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大精神学习笔记十

2022-10-0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十八大精神学习笔记十

学习十八大精神 促师德师风建设

摘要:当前社会环境下,高职院校青年教师师德出现了育人理念缺失、功利思想严重、爱岗敬业精神缺失、学术不严谨、学风不端正等现象,究其原因主要是部分青年教师出现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失衡、高职院校教育评价体制不健全等。只有加强青年教师的师德学习,健全激励机制,以德治校,加大榜样宣传,关爱教师,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才能有效地推进高职院校青年教师的师德建设。

关键词:高职院校;青年教师;师德建设

党的十八大提出的“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根本任务”的要求,深入查摆和分析当前教师队伍中师德师风存在的突出问题,全面加强和改进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师德,它是教师和一切教育工作者在从事教育活动中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以及与之相适应的道德观念、情操和品質。近几年来,随着高职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大批青年教师走向高职院校教学的讲坛,并逐渐成为高职院校教师队伍的主体。师德建设是教师队伍的核心和灵魂,高职院校青年教师队伍的师德建设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中国高职教育事业的发展,决定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因此,加强高职院校青年教师的师德建设成为提高高职院校内涵建设的重要课题。

一、高职院校青年教师师德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几年来,越来越多的高职院校把主要精力放在扩大办学规模上,对师德建设投入不足,重视程度也不够。从总体来看,当前高职院校教师师德的主流是好的,积极向上的,社会主义、集体主义价值观与道德观占据主导地位。但我们同时也应该看到,在西方资产阶级思潮的影响和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下,部分高职院校教师的政治思想意识、理想信念和价值观也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世界观和人生观不符合社会主义高职院校的要求,进而影响其职业道德修养和敬业精神。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育人理念缺失。在日常教学过程中,一些教师重教书轻育人,不但对学生的学习情况不关心,对学生的家庭情况、心理状况更是一无所知。二是,功利思想严重。部分教师价值取向功利化趋势明显,有的教师对教学工作缺乏热情,得过且过,他们只重视业务学习,轻视思想道德修养。三是,爱岗敬业精神缺失。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受社会不良环境的影响,少数高职院校教师敬业意识差,爱岗敬业精神缺失,放松对理想的追求和世界观的改造。四是,学术不严谨,学风不端正。利益最大化的价值目标使有些青年教师为了追求个人名利,过分看重科研和职称等问题,做学术时敷衍了事,态度不求严谨,将学术研究功利化,论文剽窃抄袭、弄虚作假、粗制滥造,甚至发生学术买卖。

二、高职院校青年教师师德缺失原因探析

(一)人生观和价值观失衡。

面对目前市场经济条件下分配关系、利益格局的变化,由于社会收入制度,分配制度的不完善,部分青年教师受到拜金主义价值取向的影响,人生观、价值观出现了偏差,理想信念出了问题,心理上出现了严重扭曲和失衡。

(二)对教学和科研的侧重。

教学与科研是高校教育工作者的中心工作,具备深厚的知识底蕴和丰富的教研技能,是高校教师的重要素养,至于师德修养如何却还没有引起足够重视。在教师比较“敏感”的问题,如职称、中青年学科带头人等评审中,一般也只注重其科研、学历,很少把个人的政治素质、师德、师风方面的内容列入考核范畴。这在无形中助长了教师重业务、重科研、轻师德、轻修养的倾向。例如,2013年在网络传的沸沸扬扬的台州市电大某教师,在担任大学教师期间买卖论文;在婚姻存续期间包养二奶的行为,给社会环境带来了恶劣的影响。

(三)教育评价体制不健全。

由于教育教学缺乏量化标准,而科研容易量化,因此科研指标在各高校几乎成了唯一的标准。为达到科研指标所规定的数值,各高校对科学研究给予名目繁多、“令人心动”的倾斜政策,如科研编制、项目经费、科研成果奖励以及在评职称、核定岗位时科研成果数量的“一锤定音”等等。在这种抓教学默默无闻,搞科研名利双收的情势下,青年教师对自身的师德建设就更加忽视。某高校,34岁的林老师在最近的一次副教授职称评定中失利,原因是他在留校任教的3年里,教学虽然成绩突出,但由于科研成果与其他候选者相比不具优势,最终落选。林方非常受挫,同时又有很多无奈和心酸。林老师倍感焦虑和迷茫,“现在高校处处都用职称说话,在这种境况下,我没有办法平等地对每个孩子,了解他们特有的情感世界,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时时体验到老师对他们的关怀,时时感受到努力得到的肯定,体验到学习的快乐和成功。”

三、加强高职院校青年教师师德建设的对策

(一)加强师德学习,推贤崇德,提高师德建设的自觉性。

高职院校应结合青年教师的思想实际以及社会主义建设与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实际,组织青年教师深入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职业道德观,培养他们对教师职业的责任感以及献身精神,克服重才轻德倾向,坚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信念。同时充分利用校园里的各种宣传工具,加强师德师风的宣传教育工作。

(二)以德治校,以德育人。

学校的师德建设是一个塑造人格的系统工程。当前社会正处于转型期,教师的思想观念趋向多元化,价值取向趋向多样化,如何有计划、有重点地强化师德教育意识,从内容上、观念上、方法上有新的突破创新,使师德建设不流于形式,取得实效,高校的办学理念至关重要。重道就必须尊师,只有全体教职员工转变办学理念,以学生为本位,以教学为本职,真正在校园内形成尊师重教的氛围,我们的老师才会认为教书是一门艺术,一种事业,而不是将其作为一种谋生的手段。

(三)健全激励机制,加大榜样宣传。

加强师德建设,还必须高度重视师德制度的建设,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激励与评价机制,对教师的教书育人行为进行规范,充分发挥法规制度的约束作用。要通过制订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制订科学合理、切实可行的师德标准,使师德建设进一步落实到实处。

在教师的职务职称晋升中,应实行“师德一票否决制”规定;在教师年度考核中,通过评选年度院级“优秀教师”、“最受学生欢迎的老师”、“教育工作先进工作者”等方法,树立先进榜样,宣传他们教书育人的先进事迹;在岗位津贴、业绩酬金、职称职务晋升等方面加大对师德评价好的教师奖励的力度。通过健全制度,完善机制,才能真正收到奖勤罚懒、奖优抑劣的效果,为师德建设提供有力保障。例如,为引导广大教师不断加强师德修養,提升热爱教育、奉献教育的职业使命感和职业荣誉感,2015年9月,河南省教育厅和河南省教科文卫体工会联合开展了师德标兵和师德先进个人评选活动,大大激发了广大教师的积极性和上进心。

(四)关爱教师,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

加强师德建设要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良好的育人氛围包括:优良持久的校风传统、共同追求的理想目标、敬业奋进的校园氛围、团结和谐的人际关系、健康向上的心理状态、导向正确的道德舆论、坚强有力的思想工作等。

一方面,学院要充分发挥工会、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学术委员会等的桥梁、纽带作用,以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为载体,寓教育于活动中,强化教师以学生为中心,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的理念;通过宣传师德先进典型、举办师德报告会、组织师德演讲、征文活动等,多渠道、分层次地开展各种形式的师德教育,使教师在各种活动中得到熏陶和教育,形成人人重师德,个个讲师德的良好氛围,让广大教师真正地感受到教书育人的乐趣。

另一方面,要加强教育教学实践环节,在相互促进中推进师德建设。师德师风建设最终是体现在教育教学等实践环节中,学院应督促教师努力加强自身业务能力,潜心钻研业务知识,练好基本功,认真备课,上好每一堂课,精心组织课堂和实践环节,关注专业和学科的最新发展,及时将更新的知识充实到教学内容中去。同时,要加强教师的业务培训和教育。通过定期召开教师座谈会、教学交流会、教案评比、讲课比赛、专家讲座等方式,为教师搭建交流提高的平台,切实做好教师培训、国内外进修和攻读学位等方面工作,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鼓励教师成为追求真才实学的榜样。

参考文献:

[1]许娟,曹晓锋,孔祥云,王丹丹.加强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与培养策略分析[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5,11:110-111.

[2]杨焱.民族地区高等院校青年音乐教师价值观取向思考[J].当代音乐,2015,20:115-116.

[3]庄瑜.师范生课外活动视域下的师德养成探究[J].思想政治课研究,2015,05:57-60.

[4]赵金瑞,李大伟.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建设探究[J].思想教育研究,2012,05:79-82.

[5]林碧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域下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建设理路[J].思想教育研究,2015,05:63-66.

[6]任福全,丁颖.我国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建设文献研究综述[J].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15,02:56-59.

作者:侯青云

第2篇:认真学习十八大精神的重大意义

【摘要】十八大报告明确地把科学发展观作为全党全社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这是十年来中国改革发展实践的客观要求,全面准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尤为重要。我们要通过学习,明确科学发展观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遵循历史发展规律,坚定不移的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希望之路。

【关键词】十八大精神;学习;科学发展观;文化建设;中国特色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面向未来,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对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必须把科学发展观贯彻到我国现代化建设全过程、体现到党的建设各方面。全党必须更加自觉地把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坚持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着力把握发展规律、创新发展理念、破解发展难题,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加快形成符合科学发展要求的发展方式和体制机制,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不断实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和平发展,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打下牢固基础。

认真学习十八大精神,充分认识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意义,对我们基层党员干部的思想建设和工作发展方向有着深远影响。十八大报告明确地把科学发展观作为全党全社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这是十年来中国改革发展实践的客观要求,全面准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尤为重要。我们要通过学习,明确科学发展观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遵循发展规律、遵循行业发展规律,切实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坚持以人为本,努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大力推进素质工程,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浓厚氛围。认真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勇于创新。加强文化建设,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兴起文化建设的新高潮,激发全体职工的文化创造活力,提高文化實力,增强民族文化自豪感和成就感,以厚重的文化底蕴抵抗外族的文化侵略。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制定实施文化发展规划;以增强诚信意识为重点,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树立良好形象。进一步加强党风建设和反腐倡廉工作。要在抓落实、求实效上下功夫。把运用十八大精神指导各项工作,形成发展的新思路、新举措,推动工作迈上新台阶,促进企业又好又快发展,作为衡量学习成效的重要标准。要加强督促检查。要及时向党支部汇报学习情况,接受各级党组织的监督检查,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总结推广经验,把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不断引向深入,以实际行动贯彻落实十八精神。

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明确认真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的重要意义。党的十八大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推进实现小康社会,认真总结党的十七大以来的工作和取得的成就,回顾总结改革开放以来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历史进程和宝贵经验,对全面推进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作出了战略部署,为进一步动员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指明了方向;是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大会通过的党章修正案,体现了党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发展的成果,确立的重大理论观点、重大战略思想对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提出了明确要求。

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关系到全党和全国,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长远发展,对于动员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下,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奋力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认真学习贯彻好党的十八大精神,对于我们广大党员干部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头脑,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对于正确认识面临的形势和任务,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对于加强和改进党建工作,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促进和谐建设,都具有深远而重大的意义。我们要把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摆上重要议事日程,认真研读党的十八大文件,认真学习党的十八大报告和党章,同时要做到学有所思、学有所悟、学有所得,真正领会十八大精神的精髓要义,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的十八大精神上来,把力量和智慧凝聚到推动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实现“两个率先”的目标任务上。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关系“十二五”目标的完成,更关系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愿景实现,意义重大,所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坚决不能走过场,不能搞形式主义,而是需要仔细解读、深刻领悟,最终把对十八大精神的认识转化为工作能力和进取锐气。

准确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深刻领悟党的十八大主题。一要深刻领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党和人民长期实践取得的根本成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团结的旗帜、奋进的旗帜、胜利的旗帜,要始终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定不移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二是要深刻领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由道路、理论体系、制度三位一体构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符合我国国情,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点和优势,是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三是要深刻领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依据、总布局、总任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当代中国的国情和发展阶段,我们在任何情况下都要牢牢把握国情,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不动摇。四是要深刻领会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基本要求。这些基本要求进一步回答了在新的历史征程上怎样才能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基本问题。掌握了这些基本要求,才能更好凝聚力量、攻坚克难,继续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继续改善人民生活、增进人民福祉,完成时代赋予我们的光荣而艰巨的任务。五是要深刻领会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我们基层党员干部要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紧跟党的建设总要求,坚定理想信念,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加强自身清廉建设,保持党的肌体健康,不断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使我们党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领导核心。反腐倡廉是中国共产党建设中一个始终不变的重要主题,从我们党几十年的发展历程不难看出,中国共产党是一个有着极高自我约束能力和自我修正能力的政党。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历史任务。党带领中国人民所走过的几十年征程让我们有绝对的理由和信心相信,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旗,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主线,坚定信念、顽强努力、毫不动摇、坚持与时俱进,坚定不移的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是历史赋予我们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希望之路。

作者:李友民

第3篇: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

摘 要:国际文化创意产业在20世纪90年代以后得到迅猛发展,它的兴起和发展是当代经济、文化、科技融合发展在产业层面的具体表现。迄今为止,我国并未有明确的“文化创意产业”概念,仅有“文化产业”,且与国际通行的文化创意产业的内涵界定角度不同,但外延相似。我国与文化创意产业相关的人才培养和学科的建设,一直是与专业艺术教育休戚相关的。近年来,我国的艺术教育发展势头迅猛、专业门类不断拓展,但同时也存在艺术教育不规范、专业定位不明晰、高质量的专业师资严重不足等问题。这说明我国的专业艺术教育状况距离实现党的十八大提出的“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宏伟目标,还任重而道远。

关键词:十八大精神;文化创意产业;专业艺术教育;建设;发展;现状

党的十八大报告在回顾我国十年文化建设中提到了“文化产业快速发展”,并提出到2020年“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深入人心,公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明显提高。文化产品更加丰富,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建成,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中华文化走出去迈出更大步伐,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基础更加坚实”的宏伟目标。专业艺术教育是为文化事业输送人才并决定其今后发展态势的重要领域,因此,如何准确认识国际上的“文化创意产业”与我国的“文化产业”异同,及评估相关专业艺术教育建设与发展的成败得失,无疑对于我们今后“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目标有着重要意义。

一、文化创意产业的内涵

什么是文化创意产业?根据1998年出台的《英国创意产业路径文件》:“所谓创意产业,就是指那些从个人的创造力、技能和天分中获取发展动力的企业,以及那些通过对知识产权的开发可创造潜在财富和就业机会的活动。”依据David Thirsby 1997年的说法,创意产业具有三大特色:第一,文化创意产业活动会在生产过程中运用某种形式的“创意”;第二,文化创意产业活动被视为与象征意义的产生与沟通有关;第三,文化创意产业的产品至少有可能是某种形式的“智能财产权”。

据此,所谓文化创意产业,就是要将抽象的文化直接转化为具有高度经济价值的“精致产业”。换言之,这就是要将知识的原创性与变化性融入具有丰富内涵的文化之中,使它与经济结合起来,发挥出产业的功能。显然,这是一种使知识与智能创造产值的过程。

根据英国等西方发达国家以及日韩和中国港台地区通常所采用的定义,创意产业包括广告、建筑、美术和古董交易、手工艺、设计、时尚、电影、互动休闲软件、音乐、表演艺术、出版、软件,以及电视、广播等诸多部门。

二、以英国为代表的国际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

国际文化创意产业在20世纪90年代以后,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它的兴起和发展是当代经济、文化、科技融合发展在产业层面的具体表现。它以其独特的形态演变和运行方式与其他产业发生广泛而复杂的联系,极大地影响了一个城市、一个国家的经济运行和社会文化发展。以英国为例:

1997年,英国文化、媒体和体育部成立专门任务小组,首相布莱尔亲任组长,就文化创意产业的持续发展提出建议,提出把文化创意产业作为英国振兴经济的聚焦点,把推广文化创意产业作为拯救英国经济困境的有效方法。

1998年出台的《英国创意工业路径文件》中更明确地提出了“创意工业”(creative industries)的概念,并确定了英国的创意产业包括13个行业:广告、建筑、艺术及古董市场、工艺、设计、流行设计与时尚、电影与录像带、休闲软件游戏、音乐、表演艺术、出版、软件与计算机服务业、电视与广播。还要求政府“为支持文化创意产业而在从业人员的技能培训、企业财政扶持、知识产权保护、文化产品出口等方面”做出积极努力。英国政府采取的主要措施包括,在组织管理、人才培养、资金支持、生产经营等有关方面逐步加强机制建设,对文化产品的研发、制作、经销、出口,实施系统性扶持。在面临国内创业环境中关键的金融及投资问题时,英国文化、媒体和体育部出版了“Bankingonahit”手册,指导相关企业或个人如何从金融机构或政府部门获得投资援助。逐步推动完整的创意工业财务支持系统,包括以奖励投资、成立风险基金、提供贷款及区域财务论坛等作为对文化创意产业的财务支持。英国政府的创意工业政策,是目前国际上产业架构最完整的文化产业政策。

根据英国政府的官方统计报告,其13项文化创意产业2001年产值达1120亿英镑,占英国GDP的8.2%,雇用4.3%的就业人口。英国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创意产品生产国。1997年至2001年,英国文化创意产业产值年均增长率都在6%以上,平均年增长率为8%,而整体经济增长率则为2.8%;文化创意产业的就业增长率平均为5%,而整体经济就业增长率则为1.5%。1997年至2005年,英国已培育了12万家创意企业。创意产业相关从业人员,竟占全英就业人口的一半。文化创意产业已成为英国政府推动经济增长与降低失业率的有效发展策略。

三、“文化创意产业”与我国“文化产业”的异同

迄今为止,我国行政部门并未有明确的“文化创意产业”的概念,在官方文件中仅有“文化产业”。但与国际通行的文化创意产业比较,其内涵界定角度不同,但外延相似。

我国文化产业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反映了中国文化发展的特殊背景和中国自身发展阶段的特征。20世纪40年代国外就提出了文化产业范畴,但由于各国的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状况差异大,作为产业分类概念,文化产业没有统一的内涵标准。我国根据实际情况,将文化产业界定为“为社会公众提供文化、娱乐产品和服务的活动,以及与这些活动有关联的活动的集合。”根据上述界定,2004年,国家统计局为规范文化及相关产业统计工作,出台了《文化及相关产业分类》标准,文化产业包括:提供实物型文化产品和娱乐产品的活动,如书报出版、制作、发行等;文化服务和休闲娱乐服务,如广播电视、电影、文艺表演等;文化管理和研究,如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图书馆、文化社会团体活动等;提供文化娱乐产品和服务所必须的设备、材料的生产经营,如文具、印刷设备、广播电视设备、电影设备的生产经营等;与文化、娱乐相关的其他活动,如工艺美术、设计等。根据《文化及相关产业指标体系框架》的界定,以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文化艺术为主的行业为文化产业核心层,以网络、旅游、休闲娱乐、经纪代理、广告会展等为主的新兴文化服务业为文化产业外围层,以文化用品、设备及相关文化产品生产和销售为主的行业为文化产业相关层。

与文化创意产业相比,我国的文化产业内涵界定的角度不同。我国文化产业主要从产出的角度、从所提供的产品及服务的精神文化性质着眼,只要是为社会公众“提供文化、娱乐产品和服务”、满足人们精神文化需求的产业,都是文化产业。而文化创意产业,除了服务于个人的精神文化消费需求外,还服务于生产领域提升产品附加值、经济发展中提升产业结构的要求,明显突出“生产性服务业”的性质。从外延来看,我国的文化产业与文化创意产业的外延比较接近,与英国等国家和地区的创意产业相比较,主要差别有三点:

一是,英国等国家和地区的创意产业包括整个设计业,而我国的文化产业则在设计业方面只包括“工艺美术设计服务,美术图案设计服务,展台设计服务,其他与文化有关的设计服务”,而不包括“工业产品设计服务,包装装潢设计服务,模型设计服务,其他专业设计服务”。

二是,英国等国家和地区的创意产业不包括旅游业,而我国的文化产业则在“文化休闲娱乐服务”中包括“旅游文化服务”。

三是,我国文化产业的“相关文化服务”中还包括文化用品、设备及相关文化产品的生产和销售。

四、我国与文化创意产业相关的专业艺术

教育建设与发展现状

我国与文化创意产业相关的人才培养和学科的建设,一直是与专业艺术教育休戚相关的。

我国的艺术教育,在之前主要分为专业艺术教育和师范艺术教育,前者的培养目标主要是从事专事包括工艺美术设计在内艺术创作、表演和理论研究人才,由中央和地方的专业音乐、美术、戏剧、戏曲、舞蹈电影、广播专业院校和综合性的艺术院校,以及附属中等艺术学校承担;后者的培养目标主要是从事中小学艺术(主要为音乐、美术)教育师资和研究管理人才,由各地高等师范院校和中等师范学校设置的音乐、美术系科来承担。

新时期以来,这一分工有序的艺术教育体制受到了巨大冲击,尤其是近年来受高校扩招和专业设置审批放宽的影响,给我国艺术教育带来了喜忧参半的发展态势。

(一)艺术教育发展势头迅猛异常

之前我国设有专业艺术教育的高等院校约30所,设有师范艺术教育的高校约有50所。但近年来,根据教育部体卫艺司2006年的不完全统计,现包括独立的艺术院校和设有艺术教育系科的高等院校(含高等艺术职业学院),共有1400多所。其中有的设立多种艺术门类的专业,如音乐、美术、舞蹈等,有的则仅设立诸如艺术设计一个专业。同时有着以下趋势:

培养目标和教育定位互相交叉。原先以培养专业艺术人才为主旨的艺术院校,开始设立艺术教育系科,如音乐学院设有音乐教育系,美术学院设有美术教育系等;培养中小学艺术师资的师范院校,也纷纷设立以创作、表演和理论研究的专业系。

设立艺术教育专业的院校,遍及各种高等院校,既有文科类大学,综合类大学,也有一些专业性很强的理工科大学。

我国高等院校争相办艺术教育,并迄今“方兴未艾”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一是,为弥补各校教育经费的不足。由于艺术教育的学费较高,年生均为6000至15000元,许多院校实际并不了解培养艺术类学生的高投入,以为艺术教育的专业设置可以以高额学费收入,解决和缓解本部门教育经费不足的问题,因此纷纷匆匆盲目上马。

二是,银行对于高校设施建设在贷款上给予优惠,也促使高校在为艺术专业设置上提供便捷。但接踵而来的还贷压力迫使校方在招生标准上降低门槛。

三是,众多考生趋之若骛。艺术教育是一项特殊教育,它是需要学生具有相应的艺术天赋条件为基础的,也正是因这种特殊条件为前提,所以高等艺术院校招生中对于高考文化课分数给予一定的照顾。但这无形中为那些高考文化课考试有困难的学生,似乎提供了一条上大学的捷径。于是众多家庭经济条件较好,高考成绩较差的高中毕业生,纷纷报考艺术专业。

(二)艺术教育专业门类的不断拓展

虽然从文化和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对于文化创意产业及其在教育中的学科建设、发展还缺乏必要的认识,但我国高等院校的艺术教育,还是在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趋势的感召和带动下,为适应文化创意产业人才市场的需要,培养相关人才,在原有的基础上,积极拓展相关专业。

第一,艺术设计大力发展。我国的艺术设计专业,已从原来的“工艺美术”,即轻工业产品(纺织品、服装、陶瓷、珠宝/银器、金属、玻璃制品)和书籍等造型和装帧、包装设计,随着科技进步和数码技术的成熟,扩大为平面和三维的广告设计,以及建筑(含室内设计、环境设计)和诸如汽车、家具、玩具等所有的工业设计。

第二,动漫和软件设计专业初步崛起。随着动漫和互动的休闲游戏软件开发市场开拓,作为一个新兴的教育专业,在我国高校纷纷设立。

第三,以文化创意产业中产品的策划制作、宣传促销、展演或展示,分销与零售,著作权保护、市场调查等各个生产环节的组织管理为教学内容,培养文化市场经营人才和艺术品鉴定为目的的“艺术管理”专业,也在一些院校设立。

第四,鉴于音乐剧在西方国家的盛行,及巨大的市场效应,溶音乐、舞蹈和戏剧表演为一体的音乐剧表演人才的培养,在许多诸如中央戏剧学院、上海音乐学院、北京舞蹈学院等专业院校纷纷设立。

舞蹈教育也由原来的芭蕾舞、中国古典舞、中国民间舞拓展到了现代舞、国标舞等;音乐方面则有众多院校设置了流行音乐的演唱、演奏及创作专业等等。

应该说,目前我国的艺术教育,大体上与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的状况相似,即虽然从内涵界定上,由于文化和教育行政领导部门认识的滞后,尚未作出相关的决策和部署,也缺乏明确的规划,但各个院校在人才培养和专业设置上,已与国际文化创意产业的外延比较接近。

(三)存在问题严重

正由于高等艺术教育在“供需”双方形成了一种市场要求,而它的发展又处于各校自在自为乃至放任自流的状态,因此在看到我国艺术教育迅猛发展,专业不断拓展的良好势头的同时,也应看到因此带来了一系列严重问题:

第一,艺术教育不规范,专业定位不明晰。许多院校对所设立的艺术专业设置和课程开设颇为盲目,以能抓到的现成师资为依据,一些院校的教学无标准、无教案、无教材;许多作为某些专业人才培养必须的课程开设根本没有保证。

第二,高质量的专业师资严重不足。尤其是新兴专业的师资主要来源于海归人士,而留学的资质泥沙俱下,滥竽充数的教师比比皆是。

第三,教学方法严重违背艺术教育规律。艺术教育是因材施教的“小锅菜”教育,如绘画每班不得多于16人,钢琴教学师生得一个对一个等等,否则教师无法针对每个学生存在的问题进行纠正。但在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的驱使下,许多个别课成集体课,小班成大班,这种严重违背艺术教育规律的结果是教育质量根本无法得到保证。

第四,学生质量良莠不齐。以学生学费乃至“赞助费”为招生目的,学生是否具有学习艺术的天赋条件,已不是入学的衡量要求。五音不全的在学习音乐,色盲的在学习美术或艺术设计,五短身材的在学舞蹈已非罕见。

一些院校为吸收生源,在招生中不惜以名师名家或莫须有的教学设施和条件等虚假广告吸引考生。

综上所述,目前专业艺术教育的现状既令人振奋,又实堪担忧。鉴于文化创意产业对于我国国民经济发展潜在的巨大作用,也为了尽快适应国际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对于相关优质人才培养的迫切需要,笔者建议:

第一,教育部应设立由对于文化创意产业有所了解,并对专业艺术教育规律熟悉的人士管理的专门机构,对高等院校的相关人才培养各个环节进行规划和实施有效的监督管理。

第二,对我国与文化创意产业相关的艺术教育各个门类的教学现状和市场需求进行全面的调研,并写出对策研究报告,供政府有关部门咨询和决策。

第三,对于现有的高校专业艺术教师,分门别类地制定从业标准,并进行资格甄别,其中一些在专业上尚有欠缺的教师,进行严格的专业培训,在其合格后颁发从业证书。

我国的专业艺术教育状况显然距离实现党的十八大提出的“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宏伟目标,还任重道远。我们有必要在党的十八大精神指引下,认真解决专业艺术教育中所存在的问题,切实为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建设贡献力量。

(责任编辑:陈娟娟)

作者:戴嘉枋

第4篇:学习十八大报告精神学习笔记

根据局党支部的要求与部署,近期我认真学习十八大工作报告精神,最深刻的体会可以用三句话来概括:第一,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第二,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第三,人民利益至上的价值标准。以下是我的学习笔记:

学习十八大报告精神学习笔记之一

十八大工作报告自始至终贯穿了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对过去五年工作的回顾和十年工作的总结完全符合实际情况。这十年来,国家的巨大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显著提高是广大群众有目共睹、感同身受的。尤其是报告不仅肯定了成绩,而且以坦率的态度谈到了工作中的缺点和前进道路上的困难。敢于承认缺点和面对困难是党有力量、有信心的表现,是极其可贵的实事求是的态度。更重要的是报告从实际出发阐述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实践基础,论证了这些理论创新成果的实践依据,有助于全党进一步统一思想认识,坚定理想信念。实事求是让党清醒而有信心,能够克服一切困难前进。

十八大工作报告自始至终贯穿了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新时期以来取得的一切成就,是改革开放的结果,是坚持创新精神结出的丰硕果实。这一宝贵的历史经验在十八大报告中得到全面体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是前无古人的开创性事业,新世纪、新阶段更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新情况、新问题,这些问题只能靠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解决,必须进一步发扬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报告把创新放在极其重要的位置,提出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建设等举措都体现了创新精神。更重要的是,这些创新是以改革开放以来的丰富经验为基础的,是积极大胆而又高度慎重的,是切实可行的。报告特别强调以创新驱动发展、实现科技创新、自主创新、建立创新体系等,对创新提出了具体要求。

十八大工作报告自始至终贯穿了人民利益至上的价值标准。坚持实事求是和与时俱进,都是为了人民的利益。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和中国人民、中华民族的先锋队,除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党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党来自人民、相信人民、依靠人民、为了人民。这是党的先进性的集中体现和力量所在。十八大报告提出的一系列战略部署和政策主张,都是人民利益的科学体现。报告提出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基本要求,包括几个必须:保障人民主体地位、解放发展生产力、推动改革开放、保障公平正义、实现共同富裕、促进社会和谐、实现世界和平发展等,都反映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迫切愿望。尤其是提出的科学发展等一系列设想,保护生态,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等,更是把人民的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统一起来。在新形势下最大限度地实现人民的福祉,表明中国共产党的理论纲领政策主张,更加紧密地同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联系在一起,想人民所想、急人民所急、忧人民所忧,把人民的幸福放在至高无上的地位。报告最后提出创造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幸福美好的未来,必将极大地动员起十三亿人民的积极性和创造热情,党就有了无穷的力量源泉和牢固的胜利之本。

十八大工作报告最后强调的创新意识、宗旨意识、使命意识、求真务实等要求更体现了上述三个基本精神。总之,实事求是对待成绩和问题、以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推动改革开放,解决问题,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这三条将保证中国共产党在今后带领中国人民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而实现现代化的宏伟目标。十八大将作为中国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里程碑载入史册!

学习十八大报告精神读书笔记之二

回首往昔,改革开放已经走过了34个年头。34年以来,从城市的景色面貌到老百姓的着装饮食,人们群众们都真真切切的目睹和感受到了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的巨大改变。随着十八大的隆重召开,我们更加感受到十八大精神的崇高与生生不息。下面,是我十八大精神的一点感悟。 首先,十八大总结了党的十七大以来5年的工作,回顾了34年以来改革开放的伟大历史进程和宝贵经验。胡锦涛主席在十八大报告中指出,要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和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是我国全面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他的报告高屋建瓴,立意高远,重点突出,思想深刻,是一篇马克思主义的纲领性文件。报告全面系统的总结了多年来的经验,是我们党理论创新的重要成果,标志着我们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对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具有长远的指导作用。十八大报告中提出要建设好干部队伍,要加强党性修养、廉洁从政、理论学习和实践锻炼,全面提高自身的素质。这为我们新时期的专卖队伍建设明确了方向,指明了道路。我们必须按照十八大报告中提出的目标,不断的学习、学习、再学习。通过学习准备、落实贯彻和总结提升三个阶段性工作,进一步完善我们的工作目标、任务、思路,强化我们的法律法规、政策措施,从思想上改变工作作风和精神面貌。紧紧围绕“六个方面的重点教育”,切实提高全体专卖执法队伍的整体素质。只有这样,我们才能适应当前经济的发展要求,才能使执法水平上一个新台阶,为开创专卖管理工作的新局面奠定基础。

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首先要准确把握十八大的基本精神,这是学习和贯彻的前提。“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则是十八大的灵魂。“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是我们工作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确立“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的重要指导地位,是十八大的一个历史性贡献。

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要继续把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头等大事抓紧抓好。党的十八大精神特别是胡锦涛同志的报告,博大精深、意义深远,要学习好、领会好、贯彻好,必须花更多的时间,下更大的功夫。继续深入学习十八大精神,专题研讨十八大报告中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尤其要把握好报告的主题和灵魂,进一步提高认识,统一思想,把全体专卖人员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十八大精神上来,统一到“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上来。要采取“紧扣主题、分层实施、联系实际、强化落实、加强监督”等手段提高学习效果,做到保质保量地完成学习任务。

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要大力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这是学习和贯彻十八大精神的根本保证,只有学以致用,坚持用十八大精神指导实践,同时在实践中不断加深对十八大精神的理解,才能真正把十八大精神落到实处。在专卖管理方面,联系实际就是要运用十八大精神指导和推动专卖各类规章制度的不断改革完善,以提高对经烟户的走访服务质量;加强专卖队伍的作风建设,保障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增强公司的竞争活力,不断适应日趋竞争激烈的卷烟市场,以更好的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方便、快捷、优质的服务。真正将“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所提出的“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落实在为人民服务的工作实践当中。十八大报告提出“发展要有新思路,改革要有新突破,开放要有新局面,各项工作要有新举措”深化改革要做到“三个坚决”即“一切妨碍发展的观念都要坚决冲破,一切束缚发展的做法和规定都要改变,一切影响发展的体制弊端都要坚持革除”。专卖管理要坚决遵循这些教导,认真研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专卖管理发展规律,不畏艰险,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创进取。要建设新农村。全面贯彻党的农村各项政策。让中央的惠民政策落到实处。保证粮食安全和农村的稳定。

在十八大期间,涌现出大量的优秀共产党员,陈茂辉,周茶秀等用实际行动响应了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表现除了党员的风采,弘扬了十八大精神。这是十分值得我们学习的。

以上的内容只是十八大精神的冰山一角。十八大对党建工作以及国家的未来走向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我们必须深入探究,才能在未来的工作中有所建树。

第5篇:党支部关于十八大精神的学习笔记

学习十八大精神,最深刻的体会可以用三句话来概括:

第一,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第二,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第三,人民利益至上的价值标准。

报告自始至终贯穿了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对过去五年工作的回顾和十年工作的总结完全符合实际情况。这十年来,国家的巨大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显著提高是广大群众有目共睹、感同身受的。尤其是报告不仅肯定了成绩,而且以坦率的态度谈到了工作中的缺点和前进道路上的困难。敢于承认缺点和面对困难是党有力量、有信心的表现,是极其可贵的实事求是的态度。更重要的是报告从实际出发阐述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实践基础,论证了这些理论创新成果的实践依据,有助于全党进一步统一思想认识,坚定理想信念。实事求是让党清醒而有信心,能够克服一切困难前进。

报告自始至终贯穿了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新时期以来取得的 一切成就,是改革开放的结果,是坚持创新精神结出的丰硕果实。这一宝贵的历史经验在十八大报告中得到全面体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是前无古人的开创性事业,新世纪、新阶段更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新情况、新问题,这些问题只能靠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解决,必须进一步发扬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报告把创新放在极其重要的位置,提出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建设等举措都体现了创新精神。更重要的是,这些创新是以改革开放以来的丰富经验为基础的,是积极大胆而又高度慎重的,是切实可行的。报告特别强调以创新驱动发展、实现科技创新、自主创新、建立创新体系等,对创新提出了具体要求。

报告自始至终贯穿了人民利益至上的价值标准。坚持实事求是和 与时俱进,都是为了人民的利益。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和中国人民、中华民族的先锋队,除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党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党来自人民、相信人民、依靠人民、为了人民。这是党的先进性的集中体现和力量所在。十八大报告提出的一系列战略部署和政策主张,都是人民利益的科学体现。报告提出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基本要求,包括几个必须:保障人民主体地位、解放发展生产力、推动改革开放、保障公平正义、实现共同富裕、促进社会和谐、实现世界和平发展等,都反映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迫切愿望。尤其是提出的科学发展等一系列设想,保护生态,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等,更是把人民的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统一起来。在新形势下最大限度地实现人民的福祉,表明中国共产党的理论纲领政策主张,更加紧密地同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联系在一起,想人民所想、急人民所急、忧人民所忧,把人民的幸福放在至高无上的地位。报告最后提出创造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幸福美好的未来,必将极大地动员起十三亿人民的积极性和创造热情,党就有了无穷的力量源泉和牢固的胜利之本。

报告最后强调的创新意识、宗旨意识、使命意识、求真务实等要求更体现了上述三个基本精神。总之,实事求是对待成绩和问题、以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推动改革开放,解决问题,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这三条将保证中国共产党在今后带领中国人民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而实现现代化的宏伟目标。十八大将作为中国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里程碑载入史册!

学习“十八大”笔记摘要

一、大会的主题是: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凝聚力量,攻坚克难,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

二、形势的发展:

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在任何情况下都要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国情,推进任何方面的改革发展都要牢牢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

当前,世情、国情、党情继续发生深刻变化。我们面临的发展机遇和风险挑战前所未有。全党一定要牢记人民信任和重托,更加奋发有为、兢兢业业地工作,继续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继续改善人民生活、增进人民福祉,完成时代赋予的光荣而艰巨的任务。

三、党的基本路线:

党的基本路线是党和国家的生命线。必须坚持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同四项基本原则、改革开放这两个基本点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既不妄自菲薄,也不妄自尊大。扎扎实实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只要我们胸怀理想、坚定信念,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顽强奋斗、艰苦奋斗、不懈奋斗,就一定能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就一定能在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党要坚定这样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四、十个方面的成绩:

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改革开放取得重大进展,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民主法制建设迈出新步伐,文化建设迈上新台阶,社会建设取得新进步,国防和军队建设开创新局面,港澳台工作进一步加强,外交工作取得新成就,党的建设全面加强,

五、面临的问题与矛盾:

主要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依然突出,科技创新能力不强,产业结构不合理,农业基础依然薄弱,资源环境约束加剧,制约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较多,深化改革开放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任务艰巨。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收入分配差距依然较大,社会矛盾明显增多;教育、就业、社会保障、医疗、住房、生态环境、食品药品安全、社会治安、执法司法等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较多,部分群众生活比较困难;一些领域道德失范、诚信缺失,一些干部领导科学发展能力不强;一些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少数党员干部理想信念动摇、宗旨意识淡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突出,奢侈浪费现象严重,一些领域消极腐败现象易发多发,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

六、总结十年奋斗历程:

最重要的就是我们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勇于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出一系列紧密相连、相互贯通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形成和贯彻了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对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作出了新的科学回答,把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的认识提高到新的水平,开辟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最新成果,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是指导党和国家全部工作的强大思想武器。科学发展观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道,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七、面向未来的大政方针: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对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必须把科学发展观贯彻到我国现代化建设全过程、体现到党的建设各方面。全党必须更加自觉地把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坚持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着力把握发展规律、创新发展理念、破解发展难题,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加快形成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发展方式和发展机制,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不断实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和平发展,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打下牢固基础。

八、三个必须做到:

必须更加自觉地把以人为本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立场。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民各项权益,不断在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上取得新成效。必须更加自觉地把全面协调可持续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

全面落实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促进现代化建设各方面相协调,促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协调,不断开拓上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必须更加自觉地把统筹兼顾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重大关系,统筹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各方面工作,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国内外发展和对外开放统筹各方面利益关系,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所能、各得其所有和谐相处的局面。

九、目标与方向: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道路关乎党的命脉,关乎国家前途、民族命运、人民幸福。

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成功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

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深刻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经验。借鉴世界社会主义历史经验,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深刻揭示社会主义本质,确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明确提出走自己的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学回答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在国内外形势十分复杂、世界社会主义出现严重曲折的严峻考验面前捍卫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依据新的实践确立了党的基本纲领、基本经验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和基本框架,确立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开创全面改革开放新局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成功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二十一世纪。

新世纪新阶段,党中央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推进实践创新、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强调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快生态文明建设,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推动建设和谐世界,推进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成功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十、旗帜与路线:

我们坚定不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党和人民九十多年奋斗、创造、积累的根本成就,必须倍加珍惜、始终坚持、不断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行动指南。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就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根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基本政治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根本保障。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以及建立在这些制度基础上的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等各项具体制度。

三者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这是党领导人民在建设社会主义长期实践中形成的最鲜明特色。

一、信念与要求(八个坚持):

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亿万人民自己的事业。要发挥人民主人翁精神,坚持依法治国这个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最广泛的动员和组织人民依法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积极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更好保障人民权益,更好保障人民当家作主。

必须坚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要坚持已经济建设为中心,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实现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

必须坚持推进改革开放。改革开放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要始终把改革创新精神贯彻到治国理政各个环节,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不断推进理论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创新,不断推进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

必须坚持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公平正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要全体人民共同奋斗、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上,加紧建设对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具有重大作用的制度,逐步建立以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保障体系,努力营造公平的社会环境,保证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

必须坚持走共同富裕道路。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要坚持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加大再分配调节力度,着力解决收入分配差距较大问题,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朝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

必须坚持促进社会和谐。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增强社会创造活力,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国家长治久安。

必须坚持和平发展。和平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选择。要坚持开放的发展、合作的发展、共赢的发展通过争取和平国际环境发展自己,又以自身发展维护和促进世界和平,扩大同各方利益汇合点,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要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坚持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提高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

第6篇:十八大精神政治学习笔记

在党的十八大会议上,锦涛代表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胡锦涛在报告之前,开宗明义地表示,不念全文,只集中讲要点。这是在传递出“务实”新风。

党的十八大是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关键时期和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攻坚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开好党的十八大,实现好党的领导核心新老交替。对于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继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必将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十八大报告提出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将成为全党全国人民和世界人民关注的重点和焦点。在报告中,不念全文,只集中讲要点,有利于与会同志以及会场外的听众观众集中注意力把握和了解报告的主题、主体和核心内容,是一次思想和精神的集中和汇聚。

会风,连着文风,体现作风。在举世瞩目的十八大开幕式上,胡锦涛一改过去党代会上通读报告全文的做法,不念报告全文,只集中讲要点,体现了我党一贯倡导和坚持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的作风和传统,是我党“务实”、“高效”的自信心的展示和彰显,同时也为全党转变会风、文风、作风作出了很好的表率。

纵观十八大报告要点,语言朴实、论述精辟、主题鲜明、重点突出、观点深刻,是党的基本思想和基本理论的系统总结和全面部署,是全党智慧的集中体现,是“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的成功典范。并且,报告在起草的过程中,充分发扬民主,多次召开各个层面的座谈会,广泛征求来自各个方面的意见、建议,是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生动实践,充分说明了创新永无止境、实践永无止境。

思路决定出路。不念全文,只集中讲要点,是一种抓重点、谋全局的工作思路和方法。全党同志,全体干部,都要有抓重点、谋全局的能力和本领,始终做到目标明确、方向准确,将主要精力用在联系群众、狠抓落实上去,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凝聚力量,攻坚克难,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

创新是事业发展的助推剂。不念报告全文,只集中讲要点,是一种报告形式的创新,同时是一种工作方法的创新。与以往党的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相比,十八大报告要点阐述的时间尽管短了将近一个小时,但是分量更厚重、任务也更艰巨。这是我党不断改革创新成果的一次集中呈现,同时也是对今后工作创新的一种启示和引领。有了这种创新的思想和理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必将越走越宽广。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十八大报告传递出了“务实”新风,其实也是在要求和告诫全党同志,务必要始终保持“务实”的作风,务必要始终具备“实干”的精神,在实践中改革,在改革中创新,在创新中实践,不空谈,不浮夸、不务虚,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开拓创新,脚踏实地,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不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共同创造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更加幸福美好的未来!

以“民”字立党心。社会各项事业强调“民生”,干部选拔任用强调“民意”,法治建设强调“民主”„„胡锦涛总书记所作的十八大报告,与“民”字相关的词汇频繁闪现。

“民惟邦本,本固邦宁”,是我国千百年来有识之士的共同理想。但真正视人民为国家之本,真正富民强邦的是忠实地代表人民利益,一切从人民利益出发的中国共产党。从91年前浙江嘉兴南湖的一叶扁舟,到今天举世瞩目的盛世盛会,我们党不断发展壮大,带领人民从胜利不断走向胜利,始终立于不败之地,最根本的一条在于我们党始终把“民”字放在了心中最高位置,始终坚持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民”字立党心,党心连民心。在我国改革发展进入关键阶段召开的十八大,不仅体现了我们党始终如

一、一心为民的政治追求,凸显了以人为本、人民至上的执政理念,而且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出了新要求、确立了新思路、明确了新任务。这些新要求、新思路、新任务无不紧扣一个“民”字,无不紧扣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要达到新要求、

第7篇:学习“十八大”笔记摘要

一、大会的主题是: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凝聚力量,攻坚克难,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

二、形势的发展:

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在任何情况下都要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国情,推进任何方面的改革发展都要牢牢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

当前,世情、国情、党情继续发生深刻变化。我们面临的发展机遇和风险挑战前所未有。全党一定要牢记人民信任和重托,更加奋发有为、兢兢业业地工作,继续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继续改善人民生活、增进人民福祉,完成时代赋予的光荣而艰巨的任务。

三、党的基本路线:

党的基本路线是党和国家的生命线。必须坚持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同四项基本原则、改革开放这两个基本点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既不妄自菲薄,也不妄自尊大。扎扎实实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 只要我们胸怀理想、坚定信念,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顽强奋斗、艰苦奋斗、不懈奋斗,就一定能在中

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就一定能在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党要坚定这样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四、十个方面的成绩:

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改革开放取得重大进展,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民主法制建设迈出新步伐,文化建设迈上新台阶,社会建设取得新进步,国防和军队建设开创新局面,港澳台工作进一步加强,外交工作取得新成就,党的建设全面加强,

五、面临的问题与矛盾:

主要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依然突出,科技创新能力不强,产业结构不合理,农业基础依然薄弱,资源环境约束加剧,制约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较多,深化改革开放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任务艰巨。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收入分配差距依然较大,社会矛盾明显增多;教育、就业、社会保障、医疗、住房、生态环境、食品药品安全、社会治安、执法司法等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较多,部分群众生活比较困难;一些领域道德失范、诚信缺失,一些干部领导科学发展能力不强;一些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少数党员干部理想信念动摇、宗旨意识淡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突出,奢侈浪费现象严重,一些领域消极腐败现象易发多发,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

六、总结十年奋斗历程:

最重要的就是我们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勇于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出一系列紧密相连、相互贯通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形成和贯彻了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

征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对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作出了新的科学回答,把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的认识提高到新的水平,开辟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最新成果,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是指导党和国家全部工作的强大思想武器。科学发展观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道,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七、面向未来的大政方针: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对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必须把科学发展观贯彻到我国现代化建设全过程、体现到党的建设各方面。全党必须更加自觉地把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坚持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着力把握发展规律、创新发展理念、破解发展难题,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加快形成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发展方式和发展机制,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不断实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和平发展,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打下牢固基础。

八、三个必须做到:

必须更加自觉地把以人为本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立场。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民各项权益,不断在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上取得新成效。必须更加自觉地把全面协调可持续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

全面落实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促进现代化建设各方面相协调,促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协调,不断开拓上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必须更加自觉地把统筹兼顾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重大关系,统筹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各方面工作,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国内外发展和对外开放统筹各方面利益关系,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所能、各得其所有和谐相处的局面。

九、目标与方向: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道路关乎党的命脉,关乎国家前途、民族命运、人民幸福。

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成功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

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深刻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经验。借鉴世界社会主义历史经验,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深刻揭示社会主义本质,确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明确提出走自己的路、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学回答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在国内外形势十分复杂、世界社会主义出现严重曲折的严峻考验面前捍卫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依据新的实践确立了党的基本纲领、基本经验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和基本框架,确立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开创全面改革开放新局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成功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二十一世纪。

新世纪新阶段,党中央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推进实践创新、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强调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快生态文明建设,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推动建设和谐世界,推进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成功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十、旗帜与路线:

我们坚定不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党和人民九十多年奋斗、创造、积累的根本成就,必须倍加珍惜、始终坚持、不断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促进

人的全面发展,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行动指南。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就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根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基本政治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根本保障。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以及建立在这些制度基础上的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等各项具体制度。

三者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这是党领导人民在建设社会主义长期实践中形成的最鲜明特色。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总布局是五位一体,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又根据时代条件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以全新的视野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回答了在中国这样人口多底子薄的东方大国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使我们国家快速发展起来,使我国人民生活水平快速提高起来。实践充分证明,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方向,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

十一、信念与要求(八个坚持):

——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亿万人民自己的事业。要发挥人民主人翁精神,坚持依法治国这个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最广泛的动员和组织人民依法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积极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更好保障人民权益,更好保障人民当家作主。

——必须坚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要坚持已经济建设为中心,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实现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

——必须坚持推进改革开放。改革开放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要始终把改革创新精神贯彻到治国理政各个环节,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不断推进理论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创新,不断推进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

——必须坚持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公平正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要全体人民共同奋斗、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上,加紧建设对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具有重大作用的制度,逐步建立以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保障体系,努力营造公平的社会环境,保证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

——必须坚持走共同富裕道路。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要坚持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加大

再分配调节力度,着力解决收入分配差距较大问题,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朝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

——必须坚持促进社会和谐。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增强社会创造活力,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国家长治久安。

——必须坚持和平发展。和平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选择。要坚持开放的发展、合作的发展、共赢的发展通过争取和平国际环境发展自己,又以自身发展维护和促进世界和平,扩大同各方利益汇合点,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要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坚持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提高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

第8篇:教师学习十八大读书笔记

教师学习十八大读书笔记 大地基乡明德小学:李德才

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热切盼望的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今天在北京隆重开幕,我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观看了十八大会议的现场直播。这是我们党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关键时期和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攻坚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推进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项工作,确定深化社会发展的各项工作,激励着我们每一个共产党员的奋斗方向。

胡总书记从12个方面谈了报告的主要内容。谈了我们社会的问题,同时对未来充满了自信,如何走好社会主义道路,用开拓的精神解决问题,深化改革,转变思想。坚定地走社会主义道路,迈出厚重坚实的步伐!

党的十八大,对鼓舞和动员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继续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大意义。大会将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审视当今世界和当代中国发展大势,全面把握我国发展新要求和人民群众新期待,深入总结党领导人民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生动实践和新鲜经验,从战略全局上对我国改革发展作出规划和部署。大会将选举产生新的中央领导机构,进一步动员全党和全国人民,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继续改善人民生活、增进人民福祉。

认真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也是我们作为普通教师的首要政治任务,通过十八大精神的学习,使我深刻的觉悟到:中国的兴旺发达关键在党,民族的全面振兴关键在党。在实际教学和管理工作中认真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尤其作为一名基层党员,要进一步增强了自身的政治意识和责任意识,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全会精神上来,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要始终坚持党的性质和宗旨,永葆共产党人政治本色,立足本职岗位,作出业绩,为发展中国教育的伟大事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特别是十八大报告中提出要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强调教育是中华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着力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办好学前教育,均衡发展九年义务教育,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大力促进教育公平,合理配置教育资源,重点向农村、边远、贫困、民族地区倾斜,支持特殊教育,提高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水平,积极推动农民工子女平等接受教育,让每个孩子都能成为有用之才。鼓励引导社会力量兴办教育。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师德水平和业务能力,增强教师教书育人的荣誉感和责任感。本人认真学习后,做如下笔记:

首先,身为一线教育的教师,我当然更加关注教育。从十八大总书记的报告中,我们看到了党中央对教育的关注和重视,看到了我国未来教育的发展前景和发展方向。我会更加努力。既然选择了当教师,就要勤勤恳恳地耕耘在教育教学第一线,选择忘我,选择无私,选择清贫,我们应在教师这个平凡的岗位上争创佳绩。我们既然选择了这项门业,就应该毫不犹豫地热爱它。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必须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和积极的工作态度,要怀着服务于人民群众的胸怀进行工作,勤恳踏实,忘我投入,不计较个人得失,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贡献自己全部的力量。

其次,必须从自己做起,从本职工作做起,只有无愧于职责,无愧于使命,才无愧于党和人民,无愧于“十八大”的要求。

再次,要明确自己所担负的职责。充分体现责任感,做到自觉履行自己的职责。

最后,自觉把十八大精神与教育教学实践相结合,不断把学到的知识运用于实践,逐渐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师德是教师职业的灵魂,没有高水平的教师,就没有高质量的教育,要把师德建设放在队伍建设的首位。是否具有高尚的师德,是教师队伍建设成败与否最重要的衡量指标,我们应把崇高师德内化为自觉价值追求和行为取向,自尊自励、自警自省,以自身的模范行为成为学生的表率,真正做到学高为师,德高为范。

我们对待学生一定要一视同仁,公平公正,不应该冷落、挖苦学生。即使学生成绩不好,或是行为失当,我们也要毫无保留地爱护他们、关心他们。当学生失意时,教师要及时安慰、劝解;当学生犯错时,教师应宽容、大度;当学生徘徊时,教师宜点拨、指引;当学生成功时,教师要一起分享、庆贺。只有树立了崇高的精神最求,才耐得住清苦,耐得住寂寞,甘为人梯,乐于奉献,以自身的模范行为影响社会,以自身的实际行动投入教育,为实现建湖教育事业的跨越发展尽一份心,出一份力。

教师的目标就是教好书,育好人。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要用三项教育活动精神来严格要求自己,建立正确的教师观,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观,树立正确的学生观,我们不能以世俗的眼光、传统文化来评价学生,学生是什么都不懂得,需要耐心引导,帮助他们走上成才之路,正如霍懋征老师的座右铭:“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要做到:“爱一切学生,爱学生的一切”。

作为党员教师的我们,面对这场世纪盛会更是心潮澎湃,深受鼓舞。世界在不断变化,知识技术也在不断更新,只有通过不断学习才能做到与时俱进,才能掌握最新的技术和最有效的方法,才能在本职岗位上创造出新的成绩。作为党员,更应该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工作中去,时刻保持谦虚谨慎勤奋刻苦工作的作风。饱满的热情可以激发工作的创作灵感,谦虚勤奋工作做法则是让人获取事业上成功的关键,不断保持一股强大的活力和不竭的动力,更好地为学校服务。新时代对教师的要求更高了,如果我们教师还满足于以前掌握的那点知识,那我们迟早要落伍,要被时代淘汰。所以,教师要树立起终身学习的理念,学无止境,随时更新自己的知识素养和教育观念,唯有如此,我们才对得起党和人民的重托,才无愧于“教师”这个光荣称号。

第9篇:学习十八大精神

2012年11月8日,为期七天的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召开。会上,胡锦涛回顾党的十六大以来的工作时指出,这五年是改革开放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取得重大进展的五年,是我国综合国力大幅提升和人民得到更多实惠的五年,是我国国际地位和影响显著提高的五年,是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明显增强和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更加紧密的五年。90多年来,我们伟大的中国共产党是人民的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是带领全国人民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的掌舵人,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带领中国人民建设繁荣富强的新中国。

十八大上首次将“科学发展观”确立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把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过程,首先要具备创新精神,这是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不竭动力;也是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对包括我们大学生在内的全体中国青年提出的殷切期望。这就要求我们当代大学生为人谦逊,虚心好学,求知若渴,虚怀若谷。不但要在校学习先进的文化,汲取文化的养分,积极参加课外实践活动,培养创新精神,也要对固有的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心怀天下,肩负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首次写入党的报告。胡锦涛同志在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周年大会讲话中首次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此次写入党的报告,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一步走向成熟的标志之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事业,需要一代又一代有志青年持续奋斗。全党都要关注青年、关心青年、关爱青年、倾听青年心声、鼓励青年成长、支持青年创业。作为当代大学生,也应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伟大的中华民族,向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不断注入新鲜血液,努力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添砖加瓦,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有民族荣辱感,为中华之美好明天不懈奋斗!

总体布局上实现由“四位一体”到“五位一体”的转化,继十七大报告之后,十八大报告再次论及“生态文明”,并将其提升到更高的战略层面。由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由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拓展为包括生态文明建设的“五位一体”,这是总揽国内外大局、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个新部署。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体现了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对于当代大学生如何落实重视生态文明这一战略构想,首先要将其付诸“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伟大实践当中,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保护环境,拒绝白色垃圾,爱护公共卫生。节约用电,节约用水,低碳生活…… 党的十八大已经胜利落幕,学习和贯彻十八大精神成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们的首要政治任务。一个善于总结经验的政党是大有希望的政党,一个善于总结经验的民族是大有前途的民族。我们也有理由希望和支持,在新形势下,中国共产党将能够更好地总结各地党建的新探索和新经验,有效增强党的先进性与纯洁性,提高执政能力和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加强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在反腐倡廉方面作出新部署,把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全面推向前进。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群众要更加奋发有为,燃烧激情,立足根本,向以卓越业绩向党的十八大献礼!

上一篇:公路质量安全保证措施下一篇:创慢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