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约化护理在ICU气管插管患者中的应用

2022-05-1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联合安全护理在ICU气管插管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6月1日~2020年6月1日收治的90例气管插管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住院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集束化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安全护理。比较两组护理前后镇痛[采用重症监护疼痛观察工具(CPOT)]、镇静[采用镇静程度评分表(RASS)]效果及导管滑脱危险度。结果:护理后,观察组CPOT评分优于对照组(P<0.01),RASS评分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导管滑脱危险度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ICU气管插管患者采用集束化护理联合安全护理,可有助于提高患者的镇痛和镇静效果,减少躁动的发生,防止管道脱落。

【关键词】ICU;气管插管;集束化护理;安全护理

气管插管是维持昏迷或无法自主呼吸患者呼吸的治疗方式之一[1]。镇静、镇痛是ICU机械通气患者最基本的治疗方法,如不恰当的镇静、镇痛,则会导致患者气管插管时间延长,增加患者谵妄的发生率,同时也会给患者带来更多痛苦,甚至会造成气管插管非计划性拔管[2]。目前,镇静、镇痛受到越来越多护理人员的关注,但现状不容乐观,工作中仍存在不良事件,如何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是临床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3]。集束化护理是采用一系列经循证医学证实有效的护理方法,安全护理则强调患者的安全[4]。本研究主要探讨集束化护理联合安全护理在ICU气管插管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选取2018年6月1日~2020年6月1日收治的90例气管插管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所有家属均同意气管插管治疗,并自愿参与本次研究。排除家属不愿配合的患者。按照住院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观察组男25例、女20例,年龄30~90(61.36±15.14)岁;对照组男27例、女18例,年龄31~93(62.43±14.54)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方法

1.2.1对照组采用集束化护理,具体措施如下。Ⓒ均采用瑞芬太尼或布托啡诺镇痛,镇静药物采用丙泊酚、右美托咪定。对烦躁患者可加用咪达唑仑,根据患者镇痛、镇静评分不断调整药物用量,达到理想的目标;对镇痛、镇静患者停药后需进行唤醒,如患者回答指令正确,则可重新给予镇静,遵医嘱增加或减少药物剂量,唤醒期间需固定管路,避免患者发生躁动,出现意外拔管;同时关注患者心率、血压,有异常情况及时联系医生。Ⓒ加强培训。在日常护理工作中,操作将会带给患者不同程度的疼痛感,护理人员需进行培训,逐渐掌握各项操作,建立统一的操作标准,以提高患者的体验感和舒适感。

Ⓒ一般护理。保持病房环境舒适、安静,注意患者的基础护理,加强翻身、叩背,防止长期受压造成压力性损伤;对大小便失禁者,做好皮肤护理,保持肛周皮肤干燥、清洁,防止感染发生;由于ICU限制家属探视,患者病情较重,易引发烦躁、恐惧、紧张情绪,护理人员要注重心理护理,多与患者交流,使其产生信任感,密切配合。④合理拔管。如撤机时间和步骤不正确或不适当,易引发非计划性拔管,脱机过程是逐渐减少患者机械通气、激发患者自主呼吸的过程,如不合理处置则会引发患者发生不耐受,患者意识清醒、具有自主呼吸能力、生命体征稳定时则可逐步撤机。

1.2.2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安全护理,具体如下。

Ⓒ培训护理人员安全目标内容。所有护理人员牢记安全目标,将护理流程打印成册,张贴于病区墙上,时刻提醒护理人员根据规范操作流程开展护理活动,讨论和改进气管插管的护理流程,使护理人员严格按照安全规范进行护理。Ⓒ吸痰护理。及时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防止呼吸道阻塞,可用负压吸引痰液,生理盐水湿化呼吸道。Ⓒ口腔护理。遵医嘱每8h口腔护理1次,保持口腔卫生,可用口腔冲洗法进行护理,操作中勿拆除固定管路的胶布,可防止管路移动和脱出。④加强翻身、叩背。翻身、叩背不到位是导致患者体位不适的主要原因,护理人员需仔细观察患者的表现,判断患者对于体位的需求,翻身前需将呼吸器管路松脱,防止管道位置改变刺激患者发生咳嗽,翻身后需重新固定管路,同时翻身时应掌握正确的手法,先转动患者的头部,再转动身体,转头时需保持头部和管路活动一致,注意用力勿过大。Ⓒ防止管路滑脱。不同管路可分为高危、中危和低危,Ⅰ度表示高危,如鼻肠管、胸腔引流管、T管、PICC置管;Ⅱ度表示中危,如腹腔引流管、盆腔引流管、造瘘管;Ⅲ度表示低危,如导尿管、普通胃管。评分Ⅱ度患者,需每天评估;Ⅲ度患者需每班评估1次,直至出院或死亡。但患者发生管路滑脱时,需当班护士立即报告医生,采取紧急措施并填写上报表,护士长于24h内审核后上报给科护士长和护理部,并组织相关护理人员进行讨论和改进。

1.3评价指标Ⓒ镇痛、镇静效果:比较两组不同时间的镇痛、镇静效果,分别为护理前和护理后6h、12h和24h,采用重症监护疼痛观察工具(CPOT)[5]评估患者的镇痛效果;采用镇静程度评分表(RASS)评估患者的镇静效果[6],+4分表示有攻击性,0分表示清醒平静,-5分表示不可叫醒状态。Ⓒ导管滑脱危险度:判断患者管路滑脱的危险度,采用我院自制的评价表评估患者的滑脱危险度,包括年龄、意识、精神活动、管路种类、沟通、疼痛度等,根据情况的不同的可分为1~3分,当患者入院后或病情发生变化时及时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8分为Ⅰ度,指有发生滑脱的可能,需粘贴管路防滑脱标志;8~12分为Ⅱ度,易发生滑脱,需贴上黄色标记;>12分为Ⅲ度,表示随时会发生滑脱,需贴上红色标记。滑脱危险度(%)=(Ⅱ度例数+Ⅲ度例数)/总例数×100%。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25.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x±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行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护理前后CPOT评分比较见表1。

2.2两组护理前后RASS评分比较见表2。

2.3两组导管滑脱危险度比较见表3。

3讨论

机械通气是指患者在自然情况下呼吸功能不佳时,通过使用呼吸机帮助其改善氧合[7],同时还有助于提高氧气的输送量,保护肺组织并改善体内循环,因此已成为救治重症患者的主要方式[8]。但是机械通气的原理是一种反射生理过程,治疗中易引起患者不适,因ICU患者病情较重,意识不清或无法主动表达其痛苦,导致发生谵妄[9]。集束化护理是一种新型护理模式,可缩短患者症状的持续时间,缓解其痛苦和恐惧[10]。采用集束化护理可预防常见并发症的发生,同时可及时发现病情变化,缓解患者疼痛和不适,提高其生存率。

机械通气是重症患者重要的治疗方法,但可导致患者疼痛、焦躁不安,出现人机对抗等不良反应,为降低疾病带来的应激反应,保障患者安全,因此国内外学者推荐将镇痛、镇静作为一个常规治疗方法[11]。正确的镇痛、镇静可使患者处于安全状态,保持人机同步,降低耗氧量,同时可耐受气管插管,防止意外发生。当镇痛和镇静药物剂量不足,患者可出现呼吸急促、血氧饱和度降低等;药物剂量过多时,则可表现为呼吸减慢、缺氧,甚至是二氧化碳潴留。因此,需加强患者呼吸功能监测,监测患者血压,防止镇痛、镇静药物对循环功能的影响[12]。由于镇静初期患者易发生低血压,密切关注患者的心率和血压,本研究强调对患者生命体征的观察,关注患者的生命体征,及时调整剂量,防止其出现不良反应。业务培训是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的有效方式[13],培训有助于加强护理人员的业务意识和风险意识,护理人员可准确掌握机械通气和气管插管的相关知识,有效识别发生非计划性拔管的风险,同时明确处理流程和应急预案,提高自身的应急处理能力。

疼痛是身体受到刺激后产生的一种保护性反应,可引发患者胸壁和膈肌的运动受到限制,进一步导致呼吸功能障碍。常规护理方案都会对患者进行镇痛,但是未找到合适的评估方法,易造成患者镇痛、镇静不恰当[14]。本研究采用CPOT,准确对患者做出评估。RASS评分在内科、外科、心脏外科及神经科的重症患者中均广泛应用[15],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无论患者是否进行气管插管,RASS评分均可使用。本研究护理人员采用RASS对患者进行评估,可通过频次目标进行个体化、针对性的护理方案,降低其病死率。此外,本研究制定安全护理目标,将护理流程和目标张贴于科室醒目处,使安全护理牢记于心,根据评估结果进行评估,降低导管滑脱的危险度。

综上所述,采用集束化护理联合安全护理,有助于提高患者的镇痛和镇静效果,减少患者躁动的发生,防止管路脱落,值得在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蒲萍,马丽萍,柯燕燕.经口气管插管患者个性化口腔护理综合干预方案的运用效果[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7,34(2):53-56.

[2]刘云访,喻姣花.防范气管插管非计划性拔管的集束化护理研究进展[J].护理学杂志,2019,34(20):106-110.

[3]郑丽霞,谢辉,李雪芬,等.品管圈管理模式对重症监护病房非计划性拔管事件发生率的干预效果[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8,35(9):64-67.

[4]李双.集束化护理干预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临床效果分析[J].齐鲁护理杂志,2018,24(2):56-58.

[5]殷琦,黄瑶,李燕,等.2种疼痛评估工具在口腔颌面外科ICU患者中的信度和效度评价[J].上海口腔医学,2018,27(6):624-628.

[6]邓佳林,杨钧.舒芬太尼联合右美托咪定对AECOPD机械通气患者ICU获得性衰弱的影响[J].中国药房,2018,29(6):820-823.

[7]肖亚茹,黄素芳.人工气道内吸痰护理的研究进展[J].护理研究,2018,32(16):2504-2508.

[8]王莹,夏欣华,王欣然,等.预防成人经口气管插管非计划性拔管护理专家共识[J].中华护理杂志,2019,54(6):822-828.

[9]周林,何亚伦,曹梅利.ICU患者疼痛、躁动、谵妄护理管理评估与策略及实施现状[J].中国护理管理,2019,19(3):444-448.

[10]刘云访,喻姣花.防范气管插管非计划性拔管的集束化护理研究进展[J].护理学杂志,2019,34(20):106-110.

[11]徐春婷,王思轩.基于eCASH理念的早期康复护理在ICU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20,26(1):69-72.

[12]赵先美,叶曼,李知音,等.eCASH理念运用于ICU机械通气患者镇静镇痛管理的效果评价[J].中国护理管理,2018,18(4):533-537.

[13]王霞,邓娟,熊杰,等.基于故障树理论和eCASH理念的ICU患者镇静镇痛管理策略[J].护理学杂志,2020,35(4):39-43.

[14]朱明明,刘芳,王冉.躁动镇静评分在重症患者中应用的研究进展[J].中华护理杂志,2018,53(2):247-250.

[15]刘素霞,石远峰,陈小兵,等.瑞芬太尼在ICU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现代医药杂志,2016,18(11):15-19.

上一篇:非民族地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的现实障碍和路径导向下一篇:法律视野下微信赞赏行为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