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约化水产养殖论文

2022-04-1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集约化水产养殖分为非投饵集约化养殖和投饵集约化养殖2种[2]。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集约化水产养殖论文 (精选3篇)》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集约化水产养殖论文 篇1:

分割式池塘养殖系统设计与应用

摘要集约化水产养殖池是采用先进仪器设备和管理技术,实施高密度、高产量、高经济效益的养殖方法。集约化水产品养殖可打破传统的养殖池塘,高效地收集残饵和粪便,减轻养殖水体负载,提高原有养殖池塘的环境容量,且不降低养殖效益,有利于生产管理,增加养殖积极性,促进渔业的转型升级。但是,现有的集约化水产养殖主要以跑道池养殖为主,普遍存在集污效果不理想、饲料漏跑率高、捕捞排放水瞬间对环境承载压力大等问题。为了解决现有的技术问题,设计了一种环保型分割式养殖系统。该系统由多个不同功能区域组成,其中一部分区域设置多个相互独立的养殖池,包括起捕浮体、竖流沉淀池和文丘里管装置等。实践表明,该系统具有集污效果好、饲料漏跑率低、对环境承载压力小等特点。

关键词分割式池塘;养殖系统;水体循环;环保

doi:10.3969/j.issn.0517-6611.2019.20.060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Design and Application of the Partitioned Aquaculture Pond System

CHEN Xiaolong1, WANG Jian1,2

(1. Fishery Machinery and Instrument Research Institute, Chinese Academy of Fishery Sciences, Shanghai 200092;2. Key Laboratory of Fishery Equipment and Engineering, Ministry of Agriculture and Rural Affairs, Shanghai 200092)

Key wordsPartitioned pond;Aquaculture system;Water circulation;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隨着经济社会和饲料养鱼技术的发展,水资源匮乏、环境污染及生态环境压力等问题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传统的池塘养殖方式所暴露的问题也越来越严重[1-3]。池塘养殖是在一个自身相对闭合的区域内从事养殖活动[4]。养殖水体既是养殖对象的生活场所,也是粪便、残饵等的分解场所以及浮游生物的培育池[5-8]。在池塘高密度养殖模式下,养殖对象产生的代谢产物不能被及时分离和降解,容易造成水质恶化,这需要定期换水来调节水质,向环境中排放大量未经处理的养殖尾水或污水,造成生态环境压力日益增加[9-13]。美国大豆出口协会于2013年底与国内合作,开展了低碳、高效、池塘循环流水养殖草鱼新技术的示范试验[14-16]。该技术克服了传统池塘养殖中水资源浪费、养殖品种单一、能耗大及劳动力成本高等缺点[17-20],但仍然存在集污效果不理想、饲料漏跑率高、捕捞排放水对环境影响大等缺点。笔者通过对集约化养殖系统进行分析与改造,设计了一种新型分割式鱼池养殖系统。

1分割式养殖系统设计

集约化养殖系统如图1、2所示,将池塘共分为4个区域,其中滤食性鱼类养殖区占50%、增氧调节区占25%,植物拦截、吸收区占16.7%,集约化养殖池占8.3%。植物拦截、吸收区主要种植芦苇、菖蒲、高秆稻等挺水植物,或者用浮床种植各种蔬菜、花卉、水草等净化植物,通过植物的沉淀、吸收和转化作用可将大量的鱼类小颗粒粪便及残饵予以清除[1]。

滤食性鱼类养殖区主要养殖以藻类和水中残饵为食的鲢鱼(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和鳙鱼(Aristichthys nobilis)等滤食性鱼类,主要作用是过滤水中的残饵和将藻类富集的氮和磷营养盐逐步转换到滤食性鱼类体内,从而降低了水体中的氮和磷含量。另外,滤食性鱼类还能摄食水体中的有机碎屑和浮游生物,其滤食活动能显著降低养殖鱼类产生的有机颗粒含量。当水流循环一周再次回到流水槽上游时,水质已基本接近水源水,可完全满足养殖用水要求。

增氧调节区主要配有水车式增氧机、叶轮增氧机、涌浪机等,适时投放微生物制剂等,用于调节水中的溶解氧含量、促进水体循环。机械增氧和推流等动力效率高,水体循环流量大,利用该装置搅动水体,可实现水体大范围的对流,交替曝晒水体,增加水体中的溶解氧。静止状态下空气中氧融入水的速度是非常缓慢的,且仅限于表层。因此,通过机械搅动水体不仅能加速空气中的溶解氧进入水体,而且可以使上层水体中藻类光合作用产生的溶氧更加均匀地分布在水体中。机械干预水体流动有助于改善水体环境并优化藻群结构。推流装置通过提水和推水对水体造成扰动,有利于池塘养殖环境的改善。

2分割式養殖池设计

如图3所示,养殖池2池为1组,1号池占比50%,2号池占比33%,3号池采用软性网箱制作,在养殖中可伸缩,占比17%。在鱼池外部安装单个连续工作竖流沉淀池,达到集污、排污的目的。由于每个鱼池大小不同,生长速度有所差异。2018年6月1号池长成后可以出鱼,再将3号池幼鱼通过放鱼口投放到1号池中,并收取3号软性网箱。由于空间变大,1号池和2号池可以继续养殖,达到成鱼后投放市场后可以充分利用养殖空间,从而达到序批式养殖的目的。

对每个养殖池进行分析,如图4、5所示。该养殖池包括鱼池本体、渔网、起捕浮体、导向限位机构和稳固机构。

鱼池本体根据运输车装运量的限制,采用10 m×10 m的切角方形池,或者采用直径10 m的鱼池,1个鱼池本体可满足4辆鱼车的装运的需要。鱼池本体包括底板、围板和柔性伸缩件。底板设置在养殖池塘的底部,围板围合在底板的四周,且围板的底部经柔性伸缩件与底板相连接;底板和围板可以为PE板,柔性伸缩件可以用帆布。

起捕浮体设置在底板与养殖池塘底部之间,充气后驱动底板向上移动。

导向限位机构用于对底板向上移动进行导向和限位;限位机构包括限位杆、限位挡块和限位挡环,限位杆对称设置在鱼池本体的外侧,限位挡块包括上限位挡块、中限位挡块和下限位挡块,它们自上而下间隔地设置在限位杆上。限位挡环设置在底板的两端,且设在位于中和下限位挡块之间的限位杆上。限位挡环与限位杆的相互配合能可以起到导向作用,同时,限位挡环与能中和下限位挡块的相互配合,能保证底板始终处于中限位挡块和下限位挡块之间,避免起捕浮体未充气时,底板下沉拉扯柔性伸缩件,或起捕浮体过量充气时,造成鱼池本体的倾覆和鱼类的逃逸。

当起捕浮体冲氧的时候,为了防止鱼池本体有倾斜的风险,围板的顶部两侧还装有稳固机构。稳固机构包括固定绳、稳固浮体和走道,固定绳分别与养殖池塘的底部和走道相连接,而走道另一端与围板的顶部相连接。稳固浮体设置在走道的下表面,当养殖池塘的水位下降至最低水位时,走道与上限位挡块相抵接。走道上表面可以作为道路行走,稳固浮体可以实现鱼池本体的上口跟随池塘内的液面变化进行上下浮动调节。

该系统通过文丘里管集污,竖流沉淀池沉淀已达到排污的目的,如图6所示。在鱼池本体内部四周侧壁上间隔地设有多个文丘里管,文丘里管的出口方向逆时针循环布置。文丘里管具有间歇式加强旋流集污、快速增氧效果和作为应急备用增氧设施的作用,从而可以减少投喂的瞬间缺氧量,改善养殖环境。竖流沉淀池经管道与鱼池本体的内部相连通。

按照饲料、残饵的合理表面负荷10 m3/(m2·h),设计标准竖流沉淀池,其能缩短沉淀时间,提高沉淀效果。

3系统运行

该系统分为养殖、捕捞和干塘3个过程,其中在养殖的过程中通过气提或水泵切向进水,80%左右的水通过溢流网板流出,20%左右的水通过水压从竖流沉淀池流出,投喂前10~15 min,启动文丘里管进行增氧,增氧加强水逆时针旋转,提高中间集污收集率,每天或者每2 d从竖流沉淀池抽排沉积物。

如图7所示,当需要干塘时,鱼池本体与前段的增氧调节区通过塘埂隔断,植物拦截、吸收区的水位比正常养殖水位低30~50 cm,鱼池本体排空时,只需要排放全池约25%的全池水,植物拦截、吸收区露出水面,鱼池本体与鱼塘隔离,减少了鱼池本体集中排放的75%。鱼池本体水位下降,上层构筑物随着稳固浮体下降到上限位挡块,支撑在池里,便于检修。

如图8所示,当捕捞时,启动底部起捕浮体,固定绳控制平稳,柔性伸缩件自然折叠,底板沿着限位杆从下限位挡块浮动到中限位挡块。此时,竖流沉淀池和鱼池本体采用管道连接,管道跟随底板移动;底板移动过程中,上层水通过溢流网板流出减少整体总量。底板到达中限位挡块后,鱼池本体内的水位为1m,然后可人工将渔网放置到鱼池本体内,便于工人下池进行起网操作或者采用吸鱼泵吸鱼。

4讨论

该养殖池在底部设置捕浮体的方式进行干塘、捕捞,并设置竖流沉淀池进行集污,从而高效地收集残饵和粪便,减轻养殖水体负载,提高原有养殖池塘的环境容量,增加养殖效益,有利于生产管理,增加养殖积极性,助力渔业的转型升级。

该养殖系统经净化的养殖尾水能够达到较高的水质标准,减少了养殖过程中由于排放未经净化的养殖尾水对环境造成的影响。池塘循环水养殖系统仅需少量的水交换及补充由于蒸发减少的水量,与传统池塘相比大大减少了水资源的浪费。该养殖池的设计方便人工下池捕捞,且能减少捕捞排放水的排水量,降低对环境的压力。同时,集污效果好,溢流网板則降低了饲料的漏跑率。

5结论

该设计中使用的是较为经济的方法,利用鱼粪和残饵的重力作用,使其自然沉淀在流水池尾部的特定区域内,再通过沉淀设备进行清除,再配合水生植物与滤食性鱼类的净化作用,亦可达到良好的水质净化效果。低碳、高效的池塘循环流水养殖系统真正实现了池塘工厂化管理、集约化养殖,实现整个养殖周期内养殖水体循环利用、养殖污水零排放。该养殖系统符合我国对水产养殖业健康养殖及可持续发展理念的要求,是一种高效、生态、环境友好型的养鱼新技术,为今后池塘养殖系统设计提供一种方法。

参考文献

[1] 顾树庭,杜兴伟,杨小猛.低碳高效的池塘循环流水养殖系统模块建设及功能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6,44(10):312-314.

[2] 金武,罗荣彪,顾若波,等.池塘工程化养殖系统研究综述[J].渔业现代化,2015,42(1):32-37.

[3] 文乐元,肖光明,王锡荣.淡水养殖水质调控技术[J].湖南农业,2008(7):16-17.

[4] 陈文华,聂家凯,闫磊,等.低碳高效池塘循环流水养殖草鱼新技术试验总结[J].科学养鱼,2014(10):20-22,30.

[5] 田昌凤,刘兴国,车轩,等.分隔式循环水池塘养殖系统设计与试验[J].农业工程学报,2017,33(8):183-190.

[6] 付成东,刘华兵,杨志,等.国内循环水养殖发展中的残饵粪便污染与治理现状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8,46(32):76-79.

[7] 陈少莲,刘肖芳,华俐.鲢鳙在东湖生态系统的氮、磷循环中的作用[J].水生生物学报,19915(1):8-12.

[8] 宋亚洲,渠冲,刘忠华.生态修复技术在养殖池塘水处理中的应用[J].水产养殖,2009(7):22-24.

[9] 柳婷婷,李丽,蒋雯雯,等.循环水养殖系统六级生物滤池运行效果分析[J].环境工程学报,2019,13(4):902-909.

[10] 潘荣华,胡一丞,陆宁基,等.循环水养殖技术研究进展[J].科学养鱼,2018(11):1-2.

[11] 黄秀玉,荣浩翔,高月淑,等.循环水养殖系统中反硝化技术研究进展[J].水处理技术,2019,45(2):7-12.

[12] 中国水产编辑部.池塘循环流水养殖系统基本原理(一)[J].中国水产,2018(12):112-113.

[13] 王英光,孙绍永.海水池塘工程化循环水养殖技术[J].河北渔业,2019(4):31-34.

[14] 徐大宝.低碳环保池塘循环流水养殖技术探讨[J].现代农业科技,2019(10):191.

[15] TIDWELL J H.Partitioned aquaculture systems[M]//TIDWELL J H.Aquaculture production systems.Iowa:WileyBlackwell,2012:308-342.

[16] YOO K H,MASSER M P,HAWCROFT B A.An inpond raceway system incorporating removal of fish wastes[J].Aquacultural engineering,1995,14(2):175-187.

[17] 钟小庆,冯天乔,颜远义.池塘工厂化循环水环保养殖技术[J].当代水产,2018(10):95,97.

[18] 刘栋,张成龙,朱健.池塘循环水养殖系统构建及其生态净化效果研究进展[J].中国农学通报,2018,34(17):145-152.

[19] 杨菁,管崇武.池塘内循环养殖模式关键工艺参数设计[J].中国农学通报,2019,35(15):142-145.

[20] 吴明林,李海洋,崔凯,等.基于池塘内循环水的草鱼高效绿色养殖技术试验[J].安徽农学通报,2018,24(22):53-54.

作者:陈晓龙 王健

集约化水产养殖论文 篇2:

七星鲈鱼高效生态养殖技术与池塘大规格养殖技术对比研究

摘 要:该文通过开展江苏省水产三新工程项目——“七星鲈鱼集约化生态养殖技术集成与示范”,对七星鲈鱼高效生态养殖和池塘大规格养殖2种情况,研究了产量、利润等相关因素,分析了池塘高效养殖的优势及其原因。

关键词:七星鲈鱼;池塘;大规格;高效

Key words:Latelobrax japonicus;Pond;Large size;High efficiency

七星鲈鱼,学名花鲈Latelobrax japonicus,鮨科,花鲈属,体长约30cm左右,属于广盐性鱼种,在淡水、半咸水及海水养殖中均可养殖。七星鲈鱼因其肉质较为鲜美,营养丰富,深受食客喜欢,成为我国国内养殖的新宠[1]。我国于20世纪70年代开始养殖七星鲈鱼,一开始主要在南方进行海水养殖,从20世纪80—90年代开始,作为网箱和池塘养殖而受到青睐。在人工育苗及养殖方面,福建省水产研究所已有所突破[2],但是目前养殖主要以池塘大规模殖为主,容易造成密度过高、水质变差问题。围绕七星鲈鱼集约化生态养殖技术集成与示范,泰州市高港区水产技术指导站于2015年开展了七星鲈鱼高效生态养殖及工厂化养殖,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现将两年的综合养殖技术总结如下:

1 池塘条件及设施

1.1 池塘条件 选择水源充足、水质良好、无污染的池塘,水源、大气、土壤、水质等必须符合国家标准《农产品安全质量——水产品产地环境要求》和农业部标准《无公害食品 淡水养殖用水水质》的要求。养殖池塘配备专用的进水及排水渠道,生态环境良好,池塘面积以0.533~1hm2为宜,水深在2m以上。若养殖池塘过小,水体窄,溶解氧不足,难以高产;养殖池塘过大过深,不利于管理和操作。

1.2 增氧设备 每hm2池塘配备功率为1.2kW的叶轮式增氧机15台、功率为3kW的抽水泵15台,有条件的要安装微孔增氧设备,以保证池塘增氧和随时更换新水的需要。

1.3 池塘消毒 养殖七星鲈鱼的池塘最好经过干塘、清淤与曝晒,方法是在年底捕鱼后排干池水进行晒塘,待淤泥晒干后用挖掘机或推土机将淤泥全部清除到塘基上,同时挖深池塘,使池深达3m,可以有效地扩大池塘水体空间,充分发挥池塘自身的生产潜力。鱼种放养前10~15d,用生石灰或漂白粉消毒池塘,干法消毒时,排干池水,保持0.2m深,生石灰用量为1500~2250kg/hm2;带水消毒时,保持0.5m水深,漂白粉用量为150kg/hm2。未经过干塘曝晒的池塘,还要使用450kg/hm2的茶籽饼打碎浸水全池泼洒,以彻底清除遗留在池塘内的野杂鱼。

1.4 注水要求 开始时注水水深在1~1.2m,以便水温较快升高。注水时用孔0.06mm的筛绢网过滤。

1.5 鱼种放养 从福建运输6~8cm七星鲈苗种84万尾[3],经过苗种筛选,拉网锻炼,并在运输用水、运输时间、运输细节进行选择,确保鱼苗下塘安全到位。选用经过30d左右驯养的鱼种,鱼种达到体长10cm以上鱼种,放养时间为2015年3月20日左右,水温达到15℃以上。苗种规格整齐、体质健壮、逆水性强、体表完整、无畸形、无病无伤,鱼种放养前严格消毒,用10mg/kg高锰酸钾溶液浸泡10min。在雨中下塘前在池塘中间的边上用网片围出一个50~100m2的暂养池,将长途运输过来的七星鲈鱼苗种暂养到小网围中,等到喂养10~15d时,拆掉网片,进大塘饲养,这样不仅能提高苗种成活率,同时养出的七星鲈鱼规格整齐,效益高。池塘大规格放养密度放养一般在当年3月中下旬开始,2015年池塘大规格放养密度为37800尾/hm2,全池仅放养七星鲈鱼苗种。池塘高效养殖放养密度为63330尾/hm2,并搭配白鲢、鲫鱼、鳙鱼和花鲢,减轻水质污染并增加养殖效益,并在放养前先用3%的食盐水或者20mg/L的高锰酸钾浸洗消毒[4],如表1所示。

2 饲养管理

2.1 饲料管理及投喂 七星鲈鱼主要使用鲈鱼专业膨化饲料,投喂饲料时,要搭设固定的饲料台,选择位置适中的地方,用竹、木的跳板伸入池中水面,距离池岸5~6m设置。饲料投喂应该定质、定量、定点、定时,一般日投喂2次,多选择在日出和日落时,日投喂量一般约为养殖鱼类总体重的2%~4%。此外,在投喂时应注意“慢-快-慢”的节奏,以保证大多数七星鲈鱼能够摄食到饲料。同时,要通过观察天气、水体及鲈摄食的情况等适当调整日投喂量。食場附近应每7d消毒1次、并及时捞除池塘内的残渣剩料,以免污染水体。

2.2 水质管理 重点是保持良好的水域生态环境,溶解氧在4~6mg/L、透明度在30~40cm。主要方法:勤换水,特别在养殖中后期,每天的换水量应达到30%以上;勤增氧,鱼苗期可适当开动增氧机,随着鱼体的生长开动增氧机的次数愈趋频繁,尤其在高温天气和养殖后期,保持池水溶解氧含量在5mg/L以上。定期使用微生物制剂,高密度养殖带来池底大量的残饵和排泄物,有害物分解浓度高,大量消耗池水中的溶解氧,尤其在高温天气时更为严重,这也是鱼病产生的重要原因,而适当施用微生物制剂科使得有益菌群除去池水中的氨态氮和亚硝酸盐,保持良好水质。

2.3 日常管理 一是坚持每天巡塘3~4次,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二是做好养殖日志,完整记录苗种放养、投喂、用药等情况。三是定期检查七星鲈鱼的生长情况,及时调整日投喂量;四是及时了解市场行情,结合七星鲈鱼生长情况,做到及时上市。

3 总结与讨论

因为投喂专用颗粒膨化饲料,水质不易控制,在高效养殖模式中采用七星鲈鱼池混养大规格鲢、鳙、鲫鱼的混养技术,可以充分利用水体,合理发挥池塘生产力,鲢、鳙、鲫及其食性和环境要求与七星鲈鱼没有矛盾,并可有效利用池塘附生藻类,有机碎屑、腐殖质、残饵等对水质有害的物质,相应起到净化水质,改善水体环境的自然生态作用,同时大规格鲢、鳙市场价格偏高,旺销的市场需求,确保七星鲈鱼池混养高产高效。通过实验,七星鲈鱼池混养鲢、鳙、鲫鱼,其规格应大于七星鲈鱼,否则被残杀。因此,七星鲈鱼池混养大规格鲢、鳙、鲫鱼是一种创新的养殖模式,而且养殖技术易于掌握,易于推广。通过混养鲢、鳙、鲫,既不影响原有产量,又不增加过多的投入,同时起到了净化水体环境的生态功能。鲢、鳙投放规格在7500~15000尾/hm2(鲢∶鳙=4∶1)左右,鲫鱼放规格750~15000尾/hm2左右,养殖成活率达98%以上。鲢、鳙收获规格在2.5~3kg,每hm2产3000kg左右,鲫鱼规格在0.5~0.6kg,产量达到1200kg/hm2左右,增加效益3万元/hm2左右。

4 产量和效益

如表2所示,2015年池塘大规格产七星鲈鱼产量为20013kg/hm2,净总产量约为33080kg/hm2,净产量为19848kg/hm2;而2015年混养白鲢、花鲢、鲫鱼的池塘高效组中产七星鲈鱼产量为31486.5kg/hm2,净总产量为166727kg/hm2,净产量为31260kg/hm2,相比2015年总产和净产提高比较明显。

对比2015年度集成与示范项目效益,扣除种苗费、饲料费、租金、鱼药费、水电费、人工费等成本费用,如表3所示,2015年度池塘高效组较池塘大规格单位利润都有了明显增长,2015年池塘大规格利润能达到23.95万元(1.666hm2),单位利润为14.37万元/hm2,而池塘高效组能达到19.78万元/hm2(5.333hm2),单位利润提升到2.3万元,投资利润率均高于36个百分点。

5 问题及对策

此次试验虽然证明了七星鲈鱼池塘高效混养能带来高效益、高投资率,但是仍然存在池塘准备不充分、苗种摄食驯养设施设计不合理、七星鲈鱼本地市场销售不乐观等问题。因此,对于今后七星鲈鱼的养殖可以注意以下几点:一是改造池塘,注意保护池塘网围;二是确保池塘清淤充分,确保水质稳定后再进行苗种下塘;三是将苗种摄食驯养设施设计得更加合理,将驯养设施确保落实到位;四是做好上海、苏州、杭州等市场地区销售情况的调研工作,提高七星鲈鱼的投资利润率。

参考文献

[1]倪勇,伍汉霖.江苏鱼类志[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2016.

[2]蔡良候,葉金聪,林向阳,等.鲈鱼人工育种常见的病、敌害及其防治[J].渔业研究,1996(4):25-27.

[3]王勇,吴宾,倪留善.七星鲈鱼苗种长途运输[J].科学养鱼,2015,31(12):18-19.

[4]方俊华,秦洁,任孟忠,等.七星鲈鱼大规格苗种培育与池塘健康养殖技术试验[J].水产养殖,2016,37(11):9-11.

(责编:张宏民)

作者:黄康伦 卢程 朱成烽 张国喜 成爱兰 吴宾 王勇

集约化水产养殖论文 篇3:

横州市淡水鱼塘养殖环境影响分析研究

摘要:近年来,我国推行“以养为主”的渔业发展政策,这使淡水养殖业得到了长足发展。但受到传统集约化养殖的影响,池塘排放的废水,严重污染了周围的水域环境,滋生了水体的富营养化,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我国淡水养殖的发展。下面就横州市淡水鱼塘养殖环境影响进行分析,并结合自身的淡水鱼类养殖经验提出相关的解决策略。

关键词:广西;淡水池塘;养殖;环境;影响

生态经济背景下,我国倡导“以养为主”的渔业发展策略,在某种程度上促进了淡水养殖业的发展。研究表明,淡水养殖的产量在淡水养殖中占有很大比例,但传统集约化背景下池塘养殖排放的废水,在一定程度上污染环境,同时造成附近水域出现富营养化的情况,严重阻碍了横州市淡水养殖业的发展。鉴于此,本文就横州市淡水鱼塘养殖环境的影响展开具体分析,并提出对策,以期促进横州市淡水养殖的可持续发展。

1 横州市淡水鱼塘养殖环境影响

1.1 淡水鱼塘养殖氮失衡

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传统淡水养殖造成了不同程度的环境污染,如水体中的氮失衡情况,这不利于横州市淡水养殖的发展,更影响了养殖业的经济效益。总体来看,传统的淡水池塘养殖模式已难以满足当前养殖的要求。在这些养殖方式中,直接会把剩余饲料、水产生物的排泄物排放到池塘中,加重其污染,氮磷等物质含量持续增加。另外,由于饲料的质量问题,造成其水资源污染更加严峻,且呈现出扩张趋势。研究发现,池塘中的沉积物日益增多,不利于池塘养殖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当前,横州市淡水鱼塘中的氮失衡情况,成为阻碍池塘养殖发展的主要因素[1]。现如今,淡水池塘水体中的氮、磷等远超出了警戒线指标,但能促进初级生物循环的有效磷含量却比较低,上述富营养化物质难以在水体中溶解,只能被淤泥吸附,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水体污染的情况,特别是池塘饲养饵料中使用的有机肥含氮量较高。所以,氮失衡是目前亟需解决的重要池塘环境问题。一方面,氮污染导致鱼类体内排泄和代谢系统失衡,很容易让其出现昏迷和死亡的情况。另一方面,排放出的氮失衡水体,未经处理就排放到江河后,会加重水体污染的现象[2]。

通常情况下,淡水池塘氧气不足时,含氮有机物会分解出水中氨,还有一种可能就是氮化合物被硝化细菌还原而成。关于池塘养殖的污染,主要来自水产养殖的排泄物和残饵等,这在某种程度上严重污染了周围的水域。调查表明,大部分饲料会沉积到池塘底部,造成大量的饲料浪费,且池塘的水受到了很大的污染。对于水生动物代谢物来讲,一般都表现为氨状态,同时硝化细菌会把它转变成硝酸盐,因此不会影响鱼类的生长[3]。但如果严重缺氧时,氨气达到一定浓度时,会出现鱼中毒的现象,影响摄食量,生长缓慢,浓度过高则会造成鱼死亡的情况。若底层水缺氧,则会诱发有机物的厌氧分解现象,让氨聚集。故此,要提高底层水的溶氧量,以此改良水质。

1.2 水体富营养化

在传统的淡水养殖过程中,养殖方式带有高密度、高换水率、高投饵率的特点,严重污染了环境,甚至出现了水体富营养化的情况。尽管近年来养殖水平也在不断提高,提高了单位水体的鱼载力,但材料投放、鱼类代谢的频率也在增加,由于淡水养殖的高换水率,这将会阻碍该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有学者提出,单养和混养养殖模式都会造成水体富营养化,单品种养殖的富营养化情况更为明显。但并非是所有鱼类和贝类混养都能取得良好的生态效益,仍需开展大量的深入研究,科学混养,最大限度提高鱼类养殖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近些年来,国家对淡水养殖的发展越来越重视,根据池塘养殖在横州市淡水养殖业的整体比例来看,无形中增加了环境污染的风险。所以,做好淡水池塘养殖问题的关键是要治理好环境污染的问题,保护好鱼类资源,这也是淡水池塘养殖业要解决的重点问题。

2 对策

2.1 “鱼菜共生”

国外研究学者提出了一种“原位修复技术”,我国学者在这一前提下提出了“鱼菜共生”的养殖理念,也就是借助人工建构生态浮床,在养殖水体的上层种植蔬菜,从而实现水体净化的目的,最大限度减少土地资源的消耗。在人工生态浮床上,种植蔬菜,能确保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供应[4]。但这种模式很难做到养殖废水的零污染排放,很难从根本上解决水资源持续性损耗的问题,对池塘环境产生了不利影响。“鱼菜共生”的技术原理比较简单,实践操作性强,能在规模化的农业生产中推广,也能在小规模的家庭农场中使用,发展前景广阔。

2.2 循环水

除了原位修复技术之外,国外学者也提出了异位修复技术,这在横州市淡水养殖中得到了普遍应用。通过把养殖的废水排放到人工建成的湿地内,借助湿地进行净化,并把净化后的水引入养殖池塘,有助于促进水体的循环。这种模式的应用,不仅能实现养殖废水的零排放,更能提高水资源的循环使用率,但由于横州市土地资源有限,增加了不必要的土地损耗,提高了养殖的经济成本。

2.3 生态合作

生态养殖,即借助生物间互补关系构成的循环养殖系统,在固定的养殖空间里,利用某些技术和方法,让不同生物能在相同的环境中生长,有助于促进水环境中的生态平衡。当前,在横州淡水池塘养殖过程中,通常使用生态合作的养殖模式来解决环境问题,也就是在养殖池塘水体的上层种菜,把废水排入人工湿地,通过把两种养殖模式结合起来,即淡水池塘养殖生态合作的模式,不单单是“鱼菜共生”的模式与循环水养殖模式的结合,关键在于促进整個模式的内部收支平衡,实现经济合作与信息合作的结合。通过生态合作养殖模式的应用,因为种菜收入,能补贴人工湿地的支出,同时降低了人工湿地的净化压力,节省了湿地的使用面积。

3 建议

目前,横州市池塘高度集约化的养殖方式,对养殖内外环境造成了不良影响,并限制了池塘养殖业的发展。在养殖环境问题的修复方面,原位池塘生态环境修复技术、异位池塘生态环境修复技术都有自身的优缺点。尽管原位池塘生态环境修复技术增加了生态、经济方面的收入,但很难根治池塘无污染排放的问题;而后者虽然能促进水资源的循环利用,但出于经济、土地成本的考虑,难以开展大面积的净化[5]。通过实现原位和异位池塘生态环境修复技术的相契合,建构淡水池塘生态合作养殖模式,有助于解决池塘养殖中的环境污染问题。

不管是“鱼菜共生”模式,还是“循环水体”养殖模式;不管是生态浮床对周围水体因子分布特点的影响;还是对富营养水体的净化效果;都需要开展更深入的研究。由于横州市生态养殖模式相对简单,生态系统不够完善,严重污染了水体环境。可持续水产养殖作为横州市水产养殖业的发展目标,通过把生态养殖和封闭式循环水工厂化养殖模式结合起来,建构HACCP体系,形成绿色健康养殖模式,促进混合养殖,搭建环境监测网络和环境管理系统,开展全过程质量控制,禁止使用化学合成物质或抗生素,合理制定长期的生产养殖计划,促进水产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要想从本质上降低水产养殖对水环境所产生的破坏,要由养殖者的方面入手,向其宣传水资源保护的重要性,使其达成共识,从而实现水资源保护的目的。在具体的养殖过程中,切勿超出养殖水域的容量,使用科学的预防措施,避免水产生物染上疾病,尽量降低药物使用量,值得注意的是,如果非要使用药物治疗,则要严格控制药物的使用量。

为了降低水产养殖对养殖水域的影响,实现水产养殖的健康发展,横州市养殖者、政府要做好以下方面的工作:第一,充分发挥政府职能,建构完整的法律法规体系。通过对养殖面积的科学规划,明确养殖废水排放等水质标准,避免产生滥用鱼药的情况,强化对废水排放的管理,让生态渔业的发展有法律可循。第二,养殖者要意识到水产养殖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价值。在水产养殖过程中,要对养殖规模、养殖密度等进行合理控制,保证其符合养殖水域的要求,降低鱼病的发生率。第三,要对沉淀物处理利用的研究进行强化,实现底泥的资源化利用。另外,要加强营养与饲料学研究,优化饲料结构及投喂方式,对之前单一的精养模式、混养模式等进行创新,把沉积量降到最低。

总之,随着淡水养殖业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发展,但因为目前我国的水产养殖业发展尚不健全,不可避免地对我国水环境产生了严重破坏。通过采取有针对性地应对淡水池塘养殖环境污染的策略,既能改善环境污染的现状,更能提高养殖户的经济收入。本文通过对横州市淡水养殖环境的影响,提出了“异位净化与修复水产养殖方式”、“鱼类共生”、“生态合作水产养殖方式”等理念,把各种养殖模式结合起来,进一步优化生态环境,从而更好地解決当前淡水池塘养殖中存在的环境问题,以此促进横州市淡水养殖的可持发展。

参考文献

[1] 施沁璇,王俊,盛鹏程,等.淡水养殖池塘中水体碳氮比对养殖环境的影响[J].江苏农业科学,2017,45(21):186-189.

[2] 高明辉.淡水池塘养殖对环境的影响及改善措施[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3(23):1-4.

[3] 吴凯,马旭洲,王友成,等.池塘河蟹生态养殖对水环境的影响[J].上海农业学报,2016,32(6):69-74.

[4] 余积旺,黄清林.浅谈中国淡水池塘养殖面临的环境问题及对策[J].大科技,2016(36):241-242.

[5] 李文华,赵瑞亮.浅谈我国淡水池塘养殖面临的环境问题及对策[J].山西水利科技,2017(1):91-93.

作者:陈振针

上一篇:计算机远程教育论文下一篇:煤矿机电设备管理论文

热门文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