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矿山地质灾害分布特征

2022-09-1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我国矿产资源的分布区大多是地形地势较为复杂的区域, 该区域容易发生多种地质灾害, 每种地质灾害的危害程度均有所不同, 因此, 开发部门对矿山开发前, 需要全面勘察和了解矿山的地质环境, 做到心中有数, 及时排查开发过程中潜在的隐患, 并提前做好应对突发地质灾害的准备工作。

1 矿山地质灾害造成的不良影响

一, 矿山资源的开采, 会破坏土地结构, 甚至时土地失去耕种能力, 开采中的废水、废渣会污染土地, 另外在矿山的采空区极易出现地面开裂和塌陷的现象;二, 矿山的开采会对生态环境造成不同程度的破坏, 比如开采后的矿区会存在大量的地坑, 而且当雨天时, 任意堆放的废弃矿石会污染附近的河流, 造成鱼虾死亡;三, 矿山开采引起的地质灾害会间接的影响矿区的地下水, 矿山开采使用后的水中含有较多的重金属, 这些水处理不当会污染地下水, 过度使用地下水, 会使地下水位下降甚至枯竭;四, 在坑采时会引起地表沉陷, 增加开采难度, 还会使矿产资源有一定的损失。露天采矿区会出现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2 矿山地质灾害主要的分布特征

2.1 地质灾害的分布随地质环境的不同而不同

矿山地质灾害的分布受周边地质环境的影响巨大, 在不同的地质环境下所造成的地质灾害的种类也不同, 比如周边是山地的环境中, 发生滑坡、泥石流、崩塌等灾害的频率较大, 而平原地区则会加剧制备的破坏与地表的塌陷。

我国地大物博, 因此地质环境差异性较大, 按照我国岩石特征、地形地势特征、气象及水文特征, 将矿山地质灾害的分布环境分为六大类, 很据地质灾害发生的频率将其由低到高依次分为多年冻土区、戈壁沙漠区、黄土高原区、平原盆地区、中低山丘陵区以及中高山地区。在这极大区域中, 川、滇、黔、西、鄂、等区域山地和峡谷较多, 气候温润、多雨, 是泥石流、滑坡、崩塌地质灾害发生的最佳场所, 再加上认为的矿产开采行为, 加剧了上述地质灾害发生的概率。

2.2 矿区地质灾害类型多样, 发生频次存在差异

当矿区发生地震时, 会出现地表破裂、变形、斜坡失稳、泥石流、砂土液化等常见地质灾害。相对而言, 其中最常见的是地震斜坡失稳灾害, 然后是泥石流、砂土液化及地面变形, 最后才是因地震引起的矿区地表破裂。不过在我国的历史记载中针对地震造成的地表塌陷的记录较少, 不过在我国存在大量的洞穴, 比如黄土洞穴、岩溶洞穴、采矿空洞等, 所以也可以看做一种较为常见的矿区地质灾害。

2.3 不同矿区地质灾害类型的详细概述

在降雨丰沛的地区, 比如云南、陕南及四川是地震泥石流地质灾害的高发区, 最然西北区域也会遭受地震、滑坡、塌陷的地质灾害, 但是由于该地区的降水较少, 所以危害性不大, 此外因地震造成的堰塞湖与溃决地质灾害大部分分布于我国西南部的金沙江、雅鲁藏布江、及怒江等流量较大的河流处, 在黄河中上游的西北地区, 也会发生少数的地震堰塞湖灾害。

地震斜坡失稳灾害主要包括崩塌、塌滑、滑坡等, 该种矿区地质灾害的主要分布地就是青藏高原及天山周边, 比如山地区以及黄土高原区, 然后在一些地震带该种地质灾害也较为常见, 比如华北平原地震带汾渭地震带等。另外, 地面变形以及砂土液化地质灾害大部分分布于强震区和其周边冲击平原、河流阶地等含有砂石和淤泥的地方, 不过在华北、西北、西南也有分布。

处于我国西部和华北强震区的矿区内, 发生的主要地质灾害是地震地表破裂灾害, 但在西南部和西北天山处的矿区, 该种地质灾害的表现多为断层和次生断层, 而处在西北黄土及华北覆盖层的矿区, 主要是深部地震断层引发的上覆第四系层中地裂缝。

3 矿山地质灾害的防治对策

3.1 提高矿山地质环境保护的法律意识

矿山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本着统一管理, 协调配合的原则。要由地质灾害防治办公室全权负责矿山地质灾害的防治、组织、指挥、协调、和监管工作, 检测人员要根据各自所负责的区域开展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全矿区要提起对地质灾害的重视度, 加强地质灾害的制度建设, 逐渐形成全员预防、权责分明的良好局面。另外, 还要强化对矿山地质环境保护的意识, 通过讲座和宣传活动, 让全体员工对矿山地质环境有更深入的了解, 只有思想上改变了对矿山地质环境的认识, 才能有所实际行动。

3.2 强化重点防治区的防治措施

要全面实现对矿山地质灾害的预防, 就要做到:首先, 做好原有地质灾害点的加固和预防工作, 避免因矿山引发的地质灾害, 防止地质灾害的“复发”隐患;其次, 强化对边坡的监测, 并合理确定边坡的参数, 最好建设挡墙稳固边坡, 若在开挖后发生开裂变形的情况, 一定要找专业的地质勘察人员进行勘察;最后, 要严把渣场弃渣的放量和边坡坡度设计关, 科学设计挡墙和拦渣坝, 避免诱发泥石流, 并将弃渣堆放在渣场, 不得在公路沿线倾倒。

4 结语

矿山地质灾害造成的危害较大, 牵涉到矿山附近众多百姓的人身和财产安全, 相关部门要切实履行自身的监管职责, 避免矿山的过度开发而引起环境的破坏和地质灾害的发生, 制定严格的地质环境影响评价标准, 全面分析多种地质条件可能发生的地质灾害的种类, 做好相应的预防措施, 以便防患于未然, 将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 保障开发人员的安全, 保证矿山开采单位的经济利益。

摘要:矿产资源是国家的重要资源, 在开采过程中受到高度的重视。虽然我国在矿山的开发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但是因矿山复杂多变的地质环境, 不可避免的会引发地质灾害, 所以文章通过分析矿山地质灾害的危害以及其分布特征, 总结出合理的预防矿山地质灾害的办法, 希望可以为矿山开采人员提供相应的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地质灾害,矿山,分布特征,对策

参考文献

[1] 王英鉴, 郭帅飞.中国矿山环境地质问题区域分布特征[J].技术与市场, 2016, 05:334+336.

上一篇:3起塔式起重机倒塌事故案例分析下一篇:化工安全生产中存在的普遍问题及其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