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山地质灾害论文

2022-04-1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矿山地质灾害是指因大规模采矿活动而使矿区自然地质环境发生变化,产生影响人类正常生活和生产的灾害性地质作用和现象,常见的矿山地质灾害有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和地面沉降等[1]。矿山地质灾害的发生直接影响到采矿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和采矿活动的可持续开展,因此加强对矿山地质灾害进行监测调查显得十分必要。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矿山地质灾害论文 (精选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矿山地质灾害论文 篇1:

浅析矿山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

摘要:近年来,我国矿业生产水平不断提升,人们对其中安全管理工作也投入了更多的关注。在此过程中,管理部门应不断加强对矿山地质灾害防治的精确把控,并充分加强地质环境保护工作,促进矿山生产质量与安全性的提升。基于此,本文对当前常见的矿山地质灾害加以讨论,并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同时对生态环境评估、地质环境治理等地质环境保护策略展开分析。

关键词:矿山;地质灾害;地质环境

引言: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矿产资源开采量也在快速上升,为我国各个行业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基础。部分地区矿山开采方式粗放,造成较为严重的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影响了矿区居民的生活,导致矿区居民和矿山开采之间存在较大矛盾。可见,做好地质环境保护及矿产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至关重要。

一、矿山地质灾害的形成原因和类型

矿产开采势必改变原有矿藏条件,影响当地的地质环境,容易引发矿山地质灾害。矿山滑坡地质灾害是人类活动和自然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矿山地质灾害的发生会对生态环境、自然资源和经济发展造成不可估量的危害和破坏。通过实践研究工作发现,我国矿山地质灾害主要有以下三类。

1.1矿山滑坡

矿产资源开采过程中,由于采掘井巷道出现结构破坏、岩土结构变形等问题,严重破坏了矿山地质环境,容易诱发矿山滑坡地质灾害,造成较严重的经济损失及人员伤亡。矿产资源的过度开发远远超过了矿山自身环境的承受能力,如果受到外部环境因素的影响,比如强降雨天气等,会进一步加大矿山的破坏程度,造成更加严重的危害。露天滑坡是矿山地质灾害中比较常见的问题,也是最频发的地质灾害。根据实地调研,滑坡地质灾害的形成原因主要有:1)矿山地质开发过程中,由于上部结构岩层受力状态不断变化,造成整个矿山结构稳定性下降,严重情况下会直接发生大面积滑坡。2)部分矿山地质工作设计不合理,导致整个矿山开采工作存在问题进而造成矿山滑坡事故。

1.2地下水位变化

矿产资源开采主要在地下进行作业,开发深度较大,不仅会改变矿山原本的结构功能,直接影响地下水位的高度,而且会促成地下水和岩土结构之间发生物理作用,使泥土软化,导致矿产开采区域地质条件发生变化,造成基础塌陷,严重影响矿山结构稳定性。同时,地下水位的变化直接影响岩土结构的强度甚至导致变形,地下水位高度和地下水补给、径流以及排泄条件的改变会引起岩土中的应力变化,最终造成严重的矿山地质灾害。在水体输排的过程中,很容易对地下水文地质条件、环境土层结构等造成影响,导致生态系统失衡,引发地质灾害。

1.3矿山环境恶化

由于矿山开采大部分位于荒山野岭,地质构成比较复杂,施工存在安全隐患,该区域的环境变化直接影响工程的施工进度。有的地区天气条件比较恶劣,经常伴随强降雨天气,加大了水文地质灾害的发生几率,影響整个矿山地质施工的安全性。随着矿山资源开采力度的不断加大,大量地下空间被开发利用,直接影响地表结构的密实度和稳定性,甚至会造成山体结构变形,引发山体崩塌等[2]地质灾害。与此同时,矿山开采会生成大量的渣土及废弃物,如果直接排放到矿山周围,会造成周围生态环境和地质条件恶化,引发泥石流及山体滑塌等地质灾害,对整个矿山的安全性和稳定性造成严重影响。

二、矿山地质灾害防治与环境保护工作策略

2.1加强矿山地质灾害监测技术手段

1)大力推广和使用矿山地质灾害监测技术,不断引进先进地质灾害监测设备,有效提高矿山地质灾害监测预警工作能力。具体工作中,要有效应用3S技术,建立科学完善的地质灾害防治体系以及相应的灾害监控管理平台,有效收集并分析各种矿山地质灾害信息,及时做好预警工作,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提供必要的数据支撑。2)进一步加大矿山地质灾害监测力度及预报强度。由于地质灾害具有较强的突发性,无法提前进行准确预测,同时造成的危害较严重,所以要对矿山地质灾害易发区域进行重点防治,充分发挥群测群防体系的作用,进一步加大矿山监测和预报工作[4]力度,降低地质灾害所造成的影响。3.2完善矿山地质灾害应急救援工作体系由于地质灾害具有较强的突发性,因此需要结合矿山开采工作的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完善的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工作预案,进一步加快地质灾害应急救援工作体系的建立。成立应急指挥专家数据库,有效组建专业的地质灾害应急救援工作团队,制定有效的灾害应急解决工作议案,明确工作分工,细化工作责任,制定长、短期应急安置工作计划,有效建立应急避险工作场地。此外,还需要充分重视和相关单位之间的协调配合工作,有效建立多个工作单位相互联动的地质灾害调配工作机制,进一步提高地质灾害的应急响应能力。

2.2全面推动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工作

矿山企业要加大对矿山地质环境的监测和保护力度,有效落实地质调查方案,并周期性组织开展矿山地质环境调查分析工作,充分发挥地质调查专业团队的工作优势,保证调查结果精确、客观。以最终的调查结果为基础,采取相应措施,对危险性高的矿山采空部分进行支护和整改,加大矿山地质环境的恢复整治力度,进一步提升矿山地质环境监测以及矿山地质灾害信息化监管工作水平,全面改善矿山地质环境质量。

2.3加大矿山地质灾害防治投入

相关单位要充分重视地质灾害的防治工作,并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纳入地区经济战略发展规划工作中;设立专项资金方案,加大资金投入保障力度,同时还要充分保证矿山地质勘察治理工作质量。除此之外,在矿山开采工作中,要充分重视矿山开采的安全防护工作,全面落实矿山企业各项保障制度。在政府财政的支持下,矿山企业要将矿山灾害防治和环境保护工作作为重点,有效建立多元化多渠道的资金融入渠道,将矿山地质灾害防治和企业自身的长远发展紧密结合,全面保证矿山地质灾害的防治效果。

2.4加大露天滑坡防治力度

在矿山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中,要重点治理露天滑坡地质灾害。专业人员结合露天地质滑坡的实际条件对其发生原因进行深入探索和分析,制定科学合理的防治方案,采取针对性的防治措施,精准防治露天滑坡地质灾害。与此同时,在地表矿产资源开采工作中,要坚决制止工作中不合规不合理的开采措施,从源头有效防治滑坡灾害。除此之外,在实际治理过程中,需要有效控制工作面的边坡角度,防止边坡角度过大造成滑坡。针对地下水环境因素造成滑坡的问题,相关人员需要设置相应的排水沟设施,有效做好水体的排放工作,避免在后续的开采过程中出现严重的安全隐患,保证矿山整体结构的安全性和稳定性。相关监测人员在矿产资源开采工作中,要全面了解地下水的具体流向以及开采区域范围内的水文地质条件,有效防止各种安全事故的发生,保证矿山地质工程安全高效地开展。

总结:

综上,要秉持可持续发展理念开展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作,相关人员要充分重视并有效落实地质环境防治工作,不断优化矿山地质灾害防治效果,稳步推进矿山建设工作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刘思辰. 唐山市矿山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方案研究[J].世界有色金属,2020(16):116-117.

[2]赵红宇. 矿山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治理分析[J].科技风,2019(34):121+127.

[3]曾波. 简析地下开采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方案:以湖北省松滋市桃丰泥炭矿为例[J].能源研究与管理,2019(01):58-64.

[4]徐友宁,乔冈,张江华.基于生态保护优先的青藏高原矿产资源勘查开发的对策[J].地质通报,2018,37(12):2125-2130.

[5]李颖玲. 探讨矿山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研究[J].世界有色金属,2019(21):171+173.

作者简介:余乐兴(1973.1-),大学本科毕业,物理学专业,已经从事地质灾害防治工作5年多。

作者:余乐兴

矿山地质灾害论文 篇2:

矿山地质灾害监测方法与自动化监测预警系统应用

摘要:矿山地质灾害不仅会直接影响到矿山地质环境,而且会对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矿山地质环境监测预警非常重要。针对矿山开采可能产生的地质灾害,在介绍矿山地质灾害监测现状和常用地质灾害监测方法的基础上,对地质灾害自动化监测预警体系进行了介绍,并对其应用案例高川磷矿矿山地质灾害监测预警进行了分析,为其他矿山地质灾害监测措施设计提供了一些参考。

关键词:矿山地质灾害;自动化监测;监测预警;GNSS监测

1.前言

我国矿产资源十分丰富,采矿业在我国历史悠久,特别是近20年来,矿业开发程度不断加大,采矿活动引起的矿山地质环境问题逐渐展现出来,主要有矿山地质灾害、含水层破坏、地形地貌景观破坏和水土污染等,其中矿山地质灾害最为普遍和突出。矿山地质灾害一旦发生,不仅会直接影响到矿山地质环境,而且会对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因此,矿山地质环境监测预警的重要性也突显出来。我国地质工作者对矿山地质环境监测进行了许多的研究,制定了矿山地质环境监测技术规范,开展了矿山地质环境遥感监测和演化过程研究,提出了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模式和技术方法。本文对矿山地质灾害监测方法进行了介绍,提出了建立依托地质灾害监测预警平台的自动、高效、及时的监测系统,实现自动化全时监测和监测预警,达到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的目的。

2.矿山地质灾害监测现状

矿山地质灾害主要类型有滑坡、崩塌、泥石流、采空塌陷、不稳定斜坡等[2]。针对不同的地质灾害类型,矿山在地质灾害监测中可采取不同的监测方法。在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和土地复垦方案中,一般设计的专业监测方法有:雨量观测、裂缝测量监测、变形測量监测、深层侧向位移监测、GPS测量监测等,测量仪器一般为全站仪、经纬仪、GPS、测距仪、裂缝计、地应力计等。在实际应用中常受到通信条件、地形、天气等限制,部分仪器专业性较强难以操作,监测间隔时间较长且不连续,加密监测频率则使得外业工作量大,导致监测经费投入较大,最终形成矿山企业的地质灾害监测工作落实情况较差和监测效果较差的局面。

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逐渐提高,监测设备也越来越智能化。周密、喻小等运用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技术对滑坡等地质灾害监测中取得了良好效果;杨乾坤、杜建涛等用合成孔径雷达干涉(InSAR)技术运用于地面塌陷测量和监测,对其测量精度和监测效果进行了论证。此外,陈蒙等在绿色矿山建设中的地质灾害监测数字化技术应用中采用了无人机、人工智能、大数据和云计算手段。因此越来越多的高新技术也应用到地质灾害监测和预警中来,为矿山地质灾害监测提供了更多有效的方法。

3.矿山地质灾害监测方法

矿山地质灾害监测是实现地质灾害监测预警和群测群防的有效手段,监测方法应以操作性强、效果好的措施为主。一般宏观监测方法为人工巡查观测,专业监测则是借助各种仪器按照监测设计进行监测。

3.1滑坡、崩塌和不稳定斜坡监测

滑坡、崩塌和不稳定斜坡是矿山地质灾害中最常见的地质灾害类型,许多矿业活动区域都会形成滑坡和不稳定斜坡,比如露天采场、排土场、矿山公路等。监测措施主要有:

(1)地表位移监测。地表位移监测主要是通过测量滑坡体、崩塌体和不稳定斜坡的垂直位移、水平位移和裂缝来进行监测。监测方法有:大地测量、水准测量、GNSS监测、三维激光扫描、InSAR监测、标桩或裂缝计监测等。标桩或裂缝计监测能观测裂缝发展情况和趋势,其余方法能比较直观地观测出滑坡体、崩塌体和不稳定斜坡的地表位移、变形发展情况。

(2)深部位移监测。深部位移监测方法主要有测缝法、钻孔位移计监测法和钻孔倾斜测量法。其专业性较强,一般用于大型滑坡监测中,能测量滑动面位置和滑体变形速率,判断滑坡稳定性,判定滑坡主滑方向和滑坡治理工程效果。

(3)相关因素监测。相关因素监测视地质灾害具体情况而定,主要有土壤含水量监测、岩土应力监测、雨量监测等。

3.2泥石流监测

当矿山弃渣场、排土场、尾矿库等大量松散岩土物质沿沟谷、坡面堆积时,即成为形成泥石流物源,在雨量条件达到时,极易引发泥石流。泥石流监测专业性较强,一般需安装专业设备进行监测。泥石流监测方法有:雨量监测法、视频监测法、泥位监测法、倾斜棒监测法、流速监测法等。

3.3采空塌陷监测

当矿山开采方式为地下开采时,在地下形成采空区,造成采空区上方的岩土体应力失衡失稳而引起的地面塌陷,伴生地裂缝,甚至滑坡和崩塌地质灾害。采空塌陷和地裂缝监测方法有:大地测量、水准测量、GNSS监测、InSAR监测、裂缝计监测等。

4.矿山地质灾害监测体系

由于监测方法的多种多样,矿山应根据矿山地质灾害评估结果,结合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制定专业的监测方案,选择易操作、经济、高效的新方法新技术进行监测,落实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义务,完善矿山地质灾害监测机制,实现监测预警和群防群测的目的。目前,监测技术已十分成熟,基于各自动化监测设备搭建的自动化监测预报预警平台体系的优势逐渐展现出来,解决了以往传统监测方法的缺点,并实现了省、市、县三级信息互联互通的功能实时共享。

以四川省绵阳市为例,绵阳市于2018年建立了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简易自动化监测体系,其监测系统架构见图1。通过监测预警平台接收安装在地质灾害点上的监测站传输返回的数据信息,达到专家和相关技术人员设定的限值则自动预报预警,同时发布电话短信信息给所在地质灾害点的责任人,实现地质灾害迅速应急反应和群测群防的目的。绵阳市的各矿山企业均可利用该平台,购置安装与相匹配的专业监测站点,将矿山地质灾害监测融入地质灾害群测群防自动化监测体系中去,确保了监测的及时性和有效性。

5.自动化监测体系应用

绵阳市安州区高川磷矿在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中的地质灾害监测方案就是结合绵阳市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简易自动化监测体系进行的专业监测设计。

高川磷矿位于安州区高川乡,处于四川龙门山褶断带与四川盆地结合部,地势陡峻,切割深,属于构造剥蚀中山区,相对高差一般400m~600m,山体坡度在30°~45°之间,局部在60°以上。气候为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具有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年均降水量在1261mm左右,最大年降雨量1700mm(2013年),降水量主要集中在每年的6月~9月。据四川省2017年绵阳市安州区地质灾害隐患排查结果显示,该地区为地质灾害易发区。2019年,在进行矿山地质环境调查后,在矿区周边发现有大竹坪滑坡(HP1)、大坪滑坡(HP2)、三岔沟火石沟泥石流(N1)、采空塌陷区(T1)四处地质灾害点,对以上四个地质灾害现状评估和预测评估,圈定了预测采空塌陷区(YT1)。高川磷矿矿山地质灾害多而复杂,地质灾害影响程度现状评估与预测评估均为严重。本矿山地质灾害监测设计为“人工巡视观测+自动雨量监测站+岩石应力计+裂缝自动监测+GNSS自动化监测”的综合监测方案,对矿山及周边的滑坡、泥石流、采空塌陷地质灾害进行监测,监测点位布设见图2。

具体地质灾害监测设计为:

①对预测塌陷区(已塌陷区和)进行定期人工巡视观测,以工业场地、道路为巡视观测重点,兼顾排水沟、拦砂坝等治理恢复工程设施,观测频率为半月一次,雨季加密观测频率;②在三岔沟上游路边的泥石流影响范围之外设立自动雨量站,实施监测并向绵阳市监测预警平台传输该地区雨量数据,达到雨量预警值时实时发送预警信息至专职监测员,及时组织进行泥石流避险;③矿山生产时,因采空区未回填,采空区上方岩石应力处于失衡状态,在井下生产区安装岩石应力计,确保生产安全。④对回填处理后的塌陷区边缘可视拉裂缝和巡查过程中可能发现的新的地表拉裂缝进行专业监测,工业广场以墙体裂缝为重点监测对象,在裂缝上安装裂缝伸缩仪和裂缝警报器。裂缝位移达到预定的阈值则自动声光报警,监测员或受威胁群众对设备的报警现场及时反应。⑤对滑坡、预测采空塌陷区采用北斗智慧云监测终端(一体化多频GNSS监测终端),共布置了2个基站和8个监测站,通过监测获取各测点的水平以及垂直变形量,实时传输至绵阳市监测预警平台,可监测地质灾害点实时变形数据,并在变形量达到阈值时自动报警和发送短信至专职监测员,还为地质灾害点稳定性判断提供了重要依据。

以上监测设备中北斗智慧云监测终端和自动雨量站均由太阳能进行供电,GPRS进行数据传输,由设备公司进行安装和运行维护;裂缝伸缩仪和岩石应力计安装简便,矿山专职监测员经简单培训后即可安装监测。由通过以上人工+自动化的监测方法,实现仪器实时监测并传输数据,人工定期巡视核实,构建地质灾害自动化监测预警体系,对高川磷矿矿山地质灾害进行监测预警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6.结论

綜上所述,矿山地质灾害自动化监测预警体系实现了监测指标异常时自动预警,有效地解决了地质灾害监测专业人员的不足和偏远山区受地形气候限制的难题,提高了矿山地质灾害监测频率、效率及效果,降低了矿山地质灾害监测成本,为矿山在地质灾害易发区进行开采提供了基础数据,减少和降低了地质灾害损失,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范立民.论矿山地质环境监测体系[J].陕西地质, 2017, 35(01): 61-64.

[2]邢小敏.矿山地质灾害主要类型及防治措施分析[J].世界有色金属, 2019(15): 126-127.

[3]周密. GNSS技术在地质灾害监测与预警系统中的应用[J].测绘标准化, 2019, 35(03): 58-60.

[4]喻小,赵其华,张埕豪,等. GNSS实时监测在滑坡预警中的应用——以陕西省周至G108路段滑坡为例[J].人民长江, 2019, 50(10): 126-130+142.

[5]杨乾坤.双轨D-InSAR技术监测矿区地面沉降的应用[J].北京测绘, 2020, 34(01): 100-103.

[6]杜建涛,闫丽,赵超英.蔚县矿区地面沉陷InSAR多维形变监测[J].煤田地质与勘探, 2020, 48(01): 168-173.

[7]陈蒙,林锦富,段昌盛.绿色矿山建设中的地质灾害监测数字化技术应用[J].地质灾害与环境保护, 2018, 29(04): 54-57.

[8]吴君平,叶小兵,王士友,杨黎萌.矿山地质灾害调查及防污措施分析[J].西部资源, 2019(01): 101-102.

[9]罗娟,赖德军,袁宏.西部山区地质灾害实时监测系统研究[J].四川地质学报, 2011, 31(01): 81-83.

作者:高文 王华 侯凌志

矿山地质灾害论文 篇3:

矿山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

摘要:自然地质作用和人类活动导致的地质作用,造成一系列矿山地质灾害事故,为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严重威胁。在矿山地质灾害风险防范工作中,依据不同地区特点进行风险区划,选择不同的防治方案,能够有效降低矿山地质灾害带来的危害,更好地实现防治效果。

关键词:矿山;地质灾害;防治;环境保护

引言

我国是发展国家,国家的经济要想发展离不开工业化的发展,而工业化发展就需要各种资源支撑。我国的矿产资源丰富,但由于近年来国家经济快速发展,导致对矿产资源的深度开发,使得一些矿产资源面临枯竭的问题。开发过后的矿山,地质也极其的不稳定,经常会出现一些地质灾害,国家和一些企业也意识到这个问题,并且也寻找方法去解决,进行对矿山地质环境的保护和如果发生地质灾害的一些防治措施。

1我国矿山地质灾害特点

矿山地质灾害是指在自然或人为因素的作用下,地球发生异常能量释放、物质运动、岩土变形位移等情况,对人类生命财产造成严重损失、破坏的地质现象。我国矿山地质灾害问题存在一定的规律性,但在某一时间段上具有突发性特征,其多集中在西部地区,这是西部地区自然环境结构较为脆弱多导致的,具有较高矿山地质灾害发生概率。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等战略引导,使得西部地区在经济发展、城市建设等方面都得到了充分发展,但并没有制定相对较为完善的经济发展与矿山地质灾害之间的矛盾性问题。数据显示我国75%以上的矿山地质灾害是由人为活动所导致的,如过度砍伐导致土地荒漠化、蓄水能力不足,造成泥石流、山体滑坡等矿山地质灾害。现阶段诱发矿山地质灾害的人为因素主要包括矿产资源采掘技术操作不规范;山区水库修建不符合标准或年久失修,导致土地软化造成泥石流事故;依山进行公路房屋建设形成高陡边斜坡,造成滑坡事故;其它破坏地质环境的活动,如乱砍乱伐、采石放炮等。我国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平均水平并不高,使得矿山地质灾害问题频发,污染自然环境的同时,阻碍地方经济持续性发展。

2常见的矿山地质灾害

我国是一个地质灾害发生较为频繁的国家之一,地质灾害发生的种类也较多,分布较广,造成的影响较大。其中,矿山地质灾害是我国较为常见的一种地质灾害之一。发生矿山地质灾害的主要原因是由于人们在开采和开发矿山过程中过分的开采、错误开采以及随意开采等导致。矿山在开采过程中容易造成当地的地质环境、自然环境严重破坏,从而引发一系列自然灾害,例如山体滑坡、泥石流,地面凹陷以及水位变化等,嚴重影响人民的生活生产,威胁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另外。环境污染也是矿山灾害的一种重要表现,由于矿山在开采过程中没有对三废进行有效、科学处理,将三废未经允许直接排放到江河湖海中,导致江河湖海受到污染,从而出现各种自然问题。同时,在矿山开采过程中还会造成水土流失,导致土地沙化、盐渍化,不利于地下水顺流,出现地下水断流等现象。其中最常见的矿山地质灾害,包括山体滑坡、泥石流、地表坍塌以及矿山地下水位发生变化等。

3矿山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措施

3.1加强矿山地质环境的保护工作

矿山资源由于开发,会有破坏,生态环境较为脆弱,而我们也应该加强对矿山地质环境的保护。矿山地质环境保护意识不强,是许多开发企业的通病,而这时我们就要加强关于矿山的环境保护意识的宣传,让其深入人心,人人实践它。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工作我们也可以设计一套管理办法。首先,在矿山开采过程中应该制定一些开采标准,开采计划,这些都是为了在开采过程中,避免对矿山造成严重的破坏。其次,在开采的过程中会产生一些废渣、废料,对于这些,我们应该指定放这些东西的地方,以防企业开采过程中胡乱堆放造成对环境的污染。最后,我们应当对开采企业进行监管,防止他们在开采的过程中做一些破坏矿山周围环境的举动.

3.2对于矿业开采的管理制度

矿业的开采离不开工作人员的辛勤付出,在这辛勤付出的背后同时也离不开在岗工作人员的现场管理。开采过程中要设置许多专人管理事项,在开采的过程中往往会遇到许多危险,比如遇到上层碎石的威胁,管理巡视人员第一时间发现危险,能够及时带领全队人员撤离安全地带,由于工作人员的及时发现制止了开采员的错误发生,同时避免了由于自己的大意,出现了严重问题,极大化的缩小了危险的发生,保障了人员经济的安全。矿业开采单位应该不定期的开展安全意识培训,培训工作人员遇到危险时临危不乱,避免由于自己的失误造成的人身威胁,提高开采人员的工作能力,降低开采中事故的发生。

3.3建立完善的地质灾害信息反馈系统

地质灾害的发生有着必然性,所以建立完善的地质灾害信息反馈系统,十分地必要。在进行矿山开采的工作过程中,应该进行主动的措施防范,通过监测系统可以监测整个地质灾害发生过程当中的数据,进行信息数据采集。接着建立一个动态的数据库,该动态数据库内针对所采集的信息进行处理,而矿山企业在发展过程当中的管理部门可以针对动态数据库内的信息数据进行分析,进而提供给设计施工单位,设计施工单位根据管理部门所提供的信息来进行,如何开采矿山,从而提高整个矿山开采的决策水平。所以在灾害信息收集的过程当中,基于监测系统来不断地完善地质灾害信息反馈系统十分的必要,这样能够有效地达到地质灾害的防治与预防的协同发展。

3.4适当增强地质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意识

矿山开发在进行对地质危害防治时,需要有一定的合理规划,要和相关部门一起商讨研究,做出统一决定再进行地质危害的防治,最重要的是要加强地质企业部门对生态环境保护的意识,要定期开展防范意识的教育讲座,开展相关的培训活动,通过以上几种方式加强工作人员对环境保护的意识,在保证施工人员人身安全的条件下提高地质环境保护的工作效率。

3.5采取综合防治措施

我国地域广阔,拥有不同的地形地貌,面对不同的地质环境,应选择不同的矿山地质灾害综合防治方案,以及相应的治理手段。首先,应该对矿山地质灾害综合防治方案进行论证,选择其中较为符合实际情况的方案,并做出相应的防止措施。其次,针对部分重点灾难区域,要加强监测管理作业,对于综合防治方案落实的有效性进行评定,不断优化管理制度,降低矿山地质灾害带来的经济损失。再次,进行矿山地质灾害综合治理工作的目标,应该是恢复矿山地质灾害发生地周围的正常地质环境,针对灾害区域周围的人为项目建设如河流周围的水库,要进行加固处理,防止出现二次灾害。

结束语

在我国,当下有一句非常火的语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非常符合我们探讨的题目。在矿山之中,我们开采矿山资源以促进我们的经济发展,而我们就应对其进行保护,才能为我们更美好的明天做出贡献。我们对矿山的破坏,会造成地质环境的不稳定,从而诱发地质灾害的发生,这些地质灾害会对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威胁,所以对于矿山地质环境做好防治措施和保护措施是必不可少的。

参考文献

[1]李军栋.关于矿山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的探讨[J].世界有色金属,2019(22):130+132.

[2]尹坤.矿山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的研究[J].世界有色金属,2019(21):146-147.

[3]李颖玲.探讨矿山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研究[J].世界有色金属,2019(21):171+173.

[4]韩金龙,李明飞,李永光.对我国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工作的对策建议[J].中国金属通报,2019(12):276-277.

[5]卢晓虎.矿山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J].世界有色金属,2019(20):169-170.

作者:田景荣

上一篇:评价指标选取论文下一篇:现代企业经营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