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矿山勘测问题

2024-06-1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地质矿山勘测问题(共2篇)

地质矿山勘测问题 篇1

一、进行水文地质问题勘测的重要意义

(一) 工程地质勘测

工程地质勘测是为查明影响工程建筑物的地质因素而进行的地质调查研究工作, 勘测主要内容包括:地质结构、地质构造、地形地貌、水文地质条件、自然地质现象等内容, 这些内容统称为工程地质条件[1]。只有在查明工程地质条件的情况下才能进行科学的建筑结构设计和施工策划, 预测出地质条件对工程的影响方式、特点、规模, 为防护措施采取提供依据。并且建筑工程可行性研究、初步设计、施工图纸设计环节中都需要完整的工程地质资料。工程地质勘测可分为三个阶段分别是:选址勘测、初步勘察、详细勘测。常用勘测方法或手段有:长期观测、现场实测、工地地质勘探、工程地质测绘。

(二) 水文地质问题

水文地质指地下水的各种变化和运动现象, 水文地质问题勘测研究和调查的是地下水分布、形成规律、化学成分。水文地质问题是工程地质勘测的主要内容。许多工程质量问题都是由于水文地质问题没有及时发现、处理所导致。水文地质问题勘测时要查明:承压层含水特征、地下水类型、岩层中含水成与隔水层厚度、水位变动幅度、地质分布和组合关系等等[2]。水文地质问题对工程影响非常大, 地下水升降都会给基础造成影响。地下水位上升可能腐蚀基础、使基础周围土壤软化, 导致斜坡土体塌方, 引起基础上浮、失稳。地下水位下降会诱发地裂、沉降, 影响基础承载力。基础是建筑承重构件, 关系着建筑寿命。若基础出现问题, 建筑工程质量便难以得到保障。然而, 当前国内很多工程在地质勘测中对水文地质问题不够重视, 缺乏认真负责的态度, 勘测过程往往敷衍应付, 勘测质量较差, 缺少相应制度。加强对水文地质问题勘测的评价, 提高勘测质量势在必行。

二、工程地质勘测中水文地质问题勘测

通过前文的分析不难看出, 水文地质问题对建筑工程的危害, 加强工程地质勘测中的水文地质问题勘测具有重要意义。工程地质勘测中应先制定勘测计划, 科学选择勘测方法, 设置调查目标, 明确勘测策略, 确定勘测标准[3]。勘测标准确定时要因地制宜科学合理, 不同地区水文地质对工程影响程度不同, 要结合地区情况来确定。一些工程中不仅要考虑到地下水, 还要考虑地表水带来的不利影响, 地表水、地下水都会对钢筋、混凝土、基础产生腐蚀[4]。甚至一些工程中会出现基础下部存在承压含水层的现象, 这对基础危害极大, 可能诱发承压水冲毁基坑地板现象, 使基础遭到破坏, 基坑被地下水涌淹, 给施工带来影响, 耽误工期。所以在勘测中必须加强对承压水冲毁基坑地板可能性进行评价, 依据工程现场实际所处的水文地质情况, 对承压水进行评估与计算, 判断危害程度, 提出防治方案。此外, 还要勘测地下水位升降幅度、水位变化规律、地下水类型, 预估地下水给基础带来的威胁值, 预测突涌、管涌发生的可能性。若突涌或管涌发发生可能性较高, 就应合理控制基坑深度, 采取相应防治措施, 使基底隔水层保留厚度符合一定标准, 从而避免突涌或管涌的发生。若无法通过控制基坑深度解决, 可采用降低承压水位或水压力方式来预防突涌、管涌, 确保基础可靠性。只有在工程地质勘测中及时查明水文地质问题, 有效预防不良地质, 才能保障工程质量。工程地质勘测中做好水文地质问题勘测至关重要。

三、提高工程地质勘测中水文地质问题勘测质量的措施

(一) 提高对水文地质问题的重视

工程地质勘测是一项既复杂又系统的工作, 涉及领域广泛, 具有一定专业性和复杂性, 是影响工程质量的关键环节。通过分析可以看出水文地质问题严重影响着工程质量。工程质地勘测中必须提高对水文地质问题勘测的重视, 加强勘测质量管理, 制定相应质量管理制度, 想要保障勘测质量, 制度必不可少。制度不仅能够为工程地质勘测工作开展提供依据, 指明方向, 更能够约束勘测工作人员行为, 规范勘测流程, 提高勘测有效性和准确性。

(二) 提高勘测人员综合素质

工程地质勘测人员是勘测工作开展的核心力量, 工作人员素质直接影响着勘测质量和效果。勘测人员不仅要具备过硬的专业技能和理论知识, 还要具备高尚的职业道德, 认真负责的态度[5]。但国内许多工程中缺乏专业工程地质勘测人员。一些勘测人员并不具备专业技能知识, 对国家工程地质勘测规范规章不熟悉, 工作中多凭经验, 勘测有效性较差, 不能提出有效的处理措施, 对水文地质问题处理能力较低, 无法发挥工程地质勘测职能, 无法胜任岗位。想要确保勘测质量, 必须提高工程地质勘测人员综合素质, 加强对勘测人员的培训, 通过多种学习方式, 强化工作人员专业技能和理论知识, 使其了解水文地质勘测基本要求和标准, 保障勘测有效性, 提高勘测质量, 以实现有效预防水文地质问题。

(三) 加强监督管理

通过调查发现, 一些工程地质勘测过程中由于缺乏监督, 经常出现工作人员工作中参杂个人情感, 搞经验主义的现象, 严重影响着勘测质量, 给工程埋下了安全隐患。想要保障勘测质量, 必须加强勘测过程监督, 只有在硬性监督下水文地质问题勘测质量才能得到保障, 才能从根源上提高勘测有效性。所以工程地质勘测工作开展中, 应在现场设置专职勘测监督人员, 对工程地质勘测现场全过程进行监督, 以提高勘测有效性, 确保勘测质量。监督人员应设置两名以上, 并做监督记录, 记录要采取实名制, 从而做到有据可查。

结束语:水文地质问题是影响工程质量, 影响基础稳定性、可靠性的关键因素。做好水文地质问题勘测具有重要意义, 所以在工程地质勘测过程中必须提高对水文地质勘测的重视, 提高勘测有效性, 保障勘测质量, 为后期施工创造有利条件。

参考文献

[1]周正义, 赵鹏飞, 张阳.关于地质勘察中水文地质问题分析与探讨[J].科技致富向导, 2013, 12 (01) :119-121.

[2]史元科.工程地质勘察中水文地质若干问题的探讨[J].江西建材, 2014, 12 (01) :119-121.

[3]杨长烜.工程地质勘察中重视水文地质问题的必要性分析[J].黑龙江水利科技, 2014, 05:196-197.

[4]王飞, 金龙.浅析水文地质问题在工程勘察中的重要性[J].科技信息, 2012, 13 (11) :119-124.

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测探讨论文 篇2

一、工程钻探与山地勘探

1.金刚石钻进技术

我国的勘探工作起步相对来说比较晚,在70年代才初步发展,到80年代的时候才逐渐得以推广。通过利用这项技术大大改变了我国钢粒钻进与硬质合金钻进的落后局面,使我国的钻探效率大大提高,岩心的采取率达到了90%。金刚石钻进技术的进步,也带动了相关的设备、仪器的发展,使我国的勘探事业更好地发展。

2.砂卵石层钻进技术

在水利水电工程钻探工作中,砂卵石钻进技术一直是一项较难掌握的技术,由于存在着一定的难度,我国也逐步加强了对其认识程度,在“六五”技术攻关中,对砂卵石钻进以及取样技术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最终很好地攻克了这一难题。在此次攻关中研制成功的SM植物胶以及MY-1A植物胶,在对砂卵石层钻进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由于其得到了很大的推广,其产生了很大的社会效益。

3.金刚石绳索取芯钻进技术

相对于其他的技术来说,这项技术是一项比较先进的技术,其主要的技术原理就是在勘测的时候做到了在不提钻的情况下采取岩芯。80年代这项技术主要应用于深孔中,但是在浅孔应用中也存在着相应的优势。

4.软弱夹层钻进技术

由于一般的金刚石钻进技术不能很好的处理软弱夹层的问题,成功率在50%左右,这样很难保证生产的需要,造成了一定的成本压力。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特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诸如在原来的技术的基础上又采用了悬挂装置、岩芯堵塞报警装置、扶正装置等新技术。这项技术在多年的使用过程中得到了很好的反响,证明了其技术方法的很好的应用型,目前该项技术已经被编入了行业的规范里面。

二、遥感技术应用

1.区域构造稳定性研究

遥感技术由于具有辽阔的视野,所以其能够提供宏观线形的结构指征,这样就能够让研究者更好地对当地的地质情况、水文情况、地貌情况进行细致的了解。其生长的资料对于研究当地的构造框架、断裂体系、周缘构造等都存在着重要的作用。遥感技术现已被广泛地应用于解决这个问题。

2.水库区崩塌、滑坡、泥石流研究

在对某些工程区的内的岸坡等地的滑坡、泥石流等松散堆积体进行研究的时候,也可以利用遥感技术,通过拍摄航片或者彩红外篇的方式了解当地的地质情况。在对其情况有了初步的了解之后,就可以进行现场的勘察、复查、检查工作。了解这些地区病害的现状,并找到触发原因,这样就能够更好地促进工作的进度。

3.岩溶调查

遥感技术在岩溶的调查中同样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通过彩红外片,我们不但能够了解岩溶的地貌情况,还能通过红外光谱之间的差异,了解当地的地下水的分布情况。在实际的勘测工作中,彩红外片对于解决岩溶渗漏问题有很大的作用。

4.地质测绘填图

遥感技术的应用不能脱在野外工作和成图现场校核,只有在进行现场勘测的基础上,利用先进的遥感技术,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才能更好地促进勘测工作的进行。在对中小的比例尺地质图进行测绘的时候,也可以利用遥感成图的方式。遥感技术具有一定的准确性,对于地质测绘填图有着重要的作用。

5.岩土工程开挖面地质编录

为了满足反馈设计、存档备案等的需要,在高边坡的开挖、地下建筑物开挖等过程中往往会利用地面遥感技术。对地质进行编录,并对一些设计到地质的稳定性、工程进度的地质资料进行整理。

三、工程物探

1.钻孔彩色电视系统

这个系统研制的时间在70年代的中期,在70年代末逐渐成熟,在葛洲坝的供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其主要的优势就是电路的集成度更好,系统的运行效果更加顺畅,与旧式的探头相比,其彩色图像的识别度更高,使用寿命比旧式的更长,能够承受住钻孔中带来的冲击力,在体积上也有了很大的突破,重量比以往的更轻,能耗也更低。也正是这些有点,使其应用在工程的物探当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2.地球物理层析成像技术

这项技术利用的主要是已被钻出来的平洞或钻孔,利用透射波透过特定的发射和接受当时来进行采集和处理操作,这样就能对岩体的波速值进行比较详细的了解,进而就能对岩体进行判断和评价。在当前并没有出现新技术的情况下,这项技术还拥有很大的`优越性,其对于勘察孔洞的完整性有其独特的作用。如果对这项技术利用比较好的话,不但可以节约很大一部分的工作量,还能对孔洞的物理力学性有更加深入的了解,从而使我们对勘测的整体的效果有更加深入的理解。在“七五”、“八五”、“九五”中涉及的相关的水电建设,都对这项技术给予了很高的重视程度,并进行了相应的技术攻关,取得了很高的实践效果。

3.浅层地震反射法应用

这种方法产生并发展于70年代末与80年代初,作为一种地震勘测的新技术,而得到广泛的应用。其最先是由加拿大人研发而成的,起初利用的方式是信靠增强,通过“最佳窗口技术”使其试验成功。后来逐渐引入到我国,经过了“七五”、“八五”等技术攻关,取得了很大的成果。对于P波或是SH波的反射都有了很大的发展。在此基础上还对浅层反射震源、最佳窗口、水平多次迭加技术等进行了相关的试验,并取得了很大的收获。针对横波反射震源,还研制出了钉钯震源垫板,这样就使得横波的能量得以激发,在相关的参数选择、观测系统、分辨率、信噪比等技术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突破,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在数据的采集和处理上也取得了相应的成果,相关的工作人员言之除了ES数据采集系统,并制作出几款能够适用于不同情况的反射数据处理软件。其中采集系统和软件处理系统将数据的收集和处理进行了很好的整合,大大提高了工作的效率。

4.高密度电法勘探

究其本质,其属于电阻率法勘测,为了能够达到理想的勘测效果,该技术引用了数据采集办法,在野外进行测量的时候将电极都放置在被测的点上,之后利用相应的电极转换开关、电侧仪实现数据的自动的采集。通过测量结果,就能够显示出剖面图。其是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而应用到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测中的,其不但大大提高了工作的效率,还使得地电信息的采集量大幅度提高,实现了一维勘探向二维勘探的一个跨越。(本文来自于《中国水运》杂志。《中国水运》杂志简介详见.)

四、总结

上一篇:网上招标采购下一篇:动态缆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