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实验详细总结

2022-10-1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总结对于个人的成长而言,是我们反思自身、了解自身、明确目标的重要方式,通过编写的总结报告,我们可以在工作回顾中,寻找出自身的工作难点,掌握自身的工作优势,更加明确自身的发展方向。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初中化学实验详细总结》,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第1篇:初中化学实验详细总结

谈初中物理“自学\实验\讨论\总结”四环节教学法

素质教育的核心就是培养学生能力的发展型教育。为了配合素质教育,本人在课堂上尝试采用了“自学、试验、讨论、总结”四环节教学实验法。具体做法是:

一、自学

在物理教学中,教师应加强对学生自学的指导,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学生自学成为自觉行动。

1、下发阅读提纲。在课前下发阅读提纲,课堂上用简洁、生动、形象的语言将学生思维引向对已知的、有趣的物理现象的分析。

2、自拟内容提纲。学生养成阅读课本的习惯后,可让学生阅读教材,列出内容提纲,不完善的地方学生相互补充,并在教师指导下取得一致意见。确定了重点、难点、学生可有针对性地学习,教师的指导也有所侧重。

二、实验

在自学基础上,教师要创造实验环境,给学生自己动手实验的机会。为了使“动手”贯穿于初中物理教学全过程,具体做法是:

1、变演示实验为学生分组实验。

(1)进行教材中的演示方案,使学生实验随堂进行。如在讲“压强”一节时,为了让学生亲身体会决定“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有哪些,师生共同动手制作“压强小桌”,并分组操作,边探究,边讨论,教师适时点拨,教学效果甚好。

(2)采用随手可得的器材做实验,使学生认识到物理就在你身边,它并非高深莫测。如在讲“大气压”一节时,我在教学中是这样处理的:取一只笔帽,问:“谁能不用任何工具把笔帽粘在嘴上?”从而引出了大气压的存在。

(3)把演示实验改为师生并进实验,教师边讲,学生边操作,解决出现的问题,澄清模糊认识。如讲“串、并联电路”的连接时,教师演示与学生同步进行;讲大气压测定时教师先演示,然后学生再进行实验。

2、把学生的实验观察引伸到课后校外。

(1)课后让学生做一些实验观察。如讲沸腾吸热时,课前布置学生回家用手摸一下沸腾的水壶底。教师刚一布置,有的学生就“妈呀”一声,似乎他的手已经被烫着了。而实践纠正了他的错误。这不仅有助于学生理解有关热学的知识,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精神,同时也使学生树立了“想象”并不等于科学的唯物主义观点。

(2)积极开展课外活动,让学生自制教具、学具。如自制量筒、指南针、滑动变阻器等,使学生都得到观察、操作的机会。

三、讨论

讨论是教改的中心环节。在引导学生讨论的过程中,教师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教者要有明确的教学目的,解决问题要有针对性,对易混淆的概念、知识点要有充分的认识,设计讨论题时要进行充分的估计。如在讲“热平衡”方程Q=cm△t时提出讨论题:△t是初温还是末温?△t、t、t0三者之间有何关系?于是,学生明确了吸热、放热与温度变化有关,而与初温、末温无关。

2、把握方向。讨论中可适当加入一些启发性、引导性的语言,掌握进程,不走弯路。如在讲“电磁感应”一节时,启发学生:当改变导体切割方向时电流方向怎样变化?若改变磁感线方向呢?若两者同时改变呢?步步深入,启而不发,含而不露,给学生留下了讨论的空间。

3、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努力使设计的讨论题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如讲“惯性现象”一节时设计讨论题:杯上放硬纸板,板上放鸡蛋,快速抽出硬纸板,鸡蛋会怎么样呢?学生讨论后,通过教师演示使学生在讨论中增强了对物理知识点的理解。

四、总结

对教学内容进行总结是信息评价归类的过程,以使所学的知识系统化。总结时除了对基础知识进行回顾外,教师还要通过信息反馈,指出物理学习中易混淆的问题,确定学生问题讨论中的最佳答案,解决学生在课堂上遇到的共性问题。

总之,要鼓励学生讨论的积极性,保护学生的学习热情,可让学生做概括性的小结,整理课堂笔记,加深对知识点的记忆,写出专题小论文,使学生对某个问题的认识进一步深化。

作者:王 立

第2篇:高中生物实验详细总结

高中生物实验专题复习方案的实践与总结

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在新一轮的高考改革中,实验能力的考察成为试题中的重点、难点和亮点。通过这一类试题可以综合考察学生的理解能力、分析能力、信息处理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知识迁移能力等多种能力。由于此种题目往往开放性高、难度大,学生处理起来存在着一定的畏惧感,不知从何下手,所以得分低。固有得实验者,得理综之天下的说法。为了适应此类高考试题,在高考复习中让学生了解生物实验试题的类型和特点,掌握实验试题的答题方法和技巧就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对近年高考试题的分析和研究,现将生物实验试题分为以下两大类型,现报告如下:1验证性实验试题 ...

例 为验证“镁是植物生活的必需元素”,三位同学进行了实验设计,下列是实验的基本思路。指出三个实验思路能否达到实验目的,为什么?再写出你的设计思路。

(1)实验一:取生长状况一致的大豆幼苗,用符合实验要求的容器进行培养。对照组容器内只盛有蒸馏水配制的镁盐溶液。两组置于相同的适宜条件下培养,并对溶液通气,观察比较两组植物的生长发育情况。答:_______________

(2)实验二:取生长状况一致的大豆幼苗,栽培在盛有砂性土壤的容器中(砂性土壤肥力均匀,容器符合实验要求),对照组浇以蒸馏水配制的镁盐溶液,两组置于相同的适宜条件下培养,观察比较两组植物的生长发育情况。答:________________

(3)实验三:取生长状况一致的大豆幼苗,栽培在盛有砂性土壤的容器中(砂性土壤肥力均匀,容器符合实验要求),实验组浇以含有植物必需的各种元素的完全营养液,对照组浇以不含镁离子的完全营养液,两组置于相同的适宜条件下培养,观察比较两组植物的生长发育情况。答 :______________

(4)下面由你进行实验设计,写出你的设计思路。答: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根据实验的目的和实验设计的原则对照本实验的方案进行检查评价,可以看出(1)组中蒸馏水和镁盐溶液均缺少植物所需的矿质元素,没有遵循单一变量原则;(2)和(3)组中都可能含有镁离子,没有根据实验目的设置变量。

[参考答案](1)不能。因为蒸馏水和镁盐溶液均缺少植物必需的矿质元素,而使两组植物生长均不正常 (2)不能。因为两组容器内的砂性土壤都有可能含有镁离子(3)不能。因为两组容器内的砂性土壤都有可能含有镁离子(4)取生长状况一致的大豆幼苗,用符合实验要求的容器,对照组盛有适量不含镁离子的完全营养液,实验组盛有等量含镁离子的完全营养液,两组置于相同的适宜条件下培养,观察比较低两组植物的生长发育情况。

[解题思路](1)解读实验目的,把握变量的设计,看是否设计了变量;(2)把握实验结果,看结果显示是否正确,注意结果显示使用的原理是否妥当;(3)看是否遵循单一变量原则;(4)观察实验设计叙述中常规知识点的准确性。

2探究性实验试题 ...

例 现有一种植物的种子,已经知道它的萌发受水分、温度和氧气的影响,但不了解其萌发与光是否有关。为探究光的有无对该种子萌发的影响,请你依据所给材料和用品设计出实验的方法步骤,预 1

测可能的实验结果,并分别得出相应的结论。

材料和用品:数量充足的铺有滤纸的培养皿、无菌水、表面消毒过的种子等

方法步骤:①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

可能的实验结果及相应的结论:①__________②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

[解析] 该题主要考核探究实验能力。题干中给出实验材料和用具,以及实验要研究的课题,探究光的有无对种子的萌发影响。通过分析确定自变量为光,因变量为种子的萌发率。再根据实验设计的对照原则、单一变量原则和等量原则设计出对照实验。本题不仅考察了同学们进行独立实验设计的能力,而且考察了同学们预测实验结果的环节。

[参考答案] 方法步骤:①向培养皿中倒入适量的水,将等量的种子分别放入两组培养皿中。②将一组置于有光照的环境中,另一组置于黑暗环境中,在培养过程中,使两组所处温度、水分、空气状况适宜且相同。

可能的实验结果及相应的结论:①有光组和无光组种子的发芽率差别不大,则该种植物种子的萌发不受光的影响。②有光组发芽率明显高于无光组,则光是该种植物种子的萌发的必要条件之一。③无光组发芽率明显高于有光组,则光抑制该种植物种子的萌发。

[解题思路] (1)解读实验目的,从中确定变量的设计及实验结果;(2)设计实验方法和步骤,把握三大要点:根据给出的实验材料和用具设计对照、强调等同和适宜(即单一变量原则),突出变量。 ........................

小结 高考题中出现的实验题多以书本上已有的学生实验、生物科学发展史上的经典实验或生物科学的新进展为背景,要求学生根据现有条件,设计实验程序、预测实验结果,并对实验结果进行合理分析和解释,目的是考查学生使用恰当方法验证生物学事实或探究生物学现象,并对结果进行分析和解释的创新能力和科学研究素养。 针对高考实验题的出题特点,可以总结出一定的答题规律。

首先,应明确实验设计的具体流程,即,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材料和用具——实验步骤——实验结果预测和分析——得出结论。

第二,根据题干分析得出实验的自变量是什么,因变量是什么。根据实验目的、原理,设计出合理的实验方案,。要思考题目中所给出的实验材料和试剂分别起什么作用?怎样运用?要注意:一是题目中给出的实验试剂和材料一般应充分利用;二是除非题目条件允许,否则不能自己随意增加实验试剂和材料。

第三,根据设计实验的五个原则(对照性原则、单一变量原则、随机性原则、平行重复原则和简约性原则)设计出合理的实验装置和具体的实验操作步骤,这些操作细节的设计要合理规范、切实可行,否则也会造成很大的失分。因为实验步骤的设计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可能存在多种实验步骤,但一般应遵循以下几个要求:简便性、可行性、安全性和精确性。

第四,根据试题具体要求组织简明的语言文字。步骤设计一般不宜连续描述,往往需要分段叙说;试管(或烧杯,水槽等)要给予编号,如A、B或甲、乙;叙说中尽量要用规范的实验术语,不能用含糊的口语

第五,要认真读题,分清属于哪类实验试题,并利用题干信息,巧妙得分。如有的试题给出实验

目的,并指出是验证实验,则相应的实验结论就应该是实验目的,如例1。有的试题给出的实验目的是探究性的,则相应的实验结果可能存在多种情况,一般都从正反两个方面进行,有时还应作出中间状态的预测,如例2。

其实,生物实验试题的设题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如:实验原理分析题、实验结果预测和分析题、实验步骤设计题、实验方案纠错改进题等等。本人只是对各种实验试题的实验目的这一方面进行了简单的总结,归纳成验证性实验和探究性实验两种形式。也只是管中窥豹,略见一斑,望各位同行不吝指正。

[练习]为了验证叶片在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过程中有气体的产生和消耗,请用所提供的实验材..

料与用具,在给出的实验步骤和预测实验结果的基础上,继续完成实验步骤的设计和预测实验结果,并对你的预测结果进行分析。

实验材料与用具:烟草幼苗、试管两支、蒸馏水、NaHCO3稀溶液(为光合作用提供原料)、真空泵、暗培养箱、日光灯(实验过程中光照和温度等条件适宜,空气中O2和CO2在水中的溶解量及无氧呼吸忽略不计)。

实验步骤和预测实验结果:

(1)剪取两小块相同的烟草叶片,分别放入盛有等量蒸馏水和NaHCO3稀溶液的两支试管中。此时,叶片均浮在液面上。

(2)用真空泵抽去两支试管内液体中和叶肉细胞间隙中的气体后,敞开试管口,可观察到叶片均下沉到试管底部。

(3)„„

分析预测的结果:

[解析] 题干中给出实验材料和用具、实验装置和条件、以及实验要研究的课题,验证叶片在光合..

作用和呼吸作用过程中有气体的产生和消耗。众所周知,光合作用必须要在光下进行,而呼吸作用有光、无光都在进行,而在该实验中的光照条件下光合作用是大于呼吸作用的,为了排除光合作用对呼吸作用的影响,在验证呼吸作用过程中有气体的产生和消耗时,必须将装置放在黑暗中。再根据实验设计的对照原则、单一变量原则和等量原则以及实验已给出的步骤,只能将对照组和实验组一起先放在光下后放在黑暗中。否则,就无法验证呼吸作用过程中有气体的产生和消耗,因为题目中说明空气中O2和CO2在水中的溶解量及无氧呼吸忽略不计,烟草叶片只能利用光合作用产生的O2进行呼吸作用。本题不仅考察了同学们实验设计的能力,而且考察了同学们预测实验结果的环节。

[参考答案] 实验步骤和预测实验结果:

(3)将这两支试管放在日光灯下,照光一段时间。结果:NaHCO3稀溶液中的叶片上浮,蒸馏水中的叶片仍在试管底部。

(4)再将这两支试管放在暗培养箱中一段时间。结果:NaHCO3稀溶液中的叶片下沉,蒸馏水中的叶片仍在试管底部。

分析预测的结果:

(1)光照下,NaHCO3稀溶液中的叶片进行光合作用,释放出O2的多于呼吸作用消耗的O2,叶肉细胞间隙中的O2增加,叶片上浮。而蒸馏水中缺乏CO2和O2,叶片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和有氧呼吸,叶肉细胞间隙缺乏气体,因此叶片仍位于试管底部。

(2)黑暗中,NaHCO3稀溶液中的叶片进行呼吸作用,消耗了叶肉细胞间隙中的O2,放出的CO2溶于稀溶液NaHCO3中,叶肉细胞间隙缺乏气体,叶片下沉。蒸馏水中缺乏O2,叶片不能进行有氧呼吸,叶肉细胞间隙仍缺乏气体,因此叶片仍位于试管底部。

[解题思路](1)解读实验目的,明确实验目的原理,从中确定变量的设计和实验方案;(2)设计实验步骤,根据给出的实验材料和用具及装置和已给出的部分步骤设计出剩余步骤时,仍要设计对照、强调等同和适宜(即单一变量原则)、简便可行;(3)实验结果及分析,根据实验的目的和步骤,对实验现象作出预测并用文字对现象进行一个简明的解释。

第3篇:2011中考化学总复习资料(详细总结)

中考化学总结(2011)

一、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归纳

(一)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物理变化化学变化1.物质的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生成了其他物质的变化。 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常常同时发生。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一定伴随物理变化;而发生物理变化,不一定同时发生化学变化。物质的三态变化(固、液、气)是物理变化。物质发生物理变化时只是分子间的间隔发生变化,而分子本身没有发生变化;发生化学变化时,分子被破坏,分子本身发生变化。化学变化的特征:生成了其他物质的变化。 2.物质的性质 (描述性质的语句中常有“能„„”“可以„„”等字) 物理性质: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溶解性。 化学性质: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的性质。如还原性、氧化性、酸性、碱性、可燃性、热稳定性。 元素的化学性质跟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关系最密切。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

(二)物质的分类 金属单质物 混合物 单质 非金属单质 酸性氧化物 稀有气体 氧化物 碱性氧化物 物质种类 质 纯净物 无机物 酸 其他氧化物 元素种类 碱 化合物 有机物 盐 混合物3.: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混合而成(或由不同种物质组成)

例如,空气,溶液(盐酸、 澄清的石灰水、碘酒、矿泉水), 矿物(煤、石 油、天然气、铁矿石、石灰石),合金(生铁、钢) 注意:氧气和臭氧混合而成的物质是混合物,红磷和白磷混合也是混合物。 纯净物、混合物与组成元素的种类无关。即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可能是纯净物也可能是混合物,多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可能是纯净或混合物。 纯净物4.:由一种物质组成的。 例如:水、 水银、 蓝矾(CuSO·5HO)都是纯净物 4 2 第 1 页 共 29 页

冰与水混合是纯净物。 名称中有“某化某”“某酸某”的都是纯净物,是化合物。 单质5.:由同种(或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例如:铁 氧气(液氧)、氢气、水银。 化合物6.:由不同种(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名称中有“某化某”“某酸某”的是化合物。 有机物7.(有机化合物):含碳元素的化合物(除CO、CO 和含碳酸根化合物外) 2无机物

:不含碳元素的化合物以及CO、CO 和含碳酸根的化合物 2 氧化物8.: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 酸性氧化物a.:跟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CO,SO,SO 2 2 3 大部分非金属氧化物都是酸性氧化物,跟水反应生成同价的含氧酸。 CO HO= HCOSO HO= HSOSO HO= HSO + + +2223 2223 322

4碱性氧化物b.:跟酸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CaO NaO MgO FeO CuO 2 2 3 大部分金属氧化物都是碱性氧化物, BaO KO CaO NaO溶于水立即跟水 2 2 反应 生成相应的碱,其他碱性氧化物不溶于水,跟水不反应。 CaO+HO=Ca(OH)BaO+HO=Ca(OH)NaO+HO=2NaOH KO+HO=2KOH 22 22 2222注意:CO和H Oc.既不是酸性氧化物也不是碱性氧化物,是不成盐氧化物。 2 .酸9: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酸溶液的PH值小于

7

酸的名称中最后一个字是“酸”,通常化学式的第一种元素是“H ”,酸由氢和酸根离子组成 紫色石蕊试液遇酸变红色,无色酚酞试液遇酸不变色 根据酸的组成,通常有以下两种分类方法:酸的电离方程式:酸=nH+酸根离+ 子 n- a.根据酸分子电离所能生成的氢离子的个数分为:一元酸(HCl、HNO)、 3 二元酸(HSO 、HS、HCO )和三元酸(HPO ) 2 4 2 2 3 3 4 b.根据酸分子里有无氧原子分为: 含氧酸(HSO ,HNO , HPO 名称为:某酸) 2 4 3 3 4 无氧酸(HCl, HS名称为:氢某酸 ) 2 第 2 页 共 29 页

+

鉴定酸(鉴定H)的方法有:①加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的是酸溶液; ②加活泼金属Mg、Fe、Zn等有氢气放出 碱10.: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碱通常由金属离子和氢氧根离子构成

溶碱有五种:钾钙钠钡氨(KOH,Ca(OH) ,NaOH Ba(OH) ,氨水)它们的溶液

2 2 无色。 ↓ )、蓝色的氢氧化铜 有颜色的碱(不溶于水):红褐色的氢氧化铁(Fe(OH) 3 (Cu(OH) ↓) 2 其他固体碱是白色。碱的名称通常有“氢氧化某”,化学式的最后面是“OH” 可溶性碱的溶液PH值大于7,紫色石蕊试液遇溶碱变蓝色,无色酚酞试液遇溶碱变红色 鉴定可溶性碱溶液(鉴定OH)方法一:加紫色石蕊试液变蓝色,加无色酚酞试液- 变红色是碱. 方法二:加铁盐溶液有红褐色沉淀生成;加铜盐溶液有蓝色沉淀的是碱。 盐11.:电离时生成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的化合物。

第一种分类方法: a.正盐(酸碱完全中和的产物,没有可电离的氢离子或氢氧根离子),例如 NaCl、NaS KNO 2 3 无氧酸正盐叫 “某化某”NaS_______ MgCl__________FeS__________

2 2含氧酸盐叫“某酸某”KNO_________

BaSONaCO______ 34______________23b.酸式盐(多元酸里的氢部分被金属取代,H夹在中间) NaHCO、 Ca(HCO)NaHPO

3____________ 3 2_____________、2 4 _____________

常见的酸式盐的酸根有:HCO、HSO、HPO、HPO- - - 23 4 2 4 4 - c.碱式盐(化学式的中间有“OH”):Cu(OH)CO 2 2 3 第二种分类方法 按盐中相同部分的离子称为某类盐:含碳酸根离子的盐称为碳酸盐、含硫酸根离子的盐称为硫酸盐、含硝酸根离子的盐称为硝酸盐、含铁离子的盐称为铁盐,等等。 酸碱指示剂PH值12.(石蕊试液、无色酚酞)和: 酸溶液的PH值小于7(如盐酸、稀硫酸、硝酸),酸性越强PH值越小,酸性越弱PH值越大。水、中性的硫酸盐、硝酸盐和盐酸盐溶液不能使指示剂变色,PH值等 第 3 页 共 29 页

于7。不能使指示剂变色;可溶的碱溶液PH值大于7。碱性越强PH值越大,碱性越弱PH越小 13.酸碱盐溶解性口诀: 钾钠硝铵溶 溶碱有五种 钡钾钙钠氨 不溶氯化物AgCl 不溶硫酸盐BaSO 碳酸盐只溶钾钠铵 4 口诀的含义:含有钾、钠、硝酸根、铵根的物质都溶于水

溶于水的碱有:氢氧化钡氢氧化钾、氢氧化钙氢氧化钠和氨水,其他碱不溶于水 、、 含Cl的化合物只有AgCl不溶于水,其他都溶于水; 含SO的化合物只有BaSO不溶于水,其他都溶于水 4 4 2-+++含CO的物质只有含K Na NH溶于水,其他都不溶于水 3 42- 14.沉淀物中AgCl和BaSO不溶于稀硝酸,Fe(OH)是红褐色沉淀Cu(OH)是蓝色沉淀 4 3,2其他沉淀是白色(包括Fe(OH)有以下常见的沉淀:Mg(OH) Al(OH) CaCO BaCO ) 2 3 3 3 2AgCO 2 3 推断题中,往沉淀物加稀硝酸:若讲沉淀不溶解,则沉淀中一定有AgCl或BaSO; 4 若讲沉淀 全部溶解,则沉淀中一定没有AgCl或BaSO;若讲沉淀部分溶 4 解,则沉淀中一定有AgCl或BaSO中的一种,且还有另一种可溶于稀硝酸的沉淀。

(三)分子、原子、离子、元素和化学式

元素15. :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总称元素。 原子的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决定原子或离子的元素种类。 ①大部分单个的元素符号表示:一种元素、该元素的一个原子、一种单质 但H N O Cl等符号不能表示单质,它们的单质是:H N O Cl 2 2 2 2 ②地壳中元素按质量分数由多至少前四位是:O氧

Si硅

Al铝

Fe铁。铝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 ③化学的“语法”: “某分子”由“某原子构成” “某物质”由“某元素组成”或“某某分子构成”(金属单质、稀有气体讲由某原子直接构成) 例: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水由水分子构成。 1个水分子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

元素、物质都是宏观概念,只表示种类,不表示个数。不能说“水是由二个氢元素和一个氧元素组成” ④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粒子不一定是同种元素,下列粒子有相同的核电荷数: 2- - - ⑴ H和He ⑵ CO、N和Si ⑶ O、S和 S ⑷ OH和 F 222元素、分子和原子的区别与联系 第 4 页 共 29 页

元素 物质组成 宏观概念,只讲种类,不讲个数 同类原子总称 构成 构成

微观概念,既讲种类,又讲个数 构成 原子 分子 粒子16.:如原子、离子、分子、电子、质子等,它们都是微观概念,既表示种类又可表示个数。 分子、原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粒子。金属单质和稀有气体由原子直接构成; 非金属单质、非金属与非金属形成的共价化合物由分子构成,化合物中既有金属元素又有 非金属元素的离子化合物是由离子构成。 分子17.: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分子由原子构成, 例:1个水分子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

原子18.: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注意:原子不是构成物质的最小粒子。)

原子的的构成:原子由核外带负电的电子和带正电的原子核构成,原子核由带正电的质子 和不带电的中子构成。

在不显电性的粒子里:

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注意:原子不是构成物质的最小粒子。原子只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普通氢原子核中只有质子无中子,氢原子的原子核就是一个质子。 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为更小的粒子---原子,原子不能再分。 物质发生物理变化时只是分子间的间隔发生变化,而分子本身没有发生变化;发生化学变化时, 分子被破坏,分子本身发生变化。 在一切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原子的种类、原子的数目和原子的质量都不变。 原子团19.: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的原子构成,在化学反应中通常以整体参加反应的原子集团

2- 2-常见的原子团:SO CO NO OH MnO MnO ClOPOHCO43344343+NH 4--碳酸氢根(HCO)硫酸氢根(HSO)磷酸氢根(HPO)磷酸二氢2-- 根(HPO) 34424注意:原子团只是化合物中的一部分,不能脱离物质单独存在,因此含原子团的物质必定有 三种或三种以上元素,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含原子团。原子团在化学反应中可再分为更小的粒子原子。 20.离子: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叫离子。带正电的离子叫阳离子;带负电的离子叫阴离子。 质子数=核电荷数=电子数±带电量

离子里:离子符号的写法:离子的电荷数标在右上角,电荷的数值等于它对应的化合价

第 5 页 共 29 页

+2+ 3+ 2+NH、FeFeCa+ 阳离子:Na Mg Al、H + 2+ 3+ 4阴离子:O、OHS、 F Cl SO CO NO MnO PO MnO ClO2- - 2-- - 2- 2- - 3- 2- - 4 33 4443 - 21.核外电子排布的规律:核外电子按能量由低到高从里往外排,第一层最多容纳2个电子, 第

二、三层最多容纳8个电子。 按顺序背诵:质子数从1~18的元素符号和名称: 氢氦锂铍硼 碳氮氧氟氖 钠镁铝硅磷 硫氯氩 22.稳定结构:最外层电子数是8(只有一层的为2)的结构。 元素的化学性质跟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关系最密切,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 最外层电子数小于4时,易失去最外层所有电子,成为阳离子;(通常是金属元素) 最外层电子数多于4时,易得到电子使最外层电子数变为8,成为阴离子(通常是非金属元素) 最外层电子数与化合价的关系:(元素的最高正价等于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 最外层电子数小于4时,最外层电子数就是元素的化合价(正价); 最外层电子数多于4时,最外层电子数-8=元素的化合价

23. 化学式的写法: ① 单质的化学式:大部分单质的化学式只用单个的元素符号,

下面几种元素的单质不能只用单个的元素符号表示,须注意: 氢气H 氧气O 氮气N 氯气Cl 氟气F 溴(Br) 碘(I)臭 2 2 2 2 2 2 2 氧O 3 ②化合物的化学式写法与读法的一般关系:“倒写倒读”。 化合价与化学式(交叉法确定化学式:正价在前负价在后,约简化合价,交叉) NH、有机物如CH等化学式是负价在前正价在后。 同种元素可以有不同的化合价 3 4

硝酸铵(NHNO)中氮元素的化合价分别为前N-3价 ,后N+5价。

4 3 24.元素的化合价:一种元素一定数目的原子与另一种元素一定数目的原子化合的性质。 正上方标在元素符号的

+2

-2 +1 Ca +2价的钙元素 O -2价的氧元素 HO 水中氢元素化合价是+12价 背诵化合价的口诀: +1价钾钠银铵氢, +2价钡钙镁铜汞锌 二三铁、二四碳, 三铝四硅五价磷, 氟、氯、溴、碘-1价 氧硫-2要记清。 氢氧根、硝酸根(OH、NO)-1价,

硫酸根、碳酸根(SO、CO)-2价, 3 4 3 化合物各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零, 单质元素化合价是零。

第 6 页 共 29 页

注:铵是NH原子团;+ 2价的铁叫“亚铁”; +1价的铜叫“亚铜” 42-

无氧时S为-2价,跟氧结合时+4或+6价。SO原子团叫“亚硫酸根” 3 无氧时Cl为-1价,跟氧结合时+

1、+

3、+5或+7价 25.相对原子质量:以一种碳原子(碳-12)质量的1/12作为标准,其他原子的 质量跟它相比较所得的数值,是该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一个某原子的质量 相对原子质量=×12 (相对原子质量是个比,单位为1)

一个碳原子的质量 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 +中子数 化学反应基本类型(要记住哦)

26.

①化合反应:A+B+...=C 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生成另一种物质的反应

②分解反应:A=B+C+... 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他物质的反应 ③置换反应:一种单质跟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 A+BC=AC+B 溶液里的置换反应必须符合金属活动性顺序:

金属活动性顺序由强至弱:Ba 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 (H) Cu Hg Ag Pt Au (按顺序背诵) 钡 钾钙钠镁铝 锌铁锡铅(氢) 铜汞银铂金 金属位置越靠前的活动性越强,越易失去电子变为离子,反应速率越快 排在氢前面的金属能置换酸里的氢,排在氢后的金属不能置换酸里的氢,跟酸不反应; 排在前面的金属,能把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它们的盐溶液里置换出来。排在后面的金属跟 排在前面的金属的盐溶液不反应。 注意:单质铁在置换反应中总是变为+2价的亚铁 等质量金属跟足量酸反应,放出氢气由多至少的顺序按相对原子质量/化合价由小到大排列: Al(9)

Mg(12) Ca(20) Na(23) Fe(28) Zn(32.5) K(39) ④复分解反应: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 复分解反应前后各元素和原子团的化合价都保持不变。 注意事项:复分解反应能否发生,要考虑是否有沉淀、气体或水生成。有沉淀生成的反应中,反应物和生成物中不能同时有难溶于水的物质。初中化学只有碳酸盐跟酸反应有气体生成 酸跟碱中和反应: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中和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

27.我国古代在化学方面的杰出贡献主要有:造纸术、火药、烧瓷器 28.氧化反应:物质跟氧发生的化学反应(或得到氧的化学反应),不是一种基本反应类型。

缓慢氧化:缓慢进行不易被人觉察的氧化反应。如铁生锈、呼吸作用、食物腐败 燃烧必备的二条件:①可燃物与氧气接触,②温度达到着火点

自燃:由缓慢氧化积聚的热量引发的自发燃烧。白磷着火点低,易自燃,要放在水中密封保存。

还原反应:物质失去氧的反应。(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不是基本反应类型) 第 7 页 共 29 页 还原剂:在化学反应中得到氧的物质。常用的还原剂有H 、CO、C等, 具有还原性。 2 29.催化剂(触媒): 在化学反应里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 学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都没有改变的物质。

催化作用:催化剂在化学反应里所起的作用叫催化作用。 注意:二氧化锰只是在氯酸钾分解的反应里作催化剂,在其他反应里可能不是催化剂 30. 书写化学方程式①依据: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质量总和。( 在一切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原子的种类、各类原子的数目和原子的质量都不变)②书写化学方程式的步骤: 化学式写正确,方程式要配平,条件箭头要标明。 ③遵守二原则:一是以客观事实为基础,不能随便臆造化学反应和化学式; 二是遵守质量守恒定律,等号两边的各种原子数目必须相等

(四)溶液、溶解度 31.溶液: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

一、稳定的混合物。 溶液由溶质和溶剂组成。(在溶液里的反应,一般是溶质参加反应) 32.溶质:被溶解的物质叫溶质(可以是气体、液体或固体),但没有溶解的物质 不是溶液的一部分,不能认为是溶质。 例:20℃时,50克食盐放入100水中,没有溶解的24克食盐不是溶质,不是溶液的一部分 33.溶剂: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叫溶剂。溶剂通常是液体,不指明溶剂的溶液其溶剂是水。 34.饱和溶液:在一定的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再溶解某种溶质溶液叫做 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 蒸发溶剂有晶体析出,剩余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 35.不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里,还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做

这种溶质的不饱和溶液。注意: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不饱和溶液不一定是稀溶液

同种溶质在同一温度下,饱和溶液比不饱和溶液的浓度大 36.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 一般情况下:向饱和溶液加溶剂或升高溶液温度可使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 向不饱和溶液加溶质、降低溶液温度、蒸发溶剂可使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 ①加溶质②降低溶液温度③蒸发溶剂 不饱和溶液 饱和溶液 ①加溶剂②升高溶液温度 37.固体的溶解度: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克溶剂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 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在这种溶剂里的溶解度。 (关键词:一定的温度

100克溶剂 达到饱和状态 溶质质量) 溶解度曲线38.: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曲线。 第 8 页 共 29 页

大部分固体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 而增大,但NaCl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很小, 熟石灰的溶解度随温度高而减小。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降低、压强的增大而增大。 39.固体溶解度与溶解性的关系: 溶解性 易溶 可溶 微溶 难溶(或不溶) 20℃的溶解度(克) >10 1~10 0.01~1 <0.01 常见难溶于水的物质有:大部分金属、金属氧化物、BaSOAgCl、CaCO等碳酸

4、3盐 混合物的分离

40.:把混合物里的各种物质分开,得到混合物中每一组分的纯净物。

常用的物理方法有:溶解、过滤、结晶等

化学方法是:通过化学反应,使某些组分变为与原物质不同状态的物质而分开 .结晶

41:从溶液里得到有一定几何形状的晶体的过程叫结晶。

结晶方法:①蒸发溶剂结晶(适用于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小的固体,如NaCl) 从盐水中得NaCl固体可采用蒸发溶剂的方法。 ②冷却热的饱和溶液结晶(适用于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大的固体,如硝酸钾)

此方法还可分离硝酸钾和氯化钠的混合物,得较纯的硝酸钾晶体。

(五)电离 42.溶液的导电性:物质溶于水发生电离使溶液能导电。(纯水、固体酸碱盐不导电) 电离

43.:物质溶于水时,离解成可自由移动的离子的过程叫电离。 注意

①电离是自发的过程,不须通电。②在溶液里所有阳离子所带的正电荷总数 和所有阴离子所带的负电荷总数相等,所以溶液不显电性。但阳离子的个数不一定等于阴离子的个数 电离方程式44.的书写注意:①离子电荷数等于它对应的化合价数值②原子团不能拆散 y+x-y+x-AB=xA+yB

A(RO)=xA+yRO x y xn y n

二、元素及其化合物

(一)水 1.水、蒸馏水是纯净物、化合物和氧化物。矿泉水、海水、河水、糖水和盐水属于混合物 2. 污染水质的因素:工业生产中的废渣、废水、废气(即“三废”)和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 农业生产中施用的农药、化肥随雨水流入河流。 3.电解水实验(水中加少量硫酸或NaOH,增强水的导电性) 通电 第 9 页 共 29 页

① 水通电(正极O负极H,体积比1:2) 2HO==2H↑ + O↑ 2 2 2 2 2 ②证明物质里是否含水方法:白色的无水硫酸铜遇水变蓝色

(二)空气 4.空气的成分按体积分数计算:氮气78%,氧气21%,稀有气体0.94%,CO0.03%

2 5.环境污染知识:排放到空气中的气体污染物较多的是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碳 6.测定空气成份或除去气体里的氧气,要用易燃的磷,磷燃烧后生成固体,占体积小易分离。

不能用碳、硫代替磷。碳、硫跟氧气反应生成气体,难跟其他气体分离。 ( 三)氧气的性质和用途

7.氧气的物理性质:不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的略大。液氧、固态氧淡蓝色。 8.氧气的用途:气焊、航天、潜水、登山、医疗、液氧炸药、炼铁、炼钢 9.氧气的化学性质:支持燃烧,有助燃性。可供呼吸用,是常用的氧化剂。

点燃⑴木炭在氧气中燃烧(O可使带火星的木条的木条复燃)C + O CO 2 2 2现象:发出白光,放出热量,生成使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点燃⑵硫在空气中燃烧,硫在氧气中燃烧 S + O SO 2 2 硫在空气里燃烧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放出热量; 在氧气里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放出热量 点燃⑶磷在空气中燃烧 4P + 5O2PO 22 5

现象:发出白光,产生大量的白烟,放出热量 白磷着火点低,易自燃,要放在水中密封保存,可隔绝空气,防止它自燃。 点燃⑷镁在空气(或氧气)中燃烧

2Mg + O 2MgO

2现象:发出耀眼的白光,放出热量,生成白色固体 点燃⑸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3Fe + 2O = FeO 2 3 4 现象: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放出热量 此实验必须先在集气瓶里装少量水或在瓶底铺一层细砂,防止溅落的熔化物使瓶底炸裂 点燃⑹氢气在空气中燃烧(点燃爆鸣气) 2H + O2HO 2 22 现象:纯净的氢气在空气里安静地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放出热量; 不纯的氢气点燃会爆炸 ⑺蜡烛在氧气里燃烧得更旺,发出白光,放出热量,瓶壁内有水珠。

向瓶内倒入澄清的石灰水,石灰水变浑浊。

△⑻ 加热碱式碳酸铜 (俗称铜绿)Cu(OH)CO2CuO + HO + CO↑ 2 2 32 2 (现象:绿色粉末变黑色,管壁有水珠,生成的气体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四)氧气的制法: 10.工业制取氧气的方法:分离液态空气制取氧气,此变化是物理变化,不是分解反应 第 10 页 共 29 页

实验室制取氧气反应原理:△①加热高锰酸钾

2KMnOKMnO + MnO + O↑ 42 4 2 2 MnO2②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 2KClO2KCl + 3O↑ 32 △实验室制取氧气注意事项: ①试管口略向下倾斜(防止因加热时药品所含湿气变为水蒸气,至管口冷凝成水滴而倒流,使试管破裂);②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导管口开始有气泡放出时不宜立即收集,当气泡连续地较均匀地放出后再收集(因为开始放出的气泡不纯,含有空气)③排水法收集氧气结束时,应先撤去导管,后停止加热(防止水倒吸入试管,导致热的试管破裂。) 其他生成氧气的反应: 通电③水通电(正极O负极H,体积比1:2)

2HO=2H↑ +

O↑ 2 2 2 2 2 △④加热氧化汞 2HgO2Hg + O↑ 2

(五)氢气的性氢气的性质和用途 11.氢气的性质(1)物理性质:密度最小的气体,难溶于水 (2)化学性质 点燃 ①可燃性:氢气在空气中燃烧 2H + O2HO 2 22 现象:纯净的氢气在空气里安静地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放出热量 不纯的氢气点燃会爆炸,所以点燃氢气前一定要先检验氢气的纯度。 △ ②还原性:氢气还原氧化铜 H +CuO Cu+HO 2 2 现象:黑色氧化铜逐渐光亮的红色的铜,管壁有水珠产生 氢气还原氧化铜实验注意事项:“酒精灯迟到早退”,即 后加热开始时要先通入氢气(目的是排净管内空气,防止氢气与管内空气混合受热发生爆炸); 先停止加热,实验结束时要继续通入氢气至试管冷却(防止生成的铜受热被氧化成CuO) (3)氢气的用途:充气球,冶炼金属,高能燃料,化工原料 12.生成氢气的反应(实验室制取H最常用的试剂是:锌粒和稀硫酸,也可用②③⑤2⑥⑦) ①锌粒和稀硫酸反应 Zn + HSO=ZnSO+H↑ ②铁和稀硫酸反应Fe+HSO=

2 4422 4 FeSO+ H↑

4 2 ③镁和稀硫酸反应 Mg+HSO=MgSO+H↑ ④铝和稀硫酸反应2Al+3HSO= 2 4422 4 Al(SO)+3H↑2432 第 11 页 共 29 页

⑤锌粒和盐酸反应 Zn +2HCl=ZnCl + H↑⑥铁和盐酸反应Fe+2HCl=FeCl+ 2 2 2 H↑2⑦镁和盐酸反应 Mg + 2HCl=MgCl+H↑⑧铝和盐酸反应 2Al+6HCl=2AlCl+3H2232 ↑ (六)铁的性质13.铁的物理性质:有银白色金属光泽的固体,有良好的延性和展性,质软,是导体 铁的化学性质:(1)铁跟氧气反应 铁在潮湿的空气里(既有HO又有O时)易生锈,铁锈是混合物,主要成分是氧22化铁FeO 2 3 防锈方法:在铁表面涂一层保护膜(如涂漆或油);镀锌等金属或烤蓝 铁在氧气里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放出热量 (2)铁可跟酸和排在铁后的金属的盐溶液发生置换反应(反应后溶液呈浅绿色)

① 铁跟硫酸铜溶液反应(现代湿法冶金的先驱)化学方程式:Fe+CuSO=Cu+4FeSO 4 现象:铁丝表面覆盖一层红色的铜, 反应后溶液呈浅绿色 ②铁跟硫酸反应:Fe+HSO=FeSO + H↑ 铁跟盐酸反应:Fe+2HCl=FeCl+ 2 442 2 H↑ 2 3+ 现象:有气泡生成,反应后溶液呈浅绿色(铁有两种离子:铁离子Fe亚铁离2+子Fe) 铁元素有三种氧化物:氧化铁FeO氧化亚铁FeO 四氧化三铁FeO23 34 14.生铁和钢:都是铁的合金,区别是含碳量不同,生铁的含碳量高,钢含碳量低。

合金:金属与金属(或非金属)熔合而成,具有金属性质的混合物。(纯净物不是合金) (七)单质碳的性质 不同15.金刚石和石墨是由碳元素组成的两种的单质,它们物理性质不同、化学性质相同。 它们的物理性质差别大的原因碳原子的排列不同 碳的化学性质16.跟氢气的性质相似(常温下碳的性质不活泼) 点燃①可燃性:木炭在氧气中燃烧 C + OCO现象:发出白光,放出热量 2 2 第 12 页 共 29 页

点燃

碳燃烧不充分(或氧气不充足)

2C+O2CO 2 ②还原性: 高温 木炭高温下还原氧化铜 C + 2CuO2Cu + CO↑ 2 现象:黑色物质受热后变为亮红色固体, 同时放出能使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试验注意事项:①试管口略向下倾斜(防止因加热时生成的水蒸气至管口冷凝成水滴而倒流, 使试管破裂);②实验结束时,应先把导管从石灰水里移开,然后再熄灭酒精灯(防止石灰 水倒吸入试管,导致热的试管破裂。) 高温

木炭高温下还原氧化铁 3C +

2FeO4Fe + 3CO↑ 2 32 ( 氢气跟CO不反应) 2高温高温条件下碳还原二氧化碳生成一氧化碳

C + CO2CO 2C

点燃一氧化碳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 2CO+O2CO 2 2 ①② ③④ 碳、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三种物质间的转换关系: COCO 2 ⑤⑥

(八)二氧化碳的性质

17.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可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的大。加压降温易变为固体“干冰 用途:灭火,温室里作肥料,干冰用于致冷和人工降雨,化工原料

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18. ①跟水反应:二氧化碳通入水中生成碳酸 CO + HO =HCO 2 2 2 3 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试液,石蕊试液变红色;加热又变为紫色 ②跟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用澄清的石灰水鉴定CO) 2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的石灰水 CO + Ca(OH) = CaCO↓+HO 2 2 3 2 现象:有白色沉淀生成(或: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二氧化碳跟氢氧化钠反应:CO + 2NaOH= NaCO+HO(无明显现象)

2 2 3 2 ③通常情况下,CO不支持燃烧,也不能燃烧。

2(九)一氧化碳的性质 19.一氧化碳的物理性质:无色、无味、比空气的密度略小、难溶于水 20.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①可燃性:

一氧化碳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

点燃现象:发出蓝色火焰,放出热量 2CO+O2CO 2 2 △

②还原性: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不是置换反应)

CO + CuOCu + CO 2 第 13 页 共 29 页

现象:黑色物质受热后变为亮红色固体, 同时放出能使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特别注意尾气的处理一氧化碳有剧毒,会使空气受污染,必须把未反应的CO燃 烧转变成无污染的CO 2△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 3CO + FeO = 2Fe + 3CO 2 3 2 ③毒性:一氧化碳吸入肺里跟血液的血红蛋白结合,破坏了血红蛋白的输氧能力 三种有可燃性、还原性的物质:氢气、碳、一氧化碳(都可用于冶炼金属、用作燃料)

(十)碳酸钙的性质和用途 21.碳酸钙主要以石灰石和大理石存在,大理石和石灰石主要成分是CaCO 。大理石和石3灰石做建 筑材料,工业上用石灰石制生石灰(CaO)和二氧化碳、制水泥。 碳酸钙22.的物理性质:白色固体,难溶于水。 化学性质: ①跟盐酸、硝酸反应(碳酸钙不溶于水,可溶于酸) CaCO+2HCl=CaCl+HO+CO↑

(实验室制取CO的反应)

3 2 2 2 2CaCO+2HNO=Ca(NO)+HO+CO↑

高温 高温 ②高温分解:CaCOCaO+CaCO 3 3 3 2 2 2 3 CO↑ 32

水加CaO

+HO=Ca(OH)(生石灰跟水反应生成熟石灰)

CaO Ca(OH) 22 2

(十一)有机物甲烷CH 23. (俗名:沼气,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最简单的有机物。难溶于水,

4密度比空气的小 点燃 有可燃性CH+2O=CO+2HO 现象:火焰明亮呈蓝色,放出大量热 4222乙醇(俗名:酒精24.,CHOH)无色液体,易挥发,与水可任意比互溶 2 5 点燃 酒精燃烧 CHOH +3O2CO +3HO 25222甲醇 (CHOH)有毒,不能饮用,饮用后使人双目失明,大量饮用会使人死亡。 3煤

2

5.(主要含碳元素,称为“工业的粮食”)、石油(主要含碳元素、氢元素,称为“ 工业的血液”)天然气(主要成分是CH),三种最重要的矿物燃料,都是混合物 4

(十二)酸 碱 盐

氧化物 第八章学到的三大系列物质 同系列内的物质间一般不反应,但可在适当条件下相互转化 系列一 系列二 系列三 金属 非金属 ↓O ↓O 22 金属氧化物 非金属氧化物 第 14 页 共 29 页

碱性氧化物 酸性氧化物 盐

↓HO ↓HO 22 碱 酸 碱的通性

酸的通性

①紫色石蕊试液遇碱变蓝色, ①紫色石蕊试液遇酸变红色,

无色酚酞试液遇碱变红色 无色酚酞试液遇酸不变色 ②氢前的金属+酸→盐+H↑ 2 注意:浓硫酸、硝酸跟金属反 应不生成氢气,生成水 ②碱+酸性氧化物→盐+水 ③酸+碱性氧化物→盐+水 ③碱+酸→盐+水(“中和反应”) ④酸+碱→盐+水(“中和反应”) ④碱+盐→另一种碱+另一种盐 ⑤酸+盐→另一种酸+另一种盐 碱的通性的①②④项的碱必须是可溶于水 碳酸盐+酸→盐+HO + CO↑ 22盐的通性(盐的通性中(1)(3)(4)项的盐必须是可溶于水) ⑴金属+盐→金属+盐(必须符合金属活动性顺序规律) ⑵酸+盐→酸+盐 碳酸盐+酸→盐+HO + CO↑ 22⑶盐+碱→盐+碱参加反应的盐和碱都必须是可溶于水 1122

⑷盐+盐→盐+盐参加反应的盐都必须是可溶于水且符合复分解反应的规1 2 3 4律) 26.氧化物的性质: ①有四种碱性氧化物跟水反应生成碱,其他的碱性氧化物不溶于水跟水不反应 NaO+HO=2NaOH CaO+HO=Ca(OH) 2 2 2 2 KO+HO=2KOH BaO+HO=Ba(OH) 2 2 2 2 ②酸性氧化物:大部分非金属氧化物都是酸性氧化物,跟水化合生成同价的含氧酸。

CO+HO=HCO SO+HO=HSO SO+HO=HSO 2 2 2 3 2 2 2 33 2 2 4 27.盐酸和硫酸用途:硫酸和盐酸可除去金属表面的锈,都是重要的工业原料 盐酸(氢氯酸,HCl气体的水溶液,无色液体) 浓盐酸有挥发性,会挥发出HCl 硫酸(H SO) 浓硫酸有吸水性,可作气体的干燥剂 24

28.浓硫酸的稀释:稀释浓硫酸时,必须把浓硫酸沿着容器壁慢慢地注入水里,并不

断搅拌,使产生的热量迅速扩散,切不可把水倒入浓硫酸里。 酸 盐酸 硫酸 物理性质 挥发性 在空气中产生白雾 浓硫酸有吸水性 第 15 页 共 29 页

化 证明是①石蕊试石蕊试液遇盐酸:变红色 石蕊试液遇硫酸:变红色 酸的方液 无色酚酞遇盐酸:不变色 无色酚酞遇硫酸:不变色

②跟金Zn +2HCl=ZnCl+H↑ Zn +HSO=ZnSO+H↑ 222442

属反应

Fe+2HCl=FeCl+H↑ Fe +HSO=FeSO+H↑ 222442学 跟金氧化铁 固体溶解,溶液变黄色 固体溶解,溶液变黄色

属氧 FeO+6HCl=2FeCl+3HO FeO+ 3HSO= Fe(SO)+3HO 243233223242 化物 氧化铜 固体溶解,溶液由无色变蓝色 固体溶解,溶液由无色变蓝色

反应 跟碱氢氧 固体溶解,溶液变黄色 固体溶解,溶液变黄色 反应化铁 的方氢氧 固体溶解,溶液由无色变蓝色 固体溶解,溶液由无色变蓝色 性 程式化铜 现象 跟碳碳酸钠 酸盐质 碳酸钙

反应 -2-检验方法 Cl:加硝酸银溶液,再加硝SO: 4-Cl、酸 2-SO 现象 有不溶于硝酸的白色沉淀生成 有不溶于硝酸的白色沉淀生成 4方程式

2--此类反应必须加稀硝酸,以消除CO、OH对实验的影响。 3盐酸(或氯化物)和硫酸(硫酸盐)的区别方法:最好用可溶性钡的化合物氯化钡 (硝酸钡或氢氧化钡),有白色沉淀生成的是硫酸(硫酸盐),无现象的是盐酸 不能用硝酸银溶液,因硝酸银跟硫酸反应有硫酸银白色沉淀生成。 硝酸磷酸29.(HNO)有酸的通性,但跟金属反应不生成氢气 HPO 3 3 4 氢氧化钠30.(俗名:烧碱、火碱、苛性钠 化学式:NaOH) 物理性质: 白色固体,极易溶于水且放出大量热,有吸水性,易潮解 氢氧化钠易潮解,称量时必须放在玻璃器皿(如烧杯、表面皿)里称量。 NaOH会吸收空气中的水分,又会跟二氧化碳反应,所以必须密封保存 用途:作中性或碱性气体的干燥剂,不能干燥二氧化硫、二氧化碳、氯化氢, 可干燥H、O、N、CO、NH CH等;用于肥皂、石油、造纸等工业 22234化学性质KOH的化学性质跟:(NaOH相同) ①二氧化碳、二氧化硫分别通入氢氧化钠溶液里(无明

)

CO+2NaOH=NaCO+HO SO+2NaOH=NaSO+HO SO+2NaOH=NaSO+HO 223222322242②硫酸和硝酸分别跟氢氧化钠溶液发生中和反应(无明显现象) ③氢氧化钠跟盐反应 第 16 页 共 29 页

a. 氢氧化钠溶液跟氯化铁、硫酸铁、硝酸铁溶液的现象和方程式: 现象有红褐色沉淀生成:6NaOH+Fe(SO)=3NaSO+2Fe(OH)↓ 243243 b. 氢氧化钠溶液跟氯化铜、硫酸铜、硝酸铜溶液的现象和方程式: 现象有蓝色沉淀生成:2NaOH+CuSO=NaSO+Cu(OH)↓ 4242现象 c. 氢氧化钠溶液跟氯化镁、硫酸镁、硫酸铝溶液的有白色沉淀生成 方程式:2NaOH+MgSO=NaSO+Mg(OH)↓ 4242.氢氧化钙

31(俗名:消石灰、熟石灰

化学式Ca(OH))

2 白色固体,微溶于水,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用生石灰跟水反应制得。 用途:与硫酸铜配制农药“波尔多”液,可用来降低土壤酸性,制建筑业的三合土 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不同点:氢氧化钙跟二氧化碳、碳酸钠、碳酸钾反应有白色沉 淀生成,氢氧化钠则无沉淀生成。

CO+ Ca(OH)=CaCO↓+HO NaCO+ Ca(OH)=CaCO↓+2NaOH 2232232 3写出下列转变的化学方程式:CaCO→CaO→Ca(OH)→CaCO323

32.常见的盐 氯化钠

a.(NaCl 食盐的主要成分) NaCl+AgNO=NaNO+AgCl↓ 3 3 粗盐提纯的步骤:1.溶解 2.过滤 3.蒸发 4.称量并计算粗盐的产率。 实验仪器:药匙、烧杯、玻璃棒、蒸发皿、漏斗、量筒、酒精灯、 碳酸钠b.(俗名:纯碱,NaCO) 类别:盐,正盐

不是碱

2 3 ①碳酸钠+酸→盐+HO + CO↑ 例: NaCO +2HNO=2NaNO+HO+ 2 2 2 3 3 3 2 CO↑ 2 ②2AgNO+NaCO=2NaNO+AgCO↓ ③CaCl+NaCO=2NaCl+

CaCO

3 2 3 3 2 3 2 2 3 3 ↓ ④BaCl+NaCO=2NaCl+ BaCO↓ ⑤Ca(OH)+NaCO=2NaOH+ 2 2 3 3 2 2 3 CaCO↓ 3 硫酸铜c.(硫酸铜晶体俗名:蓝矾、胆矾) ①加热蓝色硫酸铜晶变为白色

无水硫酸铜是白色固体,遇水变蓝色 △CuSOCuSO +5HOCuSO +5HO= CuSO·5HO ·5HO 44 4 42222CuSO+2NaOH=Cu(OH)↓+Na②硫酸铜溶液跟可溶性碱反应有蓝色沉淀生成物:422

17 页 共 29 页

SO 4③置换反应Fe + CuSO=FeSO + Cu Zn + CuSO=ZnSO + Cu 4 4 4 4 、1.若干个原子:在元素符号前加数字,“1”省略

S 表示1个硫原子,硫元素,硫单质 化学符号及含义 三

2Ca 2个钙原子 2.若干个分子:化学式前加数字(单个的元素符号除外)分子 ①2HO 2个水分子 ②2N 2个氮 ③nSO n个二氧化硫分子 2 2 2 3.若干个

2- 2+ 2- ①2S 2个硫离子 离子:离子符号前加数字(离子的电荷数标在右上角,电荷的数值等于它的化合价)②2Ca 2个钙离子 ③2SO 2个硫酸根 4 离子 -

3+ 2+ ④nOH n个氢氧根离子 ⑤2Fe 2个铁离子⑥ 3Fe 3个亚铁离子 4.元素的化合价:标在元素符号的正上方

+2

-2

+1 Ca +2价的钙元素 O -2价的氧元素 HO

5.“2”的含义 2Ca 前2:表

2+ 2水中氢元素的化合价+12价示2个钙离子,后2:每个钙离子带2个单位正电荷HO 前2:表示2个水分子 后2:每个水分子中有2个氢原子 2 +2 CaO 氧化钙中钙+2价。

四、根据化学式的计

物元素的化合价是算

指定部分的质量1.指定部分的质量分数=×100% 质总质量2.化合物中各元素的质量比:设化学式为AB x (y)×B的相对原子质量 y A元素:B元素=A原子个数(x)×A的相对原子质量:B原子个数

某元素原子个数

相对原子质量某元素的质量

3.元素的质量分数=×100%=×100% 4.物质的质量分数=×100%=

100%

混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物质的总质量 第 18 页 共 29 页

纯物质的质量合物的总质量实际测得某元素的质量分数× 根据化学式求得该元素的质量分数(纯度、百分含量) 量=物质的质量×元素的质量分数

5.元素的质

6.个数关系和质量关系的关系式: 个数关系 n个A粒子 ~ m个B粒子 质量比

n×A的相对分子质量

m×B的相对分子质量

五、有关溶液的计算 注意:溶质必须是已溶解的,未溶解的不是溶液的一部分

1.基本公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溶剂质量一定温度下饱和溶液2.以下公式必须先满足的前提条

== 100克蒸发溶剂的质量溶剂质量溶解度溶质质量② = 100克溶解度溶液质量 ③ 溶质质量:溶剂质量:溶液质量=溶件:在的里:溶解度析出晶体的质量溶质质量①

解度:100克:

(100

克+溶解度

)

溶质质量溶质质量

溶质质量3.溶质质量分数=×100%=×100% 质量溶液质量一定温度下饱和溶液与溶质的质量分数(

溶剂

在的里:溶解度(S克)

S100p

p%)的关系

m)

S= p%= 克

4.加水稀释浓溶液过程中,

浓溶液质量×浓溶液溶溶质质量不变(增加水的质量为质质量分数=稀溶液质量×稀溶液溶质质量分数=(浓溶液质量+物质的颜色

m)×稀溶液质量质量分数

六、

大部分固体白色,大部分气体、液体、溶液无色黑色固体:木炭、氧化铜、四氧化三铁、二氧化锰、铁粉蓝色固体:硫酸铜晶体、氯化铜、硝酸铜,它们的溶液也是蓝色黄色固体:氯化铁、硫酸铁、硝酸铁,它们的溶液也是黄色 第 19 页 共 29 页

蓝色沉淀:氢氧化铜Cu(OH)

不溶于水可溶于

酸 2 红褐色沉淀:氢氧化铁Fe(OH)

不溶于水可溶于酸 3 硫磺是浅黄色固体 液氧、固态氧是淡蓝色 红色固体:铜 、氧化铁、红磷 高锰酸钾:紫黑色固体 浅绿色:氯化亚铁、硫酸亚铁、硝酸亚铁和它们的溶液 绿色:碱式碳酸铜(俗名:铜绿)

七、化学实验 1.制取气体选用装置考虑:反应物的状态、反应条件(是否要加热) 反应物状态和反应条件相同的,可用相同的装置。下列各组实验装置相同:

①加热固体的反应:实验室制取氧气、氨气、甲烷,加热碱式碳酸铜、木炭还原氧化铜

②块状固体和液体反应:实验室制取氢气、二氧化碳、硫化氢 收集气体的方法: 排水法:收集不溶或不易溶于水的气体,如O H CH CO等。 2 2 4 排水法收集的气体较纯 向上排气法:收集比空气密度大的(相对分子质量大于29)气体,如CO,O,HCl 2 2 向下排气法:收集比空气密度小的(相对分子质量小于29)气体,如H,CH,NH

2 4 32.实验室制取氧气注意事项: ①试管口略向下倾斜(防止因加热时药品所含湿气变为水蒸气,至管口冷凝成水滴而倒流,使试管破裂);②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导管口开始有气泡放出时不宜立即收集,当气泡连续地较均匀地放出后再收集(因为开始放出的气泡不纯,含有空气)③排水法收集氧气结束时,应先撤去导管,后停止加热(防止水倒吸入试管,导致热的试管破裂。)

3. 加热铜绿、木炭还原氧化铜的实验注意事项: ①试管口略向下倾斜(防止因加热时生成的水蒸气至管口冷凝成水滴而倒流,使试管破裂); ②实验结束时,应先把导管从石灰水里移开,然后再停止加热(防止石灰水倒吸入试管, 导致热的试管破裂。) 4.向上排气法收集氧气验满方法:用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 口,木条复燃

5. 鉴别氧气的方法:用带火星的木条气体里,木条复燃,证明气体是氧气。 6.检验二氧化碳的试剂:澄清的石灰水;实验现象: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7.氢气还原氧化铜实验注意事项:“酒精灯迟到早退”,即 开始时要先通入氢气后加热(目的是排净管内空气,防止氢气与管内空气混合受热发生爆炸);

,实验结束时要先停止加热继续通入氢气至试管冷却(防止生成的铜受热被氧化成CuO) 8.做可燃性气体的实验时,要特别注意安全,点燃可燃性气体(氢气、甲烷和CO等)前,

都一定要先检验气体的纯度。这些气体与空气混合点燃都可能发生爆炸。 9.可燃性气体的验纯方法:用排水法收集一小试管的气体,用大拇指摁住管口移近火焰, 第 20 页 共 29 页

若 听到尖锐的爆鸣声,则气体不纯;听到轻微的“噗”的一声,则气体已纯。

用向下排气法收集氢气,经检验不纯时,要用拇指堵住管口,熄灭管内火焰再验纯,防止引爆反应

瓶内气体。 10.干燥剂:除去含水物质中的水份(特别是除去气体里的水蒸气)的物质。 酸性碱性

常用的干燥剂有:呈浓硫酸;呈的氢氧化钠固体、生石灰(氧化钙)、碱石灰。 注意

:干燥剂不能跟待干燥的物质反应。 氢氧化钠、生石灰和碱石灰都不能干燥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氯化氢等酸性气体。 浓硫酸不能干燥碱性的氨气(NH),能干燥其他气体。 3 氢气的干燥和除杂质:实验室制得的氢气里常含有水蒸气和酸雾,可选用碱石灰、氢氧化钠 把水和酸雾同时除去。见图中常用的干燥和除杂质装置: 除水的装置接在其他除杂质的装置之后;证明有水的装置则要在证明有其他物质的前面。 长管进短管出 大头进小头出 气体进出要求:

八、 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1.实验时要严格按照实验规定的用量取用药品。如果没有说明用量,应按最少量取用: 液体取(1~2)毫升,固体只需盖满试管底部。实验剩余的药品不能放回原瓶,要放入指定的容器内。 2.固体药品用药匙取用,块状药品可用镊子夹取,块状药品或密度大的金属不能竖直放入容器。 3.取用细口瓶里的液体药品,要先拿下瓶塞,倒放在桌面上,标签对准手心,瓶口与试管口 挨紧。 用完立即盖紧瓶塞,把瓶子放回原处。 4.试管:可用作反应器,可收集少量气体,可直接加热。盛放液体不超过容积的1/3,试管与桌面成45°角;加热固体时管口略向下倾斜。 5.烧杯:溶解物质配制溶液用,可用作反应器,可加热,加热时要下垫石棉网。 6.平底烧瓶:用作固体和液体之间的反应器,可加热,要下垫石棉网。 7.酒精灯:熄灭时要用盖灭,不可用嘴吹灭,不可用燃着的酒精灯去点另一只酒精灯。 酒精灯的火焰分为:外焰、内焰和焰心。外焰温度最高,加热时用外焰。 可直接加热的仪器:试管、蒸发皿、坩埚、燃烧匙 可用于加热但必须在下面垫石棉网的仪器:烧杯,烧瓶。 不能加热的仪器:水槽、量筒、集气瓶 8.量筒:量取一定量体积的液体,使用时应尽量选取一次量取全部液体的最小规格的量筒。不能作反应器,不能溶解物质,不能加热读数时,量筒平放,视线与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

仰视读数比实际值小, 俯视读数比实际值大 第 21 页 共 29 页

9.托盘天平:用于粗略称量,可准确到

0.1克。称量时“左物右码”。 砝码要用镊子夹取。药品

不能直接放在托盘上,易潮解的药品(氢氧化钠)必须放在玻璃器皿(烧杯、表面皿)里。 10.胶头滴管:滴液时应竖直放在试管口上方,不能伸入试管里。吸满液体的滴管不 能倒置。 11.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方法:连接装置把导管的一端浸没水里,双手紧贴容器外壁, 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 则装置不漏气。

12.过滤:分离没溶于液体的固体和液体的混合物的操作。要点是“一贴二低三靠”: 贴低一贴:滤纸紧漏斗的内壁。二低:过滤时滤纸的边缘应于漏斗的边缘, 低紧靠漏斗内液 体的液面于滤纸的边缘。三靠:倾倒液体的烧杯嘴引流的玻璃棒, 轻靠紧靠玻璃棒的末端轻在三层滤纸的一边,漏斗的下端接收的烧杯。 13.粗盐提纯实验仪器:药匙、烧杯、玻璃棒、蒸发皿、漏斗、量筒、酒精灯、铁架台、

托盘天平 实验步骤:1.溶解 2.过滤 3.蒸发 4.称量并计算粗盐的产率14.浓酸、浓碱有腐蚀性,必须小心。不慎将酸沾在皮肤或衣物上,立即用较多的水冲洗,再用碳酸氢钠溶液冲洗;碱溶液沾在皮肤或衣物上,用较多的水冲洗,再 涂上硼酸溶液。 浓硫酸沾在衣物或皮肤上,必须迅速用抹布擦拭,再用水冲洗。

眼睛里溅进了酸或碱溶液,要立即用水冲洗,切不可用手揉眼睛,洗的时候要眨 眼睛。

15.洗涤玻璃仪器:玻璃仪器附有不溶的碱性氧化物、碱、碳酸盐,可用盐酸溶解, 再用水冲洗。油脂可用热的纯碱溶液或洗衣粉。洗过的玻璃仪器内壁附着的水既 不聚成滴也不成股流下,表示仪器已洗干净。

16.连接仪器:连接玻璃管和橡皮塞或胶皮管时,先用水润湿,再小心用力转动插入。 给试管、玻璃容器盖橡皮塞时,左手拿容器,右手拿橡皮塞慢慢转动,塞进容器口。 切不可把容器放在桌子上使劲塞进去。

17.检查装置气密性:连接装置把导管的一端浸没水里,双手紧贴容器外壁,若导管口 有气泡冒出,则装置不漏气。 18.蒸发:在加热过程中,用玻璃棒不断搅动,了防止局部过热,造成液滴飞溅。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的固体时,即停止加热。加热过的蒸发皿不能直接放在实验台上,要放在石棉网上。 19.物质的鉴别 ①氢气、氧气、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甲烷 各气体的性质: 第 22 页 共 29 页

氢气有可燃性,燃烧的产物只有水;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使燃着的木条烧得更旺 CO有可燃性,燃烧的产物只有二氧化碳,甲烷有可燃性,燃烧的产物既有水又有二氧化碳

二氧化碳使燃着的木条熄灭;可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鉴别五种气体的步骤: 先用燃着的木条:使燃着的木条烧得更旺是氧气;使燃着的木条熄灭是二氧化碳; 能燃烧的气体是氢气、甲烷、一氧化碳 第二步检验可燃性气体氢气、甲烷、一氧化碳燃烧后的产物:用干燥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有不生成的是氢气和甲烷,无水生成的是一氧化碳;燃烧后生成的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能使石灰水变浑浊的是甲烷和一氧化碳 ②酸(鉴定H)方法一:加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的是酸溶液;

+ 方法

二、加活泼金属Mg、Fe、Zn等有氢气放出 ③碱溶液(鉴定OH)方法一:加紫色石蕊试液变蓝色,加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是- 碱

方法二:加硫酸铁溶液有红褐色沉淀生成;加硫酸铜溶液有蓝色沉淀的是碱。 注意:以上方法只能鉴定可溶的碱(氢氧化钾、氢氧化钙、氢氧化钠、氢氧化钡和氨水) ④鉴定碳酸盐的方法:加盐酸,有无色可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 CO ) 反应原理:碳酸盐+酸→盐+HO+CO↑ 2- 3 2 2 ⑤鉴定硫酸及硫酸盐:往溶液里滴加氯化钡(或硝酸钡)溶液,再加稀硝酸,有不溶SO) 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BaSO生成。 2- 4 4 反应原理:硫酸或硫酸盐+BaCl(或Ba(NO)、Ba(OH))→BaSO↓+... 2 3 2 2 4 ⑥鉴定盐酸和氯化物(氯离子,Cl) -

往溶液里滴加硝酸银溶液和稀硝酸,有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AgCl 反应原理:MCl+xAgNO=M(NO)+xAgCl↓ x 3 3 x ⑦铜盐:硫酸铜、氯化铜、硝酸铜,它们的溶液呈蓝色 ⑴跟排在铜前的金属单质发生置换反应,有红色的金属铜生成

Fe + CuSO=FeSO + Cu Zn+ CuCl=ZnCl + Cu 4 4 2 2 ⑵跟碱溶液反应生成蓝色沉淀Cu(OH)↓ 2 CuSO +2NaOH = Cu(OH)↓+NaSO 4 2 2 4 ⑧铁盐:硫酸铁、氯化铁、硝酸铁,它们的溶液呈黄色 跟碱溶液反应生成红褐色沉淀Fe(OH)↓

3 Fe(SO) +6NaOH =2Fe(OH)↓+3NaSO 2 4 3 3 2 4 第 23 页 共 29 页

九、化学之最 硬软金刚石是天然存在的最坚的矿物 石墨是最的矿物 氧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 铝元素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 空气的成分按体积分数计算含量最多的是氮气(N) 2密度最小的气体、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物质是氢气(H) 相对原子质量最小的原子2是氢原子(H) 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是水(HO)

2最简单的有机物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有机物甲烷(CH) 4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活动性最强的是钾(K)、活动性最弱的是金 形成化合物种类最多的元素是碳(C) 原子是化学淡化中的最小粒子

十、几种气体性质的对比 气 物理性质 化 学 性 质 特 性 体 溶解性 密度 H难溶于水 比空气小 可燃性、还原性 密度最小的气体 2 CH难溶于水 比空气小 可燃性

4 CO 难溶于水 比空气小 可燃性、还原性、毒性 毒性 N难溶于水 比空气小 不支持燃烧,不能燃烧 2 CO可溶于水 比空气大 不支持燃烧,不能燃烧 可使澄清的石灰水变2 可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浑浊 通入石蕊试液,试液变红色 助燃性,不能燃烧 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O不易溶 比空气大 2 十

一、典型解题方法 1.用溶解、过滤、结晶的方法分离的固体须满足:一种固体可溶,一种不溶,且溶解后两种物质都不发生化学反应。

2.共存问题:在溶液中的物质两两之间都不发生反应,组内物质可共存于同一

溶液,只要组内物质间有任意两种能发生反应,则组内物质不能共存; 离子间能共存须满足:任意阳离子和阴离子组合不会有沉淀、气体或水生成

3.推断题的突破口:①颜色(铜盐蓝色,铁盐黄色,无色酚酞遇溶碱变红色)

②沉淀(AgCl BaSO4不溶于酸,氢氧化铁红褐色,氢氧化铜蓝色,其他沉淀白色

若沉淀物加稀硝酸:沉淀不溶解,则沉淀中一定有AgCl或BaSO4;若沉淀全部溶解, 则沉淀中一定没

有BaSO4AgCl或BaSO

4;若讲沉淀部分溶解,则沉淀中一定有

AgCl

或中的一种,且还有另一种可溶于稀

硝酸的沉淀。 ③气体(复分解反应中有气体生成:酸和碳酸盐,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在氢前的金属跟酸反应生成密度 最小的气体氢气) 4.一次性区别多种物质选用的试剂必须满足:组内的每一种物质跟该试剂作用后的现象各不相同。供选 试剂有以下几种可能: 第 24 页 共 29 页

①紫色石蕊试液区别一次性区别酸性、碱性、中性的三种溶液(如:HCl NaOH NaCl) ②碳酸钠、碳酸钾或盐酸、硫酸产生沉淀、气体和其他现象。 写出一次性区别下列各组物质的试剂: ⑴氯化钡、硫酸、硫酸钾溶液_____ ⑵硝酸银、碳酸钠、氯化钠溶液_____

⑶硝酸钡、碳酸钾、硝酸钾溶液____ ⑷盐酸、氢氧化钠溶液、石灰水_____

③用硫酸铁或硫酸铜等有特殊颜色的溶液,写出一次性区别下列各组物质的试剂及反应现象:

区别硝酸钡、硫酸钠、氢氧化钡、氢氧化钠四种溶液的试剂____ 现象______ 5.不用其他试剂,只用组内物质鉴别几种物质的方法: ⑴用组内的铁盐或铜盐等有特殊颜色的溶液分步区别各物质,例: 不用其他试剂如何鉴别下列四种溶液:硝酸银、氢氧化钾、氯化钠、氯化铁 ⑵组内有碳酸钠或碳酸钾溶液,且碳酸钠或碳酸钾跟另外三种物质反应,分别有沉淀、气体和另一现象例:下列各组溶液中,只用组内物质不用其他试剂就可一一区别组内所有物质的是_

十二、物质的化学名称、俗名和化学式

汞(水银)Hg

硫(硫磺)S 氧化钙(生石灰)CaO 固体二氧化碳(干冰)CO 氧化铁(铁锈的主要成分)FeO 2 2 3 碳酸钙(大理石、石灰石的主要成分)CaCO 3 碱式碳酸铜(铜绿)Cu(OH)CO 2 2 3 氯化钠(食盐)NaCl 甲烷(沼气)CH 4 乙醇(酒精)CHOH 乙酸(醋酸)CHCOOH 2 5 3 碳酸钠(纯碱)NaCO 硫酸铜晶体(蓝矾、胆矾)CuSO·5HO 2 3 42氢氧化钠(烧碱、火碱、苛性钠)NaOH

氢氧化钙(熟石灰、消石灰)Ca(OH) 2 水煤气:氢气和一氧化碳的混合物 爆鸣气:氢气和氧气的混合物 十

三、物质的化学式 A 单质:由同种(或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1、金属单质(按金属活动性顺序由强至弱排列) 钡 钾 钙 钠 镁 铝 锌 铁 锡 铅(氢) 铜 汞 银 铂 金 Ba 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 Cu Hg Ag Pt Au 第 25 页 共 29 页

2、非金属单质 氢气H 氧气O 氮气N 氯气Cl 氟气(F)

溴(Br) 碘(I) 2 2 2 2 2 2 2 碳C 硅Si 磷P 硫S 臭氧(O) 3

3、稀有气体

氦气He 氖气Ne

氩气Ar B 化合物: 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2-

(一)有机物:含碳元素的化合物(除CO、CO和CO的化合物)23 甲烷 CH 乙醇CHOH 甲醇 CHOH 乙酸 CHCOOH 乙炔 CH 尿素CO(NH)

4 253 2 2 32 2

(二)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

1、非金属氧化物(大部分非金属氧化物通常是酸性氧化物,跟水化合成同价的含氧酸)

一氧化碳

二氧化碳 二氧化硅 五氧化二磷 二氧化硫 三氧化硫 HO CO CO SiO PO SO SO 2 2 2 2 5 2 3

2、金属氧化物 氧化钡 氧化钾 氧化钙 氧化钠 氧化镁 氧化铝 氧化锌 BaO KO CaO NaO MgO AlO ZnO 2 2 2 3 氧化铁 氧化亚铁 四氧化三铁 氧化铜 氧化亚铜 氧化汞 氧化银 二氧化锰 FeO FeO FeO CuO CuO HgO AgO MnO 2 3 3 4 2 2 2

(三)酸:名称中最后一个字是“酸”,通常化学式的第一种元素是“H ” 硫酸 盐酸 硝酸 磷酸 氢硫酸 碳酸 亚硫酸 HSO HCl HNO HPO HS HCO HSO 2 4 3 3 4 2 2 3 2 3

(四)碱:由金属离子和氢氧根离子构成,碱的名称通常有“氢氧化某”化学式的最后面是“OH”

(五)盐:由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

1、碳酸盐

2、硫酸盐

3、硝酸盐 4.氯化物 5.亚硫酸盐 氢氧化钾 碳酸钾 硫酸钾 硝酸钾 氯化钾 亚硫酸钾 第 26 页 共 29 页

KOH KCO KSO KNO KCl KSO 2 3 24 3 23 氢氧化钠 碳酸钠 硫酸钠 硝酸钠 氯化钠 亚硫酸钠 NaOH NaCO NaSO NaNO NaCl 2 3 24 3 NaSO23 氢氧化银 碳酸银 硫酸银 硝酸银 氯化银 AgOH AgCO AgSO 氨水 碳酸铵 硫酸铵 硝酸铵 氯化铵 NH·HO NH)AgNO AgCl 2 3 2 4 3 CONH)SO NHNO NHCl ( ( 3 2 42 3 424 4 3 4 氢氧化钙 碳酸钙 硫酸钙 硝酸钙 氯化钙 亚硫酸钙 Ca(OH) CaCO CaSO Ca(NO) CaCl 2 3 4 32 2 CaSO 3氢氧化钡 碳酸钡 硫酸钡 硝酸钡 氯化钡 Ba(OH) BaCO BaSO Ba(NO) BaCl 2 3 4 3 2 2 氢氧化镁 碳酸镁 硫酸镁 硝酸镁 氯化镁 Mg(OH) MgCO

氢氧化铜 碳酸铜 硫酸铜 硝酸铜 MgSO Mg(NO) MgCl 2 3 4 3 2 2 氯化铜 Cu(OH) CuCO CuSO Cu(NO) CuCl 2 3 4 3 2 2 氢氧化锌 碳酸锌 硫酸锌 硝酸锌 氯化锌 Zn(OH) ZnCO ZnSO Zn(NO) ZnCl 2 3 4 3 2 2 硝酸汞 氯化亚铜 Hg(NO) CuCl 32 氢氧化亚铁 碳酸亚铁 硫酸亚铁

硝酸亚铁 氯化亚铁 Fe(OH) FeCO FeSO Fe(NO) FeCl 2 4 3 2 2 3氢氧化铁 硫酸铁 硝酸铁 氯化铁 Fe(OH) Fe(SO Fe(NO) FeCl 3 24) 3 3 3 3氢氧化铝 硫酸铝 硝酸铝 氯化铝 Al(OH) Al(SO) Al(NO) AlCl 3 2433 3 3

第 27 页 共 29 页

H夹在中间) 碳酸氢钠NaHCO, 碳酸氢钙Ca(HCO) 3 3 2 磷酸二氢钠NaHPO

磷酸二氢钾KHPO

硫酸氢钠NaHSO, 硫酸氢钾KHSO 2 4 2 4 4 4

7、碱式盐(化学式的中间有“OH”):碱式碳酸铜 Cu(OH)CO22 3

8、其他盐 高锰酸钾KMnO 锰酸钾KMnO 氯酸钾KClO 硫化钠NaS 4 24 3 2 碘酸钾 KIO亚 、酸式盐(多元酸里的氢部分被金属取代,6硝酸钠NaNO

硫化钾

KS 22

3 化学方程式和计算

十四、

1、计算 徒劳!在进行计算之前必须先检查以下几项,否则所有的计算都是

①化学式写正确②方程式要配平③相对分子质量计算要准确 步骤:⑴解、设⑵化学方程式⑶找已知物和未知物、算相对分子质量⑷列比例⑸答 2.化学方程式的意义和读法: 以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为例: 第 28 页 共 29 页

MnO2质量比等于 2KClO 2KCl + 3O↑ 32 △

系数×相对分子质量 : 245 149 96 每①微观意义:2个氯酸钾分子,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和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2个 氯化钾分子和3个氧分子 ②宏观(质的)意义:氯酸钾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和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氯化钾和氧气 每③量的意义:245份质量的氯酸钾,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和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149份 质量的氯化钾和96份质量的氧气。 注意:“+”不能读成“加”,“=”不能读成“等于”要读为“生成”。 3.按要求写化学方程式 有水生成 有CO生成(各写两个) 2点燃化合反应 2H+O2HO 2 22分解反应 置换反应 复分解反应 其他反应 第 29 页 共 29 页

第4篇:2011年高中化学详细知识点总结

一、俗名

无机部分:

纯碱、苏打、天然碱 、口碱:Na2CO3

小苏打:NaHCO3 大苏打:Na2S2O3 石膏(生石膏):CaSO4.2H2O

熟石膏:2CaSO4·.H2O

莹石:CaF2 重晶石:BaSO4(无毒)

碳铵:NH4HCO3

石灰石、大理石:CaCO3 生石灰:CaO 食盐:NaCl 熟石灰、消石灰:Ca(OH)2 芒硝:Na2SO4·7H2O (缓泻剂) 烧碱、火碱、苛性钠:NaOH 绿矾:FaSO4·7H2O

干冰:CO2 明矾:KAl (SO4)2·12H2O 漂白粉:Ca (ClO)2 、CaCl2(混和物)

泻盐:MgSO4·7H2O

胆矾、蓝矾:CuSO4·5H2O 双氧水:H2O2 皓矾:ZnSO4·7H2O 硅石、石英:SiO2

刚玉:Al2O3 水玻璃、泡花碱、矿物胶:Na2SiO3 铁红、铁矿:Fe2O3

磁铁矿:Fe3O4 黄铁矿、硫铁矿:FeS2 铜绿、孔雀石:Cu2 (OH)2CO3 菱铁矿:FeCO3 赤铜矿:Cu2O 波尔多液:Ca (OH)2和CuSO4 石硫合剂:Ca (OH)2和S 玻璃的主要成分:Na2SiO

3、CaSiO

3、SiO2 过磷酸钙(主要成分):Ca (H2PO4)2和CaSO4 重过磷酸钙(主要成分):Ca (H2PO4)2 天然气、沼气、坑气(主要成分):CH4 水煤气:CO和H2 硫酸亚铁铵(淡蓝绿色):Fe (NH4)2 (SO4)2 溶于水后呈淡绿色

光化学烟雾:NO2在光照下产生的一种有毒气体

王水:浓HNO3与浓HCl按体积比1:3混合而成。

铝热剂:Al + Fe2O3或其它氧化物。 尿素:CO(NH2) 2 有机部分:

氯仿:CHCl3

电石:CaC2

电石气:C2H2 (乙炔)

TNT:三硝(百度)基(百度)甲(百度)苯

酒精、乙醇:C2H5OH

氟氯烃:是良好的制冷剂,有毒,但破坏O3层。

醋酸:冰醋酸、食醋

CH3COOH 裂解气成分(石油裂化):烯烃、烷烃、炔烃、H2S、CO

2、CO等。

甘油、丙三醇 :C3H8O3

焦炉气成分(煤干馏):H

2、CH

4、乙烯、CO等。

石炭酸:苯酚

蚁醛:甲醛 HCHO

福尔马林:35%—40%的甲醛水溶液

蚁酸:甲酸 HCOOH

葡萄糖:C6H12O6

果糖:C6H12O6

蔗糖:C12H22O11

麦芽糖:C12H22O11

淀粉:(C6H10O5)n

硬脂酸:C17H35COOH

油酸:C17H33COOH

软脂酸:C15H31COOH

草酸:乙二酸 HOOC—COOH 使蓝墨水褪色,强酸性,受热分解成CO2和水,使KMnO4酸性溶液褪色。

二、 颜色

铁:铁粉是黑色的;一整块的固体铁是银白色的。

Fe2+——浅绿色

Fe3O4——黑色晶体

Fe(OH)2——白色沉淀

Fe3+——黄色

Fe (OH)3——红褐色沉淀

Fe (SCN)3——血红色溶液

FeO——黑色的粉末

Fe (NH4)2(SO4)2——淡蓝绿色

Fe2O3——红棕色粉末

FeS——黑色固体

铜:单质是紫红色

Cu2+——蓝色

CuO——黑色

Cu2O——红色

CuSO4(无水)—白色

CuSO4·5H2O——蓝色 Cu2 (OH)2CO3 —绿色

Cu(OH)2——蓝色

[Cu(NH3)4]SO4——深蓝色溶液

1 BaSO4 、BaCO3 、Ag2CO3 、CaCO3 、AgCl 、 Mg (OH)2 、三溴苯酚均是白色沉淀

Al(OH)3 白色絮状沉淀

H4SiO4(原硅酸)白色胶状沉淀

Cl

2、氯水——黄绿色

F2——淡黄绿色气体

Br2——深红棕色液体

I2——紫黑色固体

HF、HCl、HBr、HI均为无色气体,在空气中均形成白雾

CCl4——无色的液体,密度大于水,与水不互溶

KMnO4--——紫色

MnO4-——紫色

Na2O2—淡黄色固体 Ag3PO4—黄色沉淀

S—黄色固体

AgBr—浅黄色沉淀

AgI—黄色沉淀

O3—淡蓝色气体

SO2—无色,有剌激性气味、有毒的气体

SO3—无色固体(沸点44.8 0C) 品红溶液——红色 氢氟酸:HF——腐蚀玻璃

N2O

4、NO——无色气体 NO2——红棕色气体

NH3——无色、有剌激性气味气体

三、 现象:

1、铝片与盐酸反应是放热的,Ba(OH)2与NH4Cl反应是吸热的;

2、Na与H2O(放有酚酞)反应,熔化、浮于水面、转动、有气体放出;(熔、浮、游、嘶、红)

3、焰色反应:Na 黄色、K紫色(透过蓝色的钴玻璃)、Cu 绿色、Ca砖红、Na+(黄色)、K+(紫色)。

4、Cu丝在Cl2中燃烧产生棕色的烟;

5、H2在Cl2中燃烧是苍白色的火焰;

6、Na在Cl2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

7、P在Cl2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色烟雾;

8、SO2通入品红溶液先褪色,加热后恢复原色;

9、NH3与HCl相遇产生大量的白烟;

10、铝箔在氧气中激烈燃烧产生刺眼的白光;

11、镁条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刺眼白光,在CO2中燃烧生成白色粉末(MgO),产生黑烟;

12、铁丝在Cl2中燃烧,产生棕色的烟;

13、HF腐蚀玻璃:4HF + SiO2 = SiF4 + 2H2O

14、Fe(OH)2在空气中被氧化:由白色变为灰绿最后变为红褐色;

15、在常温下:Fe、Al 在浓H2SO4和浓HNO3中钝化;

16、向盛有苯酚溶液的试管中滴入FeCl3溶液,溶液呈紫色;苯酚遇空气呈粉红色。

17、蛋白质遇浓HNO3变黄,被灼烧时有烧焦羽毛气味;

18、在空气中燃烧:S——微弱的淡蓝色火焰 H2——淡蓝色火焰

H2S——淡蓝色火焰

CO——蓝色火焰 CH4——明亮并呈蓝色的火焰

S在O2中燃烧——明亮的蓝紫色火焰。

19.特征反应现象:

20.浅黄色固体:S或Na2O2或AgBr

21.使品红溶液褪色的气体:SO2(加热后又恢复红色)、Cl2(加热后不恢复红色)

22.有色溶液:Fe2+(浅绿色)、Fe3+(黄色)、Cu2+(蓝色)、MnO4-(紫色)

有色固体:红色(Cu、Cu2O、Fe2O3)、红褐色[Fe(OH)3] 黑色(CuO、FeO、FeS、CuS、Ag2S、PbS)

蓝色[Cu(OH)2]

黄色(AgI、Ag3PO4)

白色[Fe(0H)

2、CaCO

3、BaSO

4、AgCl、BaSO3]

有色气体:Cl2(黄绿色)、NO2(红棕色)

四、 考试中经常用到的规律:

1、溶解性规律——见溶解性表;

2、常用酸、碱指示剂的变色范围:

指示剂 PH的变色范围

2 甲基橙 <3.1红色 3.1——4.4橙色 >4.4黄色

酚酞 <8.0无色 8.0——10.0浅红色 >10.0红色

石蕊 <5.1红色 5.1——8.0紫色 >8.0蓝色

3、在惰性电极上,各种离子的放电顺序:

阴极(夺电子的能力):Au3+ >Ag+>Hg2+ >Cu2+ >Pb2+ >Fa2+ >Zn2+ >H+ >Al3+>Mg2+ >Na+ >Ca2+ >K+

阳极(失电子的能力):S2- >I- >Br– >Cl- >OH- >含氧酸根

注意:若用金属作阳极,电解时阳极本身发生氧化还原反应(Pt、Au除外)

4、双水解离子方程式的书写:(1)左边写出水解的离子,右边写出水解产物;

(2)配平:在左边先配平电荷,再在右边配平其它原子;(3)H、O不平则在那边加水。

例:当Na2CO3与AlCl3溶液混和时:

3 CO32- + 2Al3+ + 3H2O = 2Al(OH)3↓ + 3CO2↑

5、写电解总反应方程式的方法:(1)分析:反应物、生成物是什么;(2)配平。

例:电解KCl溶液:2KCl + 2H2O == H2↑+ Cl2↑+ 2KOH 配平:2KCl + 2H2O == H2↑+ Cl2↑+ 2KOH

6、将一个化学反应方程式分写成二个电极反应的方法:(1)按电子得失写出二个半反应式;(2)再考虑反应时的环境(酸性或碱性);(3)使二边的原子数、电荷数相等。

例:蓄电池内的反应为:Pb + PbO2 + 2H2SO4 = 2PbSO4 + 2H2O 试写出作为原电池(放电)时的电极反应。

写出二个半反应: Pb –2e- → PbSO4

PbO2 +2e- → PbSO4

分析:在酸性环境中,补满其它原子:

应为: 负极:Pb + SO42- -2e- = PbSO4

正极: PbO2 + 4H+ + SO42- +2e- = PbSO4 + 2H2O

注意:当是充电时则是电解,电极反应则为以上电极反应的倒转:

为: 阴极:PbSO4 +2e- = Pb + SO42-

阳极:PbSO4 + 2H2O -2e- = PbO2 + 4H+ + SO42-

7、在解计算题中常用到的恒等:原子恒等、离子恒等、电子恒等、电荷恒等、电量恒等,用到的方法有:质量守恒、差量法、归一法、极限法、关系法、十字交法 和估算法。(非氧化还原反应:原子守恒、电荷 平衡、物料平衡用得多,氧化还原反应:电子守恒用得多)。

8、电子层结构相同的离子,核电荷数越多,离子半径越小;

9、晶体的熔点:原子晶体 >离子晶体 >分子晶体 中学学到的原子晶体有: Si、SiC 、SiO2=和金刚石。 原子晶体的熔点的比较是以原子半径为依据的:

金刚石 > SiC > Si (因为原子半径:Si> C> O).

10、分子晶体的熔、沸点:组成和结构相似的物质,分子量越大熔、沸点越高。

11、胶体的带电:一般说来,金属氢氧化物、金属氧化物的胶体粒子带正电,非金属氧化物、金属硫化物 的胶体粒子带负电。

12、氧化性:MnO4- >Cl2 >Br2 >Fe3+ >I2 >S=4(+4价的S)

例: I2 +SO2 + H2O = H2SO4 + 2HI

13、含有Fe3+的溶液一般呈酸性。

14、能形成氢键的物质:H2O 、NH3 、HF、CH3CH2OH 。

15、氨水(乙醇溶液一样)的密度小于1,浓度越大,密度越小,硫酸的密度大于1,浓度越大,密度越大,98%的浓硫酸的密度为:1.84g/cm3。

16、离子是否共存:(1)是否有沉淀生成、气体放出;(2)是否有弱电解质生成;(3)是否发生氧化还原反应;(4)是否生成络离子[Fe(SCN)

2、Fe(SCN)

3、Ag(NH3)+、[Cu(NH3)4]2+ 等];(5)是否发生双水解。

3

17、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 Al 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是—O HClO4(高氯酸)—是最强的酸

18、熔点最低的金属是Hg (-38.9C。),;熔点最高的是W(钨3410c);密度最小(常见)的是K;密度最大(常见)是Pt。

19、雨水的PH值小于5.6时就成为了酸雨。

20、有机酸酸性的强弱:乙二酸 >甲酸 >苯甲酸 >乙酸 >碳酸 >苯酚 >HCO3-

21、有机鉴别时,注意用到水和溴水这二种物质。

例:鉴别:乙酸乙酯(不溶于水,浮)、溴苯(不溶于水,沉)、乙醛(与水互溶),则可用水。

22、取代反应包括:卤代、硝化、磺化、卤代烃水解、酯的水解、酯化反应等;

23、最简式相同的有机物,不论以何种比例混合,只要混和物总质量一定,完全燃烧生成的CO

2、H2O及耗O2的量是不变的。恒等于单一成分该质量时产生的CO

2、H2O和耗O2量。

24、可使溴水褪色的物质如下,但褪色的原因各自不同:烯、炔等不饱和烃(加成褪色)、苯酚(取代褪色)、乙醇、醛、甲酸、草酸、葡萄糖等(发生氧化褪色)、有机溶剂[CCl

4、氯仿、溴苯、CS2(密度大于水),烃、苯、苯的同系物、酯(密度小于水)]发生了萃取而褪色。

25、能发生银镜反应的有:醛、甲酸、甲酸盐、甲酰铵(HCNH2O)、葡萄溏、果糖、麦芽糖,均可发生银镜反应。(也可同Cu(OH)2反应)

计算时的关系式一般为:—CHO —— 2Ag

注意:当银氨溶液足量时,甲醛的氧化特殊: HCHO —— 4Ag ↓ + H2CO3

反应式为:HCHO +4[Ag(NH3)2]OH = (NH4)2CO3 + 4Ag↓ + 6NH3 ↑+ 2H2O

26、胶体的聚沉方法:(1)加入电解质;(2)加入电性相反的胶体;(3)加热。

常见的胶体:液溶胶:Fe(OH)

3、AgI、牛奶、豆浆、粥等;气溶胶:雾、云、烟等;固溶胶:有色玻璃、烟水晶等。

27、污染大气气体:SO

2、CO、NO

2、NO,其中SO

2、NO2形成酸雨。

28、环境污染: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食品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噪声污染。工业三废:废渣、废水、废气。

29、在室温(20C。)时溶解度在10克以上——易溶;大于1克的——可溶;小于1克的——微溶;小于0.01克的——难溶。

30、人体含水约占人体质量的2/3。地面淡水总量不到总水量的1%。当今世界三大矿物燃料是:煤、石油、天然气。石油主要含C、H地元素。

31、生铁的含C量在:2%——4.3% 钢的含C量在:0.03%——2% 。粗盐:是NaCl中含有MgCl2和 CaCl2,因为MgCl2吸水,所以粗盐易潮解。浓HNO3在空气中形成白雾。固体NaOH在空气中易吸水形成溶液。

32、气体溶解度:在一定的压强和温度下,1体积水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气体的体积。

十七、微粒半径的比较:

1.判断的依据

电子层数:

相同条件下,电子层越多,半径越大。

核电荷数:

相同条件下,核电荷数越多,半径越小。

最外层电子数

相同条件下,最外层电子数越多,半径越大。

具体规律:

1、同周期元素的原子半径随核电荷数的增大而减小(稀有气体除外)

4 如:Na>Mg>Al>Si>P>S>Cl.

2、同主族元素的原子半径随核电荷数的增大而增大。如:Li

3、同主族元素的离子半径随核电荷数的增大而增大。如:F--

4、电子层结构相同的离子半径随核电荷数的增大而减小。如:F-> Na+>Mg2+>Al3+

5、同一元素不同价态的微粒半径,价态越高离子半径越小。如Fe>Fe2+>Fe3+

十八、各种“水”汇集

1.纯净物:重水D2O;超重水T2O;蒸馏水H2O;双氧水H2O2;水银Hg;

水晶SiO2。

2.混合物:氨水(分子:NH

3、H2O、NH3·H2O;离子:NH4+、OH‾、H+)

氯水(分子:Cl

2、H2O、HClO;离子:H+、Cl‾、ClO‾、OH‾)

苏打水(Na2CO3的溶液)

生理盐水(0.9%的NaCl溶液)

水玻璃(Na2SiO3水溶液)

水泥(2CaO·SiO

2、3CaO·SiO

2、3CaO·Al2O3)

卤水(MgCl

2、NaCl及少量MgSO4) 王水(由浓HNO3和浓盐酸以1∶3的体积比配制成的混合物)

2009-9-16 20:59 回复

十、各种“气”汇集

1.无机的:爆鸣气(H2与O2);

水煤气或煤气(CO与H2);碳酸气(CO2)

2.有机的:天然气(又叫沼气、坑气,主要成分为CH4)

液化石油气(以丙烷、丁烷为主) 裂解气(以CH2=CH2为主) 焦炉气(H

2、CH4等)

电石气(CH≡CH,常含有H2S、PH3等) 二十

一、滴加顺序不同,现象不同

1.AgNO3与NH3·H2O:

AgNO3向NH3·H2O中滴加——开始无白色沉淀,后产生白色沉淀

NH3·H2O向AgNO3中滴加——开始有白色沉淀,后白色沉淀消失

2.NaOH与AlCl3:

NaOH向AlCl3中滴加——开始有白色沉淀,后白色沉淀消失

AlCl3向NaOH中滴加——开始无白色沉淀,后产生白色沉淀

3.HCl与NaAlO2:

HCl向NaAlO2中滴加——开始有白色沉淀,后白色沉淀消失

NaAlO2向HCl中滴加——开始无白色沉淀,后产生白色沉淀

4.Na2CO3与盐酸:

Na2CO3向盐酸中滴加——开始有气泡,后不产生气泡

盐酸向Na2CO3中滴加——开始无气泡,后产生气泡

1.常用相对分子质量

Na2O2:78

Na2CO3:106

NaHCO3:84

Na2SO4:142

BaSO4:233

Al (OH)3:78

C6H12O6:180 2.常用换算

5.6L——0.25 mol

2.8L——0.125 mol

15.68L——0.7 mol

20.16L——0.9 mol

16.8L——0.75 mol

6、能发生银镜反应的物质

凡是分子中有醛基(-CHO)的物质均能发生银镜反应。

5 (1)所有的醛(R-CHO);

(2)甲酸、甲酸盐、甲酸某酯;

注:能和新制Cu(OH)2反应的——除以上物质外,还有酸性较强的酸(如甲酸、乙酸、丙酸、盐酸、硫酸、氢氟酸等),发生中和反应。

7、能与溴水反应而使溴水褪色或变色的物质

(一)有机

1.不饱和烃(烯烃、炔烃、二烯烃、苯乙烯等);

2.不饱和烃的衍生物(烯醇、烯醛、油酸、油酸盐、油酸某酯、油等)

3.石油产品(裂化气、裂解气、裂化汽油等);

4.苯酚及其同系物(因为能与溴水取代而生成三溴酚类沉淀)

5.含醛基的化合物

.-1价的碘(氢碘酸及碘化物) 变色

6.NaOH等强碱:Br2+2OH‾==Br‾+BrO‾+H2O 7.AgNO3

8、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的物质

(一)有机

不饱和烃(烯烃、炔烃、二烯烃、苯乙烯等);

苯的同系物;

不饱和烃的衍生物(烯醇、烯醛、烯酸、卤代烃、油酸、油酸盐、油酸酯等);

含醛基的有机物(醛、甲酸、甲酸盐、甲酸某酯等);

石油产品(裂解气、裂化气、裂化汽油等);

煤产品(煤焦油);

天然橡胶(聚异戊二烯)。

(二)无机

-2价硫的化合物(H2S、氢硫酸、硫化物);

+4价硫的化合物(SO

2、H2SO3及亚硫酸盐);

双氧水(H2O2,其中氧为-1价)

9、最简式相同的有机物

1.CH:C2H2和C6H6 2.CH2:烯烃和环烷烃

3.CH2O:甲醛、乙酸、甲酸甲酯、葡萄糖

4.CnH2nO:饱和一元醛(或饱和一元酮)与二倍于其碳原子数和饱和一元羧酸或酯;举一例:乙醛(C2H4O)与丁酸及其异构体(C4H8O2)

10、同分异构体(几种化合物具有相同的分子式,但具有不同的结构式)

1、醇—醚

CnH2n+2Ox

2、醛—酮—环氧烷(环醚) CnH2nO

3、羧酸—酯—羟基醛

CnH2nO2

4、氨基酸—硝基烷

5、单烯烃—环烷烃

CnH2n

6、二烯烃—炔烃

CnH2n-2

11、能发生取代反应的物质及反应条件

1.烷烃与卤素单质:卤素蒸汽、光照;

2.苯及苯的同系物与①卤素单质:Fe作催化剂;

②浓硝酸:50~60℃水浴;浓硫酸作催化剂

③浓硫酸:70~80℃水浴;

3.卤代烃水解:NaOH的水溶液;

4.醇与氢卤酸的反应:新制的氢卤酸(酸性条件);

6 5.酯类的水解:无机酸或碱催化;

6.酚与浓溴水 (乙醇与浓硫酸在140℃时的脱水反应,事实上也是取代反应。)

2009-9-17 22:21 回复

二十

四、实验中水的妙用

1.水封:在中学化学实验中,液溴需要水封,少量白磷放入盛有冷水的广口瓶中保存,通过水的覆盖,既可隔绝空气防止白磷蒸气逸出,又可使其保持在燃点之下;液溴极易 挥发有剧毒,它在水中溶解度较小,比水重,所以亦可进行水封减少其挥发。

2.水浴:酚醛树脂的制备(沸水浴);硝基苯的制备(50—60℃)、乙酸乙酯的水解(70~80℃)、蔗糖的水解(70~80℃)、硝酸钾溶解度的测定(室温~100℃)需用温度计来控制温度;银镜反应需用温水浴加热即可。

3.水集:排水集气法可以收集难溶或不溶于水的气体,中学阶段有02, H2,C2H4,C2H2,CH4,NO。有些气体在水中有一定溶解度,但可以在水中加入某物质降低其溶解度,如:用排饱和食盐水法收集氯气。

4.水洗:用水洗的方法可除去某些难溶气体中的易溶杂质,如除去NO气体中的N02杂质。

5.鉴别:可利用一些物质在水中溶解度或密度的不同进行物质鉴别,如:苯、乙醇 溴乙烷三瓶未有标签的无色液体,用水鉴别时浮在水上的是苯,溶在水中的是乙醇,沉于水下的是溴乙烷。利用溶解性溶解热鉴别,如:氢氧化钠、硝酸铵、氯化钠、碳酸钙,仅用水可资鉴别。

6.检漏:气体发生装置连好后,应用热胀冷缩原理,可用水检查其是否漏气。

三十

一、阿伏加德罗定律

1.内容:在同温同压下,同体积的气体含有相等的分子数。即“三同”定“一等”。

2.推论

(1)同温同压下,V1/V2=n1/n2

(2)同温同体积时,p1/p2=n1/n2=N1/N2 (3)同温同压等质量时,V1/V2=M2/M1 (4)同温同压同体积时,M1/M2=ρ1/ρ2 注意:(1)阿伏加德罗定律也适用于混合气体。

(2)考查气体摩尔体积时,常用在标准状况下非气态的物质来迷惑考生,如H2O、SO

3、已烷、辛烷、CHCl

3、乙醇等。

(3)物质结构和晶体结构:考查一定物质的量的物质中含有多少微粒(分子、原子、电子、质子、中子等)时常涉及稀有气体He、Ne等单原子分子,Cl

2、N

2、O

2、H2双原子分子。胶体粒子及晶体结构:P

4、金刚石、石墨、二氧化硅等结构。

(4)要用到22.4L·mol-1时,必须注意气体是否处于标准状况下,否则不能用此概念;

(5)某些原子或原子团在水溶液中能发生水解反应,使其数目减少;

(6)注意常见的的可逆反应:如NO2中存在着NO2与N2O4的平衡;

(7)不要把原子序数当成相对原子质量,也不能把相对原子质量当相对分子质量。

(8)较复杂的化学反应中,电子转移数的求算一定要细心。如Na2O2+H2O;Cl2+NaOH;电解AgNO3溶液等。

十三、盐类水解

盐类水解,水被弱解;有弱才水解,无弱不水解;越弱越水解,都弱双水解;谁强呈谁性,同强呈中性。

电解质溶液中的守恒关系

7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电荷守恒:电解质溶液中所有阳离子所带有的正电荷数与所有的阴离子所带的负电荷数相等。如NaHCO3溶液中:n(Na+)+n(H+)=n(HCO3-)+2n(CO32-)+n(OH-)推出:[Na+]+[H+]=[HCO3-]+2[CO32-]+[OH-]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物料守恒:电解质溶液中由于电离或水解因素,离子会发生变化变成其它离子或分子等,但离子或分子中某种特定元素的原子的总数是不会改变的。如NaHCO3溶液中:n(Na+):n©=1:1,推出:

C (Na+)=c (HCO3-)+c (CO32-)+c (H2CO3)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质子守恒:(不一定掌握)电解质溶液中分子或离子得到或失去质子(H+)的物质的量应相等。例如:在NH4HCO3溶液中H3O+、H2CO3为得到质子后的产物;NH

3、OH-、CO32-为失去质子后的产物,故有以下关系:c (H3O+)+c (H2CO3)=c (NH3)+c (OH-)+c (CO32-)。

三十

九、氧化还原反应配平

标价态、列变化、求总数、定系数、后检查

一标出有变的元素化合价;

二列出化合价升降变化

三找出化合价升降的最小公倍数,使化合价升高和降低的数目相等;

四定出氧化剂、还原剂、氧化产物、还原产物的系数;

五平:观察配平其它物质的系数;

六查:检查是否原子守恒、电荷守恒(通常通过检查氧元素的原子数),画上等号。

十、"五同的区别"

同位素(相同的中子数,不同的质子数,是微观微粒) 同素异形体(同一种元素不同的单质,是宏观物质)

同分异构体(相同的分子式,不同的结构)

同系物(组成的元素相同,同一类的有机物,相差一个或若干个的CH2)

同一种的物质(氯仿和三氯甲烷,异丁烷和2-甲基丙烷等)

四十

一、化学平衡图象题的解题步骤一般是:

看图像:一看面(即横纵坐标的意义);

二看线(即看线的走向和变化趋势);

三看点(即曲线的起点、折点、交点、终点),先出现拐点的则先达到平衡,说明该曲线表示的温度较高或压强较大,“先拐先平”。

四看辅助线(如等温线、等压线、平衡线等);五看量的变化(如温度变化、浓度变化等),“定一议二”。

四十

四、等效平衡问题及解题思路

1、等效平衡的含义在一定条件(定温、定容或定温、定压)下,只是起始加入情况不同的同一可逆反应达到平衡后,任何相同组分的分数(体积、物质的量)均相同,这样的化学平衡互称等效平衡。

2、等效平衡的分类

(1)定温(T)、定容(V)条件下的等效平衡

Ⅰ类:对于一般可逆反应,在定T、V条件下,只改变起始加入情况,只要通过可逆反应的化学计量数比换算成平衡式左右两边同一边物质的物质的量与原平衡相同,则二平衡等效。

Ⅱ类:在定T、V情况下,对于反应前后气体分子数不变的可逆反应,只要反应物(或生成物)的物质的量的比例与原平衡相同,则二平衡等效。

8 (2)定T、P下的等效平衡(例4: 与例3的相似。如将反应换成合成氨反应)

Ⅲ类:在T、P相同的条件下,改变起始加入情况,只要按化学计量数换算成平衡式左右两边同一边物质的物质的量之比与原平衡相同,则达到平衡后与原平衡等效。

四十

五、元素的一些特殊性质

周期表中特殊位置的元素

①族序数等于周期数的元素:H、Be、Al、Ge。

②族序数等于周期数2倍的元素:C、S。

③族序数等于周期数3倍的元素:O。

④周期数是族序数2倍的元素:Li、Ca。

⑤周期数是族序数3倍的元素:Na、Ba。

⑥最高正价与最低负价代数和为零的短周期元素:C。

⑦最高正价是最低负价绝对值3倍的短周期元素:S。

⑧除H外,原子半径最小的元素:F。

⑨短周期中离子半径最大的元素:P。

2.常见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特性

①形成化合物种类最多的元素、单质是自然界中硬度最大的物质的元素或气态氢化物中氢的质量分数最大的元素:C。②空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或气态氢化物的水溶液呈碱性的元素:N。③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气态氢化物沸点最高的元素或氢化物在通常情况下呈液态的元素:O。④最轻的单质的元素:H ;最轻的金属单质的元素:Li 。⑤单质在常温下呈液态的非金属元素:Br ;金属元素:Hg 。⑥最高价氧化物及其对应水化物既能与强酸反应,又能与强碱反应的元素:Be、Al、Zn。⑦元素的气态氢化物和它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能起化合反应的元素:N;能起氧化还原反应的元素:S。⑧元素的气态氢化物能和它的氧化物在常温下反应生成该元素单质的元素:S。⑨元素的单质在常温下能与水反应放出气体的短周期元素:Li、Na、F。⑩常见的能形成同素异形体的元素:C、P、O、S。

一.中学化学实验操作中的七原则

掌握下列七个有关操作顺序的原则,就可以正确解答“实验程序判断题”。

1.“从下往上”原则。以Cl2实验室制法为例,装配发生装置顺序是:放好铁架台→摆好酒精灯→根据酒精灯位置固定好铁圈→石棉网→固定好圆底烧瓶。

2.“从左到右”原则。装配复杂装置遵循从左到右顺序。如上装置装配顺序为:发生装置→集气瓶→烧杯。

3.先“塞”后“定”原则。带导管的塞子在烧瓶固定前塞好,以免烧瓶固定后因不宜用力而塞不紧或因用力过猛而损坏仪器。

4.“固体先放”原则。上例中,烧瓶内试剂MnO2应在烧瓶固定前装入,以免固体放入时损坏烧瓶。总之固体试剂应在固定前加入相应容器中。

5.“液体后加”原则。液体药品在烧瓶固定后加入。如上例浓盐酸应在烧瓶固定后在分液漏斗中缓慢加入。

6.先验气密性(装入药口前进行)原则。

7.后点酒精灯(所有装置装完后再点酒精灯)原则。

二.中学化学实验中温度计的使用分哪三种情况以及哪些实验需要温度计

9 1.测反应混合物的温度:这种类型的实验需要测出反应混合物的准确温度,因此,应将温度计插入混合物中间。

①测物质溶解度。②实验室制乙烯。

2.测蒸气的温度:这种类型的实验,多用于测量物质的沸点,由于液体在沸腾时,液体和蒸气的温度相同,所以只要测蒸气的温度。①实验室蒸馏石油。②测定乙醇的沸点。

3.测水浴温度:这种类型的实验,往往只要使反应物的温度保持相对稳定,所以利用水浴加热,温度计则插入水浴中。①温度对反应速率影响的反应。②苯的硝化反应。三.常见的需要塞入棉花的实验有哪些需要塞入少量棉花的实验:

加热KMnO4制氧气

制乙炔和收集NH3

其作用分别是:防止KMnO4粉末进入导管;

防止实验中产生的泡沫涌入导管;防止氨气与空气对流,以缩短收集NH3的时间。

三.常见的需要塞入棉花的实验有哪些需要塞入少量棉花的实验:

加热KMnO4制氧气

制乙炔和收集NH3

其作用分别是:防止KMnO4粉末进入导管;

防止实验中产生的泡沫涌入导管;防止氨气与空气对流,以缩短收集NH3的时间。

四.常见物质分离提纯的10种方法

1.结晶和重结晶:利用物质在溶液中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较大,如NaCl,KNO3。

2.蒸馏冷却法:在沸点上差值大。乙醇中(水):加入新制的CaO吸收大部分水再蒸馏。

3.过滤法:溶与不溶。

4.升华法:SiO2(I2)。

5.萃取法:如用CCl4来萃取I2水中的I2。

6.溶解法:Fe粉(A1粉):溶解在过量的NaOH溶液里过滤分离。

7.增加法:把杂质转化成所需要的物质:CO2(CO):通过热的CuO;CO2(SO2):通过NaHCO3溶液。

8.吸收法:除去混合气体中的气体杂质,气体杂质必须被药品吸收:N2(O2):将混合气体通过铜网吸收O2。

9.转化法:两种物质难以直接分离,加药品变得容易分离,然后再还原回去:Al(OH)3,Fe(OH)3:先加NaOH溶液把Al(OH)3溶解,过滤,除去Fe(OH)3,再加酸让NaAlO2转化成A1(OH)3。

六.化学实验基本操作中的“不”15例

1.实验室里的药品,不能用手接触;不要鼻子凑到容器口去闻气体的气味,更不能尝结晶的味道。

2.做完实验,用剩的药品不得抛弃,也不要放回原瓶(活泼金属钠、钾等例外)。

3.取用液体药品时,把瓶塞打开不要正放在桌面上;瓶上的标签应向着手心,不应向下;放回原处时标签不应向里。

4.如果皮肤上不慎洒上浓H2SO4,不得先用水洗,应根据情况迅速用布擦去,再用水冲洗;若眼睛里溅进了酸或碱,切不可用手揉眼,应及时想办法处理。

5.称量药品时,不能把称量物直接放在托盘上;也不能把称量物放在右盘上;加法码时不要用手去拿。

6.用滴管添加液体时,不要把滴管伸入量筒(试管)或接触筒壁(试管壁)。

7.向酒精灯里添加酒精时,不得超过酒精灯容积的2/3,也不得少于容积的1/3。 8.不得用燃着的酒精灯去对点另一只酒精灯;熄灭时不得用嘴去吹。

10 9.给物质加热时不得用酒精灯的内焰和焰心。

10.给试管加热时,不要把拇指按在短柄上;切不可使试管口对着自己或旁人;液体的体积一般不要超过试管容积的1/3。

11.给烧瓶加热时不要忘了垫上石棉网。

12.用坩埚或蒸发皿加热完后,不要直接用手拿回,应用坩埚钳夹取。

13.使用玻璃容器加热时,不要使玻璃容器的底部跟灯芯接触,以免容器破裂。烧得很热的玻璃容器,不要用冷水冲洗或放在桌面上,以免破裂。

14.过滤液体时,漏斗里的液体的液面不要高于滤纸的边缘,以免杂质进入滤液。

15.在烧瓶口塞橡皮塞时,切不可把烧瓶放在桌上再使劲塞进塞子,以免压破烧瓶。

2009-9-18 18:49 回复

七.化学实验中的先与后22例

1.加热试管时,应先均匀加热后局部加热。

2.用排水法收集气体时,先拿出导管后撤酒精灯。

3.制取气体时,先检验气密性后装药品。

4.收集气体时,先排净装置中的空气后再收集。

5.稀释浓硫酸时,烧杯中先装一定量蒸馏水后再沿器壁缓慢注入浓硫酸。

6.点燃H

2、CH

4、C2H

4、C2H2等可燃气体时,先检验纯度再点燃。

7.检验卤化烃分子的卤元素时,在水解后的溶液中先加稀HNO3再加AgNO3溶液。

8.检验NH3(用红色石蕊试纸)、Cl2(用淀粉KI试纸)、H2S[用Pb(Ac)2试纸]等气体时,先用蒸馏水润湿试纸后再与气体接触。

9.做固体药品之间的反应实验时,先单独研碎后再混合。

10.配制FeCl3,SnCl2等易水解的盐溶液时,先溶于少量浓盐酸中,再稀释。

11.中和滴定实验时,用蒸馏水洗过的滴定管先用标准液润洗后再装标准掖;先用待测液润洗后再移取液体;滴定管读数时先等一二分钟后再读数;观察锥形瓶中溶液颜色的改变时,先等半分钟颜色不变后即为滴定终点。

12.焰色反应实验时,每做一次,铂丝应先沾上稀盐酸放在火焰上灼烧到无色时,再做下一次实验。

13.用H2还原CuO时,先通H2流,后加热CuO,反应完毕后先撤酒精灯,冷却后再停止通H2。

14.配制物质的量浓度溶液时,先用烧杯加蒸馏水至容量瓶刻度线1cm~2cm后,再改用胶头滴管加水至刻度线。

15.安装发生装置时,遵循的原则是:自下而上,先左后右或先下后上,先左后右。

16.浓H2SO4不慎洒到皮肤上,先迅速用布擦干,再用水冲洗,最后再涂上3%一5%的 NaHCO3溶液。沾上其他酸时,先水洗,后涂 NaHCO3溶液。

17.碱液沾到皮肤上,先水洗后涂硼酸溶液。

18.酸(或碱)流到桌子上,先加 NaHCO3溶液(或醋酸)中和,再水洗,最后用布擦。

19.检验蔗糖、淀粉、纤维素是否水解时,先在水解后的溶液中加NaOH溶液中和H2SO4,再加银氨溶液或Cu(OH)2悬浊液。

20.用pH试纸时,先用玻璃棒沾取待测溶液涂到试纸上,再把试纸的颜色跟标准比色卡对比,定出pH。

21.配制和保存Fe2+,Sn2+等易水解、易被空气氧化的盐溶液时;先把蒸馏水煮沸赶走O2,再溶解,并加入少量的相应金属粉末和相应酸。

11 22.称量药品时,先在盘上各放二张大小,重量相等的纸(腐蚀药品放在烧杯等玻璃器皿),再放药品。加热后的药品,先冷却,后称量。

八.实验中导管和漏斗的位置的放置方法

在许多化学实验中都要用到导管和漏斗,因此,它们在实验装置中的位置正确与否均直接影响到实验的效果,而且在不同的实验中具体要求也不尽相同。下面拟结合实验和化学课本中的实验图,作一简要的分析和归纳。

1.气体发生装置中的导管;在容器内的部分都只能露出橡皮塞少许或与其平行,不然将不利于排气。

2.用排空气法(包括向上和向下)收集气体时,导管都必领伸到集气瓶或试管的底部附近。这样利于排尽集气瓶或试管内的空气,而收集到较纯净的气体。

3.用排水法收集气体时,导管只需要伸到集气瓶或试管的口部。原因是“导管伸入集气瓶和试管的多少都不影响气体的收集”,但两者比较,前者操作方便。

4.进行气体与溶液反应的实验时,导管应伸到所盛溶液容器的中下部。这样利于两者接触,充分反应。

5.点燃H

2、CH4等并证明有水生成时,不仅要用大而冷的烧杯,而且导管以伸入烧杯的1/3为宜。若导管伸入烧杯过多,产生的雾滴则会很快气化,结果观察不到水滴。

6.进行一种气体在另一种气体中燃烧的实验时,被点燃的气体的导管应放在盛有另一种气体的集气瓶的中央。不然,若与瓶壁相碰或离得太近,燃烧产生的高温会使集气瓶炸裂。

7.用加热方法制得的物质蒸气,在试管中冷凝并收集时,导管口都必须与试管中液体的液面始终保持一定的距离,以防止液体经导管倒吸到反应器中。

8.若需将HCl、NH3等易溶于水的气体直接通入水中溶解,都必须在导管上倒接一漏斗并使漏斗边沿稍许浸入水面,以避免水被吸入反应器而导致实验失败。

9.洗气瓶中供进气的导管务必插到所盛溶液的中下部,以利杂质气体与溶液充分反应而除尽。供出气的导管则又务必与塞子齐平或稍长一点,以利排气。

10.制H

2、CO

2、H2S和C2H2等气体时,为方便添加酸液或水,可在容器的塞子上装一长颈漏斗,且务必使漏斗颈插到液面以下,以免漏气。

11.制Cl

2、HCl、C2H4气体时,为方便添加酸液,也可以在反应器的塞子上装一漏斗。但由于这些反应都需要加热,所以漏斗颈都必须置于反应液之上,因而都选用分液漏斗。

九.特殊试剂的存放和取用10例

1.Na、K:隔绝空气;防氧化,保存在煤油中(或液态烷烃中),(Li用石蜡密封保存)。用镊子取,玻片上切,滤纸吸煤油,剩余部分随即放人煤油中。

2.白磷:保存在水中,防氧化,放冷暗处。镊子取,并立即放入水中用长柄小刀切取,滤纸吸干水分。

3.液Br2:有毒易挥发,盛于磨口的细口瓶中,并用水封。瓶盖严密。

4.I2:易升华,且具有强烈刺激性气味,应保存在用蜡封好的瓶中,放置低温处。

5.浓HNO3,AgNO3:见光易分解,应保存在棕色瓶中,放在低温避光处。

6.固体烧碱:易潮解,应用易于密封的干燥大口瓶保存。瓶口用橡胶塞塞严或用塑料盖盖紧。

7.NH3•H2O:易挥发,应密封放低温处。

8.C6H

6、、C6H5—CH

3、CH3CH2OH、CH3CH2OCH2CH3:易挥发、易燃,应密封存放低温处,并远离火源。

12 9.Fe2+盐溶液、H2SO3及其盐溶液、氢硫酸及其盐溶液:因易被空气氧化,不宜长期放置,应现用现配。

10.卤水、石灰水、银氨溶液、Cu(OH)2悬浊液等,都要随配随用,不能长时间放置。

十.中学化学中与“0”有关的实验问题4例

1.滴定管最上面的刻度是0。

2.量筒最下面的刻度是0。

3.温度计中间刻度是0。

4.托盘天平的标尺中央数值是0。

十一.能够做喷泉实验的气体

NH

3、HCl、HBr、HI等极易溶于水的气体均可做喷泉实验。其它气体若能极易溶于某液体中时(如CO2易溶于烧碱溶液中),亦可做喷泉实验。

十二.主要实验操作和实验现象的具体实验80例

1.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强光,放出大量的热,生成白烟同时生成一种白色物质。

2.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

3.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放出热量,生成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4.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热量,生成黑色固体物质。

5.加热试管中碳酸氢铵:有刺激性气味气体生成,试管上有液滴生成。

6.氢气在空气中燃烧:火焰呈现淡蓝色。

7.氢气在氯气中燃烧:发出苍白色火焰,产生大量的热。

8.在试管中用氢气还原氧化铜:黑色氧化铜变为红色物质,试管口有液滴生成。

9.用木炭粉还原氧化铜粉末,使生成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黑色氧化铜变为有光泽的金属颗粒,石灰水变浑浊。

10.一氧化碳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蓝色的火焰,放出热量。 11. 向盛有少量碳酸钾固体的试管中滴加盐酸:有气体生成。

12.加热试管中的硫酸铜晶体:蓝色晶体逐渐变为白色粉末,且试管口有液滴生成。

13.钠在氯气中燃烧:剧烈燃烧,生成白色固体。

14.点燃纯净的氯气,用干冷烧杯罩在火焰上:发出淡蓝色火焰,烧杯内壁有液滴生成。

15.向含有C1-的溶液中滴加用硝酸酸化的硝酸银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16.向含有SO42-的溶液中滴加用硝酸酸化的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17.一带锈铁钉投入盛稀硫酸的试管中并加热:铁锈逐渐溶解,溶液呈浅黄色,并有气体生成。

18.在硫酸铜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有蓝色絮状沉淀生成。

19.将Cl2通入无色KI溶液中,溶液中有褐色的物质产生。

20.在三氯化铁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有红褐色沉淀生成。 21.盛有生石灰的试管里加少量水:反应剧烈,发出大量热。

22.将一洁净铁钉浸入硫酸铜溶液中:铁钉表面有红色物质附着,溶液颜色逐渐变浅。

23.将铜片插入硝酸汞溶液中:铜片表面有银白色物质附着。

24.向盛有石灰水的试管里,注入浓的碳酸钠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25.细铜丝在氯气中燃烧后加入水:有棕色的烟生成,加水后生成绿色的溶液。

26.强光照射氢气、氯气的混合气体:迅速反应发生爆炸。

27. 红磷在氯气中燃烧:有白色烟雾生成。

28.氯气遇到湿的有色布条:有色布条

13 的颜色退去。

29.加热浓盐酸与二氧化锰的混合物:有黄绿色刺激性气味气体生成。

30.给氯化钠(固)与硫酸(浓)的混合物加热:有雾生成且有刺激性的气味生成。

31. 在溴化钠溶液中滴加硝酸银溶液后再加稀硝酸:有浅黄色沉淀生成。

32.在碘化钾溶液中滴加硝酸银溶液后再加稀硝酸:有黄色沉淀生成。

33.I2遇淀粉,生成蓝色溶液。

34.细铜丝在硫蒸气中燃烧:细铜丝发红后生成黑色物质。

35.铁粉与硫粉混合后加热到红热:反应继续进行,放出大量热,生成黑色物质。

36.硫化氢气体不完全燃烧(在火焰上罩上蒸发皿):火焰呈淡蓝色(蒸发皿底部有黄色的粉末)。

37.硫化氢气体完全燃烧(在火焰上罩上干冷烧杯):火焰呈淡蓝色,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烧杯内壁有液滴生成)。

38.在集气瓶中混合硫化氢和二氧化硫:瓶内壁有黄色粉末生成。

39.二氧化硫气体通入品红溶液后再加热:红色退去,加热后又恢复原来颜色。

40.过量的铜投入盛有浓硫酸的试管,并加热,反应毕,待溶液冷却后加水: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生成,加水后溶液呈天蓝色。

41.加热盛有浓硫酸和木炭的试管:有气体生成,且气体有刺激性的气味。

42.钠在空气中燃烧:火焰呈黄色,生成淡黄色物质。

43.钠投入水中:反应激烈,钠浮于水面,放出大量的热使钠溶成小球在水面上游动,有“嗤嗤”声。

44.把水滴入盛有过氧化钠固体的试管里,将带火星木条伸入试管口:木条复燃。

45. 加热碳酸氢钠固体,使生成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46.氨气与氯化氢相遇:有大量的白烟产生。

47. 加热氯化铵与氢氧化钙的混合物: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产生。

48. 加热盛有固体氯化铵的试管:在试管口有白色晶体产生。

49.无色试剂瓶内的浓硝酸受到阳光照射:瓶中空间部分显棕色,硝酸呈黄色。

50.铜片与浓硝酸反应:反应激烈,有红棕色气体产生。

51.铜片与稀硝酸反应:试管下端产生无色气体,气体上升逐渐变成红棕色。

52. 在硅酸钠溶液中加入稀盐酸,有白色胶状沉淀产生。

53.在氢氧化铁胶体中加硫酸镁溶液:胶体变浑浊。

54.加热氢氧化铁胶体:胶体变浑浊。

55.将点燃的镁条伸入盛有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剧烈燃烧,有黑色物质附着于集气瓶内壁。

56.向硫酸铝溶液中滴加氨水:生成蓬松的白色絮状物质。

57.向硫酸亚铁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有白色絮状沉淀生成,立即转变为灰绿色,一会儿又转变为红褐色沉淀。

58. 向含Fe3+的溶液中滴入KSCN溶液:溶液呈血红色。

59.向硫化钠水溶液中滴加氯水:溶液变浑浊。S2-+Cl2=2Cl2-+S↓

60.向天然水中加入少量肥皂液:泡沫逐渐减少,且有沉淀产生。 61.在空气中点燃甲烷,并在火焰上放干冷烧杯:火焰呈淡蓝色,烧杯内壁有液滴产生。

62.光照甲烷与氯气的混合气体:黄绿色逐渐变浅,时间较长,(容器内壁有液滴生成)。

63. 加热(170℃)乙醇与浓硫酸的混合物,并使产生的气体通入溴水,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有气体产

生,溴水褪色,紫色逐渐变浅。

14 64.在空气中点燃乙烯:火焰明亮,有黑烟产生,放出热量。

65.在空气中点燃乙炔:火焰明亮,有浓烟产生,放出热量。

66.苯在空气中燃烧:火焰明亮,并带有黑烟。

67.乙醇在空气中燃烧:火焰呈现淡蓝色。

68.将乙炔通入溴水:溴水褪去颜色。

69.将乙炔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紫色逐渐变浅,直至褪去。

70. 苯与溴在有铁粉做催化剂的条件下反应:有白雾产生,生成物油状且带有褐色。 71.将少量甲苯倒入适量的高锰酸钾溶液中,振荡:紫色褪色。

72.将金属钠投入到盛有乙醇的试管中:有气体放出。

73.在盛有少量苯酚的试管中滴入过量的浓溴水:有白色沉淀生成。

74.在盛有苯酚的试管中滴入几滴三氯化铁溶液,振荡:溶液显紫色。

75.乙醛与银氨溶液在试管中反应:洁净的试管内壁附着一层光亮如镜的物质。

76.在加热至沸腾的情况下乙醛与新制的氢氧化铜反应:有红色沉淀生成。

77.在适宜条件下乙醇和乙酸反应:有透明的带香味的油状液体生成。

78.蛋白质遇到浓HNO3溶液:变成黄色。

79.紫色的石蕊试液遇碱:变成蓝色。

80.无色酚酞试液遇碱:变成红色。

十三.有机实验的八项注意

有机实验是中学化学教学的重要内容,是高考会考的常考内容。对于有机实验的操作及复习必须注意以下八点内容。

1.注意加热方式

有机实验往往需要加热,而不同的实验其加热方式可能不一样。

⑪酒精灯加热。 酒精灯的火焰温度一般在400~500℃,所以需要温度不太高的实验都可用酒精灯加热。教材中用酒精灯加热的有机实验是:“乙烯的制备实验”、“乙酸乙酯的制取实验”“蒸馏石油实验”和“石蜡的催化裂化实验”。

⑫酒精喷灯加热。酒精喷灯的火焰温度比酒精灯的火焰温度要高得多,所以需要较高温度的有机实验可采用酒精喷灯加热。教材中用酒精喷灯加热的有机实验是:“煤的干馏实验”。

⑬水浴加热。水浴加热的温度不超过100℃。教材中用水浴加热的有机实验有:“银镜实验(包括醛类、糖类等的所有的银镜实验)”、“ 硝基苯的制取实验(水浴温度为6 0℃)”、“ 酚醛树酯的制取实验(沸水浴)”、“乙酸乙酯的水解实验(水浴温度为70℃~80℃)”和“ 糖类(包括二糖、 淀粉和纤维素等)水解实验(热水浴)”。

⑭用温度计测温的有机实验有:“硝基苯的制取实验”、“乙酸乙酯的制取实验”(以上两个实验中的温度计水银球都是插在反应液外的水浴液中,测定水浴的温度)、“乙烯的实验室制取实验”(温度计水银球插入反应液中,测定反应液的温度)和“ 石油的蒸馏实验”(温度计水银球应插在具支烧瓶支管口处, 测定馏出物的温度)。

2、注意催化剂的使用

⑪ 硫酸做催化剂的实验有:“乙烯的制取实验”、 “硝基苯的制取实验”、“乙酸乙酯的制取实验”、“纤维素硝酸酯的制取实验”、“糖类(包括二糖、淀粉和纤维素)水解实验”和“乙酸乙酯的水解实验”。

其中前四个实验的催化剂为浓硫酸,后两个实验的催化剂为稀硫酸,其中最后一个实验也可以用氢氧化钠溶液做催化剂

⑫铁做催化剂的实验有:溴苯的制取实验(实际上起催化作用的是溴与铁反应后生成 15 的溴化铁)。

⑬氧化铝做催化剂的实验有:石蜡的催化裂化实验。

2009-9-19 19:31 回复

吃碰杠听胡

329位粉丝

97楼

3、注意反应物的量

有机实验要注意严格控制反应物的量及各反应物的比例,如“乙烯的制备实验”必须注意乙醇和浓硫酸的比例为1:3,且需要的量不要太多,否则反应物升温太慢,副反应较多,从而影响了乙烯的产率。

4、注意冷却

有机实验中的反应物和产物多为挥发性的有害物质,所以必须注意对挥发出的反应物和产物进行冷却。

⑪需要冷水(用冷凝管盛装)冷却的实验:“蒸馏水的制取实验”和“石油的蒸馏实验”。

⑫用空气冷却(用长玻璃管连接反应装置)的实验:“硝基苯的制取实验”、“酚醛树酯的制取实验”、“乙酸乙酯的制取实验”、“石蜡的催化裂化实验”和 “溴苯的制取实验”。

这些实验需要冷却的目的是减少反应物或生成物的挥发,既保证了实验的顺利进行,又减少了这些挥发物对人的危害和对环境的污染。

5、注意除杂

有机物的实验往往副反应较多,导致产物中的杂质也多,为了保证产物的纯净,必须注意对产物进行净化除杂。如“乙烯的制备实验”中乙烯中常含有CO2和SO2等杂质气体,可将这种混合气体通入到浓碱液中除去酸性气体;再如“溴苯的制备实验”和“硝基苯的制备实验”,产物溴苯和硝基苯中分别含有溴和NO2,因此, 产物可用浓碱液洗涤。

6、注意搅拌

注意不断搅拌也是有机实验的一个注意条件。如“浓硫酸使蔗糖脱水实验”(也称“黑面包”实验)(目的是使浓硫酸与蔗糖迅速混合,在短时间内急剧反应,以便反应放出的气体和大量的热使蔗糖炭化生成的炭等固体物质快速膨胀)、“乙烯制备实验”中醇酸混合液的配制。

7、注意使用沸石(防止暴沸)

需要使用沸石的有机实验:⑪ 实验室中制取乙烯的实验; ⑫石油蒸馏实验。

8、注意尾气的处理

有机实验中往往挥发或产生有害气体,因此必须对这种有害气体的尾气进行无害化处理。

⑪如甲烷、乙烯、乙炔的制取实验中可将可燃性的尾气燃烧掉;⑫“溴苯的制取实验”和“硝基苯的制备实验”中可用冷却的方法将有害挥发物回流。

十四.离子反应 离子共存 离子方程式

电解质在溶液里所起的反应,实质上就是离子之间的相互反应。离子间的反应是趋向于 16 降低离子浓度的方向进行。离子反应通常用离子方程式来表示。理解掌握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和正确书写离子方程式是学好离子反应的关键。溶液中离子共存的问题,取决于离子之间是否发生化学反应,如离子间能反应,这些离子就不能大量共存于同一溶液中。

(一). 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

1. 离子反应生成微溶物或难溶物。

2. 离子反应生成气体。

3. 离子反应生成弱电解质。

4. 离子反应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根据化学反应类型,离子反应可分为两类,一是酸碱盐之间的复分解反应;二是氧化性离子与还原性离子间的氧化还原反应。离子反应还应注意:

1.微溶物向难溶物转化,如用煮沸法软化暂时硬水

MgHCO3==MgCO3+CO2↑+H2O

MgCO3虽然难溶,但在溶液中溶解的哪部分是完全电离的,当Mg2+遇到水溶液里的OH-时会结合生成比MgCO3溶解度更小的Mg(OH)2而沉淀析出MgCO3+H2O==Mg(OH)2 ↓+ CO2↑

2.生成络离子的反应:

FeCl3溶液与KSCN 溶液的反应:Fe3+ + SCN- ==Fe(SCN)2+ 生成物既不是沉淀物也不是气体,为什么反应能发生呢?主要是生成了难电离的Fe(SCN)2+络离子。

3.优先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具有强氧化性的离子与强还原性的离子相遇时首先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例如:Na2S溶液与FeCI3溶液混合,生成S和Fe2+离子,而不是发生双水解生成Fe(OH)3沉淀和H2S气体。2Fe3+ + S2- = 2Fe2+ + S ↓

总之:在水溶液里或在熔融状态下,离子间只要是能发生反应,总是向着降低离子浓度的方向进行。反之,离子反应不能发生。

二). 离子反应的本质:反应体系中能够生成气、水(难电离的物质)、沉淀的离子参与反应,其余的成分实际上未参与反应。

(三).离子反应方程式的类型

1. 复分解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2. 氧化还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3. 盐类水解的离子方程式。

4. 络合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掌握离子方程式的类型及特征,写好离子方程式,正确书写离子方程式是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

十五.盐类水解的应用规律

盐的离子跟水电离出来的氢离子或氢氧根离子生成弱电解质的反应,称为盐类的水解。

其一般规律是:谁弱谁水解,谁强显谁性;两强不水解,两弱更水解,越弱越水解。

哪么在哪些情况下考虑盐的水解呢?

1.分析判断盐溶液酸碱性时要考虑水解。

2.确定盐溶液中的离子种类和浓度时要考虑盐的水解。

如Na2S溶液中含有哪些离子,按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排列:

C(Na+ )>C(S2-)>C(OH-)>C(HS-)>C(H+)

或:C(Na+) +C(H+)=2C(S2-)+C(HS-)+C(OH-)

3.配制某些盐溶液时要考虑盐的水解

如配制FeCl3,SnCl4 ,Na2SiO3等盐溶液时应分别将其溶解在相应的酸或碱溶液中。

4.制备某些盐时要考虑水解Al2S3 ,MgS,Mg3N2 等物质极易与水作用,它们在溶液中不能稳

17 定存在,所以制

取这些物质时,不能用复分解反应的方法在溶液中制取,而只能用干法制备。5.某些活泼金属与强酸弱碱溶液反应,要考虑水解

如Mg,Al,Zn等活泼金属与NH4Cl,CuSO4 ,AlCl3 等溶液反应.3Mg+2AlCl3 +6H2O=3MgCl2+2Al(OH)3↓+3H2↑

6.判断中和滴定终点时溶液酸碱性,选择指示剂以及当pH=7时酸或碱过量的判断等问题时,应考虑到盐的水解.如CH3COOH与NaOH刚好反应时pH>7,若二者反应后溶液pH=7,则CH3COOH过量。指示剂选择的总原则是,所选择指示剂的变色范围应该与滴定后所得盐溶液的pH值范围相一致。即强酸与弱碱互滴时应选择甲基橙;弱酸与强碱互滴时应选择酚酞。

7.制备氢氧化铁胶体时要考虑水解.FeCl3+3H2O=Fe(OH)3(胶体)+3HCl

8.分析盐与盐反应时要考虑水解.两种盐溶液反应时应分三个步骤分析考虑:

(1)能否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2)能否发生双水解互促反应;

(3)以上两反应均不发生,则考虑能否发生复分解反应. 9.加热蒸发和浓缩盐溶液时,对最后残留物的判断应考虑盐类的水解

(1)加热浓缩不水解的盐溶液时一般得原物质.

(2)加热浓缩Na2CO3型的盐溶液一般得原物质.

(3)加热浓缩FeCl3 型的盐溶液.最后得到FeCl3和Fe(OH)3 的混合物,灼烧得Fe2O3 。

(4)加热蒸干(NH4)2CO3或NH4HCO3 型的盐溶液时,得不到固体.

(5)加热蒸干Ca(HCO3)2型的盐溶液时,最后得相应的正盐.

(6)加热Mg(HCO3)

2、MgCO3 溶液最后得到Mg(OH)2 固体.

10.其它方面

(1)净水剂的选择:如Al3+ ,FeCl3等均可作净水剂,应从水解的角度解释。

(2)化肥的使用时应考虑水解。如草木灰不能与铵态氮肥混合使用。

(3)小苏打片可治疗胃酸过多。

(4)纯碱液可洗涤油污。

(5)磨口试剂瓶不能盛放Na2SiO3,Na2CO3等试剂.

凡此种种,不一而举。学习中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灵活应用之。

十七.“五”同辨析

1.同位素 具有相同质子数和不同中子数的同一元素的不同原子.如氢有3种同位素: H、D、T。 2.同素异形体(又称同素异性体) 由同种元素组成性质不同的单质,互称同素异形体.如金刚石与石墨、C60 ,白磷与红磷,O2与O3 ,正交硫与单斜硫。

3.同分异构体 具有相同的分子组成而结构不同的一系列化合物互称同分异构体.同分异构体的种类通常有碳链异构、位置异构、跨类异构(又称官能团异构)、几何异构(又称顺反异构)。

※ 你能说出中学阶段的几种跨类异构吗?

4.同系物 结构相似分子组成上相差一个或若干个CH2 原子团的一系列化合物互称同系物。

※ 请总结出两种化合物互称同系物应具备的最基本条件。

5.同量物 通常是指分子量相同的不同物质。

如CO2 与HCHO H2SO4与H3PO4 ,NO与C2H6。十八.化学史知识

1、燃烧规律:凡是除了F,Cl,Br,I,O,N这六种活泼非金属元素的单质及其负价元素的化合物(NH3除外)不能燃烧外,其他非惰性的非金属元素的单质及其化合物都能燃烧,且燃烧的火焰颜色与对应单质燃烧的火焰颜色相同或者相似

第5篇:初中化学实验总结

一、怎样掌握常用化学仪器?

做化学实验离不开使用化学仪器,在初中化学中常使用的仪器约二十种。这些仪器不同于日常生活用具,有它自己的名称和特定的使用方法。首先应该正确地叫出化学仪器的名称,不能用生活用具的名称代替它。例如,有的学生把烧杯叫玻璃杯、把试管夹叫夹子,是十分错误的。

各种化学仪器都有一定的使用范围。有的玻璃仪器可以加热用,如试管、烧杯、烧瓶、蒸发皿等;有的不能加热,如量筒、集气瓶、水槽等。有的仪器可以做量具用,如托盘天平和法码用来称取物质的质量;量筒和滴定管用来量取液体的体积。有的仪器在实验装置中起支撑作用,如铁架台及其附件用来支撑烧瓶、烧杯;三脚架及其附件用来支撑烧杯、蒸发皿、坩埚等。有些仪器外观很相似,容易混淆,应该通过对比加以分辫。如坩埚和蒸发皿,中学实验室常见为瓷制的,外观相似。坩埚附有坩埚盖,蒸发皿没有盖;坩埚上端没有流液体用的豁口,而蒸发皿有;坩埚较高,而蒸发皿较低。有的学生常把广口瓶当成集气瓶使用,就因为没有搞清它们的区别。广口瓶附有盖,是盛固体药品的容器;而集气瓶没有盖,常跟玻璃片配套使用。集气瓶瓶口上部,经过磨砂比较祖糙,目的是涂上凡士林后再盖上玻璃片,使得气体不外逸。而广口瓶瓶口上部,没有经过磨砂。

化学仪器在做化学实验时经常用到,学会正确使用这些仪器的方法,是十分重要的。每种仪器,根据它的用途不同,有着不同的使用要求。因此,在使用各种化学仪器前都应该明确它的要求及这种要求的原因。例如,使用烧杯时,为了防止搅拌时液体溅出或液体溢出,烧杯所盛液体不得超过它的容积的2/3;为了防止由于加热时受热不均匀而使烧杯破裂,加热前要把它的外壁擦干,加热时烧杯底要垫石棉网。特别是一些容易出现错误用法的仪器,更需要特别注意。例如,用试管夹夹持试管时,有的学生把拇指按在夹的活动部分,在实验过程中,由于不小心拇指按动了夹的活动部分,致使试管脱落而打破。因此,使用试管夹时,一定十分注意拇指千万不要按在夹的活动部分。

化学实验后,要及时洗刷玻璃仪器,擦拭、整理其它仪器。因为,如混入杂质往往会影响实验效果。所以,要求所使用的仪器必须是清洁的,有些实验还要求是干燥的。每次做完实验,应该立即把用过的玻璃仪器洗净。通常反复用水冲洗几次,如果内壁附有不易洗净的物质,再用试管刷刷洗,如果附有不溶性物质或油脂,还需加盐酸或热碱刷洗。洗净的试管应该放在试管架上晾干。

二、怎样掌握化学药品的使用?

实验里所用的药品,有的有毒性,有的有腐蚀性。因此,取用化学药品有着严格的规定。要求做到“三不”,不能用手接触药品,不要把鼻孔凑到容器口去闻气体的气味。不许尝药品的味道。

取用药品,无论是取量、还是取法,都有规范要求。一方面要掌握取用的要领;另一方面也应该清楚违规的危害。例如,取用液体药品,持瓶的手,应该把标签向着手心,以免倒完药品后,残留在瓶口的药液流下来,腐蚀标签。再如,把块状固体或金属颗粒放进试管,不能投入直立的试管内,应该把试管横放,放入固体后,再利用斜面滑下以减小它的冲力。免得打破试管。许多化学实验,常常需要取用约略体积的液体,应该学会估液的技能,以便掌握试管的高度与液体体积的粗略关系。

许多化学实验需要加热药品,加热药品也有规范要求。像给试管里液体物质加热,不但对药品的用量、火焰的部位、倾斜的角度有着明确地要求。尤其对安全操作的要求,不容忽视,所提到的“先均匀、后集中、管口万勿对着人”加热时一定要做到。

存放和保管化学药品,根据药品的性质采取有效的办法。一般来说,溶液最好现用现配,不宜长期存放。有的药品见光、室温高容易变质,应该放在黑暗、低温的地方储存。如硝酸、硝酸银等。有的药品见空气易氧化、易潮解或易跟二氧化碳反应而变质,应该密封保存。例如,烧碱、绿矾等。有的药品有剧毒或强腐蚀性,还有各自的特殊保存方法。

另外,还应掌握一些简单易行的处理由于药品的毒性或腐蚀性而发生的事故。例如,不慎把浓硫酸洒在皮肤上,要迅速用布把浓硫酸拭去,才能用水冲洗。

三、怎样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 ?

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的种类很多。例如,加热、溶解、过滤、蒸发、蒸馏、集气、结晶、滴定等。通常的化学实验里都包含着各种基本操作,只有掌握了基本操作,才能做好化学实验。例如,粗盐的提纯包括了溶解、过滤、蒸发等基本操作。

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首先要明确操作的要领和道理。例如,加热时,应把受热的物质放在外焰部分,因为酒精灯的火焰有焰心、内焰、外焰三个部分,外焰燃烧充分,所以温度高。如果放在焰心部分,甚至与灯芯接触,由于玻璃仪器受热不均匀、能发生破裂。有些较复杂的操作,要设法使难记的要领变得易记。例如,过滤操作的要领可以概括为“三接触”、“二低于”,以便于记忆。它表示过滤时,漏斗的下端管口靠紧“接触”到烧杯的内壁、玻璃棒的末端要轻轻地“接触”到有三层滤纸的一边、盛悬浊液的烧杯口要“接触”到玻璃棒上,使液体沿着玻璃棒流进过滤器里。滤纸放入漏斗里,滤纸的边缘应“低于”漏斗口、向漏斗里倒入的液体的液面要“低于”滤纸的边缘。 基本操作只有经过反复练习、多次实践才能真正的掌握,不能只在初学时注意基本操作,应该在各种实验里,都重视基本操作。例如,装置气密性的检验操作,在制各种气体以前都要做,不能存有侥幸心理,待正式制气体时才发现漏气,反而延误了时间。

四、怎样掌握气体的实验?

初中化学实验中包括了制取氧气、氢气、二氧化碳三种气体和试验氢气还原性等气体实验。许多学生做气体实验时,常常感到手忙脚乱、顾此失彼、难于控制。这与气体反应速度较快,实验准备工作不够,操作动作不协调等有关。

做气体实验最怕的是实验未完成而气体断源,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是,把制气体的药品放得够用或略有剩余。例如制氧时,把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或高锰酸钾准备足量。制氢时,把锌粒准备过量,盐酸或稀硫酸放在手边,以备气流不足时,随时增添用。另外要注意的是,做气体实验前,认真检查气密性,以防实验过程中漏气。

用排水法收集气体前,应该把准备集气用的集气瓶,分别充满了水,并倒扣在水槽的水面下。不要等到该收集时,再向集气瓶中注入水既耽搁了时间,又白白放走不少气体。另外,水槽里盛的水不能太多,一般以半槽为宜。不然,当排水集气时,集气瓶里的水进入水槽面使水溢出。为了便于集气,最好在水槽里放进集气瓶座,把充满水的集气瓶放在瓶座上,这样,可以腾出一支手来做其他操作。还需注意导气管是否能灵活移动,如不够灵活,应该找找原因,并进行调整或更换。

做气体实验和其它实验一样,一定要注意安全。例如,在收集完氧气后,要先把导气管从水面取出,再移开加热用的酒精灯,以免发生水槽里的水逆流进入试管发生事故。再如,点燃氢气前,一定要检验纯度,以防爆炸伤人。另外,从心理上,要情绪稳动,克服恐惧感,才能使实验紧张而有序,动作和谐、连贯。千万不要喧哗、嬉闹,实验环境杂乱、直接影响着实验的效果。

做氢气(或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等较大型气体实验,组装仪器时应从左向右,先装氢气发生器,再装加热氧化铜的装置,最后用导气管连接它们。经过检查证明气体流向畅通,才能装进药品做实验,不要急于求成。实验过程,要严格遵守操作规则,先通氢气,排净整个装置里的空气,再加热氧化铜,看到明显实验效果后,移开加热的酒精灯,继续通氢气直到冷却。

五、怎样掌握提纯物质的方法?

研究任何一种物质的性质,都必须取用纯净物。因为一种物质里如果含有杂质,就会影响这种物质固有的某些性质。提纯物质的方法,应该根据混合物各组分的性质来选择。结合具体情况,可以用物理或化学的方法,使不纯物质变为比较纯的物质,提纯物质的物理方法,常见的有过滤法、结晶法、蒸馏法、分液法、萃取法等。例如,实验室制氧气后,试管里残留的二氧化锰,可以提取出来循环使用,要使混入氯化钾从混合物中除去,可采用过滤法。因为混合物中的二氧化锰不溶于水,氯化钾易溶于水。

如果用化学方法提纯物质,应该设法使杂质变成易与主要组成分离的物质,或与主要组成相同的物质。不要经化学处理后又混入新的杂质。例如,除去一氧化碳中混入的二氧化碳杂质,可以用氢氧化钠溶液洗气,使二氧化碳跟氢氧化钠反应而溶解,与一氧化碳分离。再如,除去氯化钾中混入的碳酸钾杂质,可以用加盐酸的方法,使碳酸钾跟盐酸反应变成二氧化碳气与氯化钾分离。假如,把盐酸换成硫酸,虽也能跟碳酸钾反应变成二氧化碳与氯化钾分离,然而引入硫酸根离子新的杂质。

K2CO3+2HCl2KCl+CO2↑+H2O K2CO3+H2SO4K2SO4+CO2↑+H2O

六、怎样掌握检验物质成分的实验?

用实验方法检验物质的成分所包括的种类很多。例如,已知物质成分的验证、鉴定某物质中是否含有某种成分、几种未知物的鉴别等。首先,应该弄清楚实验所要求的是哪个类型,根据要求来设计实验方法,然后才能动手实验。

已知物质成分的验证。是用实验方法证明某已知物质确实含有哪些成分。例如,验证胆矾里含有铜、硫酸根和结晶水。根据胆矾的性质,用直接加热分解得到无水硫酸铜和水,证明它含有结晶水;把胆矾(或受热分解后的无水硫酸铜)溶于配成硫酸铜溶液,加入氯化钡生成不溶于稀硝酸的硫酸钡沉淀,证明它含有硫酸根;用铁钉或锌片放入硫酸铜溶液能置换出金属铜,证明它含有铜。

鉴定某物质是否会有某成分。应该利用某成分的特征反应加以判断。例如,要问某矿石是否含有碳酸盐,应该利用碳酸盐跟盐酸反应能放出二氧化碳的特征反应。再如,要问某溶液是否含有氯离子,应该利用硝酸银溶液里的银离子、跟氯离子能生成不溶于稀硝酸的氯化银沉淀的特征反应。

鉴别几种未知物质,应根据几种物质在同一反应中表现出的不同现象(或不反应)加以区分。选用的方法要简便易行。有时一步鉴别不开,还需两步、甚至三步。例如,鉴别氧气、氮气、氢气和二氧化碳四种气体,需要两步鉴别,第一步用一根燃着的木条,分别接触四种气体,使木条燃烧更加剧烈的是氧气,能把气体点燃的氢气,使火焰熄灭的氮气和二氧化碳。需进行第二步,用澄清的石灰水鉴别,使石灰水变浑浊的是二氧化碳,另一种是氮气。

七、怎样做好定量实验?

初中化学实验里有些属于定量方面的,如配制一定溶质的质量分数 的溶液、测定硝酸钾的溶解度等。做定量实验前,根据要求事先计算出有关数据。例如,用37%(密度为1.19g/cm3)的浓盐酸稀释成200g20%的稀盐酸。首先,要经过计算解决需用多少毫升浓盐酸,多少毫升水。

做定量实验要使用托盘天平、量筒等仪器。应该掌握物质的称量和液体的量取等定量实验的基本操作。例如,使用托盘天平时,应左盘放称量物,右盘放砝码;用镊子夹取法码;用纸片或容器盛放称量物;使用完毕将两盘放在一起等。

选择量具时,要注意与所要做的定量相适应。例如,使用量筒量取一定体积液体时,根据需要量取的液体的体积,选择合适量程的量筒。象上述配制20%稀盐酸,要量取90.91mL的浓盐酸。应该选择容积为100mL的量筒。不能选择50mL量筒,分两次量取,更不能用10mL量筒,分十次量取。因为,多次量取的过程中,由于操作、观察等引起的误差总和比一次量取的大。另外,量筒属于较粗略量取液体体积的仪器,一般只能观察精确到整数位,第一位小数是估量出来的,不够精确。也就是说,实验室所用的100mL容积的量筒,不可能精确地量出90.91mL的浓盐酸,只粗略到91mL(注:初中只要求用量筒)。做定量实验时,应该仔细、认真,不要洒出,掉落或混入杂质而影响实验的精确度。

八、在化学实验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由于实验室里所用的化学药品有的有毒性、有的有腐蚀性。因此在化学药品的使用中有以下六个坚决不准许的问题。 (1)不能用手接触药品。

(2)不要把鼻孔凑到容器口去闻气体或其它固体、液体药品的气味。 (3)不许尝药品的味道。

(4)实验用剩的药品要交回实验室,不要抛弃。

(5)从试剂瓶中倒出的液体药品没有用完,剩余部分不许倒回原瓶中,以免影响药品的纯度或浓度。 (6)实验室中的药品不能挪作它用(如食盐、白糖也不能给任何人当调味品用)。 1.固体药品取用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l)取用固体药品时药匙必须是干净的。一支药匙不能同时取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试剂。药匙每取完一种试剂后都必须用干净的纸擦拭干净,以备下次使用。药匙的两端为大小两匙,取固体量较多时用大匙,较少时用小匙。

(2)往试管里装入固体粉末时,为避免药品沾在管口和管壁上,试管应倾斜,把盛有药品的药匙小心地送入试管底部,然后使试管直立起来,让药品全部落在底部。或将试管水平放置,把固体粉末放在折叠成槽状的纸条上,然后送入试管管底,取出纸条,将试管直立起来。

(3)块状固体药品(如钾、钠、白磷、大理石、石灰石、锌粒等)需先用镊子取出,注意镊子使用完以后要立刻用干净的纸擦拭干净,以备下次使用。把块状的药品或密度较大的金属颗粒放入试管中时,应该先把试管横放,把药品或金属颗粒放入试管。以后,再把试管慢慢地竖立起来,使药品或金属颗粒缓缓地滑到容器的底部,以免打破试管。

2.如何将液体药品倒入试管中?

液体药品通常盛在细口瓶里。取用的时候,先把瓶塞拿下,倒放在桌上。然后一手拿起瓶子(注意瓶上的标签应向着手心,以免倒完药品后,残留在瓶口的药液流下来,腐蚀标签),另一手略斜地把试管持好,使瓶口紧挨着试管口,把液体缓缓地倒入试管里。倒出液体的体积到实验所需数量时为止。当需用液体倒完后,把试管口在瓶口处蹭几下,使残留在瓶口处的药液也流入到试管中。然后立即盖紧瓶塞,把瓶子放回原处,并注意使瓶上的标签向外。

3..使用化学试剂应当注意到哪些问题?

(l)分装固体试剂时,应将它盛放在带塞的广口瓶里或带有磨口玻璃塞的大口试剂瓶中。

(2)分装液体试剂时,液体试剂应盛放在细口瓶中,或带有磨口玻璃塞的细口瓶中。少量液体可放在滴瓶中。见光易分解的液体试剂还应注意放在棕色的试剂瓶中。氢氧化钠等强碱性溶液应贮存在带橡胶塞(或塑料塞、或软木塞)的细口瓶里(因使用玻璃塞很容易造成瓶塞与瓶口的粘连)。

( 3)开启盛有易挥发的液体(如浓氨水、浓盐酸、浓硝酸、液溴等)试剂瓶的瓶塞时,瓶口不能对着面部,尤其不能对着眼睛,以防瓶塞开启后,瓶内蒸汽喷出伤害眼睛或通过口鼻吸入体内。

(4)实验后的反应物残渣、废液不能随便倒掉,应倒入指定容器内。特别是一些易燃、有强腐蚀性、有毒的危险品(如白磷、金属钠、浓酸、有机溶剂及毒品等)必须经过妥善处理后,才能倒入废液缸中。

4.使用玻璃仪器应注意哪些问题?

(l)可以加热的璃仪器有试管、烧杯、烧瓶(圆底烧瓶、平底烧瓶)、蒸馏烧瓶(圆底蒸馏烧瓶、平底蒸馏烧瓶)、锥形瓶。

(2)不可以用酒精灯直接加热,而在垫上石棉网以后可以加热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烧瓶(圆底烧瓶、平底烧瓶)、蒸馏烧瓶(圆底蒸馏烧瓶、平底蒸馏烧瓶)、锥形瓶。

(3)启普发生器、集气瓶、表面皿、干燥管这些玻璃仪器,在使用时不能加热,但可以在不加热的条件下,在这些仪器中进行化学反应。

(4)在使用时不能加热,也不能在其中进行化学反应的玻璃仪器有:胶头滴管、分液漏斗、长颈漏斗、水槽、量筒、酸式滴定管、碱式滴定管、干燥器、试剂瓶、滴瓶、冷凝管。

5..怎样洗刷玻璃仪器?

做化学实验必须用干净的玻璃仪器,否则会影响实验的效果。做完实验后,应该立即把用过的玻璃仪器洗刷干净。 洗刷试管或烧瓶的方法是先注入半管或半瓶水,稍稍用力振荡,把水倒掉,照这样连洗数次。如果内壁附有不易洗掉的物质,可以用试管刷洗。刷洗时,使试管刷在盛有水的试管或烧瓶里转动或上下移动,但用力不得过猛,否则容易把试管底弄破。

经上述刷洗后,玻璃仪器里仍有残留物的痕迹,则要根据残留物的性质选用适当的化学药品来洗涤。

玻璃仪器洗刷干净的标准是在玻璃内壁表面附着的水是均匀的,形成一层均匀的水膜,玻璃内壁上的水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这样才算洗干净了。

6..使用蒸发皿时应注意些什么?

(1)进行溶液的浓缩或将溶液蒸发至干时,需将蒸发皿放置在三脚架上或铁架台的铁圈上,可以用酒精灯直接加热。

(2)浓缩溶液时,在蒸发皿中溶液的量最多不要超过容积的三分之二。还应该用玻璃棒不停地进行搅拌。

(3)若要把溶液蒸发至干,当看到蒸发皿中有大量溶质析出后,除去应该用玻璃棒不停地继续搅拌外,还应该撤去酒精灯,用余热使溶液蒸发至干,以防因传热不好而发生迸溅。

(4)不适宜在蒸发皿中浓缩氢氧化钠等强碱溶液,以免蒸发皿内壁的釉面受到严重的腐蚀。 (5)取放蒸发皿都应该用坩锅钳夹住以后再取放。

7..点燃酒精灯时为什么不能到另一个燃着的酒精灯上对火?

当用手拿着一盏酒精灯到另一个燃着的酒精灯上面去点火时,手持的酒精灯必然要倾斜,这样容器内的酒精也必然洒出来,流在燃着的酒精灯上面而造成失火现象。为了避免失火现象的发生,所以绝对禁止拿酒精灯到另一已经燃着的酒精灯上去点火。

8.应该怎样使用试管夹?

在给试管里的物质加热时,就需要使用试管夹。用试管夹夹持试管的正确操作方法是将试管夹从试管的底部往上套。夹在试管的中上部。若将试管长度三等分时,则试管夹夹在靠近试管口的那端三分之一的部位以内为合理。用手拿试管夹时,要注意用手拿住试管夹的长柄,不要把拇指按在短柄上。

9.给试管里的固体药品加热时应注意些什么?

给试管里的固体药品加热时,往往有水汽产生(反应过程中生成的水或药品中的湿存水),因此试管口必须微向下倾斜(如图所示)。

加热前需先将试管外壁擦干,以防止加热时试管炸裂。加热时应先使试管均匀受热,使试管在酒精灯上移动。

如果试管已固定在铁架台上,则可用手持酒精灯在试管下移动,以保证试管受热均匀。

待试管均匀受热后,将酒精灯火焰固定在试管中放有固体药品的部位,使固体药品充分受热,以利于反应的顺利进行。

在整个加热过程中,不要使试管跟灯芯接触,以免试管炸裂。 给试管里的液体药品加热时应注意些什么?

给试管里的液体药品加热时,要用试管夹夹住试管,或将试管用铁夹固定在铁架台上如图所示。

试管中液体药品的体积不要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以防在加热过程中或液体沸腾时,有液体药品从试管中逸出。 加热前需先将试管外壁擦干,以防加热时试管炸裂。 加热时,试管要倾斜,倾斜角度应为与桌面成45°角为适宜。

加热时,应先使试管均匀受热,然后小心地给试管里的液体的中下部位加热,并且不时地上下移动试管。当试管被固定在铁架台上,则手持酒精灯,在试管盛放液体的中下部位处,不时地上下移动酒精灯。

在整个加热过程中,不要使试管跟灯芯接触,以免试管炸裂。

为避免试管里液体沸腾喷出伤人,加热时切不可使试管口对着自己或旁人。 10.哪些错误的操作能导致试管炸裂?

有以下九种错误。

(1)夹持试管的铁夹过紧,未留出试管受热膨胀的余地,使试管受热膨胀发生炸裂。

(2)试管外壁有水未擦干。当加热时试管外壁有的地方先干燥,有的地方后干燥,由于受热不均匀,而引起试管炸裂。

(3)给试管中的固体药品加热时,试管口没稍向下倾斜,由于反应过程中有水生成或原来固体药品中含有湿存水的缘故,水从试管口流向试管底而引起试管炸裂。

(4)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试管中的液体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加热过程中有液体从试管中逸出而洒在试管外壁而引起试管炸裂。

( 5)给试管加热时,没先给整个试管均匀受热,而是直接给试管中的放药品部分的试管处加热,而引起试管炸裂。 (6)给试管加热时,酒精灯的焰心与试管接触,而引起试管炸裂。 (7)烧得很热的试管放在桌子上或试管架上而引起试管炸裂。

(8)实验过程中有冷的液体溅到被加热的试管上或烧得很热的试管还未冷却,如用冷水冲洗很可能出现炸裂。 (9)在制取气体时,用排水取气法收集气体,当气体收集完毕后,没有把导气管从水槽中拿出来,便先撤走酒精灯,使冷水沿导气管进入试管内,会引起试管炸裂。

引申:在图1给液体加热装置中有哪些错误?

图中共有四处错误。

(1)试管中的液体过多。试管中的液体最多为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 (2)试管不应为竖直方向。试管应与桌面成45度角。

(3)酒精灯内酒精量太多。酒精灯内酒精的量不应超过容积的三分之二。

(4)试管底已经接触酒精灯的灯芯,这样试管容易炸裂。应该用酒精灯的外焰给试管加热。 正确图形见图2。

11.用量筒量取一定体积的液体时应注意些什么?

用量筒量取一定体积的液体时,有以下四点应该注意(如图所示)。

(1)用量简量取一定体积的液体药品时,量筒必须放平稳。

(2)用试剂瓶往量筒中倾倒液体时,瓶口要紧挨量筒口,使液体沿着量筒内壁缓缓向下流入量筒中。 (3)用胶头滴管往量筒内滴加液体时,不要把胶头滴管伸入量筒内,更不许接触筒壁。

(4)读取液体体积数时,必须使视线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再读出液体的体积数。 12.使用托盘天平之前必须做哪些准备工作?

使用托盘天平之前必须的准备工作是调零点。即称量前先把游码放在刻度尺的零处,检查天平的摆动是否达到平衡。如果已到达平衡,指针摆动时先后指示的标尺上的左、右两边的格数接近相等,指针静止时应指在标尺的中间。如果天平的摆动未达到平衡,可以调节左、右的螺丝,使摆动达到平衡。

13.图1过滤装置中有哪些错误?

图中共有四处错误。

(1)滤纸过大。滤纸不应超出漏斗口以外,滤纸的边缘要低于漏斗口约5mm,多余的滤纸应剪去。 (2)玻璃棒悬空了,未触及滤纸。玻璃棒应触及滤纸三折的那一边。 (3)倾倒时过滤液体的烧杯口应接触玻璃棒才对。

(4)漏斗嘴的尖头部分未接触烧杯内壁。应将此漏斗水平地旋转一百八十度,使漏斗嘴的尖头部分接触烧杯内壁。正确图形见图2。

14.在溶剂体积一定的条件下,怎样加速固体物质的溶解?

一般常用的有下面的四种方法。

(l)将固体溶质研磨成细的粉末。固体溶质的颗粒越小,它跟溶剂接触的面积就越大。就越容易溶解。因此,在固体溶质未放入溶剂中以前,先将大颗粒的固体溶质放在研钵中研磨,待研成细的粉末以后,再放入溶剂之中,这样可使溶解的速率加快。

(2)振荡。如果是在试管中进行少量固体溶质的溶解时,可以用振荡的方法,加速固体溶质的溶解。

(3)搅拌。如果是在烧杯中进行较多量固体溶质的溶解时,用玻璃棒不断地搅拌溶液,可以加速固体物质的溶解。 (4)加热。加热时可以增加分子运动的速率。另外,绝大多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是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的。因此加热时也可以使固体物质溶解度增大,溶解速率也加快了。

15.混合物分离的方法有哪几种?

混合物分离的方法有过滤法、蒸发法、蒸馏法、分液法、结晶法等五种。 16.什么类型的混合物采用过滤法分离?

过滤是把不溶于液体的固体物质跟液体分离时采用的一种方法。如粗盐的提纯,首先就是把粗盐溶于水,经过过滤,把不溶于水的泥土等固体杂质跟食盐水分离。

17.怎样装备过滤器?

如图所示。

取一张圆形滤纸(图A),先折成半圆(图B),再折成四等分(图C),然后打开使之成为圆锥形,把圆锥形的滤纸尖端部分向下,放入漏斗里,滤纸的边缘应比漏斗口稍低,约低5mm左右,把多余的滤纸剪去。然后用手压住滤纸,用水润湿滤纸,使滤纸紧贴漏斗的内壁,中间不要留有气泡。这样就做成一个过滤器。

18.过滤操作有哪些要领?

为便于记忆起见,过滤操作中的要领可概括为:一角、一搅、一静置、二低、三接触。

一角:是指滤纸折叠时的角度要与漏斗的角度相一致。这样剪提的滤纸,才能紧贴漏斗的内壁,这样才能保证过滤的速率快。(北京为一贴

滤纸紧贴漏斗内壁)

一搅:将混合物倒入水中以后,用玻璃棒搅拌,可以加快其中可溶性物质的溶解速率。

一静置:待可溶性物质完全溶解后,不要立即就进行过滤,要静置片刻。目的是使不溶性物质的颗粒先沉淀出一部分,这样做可以减少或防止不溶性物质将滤纸上的微小孔隙堵塞,从而加快过滤的速率。

二低:指的是滤纸的边缘要稍低于漏斗的边缘;在整个过滤过程中还要始终注意到滤液的液面要低于滤纸的边缘。否则的话,被过滤的液体会从滤纸与漏斗之间的间隙流下,直接流到漏斗下边的接受器中,这样未经过滤的液体与滤液混在一起,而使滤液浑浊,没有达到过滤的目的。

三接触:一是指盛有待过滤的液体倒入漏斗中时,要使盛有待过滤液体的烧杯的烧杯嘴与倾斜的玻璃棒相接触。二是指玻璃棒的下端要与滤纸为三层的那一边相接触。三是指漏斗的颈部要与接收滤液的接受器的内壁相接触。

19.用过滤法提纯物质时,每步操作的目的是什么?

在过滤法中五步操作的目的分别叙述如下: 溶解:使混合物中的可溶性物质溶解。

过滤:使混合物中的可溶性物质与不溶性物质分离。可溶性物质在滤液中,不溶性物质留在滤纸上。洗涤沉淀:使可溶性物质尽量做到全部滤出至滤液中。使可溶性物质与不溶性物质分离的完全。

蒸发:使可溶性物质从滤液中析出。

洗涤晶体:用水(最好用蒸馏水)冲洗掉晶体表面的杂质,以使所得的晶体物质更纯净。 20.什么类型的混合物用蒸发法分离?

蒸发法是把能溶于水的固体物质跟水分离时采用的一种方法。(如粗盐的提纯实验中,经过滤后所得的澄清透明的食盐水就是采用蒸发法,将水蒸发掉以后,得到纯净的固体食盐的)。另外,再把稀溶液浓缩时,采用的也是蒸发法。只是将水蒸发掉一部分而使稀溶液变为浓溶液的。

21.什么类型的混合物用蒸馏法分离?

蒸馏法是分离和提纯彼此互相能以任意比例互溶的液体跟液体的混合物时常用的一种方法。是根据不同液体物质沸点高低的不同,将它们分离提纯的一种方法。在加热时,沸点低的液体先汽化,经过冷凝器冷凝后,先冷凝成为液体。而沸点高的液体难汽化,则留在蒸馏烧瓶中。应用这一方法就可以把彼此互相能以任何比例互溶的液体跟液体的混合物进行分离。另外,当液体中溶解有某种固体物质时,为获得纯净的液体,而把溶解在其中的固体物质除去时,也采用蒸馏法。因为加热的条件下,液体受热变成蒸汽,从蒸馏烧瓶中出来,经过冷凝器后冷凝成为液体,便滴在接受器中,原来溶解在液体中的物质则留在蒸馏烧瓶中。制取蒸馏水等就是用蒸馏的方法(如图所示)。

22.如何检验气体发生装置是否漏气?

在实验室里制取氧气、氢气、二氧化碳等气体时都必须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是否完好,只有装置不漏气时才能使用。 要检查装置是否漏气,应把导气管的一端浸入烧杯或水槽的水中,用手紧握试管或用手掌紧贴烧瓶的外壁。如果装置不漏气,试管或烧瓶里的空气受热膨胀,导管口就有气泡冒出(如图1所示)。

然后把手移开,过一会儿,待试管或烧瓶冷却后,水就从烧杯或水槽中升到导气管里,形成一段水柱,则表明装置不漏气(如图2所示)。

如果发现装置漏气,必须找出漏气的原因,并进行调整、修理或更换零件。再次检验,直至装置不漏气时才能进行实验。

23.实验室怎样收集二氧化碳?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气体不能用排水取气法收集,由于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但能够用排空气取气法收集。由于二氧化碳比空气重,收集时集气瓶口应朝上,采用向上排空气取气法将二氧化碳收集在集气瓶里。用燃着的火柴放在集气瓶口试验,如果火焰熄灭,则证明集气瓶里已充满了二氧化碳。

24.怎样检验一氧化碳燃烧的产物?

如图所示点燃一氧化碳,它空气里燃烧时的火焰是蓝色的。一氧化碳燃烧后的生成物是二氧化碳气体。二氧化碳与烧杯内壁澄清的石灰水作用,生成不溶于水的碳酸钙,石灰水变浑浊。

反应如下:2CO+O22CO2 CO2+Ca(OH)2CaCO3↓+H2O 25.什么叫物质的鉴别?

鉴别就是根据几种不同物质性质的不同及有关实验现象的不同,将它们一一区别开。 经常遇到的物质鉴别有气体鉴别;还有溶液的鉴别,也叫离子鉴别。

气体的鉴别是根据气体本身的特性来鉴别的。如用到氧气能支持燃烧的性质及能使带有余烬的木条重新复燃,或能使燃着的木条越着越旺的现象来鉴别氧气的;用氢气的可燃性、氢气燃烧时的火焰是淡蓝色的,氢气燃烧后的产物只有水这一种物质等特征来鉴别氢气;用一氧化碳的可燃性、一氧化碳燃烧时的火焰是蓝色的,一氧化碳燃烧后的产物是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的二氧化碳这些特征来鉴别一氧化碳;用到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等特征来鉴别二氧化碳气体;用氮气不支持燃烧,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但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等特征来鉴别氮气。

酸、碱溶液鉴别则是根据酸、碱对指示剂显不同颜色来鉴别的。

Ag+、Cl-、SO42-、CO32-等离子的鉴别也是根据这些离子与某些试剂反应的不同现象来鉴别的。鉴别Cl-用到硝酸银和稀硝酸两种试剂。鉴别SO42-用到氯化钡(或硝酸钡)和稀硝酸两种试剂。鉴别CO32-用到强酸(如盐酸或硝酸)和石灰水两种试剂。鉴别Ag+用可溶性的盐酸盐溶液(或盐酸)和稀硝酸两种试剂。

在盐类鉴别时(如果是阴离子不同时)鉴别顺序一般是先鉴别碳酸盐,然后再鉴别硫酸盐、盐酸盐,当其它酸根阴离子都鉴别完以后,剩余的为硝酸盐。

26.如何用化学方法鉴别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

根据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两种气体性质的不同进行鉴别,有以下两种方法。

方法1:取两支洁净的试管,里边分别倒入少量澄清的石灰水。然后将两个贮气瓶中的气体分别通入两个试管里,其中一个试管内的石灰水变浑浊,证明该气体是二氧化碳,另一个试管内的石灰水不变,则该气体是一氧化碳。

CO2+Ca(OH)2=CaCO3↓+H2O CO与Ca(OH)2不反应

方法2:将两个贮气瓶导气管的阀门(活塞)打开,用燃着的木条接近导气管口。其中一个气体能燃烧且发出蓝色火焰的,则证明该气体为一氧化碳;另一个使燃着的木条熄灭,则是二氧化碳。

2CO+O22CO2 27.如何鉴别氢气、一氧化碳、甲烷三种无色气体?

分别点燃三种气体,在三个火焰的上方各罩一个冷而干燥的烧杯,过一会儿,会看到有两个烧杯的内壁变得模糊并有水蒸气凝结,则说明这两种气体中有一个是氢气,另一个是甲烷。在烧杯内壁没有水蒸气凝结的那种气体一定是一氧化碳。

再向另外两个烧杯内分别注入少量的澄清的石灰水,振荡,见有石灰水变浑的,则说明那种气体为甲烷。石灰水不变浑的,说明那种气体为氢气。

28.有氧气、氢气、氮气、空气、一氧化碳、二氧化碳6种气

体,怎样鉴别它们?

取6支试管,并分别倒入澄清的石灰水。然后将6个贮存气体的橡胶袋上的导气管分别插入6个试管的石灰水中,打开自由夹,观察6个试管中石灰水的变化。其中有一支试管中的石灰水变浑浊,此种气体必为二氧化碳。其它五支试管中无变化。关闭自由夹。

取一个水槽并放好水。再取5个集气瓶在其内部也全装满水并倒立在水槽中。将剩余的5种气体均采用排水取气法各收集一集气瓶气体,并将此5瓶气体用玻璃片盖好,从水槽中取出,放置在桌面上。

用燃着的木条分别放在5个集气的瓶口,观察现象。 其中一瓶气体能使木条越着越旺的,则一定是氧气。

其中一瓶对于木条燃烧没什么影响,而瓶中气体也没有燃烧现象的,则一定是空气。 其中一瓶能使燃着木条熄灭的一定为氮气。

有两瓶气体在遇燃着的木条时,瓶中的气体被点燃了,且燃烧时的火焰均为淡蓝色,此时迅速地往两个集气瓶中都倒入少量的澄清的石灰水,盖上玻璃片,摇动集气瓶,观察石灰水的变化。其中有一瓶中的石灰水变浑浊了,则原来的气体一定为一氧化碳,因为一氧化碳燃烧后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使石灰水变浑浊。而另一集气瓶中的石灰水没变化,则原来的气体一定为氢气,因为氢气燃烧只能生成水。

29.今有水、盐酸、氢氧化钠三瓶无色液体,怎样鉴别它们?

取三支试管,并分别倒入未知液1mL至2mL,然后各滴入石蕊试液2滴至3滴,振荡,观察现象。使石蕊试液变红者,原液体为盐酸。使石蕊试液变蓝者,原液体为氢氧化钠。石蕊试液不变色仍为紫色者,原液体为水。

30.用一种试剂,如何将碳酸钾、硝酸银、硫酸锌三种溶液区别开?

取三支试管,并分别倒入未知液1mL至2mL,然后各倒入1mL至2mL盐酸,观察现象。若一个试管中有无色气泡放出者,原溶液为碳酸钾溶液。

K2CO3+2HCl=2KCl+H2O+CO2↑

若一个试管中有白色沉淀生成者,原溶液为硝酸银溶液。 AgNO3+HCl=AgCl↓+HNO3 如一个试管中既无气泡放出也无白色沉淀生成,又无其它现象发生的,原溶液为硫酸锌溶液。 31.今有氯化钾、硝酸钾、碳酸钾、硫酸钾四种白色固体粉末,怎样鉴别它们?

取氯化钾、硝酸钾、碳酸钾、硫酸钾四种白色固体粉末各一药匙,分别放入四个烧杯中。再在各烧杯中加适量蒸馏水使其完全溶解,得四种无色溶液。

取四支试管分别倒入未知液1mL至2mL,并往四支试管中加入1mL至2mL盐酸。其中一支试管中有无色气泡产生,则原物质为碳酸钾。

K2CO3+2HCl=2KCl+H2O+CO2↑

其它三支试管中没有气泡生成,也无其它现象发生。因氯化钾、硝酸钾、硫酸钾三种溶液跟盐酸都不反应。

再取三支试管分别倒入余下的三种未知液1mL至2mL并往三支试管中加入1mL至2mL氯化钡溶液,其中一个有白色沉淀生成,再滴入1mL至2mL稀硝酸。如果白色沉淀不消失,则此原物质为硫酸钾。

K2SO4+BaCl2=BaSO4↓+2KCl 其它两支试管中没有白色沉淀生成,也无别的现象发生。因为氯化钾、硝酸钾两种溶液跟氯化钡溶液都不反应。 再取两只试管分别倒入余下的两种未知液1mL至2mL,并往两支试管中加入1mL至2mL硝酸银溶液,其中一个有白色沉淀生成,再滴入1mL至2mL稀硝酸,如果白色沉淀不消失,则此原物质为氯化钾。 KCl+AgNO3=AgCl↓+KNO3 在另一试管中没有白色沉淀生成,也无其它现象发生。因为硝酸钾溶液跟硝酸银溶液不反应。 所以,余下的一种原物质为硝酸钾。 32.如何鉴定一瓶无色液体为盐酸?

盐酸溶液中的阳离子为氢离子(H+),阴离子为氯离子(Cl-)。如果通过一定的实验步骤和具体的实验现象能确定溶液中既含有氢离子又含有氯离子,就能确定该无色溶液一定为盐酸。

检验氢离子(H+)。把两块锌粒放入一支试管中,将少量待鉴定的无色溶液倒入试管中3mL—5mL,用拇指堵住试管口,待试管中气体对拇指的压力较大时,移开拇指,立即用燃着的火柴点燃试管中的气体,如果气体安静燃烧或发出尖锐的爆鸣声,证明有氢气生成,也就证明原无色溶液中含有氢离子(H+)。

或用干燥清洁的玻璃棒蘸取待测无色溶液滴在蓝色的石蕊试纸上,若蓝色石蕊试纸变红,则证明溶液中氢离子(H+)的存在。

检验氯离子(Cl-)。取一支试管,倒入待测溶液1mL至2mL然后加入1mL至2mL硝酸银溶液,振荡,观察现象。如果有白色沉淀生成,再加入1mL至2mL稀硝酸,若沉淀不消失,则证明氯离子(Cl-)的存在。

该无色溶液中既含有氢离子又含有氯离子,则此溶液为盐酸。 33.如何检验H+、Ag+、OH-、Cl-、SO42-、CO32-六种离子? (1)H+检验。

方法1将紫色石蕊试液滴入盛有少量待测液的试管中,振荡,如果石蕊试液变红,则证明H+存在。 方法2用干燥清洁的玻璃棒蘸取未知液滴在蓝色石蕊试纸上,如果蓝色试纸变红,则证明H+的存在。

方法3用干燥清洁的玻璃棒蘸取未知液滴在pH试纸上,然后把试纸显示的颜色跟标准比色卡对照,便可知道溶液的pH,如果pH小于7,则证明H+的存在。

(2)Ag+检验。

将少量盐酸或少量可溶性的盐酸盐溶液倒入盛有少量待测液的试管中,振荡,如果有白色沉淀生成,再加入少量的稀硝酸,如果沉淀不消失,则证明Ag+的存在。

(3)OH-的检验。

方法1将紫色石蕊试液滴入盛有少量待测液的试管中,振荡,如果石蕊试液变蓝,则证明OH-的存在。 方法2用干燥清洁的玻璃棒蘸取未知液滴在红色石蕊试纸上,如果红色石蕊试纸变蓝,则证明OH-的存在。 方法3将无色的酚酞试液滴入盛有少量待测液的试管中,振荡,如果酚酞试液变红,则证明OH-的存在。

方法4用干燥清洁的玻璃棒蘸取未知液滴在pH试纸上,然后把试纸显示的颜色跟标准比色卡对照,便可知道溶液的pH,如果pH大于7,则证明OH-的存在。

(4)Cl-的检验。

将少量的硝酸银溶液倒入盛有少量待测液的试管中,振荡,如果有白色沉淀生成,再加入少量的稀硝酸,如果沉淀不消失,则证明Cl-的存在。

(5)SO42-的检验。

将少量氯化钡溶液或硝酸钡溶液倒入盛有少量待测液的试管中,振荡,如果有白色沉淀生成,再加入少量的稀硝酸,如果沉淀不消失,则证明SO42-的存在。

(6)CO32-的检验。

将少量的盐酸或硝酸倒入盛有少量待测液的试管中,如果有无色气体放出,将此气体通入盛有少量澄清石灰水的试管中,如果石灰水变浑,则证明原待测液中CO32-的存在。

34.一组有关托盘天平的选择题析

托盘天平在初中化学实验中占有重要位置,以此为目的设计一些选择题来考察学生是否达到应知会用的标准及如何用平衡的观点来分析天平上的化学反应,这对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

一、托盘天平使用的基础知识

例1:在使用托盘天平前,指针偏向右边,要使天平指针指在零点、那么应将(

)

A.左端的螺丝向外调节

B.右端的螺丝向外调节

C.左端的螺丝向里调节

D.右端的螺丝向里调节

分析:托盘天平是根据杠杆原理制成的,指针偏向右边,说明右盘的质量高。因此,调节螺丝的方法有两种:①固定左端螺丝,把右端的螺丝向里调。②固定右端螺丝,将左端的螺丝向外调节。显然,此题应选择A、D。

二、物、码位置颠倒对实验数据的影响 例2:用托盘天平称量时,有同学将砝码与称量物的位置颠倒了,左盘所加砝码为6g,游码移到刻度尺上0.4g处达到平衡,则称量物的实际质量是

(

)

A.6.4g;

B.6g;

C.5.6g;

D.5.4g 析解:托盘天平平衡必须满足下列关系:左盘被称物质质量=右盘砝码质量+游码质量。当砝码和称量物位置颠倒时,则有m称量物+0.4=6,显然答案为C。

三、天平上化学反应对其平衡的影响

例3:有一托盘天平,左右两盘的烧杯中均匀盛有质量、浓度相同的足量稀硫酸天平平衡,往左右两个烧杯中分别加入1gFe粉和Zn粉,指针最终

(

)

A.偏左

B.偏右

C.不偏转

D.无法判断

分析:铁和锌跟足量稀硫酸反应,均生成+2价的离子,由于铁的相对原子质量比锌小,在质量相同的情况下,置换出去的氢气多,因而左边烧杯中的溶液质量较小,指针向右偏。答案为B。

例4:在A、B两烧杯中,分别盛有等质量等浓度的足量硫酸,把A、B两烧杯放在天平左右两盘中,天平平衡。若在A烧杯中加入4.4gCuO,那么在B烧杯中加入多少克镁条,天平再次达到平衡

(

)

A.4.4g

B.4.8g

C.8.8g

D.9.6g 析解:A烧杯中加入的4.4gCuO与硫酸反应后,无气体放出,净增质量4.4g、在B烧杯中加入的Mg与硫酸反应放出H2,只有B烧杯中加入Mg的质量与放出H2质量之差等于4.4g,天平才能达到平衡。

设B烧杯中加入Mgx克

Mg+H2SO4=MgSO4+H2↑

m 24

222 xg

4.4g

答案应为B 35.化学实验用语辨析

1.“溶化”与“熔化”

“溶化”是指固体在水(或其它液体)中溶解。如蔗糖在水中溶化了,碘在酒精中溶化了。

“熔化”是指固体加热到一定程度变成了液态。如铁加热到1535℃时熔化成铁水,硫加热到112.8℃时即变成液态硫。

2.“蒸发”与“蒸馏”

“蒸发”是在加热条件下溶液里溶剂气化的过程。它能使溶液浓缩或溶质以晶体析出。蒸发一般在蒸发皿中进行。如氯化钠溶液经蒸发后可得NaCl晶体。

“蒸馏”是利用液体混合物各组分的沸点不同,使液体气化而进行的分离操作,它是分离或提纯液态混合物的常用方法。蒸馏一般在蒸馏烧瓶中进行。如蒸馏水就是用蒸馏方法制取的。

3.“通入”与“插入”

“通入”一般指某气体通过导管进入某种溶液里。例如把CO2气体通入到石灰水中。

“插入”一般指某种玻璃仪器放进另一种仪器中或某液体内。如把玻璃管插入橡皮塞中,又如在制CO2实验中,为了防止气体从长颈漏斗逸出,需将漏斗下端插入液面以下。

4.“鉴别”与“鉴定”

“鉴别”是根据物质的特征将几种物质区分、辨别出来。如鉴别NaCl和Na2SO4溶液,可用滴入BaCl2溶液的方法,产生白色沉淀的原溶液为Na2SO4溶液,无变化的原溶液为NaCl溶液。

“鉴定”是要确定某物质的组成或是否存在。例如,鉴定某白色晶体是否NH4Cl,就需证明该白色晶体中既含有NH4+,又含有Cl-。

又如,用滴加盐酸的方法可鉴定生石灰中是否含有石灰石。

九、常见实验仪器的用途用法 36.试管 主要用途

①用作少量试剂的反应容器

②装置小型气体发生器 ③收集少量气体 使用时注意事项

①可以加热,加热时要使用试管夹,夹持试管的中上部 ②加热液体,液体不得超过试管容积的1/3 ③加热后不能骤冷 37.托盘天平

托盘天平是实验室里用于称量物质质量的仪器。每一台天平都有与其相配套的砝码盒,砝码质量最小的为1g,小于1g质量的是片码,有100mg、200mg、500mg等多种。也有的托盘天平只有5g以上的砝码,称量5g以下质量时,是用移动游码的办法。使用托盘天平称量物质前,有游码的托盘天平应先把游码放在刻度尺的零处,然后检查天平的摆动是否达到平衡。如果天平达到平衡,静止时指针指在刻度尺的中间(零处),摆动时在刻度尺左右两边摆动的格数接近相等。如果天平未达平衡,可以调节左右托盘下的螺母,使摆动时达平衡。称量时,被称物品放在左盘上,砝码放在右盘,先加质量大的砝码,后加质量小的砝码,最后加片码(移动游码)。取用砝码应使用镊子。若称量指定质量的物质时,应先将该质量的砝码和片码(或游码)放在右盘上,然后往左盘上加被称物质,当被称物质的质量接近所需质量时,可左手拿药匙,右手转拍左手,用振动药匙的方法使少量物质散落下来至天平平衡。为防止化学药品对托盘的腐蚀和污染,药品不能直接放在托盘上称量,可放入烧杯、蒸发皿和表面皿等容器中。也可使用纸片,称量前在两个托盘上各放一张质量相近的洁净纸片。称量后要及时记录被称物的质量。称量完毕,应把砝码和镊子放回砝码盒,把游砝移回零处。

38.酒精灯 主要用途

实验室常用的加热仪器

使用时注意事项

①酒精不能超过酒精灯容积的2/3 ②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添加酒精

③禁止用燃着的酒精灯引燃另一只酒精灯

④用毕,应用灯帽盖灭

⑤应用外焰部分进行加热

39.长颈漏斗 主要用途

用于装配反应器,便于注入液体,有防止气体逸出的功能。

使用时注意事项

长颈漏斗在组装气体发生装置时,应使长管末端插入反应器内的液体里,防止气体通过漏斗逸出。 40.玻璃棒

主要用途

1.搅拌溶液帮助固体物质的溶解 2.过滤时引流液体

3.蒸发时搅拌液体防止局部过热而飞溅 4.蘸取少量液体

使用时注意事项

1.搅拌时不可用力过猛,勿碰击器壁,以防止破裂。 2.注意随时洗涤,以防污染。 3.不可将浸液的棒端放在桌面上。

十、基本实验操作 41.用量筒量取液体试剂

使用量筒量液时,应把量筒放在水平的桌面上,使眼的视线和液体凹液面的最低点在同一水平面上,读取和凹面相切的刻度即可。不可用手举起量筒看刻度。量取指定体积的液体时,应先倒入接近所需体积的液体,然后改用胶头滴管滴加。使用量筒时应注意:用量筒量取液体体积是一种粗略的计量法,所以在使用中必须选用合适的规格,不要用大量筒计量小体积,也不要用小量筒多次量取大体积的液体,否则都会引起较大的误差。量筒是厚壁容器,绝不能用来加热或量取热的液体,也不能在其中溶解物质、稀释和混合液体,更不能用做反应容器。

42.液体试剂的滴取

用胶头滴管取用液体试剂时,要注意正确的方法,如图所示。吸取试液时先将滴管提出液面,挤出胶头中的空气,再把滴管伸入试液中吸取。滴入试管时,不能把滴管伸入试管中,以免滴管碰到试管壁而被污染。吸有试剂的滴管不可倒置,以免试剂流入滴头。

43.浓酸、浓碱的使用

因为浓酸、浓碱有腐蚀性,所以使用时必须特别小心,防止沾到皮肤上或洒在衣服上。

酸流到桌面,应立即向酸内加适量的碳酸氢钠溶液,直至不再发生气泡;碱液流到桌面,应立即向碱内加适量稀醋酸。进行上述处理后,先用水冲洗桌面,再用抹布擦干净。

皮肤上酒上浓硫酸,不要先用水冲洗,而要迅速用布试去,再用水冲洗。其它酸沾在皮肤上,立即用大量水冲洗。然后都要再涂上3%—5%的碳酸氢钠溶液;碱沾到皮肤上,也要用较多的水冲洗,再涂上硼酸溶液。

44.固体物质的研磨

研磨是指把粒状固体放在研钵中研成粉末的操作。

为了加速物质的溶解或反应,常用瓷的或玻璃研钵把物质研碎,研磨时,先把研钵、研杵洗净揩干,右手握住研杵,先把大块固体压碎,再握住研杵用边压边转动研磨。并随时用药匙把沾在杵和钵内壁上的固体刮下来研碎。研磨完毕后,用药匙将固体粉末全部取出。

被研磨固体量不要超过容积的1/3。潮湿的固体要经干燥、冷却后再研磨。强氧化剂的药品例如氯酸钾,只能用研杵轻轻压碎,不能用力研磨,以防止爆炸事故。研钵用完后应及时洗净、晾干。

45.固体物质的溶解

固体物质溶解时,先把块状固体用研钵压碎并研细。为加快溶质在溶剂里的溶解,常采用加热、搅拌、振荡等方法。 试管里所盛的溶质和溶剂总量较少时,不超过试管容积的1/3。就用振荡的方法。用右手的拇、食、中三指握持试管上端,无名指和小指弯向掌心,用适当大小的腕力来回甩动试管,振荡时,不能上下振荡,更不能用拇指堵住试管口。

烧杯里溶解物质时,用玻璃棒在烧杯中绕圈搅动,搅动时不要使玻璃棒和器壁撞击,以防止容器破裂。烧杯底部的固体不能用玻璃棒捣碎,以防止杵破玻璃。为防止搅拌时玻璃棒碰撞烧杯,可在玻璃棒一端套上一小段(1cm~2cm)橡皮管,使玻璃棒的顶端不露出。

烧瓶溶解物质时,当溶液不超过烧瓶容积1/2时,也可用振荡方法加速溶质的溶解。 46.浓硫酸的稀释

浓硫酸容易溶于水,同时放出大量热,它的密度又大于水。若将水注入酸中,水会浮在硫酸上面,溶解时放出的热会使水沸腾,使硫酸向四周飞溅,发生事故。因此稀释浓硫酸时,一定要把浓硫酸沿着器壁慢慢地注入水里,并不断搅动,使产生的热量迅速地扩散。

气体的溶解

根据气体在水或吸收剂里的溶解性不同,可采用不同的方法来吸收气体使之溶解。在水中极易溶解的气体如氨、氯化氢、溴化氢等应采用B法,装置特点是导气管连接了一个倒扣的漏斗,漏斗边缘浸入水中约1mm~2mm。它的优点是可防止水倒流入气体发生装置,又可增大吸收面积,利于气体充分溶解。它有自动调节气体发生装置内外压力趋于平衡的作用。即有自控倒吸作用。如气体的溶解度不太大,如氯气、硫化氢等应采取A法。

47.物质的分离与提纯

(1)分离:把混合物中各物质彼此分开,并将各物质恢复到原状态。

(2)提纯:把混合物中杂质除去。在提纯过程中,如果杂质发生了化学变化,不必恢复成原物质。 对物质进行分离或提纯时,应根据物质及其所含杂质的性质选用适宜的方法。 四种物质提纯法的比较

物质提纯法的选择

1.根据物质性质的差异,选择合适的物理方法进行混合物的分离(过滤法、结晶法)。并能掌握操作步骤及仪器的使用,知道容易出错的地方。(见表(1))

2.根据物质间的相互关系,运用化学方法(吸收、转化)使杂质除去。(见表(2)) 物质的提纯表(1)

物质的提纯表(2)

48.气体的净化

指的是气体和气体或其它杂质的分离方法。采用的方法是将混合气体通过装在洗气瓶里的某试剂的溶液,利用所需要的气体不与该试剂反应,也不溶在水里,而其它不需要的气体杂质,能和该试剂反应生成难挥发的物质,留在洗气瓶里,达到分离的目的。

吸收剂为液体的装置叫洗气瓶。装入量1/3至1/2。选择吸收剂应从这几方面考虑:易溶于水的物质用水吸收;酸性物质用碱性物质吸收;用可与杂质生成沉淀或可溶物的吸收剂吸收;不能直接吸收除去杂质,设法通过一定的变化,转化成可吸收的物质。

49.气体的干燥

除去气体中的水蒸气叫做气体的干燥。使用吸收剂为固态的装置叫干燥管、干燥塔等。可用浓硫酸,也可用无水氯化钙作干燥剂等。干燥管的用法,粗端为进口、细端为出口。干燥剂不能填的过紧,它的颗粒大小要适当,不宜太大,也不宜太小。干燥剂应在使用前临时填充,或放烘箱中或在干燥器中保存。

选择干燥剂要根据气体的性质,干燥剂不应和被干燥的气体反应。例如,干燥氨气就不能用无水氯化钙,应该用碱石灰。因氨能与氯化钙反应生成CaCl2·8NH3。

干燥管等用过后,应立即把干燥剂清除出去,并洗刷后放置。

50.实验中安全的注意事项

①不能用手接触药品,不要把鼻孔凑到容器口去闻药品的气味,不得尝药品的味道。 ②绝对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 ③绝对禁止用酒精灯引燃另一只酒精灯。

④万一酒精灯内的酒精洒在桌上燃烧起来,应立即用湿布盖灭。

⑤浓酸洒在桌上时,应立即用适量的碳酸钠溶液中和;浓碱液用稀醋酸中和,然后用水冲洗,用布擦干。如果浓硫酸沾在皮肤上,应先用布擦去,再用水洗,然后用3%~5%的碳酸氢钠溶液中和。

⑥对于实验中的有毒气体,要采取相应的措施,通风排毒,保证人体的健康,防止环境的污染。 ⑦点燃可燃性气体前一定先试验它的纯度。

51.实验室制备氧气、氢气和二氧化碳使用的药品及反应原理

52.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检满方法

53.氧气、氢气和二氧化碳制备气体装置

(1)氧气用固体与固体药品混合加热的装置

(2)氢气和二氧化碳用固体与液体药品混合不加热的装置

54.实验室制取氧气、氢气、二氧化碳的比较

55.药品的存放

白磷:因易氧化且能自燃,但它不与水反应,所以应放在水中存放。

强碱:如氢氧化钠、氢氧化钾等。因它们易潮解、易与二氧化碳反应,又能与二氧化硅反应而腐蚀试剂瓶瓶口,所以应放在用胶塞密封的试剂瓶内。

浓硝酸:因具有挥发性,见光受热易分解,应在低温处的棕色瓶内存放。

氨水:因易挥发,所以应放在低温处,密封在试剂瓶内。氨水对多种金属有腐蚀作用,在运输和贮存氨水时,一般要用橡皮袋、陶瓷坛或内涂沥青的铁桶等耐腐蚀的容器。

金属钾、钠、钙:因它们易氧化、易跟水反应,但它们不和煤油或石蜡油反应,所以应在煤油或石蜡油里存放。 硝酸银:因见光受热易分解,所以应在低温处棕色瓶内存放。

浓硫酸易吸收空气中的水份,浓盐酸易挥发,应放入试剂瓶里用磨口塞盖严。 56.检验物质的一般规则

(1)各取少量,分别编号; (2)固体物质加水溶解; (3)分别滴加试剂;

(4)观察现象,得出结论。

57.三种气体(氧气、氢气和二氧化碳)的检验

58.几种重要物质的检验

59.初中化学对物质检验的要求之一

中学化学教学大纲(修订本)规定:初中生应学会用实验方法鉴别氧气、氢气、二氧化碳;鉴别盐酸、硫酸;鉴别氢氧化钙、氢氧化钠;检验碳酸盐。三气(O

2、H

2、CO2)、二酸(HCl、H2SO4)二碱[Ca(OH)

2、NaOH]、一盐(碳酸盐)的鉴别方法。

①三气(O

2、H

2、CO2)

②二酸(HCl、H2SO4)

③二碱[Ca(OH)

2、NaOH]

④一盐(碳酸盐)

60.初中化学对物质检验的要求之二 1.会用实验方法:

(1)鉴别氧气、氢气、二氧化碳; (2)鉴别盐酸、硫酸;

(3)鉴别氢氧化钙、氢氧化钠; (4)检验碳酸盐。

61.物质性质的实验之一 初中物质性质实验比较简单,多在集气瓶或试管中进行,现分别叙述如下:

(1)反应器为集气瓶 进行固体与气体的反应。例如木炭、硫、磷、铁、蜡烛在氧气中的燃烧。(图1)

注:对剧烈的放热反应(如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应在集气瓶底部,留少量水或铺一层细沙。 (2)反应器为试管,反应物之一是液体。

(3)反应器为试管,反应物之一是固体。

进行H2还原氧化铜的实验(图2)

要注意:试管口稍向下倾斜;铁夹夹持试管中上部;导气管插入靠近试管底部。操作时应先通入纯净H2,将试管中空气排净再加热。反应完毕先熄灭酒精灯,待试管冷却后再停止通入H2。

(4)反应器为硬质玻璃管

气体和固体的反应,如CuO+CO

Cu+CO2(图3)

注意:先将管内空气排净再加热;反应后应使生成物在CO气流中冷却。 (5)洗气装置(图4)

将不纯气体通过选定的洗涤剂,其中杂质气体被吸收(溶解或发生化学反应)从而达到净化气体的目的。 注意:气流方向,“长进短出”。 62.物质性质的实验之二

重要物质的性质实验应着重观察实验现象、掌握反应条件及结论。要注意区分反应条件与现象及结论,不可混淆。如点燃、加热(高温)为反应条件;而燃烧、发光、放热则为现象。又如有气泡生成,使石蕊试液由紫色变为红色为实验现象;而生成H2气,溶液有酸性等则为结论。

1.氧气性质实验

装置和操作:可用燃烧匙(或镊子)盛放(或夹持)反应物,点燃后自上而下伸入集气瓶中,并用玻璃片盖住瓶口。对于剧烈放热的反应,要在集气瓶底部留少量水(如图1)。

现象:铁丝——火星四射 木炭——发白光

硫——明亮蓝紫色火焰 2.氢气的还原性

装置和操作:①试管口稍向下倾斜,导管插入试管底部,用酒精灯外焰加热。

②操作时,先通纯H2将试管中空气排尽后再加热。反应完,先熄灭酒精灯,待试管冷却后再停止通H2。

现象:黑色氧化铜变成红色固体,试管口处有无色液体出现。 3.二氧化碳灭火

现象:烧杯中下面的蜡烛先熄灭,上面的蜡烛后熄灭。 结论:CO2气体比空气重,一般情况下不支持燃烧。

4.指示剂的使用 操作:用胶头滴管滴加液体时,滴管应竖直在试管口上方,不得进入试管口,更不能接触试管口及内壁。应边滴加,边振荡,一般加入1滴~2滴。

叙述现象时,应将指示剂反应前后的颜色变化表达明确。 常见有色物质的颜色

63.常见可燃物的燃烧现象

64.氢气、一氧化碳、甲烷三种气体有何区别?

65.点燃纯净的甲烷时,会看到什么现象?

点燃从贮气瓶的导气管放出的纯净的甲烷时,会看到甲烷在空气里能够燃烧且燃烧时的火焰是淡蓝色的。又可以看见烧杯内壁变得模糊,有水蒸汽凝结。还可以看到石灰水变浑浊。说明甲烷燃烧时还有二氧化碳生成。

CH4+2O22H2O+CO2 CO2+Ca(OH)2=CaCO3↓+H2O 67.甲烷、氢气、一氧化碳性质的比较

甲烷是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化学式CH4,式量16,比空气轻,有机物如秸秆、杂草、人畜粪便等废弃物在一定条件下发酵,便可产生沼气,沼气的主要成分就是甲烷,煤矿井里的坑气,以及地下深处蕴藏的天然气,主要成分也都是甲烷,甲烷是在隔绝空气的情况下,主要由植物残体分解而生成的。 纯净的甲烷,是无色无味的气体,极难溶解于水,具有可燃性,燃烧时火焰呈明亮的蓝色,并放出大量的热,化学方程式为:CH4+2O2CO2+2H2O。由于甲烷能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并放出大量的热,因此空气中混有甲烷气体容易发生爆炸。

氢气燃烧时,发出淡蓝色火焰,一氧化碳燃烧时,发出蓝色火焰,甲烷燃烧时,发出明亮的蓝色火焰。如何把这三种可燃性气体区分开呢?不能从燃烧时火焰颜色的亮度来判断,而是要根据气体燃烧后的产物来区分,其具体方法是:分别点燃三种可燃性气体,在各自的火焰上方罩一冷而干燥的烧杯,烧杯内壁无水珠生成的原气体是一氧化碳,有水珠生成的原气体是氢气和甲烷,分别向这两个烧杯中加入澄清的石灰水,振荡。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的原气体是甲烷,没变浑浊的原气体是H2。

列表比较甲烷、氢气、一氧化碳的性质。

第6篇:初中化学实验现象总结

星光教育 一对一

初中化学实验现象的记忆

记住物质间反应现象,不仅可为迅速解答化学题提供重要依据,而且,通过现象的记忆,还可使学生牢固掌握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谓一举两得。但在学习过程中,许多同学反映到实验现象零乱、无头绪、易混淆、记忆困难。因此,在复习过程中,要强化实验现象的记忆,下面的做法同学们不妨一试。

一. 做好各类实验,在观察中记忆

化学实验最能引起学生学习化学的浓厚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望,这是因为实验中,学生通过自己的手,使化学变化重演出来并获得成功,给他们带来了极大乐趣,而对化学现象的解释,探究化学现象产生的原因,透过现象认识其本质,又有利于引起和培养学生认识实验现象的因果关系和本质联系,以及概括性的认识兴趣,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做好各类演示实验,让学生仔细观察;指导学生做好各类学生实验,让学生亲自感受;或将一部分演示实验改为学生实验,将一些验证性实验改为探索性实验,并提供条件,指导做好家庭小实验,让学生主动探究。从而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实验,增加动手机会,使学生身临其境,亲身体会化学仪器的晶莹美,化学实验的现象美,化学装置的规范美,在此基础上,牢固记住实验现象。

二. 利用化学方程式,用联想的方法记忆

先写出化学方程式,然后弄清反应物、生成物的颜色、状态、气味等性质,对实验现象加以记忆。这种方法既可以记忆化学方程式,又可记忆实验现象,可一举两得。如记忆碱式碳酸铜受热分解这个反应的实验现象时,化学方程式:

Cu2(OH)2CO32CuOH2OCO2

然后联想:Cu2(OH)2CO3——绿色固体、CuO——黑色固体、CO2——无色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这样,根据化学方程式,就可将实验现象叙述为:

(1)固体物质由绿色变成黑色;

(2)试管壁上有水珠生成;

(3)生成的气体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又如:将——支充满CO2的试管倒插在一个盛满石灰水的水槽中,观察到的现象是什么?记忆时,先写出这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O2Ca(OH)2CaCO3H2O,然后联想:CaCO3一白色沉淀,由于CO2参加了反应,使得试管中气体的压强减小,在大气压的作用下,水槽中的石灰水将被压进试管一部分,所以就可将此题现象叙述为:

(1)试管内液面上升;

(2)进入试管内的石灰水变浑浊。

三. 抓住实验现象的特点,用归纳的方法记忆

初中化学实验现象一般归为六类:

(一)反应过程中的燃烧现象

燃烧现象的一般规律是:

星光教育 一对一

1. 剧烈燃烧,放热;

2. 发出“光”、“焰”、“烟”、“雾”等;

3. 生成物的色、态。记忆时抓住共性:燃烧、放热;然后按照燃烧中光、焰、烟、雾的不同及生成物的色、态的不同去记个性。

表1 实验现象 化学反应 共性 放热 个性 火焰、火星和光 生成物色、态 剧烈燃烧、发出生成白色固体 耀眼白光 生成无色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生成白色固体 2MgO2点燃2MgO 点燃CO2CO2 4P5O2点燃2P2O5 放热 发出白光 放热 冒出白烟 放热 放热 3Fe2O2点燃Fe3O4 剧烈燃烧、火星生成黑色固体 四射 发出明亮蓝紫色火焰 生成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烧杯壁上有水珠生成 烧杯壁上有水珠生成 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烧杯壁上有水珠生成 点燃SO2SO2 蜡烛燃烧 放热 发出白光 发出淡蓝色火焰 2H2O22COO2CH42O2 点燃2H2O 2CO2 放热 点燃放热 发出蓝色火焰 发出明亮的蓝放热 色火焰 点燃2H2OCO2

(二)固体反应中有气体生成的

1. 电解水:电源两极产生气泡,正极气体体积是负极气体的

1,生成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2复燃;负极气体体积是正极气体的2倍,生成的无色气体可燃。

2H2O通电2H2O2

2. 氯酸钾制氧气:白色固体受热生成无色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气体。

2KClO3MnO22KCl3O2 

3. 高锰酸钾制氧气:紫黑色固体受热生成无色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气体。

2KMnO4 K2MnO4MnO2O2

星光教育 一对一

(三)溶液反应中有沉淀生成的

1. 生成不溶于硝酸的白色沉淀

HCl AgNOlHNO3AgC3

NaC lAgNOlNaNO3AgC3

H2SO4Ba(OH)2BaSO42H2O

Na2SO4BaCl2BaSO4Na2SO4

2. 生成可溶于部分酸的白色沉淀

CaC2lNa2CO3CaCO32NaCl

Ca(OH)2Na2CO3CaCO32NaOH

CO2Ca(OH)2CaCO3H2O

MgCl2Ba(OH)2Mg(OH)2BaCl2

Na2CO3BaCl2BaCO32NaCl

3. 生成蓝色沉淀

2NaOHCuSO4Cu(OH)2Na2SO4

4. 生成红褐色沉淀

3NaOHFeC3lFe(OH)33NaCl

(四)溶液反应中固体消失(溶解)的

1. 固体消失,不伴随溶液颜色变化

(1)白色固体逐渐消失,放出热量,溶液无色:

CaOH2OCa(OH)2

(2)白(银白)色固体逐渐消失,固体表面产生气泡,溶液无色

BaCOBaC2lH2OCO232HCl

ZnH2SO4ZnSO4H2

CaCO32HClCaCl2H2OCO2

2. 固体消失,伴随溶液颜色变化

(1)银白色固体逐渐消失,固体表面产生气泡,溶液由无色变成浅绿色。

Fe2HClFeCl2H2

FeH2SO4FeSO4H2

(2)红褐色固体逐渐消失,溶液由无色变成黄色。

星光教育 一对一

Fe2O36HClFeCl33H2O

Fe2O33H2SO4Fe2(SO4)33H2O

Fe(OH)33HClFeCl33H2O

(3)黑色固体逐渐消失,溶液由无色变成蓝色。

CuO2HClCuC2lH2OCuOH2SO4CuSO4H2O

(4)蓝色固体消失,溶液由无色变成蓝色。

Cu(OH)2H2SO4CuSO42H2O

(五)反应中固体颜色有变化的

1. 只有固体颜色变化的

(1)红色物质变色

红色物质逐渐变成银白色

2HgO2HgO2

红色物质逐渐变成黑色:

2CuO22CuO

(2)蓝色物质变色

蓝色固体逐渐变成黑色,试管壁上有水

Cu(OH)2CuOH2O 

蓝色晶体逐渐变成白色,试管壁有水珠生成

CuSO4·5H2OCuSO45H2O

(3)绿色物质变色

绿色固体变成黑色,试管壁上有水珠生成,生成的气体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Cu2(OH)2CO32CuOH2OCO2

(4)白(银白)色物质变色

白色固体逐渐变成蓝色

CuSO45H2OCuSO4·5H2O

(5)黑色物质变色

黑色固体变成亮红色固体,试管壁有水生成

CuOH2CuH2O

黑色固体变成亮红色固体,生成无色使石灰水变浑气体

星光教育 一对一

2CuOC高温2CuCO2

CuOCOCuCO2

2. 既有固体物质变色,又伴随溶液变色的

(1)红色固体表面覆盖着一层银白色物质,溶液呈蓝色

CuHg(NO3)2HgCu(NO3)2

(2)银白色固体表面覆盖着一层亮红色固体,溶液由蓝色变成浅绿色

FeCuSO4CuFeSO4

(六)其它现象

1. 加热滴有石蕊试液的碳酸溶液,溶液由红色变成紫色:

H2CO3CO2H2O

2. 向酸性溶液中滴加石蕊试液,溶液由紫色变成红色

第7篇: 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总结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实验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形成概念、理解和巩固化学知识,培养学生观察现象、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帮助学生掌握一些常用的化学学实验的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谨细致的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多年的教学实践告诉我们:化学实验教学过程中要始终坚持三个基本原则,即:客观性原则;严谨认真的原则;尊重学生,灵活引导的原则。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应切实做到以下几点:

一、尊重客观规律,坚持实事求是。

在平时的学生实验中,经常出现这种现象:当实验得不到正确结果时,学生常常是马虎应付,实验课堂一片混乱,铃声一响学生不欢而散;当老师催要实验报告时,他们就按课本上的理论知识填写实验报告;还有的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不成该做的实验项目,就抄袭他人的实验结果,或凭猜测填写实验结论等等。这样就不能达到实验教学目标。可见,对化学实验教学,必须要加强理论学习,提高实验教学技能,树立严谨细致、认真科学的态度,要尊重客观规律,实事求是,实实在在地引导学生完成实验教学的任务,才能达到理想的目的。

二.认真完成实验环节,注重操作引导。

在实验教学工作中,无论是实验员准备实验,教师演示实验,或者指导学生实验,以及对待实验的严格态度等方面,处处、时时、事事都要体现教师的言传身教,只有教师教得扎实,学生才能学得牢固。因此,严格搞好实验课的“备、教、导”是上好实验课不可或缺的基本环节。

1、备好实验课是上好实验课的首要前提教材中要求做的实验,无论简单也好复杂也好,都必须要备好课,写好切实可行的教案,并且在实验课之前要亲自动手做一遍,即预备实验。教师做了,才可能指导学生如何应对操作过程中每一个细节可能出现的问题,看到实验现象,学到真正的实验方法和科学知识,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若不备课,不亲自做实验,凭空想象,黑板上做实验,那就没有明显效果,更没有说服力了。甚至会出现,全体学生实验失败等不该发生的现象。

2、注重实验引导

指导学生实验时,既要面面俱到,事无俱细进行引导,同时,又要注意切忌包办代替。从实验材料的选择、仪器的装配到操作步骤和技巧,既要科学规范,又要密切结合具体实际,在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同时,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以保证现象清晰,结果正确。

3、注重实验结果的分析与小结

要求学生,在填写实验报告时,要如实填写。实验失败时,要如实地与学生一起分析失败原因,可课后补做。如果学生实验失败,我们就通过示范帮助学生掌握操作技能,取得实验成功,或帮助分析失败原因让学生重做,直至成功。不能听之任之,否则,就达不到实验课的预期目的。

此外,对一些特殊的材料、仪器和试剂,以及实验的目的和原理都要加以必要的说明,如选材的原因、仪器的功能、试剂的配备等。

综上所述,化学课实验,无论教还是学,都必须坚持客观、严谨、认真、扎实的作风,教师才能教好,学生才能学好;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发挥实验教学的作用,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和效果。

2012-2013学第一学期

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总结

学校:夏官营初级中学 年级:九年级

上一篇:赞美石油工人的文章下一篇:微信公众号策划文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