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山岗油田布三下亚段储层评价研究

2022-09-1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1 储层评价方法

依据储层评价标准SY/T-6285-2011, 结合研究区不同的勘探开发阶段, 采用不同的储层评价方法。储层评价主要包括四个阶段:盆地评价阶段、区带评价阶段、圈闭评价阶段、油气藏评价阶段, 不同的阶段评价方法不同, 本次对竹山岗油田储层评价研究, 主要采用油气藏评价阶段的储层评价方法。开展单层和多层含油气层系和微观孔隙结构、储层物性、敏感性和含油气性等项研究, 进行储层综合评价, 为储量计算和油气藏总体开发方案编制提供依据。

2 储层特征研究

2.1 孔隙结构特征

依据本区铸体薄片数据统计结果, 研究区布三下亚段储层孔隙类型主要有原生粒间孔、次生粒间孔、粒内溶孔, 其中次生粒间孔隙所占比例最大。储层孔隙以小孔隙和中孔隙为主, 少数为大孔隙。喉道类型主要为细喉, 其次为中喉, 少数为微喉道。通过分析, 影响储层孔隙结构的主要因素为碎屑颗粒的粒度, 碎屑颗粒粒度越粗, 储层平均喉道越大, 排驱压力越小, 孔隙结构越好。

2.2 储层物性特征

根据收集的岩心数据, 统计研究区布三下亚段孔渗分布情况。本区砂岩孔隙度集中在10%-15%, 平均11%;渗透率集中在10-50x10-3μm2, 平均24x10-3μm2, 按照储层分类标准, 属于低孔低渗储层。

2.3 储层敏感性

储层的敏感性主要与粘土矿物含量有关。高岭石颗粒大, 附着力强, 常常因运移堵塞孔吼而降低渗透率;蒙脱石极易水化、分散、膨胀;伊利石不易膨胀。绿泥石遇水不易膨胀, 但因富含铁, 具有酸敏危害。2014年, 大港油田采油工艺院对竹山岗油田新钻井竹X井的目的层取样, 开展了储层敏感性实验。从五敏试验分析资料看:竹山岗油田储层具有中等偏强水敏—强水敏, 中等—强盐敏, 无酸敏、速敏等特征。

2.4 砂体展布规律分析

2.41砂体平面分布特征

对研究区目的层段的单井砂厚进行统计分析, 勾画出砂体厚度分布图, 总结砂厚分布规律, 研究表明本区砂体厚度较大区域分布在研究区中部及南部条带上, 砂厚主要集中在78-100m。

2.42砂体纵向展布特征

纵向上单层砂体的厚度变化大, 砂体厚度范围在1-11m之间, 厚度最大的砂体主要集中在布三下亚段的中部和底部, 砂体的横向连通性较好。

3 沉积特征研究

沉积环境和沉积相决定着地层的岩石类型, 岩石组合决定着储层的发育和分布情况。所以, 沉积相研究是储层结构研究的基础。在沉积相研究的过程中, 首先结合钻井取心资料和相应的测井曲线以及录井资料对各井段微相进行分析, 得出研究区单井相, 然后在纵向和横向上进行对比, 确立其时空的演化, 最后确定沉积微相的展布格架。研究区从下往上依次发育古近系莘庄组、布心组、西布组、花涌组地层。古近系莘庄组-布二段时期, 水体较深, 发育了大套的暗色泥岩, 夹薄层的粉砂岩、泥质粉砂岩等, 主要为深湖、半深湖的沉积环境。布三段-西部一段时期, 为研究区的主要目的层, 水体逐渐变浅, 物源供应比较充足, 主要为三角洲前缘亚相, 沉积砂体比较发育。

4 储层分类

本次采用的储层分类方法有物性交会法、孔隙结构参数法。储层物性交会法主要利用描述储层特征参数孔隙度和渗透率交会确定储层的类别;孔隙结构参数法是采用微观孔隙结构参数 (FZI) 结合储层物性研究储层类型, FZI主要反映储层的微观孔隙结构特征, 借助这个指标来表征储层类型。两种方法将本区储层分为3类。

①Ⅰ类储层:10%≤孔隙度Φ<15%, 50m D≤渗透率K<500m D;10%≤孔隙度Φ<15%, 1.1≤FZI<1.6;

②Ⅱ类储层:5%≤孔隙度Φ<10%, 10m D≤渗透率K<50m D;5%≤孔隙度Φ<10%, 0.6≤FZI<1.1;

③Ⅲ类储层:孔隙度Φ<5%, 渗透率K<10m D;孔隙度Φ<5%, FZI<0.6。

统计全区单井资料, 其中一类储层所占比例为12%, 二类储层为78%, 三类储层为10%。一类储层发育相对较好, 开发方式可选择射孔投产;二类储层发育中等, 可压裂改造投产;三类储层发育较差, 需要转变开发方式。

5 结语

(1) 研究区布三下亚段储层属于低孔低渗储层, 具有中等偏强水敏—强水敏, 中等—强盐敏的特征, 粘土矿物以伊利石和高岭石为主, 孔隙结构以次生孔隙为主。

(2) 研究区储层厚砂体主要分布在中部及南部条带上, 砂体的横向连通性较好。

(3) 研究区布三下亚段为三角洲沉积环境, 亚相为三角洲前缘沉积。

(4) 研究区二类储层所占比例最高, 其次为一类储层, 三类储层所占比例最低。

摘要:储层评价是对储层进行综合全面的评估, 从多个方面进行综合评价, 解决储层单因素评价过程中常常出现的评价结果相互交叉、不唯一的问题, 有利于对储层进行正确的分类与评价。本文主要依据储层评价标准SY/T-6285-2011, 最终评价竹山岗油田储层与油气聚集的关系, 将竹山岗油田储层分析出一类、二类、三类。

关键词:竹山岗油田,储层评价,储层特征,储层分类

参考文献

[1] 李南星, 刘林玉, 郑锐等.鄂尔多斯盆地镇泾地区超低渗透储层评价[J].岩性油气藏, 2011, (23) :65-69.

[2] 张建龙, 刁国新, 胡茹文等.南阳黑龙庙地区低孔低渗储层分类标准研究[J].石油地质与工程, 2009, (23) :33-35.

[3] 侯瑞云, 刘忠群.鄂尔多斯盆地大牛地气田致密低渗储层评价与开发对策[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12, (33) :234-237.

[4] 杨正明, 张英芝, 郝明强等.低渗透油田储层综合评价方法[J].石油学报, 2006, (27) :64-67.

上一篇:智慧水务综合信息管理平台的智慧化运用下一篇:水性聚氨酯油墨引领食品包装印刷环保新潮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