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高考冲刺知识

2024-07-1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生物高考冲刺知识(精选10篇)

生物高考冲刺知识 篇1

摘要:2013年高考倒计时,如何复习一直都是学生们关注的话题。以下是生物复习中18个高频考点,希望对考生在备考中有所帮助。

1.基因重组只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和基因工程中。(三倍体、病毒、细菌等不能基因重组)

2.细胞生物的遗传物质就是DNA,有DNA就有RNA,有5种碱基,8种核苷酸。

3.双缩脲试剂不能检测蛋白酶活性,因为蛋白酶本身也是蛋白质。

4.高血糖症≠糖尿病。高血糖症尿液中不含葡萄糖,只能验血,不能用本尼迪特试剂检验。因血液是红色。

5.洋葱表皮细胞不能进行有丝分裂,必须是连续分裂的细胞才有细胞周期。

6.细胞克隆就是细胞培养,利用细胞增殖的原理。

7.细胞板≠赤道板。细胞板是植物细胞分裂后期由高尔基体形成,赤道板不是细胞结构。

8.激素调节是体液调节的主要部分。CO2刺激呼吸中枢使呼吸加快属于体液调节。

9.注射血清治疗患者不属于二次免疫(抗原+记忆细胞才是),血清中的抗体是多种抗体的混合物。

10.刺激肌肉会收缩,不属于反射,反射必须经过完整的反射弧,判断兴奋传导方向有突触或神经节。

11.递质分兴奋性递质和抑制性递质,抑制性递质能引起下一个神经元电位变化,但电性不变,所以不会引起效应器反应。

12.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中“主要”如何理解?每种生物只有一种遗传物质,细胞生物就是DNA,RNA也不是次要的遗传物质,而是针对“整个”生物界而言的。只有少数RNA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

13.隐性基因在哪些情况下性状能表达?①单倍体,②纯合子(如bb或XbY),③位于Y染色体上。

14.染色体组≠染色体组型≠基因组三者概念的区别。染色体组是一组非同源染色体,如人类为2个染色体组,为二倍体生物。基因组为22+X+Y,而染色体组型为44+XX或XY。

15.病毒不具细胞结构,无独立新陈代谢,只能过寄生生活,用普通培养基无法培养,只能用活细胞培养,如活鸡胚。

16.病毒在生物学中的应用举例:①基因工程中作载体,②细胞工程中作诱融合剂,③在免疫学上可作疫苗用于免疫预防。

17.遗传中注意事项:

(1)基因型频率≠基因型概率。

(2)显性突变、隐性突变。

(3)重新化整的思路(Aa自交→1AA:2Aa:1aa,其中aa致死,则1/3AA+2/3Aa=1)

(4)自交≠自由交配,自由交配用基因频率去解,特别提示:豌豆的自由交配就是自交。

(5)基因型的书写格式要正确,如常染色体上基因写前面XY一定要大写。要用题中所给的字母表示。

(6)一次杂交实验,通常选同型用隐性,异型用显性。

(7)遗传图解的书写一定要写基因型,表现型,×,↓,P,F等符号,遗传图解区别遗传系谱图,需文字说明的一定要写,特别注意括号中的说明。

(8)F2出现3:1(Aa自交)出现1:1(测交Aa×aa),出现9:3:3:1(AaBb自交)出现1:1:1:1(AaBb×aabb测交或Aabb×aaBb杂交)。

(9)验证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满足基因分离定律(或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满足基因自由组合定律)方法可以用自交或测交。(植物一般用自交,动物一般用测交)

(10)子代中雌雄比例不同,则基因通常位于X染色体上;出现2:1或6:3:2:1则通常考虑纯合致死效应;子代中雌雄性状比例相同,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

(11)F2出现1:2:1不完全显性),9:

7、15:

1、12:3:

1、9:6;1(总和为16)都是9:3:3:1的变形(AaBb的自交或互交)。

(12)育种方法:快速繁殖(单倍体育种,植物组织培养)、最简单育种方法(自交)。

(13)秋水仙素作用于萌发的种子或幼苗(未作用的部位,如根部仍为二倍体);秋水仙素的作用原理:有丝分裂前期抑制纺锤体的形成;秋水仙素能抑制植物细胞纺锤体的形成,对动物细胞无效。秋水仙素是生物碱,不是植物激素。

(14)遗传病不一定含有致病基因,如21-三体综合症。

18.平常考试用常见错别字归纳:液(叶)泡、神经(精)、类(内)囊体、必需(须)、测(侧)定、纯合(和)子、抑(仰)制、拟(似)核、拮(佶)抗、蒸腾(滕)、异养(氧)型。

生物高考冲刺知识 篇2

一、教科书要熟烂于心

从学科性质来讲, 生物虽然归属于理科, 但对学生的文科素养也有较高的要求, 是一个理性偏文的学科, 因此有些知识点一定要记扎实, “该背则背”, 没有商量的余地。掌握了教材就成功了一半。书中的图例、实验、涉及的化学式 (光合与呼吸) , 要时常归纳、总结重点词, 如“功能”“作用”“本质是”, 这些都要留心, 书上的黑体字要背下来, 如“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这往往是高频考点。它不像数学、物理, 掌握一个公式、定理, 就能在做题时有很大的发挥空间。生物往往会要求你一字不差地复述某个概念。严密性是生物科的特点, 一个概念, 虽然只是一字之差, 但差之毫厘———往往是谬以千里。

二、要精选一到两本辅导书

高中三年我一直用《教材完全解读》和《高效学习法》, 觉得就很够用了。前者会把每个知识点细致地分析一下, 是一本服务于课前预习、课后归纳整合的教辅资料, 帮你夯实基础;后者则服务于课后, 归纳比较凝练, 重在教授做题的方法, 让你快而准做题, 冲击高分。

三、最重要的是做题与总结

1.把做题当成积累

通过做练习你会逐渐摸清哪些地方经常成为考点。尤其是大题, 出题套路相对比较固定, 答案也很固定。比如一些有“本质是”字眼的题, 答案一般要与“基因、蛋白质”等相关的知识点联系起来。

生物是很有规律的一个学科, 掌握这些常考的一些知识点, 会保证得一个中等、稳定的分数。

2.牢牢记住一些经典题

每一道生物题其实都是教师们智慧的结晶, 一些考点, 如果单独考的时候并不难, 你甚至可以不假思索地回答出来, 但出题者往往会将不同阶段学的知识归纳、找出其联接点进行综合考察, 这样就考察了你对知识点掌握的准确性, 以及举一反三、融会贯通的能力。对经典的题适当加以记忆, 这会让你的知识网交织得更紧密, 不失为冲击高分的良策。

3.兼顾选择的速度与精度

在平时的练习中, 一套题往往会包含30-40道选择题, 每道题大约分值在1~2分, 但可别小瞧了选择题, 正式的高考中一个选择题要占6分, 相比较而言, 大题的一个空也就1~2分, 所以说, 选择题对考试成绩起着很大的决定作用。在平时的训练中有些同学往往做到一半就失去了耐心, 继续答时准确率就大大下降。

对于这种情况, 不妨尝试以下方法。

首先, 按从前往后的答题顺序, 先把考察概念、定义、识图 (甚至看一遍题就能给出答案的) 的简单题先答上;其次, 回头攻克涉及分析较繁琐, 计算量较大的繁琐题目或难题。这样自信心有了, 也能避免被难题卡住, 造成简单题没时间考虑的情况;再次, 记录自己每次在选择题上花费的时间也是很重要的, 争取每次都能在速度与准确性上有所突破。

4.要准备一个错题本

时间不够, 可以将改正后的答案抄好贴在卷子上, 然后定期装订一下卷子就OK了, 再者, 改错时写完标准答案, 要是能加一两句总结或反思就更好了。不要放过任何错题, 解决得越彻底越好。只有这样考试才不会犯类似错误, 才更有资本冲击满分。

四、攻克实验题

实验题是较难得满分的题型, 它开放性较强, 出题很灵活。但也有法可依, 从近几年的实验题在高考中的题型变化来看, 单纯考查课本实验内容的试题已很少出现, 而以课本实验为依托侧重考查对实验进行设计、分析和评价能力的试题已成为命题的趋向, 其中设计型实验题更是热点。因此, 在复习过程中我们应了解有关实验设计的基本理论, 并通过典型的习题多加练习。

有关验证性和探究性实验在高考中出现的频率较高, 要准确答此类题型, 除了具备一般的实验设计和实验分析能力, 还需清楚验证性实验和探究性实验的区别。

做题时认真阅读题干, 区分好“探究”与“验证”。由于验证试验研究对象、实验现象、结论已知只是实验步骤需要作答。探究题比证明题要开放, 注意掌握解答探究性实验题的答题“五步曲”:

第一步:审实验目的。从试题中提出的问题“探究×××× ( 自变量 ) 对×××× ( 因变量) 的××××”找出自变量和因变量;有些试题要求写出实验探究课题, 就是要求写出实验目的, 可套用“探究×××对×××的×××”。

第二步:作实验假设。假设是根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事实, 对所研究的对象设想一种或几种可能的答案或解释, 即实验原理;提出一种实验原理, 用陈述句表述。

第三步:辨材料用具。实验材料的选取原则是符合实验要求 (科学性) 、取材容易 (简便性) 、实验现象明显 (直观性) 等。

第四步:析或套实验步骤。实验步骤一般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设计:取材分组;材料处理;观察记录。

第五步:述实验结果及结论。一般采用讨论法, 即“如果…… (实验结果) , 则…… (实验结论) ”, 常见的三种情况:a.实验变量有利、促进———正相关。b.实验变量不利、抑制———负相关。c. 实验变量无影响———无关。先假设出可能的实验结论得出实验结果, 最后反过来写, 即反推正写法。如果要求“预测最可能的结论”, 根据已有知识推测最合理即可。

五、经典案例

向小白鼠注射促甲状腺激素 (TSH) , 会使下丘脑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TRH) 减少。对此现象的解释有两种观点, 观点一:这是TSH直接对下丘脑进行反馈调节的结果;观点二:这是TSH通过促进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 进而对下丘脑进行反馈调节的结果。两观点孰是孰非, 探究实验如下:

1.实验步骤

(1) 将生理状态相同的小白鼠分为A、B两组, 测定两组动物血液中的含量。

(2) 用手术器械将A组小白鼠的 (器官) 切除, B组做相同的外伤手术, 但不摘除此器官。

(3) 给A、B两组小白鼠组设_____。

(4) 在相同且适宜的环境条件下饲养。

(5) 一段时间后, 测定A、B两组小白鼠血液中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TRH) 的含量。

2.实验结果及结论

(1) 若A组小白鼠血液中TRH的含量不减少 (或增加) , B组小白鼠血液中TRH的含量减少, 则观点__正确。

(2) 若A组小白鼠和B组小白鼠血液中TRH减少的量相等, 则观点__正确。

3.分析

(1) 审———实验目的。

信息解读“向小白鼠注射促甲状腺激素 (TSH) , 会使下丘脑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TRH) 减少。”:由题干信息可确定实验目的为“探究TSH对下丘脑进行反馈调节的方式”。

信息解读“对此现象的解释有两种观点, 观点一:这是TSH直接对下丘脑进行反馈调节的结果;观点二:这是TSH通过促进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 进而对下丘脑进行反馈调节的结果。”:由题干信息和实验目的可确定实验目的的自变量为血液中TSH含量, 因变量为血液中TRH的含量。

(2) 析———实验步骤。

信息解读“用手术器械将A组小白鼠的 (器官) 切除, ”:由此信息可知, A组经过手术处理 (切除甲状腺) , 应为实验组;B组未切除甲状腺, 处于自然状态, 应为对照组。

信息解读“B组做相同的外伤手术, 但不摘除此器官。”:无关变量:如小白鼠的性别、生理状态、体重、饲养条件、手术情况等要相同且适宜, 因此切除甲状腺前, 应测量TRH的含量, 不切除甲状腺的小白鼠也应做相同的外伤手术。

信息解读“一段时间后, 测定A、B两组小白鼠血液中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TRH) 的含量。”:观测指标为小白鼠血液中TRH的含量, 即因变量。

(3) 述———实验结果及结论。

结果及结论①:若A组小白鼠血液中TRH的含量不减少 (或增加) , B组小白鼠血液中TRH的含量减少, 则观点二“这是TRH的通过促进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 进而对下丘脑反馈调节的结果”正确。

结果及结论②:若A组小白鼠和B组小白鼠血液中TRH减少的量相等, 则观点一“这是TSH直接对下丘脑进行反馈调节的结果”正确。

高考生物冲刺阶段的学习方法 篇3

一、回归课本,夯实基础,构建知识网络,是高考生物冲刺阶段的首要任务

很多学生认为,临近高考,只有努力做题才能锻炼解题思路,提升解题能力,他们自认为课本知识已经熟烂于心了,不用在教材知识点上再浪费时间,其实不然。

高考试题年年有变,而且越来越趋于灵活,形式出现多样化,但是解题所依据的生物学基础知识却是相对不变的,所以扎实的生物学基础知识是考生们高考取胜所必备的。学生要对基础知识深刻理解,把握基本概念、规律、原理的内涵和外延,做到提取准确、迁移灵活、运用合理,这样即使在考试中遇到新的问题情境,也能规范、准确地答题。

笔者建议考生要根据考试大纲的要求,实行“地毯式”清理,全面复习所有知识点,不放过任何一个死角。可将一个体系的知识通过一条主线联系在一起,进行复习;将不同章节的内容进行有机综合,归纳成图解,进行全面系统的复习和巩固。

二、要少做题,精做题,有针对性地做题

高考冲刺阶段要少做题,精做题。做题的针对性主要体现在:一是对正在复习的专题进行重点训练;二是强化自己学习薄弱环节(如实验设计类试题)的训练;三是注重能力性试题(如图表类专题)的训练。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学生在做题时要把握好试题的梯度性。基础比较薄弱的学生,尽量不要在这个时候做那些能力拔高的试题。在知识巩固阶段,做这样的试题一方面没有实际价值;另一方面,如果学生解不出来,便会大大削弱其学习的积极性,严重打击学生对高考的自信心。因此,此类学生应该要以基础试题作为重点练习的对象,基础知识掌握了,能力才能得到进一步提高。而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在夯实基础的前提下,可以有针对性地做一些提升能力的试题,进一步强化较为薄弱的环节,但切记不要太难,数量也不能太多,否则只会适得其反。

三、考生要有意识地提高自己两个能力

1.审题能力

高考生物试题给出的信息可以蕴涵在文字中,也可以蕴涵在图表(包括模式图、示意图、曲线图、数据表格等)中。在平时的学习中要深刻理解、掌握每个核心概念的关键词,对这些关键词要准确把握,帮助我们在做题时去分析问题、理解题意;要有深入分析图表、数据、曲线的意识,排除干扰信息,细心找出隐含条件,提取有效信息。

2.表达能力

用准确的生物术语表述答案,这一点在新课改下2009年、2010年、2011年的高考试题中体现得尤为突出。从每年高考阅卷的要求来看,很多考生语言表达不准确、不规范,导致答题失分。在平时的作业和训练中不要避开大型的非选择题,或只是看看参考答案,这样会使考生失去很多训练自己语言表达的机会,而这些题往往是最有区分度的。

四、考生要注重实验,加强实验与探究能力的培养

众所周知,生物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一门学科,各种各样的生物学实验为学生提供了认知的学习背景,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借助实验还可以训练学生的科学思维方法,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如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等)。因此,考生要注重实验,加强实验与探究能力的培养。

课本中涉及很多实验,加强对一些经典实验,如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植物生长素的发现等实验的剖析,分析其原理、每一步操作的目的,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科学的解释等,这些都是培养、锻炼考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思维能力的好素材。

加强实验与探究能力的培养还要求考生:重视实验过程的操作(课本实验);重视实验过程的思考(实验原理、假设、预期、方法步骤、结果与结论);重视实验过程的表达(文字、图、表格等多种形式);分清探究性问题的性质(验证或探究、结果有无预测,是否需要讨论等);重视实验的正确思维方法、实验设计的过程和原则(如对照原则、单一变量原则、可行性原则等)等;关注科学史和科学方法。加强实验设计中实验方法的运用,重视新课标中的模型知识与各种科学方法的应用。

五、考生要关注生物科技发展与生产和生活实际间的联系

教育改革的目的是提高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而高考三个“有利于”的思想则是其本质意义的真实体现。近几年全国各地高考理综试题都有一个重要的特点,即科技应用类试题比例不断增大。热点信息题的出现是高考改革的必然产物,在未来的高考中这一点会继续体现。这要求考生要多关注生活、关注社会,利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各类问题。高考生物试题是以现实生活中的有关理论和实际问题进行立意命题的,力求比较真实和全面地模拟现实。复习时,要善于从各种媒体中获取有关生命科学发展的重大热点信息,如基因图谱(诊疗)、细胞全能性、细胞癌变机理与治疗、艾滋病、生态农业等问题,培养自己摄取有效信息、迁移信息的能力。

高考冲刺生物答题方法有哪些 篇4

2.科学作答不可忽视。答案要准确,要做到层次清晰、条理清楚、逻辑严谨。答案宜简洁,要紧扣基本观点。答案要体现创新精神,尤其是开放性的试题,可以大胆用多种方式解答。要尽量使用规范化的学科语言。

3.联系生活实际。生物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的关系更直接、更普遍,学生在复习时要注意理论联系实际,注重与生物科学相关的生产、生活实际以及生物科技发展的热点。生活实际包括已有的生活常识和未来的生活行为两类。生活常识可帮助我们理解生物学知识,生物学知识也可以指导我们的生活行为。

4.培养实验设计能力。考查能力是高考的基点和永恒的主题。生物学本身是一门实验性的科学,因此生物实验一直是高考试题必考的内容。从近几年的高考试题看,理综Ⅰ、Ⅱ卷至少一道生物实验设计题,所占分值还比较大。

高考化学知识点冲刺复习 篇5

1能级与能层

⑴构造原理:随着核电荷数递增,大多数元素的电中性基态原子的电子按右图顺序填入核外电子运动轨道(能级),叫做构造原理。

能级交错:由构造原理可知,电子先进入4s轨道,后进入3d轨道,这种现象叫能级交错。说明:构造原理并不是说4s能级比3d能级能量低(实际上4s能级比3d能级能量高),而是指这样顺序填充电子可以使整个原子的能量最低。

(2)能量最低原理现代物质结构理论证实,原子的电子排布遵循构造原理能使整个原子的能量处于最低状态,简称能量最低原理。构造原理和能量最低原理是从整体角度考虑原子的能量高低,而不局限于某个能级。

(3)泡利(不相容)原理:基态多电子原子中,一个轨道里最多只能容纳两个电子,且电旋方向相反(用“↑↓”表示),这个原理称为泡利(Pauli)原理。

(4)洪特规则:当电子排布在同一能级的不同轨道(能量相同)时,总是优先单独占据一个轨道,而且自旋方向相同,这个规则叫洪特(Hund)规则

洪特规则特例:当p、d、f轨道填充的电子数为全空、半充满或全充满时,原子处于较稳定的状态。

4.基态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表示方法

(1)电子排布式①用数字在能级符号的右上角表明该能级上排布的电子数,这就是电子排布式,例如K:1s22s22p63s23p64s1。

②为了避免电子排布式书写过于繁琐,把内层电子达到稀有气体元素原子结构的部分以相应稀有气体的元素符号外加方括号表示,例如K:[Ar]4s1。

③外围电子排布式(价电子排布式)

(2)电子排布图(轨道表示式)是指将过渡元素原子的电子排布式中符合上一周期稀有气体的原子的电子排布式的部分(原子实)或主族元素、0族元素的内层电子排布省略后剩下的式子。每个方框或圆圈代表一个原子轨道,每个箭头代表一个电子。如基态硫原子的轨道表示式为

二.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

1.一个能级组最多所容纳的电子数等于一个周期所包含的元素种类2n2。但一个能级组不一定全部是能量相同的能级,而是能量相近的能级。

2.元素周期表的分区

(1)根据核外电子排布

确定元素在周期表中位置的方法

?若已知元素序数Z,找出与之相近上一周期的惰性气体的原子序数R,先确定其周期数。再根究Z—R的值,确定元素所在的列,依照周期表的结构数出所在列对应的族序数。

③若已知元素的外围电子排布,可直接判断该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如:某元素的外围电子排布为4s24p4,由此可知,该元素位于p区,为第四周期ⅥA族元素。即最大能层为其周期数,最外层电子数为其族序数,但应注意过渡元素(副族与第Ⅷ族)的最大能层为其周期数,外围电子数应为其纵列数而不是其族序数(镧系、锕系除外)。

(2)主族元素价电子数=族序数,副族元素IIIB--VIII族价电子数=族序数IB,IIB价电子的最外层数=族序数

(3)各区元素化学性质及原子最外层电子排布特点

S区ns1-2p区ns2np1-6、d区(n-1)d1-9ns1-2、ds区(n-1)d10ns1-2

三.元素周期律

1.电离能、电负性

(1)电离能是指气态原子或离子失去1个电子时所需要的最低能量,第一电离能是指电中性基态原子失去1个电子转化为气态基态正离子所需要的最低能量。第一电离能数值越小,

原子越容易失去1个电子。在同一周期的元素中,碱金属(或第ⅠA族)第一电离能最小,稀有气体(或0族)第一电离能最大,同周期,从左到右总体呈现增大趋势。(Be,N,P,Mg除外)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第一电离能逐渐减小。同一原子的第二电离能比第一电离能要大

(2)元素的电负性用来描述不同元素的原子对键合电子吸引力的大小。

(3)电负性的应用

①判断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及其强弱②金属的电负性一般小于1.8,非金属的电负性一般大于1.8,而位于非金属三角区边界的“类金属”(如锗、锑等)的电负性则在1.8左右,它们既有金属性,又有非金属性。③金属元素的电负性越小,金属元素越活泼;非金属元素的电负性越大,非金属元素越活泼。④同周期自左到右,电负性逐渐增大,同主族自上而下,电负性逐渐减小。

(4)电离能的应用

①根据电离能数据确定元素核外电子的排布如:②确定元素在化合物中的化合价③判断元素金属性强弱

2.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

3.对角线规则

冲刺高考化学——选修四知识点 篇6

化学反应伴能变,成键放出断需要。

左能高常是放热,置氢中和和燃烧。

炭水铵碱分解类,吸热自然右能高。

2.燃料燃烧知识理解

能源紧张,不久用光。

接触充分,空气足量。

节能减排,新能跟上。

高效清洁,来日方长。

3.化学反应速率概念理解

化学反应有快慢,摩尔每升比时间。

平均速率标物质,比例与系数有关。

浓度增大我加快,温度升高我翻番。

若能出现催化剂,改变大小更不难。

4.化学平衡概念理解

可逆反应有限度,所有转化不完全。

正逆速率若相等,化学平衡状态现。

此时反应并未停,特征就是动定变。

(或:相反相成,可逆平衡;强弱互争,“逃逸”完成;外表内因,宏微相应;量变质变,运动永恒。)

5. 化学平衡

逆等动定变平衡,一等二最六一定, 正逆反应速相等,转产二率最值衡,质量体积 n分数, 浓度温度色一定, 参数可变变不变(变量不变), 定达平衡要记清, 参数一直不变化, 不可用与断平衡。

解释:

“逆等动定变平衡”,是指平衡状态有逆、等、动、定、变五个特征。 “一等”是指反应体系中同一反应物(或生成物)的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即达平衡状态。“二最”是指转化率、产率达最大值即达平衡状态。

“六一定”是指体系中各组分的质量分数、体积分数、物质的量分数、浓度不再变化,或体系的温度及颜色不再变化即达平衡状态。

“参数可变到不变,定达平衡要记清”是指参数(浓度、温度、质量、压强、体积、密度等)原为变量,后变为恒量,此时可逆反应达平衡状态。

“参数一直不变化,不可用与断平衡”是指若反应过程中参数始终没有变化,此参数不可用于判断可逆反应是否达平衡状态

6.化学平衡图像题

先拐先折,温度高,压强大!

7.等效平衡

“等效平衡”是指在相同条件下的同一可逆反应里,建立的两个或多个化学平衡中,各同种物质的百分数相同,这些化学平衡均属等效平衡,其核心是“各同种物质的百分数相同”。

“等效平衡”常见的有恒温恒压和恒温恒容两种情形,其口诀可概括为:等压比相等;等容量相等,但若系(气体系数)不变,可为比相等【三种情况前提:等T】。

8.酸碱指示剂

石蕊,酚酞,甲基橙,“指示”溶液酸碱性。

溶液性呈酸、中、碱,石蕊色变红、紫、蓝。

溶液从碱到“中”、“酸”,酚酞由红变“无色”,变化范围10至8,①碱性“滴”液它直测。②从酸到碱怎知晓?甲基橙显红橙黄;

变色范围3至4,酸性“滴”液它可试。

注:①10和8指溶液的pH值。

②“滴液”指中和滴定达到等当点的溶液。

9.中和滴定1

左手控制塞,右手摇动瓶。眼睛盯溶液,变色立即停。

10.中和滴定2

水液洗器切分明,查漏赶气再调零。待测液中加试剂,左手控制右手动。

瓶下垫纸眼观色,读数要与切面平,酚酞示剂常相识,强酸弱碱甲基橙。

使用酸式滴定管,不盛碱液切记清。

解释:

1、水液洗器切分明:“水”在此有两种含义,既表示自来水,又表示蒸馏水;“液”在此也有两种含义,既表示标准溶液,又表示待测液。这句的意思是说在做中和滴定实验时,必须先对各种仪器进行清洗,而何时用自来水,何时用蒸馏水,何时用标准液,何时用待测液一定要分清分明[联想:滴定管依次用自来水、蒸馏水、标准溶液洗涤;移液管依次用自来水、蒸馏水、待测液洗涤;锥形瓶先用自来水,然后用蒸馏水洗涤即可,切不可用待测液洗涤!]。

2、查漏赶气再调零:意思是说滴定前应首先检查滴定管是否漏液,然后检查滴定管下端是否有气泡,若有应赶掉它,最后调节液面至“0”位[联想:(1)查漏的方法是在洗净的滴定管中加少量标准溶液。若漏液,对于酸式滴定管应在活塞上涂适量的凡士林,对于碱式滴定管应更换一下玻璃球;(2)必须赶掉气泡,是因为如果滴定管尖嘴部分有气泡没有赶掉,滴定后气泡消失,则使测定结果偏高;(3)每次滴定最好都从零位开始,这样可以减少误差。]。

3、待测液中加试剂:“示剂”指指示剂。意思是说在滴定之前要向盛待测液的锥形瓶中加2-3滴指示剂(其作用是借它的颜色的变化,来指示反应的终点。)。 4、左手控制右手动:意思是说在滴定时,必须左手控制滴定管,右手持锥形瓶不断摇动。

5、瓶下垫纸眼观色:“瓶下垫纸”的意思是说为了清楚地观察颜色的变化,可以在锥形瓶底下垫一张白纸;“眼观色”的意思是说在滴定过程中要目不转睛地注视着溶液颜色的变化,不要看滴定管的刻度。

6、读数要与切面平:解释参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7、酚酞示剂常相识,强酸弱碱甲基橙:这句的意思是说中和滴定常用酚酞做指示剂,只有强酸滴定弱碱(如盐酸滴定氨水)时,才能用甲基橙。

8、使用酸式滴定管,不盛碱液切记清:这句的意思是说不能用酸式滴定管盛放碱溶液(因为碱液和玻璃中的SiO2反应生成Na2SiO3而使活塞和滴定管粘在一起)。

11.酸碱中和滴定的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

酸管碱管莫混用,视线刻度要齐平。

尖嘴充液无气泡,液面不要高于零。

莫忘添加指示剂,开始读数要记清。

左手轻轻旋开关,右手摇动锥形瓶。

眼睛紧盯待测液,颜色一变立即停。

数据记录要及时,重复滴定求平均。

误差判断看V(标),规范操作靠多练。

12.盐类水解规律口诀

无“弱”不水解,谁“弱”谁水解;

越“弱”越水解,都“弱”双水解;

谁“强”显谁性,双“弱”由K定。

13.盐类溶解性表规律口诀

钾、钠铵盐都可溶,硝盐遇水影无踪;

硫(酸)盐不溶铅和钡,氯(化)物不溶银、亚汞。

14.原电池

两种金属作两极,浸入一定电解液,

再用导线来联接,产生电流瞬时即,

活泼金属电子失,电子流出称负极,

化学能量变电能,原始电池创奇迹。

15.电极

电池须称正负极,电解(池)则称阴阳极。

电解接负称阴极,电子流从阴极出;

电解接正称阳极,离子氧化在阳极。

氧化、还原在何极?正负阴阳均须记。

16.电解规律口诀1

惰性材料作电极,两极接通直流电。

含氧酸,可溶碱,活动金属含氧盐,电解实为电解水。

无氧酸电解自身解,pH变大浓度减。

活动金属无氧盐,电解得到相应碱。

不活动金属无氧盐,成盐元素两极见;

不活动金属含氧盐,电解得到相应酸。

非惰性材料作电极,既然电解又精炼;

镀件金属作阴极,镀层金属阳极连;

阳粗阴纯为精炼,电解液含相应盐。

电解都有共同点,阳极氧化阴还原。

17.电解规律口诀2

惰性材料作电极,两极接通直流电。

含氧酸,可溶碱,活动金属含氧盐,

H+和OH—都放电,溶液中水渐减。

无氧酸,自身解,pH值变大浓度减。

活动金属无氧盐,电解得到相应碱。不活动金属无氧盐,成盐元素两极见;不活动金属含氧盐,电解得到相应酸。非惰性材料作电极,既然电解又精炼;镀件金属作阴极,镀层金属阳极连;阳粗阴纯为精炼,电解液含相应盐。

生物高考冲刺知识 篇7

摘要:纵观近年各种类型的高考生物学试题,在命题材料的选择上,十分明朗地体现出紧跟生物科学研究发展的时代步伐,具有一定的选材倾向性。现将近年高考生物学命题中涉及较多的实验生物,试作简要的介绍与试题汇集,期望对高考生物学的复习教学能够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

1.以果蝇为材料的试题:

果蝇是遗传学研究中的经典实验材料。作为“培养”诺贝尔奖得主的“明星昆虫”,已经先后有5次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第1次:1933年,美国遗传学家T.H.Morgan获得遗传学研究领域的第一个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第2次:1946年,美国遗传学家H.J.Muller证明了X射线能使果蝇的突变率提高150倍,同时,辐射也会引起染色体畸变。

第3次:1995年,美国生物学家E.B.Lewis和发育遗传学家E.Wieschaus以及德国发育遗传学家C.N.Volhard发现果蝇中的特定基因,并且表明果蝇基因在染色体上与人类的相似之处。

第4次:2004年,美国科学家R.Axel和L.B.Buck,发现果蝇在嗅觉功能上有个特定的大脑区域。

第5次:2011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在免疫学研究领域“先天免疫激活方面的发现”的三位科学家。其中卢森堡出生的法国科学家J.A.Hoffmann发现了一种称为Toll的基因参与了果蝇胚胎发育,同时也在构建果蝇的防御病毒和真菌的先天性免疫中扮演了关键角色。

因此,在历年高考生物学命题中,果蝇作为几乎年年选用的命题材料,着重考查考生对“遗传与进化”主干知识的理解和综合运用。在近三年各种模式的生物学试题中,先后就有8次出现果蝇遗传学的问题,且考查的能力与要求都达到了最高层次。其主要的题例有:

2012年:天津卷-第6题、福建卷-第27题、山东卷-第27题、四川卷-第31-Ⅱ题、大纲版全国卷-第34题;

2011年:北京卷-第30题;

2010年:山东卷-第27题、四川卷-第31(2)题等。

2.以小鼠(或大鼠)为材料的试题

小鼠作为遗传学研究的又一重要实验材料,在近百年的遗传学研究中作出了不少贡献,在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中,也有多项与以小鼠为实验材料的研究有关。

1900年,美国遗传学家W.E.Castle对老鼠的毛色进行遗传学实验观察,以检测孟德尔法则的正

确性。1905年,法国遗传学家L.C.Cuéno发现,两个携带黄色皮毛基因的小鼠之间交配,其子代小鼠中黄色鼠和白色鼠的数量比总是呈现2:1。后来,Castle等研究确认携带两个黄色基因的小鼠出现致死。1909年:来自Castle实验室的C.C.Little,培育出了第一个近亲繁殖的小鼠株系――DBA。1916年:C.C.Little和E.Tyzzer发现同一株系小鼠间进行肿瘤移植不会产生排斥现象,但不同株系间的移植则会发生排斥反应。1921年:C.C.Little培育出遗传学研究中使用最广的C57BL的小鼠株系。随之建立了小鼠遗传学研究中心──Jackson实验室。1940年代:G.Snell发现了小鼠体内组织相容性基因,开辟了免疫学研究的新时代。G.Snell于1980年荣获诺贝尔奖医学或医学奖。1982年:RichardPalmiter和RalphBrinster等培育出转基因小鼠。1987~1989年:MartinEvans,OliverSmithies和MarioCapecch等对胚胎干细胞中特定目标基因进行失活,培育出第一只基因敲除小鼠。2001年:美国Celera公司测得包括DBA株系在内的4小鼠株系。2002年:RichardMural等人通过对小鼠16号染色体序列分析,表明约有80%的人类基因在小鼠基因组中能找到相应的基因。

2006年,美国科学家CraigC.Mello和AndrewZ.Fire,因发现核糖核酸(RNA)干扰机制,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2007年,美国科学家MafioR.Capecchi、OliverSmithies和英国科学家MatinJ.Evans,因“涉及使用胚胎干细胞进行小鼠特定基因修饰方面的一系列突破性发现”,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2009年,美国科学家ElizabethBlackburn、CarolGreider、JackSzostak,因揭示了“染色体是如何被端粒和端粒酶保护的”,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2010年,英国科学家R.Edwards,因发展体外授精疗法,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2011年,法国科学家JulesHoffmann、美国科学家BruceBeutler和加拿大科学家RalphSteinman,因“发现了免疫应答的‘守门人’,从而彻底革新了我们对于免疫系统的认识”,获得诺贝尔生理学与医学奖。

2012年,英国科学家JohnB.Gurdon和日本科学家ShiyaYamanka,因“发现成熟细胞可以重编程而获得全能性”,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由此,在近年高考生物学命题中,小鼠(或大鼠)也常常作为新情境材料,重点考查考生对人体稳态的机理和对遗传问题的逻辑推理能力的认知。主要的题例有:

2012年:新课标全国卷-第31题;

2011年:新课标全国卷-第30(2)题、北京卷-第29题、福建卷-第29-Ⅰ题;

2010年:新课标全国卷-第29题、广东卷-第29(2)题、天津卷-

第8题、四川卷-第30-Ⅰ题;

2009年:山东卷-第27(3)题、广东卷-第31题、浙江卷-第31题、重庆卷-第31题、四川卷-第30-Ⅰ题等。

3.以豌豆(或大豆)为材料的试题:

豌豆作为最经典的实验材料,通过遗传学之父孟德尔在长达8年的豌豆杂交试验中,一粒一粒、一株一株地计数,数出了21世纪的带头科学──遗传学。

古称“菽”的大豆在原产地的中国,已经有5000年的栽培和作食物的历史。大豆被誉为“豆中之王”、“田中之肉”、“绿色牛乳”,以其丰富的营养而又易于消化的特点,成为当今世界上众多国家和地区人们的食物来源和动物的饲料来源。随着“转基因大豆(洋大豆)”的大举入侵,中国大豆(土大豆)正面临着绝灭的危险;对中国生物多样性、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构成的潜在威胁和风险,也正在不断地增加。保护中国大豆珍贵的基因资源,已经成为亟待应对的研究课题。

高考生物学在近年的命题中,也有意识地选取大豆为材料,设计一些富有新意的问题,重在考查考生对信息的提取与处理能力。主要的问题设计常常出现在遗传学与生态学知识的考查中。例如:2012年:四川卷-第31-Ⅰ题、广东卷-第28题、福建卷-第1题;

2009年:广东卷-第36题;

2008年:海南卷-第21-Ⅰ题、重庆卷-第30题等。

4.以酵母菌为材料的试题

酵母菌是在人类文明的进程中,认识和应用最早的微生物。酵母菌不仅在食品、医药和畜牧业等多个方面有着广泛的用途,近年也更多地被选作生物学多个分支学科研究中最合适的材料。

由于酵母菌的结构和代谢等功能特点,在中学生物学教科书的知识教学和实验探究中,都是作为实例引用最多的实验生物。由此,也必然反映在高考生物学试题的命制中,常常作为新情境材料加以选用。近年出现的高考题例主要有:

2012年:安徽卷-第29题;

2011年:江苏卷-第26题;

2010年:海南卷-第25题、江苏卷-第26题;

高考生物知识总结 篇8

1:糖类是主要的能源物质,脂肪是细胞内良好的储能物质。这部分经常会在选择题中出现,题目并不难,但是需要考生记住哪些是糖类,哪些是脂肪,不要记错。

2:细胞膜主要由脂质和蛋白质组成,脂质中的磷脂和胆固醇是构成细胞膜的重要成分。这部分知识点虽然比较简单,但是非常重要,中等偏下的考生容易记混淆,需要加强记忆。

3:生物大分子以碳链为骨架,组成大分子的基本单位成为单体,每一个单体都以若干个相连的碳原子构成的碳链为基本骨架,由许多单体连接成多聚体。这部分知识点会在填空题中出现,常见的考法有:组成核酸的单体是核苷酸。

4:生物的膜系统指的是细胞器膜膜和细胞膜、核膜等结构组成。这些生物膜的组成和结构很相似,体现了细胞内各种结构之间的协调配合。这部分知识点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都有可能出现,会考察它的组成成分。

5:细胞表面积与体积的关系限制了细胞的长大,细胞大小还受细胞核的控制范围限制。这两个都是很重要的,在作答的时候注意看题目要求,是否需要作答完整。

必修二:

1:孟德尔试验成功的原因:选用了正确的试验材料;先研究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再研究两队及以上的性状;运用了统计学的方法分析试验结果;基于大量数据的分析才提出的假说并设计新的试验来验证。

2:基因的分离定律的实质是: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等位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离而分离,分别进入两个配子中,随着配子遗传给后代;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在减数分裂的过程中,在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这两个定律可以说是遗传学部分最重要的两个定律,经常在大题中出现,很多与遗传有关的题都是围绕这两个定律出的,同学们要记牢。

3:中心法则描述了遗传信息的流动方向,但是没有说明遗传信息可以从蛋白质传递到蛋白质,也没有说明遗传信息可以从蛋白质流向DNA或RNA。中心法则是很重要的一个法则,经常在考试中出现。

4:单倍体植株长弱小,高度不育,单倍体育种却可以明显缩短育种年限。这部分也是常考点,属于重难点知识,考生们要对此给予关注。

5:一个种群全部个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因,叫做种群的基因库。大家对种群的基因库都会有一定的概念,但是完整地描述出来还是有一定的难度,所以同学们尽量记住种群的基因库的概念,避免丢分。

必修三:

1: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但是在神经元之间的传导是单向的。这部分知识经常在大题中出现,考生们要牢牢记住呀。

2:演替的类型: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初生演替指的是在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过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纸杯,但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次生演替指的是原有植被虽然已不存在,但是原有的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它繁殖体的地方发生的演替。两者是有很大的区别的,同学们一定要区分好,不能混淆。考察方式主要是举一些例子,让你判断它属于什么演替。

3:能量流动的特点: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4:负反馈调节不但在生物群落内部存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也存在着这种调节。

高考生物知识点总结 篇9

8组成人体的氨基酸不都在人体内合成,有的需要在食物中获取

9蛋白质变性是指空间结构的改变

10阮病毒只有蛋白质,拟病毒只有核酸

11原核生物除了细菌和蓝藻外还有放线菌,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氏体

12藻类中只有蓝藻是原核生物

14单糖都是还原糖,麦芽糖,五碳糖也是还原糖,二糖中只有蔗糖不是还原糖,多糖都是非还原糖

15不是所有原核生物都有细胞壁,如支原体

16寄生和腐生是异养,分解者营腐生而病毒营寄生

17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而不是氨基酸,基因的本质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而不是蕴含信息的核苷酸序列

18不同功能的细胞间mRNA一般不同 但也可能相同,如都含有翻译成呼吸酶的mRNA 21学过的多糖的水解产物都是葡萄糖

26RNA病毒: HIV,SARS,流感,烟草花叶,车前草

DNA病毒:噬菌体

27肽聚糖是细菌的细胞壁的结构多糖

28胆固醇的作用:保证细胞膜有柔韧性,参与血液中脂质的运输,一般在动物细胞膜上存在30癌细胞三大特点 无线增殖,细胞结构改变,细胞膜结构改变(糖减少,粘性减弱)31糖蛋白还有保护和润滑的作用,如消化道和呼吸道上皮表面的糖蛋白

32线粒体叶绿体中也有核糖体

35滑面型内质网与糖类脂质的合成有关,粗面型内质网鱼蛋白质的合成有关

39液泡是成熟植物细胞的标志

40根尖分生区无大液泡

41细胞是生物体代谢遗传的基本单位而不是细胞核,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

42线粒体是细胞内产生二氧化碳的唯一场所

43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44有叶绿体有液泡就为高等植物细胞,再有中心体就为低等植物细胞

45质壁分离是由于原生质层的伸缩性大于细胞壁

46原生质层不包括细胞核

48植物的失水和吸水的过程是自由扩散,细胞膜蛋白不参与此过程

50生物膜的结构特点:流动性也包括蛋白质脂质的分布的不对称性

51尿素的形成在肝脏,排出在肾脏

52脂溶性物质进入膜依靠自由扩散

54植物根系吸收矿物质离子的部位是根尖成熟区

57糖蛋白的作用:决定血型,信息传递,免疫反应,细胞识别

59ATP是进行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而不是能量

61厌氧性生物不含有线粒体

62一般动物的无氧呼吸是乳酸型,植物的无氧呼吸是酒精型但白菜根,马铃薯块茎等特定器官是乳酸型

63微生物的无氧呼吸也叫做发酵,动植物的无氧呼吸不能叫做发酵

64异化作用:生物体分解自身的一部分有机物,把分解的终产物排出体外,同时释放能量同化作用:利用营养物质,合成自身物质,并储存能量

70纺锤丝=星射线 都为蛋白质细丝

71与细胞板形成有关的的细胞器是高尔基体

73生殖细胞无细胞周期,因为一个细胞只进行一次减数分裂

75若抑制放纺锤丝的形成,则DNA照常复制,而细胞无法分裂成两个细胞

77分化一般不可逆 反例:红骨髓黄骨髓之间的转化

生殖细胞的形成就是细胞分化的结果

81精细胞变成精子,不属于减数分裂过程

82肺炎双球菌转化试验中,加热后的s型细菌荚膜变性失活,从而没有毒性,而加热后的s型细菌的DNA在一定温度范围内非常稳定,即使解链后,冷却也能重新成链,但细胞膜已经全透,于是s型细菌的DNA出来进入R型菌的细胞内,与其遗传物质进行基因重组。83基因是遗传物质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其主要载体是染色体,呈线性排列你。线粒体和叶绿体也是基因的载体。原核生物的基因是裸露的。

84DNA解旋需要解旋酶,而DNA合成时氢键是自然形成的是,不需要酶的作用,DNA聚合酶是用来形成磷酸二酯键的87核糖体由rRNA和蛋白质构成88 转录时,只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而且每次都是这条为模板

在DNA上的叫遗传信息,在RNA上的叫遗传密码

两种蛋白质的合成过程中,与核糖体结合的信使RNA碱基数目相同,但蛋白质所含的氨基酸数目不同,因为起始密码终止密码引起的差异;翻译后的肽链进行了不同的加工,分别切除了不同数量的氨基酸

吞噬细胞有识别作用(非特异性),浆细胞无识别作用,而浆细胞产生的抗体有特异性识别作用

胰岛素可以促进组织细胞将葡萄糖转化为各种/某些氨基酸

120J型曲线的增长率是种群的最大增长率,即使S型曲线的K/2处的增长率也不会达到最大增长率

水生植物的分层取决于光质(不同的光对水的穿透力不同),水生动物的分层取决于氧气

食物链的起点一定是生产者,仅有消费者不是食物链。

并不是所有的细胞都有细胞周期,细胞分裂产生的子细胞有三种去向:继续分裂;暂不分裂;永不分裂。其中只有的细胞才有细胞周期。

细胞板是真实存在的,他是高尔基体在赤道板位置密集而形成的一种结构,他向四周扩展形成新的细胞壁,显微镜下可以观察到该结构,他是植物所特有的区别于动物细胞的标志。赤道板只表示一个位置,不真实存在,显微镜下观察不到。

高考生物知识点总结 篇10

2、Fe:血红蛋白的组成成分,缺乏会患缺铁性贫血。血红蛋白中的Fe是二价铁,三价铁是不能利用的。属于植物中不能再得用元素,一旦缺乏,幼嫩的组织会受到伤害。

3、Mg:叶绿体的组成元素。很多酶的激活剂。植物缺镁时老叶易出现叶脉失绿。

4、B:促进花粉的萌发和花粉管的伸长,缺乏植物会出现花而不实。

5、I:甲状腺激素的成分,缺乏幼儿会患呆小症,成人会患地方性甲状腺肿。

6、K:血钾含量过低时,会出现心肌的自动节律异常,并导致心律失常。

7、N:N是构成叶绿素、ATP、蛋白质和核酸的必需元素。N在植物体内形成的化合物都是不稳定的或易溶于水的,故N在植物体内可以自由移动,缺N时,幼叶可向老叶吸收N而导致老叶先黄。N是一种容易造成水域生态系统富营养化的一种化学元素,在水域生态系统中,过多的N与P配合会造成富营养化,在淡水生态系统中的富营养化称为“水华”,在海洋生态系统中的富营养化称为“赤潮”。动物体内缺N,实际就是缺少氨基酸,就会影响到动物体的生长发育。

8、P:P是构成磷脂、核酸和ATP的必需元素。植物体内缺P,会影响到DNA的复制和RNA的转录,从而影响到植物的生长发育。P还参与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中的能量传递过程,因为ATP和ADP中都含有磷酸。P也是容易造成水域生态系统富营养化的一种元素。植物缺P时老叶易出现茎叶暗绿或呈紫红色,生育期延迟。

9、Zn:是某些酶的组成成分,也是酶的活化中心。如催化吲哚和丝氨酸合成色氨酸的酶中含有Zn,没有Zn就不能合成吲哚乙酸。所以缺Zn引起苹果、桃等植物的小叶症和丛叶症,叶子变小,节间缩短。

>>>返回目录

高考生物解题方法

1、在平时教学中创设教学意境,培养学生思维意识

在生物教学过程中采用一些挂图、实物等教学工具来解释某些生物现象,这样学生虽然能够理解、消化有关的定义和定律,但是学生是按教师固定不变的教学模式进行记忆,时间一久就容易漏记、遗忘。这种方法事实上闭塞了学生的独立思维意识和分析、归纳能力。为了克服传统课堂模式中说教式的教学方式,代之以让学生去感悟知识的教学方式。这就需要在教学中提供与学习相关的情境材料,让学生在类似真实的情境中去感知、去领悟知识。高中课程情境教学的情境材料应以文字、图表和影视的形式为主,并尽可能再现类似真实的情境。

譬如:在讲“高级神经中枢的调节”时侯,首先可以讲述历史上一个真实的故事——工程师在施工中大脑被弹片损伤,治愈后判若两人。这样迅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接着提问为什么引起此病,学生回答,然后小结,并展示大脑挂图或课件讲述大脑的结构。这样创设的意境,让本来枯燥无味的课堂教学变得生动,使学生肯学。在布置作业时设置一些具有激发学生思维的习题,让学生发挥想象,达到增强学生思维意识的目的。

一方面情景教学将复杂问题简单化,深奥问题浅显化,抽象问题形象化,从而激发学生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另一方面,让学生在平时课堂上就接触到情景,培养他们获取信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遇到情景题就不会无所适从。

2、充分利用新教材中典型的情境教学实例

新教材注重让学生在现实生活的背景中学习生物学,并在教材中安排了一定数量的情境教学,如“各种生物膜在功能上的联系”。通过文字描述实验过程,学生如同身临其境获得体验,提供直观的图片,则创设了让学生亲历实验结果的类似真实的情境。在提供了这样的学习情境后,再提出问题:在核糖体上合成的分泌蛋白,为什么要经过内质网和高尔基体,而不是直接运输到细胞膜呢?这就促进了学生对蛋白质的加工和包装知识的主动学习,促进了学生对各种生物膜在功能上的联系的知识建构。因此,充分利用新教材中典型的情境教学能提高学生图文转换、知识构建的能力。

3、大力开发生物情景题

生物情景题具有形式新颖、考点灵活、贴近生活、拓宽视野等特点,试题中的一些材料是学生非常熟悉但尚未深究的内容,有一些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到的内容,这些资料或是对经典实验的延伸,或是对某些热点事件的最新报道,或是某项科学研究的最新进展情况,也可以是某些科学权威言论的发表等,这些材料无疑都是对教材内容的进一步拓展和深化,使学生在解题时,增长见识、拓宽视野。

教师平时应收集资料并进行整理和分类,这样利于资料的保存和调用。如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①与生物学有关的时事政治。如对“三农”问题的讨论、神州七号飞船成功升空报道等;②实验类;③生物学研究的最新进展;④与生物学有关的社会热点事件。如H1N1甲型流感、艾滋病感染、印度洋海啸灾难等;⑤有地方特色的生态环境问题。如岭南鲜果保鲜、西江水葫芦清除以及深圳红树林遭破坏等。生活处处有资料,资料处处皆生活,只要教师用心搜集,一定能够为自己建立一个丰富、庞大的资料库,在命题时就能顺手拈来,挖掘其中的考点。一般来说,挖掘考点时,应先根据材料确定一个中心问题( 或专题),然后将材料中与该问题相关的内容联系起来,从而确定其余的考点,轻松编制高质量的生物情景试题,加强对学生相关能力的考查。

4、学会知识迁移,对情景题陈题翻新,老题新做

为了考查考生各方面的能力,提高高考的信度和效度,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每一年的高考题中都会出现一些比较新颖的题目。如创设的情境,提出的问题等对考生来说十分新颖,能够给学生创设更大的思维空间。”年年岁岁卷相似,岁岁年年题不同“。有可能是新情景,旧问题;也有可能是旧情景,新问题。如福建卷理综27题三对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源于全国卷II,是同样的情景都有遗传基本定律的考查,有所不同的是还考察了密码子。

所以平时我们要阅读了解有关热点问题的题材,主要目的在于提高阅读理解水平,熟悉情景,学会将新信息与课本知识与旧题的问题联系起来进行思考和分析。

例: 年7 月以来,在世界范围内频繁爆发了禽流感疫情,截止到11 月24 日我国已有多个省市发生了禽流感事件,并且确诊有3 人感染禽流感,其中2 人死亡。广东省虽然暂时还未发现禽流感疫情,但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已经下拨了几千万元的防治基金。广东省经贸委也储备了大量应急预防性药物,其中包括几万盒达菲,一些医院也重新启动了发热门诊,并有针对性地对医护人员进行了培训。

(1)禽流感病毒全部营寄生生活,那么它在生态系统中的成分属于?

(2)一旦禽流感病毒与人类流感病毒重组,从理论上讲,就可能通过人与人传播。届时,这种病毒就会成为人类病毒。这里所说的重组与下列哪项本质相同:

A. 基因工程育种 B. 太空育种

C. 单倍体育种 D. 多倍体育种

(3)调查发现,禽流感病毒可以通过候鸟迁徙进行传播,影响鸟类迁徙的主要生态因素是?

(4)1月1日,据香港媒体报道,研究人员发现禽流感病毒还可以激活人类细胞中的P77基因,使之发生突变,而使细胞发生癌变。该P77基因是人和动物细胞的染色体上普遍存在的,那么癌变的细胞具有哪些特征?

(5)利用基因工程方法在细胞内合成禽流感抗体———“达菲”需要经过哪两个步骤?

本题考查了:生态系统的成分、基因重组和育种、生态因素、细胞癌变以及蛋白质的合成等,是一道学科内综合程度较高的情景题。关于禽流感病毒题材虽然本次高考不一定会涉及,但我们不妨将其变成甲型H1N1流感病毒,旧题变新题,就可以对与新情景有关的题进行预测。

5、掌握情景题的解题方法

生物学情景题的特点是“起点高、落点低”,换句话说“题在书外,理在书内”。对实际问题的解决关键在于作答时尽量把问题与已学过的知识挂起钩来,许多答案落脚点是课本的知识,只要适当加工便可。如果找不到与教材相关的知识点,一般答案就能够在信息材料中找到,应仔细分析阅读信息材料。牢固掌握基本知识,加强知识与知识、知识与实际的联系,是提高综合能力的关键所在。 学会从材料的情境问题中去联系理论,找到和主干知识的结合点,灵活应用所学知识是解题的关键。

例:经研究发现植物在生长过程中能产生一种可以刺激植物细胞壁加快伸长、促进细胞产生淀粉酶等作用的植物激素--赤霉素。研究还发现正常植株因自身能产生赤霉素,对外来赤霉素不敏感,而矮化品种则不能合成赤霉素,对外来赤霉素具敏感性。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同样是感染赤霉菌,矮化玉米品种会得恶苗病(疯长),而正常玉米品种不表现恶苗病,原因是: 。

(2)矮化玉米得恶苗病的同时,还会出现果穗空粒现象。那么得“恶苗病”和“果穗空粒”的根本原因是否一致: ;作用原理是: 。

解析:此题是一道典型的文字信息题,所考查的内容是全新的,只有认真分析题目中所提供的信息,才能解答问题。解答(1)依据题目中“正常植株因自身能产生赤霉素,对外来赤霉素不敏感”;(2)依据题目中“赤霉素的作用可以刺激植物细胞壁加快伸长、促进细胞产生淀粉酶”。

生物情景题解答的一般步骤:审读材料,提取信息。要求能从材料的文字叙述或所提供的图表资料中,找出关键信息,提取有价值的信息,排除干扰信息;然后回归教材,定位知识;最后构建解题思路。进行联想,将发现的关键信息与已有的知识进行搭桥,运用比较、归纳、推理方法,选择正确答案或组织运用学科语言正确表达。

只要掌握了方法,在高三复习中我们一定能帮助学生突破生物情景题。

上一篇: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企业总部基地项目建议书下一篇:节能产品商业计划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