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发性传染病的防控

2024-09-1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突发性传染病的防控(通用10篇)

突发性传染病的防控 篇1

学校突发性传染病防控工作应急预案

为了全面贯彻传染病防治“四早”方针(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树立依法防控的思想,切实做好传染病防控工作,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国务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的相关规定,特制定本预案。

一、组织机构

1.成立防控工作领导机构

组长:陈彪畴***

成员:全体教师

2.职责分工

(1)传染病防控的日常工作由学校各班主任负责,主要职责是指挥、协调全校的疾防工作,指导检查消毒、疾病监测、及时和学区或上级疾控中心联络等。

(2)各班主任加强卫生知识宣传、法规法律知识宣传、做好舆论引导,保证校园稳定。

二、日常工作措施

1.上传下达,及时沟通,按照预警级别,及时上报情况。

2.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全体教师的防范意识,责成班主任完成此项任务,利用好宣传橱窗、板报、校园网。

3.落实“三勤”(勤洗手、勤通风、勤锻炼),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责成班主任执行,学校要加强督查,把传染病防治和学生的行规养成教育活动有机结合起来。

4.定期对学生身体状况进行体检,并督促师生加强体育锻炼,不断增强体质,增强防病抗病的能力,防止传染病的发生和传播。

5.加大饮食卫生管理,坚持对饮食卫生工作的检查整改。1

6.应急药品、应急物资(体温表、消毒器具、消毒药品、防护用具、隔离室)准备齐全,随时调用。

7.学校将根据疫情预警级别,建立相应的指挥系统,随时保证指挥畅通。

三、疫情应急响应

1.三级响应

接到三级预警通知后,学校启动三级应急响应。防控措施:

(1)对与校外传染病患者密切接触者实行隔离和医学观察,并上报有关部门,请示处理意见。

(2)切实做好学校的检测、消毒、空气流通和其他预防工作。

(3)严格控制出入校门人员。

2.二级响应

接到上级有关通知后,学校启动二级应急响应。在三级防控基础上,进一步采取以下措施:

(1)对疫情发生地的学生家长和从疫情地区来的人员,严禁进入学校,实行封闭管理。

(2)按照教体局及学区安排,做好在校师生的思想工作,确保稳定。

(3)取消人员过于集中的大型活动,加强师生的体温检测、公共场所消毒的力度。

(4)严格检测发烧人员,及时与学区或疾控中心联系,严格按照要求办事。

3.一级响应

接到上级有关通知后,学校启动一级应急响应。在二级基础上,进一步采取以下措施:

(1)全面启动群防群控措施,学校实行全封闭管理。

(2)根据实际情况,经学区报教体局审批,由学生和家长自愿,决定是否留校。

(3)全校教师一律坚守工作岗位,全身心为留校学生服务,确保留校师生健康安全。

四、联系电话

教体局办公室(0936)6621051

新坝学区办公室(0936)6791023

周多喜(新坝学区教育专干):***

陈彪畴(红沙河小学校长):***

公成(红沙河小学教务主任):***

突发性传染病的防控 篇2

一、新需求下的基层医院功能更新

根据中国医疗卫生体系改革的发展方向, 均衡配置社会医疗资源, 实现“小病在社区、大病进医院、康复回社区”的患者分流, 是近年来政府解决百姓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的一个重要举措, 社区基层医院的功能也发生相应变化。基于“城市—社区”二级医疗服务功能的架构, 未来的基层医院将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为主体, 同时涵盖降级后的原有一、二级综合医院以及部分专科医院, 以面域的形式多方位覆盖城市区域。

随着服务范围的扩大, 社区基层医院必然要承担更大的职能。在面向突发性传染病时, 基层医院是抵御突发性传染病的第一道防线。区别于疾控中心、传染病医院、大型综合医院的“神经中枢”, 基层医院形成的“神经末梢”式的多触点布局形式是防控突发性传染病的重要医疗机构。[1]体现在功能设置上, 既要有全范围、缜密的预防、查筛部门, 在疫情初发时及时发现传染源, 又应提供灵活的隔离空间, 以便在疫情广泛时适当控制病情, 同时, 还应具备一定的功能转换和对接能力, 在防治疫情全过程中保持与其他医疗机构良好的协同运转。

在上述新需求下, 如何构建基层医院新的规划布局模式, 使其适应当今社会新需求、更大限度地发挥其应用的作用, 是亟待解决和值得探索的课题。

二、新功能下的基层医院“联动网络”模式

针对上述新功能, 基层医院的布局需构成一种兼顾静态联系与动态变化的网络模式, 使之能全面均质地覆盖到突发性传染病的全范围, 能够灵活机动地在突发性传染病的全过程中发挥作用。

众所周知, 突发性传染病是“不发则已, 一发惊人”, 携汹汹之来势, 殃芸芸之众生, 若不能第一时间被发现并控制, 便如洪水猛兽般快速扩散。要达到有效预防、及时控制的要求, 迫切需要医疗建筑形成完整的网络布局。而在医疗建筑网中, 基层医院作为第一道盾牌, 其组成的防线能否均衡覆盖城乡范围, 在无盲区的同时又能做到合理配置是十分重要的;在突发性传染病的全发展周期, 网中之络如何针对爆发点而变化, 在及时迅速调配医疗资源的同时又不顾此失彼, 也是关键的问题。综合来看, 前者可谓基层医院的“网之联”, 后者为基层医院的“络之动”。“网之联”是“络之动”的根本, “络之动”是“网之联”的外延, 两者相辅相成, 互为补充, 统一在基层医院上, 即为“联动网络”布局模式。

这一规划布局模式, 强调均衡性和层级性, 使其具备动态变化快、转化能力强、适应能力灵活等功能特点, 同时, 作为一种网络体系, 也将更为整体、平衡。在社会资源的配置上, 该规划布局模式以现有医疗设施为基础, 最大限度地发挥基层医院建筑对突发性传染疾病的预防、控制功能, 同时还适当考虑到“平灾结合”, 在非疫情期可以转化为普通基层医疗机构, 实现社区就医、患者分流的医改目标, 充分发挥医院基础设施的效用。

三、基层医院建筑“联动网络”的多层级建构

“联动网络”是基于突发性传染病防控的医院建筑网络体系, 具有明确的网络结构和层级关系。在城市中的不同域面上, 解决突发性传染病全过程不同阶段所出现的关键问题, 体现为不同的模式 (表1) 。

1. 动势联结

动势联结是“联动网络”在全城市范围内的布局结构。若将基层医院看作一个个城市中的医疗点, 每个医疗点都以线性的方式与城市中的突发性传染病防控枢纽 (指大型综合医院或传染病医院等) 相联系。我们把这样的网络称之为“联结”。

就基层医院的防控传染病功能而言, 中国城市基层医院在现有建设的基础上, 其规划布局应形成如下模式。一是以综合医院为中心的城市区域的周边区域, 基层医院密度大于其他区域的医院密度, 基层医院成为综合医院的辅助与补充。同时, 由于城市中心区域人口密度大, 基层医院的功能设置更偏重于突发性传染病的预防, 控制功能则依托于综合医院。从大的网络体系来看, 体现为“预防的中心极化”。二是位于城市边缘区的基层医院, 因其以新建为主, 则传染病控制的基础设施数量、质量均高于区域中心的基层医院, 这使得在疫情初期, 一旦发现疑似病例能够立即在就近的基层医院予以短期的隔离观察, 发挥防控作用。从大的网络体系来看, 体现为“控制的边缘离散”。这种中心集聚与边缘离散的扩张趋势, 即为“动势”。将基层医院按照联动网络进行规划布局, 可促进医院建筑区域网络的合理建构与逐步完善, 将使基层医院功能愈趋全面, 中心极化作用将慢慢减弱, 而边缘离散作用逐步增强, 网络体系也渐趋均衡。

以哈尔滨市医疗建筑的现有布局为例, 如果以综合实力最强的哈尔滨医科大学第一医院为医疗建筑中心, 由于基层医院具有固定的辐射半径, 故所有的基层医院均呈现出均质性的分布 (图1) 。而如果以大直街、学府路为轴进行网络布局建构, 按照“预防的中心极化”和“控制的边缘离散”原则, 城市主路沿线及其周边的基层医院则应具备图2所示的动势。

在一个完善的突发性传染病防控网络体系中, 每一所基层医院都应该是预防与控制的综合体。预防主要指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者, 其医疗功能设置为宣传教育、疫苗接种、初期诊断等科室空间;控制则主要指对疑似人员隔离、感染人员封闭治疗等, 功能设置为以隔离病房为主的医疗空间。依据“动势联结”的模式, 位于城市不同位置的基层医院在功能设置上应有所侧重, 离中心联结点越近, 更应注重无疫情时期的传染病预防, 如德国图林根州耶拿大学的大学城社区医院有独立的隔离空间及出入口, 便于日常有效的防控;[2]反之, 则应适当增加内部空间隔离病房的比例, 使得在疫情初发期能够更好地就近隔离观察、及时治疗, 最大限度地控制传染病的扩散, 如德国的波恩大学城医院。[2]

动势联结的网络层级, 有利于解决新旧城区基层医院网络衔接不够畅通的问题。这样的层级模式可使城市边缘区的基层医院发挥更大的作用, 也有助于弥补中国目前在流动人口传染病防控中存在的盲区。

2. 动态联合

动态联合是“联动网络”在城市局部区域内的布局结构, 这里的区域指疫情的爆发区域。在这一层级中, 区域内的数个基层医院围绕着区域中心医院, 联络结合在一起, 共同抵御传染病的扩散趋势, 是为“联合”。而“动态”则指在面对汹涌而来的突发性传染病时, 这一基层医院联合体发展变化的情况, 可呈现出依随疫情爆发点位置、规模大小、严重程度的不同而有机变化的态势。

根据近年来突发性传染病的扩散特点, 疫情范围较大时, 单纯依靠在医院隔离患者的模式已不足以控制疫情, 一定范围内的区域隔离与控制, 形成“孤岛效应”, 更为有效。随着疫情的发展变化, “孤岛”内的个别规模较大、配置较完善的基层医院可以迅速转变为区域内的控制中心, 因其具备较强的传染病控制和一定的救治能力, 可以成为孤岛区域内的二级枢纽, 向上担负起单方面与城市疾控中心和大型综合医院的信息、医护人员、医疗设备的沟通和衔接任务, 向下则负责组织网络内其他基层医院进行有效的隔离与救治。这样形成的“1个中心+1个枢纽+N个隔离点”的“联动网络”, 一方面可以根据传染病的爆发区域, 迅速调整联合范围, 在不同区域内部组织起更具防御能力的控制网络;另一方面, 也可以根据不同时期、不同类型传染病的特点, 在二级枢纽的选择上产生动态变化。“枢纽”对“中心”的单方面联系, 使得效率提高, 疫情信息能够最快速地传递给上层医院, 也可对患病人员进行迅速的转移, 减少对其他人口的传染几率。

理想状态下的医疗建筑网络体系如图3所示, 从中选取特定区域, 随着突发性传染病爆发点的不同, 隔离的孤岛范围也在变化, 从而医院A和医院B发生了从基层医疗机构到二级联系枢纽的动态转变 (图4) 。

为了在这一层级下更好地实现动态变化, 在进行新的基层医院用地规划时, 需尽量靠近城市次干道和城市支路, 避免位于城市支路以下级别乃至小区级城市道路上, 并考虑位于社区边缘, 形成较独立的区域以便于隔离, 如上海杨浦区的欧阳路社区医院就选择了城市支路四平路421弄上的位置, 并尽量靠近城市道路四平路。[3]这样的规划有利于形成一个由“点”到“线”到“面”的控制状态, 从而实现对区域的最佳防控, 有助于弥补目前城市新区基层医院防控能力的不足, 均衡旧有城区的基层医院网络布局。

3. 动平衡联营

动平衡联营是基层医院“联动网络”的最末端, 指构成网络的各个基层医院内部的空间构成模式, 即用于普通社区医院的功能空间和用于防控突发性传染病的功能空间在互为区别的同时也互相依存, 如同不同机构之间形成的“联营”, 使之能够通过彼此之间的转换与扶持, 适应从无疫情到疫情初现直至疫情广泛及疫情结束的全过程, 在可持续性的变化中寻求平衡。如前所述基层医院动态联合层级中, 个别基层医院将转化成为区域救治中心, 具有比较强的救治能力, 这就要求在设计之初考虑未来救治能力的实现。这类医院的隔离病房平时可以作为普通医疗病房使用, 疫情突发时期迅速转化成为高效能的隔离病房应对疫情。

为了实现这一层级的建构, 基层医院的设计应该注重功能分区的合理性及分区间的互相转化, 强调救治分区、隔离分区和内部交通组织, 以实现内部功能的转换。首先, 可以转化为隔离救治病房的部分, 应集中设置, 并设置单独的出入口及能够封闭的隔离门, 在疫情爆发时, 感染人群与普通就医人群避免交通流线的交叉。其次, 可以转化为隔离救治病房的部分, 宜集中在地面层设置;多层医院, 隔离病房适宜集中布置在建筑的一端并有独立的垂直交通通道。再次, 隔离病房应根据综合医院隔离病房标准进行设计, 并设计独立的空调系统和新风送风系统。

如德国Haseluenne镇的社区医院 (1) (总建筑面积2 099 m2) , 在设计时便充分考虑了这一因素, 将医院分为诊室区和隔离病房区两大部分, 各自具备独立的垂直交通和疏散出口, 通过隔离门互为区分;隔离门并不固定, 通过位置的变化, 两个功能区之间的面积比例可以适当调整, 适应不同时期功能转换的需要。

四、结语

动势联结、动态联合和动平衡联营是一个网络模式的三个不同层级, 相互配合, 共同搭建了基层医院防控突发性传染病的“联动网络”。这种网络模式的核心是在联合的基础之上具备一定的可变性, 以及由此产生的适应性与可持续性。在这样的网络体系下, 基层医院虽由于规模及设施的限制, 无法成为防控主力, 但可发挥网络的整体力量, 针对突发性传染病构成一道可刚可柔的弹性盾牌。中国人口众多, 医疗资源尚不能满足民生需求, 医院建筑规划与设计将基层医疗资源的配置介于动态变化之中, 能够避免资源浪费, 节约国家对医疗设施建设的投入, 也是一种契合中国当下新的医疗卫生体系改革的“适时之举”。

摘要:防控突发性传染病是各级医院的重要职能, 本文从中国医疗卫生体系改革的新趋势入手, 针对当今社会需求的特殊问题带来的基层医院的功能变化, 从规划布局到功能设置提出了基层医院建筑的“联动网络”模式。从动势联结、动态联合、动平衡联营三个层级建构了网络体系, 并阐明在突发性传染病的不同阶段, 这三个层级在城市不同域面中所起的作用。

关键词:突发性传染病,基层医院,联动网络

参考文献

[1]车莲鸿.上海市医院规模和布局建设现状分析与评价研究[D].上海:复旦大学, 2012.

[2]NICKL-WELLER C, NICKL H.The New Hospital[M].Singapore:Page One Publishing Private, 2007.

突发性传染病的防控 篇3

[中图分类号]R473.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9-6019-(2010)05-74-02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是传染病防控工作的最基层单位,承担了所辖街道传染病防控知识培训、疫情监测、流行病学调查、医学观察、预防性服务及协助疾控部门暴发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调查处理等工作。近年来一些新发传染病如SARS、甲型H1N1流感、高致病性人禽流感等均易在社区传播,因此加强社区传染病管理成为控制传染病暴发流行的重要手段之一。目前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传染病管理人员偏少,且大多兼职,要做好社区传染病的防控工作就需要有一个完善的管理体系。从2003年我国为有效应对SARS而实施了一系列加强疫情监测报告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的措施以来,我们按要求不断强化管理,健全网络,完善制度,基本杜绝了传染病疫情的漏报、迟报等现象,大大提高了应急反应能力,在此简单谈谈我们的几点做法。

1构建防控平台。提升应急反应能力

1.1完善传染病防控管理制度

根据传染病防治法律法规及《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等文件要求制定了《疫情报告管理制度》、《疫情报告培训制度》、《疫情报告资料使用和保存》及《疫情管理部门的工作职责和流程》等相关规定,将疫情报告管理、登记、核对与自查、奖惩制度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等内容细化为具体的工作要求,发放到中心各临床诊室和辖区社会医疗机构,要求相关制度张贴上墙,医务人员必须熟记填报要求如报告病种、程序、方式、时限等内容。

1.2健全传染病防控组织网络

组建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领导为组长的传染病管理领导小组,下设监测报告、医疗救治、应急处置、疫点消毒及后勤保障等职能小组,其成员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社会医疗机构的各相关部门人员组成,分工明确,职责到人,共同负责辖区内传染病疫情监测报告及处置。

1.3建立应急反应机制

制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灾害事故应急处理预案》来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成立应急处置和医疗救治小分队。门诊常年实行预检分诊,腹泻病门诊、发热门诊按规定配备相应的急救、消毒、防护药械及物品。

2开展宣传培训。增强传染病防控意识

2.1强化传染病防控知识培训

定期组织辖区内所有医疗机构的医务人员开展传染病防治法律法规和重点传染病防治专题培训,增强大家特别是临床医生的业务知识水平和疫情上报意识。每年开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或传染病疫情处置模拟演练,提高他们的业务素质和突发疫情快速反应能力。对新调入或聘用的医务人员,及时安排传染病防治相关知识专题培训。

2.2做好社区宣传指导

积极配合社区居委会利用黑板报、宣传单、健康咨询及讲座等形式在社区、学校、托幼机构、工厂、企业、建筑工地等处广泛开展传染病防控及干预的知识宣传和指导,提高社区居民对传染病危害及预防知识的认知水平,从而达到有效预防相关传染病的效果。在传染病流行期间有针对性的开展健康教育,从而迅速控制疫情的蔓延和扩散。

3疫情规范处置.有效防控相关传染病

3.1监测信息规范上报

要求辖区所有社会医疗机构(含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卫生服务站、个体诊所、卫生室等)的医务人员认真执行疫情报告管理制度,门诊日志登记项目齐全,发现传染病的病人或疑似病人按规定做好登记,填全传染病卡片必填项目,文字要工整、清晰,临床诊断明确、合理,并及时上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防保科。防保科有传染病总登记簿,配备疫情报告专用电脑,收卡后疫情上报人员要逐项审核报告卡,与填卡人一同补全漏项、更正逻辑错误等,完成登记、网络直报、卡片编号并归档保存。工作人员在登记、收卡、查对、签收和上报的各个环节要认真负责,保证传染病报告卡填报质量(如完整性、准确性、及时性和一致性等)达到标准。为防止个别患者取回检查报告单后因个人原因未能及时复诊而导致的传染病迟报现象,要求检验科和放射科医生在查出传染病阳性结果时按《随时反馈制度》的规定以最快方式通报接诊医生,做好反馈记录。临床医生报卡时在《收卡登记本》上登记,并由防保科报卡人员确认签名,防止在出现传染病漏报或缓报时双方互相推诿责任,达到提高工作人员责任心的目的。

3.2传染病疫情及时处置

疫情报告管理人员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网上查询或临床医生上报等途径获得本辖区的新发传染病病人信息,如需疫情处置的要及时通知相关人员完成流行病学调查、疫点消毒,追踪调查密切接触者,实施医学观察和预防性服务,力争不出现传染病扩散或二代病人。遇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暴发疫情时,要及时上报分管领导和疾控部门,启动应急预案,通知应急处置和医疗救治小分队赶赴现场共同参与落实相应的处置措施。

4加强监督管理。确保工作有序开展

4.1加强日常工作监管

每月月初由分管领导牵头组织人员认真检查门诊日志及病房、检验科、放射科、防保科等处各类登记本,上网核对传染病报告卡,抽查流调、疫点消毒及预防性服务记录,并通过上门调查或电话随访来检查工作完成质量,认真做好疫情报告自查记录。每季召开社区传染病管理工作会议,通报辖区近期的季度疫情分析及汇总材料,讨论分析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并合理协调解决,对下阶段传染病防控工作提出针对性的建议。

4.2落实奖惩措施

传染病的防控措施 篇4

一、学校常见突发流行性疾病和传染病种类及症状:

1、出疹性疾病:

麻疹: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因全省多次组织麻疹疫苗的强化免疫,目前多为散发。好发于冬春两季。临床特征为发热、流涕、咳嗽、眼结膜炎、口腔粘膜斑及全身皮肤斑丘疹。常可并发肺炎,而危及婴幼儿生命。其发疹特点为先热后疹,皮疹颜色深,疹间参差不齐,手摸粗糙,疹后皮肤呈皮糠样改变。传染期一般为出疹前5日至出疹后5日,以潜伏期末到出疹后1、2日传染性最强。患病后可获得持久免疫力,第二次发病者较少见。

隔离期限:出疹后5天,合并肺炎隔离至出后10天。

风疹:由风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因疫苗接种率普遍不高,儿童普遍易感,易呈暴发流行。流行季节为冬春季,临床特征为为发热,皮疹,耳后及枕部淋巴结肿大。皮疹颜色淡,出疹均匀,整齐,疹后皮肤光滑,干净如常。

隔离期限:出疹后5天,合并肺炎隔离至出后10天。

2、流行性腮腺炎:

简称流腮,由腮腺炎病毒所引起,全年均可发病,但以冬春为主。在学校及幼托机构易造成暴发流行。临床特征为发热及腮腺肿、痛。腮腺炎其病虽不可怕,然而其并发症却十分可怕。可能导致:1、男生睾丸炎:较大儿童及体弱患儿易并发睾丸炎,常有一侧或双侧睾丸肿大、疼痛。若治疗不及时出现睾丸萎缩而引起无精症,故而不生育;2、卵巢炎:10岁以上女患儿易并发卵巢炎。症状是小腹部及腰骶部疼痛、全身乏力,发烧较重可达39℃以上。治疗不及时,婚后不孕;3、脑膜脑炎:在腮腺肿大一周后出现嗜睡、呕吐、头痛、颈项强直、发烧39℃以上,一般无抽搐。

隔离期限:至腮腺完全消肿后3天止,自发病起约3周时间。

3、手足口病:

是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之一,多发于5岁以下的婴幼儿。最典型的起病过程是发热(体温在39℃以下),进而出现咽痛,幼儿表现为流口水、拒食。手、足、口腔可发现皮疹、丘疹或疱疹,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呕吐等症状。个别患者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炎等致命性并发症。

隔离期限:自发病日起14天。

4、流行性感冒 :

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流行无明显季节性,以冬春季节为多。临床特点为急起高热,体温达39-40℃甚至更高,伴头痛、全身酸痛等。以全身中毒症状重,而呼吸道症状轻为特征。流感病毒的变异化非常快,是一种无国界的传染性强、传播速度快的疾病。多数人以为流感是小病而不加理会,其实每年死于流感的人不胜其数。流感病毒若入侵器官,可引致严重的并发症,例如肺炎、支气管炎、心力衰竭等,后果十分严重。传播途径为空气飞沫经呼吸道传染,人群普遍易感。发病3天内传染性最强。

隔离期限:自发病日起7天

5、水痘:

是一种常见、多发的儿童传染病,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临床特点是皮肤粘膜出现瘙痒性水疱疹。水痘结痴后病毒消失。接种水痘疫苗是预防这种传染病的有效措施。并发症:皮肤继发感染:最常见,如脓疱疮、蜂窝组织炎等;水痘肺炎;心肌炎、脑炎。易感孕妇在妊娠早期如患水痘,终止妊娠是最佳选择。

隔离期限:至水痘疱疹完全结痂为止,但不少于发病后7天。

6、流脑:

为脑膜炎双球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常见于冬春季,病变主要在脑膜、临床特点为起病急、高烧、头痛、皮肤瘀点及脑膜刺激症。现已有疫苗预防,发病率低。

隔离期限:症状消失后3天,但不少于发病后1周。

7、乙脑:

为乙型脑炎病毒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的急性传染病。流行季节为7、8、9三个月,传播途径是经蚊子叮咬。临床上以高烧、意识障碍、抽搐及脑膜刺激症为特征。现已有疫苗预防,发病率低。

隔离期限:隔离至体温正常。

二、学校突发流行性疾病和传染病个人预防措施

1、预防接种:是预防传染病最经济、最有效的方法。上述学校常见传染病除手足口病外,均有相应疫苗可预防。

2、注意室内通风换气、保持空气新鲜。

3、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勤洗手,勤晒衣被,多饮开水,多吃清淡食物。。

4、均衡饮食、加强营养、适量运动、充足休息,增强抵抗力。

5、在传染病流行高发期尽量避免让孩子到人多拥挤、空气污浊的公共场所,不到病人家串门,以减少患病机会。

6、药物预防 :可服板蓝根冲剂、玉叶冲剂等抗病毒中成药,具有清热解毒作用,同时应及时到正规医院就医治疗。

三、学校突发流行性疾病和传染病的防范措施:

1、疫情的判断与核实:根据上述介绍的学校常见传染病主要症状判断与核实为何种传染病;确认后向区疾控等有关部门做疫情报告。

2、坚持晨检制度:按照《学校传染病防控晨检工作规范》要求,认真询问、观察、检测(测体温)学生的健康状况,发现异常认真登记《学生晨检因病缺勤记录登记表》,督促就诊并严格居家隔离。

3、严格病人隔离:严格掌握并按上述各种传染病的隔离期限责成患病学生居家隔离治疗,直至满隔离期限后或经市级以上医院提供医师开具的无传染性的证明,患病学生方可返校上课。教师职工亦同。

4、执行疫情日报告:每日根据晨检结果,指定专人汇总填写《学校晨检结果汇总表》,报告当日新发病例数、痊愈病例数,住院病例数等信息。

5、环境清洁与消毒:开展爱国卫生运动,保持学校环境卫生的清洁,校园内无卫生死角;定期对教室等学生活动场所进行通风、消毒。

6、健康教育工作:学校通过授课、版报、发放宣传单等形式对师生进行各类传染病防控知识的宣传教育,教育学生平时加强身体锻炼,合理饮食和休息,增强自身抗病能力,学会勤洗手、勤晒被、多通风、喝开水、吃熟食的十五字防病口决。疫情发生期间同学不互相探望、串门,学校根据实际情况减少或停止集体活动,尽量避免全校或较多人员集会。

7、保护易感人群:对未发病学生可建议由家长携带到当地卫生院应急接种相关疫苗,保护易感人群。

四、学校各场所的消毒方案

1、消毒原则 :学校的预防性措施应以清洁为主,平时注意加强通风(每日2-3次,每次不少于30分钟),保持好环境卫生,不需专门开展消毒工作,若有传染病疫情存在,有针对性消毒。

2、消毒场所 :教室、图书馆(阅览室)、音乐室、礼堂、厕所、食堂等公共场所。

3、消毒对象与方法:

(1)地面:上述各场所地面用有效氯为1000mg/L~2000mg/L的含氯消毒剂进行擦洗消毒。

(2)空气:房屋密闭后:①2%过氧乙酸(过氧乙酸A、B液在使用前需混合放臵24小时后,方可按比例配制使用)进行喷雾消毒,用量为8毫升/米

(3)课桌椅等物体表面进行消毒时,可选用清洗、擦拭、喷雾的方法。一般选择含氯消毒剂,浓度为500毫克/升~1000毫克/升,作用时间应不少于30分钟。

(4) 手与皮肤:可用0.5%碘伏消毒液、或75%乙醇棉球、纱布块擦拭,作用1 分钟~3 分钟,防止手造成的交叉感染。

突发性传染病的防控 篇5

关于做好学校幼儿园春季传染病防控工作的通知

各县区教育局、市直学校:

春季是呼吸道传染病高发季节,学校和幼儿园是人群高度密集的场所,学生是呼吸道传染病易感人群之一。为有效预防与控制呼吸道传染病在学校的发生和蔓延,确保我市广大师生身心健康,现就做好春季学校传染病防控工作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加强组织领导,严格责任追究

各地要高度重视学校、幼儿园传染病预防工作,将此项工作作为当前学校、幼儿园卫生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列入工作议事日程,抓紧抓好抓实。要按照传染病防治有关法律法规要求,建立和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健全相应的组织机构,落实工作人员,完善工作制度,明确工作职责,建立以校长为第一责任人的管理机制,加大对学校、幼儿园传染病、1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监管力度,避免学校和幼儿园内传染病暴发疫情的发生。

二、加强疫情监测,规范疫情报告

各学校、幼儿园要指定专人作为传染病疫情的报告人,要明确分管领导,共同负责学校传染病的监控与报告工作。各县区教育局要明确学校卫生工作分管领导和责任股室。要密切关注学校、幼儿园及周边饮食卫生安全,避免发生因食品、饮用水污染所引发的传染病。学校、幼儿园要认真落实晨检制度,及时了解学生的出勤、健康情况,一旦发现传染病病人或疑似传染病病人,要及时向当地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进行报告,并同时向上级教育行政部门报告,做到传染病早发现、早报告、早诊断、早治疗。各县区教育行政部门要及时收集、分析本辖区学校、幼儿园的晨检、因病缺勤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置,并及时报告上级教育行政部门。

三、加强科学指导,落实防控措施

针对我市实际和春季传染病流行特点,各地各校近期要集中力量对学校环境卫生尤其是教室、图书馆等教学场所和食堂、宿舍、厕所等生活场所及周边环境进行全面的清扫和清理,清除“四害”,保持良好的清洁卫生,做好校园环境卫生整治,切断传染病的传播途径。对发现疫情苗头的学校,教室、宿舍、图书馆等公共场所应在卫生部门的指导下进行空气消毒和各项预防措施的落实。

四、加强卫生管理,确保饮食安全 各地各校、幼儿园要加强对食堂、饮用水及周边食品安全隐患的排查,对学校、幼儿园及周边发现的安全隐患要加以监管,要合同相关职能部门及时进行整改和整治,切实消除隐患。学校要配备专职或兼职的学校食品卫生安全监督员,负责学校日常性的卫生防疫和食品卫生安全监督工作。特别要加强对学校食堂、小商店的食品容器、冷藏设备、加工设备等清洗消毒,加强对加工环境的卫生消毒处理,对食堂采购、贮存、加工、出售、留样等重点环节进行日常监管;加强对卫生从业人员的管理,落实从业人员定期体检制度,食堂、校园商店等从业人员必须具有健康证;检查商店有无销售非法添加和滥用添加剂的食品、“三无”食品和假冒伪劣、有毒有害、过期变质及其它不合格食品等;学校要建立饮用水消毒管理制度,落实专人负责饮用水、生活用水的管理工作,定期对蓄水设施、输水管道进行清洗、消毒,并做好记录;加强水源周围环境保护,经常性的开展水源周围环境整治,水源周围30米内没有渗水性厕所、粪坑、排污沟、垃圾堆及废渣等污染源存在;同时,教育行政部门要联合有关部门加强对学校周边饮食服务单位如小超市、小摊贩、餐饮店等食品安全工作重点单位的监管,支持各相关职能部门履行学校卫生的监管职责,确保学校师生的食品安全。

五、加强寄宿生管理,突出工作重点

寄宿制学校是传染病多发单位,要高度重视寄宿制学校的管理。寄宿制学校要建立寄宿生传染病疫情防控相关制 度。教室和宿舍(寝室)等场所要保持整洁和通风,对相关物表、空气的消毒均配置消毒药品,毛巾、脸盆等个人用品专人专用,保持清洁,避免出现宿舍内的交叉感染。督促寄宿生讲究个人卫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要通过文明寝室的评比、卫生检查、适时提供热水和饮用的开水等办法,改善学生的住宿条件,营造一个温馨和谐、健康向上的寄宿环境。

六、加强健康教育,提高防范意识

采取多种形式,开展传染病预防的宣传教育工作。各校应充分利用健康教育课、班会、队会、讲座、板报等形式开展一次春季传染病预防知识的宣传教育活动,使学生了解呼吸道传染病的传播途径和预防方法,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各校要主动与学生家长建立联系,宣传预防传染病的相关知识和要求,呼吁家长关注学生的健康状况,做好患病学生的管理工作。各地各学校及幼儿园要把春季防控传染病的工作作为当前的一项重要工作,要强化学校卫生工作的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适时进行有效地督导检查,确保我市教育工作健康有序地开展。

春夏季传染病防控的公开信 篇6

您好!

目前正处于春季传染病的高发季节,随着气温回升和人群流动,呼吸道、肠道传染病疫情将呈多发趋势。为防止传染病的传播、蔓延,为了您孩子的身体健康,特请您配合学校做如下工作:

1、教育孩子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如:勤洗手、咳嗽打喷嚏时手捂口鼻,多喝开水,生吃瓜果要洗净等。

2、家庭注意室内的通风换气,提倡湿式清扫。

3、尽量少带孩子去商场、酒店等人群密集的公共场所

4、每天在家进行简要的体检,如摸摸额头看有无发热;看看孩子身上有无异常皮疹,精神是否良好;问问孩子有无不舒服;发现异常,应及时就诊,并通知班主任,详细说明孩子病情。

5、发现孩子不舒服,要及时就诊,不可因为担心落下课程,而贻误病情。遇到孩子发热时,治疗期间均应在家休息,不可带病坚持上课,待退热后两天返校。

6、今年气候特殊,温差较大,注意给孩子增减衣物。

7 、遇到孩子患有水痘、流行性腮腺炎、流感等传染病时,应配合学校做好隔离,不可强行来校上课。

XXX

突发性传染病的防控 篇7

近年来, 新发传染病不断出现, 给基层传染病管理工作带来更高的要求和更新的挑战。需要结合实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和疾病预防控制绩效考核, 因以制宜, 创新举措, 不断提高基层传染病管理能力和服务水平。

一、在健全管理体系上求突破

组织专门力量, 采取封闭式集中办公的方式, 专门进行了项目管理方案的修订, 本着务求项目实施的系统性、规范性、可操作性、透明性和实效性的原则, 对原先制定的项目管理方案调整为健康教育、艾滋病性病综合防治、急性传染病防治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寄生虫病防治、血吸虫病碘缺乏病防治、结核病防治、麻风病防治、预防接种、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制、卫生监测、精神病防治、妇幼保健、农村公共卫生监督、基本公共卫生信息收集与报告等多个具体实施项目, 每个项目均明确工作内容要求、完成时间、经费预算、考核评估办法、责任单位、责任人等。通过培训, 使所有从事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各级各类人员对整个项目管理的目标、任务、要求、经费、考核、奖惩等全面掌握, 明确了各自所承担的职责。从而使项目管理工作从体系上得到了健全完善, 纳入了惯性运行的轨道。

二、在完善管理机制上求突破

以县疾控中心、卫生监督所、妇幼保健所为龙头, 以各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镇卫生所) 为枢纽, 以各中心卫生院、民营医院为补充, 以社区卫生服务站为网底, “横向到边, 纵向到底”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网络已基本建成。

在镇级, 建立了由镇卫生所公共卫生业务骨干为主要成员的镇项目工作指导检查小组, 根据各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镇卫生所) 、医院、社区卫生服务站项目工作的职责要求, 落实具体的实施单位及责任单位。各镇卫生所定期对辖区医疗卫生机构进行指导检查, 医院每月至少一次, 社区卫生服务站每两个月不少于一次。医院项目工作检查员对重点工作每天巡查一次, 工作完成情况每旬检查一次, 所属社区卫生服务站每月检查一次。在村级, 各社区卫生服务站站长负责将各具体项目工作分解落实到站内人员, 并加强本站实施项目工作的管理和检查。

为进一步健全考核机制, 强化考核结果的使用, 我县采取“谁指导、谁考核、谁评价”的办法, 实行统一扎口管理, 由县各项目督导组进行考核, 实行平时考核与年中、年末考核相结合, 县级考核与镇级考核相结合, 单位考核与具体工作

责任人考核相挂钩, 上级考核结果与下级考核结果进行捆绑的办法进行, 即社区卫生服务站考核结果与其举办主体、镇卫生所的考核结果相挂钩, 医院考核结果与镇卫生所考核结果相挂钩, 镇卫生所考核结果与县相关项目督查单位考核结

果相挂钩。为了促进和保证各级督导、考核落到实处, 提高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质量,

三、在规范经费管理上求突破

针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经费总额有限, 还不能满足当前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管理工作需求这一现状, 我县将农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资金、各级财政相关专项业务补助资金等进行整合, 统一建立专账, 实行项目管理, 捆绑式使

用。本着规范管理、透明公开、谁做谁得、劳酬相扣的原则, 严格按照完成的数量、质量以及序时进度等实绩的考核结果, 对劳务费、补助费等实行一竿子到底的办法进行分配。所有纳入项目化管理的经费.采取预拨与逐季核算、年底考核结算的办法予以下拨, 直接下拨到中心卫生院、民营医院、社区卫生服务站等项目实施单位。为确保项目补助经费及时、足额到位, 对乡村医生的劳务补助费统一通过银行打卡的方式进行发放, 防止截留使用现象的发生, 调动了乡村医生从事项目工作的积极性, 夯实了基层项目工作的基础。

四、在提升管理效益上求突破

近年来, 我县注重在提高管理效益上下功夫, 以提高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社会影响力和社会满意度为目标, 提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为落脚点, 项目管理的效益日益提高。卫生基础设施不断完善, 管理制度、管理流程逐步规范, 整个农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管理步入了常态化、规范化、社会化的运行阶段。全县先后投入近百万元用于计划免疫和儿童保健“两个门诊” (计划免疫门诊、儿童保健门诊) 的规范化建设, 采取“以奖代补”的形式, 按照统一设置规划、统一建设标准、统一规章制度、统一人员管理、统一工作考核的“五统一”要求, 对全县的社区卫生服务站完成了升级改造的任务。在各镇按照区域范围, 经考核聘用多名从事项目实施与管理的责任区医生。农民健康档案从无到有, 全县农村居民基本建立了健康档案。卫生应急工作得到进一步强化, 每年组织2次应急演练, 确保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得到及时、有效、规范的处置。儿童计划免疫建卡率、建双卡率、建卡合格率均大于95%, 五苗基础接种率均大于98%, 未发生重大传染病暴发疫情。结核病防治、妇幼保健工作信息化建设工作也于今年在全县全面启动, 全县基本公共卫生信息化管理水平将得到进一步提升。广大农村居民普遍受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可及性的实惠, 从中真切地感受到党和政府关注民生, 实实在在地为民办实事办好事。同时, 社会和群众的积极支持和广泛

如何做好传染病防控工作 篇8

关键词:学校;传染病;防控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23-174-01

学校常见传染病有肺结核、病毒性肝炎、麻疹、腮腺炎、水痘、流感等。其中腮腺炎、水痘、流感及麻疹均具有极强的传染性。所以我们每人都要充分认识传染病对我们身体健康造成的危害,轻者可影响工作、学习及生活;重者可留后遗症甚至死亡。学校是社会上一个特殊的组成部分,也是易感人群集中的场所。学校的传染病与社会上一样,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冬、春季呼吸道传染病多发,夏、秋季则以肠道传染病为主。同时,学校传染病的发生与寒、暑假有着密切的关系。寒、暑假过后的两次开学,所伴随的学校传染病的发生与流行,不仅仅与社会上传染病流行季节吻合,更重要的是在寒、暑假中,学生的走亲访友的流动和活动,可能将接触的外地传染病带到本地,又随着开学而带进学校。通过学生间的密切接触而在学校中传播。了解学校传染病的季节特点,抓好春、秋二次开学的传染病防治工作,对学校中传染病管理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作为一名学校保健工作人员,如何做好传染病防控工作呢?

一、完善预防组织

有健全的传染病防治领导机构,校长为领导机构组长,副组长由校医及后勤校长担任,组员由各班班主任担任。领导机构名单每班都张贴上墙,有联系电话;有独立的校医室;有专职校医主持日常工作;各班有传染病宣传员的健康教育网络。

二、健全预防工作制度

1、疫情报告管理制度:要求第一发现人立即直接向行政领导报告或班主任报告。若第一发现人是班主任,直接将学生送到卫生室,并向行政领导报告,同时通知学生家长。行政领导向县主管部门汇报,在报告的同时,教职工将学生送往医院,报告程序列表为:第一发现人——卫生室行政领导——县主管部门班主任——家长

2、学校环境卫生每日清扫消毒制度:学校每天对教学场所、宿舍、食堂、厕所进行清洁消毒,并作好记录。凡是在班内发现等传染病,及时通知卫生室,卫生室根据不同的传染病进行不同的消毒隔离措施。传染病学生在患病期间必须停课离校隔离,病愈后需经卫生院出示病后康复证明,校卫生室同意后方可复课。

3、班级卫生通风制度:学校做到教学场所经常开窗通风换风,发现传染病疫情患病学生,教职工及密切接触者接受隔离治疗或隔离观察;学校设立专职传染病疫情报告人。学校校医具体负责学校传染病疫情收集,报告学生健康的晨、午检。学生的健康教育,校内食堂饮水卫生检查,免疫预防等传染病防治工作。学校做到主动与疾病控制中心的相关部门加强沟通,接受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的领导和疾病控制中心的技术指导培训,督导检查等工作。学校出现手足口病疫情后 ,学校要积极协助与配合疾病预防控制部门和医疗机构开展调查病人救治控制措施落实等工作,全校停课一周,并对患病学生进行隔离治疗两周。学生复课后,进行入校前检查校检、晨检、午检,每天向上级部门报告疫情情况。

三、加强宣传,群策群力

建立健全宣传教育体系,开展宣传教育活动,普及传染病防治知识,提高师生科学防病能力,和卫生宣传健康教育的科学水平;针对主要疾病的危害及其有关行为,有的放失地宣传卫生知识;灵活实施不同的教育内容和方法。

我校对卫生管理人员、工作人员,进行传染病防治的专题讲座。增强他们的卫生防病意识和高度的职业责任感和职业道德观念。充分利用健康教育课、班会、讲座、板报等形式对学生进行传染病教育,向师生传授针对性较强的传染病的预防知识,使师生知道传染病的特点:有病原体、有传染性、有流行性(散发、暴发、流行)、有地方性、有季节性、有免疫性。

制定学校预防甲型HINI流感、手足口病和结核病等呼吸道传染病防控工作的责任书,校长签字,责任人签字,学校盖章。

1、责任对象:学校校长是防控工作第一责任人,分管此项工作领导是第二责任人;具体负责教师是直接责任人。

2、责任目标:班主任、卫生室

3、责任追究:如因责任人工作失职,造成事故,按相关规定追究当事人责任。

我校充分利用板报,刊登了不让任何病毒进校门一文,让学生了解各种传染病。

四、落实责任,完善措施

传染病防控措施 篇9

传染病防控措施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学校卫生工作条例》《学校和托幼机构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规范(试行)》等有关规定,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组织领导

学校传染病防控领导组 组长:李清周校长

督导:冉茂文书记

副组长:冉旭刚、安锐副校长

成员:全体教师

二、分工职责

校长——是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传染病防控第一责任人。全面负责,调动全校所有力量确保此项工作高效落实。

书记——负责全校突发事件及传染病防控的保障落实,指导、监察各处各部门工作,确保各处环节紧凑有效实施。

副组长—冉旭刚副校长是学校防控工作的直接责任人,主要负责防控工作的制度、方案的制定指挥,卫生及相关工作人员调配及后勤物资保障,及具体执行;

安锐副校长主要负责防控工作中对全体教职工的管理、保护,协调保证教学质量和教学秩序正常实施的直接责任人。

成员:

各班班主任老师职责:各位班主任老师全面负责本班防控工作。是本班防控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和学校防控工作的直接责任人,也是本班疫情报告责任人。班级晨检应由班主任或班级卫生员对早晨到校的每个学生进行观察、询问,了解学生出勤、健康状况。发现学生有传染病早期症状(如发热、皮疹、腹泻、呕吐、黄疸等)以及疑似传染病病人时,应当及时告知学校疫情报告人(校医),学校疫情报告人(校医)要进行进一步排查,以确保做到对传染病病人的早发现、早报告;因病缺勤班主任应当密切关注本班学生的出勤情况,对于因病缺勤的学生,应当了解学生的患病情况和可能的病因,如有怀疑,要及时报告给学校疫情报告人(校医)。学校疫情报告人(校医)接到报告后应及时追查学生的患病情况和可能的病因,以做到对传染病病人的早发现。协助校医做好因病排查工作及各类资料填写上报工作;搞好班内卫生、消毒、通风等工作;积极学习传授各类传染性疾病特征、传播途径、如何预防等。

全体教职员工:都要参与到传染病防控工作中来,做好相应的宣传教育,要协助班主任做好学生在校期间的观察工作,发现异常要及时向班主任报告,并由班主任逐级汇报。

三、具体实施 学校防控:

1、做好日常学生的晨、午检,在各类传染病流行期间做好相关的宣传、教育,做好防护,指导各班学生和家长做好防护。严格按照免疫计划组织学生进行疫苗接种,努力提高预防接种率,学期初做好预防卡证的查验及登记工作。

2、做好日常监测,及时发现潜在因素进行预防和控制,做好学校的日常防护,疫情流行期间严禁外来人员随意进入,严格把关,确保安全。

3、组织领导要高度重视,措施到位,积极制定相关制度、方案,确保措施得当,有力到位。日常应做好各类防控物资的储备,疫情期间要确保各类物资满足供给,人员到位,群策群力。

4、建立健全传染病监测及疫情报告体系。学校发生疫情时,法定报告人必须按照报告实效和途径进行上报,不得隐报、瞒报、迟报和漏报。建立起由学生到教师;由教师到疫情报告人(校医);由疫情报告人(校医)向校领导和上级教育、卫生部门的疫情报告体系。

5、对已发生疫情在相关部门指导下,做好监测和处理。做好全体教师的教育培训和家长的交流沟通,确保和维护学校正常教育教学秩序。

班级防控:

1、严格执行学校开窗通风制度,保持教室环境卫生。班主任每日晨检、晨报,对因病缺勤学生问清发病时间、起因、主要症状及是否就诊等,在校医晨检时口头将上述信息汇报做好登记和进一步帮助其进行病因排查,以便及时提出相关意见和采取相应措施。

2、采用家长记录或家长定时报告等适当的措施做好患病学生的跟踪随访,认真填报班级《因病缺勤跟踪随访记录》,通知家长在学生病愈后需到社区卫生服务站及以上医疗机构开具已过传染期或已愈诊断证明,学生返校时将随访记录和诊断证明交由卫生室存档备查。

3、班内出现传染病,严密观察其他学生健康,对可疑感染者劝其及早就医。教育学生增强防护,做好教室消毒:领取消毒液、掌握消毒浓度(调配和操作最好亲自进行)并填报班级消毒记录,提前放学通知卫生室进行紫外消杀。

办公/活动室防控:

1、严格执行学校开窗通风制度,保持各室环境卫生。

2、掌握各类传染病相关知识,做好预防和宣传教育。

3、对出入人员特别是疑似病例要严密观察,必要时带其到卫生室进行排查,并对其接触地进行消毒等相关措施。

四、措施保障

上级部门要求学校传染病防控与工作绩效、年终考核、评优奖励挂钩,工作到位,责任细化,措施职责明确,并将此列为一项日常工作来抓,保障教育教学秩序的正常开展与实施。

五、责任追究

责任倒查追究责任制,各自分工负责,谁出问题谁承担负责,责任到人,层层把关。针对各人负责的环节认真开展工作,保障学生的健康安全。

突发性传染病的防控 篇10

各位老师:

秋季,气温变化比较大,秋季正处于夏季和冬季之间,夏季和冬季的传染病都有可能在秋季发生,所以说秋季也是多种传染病的高发季节。为有效预防控制各类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保护学生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切实维护我校教育环境和谐稳定,根据我校当前工作实际,现通知各班班主任参加医务室有关传染病知识教育的培训。

一、培训内容:

1.秋季常见的肠道传染病

2.秋季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 3.秋季传染病防控措施

二、培训人员 学校所有教职工

三、培训时间:本周五下午第二节课后

四、培训地点:阶梯教室

医务室

2015年8月28

秋季传染病预防知识

进入秋季,气温变化比较大,秋季正处于夏季和冬季之间,夏季和冬季的传染病都有可能在秋季发生,所以说秋季也是多种传染病的高发季节。初秋时,气温较高,即“秋老虎”天,一些肠道传染病和虫媒传染病高发,甚至可能爆发流行;到了晚秋,气温逐渐下降,风大干燥,这时是一些呼吸道传染病的高发时节。因此,秋季加强传染病的防治,对维护身体健康具有重要意义。一般秋季常见传染病可分为三大类:肠道传染病、呼吸道传染病和虫媒传染病.一、秋季常见的肠道传染病

秋季常见的肠道传染病有霍乱、伤寒、副伤寒、痢疾、轮状病毒引起的感染性腹泻等。这类传染病经“粪 —— 口”途径传播,是“吃进去”的传染病,通常是由于细菌或病毒污染了手、饮水餐具或食物等,未经过恰当的处理,吃进去后发病。

1.霍乱

是由霍乱弧菌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属于国际检疫传染病之一,也是我国法定管理的甲类传染病。发病急,传播快,可引起流行、爆发和大流行。夏秋季为流行季节。人群普遍易感。常经水、食物生活接触和苍蝇等而传播。临床特征为剧烈腹泻、呕吐、大量米泔样排泄物、水电解质紊乱和周围循环衰竭,严重休克者可并发急性肾功能衰竭。

2.伤寒

是由伤寒杆菌引起的经消化道传播的急性传染病。临床特征为长程发热、全身中毒症状、相对缓脉、肝脾肿大、玫瑰疹及白细胞减少等。主要并发症为肠出血、肠穿孔。本病以夏秋季多发,人群普遍易感。主要通过水、食物、日常接触、苍蝇和蟑螂传播。

3.细菌性痢疾

简称菌痢,是由痢疾杆菌引起的肠道传染病。主要表现为发热、腹痛、腹泻、里急后重和粘液脓血便。常年发病,以夏秋季多见。主要通过生活接触、食物、水和苍蝇等途径传播。、4.甲型肝炎

是由通过感染甲型肝炎病毒(HAV)引起的急性肝脏炎症,主要经粪——口途径传播,发病以儿童和青少年多见,是我国常见的肠道传染病之一,在病毒性肝炎中发病率及感染率最高。发烧、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和皮肤发黄、有的病人有腹胀或腹泻、尿呈褐色、大便色浅、检查肝脏有肿大和触痛或叩痛的体征。

5.肠道病毒EV71感染性疾病

肠道病毒EV71是人肠道病毒的一种,简称为EV71,常引起儿童手足口病、病毒性咽峡炎,重症患儿可出现为肺水肿、脑炎等,统称为肠道病毒EV71感染疾病。三岁以下婴幼儿多发,成人也可感染。一年四季都可发生,常见于4~9月份。儿童通过日常生活接触、污染的食物、饮水以及空气飞沫而感染。多以发热起病,一般为38℃左右。部分病人早期有咳嗽流涕和流口水等类似上呼吸道感染的症状,有的孩子可能有恶心、呕吐等反应。发热1~2天后开始出现皮疹,通常在手足、臀部出现,或出现口腔粘膜疱疹。有的患儿不发热,只表现为手、足、臀部皮疹或疱疹性咽峡炎,病情较轻。大多数患儿在一周以内体温下降、皮疹消退,病情恢复。

○ 秋季肠道传染病的防治措施

要讲究环境、食品卫生和个人卫生。以饮食卫生为重点,把好“病从口入关”,做好“三管一灭”,加强自身防护:

1.提倡良好的个人和饮食卫生习惯。管好饮食不吃腐败变质的食物;不喝生水、不吃生冷食物;不吃苍蝇叮爬过的食物;不暴饮暴食;实行分餐制,养成餐前便后洗手的良好习惯;生食瓜果蔬菜要洗涤消毒;杜绝生吃水产品。罐头食品出现鼓起,色香味改变的情况,不可食用。不喝生水。

2.加强个人防护了解肠道传染病的相关知识。充足的睡眠和丰富的营养可增强体力;保持良好的心情有助于预防夏季肠道传染病。适当进食蒜、醋可预防胃肠道传染病。

3.感染肠道传染病应立即上医院就诊,不要胡乱用药,特别是不能自行使用抗菌素进行不规范治疗。防止耐药性的产生,某些肠道传染病抗生素的不当使用,甚至可导致生命危险。

二、秋季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有流感、军团菌病、肺结核等。这类传染病经呼吸道传播,是“吸进去”的传染病。细菌或病毒可直接通过空气传播,或通过灰尘中细菌或病毒的飞沫核经呼吸道进入人体后发病。

○ 呼吸道传染病预防措施

保持室内经常通风换气,保持空气清新;讲究个人卫生,不随地吐痰,日用品常进行日照消毒和适当处理;有呼吸道传染病流行时,到公共场所应戴口罩,少到人口密集的地方。必要时可进行疫苗的接种:如接种卡介苗预防肺结核,接种流感疫苗预防流感。

三、秋季常见的虫媒传染病

秋季常见的虫媒传染病有乙脑、疟疾、登革热、流行性出血热等。这类传染病是通过一些昆虫媒介,如蚊、螨、虱子、跳蚤等叮咬人体后传播,是“叮咬传播”的传染病,昆虫先叮咬病人,然后再叮咬健康人,同时将细菌或病毒传入健康人的体内导致发病。○ 虫媒传染病预防措施

这种传染病预防的最好措施是防止被蚊子叮咬,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消灭蚊子;注意居室灭蚊;如果不能保证彻底灭蚊,房间内则要有有效的防蚊设施,使用蚊帐。使用驱蚊剂,应每隔数小时重复涂搽;外出时(特别是由黄昏至日出时)穿长袖衣服;对早期发现的病人,应早期诊断、早期隔离,防止病毒传播。若在旅行期间或之后有任何高热或类似感冒病征等病的话,要尽快看医生治疗和接受血液检查,越早诊治越有效。

○ 养成不挑食的习惯

○ 培养良好卫生习惯

培养和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非常重要。要勤洗澡、勤换内衣裤,床铺保持干燥整洁卫生。自己的毛巾、洗漱用具、碗筷、水杯等自己用,不要用别人的,也不要借给别人用。吃饭时不要碗筷不分你我,避免某些传染病的交叉感染。

○ 根据气候变化适量增减衣物

秋季温差较大,气温变化幅度也增大,同学们容易患扁桃体炎等病症,如果治疗不及时,还会引发严重危害,因此要特别提防。

○ 注意通风

上一篇:应届实习生求职自荐信下一篇:钢琴即兴伴奏教学研究的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