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实验归纳总结

2022-05-1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总结是在项目、工作、时期后,对整个过程进行反思,以分析出有参考作用的报告,用于为以后工作的实施,提供明确的参考。所以,编写一份总结十分重要,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初中化学实验归纳总结》,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第1篇:初中化学实验归纳总结

归纳总结法在有机化学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性

[摘 要] 以有机化学教学为案例,根据有机化学课程特点,提出将归纳总结和比较对比的方法应用于教学实践中,从而使学生可以熟练系统地掌握相关知识。

[关键词] 有机化学;教学改革;归纳总结;比较对比

有机化学作为化学和化工相关学科的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其内容十分丰富,对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方法、创新能力、理论知识和实践的结合能力具有重要意义[1]。然而有机化合物数量庞大,每类化合物的化学反应种类繁多,需要掌握的知识点多而杂,如果分散学习和记忆,往往难以完全掌握,更谈不上灵活运用有机反应[2]。笔者在多年有机化学的教学过程中体会到,学好有机化学的一个重要的方法是通过归纳总结、比较分析进行知识点的梳理,使零乱、分散的教学内容形成体系,深入学生的脑海,从而达到熟练掌握。

本文介绍几种归纳总结的方法,希望对教师的教学和同学们学好有机化学有所帮助。对于相关联的章节和反应,可按以下方法进行归纳总结。

一、将性质相似的章节总结在一起掌握

比如在讲授烯烃和炔烃两章内容时,烯烃和炔烃都可以进行催化加氢、亲电加成反应和氧化反应,而烯烃和炔烃又有各自的特性,比如端基炔烃具有酸性,可以与金属钠和重金属盐发生一些特殊反应等。因此,将以上两章的内容共性总结归纳为表1。

通过对上述烯烃和炔烃相类似性质的总结,把零散的反应形成了一个体系,掌握起来变得很容易。

二、对相同的反应物在不同的条件下的反应进行总结归纳

比如烯烃与单质溴在光照或高温条件下可以发生-H的取代反应,而在CCl4溶液中发生加成反应。之所以产生不同的产物,是由于反应经过了不同的历程,在无过氧化物存在条件下,反应按亲电的加成机理,中间体经过了碳正离子的历程,碳正离子的稳定性决定加成方向,加成遵循马氏加成规则。在加入过氧化物时,反应机理为自由基的历程,在过氧化物存在条件下,溴化氢产生了溴自由基,溴自由基对双键进行加成,加成端测,形成的自由基中间体更稳定,因此是反马氏的加成规则。

丙烯与氯气在高温和光照条件下,发生-H取代反应,该反应也是自由基的历程,经过了烯丙基自由基的中间体过程,而在四氯化碳溶液中发生的是亲电加成反应。

乙苯与氯气在三氯化铁催化下,发生了芳环上的亲电取代反应,而在高温和光照条件下发生了-H的取代反应,该反应也是自由基的历程,经过了苄基基自由基的中间体过程。

在講述这些反应时,首先介绍反应的机理,之所以形成不同的产物,是由于经历了不同的反应历程,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避免死记硬背。

三、对于羧酸衍生物还原到醛的反应的总结

羧酸衍生物的还原反应比较复杂,在不同的条件下还原的产物不同,因此对形成同类产物的反应做了以下总结:羧酸衍生物在温和还原条件下可停留在醛,而不会进一步被还原,能够被还原到醛的羧酸衍生物有三类反应,一是酰氯在硫酸钡毒化钯的催化氢化的条件下可以被还原到醛,另外,酰氯在三叔丁氧基氢化锂铝存在条件下也可被还原到醛。二是羧酸酯在高位阻的异丁基氢化铝存在条件下也可以被还原到醛。三是腈类化合物在异丁基氢化铝还原剂和酸性二氯化锡存在条件下也可以被还原到醛。

上述三类还原反应的共同特点是碳链中的双键是不会被还原的,因此这些还原试剂是选择性的还原试剂。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有机化学是化学专业和化工专业学生的一门重要基础化学课,然而由于有机化合物数量庞大,每类化合物的化学反应种类繁多,需要掌握的知识点多而杂,因此,要及时对繁杂的知识点进行概括和总结,让学生头脑中形成清晰的知识链条,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培养自学能力和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何克抗.从Blending Learning看教育技术理论的新发展(上、下)[J].电化学教育,2004,(3),(4):1-6.

[2]吕慧丹,刘勇平,梁军.基于高素质化工人才培养的有机化学教学改革[J].高教论坛,2016,(3):68-71.

作者:田丽 刘桂艳 邱頔

第2篇:对高中语文教育教学方向的归纳总结

【摘要】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高中语文教育也得到了极大改进,但对于教育教学的方向问题还不够明确,教学方法没有形成完善的体系。本文主要从高中语文教学应该具有的实用性,提升学生的审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四个方面进行归纳总结我国高中语文教育教学的方向。希望给高中语文教学的发展提供有意义的借鉴。

【关键词】 高中语文 教育教学 方向

引言

高中语文不仅在升学考试中占据很大地位,在对学生思想、身心、审美等各种素质的提升方面也至关重要。高中语文作为新课改的重要内容,引起更多的专业人士投身到教育教学方向的研究中去,为深入贯彻改革要求、培养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接班人做出自己的努力。通过本文的归纳总结,希望对这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有所帮助。

1.高中语文教育教学应该具有实用性

高中语文教学的内容主要是对语言的表达运用方面进行研究,而传统的教学模式主要是教师对课本上理论知识的灌输,对现行社会的变化没有进行分析,造成语言脱离生活,学生对语言的把握不够深入全面。对语言文字的掌握只停留在表面,现在很多学生存在一个误区,也是现行教育模式所造成的,对教师的教学成果的考核主要以学生的以笔试成绩为主。他们认为对于语言只要认识、会书写就行,这样就能在考试中取得优异的成绩。这样会造成学生口头表达能力下降,对所学的语言在日常生活中不能够很好地发挥它的作用,不能灵活地去沟通交流。为改变这种现状,教师应该适当地加以引导,教育学生应该多观察、多交流,还可以试着去运用或模仿一些优秀语言的表达方式,学习他们对语言的把握程度。教师还可以举办一些活动让同学们积极发挥自己的看法或观点,或者举行一些语言类的比赛,让更多的学生参与进来,这样也有利于学生对语言的实际运用。

2.高中语文教育教学应该注重学生审美提升

语言发展历史悠久,博大精深。常言道“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这句话足以表明书中语言的价值和意义。语言蕴含着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对语言的学习,就是对于美的感受。这种美的发掘和欣赏需要教师进行引导,这就要求教师应该具备一定的审美能力,对美有着自己独特的见解。比如让学生欣赏一幅来自课文中的插画,让学生运用自己语言从不同层面上欣赏她的美,感受它的意境。还可以邀请专业人士对于一幅画或一篇美文进行深层次的剖析。在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同时,还能改善他们欣赏美过程中的思维方式。

3.高中语文教育教学应该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对于高中生来说,他们正处在一个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逐渐形成的时期,对社会的接触逐渐增多,对于这个花花绿绿的世界一知半解,充满好奇,他们的心里活动是非常激烈矛盾,所以心理方面的引导非常重要。发挥语言的魅力,说服高中生去除一些不健康的思想、行为,让学生拥有正确的思想观念,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做一个有理想、有抱负的新一代高中生。主要从高中语文教育教学的两大特性方面进行解读:第一,高中语文课包含的内容,复杂多样,对于心理的疏导,价值观的指引内容方式都有所涉及,可以让学生在语文教学中学到更多不同类型的知识;第二,学生的身心健康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一个学生只有身心健康,才能充满求知的欲望,语文课所包含的心理学,可以确保语文教学沿着正确的方向进行,并且教学成果显著。

4.高中语文教育教学应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知识的学习积累目的是在现实中加以利用,解决现实中的问题。随着时代的变迁,对学生各种能力的要求越来越多,越来越苛刻,其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非常重要。高中语文教育作为一个培养人才的课程之一,有责任有义务去教育学生。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教授学生分辨消息是非的方式方法,遇到问题时应该保持的心态及正确的做法。教师不再是一味注重知识的全盘传送,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而不会进行深入的思考研究,不能有效的学以致用。教师应该利用自己的人生经历,举出现实生活中的例子,与学生进行沟通探讨,得出有利于知识理解的结论。教师可以在现实生活中模拟一个现象,让学生去自行解读探讨,表达自己的见解,老师进行最终的归纳总结,引导学生走出误区,走到正确的道路上去。这样不仅使师生关系更加和谐融洽,还能达到教学的目的,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5.结语

高中语文教育对于高中生来说至关重要,它以独特的魅力影响着正处于迷茫期的青少年,正确的教育方式促使他们在正确的道路上越走越远,越来越优秀。以上几个方面只是高中教育教学方向总结归纳的一部分,未来的道路还很漫长曲折,需要我们共同努力,来培养一批批道德高尚、知识丰富、身心健康的全方位优质人才。

[ 参 考 文 献 ]

[1]尹艳丽.对职业高中语文教育教学方向总结归纳[J].成功(教育),2011,02:85.

[2]隋德新.浅谈高中语文审美阅读教学[J].市场周刊(理论研究),2015,02:126-127+107.

[3]柏静.高中语文教学中“故事法”教学研究[J].消费导刊,2008,09:126.

[4]隆林.高中语文课标教材(必修)的编写和思考[J].语文建设.2012(04).

作者:赵洪彪

第3篇:对小学英语教学新思路的归纳与总结

摘 要: 对于小学英语教学而言,其一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及显著的教学效果,另一方面又受某些要素的影响,成为小学英语教育进步和发展的阻碍。本文首先从小学教育的重要性入手进行分析,以相对较宏观的角度进行论述,随后引出和强调小学英语教学面临着同样的挑战与机遇,进而对小学英语教学新思路展开了有效论述。

关键词: 小学英语教学 新思路 素质教育 教学方法

小学教育作为学生的基础教育和入门教育,具有非常重要且关键的作用。从这个阶段开始,学生开始步入学校、认知知识、学习理解知识,教师的教学方式和教学理念能够对学生产生深刻且深远的影响。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对于小学教学来说提出了新的要求和定位。另外,小学教育已经在我国开办多年,在取得显著效果的同时也存在一系列的问题亟待解决,教育是一个不断发展、不断进步的过程,只有不断发现问题,从而做出因时制宜、因地制宜的改进,才能不断推动小学教育的进步。对于小学英语教学而言,其一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及显著的教学效果,另一方面又成为小学英语教育进步和发展的阻碍。对此,我结合自身多年工作经验对于小学英语教学新思路进行归纳与总结。

一、树立贯彻素质教育观念和模式

一方面,我国国内教育正处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过渡阶段,树立贯彻素质教育观念和模式是适应新的教育环境,从而谋求发展和进步的首要前提。另一方面,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带来的激烈的竞争环境,对于人才的定位和要求也越来越高,而小学教育作为基础性教育,小学英语作为一门非常关键的学科,需要将现代素质教育观念与模式与自身课堂教学相结合,从而为培养出更多更全面的优秀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

教师要转变教育观念,受传统应试教育模式和观念的影响,重视学生文化课学习,忽视了学生素质的养成。这样的教育是失衡的,也是缺乏科学作指导的。小学阶段是学生道德品质形成的关键时期,所以小学教育应该重视学生的德育教育,如何在英语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是一门新课题[1]。具体来说,需要学校及教师一方面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另一方面要对于一些有利于继承和弘扬正确的素质品德观念及行为进行奖励,通过鼓励来推动素质教育的发展和进步。

二、更新教学思维,提高学生自主学习

从目前来看,小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普遍较弱,这主要是因为教师长期忽视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再加上教师长期以灌输式授课,催生学生惰性[2]。教师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所占比重过多,甚至主导学生学习,这样从长远角度来看,并不利于学生学习,因为学生不能很好地形成完全属于自己的这种学习能力,而这正是对教育真正目的的违背。

建立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教师讲解和引导为辅的教学方式。具体来说,可以通过划分英语小组,按照学生成绩进行优化分配,通过组内讨论和研究,让每一位学生切身参与问题的思考和解决过程,相互之间互相学习和交流,从而提高自己对问题的理解程度和能力,继而在提高学习效率的同时,找到一套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三、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

英语作为一种实用性非常广的语言,学习的最终目的是能够有效地表达,而不是卷面上显示的分数。我国小学英语在理论与实践结合这个点上存在很多问题,值得我们思考。比如由于缺乏实践运用的机会,一方面导致学生没有很好的锻炼空间,另一方面导致学生羞于开口,或者是不敢说出口。对于一门语言学习来讲,最好的方法是说而不是写,这就需要教师既要培养学生正确的英语学习认知,又要为学生提供实际锻炼和运用的时间与空间。

具体来说,可以安排小组排练和表演英语短剧,让学生切身投入到英语情景剧中,既可以提高自身对英语学以致用的理解,又可以通过表演口语大声地说出来,从而提高自己对英语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

四、“灵活式、开放式”教学法

小学生性格发育不成熟,也比较容易情绪化,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灵活式、开放式”的教学方法取代“古板式、套路式”的陈旧教学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好奇心,从而吸引学生更集中地关注和学习。

在我国小学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过度依赖于教材,这样的教学方法和观念并不科学。具体来说,可以结合教材通过播放内容相匹配的英语动画,以之作为教材进行讲解。另外,可以带领学生学习英语歌曲,让学生在愉快的歌唱中体会英语的魅力和学习中的乐趣。

总之,小学英语教学作为整个教育系统的一个支点,需要结合当下教学环境做出实时有效的调整,不断发掘教学新思路,寻求科学合理的教学切入点,从而推动小学英语教学更好更快地发展和进步,奠定我国基础教育的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王海燕.怎样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2(11).

[2]钱新苑.“自主学习”让小学英语课堂焕发活力[J].英语广场,2015(06).

作者:李晔婷

第4篇: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归纳[推荐]

化学知识点的归纳总结。

一、初中化学常见物质的颜色

(一)、固体的颜色

1、红色固体:铜,氧化铁

2、绿色固体:碱式碳酸铜

3、蓝色固体:氢氧化铜,硫酸铜晶体

4、紫黑色固体:高锰酸钾

5、淡黄色固体:硫磺

6、无色固体:冰,干冰,金刚石

7、银白色固体:银,铁,镁,铝,汞等金属

8、黑色固体:铁粉,木炭,氧化铜,二氧化锰,四氧化三铁,(碳黑,活性炭)

9、红褐色固体:氢氧化铁

10、白色固体:氯化钠,碳酸钠,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碳酸钙,氧化钙,硫酸铜,五氧化二磷,氧化镁

(二)、液体的颜色

11、无色液体:水,双氧水

12、蓝色溶液:硫酸铜溶液,氯化铜溶液,硝酸铜溶液

13、浅绿色溶液:硫酸亚铁溶液,氯化亚铁溶液,硝酸亚铁溶液

14、黄色溶液:硫酸铁溶液,氯化铁溶液,硝酸铁溶液

15、紫红色溶液:高锰酸钾溶液

16、紫色溶液:石蕊溶液

(三)、气体的颜色

17、红棕色气体:二氧化氮

18、黄绿色气体:氯气

19、无色气体:氧气,氮气,氢气,二氧化碳,一氧化碳,二氧化硫,氯化氢气体等大多数气体。

二、初中化学之三

1、我国古代三大化学工艺:造纸,制火药,烧瓷器。

2、氧化反应的三种类型:爆炸,燃烧,缓慢氧化。

3、构成物质的三种微粒:分子,原子,离子。

4、不带电的三种微粒:分子,原子,中子。

5、物质组成与构成的三种说法:

(1)、二氧化碳是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2)、二氧化碳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的;

(3)、一个二氧化碳分子是由 一个碳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

6、构成原子的三种微粒:质子,中子,电子。

7、造成水污染的三种原因:

(1)工业“三废”任意排放,

(2)生活污水任意排放

(3)农药化肥任意施放

8、收集气体的三种方法:排水法(不容于水的气体),向上排空气法(密度比空气大的气体),向下排空气法(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

9、质量守恒定律的三个不改变:原子种类不变,原子数目不变,原子质量不变。

110、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的三种方法:增加溶质,减少溶剂,改变温度(升高或降低)。

11、复分解反应能否发生的三个条件:生成水、气体或者沉淀

12、三大化学肥料:N、P、K

13、排放到空气中的三种气体污染物:一氧化碳、氮的氧化物,硫的氧化物。

14、燃烧发白光的物质:镁条,木炭,蜡烛。

15、具有可燃性,还原性的物质:氢气,一氧化碳,单质碳。

16、具有可燃性的三种气体是:氢气(理想),一氧化碳(有毒),甲烷(常用)。

17、CO的三种化学性质:可燃性,还原性,毒性。

18、三大矿物燃料:煤,石油,天然气。(全为混合物)

19、三种黑色金属:铁,锰,铬。

20、铁的三种氧化物:氧化亚铁,三氧化二铁,四氧化三铁。

21、炼铁的三种氧化物:铁矿石,焦炭,石灰石。

22、常见的三种强酸:盐酸,硫酸,硝酸。

23、浓硫酸的三个特性:吸水性,脱水性,强氧化性。

24、氢氧化钠的三个俗称:火碱,烧碱,苛性钠。

25、碱式碳酸铜受热分解生成的三种氧化物:氧化铜,水(氧化氢),二氧化碳。

26、实验室制取CO2不能用的三种物质:硝酸,浓硫酸,碳酸钠。

27、酒精灯的三个火焰:内焰,外焰,焰心。

28、使用酒精灯有三禁:禁止向燃着的灯里添加酒精,禁止用酒精灯去引燃另一只酒精灯,禁止用嘴吹灭酒精灯。

29、玻璃棒在粗盐提纯中的三个作用:搅拌、引流、转移

30、液体过滤操作中的三靠:(1)倾倒滤液时烧杯口紧靠玻璃棒,(2)玻璃棒轻靠在三层滤纸的一端,(3)漏斗下端管口紧靠烧杯内壁。

31、固体配溶液的三个步骤:计算,称量,溶解。

32、浓配稀的三个步骤:计算,量取,溶解。

33、浓配稀的三个仪器:烧杯,量筒,玻璃棒。

34、三种遇水放热的物质:浓硫酸,氢氧化钠,生石灰。

35、过滤两次滤液仍浑浊的原因:滤纸破损,仪器不干净,液面高于滤纸边缘。

36、药品取用的三不原则:不能用手接触药品,不要把鼻孔凑到容器口闻药品的气味,不得尝任何药品的味道。

37、金属活动顺序的三含义:(1)金属的位置越靠前,它在水溶液中越容易失去电子变成离子,它的活动性就越强;(2)排在氢前面的金属能置换出酸里的氢,排在氢后面的金属不能置换出酸里的氢;(3)排在前面的金属能把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它们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38、温度对固体溶解度的影响:(1)大多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2)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不大(3)极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39、影响溶解速度的因素:(1)温度,(2)是否搅拌(3)固体颗粒的大小

40、使铁生锈的三种物质:铁,水,氧气。

41、溶质的三种状态:固态,液态,气态。

42、影响溶解度的三个因素:溶质的性质,溶剂的性质,温度。

三、初中化学常见混合物的重要成分

1、空气:氮气(N2)和氧气(O2)

2、水煤气:一氧化碳(CO)和氢气(H2)

3、煤气:一氧化碳(CO)

4、天然气:甲烷(CH4)

5、石灰石/大理石:(CaCO3)

6、生铁/钢:(Fe)

7、木炭/焦炭/炭黑/活性炭:(C)

8、铁锈:(Fe2O3)

四、初中化学常见物质俗称

1、氯化钠 (NaCl) : 食盐

2、碳酸钠(Na2CO3) : 纯碱,苏打,口碱

3、氢氧化钠(NaOH):火碱,烧碱,苛性钠

4、氧化钙(CaO):生石灰

5、氢氧化钙(Ca(OH)2):熟石灰,消石灰

6、二氧化碳固体(CO2):干冰

7、氢氯酸(HCl):盐酸

8、碱式碳酸铜(Cu2(OH)2CO3):铜绿

9、硫酸铜晶体(CuSO4 .5H2O):蓝矾,胆矾

10、甲烷 (CH4):沼气

11、乙醇(C2H5OH):酒精

12、乙酸(CH3COOH):醋酸

13、过氧化氢(H2O2):双氧水

14、汞(Hg):水银

15、碳酸氢钠(NaHCO3):小苏打

四、初中化学溶液的酸碱性

1、显酸性的溶液:酸溶液和某些盐溶液(硫酸氢钠、硫酸氢钾等)

2、显碱性的溶液:碱溶液和某些盐溶液(碳酸钠、碳酸氢钠等)

3、显中性的溶液:水和大多数的盐溶液

五、初中化学敞口置于空气中质量改变的

(一)质量增加的

1、由于吸水而增加的:氢氧化钠固体,氯化钙,氯化镁,浓硫酸;

2、由于跟水反应而增加的:氧化钙、氧化钡、氧化钾、氧化钠,硫酸铜

3、由于跟二氧化碳反应而增加的:氢氧化钠,氢氧化钾,氢氧化钡,氢氧化钙;

(二)质量减少的

1、由于挥发而减少的:浓盐酸,浓硝酸,酒精,汽油,浓氨水;

2、由于风化而减少的:碳酸钠晶体。

六、初中化学物质的检验

(一) 、气体的检验

1、氧气:带火星的木条放入瓶中,若木条复燃,则是氧气.

2、氢气:在玻璃尖嘴点燃气体,罩一干冷小烧杯,观察杯壁是否有水滴,往烧杯中倒入澄清的石灰水,若不变浑浊,则是氢气.3、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的石灰水,若变浑浊则是二氧化碳.

4、氨气:湿润的紫红色石蕊试纸,若试纸变蓝,则是氨气.

5、水蒸气:通过无水硫酸铜,若白色固体变蓝,则含水蒸气.

(二)、离子的检验.6、氢离子:滴加紫色石蕊试液/加入锌粒

7、氢氧根离子:酚酞试液/硫酸铜溶液

8、碳酸根离子:稀盐酸和澄清的石灰水

9、氯离子:硝酸银溶液和稀硝酸,若产生白色沉淀,则是氯离子

10、硫酸根离子:硝酸钡溶液和稀硝酸/先滴加稀盐酸再滴入氯化钡

11、铵根离子:氢氧化钠溶液并加热,把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试管口

12、铜离子: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若产生蓝色沉淀则是铜离子

13、铁离子: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若产生红褐色沉淀则是铁离子

(三)、相关例题

14、如何检验NaOH是否变质:滴加稀盐酸,若产生气泡则变质

15、检验生石灰中是否含有石灰石:滴加稀盐酸,若产生气泡则含有石灰石

16、检验NaOH中是否含有NaCl:先滴加足量稀硝酸,再滴加AgNO3溶液,若产生白色沉淀,则含有NaCl。

17、检验三瓶试液分别是稀HNO3,稀HCl,稀H2SO4?

向三只试管中分别滴加Ba(NO3)2溶液,若产生白色沉淀,则是稀H2SO4;再分别滴加AgNO3溶液,若产生白色沉淀则是稀HCl,剩下的是稀HNO

318、淀粉:加入碘溶液,若变蓝则含淀粉。

19、葡萄糖:加入新制的氢氧化铜,若生成砖红色的氧化亚铜沉淀,就含葡萄糖。

七、物质的除杂

1、CO2(CO):把气体通过灼热的氧化铜

2、CO(CO2):通过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

3、H2(水蒸气):通过浓硫酸/通过氢氧化钠固体

4、CuO(Cu):在空气中(在氧气流中)灼烧混合物

5、Cu(Fe) :加入足量的稀硫酸

6、Cu(CuO):加入足量的稀硫酸

7、FeSO4(CuSO4): 加 入足量的铁粉

8、NaCl(Na2CO3):加 入足量的盐酸

9、NaCl(Na2SO4):加入足量的氯化钡溶液

10、NaCl(NaOH):加入足量的盐酸

11、NaOH(Na2CO3):加入足量的氢氧化钙溶液

12、NaCl(CuSO4):加入足量的氢氧化钡溶液

13、NaNO3(NaCl):加入足量的硝酸银溶液

14、NaCl(KNO3):蒸发溶剂

15、KNO3(NaCl):冷却热饱和溶液。

16、CO2(水蒸气):通过浓硫酸。

八、化学之最

1、未来最理想的燃料是H2 。

2、最简单的有机物是CH4 。

3、密度最小的气体是H2 。

4、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物质是H2 。

5、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是H2O 。

6、化学变化中最小的粒子是 原子 。

7、PH=0时,酸性最强,碱性最弱 。

PH=14时,碱性最强 ,酸性最弱 。

8、土壤里最缺乏的是N,K,P三种元素,肥效最高的氮肥是 尿素 。

9、天然存在最硬的物质是 金刚石 。

10、最早利用天然气的国家是 中国 。

11、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 氧 。

12、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 铝 。

13、空气里含量最多的气体是 氮气 。

14、空气里含量最多的元素是 氮 。

15、当今世界上最重要的三大化石燃料是 煤,石油,天然气。

16、形成化合物种类最多的元素:碳

九、有关不同

1、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不同:是因为 碳原子排列不同。

2、生铁和钢的性能不同:是因为 含碳量不同。

3、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 分子构成不同。

(氧气和臭氧的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分子构成不同;水和双氧水的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分子构成不同。)

4、元素种类不同:是因为质子数不同。

5、元素化合价不同:是因为最外层电子数不同。

6、钠原子和钠离子的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最外层电子数不同

十、有毒的物质

1、 有毒的固体:亚硝酸钠(NaNO2),乙酸铅等;

2、 有毒的液体:汞,硫酸铜溶液,甲醇,含Ba2+的溶液(除BaSO4);

3、 有毒的气体:CO,氮的氧化物,硫的氧化物

第5篇:初中化学基础知识点总结归纳

第1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1、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科学。

2、我国劳动人民商代会制造青铜器,春秋战国时会炼铁、炼钢。

3、绿色化学-----环境友好化学

(化合反应符合绿色化学反应)

①四特点P6(原料、条件、零排放、产品)

②核心: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消除污染

4、蜡烛燃烧实验(描述现象时不可出现产物名称)

(1)火焰:焰心、内焰(最明亮)、外焰(温度最高)

(2)比较各火焰层温度:用一火柴梗平放入火焰中。现象:两端先碳化;结论:外焰温度最高

(3)检验产物

H2O:用干冷烧杯罩火焰上方,烧杯内有水雾

CO2:取下烧杯,倒入澄清石灰水,振荡,变浑浊

(4)熄灭后:有白烟(为石蜡蒸气),点燃白烟,蜡烛复燃。说明石蜡蒸气燃烧。

5、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的比较

结论:与吸入空气相比,呼出气体中O2的量减少,CO2和H2O的量增多

(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成分是相同的)

6、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科学探究

一般步骤: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实验验证→记录与结论→反思与评价

化学学习的特点:关注物质的性质、变化、变化过程及其现象;

7、化学实验(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一、常用仪器及使用方法

(一)用于加热的仪器--试管、烧杯、烧瓶、蒸发皿、锥形瓶

可以直接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燃烧匙

只能间接加热的仪器是--烧杯、烧瓶、锥形瓶(垫石棉网—受热均匀)

可用于固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

可用于液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烧杯、蒸发皿、烧瓶、锥形瓶

不可加热的仪器——量筒、漏斗、集气瓶

(二)测容器--量筒

量取液体体积时,量筒必须放平稳。视线与刻度线及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点保持水平。

量筒不能用来加热,不能用作反应容器。量程为10毫升的量筒,一般只能读到0.1毫升。

(三)称量器--托盘天平

(用于粗略的称量,一般能精确到0.1克。)

注意点:(1)先调整零点

(2)称量物和砝码的位置为“左物右码”。

(3)称量物不能直接放在托盘上。

一般药品称量时,在两边托盘中各放一张大小、质量相同的纸,在纸上称量。潮湿的或具有腐蚀性的药品(如氢氧化钠),放在加盖的玻璃器皿(如小烧杯、表面皿)中称量。

(4)砝码用镊子夹取。添加砝码时,先加质量大的砝码,后加质量小的砝码(先大后小)

(5)称量结束后,应使游码归零。砝码放回砝码盒。

(四)加热器皿--酒精灯

(1)酒精灯的使用要注意“三不”:①不可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②用火柴从侧面点燃酒精灯,不可用燃着的酒精灯直接点燃另一盏酒精灯;③熄灭酒精灯应用灯帽盖熄,不可吹熄。

(2)酒精灯内的酒精量不可超过酒精灯容积的2/3也不应少于1/4。

1 (3)酒精灯的火焰分为三层,外焰、内焰、焰心。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物体。

(4)如果酒精灯在燃烧时不慎翻倒,酒精在实验台上燃烧时,应及时用沙子盖灭或用湿抹布扑灭火焰,不能用水冲。

(五)夹持器--铁夹、试管夹

铁夹夹持试管的位置应在试管口近1/3处。

试管夹的长柄,不要把拇指按在短柄上。

试管夹夹持试管时,应将试管夹从试管底部往上套;夹持部位在距试管口近1/3处;用手拿住

(六)分离物质及加液的仪器--漏斗、长颈漏斗

过滤时,应使漏斗下端管口与承接烧杯内壁紧靠,以免滤液飞溅。

长颈漏斗的下端管口要插入液面以下,以防止生成的气体从长颈漏斗口逸出。

第2单元 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一)药品的取用

1、药品的存放:

一般固体药品放在广口瓶中,液体药品放在细口瓶中(少量的液体药品可放在滴瓶中),

金属钠存放在煤油中,白磷存放在水中

2、药品取用的总原则

①取用量:按实验所需取用药品。如没有说明用量,应取最少量,固体以盖满试管底部为宜,

(2)空气的污染及防治:对空气造成污染的主要是有害气体(CO、SO

2、氮的氧化物)和烟尘等。目前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项目为CO、SO

2、NO

2、O3和可吸入颗粒物等。

(3)空气污染的危害、保护:

危害:严重损害人体健康,影响作物生长,破坏生态平衡.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破坏和酸雨等

保护:加强大气质量监测,改善环境状况,使用清洁能源,工厂的废气经处理过后才能排放,积极植树、造林、种草等

(4)目前环境污染问题:

臭氧层破坏(氟里昂、氮的氧化物等)

温室效应(CO

2、CH4等)

酸雨(NO

2、SO2等)

白色污染(塑料垃圾等)

6.氧气

(1)氧气的化学性质:特有的性质:支持燃烧,供给呼吸

(2)氧气与下列物质反应现象

物质 现象

碳 在空气中保持红热,在氧气中发出白光,产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磷 产生大量白烟

硫 在空气中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而在氧气中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

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镁 发出耀眼的白光,放出热量,生成白色固体

铁 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Fe3O4)

石蜡 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瓶壁上有水珠生成,产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铁、铝燃烧要在集气瓶底部放少量水或细砂的目的:防止溅落的高温熔化物炸裂瓶底

*铁、铝在空气中不可燃烧。

(3)氧气的制备:

工业制氧气——分离液态空气法(原理:氮气和氧气的沸点不同

物理变化)

实验室制氧气原理

2H2O2 MnO2 2H2O O2↑

2KMnO4 △

K2MnO4

MnO2 O2↑

2KClO3MnO22KCl3O2↑

(4)气体制取与收集装置的选择

发生装置:固固加热型、固液不加热型

收集装置:根据物质的密度、溶解性

(5)制取氧气的操作步骤和注意点(以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并用排水法收集为例)

a、步骤:查—装—定—点—收—移—熄

b、注意点

①试管口略向下倾斜:防止冷凝水倒流引起试管破裂

②药品平铺在试管的底部:均匀受热

③铁夹夹在离管口约1/3处

④导管应稍露出橡皮塞:便于气体排出

⑤试管口应放一团棉花: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

⑥排水法收集时,待气泡均匀连续冒出时再收集(刚开始排出的是试管中的空气)

⑦实验结束时,先移导管再熄灭酒精灯:防止水倒吸引起试管破裂

⑧用排空气法收集气体时,导管伸到集气瓶底部

(6)氧气的验满:用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

检验: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内

7、催化剂(触媒):在化学反应中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

性质在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变化的物质。(一变两不变)

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所起的作用叫催化作用。

8、常见气体的用途:

①氧气:

供呼吸 (如潜水、医疗急救)

支持燃烧 (如燃料燃烧、炼钢、气焊)

②氮气:惰性保护气(化性不活泼)、重要原料(硝酸、化肥)、液氮冷冻

③稀有气体(He、Ne、Ar、Kr、Xe等的总称):

保护气、电光源(通电发不同颜色的光)、激光技术

9、常见气体的检验方法

①氧气:带火星的木条

②二氧化碳:澄清的石灰水

③氢气:将气体点燃,用干冷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

或者,先通过灼热的氧化铜,再通过无水硫酸铜

9、氧化反应:物质与氧(氧元素)发生的化学反应。

剧烈氧化:燃烧

缓慢氧化:铁生锈、人的呼吸、事物腐烂、酒的酿造

共同点:①都是氧化反应 ②都放热

第三单元《自然界的水》知识点

一、水

1、水的组成:

(1)电解水的实验

A.装置―――水电解器

B.电源种类---直流电

C.加入硫酸或氢氧化钠的目的----增强水的导电性

D.化学反应:

2H2O=== 2H2↑ O2↑

产生位置

负极

正极

3 体积比

2 :1 质量比

1 :8

F.检验:O2---出气口置一根带火星的木条----木条复燃

H2---出气口置一根燃着的木条------气体燃烧,产生淡蓝色的火焰

(2)结论: ①水是由氢、氧元素组成的。

②一个水分子是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的。

③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而原子不可分。

例:根据水的化学式H2O,你能读到的信息

化学式的含义

H2O

①表示一种物质

水这种物质

②表示这种物质的组成

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③表示这种物质的一个分子

一个水分子

④表示这种物质的一个分子的构成 一个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

2、水的化学性质

(1)通电分解

2H2O=== 2H2↑O2↑

(2)水可遇某些氧化物反应生成碱(可溶性碱),例如:H2O CaO==Ca(OH)2 (3)水可遇某些氧化物反应生成酸,例如:H2O CO2==H2CO3

3、水的污染:

(1)水资源

A.地球表面71%被水覆盖,但供人类利用的淡水小于

1%

B.海洋是地球上最大的储水库。海水中含有80多种元素。海水中含量最多的物质是

H2O

,最多的金属元素是

Na ,最多的元素是 O 。

C.我国水资源的状况分布不均,人均量少

(2)水污染

A、水污染物:工业“三废”(废渣、废液、废气);农药、化肥的不合理施用

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

B、防止水污染:工业三废要经处理达标排放、提倡零排放;生活污水要集中处理达标排放、提倡零排放;合理施用农药、化肥,提倡使用农家肥;加强水质监测。

(3)爱护水资源:节约用水,防止水体污染

4、水的净化

(1)水的净化效果由低到高的是 静置、吸附、过滤、蒸馏(均为 物理 方法),其中净化效果最好的操作是 蒸馏;既有过滤作用又有吸附作用的净水剂是活性炭。

(2)硬水与软水

A.定义

硬水是含有较多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

软水是不含或含较少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

B.鉴别方法:用肥皂水,有浮渣产生或泡沫较少的是硬水,泡沫较多的是软水

C.硬水软化的方法:蒸馏、煮沸

D.长期使用硬水的坏处:浪费肥皂,洗不干净衣服;锅炉容易结成水垢,不仅浪费燃料,还易使管道变形甚至引起锅炉爆炸。

5、其他

(1) 水是最常见的一种溶剂,是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

(2) 水的检验:用无水硫酸铜,若由白色变为蓝色,说明有水存在;CuSO45H2O = CuSO4•5H2O

水的吸收:常用浓硫酸、生石灰、固体氢氧化钠、铁粉。

二、氢气 H2

1、物理性质:密度最小的气体(向下排空气法);难溶于水(排水法)

2、化学性质:

(1) 可燃性(用途:高能燃料;氢氧焰焊接,切割金属)

2H2O2====2H2O

点燃前,要验纯(方法?)

现象:发出淡蓝色火焰,放出热量,有水珠产生

(2) 还原性(用途:冶炼金属)

H2 + CuO === Cu H2O

氢气“早出晚归”

现象:黑色粉末变红色,试管口有水珠生成

(小结:既有可燃性,又有还原性的物质 H

2、C、CO)

3、氢气的实验室制法

原理:Zn H2SO4 = ZnSO4 H2↑

Zn 2HCl = ZnCl2 H2↑

不可用浓盐酸的原因 浓盐酸有强挥发性 ;

不可用浓硫酸或硝酸的原因 浓硫酸和硝酸有强氧化性 。

4、氢能源

三大优点无污染、放热量高、来源广

三、分子与原子

分子 原子

定义 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最小的微粒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性质 体积小、质量小;不断运动;有间隙

联系 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分子、原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

区别 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化学反应的实质: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分裂为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四、物质的组成、构成及分类

组成:物质(纯净物)由元素组成

原子:金属、稀有气体、碳、硅等。

物质 构成

分子:如氯化氢由氯化氢分子构成。

H

2、O

2、N

2、Cl2。

离子:NaCl等离子化合物,如氯化钠由钠离子(Na)氯离子(Cl-)构成

混合物(多种物质)

分类

单质 :金属、非金属、稀有气体

纯净物

(一种元素)

(一种物质) 化合物:

有机化合物 CH

4、C2H5OH、C6H12O

6、淀粉、蛋白质(多种元素)

氧化物

H2O CuO CO2

无机化合物

HCl H2SO4 HNO3

NaOH Ca(OH)2

KOH

NaCl CuSO4

Na2CO3

第四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

1、原子的构成

(1)原子结构示意图的认识

(2)在原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3)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 原子核

(5)

决定元素化学性质 最外层电子数 ; 决定元素种类 质子数(核电荷数);决定原

5 子的质量 原子核

(4)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说明: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其化学性质不一定都相同(Mg,He最外层电子数为2)

最外层电子数不同其化学性质有可能相似(He,Ne均为稳定结构)

2、元素

(1)定义:具有相同核电荷数(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一种元素与另一种元素的本质区别:质子数不同

注意:

*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如由O

2、O3组成的混合物或金刚石与石墨的混合物)不可能是化合物。

(2)表示方法——元素符号——拉丁文名称的第一个字母大写

a、书写方法:

b、意义

注意:*有些元素符号还可表示一种单质 如Fe、He 、C 、Si

*在元素符号前加上数字后只能有微观意义,没有宏观意义,如3O:只表示3个氧原子

c、有关元素周期表

*发

现:门捷列夫

*排列依据

*注:原子序数=质子数

d、分类

e、元素之最:地壳:O、Si、Al、Fe

细胞:O、C、H

3、离子: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

(1)表示方法及意义:如Fe3 :一个铁离子带3个单位正电荷

(2)离子结构示意图的认识

注意:与原子示意图的区别:质子数=电子数则为原子结构示意图

*原子数≠电子数为离子结构示意图

(3)与原子的区别与联系

粒子的种类 原

子 离

阳离子 阴离子

别 粒子结构 质子数=电子数 质子数>电子数 质子数<电子数

粒子电性 不显电性 显正电性 显负电性

号 用元素符号表示 用阳离子符号表示 用阴离子符号表示

二、物质的组成的表示:

1、化合价

a、写法及意义: Mg:镁元素化合价为2价

MgCl2:氯化镁中镁元素化合价为2价

b、几种数字的含义

Fe2 每个亚铁离子带两个单位正电荷

3 Fe2:3个亚铁离子

2H2O 两个水分子,

每个水分子含有2个氢原子

c、化合物中各元素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

d、化合价是元素的原子在形成化合物时表现出来的性质,所以单质分子中元素化合价为0

2、化学式

(1)写法:

a单质:金属、稀有气体及大多数固态非金属通常用元素符号表示它们的化学式;而氧气、

6 氢气、氮气、氯气等非金属气体的分子由两个原子构成,其化学式表示为O

2、H

2、N

2、Cl2 。

b化合物:正价在前,负价在后(NH3,CH4除外)

(2)意义:如化学式H2O的意义:4点

化学式 Fe的意义:3点

(3)计算:

a、计算相对分子质量=各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和

b、计算物质组成元素的质量比: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

c、计算物质中某元素的质量分数

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知识点

一、质量守恒定律:

1、内容: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说明:①质量守恒定律只适用于化学变化,不适用于物理变化;

②不参加反应的物质质量及不是生成物的物质质量不能计入“总和”中;

③要考虑空气中的物质是否参加反应或物质(如气体)有无遗漏。

2、微观解释: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均保持不变(原子的“三不变”)。

3、化学反应前后 (1)一定不变

宏观:反应物生成物总质量不变;元素种类、质量不变

微观: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不变

(2)一定改变

宏观:物质的种类一定变

微观:分子种类一定变

(3)可能改变:分子总数可能变

二、化学方程式

1、遵循原则:①以客观事实为依据

② 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2、书写:

(注意:a、配平 b、条件 c、箭号 )

3、含义

以2H2O2点燃2H2O为例

①宏观意义: 表明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

氢气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水

②微观意义: 表示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分子

每2个氢分子与1个氧分子化合生成2 (或原子)个数比

个水分子

(对气体而言,分子个数比等于体积之比)

③各物质间质量比(系数×相对分子质量之比) 每4份质量的氢气与32份质量的氧气完全化合生成36份质量的水

4、化学方程式提供的信息包括

①哪些物质参加反应(反应物);②通过什么条件反应:③反应生成了哪些物质(生成物);④参加反应的各粒子的相对数量;⑤反应前后质量守恒,等等。

5、利用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三、化学反应类型

1、四种基本反应类型

①化合反应: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另一种物质的反应

②分解反应:由一种反应物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他物质的反应

③置换反应: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

④复分解反应: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

2、氧化还原反应

氧化反应:物质得到氧的反应

还原反应:物质失去氧的反应

氧化剂:提供氧的物质

还原剂:夺取氧的物质(常见还原剂:H

2、C、CO)

3、中和反应:酸与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

第6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

一、碳的几种单质

1、金刚石(C)是自然界中最硬的物质,可用于制钻石、刻划玻璃、钻探机的钻头等。

2、石墨(C)是最软的矿物之一,有优良的导电性,润滑性。可用于制铅笔芯、干电池的电极、电车的滑块等

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有很大差异的原因是:碳原子的排列不同。

CO和CO2的化学性质有很大差异的原因是:分子的构成不同。

3、无定形碳:由石墨的微小晶体和少量杂质构成.主要有:焦炭,木炭,活性炭,炭黑等.

活性炭、木炭具有强烈的吸附性,焦炭用于冶铁,炭黑加到橡胶里能够增加轮胎的耐磨性。

二、.单质碳的化学性质:

单质碳的物理性质各异,而各种单质碳的化学性质却完全相同!

1、常温下的稳定性强

2、可燃性:

完全燃烧(氧气充足),生成CO2 : CO2点燃CO2

不完全燃烧 (氧气不充足),生成CO:2CO2点燃2CO

3、还原性:C2CuO 高温 2CuCO2↑

(置换反应)

应用:冶金工业

现象:黑色粉末逐渐变成光亮红色,石灰水变浑浊。

2Fe2O33C高温4Fe3CO2↑

三、二氧化碳的制法

1、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思路:(原理、装置、检验)

(1)发生装置:由反应物状态及反应条件决定:

反应物是固体,需加热,制气体时则用高锰酸钾制O2的发生装置。

反应物是固体与液体,不需要加热,制气体时则用制H2的发生装置。

(2)收集方法:气体的密度及溶解性决定:

难溶于水用排水法收集

CO只能用排水法

密度比空气大用向上排空气法

CO2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

密度比空气小用向下排空气法

2、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

1)原理: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 CaCO32HCl==CaCl2H2OCO2↑

2) 选用和制氢气相同的发生装置

3)气体收集方法:向上排空气法

4)验证方法:将制得的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如能浑浊,则是二氧化碳。

满方法:用点燃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木条熄灭。证明已集满二氧化碳气体。

3、二氧化碳的工业制法:

煅烧石灰石: CaCO3高温CaOCO2↑

生石灰和水反应可得熟石灰:CaOH2O=Ca(OH)2

四、二氧化碳的性质

1、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高压低温下可得固体----干冰

2、化学性质:

1)一般情况下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不能供给呼吸

2)与水反应生成碳酸: CO2H2O==H2CO3

生成的碳酸能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红,

8 H2CO3 == H2O CO2↑

碳酸不稳定,易分解

3)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CO2Ca(OH)2==CaCO3↓H2O 本反应用于检验二氧化碳。

4)与灼热的碳反应:

CCO2高温2CO

(吸热反应,既是化合反应又是氧化还原反应,CO2是氧化剂,C是还原剂)

3、用途:灭火(灭火器原理:Na2CO32HCl==2NaClH2OCO2↑)

既利用其物理性质,又利用其化学性质

干冰用于人工降雨、制冷剂

温室肥料

4、二氧化碳多环境的影响:过多排放引起温室效应。

五、一氧化碳

1、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略小,难溶于水

2、有毒:吸进肺里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使人体缺少氧气而中毒。

3、化学性质: (H

2、CO、C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①可燃性 ②还原性)

1)可燃性:2COO2点燃2CO2

(可燃性气体点燃前一定要检验纯度)

H2和O2的燃烧火焰是:发出淡蓝色的火焰。

CO和O2的燃烧火焰是:发出蓝色的火焰。

CH4和O2的燃烧火焰是:发出明亮的蓝色火焰。

鉴别:H

2、CO、CH4可燃性的气体:看燃烧产物(不可根据火焰颜色)

(水煤气:H2与CO 的混合气体

C H2O高温

H2 CO)

2)还原性: COCuO △

CuCO2 (非置换反应)

应用:冶金工业

现象:黑色的氧化铜逐渐变成光亮红色,石灰水变浑浊。

Fe2O33CO高温2Fe3CO2(现象:红棕色粉末逐渐变成黑色,石灰水变浑浊。)

除杂:CO[CO2] 通入石灰水 或氢氧化钠溶液:

CO22NaOH==Na2CO3H2O

CO2[CO] 通过灼热的氧化铜

COCuO △

CuCO2

CaO[CaCO3]只能煅烧(不可加盐酸)

CaCO3高温CaOCO2↑

注意:检验CaO是否含CaCO3加盐酸 :CaCO32HCl==CaCl2H2OCO2↑

(CO32-的检验:先加盐酸,然后将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

第7单元

燃烧及其利用

一、燃烧和灭火

1、燃烧的条件:(缺一不可)

(1)可燃物

(2)氧气(或空气)

(3)温度达到着火点

2、灭火的原理:(只要消除燃烧条件的任意一个即可)

(1)消除可燃物

(2)隔绝氧气(或空气)

(3)降温到着火点以下

3、影响燃烧现象的因素:可燃物的性质、氧气的浓度、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使燃料充分燃烧的两个条件:(1)要有足够多的空气

(2)燃料与空气有足够大的接触面积。

4、爆炸:可燃物在有限的空间内急速燃烧,气体体积迅速膨胀而引起爆炸。

一切可燃性气体、可燃性液体的蒸气、可燃性粉尘与空气(或氧气)的混合物遇火种均有可能发生爆炸。

二、燃料和能量

1、三大化石燃料: 煤、石油、天然气(混合物、均为不可再生能源)

(1)煤:“工业的粮食”(主要含碳元素);

煤燃烧排放的污染物:SO

2、NO2(引起酸雨)、CO、烟尘等

(2)石油:“工业的血液”(主要含碳、氢元素);

汽车尾气中污染物:CO、未燃烧的碳氢化合物、氮的氧化物、含铅化合物和烟尘

(3)天然气是气体矿物燃料(主要成分:甲烷),是较清洁的能源。

2、两种绿色能源:沼气、乙醇

(1)沼气的主要成分:甲烷

甲烷的化学式: CH4

(最简单的有机物,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有机物)

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极难溶于水。

化学性质:

可燃性

CH42O2点燃CO22H2O (发出蓝色火焰)

(2)乙醇

(俗称:酒精, 化学式:C2H5OH)

化学性质:

可燃性

C2H5OH 3O2点燃2CO23H2O

工业酒精中常含有有毒的甲醇CH3OH,故不能用工业酒精配制酒!

乙醇汽油:优点(1)节约石油资源 (2)减少汽车尾气

(3)促进农业发展 (4)乙醇可以再生

3、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1) 放热反应:如所有的燃烧

(2) 吸热反应:如CCO2高温2CO

4、新能源:氢能源、太阳能、核能、风能、地热能、潮汐能

氢气是最理想的燃料:

(1)优点:资源丰富,放热量多,无污染。

(2)需解决问题:①如何大量廉价的制取氢气?

② 如何安全地运输、贮存氢气?

第八单元知识点

一、金属材料

纯金属(90多种)

合金

(几千种)

2、金属的物理性质: (1)常温下一般为固态(汞为液态),有金属光泽。

(2)大多数呈银白色(铜为紫红色,金为黄色)

(3)有良好的导热性、导电性、延展性

3、金属之最:

(1)铝: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2)钙:人体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

(3)铁:目前世界年产量最多的金属(铁>铝>铜)

(4)银:导电、导热性最好的金属(银>铜>金>铝)

(5)铬:硬度最高的金属

(6)钨:熔点最高的金属

(7)汞:熔点最低的金属

(8)锇:密度最大的金属

(9)锂 :密度最小的金属

4、金属分类:

黑色金属:通常指铁、锰、铬及它们的合金。

重金属:如铜、锌、铅等

有色金属

轻金属:如钠、镁、铝等;

有色金属:通常是指除黑色金属以外的其他金属。

5、合金:由一种金属跟其他一种或几种金属(或金属与非金属)一起熔合而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

★:一般说来,合金的熔点比各成分低,硬度比各成分大,抗腐蚀性能更好

合金 铁的合金 铜合金 焊锡 钛和钛合金 形状记忆金属

生铁 钢 黄铜 青铜:

10 成分 含碳量

2%~4.3% 含碳量

0.03%~2% 铜锌

合金 铜锡

合金 铅锡

合金 钛镍合金

备注 不锈钢:含铬、镍的钢

具有抗腐蚀性能 紫铜为纯铜 熔点低

注:钛和钛合金:被认为是21世纪的重要金属材料,钛合金与人体有很好的“相容性”,

因此可用来制造人造骨等。

(1)熔点高、密度小

优点

(2)可塑性好、易于加工、机械性能好

(3)抗腐蚀性能好

二、金属的化学性质

1、大多数金属可与氧气的反应

2、金属

酸 → 盐

H2↑

3、金属

盐 → 另一金属

另一盐(条件:“前换后,盐可溶”)

Fe

CuSO4 == Cu

FeSO4

(“湿法冶金”原理)

三、常见金属活动性顺序:

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H)Cu Hg Ag Pt Au 金属活动性由强逐渐减弱

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

(1)金属的位置越靠前,它的活动性就越强

(2)位于氢前面的金属能置换出盐酸、稀硫酸中的氢(不可用浓硫酸、硝酸)

(3)位于前面的金属能把位于后面的金属从它们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除K、Ca、Na)

四、金属资源的保护和利用

1、铁的冶炼

(1)原理:在高温下,利用焦炭与氧气反应生成的一氧化碳把铁从铁矿石里还原出来。

3CO Fe2O3高温2Fe 3CO2 (2)原料:铁矿石、焦炭、石灰石、空气

常见的铁矿石有磁铁矿(主要成分是Fe3O4 )、赤铁矿(主要成分是Fe2O3 )

2、铁的锈蚀

(1)铁生锈的条件是:铁与O

2、水接触(铁锈的主要成分:Fe2O3•XH2O)

(铜生铜绿的条件:铜与O

2、水、CO2接触。铜绿的化学式:Cu2(OH)2CO3)

(2)防止铁制品生锈的措施:

①保持铁制品表面的清洁、干燥

②表面涂保护膜:如涂油、刷漆、电镀、烤蓝等

③制成不锈钢

(3)铁锈很疏松,不能阻碍里层的铁继续与氧气、水蒸气反应,因此铁制品可以全部被锈蚀。因而铁锈应及时除去。

(4)而铝与氧气反应生成致密的氧化铝薄膜,从而阻止铝进一步氧化,因此,铝具有很好的抗腐蚀性能。

3、金属资源的保护和利用:

①防止金属腐蚀

保护金属资源的途径:

②回收利用废旧金属

③合理开采矿物

④寻找金属的代用

11 意义:节约金属资源,减少环境污染

第九单元

《溶液》知识点

一、溶液的形成

1、溶液

(1)溶液的概念: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

叫做溶液

(2)溶液的基本特征:均一性、稳定性的混合物

注意:a、溶液不一定无色,

如CuSO4为蓝色

FeSO4为浅绿色

Fe2(SO4)3为黄色

b、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水是最常用的溶剂

c、溶液的质量 = 溶质的质量

溶剂的质量

溶液的体积 ≠ 溶质的体积

溶剂的体积

d、溶液的名称:溶质的溶剂溶液(如:碘酒——碘的酒精溶液)

固体、气体溶于液体,液体为溶剂

2、溶质和溶剂的判断

有水,水为溶剂

液体溶于液体,

3、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

无水,量多的为溶剂

(1)概念:

(2)判断方法:看有无不溶物或继续加入该溶质,看能否溶解

(3)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之间的转化

注:①Ca(OH)2和气体等除外,它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

②最可靠的方法是:加溶质、蒸发溶剂

(4)浓、稀溶液与饱和不饱和溶液之间的关系

①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

②不饱和溶液不一定是稀溶液,如饱和的石灰水溶液就是稀溶液

③在一定温度时,同一种溶质的饱和溶液一定要比它的不饱和溶液浓

(5)溶解时放热、吸热现象

溶解吸热:如NH4NO3溶解

溶解放热:如NaOH溶解、浓H2SO4溶解

溶解没有明显热现象:如NaCl

二、溶解度

1、固体的溶解度

(1)溶解度定义: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

四要素:①条件:一定温度②标准:100g溶剂③状态:达到饱和④质量:单位:克

(2)溶解度的含义:

20℃时NaCl的溶液度为36g含义:

在20℃时,在100克水中最多能溶解36克NaCl

或在20℃时,NaCl在100克水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为36克

(3)影响固体溶解度的因素:①溶质、溶剂的性质(种类)

②温度

大多数固体物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升高;如KNO3

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很小;如NaCl

极少数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如Ca(OH)2

12 (4)溶解度曲线

例:

(1)t3℃时A的溶解度为

80g

(2)P点的的含义

在该温度时,A和C的溶解度相同

(3)N点为 t3℃时A的不饱和溶液

,可通过 加入A物质,降温, 蒸发溶剂 的方法使它变为饱和

(4)t1℃时A、B、C、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C>B>A

(5)从A溶液中获取A晶体可用降温结晶 的方法获取晶体。

(6)从A溶解度是

80g 。

(7)t2℃ 时A、B、C的饱和溶液各W克,降温到t1℃ 会析出晶体的有A和B 无晶体析出的有

C

,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由小到大依次为

A

(8)除去A中的泥沙用 过滤 法;分离A与B(含量少)的混合物,用 结晶 法

2、气体的溶解度

(1)气体溶解度的定义:在压强为101kPa和一定温度时,气体溶解在1体积水里达到饱和状态时的气体体积。

(2)影响因素:

①气体的性质

②温度(温度越高,气体溶解度越小)

③压强(压强越大,气体溶解度越大)

3、混合物的分离

(1)过滤法:分离可溶物

难溶物

(2)结晶法:分离几种可溶性物质

结晶的两种方法

蒸发溶剂,如NaCl(海水晒盐)

降低温度(冷却热的饱和溶液,如KNO3)

三、溶质的质量分数

1、公式:

溶质质量分数=

× 100%

2、在饱和溶液中:

溶质质量分数C%=

× 100%(C < S)

3、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

(1)用固体配制:

①步骤:计算、称量、溶解

②仪器:天平、药匙、量筒、滴管、烧杯、玻璃棒

(2)用浓溶液稀释(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

①步骤:计算、量取、稀释

②仪器:量筒、滴管、烧杯、玻璃棒

第十单元《酸和碱》知识点

一、酸、碱、盐的组成

酸是由氢元素和酸根组成的化合物

如:硫酸(H2SO4)、盐酸(HCl)、硝酸(HNO3) 碱是由金属元素和氢氧根组成的化合物 如:氢氧化钠、氢氧化钙、氨水(NH3•H2O)

盐是由金属元素元素(或铵根)和酸根组成的化合物 如:氯化钠、碳酸钠

酸、碱、盐的水溶液可以导电(原因:溶于水时离解形成自由移动的阴、阳离子)

二、酸

1、浓盐酸、浓硫酸的物理性质、特性、用途

浓盐酸 浓硫酸

颜色、状态 “纯净”:无色液体

工业用盐酸:黄色(含Fe3) 无色粘稠、油状液体

13 气味 有刺激性气味 无

特性 挥发性

(敞口置于空气中,瓶口有白雾) 吸水性

脱水性

强氧化性

腐蚀性

用途 ①金属除锈

②制造药物

③人体中含有少量盐酸,助消化

①金属除锈

②浓硫酸作干燥剂

③生产化肥、精炼石油

2、酸的通性(具有通性的原因:酸离解时所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H)

(1)与酸碱指示剂的反应:

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不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色

(2)金属

酸 → 盐

氢气

(3)金属氧化物

酸 → 盐

(4)碱

酸 → 盐

(5)盐

酸 → 另一种盐

另一种酸(产物符合复分解条件)

3、三种离子的检验

试剂

Cl- AgNO3 及HNO3

SO42- ①Ba(NO3)2及HNO3②HCl 及BaCl2 CO32- HCl 及石灰水

三、碱

1、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的物理性质、用途

氢氧化钠 氢氧化钙

颜色、状态 白色固体,极易溶于水(溶解放热) 白色粉末,微溶于水

俗名 烧碱、火碱、苛性钠(具有强腐蚀性) 熟石灰、消石灰

制法 Ca(OH)2Na2CO3== CaCO3↓2NaOH CaO H2O== Ca(OH)2 用途 ①氢氧化钠固体作干燥剂

②化工原料:制肥皂、造纸

③去除油污:炉具清洁剂中含氢氧化钠

①工业:制漂白粉

②农业:改良酸性土壤、配波尔多液

③建筑:

2、碱的通性(具有通性的原因:离解时所生成的阴离子全部是OH-)

(1)碱溶液与酸碱指示剂的反应:

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色,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2)非金属氧化物碱 → 盐水

(3)酸碱 → 盐水

(4)盐碱 → 另一种盐另一种碱(反应物均可溶,产物符合复分解条件)

四、非金属氧化物与金属氧化物

非金属氧化物 金属氧化物

化学性质 (1)大多数可与水反应生成酸

CO2H2O== H2CO3 SO2H2O== H2SO3

SO3H2O== H2SO4 (1)少数可与水反应生成碱

Na2O H2O== 2NaOH

K2O H2O== 2KOH

可溶

BaO H2O== Ba(OH)2

性碱

CaO H2O== Ca(OH)2

(2) 酸性氧化物碱 → 盐水

CO2 Ca(OH)2== CaCO3↓H2O

(不是复分解反应) (2) 碱性氧化物酸 → 盐水

Fe2O36HCl== 2FeCl33H2O

注:难溶性碱受热易分解(不属于碱的通性)

如Cu(OH)2加 热CuO H2O

2Fe(OH)3加 热Fe2O33H2O

五、中和反应

溶液酸碱度的表示法——pH

1、定义:酸与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

2、实质:OH-H== H2O

3、应用:

(1)改变土壤的酸碱性。(2)处理工厂的废水。(3)用于医药。

4、溶液酸碱度的表示法——pH

(1)0

7

14 酸性增强

中性

碱性增强

(2)pH的测定:最简单的方法是使用pH试纸

用玻璃棒(或滴管)蘸取待测试液少许,滴在pH试纸上,显色后与标准比色卡对照,读出溶液的pH(读数为整数)

(3)酸碱性与酸碱度关系:

指示剂 pH值 石蕊 酚酞

酸性 <7 变红色 无色

中性 =7 紫色 无色

碱性 >7 变蓝色 变红色

(4)酸雨:正常雨水的pH约为5.6(因为溶有CO2);pH<5.6的雨水为酸雨

第十一单元

《盐 化肥》知识点

一、常见的盐

定义:能解离出金属离子(或NH4)和酸根离子的化合物

物质 俗称 物理性质 用途

氯化钠 食盐 白色粉末,

水溶液有咸味,

溶解度受温度

影响不大

(1)作调味品(2)作防腐剂

(3)消除积雪(降低雪的熔点)

(4)农业上用NaCl溶液来选种

(5)制生理盐水(0.9% NaCl溶液)

Na

维持细胞内外的水分分布,促进细胞内外物质交换

Cl- 促生盐酸、帮助消化,增进食欲

碳酸钠

Na2CO3 纯碱(因水溶液呈碱性)苏打 白色粉末状固体,易溶于水 用于玻璃、造纸、纺织、洗涤、食品工业等

碳酸氢钠

NaHCO3 小苏打 白色晶体,

易溶于水 制糕点所用的发酵粉

医疗上,治疗胃酸过多

15 备注

1、粗盐中由于含有氯化镁、氯化钙等杂质,易吸收空气中的水分而潮解。

(无水氯化钙可用作干燥剂)

2、碳酸钠从溶液中析出时,会结合一定数目的水分子,化学式为Na2CO3•10H2O。

碳酸钠晶体Na2CO3•10H2O(纯净物),俗称天然碱、石碱、口碱。

风化:常温时在空气中放置一段时间后,失去结晶水而变成粉末。(化学变化)

3、2Na H CO3 △

Na2CO3 H2O CO2↑

NaHCO3HCl===NaCl H2O CO2↑

二、精盐提纯——去除不溶性杂质,得到的精盐中还含有氯化镁、氯化钙等可溶性杂质。

1、 实验步骤:溶解、过滤、蒸发

2、 实验仪器

实验步骤 实验仪器 其中玻璃棒的作用

溶解 烧杯、玻璃棒 加速溶解

过滤 铁架台(带铁圈)、漏斗、烧杯、玻璃棒 引流

蒸发 铁架台(带铁圈)蒸发皿、酒精灯、玻璃棒 使液体受热均匀,防止液体飞溅

三、盐的化学性质

1、 盐(可溶) 金属1 → 金属2 新盐(金属1比金属2活泼,K、Ca、Na除外)

2、 盐

酸 → 新盐

新酸(满足复分解反应的条件)

3、 盐

碱 → 新盐

新碱(反应物需都可溶,且满足复分解反应的条件)

4、 盐

盐 → 两种新盐(反应物需都可溶,且满足复分解反应的条件)

注:①复分解反应的条件:当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物中有沉淀或有气体或有水生成时,复分解反应才可以发生。

②常见沉淀:AgCl↓ BaSO4↓ Cu(OH)2↓ Fe(OH)3↓ Mg(OH)2↓ BaCO3↓ CaCO3↓

生成气体:H与CO32- ;

NH4与OH- 生成水:H与OH-

③反应实质:离子结合成H2O:H与OH-

↑:H与CO32-;NH4与OH-

↓:Ag与Cl-;CO32-

Ba2 与CO32-;SO42-

Ca2与CO32-

„„

Mg2与OH-„„

四、酸、碱、盐的溶解性

1、酸:大多数都可溶(除硅酸H2SiO3不溶)

2、碱:只有氨水、氢氧化钠、氢氧化钾、氢氧化钡和氢氧化钙可溶于水,其余均为沉淀

3、盐:钾盐、钠盐、硝酸盐、铵盐都可溶;

硫酸盐除BaSO4难溶,Ag2SO

4、CaSO4微溶外,其余多数可溶;

氯化物除AgCl难溶外,其余多数均可溶;

碳酸盐除碳酸钾、碳酸钠、碳酸铵可溶,其余都难溶。

注:BaSO

4、、AgCl 不溶于水,也不溶于酸。

五、特殊离子鉴别:

H

1、指示剂;

2、活泼金属;

3、金属氧化物;

4、碱;

5、某些盐:CO32-盐

OH-

1、指示剂;

2、非活泼金属;

3、碱;

4、某些盐:Fe

3、Cu2盐

Cl-

用Ag NO3溶液,生成不溶于硝酸的AgCl沉淀

SO42-

用Ba(NO3)2溶液,生成不溶于硝酸的 BaSO4沉淀;或用HCl和BaCl2 CO32-

用HCl能产生使Ca (OH)2变浑浊的气体

Fe3

用OH-能生成红褐色沉淀

Cu2

用OH-能生成蓝色沉淀

NH4

用OH-能生成NH4OH,不稳定,分解出NH3;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Mg2

用OH-

能生成白色沉淀

Ca2

用CO32-

能生成白色沉淀

六、化学肥料

1、农家肥料:营养元素含量少,肥效慢而持久、价廉、能改良土壤结构

2、化学肥料 (氮肥、钾肥、磷肥)

(1)氮肥

作用:促进植物茎、叶生长茂盛、叶色浓绿(促苗)。

缺氮:叶黄a、常用氮肥:

含N量 使用注意事项

NH4HCO3

17.7% 易分解,施用时深埋 铵态氮肥防晒防潮,且均不能与碱性物质(如草木灰、熟石灰等)混合施用

NH4NO3

35% 易爆,结块不可用铁锤砸

(NH4)2SO4

21.2% 长期使用会使土壤酸化、板结

NH4Cl

26.2% 长期使用会使土壤酸化、板结

CO(NH2)2

46.7% 含氮量最高的氮肥(有机物)

NH3. H2O 加水稀释后施用 不稳定,易放出NH3↑

NaNO3

b、NH4的检验

试剂:碱(NaOH、Ca(OH)2等)、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

NH4NO3 NaOH=NaNO3 NH3↑H2O

c、生物固氮:豆科植物的根瘤菌将氮气转化为含氮的化合物而吸收

(2)钾肥

作用:促使作物生长健壮、茎杆粗硬,抗倒伏(壮秆)。 缺钾:叶尖发黄

KCl

常用钾肥

草木灰:农村最常用钾肥(主要成分为K2CO3), 呈碱性

K2SO4:长期使用会使土壤酸化、板结

(3)磷肥

作用:促进植物根系发达,穗粒增多,饱满(催果)

缺磷:生长迟缓,产量降低,根系不发达

常用磷肥

磷矿粉

Ca3(PO4)2 钙镁磷肥(钙和镁的磷酸盐)

过磷酸钙 Ca(H2PO4)2和CaSO4

不能与碱性物质混合施用。

重过磷酸钙 Ca(H2PO4)2

如草木灰、熟石灰

(4)复合肥:含N、P、K中的两种或三种

KNO3

NH4H2PO4

不能与碱性物质混合施用

(NH4) 2HPO4

3、使用化肥、农药对环境的影响

(1)土壤污染:重金属元素、有毒有机物、放射性物质

(2)大气污染:N2O、NH

3、H2S、 SO2

(3)引起水体污染 :N、P过多,导致水体富营养化,赤潮、水华等现象

4、合理使用化肥

(1)根据土壤情况和农作物种类选择化肥

2、农家肥和化肥合理配用

五、氮、磷、钾三种化肥的区别方法

肥 钾

肥 磷

看外观 白

体 灰白色粉末

水 全

水 大多数不溶于水

灼烧 可燃烧,熔化起泡冒烟 不燃烧,跳动、爆裂声

加Ca(OH)2 放出氨气 不放出氨气

七、题型讲解:

1、离子共存:即离子不能结合成H2O、↓、↑

17 例:下列离子能在pH=13的水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

)

A.SO42-、Cl-、Na、H

B.K、SO42-、Cu

2、N03- C.Cl-、K、SO42-、Na

D.Ca

2、Cl-、CO32-、Na

2、除杂质:(所加物质,能去除杂质成分,不能与原物质反应,也不引进新杂质,最好生成原物质。)

例:NaOH (Ba(OH) 2)

Na 2SO4

(Na2CO3)

K2SO4

(CuSO4)

KNO3

(CuSO4)

3、区分物质:找物质间的不同点(通常用特殊离子鉴别法)。

例:NaOH与Ca(OH) 2

H 2SO4与HCl

NaCl、HCl与Na2CO3

NaOH与Na2CO3

找颜色;无颜色的,两两反应找现象。

例:下列各组物质的溶液,不另加试剂无法一一鉴别的是(

)

A.NaOH HCl CuSO4 MgSO4

B.Na2CO3 K2SO4 BaCl2

HCl C.KNO3 HCl FeCl3

NaOH

D.KNO3 H2SO4 NaOH

BaCl2

5、制取物质:

2HCl

=2NaCl

Na2CO3

= 2NaOH

CO2

=

CaCO3↓

NaOH

==

H2O

6、推断题:

(1)叙述型:找关键词;(2)框图型:找题眼;(3)表格型:两两反应,找现象;

(4)密码型:找特殊性质;(5)连线型:找反应种类,代入

第十二单元

化学与生活

课题1

人类重要的营养物质

六大营养素: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无机盐和水(无机盐和水可被人体直接吸收)

一、蛋白质

1、功能:是构成细胞的基本物质,是机体生长及修补受损组织的主要原料。

成人每天需60-70g

2、存在:动物肌肉、皮肤、毛发、蹄、角的主要成分

植物的种子(如花生、大豆)

3、构成:由多种氨基酸(如丙氨酸、甘氨酸等)构成

4、人体蛋白质代谢

摄入

胃肠道

尿素CO2H2O,放出热量

蛋白质

人体

氨基酸

水解

人体所需各种蛋白质

5、几种蛋白质(维持生长发育,组织更新)

(1)血红蛋白:由血红素(含Fe2)和蛋白质构成

作用:运输O2和CO2的载体

血红蛋白 O2

氧合血红蛋白

CO中毒机理:血红蛋白与CO结合能力比与O2结合能力强200倍,导致缺氧而死。

吸烟危害:CO、尼古丁、焦油等

(2)酶:生物催化剂

特点:高效性、选择性、专一性

淀粉酶

麦芽糖酶

例 :淀粉(能使碘变蓝)

麦芽糖

葡萄糖(人体可直接吸收的糖)

6、蛋白质的变性(不可逆):破坏蛋白质的结构,使其变质

引起变质的因素 物理:高温、紫外线等

化学:强酸、强碱、甲醛、重金属盐(Ba

2、Hg

2、Cu

2、Ag等)等

应用:用甲醛水溶液(福尔马林)制作动物标本,使标本长期保存。

二、糖类

是生命活动的主要供能物质(60%—70%)

1、组成:由C、H、O三种元素组成。又叫做碳水化合物

2、常见的糖

(1)淀粉(C6H10O5)n :存在于植物种子或块茎中。如稻、麦、马铃薯等。

(C6H10O5)n

C6H12O6

血糖

淀粉(肌肉和肝脏中)

(2)葡萄糖C6H12O6 ( 人体可直接吸收的糖)

呼吸作用:C6H12O66O2

6CO26H2O

15.6KJ/g

供机体活动和维持体温需要

光合作用:6CO26H2O

C6H12O66O2 (3)蔗糖C12H22O11:主要存在于甘蔗、甜菜中。

生活中白糖、冰糖、红塘中的主要成分是蔗糖

三、油脂

1、分类 植物油脂:油

动物油脂:脂肪

2、功能:提供大量能量

39.3KJ/g

每日摄入50g-60g

3、脂肪:维持生命活动的备用能源

★糖类和脂肪在人体内经氧化放出热量,为机体活动和维持恒定的体温提供能量。

四、维生素

多数在人体中不能直接合成,需从食物中摄取

1、存在:水果、蔬菜、鱼类等

2、作用:调节新陈代谢、预防疾病、维持身体健康

缺VA :夜盲症

缺VC :坏血症

课题2 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

一、组成人体的元素

50多种

常量元素(11种)

在人体中含量>0.01%

O>C>H>N>Ca>P>K>S>Na>Cl>Mg

微量元素

在人体中含量<0.01%

Fe、Zn、Se、I、F等

二、人体中的常量元素

1、钙

99%在于骨骼和牙齿中

(1)成人体内约含钙1.26g,主要以C a10(PO4)6(OH)2晶体的形式存在

(2)来源:奶类、绿色蔬菜、水产品、肉类、豆类

(3)钙

过多:结石、骨骼变粗

过少:青少年

佝偻病、发育不良

老年人

骨质疏松

(4)补钙产品:钙中钙;葡萄糖酸钙;

2、钠和钾

(1)Na 存在于细胞外液

人体内含钠80g—120g K

存在于细胞内液

成人每千克含钾约2g

(2)作用:维持人体内的水分和维持体液恒定的pH(如血液的pH7.35-7.45)

三、人体中的微量元素

必需元素(20多种)

Fe、Zn、Se、I、F等

对人体有害的元素

Hg、Cr、Pb、Ag、Ba、Al、Cu等

元素 对人体的作用 摄入量过高、过低对人体的影响

Fe 血红蛋白的成分,能帮助氧气的运输 缺铁会引起贫血

Zn 影响人体发育 缺锌会引起食欲不振,

生长迟缓,发育不良

19 Se 有防癌、抗癌作用 缺硒可能引起表皮角质化和癌症。如摄入量过高,会使人中毒

I(碘) 甲状腺素的重要成分 缺碘会引起甲状腺肿大,幼儿缺碘会影响生长发育,造成思维迟钝。过量也会引起甲状腺肿大

F(氟) 能防治龋齿 缺氟易产生龋齿,过量会引起氟斑牙和氟骨病

课题3 有机合成材料

一、有机化合物

是否含有碳元素

无机化合物

有机化合物(不包括CO、CO2和Na2CO

3、CaCO3等碳酸盐)

1、生活中常见的有机物

CH4(最简单的有机物、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有机物)、C2H5OH(乙醇,俗名:酒精)、

CH3COOH(乙酸,俗名:醋酸)、C6H12O6(葡萄糖)、蔗糖、蛋白质、淀粉等

2、有机物数目庞大的原因: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3、

有机物

有机小分子

如:CH

4、C2H5OH 、CH3COOH、C6H12O6等

(根据相对分子质量大小) 有机高分子化合物(有机高分子)如:蛋白质、淀粉等

二、有机合成材料

1、

有机高分子材料

(1)分类

天然有机高分子材料

如:棉花、羊毛、蚕丝、天然橡胶等

合成有机高分子材料

塑料

(三大合成材料)

合成纤维:涤纶(的确良)、锦纶(尼龙)、晴纶

合成橡胶

(2)高分子材料的结构和性质

链状结构

热塑性

如:聚乙烯塑料(聚合物)

网状结构

热固性

如:电木

(3)鉴别聚乙烯塑料和聚氯烯塑料(聚氯烯塑料袋有毒,不能装食品):

点燃后闻气味,有刺激性气味的为聚氯烯塑料。

(4)鉴别羊毛线和合成纤维线:

物理方法:用力拉,易断的为羊毛线,不易断的为合成纤维线;

化学方法:点燃,产生焦羽毛气味,不易结球的为羊毛线;无气味,易结球的为合成纤维线。

2、“白色污染”及环境保护

(1)危害: ①破坏土壤,污染地下水

②危害海洋生物的生存;

③如果焚烧含氯塑料会产生有毒的氯化氢气体,从而对空气造成污染

(2)解决途径

①减少使用不必要的塑料制品;

②重复使用某些塑料制品,如塑料袋、塑料盒等;

③使用一些新型的、可降解的塑料,如微生物降解塑料和光降解塑料等;

④回收各种废弃塑料

(3)塑料的分类是回收和再利用的一大障碍

第6篇:初中化学基础知识点总结归纳

第1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1、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科学。

2、我国劳动人民商代会制造青铜器,春秋战国时会炼铁、炼钢。

3、绿色化学-----环境友好化学

(化合反应符合绿色化学反应)

①四特点P6(原料、条件、零排放、产品)

②核心: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消除污染

4、蜡烛燃烧实验(描述现象时不可出现产物名称)

(1)火焰:焰心、内焰(最明亮)、外焰(温度最高)

(2)比较各火焰层温度:用一火柴梗平放入火焰中。现象:两端先碳化;结论:外焰温度最高

(3)检验产物

H2O:用干冷烧杯罩火焰上方,烧杯内有水雾

CO2:取下烧杯,倒入澄清石灰水,振荡,变浑浊

(4)熄灭后:有白烟(为石蜡蒸气),点燃白烟,蜡烛复燃。说明石蜡蒸气燃烧。

5、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的比较

结论:与吸入空气相比,呼出气体中O2的量减少,CO2和H2O的量增多

(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成分是相同的)

6、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科学探究

一般步骤: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实验验证→记录与结论→反思与评价

化学学习的特点:关注物质的性质、变化、变化过程及其现象;

7、化学实验(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一、常用仪器及使用方法

(一)用于加热的仪器--试管、烧杯、烧瓶、蒸发皿、锥形瓶

可以直接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燃烧匙

只能间接加热的仪器是--烧杯、烧瓶、锥形瓶(垫石棉网—受热均匀)

可用于固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

可用于液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烧杯、蒸发皿、烧瓶、锥形瓶

不可加热的仪器——量筒、漏斗、集气瓶

(二)测容器--量筒

量取液体体积时,量筒必须放平稳。视线与刻度线及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点保持水平。 量筒不能用来加热,不能用作反应容器。量程为10毫升的量筒,一般只能读到0.1毫升。

(三)称量器--托盘天平

(用于粗略的称量,一般能精确到0.1克。)

注意点:(1)先调整零点

(2)称量物和砝码的位置为“左物右码”。

(3)称量物不能直接放在托盘上。

一般药品称量时,在两边托盘中各放一张大小、质量相同的纸,在纸上称量。潮湿的或具有腐蚀性的药品(如氢氧化钠),放在加盖的玻璃器皿(如小烧杯、表面皿)中称量。

(4)砝码用镊子夹取。添加砝码时,先加质量大的砝码,后加质量小的砝码(先大后小)

(5)称量结束后,应使游码归零。砝码放回砝码盒。

(四)加热器皿--酒精灯

(1)酒精灯的使用要注意“三不”:①不可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②用火柴从侧面点燃酒精灯,不可用燃着的酒精灯直接点燃另一盏酒精灯;③熄灭酒精灯应用灯帽盖熄,不可吹熄。

(2)酒精灯内的酒精量不可超过酒精灯容积的2/3也不应少于1/4。

(3)酒精灯的火焰分为三层,外焰、内焰、焰心。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物体。

(4)如果酒精灯在燃烧时不慎翻倒,酒精在实验台上燃烧时,应及时用沙子盖灭或用湿抹布扑灭火焰,不能用水冲。

(五)夹持器--铁夹、试管夹

铁夹夹持试管的位置应在试管口近1/3处。

试管夹的长柄,不要把拇指按在短柄上。

试管夹夹持试管时,应将试管夹从试管底部往上套;夹持部位在距试管口近1/3处;用手拿住

(六)分离物质及加液的仪器--漏斗、长颈漏斗

过滤时,应使漏斗下端管口与承接烧杯内壁紧靠,以免滤液飞溅。

长颈漏斗的下端管口要插入液面以下,以防止生成的气体从长颈漏斗口逸出。

二、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一)药品的取用

1、药品的存放:

一般固体药品放在广口瓶中,液体药品放在细口瓶中(少量的液体药品可放在滴瓶中),

金属钠存放在煤油中,白磷存放在水中

2、药品取用的总原则

①取用量:按实验所需取用药品。如没有说明用量,应取最少量,固体以盖满试管底部为宜,

(2)空气的污染及防治:对空气造成污染的主要是有害气体(CO、SO

2、氮的氧化物)和烟尘等。目前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项目为CO、SO

2、NO

2、O3和可吸入颗粒物等。

(3)空气污染的危害、保护:

危害:严重损害人体健康,影响作物生长,破坏生态平衡.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破坏和酸雨等

保护:加强大气质量监测,改善环境状况,使用清洁能源,工厂的废气经处理过后才能排放,积极植树、造林、种草等

(4)目前环境污染问题:

臭氧层破坏(氟里昂、氮的氧化物等)

温室效应(CO

2、CH4等)

酸雨(NO

2、SO2等)

白色污染(塑料垃圾等)

6.氧气

(1)氧气的化学性质:特有的性质:支持燃烧,供给呼吸

(2)氧气与下列物质反应现象

物质 现象

碳 在空气中保持红热,在氧气中发出白光,产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磷 产生大量白烟

硫 在空气中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而在氧气中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

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镁 发出耀眼的白光,放出热量,生成白色固体

铁 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Fe3O4)

石蜡 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瓶壁上有水珠生成,产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铁、铝燃烧要在集气瓶底部放少量水或细砂的目的:防止溅落的高温熔化物炸裂瓶底

*铁、铝在空气中不可燃烧。

(3)氧气的制备:

工业制氧气——分离液态空气法(原理:氮气和氧气的沸点不同

物理变化)

实验室制氧气原理

2H2O2 MnO2 2H2O O2↑

2KMnO4 △

K2MnO4

MnO2 O2↑

2KClO3MnO22KCl3O2↑

(4)气体制取与收集装置的选择

发生装置:固固加热型、固液不加热型

收集装置:根据物质的密度、溶解性

(5)制取氧气的操作步骤和注意点(以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并用排水法收集为例)

a、步骤:查—装—定—点—收—移—熄

b、注意点

①试管口略向下倾斜:防止冷凝水倒流引起试管破裂

②药品平铺在试管的底部:均匀受热

③铁夹夹在离管口约1/3处

④导管应稍露出橡皮塞:便于气体排出

⑤试管口应放一团棉花: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

⑥排水法收集时,待气泡均匀连续冒出时再收集(刚开始排出的是试管中的空气)

⑦实验结束时,先移导管再熄灭酒精灯:防止水倒吸引起试管破裂

⑧用排空气法收集气体时,导管伸到集气瓶底部

(6)氧气的验满:用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

检验: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内

7、催化剂(触媒):在化学反应中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

性质在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变化的物质。(一变两不变)

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所起的作用叫催化作用。

8、常见气体的用途:

①氧气:

供呼吸 (如潜水、医疗急救)

支持燃烧 (如燃料燃烧、炼钢、气焊)

②氮气:惰性保护气(化性不活泼)、重要原料(硝酸、化肥)、液氮冷冻

③稀有气体(He、Ne、Ar、Kr、Xe等的总称):

保护气、电光源(通电发不同颜色的光)、激光技术

9、常见气体的检验方法

①氧气:带火星的木条 ②二氧化碳:澄清的石灰水

③氢气:将气体点燃,用干冷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

或者,先通过灼热的氧化铜,再通过无水硫酸铜

9、氧化反应:物质与氧(氧元素)发生的化学反应。

剧烈氧化:燃烧

缓慢氧化:铁生锈、人的呼吸、事物腐烂、酒的酿造

共同点:①都是氧化反应 ②都放热

第三单元《自然界的水》知识点

一、水

1、水的组成:

(1)电解水的实验

A.装置―――水电解器

B.电源种类---直流电

C.加入硫酸或氢氧化钠的目的----增强水的导电性

D.化学反应:

2H2O=== 2H2↑ O2↑

产生位置

负极

正极

体积比

2 :1 质量比

1 :8

F.检验:O2---出气口置一根带火星的木条----木条复燃

H2---出气口置一根燃着的木条------气体燃烧,产生淡蓝色的火焰

(2)结论: ①水是由氢、氧元素组成的。

②一个水分子是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的。

③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而原子不可分。

例:根据水的化学式H2O,你能读到的信息

化学式的含义

H2O

①表示一种物质

水这种物质

②表示这种物质的组成

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③表示这种物质的一个分子

一个水分子

④表示这种物质的一个分子的构成 一个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

2、水的化学性质

(1)通电分解

2H2O=== 2H2↑O2↑

(2)水可遇某些氧化物反应生成碱(可溶性碱),例如:H2O CaO==Ca(OH)2 (3)水可遇某些氧化物反应生成酸,例如:H2O CO2==H2CO3

3、水的污染:

(1)水资源

A.地球表面71%被水覆盖,但供人类利用的淡水小于

1%

B.海洋是地球上最大的储水库。海水中含有80多种元素。海水中含量最多的物质是

H2O

,最多的金属元素是

Na ,最多的元素是 O 。

C.我国水资源的状况分布不均,人均量少

(2)水污染

A、水污染物:工业“三废”(废渣、废液、废气);农药、化肥的不合理施用

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

B、防止水污染:工业三废要经处理达标排放、提倡零排放;生活污水要集中处理达标排放、提倡零排放;合理施用农药、化肥,提倡使用农家肥;加强水质监测。

(3)爱护水资源:节约用水,防止水体污染

4、水的净化

(1)水的净化效果由低到高的是 静置、吸附、过滤、蒸馏(均为 物理 方法),其中净化效果最好的操作是 蒸馏;既有过滤作用又有吸附作用的净水剂是活性炭。

(2)硬水与软水

A.定义

硬水是含有较多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

软水是不含或含较少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

B.鉴别方法:用肥皂水,有浮渣产生或泡沫较少的是硬水,泡沫较多的是软水

C.硬水软化的方法:蒸馏、煮沸

D.长期使用硬水的坏处:浪费肥皂,洗不干净衣服;锅炉容易结成水垢,不仅浪费燃料,还易使管道变形甚至引起锅炉爆炸。

5、其他

(1) 水是最常见的一种溶剂,是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

(2) 水的检验:用无水硫酸铜,若由白色变为蓝色,说明有水存在;CuSO45H2O = CuSO4•5H2O 水的吸收:常用浓硫酸、生石灰、固体氢氧化钠、铁粉。

二、氢气 H2

1、物理性质:密度最小的气体(向下排空气法);难溶于水(排水法)

2、化学性质:

(1) 可燃性(用途:高能燃料;氢氧焰焊接,切割金属)

2H2O2====2H2O

点燃前,要验纯(方法?)

现象:发出淡蓝色火焰,放出热量,有水珠产生

(2) 还原性(用途:冶炼金属)

H2 + CuO === Cu H2O

氢气“早出晚归”

现象:黑色粉末变红色,试管口有水珠生成

(小结:既有可燃性,又有还原性的物质 H

2、C、CO)

3、氢气的实验室制法

原理:Zn H2SO4 = ZnSO4 H2↑

Zn 2HCl = ZnCl2 H2↑

不可用浓盐酸的原因 浓盐酸有强挥发性 ;

不可用浓硫酸或硝酸的原因 浓硫酸和硝酸有强氧化性 。

4、氢能源

三大优点无污染、放热量高、来源广

三、分子与原子

分子 原子

定义 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最小的微粒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性质 体积小、质量小;不断运动;有间隙

联系 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分子、原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

区别 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化学反应的实质: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分裂为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四、物质的组成、构成及分类

组成:物质(纯净物)由元素组成

原子:金属、稀有气体、碳、硅等。

物质 构成

分子:如氯化氢由氯化氢分子构成。

H

2、O

2、N

2、Cl2。

离子:NaCl等离子化合物,如氯化钠由钠离子(Na)氯离子(Cl-)构成

混合物(多种物质)

分类

单质 :金属、非金属、稀有气体

纯净物

(一种元素)

(一种物质) 化合物:

有机化合物 CH

4、C2H5OH、C6H12O

6、淀粉、蛋白质(多种元素)

氧化物

H2O CuO CO2

无机化合物

HCl H2SO4 HNO3

NaOH Ca(OH)2

KOH

NaCl CuSO4

Na2CO3

第四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

1、原子的构成

(1)原子结构示意图的认识

(2)在原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3)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 原子核

(5)

决定元素化学性质 最外层电子数 ; 决定元素种类 质子数(核电荷数);决定原子的质量 原子核

(4)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说明: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其化学性质不一定都相同(Mg,He最外层电子数为2)

最外层电子数不同其化学性质有可能相似(He,Ne均为稳定结构)

2、元素

(1)定义:具有相同核电荷数(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一种元素与另一种元素的本质区别:质子数不同

注意:

*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如由O

2、O3组成的混合物或金刚石与石墨的混合物)不可能是化合物。

(2)表示方法——元素符号——拉丁文名称的第一个字母大写

a、书写方法:

b、意义

注意:*有些元素符号还可表示一种单质 如Fe、He 、C 、Si

*在元素符号前加上数字后只能有微观意义,没有宏观意义,如3O:只表示3个氧原子

c、有关元素周期表

*发

现:门捷列夫

*排列依据

*注:原子序数=质子数

d、分类

e、元素之最:地壳:O、Si、Al、Fe

细胞:O、C、H

3、离子: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

(1)表示方法及意义:如Fe3 :一个铁离子带3个单位正电荷

(2)离子结构示意图的认识

注意:与原子示意图的区别:质子数=电子数则为原子结构示意图

*原子数≠电子数为离子结构示意图

(3)与原子的区别与联系

粒子的种类 原

子 离

阳离子 阴离子

别 粒子结构 质子数=电子数 质子数>电子数 质子数<电子数

粒子电性 不显电性 显正电性 显负电性

号 用元素符号表示 用阳离子符号表示 用阴离子符号表示

二、物质的组成的表示:

1、化合价

a、写法及意义: Mg:镁元素化合价为2价

MgCl2:氯化镁中镁元素化合价为2价

b、几种数字的含义

Fe2 每个亚铁离子带两个单位正电荷

3 Fe2:3个亚铁离子

2H2O 两个水分子,

每个水分子含有2个氢原子 c、化合物中各元素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

d、化合价是元素的原子在形成化合物时表现出来的性质,所以单质分子中元素化合价为0

2、化学式

(1)写法:

a单质:金属、稀有气体及大多数固态非金属通常用元素符号表示它们的化学式;而氧气、氢气、氮气、氯气等非金属气体的分子由两个原子构成,其化学式表示为O

2、H

2、N

2、Cl2 。

b化合物:正价在前,负价在后(NH3,CH4除外)

(2)意义:如化学式H2O的意义:4点

化学式 Fe的意义:3点

(3)计算:

a、计算相对分子质量=各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和

b、计算物质组成元素的质量比: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

c、计算物质中某元素的质量分数

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知识点

一、质量守恒定律:

1、内容: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说明:①质量守恒定律只适用于化学变化,不适用于物理变化;

②不参加反应的物质质量及不是生成物的物质质量不能计入“总和”中;

③要考虑空气中的物质是否参加反应或物质(如气体)有无遗漏。

2、微观解释: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均保持不变(原子的“三不变”)。

3、化学反应前后 (1)一定不变

宏观:反应物生成物总质量不变;元素种类、质量不变

微观: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不变

(2)一定改变

宏观:物质的种类一定变

微观:分子种类一定变

(3)可能改变:分子总数可能变

二、化学方程式

1、遵循原则:①以客观事实为依据

② 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2、书写:

(注意:a、配平 b、条件 c、箭号 )

3、含义

以2H2O2点燃2H2O为例

①宏观意义: 表明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

氢气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水

②微观意义: 表示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分子

每2个氢分子与1个氧分子化合生成2 (或原子)个数比

个水分子

(对气体而言,分子个数比等于体积之比)

③各物质间质量比(系数×相对分子质量之比) 每4份质量的氢气与32份质量的氧气完全化合生成36份质量的水

4、化学方程式提供的信息包括

①哪些物质参加反应(反应物);②通过什么条件反应:③反应生成了哪些物质(生成物);④参加反应的各粒子的相对数量;⑤反应前后质量守恒,等等。

5、利用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三、化学反应类型

1、四种基本反应类型

①化合反应: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另一种物质的反应

②分解反应:由一种反应物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他物质的反应

③置换反应: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

④复分解反应: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

2、氧化还原反应

氧化反应:物质得到氧的反应

还原反应:物质失去氧的反应

氧化剂:提供氧的物质

还原剂:夺取氧的物质(常见还原剂:H

2、C、CO)

3、中和反应:酸与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

第6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

一、碳的几种单质

1、金刚石(C)是自然界中最硬的物质,可用于制钻石、刻划玻璃、钻探机的钻头等。

2、石墨(C)是最软的矿物之一,有优良的导电性,润滑性。可用于制铅笔芯、干电池的电极、电车的滑块等

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有很大差异的原因是:碳原子的排列不同。 CO和CO2的化学性质有很大差异的原因是:分子的构成不同。

3、无定形碳:由石墨的微小晶体和少量杂质构成.主要有:焦炭,木炭,活性炭,炭黑等. 活性炭、木炭具有强烈的吸附性,焦炭用于冶铁,炭黑加到橡胶里能够增加轮胎的耐磨性。

二、.单质碳的化学性质:

单质碳的物理性质各异,而各种单质碳的化学性质却完全相同!

1、常温下的稳定性强

2、可燃性:

完全燃烧(氧气充足),生成CO2 : CO2点燃CO2 不完全燃烧 (氧气不充足),生成CO:2CO2点燃2CO

3、还原性:C2CuO 高温 2CuCO2↑

(置换反应)

应用:冶金工业

现象:黑色粉末逐渐变成光亮红色,石灰水变浑浊。

2Fe2O33C高温4Fe3CO2↑

三、二氧化碳的制法

1、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思路:(原理、装置、检验)

(1)发生装置:由反应物状态及反应条件决定:

反应物是固体,需加热,制气体时则用高锰酸钾制O2的发生装置。

反应物是固体与液体,不需要加热,制气体时则用制H2的发生装置。

(2)收集方法:气体的密度及溶解性决定:

难溶于水用排水法收集

CO只能用排水法

密度比空气大用向上排空气法

CO2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

密度比空气小用向下排空气法

2、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

1)原理: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 CaCO32HCl==CaCl2H2OCO2↑

2) 选用和制氢气相同的发生装置

3)气体收集方法:向上排空气法

4)验证方法:将制得的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如能浑浊,则是二氧化碳。

满方法:用点燃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木条熄灭。证明已集满二氧化碳气体。

3、二氧化碳的工业制法: 煅烧石灰石: CaCO3高温CaOCO2↑

生石灰和水反应可得熟石灰:CaOH2O=Ca(OH)2

四、二氧化碳的性质

1、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高压低温下可得固体----干冰

2、化学性质:

1)一般情况下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不能供给呼吸

2)与水反应生成碳酸: CO2H2O==H2CO3

生成的碳酸能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红,

H2CO3 == H2O CO2↑

碳酸不稳定,易分解

3)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CO2Ca(OH)2==CaCO3↓H2O 本反应用于检验二氧化碳。

4)与灼热的碳反应:

CCO2高温2CO

(吸热反应,既是化合反应又是氧化还原反应,CO2是氧化剂,C是还原剂)

3、用途:灭火(灭火器原理:Na2CO32HCl==2NaClH2OCO2↑)

既利用其物理性质,又利用其化学性质

干冰用于人工降雨、制冷剂

温室肥料

4、二氧化碳多环境的影响:过多排放引起温室效应。

五、一氧化碳

1、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略小,难溶于水

2、有毒:吸进肺里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使人体缺少氧气而中毒。

3、化学性质: (H

2、CO、C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①可燃性 ②还原性)

1)可燃性:2COO2点燃2CO2

(可燃性气体点燃前一定要检验纯度)

H2和O2的燃烧火焰是:发出淡蓝色的火焰。

CO和O2的燃烧火焰是:发出蓝色的火焰。

CH4和O2的燃烧火焰是:发出明亮的蓝色火焰。

鉴别:H

2、CO、CH4可燃性的气体:看燃烧产物(不可根据火焰颜色)

(水煤气:H2与CO 的混合气体

C H2O高温

H2 CO)

2)还原性: COCuO △

CuCO2 (非置换反应)

应用:冶金工业

现象:黑色的氧化铜逐渐变成光亮红色,石灰水变浑浊。 Fe2O33CO高温2Fe3CO2(现象:红棕色粉末逐渐变成黑色,石灰水变浑浊。)

除杂:CO[CO2] 通入石灰水 或氢氧化钠溶液:

CO22NaOH==Na2CO3H2O

CO2[CO] 通过灼热的氧化铜

COCuO △

CuCO2

CaO[CaCO3]只能煅烧(不可加盐酸)

CaCO3高温CaOCO2↑

注意:检验CaO是否含CaCO3加盐酸 :CaCO32HCl==CaCl2H2OCO2↑

(CO32-的检验:先加盐酸,然后将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

第7单元

燃烧及其利用

一、燃烧和灭火

1、燃烧的条件:(缺一不可)

(1)可燃物

(2)氧气(或空气)

(3)温度达到着火点

2、灭火的原理:(只要消除燃烧条件的任意一个即可)

(1)消除可燃物

(2)隔绝氧气(或空气)

(3)降温到着火点以下

3、影响燃烧现象的因素:可燃物的性质、氧气的浓度、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使燃料充分燃烧的两个条件:(1)要有足够多的空气

(2)燃料与空气有足够大的接触面积。

4、爆炸:可燃物在有限的空间内急速燃烧,气体体积迅速膨胀而引起爆炸。

一切可燃性气体、可燃性液体的蒸气、可燃性粉尘与空气(或氧气)的混合物遇火种均有可能发生爆炸。

二、燃料和能量

1、三大化石燃料: 煤、石油、天然气(混合物、均为不可再生能源)

(1)煤:“工业的粮食”(主要含碳元素);

煤燃烧排放的污染物:SO

2、NO2(引起酸雨)、CO、烟尘等

(2)石油:“工业的血液”(主要含碳、氢元素);

汽车尾气中污染物:CO、未燃烧的碳氢化合物、氮的氧化物、含铅化合物和烟尘

(3)天然气是气体矿物燃料(主要成分:甲烷),是较清洁的能源。

2、两种绿色能源:沼气、乙醇

(1)沼气的主要成分:甲烷

甲烷的化学式: CH4

(最简单的有机物,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有机物)

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极难溶于水。

化学性质:

可燃性

CH42O2点燃CO22H2O (发出蓝色火焰)

(2)乙醇

(俗称:酒精, 化学式:C2H5OH)

化学性质:

可燃性

C2H5OH 3O2点燃2CO23H2O

工业酒精中常含有有毒的甲醇CH3OH,故不能用工业酒精配制酒!

乙醇汽油:优点(1)节约石油资源 (2)减少汽车尾气

(3)促进农业发展 (4)乙醇可以再生

3、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1) 放热反应:如所有的燃烧

(2) 吸热反应:如CCO2高温2CO

4、新能源:氢能源、太阳能、核能、风能、地热能、潮汐能

氢气是最理想的燃料:

(1)优点:资源丰富,放热量多,无污染。

(2)需解决问题:①如何大量廉价的制取氢气?

② 如何安全地运输、贮存氢气?

第八单元知识点

一、金属材料

纯金属(90多种)

合金

(几千种)

2、金属的物理性质: (1)常温下一般为固态(汞为液态),有金属光泽。

(2)大多数呈银白色(铜为紫红色,金为黄色)

(3)有良好的导热性、导电性、延展性

3、金属之最:

(1)铝: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2)钙:人体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

(3)铁:目前世界年产量最多的金属(铁>铝>铜)

(4)银:导电、导热性最好的金属(银>铜>金>铝)

(5)铬:硬度最高的金属

(6)钨:熔点最高的金属

(7)汞:熔点最低的金属

(8)锇:密度最大的金属

(9)锂 :密度最小的金属

4、金属分类: 黑色金属:通常指铁、锰、铬及它们的合金。

重金属:如铜、锌、铅等

有色金属

轻金属:如钠、镁、铝等;

有色金属:通常是指除黑色金属以外的其他金属。

5、合金:由一种金属跟其他一种或几种金属(或金属与非金属)一起熔合而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

★:一般说来,合金的熔点比各成分低,硬度比各成分大,抗腐蚀性能更好

合金 铁的合金 铜合金 焊锡 钛和钛合金 形状记忆金属

生铁 钢 黄铜 青铜: 成分 含碳量

2%~4.3% 含碳量

0.03%~2% 铜锌

合金 铜锡

合金 铅锡

合金 钛镍合金

备注 不锈钢:含铬、镍的钢

具有抗腐蚀性能 紫铜为纯铜 熔点低

注:钛和钛合金:被认为是21世纪的重要金属材料,钛合金与人体有很好的“相容性”,

因此可用来制造人造骨等。

(1)熔点高、密度小

优点

(2)可塑性好、易于加工、机械性能好

(3)抗腐蚀性能好

二、金属的化学性质

1、大多数金属可与氧气的反应

2、金属

酸 → 盐

H2↑

3、金属

盐 → 另一金属

另一盐(条件:“前换后,盐可溶”)

Fe

CuSO4 == Cu

FeSO4

(“湿法冶金”原理)

三、常见金属活动性顺序: 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H)Cu Hg Ag Pt Au 金属活动性由强逐渐减弱

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

(1)金属的位置越靠前,它的活动性就越强

(2)位于氢前面的金属能置换出盐酸、稀硫酸中的氢(不可用浓硫酸、硝酸)

(3)位于前面的金属能把位于后面的金属从它们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除K、Ca、Na)

四、金属资源的保护和利用

1、铁的冶炼

(1)原理:在高温下,利用焦炭与氧气反应生成的一氧化碳把铁从铁矿石里还原出来。

3CO Fe2O3高温2Fe 3CO2 (2)原料:铁矿石、焦炭、石灰石、空气

常见的铁矿石有磁铁矿(主要成分是Fe3O4 )、赤铁矿(主要成分是Fe2O3 )

2、铁的锈蚀

(1)铁生锈的条件是:铁与O

2、水接触(铁锈的主要成分:Fe2O3•XH2O)

(铜生铜绿的条件:铜与O

2、水、CO2接触。铜绿的化学式:Cu2(OH)2CO3)

(2)防止铁制品生锈的措施:

①保持铁制品表面的清洁、干燥

②表面涂保护膜:如涂油、刷漆、电镀、烤蓝等

③制成不锈钢

(3)铁锈很疏松,不能阻碍里层的铁继续与氧气、水蒸气反应,因此铁制品可以全部被锈蚀。因而铁锈应及时除去。

(4)而铝与氧气反应生成致密的氧化铝薄膜,从而阻止铝进一步氧化,因此,铝具有很好的抗腐蚀性能。

3、金属资源的保护和利用:

①防止金属腐蚀

保护金属资源的途径:

②回收利用废旧金属

③合理开采矿物

④寻找金属的代用

意义:节约金属资源,减少环境污染 第九单元

《溶液》知识点

一、溶液的形成

1、溶液

(1)溶液的概念: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

叫做溶液

(2)溶液的基本特征:均一性、稳定性的混合物

注意:a、溶液不一定无色,

如CuSO4为蓝色

FeSO4为浅绿色

Fe2(SO4)3为黄色

b、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水是最常用的溶剂

c、溶液的质量 = 溶质的质量

溶剂的质量

溶液的体积 ≠ 溶质的体积

溶剂的体积

d、溶液的名称:溶质的溶剂溶液(如:碘酒——碘的酒精溶液)

固体、气体溶于液体,液体为溶剂

2、溶质和溶剂的判断

有水,水为溶剂

液体溶于液体,

3、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

无水,量多的为溶剂

(1)概念:

(2)判断方法:看有无不溶物或继续加入该溶质,看能否溶解

(3)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之间的转化

注:①Ca(OH)2和气体等除外,它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

②最可靠的方法是:加溶质、蒸发溶剂

(4)浓、稀溶液与饱和不饱和溶液之间的关系

①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

②不饱和溶液不一定是稀溶液,如饱和的石灰水溶液就是稀溶液

③在一定温度时,同一种溶质的饱和溶液一定要比它的不饱和溶液浓

(5)溶解时放热、吸热现象

溶解吸热:如NH4NO3溶解 溶解放热:如NaOH溶解、浓H2SO4溶解

溶解没有明显热现象:如NaCl

二、溶解度

1、固体的溶解度

(1)溶解度定义: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

四要素:①条件:一定温度②标准:100g溶剂③状态:达到饱和④质量:单位:克

(2)溶解度的含义:

20℃时NaCl的溶液度为36g含义:

在20℃时,在100克水中最多能溶解36克NaCl

或在20℃时,NaCl在100克水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为36克

(3)影响固体溶解度的因素:①溶质、溶剂的性质(种类)

②温度

大多数固体物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升高;如KNO3

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很小;如NaCl

极少数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如Ca(OH)2 (4)溶解度曲线

例:

(1)t3℃时A的溶解度为

80g

(2)P点的的含义

在该温度时,A和C的溶解度相同

(3)N点为 t3℃时A的不饱和溶液

,可通过 加入A物质,降温, 蒸发溶剂 的方法使它变为饱和

(4)t1℃时A、B、C、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C>B>A

(5)从A溶液中获取A晶体可用降温结晶 的方法获取晶体。

(6)从A溶解度是

80g 。

(7)t2℃ 时A、B、C的饱和溶液各W克,降温到t1℃

会析出晶体的有A和B 无晶体析出的有

C

,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由小到大依次为

A

(8)除去A中的泥沙用 过滤 法;分离A与B(含量少)的混合物,用 结晶 法

2、气体的溶解度

(1)气体溶解度的定义:在压强为101kPa和一定温度时,气体溶解在1体积水里达到饱和状态时的气体体积。

(2)影响因素:

①气体的性质

②温度(温度越高,气体溶解度越小)

③压强(压强越大,气体溶解度越大)

3、混合物的分离

(1)过滤法:分离可溶物

难溶物

(2)结晶法:分离几种可溶性物质

结晶的两种方法

蒸发溶剂,如NaCl(海水晒盐)

降低温度(冷却热的饱和溶液,如KNO3)

三、溶质的质量分数

1、公式:

溶质质量分数=

× 100%

2、在饱和溶液中:

溶质质量分数C%=

× 100%(C < S)

3、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

(1)用固体配制:

①步骤:计算、称量、溶解

②仪器:天平、药匙、量筒、滴管、烧杯、玻璃棒

(2)用浓溶液稀释(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

①步骤:计算、量取、稀释

②仪器:量筒、滴管、烧杯、玻璃棒

第十单元《酸和碱》知识点

一、酸、碱、盐的组成

酸是由氢元素和酸根组成的化合物

如:硫酸(H2SO4)、盐酸(HCl)、硝酸(HNO3) 碱是由金属元素和氢氧根组成的化合物 如:氢氧化钠、氢氧化钙、氨水(NH3•H2O)

盐是由金属元素元素(或铵根)和酸根组成的化合物 如:氯化钠、碳酸钠

酸、碱、盐的水溶液可以导电(原因:溶于水时离解形成自由移动的阴、阳离子)

二、酸

1、浓盐酸、浓硫酸的物理性质、特性、用途

浓盐酸 浓硫酸

颜色、状态 “纯净”:无色液体

工业用盐酸:黄色(含Fe3) 无色粘稠、油状液体

气味 有刺激性气味 无

特性 挥发性

(敞口置于空气中,瓶口有白雾) 吸水性

脱水性

强氧化性

腐蚀性

用途 ①金属除锈

②制造药物

③人体中含有少量盐酸,助消化

①金属除锈

②浓硫酸作干燥剂

③生产化肥、精炼石油

2、酸的通性(具有通性的原因:酸离解时所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H)

(1)与酸碱指示剂的反应:

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不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色

(2)金属

酸 → 盐

氢气

(3)金属氧化物

酸 → 盐

(4)碱

酸 → 盐

(5)盐

酸 → 另一种盐

另一种酸(产物符合复分解条件)

3、三种离子的检验

试剂

Cl- AgNO3 及HNO3

SO42- ①Ba(NO3)2及HNO3②HCl 及BaCl2 CO32- HCl 及石灰水

三、碱

1、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的物理性质、用途

氢氧化钠 氢氧化钙

颜色、状态 白色固体,极易溶于水(溶解放热) 白色粉末,微溶于水 俗名 烧碱、火碱、苛性钠(具有强腐蚀性) 熟石灰、消石灰

制法 Ca(OH)2Na2CO3== CaCO3↓2NaOH CaO H2O== Ca(OH)2 用途 ①氢氧化钠固体作干燥剂

②化工原料:制肥皂、造纸

③去除油污:炉具清洁剂中含氢氧化钠

①工业:制漂白粉

②农业:改良酸性土壤、配波尔多液

③建筑:

2、碱的通性(具有通性的原因:离解时所生成的阴离子全部是OH-)

(1)碱溶液与酸碱指示剂的反应:

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色,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

(2)非金属氧化物碱 → 盐水

(3)酸碱 → 盐水

(4)盐碱 → 另一种盐另一种碱(反应物均可溶,产物符合复分解条件)

四、非金属氧化物与金属氧化物

非金属氧化物 金属氧化物

质 (1)大多数可与水反应生成酸

CO2H2O== H2CO3

SO2H2O== H2SO3

SO3H2O== H2SO4 (1)少数可与水反应生成碱

Na2O H2O== 2NaOH

K2O H2O== 2KOH

可溶

BaO H2O== Ba(OH)2

性碱

CaO H2O== Ca(OH)2

(2) 酸性氧化物碱 → 盐水

CO2 Ca(OH)2== CaCO3↓H2O

(不是复分解反应) (2) 碱性氧化物酸 → 盐水 Fe2O36HCl== 2FeCl33H2O

注:难溶性碱受热易分解(不属于碱的通性)

如Cu(OH)2加 热CuO H2O

2Fe(OH)3加 热Fe2O33H2O

五、中和反应

溶液酸碱度的表示法——pH

1、定义:酸与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

2、实质:OH-H== H2O

3、应用:

(1)改变土壤的酸碱性。(2)处理工厂的废水。(3)用于医药。

4、溶液酸碱度的表示法——pH

(1)0

7

14 酸性增强

中性

碱性增强

(2)pH的测定:最简单的方法是使用pH试纸

用玻璃棒(或滴管)蘸取待测试液少许,滴在pH试纸上,显色后与标准比色卡对照,读出溶液的pH(读数为整数)

(3)酸碱性与酸碱度关系:

指示剂 pH值 石蕊 酚酞

酸性 <7 变红色 无色

中性 =7 紫色 无色

碱性 >7 变蓝色 变红色

(4)酸雨:正常雨水的pH约为5.6(因为溶有CO2);pH<5.6的雨水为酸雨

第十一单元

《盐 化肥》知识点

一、常见的盐

定义:能解离出金属离子(或NH4)和酸根离子的化合物

物质 俗称 物理性质 用途

氯化钠 食盐 白色粉末,

水溶液有咸味,

溶解度受温度

影响不大

(1)作调味品(2)作防腐剂

(3)消除积雪(降低雪的熔点) (4)农业上用NaCl溶液来选种

(5)制生理盐水(0.9% NaCl溶液)

Na

维持细胞内外的水分分布,促进细胞内外物质交换

Cl- 促生盐酸、帮助消化,增进食欲

碳酸钠

Na2CO3 纯碱(因水溶液呈碱性)苏打 白色粉末状固体,易溶于水 用于玻璃、造纸、纺织、洗涤、食品工业等

碳酸氢钠

NaHCO3 小苏打 白色晶体,

易溶于水 制糕点所用的发酵粉

医疗上,治疗胃酸过多

备注

1、粗盐中由于含有氯化镁、氯化钙等杂质,易吸收空气中的水分而潮解。

(无水氯化钙可用作干燥剂)

2、碳酸钠从溶液中析出时,会结合一定数目的水分子,化学式为Na2CO3•10H2O。

碳酸钠晶体Na2CO3•10H2O(纯净物),俗称天然碱、石碱、口碱。

风化:常温时在空气中放置一段时间后,失去结晶水而变成粉末。(化学变化)

3、2Na H CO3 △

Na2CO3 H2O CO2↑

NaHCO3HCl===NaCl H2O CO2↑

二、精盐提纯——去除不溶性杂质,得到的精盐中还含有氯化镁、氯化钙等可溶性杂质。

1、 实验步骤:溶解、过滤、蒸发

2、 实验仪器

实验步骤 实验仪器 其中玻璃棒的作用

溶解 烧杯、玻璃棒 加速溶解

过滤 铁架台(带铁圈)、漏斗、烧杯、玻璃棒 引流

蒸发 铁架台(带铁圈)蒸发皿、酒精灯、玻璃棒 使液体受热均匀,防止液体飞溅

三、盐的化学性质

1、 盐(可溶) 金属1 → 金属2 新盐(金属1比金属2活泼,K、Ca、Na除外)

2、 盐

酸 → 新盐

新酸(满足复分解反应的条件)

3、 盐

碱 → 新盐

新碱(反应物需都可溶,且满足复分解反应的条件)

4、 盐

盐 → 两种新盐(反应物需都可溶,且满足复分解反应的条件)

注:①复分解反应的条件:当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物中有沉淀或有气体或有水生成时,复分解反应才可以发生。

②常见沉淀:AgCl↓ BaSO4↓ Cu(OH)2↓ Fe(OH)3↓ Mg(OH)2↓ BaCO3↓ CaCO3↓

生成气体:H与CO32- ;

NH4与OH- 生成水:H与OH-

③反应实质:离子结合成H2O:H与OH-

↑:H与CO32-;NH4与OH-

↓:Ag与Cl-;CO32-

Ba2 与CO32-;SO42-

Ca2与CO32-

……

Mg2与OH-……

四、酸、碱、盐的溶解性

1、酸:大多数都可溶(除硅酸H2SiO3不溶)

2、碱:只有氨水、氢氧化钠、氢氧化钾、氢氧化钡和氢氧化钙可溶于水,其余均为沉淀

3、盐:钾盐、钠盐、硝酸盐、铵盐都可溶;

硫酸盐除BaSO4难溶,Ag2SO

4、CaSO4微溶外,其余多数可溶;

氯化物除AgCl难溶外,其余多数均可溶;

碳酸盐除碳酸钾、碳酸钠、碳酸铵可溶,其余都难溶。

注:BaSO

4、、AgCl 不溶于水,也不溶于酸。

五、特殊离子鉴别:

H

1、指示剂;

2、活泼金属;

3、金属氧化物;

4、碱;

5、某些盐:CO32-盐

OH-

1、指示剂;

2、非活泼金属;

3、碱;

4、某些盐:Fe

3、Cu2盐

Cl-

用Ag NO3溶液,生成不溶于硝酸的AgCl沉淀

SO42-

用Ba(NO3)2溶液,生成不溶于硝酸的 BaSO4沉淀;或用HCl和BaCl2 CO32-

用HCl能产生使Ca (OH)2变浑浊的气体

Fe3

用OH-能生成红褐色沉淀

Cu2

用OH-能生成蓝色沉淀

NH4

用OH-能生成NH4OH,不稳定,分解出NH3;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Mg2

用OH-

能生成白色沉淀 Ca2

用CO32-

能生成白色沉淀

六、化学肥料

1、农家肥料:营养元素含量少,肥效慢而持久、价廉、能改良土壤结构

2、化学肥料 (氮肥、钾肥、磷肥)

(1)氮肥

作用:促进植物茎、叶生长茂盛、叶色浓绿(促苗)。

缺氮:叶黄a、常用氮肥:

含N量 使用注意事项

NH4HCO3

17.7% 易分解,施用时深埋 铵态氮肥防晒防潮,且均不能与碱性物质(如草木灰、熟石灰等)混合施用

NH4NO3

35% 易爆,结块不可用铁锤砸

(NH4)2SO4

21.2% 长期使用会使土壤酸化、板结

NH4Cl

26.2% 长期使用会使土壤酸化、板结

CO(NH2)2

46.7% 含氮量最高的氮肥(有机物)

NH3. H2O 加水稀释后施用 不稳定,易放出NH3↑

NaNO3 b、NH4的检验

试剂:碱(NaOH、Ca(OH)2等)、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

NH4NO3 NaOH=NaNO3 NH3↑H2O

c、生物固氮:豆科植物的根瘤菌将氮气转化为含氮的化合物而吸收

(2)钾肥

作用:促使作物生长健壮、茎杆粗硬,抗倒伏(壮秆)。 缺钾:叶尖发黄

KCl

常用钾肥

草木灰:农村最常用钾肥(主要成分为K2CO3), 呈碱性

K2SO4:长期使用会使土壤酸化、板结

(3)磷肥

作用:促进植物根系发达,穗粒增多,饱满(催果)

缺磷:生长迟缓,产量降低,根系不发达

常用磷肥

磷矿粉

Ca3(PO4)2 钙镁磷肥(钙和镁的磷酸盐)

过磷酸钙 Ca(H2PO4)2和CaSO4

不能与碱性物质混合施用。 重过磷酸钙 Ca(H2PO4)2

如草木灰、熟石灰

(4)复合肥:含N、P、K中的两种或三种

KNO3

NH4H2PO4

不能与碱性物质混合施用

(NH4) 2HPO4

3、使用化肥、农药对环境的影响

(1)土壤污染:重金属元素、有毒有机物、放射性物质

(2)大气污染:N2O、NH

3、H2S、 SO2

(3)引起水体污染 :N、P过多,导致水体富营养化,赤潮、水华等现象

4、合理使用化肥

(1)根据土壤情况和农作物种类选择化肥

2、农家肥和化肥合理配用

五、氮、磷、钾三种化肥的区别方法

肥 钾

肥 磷

看外观 白

体 灰白色粉末

水 全

水 大多数不溶于水

灼烧 可燃烧,熔化起泡冒烟 不燃烧,跳动、爆裂声

加Ca(OH)2 放出氨气 不放出氨气

七、题型讲解:

1、离子共存:即离子不能结合成H2O、↓、↑

例:下列离子能在pH=13的水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

)

A.SO42-、Cl-、Na、H

B.K、SO42-、Cu

2、N03- C.Cl-、K、SO42-、Na

D.Ca

2、Cl-、CO32-、Na

2、除杂质:(所加物质,能去除杂质成分,不能与原物质反应,也不引进新杂质,最好生成原物质。)

例:NaOH (Ba(OH) 2)

Na 2SO4

(Na2CO3)

K2SO4

(CuSO4)

KNO3

(CuSO4)

3、区分物质:找物质间的不同点(通常用特殊离子鉴别法)。

例:NaOH与Ca(OH) 2

H 2SO4与HCl

NaCl、HCl与Na2CO3

NaOH与Na2CO3 找颜色;无颜色的,两两反应找现象。

例:下列各组物质的溶液,不另加试剂无法一一鉴别的是(

)

A.NaOH HCl CuSO4 MgSO4

B.Na2CO3 K2SO4 BaCl2

HCl C.KNO3 HCl FeCl3

NaOH

D.KNO3 H2SO4 NaOH

BaCl2

5、制取物质:

2HCl

=2NaCl

Na2CO3

= 2NaOH

CO2

=

CaCO3↓

NaOH

==

H2O

6、推断题:

(1)叙述型:找关键词;(2)框图型:找题眼;(3)表格型:两两反应,找现象;

(4)密码型:找特殊性质;(5)连线型:找反应种类,代入

第十二单元

化学与生活

课题1

人类重要的营养物质

六大营养素: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无机盐和水(无机盐和水可被人体直接吸收)

一、蛋白质

1、功能:是构成细胞的基本物质,是机体生长及修补受损组织的主要原料。

成人每天需60-70g

2、存在:动物肌肉、皮肤、毛发、蹄、角的主要成分

植物的种子(如花生、大豆)

3、构成:由多种氨基酸(如丙氨酸、甘氨酸等)构成

4、人体蛋白质代谢

摄入

胃肠道

尿素CO2H2O,放出热量

蛋白质

人体

氨基酸

水解

人体所需各种蛋白质

5、几种蛋白质(维持生长发育,组织更新)

(1)血红蛋白:由血红素(含Fe2)和蛋白质构成

作用:运输O2和CO2的载体

血红蛋白 O2

氧合血红蛋白 CO中毒机理:血红蛋白与CO结合能力比与O2结合能力强200倍,导致缺氧而死。

吸烟危害:CO、尼古丁、焦油等

(2)酶:生物催化剂

特点:高效性、选择性、专一性

淀粉酶

麦芽糖酶

例 :淀粉(能使碘变蓝)

麦芽糖

葡萄糖(人体可直接吸收的糖)

6、蛋白质的变性(不可逆):破坏蛋白质的结构,使其变质

引起变质的因素 物理:高温、紫外线等

化学:强酸、强碱、甲醛、重金属盐(Ba

2、Hg

2、Cu

2、Ag等)等

应用:用甲醛水溶液(福尔马林)制作动物标本,使标本长期保存。

二、糖类

是生命活动的主要供能物质(60%—70%)

1、组成:由C、H、O三种元素组成。又叫做碳水化合物

2、常见的糖

(1)淀粉(C6H10O5)n :存在于植物种子或块茎中。如稻、麦、马铃薯等。

(C6H10O5)n

C6H12O6

血糖

淀粉(肌肉和肝脏中)

(2)葡萄糖C6H12O6 ( 人体可直接吸收的糖)

呼吸作用:C6H12O66O2

6CO26H2O

15.6KJ/g

供机体活动和维持体温需要

光合作用:6CO26H2O

C6H12O66O2 (3)蔗糖C12H22O11:主要存在于甘蔗、甜菜中。

生活中白糖、冰糖、红塘中的主要成分是蔗糖

三、油脂

1、分类 植物油脂:油

动物油脂:脂肪

2、功能:提供大量能量

39.3KJ/g

每日摄入50g-60g

3、脂肪:维持生命活动的备用能源

★糖类和脂肪在人体内经氧化放出热量,为机体活动和维持恒定的体温提供能量。

四、维生素

多数在人体中不能直接合成,需从食物中摄取

1、存在:水果、蔬菜、鱼类等

2、作用:调节新陈代谢、预防疾病、维持身体健康

缺VA

:夜盲症

缺VC :坏血症

课题2 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

一、组成人体的元素

50多种

常量元素(11种)

在人体中含量>0.01%

O>C>H>N>Ca>P>K>S>Na>Cl>Mg

微量元素

在人体中含量<0.01%

Fe、Zn、Se、I、F等

二、人体中的常量元素

1、钙

99%在于骨骼和牙齿中

(1)成人体内约含钙1.26g,主要以C a10(PO4)6(OH)2晶体的形式存在

(2)来源:奶类、绿色蔬菜、水产品、肉类、豆类

(3)钙

过多:结石、骨骼变粗

过少:青少年

佝偻病、发育不良

老年人

骨质疏松

(4)补钙产品:钙中钙;葡萄糖酸钙;

2、钠和钾

(1)Na 存在于细胞外液

人体内含钠80g—120g K

存在于细胞内液

成人每千克含钾约2g

(2)作用:维持人体内的水分和维持体液恒定的pH(如血液的pH7.35-7.45)

三、人体中的微量元素

必需元素(20多种)

Fe、Zn、Se、I、F等

对人体有害的元素

Hg、Cr、Pb、Ag、Ba、Al、Cu等

元素 对人体的作用 摄入量过高、过低对人体的影响

Fe 血红蛋白的成分,能帮助氧气的运输 缺铁会引起贫血

Zn 影响人体发育 缺锌会引起食欲不振,

生长迟缓,发育不良

Se 有防癌、抗癌作用 缺硒可能引起表皮角质化和癌症。如摄入量过高,会使人中毒

I(碘) 甲状腺素的重要成分 缺碘会引起甲状腺肿大,幼儿缺碘会影响生长发育,造成思维迟钝。过量也会引起甲状腺肿大

F(氟) 能防治龋齿 缺氟易产生龋齿,过量会引起氟斑牙和氟骨病 课题3 有机合成材料

一、有机化合物

是否含有碳元素

无机化合物

有机化合物(不包括CO、CO2和Na2CO

3、CaCO3等碳酸盐)

1、生活中常见的有机物

CH4(最简单的有机物、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有机物)、C2H5OH(乙醇,俗名:酒精)、

CH3COOH(乙酸,俗名:醋酸)、C6H12O6(葡萄糖)、蔗糖、蛋白质、淀粉等

2、有机物数目庞大的原因: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3、

有机物

有机小分子

如:CH

4、C2H5OH 、CH3COOH、C6H12O6等

(根据相对分子质量大小) 有机高分子化合物(有机高分子)如:蛋白质、淀粉等

二、有机合成材料

1、

有机高分子材料

(1)分类

天然有机高分子材料

如:棉花、羊毛、蚕丝、天然橡胶等

合成有机高分子材料

塑料

(三大合成材料)

合成纤维:涤纶(的确良)、锦纶(尼龙)、晴纶

合成橡胶

(2)高分子材料的结构和性质

链状结构

热塑性

如:聚乙烯塑料(聚合物)

网状结构

热固性

如:电木

(3)鉴别聚乙烯塑料和聚氯烯塑料(聚氯烯塑料袋有毒,不能装食品):

点燃后闻气味,有刺激性气味的为聚氯烯塑料。

(4)鉴别羊毛线和合成纤维线:

物理方法:用力拉,易断的为羊毛线,不易断的为合成纤维线;

化学方法:点燃,产生焦羽毛气味,不易结球的为羊毛线;无气味,易结球的为合成纤维线。

2、“白色污染”及环境保护

(1)危害: ①破坏土壤,污染地下水

②危害海洋生物的生存; ③如果焚烧含氯塑料会产生有毒的氯化氢气体,从而对空气造成污染

(2)解决途径

①减少使用不必要的塑料制品;

②重复使用某些塑料制品,如塑料袋、塑料盒等;

③使用一些新型的、可降解的塑料,如微生物降解塑料和光降解塑料等;

④回收各种废弃塑料

(3)塑料的分类是回收和再利用的一大障碍

第7篇:初中化学知识点归纳

1、一个定律:质量守恒定律

2、两种变化:物理变化、化学变化

3、两种性质:物理性质、化学性质

4、两种分类:化学反应类型、无机物的简单分类

5、两种推断:元素、物质的推断

6、三种常见的化学用语:元素符号、化学式、化学方程式

7、三种示意图:原子及离子结构示意图、基本仪器、典型实验装置图

8、三个规律:核外电子排布基本规律、金属活动顺序规律、物质间反应规律

9、三种计算:根据化学式计算、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有关溶液的计算

10、三种元素 (O、H、C)及其单质和重要化合物性质

11、五种关系:化合价与化学式、无机物的相互转化关系、性质与用途的关系、溶液酸碱性与PH的关系、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的关系

12、五个判断:反应能否发生的判断、化学式的书写、化学方程式、计算结果、物质性质描述的判断

13、十个实验:H

2、 O2 、、 CO2的制取和收集、H

2、C CO还原性实验、常用仪器基本操作和常用药品取实验、鉴别几种重要物质实验、除杂的实验、实验置上的纠错、重要实验的操作程序、证明金属活动序的实验、重要物质的性质实验

第8篇:初中科学--化学部分知识点归纳

九年级化学知识点归纳

一、概念剖析:

1、 酸

定义:电离时产生的阳离子全部是H+的化合物。

电离: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离解成自由移动阴阳离子的过程。

组成——氢离子+酸根离子

种类:三大强酸--盐酸、硫酸、硝酸。

注:HCl只能表明氯化氢这种气体或盐酸溶液中的溶质,而不能表示盐酸溶液。

2、 碱

定义:碱是电离时产生的阴离子全部是OH的化合物。

组成——金属离子(铵根离子)+氢氧根离子

种类:强碱:KOH、NaOH,中强碱:Ca(OH)2,弱碱:NH3·H2O

3、 盐

定义:指一类金属离子或铵根离子(NH4+)与酸根离子或非金属离子结合的化合物

组成金属离子(铵根离子)+酸根离子

酸根离子:某种酸电离产生的阴离子

种类:正盐:NaCl酸式盐:NH4HSO4碱式盐:Cu2(OH)2CO

34、 复分解反应

定义:由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叫做复分解反应。即:

AB+CD=AD+CB

范围:酸、碱、盐、金属氧化物四大类物质之间

特例: 中和反应——酸跟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叫做中和反应

同向拓展:四大基本反应类型

化合反应: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生成另外一种物质的反应。(转化率最高的反应)

分解反应: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的反应,称为分解反应。

置换反应: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化合价一定发生变

化的反应)

复分解反应:(化合价一定不发生变化的反应)

氧化还原反应:物质与氧发生的反应称为氧化反应,含氧化合物中的氧被夺去的反应叫做还原反应。如:CuO+COCu+CO2------“四不像” -

关系图:

5、 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金属氧化物和非金属氧化物辨析

酸性氧化物:指能跟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

非金属氧化物:大多数是酸性氧化物。如CO

2、SO2,除NO、CO等不成盐的氧化物,也有一些金属

氧化物是酸性氧化物 ,如:Mn2O7。

碱性氧化物:指能跟酸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

金属氧化物:大多数是碱性氧化物。如CaO,Na2O,也有一些金属氧化物是酸性氧化物 ,如:Mn2O7。

6、使产生的热量迅速

地扩散,切不可把水倒入浓硫酸里。

7、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及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联系:化学变化中一定伴随着物理变化,物理变化中不一定伴随着化学变化;

物理变化:浓硫酸的吸水性

潮解:有些晶体能自发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在它们的固体表面逐渐形成饱和溶

液。如:氢氧化钠固体在空气中潮解。

化学变化:浓硫酸的脱水性

风化:常温时放在干燥的空气里,能逐渐失去结晶水而成为粉末

如:CuSO4·5H2O====== CuSO4+5H2O(若加热的情况除外)

二、常见的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归类(常作为实验题中的隐藏条件)

1、放热反应

(1)大多数的化合反应:CaO + H2O =Ca(OH)2;

(2 ) 酸碱中和反应:NaOH+HCl=NaCl+H2O ;

(3)活泼金属置换水或者酸中的氢的反应2Na+ 2H2O=2 NaOH+ H

2(4)一些物质的溶解:浓硫酸的稀释,氢氧化钠的溶解,氧化钙的溶解;

(5)含碳燃料的燃烧:

CO+O2CO2

2、吸热反应

(1)大多数的分解反应:CaCO3 CaO+ H2O ;

(2)一些物质的溶解:硝酸铵的溶解;

(3)几个常见的反应

C+H2OCO+H2(水煤气); 

三、需熟记的口诀:

化合价口诀:(正价)一价氢氯钾钠银,二价氧钙钡镁锌,三铝、四硅、五氮磷。

二三铁,二四碳,二四六硫都齐全,铜汞二价最常见;

原子团的化合价

负一价:氢氧根(OH-),硝酸根(NO3-),氯酸根(ClO3-),高锰酸根(MnO4-);

负二价:硫酸根(SO42-),碳酸根(CO32-),亚硫酸根(SO32-),锰酸根(MnO42-);

负三价:磷酸根(PO43-);

正一价:铵根(NH4+)。

化学式书写的口诀:

一排序,二标价,绝对值角标来交叉,能约约成最简比,化学式规则来检查。

注:排序:正前负后,特例:NH3,CH4;不能约简的特例:N2O4,Na2O

2四、溶解性表:

(1) 大多数酸可溶(HCl、HNO

3、H2CO3有挥发性、浓H2SO4有吸水性。)

(2) 碱的溶解性:钾、钠、钡、铵溶、钙微溶,其余碱 全不溶。

(3) 盐的溶解性:

钾、钠、硝酸溶, (钾盐、钠盐和硝酸盐都溶于水。)

盐酸除银(亚)汞, (盐酸盐里除氯化银和氯化亚汞外都溶。)

再说硫酸盐,不容有钡、铅, (硫酸盐中不溶的是硫酸钡和硫酸铅。)

其余几类盐, (碳酸盐、亚硫酸盐、磷酸盐、硅酸盐和硫化物)

只溶钾、钠、铵, (只有相应的钾盐、钠盐和铵盐可溶)

最后说碱类,钾、钠、铵和钡。 (氢氧化钾、氢氧化钠、氢氧化钡和氨水可溶)

(4)气体的水溶性

O21:0.03CO21:1SO21:40HCl1:500NH31:700

理解:O21L:0.03L(即30mL)

五、常见化学反应方程式归纳:

(一)酸的性质(1)与指示剂反应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无色酚酞试液不变色。

(2)酸 + 碱 = 盐 + 水。

(3)酸 + 某些金属氧化物 = 盐 + 水。

(4)酸 + 活泼金属 = 盐 + 氢气。

(5)酸 + 盐 = 新盐 + 新酸。

1、 锌跟稀盐酸反应:Zn + 2HCl = ZnCl2 + H2 ↑有气泡产生,锌粒逐渐减少。

2、 锌跟稀硫酸反应:Zn + H2SO4 = ZnSO4 + H2 ↑

3、 铁跟稀盐酸反应:Fe + 2HCl = FeCl2 + H2 ↑有气泡产生,铁逐渐减少,

4、 铁跟稀硫酸反应:Fe + H2SO4 =FeSO4 + H2 ↑溶液变成浅绿色。(生成的是二价铁而非三价铁)

5、 铁锈跟稀盐酸反应:Fe2O3 +6HCl = 2FeCl3 + 3H2O红色铁锈逐渐消失,

6、 铁锈跟稀硫酸反应:Fe2O3 + 3H2SO4 = Fe2(SO4)3 + 3H2O溶液变成黄色

7、 氧化铜跟稀盐酸反应:CuO + 2HCl =CuCl2 +H2O黑色氧化铜逐渐消失,

8、 氧化铜跟稀硫酸反应:CuO + H2SO4 = CuSO4 + H2O溶液变成蓝色。

(二)碱的性质:(1)碱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色,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

(2)碱 + 多数非金属氧化物 = 盐 + 水

(3)碱 + 酸 = 盐 + 水

(4)碱+某些盐 = 另一种盐 + 另一种碱

1、 氢氧化钠跟二氧化碳反应:2NaOH + CO2 = Na2CO3 + H2O

2、 氢氧化钠跟二氧化硫反应:2NaOH + SO2 = Na2SO3 + H2O(SO2溶于水生成亚硫酸)

3、 氢氧化钠跟三氧化硫反应:2NaOH + SO3 = Na2SO4 + H2O(SO3溶于水生成硫酸)

4、 氢氧化钙跟二氧化碳反应:Ca(OH)2 + CO2 = CaCO3↓ + H2O (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5、 氢氧化钠跟稀硫酸反应:2NaOH + H2SO4 = Na2SO4 + 2H2O

6、 氢氧化钠跟稀盐酸反应:NaOH + HCl = NaCl + H2O

7、 生石灰跟水反应:CaO + H2O =Ca(OH)

2(三)盐的性质:(1)盐 + 某些金属=另一种盐 + 另一种金属。

(2)盐 + 某些酸 = 另一种盐 + 另一种酸。

(3)盐 + 某些碱 = 另一种盐 + 另一种碱

(4)盐 + 某些盐 = 另一种盐 + 另一种盐

1、 硫酸铜溶液跟铁反应:CuSO4 + Fe = ZnSO4 +Fe 铁表面覆盖红色物质,溶液由蓝色变浅绿色

2、 碳酸钠跟盐酸反应:Na2CO3 + 2HCl = 2NaCl +H2O +CO2↑有气泡产生固体逐渐减少

3、 碳酸氢钠跟盐酸反应:NaHCO3 + HCl = NaCl +H2O + CO2↑有气泡产生固体逐渐减少

4、 石灰石跟稀盐酸反应:CaCO3 + 2HCl = CaCl2 +H2O +CO2↑有气泡产生固体逐渐减少

5、 硝酸银跟稀盐酸反应:AgNO3 + HCl = AgCl↓ +HNO3有白色沉淀产生

6、 氯化钡跟稀硫酸反应:BaCl2 + H2SO4 = BaSO4↓ + 2HCl 有白色沉淀产生

7、 氢氧化钙根碳酸钠溶液反应:Ca(OH)2 + Na2CO3 = 2NaOH + CaCO3↓ 有白色沉淀产生

8、 硝酸银溶液跟氢氧化钠溶液反应:AgNO3 + NaCl = AgCl↓ + NaNO3有白色沉淀产生

9、 氯化钡溶液跟硫酸钠溶液反应:BaCl2 + Na2SO4 = 2NaCl + BaSO4↓有白色沉淀产生

四、金属活动性顺序表:

KCaNaMgAlZnFeSnPb(H)CuHgAgPtAu

1、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金属的位置越靠前,它的活动性越强。KCaNa

能置换酸中的氢。

2、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位于氢前面的金属能置换出盐酸、稀硫酸中的氢

3、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位于前面的金属能把位于后面的金属从它们化合物的溶液里置换出来。(相隔的越远先反应)。

4、依据四个反应方程式:

Mg+ 2HCl==MgCl2+H2↑Zn+ 2HCl==ZnCl2+ H2↑

24732657

32Fe+ 2HCl ═ FeCl2+ H2↑2Al+ 6HCl== 2AlCl3+ 3H2↑

56732542196

可知只有Al失去电子数与其他金属失去的不同,若也让Al失去两个电子,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变形为2/3Al+ 2HCl== 2/3AlCl3+ H2↑(即Al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8)

18732

此时,进行比较可知,

(1)去等质量的四种金属与足量的稀盐酸反应时,产生H2由多到少的顺序是:Al >Mg> Fe> Zn(即相对原子质量越小,产生的H2越多)

(2)四种金属分别与足量的稀盐酸反应时,产生等质量H2,则消耗四种金属的质量由多到少的顺序是:Al

(3)四种金属与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稀盐酸充分反应后,金属均有剩余时,产生的H2一定相等(因为等质量的稀盐酸反应后产生的H2相等);同时可知,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越小,剩余的质量越多,即金属剩余量Al >Mg> Fe> Zn。

六、反应条件:

1、复分解反应的条件——生成物中有沉淀析出,或有气体放出,或有水生成

2、金属跟酸反应的条件——

3、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金属要排在氢前。

浓硫酸、硝酸跟金属反应不能生成氢气。

铁发生置换反应时,生成+2价的铁的化合物。

4、金属跟盐反应的条件——

(1)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单质的金属要比盐中金属活泼。

(2)反应物中的盐要可溶。

(3)K、Ca、Na、Ba等金属跟盐反应不能生成另一种盐和另一种金属。

盐跟盐反应的条件——反应物都要可溶,生成物要有沉淀。

盐跟碱反应的条件——反应物都要可溶,生成物要有沉淀或气体。

七、熟记常见物质的俗称和化学式:

生石灰—— CaO熟石灰——Ca(OH)

2石灰石、大理石—— CaCO3食盐——NaCl

火碱、烧碱、苛性钠—— NaOH纯碱、苏打——Na2CO

3小苏打—— NaHCO3铁锈、赤铁矿——Fe2O

3赤铁矿—— Fe3O4金刚石、石墨—— C

干冰——CO2冰—— H2O

天然气(甲烷)——CH4酒精(乙醇)—— C2H5OH

醋酸(乙酸)——CH3COOH蓝矾 —— CuSO4·5H2O

绿矾——Fe SO4·7H2O明矾 ——KAl(SO4)2·12H2O

铜绿——Cu2(OH)2CO3氨水——NH3·H2O

八、熟记常见物质的颜色:

红色的固体——Cu、Fe2O3 、P(红磷)

黑色的固体——C、CuO、Fe3O

4、FeO、MnO2铁粉

白色的固体——KClO

3、P2O

5、P(白磷)、CuSO4(无水硫酸铜)、KCl、NaCl、铁等暗紫色的固体——KMnO4黄色的固体—— S

蓝色的固体——CuSO4·5H2O蓝色絮状沉淀——Cu(OH)2红褐色絮状沉淀——Fe(OH)3常见不溶于酸的白色沉淀——BaSO

4、AgCl溶于酸并放出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的白色沉淀——BaCO

3、CaCO3等不溶性碳酸盐的沉淀溶于酸但不产生气体的白色沉淀——Mg(OH)

2、Al(OH)3等不溶性碱的沉淀蓝色的溶液—— CuSO

4、CuCl

2、Cu(NO3)2等含Cu2+溶液

浅绿色的溶液——FeSO

4、FeCl2等含Fe2+溶液

黄色的溶液——FeCl

3、Fe2(SO4)

3、Fe(NO3)3等含Fe3溶液 +

九、物质的检验和鉴别:

1、 检验稀盐酸(或Cl-)——取少量待检液体于洁净的试管中,滴入几滴AgNO3溶液和稀HNO3,有白

色沉淀产生。

2、 检验稀硫酸(或SO42-)——取少量待检液体于洁净的试管中,滴入几滴BaCl2溶液和稀HNO3,有白

色沉淀产生。

3、 检验CO32-——取少量待检液体于洁净的试管中,滴入几滴稀HCl,有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产

生。

4、 检验NH4+——取少量待检物于洁净的试管中,滴入适量NaOH溶液并加热,有使湿的红色石蕊试纸

变成蓝色的气体产生。

5、 鉴别稀盐酸和稀硫酸——分别取少量待检液体于两支洁净的试管中,各滴入几滴BaCl2溶液,有白色

沉淀产生的原溶液是稀硫酸,无现象产生的原溶液是稀盐酸。

6、 鉴别Ca(OH)2和NaOH溶液——分别取少量待检液体于两支洁净的试管中,分别通入CO2气体(或

各滴入几滴Na2CO3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的原溶液是Ca(OH)2,无现象产生的原溶液是NaOH。 ◎补充下列反应方程式:

1、 氢氧化铜跟稀盐酸反应:Cu(OH)2 + 2HCl = CuCl2 + 2H2O蓝色沉淀消失

2、 氢氧化铜跟稀硫酸反应:Cu(OH)2 + H2SO4 = CuSO4 + 2H2O变成蓝色溶液

3、 氢氧化钠跟硫酸铜溶液反应:2NaOH + CuSO4 = Na2SO4 2 ↓ 有蓝色沉淀产生

4、 氢氧化钠跟氯化铁溶液反应:3NaOH + FeCl3 = Fe(OH)3↓ +3NaCl 有红褐色沉淀产生 ◎判断溶液的酸碱性——用指示剂,溶液的酸碱度——用pH来表示。

0123456789101112131

4中性

← 酸性增强碱性增强 →

紫色石蕊无色酚酞

pH<7为酸性显红色显无色

pH=7为中性显紫色显红色

pH>7为碱性显蓝色显红色

◎干燥剂的选择:

1、浓硫酸可干燥:酸性气体(如:CO

2、SO

2、SO

3、NO

2、HCl、)

中性气体(如:H

2、O

2、N

2、CO) 不能干燥碱性气体(如:NH3)

2、氢氧化钠固体、生石灰、碱石灰可干燥:碱性气体(如:NH3)中性气体(如:H

2、O

2、N

2、CO)

不能干燥酸性气体(如:CO

2、SO

2、SO

3、NO

2、HCl、)

3、无水硫酸铜固体遇水由白色变蓝色,可检验水的存在,并吸收水蒸气。

第9篇:初中数学解题方法归纳总结

初中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一、基本运算方法 ...................................................................................................................................................... 2

1、配方法............................................................................................................................................................. 2

2、因式分解法 ..................................................................................................................................................... 2

3、换元法............................................................................................................................................................. 2

4、判别式法与韦达定理 ..................................................................................................................................... 2

5、待定系数法 ..................................................................................................................................................... 3

6、构造法............................................................................................................................................................. 3

7、反证法............................................................................................................................................................. 3

8、面积法............................................................................................................................................................. 3

9、几何变换法 ..................................................................................................................................................... 4

10、客观性题的解题方法 ................................................................................................................................... 4

二、基本定理 .............................................................................................................................................................. 5

三、常用数学公式 .................................................................................................................................................... 10

第 1 页

共 11 页

一、基本运算方法

1、配方法

所谓配方,就是把一个解析式利用恒等变形的方法,把其中的某些项配成一个或几个多项式正整数次幂的和形式。通过配方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叫配方法。其中,用的最多的是配成完全平方式。配方法是数学中一种重要的恒等变形的方法,它的应用十分非常广泛,在因式分解、化简根式、解方程、证明等式和不等式、求函数的极值和解析式等方面都经常用到它。

2、因式分解法

因式分解,就是把一个多项式化成几个整式乘积的形式。因式分解是恒等变形的基础,它作为数学的一个有力工具、一种数学方法在代数、几何、三角等的解题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因式分解的方法有许多,除中学课本上介绍的提取公因式法、公式法、分组分解法、十字相乘法等外,还有如利用拆项添项、求根分解、换元、待定系数等等。

3、换元法

换元法是数学中一个非常重要而且应用十分广泛的解题方法。我们通常把未知数或变数称为元,所谓换元法,就是在一个比较复杂的数学式子中,用新的变元去代替原式的一个部分或改造原来的式子,使它简化,使问题易于解决。

4、判别式法与韦达定理

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a、b、c属于R,a≠0)根的判别,△=b2-4ac,不仅用来判定根的性质,而且作为一种解题方法,在代数式变形,解方程(组),解不等式,研究函数乃至几何、三角运算中都有非常广泛的应用。 韦达定理除了已知一元二次方程的一个根,求另一根;已知两个数的和与积,求这两个数等简单应用外,还可以求根的对称函数,计论二次方程根的符号,解对称方程组,以及解一些有关二次曲线的问题等

第 2 页

共 11 页

5、待定系数法

在解数学问题时,若先判断所求的结果具有某种确定的形式,其中含有某些待定的系数,而后根据题设条件列出关于待定系数的等式,最后解出这些待定系数的值或找到这些待定系数间的某种关系,从而解答数学问题,这种解题方法称为待定系数法。它是中学数学中常用的方法之一。

6、构造法

在解题时,我们常常会采用这样的方法,通过对条件和结论的分析,构造辅助元素,它可以是一个图形、一个方程(组)、一个等式、一个函数、一个等价命题等,架起一座连接条件和结论的桥梁,从而使问题得以解决,这种解题的数学方法,我们称为构造法。运用构造法解题,可以使代数、三角、几何等各种数学知识互相渗透,有利于问题的解决。

7、反证法

反证法是一种间接证法,它是先提出一个与命题的结论相反的假设,然后,从这个假设出发,经过正确的推理,导致矛盾,从而否定相反的假设,达到肯定原命题正确的一种方法。反证法可以分为归谬反证法(结论的反面只有一种)与穷举反证法(结论的反面不只一种)。用反证法证明一个命题的步骤,大体上分为:(1)反设;(2)归谬;(3)结论。

反设是反证法的基础,为了正确地作出反设,掌握一些常用的互为否定的表述形式是有必要的,例如:是、不是;存在、不存在;平行于、不平行于;垂直于、不垂直于;等于、不等于;大(小)于、不大(小)于;都是、不都是;至少有一个、一个也没有;至少有n个、至多有(n一1)个;至多有一个、至少有两个;唯

一、至少有两个。 归谬是反证法的关键,导出矛盾的过程没有固定的模式,但必须从反设出发,否则推导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推理必须严谨。导出的矛盾有如下几种类型:与已知条件矛盾;与已知的公理、定义、定理、公式矛盾;与反设矛盾;自相矛盾。

8、面积法

平面几何中讲的面积公式以及由面积公式推出的与面积计算有关的性质定理,不仅可用于计算面积,而且用它来证明平面几何题有时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运用面积关系来证明或计算平面几何题的方法,称为面积方法,它是几何中的一种常用方法。

第 3 页

共 11 页

用归纳法或分析法证明平面几何题,其困难在添置辅助线。面积法的特点是把已知和未知各量用面积公式联系起来,通过运算达到求证的结果。所以用面积法来解几何题,几何元素之间关系变成数量之间的关系,只需要计算,有时可以不添置补助线,即使需要添置辅助线,也很容易考虑到。

9、几何变换法

在数学问题的研究中,常常运用变换法,把复杂性问题转化为简单性的问题而得到解决。所谓变换是一个集合的任一元素到同一集合的元素的一个一一映射。中学数学中所涉及的变换主要是初等变换。有一些看来很难甚至于无法下手的习题,可以借助几何变换法,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另一方面,也可将变换的观点渗透到中学数学教学中。将图形从相等静止条件下的研究和运动中的研究结合起来,有利于对图形本质的认识。 几何变换包括:(1)平移;(2)旋转;(3)对称。

10、客观性题的解题方法

选择题是给出条件和结论,要求根据一定的关系找出正确答案的一类题型。选择题的题型构思精巧,形式灵活,可以比较全面地考察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从而增大了试卷的容量和知识覆盖面。

填空题是标准化考试的重要题型之一,它同选择题一样具有考查目标明确,知识复盖面广,评卷准确迅速,有利于考查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和计算能力等优点,不同的是填空题未给出答案,可以防止学生猜估答案的情况。 要想迅速、正确地解选择题、填空题,除了具有准确的计算、严密的推理外,还要有解选择题、填空题的方法与技巧。

下面通过实例介绍常用方法。

(1)直接推演法:直接从命题给出的条件出发,运用概念、公式、定理等进行推理或运算,得出结论,选择正确答案,这就是传统的解题方法,这种解法叫直接推演法。

(2)验证法:由题设找出合适的验证条件,再通过验证,找出正确答案,亦可将供选择的答案代入条件中去验证,找出正确答案,此法称为验证法(也称代入法)。当遇到定量命题时,常用此法。

(3)特殊元素法:用合适的特殊元素(如数或图形)代入题设条件或结论中去,从而获得解答。这种方法叫特殊元素法。

(4)排除、筛选法:对于正确答案有且只有一个的选择题,根据数学知识或推理、演算,把不正确的结论排除,余下的结论再经筛选,从而作出正确的结论的解法叫排除、筛选法。

(5)图解法:借助于符合题设条件的图形或图象的性质、特点来判断,作出正确的选择称为图解法。图解法是

第 4 页

共 11 页

解选择题常用方法之一。

(6)分析法:直接通过对选择题的条件和结论,作详尽的分析、归纳和判断,从而选出正确的结果,为分析法。

二、基本定理

1、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

2、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3、同角或等角的补角相等

4、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

5、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和已知直线垂直

6、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连接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

7、平行公理 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

8、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平行,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9、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10、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11、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12、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13、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14、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15、定理 三角形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16、推论 三角形两边的差小于第三边

17、三角形内角和定理 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等于180°

18、推论1 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

19、推论2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 20、推论3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和它不相邻的内角

21、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相等

22、边角边公理(SAS) 有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3、角边角公理( ASA)有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 两个三角形全等

24、推论(AAS) 有两角和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第 5 页

共 11 页

25、边边边公理(SSS) 有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6、斜边、直角边公理(HL) 有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27、定理1 在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

28、定理2 到一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同的点,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

29、角的平分线是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所有点的集合

30、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 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 (即等边对等角)

31、推论1 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平分线平分底边并且垂直于底边

32、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和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

33、推论3 等边三角形的各角都相等,并且每一个角都等于60°

34、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 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等角对等边)

35、推论1 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36、推论 2 有一个角等于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37、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38、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上的一半

39、定理 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和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

40、逆定理 和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

41、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可看作和线段两端点距离相等的所有点的集合

42、定理1 关于某条直线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形

43、定理 2 如果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那么对称轴是对应点连线的垂直平分线

44、定理3 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如果它们的对应线段或延长线相交,那么交点在对称轴上

45、逆定理 如果两个图形的对应点连线被同一条直线垂直平分,那么这两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对称

46、勾股定理 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a、b的平方和、等于斜边c的平方,即a2+b2=c2

47、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a、b、c有关系a2+b2=c2,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48、定理 四边形的内角和等于360°

49、四边形的外角和等于360°

50、多边形内角和定理 n边形的内角的和等于(n-2)×180°

51、推论 任意多边的外角和等于360°

52、平行四边形性质定理1 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相等

53、平行四边形性质定理2 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

第 6 页

共 11 页

54、推论 夹在两条平行线间的平行线段相等

55、平行四边形性质定理3 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

56、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1 两组对角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57、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2 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 形是平行四边形

58、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3 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59、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4 一组对边平行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60、矩形性质定理1 矩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 6

1、矩形性质定理2 矩形的对角线相等

62、矩形判定定理1 有三个角是直角的四边形是矩形 6

3、矩形判定定理2 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 6

4、菱形性质定理1 菱形的四条边都相等

65、菱形性质定理2 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并且每一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 6

6、菱形面积=对角线乘积的一半,即S=(a×b)÷2 6

7、菱形判定定理1 四边都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 6

8、菱形判定定理2 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6

9、正方形性质定理1 正方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四条边都相等

70、正方形性质定理2正方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并且互相垂直平分,每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 7

1、定理1 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的

72、定理2 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对称点连线都经过对称中心,并且被对称中心平分

73、逆定理 如果两个图形的对应点连线都经过某一点,并且被这一点平分,那么这两个图形关于这一点对称 7

4、等腰梯形性质定理 等腰梯形在同一底上的两个角相等 7

5、等腰梯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

76、等腰梯形判定定理 在同一底上的两个角相等的梯 形是等腰梯形 7

7、对角线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

78、平行线等分线段定理 如果一组平行线在一条直线上截得的线段相等,那么在其他直线上截得的线段也相等 7

9、推论1 经过梯形一腰的中点与底平行的直线,必平分另一腰 80、推论2

经过三角形一边的中点与另一边平行的直线,必平分第三边 8

1、三角形中位线定理

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并且等于它的一半

82、梯形中位线定理

梯形的中位线平行于两底,并且等于两底和的一半 L=(a+b)÷2

S=L×h

第 7 页

共 11 页

8

3、(1)比例的基本性质:如果a:b=c:d,那么ad=bc

如果 ad=bc ,那么a:b=c:d 8

4、(2)合比性质:如果a/b=c/d,那么(a±b)/b=(c±d)/d 8

5、(3)等比性质:如果a/b=c/d=…=m/n(b+d+…+n≠0),

那么(a+c+…+m)/(b+d+…+n)=a/b 8

6、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 三条平行线截两条直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

87、推论

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截其他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

88、定理

如果一条直线截三角形的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那么这条直线平行于三角形的第三边

89、平行于三角形的一边,并且和其他两边相交的直线, 所截得的三角形的三边与原三角形三边对应成比例 90、定理

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和其他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相交,所构成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相似 9

1、相似三角形判定定理1 两角对应相等,两三角形相似(ASA) 9

2、直角三角形被斜边上的高分成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和原三角形相似 9

3、判定定理2 两边对应成比例且夹角相等,两三角形相似(SAS) 9

4、判定定理3 三边对应成比例,两三角形相似(SSS)

95、定理

如果一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和一条直角边与另一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成比例,那么这两个直角三角形相似

96、性质定理1 相似三角形对应高的比,对应中线的比与对应角平分线的比都等于相似比 9

7、性质定理2 相似三角形周长的比等于相似比 9

8、性质定理3 相似三角形面积的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

99、任意锐角的正弦值等于它的余角的余弦值,任意锐角的余弦值等于它的余角的正弦值 100、任意锐角的正切值等于它的余角的余切值,任意锐角的余切值等于它的余角的正切值 10

1、圆是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集合

10

2、圆的内部可以看作是圆心的距离小于半径的点的集合 10

3、圆的外部可以看作是圆心的距离大于半径的点的集合 10

4、同圆或等圆的半径相等

10

5、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轨迹,是以定点为圆心,定长为半径的圆 10

6、和已知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是着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10

7、到已知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是这个角的平分线

10

8、到两条平行线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是和这两条平行线平行且距离相等的一条直线

第 8 页

共 11 页

10

9、定理 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点确定一个圆。

110、垂径定理 垂直于弦的直径平分这条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 1

11、推论1 ①平分弦(不是直径)的直径垂直于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 ②弦的垂直平分线经过圆心,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

③平分弦所对的一条弧的直径,垂直平分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另一条弧 1

12、推论2 圆的两条平行弦所夹的弧相等 1

13、圆是以圆心为对称中心的中心对称图形

1

14、定理 在同圆或等圆中,相等的圆心角所对的弧相等,所对的弦相等,所对的弦的弦心距相等

1

15、推论 在同圆或等圆中,如果两个圆心角、两条弧、两条弦或两弦的弦心距中有一组量相等那么它们所对应的其余各组量都相等

1

16、定理 一条弧所对的圆周角等于它所对的圆心角的一半

1

17、推论1 同弧或等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同圆或等圆中,相等的圆周角所对的弧也相等 1

18、推论2 半圆(或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90°的圆周角所对的弦是直径 1

19、推论3 如果三角形一边上的中线等于这边的一半,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120、定理

圆的内接四边形的对角互补,并且任何一个外角都等于它的内对角 1

21、①直线L和⊙O相交

d﹤r ②直线L和⊙O相切

d=r ③直线L和⊙O相离

d﹥r 1

22、切线的判定定理 经过半径的外端并且垂直于这条半径的直线是圆的切线 1

23、切线的性质定理 圆的切线垂直于经过切点的半径 1

24、推论1 经过圆心且垂直于切线的直线必经过切点 1

25、推论2 经过切点且垂直于切线的直线必经过圆心

1

26、切线长定理 从圆外一点引圆的两条切线,它们的切线长相等圆心和这一点的连线平分两条切线的夹角 1

27、圆的外切四边形的两组对边的和相等

1

28、弦切角定理 弦切角等于它所夹的弧对的圆周角

1

29、推论 如果两个弦切角所夹的弧相等,那么这两个弦切角也相等 130、相交弦定理 圆内的两条相交弦,被交点分成的两条线段长的积相等

1

31、推论 如果弦与直径垂直相交,那么弦的一半是它分直径所成的两条线段的比例中项

第 9 页

共 11 页

1

32、切割线定理 从圆外一点引圆的切线和割线,切线长是这点到割线与圆交点的两条线段长的比例中项 1

33、推论 从圆外一点引圆的两条割线,这一点到每条 割线与圆的交点的两条线段长的积相等 1

34、如果两个圆相切,那么切点一定在连心线上

1

35、①两圆外离

d﹥R+r

②两圆外切

d=R+r③两圆相交

R-r﹤d﹤R+r(R﹥r) ④两圆内切

d=R-r(R﹥r) ⑤两圆内含

d﹤R-r(R﹥r) 1

36、定理 相交两圆的连心线垂直平分两圆的公共弦 1

37、定理 把圆分成n(n≥3): ⑴依次连结各分点所得的多边形是这个圆的内接正n边形

⑵经过各分点作圆的切线,以相邻切线的交点为顶点的多边形是这个圆的外切正n边形 1

38、定理

任何正多边形都有一个外接圆和一个内切圆,这两个圆是同心圆 1

39、正n边形的每个内角都等于(n-2)×180°/n 140、定理 正n边形的半径和边心距把正n边形分成2n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 1

41、正n边形的面积Sn=pnrn/2

p表示正n边形的周长 1

42、正三角形面积√3a/4

a表示边长

1

43、如果在一个顶点周围有k个正n边形的角,由于这些角的和应为360°,因此k×(n-2)180°/n=360°化为(n-2)(k-2)=4 1

44、弧长计算公式:L=n兀R/180 1

45、扇形面积公式:S扇形=n兀R^2/360=LR/2 1

46、内公切线长= d-(R-r)

外公切线长= d-(R+r)

三、常用数学公式

公式分类

公式表达式 乘法与因式分解

a2-b2=(a+b)(a-b) a3+b3=(a+b)(a2-ab+b2) a3-b3=(a-b(a2+ab+b2) 三角不等式

|a+b|≤|a|+|b| |a-b|≤|a|+|b|

第 10 页

共 11 页

|a|≤b<=>-b≤a≤b |a-b|≥|a|-|b| -|a|≤a≤|a| 一元二次方程的解

-b+√(b2-4ac)/2a -b-√(b2-4ac)/2a 根与系数的关系

X1+X2=-b/a X1*X2=c/a

注:韦达定理 判别式

b2-4ac=0

注: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根 b2-4ac>0

注:方程有两个不等的实根 b2-4ac<0

注:方程没有实根,有共轭复数根 某些数列前n项和

1+2+3+4+5+6+7+8+9+…+n=n(n+1)/2 1+3+5+7+9+11+13+15+…+(2n-1)=n2 2+4+6+8+10+12+14+…+(2n)=n(n+1) 12+22+32+42+52+62+72+82+…+n2=n(n+1)(2n+1)/6 13+23+33+43+53+63+…n3=n2(n+1)2/4 1*2+2*3+3*4+4*5+5*6+6*7+…+n(n+1)=n(n+1)(n+2)/3

正弦定理

a/sinA=b/sinB=c/sinC=2R 注:其中 R 表示三角形的外接圆半径

余弦定理

b2=a2+c2-2accosB 注:角B是边a和边c的夹角

第 11 页

共 11 页

上一篇:小班科学教案反思下一篇:中国梦主题班会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