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工干部十八大精神心得体会

2024-05-3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组工干部十八大精神心得体会(精选10篇)

组工干部十八大精神心得体会 篇1

——学习十八大精神心得体会

学习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大上所做的报告,让我倍受鼓舞、振奋人心。胡总书记从历史和时代的高度出发,科学地总结了过去五年的工作和党的十三届三中全会以来基本经验,深刻阐明了我们党在新世纪坚持举什么旗、走什么路、实现什么奋斗目标等重大问题,进一步确立了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明确提出五位一体作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任务,对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了全面部署,是我们党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在新世纪新阶段继续奋勇前进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作为一名组工干部,要勇于开拓,不断进取,使各项工作迈向新的台阶,为**实现跨越发展努力工作。结合学习十八大精神,联系自身工作实际,在今后的工作中,应从以下三个方面努力。

一、强化学习,提高能力,牢固树立三种意识

做为一名组工干部,要不断地加强学习,把学习作为一种品格、一种追求、一种责任,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给自己各方面“充电”,提高自身综合能力和素质,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的优良学风,努力改进工作作风,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理念,争做“讲党性、重品行、做表率”的称职组工干部。

争当认真学习的表率。带头学习宣传十八大精神,真正掌握精神实质,充分发挥榜样作用,以自身的学习宣传带动和促进身边党员干部的学习。深刻领会十八大对组织工作提出的新思路、新任务、新要求,通过深入学习,自觉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十八大精神上来,认真解决学习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总结、宣传、推广学习中的好做法和好经验。

争当执政为民的表率。任何时候都要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始终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树立“为党员干部群众服务是组工干部的义务和责任”的观念,把工作做实、做细、做深,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和表面文章,树立“基层最深刻,群众最智慧”观点,与群众“零距离”接触,“面对面”交流,拜群众为师,培养深厚感情,切实以优良的作风来保证组织工作的顺利开展,提高人们群众对组织工作的满意度。

争当促进和谐的表率。把维护团结和谐、增进团结和谐作为一种党性原则、一种政治责任、一种道德操守,紧紧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以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为重点,立足岗位,大胆创新,扎实工作,用

组工干部十八大精神心得体会 篇2

一、培育5种意识, 构建正确执行理念

理念是行动的先导。有什么样的理念就会引导什么样的行为, 因此, 在日常工作中, 应该着重培育5种意识, 以此来构建正确执行理念。一是培养辩证思维意识, 即在对立中把握统一, 在统一中分析对立, 具体地讲, 就是不唯规定是从, 不照本宣科, 而是把规定、原则与实际相结合。二是培养“一盘棋”的大局意识, 正确处理局部与整体、当前与长远的利益关系, 避免那种“有利益抢着干, 无利益绕着走”的思想倾向。三是培养主体意识, 倡导以饱满的热情积极主动地开展工作, 克服那种安于现状、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畏首畏尾的思想作风。四是培养认真踏实的意识, 反对流于形式、应付了事, 反对以文件落实文件、以会议落实会议, 主张真正行动起来, 把工作认真布置, 按规划认真执行, 强调有开头有结果、有安排有检查、有启动有跟踪、有形式也有实效。五是培养效率意识, 强调时间观念, 反对拖沓慵懒, 坚持安排的工作立即办、重要的工作优先办、复杂的工作稳妥办。

二、坚持日常学习, 提升执行素质能力

执行力的高低是由干部素质能力直接决定的, 而影响干部素质能力的主要因素就是学习。一是坚持学习政治理论。可以利用党委会、民主生活会等多种形式学习十八大精神, 以便正确领悟上级的决策部署, 正确诠释上级政令, 成为政策上的明白人, 确保执行方向的正确性。二是坚持学习业务知识。在当前全球化、信息化步伐进一步加快, 中原经济区“三化”协调发展战略稳步实施的情况下, 领导干部应该努力掌握新思想、新知识、新经验, 提高学识、开阔眼界、改善知识结构, 提升能力素质。三是要学习文史哲知识。我国博大精深的历史宝库中, 蕴藏着立人做事的丰富智慧, 领导干部多读史书, 熟知史事, 可以提高自己鉴古知今、明辨是非的能力, 提高自己洞察世事的能力。四是应该学习些艺术, 通过艺术的熏陶来提升我们对生活的审美感受。

三、打好攻坚战, 认真解决执行的着力点

加强高校干部队伍建设, 全面提升干部执行力, 应该打好攻坚战, 认真做好以下4点工作:一是重点培养敬业精神。具体地说, 就是要培养把工作当事业, 献身本职工作的热情;培养认真踏实、恪尽职守、精益求精的工作激情;培养完成工作目标, 实现本单位跨越式发展的豪情;培养一抓到底, 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痴情”。二是狠抓落实。执行力, 说到底就是落实问题, 从基础层面上讲、就是把口头上讲的, 纸上写的东西, 把计划、政策、措施等付诸实施, 并达到预期目的。三是造福群众。服务群众、造福群众是我们党一贯的价值追求, 实现这一价值追求, 首先要深入群众, 真正把握群众的真实想法、真实呼声、真实需求。其次要切实为群众谋利益, 认真解决好他们实实在在的问题。再次要自觉接受群众的监督, 把他们的满意度作为衡量自己工作的标准, 作为进一步开展工作的动力。四是要领导带头。在日常工作中, 领导干部应努力做到“六个”带头, 即带头讲党性, 做立场坚定的表率;带头讲团结顾大局, 做品行端正的表率;带头讲工作求跨越, 做干事创业的表率;带头讲制度抓落实, 做遵章守纪的表率;带头讲廉洁树形象, 做清廉为民的表率;带头讲学习强素质, 做学以致用的表率。

四、打造优良中层干部团队, 培育执行的中坚力量

中层干部是联系领导和群众的中间层次, 是单位决策管理的具体执行者, 是决定管理成败的关键层次。做好高校中层干部团队建设, 变中间层次为中坚力量, 是提升执行力的人才保证。一是坚持公道正派的用人导向, 选拔德才兼备的年轻人充实中层干部队伍, 优化团队结构, 提升团队整体执行能力。二是树立“懂团结是大智慧、会团结是大本事”的理念, 营造和谐宽松的工作气氛, 打造坚强的执行合力。三是倡导改革精神和创新意识, 充分发挥中层干部的主观能动性, 鼓励把政策、原则与本门实际相结合, 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提升执行效力。

五、加强制度与机制建设, 促使良好执行的常态化

科学严谨的制度和运行规范的机制是提高执行力的重要保障。因此, 要善于制定科学化、规范化、标准化的目标, 全面加强制度建设和机制创新, 用制度的手段管人管事, 促使各项工作执行的常态化。一是强化责任体系建设。责任不明确, 就无法抓落实。必须形成职权明确、责任清晰的职责体系, 为执行奠定责任基础。二是加强绩效考核工作。完善部门绩效考核体系, 根据实际及时调整考核指标, 使绩效考核能够与新时期、新任务、新要求相匹配;严格绩效考核过程, 综合运用多种考核方法, 使其更加科学化、流程化;还要加强考核结果的运用, 将绩效考核与评先评优、提拔任用等挂钩, 凸显绩效考核的含金量, 发挥绩效考核的导向作用, 引领干部提高执行力。三是严格责任追究。坚持一把手总负责制, 对于部门存在的执行不力、违规违纪、拖沓扯皮等问题, 要对一把手问责;还要坚持责任追究制, 对那些不作为或者乱作为的行为, 要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使其产生警示效应。

组工干部十八大精神心得体会 篇3

刘永连 康万库

11月29日,农发行吉林省分行举办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专题辅导报告会,农发行图们市支行认按照省分行党委部署要求,认真组织了全体干部职工收听收看。省分行聘请的吉林省委党校党史教研部主任邱信利教授从党的十八大的主题、过去五年的工作和党的十六大以来的奋斗历程及取得的历史性成就、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丰富内涵、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目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以及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重要决策部署等方面,运用大量详实的数据和事例,系统、深入地解读了党的十八大报告和相关文件,对帮助全体干部职工全面理解、深刻领会、准确把握十八大的精神实质和丰富内涵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和启发意义。

全体干部职工纷纷表示将以此次集中辅导学习为契机,把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作为当前的首要政治任务,创新载体,充实机制,统筹做到工作、学习两不误,再次掀起学习十八大精神的热潮。一是认真学习领会、宣传贯彻好十八大精神,争做创新学习、带头学习、深入学习的排头兵先锋岗。二是对十七大以来开展的工作情况进行认真系统回顾,总结推广好的经验做法,查找工作薄弱环节,正视困难和不足,研究提出适应新情况、解决新问题的具体思路和办法。三是坚持学用相结合,紧密联系农发行工作实际,真正把学习、领会、贯彻十八大会议精神的过程变成创造性地推进农发行工作的过程,真正把十八大精神作为谋划明年及今后一个时期农发行工作的指导思想,真正把十八大精神变成推进图们市农发行工作发展的巨大思想动力。

组工干部十八大精神心得体会 篇4

党的十八大举世瞩目,意义重大,影响深远。十八大报告为我们全党、全国今后一个时期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同时也是今后较长一个时期内,我们的实际工作的纲领性文件。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必将以十八大报告精神为指导,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做好国库集中支付工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领会党的十八大精神,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局党组中心工作,进一步发挥国库支付中心在财政资金审核、拨付、管理和监督等方面作用,为促进全市财政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坚持总体目标:围绕一条主线,兼顾两大职责,遵循三项原则,突出四个重点。即:以全面提升预算执行质量为主线,认真履行严格监管和优质服务职责,准确把握安全、规范、效率的工作原则,重点推进支付管理、现金运作、机制完善和队伍建设。

回顾过去五年的工作,国库支付中心在局党组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领会党的十七大精神,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局党组中心工作,创先争优,服务发展,顺利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为全市财政工作的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和可持续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五年来,国库集中支付规模持续快速增长,国库集中支付范围不断拓展,过去五年间,全市财政通过国库集中支付共支出221.18亿元,占同期全市财政总支出的62.2%。2010年以来,国库集中支付各项改革快速深入推进。2010年,实施财政专户“一户式”管理模式,将所有财政专项资金全部纳入国库集中支付管理。2011年,在试点的基础上,公务卡制度快速推进;组织开展预算单位银行账户清理工作,每个市直预算单位只保留一个零余额账户,除经批准保留的账户外、其余账户全部予以撤销,并将预算单位所有往来资金全部归集到国库集中账户内运行。从2012年1月1日起,对全市所有市级预算单位全面推行公务卡强制结算制度,截至目前,市直预算单位公务卡消费制度改革实施面达到100%;进一步强化预算单位现金提取的管理力度,现金提取比例呈不断下降趋势,前三季度支出现金7262.52万元,较上年同期减少12610.95万元,同比下降63.45%以上;预算内资金支付清算无纸化系统正式上线,省去了人工清算环节,进一步提高了工作效率。

一是进一步完善措施,加大资金支付管理监控力度。进一步完善监控手段,细化财政直接支付管理,实时监控财政授权支付;切实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坚持对财政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跟踪问效,切实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及时纠正、处理发现的问题;建立完善预算执行动态监控机制,设置专门监控岗位,安排专人对财政资金的审核、拨付情况进行全程监控,及时纠正违规违纪现象,避免在往来账中截留挪用专项资金收入或者其他收入,杜绝利用往来账户套取现金等违规行为的发生;探索建立往来资金出借回收责任制度,明确审批权限,严格拨付程序,强化管理职责,严格出借条件和对象,切实防范资金风险;进一步强化往来资金账户管理和结果运用,将其余额信息作为预算单位申请追加经费的前置条件,要求在追加经费报告后面附上中国银行出具的本单位往来资金账户余额和资金性质等重要信息,作为业务科室审核的重要依据。五是进一步强化队伍建设,塑造务实高效窗口形象。加强干部队伍的思想政治教育,增强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不断提高综合素质;切实抓好党风廉政建设和反**工作,扎实推进创先争优和服务发展活动,切实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深入预算单位开展调查研究,探索进一步提高集中支付效率、防范财政资金风险、杜绝公务卡违规使用行为等突出问题的解决方法;选取具有前瞻性和实用意义的课题开展调查研究,探索进一步推进国库集中支付改革的新路子、新办法,发挥调研成果对集中支付改革和改进日常管理工作的引导作用。

组工干部十严禁纪律心得体会 篇5

从内容上看,“十严禁”中既包含了诸如跑官要官、跑气漏气等老调长谈的问题,更有针对当前反腐倡廉工作中出现的如“傍大款”、滥交友、收受有价证券和支付凭证等新形式、新内容,反映了党中央在反腐倡廉工作中的“与时俱进”。“十严禁”从组工干部个体着眼,从组工干部的言行抓起,明确了组工干部该干什么,不该干什么,反映了党中央从严治部,严格纪律的决心和信心,对组工干部变泛泛而谈为明确要求,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深刻的指导意义。

众所周知,组织人事工作无小事,诸多涉及干部职工的切身利益,组工干部在日常工作的处理上,能不能严格地要求自己,公道平等地对待别人,往往是干部群众最为关注,最为敏感的事情。因此这就要求组工干部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树立强烈的廉洁自律意识,筑起思想道德防线,政策纪律防线,法律法规防线。要充分认识能成为组工干部是党和人民对我们的信任,是工作上的分工,相对特殊、受人关注的位置并没有予以我们特殊的权利。要正确使用自己手中的权力,一切按规定和程序办事,守纪律,慎言行。

组工干部十八大精神心得体会 篇6

11月29日上午,柳沟镇十八大宣讲团团长、党委书记王慧明带领两名宣讲团干部来到新村建设和烟草基地单元建设的长安村,为群众和烟农们宣讲党的十八大会议精神。

为使党的十八大精神家喻户晓,柳沟镇成立了宣讲领导小组,抽调60多名镇直机关干部,由镇党委政府9名主要领导带队进村入户进行宣讲。同时,该镇还组织编写了关于党的十八大精神,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建设等宣讲通稿,以农村党员活动中心、专业合作社为主要场所,进行集中宣讲或分散宣讲。

组工干部十八大精神心得体会 篇7

一、特色道路梦

梦不同, 圆梦的道路亦不同。“特色道路梦”是“中国梦”的正确方向。经过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的艰辛探索, 我们终于找到了实现“中国梦”的科学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 立足基本国情,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坚持改革开放, 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生态文明,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一项前无古人的伟大实践, 是一项极其宏大的系统工程。伟大的实践、宏大的工程需要多方力量的协同推进, 有赖于各种要素的风云际会。在其中,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途径, 管的是“所当然”, 解决的是中国社会往哪里走的问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行动指南, 是世界观与方法论, 管的是“所以然”, 解决的是中国社会如何发展的问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根本保障, 是行动章程与行为守则, 管的是“从应然走向实然”, 解决的是让事业从理念走向实然, 从理论变为行动的保障问题。这三者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 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鲜明特色。数十年来,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历程表明, “道路”与“理论体系”为我们绘就了美好蓝图, 有了“制度”则可谓渐入佳境。道路、理论、制度三足鼎立, 共同支撑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是一条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的道路, 将个人的奋斗发展与全体人民、全民族的奋斗发展有机统一起来, 充分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 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让人民群众自己当家作主, 实现自己的发展, 建设自己的社会。它始终注意经济社会发展由人民群众主导、由人民群众决定, 始终注意让经济社会发展的一切成果包括物质成果和精神成果都能为人民群众共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是一条和谐发展、和平发展道路。饱受帝国主义、殖民主义之害的中华民族深深懂得和谐与和平的宝贵, 决不会再走西方列强殖民侵略、霸权扩张的老路。中国的发展不是自私自利、损人利己、你赢我输的发展, 对他国、对世界决不是挑战和威胁。中国越发展, 对世界和平与发展就越有利。中国不仅是合作共赢的积极倡导者, 更是合作共赢的切实践行者。中国社会发展的辉煌成就不是偶然获得的, 更不是侥幸得来的, 而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引领下取得的。连续30余年的经济高速增长, 世界第二的经济总量, 13亿人口的总体小康, 在全球性金融危机中一枝独秀的表现, 在一系列大事、难事、喜事方面的作为, 等等, 充分证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巨大优越性[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是经过90多年艰辛探索和30多年成功实践所证明的正确道路。特别是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制度的确立, 我们在未来发展的征程上将越来越自觉、越来越自信。

二、人才强国梦

“人才强国梦”是“中国梦”的核心内容。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是我们当前的两个重大战略任务。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把握“发展”这个根本, 要发展必须依靠科技与人才这个关键, 在当今中国更是如此;科学发展观所要求的“五个统筹”的实现, 从根本上说都要走科技与人才之路。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与人才强国战略结合起来。人才强国战略的提出和实施, 是建立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战略进行重要转型的基础之上的。在过去的经济增长历程中, 我国主要是依靠市场取向的体制改革和创新、人才资源存量的释放, 以及对国外投资的充分利用来获得经济的高速成长和发展, 要实现的目标是打破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并完成国家和社会的原始资本积累。到目前为止, 这一目标已经基本完成, 我国经济逐步开始进入第二个战略机遇期。在前一个发展阶段之中, 我们虽然完成了基本的体制改革和资本的原始积累, 但在两个方面出现了较为严重的负面影响, 一方面, 在我国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 我国的产业结构却没有得到有效的优化, 产业的整体竞争力也没有获得相应的提升;另一方面, 由于单一地追求GDP增长, 使经济与社会的非均衡性加剧, 人的发展滞后于经济增长。因此, 中国未来的经济发展模式, 不能再完全沿袭旧的方式, 而需要开拓新的道路。即在新一轮经济发展模式中, 我国必须在巩固和完善市场经济体制的同时, 将产业结构的升级换代和产业竞争力的提升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 将继续提高人民的生活品质、增强人的发展能力、保持社会经济的协调、均衡、可持续发展作为新的国家发展战略目标[4]。这意味着从根本上要求我国必须将人力资源提升到国家发展战略的高度, 将“人才强国”作为基本国策, 实现“人才强国梦”。“人才强国梦”的实现, 要经过从人力资源大国到人才大国的转变, 从人才大国到人才强国的转变, 从人才强国到经济强国的转变三个战略阶段。真正实现“人才强国”战略, 必须达到以下标准:人才的总量、素质与结构符合我国经济与社会发展战略的要求;在国际竞争中具有人才优势, 能够以人才优势弥补我国由于在自然资源、资本资源和技术资源上的相对紧缺所造成的劣势;拥有若干支适应国际需要的具有国际视野、较高职业素质、创新能力与敬业精神的高层次人才队伍, 能够有效地支撑党和国家各项关键事业的发展;人力资本投资在整个国民经济投资中的比重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并与物质资本投资之间获得科学的平衡与互动;建立完善的人力资源建设与衔接配套的教育体系, 健全的人才培养机制, 使人得到持续健康的成长与发展;人才的价值能够通过市场得到合理的回报, 人力资本投资能够有效转化为人的才能与贡献, 并获得超过物质资本投资的收益率;人性得到充分尊重、人的价值得到有效实现, 整个社会形成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社会风尚与人文环境, 形成具有国际人才竞争力的人才生态环境, 中国人才市场融入国际人才市场, 并实现国际国内两个人才市场之间的良性互动, 中国成为具有国际人才吸纳、聚集、培育开发能力的世界人才中心之一。

三、科学发展梦

“科学发展梦”是“中国梦”的关键环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这个梦想, 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 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 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对近现代中华儿女来说,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决不仅是一句豪言壮语, 而是有着十分深刻的内涵, 这就是让国家更强盛、人民更幸福, 中华民族对世界作出更大贡献。对于领导干部来说, 实现“科学发展梦”, 实现“中国梦”, 当务之急, 就是着力提升领导科学发展的能力。领导科学发展的能力就是领导干部所具备的在想问题、促发展、作决策、抓落实时, 如何以人民的福祉为根本宿归、以统筹兼顾为根本方法, 处理好发展质量、发展速度、发展成果的关系, 从而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能力。领导科学发展的能力包含了哪些内容呢?从现实看, 至少包括对科学发展观理论的理解能力、坚持靠民发展和自觉为民发展的能力、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能力、善于统筹发展的能力、勇于创新发展的能力、善于应对危机的能力以及保证安全发展的能力等。领导科学发展的能力是我们全党在当前和今后的重要执政使命[5]。在全国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会议上, 习近平同志强调, 干部教育培训工作要以坚定理想信念、增强执政本领、提高领导科学发展的能力为重点。这表明各级领导干部领导科学发展能力的高低, 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宏伟大业的健康发展, 事关党的执政地位的巩固, 事关科学发展观的落实, 事关经济社会的又好又快发展, 意义重大。着力提升领导科学发展的能力是党巩固执政基础的内在要求, 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 是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发展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只有发展才能解决存在的各种困难, 才能出政绩, 才能让人民群众得到真正的实惠;实现了科学发展, 才能真正解决各种困难和问题, 才能做出优质的政绩, 人民群众才能得到可持续的实惠。在新的历史关口, 领导科学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是当前和今后党必须担负的执政使命, 是党巩固执政基础的内在要求。各级领导干部必须着眼提高领导科学发展的能力, 提高运用科学发展观来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各种实际问题的能力, 这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 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保障。

各级领导干部要以实际的举措和具体实践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积极领导和推动科学发展, 着眼推进全面的、协调的和可持续的发展, 统筹好发展中的各种重大关系, 最终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领导科学发展的能力检验着领导干部的执政能力, 反映着领导干部的素质和本领, 是领导干部能力提升的重点方向。因此, 必须把提高领导科学发展的能力作为领导干部能力培养的重点和根本要求。从现实来看, 一个地区发展得好与不好, 发展得快与不快, 发展的质量高与不高, 与那个地区的领导干部是否具备较高领导科学发展的能力有直接关系。哪个地方扎实抓好了领导科学发展能力的提升, 哪个地方就会呈现出一心一意谋划发展、优化发展、推动发展、快速发展的大好局面;哪个地方放松了领导科学发展能力的提升, 就会造成经济滑坡、发展不协调、发展不全面、发展不可持续, 严重影响社会稳定, 严重影响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娄底市第四次党代会在科学发展、加速赶赴的基础上提出了建设幸福娄底的发展战略。站在新的历史起点, 面对各种新的变化, 作为娄底的领导干部, 必须把提升领导科学发展的能力落实到推动幸福娄底建设的实践中, 紧紧抓住和用好战略机遇期, 坚定实施“科学发展、加速赶超”战略, 紧紧围绕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 坚持“两型”引领、工业主导、开放带动、协调发展, 加快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和信息化进程, 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 努力开创娄底科学发展、幸福娄底新局面。过去的五年, 娄底人民全力推动娄底科学发展, 综合实力显著提升, 经济结构明显优化, 发展基础有效夯实, 城乡面貌大为改善, 生态环保明显加强, 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是娄底市经济发展最快、城乡面貌变化最大、群众得到实惠最多的五年。这得益于娄底市领导干部领导科学发展的能力的提升, 有利于娄底市领导干部“科学发展梦”的实现[6]。

四、文化繁荣梦

“文化繁荣梦”是“中国梦”的重要引擎。文化复兴是中华民族复兴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华民族复兴必然要求中华文化繁荣发展。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若只有经济的发展而没有文化的发展, 是不全面的。马克思主义认为, 任何一个社会都是由政治、经济、文化形成的一个系统。中华文化的繁荣发展既是政治、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要求, 也是政治、经济社会进一步发展的动力和支撑, 更是增强中国综合国力和国家竞争力的必然要求。在日益激烈的综合国力的国际竞争中, 文化要素作为一种“软实力”, 已经上升到了关系国家实力和民族命运的战略地位, 成为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越发展, 文化越需要及时跟上。文化的发展, 能够倡导解放思想, 更新观念, 为社会变革提供新的精神动力和良好的思想舆论条件和氛围。同时, 还能创立一种紧贴时代的社会发展理论, 指引社会改革和发展的方向。历史告诉我们, 没有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所提出的拨乱反正, 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就没有邓小平理论的指导, 也就没有改革开放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崭新事业。也正是基于观念的更新和发展, 新时期党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战略思想, 前者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设党”的问题, 后者回答了“发展什么”和“怎么发展”的问题。从这一点也可以说,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提出, 就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发展的结果。可见, 文化在与时俱进地发展马克思主义、创新社会主义理论实践中具有先导作用。

实现“文化繁荣梦”, 需要充分发挥文化的功能,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集聚正能量。一是充分发挥文化在统一全民投身于社会主义改革开放伟大实践中的引导作用。社会主义文化的引导作用, 关乎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打造民族自信与开放胸襟, 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具体体现在引导帮助社会成员认同和归属社会主义基本的经济和政治制度, 树立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信念, 理解和支持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伟大事业, 自觉坚持和拥护党对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 并把这种价值体系认同和支持化为建设社会主义的动力, 在参与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实现个人人生价值。任何社会形态的文化, 尤其是主流文化, 都能够通过语言和其他载体传播、传承, 变成社会意识和客观精神, 成为人们普遍接受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模式, 对每个社会成员产生无形的引导和约束作用。二是充分发挥文化在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中的基础性作用。在综合国力中, 生产力起着基础性作用, 在生产力构成中, 劳动者的作用至关重要。特别是在信息时代, 社会经济领域的技术和知识含量迅速提高, 劳动者素质以及一般国民文化素质的高低对于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影响具有越来越重要的意义。文化的兴盛能够为社会发展提供不竭的人才和精神动力。近代西方资本主义的兴起和强盛, 一个重要原因在于14世纪到16世纪的欧洲文艺复兴运动。恩格斯评价说, 文艺复兴运动“是一个需要巨人而且产生了巨人———在思维能力、热情和性格方面, 在多才多艺和学识渊博方面的巨人的时代”[7]。对当前中国来说, 决定国民素质高低、影响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教育。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 我国义务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 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综上所述,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然伴随着中华文化繁荣兴盛。因而, 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 必须弘扬中华文化, 为中华民族大复兴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为实现“文化繁荣梦”、全面小康而奋斗。

五、民主法治梦

“民主法治梦”是“中国梦”的政治保障。发展社会主义民主, 健全社会主义法制, 是邓小平十分重视的事业, 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总体布局中不可或缺的内容。为了更好地落实科学发展观, 更好地推进中国经济社会发展, 新时期党明确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任务和战略举措。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和谐社会首先是民主法治社会, 民主法治是现代和谐社会的制度保障, 社会和谐是我们党不懈奋斗的目标和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社会理想, 是贯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过程的长期历史任务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现实课题。其中, 民主法治被认为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最基本特征, 内涵深刻, 意义深远。“和谐社会”是一个古已有之的传统理念。而今已成为当今世界潮流的主题, 是人类社会追求的共同理想。“和谐”不仅代表着安康、富足, 更意味社会安宁有序、社会正义和公民权利得到保障。就“法”与和谐社会的关系而言, 和谐是法的价值追求目标, 法所具有的和谐价值, 能使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国家的关系处于相互协调, 互相促进的状态。和谐社会首先应该是一个法治社会, 构建和谐社会, 必须通过民主法治建设这一根本途径进行。

民主法治梦的基本理念就是用制度约束规范公权力。法治的主要意义就在于划定国家权力的范围并为其设定一套理性的运行规则和机制, 一切国家权力的运行都必须置于法律预设的控制之下;对权力予以有效的防范和制约是保证个人权利不受政府权力肆意侵犯的制度性前提, 是人权保障的最有效武器。我们知道和谐社会的基本内容是人权和自由, 人权和自由只有在公权力、私权利的边界清晰时才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而法治的功能之一恰恰就是界定权利和权力的边界, 所以, 没有法治的保障就不可能有和谐社会。实现“民主法治梦”的关键点主要是:第一, 高层领导的政治决断和信心。只要政治家有倡导和推行法治的决心和信念, 能够厉行法治、自我限权、带头守法, 法治中国建设就有希望。第二, 重点规范约束公权力, 将其纳入法治轨道, 特别是要通过立法和制度建设对地方党政一把手的权力加以严格的约束, 尽快制定《重大决策程序条例》, 健全完善决策机制和程序, 防止决策机关规避程序法滥用决策权。同时, 应当进一步扩大信息公开的范围, 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党务、政务、司法、公共事务的信息公开, 充分利用公众的监督热情和新兴媒体的便利, 实现对公共权力的监督, 防止权力的滥用和失控。第三, 确保法律的有效实施。建议确立以法治为重要指标体系的政绩考核评价体系, 以保证法律的实施。地方政府领导干得好不好, 关键要看他是不是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只有建立以法治作为重要指标的政绩考核评价体系, 法律的实施才会有保障, 法治的“中国梦”才会顺畅实现[8]。总之, 民主法治既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 又是社会主义社会持续协调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需要民主法治的支持, 需要以民主法治为基础, 提供坚实的政治保障, 实现“民主法治梦”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六、科技创新梦

“科技创新梦”是“中国梦”的重要支撑。马克思曾经深刻指出, 科学技术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 是“最高意义上的革命力量”, “随着大工业的继续发展, 创造现实的财富已经不再依靠劳动时间和应用的劳动数量了, 而是……决定于一般的科学水平和技术进步程度或科学在生产上的应用。”马克思运用唯物史观, 把科学技术同生产力有机地联系在一起, 并且放在人类社会的大系统中考察, 提出了“生产力中也包括科学”的著名论断[9]。在新的世纪里, 谁在高技术产业化深度、广度和速度的竞争中领先, 谁就拥有未来世界的主动权和控制权。科学技术的迅猛快速发展, 无疑将促进人类向更文明的时代进步, 但是它的现状并不如人们所想象的那样乐观。在全球范围内, 发达国家和欠发达国家, 资本主义西方和社会主义东方存在着极为突出的发展不平衡;即便在一个国家之内, 也由于地理环境、历史条件等诸多因素的影响, 呈现出这样那样的非平衡。邓小平同志反复指出, 中国要取得在21世纪的主动权, 要达到和赶超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 就必须充分认识到发展高科技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他说:“现在世界的发展, 特别是高科技领域的发展一日千里, 中国不能安于落后, 必须一开始就参与这个领域的发展……因为你不参与, 不加入发展的行列, 差距越来越大……”而这一切的目的, 就是“中国必须发展自己的高科技, 在世界高科技领域占有一席之地。如果建国以来, 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 没有发射卫星, 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 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这些东西反映一个民族的能力, 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标志”。经验表明, 一个国家在现代化进程中能否抓住科技革命的历史机遇、不断汲取科技进步的巨大力量, 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该国是否具备一个契合科技革命潮流的发展战略和正确路径。

20世纪80年代以来, 世界各国都纷纷制定自己国家走向21世纪, 抢占制高点的高科技及其产业化发展战略。据不完全统计, 目前世界上已有50多个国家和地区制定了发展高技术及其产业化的发展战略或政策。按其提出的时间顺序, 高科技及其产业化的发展, 主要包括高科技研究、高技术产业化开展和高技术应用扩散三个层次, 从整体上说, 就是高技术产业化向广度拓展, 向深度开掘, 抢夺市场, 谋求高经济效益。世界各国都将高技术及其产业化发展战略的重点从提高国威转向增强综合国力, 都将在21世纪的战略制高点落实到对高技术产业化广度、深度和速度的领先争夺上[10]。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是一项前无古人的崭新事业, 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中国是中华民族千百年追求的目标。科学社会主义发展表明, 只有紧紧抓住科技革命的机遇, 勇敢地面对挑战和压力, 以海纳百川的胸怀汲取人类社会的优秀文明成果, 社会主义才能充满生机和活力, 才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当前, 我国实现“科技创新梦”, 必须在以下几方面下工夫:第一, 实施自主科技创新战略, 加大科技投入, 鼓励和引导内资企业推出更多的自主创新成果, 提高科技创新的“基数”。只有通过加大研发费用投入, 使企业真正成为创新主体, 它们才会在利润最大化的驱使下, 改善专利申请结构, 增强创新能力。第二, 国家要为企业的科技创新创造良好的制度、政策环境。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培养离不开国家的政策扶持, 国家一方面要在财税制度、金融制度等方面为企业的科技创新提供支持, 另一方面, 产业发展战略应该由“比较优势”向“竞争优势”转变, 把能否调动企业的创新积极性作为国家产业政策的核心, 树立科技创新在企业和产业中的主导地位。第三, 完善产、学、研体制, 加快国家创新体系的建设, 全面提高技术创新“乘数”, 采取有效措施促使科技成果产业化, 提高科技创新成果的转化率, 充分利用我国的“后发优势”和“大国优势”, 大力发展信息产业, 提升我国各行业网络化程度, 充分发挥技术创新的网络效应, 提升联接经济性引致的乘数效应[11]。

七、生态文明梦

“生态文明梦”是“中国梦”的应有之义。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高级阶段, 是人类文明的一种形式。生态文明理论是对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的继承和发展。可以说, 生态文明, 是一场涉及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的世界性革命, 是不可逆转的发展潮流, 是人类社会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进行的一次新选择, 是人类文明形态和文明发展理念的重大进步。它将通过多种渠道对人类社会的生存和发展进行重大的引导和调整, 进而指引我国走上科学发展的轨道。恩格斯早就告诫人们:“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 自然界都会对我们进行报复[12]。”从人类社会发展历史来看, 在进入工业化以后的相当长时期里, 世界经济的发展都是靠大量消耗资源能源来推动的。早已实现了工业化、现代化的西方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 都经历了高消耗、高污染、高浪费的发展阶段, 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生态危机。世界著名的“八大公害事件”都发生在这些国家。人们对这种增长模式、发展道路、发展理论进行了反思, 提出了质疑。另外, 战争、陆路危险化学品运输泄露、航运石油泄露等也对环境造成严重危害。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 为人们提供了丰富的物质文化生活产品, 但环境污染、生态破坏、资源短缺等问题也日益严重。一些地方将经济发展等同于GDP增长, 单纯依靠大规模要素投入获取经济增长速度, 资源消耗惊人, 环境污染严重。不文明的消费模式也对环境和资源造成很大压力。这种高耗能、高污染、高浪费、低效益的发展模式, 这种竭泽而渔式的发展, 对生态破坏极大。从大量消耗能源资源到节约节能、保护生态环境, 不仅是对经济增长方式、发展模式、发展道路的深刻变革, 而且是对经济发展理论的深刻变革。对工业化道路进行深刻反思, 重新认识资源的有限性和稀缺性, 以最小的生态代价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 成为当代经济发展理论的重要方向。

建设生态文明是对科学发展观与构建和谐社会理念在思想认识上的飞跃和对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二者之间辩证关系认识上的升华。建设生态文明, 是对环境保护这一基本国策内涵的充实、深化和提升, 是对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提出的新任务, 是对党的执政兴国理念的新发展, 是对生态环境建设提出的新目标。建设生态文明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 它突出了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和价值观。经济社会要发展, 就必须走科学发展、文明发展之路。不管是从人与自然的和谐、环境的保护, 还是从资源的节约利用, 抑或从发展的质量、效益以及可持续性来讲, 都应当而且必须走这条路。把生态保护提高到生态文明的高度, 是在生态环境建设方面对科学发展观认识上的飞跃。建设生态文明是科学发展观的题中应有之义, 也是我们党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在思想认识上的进一步提高和升华。当前, 实现“生态文明梦”, 我们着重从以下五个方面下工夫:一是培育生态文明理念。即:加强公众生态知识教育, 树立生态文明观;倡导绿色生活方式, 树立构建绿色家庭观;建立绿色GDP核算体系, 树立绿色政绩观。二是发展生态文明经济。即加快形成有利于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 加快形成有利于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增长方式, 加快形成有利于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消费模式。三是扶持生态文明科技。即践行科技发展的生态文明原则, 扶持和推广生态技术创新, 加大对环境科技的投入, 构建完备的生态科技法律体系。四是构建生态文明制度。即建立统筹城乡生态一体化机制, 建立统一协调、高效运行的城乡生态文明建设管理体制, 制定内涵丰富、切实可行的城乡《生态文明建设规划》, 统筹区域规划、合理安排城乡生态文明建设行动。实施生态补偿机制, 完善生态监管体制机制。五是强化生态文明行为。即建立绿色消费模式, 建立绿色生产模式, 把住生态修复关。

八、人生出彩梦

“人生出彩梦”是“中国梦”的重要基础。“人生出彩梦”的实现, 必须促进“成才梦”、“家庭梦”、“干事梦”的实现。青年兴则国家兴, 青年强则国家强。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 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担当, 国家就有前途, 民族就有希望, 实现中华民族的发展目标就有源源不断的强大力量。要让更多青少年敢于有梦、勇于追梦、勤于圆梦, 让每个青少年都为实现“中国梦”增添强大青春能量, 实现自己的“成才梦”。圆一个“成才梦”, 务必要在以下五个方面下工夫:一要坚定理想信念, 二要练就过硬本领, 三要勇于创新创造, 四要矢志艰苦奋斗, 五要锤炼高尚品格。俗话说, 男大当婚, 女大当嫁。这讲的就是要建设一个幸福家庭, 圆一个和谐家庭梦。家庭是社会的细胞, 社会如大海, 家庭像港湾, 夫妻是港湾的守护者。家, 是躲风避雨的港湾, 有了幸福的家, 才会有好的心情, 才会让我们这个社会更加和谐。家庭是社会组成的重要因素, 也是组成社会的最小单元。家庭和谐是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础之一, 建设和谐家庭对建设和谐社会至关重要。我们自古就有家国之说, 所谓“欲治其国者, 先齐其家”、“家和万事兴、家齐国安宁”等等, 都说明温馨家庭、和谐家庭对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性。现实中, 我们应遵循人口发展规律、经济社会发展规律, 制定我国人口发展规划, 促进人口均衡发展, 确保人口结构均衡、性别比均衡发展, 为青年男女圆“和谐家庭梦”、“幸福家庭梦”创造一个好的前提条件, 为和谐社会建设打下好的基础。邓小平同志曾讲过, 不干, 半点马克思主义都没有。同样道理, 不干,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也只能停留在梦中。空谈误国, 实干兴邦, 成家立业, 都是讲要干事创业, 圆一个“干事梦”。“中国梦”的实现不会一蹴而就, 也不可能一帆风顺。在圆梦的征程中, 还必须准备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 可能会遇到巨大的阻力、遭受巨大的压力, 需要趟过深水区、踏过地雷阵。这会让我们已经习惯了的行为模式不再管用、不再能用, 需要我们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更大的政治觉悟和热情, 突破制约“中国梦”实现的利益固化的藩篱, 消除阻碍“中国梦”实现的不正当行为, 为“中国梦”的实现扫清障碍、铺平道路, 成就你我, 干出一番事业。总之, 只有把个人梦想与国家理想相互衔接起来, 把经济发展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的发展紧密结合起来, 中国的发展才能迸发巨大活力,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才能到达胜利的彼岸。

实现“中国梦”,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已经成为我们这个时代的最强音, 成为凝聚海内外中华儿女共同奋斗的强大动力。今天, 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这个目标, 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就像毛泽东同志所说的, “它是站在海岸遥望海中已经看得见桅杆尖头了的一只航船, 它是立于高山之巅远看东方已见光芒四射喷薄欲出的一轮朝日, 它是躁动于母腹中的快要成熟了的一个婴儿。”我们要积极响应习近平总书记的号召, 承前启后、继往开来, 为续写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篇章而努力奋斗。

摘要:“中国梦”是多层次的, 动态的。既包括每个中国人的梦, 又包括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梦。这两个梦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作用, 是辩证的统一。笔者心中的“中国梦”, 至少包括“特色道路梦、人才强国梦、科学发展梦、文化繁荣梦、民主法治梦、科技创新梦、生态文明梦、人生出彩梦”这八个梦。“特色道路梦”是“中国梦”的正确方向, “人才强国梦”是“中国梦”的核心内容, “科学发展梦”是“中国梦”的关键环节, “文化繁荣梦”是“中国梦”的重要引擎, “民主法治梦”是“中国梦”的政治保障, “科技创新梦”是“中国梦”的重要支撑, “生态文明梦”是“中国梦”的应有之义, “人生出彩梦”是“中国梦”的重要基础。

关键词:中国梦,特色道路梦,人才强国梦,科学发展梦,文化繁荣梦,人生出彩梦

参考文献

[1] .林坚.实现“中国梦”需要总体设计[N].嘹望新闻周刊, 2013-4-15

[2] .辛鸣.十八大后党政干部关注的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解读[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2013, 2

[3] .辛鸣.“中国梦”:内涵·路径·保障[J].理论导报, 2013, 1

[4] .彭剑锋, 朱兴东.论“人才强国”的科学内涵及其系统推进[J].中国人才, 2004, 1

[5] .李伟.党政领导干部领导科学发展的能力研究[D].中央党校, 2010, 5

[6] .杨平.建设幸福娄底更加需要着力提升领导科学发展的能力[J].学理论, 2012, 8

[7] .湘浏.文艺复兴:开辟欧洲巨人时代的运动[J].炎黄春秋, 2001, 5

[8] .马怀德, 建设法治中国的关键[N].学习时报, 2013-3-4

[9] .王焕丽, 王军.新科技革命冲击下社会主义中国的路径选择[J].河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0, 1

[10] .吴焕新.论邓小平“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四维”本质特征[J].湖南文理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7, 9

[11] .纪玉山, 吴勇民.科技创新促进经济增长的微观机理与政策选择[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2007, 5

全市组工干部培训学习体会十五 篇8

为期四天的全市组工干部培训班即将结束,这次培训虽然时间不长,但内容丰富,安排紧凑,我感到收获颇多,受益匪浅。我认为这次组工干部培训非常及时,很有必要,对于进一步提高组工干部的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推动我市组工工作迈上新台阶具有重大意义。下面,结合本次培训的所学、所思、所感,谈几点体会。

一、收获

1、提高了认识。正如夏部长常对组工干部所说的,认识是行动的基本指南,有什么样的认识就会有什么样的行动。认识不到位,重视就不到位;重视不到位,工作就不到位,工作不到位,就谈不上工作成效。通过这次培训,我在两个方面的认识有所提高。一是对组工干部自身建设的认识。组工干部是从事党的组织工作的主体,在加强领导班了和干部队伍建设、党的基层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等方面,肩负着重大的责任。加强组工干部队伍建设,不断提高其理论素质和业务水平,对于进一步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推进我市党建工作再创新水平,加快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加强组工干部教育培训,是新时期新形势下广大组工干部成长的需要,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需要,是加快推进我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组织部十分注重机关干部自身建设,将学习培训贯穿于各项工作之中,为机关干部的锻炼和提高充分创造机会,搭建平台。这次组工干部培训,组织部领导亲临指导,培训范围之大,学习要求之高,均超过了以往任何一次组工干部培训,这本身就体现了组织部对组工干部培训的高度重视。二是对组织工作的认识。通过培训,使我对组织工作的重要性和提高组织工作水平的紧迫性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我们每一位从事组织工作的同志,要把组织工作放在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大局中去思考、谋划和推进。回顾以往的工作,还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如基础不扎实,亮点不突出,作风不过硬等。常常满足于一般性地完成领导安排的各项工作任务,主动工作、超前工作、创新工作的工作作风不够。这些问题影响了工作质量,不利于组工工作的健康持续发展,必须认真中加以改进。全体组工干部只有都认真对待自己的每一项工作,协助领导把各地组工工作做实做细,才能连点成线,连线成片,把全市组工工作推上新的台阶。

2、强化了知识。知识增长见识,提升能力。党的组织工作有很强原则性、政策性、严肃性、规范性,从客观上也就要求组工干部应该具备扎实的理论素养和业务能力。针对这一要求,这次培训安排了8次专题讲座,主要可以概括为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组工业务知识,如基层党组织建设、老干部工作、干部管理与干部监督工作职责和任(来源:好范文 http:///)务、干部教育条例等。二是法律知识和政治理论,如科学发展观、公务员法等。每一堂讲座都是组工干部最需要掌握的知识,最迫切解决的问题。授课的各位部长和科长紧密联系工作实际和平时的深入思考,将各个方面的知识进行了浓缩和提炼,既有理论高度,又有很强的现实指导意义,使大家听得明白,记忆深刻。特别是听了研究室陈主任的公文写作知识讲座,在掌握了公文写作的一些基本知识和技巧的同时,更重要的是让我彻底抛弃了写作能力不是很重要的错误想法。我意识到,提高写作能力不是哪一个部门、哪一个单位、哪一个科室、哪一个人的任务,而是摆在全体党政干部,特别是青年干部面对今后工作的一个重要课题。新时期新形势对各级领导干部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社会和人民越来越需要开口能说,提笔会写,动手能干等综合素质较高的干部。因此,我们要增强进一步提高写作能力的紧迫感和危机感。

3、开阔了思路。从事着同样工作的人走在一起,自然而然地会碰撞出思想的火花。在每天上午和下午上课前,在课间的休息时间,我们谈论得最多的话题,就是各自工作的感想和困惑。这次篮球比赛后,宴全上大家充分交流工作体会,畅谈今后的工作打算,思想在碰撞中不断开阔,共识在交流中逐渐形成。通过与各位学员的交流,一是更加清晰地找到了自身的差距。与许多同志相比,无论是自身素质,还是工作实效,还有一些需要提高的空间。二是全面地了解了我市组工工作好的作法和经验。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只有看到别人的长处,才能弥补自己的不足。在交流中,大家都谈到了各地开展组工工作的一些有效措施,听了之后我深受启发,一些以往工作中的难点和困惑,经过交流也豁然开朗。三是绘就了今后一年组工工作的草图。这次讨论组织工作打算,虽然我有事不能参加,但我认为绝不是一般性地交流,而是对今后我市组织工作的一个构想,为最

终确定明年的工作要点作准备。虽然不是正式付诸文件的内容,但其中形式的基本工作思路,应该是明年组工工作要点的重要依据和大体框架。我想通过专题讨论和领导的重要讲话,一定会更加增强我们进一步做好各项工作,共同提高全市组工作水平的坚定信念和决心。

二、感想

这次培训虽然是一次业务知识培训,但组织部领导在培训中展

示出来的态度,体现出来的思路,让我感觉它已经远远超出了一般性的业务培训。我认为作为一名组工干部,特别是组工干部,要以这次培训为新的起点,不断充实、完善、激励自己,从而迈向新的成功。

一要志存高远。立志是迈向成功的第一步,一个人志向的高度直接影响着人生的宽度。高远的志向是一个人不懈奋斗的“助推器”。作为青年干部,最大的优势、最宝贵的资源就是年轻,有较大的发展潜力,有成长进步的机会,有广阔的事业空间。但是如果没有高远的志向,始终将自己困在一直狭小的空间里,就很容易将工作看作是负担,陷入昏昏噩噩,无所事事的泥沼,最终只能是迷失自我。高远的志向是一个人面对挫折的“强心剂”。人人都有受挫折的时候,面对挫折,有的人一蹶不振,黯然失色;有的人及时总结,重装上阵。而远大志向往往是一个遭受指令性和挫折时最大的精神支撑。它能让我们看到,暂时的困境只是通向成功的一个小插曲,也是一笔十分宝贵的财富。

二是脚踏实地。理想和现实之间的桥梁就是脚踏实地。没有脚踏实地的精神,高远的志向只是海市蜃楼,志存高远会变成好高骛远,眼高手低。我认为脚踏实地包含着以下几层意思:一是全心投入。无论对待什么样的工作,都要全心投入,以同样的高标准和严要求去完成,只有全心投入,把困难估计得更充分一些,把措施考虑得更周密一些,把各项工作做得更扎实一些,工作才会收到实效。二是吃苦耐劳。现实与理想往往都是有差距的,条件艰苦,任务繁重可能是大多数青年人的真实感受。没有吃苦耐劳的精神,以苦为乐的境界,工作就是煎熬。三是宁静致远。无论什么时候,保持一种良好的心态都是非常必要的。只有时刻保持一颗平常心,保持心灵的平衡和谐,以平静的心态对待得失,以豁达的胸怀处理人际关系,人才能真正享受到工作和生活给我们带来的快乐,一步一个脚印地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组工干部学习焦裕禄精神心得体会 篇9

——学习焦裕禄精神心得体会

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通过参加部里组织观看《焦裕禄》影片和在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工作中,比如制作焦裕禄宣传展板、推选上报《学习焦裕禄精神、争做龚全珍式的好干部》等工作,才使我对焦裕禄精神有了更为系统、深刻的认识。焦裕禄同志用自己的模范行动,塑造了优秀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用对党的事业无限忠诚,树起了执政为民的精神标杆,用对人民群众的深沉热爱,铸就了群众心中的永恒丰碑。作为一面旗帜、一面镜子、一把标尺,焦裕禄精神所折射出的奋发向上的人生态度、锐意进取的精神状态、强烈的忧患意识和神圣的使命感,是全党的价值共识,是强大的前进动力,是宝贵的精神财富,感动鼓舞着千千万万的人民群众,教育影响着无数党员干部。对照这位看得见、摸得着、学得上的可亲可敬可信可靠典型,结合自己组工干部工作的实际,我认为应从四个方面着力,做联系服务群众的表率。

一是把群众放在心里。焦裕禄同志深受群众爱戴,根本原因就是他始终牢记宗旨,时刻将群众的安危冷暖放在心头,“共产党员应该在群众最困难的时候,出现在群众面前,在群众最需要帮助的时候,去关心群众,帮助群众”。焦裕禄在风雪中为群众送粮,跑了几十里跑赶到车站、只为送给育苗专业大学生一把兰考的泥土,都体现了他亲民爱民的优良作风和与群众的深厚感情。

“意莫高于爱民,行莫厚于乐民。”作为从事基层党建工作的干部,我们要像焦裕禄同志那样,时刻把群众的冷暖挂在心上,把群众当成自己的家人,把群众的事当成自己的事,主动站在群众的立场上谋划基层组织工作,围绕群众的利益推进基层组织工作,把群众满意作为检验工作成效的“试金石”。要搭建基层服务平台,拓展服务渠道,延伸服务触角,提高服务水平。要真心诚意地为基层党员群众办实事、解难事、做好事,着力解决他们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让他们感受到“家”的温暖和融融亲情。

二是沉到基层掌握实情。“吃别人嚼过的馍没味道”。焦裕禄在一年多的时间里,跑遍了兰考140多个大队中的120多个,掌握了水、沙、碱发生的规律,作出和实施了治理“三害”的正确决策。“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面对基层党建工作的新形势、新任务,存在着许多新的问题,都需要通过深入细致的调查,去认真探索新思路、提出新办法。只有深入到基层一线、深入到党员干部群众中去,面对面地搞调查研究,把问题调查清楚、分析明白、摸清规律,才能掌握工作主动权,科学地作出决策,让党建工作更好地服务发展。作为一名从事基层党建工作的组工干部,要拿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沉下去,到群众家里转转、到田间地头看看,知晓群众的喜怒忧乐和所思所盼,把握基层的状况特点和矛盾问题,在基层一线“接地气”、练真功。

三是以干为重履职尽责。焦裕禄同志在被组织平调去“最苦、最穷、最难”的兰考县时,他不讲条件、以苦为荣、迎难而上。他说:“党把这个县36万群众交给我们,我们不能领导他们战胜灾荒,应该感到羞耻和痛心。”正是源于这份对党和人民无限忠诚的责任感,带领全县人民谱写了一曲改天换地的英雄壮歌,战斗到生命的最后一息。作为一名普通的组工干部,也应时刻牢记党和人民赋予的职责,遇到事情主动上前,不等、不靠、不推、不让,埋头耕耘,淡薄名利。作为一名组工干部,虽然权力不大,但责任不小,这就需要我们除了将工作当作职业外,更要将它当成一份事业来做,不计较一时一地的得失,培养严谨踏实的作风,认真踏实对待本职工作。

组工干部十八大精神心得体会 篇10

大会结束之后, 全国迅速掀起了学习党的十八大报告精神的热潮。作为一名新时期的中共党员及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师, 笔者深知胡锦涛同志讲话的重要性, 认真学习十八大精神不仅有助于鼓舞人心、凝聚力量, 使改革开放大业继续沿着科学发展的道路前进, 也必将使我们更加明确未来发展的方向和目标, 树立更加坚定的理想和信念。毫无疑问, 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我们切实肩负起培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任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和思想基础。

一筑牢科学发展信念, 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回顾历史, 在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的社会主义事业也经历了一些曲折, 甚至出现了较为严重的错误。究其原因, 大多是由于科学发展意识不足, 盲目、非理性决策所致。

科学发展观是胡锦涛同志于2003年提出的重要理论。经过近十年的实践, 中国的经济取得了空前的发展。国家的综合国力、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迅速的提升,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十八大报告指出, 我们之所以能够取得如此辉煌的历史性成就, 一是靠党的基本理论、基本纲领、基本经验的正确指引;二是靠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奠定的深厚基础;三是靠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团结奋斗。三者相辅相成, 缺一不可。不仅充分揭示了改革开放以来最核心的成功经验, 也为今后的持续发展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历史一再证明, 党的基本理论、基本纲领是中国革命和建设取得成功和胜利的根本保证。而党的基本理论和思想路线绝非是一成不变、一劳永逸的“法宝”, 必须立足于中国发展的实际, 与时俱进加以创新和构筑。这既是马克思主义历史发展观的基本要求, 也是中国发展实际的需要。其中, 从历史的眼光来看, 毛泽东思想无疑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伟大的理论成果, 是中国人民取得民族独立、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强大思想武器;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是对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也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取得巨大成功的根本保证。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 面对新形势、新情况, 时代和人民在呼唤更加切合于中国发展实际的党的理论和路线。科学发展观由此应运而生, 自觉肩负起了历史和发展的重任。我们知道, 科学发展观是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 是我们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十八大确立科学发展观在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建设中的重要指导地位, 既是历史的需要更是人民的选择, 也是确保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性贡献和精神动力。

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 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 客观总结了我党走过的艰辛而辉煌的复兴之路, 既充分肯定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在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建设不同发展时期的重要作用, 也深刻阐释了科学发展观对未来中国发展的重要导向意义, 并明确提出了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总体目标。其中, “两个翻番”的目标既体现了中国共产党面对复杂局势的无畏勇气和坚强信心, 又充分展现了中国共产党以人为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高尚情怀, 不仅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奋勇向前、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小康社会的信心和勇气, 并由此唤醒了沉淀于民族心中亘古不泯的强国之梦。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有赖于经济的高速发展, 而经济的高速发展则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科学发展的信念是一种理智的信念, 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内容。以人为本思想既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执政要求, 也体现了我党的执政理念, 必将对社会发展产生强大的推动力;可持续发展则是社会进步的必然规律, 坚定不移就能不断进步, 稍有松懈则可能背道而驰。

在切实践行科学发展观的近十年中, 我国虽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 但从历史发展的高度来看, 我们绝不能盲目乐观, 必须以更加清醒的头脑来认识和分析我国现阶段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因此, 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丝毫没有回避问题, 而是针对我国现阶段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态势作了重要的理论阐述, 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措施和方法, 充分展示了我党清晰的执政理念。

二弘扬优良文化传统, 大力发展现代教育

现阶段的中国正处于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型的重要时期, 从分散到集中是这一社会的特征, 新的社会结构将对人们的心理产生巨大的冲击。工业文明的巨大成就, 城镇化的快速发展, 物质的相对过剩, 必然使久贫乍富的我们既产生了满足感, 又产生了巨大的危机感。纵观人类发展的历史, 物质与精神发展的不同步是社会危机产生的重要原因。面对我国现阶段经济的高速发展, 如何解决国民的信仰、道德和心理问题就成为了迫在眉睫、刻不容缓的大事。众所周知, 社会主义事业是大多数人的事业, 我为人人、人人为我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心理出发点。要解决现阶段存在的思想和文化方面的问题, 就必须不断弘扬优良的文化传统, 大力发展现代教育。

我国是一个有着悠久灿烂文化和优良传统的国家, 这既是我国发展的历史背景, 也是铸就民族之魂、心灵之根的源泉。大力发展现代教育则必须努力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确保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武装青年人的头脑, 力争为社会主义事业的持久发展培养出大批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高校是大力发展现代教育、弘扬民族优良文化, 确保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武装青年人头脑的重要阵地和载体。作为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师, 一定要保持清醒的头脑, 站在时代的前沿和历史的高度, 自觉树立终生学习的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不断加强思想、道德、文化、政治修养, 牢固树立为人师表、教书育人的思想, 在三尺讲台上辛勤耕耘、刻苦钻研, 切实发挥好思想政治课教师育人的主渠道作用, 努力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这是历史的责任、时代的召唤, 也是党和人民的重托!

参考文献

上一篇:二级医院评审材料下一篇:全南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