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肢多发性骨折合并休克临床护理效果观察

2022-12-1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近年来, 社会经济水平的进步较大程度上提高了公众物质文化生活质量, 工业及交通运输业也随之发达, 高能量创伤的发生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 严重威胁着患者生命安全和生存质量。其中, 下肢多发性骨折在骨科创伤中较为常见[1]。机体创伤后易引起休克及多器官功能障碍发生, 护理干预为成功救治的核心环节。本次研究选择我院2010年1月~2012年1月收治的下肢多发性骨折合并休克的患者80例, 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 就观察组实施临床针对性护理干预及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临床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80例, 男56例, 女24例, 年龄16~72岁, 平均 (37.4±3.4) 岁, 创伤因素:高处坠落伤17例, 交通意外伤45例, 重物砸伤8例, 其它10例。创伤至就诊时间为20~110min;单侧胫腓骨骨折20例, 双侧胫腓骨骨折18例, 同侧胫骨、股骨骨折16例, 胫骨3段骨折7例, 胫骨4段骨折6例, 异侧胫骨、股骨骨折8例, 单侧髌骨、胫腓骨骨折5例。按照“休克程度分类参考标准”判断休克程度, 轻度25例, 中度34例, 重度21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 观察组及对照组在性别、年龄、病情等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均常规对两组行下肢多发性骨折手术, 结合外固定。对照组行常规护理, 观察组行整体护理干预, 具体如下。

1.2.1 呼吸道通畅护理

指导患者取平卧位, 迅速清除其口腔及呼吸道内异物和分泌物, 防止及处理舌后坠, 依据病情需要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给氧, 设定氧浓度为40%~50%, 氧流量6~8L/min, 必要时给予呼吸机辅助呼吸, 纠正缺氧状态。对心跳呼吸骤停的患者立即实施心肺复苏。

1.2.2 伤情评估

迅速纠正休克的同时, 把握创伤后最初1h的抢救黄金时间。对出血部位及病情行明确判断。B超检查腹腔穿刺有血性液体的患者, 并对其四肢温度、呼吸、脉搏、意识、四肢活动、血压、伤口出血状况进行密切观察并记录, 减少及避免搬动次数, 对多脏器损伤依据轻重缓急的治疗原则救治, 评估有无肾、肺、心功能衰竭发生, 对尿液性状、量、颜色加强观察, 若有脉压差缩小, 血压继续下降的情况发生, 需立即采取措施处理, 以免病情恶化危及生命。

1.2.3 建立静脉通道

为尽快对有效循环血量进行恢复, 需选择颈外静脉、上肢静脉建立至少2条或以上静脉通道, 必要时行深静脉导管放置, 以利于有效循环血量的维持, 进行必要的输血、输液, 并对中心静脉压进行监测, 保持生命体征稳定。

1.2.4 疼痛及出血护理

为防止患者心理及生理因疼痛的不良刺激加重应激反应, 对麻醉及手术的开展造成妨碍, 疼痛剧烈可给予药物镇痛, 但呼吸困难和严重颅脑损者禁用。妥善固定和包扎四肢骨折和开放性伤口, 有明显出血时行包扎或压迫止血。

1.2.5 围术期干预

(1) 术前准备:常规血尿检测, 行交叉配血、配备急救药物等准备, 严重无菌操作。 (2) 术后观察: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 对24h出入量行准确记录。术后指导患者取舒适及适宜体位, 对夹板固定的患者夹板松紧度依据症状恢复情况进行调整, 保持切口干燥, 做好感染的预防。采用石膏外固定的患者, 做好石膏清洁度的护理。加强肢端皮肤观察, 留意患肢末梢的血液循环情况, 及时处理异常。 (3) 预防深静脉血栓:患者术后较长时间处于制动体位, 凝血系统易被激活, 使静脉回流受到阻碍, 导致血栓形成。故术后需将患肢垫高, 保障静脉回流通畅, 指导床上行肢体运动, 促进血液回流, 防止血栓形成[2]。

1.2.6 心理护理

创伤事发急骤且突然, 患者内心不易接受, 对手术及预后过分担心, 易产负性心理, 临床护理人员需耐心疏导, 介绍病情及术后功能锻炼的必要性, 使患者保持乐观心态, 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积极应对治疗。

1.2.7 生活指导

患者机体因创伤、麻醉、手术的影响, 营养状况低下, 术后早期为改善机体状况, 需给予易消化、高维生素、高热量、高蛋白、低脂肪饮食。做好口腔护理, 保持会阴部清洁, 定时翻身、床铺需平整、干燥, 对褥疮形成进行预防。

1.3 效果评定

依据临床情况及休克程度分类参考标准评估治疗效果, 符合前一期标准者为好转, 病情基本不变为无变化, 符合后一期标准者为恶化。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 计数资料行χ2检验, 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好转率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5) 。见表1。对照组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切口感染、褥疮形成各1例, 观察组无并发症发生,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5) 。

注: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3 讨论

临床患者在下肢多发性骨折创伤后常合并休克发生, 伤后最初1h应以抢救生命为主, 及时、准确、迅速的对伤情进行评估。加强急救护理与护理管理相结合, 制定科学规范的急救护理程序是确保抢救成功的关键。确保呼吸道通畅, 建立有效静脉通道, 做好出血及疼痛的护理, 行全面的围术期护理干预, 加强术后观察及功能康复锻炼指导, 预防深静脉血栓及褥疮形成, 实施生活指导和心理护理, 可提高创伤及休克好转率。本次研究中, 观察组临床效果及并发症必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

综上, 对下肢多发性骨折合并休克的患者行整体的护理干预, 可提高救治效果, 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改善护理质量。

摘要:目的 探讨下肢多发性骨折合并休克临床护理效果观察。方法 选择我院2010年1月2012年1月收治的下肢多发性骨折合并休克的患者80例, 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 就观察组实施临床针对性护理干预及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临床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观察组好转率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5) 。对照组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切口感染、褥疮形成各1例, 观察组无并发症发生,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5) 。结论 对下肢多发性骨折合并休克的患者行整体的护理干预, 可提高救治效果, 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改善护理质量。

关键词:下肢多发性骨折,合并休克,临床护理干预

参考文献

[1] 余志英.严重多发伤的急救护理[J].实用医技杂志, 2005, 12 (6) :1498.

[2] 冯会祥.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和治疗进展[J].实用骨科杂志, 2007, 9 (9) :153-155.

上一篇:创新作业批改形式提升语文教学效果下一篇:福建省高端制造业发展面临的难题与政策化解途径

热门文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