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冲刺阶段的备考策略

2022-05-0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临近高考时,每个高三的学生或多或少会有困惑与压力,本文围绕高三学生在高考冲刺阶段存在的困惑与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备考指导策略,即科学诊断学情、合理确定目标;研读考试说明、正确把握方向;紧跟教学节奏、科学安排复习;梳理知识体系、科学系统备考;合理调整情绪、平静迎战高考。

关键词:高考备考;系统复习;学生心理;

教育部门发布了《中国高考评价体系》和《中国高考评价体系说明》,高考评价体系从高考的核心功能、考查内容、考查要求三个方面回答了“为什么考、考什么、怎么考”的问题,也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教育根本问题在高考领域给出了答案。高考试题重点突出立德树人导向,试题命制注重综合性、开放性、应用性、探究性,加强试题呈现的情境设计,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高考不仅是知识和能力的考查,也是学生科学备考、心理素质、解题策略与技巧等方面的综合考查。笔者围绕高考备考前学生常见的问题,结合自身高三教学备考经验,就高三学生如何做好考前冲刺的系统复习和考前心理调整等进行探讨。

一、冲刺阶段学生存在的困惑与问题

面临高考,每个高三的学生或多或少会感到压力,考前适度的紧张和压力会促进学生认真的复习,达到良好的复习及考试效果。但是,过度的紧张、焦虑和慌乱,反而会影响考试水平的正常发挥。高三学生考前一般会存在以下问题:第一,目标理想与现实差距较大,有的同学考前给自己定了一个目标,平时测验成绩达到多少分,各科考到多少分,尤其是一诊以后,学生会拿一诊成绩和即将到来的高考成绩作对比,成绩差距较大的学生,更容易出现心情低落,不满意、挫败感会更加明显突出。第二,考试成绩上下浮动较大,成绩不稳定。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弱科,有的学生在弱科上花了很多的时间,然而,到了高三最后阶段,弱科没有得到提升,反而强科优势也不明显,学生会出现了自我怀疑,自我否定,陷入迷茫,迷茫自己的学习、迷茫高考的意义。第三,学生心理不稳,出现高考“疲劳烦躁期”。临近高考,个别学生身心疲惫,情绪低落,心情烦躁,学习状态不好;个别学生急于求成,忽略基础,过于浮躁;个别学生缺乏恒定、清晰、强有力的高考奋斗目标;个别学生主线复习进度未能紧跟老师的复习战略,不善于制订科学的复习计划等,如上这些问题将会影响学生在冲刺阶段成绩的提升。

二、备考建议

(一)科学诊断学情,合理确定目标

高考备考冲刺阶段,第一,学生要学会自我诊断学情。学情是复习教学工作的起点,学生要结合省级诊断考试、学校诊断考试的试卷,对每科的知识掌握程度进行自我诊断与分析,掌握了什么?没有掌握什么?疑难是什么?存在疑难的原因是什么?分类梳理考试中暴露的双基知识遗漏情况、关键能力薄弱之处、应试作答技巧欠缺、答题表述规范问题等方面,准确把握自己的问题与不足,确定后阶段复习教学发力点和关键点。第二,学生目标制订切合实际,目标明确。考生结合高三第一学期几次大型考试的成绩,尤其结合最近参加的诊断考试成绩,参考学校考试的总分与名次,合理预估自己的考试成绩,预估自己的高考分数,预估自己的大学层次,做到切合实际,目标明确。第三,做好冲刺规划。学生要按照学校的复习备考计划,科学制订自己的复习计划。系统安排好专题深化复习与综合模拟训练,对每个时段的复习任务要求精准到每一科,精准到每一天。

(二)研读“评价体系”,正确把握方向

教育部门新版《通知》指出:在深化考试内容改革方面,高考命题要坚持立德树人,将会加强对学生德、智、体、美、劳等“五育”全面发展的考查和教学引导。高考命题将坚定正确政治方向,紧紧围绕高考核心功能发挥,上好立德树人“一堂课”,做精服务选才“一把尺”,树好引导教学“一面旗”,做到考试内容的科学设计,高考选拔功能持续优化,能力立意与素养导向不断得到强化。各学科试题的命题都要体现十九大及各届全会的新精神、新论述,体现新高考在“加强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和“增强学生社会感”层面育人功能和政治使命的发挥,坚持把创新思维考查和学习关键能力提高的考查融入到试题命制全过程,落实重在考查思维、重在考查应用、重在考查创新的命题要求,使高考由面向对试题的解答转向对问题的解决。

作为考生,考前认真研究《中国高考考试体系》也是必要的,围绕高考评价体系,准确把握高考改革方向、理解“一核四层四翼”高考评价体系的学科高考要求及应对策略。结合各科学习内容,扎实掌握每门学科的必备知识和关键能力,学生要学会对知识点进行总结,找到自己不熟悉的知识点,针对知识点进行强化记忆,进行分类总结及训练,掌握每门学科的必备知识核关键能力,在掌握基本知识与技能的基础上,学会研究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努力做到聚焦学科思维过程与思维品质,把握高考命题方向,提高学科整体素养。

(三)紧跟教学节奏,科学安排复习

高考备考各学校一般实施“三轮复习法”。第一轮复习夯实基础,第二轮复习强化知识的综合与联系,第三轮复习提高应试能力。进入第二轮复习后,一方面要进行基本方法的归纳、总结,知识体系的归纳、总结、提升。另外一方面,二轮复习过程中,学生要善于发现各科存在的问题,回归课本,查漏补缺,弥补一轮复习过程中知识的欠缺与不足。第三轮复习,学生要做好仿真模拟训练,强化应试能力,努力使自己完成“学生”向“考生的角色转变”。后期备考阶段,学生一定要重视模拟考试,提高高考考场应试能力,通过平时模拟演练,加强学生对审题和解题能力提升的指导,达到纠正学生不良习惯的目的,为学生规范答题,提高得分能力提供支持。通过模拟演练,养成落笔有据、会而必对的思维品质,凭借严密的思考,规范的表达,会到哪做到哪,不会做心里不慌,培养学生面对陌生的问题情境时能够通过挖掘题目所隐含的信息,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梳理知识体系,科学系统备考

第一,梳理知识体系,优化专题复习。各学科应围绕考试热点、重点题型、薄弱环节、应试技巧、答题规范等方面整合性地设置复习专题。复习教学应落实“基于情境、问题导向”的要求,学生在识别情境、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重构知识系统、完善思维模型、体悟价值导向,并掌握应试技巧与答题规范。

第二,认真研究考点与试题。教师认真分析研究历年高考试题,研究命题特点,把握高考新变化,对学生开展有效复习指导,从而避免偏离方向。通过多种渠道搜集有效高考信息,及时了解最新高考动态,使最后阶段的复习有的放矢,事半功倍。

第三,讲求学习及训练的针对性。高频考点有哪些?年年考的主干知识有哪些?轮流考非主干知识有哪些?认真研究考题,确保训练的方向性,加强针对性训练,做好专题训练、限时训练、题型训练、高频考点训练。

第四,学生要回归教材。高考最后阶段的回归教材,是实现温故知新、归纳整合、精确记忆等必由之路。回归教材不是简单重读一遍教材,而是需要带着特定的目的开展深入的教材深度研读活动。

第五,加强错题研究。错题整理研究是冲刺阶段高效复习的一种有效方法,学生要进行总复习阶段大型考试错题的整理和分析,开展错误试题归类、错误成因探析等活动,进而回扣教材、重读教材,纠正错误认识、找到课本原型、归纳思路方法,实现学习问题的逐一突破。

(五)合理调整情绪,平静迎战高考

学生要养成每日自我暗示、自我调节,以自信、乐观、向上的积极学习心态面对高考的复习。

第一,平衡动机、劳逸结合、学会调节。学习心理学中有一条耶克斯—多德森定律,是动机水平与成绩二者之间的倒U曲线关系:太高或太低的动机水平都不能引起学生最佳学习状态,也不能促进学生取得最佳成绩,反而动机在中等程度时取得的学习和考试成绩可以达到最佳效果。也就是说,学生愈觉得考试重要,考前越有必要进行适当的放松。

第二,做好情绪管理、协调处理各种关系。临近高考,学生要保持平和的心态,以正常的心态参与人际交往。学会认识自我,遇到疑难问题与困惑,不被情绪问题困扰,积极看待心理咨询,学生学会接纳情绪,掌握调节情绪的方法,学会积极求助,通过自我探索建立自我意识,解开人生困惑。

第三,通过不断进行自我积极暗示和持续放松训练来调节应试心态。具体而言,自我暗示法就是一种通过手势、表情等多种方式来不断转移和改变学生不良情绪的心理疗法,而产生考试焦虑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缺乏自信,所以学生可以在在考前对自己进行积极暗示,增强信心。放松训练法是一种学生通过对自己的骨骼肌群循环交替收缩或放松达到缓解考试紧张和焦虑状态的自我调适方法。学生在考前还可以运用回忆体验成功、内心辩论以及自我对话等方法与焦虑和消极意识斗争,以达到树立正确的自我意识与态度,增强参加考试的信心,以一种新的姿态,新的精神面貌,出现在高考考场上。

高考是一场综合性的考试,希望学生能科学系统地复习备考,形式良好的心理状态,正确地认识自己,冲破枷锁,沉着冷静,争取在高考中取得优异的成绩,为未来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杨学为.高考政策与命题解读[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0.

[2]凌宗伟.新高考新方案[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20.

[3]邢星.还可以怎样学习[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9.

上一篇:“花园”意象在西方传统诗歌中的运用下一篇:西方对斯诺红色中国书写的认知及其知识系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