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培养学生对父母的感恩

2022-09-1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一个人只有常怀感恩之心, 懂得感恩父母, 他才能够有足够的爱心去爱他人, 爱他物。陶行知说过, “生活就是教育, 教育就是生活”。教育、感恩、生活是融为一体的, 教师作为引导者, 应该从各个方面加强对学生感恩之心、感恩之行的培养。感恩, 它就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 我们应该从生活中的日常小事做起, 生活着, 并感恩着。

古语曰:“羊有跪乳之思, 鸦有反哺之义”。“子欲养而亲不待”, 请常怀感恩之心, 它不容你延期, 更不容你误期, 让我们在索取爱的同时, 也回报父母以爱。

学会感恩, 让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用实际行动回报父母浓浓的恩情。

1 必记的日子

现在的学生牢记着许多自认为特殊的日子, 如儿童节、自己的生日, 乃至国外的情人节、愚人节、光棍节、圣诞节等, 但竟少有人记得属于父母的特殊的日子, 就连父母的生日也很少有人记得住, 更不用说在第一时间送上生日祝福了。而能在母亲节、父亲节捎去问候的就更少了, 每个同学都应该牢记这样的日子, 并给予父母真诚的祝福。当不能赶到父母身边, 陪同父母一起过节时, 请一定打一个电话, 或者寄一封信, 一张贺卡。其实, 子女的问候、惦记与牵挂便会是父母最大的慰藉, 最贴心的礼物。记得去年母亲节, 我抱着一束康乃馨去看妈妈, 途中因误了车, 兜兜转转好久才回到妈妈身边, 当妈妈接过我怀里的康乃馨时, 她生气似的怪我让她担心, 怪我破费, 但我见她小心翼翼的将花插好, 并对共事的阿姨们骄傲又略带羞涩的炫耀时, 我知道她的心很温暖。

每逢母亲节、父亲节, 这些特殊的日子, 学校社团可大力开展有奖征文活动, 鼓励同学们写出真情实感。这样的爱往往是最真切的, 这样的文字往往也最动情。征文活动以班级为单位, 老师负责收集, 装订成册, 如果可能, 老师也可将其分别寄给学生父母, 让他们收获这份意外的厚礼。爱让人与人走的更近, 感恩, 让父母与子女贴的更紧。

2 “感恩父母”主题班会

爱需要传递, 需要分享, 在传递与分享中, 爱便更多了, 更深了。

每学期, 老师至少组织学生召开一次“感恩父母”主题班会, 活动可分为三个主要环节, 即讲述恩情, 诗诵恩情, 歌颂恩情。

讲述恩情环节, 学生可自由发言, 回顾一段爱的故事, 可以是父母爱自己的场景, 也可以是表达自己爱父母的情节。主持人鼓励尽可能多的同学发言, 在回顾中深化这份感恩的情怀, 同时, 也让这真情打动和感染身边的同学, 一起体味父母深刻的爱和回报父母的心切之情。爱的言说当发自肺腑, 切忌矫揉造作, 胡编乱套, 只要是真实的故事, 真切的爱, 平凡中往往最有动情处。

诗诵恩情环节, 学生可以收集赞诵恩情的诗歌, 同时鼓励原创, 并现场朗诵, 让大家在这浓浓的情感氛围里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一份深情。

歌颂恩情环节, 既以歌声来传递和深化这份父子情深, 母子深情。主持人组织和带动同学们跟着旋律一起歌唱《妈妈的吻》《妈妈我爱你》《酒干倘卖无》《我的老父亲》等歌曲, 也可独唱, 唱出自己心中的爱之歌。

3 布置“感恩作业”

作业不一定都是写在纸上的, 写在纸上的往往读得到结果, 而“感恩作业”也可是看得到的动人的经过。

细微处见真情, 请不要忽略它的存在, 更不要对它不屑一顾, 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往往见着真情。

天气突然变化, 转凉的时候, 请你在赶往早自习的路上或者在早读之前送去一句温暖:“妈妈, 今天有点冷, 你要多穿一点哦。”其实, 这像极了你曾经可能听厌了的叮嘱, 像极了你曾毫不犹豫删除的一条条信息, 这其中只变换了一个称呼, 而这一变换, 父母的头上却添了几多白发。

当你回到家里, 请别抱怨为公务繁忙而晚归的父母, 请你烧一壶水, 沏一壶茶, 请你学着做一桌便饭, 在餐桌前, 在窗户前, 静静等待最爱你的爸爸妈妈。

为父母洗一次脚, 洗一回衣服, 送一回雨伞, 提一回菜篮子等等, 看似微不足道, 可这却最能暖父母的心!

老师可将这些小范例示意给学生, 让学生在领悟中, 反思中去完成这一份份“感恩作业”, 并将这当作一种享受, 一种习惯去完成, 这样, 感恩不仅是愉悦的, 还会是一种习惯。

其实, 引导学生常怀感恩之心, 并培养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践行对父母的感恩之法还很多很多, 比如多给父母写信, 打电话, 表达对父母的关心和问候;开家长会, 让孩子和家长公开对话, 互传深情;让家长与学生互换角色, 更进一步理解彼此, 消除隔阂, 加深情谊等。

感恩父母, 并非一时, 而是一个延续、持久的过程。感恩父母需要我们从小时候做起, 从小事做起。让感恩成为一种习惯, 让它融入到我们的生活中, 我们的成长里。携手感恩, 让感恩与生命同在!

摘要:我们在渐渐长大, 父母却在日渐衰老。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 感恩之行已是现代德育课的必备课程。感恩父母不只是一句空话, 不仅在于意识观念, 它更在于实际行动, 但它并不需要耗费多大工程, 细微处方见得感恩之真情。

关键词:老师,学生,感恩,父母

参考文献

[1] 杨翠花.培育学生有一颗感恩的心[J].中国校外教育:中旬, 2010 (10) .

[2] 周国虹.学会感恩, 孝敬父母[J].科技资讯, 2009 (23) .

[3] 吴安娜.健全人格, 从感恩做起:浅谈德育教育中的爱心培养[J].文化教育, 2010 (1) .

[4] 罗恒菊.让爱心在感恩教育中成长[J].教育广角, 2011 (9) .

上一篇:矿山安全管理的开展和创新下一篇:走听聊新闻才能“真、准、深、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