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化机器人对未来人力资源管理的影响研究

2022-12-1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1. 智能化机器人的普及情况以及应用现状

1.1 智能化机器人发展概况

我国应用最广泛的工业机器人在1980年左右起步, 至今已经有30多年的历史了, 2011年我国机器人市场年均增长率超过50%, 尽管普及率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一些差距, 但是潜力是巨大的。从2008-2011年四年之中, 比例增长了2倍, 与同期的美国相比, 是美国采用率的5.12倍。

智能化机器人替代人工的情况出现在中国的部分工厂中, 他们引进智能化机器人代替人工进行生产工作, 在2013年中国首次成为工业机器人最大消费国, 并在2014年蝉联冠军。我国的工业机器人高达50%以上出现在制造业, 其中汽车制造业所占比重最大, 在一些关键步骤均使用工业机器人代替人工作业, 这些机器人有自己的专攻领域, 如焊接、喷漆、装配、搬运等方面不再使用人工, 提高了生产的效率。伴随着科技的发展与国际政策的支持, 如今智能化机器人的应用领域不仅仅局限于制造业领域, 它也扩大到其他的领域。例如, 我们所熟知的家政服务类型的机器人:助老助残机器人、教育娱乐机器人就是在家庭清洁、医疗康复等领域, 还有一些我们不熟悉的核能、航空、航天、生化等高科技领域也有所涉及。智能机器人涉及领域行业之广泛, 可能会使未来某些行业的消失的状况出现, 其普及范围的广度和深度深, 在横向与纵向上都达到了一定的水平。

1.2 智能化机器人对劳动力市场影响浅析

尽管中国在几十年中的经济增长十分迅速, 但是根据《中国劳动统计年鉴》显示的关于中国的就业弹性的数据来看, 对于中国的经济增长, 投资起到重要作用, 相反就业其实并没有起到促进帮助的作用。目前, 我国劳动力市场有以下几个特点:适龄的劳动人口比例下降、人口老龄化趋势仍在继续、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的步伐变缓、接受的教育程度较低。

根据2010年的第六次人口普查的结果显示, 我国适龄的劳动参与人口于2014年达到7亿的最高值后, 开始呈下降趋势。而劳动适龄人口在2011年就开始减少, 这说明了劳动力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会越来越小, 加之中国在1999年就已经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 这种状态会大约会持续到2050年, 并且由于农民工成本增加, 虽然总体上城乡劳动力转移仍在继续, 但是速度已经明显减缓, 而符合岗位的高素质人才也是市场所急需的。

2. 智能化机器人对人力资源管理影响分析

科技化成果的产生与运用促进了人力资源管理的变革, 对人力资源管理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其影响主要分为两方面, 一方面是从宏观角度对于整个社会的人力资源的外部影响;另一方面是从微观的角度分析对于一个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的影响。

2.1 智能化机器人对人力资源管理的外部影响

外部影响受到的影响因素包括劳动力市场的状况、国家政策倾向、大的经济背景与整个市场的宏观走向息息相关。因为部分内容前面分析过, 所以不再赘述, 这里只浅析受到智能化机器人直接影响的失业率与产业结构两个方面。

2.1.1 智能化机器人的采用率影响国家的失业率

智能化机器人与人并不是简单的互为替代品的关系, 他们之间也可以是辅助关系, 机器人帮助人工提高生产效率, 人维护机器人的功能、修改机器人的指令。但是机器人的采用率与国家的失业率有一定的影响。引用的智能化机器人越多越容易造成工人的下岗, 失业率就高, 这大多发生在机器人采用率较高的发达国家, 例如日本、美国。根据国际机器人联合会的调查结果显示日本是机器人采用率最高的国家, 平均每有1万名工人就有300台机器人与之相对。

注:蓝色代表失业率, 红色代表机器人采用率数据来源于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Robotics

从图中可以看出失业率与机器人的采用率基本上是平行的呈同一方向发展, 这说明了在机器人采用率较高的国家, 机器人与人工是互相替代竞争的关系。引进的智能化机器人少, 对整体的失业率的影响不明显。

图2在中国处于一个复杂的情况, 对于智能化机器人的引进给中国失业率造成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个别地区或企业, 富士康集团就是一个例子。2013年富士康引进了大批量的机器人进入生产车间工作, 进行了大批量的裁员, 企业从2013年的11万人到2015年时仅剩6万人。

目前受到智能化机器人影响最大的非“蓝领工人”莫属, 部门智能化机器人代替人工的事情大多发生在生产者车间、流水线制造业方面, 造成了一部分的“蓝领工人”的失业。对于把智能化的机器人看做是“竞争对手”还是“助手”如何解决这一问题是我们未来要重点考虑的。

2.1.2 智能化机器人对产业结构的影响

我国处于经济增长时期, 引进智能化机器人有利于提高社会生产率, 提高经济效益, 促进经济增长, 增强我国的科技实力。随着我国国力的不断壮大, 中国原有的廉价劳动力的优势已经渐渐丧失, 在第二次人口红利的消失和人口老龄化不断加重的影响下, 我国适龄的劳动力正逐渐下降, 引进智能化机器人可以起到补充劳动力的作用。不仅如此, 引进国外先进的智能化机器人还可以带过我国经济转型, 到目前为止我国已有关于机器人制造的企业规模已经达到上千亿元。并且由于技术的不断完善智能化机器人的应用成本已经低于人工成本、市场上的机械手一台成本接近13万元, 可以使用10年之久, 这笔长期待摊费用进行折旧后一年产生的费用比人工费用低很多。所以智能化、自动化是制造业的趋势。

2.2 智能化机器人对人力资源管理的内部影响

2.2.1 智能化机器人对一线工人的影响

2.2.1. 1 影响工人的工作环境。

智能化机器人承担了许多高危险的工作, 使得工人可以不用在恶劣的环境中工作改善了环境, 但是就我国现有水平, 我国的制造业并不能全部实现没有工人在场的机器化, 因此引进智能化机器人产生的器械的噪音对于一线工人来说也是智能化机器人带来的新增的困扰。

2.2.1. 2 影响工人的工资水平。

对于工人来说, 引进智能化机器人需要接受额外的培训, 根据不同的工种需要接受不同的培训方案, 因此培训期业不尽相同, 简单的技术操作培训期短至几天, 对于自动化的工人培训期则较长, 多则能达到一年。根据培训期长短的不同, 工人对工资的心理预期也产生了变化。由于企业的效率的提高, 工人们的工资水平会上涨0.2~0.3 (向斯诺等, 2013)

2.2.1. 3 增加了工人的工作压力。

智能化机器人的生产方式改变了企业的生产计划, 提高了生产率的同时也增加了工人的工作压力。尽管机器人可以减少企业人为的风险, 但同时也增加了企业故障的可能性。一旦某一条生产线发生故障, 为了减少损失就需要技术人员加班加点的恢复生产线, 同时也需要工人人力的代替原有的生产工作。增加的工作量导致了增加的工作压力。

2.2.2 智能化机器人对企业管理层的影响

2.2.2. 1 对管理者岗位设计、组织结构规划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企业有了智能化机器人之后最明显的变化便是许多岗位“形同虚设”, 例如机器人与工人的分配比例、技术维护工人与机器人的分配比例都是需要重新制订计划的。以达成成本最优化的一个结果。当减少底层的一线工人, 增加中层技术人员时, 企业的结构就会从锥形向菱形转变, 解决了企业容易出现的“用工难”的问题优化了企业结构使企业更稳定。

2.2.2. 2 影响组织绩效、招聘、培训方案的制订。

对于绩效目标, 在引进智能化机器人后需要企业重新分配个人绩效;对于不同工种与不同类型的机器人制定出不同的培训方案、培训周期, 与培训师的安排都是管理层需要考量的;在招聘环节也对应聘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2.2. 3 减少了劳动纠纷增加了企业“安全感”。

我国每年发生的劳动争议案件的当事人高达数十万人, 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13年统计的数据可知, 涉及集体劳动争议案件的当事人数尤为显著, 许多案件的产生都是因为集体工作所导致的职业病、工作伤害等。而智能化机器人对工作环境的要求低, 可以节约生产车间的成本;保密性强, 可以防止人员流动所造成的工作泄密的情况发生。增加了企业的“安全感”。

3. 智能化机器人应用建议

针对上述问题:在面对智能化机器人带来的影响时, 从宏观国家政策角度、微观企业自身角度出发提出了几点建议。

3.1 从国家宏观角度来说:

1制定相关的法律政策, 完善相关法规从国家层面上给予工人保障。2积极引进先进的科研成果, 加大对智能化机器人的研究与开发的力度, 提高我国的科技创新能力。保证市场上的智能化机器人的安全性、促进我国在机器人的使用的普遍程度, 引导人们对于新的科技成果正确使用。3产业结构升级调整, 解放体力劳动者, 让人们向脑力劳动工作逐渐转变。

3.2 从企业自身角度来看:

1企业内部应重新分配岗位, 优化企业结构, 并制定出完善合理的薪酬体系。使公司制度的合理化保证激励因素对一线工人发挥出作用, 满足其基本的生理需求、安全需求是企业对员工最基本的保证。2改善一线员工工作环境, 将其与智能化机器人区别开来, 保证员工的安全, 在对于一些不可避免地要与智能化机器人一同工作的情况下, 减少对工人的损伤应是企业的首要目标。3扩大企业规模增加一线工人人数合理安排工时。防止出现员工过度劳累而产生的工作压力以及其他不满情绪的爆发, 影响组织正常的生产生活。4合理规划企业自身发展, 针对企业自身的人力、财力、物力等资源进行理性分析后, 理智的对待机器人的引进问题。包括引进后的机器人与人工的配置比例、绩效方案的重新设计、岗位分析说明书等都需要重新做出调整。5增加投资, 引进更易工人操作的智能化机器人, 便于工人们学习并操作机器人, 减轻员工负担, 减少工作失误率。

4. 研究结论与启示

过去, 中国过于依靠廉价的劳动力占领的优势已经慢慢离中国远去, 越来越科技化的生产方式是我们所不能忽视的, 中国的适龄劳动力的缺失让我们必须合理正确的利用智能化机器人。智能化机器人对于劳动力的补充和协助作用, 慢慢演化成竞争、替代的趋势。尽管智能化机器人对人力资源管理的影响总的来说是利大于弊的, 但是就如同创造机器人的是人类, 未来社会的主宰还是人, 尽管科技可能会发展到我们难以想象的地步, 它的目的也只是更好的为人来服务。所以我们要善于利用科技的进步解决问题, 就目前而言, 好好利用智能化机器人补充劳动力才能达到我们最想要的经济效益。

摘要:在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影响下, 智能化机器人得到了不断地发展与广泛的普及, 在中国拥有越来越大的市场, 而这些智能化机器人应用领域势必会对现有劳动力造成威胁。如今, 科学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 想要在未来的竞争中获得优势就必须不断地学习新的知识, 不断地充实自己, 保证自己的学习速度紧随科技发展速度, 才能具有一定的竞争力。不仅如此, 智能化机器人的普及与应用给人力资源管理也带来的许多新的挑战和新的机遇, 在人口红利逐渐消失的今天, 劳动力的锐减与劳动力结构的变化的情况与智能化机器人的结合对未来的人力资源管理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关键词:智能化机器人,人力资源管理,影响

参考文献

[1] 张瑾, 黄志龙.我国人口发展趋势及对策研究.宏观经济管理, 2014, S1:59-72.

[2] 蔡.中国劳动力市场发育与就业变化.劳动经济, 2007, S1:4-11.

[3] 蔡.人口转变、人口红利与经济增长可持续性——兼论充分就业如何促进经济增长.中国金融论坛, 2005 (06)

[4] 向思诺.工业机器人应用对一线工人的影响初探——以东风汽车制造集团乘用车总装配厂为例.科学院管理, 2013, 05:59-61.

[5] 王欢.人口结构转变、产业及就业结构调整背景下劳动力供求关系分析.人口与经济, 2014, 02:96-105.

[6] 李莉.全球消费量第一我国各地争相发展机器人产业.中国食品报, 2015 (07)

[7] 顾振宇.全球工业机器人产业现状与趋势.机电一体化, 2006 (02)

上一篇:外军战机综合故障诊断维修体系的应用与发展下一篇:抽采长度对煤层气开采效果的影响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