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对学生进行孝敬父母教育(推荐15篇)
浅谈如何对学生进行孝敬父母教育
松原市宁江区实验小学 马秀玲
• 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引以自豪的传统美德。我们提倡“孝”、“敬”是当前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需要,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家庭道德规范体系的需要,是落实孝老、尊老风尚的需要,也是孩子健康成长的需要。那么如何对学生进行孝敬父母教育呢?结合自己十几年来的班主任工作,浅谈自己的做法。
一、明理法。
利用典故、富有情趣的故事教育学生。我充分利用晨会和班会课,讲述了我国延续了几千年的孝敬父母的典故来教育学生,象羊羔跪乳,乌鸦反哺,张良取履敬老父,李密陈情报祖母等传说和故事,还讲了些名人敬母的故事,象郭沫若教子种“妈妈树”,让孩子寄托一片爱母之情,以祈妈妈早日康复,陈毅敬母为生病母亲洗尿裤之事,老舍的“母亲给我的是生命教育”;还讲了小学生张静贤孝敬父母,获北京市崇文区十佳少先队员的事迹。用从右至今孝敬父母的榜样来教育学生。
二、换位法。
过去有这样一幅对联:“革命方知北京近,养儿才晓父母恩”,是很有哲理的,它告诉了我们一个道理:亲自体验,发人深省。现在的小学生娇生惯养,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根本不知生活的艰难。因此,我常常利用“换位法”让学生亲自去体会一下当父母的艰难。如:我班开展了“今天我当家”、“假如我是爸爸、(妈妈)”、等活动,学生通过换位体验,受到了深刻教育。有位学生原来花钱大手大脚,结果在“我当一天家”的活动中,12元钱维持不了一家三口人平时一天的生活,第三餐时就没有菜吃了。这项活动之后,不少同学很有感慨地说:“真是不当家不知柴米贵呀!”从此再不吵着要吃好穿好了。
三、榜样法。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无尽的,寻找榜样,树立榜样,宣传榜样,学习榜样,这也是一种很好的实践活动。我班开展了“访问我身边的共产党员”,“我跟爸爸、妈妈一起上班、上街、做家务等”,结果学生在实践中找到了不少长辈的优秀品质。有位很调皮的学生在日记中写道:“我原来很瞧不起我那环卫大队做清洁工的妈妈,总认为她比别人低下。通过活动我才明白,原来我的妈妈好伟大呀!她那种‘宁脏我一个,干净千万家’的献身精神永远值得我学习”,从此,他处处体贴妈妈,成为一名孝敬父母的好孩子。
四、观察法。
父母工作,孩子不可能亲自直接实践,我就让学生通过眼看耳听去观察,去间接实践。有的学生到医院去看当护士的妈妈给病人打针发药,有的到公共汽车上看当司机的爸爸开车,还有的到建筑工地看当工程师的爸爸一天的工作......通过这种活动,使学生在心灵上受到一次启迪和教育,感受、想象父母的艰辛与伟大,从而激发了情感,教育了学生要孝敬父母。
五、对比法。
通过对比,更能发人深省,更能教育人。如:我班开展了“我和爸爸妈妈比童年”、“一家三代比照片”、“我和爸爸妈比孝心”等活动。通过对比,同学们比出了长辈过去生活的困苦,自己今天生活的幸福;长辈艰苦朴素的精神,自己娇生贯养的不良习气;长辈的仁慈与高尚,自己的糊涂与无知......,真是“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比出了差距,明确了方向,提高了认识,更加理解人间真情。从此,孝敬父母、献爱心的学生越来越多。
六、艺术感染法。
许多事物,一旦插上艺术的翅膀,让人再去实践,将增强感染力,从而使人们提高了认识,调动了情感,增强了意志,指导了行动。如:在班会课上,我组织学生自编自演“把孝心献给父母”系列小品后,演的和看的同学都受到了很大教
育。还有通过不同时期的主题班队会“祝爸爸妈妈生日快乐”、“尊重父母、听从教导”、“向爸爸、妈妈敬礼”等,学生通过歌曲、舞蹈、故事、小品、相声、话剧、知识问答、三句半等多种形式,表达了学生对父母的养育之恩的感激之情,决心用实际行动回报父母,班会开得生动,催人泪下,达到了教育人的目的。
除了以上方法外,我班为了使孝敬父母这次活动长期开展下去,取得一定效果。在全体同学讨论倡议下,规定每个学生必须做到以下五条:
一、听从父母的话,接受劝告。不任性、不顶嘴,有事征求父崐母的意见,有事与父母商量,做错了事主动向父母认错,取得谅解。父母暴怒,要躲避,过后再解释。
二、对父母有礼貌。上学或放学,出门或回家时,都要告诉父母一声,以免父母挂念。父母下班回家,要迎上前去,主动接过东西。
三、体贴父母。帮助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事,如打水、扫地、捡碗、放桌子,以减轻父母的负担,使父母欢心。父母生病,要悉心照顾,端水送药。吃东西时,要先想着父母和长辈,不吃独食。
四、珍惜父母劳动成果,不乱花零钱,不吃零食。不向父母要超越家庭经济条件的东西。不要难为父母。买东西要事先征得父母同意。
五、像孝敬父母那样孝敬爷爷、奶奶、外祖父、外祖母。我经常与家长沟通,把学校、家庭、社会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合力,定期总结,树立典型,及时宣传,以点带面,把孝敬父母教育落到实处。
在家庭教育中, 父母就是孩子的榜样。一个孩子从小所看到和所学到的最初形象就是父母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喜怒哀乐。父母的言传身教在孩子脑海中烙下深深的印象, 父母是家中的一个标杆, 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是一个家庭的灵魂, 也是一个家庭的天平, 把握着这个家庭的命脉。所以, 父母就是孩子心中的偶像、心中的神, 父母的任何一个举动都会对孩子产生深刻的影响。父母所创造的家庭环境深深影响着孩子一生的发展。这种无声的、说不清道不明的教育, 就是家庭教育。俗话说:“一个成功的男人背后有一个成功的女人在支持, 一个孩子的成功一定有一个成功的家庭在支持。”父母正是用自己博大无私的爱默默地为孩子支撑一片灿烂的晴天, 为孩子铺平前进的道路, 为孩子树立做人的准则和价值观念, 为孩子遮风挡雨, 让孩子在这个温馨的港湾里快乐地成长。
二、父母对孩子应该持有的态度
在家庭教育中, 家长为孩子创造和谐快乐的家庭环境, 用更多的关心和思想教育引导子女的思想品德养成, 为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 用良好形象和品质来影响子女。特别是在中学阶段, 随着年龄的增长, 孩子会有许多的变化, 家长要以负责的态度关心孩子, 做出正确合理的指导。孩子错了, 家长要给予批评指正, 甚至要给予一定的惩罚, 千万不能姑息, 对于有些问题可以包容, 但先批评指正, 让其认识到自己的错误, 不能放任自流, 听之任之。严是爱, 松是害, 在严格要求中体现出父母博大的爱, 不能是溺爱, 更不能是抱怨, 因为抱怨只能增加孩子的负担。
三、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方法
父母要时刻关注孩子的教育, 让孩子明白什么事该做、什么事不可做、什么事做错了就要付出一定的代价, 给他们讲一些生活中的例子。有些孩子不听家长和老师的教育, 最终走向犯罪, 就会把自己一辈子耽误了。家长不能总是唠叨, 也不能总是打骂, 可想一些办法、换一些方式让孩子通过活动受到启发和感悟, 如:利用假期出去旅游, 让孩子感受外面新鲜的世界, 感受外面科技发展对人才的需求, 让他们明白没有知识将不能立足社会, 将不能赶上时代发展的需求;可以让孩子利用假期参加一些体力劳动, 帮助家里做一些农活, 让他们感受劳动的辛苦, 感受收获的不易;也可以组织孩子与一些学习优秀孩子进行座谈, 通过孩子之间的交流使孩子产生正确的世界观;也可让孩子利用假期阅读一些成功名人的传记文章, 让孩子通过阅读明白任何人的成功都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 要想成功就必须要求自己每天认真、努力。总之, 对孩子的教育是多方面的, 关键在于家长努力去做, 想办法去做。只要家长认真做了, 想信孩子一定会有所感悟。
四、父母更要重视孩子一生的发展
孩子的发展, 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家长经常与孩子沟通, 孩子也会与家长经常沟通。家长一方面要与孩子经常沟通, 谈谈自己对孩子的期望, 谈谈孩子近期的发展目标;另一方面对于孩子所取得的成绩要给予鼓励和肯定, 并做好心理辅导。只有这样孩子才会相信父母, 依靠父母, 把父母当成自己的知心朋友, 有什么拿不准的事与父母交流。父母相信孩子, 孩子相信父母, 父母了解孩子很多的事情, 了解孩子的志向, 孩子也会把父母当成自己发展的强大后盾, 孩子才更有动力、信心百倍, 孩子的成长才会一帆风顺。同时, 父母一定要给孩子创造一个和谐温馨的家庭环境, 让孩子始终看到父母的笑脸, 让孩子始终生活在阳光灿烂的空间中。
五、父母给孩子做好榜样
孩子是父母的心头肉, 是父母一生的牵挂和希望, 孩子的成功就是父母的成功。父母是孩子一生的老师, 孩子就是父母的影子。父母要给孩子做好榜样, 要善于向别人学习, 要善于向孩子学习;保持一颗平常心, 在孩子成长过程中, 负好自己的责任, 尽好自己的义务;在家庭教育要体现一颗感恩的心, 关心老人, 尊重父母, 与人和善相处, 夫妻和谐互敬, 有社会责任感和上进心, 在点滴中为孩子做好榜样;诚信是成功的基本保证, 在家庭教育中要为孩子做好诚信的表率, 为了家庭, 为了孩子尽心尽力做好自己应做的工作;要学会换位思考, 站在别人的角度思考发生在身边的事件, 引导孩子多替别人想想, 有一个宽大的胸怀, 不斤斤计较、小肚鸡肠, 关心同学, 关心班集体, 用一份热爱生活的健康心态努力学习, 走出一条阳光之路。
一、树立良好形象,身教重于言教
学生具有很强的可塑性,也很容易受外界的影响。教师是学生直接仿效的对象,也是文明礼仪教育的主要实施者。教师的言行举止很大程度影响学生,因此,教师的以身作则、为人师表至关重要。在平时的工作和生活中,教师要树立良好的形象。当学生见到老师问好时,老师也应该点头或招手向学生问好;当老师做错了,也敢于向学生道歉。这样的细节,体现出尊重学生,令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原来我班上有两位学生文明礼貌观念不太强,他们的不良行为有时会引起其他学生效仿,影响整个班级的文明形象。于是,我经常个别对他们进行文明礼仪教育,并注意自己起到示范作用,课堂上我尽量使自己的言谈举止文雅大方。课间,我来到学生中,我会微笑面对他们。特别是在两位文明行为较差的学生面前,我尽量使用礼貌用语。如有学生替我拿东西,我会对他说:“谢谢你”,校园内遇见学生,我礼貌地跟他们打招呼。那两位文明行为较差的学生慢慢有了变化:语言也文明了,也不再和同学打闹了。
二、弘扬好的典型,发挥榜样的力量
在班级管理中我评选出“文明小标兵”,充分发挥他们榜样的力量。王一鸣同学在班内是学生的好榜样,他从不迟到、早退,上课认真听讲,每次看见地上有纸,总是拣起来,扔到了垃圾桶里。老师不在的时候他也总能发挥自己的组织能力,带领同学们把教室打扫得干干净净,把班级管理得井井有条。他的以身作则,让学生都明白乱扔废弃物是不文明的行为,在他的影响下,学生看见地上有垃圾就会主动捡起来,原来教室下课后纸片乱飞的现象不见了。他的这种表现也潜移默化地影响着班集体中的每一个成员。以前曾让老师头疼的李丽现在也变成了一个守纪律、讲礼貌的学生了,见到老师,会主动道一声“老师好”;见到同学,也能说“你好”;当别人帮助了她,也都会有礼貌地道声谢谢了。
在小文明标兵们的积极影响和带领下,班内涌现出了许许多多文明的、感人的故事。如今,文明之花已绽放在教室的每个角落,陶冶着每个孩子们的心灵!
三、发挥队会作用,进行文明教育
在每次的中队会上,我会让同学们开展了一些文明礼仪小活动,让学生通过队会分辨美丑善恶。坚持一段时间下来,我发现班内的学生有了很大的变化。在后来的队会中我抓住这一时机问学生:你们能发现身边的“美”吗?孩子们总会不假思索地举起小手,“刘路见到老师能主动问好”,“潘凯每天都主动给大家发加餐”,“吴一扬总是主动打扫教室卫生”,“高杰总是主动帮助别人”,……几乎每个孩子都举起小手来说出自己发现的文明行为,被表扬到的孩子也是喜滋滋的。
借此我教育同学们:是呀,文明行为人人称赞。但文明行为做一次简单,坚持下去却很难。通过每次的主题队会,真心希望孩子们能将这文明的种子在心中生根发芽。孩子们在后来的每次中队会中都能收获很多文明礼仪方面的知识。
四、持之以恒训练,形成文明习惯
文明礼仪教育,是一种养成教育。通过教育训练,持之以恒,使学生逐步形成文明识礼的好习惯。出现反复,这是一种正常的现象,应对学生充满信心,抓反复、反复抓、扎扎实实,坚持不懈。不论是在楼道里、上学的路上,还是在校园之外,都应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文明礼仪教育,提高学生讲文明、懂礼貌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文明礼貌的养成教育是让学生在认识和实践的循环往复中由被动变为主动,最终内化为自己的一种素质。只要持之以恒,一抓到底,一定会养成自我管理、形成良好的文明礼仪氛围的好习惯。
“不听父母言,吃亏在眼前”,我们应该听父母的劝告,毕竟姜是老的辣嘛!听他们的劝告不仅对我们有好处,也能使他们感到满足:我的孩子长大了!
我们应该在平时储蓄。只要我们一天储蓄一点,到父母生日当天,我们就会有足够的钱买生日蛋糕或礼物我为他们庆祝生日。
我们还可以帮父母做家务。这样一来,我们不但能减轻父母的重担,还可以使家里变得一尘不染呢!何乐而不为呢?
我们的小动作可以令他们感到欣慰。比如:我们自己安排时间,主动帮他们拿东西,在他们遇到问题时帮助他们……这些都是孝敬父母的方法。
学校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奠基工程,它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全过程和学生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因而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尤为重要。
关键词: 小学生
思想品德
教育
家校合力加强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是摆在教师面前的首要任务。小学阶段是人的成长的起步阶段,也是人的良好品质形成的初始阶段。在这个时期,儿童的身心发育速度很快,接受新事物的能力较强,所以思想品德教育,会对儿童今后的发展起到重要的影响作用。好的思想品质使人受益一生。相反,不好的思想品质则能毁了人的一生。
作为教育人的主阵地——学校。学校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奠基工程,它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全过程和学生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而作为和学生朝夕相处的教师更是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最重要力量。那么如何对小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点做起。
一、抓常规训练
学校生活,要求孩子们树立严格的集体和时间观念,遵守学校纪律。小学的孩子年龄小,仅懂得了道理,如果不经过反复训练,也不一定做到。因此从开学起,教师要对他们进行常规教育,对怎样上课、下课、回答问题、尊敬师长、团结同学、礼仪行为等等,都做了明确的要求,然后,进行反复训练,对做得好的同学给予表扬,并让他示范给大家看。有的同学做错了,就让他们重做一次,两次......不厌其烦,多次反复,直到做好为止,不能因为错了一次而批评,应真诚地鼓励他们树立信心去做好。
二、优化思想品德课的教学
所谓优化,是指教师在思想品德课上要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达到知行统一的教学目的。另外,课外要设计练习,留置作业。练习题要从实际出发,紧扣《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思想品德课的作业,主要是让学生开展社会调查,和让学生进行行为训练。学习一个品德形象,接受一个品德道理,其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如:《伸出爱的手》一课,我让学生进行有关调查,了解身边残疾人的事例,了解他们生活的不易,体验他们的生活,从而教育学生要关爱帮助我们身边的残疾人,为他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教学《助人为乐》一课,我布置学生调查周围做好人好事的人。实践证明,在调查了解的活动中,学生的思想会默默地受到周围的先进人物事迹所感染﹑受到启迪,其教学效果往往比说教好得多。另外,每一课上完以后,我都布置适当的作业,让学生行为得到训练,认识得到印证。《孝敬父母》一课,我要求学生人人做一些使父母满意的事。结果,有的学生父母生病,他就前往求医问药,照料父母;有的学生父母工作忙,她就每天除了做作业外还帮着做家务;有的学生会为工作辛苦一天回来的父母洗洗脚、捶捶背;有的学生在父母空闲时主动和父母一起交流谈心。他们在校能够做个好学生,在家能够做个好孩子。
三、坚持正面教育,寓教育于讲故事之中
对小学生进行教育,仅凭单纯的讲道理是不行的,孩子们都喜欢 听故事,哪怕是最顽皮好动的孩子一听讲故事,马上就会安静下来。我就抓住了的这一好奇心理特征,常常通过讲故事的方法对学生进行教育。为了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我给他们讲“闻鸡起舞”的故事,使他们懂得学习应该认真、刻苦。多个孩子在一起学习,难免有打闹、吵架的现象发生。为了培养孩子们团结友爱的精神,我常根据班内发生的具体事例编成小故事,对学生进行教育。
四、耐心教育,以表扬为主
爱听表扬是儿童心理特点,表扬运用得恰当,学生的积极因素就会像原子裂变一样发生连锁反应。例如:上课了,大部分同学在吵嚷,没有做好上课准备,如果泛泛批评,收效甚微,如果点名批评,别人往往幸灾乐祸;倘若从乱哄哄中找个坐得好,不说话,书本都准备好的同学进行表扬,其他学生便会仿效,秩序井然。人都有自尊心,表扬有批评的作用,是不伤害学生自尊心的批评。我常用表扬某个学生道德品质、思想行为上的积极因素去影响和克服后进学生中存在的消极因素,寓批评于表扬之中。这样有利于学生之间互相学习,达到取长补短的目的。
五、成立光荣榜,弘扬好人好事
班级及学校成立光荣榜,大力弘扬发生在学生中的好人好事,如班级成立红旗台,好人好事登记薄;学校成立好人好事宣传栏等。使那些积极做好事的同学觉得光荣而自豪,觉得更应该那样做,也能使其他同学受到熏陶感染,从而在学生中形成人人做好事、个个争先进的风尚。
六、以身作则,做学生的表率 小学生模仿性很强,教师一举一动,一言一行对学生都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工作中我严格要求自己,处处以身作则,做学生的表率。在教师道德修养中有“为人师表”的要求,然而,教师对学生提出了“讲究卫生”﹑“爱护公物”﹑“讲文明”“知错能改”等德育要求时,教师本身的品德将影响着学生,学生会产生比较的心理。所以,在教育学生时,教师要坚持示范性,不然对学生的教育便会削弱力量。凡要求学生做到的事,我首先做到。如:要求学生对人讲话要有礼貌,我就带头运用礼貌语言;要求学生要爱护环境,我就带头做好环保工作;要求学生上课不迟到,我就每次上课提前到教室。要求学生知错能改,我有时读错字音、写错字、误解学生等,及时发现错误,及时道歉纠正。慢慢地我成了学生的一面镜子,多多少少受到了我的影响,做得一个比一个好。试想,一个上课经常迟到、旷课的老师,去教育学生不要迟到、旷课,学生会听他的吗?一个经常骂学生、说粗话的老师,去教育学生不要骂人、不说粗话,学生会听他的吗?等等。这样的老师在学生中的威信如何,大家可想而知。
七、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
后进生在每一个班级里或多或少都有。因此,转化后进生是科任教师的一项必不可少的工作。我认为对后进生要给予特别的关爱。要做到思想上不歧视,感情上不厌倦,态度上不粗暴。要用更大的耐心和一片真诚的爱心,去打开他们的心灵之门。要善于发现他们的闪光点。比如:在课堂上不要紧紧盯着优等生,应多给后进生创造条件,鼓励他们举手发言,把简单的问题留给他们,及时给予肯定、鼓励,使他们也能自信地面对学习。单元末或学期末除了给优秀生发奖以外 也要给后进生有进步的给予进步奖,鼓励有进步的或没有进步的都要努力进步。课外积极辅导,多与家长联系,争取家校联合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八、家校合力——教育孩子
小学生的教育不能仅仅只靠学校,不要忘了小学生来自不同的家庭,受到不同环境的影响。家庭教育是孩子人格成长的摇篮,家庭是孩子接触的第一个环境,家庭环境会给孩子人格的形成打下难以磨灭的烙印,父母是学生的第一位老师,也是他们终身的教授,在人一生教育中,家庭教育处于初始和基础的地位,现实生活中,许许多多的父母不知不觉中忽视了德行的教育,“重智轻德”成为家庭教育的普遍问题。在学校老师教育学生凡事要讲理,不能以暴施暴。而有的家长在家教育孩子别人欺负你,你要学会反抗,比他更强,他人才不敢来欺你。人进一寸你得进一尺,理不站气势得站上风。两种不同的教育,学生会选择哪种方式呢?家庭是儿童首先接受教育和影响的地方,家庭教育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儿童的成长。凡是家庭教育抓得紧,抓得好,儿童受到良好的教育,在学校里接受教育就比较快,反之就比较困难,进步得比较慢,甚至有的还会变坏。因此,父母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生活中相互尊敬,相互谦让,与邻里友好相处,关心别人,为孩子营选一个温暖和谐的家庭氛围,为他们做出榜样。树木只有根深才能叶茂以至开花结果,只有从小培养学生的良好思想道德,才能培养出全面发展的二十一世纪的人才。因此,学校、家庭、社会各方面要相互协调一致,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道德修养,使祖国的新一代在良好的教育氛围下茁壮成长。
[摘要] 爱国主义教育必须在引导大学生知国、爱国、报国上下功夫,做到以了解祖国、学习爱国主义知识和有关理论为基础,以激发大学生爱国主义情感为重点,着力培养青年投身祖国四化建设的雄心壮志和努力学习的积极行动。这是爱国主义教育的三个基本环节。
[关键词]知国 爱国 报国1、1江泽民总书记多次指出,要坚持不懈地对广大群众特别是青少年进行近代史、现代史及国情教育。辽沈战役纪念馆是全国著名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每年接待20多万来自祖国各地的观众,在爱国主义教育阵地上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锦州有5所高校,每当新生入学的时候都要到辽沈战役纪念馆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本人是一名讲解员,在讲解的过程中发现大学生们不但对革命史的了解甚少,而且讲到一些英雄人物比如梁士英舍身炸碉堡时,一些人会发出“真傻”、“这不是有病吗”的议论声,通过这些言语可以折射出当代大学生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在逐渐的发生转变。江泽民同志在《思想政治工作新形势新情况》一文中指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带来了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巨大进步,增强了人们的竞争意识和开拓创新精神。同时,由于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物质利益、就业方式日益多样化,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加;市场经济活动存在的弱点及其带来的消极影响,反映到思想意识和人与人的关系上来,容易诱发自由主义、分散主义、和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利己主义。”当代大学生是未来中国的中流砥柱,他们的思想素质直接影响到未来中国的素质,培养他们的爱国主义精神,提高他们的爱国主义觉悟,是建设以共产主义思想为核心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一项重要任务。它关系着四化建设的成败和祖国的兴衰。
1、2爱国主义是指在知祖国、爱祖国的基础上,立报国之志、学报国之才、践报国之行。其有机统一才是真正的爱国主义。因此爱国主义教育必须在引导大学生知国、爱国、报国上下功夫,做到以了解祖国、学习爱国主义知识和有关理论为基础,以激发大学生爱国主义情感为重点,着力培养青年投身祖国四化建设的雄心壮志和努力学习的积极行动。这是爱国主义教育的三个基本环节。
2、1知国才能爱国,“知之深”才能“爱之切”。当前大学生对祖国是否有深刻的了解呢?一些调查资料表明,他们对祖国的历史、对中华民族的传统、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本理论确实知之不多、知之不深。因此,他们对封建主义旧中国和资本主义的腐朽本质缺乏认识,对历史和现实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有时不能科学地分析、正确地对待,容易产生种种偏见。因此,爱国主义教育的关键是通过各种有效途径,帮助大学生了解祖国的过去,认识祖国的现在,展望祖国的未来,以此激励大学生珍重中华民族的光辉历史,相信中华民族将永远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2、2帮助大学生了解祖国的途径很多。如结合班校会进行国情教育;利用广播、黑板报、宣传橱窗,介绍祖国的光辉历史和改革开放以来的伟大建设成就;指导大学生收看新闻等电视节目,开展社会调查,使大学生感受祖国四化建设的飞速发展。特别要充分利用课堂教学这条途径,做到结合教学讲历史、讲传统;结合教学讲爱国民族英雄和科学家、艺术家的卓越贡献;结合教学讲老一代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丰功伟绩;结合教学讲社会主义建设的飞速发展和党的方针政策的无比正确;结合教学讲爱国主义理论、远大理想和奋斗精神,等等。
2、3不管采用什么途径都要引导大学生在生动的对比鉴别中提高认识。如,通过新旧社会的对比,使大学生认清新旧社会两重天和劳动人民翻身当家做主人的事实;通过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对比,使大学生认清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和只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才能发展中国的历史事实;通过改革开放前后的对比,使大学生认清党的改革开放政策是强国之路、富国之本;通过阶级对比,使大学生懂得虽然我国目前剥削阶级已不复存在,但腐朽的思想依然存在,在相当长的时间内阶级斗争依然存在;通过对比教育激发大学生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并把爱国与爱社会主义统一起来,增强实现四化的信心,明确自己肩负的历史责任,树立阶级斗争的观点和爱憎分明的情感。
3、1爱祖国是指关心祖国前途命运和荣辱兴衰,并随时准备为祖国的事业而献身的一种崇高而炽烈的道德情感。这种情感是爱国主义的基础。大学生的情感往往是和具体的人物、事件相联系的,因此,爱国主义教育要在帮助大学生了解祖国壮丽河山、悠久历史、灿烂文化和中华民族对人类世界的巨大贡献的同时,激发大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同时帮助他们客观地分析我国近代所以落后的原因和未来美好的前景,激励他们刻苦学习、发愤图强的精神。
3、2在培养大学生爱国主义情感时,还要考虑大学生情感的特点,帮助他们巩固和发展积极健康的思想感情,克服情感的肤浅性、波动性,使他们懂得爱国主义情感,是一种民族的情感、阶级的情感,是一种极其深沉的情感。我们既要帮助学生树立热爱党、热爱祖国、追求真理的感情,又要指导他们自觉地“调节”、克服脆弱的感情。培养爱国主义情感,首先要以生动形象的事物、形成强烈的刺激,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青少年的认识特点一般是由近及远、由具体到抽象、由感性到理性的。壮丽的山河、雄伟的建筑、家乡建设新貌、热烈的劳动场面、欢快的节日盛况、奥运赛场的胜利都能使他们产生爱国之情。因此,我们要组织大学生参观祖国建设新貌、游览祖国名山大川,组织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引导他们进行今昔对比;也可开展他们喜闻乐见的教育活动,激发他们从爱家乡、爱学校的一草一木,扩大、深化、升华为深刻的强烈的爱国之情。
3、3其次,要在马列主义理论指导下,通过具有辩证哲理的晓理,激发爱国之情。晓理要在理论联系实际上下功夫,做到中肯而切合实际,深刻而不失含蓄。另外,我们要注意组织大学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结合学习中华民族的历史、党史,帮助他们提高思想政治觉悟、树立马克思主义信念,特别是要学会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历史和现实中的各种问题。
4、1报效祖国是知祖国、爱祖国的发展,也是爱国主义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党的教育方针和时代的具体要求。热爱祖国主要体现在是否有报国之志、报国之才和报国之行。因此,我们应该努力去育志、育才、导行。
4、2育志,即培养大学生树立为四化献身之志。其关键是教育大学生把自己的远大理想同祖国的前途命运联系起来,把刻苦学习与祖国四化建设事业联系起来,使他们懂得学习绝不是为了个人升官发财,不是为了光宗耀祖,而是为了祖国的富强和人民的幸福。因此,必须做到祖国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时刻准备着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发挥自己的聪明和才智。这些年来,对上述这些内容我们讲得实在太少了,大有加强的必要。育志以激情为基础,目的在于利用情感这种内部动机,促其理想、信念和志向的形成。
4、3育才,即培养大学生掌握建设祖国和保卫祖国的科学本领。一个人有报国之志而无报国之才,报国就是一句空话。当前是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要实现祖国的四个现代化,把祖国建设成为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大学生作为祖国未来事业的建设者和保卫者,就必须在学业上有所成就,成为祖国各方面的有用人才。正如陶行知所说:“今天多做一分学问,多养一分元气,将来就能为国家多做一分事业,多尽一分责任”。
一、思想品德教育的根本是教会学生怎样做人
一个合格的人才, 应该是德才兼备的。为此, 我们要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品质。只有学生具备美好的品德, 学会做人, 将来才有可能成为优秀的人才, 创造幸福的人生。儿童在十三岁之前, 天真未泯, 如一张白纸, 最容易教导, 也最需要教导, 正所谓“先入为主”。在这时接受良好的思想品德教育对学生的一生将受用无穷。
《弟子规》是小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优秀教材, 它具体列举出, 为人子弟在家、出外、待人、接物、求学应有的礼仪与规范。正所谓启蒙养正, 帮助他们建立明确的价值观, 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培养敦厚善良的心性。净化社会风气。
在《弟子规》的教学中, 让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 懂得一些浅显的做人道理, 通过一个个小故事加深印象, 在以后成长的过程中明白其中的内涵。
例如, “入则孝”这门课, 教育学生心里要念念不忘父母对我们的养育之恩。百善孝为先, 这是做人的根本。
“出则悌”这门课教育学生在社会中要与人和谐相处, 尊老爱幼。
“谨”是指我们行为上要谨慎, 不可以放逸。生活中要讲卫生, 衣食不要过于奢华, 做事情勿畏难, 勿轻略。
“信”是指言语上要言而有信。信用是成功阶梯的第一步。
“泛爱众”是第五门课, 做人要广交朋友, 与朋友和睦相处, 要讲平等博爱, 要互相关心, 互相尊重, 用自己的才能为国家、社会、大众做有益的事。
“亲仁”是学生主修的第六门课。教育我们的学生要亲近, 接触有道德、有学问的人。与仁者亲近, 德行就会一天比一天增进, 而过失就会一天比一天减少。这样以来会慢慢提升学生的修养。
以上六门功课是做人之根本, 也是学习其他学问的根基。有这样一句话说得很好:“要做事, 先做人。”
二、思想品德教育, 要创建情境, 激发兴趣
思想品德课理论性较强, 比较枯燥, 如果照本宣科, 必然出现“听者昏昏”的局面, 使学生失去学习兴趣。对于政治教师来说, 最好的办法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 思品教师在教学时, 要灵活运用教材, 在教学过程中创设情境, 采用多种教学手段, 引发学生兴趣。仅仅通过书本的说教并不能使学生的思想品德、人文精神得到真正的提高, 而要把他们引向生活和社会。对自然和社会的探索是少年学生的天性, 我们要利用好这一点, 从学生感兴趣的事物入手, 创设具体生动的情境, 安排实践活动的机会, 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学习热情。
例如, 在六年级上册的思品课上有《文字的形成与演变》这样一节, 我们就可以通过图片等现代教学手段, 让学生了解世界上古代不同文字的演变过程。了解中国文字的变迁 (甲骨文、金文、战国文字、小篆、楷书) , 让学生举例说明这几种文字在书写上的差异。中国的汉字至今在社会上通用。这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大奇迹。它记录了中华民族灿烂辉煌的历史和文化。为了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可以让学生搜集一下我国的文字和哪些东方国家的文字有相似之处, 以此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为我们祖先感到自豪和骄傲。课下开展一次硬笔书法活动, 鼓励学生努力把汉字写好。把这种文明继承和发扬下去。
三、思想品德教育要融入各科教学中
一提到思想品德教育总会和语文教学联系在一起。其实也确实如此, 语文学科是得天独厚的教书育人的有利条件, 我们的教材不是对真、善、美的颂扬, 就是对假、丑、恶的鞭挞;不是对作者高尚人格魅力的写照, 就是对祖国大好河山、社会主义经济的飞速发展的赞美......语文教师应该充分利用这种优越性, 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 加强德育教育。
例如, 学习《千年梦圆在今朝》这篇文章时, 可以与品德《中华民族圆了“飞天梦”》有机地结合起来。自古以来, 人类一直梦想着飞向太空, 而今这一中华民族的千年梦想终于变成现实。我国在航天领域取得了一个又一个重大突破。通过生动的图片和阅读材料直观地发现航天事业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 增强学生学习和探究的兴趣, 我国的卫星发射技术已经跨入世界前列, 我国完全有能力独立自主地攻克尖端技术, 在世界高科技领域占有一席之地。激发学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为祖国的繁荣和富强而骄傲。课下可查阅一些有关航天技术人员默默奉献的感人事迹, 感受他们自强不息、勇于攀登的精神风貌。安排探究体验活动, 让学生勾画我国航天事业发展的蓝图, 培养祖国小主人的意识, 树立学好科学文化, 投身国家建设的理想信念。
数学教学中也能潜移默化地渗透爱祖国、爱科学的教育。例如, 在学《圆》这一章时, 我们必然要提到圆周率, 而最早计算出圆周率的是我们中国伟大的数学家和天文学家——祖冲之, 他是世界上第一个把圆周率的值精确到7位小数的人。他的这项成就比国外至少要早1000年。这时学生一定会自豪地议论纷纷, 可以借机让学生搜集一些中外思想家、科学家、文学家的成就、故事...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通过中外思想家、科学家不畏艰辛、追求真理的故事, 培养学生坚韧不拔的品质和刻苦钻研的、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体育课可教育学生, 和谐相处, 互相帮助, 相互关爱的集体主义精神。英语课、信息课等都可以与品德教育有机融合, 引导学生在与自己密切相关的社会生活中, 培养热爱祖国、崇尚科学的情怀。
四、拓展渠道, 让思想品德教育在实践中升华
法国教育家卢梭认为, 教育应让学生从各种活动中、从生活中进行学习, 通过与生活实际相联系, 获得直接经验、主动进行学习, 反对让学生被动地接受说教, 或单纯地从书本上进行学习。思想品德教育要打破以往封闭的、孤立的课堂中心模式, 要通过与家庭、社会的合作, 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充满个性化的社会实践活动, 建立校外活动基地, 为学生开阔视野, 更好地向自然学习, 向社会学习创造条件。有目的地组织学生看一些影片 (历史片、战争片、科技片......) ;开展“读一本好书”的活动;参观历史博物馆;听法治报告;参加献爱心募捐活动;就某件众所周知的事情, 展开辩论活动......让学生在各种活动中受到教育, 使学生能运用所学的道理、观点, 用雪亮的眼睛去分析认识周围的事物, 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 帮助他们树立远大的理想。以此来培养学生为国争光、报效祖国的爱国主义精神, 使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关键词:批评;实事求是;不同气质;独特方式
【中图分类号】G620
批评是班主任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武器,一般说来批评都是通过自我批评來实现的。所以,班主任在运用这一武器时,必须通过恰如其分的批评,引起学生内心深深的自我谴责,从而,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不足,找到差距,改正错误。然而,要做到这一点,班主任的批评必须是有理有节、有度,否则也就不可能达到目的批评的效果和教育的目的。那么,如何对高年级学生进行批评教育呢?
一、批评要实事求是
班主任的批评首先要建立在事实的基础之上,对于学生的错误在没有充分准确的把握之前,决不能轻易地批评,更不能捕风捉影。否则会大大挫伤学生的积极性,刺伤学生的自尊心,或者在同学中引起相互猜疑。
要做到实事求是,就要求班主任在批评时不要带有任何感情色彩。然而,有的班主任由于思维定势的原因,在批评时往往容易从主观臆断和好恶印象出发。好的学生犯错误,班主任往往容易忽略,或者只轻描淡写地说几句。而较差的学生犯错误,班主任往往容易过分粗暴,或者未弄清原委、批评失当。这样往往达不到批评效果,同时又给学生留下了一个班主任不公平的印象,影响了班主任在学生中的威信,使思想工作增加难度。好学生和坏学生同犯错误时,班主任要一碗水端平,一样地批评他们。但在个别谈话时,班主任就要因人而异。根据每个人的品德及个性状况,对好的学生要提出更高要求,对较差的学生要耐心地做思想工作,使他们体会到你的出自爱,你是在为他们前途和发展着想,让他们体会到你殷切期望。
二、根据不同气质,采取不同的批评方式
我们知道,人的气质各不相同。因此,班主任运用批评这一武器时,一定要因人而异。也就是要根据学生气质的不同,采取不同的批评方式。对性格开朗、坦率的学生,如果班主任委婉地去批评他,可能会使他感到班主任不信任他,他会表现不耐烦,对这种人,一般可采用直接批评方式,讲明错误的性质,危害以及改正的办法。直接批评有严厉、深刻、直接的特点,正是这种类型的学生所能接受的。
对思维敏捷、接受能力强的学生,一般可采用暗示批评和交换式批评。暗示式批评是用暗示或提醒的语言来点化学生,使犯有错误的学生默认自己思想上存在的问题,这种批评较少点名,较含蓄,以防损害学生的自尊心,避免对立情绪,交换式批评对这类学生也适合。这种人很敏感,且接受能力强,班主任在批评这种类型的学生时不妨提出"假如你是班主任,你怎样看这个问题?"一类的问题,促使他站在批评者的位置来思考问题,使之翻然悔悟,欣然接受批评。
对自卑感严重、失去自信心的学生,班主任在运用批评武器时应多方面考虑。一般情况下可采用勉励式批评和对比式批评。就是说班主任在批评这类学生前,先表扬他的优点或长处,再指出其不足,这样能使被批评的学生增强勇气和信心,重新建立起希望,振作起精神。
对心胸狭窄、疑心大、对班主任有戒心和对立情绪的学生,一般可采用温婉式、商讨式及自责式批评。就是说,班主任在批评这类学生时,口气要温和委婉,要以情动人,让他感到你是出自对他的关心,使他在心理上产生内疚感,从而愉快地接受批评,或者是用自我责备的口吻。如"我没有很好地帮助你的学习"之类的话语,主动承担责任,引起学生感情上的共鸣,使之心甘情愿地解剖自己。对这类学生还可以用商讨式的批评,即用商谈的形式,目的地在于消除学生的对抗心理,使被批评的学生处于心平气和的状态,以扣开学生的思想大门。
而对那些爱面子,自尊心强的学生,班主任可采用渐进式的批评。就是先谈现象,后点实质和危害,将批评信息由浅到深,循序渐进地输给对方,让受批评的学生有一个接受批评的过程。让学生在较为轻松的气氛中,逐渐地认识问题的性质和危害。
三、批评的独特方式
有时激愤或温婉的言词能达到批评的目的,有时批评不需要更多的语言,或者无声胜有声。记得有一次,我班的一个学生因为一件小事,对某个老师产生了误解,并且背后对这位老师大骂脏话,这让老师极为伤心。很多人主张严厉批评和处罚这位学生。但我没有这样做。我找到了这位学生,沉默了一会说:"你的事,我都知道了,你回去想一想,咱们明天再交换一下意见"。原以为会遭到严厉批评的他,听到老师这样的话,简直无地自容。从此以后他用行动证明了他的转变。用沉默来感染学生,用沉默引起学生深深的内疚和自责,是一种巨大的力量。
作者:肖国
(四一班)
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做人的起码规范,不会孝敬父母的人,在社会上就不会宽容别人。连自己的父母都不能孝敬的人,一定是一个自私自利的人。那么,家长该如何培养出孝顺的孩子呢?
孩子是我们每个家庭的希望,家庭又是孩子健康成长的摇篮,教育子女是我们每个做父母的天职,家长教育对孩子的影响是潜移默化、天长地久的。以下是我的一些体会:抓住小细节,提高孩子学习的自信心,当孩子在受到挫折时,及时给孩子爱的鼓励。一个拥抱,一个亲吻,一句鼓励的话语都可以帮助孩子重新找回自信。自信心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做好的,它需要家长和老师的密切配合,持之以恒。
1、让孩子知道父母为孩子和家庭付出的辛苦
让孩子了解父母通过劳动给自己的一切是用心血汗水换来的,要百倍珍惜,并要有感激之情。父母应根据孩子的年龄,所提出的问题,决定让他们了解家庭经济问题到什么程度。家境困难的,使孩子了解家庭的经济状况,懂得生活应该俭朴,与父母共同克服困难;家庭富裕的要让孩子知道富裕更是父母辛勤劳动换来的,要在学习、品德上努力上进,珍惜父母的劳动所得。
2、父母要以身作则,培养孩子的责任感
父母要用自己的行动去教育孩子。父母怎样对待长辈,孩子将来就会怎样对待父母。当孩子明白他有为家人的欢乐、幸福出一份力,并能自觉地为维护家庭利益而努力,甚至限制自己的一些需要和愿望时,孩子的家庭责任感就已经建立起来了。
家庭责任感是社会责任感的基础。社会责任感是一种高尚的感情,它要求个人处理任何事情都要考虑到对社会、对公共利益的影响,并自觉抵制违反社会公共利益的行为。要把孩子的家庭责任感扩大为社会责任感,父母要以身作则给孩子做出榜样。比如父母可以引导孩子关心爷爷、奶奶、伯父、伯母、堂兄妹、表兄妹等亲属,当知道他们当中有人生病了,带上孩子去探望,当他们求助时,尽自己所能给以帮助。然后引导孩子尊敬老师、关爱同学、邻居,进而关心帮助社会上不相识的人。
3、让孩子自己能做的事情自己做
教育孩子尽早学会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并参与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这样可以使孩子从中体验父母的辛苦,减轻父母的负担。
4、教会孩子同情、体谅和怜悯别人
父母要从小教育孩子眼中有人,学会理解父母,让孩子明白每个人都有权欢乐、幸福,孩子不仅应知道自己有需要和愿望,还应想到父母和亲人的需要和愿望。父母要教会孩子对人有同情心,告诉孩子为了实现父母和亲人的愿望,可以适当地限制或放弃自己的部分需要和愿望,比如父母应坚持让孩子把好吃的先让给长辈;与孩子一同上街购物,要求孩子帮助拎些东西;父母下班回家,应主动让父母安静休息,当家里条件不许可时,限制自己的某些需要与愿望等等。
5、具体要求和训练孩子孝敬父母的行为 教育孩子孝敬父母不是抽象的说教,而是有具体内容的训练。如教孩子学会根据性别年龄称呼“叔叔”、“阿姨”、“老爷爷”、“老奶奶等;听父母说话时要认真,眼睛不东张西望,不插嘴;父母批评时不顶嘴,不任性;在家要当父母的小帮手;要知道父母的生日,主动为父母祝贺生日;有好吃的,先让父母尝等等。孩子从小事做起,天天训练,就可以形成习惯。
教师如何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
小学生思想品德教育是对小学生进行社会生活常识、政治法律常识、日常行为规范或社会公德等方面的教育。品德教育的过程必须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结合小学品德与生活课的学习和教师的课余教导,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德育,并教育引导学生联系实际,付诸行动,提高思想认识。由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认识意识还比较模糊、不稳定,所以,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时,要充分考虑小学生的这一特点,把握几个基本准则。首先,小学思想品德教育要突出针对性。所谓针对性,是指根据学生实际,有的放矢,及时帮助学生改掉不良习惯和纠正不正确的认识。如:针对学生中存在不团结、相互妒忌、关系紧张的情况,我及时进行解决、引导,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彻底化解矛盾。体育课上,××和××两位同学因玩羽毛球产生争吵,相互贬辱,甚至动起手脚来。解决这类学生的矛盾,首先要针对事情的严重程度和来龙去脉来教育他们。在这一点上,我列举了学校曾经发生的一宗因学生矛盾而造成双方家长动手打架的恶性事件来教育。通过事例引导他们吸取教训,认识自己的过错和鲁莽。经过教育,他们都作了自我批评和检讨,表示改正和彼此要向对方道歉的决心。他们的行动,同时也影响了其他不团结的同学,使这些同学也深受感染,互相搞好团结。第二,思想品德教育要坚持多样化。所谓多样化,是指教育形式的多样: 课堂讲解——教师在品德与生活课上根据教材,并联系实际补充丰富德育资料向学生讲授,着重抓住德育目的,讲清人物实际,让学生感受德育道理。课堂讨论——在讲解和认知的基础上,组织学生开展课堂讨论,让学生在讨论中加深理解,充分发挥他们的自我教育能力。专题活动——创设机会,让学生在品德与生活课上进行有意义的德育专题活动,使学生从活动中有所悟,有收获。第三,思想教育要有坚持示范性。所谓示范性,是指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教育中,要身体力行,成为学生的模范和表率。小学生有着模仿的习惯这一特点,相反地说,教师的言行举止将直接地影响着学生的行为模式。如:教师道德修养中有“为人师表”的要求,然而,教师对学生提出了“讲究卫生”、“爱护公物”、“讲文明”等德育要求时,教师本身的品德将影响着学生,学生会产生比较的心理。所以,在教育学生时,教师要坚持示范性,不然对学生的教育便会削弱力量。第四,加强学生教育工作,首先要优化品德与生活课的教学。所谓优化,是指教师在品德与生活课上要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达到知行统一的教学目的。另外,课外要设计练习,留置作业。练习题要从实际出发,紧扣《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品德与生活课的作业,主要是让学生开展社会调查,和让学生进行行为训练。学习一个品德形象,接受一个品德道理,其形式是多式多样的。让他们在校能够做个好学生,在家能够做个好孩子,在社会能够做个好公民。
关键词:小学语文 素质教育 德育 美育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发展,素质教育越来越被人们所认可,我们的教育最终是培养人才的教育,人才的教育关键是看人的素质提高的怎么样。作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更要抓住语文这一学科的特征,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素质,要在语文教学中潜移默化地进行育人教育,让学生学会做人,学会生存,学会创造。我们老师要从小学来研究学生的学习方法,研究他们学习能力的培养问题,小学生的语文素质教育是进入初中、高中乃至终身学习的基础和工具。从小学开始研究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更最有前瞻性。
一、加强朗读训练,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语文的学习是要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写作是把所获得的信息表达出来,而关键是人们大脑所储存的信息决定着写作成功与否,“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就是这个道理,因此,阅读教学往往是要高于写作教学的。语文教学要重视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它决定着语文学习的关键,所以,每位语文教师都懂得要重视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问题。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要提高他们的分析能力和理解能力,只有当学生的分析能力和理解能力提高了,才能学习借鉴文章的各种写法,帮助自己提高写作水平,积淀语汇。怎么能够提高阅读能力,首先要通过语感能力的提高,所谓的语感是一种心智技能。通过阅读使学生能够有“顿悟”之感,学生们通过语感就能体验感悟文章的内容。小学语文新课标指出:“朗读所发展学生的思考,激发学生的情感,学生朗读能力逐步提高,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就会加深。”提高学生的语感主要是通过朗读教学,古人说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说的也就是这个道理。因此,我们小学语文教师要加强学生的朗读训练,通过各种的朗读教学方式和手段提高他们的朗读水平,让他们在读者提高理解和分析能力,促进写作的提高。小学生的最大特点是他们有较强的模仿能力,我们的老师就要多给他们创造范读的机会,让他们模仿老师的朗读,要教给学生朗读的方法,使他们在语音、语气、语调等方面掌握其要领,通过读,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二、实施德育教育
教育事业被人们说成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我们身为教师也被称为人类灵魂工程师,我们肩负着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是培育新人。特别是在新的时期,我们教好语文就是等于在让学生学会做人。《语文课程标准》要求道:“在教学过程中,应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思想品德的教育和科学的思想教育,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及爱美的情趣,发展健康个性,养成良好的意志品格,逐渐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所以,我们作为人民教师要深深懂得肩上的重任,要重视对学生的思想品德培养,在语文教学中要渗透德育教育。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坚持德育渗透教育,还要向学生推荐一些相关的阅读书籍,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德育教育。
1.对学生进行“情”的教育。这里所说的“情”,就是指能够让学生拥有高尚的道德情操,以此促进他们树立为民族和国家而学习的雄心壮志,形成努力学习的良好习惯。比如,我执教《狼牙山五壮士》一文时,把爱国主义的思想教育作为重点来教学,提高学生们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使他们的德育品德得到了升华。
2.要对学生实施“知”的教育。这里所说的“知”,就是让学生认知和提倡道德标准的内容,让他们明确什么是道德的准则,明辨是非,那些是合理的,那些是正确的,那些是可做的,那些是不应该做的,是错误的,等等。比如,我在执教《海豚救人》一课时,让学生知道人和动物之间的微妙关系以及保护自然界的动物目的和采取的有效措施,从而使孩子们有所认知,最终实现素质教育的教学目的。
三、实施美育渗透
美育是使受教育者具有美的理想、美的情操、美的品德、美的举止,具有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美育能够健全人的品格。语文教育要使学生能够在生活中发现美、鉴赏美、表现美、创造美。我们要充分运用听读教学,对美好的语言材料的美读,本身就是一种引发情绪愉快的心理活动,能使学生获得精神上的享受。教师在启发学生想象的过程中,需要立足于学生的实际情况,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比如,我在执教《望庐山瀑布》一诗时,利用多媒体把瀑布的美丽画面展现在学生面前,并配备了音乐乐曲,让学生沉浸在瀑布景观的想象中,以此提高了学生的想象美的能力。
一、要让学生了解环境保护的重要性、迫切性
要想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教育, 教师首先要让学生了解环境保护教育的重要性和迫切性。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 教师可带领学生走进大自然, 使学生体会到大自然的绚丽多彩、神奇美妙。教师还可以通过图片、影片给学生展示一些资料。如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她用那甘美的乳汁, 养育着无数中华儿女。黄河中下游地区, 尤其是黄土高原, 是中国5000年古文化的发祥地。古代黄土高原森林郁郁葱葱, 如今已呈现处处荒山秃岭、茫茫荒原的悲凉景象。黄土高原森林破坏后造成的水土流失, 给中华民族带来深重的灾难, “浩荡地上河, 滔滔黄泛区”, 频发的洪水, 流失的水土, 使千百万人民受害流离失所。黄河由民族发祥地变为害河之首, 令人痛心。这就告诉我们, 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境况逐渐走向衰落, 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资源日益短缺的现状, 这样就能使学生了解到环境保护教育的重要性和迫切性。此外, 教师还应开展以环境教育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 旨在通过社会调查、实地考察、参观访问、搜集资料、问题讨论等探究式的学习方式、方法, 指导学生从社会、自然、和科学等不同角度来理解环境问题, 激发学生对环境问题的关注及好奇心, 增强学生可持续发展的环境意识, 培养他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及对地球、对人类、对祖国的责任感, 成为未来世界积极的、智慧的建设者。
二、指导帮助家长, 搞好家庭环保教育, 充分发挥“家教”优势
学生还是未成年人, 他们的许多行为都要受到家长的影响, 学生又是家里的宝贝, 他们的热情和行动也会感染家长。因此, 教师应要求家长从小事做起, 从自身做起, 时时处处做孩子的榜样, 让孩子生存的环境更洁净, 更有生命力。现代社会的发展, 使家庭的经济、文化、思想观念、生活方式乃至家庭结构都发生了明显变化, 这些变化给家庭教育带来优势的同时也带来隐忧。家庭成员对环境意识的看法、做法直接影响孩子对环境意识和环境行为的养成。如常见的污染有以下几种:家庭中专用的垃圾袋, 去买菜、逛街所使用的塑料袋, 一次性饭盒、筷子、手帕等等一次性物品被抛弃后形成的垃圾, 使用完的化学电池, 废弃的橡胶塑料, 残余的油漆涂料。可见, 污染来自每个人、每个家庭, 是我们把土地、江河给污染了。所以, 我们应当从每个家庭做起, 树立家庭环保新概念。
由此可见, 对小学生进行环境教育是学校的重要组成部分, 同样也是家庭教育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教师应搞好家长工作, 争取确立新型的家校关系, 不断拓展家校沟通渠道, 指导帮助家长, 搞好家庭教育, 从而充分发挥“家教”优势。如教师可组织“创绿”动员大会、环保知识讲座, 组织家长环保知识问卷调查, 收集家长环保学习、行动心得资料等。孩子在家里得到了良好的环境教育后, 在学校再进行环境教育将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通过实践活动, 学生会对环境关心, 会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初步形成热爱学校、热爱家乡、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保护环境的责任感和义务感, 争取使自己的精神境界得到升华。在活动中, 教师还应指导学生认识周围自然界常见的事物及其相互间的联系, 通过查阅资料、调查访问等手段了解人类与环境复杂的相互关系, 及人类对自然的利用、改造、保护和探索, 激活各种学习中的知识储存, 尝试相关知识的综合运用。
三、从自我做起, 创造优美、整洁的校园环境
课堂是教育的阵地, 我们应该充分利用这个阵地, 在学科教学中对学生渗透环境保护意识。晨会课、班队课、思想品德课以及语文、数学等课上, 教师都可以利用教材进行环境保护教育。校园环境是进行环境教育的载体之一, 创造一个优美、整洁的校园环境, 不仅有利于师生心情舒畅地学习、工作和生活, 而且有利于陶冶学生的情操, 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 改变不良的习惯。平时, 我们不仅要在课堂上搞好环境教育的渗透, 在班会上进行环知识教育, 而且还要开展丰富多彩的环保活动, 特别是利用环保念日开展系列教育活动。例如, 我们可在校园中倡议师生员工做到节约一滴水、一度电、爱惜一草一木、珍惜每一粒粮食, 不乱扔乱放, 教职工不在教学区吸烟, 并从自我做起, 净化校园。同时, 教师要成为学生的榜样, 从而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让学生为自己创造美的环境。保护环境是每个人都应尽的义务, 作为教育工作者, 我们更应该用美的环境去塑造学生美的心灵, 让学生用美的心灵再创美的环境。
四、依据学科特点, 挖掘环境教育素材, 让各学科泛出“绿色”
语文课本中有许多课文或描述大自然的奇妙风光, 或抒发热爱大自然的情怀, 也有一些讲述因不受到保护而消失的自然景观的故事, 很多还配有插图, 我们可以用这些优美的插图和文字熏陶学生, 让他们产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并引导他们保护我们的生存环境。小学生正处于长身体、长知识, 观念意识逐渐形成的时期, 教师应通过学校的环境教育使学生获得环境知识, 具有较高的环境意识。各种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环境教育实践活动和游戏, 可以增加学生对环境的体验, 激发他们参与活动的兴趣, 培养他们交流与合作、学习与研究、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对地球、对人类、对祖国的责任感。另外, 我们可以组织学生对家乡河水的现状进行调查, 鼓励学生用科学课上学到的知识对河水进行分解、过滤、净化等, 发动学生开展保护身边水源的活动。在放假, 带孩子去旅游时, 我们可以实地进行环保教育, 如教育孩子不要乱扔垃圾, 不要践踏草地, 如何维护环境的整洁, 不随意攀折花木等。我们还可以让学生写环保的文章, 如如何抵制“白色垃圾”等;开展节水活动, “我是环保小卫士”, “认领一棵树”等班会活动, 这样就能使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得到进一步强化。学生开展环保活动, 对家人、亲戚、同学宣讲环保知识, 同时自身还进行环保行动, 能产生一定的社会影响, 使“环境保护”这一话题得到更多人的关注与重视。因此, 我们要不断努力继续弹奏“绿色”旋律, 播种“绿色”希望, 让绿溢满全球。
前言: 我们的一天天的长大就意味着 父母一天天的老去,虽然我们已经长大 成人,已经娶妻生子,但是我们在父母 那里永远还是孩子。作为父 母,在我们 耳边永远是唠叨、是叮咛、是寄 托,有 时会让我们很烦,但是我们不能不知,我们不能反驳,因为他们是我们的衣食 父母,生我们养我们的老人。在日常的 生活中,我们 迫于压力或者是心情所 致,会对我们的父母说 一些过激的话 语,我们不是有意的,但是在这 里敬告 各位朋友,十句话永远不要跟父母说。
1、“好了,好了,知道,真罗嗦!”
2、“有事吗,没事?那挂了啊。”(父母 打电 话,也许只想说说话,我们能否理 解他们的用 意,不要匆忙挂了电话?)
3、“说了你也不懂,别问了!”
4、“跟你说了多少次不要你做,做又做不 好。”(一些他们已经力不能及的事,我 们因为关心 而制止,但这样让他们觉得 自己很无用)
5、“你们那一套,早就过时了。”(父母 的建 议,也许不能起到作用,可我们是 否能换一种 回应的方式?)
6、“叫你别收拾我的房间,你看,东西找 都找 不到!”(自己的房间还是自己收拾 好,不收拾,也不要拂了父母的好意)
7、“我要吃什么我知道,别夹了!”(盼 着我 们回家的父母总想把所有关心融在 特意做的菜 里,我们默默领情就好)
8、“说了别吃这些剩菜了,怎么老不听 啊!”(他们一辈子的节约习惯,很难 改,让他们每 次尽量少做点菜就好)
9、“我自己有分寸,不要老说了,烦不烦!”
10、“这些东西说了不要了,堆在这里做 什么 啊!”(他们总想把跟我们成长有关 的东西都收 藏起来,也许占满房间,多 年后,看到自己还 是婴儿时的小棉袄,难道不是很惊喜吗?)
一个人的人格、个性、价值体系、习惯行为模式等个人素质形成,都是从儿童期开始的。对孩子的成长,不应局限在长身体,长知识的层面,关注心理健康也是保障孩子健康快乐成长的关键一环。心理学家经过长期研究认为,儿童期良好的心理状态,能够为将来孩子品德智力发展奠定基础。如果此时忽略关注心理健康成长,那么家长希望孩子成人后有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理的期待将可能会落空。我们如果只重视学生生理健康的教育,而不重视心理健康的教育,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极为不利。就目前状况而言,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尤为重要。作为教育者应怎样注重培养学生的心理健康呢?
一、培养孩子的亲情
爱是孩子的天性,他不但应得到别人的爱与关注,同时也应学会爱父母、爱亲人、爱朋友。为此,教育者应教育孩子学会爱父母、亲人和老师。全球首富比尔盖茨说过一句话:“我最不能等待的就是孝敬父母”。家长可将每年的三月份定为孝敬父母月,要求孩子为父母或亲人的生日准备礼物,在外吃饭时点父母爱吃的菜,为父母夹菜等。
二、培养孩子的同情心
孩子是最富有同情心、最乐意帮助别人的,但这种情感需要教师或家人的引导与培养,使其能体验别人的心情,感受别人的欢乐、痛苦、烦恼和失望。如在父母、祖父母或亲人因病住院时领孩子去医院探视,参加各种爱心捐助活动等。
三、培养孩子的责任感
责任感是每个人都应该具备的,但它不是生来就有的,所以,作为教师应该从小就开始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家长可教育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如整理自己的房间与学习用品,准备好自己出游的食品,养好自己喜爱的小动物等。
四、培养孩子的义务感
也许有人会说,小孩子还未成年,有什么义务呢?其实不然,孩子生活在集体中就有各种各样的义务。在班级里有打扫教室卫生的义务,在家里有参与家务
劳动的义务。如何培养这种义务感呢?如:父母可教孩子做家务,给孩子制订一个家务劳动的计划,每周要求孩子完成一定的家务劳动,或者将某一特定任务交给孩子去干,只有在这种实践操作中才能培养孩子的义务感。
五、培养孩子的挫折感
现代家庭物质条件优越,一些孩子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生活中出现一点小麻烦或困难,往往不能很好地应对。为了避免孩子将来可能遇到难以应付的境况,家长在平时可不时地给孩子制造一些挫折,让他们不时地去面对一些小小的挫折,学会自己去应对。
六、培养孩子的幸福感
2004年,在南京举办的儿童保健会上,有专家指出“经过调查发现,现在有八成的孩子感到不幸福,这是令人震惊的。”现在的孩子家庭生活条件优越,父母疼爱有加,可为什么他们感觉不到幸福呢?因为幸福是一种感受,需要教师去引导孩子领悟,启发孩子去体验。在日常生活中,教师及家长可以和孩子讨论什么是幸福,也可让孩子在一定的情境中体验生活的艰苦,从而让孩子能够学会珍惜现有的生活。
七、指导孩子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
首先,要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与人际关系,以此影响孩子。教师要努力营造一个民主、和谐的班集体,班级成员互相尊重、相互帮助、相互关心、讲究文明礼貌,劳动有分工、也有合作的班级氛围。让孩子在这种潜移默化地学会如何与人相处、如何与人交往。
其次,建立家庭幼儿园,为孩子交友提供空间。引导孩子与来自不同社会文化阶层的孩子进行交往,在交往中教会他与伙伴互帮互助,多看别人的优点,学会宽容等。
再次,家长与孩子平等相处,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家长必须保持一点童心和童趣,使自己与孩子之间有共同的兴趣和语言,走进他们的心灵,就他们关心的东西展开交流、探讨,在这种亲子互动中培养感情,建立起良好的亲子关系。
心理健康教育是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的需要,应引起高度重视。家庭和社会要提供良好的教育环境,学校更应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使每个人都能受到良好的心理素质的培养,具有健康的心理和良好的心理承受能力,适应激烈的社会竞争。
一、抓住知识点,找到结合点,强化爱国主义意识
爱国主义素材在中学政治课本中极为丰富,但不成体系,这就要求教师挖掘教材中的爱国主义内涵,抓住知识点,找到结合点,强化学生的爱国主义意识。比如“只有社会主义能够救中国”一课就蕴藏着极其丰富的爱国主义内涵。热爱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爱国主义的本质特征,拥护、参与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是爱国主义的时代特征。教学中要以爱国主义的本质特征和时代特征为基础。初中學生对中华民族近百年的斗争史和我国建国以来取得的成就有一定的认识,但对当前经济、科学技术、生产水平等方面比发达国家落后及落后的原因难以理解或认识不清,特别是对中国国情了解不深,对改革开放认识单纯片面,是非与美丑界线不清。教学中要坚持以事论理,寓理于事,事理交融,以理服人的原则。一方面摄取新的有价值的生动事例说明观点,另一方面通过对形势,国情的分析抓住学生中的热点、盲点和疑点,运用录相、幻灯片等教学手段,把抽象的表述变成直观可感知的东西,便于学生理解接受。结合榜样教育、讲故事、讨论等方法,促使课堂知识内化、强化,从理论上澄清一些模糊认识,使学生认识到只有社会主义能够救中国,只有走社会主义道路,国家才能迅速发展,坚定社会主义信念,增强爱国主义意识。
二、用国耻教育形式,激发爱国主义情感
现在的青少年成长在国家的和平昌盛时期,感情来源少,艰苦的生活体验更少,他们没有见过侵略者的狰狞面目,对中华民族蒙受耻辱的历史体会不深。因此,政治课教学中应适时采用国耻教育这种特殊方式,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使振兴祖国成为刻苦学习的动力源泉。要达到教育目的,就要创设教育意境,把学生带到事先设计好的情感意境中去,唤起学生情感的共鸣,燃起学生心中火焰和教师所要传授的知识相呼应。如讲“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侵略和掠夺”一课时,考虑到班级中有爱辉镇的学生,笔者将爱辉镇的这段历史融进教学内容中,以达到较好的教育效果。爱辉历史是中国近代史的一个缩影,也是中华民族蒙受耻辱历史的缩影。沙俄帝国占我江东大片士地,残杀我国3000多同胞,对于我们的民族来说是一个巨大耻辱。通过播放录相片、幻灯片展示教学内容,学生仿佛亲眼看到帝国主义武力蹂躏我家乡,侵占我领土的场面,生动的史料,使学生更易认清帝国主义的本质,增强对祖国的责任感。同时,用数字揭露帝国主义侵华罪行。诸如:从1840年至1912年,帝国主义强迫中国和外国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有530多个;中国被迫开放的通商口岸有100多个;帝国主义在中国占租借地100多个,租界40处;强迫清政府赔款约13亿两白银;从1840年到1915年帝国主义国家运到中国来推销的鸦片,价值6亿两白银;1901年9月7日八国联军镇压义和团运动,强迫清政府签订了《辛丑条约》规定向各国赔偿四亿五千万两白银……1937年12月13日日军占领南京后,将中国人当活靶子练刺杀,日寇士兵野田连杀106名中国人而成为“优胜者”,“南京大屠杀”血腥暴行持续六个星期,屠杀无辜平民30万人等等,数字触目惊心,无不使学生义愤填膺。学生透过数字了解中国的过去,明确祖国的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懂得“落后就要挨打,贫弱不能强国”的道理,从而使学生更加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积极投入到学习之中。
三、从身边事入手,教育学生树立爱国主义思想
政治课教学中要围绕铸造国魂,陶冶学德,磨励学志,提高学识,培养学能,塑造学才上下功夫。既要加强理论方面教育,加强信念和意志方面的培养,还要把爱国主义教育化为热爱具体的某种对象的教育。新时期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广义上要和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结合起来,狭义上要同爱学校、爱班级、爱师长、爱同学、爱学习、爱父母等结合起来,使爱国主义思想处处闪光。
总之,爱国主义精神虽然会自发地在青少年头脑中产生,但也要经过长期的教育方能植根于心灵深处。课堂上,教师对教授的内容要充满感情,在“知事、明理、动情、养成”上下功夫,升华学生的情感,引导学生成为热爱祖国的一代。
【浅谈如何对学生进行孝敬父母教育】推荐阅读:
如何对小学生进行德育和法制教育11-04
课堂上如何对学生进行评价11-13
浅谈如何对电力工程施工进行安全管理07-04
如何对孩子进行德育教育-德育07-12
浅谈大学生如何对构建和谐社会做贡献05-24
如何对后进生进行转化教育-后进生转化10-01
浅谈农村小学生如何开展感恩教育11-26
小学生如何进行自我介绍10-12
如何进行对兼职人员进行管理0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