 1.1 总则

新版规范适用范围:蒸汽锅炉扩大至75t/h,热水锅炉扩大至70MW,工作压力没变;不适用于余热锅炉、拉圾焚烧炉、电热锅炉、导热油锅炉和直燃机炉。《小型火力发电厂设计规范》适用范围为20t/h~130t/h,次中压、中压和次高压等级的发电锅炉。因此,凡与《锅炉设计规范》同时覆盖的锅炉房设计(单台20t/h~75t/h),以是否带发电来区别采用哪部规范。 1.2术语

(1)新版规范增加了半地下和地下锅炉房名称,与半地下室和地下室锅炉房概念不同。 (2)大气式燃烧器也可理解为没有动力鼓风的燃烧器。

(3)撬装式调压装置是指安装在同一底架下,没有外护箱的调压装置,像雪橇一样,供气能力比箱式大。

1.3强制性条文的补充解释性说明 (1)第3.0.3条 第3点

目前,我国已开发的天然气以及城市混合燃气相对密度均小于0.75,但施工设计时,仍应取得燃气组份和相关技术指标,尤其应注意工业项目中,为提高热值掺入LPG的混合燃气的相对密度。 (2)第3.0.4条

本条是基本要求,视工程特点,确定相应的治理措施。

锅炉房施工设计审查,涉及环保和节能大类有:

锅炉烟气净化

锅炉排污余热利用和排放热污染的防止

热力系统疏水和冷凝水余热利用

设备和管道保温技术

锅炉启动排汽和安全阀排汽噪声:风机、水泵、燃烧器、碎煤机、燃煤制粉系统噪声的防治

锅炉灰渣综合利用

煤、渣、灰输运过程和燃煤制粉系统的粉尘治理

除灰渣废水排放治理

化水车间酸碱废水、磷酸盐排液和含油污水处理

循环冷却水的复用

防腐防磨防振措施

高效低噪设备的选用

设备和系统新技术的应用 (3)第4.1.3条

本条是强制性条文严格审查内容。

关于“人员密集场所”的解释没有明确框框,审查应从严掌握,有超过3人且停留时间较长的场所应算在其中,国家行政问责也有这个量的限定。

除“靠外墙设置”的规定外,与非独立锅炉房的上、下、左右、前后贴邻的墙体和楼板应具有不小于0.027~0.031MPa的抗爆强度,该值比《建规》GBJ16-87 2001年版第3.4.8条文说明中提出的2~5磅/英寸2的推荐值稍大,是综合若干工程实例后的设计推荐值。

地下一层的概念是只要锅炉间地面处于该建筑物0.00层以下,超过锅炉间净高一半的第一层就是。 (4)第4.3.7条

非独立锅炉房的1个出入口必须直通室外,指人员进出锅炉房不应经由其它与锅炉房无关的空间而能到达的通道,楼(爬)梯的宽度和角度还应满足人员行走较为舒适和双手携带简单工具的要求。 (5)第6.1.5条

油泵出口管道上应装设安全阀是系统安全要求,特别是油泵本体管道未装有安全阀时是必需的,安全阀排油接入低位储油罐。 (6)第6.1.7条

本条限定的5m3和1m3油箱容积,是依据锅炉房建筑火灾危险性等级和耐火极限与耗油量因素的综合比较结果,且应与第6.1.9条、第6.1.11条同时执行。

油泵油箱间火灾危险性等级按丙类,与锅炉房应用无门窗洞的防火墙隔开。 (7)第6.1.9条

本条要注意通气管的防雷,为此,通气管的高度和做法应与锅炉房工程设计综合考虑后确定,防止通气管变成避雷针。 (8)第6.1.14条

燃油锅炉点火用液化气罐一般采用自然气化方式供气,气罐总容积小于1m3时,其专用房间可与锅炉房毗连,并应符合下列要求;

建筑物耐火等级不应低于二级

应通风良好,并设有直通室外的门

与其他房间相邻的墙应为无门、窗洞口的防火墙

应配置燃气浓度检测报警器

室温不应高于45℃,且不应低于0℃

此外,当气瓶组间独立设置,且面向锅炉房的外墙为无门、窗洞口的防火墙时,其防火间距可不限。

(9)第7.0.3条

因液化石油气密度比空气大,会顺地势向低洼处流动、积聚。因此,本条是强制性条文。

如必须设置地下管沟,应用干砂填满,并应有防止流入锅炉房墙外其他管沟的措施。 (10)第7.0.5条

本条是指不应设置在民用建筑物或构筑物的地下室内,更不应设置在地下锅炉房或地下室锅炉房的辅助间内。《城镇燃气设计规范》第6.6.52条第5款允许调压装置进口压力不大于0.4MPa时,可设置在地下单独的建筑物和箱体内,强调的是‘单独的建筑物’,与本条规定不是同一情况。也就是说,设置在地下或地下室的燃气锅炉房的燃气调压装置不应跟随锅炉房进地下室。 (11)第11.1.1条

国家质监总局目前正在修订原《蒸规》和《热规》,合并后的《锅炉安全技术监察规程》(征求意见稿)已在全国范围内接受函审,本条与上述《规程》是协调一致的,施工设计还应遵照上述《规程》第176条和190条的规定。 (12)第13.2.21条

本条还应包含燃油系统承压软管、紧固件和垫片等。 (13)第13.3.15条

参照《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和国外相关规范,本条规定严禁采用灰口铸铁阀门及附件,防止发生裂纹和寒冷地区低温脆断。 (14)第15.1.1条

锅炉房的火灾危险分类和耐火等级应符合下列要求。

1 锅炉间应属于丁类生产厂房,单台蒸汽锅炉额定蒸发量大于4t/h或单台热水锅炉额定热功率大于2.8MW时,锅炉间建筑不应低于二级耐火等级;单台蒸汽锅炉额定蒸发量小于等于4t/h或单台热水锅炉额定热功率小于等于2.8MW时,锅炉间建筑不应低于三级耐火等级。

设在其它建筑物内的锅炉房,锅炉间的耐火等级,均不应低于二级耐火等级。 2 重油油箱间、油泵间和油加热器及轻柴油的油箱间应属于丙类生产厂房,其建筑均不应低于二级耐火等级,上述房间布置在锅炉房辅助间内时,应设置防火墙与其他房间隔开。 3 燃气调压间应属于甲类生产厂房,其建筑不应低于二级耐火等级,与锅炉房贴邻的调压间应设置防火墙与锅炉房隔开,其门窗应向外开启并不应直接通向锅炉房,地面应采用不产生火花地坪。

以上是本条条文,应遵照执行,第

1、3款泛指地上独立锅炉房。 (15)第15.1.2条

锅炉房的外墙、楼地面或屋顶,应有相应的防爆措施,并应有相当于锅炉间占地面积10%的泄压面积,泄压方向不得朝向人员聚集的场所、房间和人行通道,泄压处也不得与这些地方相邻。地下锅炉房采用竖井泄爆方式时,竖井的净横断面积,应满足泄压面积的要求。 当泄压面积不能满足上述要求时,可采用在锅炉房的内墙和顶部(顶棚)敷设金属爆炸减压板作补充。

泄压面积可将玻璃窗、天窗、质量小于等于120kg/m2的轻质屋顶和薄弱墙等面积包括在内。 本条文中的120kg/m2宜改为60kg/m2。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第3.6.4条规定,单位质量不宜超过60kg/m2,该数据是参照美国标准NFPA68《防爆泄压指南》和德国标准及我国实际情况确定的。NFPA68要求12.5~39.0 kg/m2,德国标准要求10.0 kg/m2。而《建筑设计防火规范》是母规,应按《建规》做比较好,新版《锅炉房设计规范》修订时沿用了原条文没改。 (16)第15.1.3条

燃油、燃气锅炉房锅炉间与相邻的辅助间之间的隔墙,应为防火墙;隔墙上开设的门应为甲级防火门;朝锅炉操作面方向开设的玻璃大观察窗,应采用具有抗爆能力的固定窗。 本条的意义是被隔开的辅助间可按非防爆环境对待,给设计提供了较为宽松的环境,与锅炉相关的设备(如:水泵)和附件应尽可能集中设置在这里,可简化设计和降低投资。锅炉控制室面向锅炉的固定观察窗,可采用一定厚度的双层钢化玻璃或夹膜钢化玻璃,尤其是地下和地下室锅炉房。 (17)第15.2.2条

„„燃油、燃气锅炉房的锅炉间、燃气调压间、燃油泵房、煤粉制备间、碎煤机间和运煤走廊等有爆炸和火灾危险场所的等级划分,必须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GB50058的有关规定。 本条在执行时拟有不够明确的感觉。 但可参照《石油库设计规范》GB50047附录B.0.7第一款规定,燃油泵房划为1区;参照《城镇燃气设计规范》GB50028附录D.0.2规定,燃油、燃气锅炉房的锅炉间,燃气调压间可划为1区。

(18)第15.3.7条

设在其他建筑物内的燃油、燃气锅炉房的锅炉间,应设置独立的送排风系统,其通风装置应防爆,新风量必须符合下列要求:

1 锅炉房设置在首层时,对采用燃油作燃料的,其正常换气次数每小时不应少于3次,事故换气次数每小时不应少于6次;对采用燃气作燃料的,其正常换气次数每小时不应少于6次,事故换气次数每小时不应少于12次; 2 锅炉房设置在半地下或半地下室时,其正常换气次数每小时不应少于6次,事故换气次数每小时不应少于12次;

3 锅炉房设置在地下或地下室时,其换气次数每小时不应少于12次; 4 送入锅炉的新风量,必须大于锅炉房3次的换气量; 5 送入控制室的新风量,应按最大班操作人员计算。 注:换气量中不包括锅炉燃烧所需的空气量。 本条规定,事故换气次数是正常换气次数的1倍,设计可采用2台通风机(或2台的整倍数),不设备用,事故换气时第2台自动启动;也可采用双速电机,用1台。风机防爆。 (19)第16.1.1条

本条强制性条文的条文说明中提出还应符合《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和《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GBZ2的规定,因此,锅炉排放的大气污染物除燃烧气体外,还应包括非燃烧产物,例如:物料输送扬尘;化水车间酸、碱、氨液气体等。 (20)第16.2.1条

本条涉及的国家标准《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和《工厂企业厂界噪声标准》GB12348,自2008年10月1日起,已由新版标准替代,其中,GB3096更名为《声环境质量标准》,设计应注意采用新版本。

燃气锅炉燃烧器噪声大,采用隔声罩不能达标时,应用用分体式燃烧器,将鼓风机移至地下室集中设置,并采用必要的综合治理措施。 (21)第16.3.1条

本条规定了废水治理执行标准,同时规定应符合受纳水系的接纳要求。当受纳水系的接纳要求高于或多于排标时,应按接纳要求处理。

本节第16.3.3~16.3.5条提出了锅炉房产生的主要废水的治理要求,也应同时执行。 (22)第18.2.6条

蒸汽供热系统的凝结水应回收利用,但加热有强腐蚀性物质的凝结水不应回收利用。加热油槽和有毒物质的凝结水,严禁回收利用,并应在处理达标后排放。 本条按节能要求作为强制性条文执行,除条文规定的不应和严禁回收利用的凝结水外,应回收利用,对于大型的蒸汽供热系统,还应作技术经济分析,确定回收利用的技术原则,如回收方案、管内流速和管径的确定等。 (23)第18.3.12条

热力管道严禁与输送易挥发,易爆、有害、有腐蚀性介质的管道和输送易燃液体、可燃气体、惰性气体的管道敷设在同一地沟内。

上述同一地沟,指同一地沟内的共同空间。如有分隔墙分开,还应满足与可燃气液体管道的水平与垂直间距要求。

第5篇:玻璃幕墙工程技术规范(强制性条文)

《玻璃幕墙工程技术规范》中安装施

工的强制性条文有哪些?

所属分类:数据/知识/短文 -> 建筑施工 -> 幕墙工程施工

资料来源:筑龙建筑施工网编制日期:2011-9-23点击:3190

(1)隐框和半隐框玻璃幕墙,其玻璃与铝型材的粘结必须采用中性硅酮结构密封胶;全玻幕墙和点支承玻璃幕墙采用镀膜玻璃时,不应采用酸性硅酮结构密封胶粘结。

(2)硅酮结构密封胶和硅酮建筑密封胶必须在有效期内使用。

(3)硅酮结构密封胶使用前,应经国家认可的检测机构进行与其相接触材料的相容性和剥离粘结性试验,并对邵氏硬度、标准状态拉伸粘结性能进行复验。检验不合格的产品不得使用。进口硅酮结构密封胶应具有商检报告。

(4)全玻幕墙的板面不得与其他刚性材料直接接触。板面与装修面或结构面之间的空隙不应小于8mm,且应采用密封胶密封。

(5)采用胶缝传力的全玻幕墙,其胶缝必须采用硅酮结构密封胶。

(6)除全玻幕墙外,不应在现场打注硅酮结构密封胶。

(7)当高层建筑的玻璃幕墙安装与主体结构施工交叉作业时,在主体结构的施工层下方应设置防护网;在距离地面约3m高度处,应设置挑出宽度不小于6m的水平防护网。

第6篇:建筑装饰装修工程质量验收规范(强制性条文)

3.1.1建筑装饰装修工程必须进行设计 , 并出具完整的施工图设计文件。

3.1.5建筑装饰装修工程设计必须保证建筑物的结构安全和主要使用功能。当涉及主体和承重结构改动或增加荷载时,必须由原结构设计单位或具备相应资质的设计单位核查有关原始资料,对既有建筑结构的安全性进行核验、确认。

3.2.3建筑装饰装修工程所用材料应符合国家有关建筑装饰装修材料有害物质限量标准的规定。

3.2.9建筑装饰装修工程所使用的材料应按设计要求进行防火、防腐和防虫处理。

3.3.4建筑装饰装修工程施工中,严禁违反设计文件擅自改动建筑主体、承重结构或主要使用功能;严禁未经设计确认和有关部门批准擅自拆改水、暖、电、燃气、通讯等配套设计。

3.3.5施工单位应遵守有关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并应采取有效措施控制施工现场的各种粉尘、废气、废弃物、噪声、振动等对周围环境造成的污染和危害。

4.1.12外墙和顶棚的抹灰层与基层之间及各抹灰层之间必须粘结牢固。

5.1.11建筑外门窗的安装必须牢固。在砌体上安装门窗严禁用射钉固定。

8.2.4饰面板安装工程的预埋件(或后置埋件)、连接件的数量、规格、位置、连接方法和防腐处理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后置埋件的现场拉拔强度必须符合设计要求。饰面板安装必须牢固。

9.1.8隐框、半隐框幕墙所采用的结构粘结材料必须是中性硅酮结构密封胶,其性能必须符合《建筑用硅酮结构密封胶》( GB16776 )的规定;硅酮结构密封胶必须在有效期内使用。

9.1.13主体结构与幕墙连接的各种预埋件,其数量、规格、位置和防腐处理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9.1.14幕墙的金属框架与主体结构予埋件的连接、立柱与横梁的连接及幕墙面板的安装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安装必须牢固。

12.5.6护栏高度、栏杆间距、安装位置必须符合设计要求。护栏安装必须牢固。

第7篇:防火门规范

防火门验收规范

由于防火门是有行业专门标准的, 所以防火门的验收标准是公安部消防部门制定的。各生产厂家及消费者都应该注意防火门的验收。在验收过程中要切实按照防火门的验收规范来验收,实现工程项目的消防规范达标。

一、 钢质防火门通用技术条件(GB12955-2008)

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钢质防火门的产品分类、规格尺寸、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贮存等。

本标准适用于采用钢材制作门框、门扇面板的防火门。

2引用标准

GB 191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GB 5464建筑材料不燃性试验方法

GB 5823建筑门窗术语

GB 5824建筑门窗洞口尺寸系列

GB 5825建筑门窗开、关方向和开、关面的标志符号

GB 13685建筑外门和风压变形性能分级及其检测方法

GB 13686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J 45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J 210装饰工程施工验收规范

TJ 9工业民用建筑结构荷载规范

3术语、符号、代号

3.1钢质防火门是指用钢材制品作门框、门扇面板、耐火极限达到GB12955-2008规定的门。

3.2钢质防火门的名称符号按GB 12955-2008的规定为GFM。

4产品分类、规格尺寸

4.1产品分类

按耐火极限分为甲级、乙级、丙级钢质防火门

4.2规格尺寸

钢质防火门的洞口尺寸、构造尺寸应符合型式检验报告的规定。

5技术要求

5.1材料

5.1.1钢板

钢板的选材标准应符合国家标准的规定。

5.1.2填充材料

填充材料应符合国标中的规定。

5.1.3玻璃

玻璃应采用不影响钢质防火门耐火性能试验合格的产品。

5.1.4五金配件

五金配件应是经国家消防检测机构检测合格的定型配套的产品。

5.2钢质防火门宜为平开门,必须启闭灵活(在不大于80N的推力作用下即可打开)。并具有自行关闭的功能。

5.3用于疏散通道的钢质防火门应破例有在发生火灾时能迅即关闭的功能,且向疏散方向开启,不宜装锁。

5.4多扇或多扇钢质防火门必须能顺序关闭。

5.5钢质防火门安装的留缝宽度和允许偏差应分别符合国标规定。其安装要求应符合施工方案有关规定。

5.6钢质防火门门框与门扇搭接的裁口处宜留密封槽。且镶填不燃性材料制成的密封条。

5.7钢质防火门的制作要求。

5.7.1门的制作质量,应符合下列规定:

a. 表面平整光滑、不得有凹凸、流淌现象

b. 框、扇的颜色应符合设计要求、割角、拼缝应平整;

d. 门扇与门框各配合间隙应符合GB12955-2008中的相关规定

注:高、宽尺寸,框量内裁口,扇外口。

5.7.2当条件具备时,宜将门扇与框装配成套,装好全部小五金,然后成套安装。

在一般情况下,则应先安装门框,然后安装门扇。

5.7.3钢质防火门制成后,应进行包装防止受潮或暴晒,以免影响颜色的变化。

5.7.4门小五金的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a.小五金应安装齐全,位置适宜,固定可靠;

b.合页距门上、下端宜取立挺高度的l/10,并避开上、下冒头,安装后应开关灵活;

c. 门拉手或锁具应位于门高度中点以下,门拉手距地面以1.0m为宜。

d. 门扇上的闭门器安装应牢固,速度应适当。

5.8钢质防火门应具有足够的整体强度,经沙袋撞击试验后,仍座保持良好的完整性。门内填充料不应出现开裂或脱落现象。

5.9钢质防火门表面喷涂应符合相关的规定。

5.10钢质防火门的耐火极限应符合GB12955-2008中的规定。

5.11用作建筑物外门的钢质防火门,其耐风压变形性能应符合GB13685《建筑外门的风压变形性能分级及其检测方法》的有关规定。

5.12用作建筑物外门的钢质防火门,其空气渗透性能和雨水渗透性能应符合GB136864《建筑外门的空气渗透性能和雨水渗透性能分缀及其检测方法》的有关规定。

6测量方法

6.1高、宽测量:门框量内裁口,门扇量外口。

6.2翘起测量:在门扇的一个面上进行测量,以该面的任意三个角确定一基准平面,而后测量第四个角相对于这个基准平面的偏差值。

6.3测量工具可用钢卷尺、卡尺、塞尺或塞板。

7试验方法

7.1钢质防火门中所填充材料含水率的测定应符合GB129555-2008中的规定。

7.2钢质防火门开启力的测定,采用数字显示式电子测力计或其他测力计测定钢质防火门的开启力,其结果

应符合GB129555-2008中的规定。

7.3沙袋撞击试验

7.3.1试验对象:单扇或双扇钢质防火门总成包括合页、门扇、门框以及用来连接墙体的连接体和其他五金件。

7.3.2试验原理:将一定重量的沙袋置于一固定高度,利用其所形成的势能撞击试样门的正面中心部位.在经过限定次数的撞击后,检查门的损坏程度。

7.3.3试验设备:包括下列各部分。

7.3.3.1可调试验台:试验框架尺寸可进行调节,以适合安装不同规格尺寸的钢质防火门。并应具有足够的刚度,以免在试验过程中产生影响试验结果的任何变形。悬吊沙袋的滑轮位置可调节,以保证沙袋降落高度为一固定值。

7.3.3.2沙袋:总重为3.0kg。包括一直径为350mm的圆形皮袋和松散容量为150o如/m3的沙子。(沙子粒径为1一2mm)。

7.3.3.3其他:绳、滑轮、弹簧和调节设备。

7.3.4试验程序

7.3.4.1试验前的检测:检查门的完整性、连接件的牢固性、开启的灵活性、测量各部位的偏差。

7.2.4.2松开门上方的沙袋,使其撞击门扇正面。重复这一动作,至一百次。

7.3.4.3重复作试验前的各项检测。

7.3.5记录与观察

a.有关样品门的类型、规格、尺寸及所用材料、五金配件等。

b.沙袋撞击次数。

c.沙袋初始位置。

d.样品门被撞击的部位。

e.试验前后所检测各项数据。

f.试验环境(温度和相对湿度)。

7.4耐火性能试验按GB129555-2008中进行。

注:对镶玻璃的钢质防火门。凡每扇门的玻璃面积超过15%者。应按GB7633测点布置方法测定玻璃的背火面温度。若玻璃面积不超过15%,可不测其背火面温度。

7.5风压变形性能试验,按照GB13685进行。

注:7.5项试验仅适用于建筑物外门。

8检验规则

8.1交收检验

8.1.1正常生产检验

A.钢质防火门所用钢材应按GB129555-2008中的要求采用目测方法选定。

b.每一班组生产所需的钢材作为一批,应按GB129555-2008中规定取样进行厚度的测定。

c.对于生产钢质防火门所需的填充料、玻璃及五金配件应检验其原生产厂家出具的经国家法定检测部门检测合格的产品鉴定证明。

d. 对每一樘钢质防火门均应对其外观质量、规格尺寸、启闭灵活性进行检验。其制作允许偏差应符合GB129555-2008中的规定。

8.1.2出厂检验

对每一樘钢质防火门均应重复作GB129555-2008中的规定的各个项目的检验。

8.2形式检验

8.2.1有下列情况之一时,产品由法定检测部门进行形式检验。

a. 新产品或老产品转厂生产时的试制定型鉴定

b. 产品在结构、工艺、材料等方面有较大的改变

c. 正常生产时的周期性检验,每五年一次

8.2.2抽样与判定规则

8.2.2.1在出厂检验合格的产品中采取随批抽样的办法抽取二樘作为试件封样送检。试件不得附有任何多余的零配件或采用特殊的组装工艺或改善措施。如果是专门制作的样品门,应在检测报告中注明。

8.2.2.2二樘样品门如有一樘门检查合格,这批门即为合格产品。

9标志与出厂证明书、包装、运输、贮存

9.1标志与出厂证明书

钢质防火门必须在显著位置设置永久性标志铭牌。注明生产厂家、产品名称、耐火等级、产品代号及出厂日期。

发贷时必须将出厂检验单随同发货单寄给用户。其中应注明:

a. 证明书编号;

b. 生产厂名称、厂址;

c. 产品名称、级别、规格、数量及生产日期;

d. 产品性能检验结果;

e. 生产厂检验部门及检验人员签名盖章。

9.2包装

钢质防火门的包装可采用覆膜或包装箱包装。包装箱包装时应符合相关的规定。门扇不得直接接触,严禁在门上堆放重物。

9.3运输

钢质防火门运输应符合铁路、公路、航运、空运部门的胡关规定。在运输过程中,要捆扎牢。不允许挤压、碰撞,并应有防雨、防潮标志。

装卸时,严禁碰、摔、撬。

9.4贮运

钢质防火门应存放在库房或敞棚内、防止日晒、雨淋。存放时应平放或侧立于垫钢上,垫钢高度距地面应大于400mm。库房应保持通风。

第8篇:木质防火门施工规范

一,性能:应通过经济部国家标准CNS11227所规定之甲种(60分钟,背温100℃以下)A级,

乙种(30分钟,背温260℃以上)A级防火门防火时效测试标准,并取得CNLA 认可实验室测试报告.

二,材料:

1.门框

(1) 搭配金属门框时,烤漆钢板厚度1.6mm;不銹钢板厚度1.5mm.门框周边无法嵌置

膨胀条者,应相对嵌置於门扇周边.

(2) 木质门框应选用密度650kg/m3以上之硬木,门框深度不得少於100mm,厚度不得

少於45mm.

(3) 门框必须镶嵌膨胀倍率35倍以上之防火防烟膨胀密封条,主成分为非磷系材料制

成,嵌置深度不得大於4mm,总宽度不得大於10mm.

(4) 门框所使用材料於进场组装前,必需由主构成材料之专业技师签证.

2.门扇

(1)门扇骨材须用650kg/m3以上之硬木,骨材宽度不得少於30mm,厚度不得少於24mm.

(2)门扇层间材须为氧化镁板,其乙种防火门厚度须达3mm以上,甲种为6mm以上, 并需符合CNS6532耐燃一级标准,如使用非氧化镁板时其防火板厚度应在9mm以 上,以维持基本耐火时效.

(3)门扇中心材乙种防火门须填充密度170kg/m3以上矽晶纤维防火棉(符合CNS11701/

A2194)或96kg/m3陶瓷棉,甲种防火门一律填充陶瓷棉.

(4)乙种门扇厚度43mm以内,甲种门扇厚度50mm以内.

(5)门扇宽度误差≤2mm,对角线误差≤2.5mm.

3.五金:五金配件,铰鍊,防火门锁等须为不銹钢制,内部结构组件熔点不得低於900℃,

并符合经济部指定验证合格产品,样式由业主或建筑,设计师依检测合格配件中 选定.

4.面饰:由业主或建筑,设计师选定,唯厚度不得逾1.5mm.

三,安装:

1.门框与墙面之接合处应紧密接合.

2.门扇安装後,门扇与门框缝隙标准4.0±2mm,门底不得大於20mm.

四,建议使用厂牌:南天门,裕晟,富三.

五,本防火门工程为系统产品,应由专业厂商责任施工,并由原厂出具CNLA实验室「建筑用

防火门」试验报告,经济部防火门验证登录证书,出厂证明书等三种证明书.六,前揭三项证明书件开立前,设计建筑师或营造厂商应提供防火门施工位置图,以检送相

关单位备查.

第9篇:防火门设置规范整理总结

9.2 应设甲级防火门的部位

(甲级防火门耐火极限为1.2h)

9.2.1 防火墙上的门窗应为甲级防火门窗(固定的或火灾时具备自行关闭功能)。

《防规》7.1.5※, 《高规》5.2.3 9.2.2 消防电梯井、机房与相邻电梯井、机房之间应用耐火极限≥2.0h(2.5h)的隔墙隔开,隔墙上的门应为甲级防火门。

《防规》7.4.10※,《高规》6.3.3 9.2.3高层建筑自动灭火系统的设备室、通风、空调机房房间的门应为甲级防火门。

《高规》5.2.7※

9.2.4高层建筑的消防水泵房在首层时宜直通室外;在其他层时应直通安全出口;与其他部位隔开的隔墙耐火极限2.0h,楼板为1.5h。房门应为甲级防火门。

《高规》7.5.1※,7.5.2;《防规》8.6.4※

9.2.5地下室内存放可燃物平均重量超过30kg/m。的房间房门应为甲级防火门。

《高规》5.2.8 地下商店总建筑面积大于20000m2。时,应采用无门窗洞口的防火墙分隔。相邻区域确需局部连通时,在所设防火间隔、避难走道或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的门应为火灾时能自行关闭的常开式甲级防火门。

《防规》5.1.13※

9.2.6柴油发电机房布置在高层建筑和裙房内时可布置在建筑物首层或地下

一、二层,并采用耐火极限≥2.0h的隔墙和≥1.5h的楼板与其他部分‘隔开,门应采用甲级防火门。储油间应用防火墙隔开,门应为甲级防火门(并应具自行关闭功能)。

《高规》4.1.3※

设在高层建筑内的变、配电所,应采用耐火隔墙、楼板及甲级防火门与其他部位隔开。可燃油油浸变压器室通向配电室或变压器室之间的门应为甲级防火门。

《通则》8.3.2 9.2.7燃油、燃气锅炉房、燃油油浸电力变压器、电容器和多油开关间,当其容量值许可设在建筑物内时,与建筑物其他部位之间隔墙上的门窗应为甲级防火门窗。

《防规》5.4.2※,《高规》4.1.2.3※

有下列情况之一时,变压器室的门应为防火门:

(1)变压器室位于高层主体建筑内;

(2)变压器室附近堆有易燃品或通向汽车库;

(3)变压器室位于建筑物的二层或更高层;

(4)变压器室位于地下室或下面有地下室;

(5)变压器室通向配电装置室的门;

(6)变压器室之间的门。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4.1 0.2

(编者注:对于“防火门”的级别,《技术措施》电气篇规定为:有充油设备的高压配电室、高压电容器室的门及油浸变压器室的门应为向外开启的甲级防火门;低压配电室、无油高压配电室、干式变压器室及控制室、值班室的门不宜低于乙级。) 9.2.8液体燃料中间罐的容积不应大于1.0m3,并应设在耐火等级不低于二级的单独房间内,其门应为甲级防火门,燃油锅炉房日用油箱间的门应为甲级防火门。

《防规》3.3.11※,《高规》4.1.10.2※,

《锅炉房防规》3.3.2 9.2.9人防消防控制室、消防水泵房、排烟机房、灭火剂储瓶间、变配电室、通信机房、通风和空调机房及可燃物存放量平均值超过30kg/m2的房门应为甲级防火门。

《人防防规》3.1.5 9.2.10人防各防火分区至防烟楼梯间或避难走廊入口处应设置前室,前室的门或与消防电梯间合用前室的门应为甲级防火门。

《人防防规》5.2.3 9.2.11图书馆基本书库、非书资料库应用防火墙与其毗邻的建筑完全隔离,书库、资料库防火墙上的门应为甲级防火门。

《图书馆建筑设计规范》6.2.1※,6.2.5 9.2.12计算机房内墙上的门窗应为甲级防火门窗(门应外开)。

(编者注:此条适用于主机房建筑面积≥140m2的机房)

《电子计算机机房设计规范》4.3.2,4.3.3 9.2.13除敞开式及斜楼板式以外的多层、高层及地下车库,其坡道两侧应用防火墙与停车区隔开。坡道出入口应采用水幕、防火卷帘或设甲级防火门与停车区隔开(当车库和坡道上均设有自动灭火系统时可不受此限)。

《汽车库防规》5.3.3

(编者注:《细则》4.2.3条规定此条指明为:不同防火分区之间的坡道的出入口应采用水幕、防火卷帘或甲级防火门与停车区隔开。)

9.2.14附建在旅馆建筑中的餐厅部分应采用防火墙及甲级防火门与其他部分分隔。

《旅馆建筑设计规范》4.0.5※

9.2.15剧场舞台通向各处洞口应设甲级防火门,高低压配电室与舞台、侧台、后台相连时必须设置前室并设甲级防火门。

《剧场建筑设计规范》8.1.2※,8.1.5※

9.2.16体育比赛和训练建筑的灯控、声控、配电室、发电机房、空调机房、消防控制室等部位应做防火分隔。门窗耐火极限不应低于1.2h(甲级)。

《体育建筑设计规范》8.1.8 9.3应设乙级防火门的部位 (乙级防火门耐火极限为0.9h)

9.3.1高层中庭叠加面积超过一个防火分区面积时:

(1)房间与中庭回廊相通的门窗应为乙级防火门,同时应具备自行关闭功能。

《高规》5.1.5.1※

(2)与中庭相通的过厅、通道等应设乙级防火门(或耐火极限>3.0h的防火卷帘)分隔。

《高规》5.1.5.2 9.3.2 当防火墙两侧的门窗水平距离小于2.0m(平墙)及4.0m(转角)时应设固定的乙级防火窗及乙级防火门。

《高规》5.2.1,5.2.2※

9.3.3高层建筑内的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所应设在首层或

二、三层,与其他部分分隔的隔墙上开门应为不低于乙级的防火门。

《高规》4.1.5A※

当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所必须布置在首层、二层或三层以外的其他楼层时,一个厅室的建筑面积不应大于200m2,厅室的疏散门应为乙级防火门。

《防规》5.1.15 9.3.4高层住宅户门不应直接开向前室,确有困难时部分开向前室的户门均应为乙级防火门。

《高规》6.1.3 9.3.5 防烟楼梯间前室和楼梯间的门应为乙级防火门,并应向疏散方向开启。

《高规》6.2.1.3※

9.3.6首层门厅扩大的封闭楼梯间和扩大的防烟前室与其他走道和房间相通的门应为乙级防火门。

《防规》7.4.2※,7.4.3※

9.3.7附设在建筑物内的消防控制室、固定灭火系统的设备室、消防水泵房和通风空气调节机房等,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00h的隔墙和不低于1.50h的楼板与其他部位隔开。设置在丁、戊类厂房中的通风机房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1.00h的隔墙和不低于0.50h的楼板与其他部位隔开。隔墙上的门除规范另有规定者外,均应采用乙级防火门。

《防规》7.2.5※

9.3.8地下室和半地下室不应与地上层共用楼梯间。当须共用楼梯间时,在首层应用耐火极限≥2.0h的隔墙与其他部分隔开并直通室外。当须在隔墙上开门时应为不低于乙级的防火门。

地下室、半地下室的楼梯间,在首层应采用耐火极限≥2h的隔墙与其他部位隔开并直通室外。隔墙上开门时应为乙级防火门。

《高规》6.2.8※,《防规》7.4.4※,《人防防规》5.2.2 9.3.9未设封闭楼梯间的11层及11层以下的单元式住宅开向楼梯间的户门应为乙级防火门。

《高规》6.2.3.1※

9.3.10与首层主要出入口处扩大的封闭楼梯间相连通的走道门与房门应为乙级防火门。

《防规》7.4.2※,《高规》6.2.2.3※

9.3.11 下列建筑或部位的隔墙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00h的不燃烧体,隔墙上的门窗应为乙级防火门窗:

1.甲、乙类厂房和使用丙类液体的厂房;

2.有明火和高温的厂房;

3.剧院后台的辅助用房;

4.一、二级耐火等级建筑的门厅;

5.除住宅外,其他建筑内的厨房;

6.甲、乙、丙类厂房或甲、乙、丙类仓库内布置有不同类别火灾危险性的房间。

《防规》7.2.3※

9.3.12商店建筑的营业厅,当建筑高度在24m以下时,可采用设有防火门(编者注:宜采用乙级防火门)的封闭楼梯间。

《细则》8.2.13 9.3.13剧院舞台口上部与观众厅闷顶间的隔墙可采用耐火极限≥1.5h的非燃烧体,墙上的门应采用乙级防火门。

《防规》7.2.1※

9.3.14医院中的洁净手术室或洁净手术部、附设在建筑中的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所以及附设在居住建筑中的托儿所、幼儿园的儿童用房和儿童游乐厅等儿童活动场所、老年人建筑,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00h的不燃烧体墙和不低于1.00h的楼板与其他场所或部位隔开,当墙上必须开门时应设置乙级防火门。

《防规》7.2.2※

9.3.15设在库房内的升降机,垂直井道的耐火极限应≥2.0h。升降机通向仓库的门应为乙级防火门。

《防规》4.2.9 9.3.16地下及高层汽车库和设在高层裙房内的车库,其楼梯间及前室的门应为乙级防火门。

《汽车库防规》6.0.3※

9.3.17病房楼每层防火分区内,有两个及两个以上护理单元时,通向公共走道的单元入口处应设乙级防火门。

《综合医院建筑设计规范》4.0.3 9.3.18综合医院每层电梯间应设前室,由走道通向前室的门应为向疏散方向开启的乙级防火门。

《综合医院建筑设计规范》4.0.4※

9.3.19高层建筑内室外疏散梯可作为辅助的防烟楼梯,其疏散门应采用乙级防火门。楼梯周围2.0m范围内的墙面上除此门以外不应开设其他门窗洞口。

《高规》6.2.10 9.3.20高层厂房(仓库)、人员密集的公共建筑及丙类厂房所设封闭楼梯间的门应为乙级防火门。

《防规》7.4.2※

9.3.21体育建筑的观众厅、比赛厅、训练厅的安全出口应设乙级防火门。

《体育建筑设计规范》8.1.3 9.3.22消防电梯前室、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的门应为向疏散方向开启的乙级防火门。

《防规》7.4.3※,7.4.10※,《高规》6.2.1※,6.3.3※ (编者注:建筑面积大于20000m2。的地下商店相邻区域间所设防烟楼梯间及前室的门应按手册9.2.5条规定设置甲级防火门。) 9.3.23高层厂房(仓库)、人员密集的公共建筑及多层丙类厂房设置封闭楼梯间时,通向楼梯间的门应为向疏散方向开启的乙级防火门。

《防规》7.4.2※

高层建筑封闭楼梯间的门应为向疏散方向开启的乙级防火门。

《高规》6.2.2※

9.3.24当消防电梯前室采用乙级防火卷帘时,在相近位置应加设乙级防火门。

《细则》9.1.4 9.4应设丙级防火门的部位 (丙级防火门耐火极限为0.6h)

9.4.1设备管井、通风道、垃圾道壁上的检查门应为丙级防火门。

《高规》5.3.2※,《防规》7.2.9※

9.4.2垃圾道前室门应为丙级防火门。

《高规》5.3.4 9.4.3电缆井和管道井设置在防烟楼梯间前室、合用前室时,其井壁上的检查门应采用丙级防火门。

《住宅规范》9.4.4※

9.4.4变配电所内部相通的门,宜为丙级防火门。变配电所直接通向室外的门,应为丙级防火门。

《通则》8.3.2

上一篇:高中数学教室培训心得下一篇:领导干部请假报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