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在税法与税务会计课程中实践教学的思考

2022-05-1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税法与税务会计》课程是黄河科技学院会计类专业的核心必修课,具有实务性强的特点。文章结合教学实际,探索以学生为中心、以产出为导向、以高质量就业为目标的实践教学方式,提出《税法与税务会计》实践教学的几点想法,希望提高课程实践教学效果。

关键词:税法与税务会计;实践教学;校企合作

一、《税法与税务会计》课程地位、作用与目标

课程地位与作用

《税法与税务会计》课程是会计类专业的核心必修课,是对各税种纳税人、征收对象、计税依据、税率、征收管理、会计处理等进行的法律规范,具有法规性、时效性、繁杂性、实务性的特点。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我国税收体系,全面掌握各税种应纳税额的核算和会计处理。该课程的前修课程是《经济法》、《基础会计》等,这些课程提供必要的会计原理和基本法律基础,而同时该课程又为后续课程《财务管理》、《高级财务会计》等提供决策考虑因素,比如财务管理融资决策中,需要考虑负债利息的税收挡板效应,税会暂时性差异产生对所得税费用的影响等。因此,该课程与其他课程相互补充,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在会计职业资格进阶中,税法是初级会计师和中级会计师考试中重要的内容,是税务师、注册会计师考试中独立的考试科目。可见,随着财务管理活动对职业能力要求越来越高,税法所占的份量也就越来越重。

在实际工作中,纳税申报是中小企业最主要的财税工作,税额是企业的一项重要成本支出,税额的多少直接影响企业的利润。因此,科学合理地纳税申报对中小企业生存、发展至关重要。

课程目标

知识目标。在应用型高校“学历教育+职业能力”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下,要求学生掌握各税种纳税要素及应纳税额的核算等基本理论,结合初级会计师和注册会计师考试的内容,为学生尽早通过考试提供助力。

技能目标。作为未来的会计工作人员,在扎实掌握基本理论的基础上,能够遵循税法,合理地运用税法政策设计企业业务,为纳税人进行科学合理的税务筹划和纳税申报。纳税申报技能主要通过校内模拟软件实训和校外专业实习进行实操训练。

素质目标。在掌握了税法知识和纳税技能的前提下,能本能地运用税法的理念理解国家税收政策的变化,促进国家经济改革发展的作用,这样知识和技能就转化成了人的素质。

二、《税法与税务会计》课程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课程承担多元化使命,课堂课时有限

《税法与税务会计》课程承载的使命包括职业资格考试、税务技能比赛、税务人员岗位职责。学生在校期间可以参加的初级会计师资格考试,其中的考试科目《经济法基础》50%多的内容是税法;毕业后尚可参加的注册会计师考试中的《税法》是独立的考试科目。另外,参加税务技能大赛是学生实践训练的一种方式,也是促进理论学习并检验学习效果的手段,比如税友衡信杯税务技能大赛,以实务中的报税系统为平台、模拟训练企业报税员、税务会计人员、税务局的征税人员的岗位职责。实务工作中,报税员和税务会计工作人员需要正确地纳税申报,以及合法合理地筹划纳税,税务局征税人员需要对纳税人进行纳税评估,评估税收风险。

《税法与税务会计》课程理论课时54,实践课时16,与税务相关的课程仅开设此一门,相关课程《纳税实务》、《税务筹划》等均无开设。显然,该课程有限的课时承担了多元化的使命,这对课上教师的教与课下学生的学提出了很大挑战。

理论教学以税种为序,工作实务以经济业务为载体该课程理论教学中,以不同税种作为讲课章节。目前我国18个税种,主要按照增值税、消费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城建税、关税、其他税种的先后顺序学习。最主要的四个税种设置在课程的前面,占整个课时的70%。理论学习侧重税种的计税原理、税额核算、账务处理、征收管理等,但实际税务工作中以一个纳税期的各项经济业务作为核算对象,一项经济业务往往涉及到多个税种。例如,房地产开发企业销售房产,需要缴纳增值税、土地增值税、印花税、城建税等;化妆品生产企业销售化妆品,需要缴纳增值税、消费税、城建税、印花税等。因此,当实务中涉及到多个税种集于一项业务时,这就要求学生具备扎实的理论功底,不但掌握单个税种的基本原理,而且能够厘清交叉税种间的区别与联系。

实践空间和时间受限

实践空间是校内实训软件和校外实习企业。校内实训软件和目前的企业报税系统相比,仿真度需要升级。校外实习企业主要是财务代理记账公司,这样的公司代理各行业的记账报税,学生可以熟悉不同行业的税法政策,但是一个财务公司容纳的学生数量有限。

从时间维度来看,课程的实践课时是16学时,专业实习在暑期集中2周,但是专业实习不仅涉及到税务,还有工商、装订凭证等基础会计实习,因此专业实习涉及报税的时间有限。另外,每月的报税期是15日之前,也就意味着每月能够报税实习的时间仅有一周左右,而且企业所得税一个季度预缴一次,一年汇算清缴一次。因此,学生如果在公司系统实习税务的话,周期需要一年,而课程学习只有一学期,实践学时只有16学时,在财务公司实习的时间受到报税周期的限制。

三、《税法与税务会计》课程实践教学改革的建议

应用型高校以培养应用型、技能型人才为目标,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对于《税法与税务会计》课程实践教学,一方面,在教学过程中积极探索实践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中心,以行业企业人才需求为导向,结合实际业务,加大课堂案例教学、启发式教学的力度;另一方面,深入建立校企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多种实习平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依托翻转校园等资源,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夯实理论基础扎实的税法理论基础能让纳税实践事半功倍。《税法与税务会计》课程中,由于税法条文的刚性与国家税收政策的多变性,以及内容的繁杂性,教师讲授课程要及时更新内容,解释变化调整的背景及意义,不能让学生机械地记忆税法条文,而要使学生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另外,如果学生课下不能自主充分预习,将课堂的大部分时间交给学生讨论、发言,那么学生的收获将是低层次和低效率的。因此,鼓励学生充分利用学校“翻转校园”“、中国慕课”等公开资源,进行课下线上学习,提前预习基础性知识。课堂上教师针对重点和难点理论讲解,并组织学生讨论,使学生深刻理解。同时,推荐学生查阅“国家税务总局”“、中国税务网”等网站,获取最新税法政策,理解国家顶层设计改革税法政策的背景及意义,提高对该课程的理解,扎实掌握基本原理。

以学生为中心,引企业专家进课堂,丰富课堂实践教学

增值税、企业所得税主要税种的纳税申报,涉及到的业务广泛,税收政策复杂繁琐。例如,超市常见的促销方式买一送一和价格打折,增值税规定买一送一按视同销售缴纳增值税,价格打折符合发票开具要求时按折扣后的纳税,否则按原价纳税。企业所得税规定买一送一不按视同销售,不用缴纳企业所得税,这与增值税不同。这些复杂琐碎的税法政策会使学生感到困惑,不同的促销方式,同一个税种为什么有不同的纳税规定?相同的促销活动,不同的税种纳税规定为什么不同?为使学生理解这些政策的背景,以及在实际运用中的价值,可以邀请企业专家到课堂,依据税法理论,结合实务中的纳税经验,解读政策背景及具体运用。学生透彻理解了政策后,再进行案例对比分析,思考核算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对比哪种促销方式更省税。通过邀请企业专家解读相关疑难点税法政策,可以加深学生的理解,激发学习兴趣,提高纳税应用能力。

以产出为导向,把企业纳税难题带入课堂,培养创新思维

以产出为导向,将学生作业按挑战度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考核学生对基本税务原理的掌握程度。第二层次是让学生查阅资料、搜集并统计数据,根据数据分析税收与经济问题的关系。例如,让学生整理我国近年来连续10年的GDP、土地出让金、与房地产直接相关的四个税种收入的年增长率,通过数据走势图,观察税收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以及税收与房价的关系。第三层次是把合作企业实际纳税中遇到的问题带入课堂,让学生利用理论知识,充分讨论,提出解决方案。通过高阶问题和作业,培养学生解决复杂问题的综合能力、创新思维和高级思维,提高课程学习的高阶性和挑战度。

利用校企合作平台,带学生到企业观摩实习,提高纳税实践技能

积极搭建校企合作平台,一方面扩充合作企业数量,容纳更多的学生实习;另一方面加深已有合作企业合作的深度,拉伸实习周期,实现大学四年不间断实习。充分利用课内实训、认知实习、专业实习、毕业实习的机会,将学生分组分批长期分派在合作企业实习。对于中小企业、代理记账公司,实务中会计、税务等基础性工作往往是融合在一起的,学生在实习企业从基础性工作着手,然后在《税法与税会计》课程授课的学期,同步进行报税专项训练。同时,考虑将课堂搬进企业,在实践中讲解理论,边实践边理论,达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这样,学生毕业前就达到独立报税的能力,实现毕业就能高质量就业的无缝对接。

参考文献:

蔡旺清.转型期应用型本科院校税法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金融教育研究,2014(06).

胡源珍“.岗课证赛”融合的《税务会计》课堂教学改革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9(99).

乔贵涛.会计学本科专业《税法》课程教学的几点思考[J].教育教学论坛,2016(32).

上一篇:基于多元合作全程实践对优秀幼儿教师培养模式的探索下一篇:税收筹划在企业中的应用研究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