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家长会家教知识

2023-04-1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小学生家长会家教知识

6姜洼小学家长学校家教知识专题培训(七)

陈大学区姜洼小学家长学校“家教知识”专题培训(六)

——亲子关系与家庭教育

“什么时候你跟孩子的关系是好的,你的教育就是成功的;什么时候你跟孩子的关系是糟的,你的教育就是失败的”————孙云晓

长期以来,一部分家长认为家庭教育就是家长怎么管教孩子,怎么管住孩子,怎么给孩子下指令,怎么让孩子听话,出了问题怎么对付孩子等等。其实这是家庭教育的误区,是家长忽视良好亲子关系的结果。

家是生命的摇篮,是人格养成的地方,也是个人终身依靠之所在。家庭是一个小型社会,有它的社会秩序、隐秘的规则、微秒的用语、封闭的生活风格和思考方式,外人不易一眼看穿。家庭除了由丈夫、妻子、子女各个家庭成员所构成外,也由夫妻、亲子、手足等个次系统所构成,而亲子关系即父母与子女的关系,是家庭教育中两个主体要素之间的关系。亲子关系是人们形成的第一个人际关系,这种人际关系对人的影响非常大。

一、亲子关系与家庭教育的相互作用

(一)亲子关系的特点

1、亲子关系的不可替代性

亲子关系是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关系,这种关系具有不可替代性。国外学者研究发现,不仅兄弟姐妹关系具有不可替代性,亲子关系也具有不可替代性。从人的社会化角度来说,亲子关系的作用是不可弥补的。

2、持久性

亲子关系一经产生,就具有持久性,这是任何外力也无法改变的,并受到一定的法律确认和保护。亲子关系不像夫妻之间的关系那样可以通过法律而解除,即使夫妻离异,不抚养孩子的一方依然不能解除与孩子的关系。

3、亲密性

亲子之间有着天然的骨肉联系,包含着生命延传的深刻内容。父辈在抚育子女的过程中体验了自己的神圣职责,内心获得了充实与完善,子辈在父母的抚育下获得了成为社会人的基本条件。亲子关系是人生最初建立起来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发展其他社会关系的基础。

(二)亲子关系与家庭教育的相互作用

家庭教育是家庭中主要以亲子互动为中心的教育活动,在父母作为教育主体按照一定的期望和目标,以一定的教育方式教育和影响孩子的同时,也作为受教育的客体从孩子的言语行为中获得影响和教育。

既然亲子关系是父母与子女的关系,只有在彼此平等对话的基础上,才能更好地进行家庭教育。家长在展示自己的教育目标时,也要考虑子女的身心发展特点,考虑孩子的兴趣特点,不能仅仅从家长自己的角度出发。亲子关系毕竟体现的是双方关系,如果其中一方总是处于被动状态,家庭教育就不会顺利进行。

1.良好亲子关系的作用

(1)良好的亲子关系是家庭教育的基础

保持良好亲子关系基础上的教育才有意义,才容易产生教育效果。有时候,孩子听家长的教诲,不只是在听家长说的话,而且也在看家长的肢体语言,孩子从家长的说话语气,表情神态,一举一动中,读到的信息会比听到的内容多,他们会体会到家长与他们的互动方式。孩子从家长那里接到的信息只有被孩子心悦诚服地接纳,他们之间的亲子互动方式才是和谐的、融洽的,这时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才是有效的。没有良好的亲子关系也就谈不上成功的家庭教育,良好的亲子关系是家庭教育的基础。

(2)良好的亲子关系会增强孩子对家长的信任

良好的亲子关系不是依赖,而是平等——平等对话;不是压制,而是尊重——尊重人格;不是控制,而是自由——有表达的自由。在这样的关系里,家里没有什么禁忌,孩子能够畅所欲言,能大胆发表个人的意见,哪怕做错了事,孩子也知道不会带来灾难性的后果。在亲子关系好的家庭里,孩子过得很轻松,孩子跟父母像朋友,孩子特别信任父母。如果在亲子关系不好的家庭里,孩子无形中处在一个不敢表达情感、不愿意进行良好沟通的氛围和环境中,孩子回家有话不敢说,在外面出了问题也敢让家长知道。“我不对你说是因为我不信任你”这是孩子内心真实情感的自我表白。

与孩子关系好的底线是什么?底线就是当孩子遇到麻烦和危险的时候能够对你说,敢于对你说。

童话作家郑渊洁说过一句话:什么是合格父母?无论发生了什么事儿,孩子都会在第一时间告诉你。这就是合格父母的标准。郑渊洁说:孩子出了问题,为什么不愿意跟父母说?不是不愿意说,而是不敢说。给孩子一个宽松的成长环境,营造一个温馨的成长环境,维护 2 亲密的亲子关系比什么都重要。

(3)良好的亲子关系会增强孩子的安全感

亲子关系是一切关系的基础。父母无条件地接纳孩子,孩子才会接纳自己,转而接纳他人。亲子关系密切而温馨,会让孩子感到安全,孩子也会与他人和睦相处。如果父母拒绝与孩子结成亲密的关系,孩子在人际交往中会出现很多问题,不能适应社会,也就谈不上安全。

有安全感的人,不会太在意别人的负面评价,他们能够将人和事分开,就事论事。别人提意见,他们会理性地对待,而不会把它看作对自己整个人生价值的否认。缺乏安全感的人则恰恰相反,他们会感到所有的不同意见都是在攻击他个人、在否认他的价值,所以他们会表现得不能容忍他人的意见,这也是他们保护自己的手段。

2、改善亲子关系的方法

“如果发现孩子有问题,先改善关系。”——教育专家李子勋

改善关系,并不是去讨好孩子,也不是一味地认同他,而是要把孩子需要解决的问题与家长和孩子的亲密关系分开,比如学习,和亲密关系是两回事,家长不要经常对孩子说“你不好好学习就不是我的儿子”、“你再不听话我就不要你了”等类似的话。

家长和孩子的亲密关系是一条隐蔽的信息链,虽然是潜在的,却是重要的。比如人们在公司和老板说话,表面上是和老板在汇报相应的工作,实际上你的内心在期待老板对你的态度,对你关注的方式。

(1)要营造温馨的家庭氛围

在家庭教育过程中,家长们往往过于重视教育的正确性,而忽视了有效性,忽略了亲子关系的温暖与激励作用。孩子从小到大,家长给予孩子的教育都是“正确”的,但有效吗?当家长说教的时候,孩子是否听进去了?还是把头扭到一边,或者以沉默抗拒?甚至把门关起来?

一个永远正确的父母是非常可怕的。要使教育有效,最重要的不是怎么教育孩子,而是要先营造温馨的家庭氛围,建立富有丰富情感的亲子关系。

(2)要做一个善于沟通的家长

“关门现象”:孩子一回家就把门关上,也不跟你交流。你多问一句他嫌你烦。关门,其实是孩子的一个表情,表达的是“别理我,我不愿意跟你说话”。“我不想听你说,别再唠叨。”因此,孩子成了家长“最熟悉的陌生人”,虽天天见面,却不知道孩子的内心世界。

为什么关门?因为在家庭的对话中,家长往往不是父母,而成了道德的评判者、喋喋不休的说教者、永远正确的建议者。这使得家庭对话充满说服、威胁、控制与建议,其实它们都是沟通的绊脚石,阻碍了孩子表达内心的感受,孩子会感到,家长的反应是对他们感受的不接纳,他们只好闭嘴、或为自己辩护、或充满愤怒。

事实上,孩子在遇到问题、情绪出现困扰时,最需要的并不是一个教育家,而是能了解自己、关怀和包容自己的父母。

家庭教育,不是空洞地说教。一般来说,父母是否善于理解孩子的思想情感,是否善于与孩子沟通,是否能够敞开心扉理解孩子,是教育好孩子的决定性因素。亲子之间最重要的相互作用不是说服,而是沟通。

二、透视孩子的生存空间

家长与孩子之间的关系,构成了孩子无形的生存空间。由于这个空间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所以要有足够的智慧才能看得见它的存在。

1、亲子关系中的互动模式

当家长与孩子在一起生活一段时间后,彼此双方就会形成对对方固定的印象和看法。当一件事情发生时,双方都会根据以往的经验,按自己对对方的印象和看法来预测对方的行为反应,然后再根据这个预测来决定自己的行为。

左右孩子行为的关键因素是以往的生活经验在孩子头脑中形成的对家长的印象。同样,家长对孩子的固定看法,也决定了家长对待孩子的方式。家长与孩子双方都会根据这些预先存留在头脑中的“东西”来决定自己的行为,我们把这种现象表述为家长与孩子之间的“关系”也即“亲子关系”。

2、亲子关系对行为的制约作用

家长与孩子之间形成的亲子关系,对孩子的行为起着核心的制约作用。它就象一条看不见的绳索,规范或束缚着孩子的行为。

如果家长与孩子之间的关系是正常的,也即家长与孩子相互信任、相互理解、相互关爱、相互支持,那么孩子的行为表现正常,他的外在表现为对人有礼貌,听家长老师的话,学习自觉、好学上进、体贴关爱他人等等。

如果家长与孩子相互猜忌、缺乏信任、相互敌视、关系冷漠、彼此误解、相互奴役,那么孩子的行为就一定扭曲,外在表现可能是不听话、看电视没完没了、上课说话、对家长的批评有逆反心理、与老师顶撞、上网吧或经常与同学打架等等。

家长与孩子之间形成的亲子关系是孩子生长的无形生存空间,如果这个空间是宽松正常的,那么孩子会健康成长;如果这个空间狭窄扭曲,那么孩子的成长就一定会受到阻碍。

3、亲子关系对语言理解的作用

如果家长与孩子的关系出现问题,孩子不信任家长,不相信家长的所作所为的出发点是为自己好,那么孩子就无法正确理解家长说话的正面意义,这时家长说的尽管都是真理,可是孩子根本就不会按你说的去理解。

如果家长与孩子的关系出了问题,那么孩子的教育就一定会出问题。在与孩子的关系上,家长处于绝对优势地位。在这种情况下,家长对其与孩子之间的关系起着决定性的支配作用。如果亲子关系出了问题,家长应该负全部责任。

三、亲子关系中双方地位的特性

( 一)亲子关系中的主导性

在亲子关系中,双方地位只有两种处境:一是势均力敌,一是强弱分明。虽然有所侧重,但最多的是强弱分明,父母明显是强势,孩子是弱势。形成的关系就是领导和部属的关系。

父母是孩子的监护人,孩子是被保护和被监督的对象,而监督和保护的目的是为了孩子更好地成长,这足以说明孩子的被动地位。可以说,父母的监督和保护能力决定了孩子未来的成长状况。

孩子到了

三、四岁,开始上幼儿园学习。孩子没有自己选择的能力,选择老师、学校都是父母的责任。孩子没有能力说不喜欢老师、不喜欢同学。现在的孩子四岁开始就选择特长培训。专业是家长说的,老师是家长选择的。同样,现在的培训班也是鱼目混珠,父母的眼光决定了孩子学习的效果和前途。搞过美术教育的人知道,在美术教育上有两种观念,一种是好看就是美术,一种是不一定好看,但有故事和个性,有思考。很多家长选择的是好看但不动脑的模仿绘画,认为美术就是画面好看,孩子被培养成只会听话的机器,孩子即使不喜欢,也不会反抗,因为父母认为是正确的、好的。而在另外的以孩子的认识和思考为主的绘画中,因为画面效果不好看,父母认为不好,就要求换班级,结果,孩子很喜欢这样的教学,可是他自己却不能做主。

到了七岁,孩子上一年级,在课堂上由于犯“错误”,被老师骂成“小笨蛋”。孩子不敢去跟老师争辩,他只能告诉家长,父母就是他的依靠。在很多情况下,孩子的做法按照孩子的理解方式可能是合理的,在成人那里就不一定是合理的。同时,孩子不能争取、也

5 不敢争取表达自己感觉和认识的权利,而父母才有这个能力,所以父母是主导的。

在企业,领导的思路决定了企业的成功或消亡。同样在亲子关系中,父母决定了孩子的成长、健康与快乐。

(二)亲子关系中的不合理性

1、以成人为中心的教育

【故事1】有个孩子,父母是高级知识分子,孩子在很小的时候就被送到奶奶那里,由奶奶代管。孩子在5岁的时候,父母读完研究生课程回来接孩子一起住。一天晚上,母亲给孩子讲了个大灰狼的故事。结尾是小兔子把大灰狼给赶跑了。孩子最后问:“为什么大灰狼是不好的?,母亲很生气,觉得这种问题孩子都不知道,一个耳光打过去“那还用说?”

这是典型的家长站在自己的角度,用成人的思维方式教育孩子的案例。

2、以自我为中心的教育

同一件事情,不同父母的处理以及这种处理对孩子造成的影响

【案例】两个男孩为一件小事打起来,双方互不相让,最后都带了点伤。当两个孩子各自回到家,父母看到了伤。

A父亲:你怎么这么笨,打不赢他吗?你可以用石头砸他呀,还可以用你的皮带打,我的儿子怎么可以被人欺负?明天我看着你和他打一次。

B父亲:一点小事犯不着打架,伤了人对你对他都不好,以后让着点,学会和人友好相处。

点评: 这里涉及到一个问题——爱。无论父亲怎样处理,在父母的意识里都是在爱自己的孩子,都是保护自己的孩子,或者说都是为自己的孩子好。由此父母用自己的意识来解释“爱”这个字。而这个自我意识却把孩子引到了不同的地方。因此,爱就有了很多种解释和表现。打是爱,骂是爱,纵容是爱,虐待也被解释为爱,管教是爱,严格是爱,溺爱也是爱。总之,所有父母对孩子的行为都是“爱”孩子的。

3、以社会为中心的教育

生活中,我们不反对社会中心性教育,本来孩子的成长就是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但孩子的发展有顺序性。现在的家长过早地教育孩子适应社会的要求,包括很多父母让孩子分享、独立、懂礼貌、尊重成人等。这些能力和规范需要教给孩子,但应该遵循孩子发展的顺序性。

(1)分享。在孩子中间尤其是很小的4~5岁的孩子,经常会因为争东西玩或者吃而 6 打架、哭闹。家长会很着急地“教育”孩子哥哥应该让弟弟,男孩子应该让女孩子。中国古代经典故事“孔融让梨”是家长的法宝,百讲不厌,而孩子依然不懂。孩子的脑子里只要那个玩具,那样东西,他们没有那么理智,他们还不懂得“分享”。

(2)独立。真正的独立性的成长要求来自12~18岁,这个阶段的孩子不愿意家长干扰他们。只要孩子心理有安全感,任何时候他都是独立的。独立不是身体,而是心理。没有安全感的孩子即便到了成人,他也很难独立成长。

(3)懂礼貌,尊重成人。教育孩子懂礼貌、尊重成人,实际就是教育孩子对自己的感觉和情绪说“不”。孩子的感觉比成人敏感得多,情绪也很放松,不懂得控制。当孩子不喜欢某个人或某种感觉时,他会很直接地表达出来,不会压抑。

四、促进良好亲子关系的有效方法

(一)建立良好的亲子沟通关系

1. 使用孩子能够理解的语言

与孩子的沟通是一个双向互动的过程,如果家长讲的话,孩子无法理解,那么沟通就是无效的。有的父母经常用一些不清晰、不明确的句子对幼小的孩子说话,有些父母看不惯孩子某些行为时,爱用一些反话,讽刺的话,这样做容易给孩子造成误解,从而不理解家长说话的真实含义。

2. 使用孩子喜欢的沟通方式

聊天——把要教育的道理融进去;讲故事——从故事中领悟道理;游戏中沟通——因为孩子处于比较兴奋的状态,比较容易接受父母的教育。拟人化说话方式——拟人化的语言容易被孩子接受,符合孩子的心理特点,孩子会根据自己现有的生活经验进行理解和感受。

3. 多用描述性语言代替批评、命令

描述性语言是客观的、冷静的,不带家长的不良情绪,也没有强烈不满和攻击性的字眼,容易让孩子接受,可以避免互相指责和埋怨,让每个人把注意力集中在“该做什么”上面。

4. 说出自己的感受

孩子做错了事,家长生气、愤怒是可以理解的,但如果家长只生气、指责,不能解决任何问题。因为人在生气时,只会指责对方行为的错误,不一定知道他的错误会给他人带来的不良影响。因此家长可以说出对事情的感受,让孩子了解家长的心情和感受。

7 例如:

A做法:“你真烦人呀,一边去,能不能不烦我呀!”

B做法:“妈妈今天上班非常累,腰也痛,脚也酸,能不能改天讲呢?我知道你一定会体谅妈妈的。”

5、多向孩子传达积极的信息

当一个人不小心犯了错误时,别人再不停地抱怨他,传达给他负面的信息,除了会使他的情绪越来越糟糕之外,根本不会有其他方面的作用。亲子沟通更是如此,家长要想更好地与孩子沟通、要想让孩子愉快地与自己合作,就要用积极的信息代替过激的言辞。

对孩子“怎么说”与“说什么”一样重要,甚至更重要。因为说什么,一般是内容,可以很快订下来要说什么,而怎么说,却要脑子里多琢磨。因为同一个内容有不同的说法。要懂得使用语言技巧来化解僵局。

尊重是相互的,父母对孩子说话时要尊重孩子,不要让那些负面语言脱口而出,同样孩子也需要尊重父母。

(二)促进良好亲子关系建立的技巧

建立良好亲子关系首先要改善亲子互动模式,其前提是家长必须和孩子有足够的互动。可有的父母说不知道怎么才能和孩子一起活动。自己喜欢的孩子不喜欢,反过来也一样。其实在家庭生活里,有很多机会能让亲子双方一起动起来。

方法一:安排黄金时间

每周安排一次或以上的“黄金时间”,在那段时间里,家长与孩子共同选出某一项活动一起去做。其中包括四个步骤,一是共同挑选活动。二是双方订下“黄金时间”的“约会”时间。三是家长用嘉许、描述、接触等新的行为模式,避免质询、命令、批评的模式。四是活动结束后,家长和孩子一起讨论个人的观察和感受。

也可以每天固定交流时间,形成习惯。

方法二:安排 “太空时间”

这是家长和孩子共度的特别时间,可以有意郑重其事地告诉孩子,这是太空时间。要求是:双方要把所有不愉快的情绪抛开,就像坐火箭去了太空,把所有不愉快的事留在地球上。孩子可以毫无拘束地说出心里话,而家长亦可毫无保留地献出关怀、支持和爱,目的是不要为原先存在的情绪或态度形成隔膜,使亲子关系中断,让孩子感到无助。

方法三:孩子不说,家长主动说

有时,为了引导孩子说话,家长在提问时可以使用一些技巧,如用比较选择法来问。假如家长想打听孩子在班上是否受人欢迎,人缘怎么样,可以这样问:“你更喜欢A同学还是更喜欢B同学?”这要比“你喜欢A同学吗?”要好。如果家长想了解孩子喜欢哪个老师,你问“你喜欢张老师吗?你觉得张老师怎么样?”不如问:“在你所有的老师中,你最喜欢哪个老师?第二喜欢的是哪个老师?第三喜欢的是哪个老师?”这样的问法可能孩子在不知不觉中就回答了。

方法四:向孩子传达家长的爱意

也许有的家长奇怪,难道还有家长不爱孩子的吗?家长绝大多数是爱孩子的,这是人类的天性。但是家长要注意:家长爱孩子是一回事,而孩子能否感受父母的爱是另一回事。

中国人的感情比较含蓄,不习惯于情感的表达,尤其是父亲,尽管家长爱孩子爱得很深切,但是孩子却感受不到。

方法五:定期召开家庭会议

家长可以定期召开家庭会议。中国家庭或许不太习惯这种形式,但是如果能形成惯例,家庭会议对建立良好的亲子互动关系是非常有效的。家庭会议既可以是严肃的,也可以是游戏式的,它并不拘泥于形式和内容,只要家庭内的事无论大小,都可以通过“会议”这一渠道来沟通决定,关键是要全体参与,人人发表意见。

第2篇:家长学校家教知识培训1

家长会设计:

跟随孩子成长的脚步

陈大学区姜洼小学

活动目的:

1、让孩子主宰自己的家长会,使更多的学生在家长面前展现自我,增强孩子们的成功自信感。

2、通过家长会,使家长体验到孩子成长的幸福快乐,感受到为人父母的无尚光荣,进而增进对班级的信任与支持。

3、在汇报、交流、讨论等活动中使家长、学生切实从各个层面受到熏陶教育、促进提高。在充分保护每个学生、家长自尊的前提下,使每个人都带着希望而来,载着喜悦和收获而去。

活动准备:相关课件,照相机

活动形式:经验介绍式、亲子活动式、互动交流式 参与人员:学生 家长 科任教师 活动时间:大约90分钟 活动地点:五年级的教室 活动过程:

一、欢迎篇——学生致欢迎辞 男:亲爱的爸爸,妈妈, 女:亲爱的各位家长, 合:你们好!

男:等待你们时,焦急而兴奋;眺望你们时,紧张而欣喜。

女:走廊那头,是你们慢不下的脚步;走廊这头,是我们剪不断的企盼。 男:摆一方桌,放一木椅,怀着草木皆知的感恩心,我们大声地说: 合:欢迎您,亲爱的家长! 女:怀揣着望子成龙之心,背负着美好生活的期盼,您来到了我们五年三班的教室。 男:在此,我们代表全班主任67名莘莘学子,对您的到来表示 合:最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

男:父爱如山,母爱似海。你们像大海一样宽广、深沉,容纳着我们的刁蛮和任性;

你们象丝丝细雨轻柔、细腻,滋润着我们的求真求知的心田。

女:在寒风凛冽的日子里,是您为我们打破冰天雪地,让阳光温暖我们的心房;

在骄阳似火的季节中,是您为我们打扇遮荫,给我们送来丝丝清凉。 男:在我们漫长的人生之旅中,是您给予了我们关怀和启迪;在我们曲折的人生之途中,

是您亲切的鼓励给了我们力量和信心。 女:点点滴滴,一切一切,都是您。

男:没有您,就没有了家的气息,没有您,就没有了爱的延续! 女:天下多少惊人事,莫过人间父母情! 男:自古亲情感天地,涌泉难报父母恩! 女:千言万语,道不尽的感激! 男:纸短情长,写不完的祝福!

合:我们唯有在心中默默感激,用实际行动来证明,我们是您最好的儿女!

最后,祝愿所有的家长身体健康,所有的家庭幸福美满!

二、成果展示篇——看看我们的孩子有多棒

男:实验学校是家乡的一所名校,她是我们每名学生成长的摇篮。在母校的怀抱中,我们求真善美,明是非;我们会学习,有修养;我们负责任,身心健康,全面发展。是母校,是班级给我们插上了一双奋飞的翅膀,如今,我们全班76名同学正展开羽翼在七彩阳光下共同翱翔。

女:亲爱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您知道吗?我们长大了,我们进步了,今天,就让您坐下来静静地感受我们成长的喜悦吧。

1、读书汇报:

本学期,我们学校开展了大量的读书活动。学校不仅要求我们重视读书,还给我们规定了读书的书目、时间、形式,我们不仅在特定的时间里读名著等必读书目,还在课前及中午上课前背古诗,成语,论语,读课文,记写书海拾贝等。校园里到处可以听见我们朗朗的读书声。

下面请听同学们的读书汇报。(分组背古诗,论语,解读成语,及名著阅读汇报。)

2、佳作欣赏:

写作是一项硬功夫,本学期班级中涌现出一批小作家。他们的作品或出现在报纸上、或出现在网站里,或在各项比赛中榜上有名。请欣赏几篇配乐作品――晚报刊出的《画小人》等。

3、才艺展示:

新世纪需要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材,一个新时代的优秀少年,一定是多才多艺的。我们班可不乏这样的人才。瞧,他们来了:

(在学生的伴奏下,请学生歌唱,同时,书画表演的同学现场表演展示。)

4、亲子互动:一家三口人合作朗颂。

5、学生各科优秀作业展览。

6、大屏幕出示各项“班级名星榜”。

三、交流学习篇——优秀学生代表及家长做典型发言

女:我们的成长离不开父母,离不开老师,同样也离不开自己的伙伴。在我们的身边,的确有那么多同学的表现可圈可点,我们多想向他们学习啊。您知道他们是谁吗?

1、请同学汇报各方面表现出色同学的事迹。

2、请成功教育孩子的家长就孩子某一方面问题交流自己的经验教训。

四、互动评价篇——查看学生自评、互评记录,并留言

1、出示学生课前所做的各方面表现的自评、互评记录,请家长观看。

2、家长留言:一方面填写对学生意见;一方面填写对学校的意见,建议。

3、家长互吐心声,也可以与科任教师相互交流探究。

五、家教指导篇——给家长的几点建议

现在的孩子,依赖性强,自理能力差,挑战困难的勇气不足,意志品质弱。作为学校和家庭,要共同努力,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责任意识,加强爱的教育、劳动教育,合理运用赏识教育。今天,就家长对孩子的影响这一问题,谈几点建议。

(一)规则意识

“不以规矩,不成方圆。”这话大家都知道,其中的道理不言而喻,“规”是曲线,“矩”是直线;“规”是圆,“矩”是方。要感悟与学习直线的耿直、“方”的端正;曲线的婉转、“圆”的包容。规则意识是从小培养的,是受用一生的。用现在一句时髦的词儿来说,任何时候都要遵守“游戏规则”,否则,就会出局。那么学校也有学校的规则。作为家长,您是否有意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了?这就需要我们做家长的认真反思一下自己的一些做法了。

比如:学校要求下学后不在校门口买零食,目的是要让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卫生习惯,做有修养的人。而有的家长就高高举着糖葫芦,跷脚站在接孩子的队伍中,然后像迎接凯旋的功臣一样接过书包递上糖葫芦。

再如:我们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不乱丢垃圾。而我们有的家长看到孩子扔纸,不去制止,似乎理所当然,甚至把自己在校门口接到的一些宣传资料也随手就扔在了地上。

又如:学校要求家长在指定地点接孩子,把车辆停放在马路对面,目的是规范放学秩序,保证学生安全,尽可能小地影响道路交通。而有的家长,推着车子或者就把汽车停在门口,孩子刚走到校门口,就急着喊出来,只顾方便自己。更有甚者,孩子听老师的话不提前出排,跟着队伍向前走的时候,咱有的家长就冲过防护线,像抢人一样硬把孩子拽出来带走了,让孩子很不情愿。说实话,当看到这一现象的时候,我们真的无话可说,只有无奈的笑了。我们学校学生数很多,我们很感谢大家对学校的信任。我们都希望实验学校越办越好,学生素质、家长素质越来越高。放学时,如果您能多走几步路,把车子停在马路对面,就能腾出更多的空间,给别的接孩子的家长提供方便;如果您能按照指定地点等候孩子,不上甬路的台阶,不把防护绳挤弯挤断,就能让后边的家长都能看到孩子,就能让孩子们行走的路更宽敞;如果您能在遇到特殊天气的时候相信学校会采取最适合的措施,您就不会不听保安劝阻强行挤进校园,冲进教学楼造成放学秩序混乱。实验学校是最好的,实验学校的学生家长的素质也应该是最高的。我们希望,实验学校的家长们,应该从自身做起,给孩子树立榜样。如果绝大多数人都能够自觉主动地遵守规则,那么不守规则的少数人就会成为众矢之的了;如果大家都能多一些正义感和责任心,那些混在家长队伍中小商小贩也不会有市场了,他们自然就不会再来捣乱了。

规则意识,不是靠学校的说教就能形成的,它是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逐步养成的,家长潜移默化的影响至关重要。我们要从正面去引导、教育孩子,要让孩子从小认识到,只有自己足够优秀,才能有所成就,绝对不能让孩子从小就有投机取巧、走捷径的思想。

(二)责任意识

负责任,是一种美德,是优秀的品质。我们应该教育孩子,从小敢于担当,勇于负责。 当孩子因为贪玩没写作业怕老师批评惩罚的时候,您如何对待?是帮助孩子撒个小谎说作业忘在家里了,还是让孩子自己去承担?

当孩子不小心做了错事怕受到学校处理的时候,您是教育孩子知错就改引以为戒吸取教训,还是帮助孩子寻找理由减轻责任?

当孩子损坏了班级或者学校公物的时候,您是教育孩子自觉赔偿还是想方设法不承认? 当您的孩子与别的孩子发生矛盾冲突的时候,您是教育自己孩子宽容大度、有错就改还是据理力争、丝毫不让?

当您的孩子不小心给别的孩子造成一些身体伤害的时候,您是教育孩子敢于承担,积极治疗还是努力开脱、减轻责任?

我们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这样的事情都曾经发生过。可能一时一事,似乎我们占了便宜,实际上,无形中让我们的孩子形成了不好的认知:可以撒谎、可以逃避、可以推诿、可以不负责任。也许,您损失了一些钱财,但是您得到的,却是多少钱也买不到的孩子的良好品质。事情虽小,影响巨大,值得我们每一位做家长的深思。

(三)爱的教育 现在的孩子,得到的爱源源不断,却很少懂得爱别人。孩子们是被大人宠坏了,溺坏了。爱的教育不可或缺。

首先,要教育孩子只有先学会爱自己,才能爱父母家人、爱老师同学;只有现在懂得爱班级爱学校,长大才能爱社会爱祖国。

爱自己,要注重自己在同学、老师心目中的形象,时时刻刻塑造自己,不要随便破坏自己的形象。比如自习课不守纪律、比如经常和同学打闹、比如看不见值周生就在走廊跑跳逗闹、比如故意做一些小坏事(随手丢废纸、空水瓶;把卫生间的纸篓扣过来;往纸篓中小便;往便池或水池中倒垃圾;破坏桌椅、踩草坪、踩休息凳;往塑胶操场的下水道中塞垃圾等)。也许孩子认为这些无伤大雅,但实际上,这些行为已经不知不觉都刻画在同学的头脑中了。一个人在别人眼中形象的建立,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是许多的小事的累积。不要自己毁自己。

还要学会爱父母、爱老师、爱同学。上学离开家门或者走进校园,孩子会不会和您说一声再见?见到老师,能不能问一声老师好?父母为孩子做事情,孩子会不会说一声谢谢?放学离开校园,能不能和老师说一声再见?同学有了困难,会不会主动帮助?

更要学会爱班级爱学校。班级的扫除工具坏了,能不能主动添加一个?班级窗帘需要清洗了,能不能主动完成?班级文化校园文化建设需要筹谋划策,能不能主动出人出力?发现损害班集体损害学校的事情,能不能主动制止?像爱自己的家一样爱班级、爱学校,做班级、学校的主人,有主人翁的责任心和使命感,这是大爱的体现。

(四)劳动教育

现在的孩子,什么都是等现成的,劳动能力越来越弱了。家务事不会干,甚至自己的事情都不能自己做。学校能培养孩子劳动能力的地方,主要就是卫生清扫了。作为家长,不愿意孩子因为早晨扫除耽误了写早自习作业,心疼孩子在冬天的冷风中早早来到操场扫除。所以,很多孩子在做值日生的时候迟到。家长可能认为晚到一会儿没什么,实际上,不但孩子对劳动没有了正确认识,还不利于培养孩子的责任意识。劳动是一种能力。希望各位家长,要有意培养孩子的这种能力,支持孩子扫除,督促孩子不迟到,教育孩子认真完成清扫任务。另外,平时在家里,一定要让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不要让孩子成为只会学习的机器。

(五)赏识教育

赏识教育一直是教育工作者和广大家长大力提倡的观点,并得到了学生广泛的认可。作为家长,要相信自己的孩子有进步的潜能,要常用鼓励、赞美的语气,用启发引导的交流方式于孩子沟通,及时发现孩子的进步和变化的闪光点,并及时给予表扬,多给孩子一点信心,从而激励孩子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的学习习惯和能力。对于成绩差的孩子,家长不能一味地泼冷水,不能总是求全责备,更不应该放弃。要让孩子感受学习带来的快乐,要鼓励点滴进步,提高孩子主动学习的兴趣。只有孩子有了小成功的意识,他才能有可能去争取大的成功。

1、从爱孩子到懂孩子,用心沟通。

自然界中的爱都是为了会聚,唯有对子女的爱是为了分离,不论我们对孩子倾注了多少的爱,都不会想孩子将来能来报答我们或者留在我们的身边,这是一种奉献的、无私的爱。认为给了孩子的一切物质需要就是爱孩子,但这样的爱却是不可取的。考虑过你们的教育方式孩子能否接受,你们又是否了解孩子的需求呢?现在的孩子是高智商、高脆弱,心理承受能力差,只要你否定了他,他就会认为自己是不可能做好事情的,孩子也讨厌用别人的优点来和自己作对比,因而我们要知道怎样去爱孩子。孩子小的时候我们什么话都会听他讲,会问他今天学得怎么样,开不开心,有什么不能解决的问题等等。为什么孩子长大后却不愿意跟父母讲这些了呢?这应该和我们长期错爱的教育方式有关。孩子长大一些了,我们做父母的反而不会有耐心倾听他讲话了,或者他一讲话我们就嫌他烦了,觉得他讲不出有意义的内容。这是因为家长没有真正跟孩子沟通,不能深入到孩子的心中去,也就不能真正懂得孩子的需要。

2、强化优点,淡化缺点,提升孩子的自信心。

赏识教育的特点是注重孩子的优点和长处,充分肯定,不断强化,逐步形成燎原之势,让孩子在“我是好孩子”的心态中觉醒。作为父母,我们应尽量地挖掘孩子的优点,提升孩子的自信心。当父母经常指责孩子的时候,孩子会觉得自尊心受到了伤害,心情会烦躁起来。这些负面的东西多了,孩子就难有乐观的心态,他们会认为自己什么事情都做不好而否定自己。我们应该把目光放在孩子细微的改变上,表扬他的进步,让他尝到被肯定的甜头,孩子才会继续进步下去,对于孩子的过失,应该从关心的角度给予安慰、激励和鼓舞。法国教育家第惠斯说: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提升激励和鼓舞。这种饱含着情感的激励和鼓舞,对于每个孩子的人格尊严都是有价值的,都会对他们产生令人欣喜的力量。

3、赏识孩子,让孩子体验成功。

成功的体验会促使一个人永远向上,一个人的成功经历越多,他的期望也就越高,成就感就越强。有的父母在孩子小的时候会按孩子的成长规律去教育他、赏识他,在孩子长大时却不能这样做了。究其原因,大多是因为随着孩子的长大,父母工作的更加繁忙,生活和工作的压力也更加繁重,没有太多的时间去倾听孩子的心声。孩子遇到高兴的、烦恼的、无助的事情跟自己说都没太在意。久而久之,孩子遇到什么事情都不想跟父母讲了。

很多父母也希望采用赏识教育的方法来进行教育,但现在用感觉又很别扭。的确,太长时间没有用了,突然用起此方法,双方都难以接受。在这里不妨给大家介绍一个方法,就是创设一个让孩子体验成功的环境。比如,孩子把家里的东西乱丢,自己的房间乱糟糟的,我们可以把孩子叫到跟前对他说:“你感觉现在家里如何?”他会说“很乱,像垃圾场。”再问他“我们的家都像垃圾场了,那该怎么办?”他会说“收拾收拾呗。”那么我们让他自己去整理房间。他可能会问为什么让他去做,这时我们可以告诉他“等你整理完房间我再告诉你。”等他清理干净后我们可以让他说说前后的感觉有何不同,他会说现在干净多了,这时我们再来肯定他的劳动成果,表扬他的行为,让他体验到劳动后的价值,就会自然多了。赏识让孩子有成就感,赏识让孩子更快乐,赏识让孩子越来越好。

4、捕捉教育契机,提升孩子的是非判断力。

人们常说: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在战场上,一个好的指挥员总是善于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机会,从而赢得战争的胜利。我们的教育工作虽然不是在打仗,但同样也需要抢时机。再举个例子。一个孩子通过努力后,当了班上的一个值日组长,回去后很开心地跟父母说,没想到得到的却是父母这样的回答:“才当上值日小组长就这么开心,距离班长还远呢。”可能我们的目的是想刺激孩子更加努力别骄傲,但孩子的心灵是脆弱的。当他的满心欢喜换来的是一盆冷水或者是漠不关心,甚至是嗤之以鼻时,试想一下这时孩子的心理吧,孩子还会满怀信心地去学习吗?其实这是一个多么好的教育孩子的时机啊!如果能好好的利用,便很容易取得良好的效果。我们应该这样说:“你很棒,这是你努力的结果,也是老师对你的认可和父母对你的支持,再继续努力,可能咱还会当个中队委员呢!”这样孩子听起来心里就甜滋滋的,有努力的目标,也知道此机会得益于老师和家长的付出,而不只是自己的功劳。对孩子来讲教育无大小事,只要我们始终用一颗爱心去发现孩子身上的闪光点,善于捕捉任何一次转瞬即逝的教育契机,不失时机地给予鼓励,将孩子“性本善”的一面引导、发挥出来。这样的孩子心善、语善、行也善,用善来指导自己、判断事物,孩子的适应性将很强、判断力也很好。

赏识孩子是让孩子在轻松中接受教育,在快乐中修正自己,赏识是孩子精神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阳光、空气和水,没有赏识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但赏识也不是万能的,恰当的赏识让孩子如沐春风,不恰当的赏识却会让孩子无所适从,啼笑皆非,因而在赏识教育中,应该注意好以下的问题。

第一,赏识要有良好的心态。在对孩子的赏识中要没有情绪,但要坚持原则。孩子错了,应当给予指出来,孩子知道了就可以,不能带有情绪来指责孩子。但如果孩子答应了去做某一件事而没有去做,比如说写完作业再去玩,但最终是没写作业就去玩,这时就应该严厉的批评、甚至惩罚,这就是坚持原则。让孩子知道自己的事情应该自己去解决,做不好就要承担责任。 第二,赏识应具有连续性。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谁都不喜欢,对于孩子来讲,最难捉摸的是父母的骤然转变,孩子会在父母忽左忽右不断变化的教育里面感到不知所措、无所适从,所以对孩子的赏识要能持续下去。赏识几天后就不赏识了,孩子会认为父母是在作秀,这时再赏识下去就难以实施了。

第三,赏识要懂得配合。一个孩子的成长过程会接触到各种各样的人和环境,其中影响最大的人是父母、老师,最主要的环境是家庭、学校,那么老师与父母的配合就显得尤为重要了。作为老师要跟学生讲父母的辛勤劳动是多么的不简单;作为家长的也要跟孩子说老师是多么的不容易,也就是相互地推崇一下对方。夫妻间的配合也一样,要齐心协力、积极改变现状,孩子则会在老师、父母共同的努力中感到安全、温暖和希望。

简单地说,赏识教育是一种没有情绪,没有功利,不求回报的爱的教育;是一种积极心态的教育;是一种坚信孩子“行”的信念教育。总之,教无定法,贵在得法。赏识教育也是对孩子进行美德教育的一种方法。

(六)向家长介绍教育孩子的10个最佳时机

1、新学期开始的时候

新的一年、新的学期开始或孩子进入新的学习环境时,会有一种新的意识、新的能力,此时父母因势利导,当会“旗开得胜。”

2、孩子享受成功喜悦的时候

父母若能在祝贺鼓励的基础上,对提出明确具体的要求,将会收到满意的效果。

3、孩子感受委屈的时候

父母若能主动地以冷静、宽容和同情的态度去帮助孩子解释,孩子会产生感激之情,也就易于接受父母的告诫了。

4、父母与老师交流的时候

父母应把孩子的长处告诉老师,同时以希望的口气指出孩子的缺点,不宜单纯地“告状”。

5、孩子有困难或遭遇失败的时候

父母不应训斥,而应肯定成绩,对孩子不足之处给予点拨,帮其走出“困境”。

6、孩子有较大过失的时候

这时父母的理解、同情、体谅是孩子最需要的,很多时候,循循善诱能收到很好的效果。

7、孩子对某些事物心怀浓厚兴趣的时候

父母应积极支持、鼓励,推动孩子去寻求知识,激励孩子深入钻研。

8、有较大集体活动的时候 这是教育孩子遵守纪律,为集体争光,培养集体观念的极好时机。

9、他人取得成绩的时候

孩子往往会暗下决心“我也要做出成绩”,父母要抓住这一时机,对孩子提出适当目标要求,使其一时热情变为持久的行动。

10、外出做客或有客人来访的时候

一般,孩子都喜欢听好话,不愿在别人面前现丑,所以这时应注意保护孩子的自尊心,不在客人面前“揭短”,多谈孩子的优点和长处,恰当提出希望 。

六、班主任总结

各位家长朋友,您的孩子需要我们的教育,我们的教育更需要您的配合。每一个成功的孩子背后都有成功的家长,为了您的孩子的未来,请反思您的家庭教育观念和方法;为了您的孩子的成长,请您多给他们一点关注,多为他们的成长作些准备。

向各位家长推荐几本书,非常值得一读:《不输在家庭教育上》、《好妈妈胜过好老师》、《爱的教育》。

最后让我们再次祝愿我们的孩子在成长的路上求真善美,明是与非;会学习,有修养;负责任,身心健康,全面发展!谢谢大家!

第3篇:家长授课活动教案《学习家教知识,促进孩子健康成长》

学习家教知识,促进孩子健康成长

——2009年9月慈化中学702班家长授课活动教案

教学目的意义:让家长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教学目标:

1、在家长心目中确立起重视家庭教育的意识;

2、引导家长阅读《初中生家长读本》。

重点难点:在家长心目中确立起重视家庭教育的意识; 教学步骤:

一、推动摇篮的手,将会推动全世界

中外历史上的领袖、名人、科学家、实业家、艺术家„„,诸如中国现代历史上的三个伟人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外国历史上的美国的华盛顿、法国的拿破仑、德国的马克思、俄国的列宁;有如诺贝尔、居里夫人、爱因斯坦;再如比尔?盖茨、霍金等等,他们的一生都从不同的方面、不同的程度推动着或改变着本国和全世界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科学的、艺术的历史发展进程,而他们也都是在摇篮中长大的,从各自的家庭里走出来的,都是受到过和受益于他们父母的教育和影响的。

20世纪80年代,在我国广为流传着中日儿童在“夏令营中的较量”的故事,人们从中得出了一个结论: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首先是不能让父母输在起跑线上。后来,又有人引申说:民族未来的较量,实质上是当今年轻父母的较量。

以上这些,都在说明一个道理:家庭教育的重要。正如伟大的生理学家巴普洛夫所说:“婴儿从降生的第三天开始教育,就迟了两天。”

家庭是天然的教育场所和基地,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对孩子的教育影响有以下特点:

1、情感化的教育。家庭教育充满着爱,正如那首歌所唱的:“世上只有妈妈好,„„,幸福少不了。”

2、潜移默化的教育。父母的一言一行,都是孩子的模仿对象,影响至深。

3、个性化的教育。这是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所不能企及的。

4、随机性的教育。家庭教育是随时、随地、随机地“遇物则诲”、“遇事则诲”的教育,机会无处不在。

5、

二、三代人互动式的教育。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校不能取代家庭,尤其不能取代母亲”,在他伯父的雷什中学里有一条著名的警语:“母亲,亲记住,你是主要的教育家,主要的教育者,未来的社会取决于你!”

二、科学教子 事半功倍

教育是一门科学,一种艺术,也是一项十分艰难的工作。因为,影响家庭教育的因素很多,诸如家庭成员的结构,父母的职业、收入、社会地位、文化程度、素养、教育观念、教育方法等,都会制约家庭教育的方向、内容、方法和效果。

从家庭成员的结构来看,大致有以下几种家庭类型:

1、核心家庭:父、母、子女,标准的三口之家;

2、主干家庭:

二、

三、四代同堂的大家庭;

3、隔代家庭:祖带孙,父母不在一起生活;

4、单亲家庭:离异(或未婚)有子女;

5、重组家庭:继父母或新父母和一方有血缘的子女;

6、监护家庭:长辈与孩子无血缘关系,只是受亲属、朋友所托代管、监护,或是孤儿为亲属抚养、监护;

7、领养家庭:父母与子女无血缘关系的养父母子女关系。

再从父母的教育观念和方法来看,大约有以下几种家教类型:

1、严管型:孩子精神压力大,容易产生自卑、逆反、攻击行为。

2、溺爱型:容易让孩子自私、贪婪、懒惰,自我中心,缺乏爱心。

3、放任型:容易养痈遗患。“养不教,父之过”。

4、暴力型:错误的认为“三天不打,上房揭瓦”,结果打出个奴才、懦夫、逆子、暴徒、罪犯来。

5、无奈从众型:人云亦云,请家教,学乐器,孩子烦恼不堪。

6、民主学习型:这对孩子、家庭、社会都是有益处的。

虽然说制约和影响家庭教育的因素非常多,但是,家庭教育还是有其可以遵循的共同规律和法则的。根据专家学者的研究和成功家教的经验,以下几方面是应当遵循的——

1、与时俱进的更新家庭教育的观念。

(1)亲子观;

(2)人才观;

(3)发展观;

(4)教育观;

(5)评价观;

(6)民主观。

2、遵循家庭教育的原则。

(1)德育为首;

(2)情理交融;

(3)言行结合;

(4)协调一致。

3、学习运用正确的教育方法。

(1)要理解孩子。

(2)要尊重孩子。

(3)要欣赏孩子。

(4)要让孩子吃点苦,受点挫折。此所谓“富门寒教”。

(5)要关注孩子的不良苗头,分析原因,防微杜渐。

三、开卷有益:

1997年,原国家教委、全国妇联颁发了《家长教育行为规范》,主要有10项内容,它把家庭教育的指导思想、观点、重点、内容、方法等,作了精辟简明的概述,向家长提出了实施科学家教的要求。家长要达到《规范》的要求,就有一个学习科学家教知识,提高自身素质的任务。要学习,就要读点书。开卷有益,我们还是请家长仔细读读《初中生家长读本》这本书。

让我们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一起来学习探讨初中生的家教问题,把家庭教育的质量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四、课后反思: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摇篮,家庭是每个人心灵的港湾,作为家长,要做学习型家长,做合格家长,要用自己的良好心态给孩子营造一个宁静的安详的港湾,让孩子从这里起步,在这里扬帆起航。

第4篇:学生家长家教心得(2)

家庭教育心得体会

各位老师、各位家长:

大家好!

我是五(1)班学生xxx同学的家长——xxx。今天很高兴和在座的各位家长在一起交流一下教育孩子的一点体会。 我家有三个孩子,家庭负担相对于一般家庭来说,是比较重的,但我和孩子的爸爸都觉得现在这个社会没有文化是不行的,因此,我们非常重视对孩子的教育培养。为了生活,孩子爸爸不得不常年在外打工,我就在家负责带好三个孩子,保证孩子们健康成长。

xxx是我的二女儿,这孩子自小活泼开朗,个性也比较强,我经常因事顺导,采用鼓励、欣赏的语言与孩子交流、沟通,孩子也很听话,在学校老师的精心指导下,现在我的孩子正健康茁壮地成长起来,我感到很欣慰。 我觉得家长教育好子女要做到以下几点:

1、欣赏孩子而不溺爱孩子。

每个孩子都是一个鲜活、有生命的个体,他们都会有自己对周围世界简单而天真的感官认识,当孩子们说出自己的想法时,家长不要急切地否定和抹杀,而应当以欣赏的眼光对待,体会孩子会这个世界的理解、认识,这样,孩子就会觉得自己是被认同的,他们的自信心就会增加,自信心增加了,他们就会更主动的去思考、学习,去认识、了解这个世

界。这比外界强加的灌输效果要好。

欣赏不是溺爱,物质的一味满足其实就是一种溺爱,这一点在座的各位家长一定要把握好。在我们家里,学习上需要的东西,对成长有利的要求,我肯定会无条件满足,而对于一些不合理的要求,我会很严厉地阻止并进行相应的教导。

2、以身作则,做好示范。

父母是孩子的启蒙老师。孩子的一言一行、思维方式都会收到父母举足轻重的影响,因此,家长的言传身教非常重要。平时,我们给孩子以懒散的形象,孩子就会变得懒散;相反,我们为孩子树立勤劳、善良、文明、好学的榜样,孩子们就会变得勤奋、善良、文明、好学。

3、做好家庭监督管理作用。

这一点主要是针对孩子在学习上的问题。刚才陈老师说,小学阶段是培养好习惯的最佳时期,我非常赞同这句话。孩子毕竟是孩子,爱玩是他们的天性,但是,上学了,这种天性就该收一收了,学习逐渐变成主要任务,老师在学校布置学习任务后,学生在家庭完成得如何,就要靠家长来监督,强化学习效果。从一年级开始,我就注意培养黄静洁养成好的学习习惯,比如我要求她一定要认真思考问题,按老师要求做好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等等,现在,学习上的事,我基本不怎么过问了,孩子基本上都能自觉主动地做到这一点。

一些家长可能会说:我讲了,不管用。在这里,我想提醒一下:你讲一下,就算了?还是把你所讲的话落实到行动中了呢?孩子是我们自己的,不能找理由说自己没办法,即使你在孩子的学习上无法指导她,也请你在态度上让孩子感受到你对他的要求和期待。

4、要多与学校沟通。

我经常会找陈老师了解xxx在学校的学习、思想动态,也经常向老师反馈孩子在家里的学习,生活变化情况,因为,只有多沟通,我们才能准确掌握孩子的成长变化,及时做好辅导、纠正。

以上就是我在教育子女上的一点浅见拙识,不正确的地方还请各位老师和家长给予纠正、指导。谢谢大家!

第5篇:小学生家长家教心得(模版)

小学生家长家教心得

实验小学校区四年级班乔子豪

我是乔子豪同学的家长。非常感谢老师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共同交流的平台。首先,请允许我代表所有家长向为孩子的健康成长付出辛勤劳动的老师们表示衷心的感谢。下面我就我对家庭教育谈点个人的心得,欢迎大家批评指正。

一、培养孩子养成有规律的作息习惯,早睡早起。乔子豪晚上9:00要准时上床睡觉。只有保证睡眠,才能确保孩子精力充沛的迎接每一天。

二、寓教于乐,让孩子意识到学习知识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在女儿上幼儿园的时候我每天晚上在孩子睡前都会给她念一个故事,念完后我都会归纳一下,这个故事的主要内容,使女儿对阅读产生了兴趣,所以女儿的语文阅读分析能力还可以,对语文这门课也较感兴趣。

三、多表扬孩子,增强他的自信心。每次考试都不要太再意孩子考了几分,而是关心她做错的地方,为什么错了,是粗心,还是真的不懂。进步了,就表扬孩子,说她真棒;如果退步了,就鼓励她,说没关系,只要努力了就好。

四、学习之余,让孩子多看看新闻,让他慢慢接触社会,了解社会,增加社会知识。

五、孩子做作业一定要有自己独立的空间,家长千万不要陪在孩子身边,让他一个人独立思考,静静的完成作业,尽量不要打扰他。

遇到不会的题目,放到所有作业完成以后,你再去给他讲解。

六、每天一定要留点让孩子自己能自由支配的时间,让他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当然教育孩子需要注意的地方有很多,但无论什么方法都要为养成孩子良好的习惯和让孩子保持旺盛的兴趣服务,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为了一切的孩子,让我们家长共同努力,让孩子养成良好和学习习惯的同时能拥有一个快乐、幸福的童年。

第6篇:小学生家长家教心得怎么写

小学生家长家教心得范文一

孩子的受教育过程,离不开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三个方面,但家庭教育在其一生的成长中始终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本人谈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第一:要从小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父母的一言一行在孩子的心中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要想让孩子有浓厚的学习兴趣,首先父母要以身作则,给孩子创造良好的家庭学习环境,闲暇之余,家长不要一顾地埋头于电视电脑中,带领孩子一起阅读,把书中有趣的内容分享给孩子听,慢慢地孩子也会对书产生了兴趣,你会发现孩子从一开始听,到自己认真地看,逐渐转化升华的过程就是一大进步。

第二:要给孩子树立自信心,在重视学习的同时不要给孩子施加任何的压力。

在孩子的学习过程中总难免会遇到一些困难,比如考试成绩不理想时不要轻则言语中伤,重则打骂,这样只能适得其反。在《家长肯“退步”,孩子才能进步》的文章中说得好:“父母的手是用来爱抚孩子的,不是惩罚孩子的工具,也就是不许打孩子。父母的手不是指指点点的,而是用来牵引和与孩子一起描绘未来的。”家长应以平和的态度与孩子共同总结失败的原因,不要挫伤孩子的自尊心,和孩子共同探讨好的学习经验和学习方法,适时加以鼓励,让其树立足够的自信心。孩子哪怕只有一点点进步,家长都应该及时地毫不吝啬地夸奖,这样就会增强孩子的自信心。当然家长绝对不能再给孩子施加任何压力,否则只会产生逆反心理,甚至产生厌学的态度。

第三,应该多抽些时间与孩子沟通,及时了解孩子的所思所想。随着孩子的渐渐长大,你会发现孩子的思想也慢慢地成熟了,有些事不太愿意与父母说,这时父母要尊重孩子的人格,把孩子当成自己的朋友,认真倾听孩子的诉说,及时和孩子沟通,了解孩子在校与老师同学之间的喜怒哀乐以及交友情况,孩子的想法对的加以勉励,错误的加以疏导,做孩子及时的老师。

第四:要教育孩子对待每一件事都要有一丝不苟,严谨认真的态度。无论在学习上还是生活中养成此好习惯,对其将来的一生都受益匪浅。

第五:孩子的综合素质教育,培养孩子的诚实,善良,吃苦耐劳的优良品德。当今的孩子面对复杂的社会,必须要有明辨是非的能力,首先自己要用一颗诚实善良的心去面对每一个人。其次,随着物资生活的提高,家长较容易满足孩子的各种要求,这样只会造就孩子不太珍惜自己轻而易举得到的东西,使得孩子面对一点点困难就容易退缩,缺少吃苦耐劳的精神,所以作为家长面对孩子提出的要求,绝不可以全盘吸收,合理的加以采纳,不合理的加以疏通引导。

第六:多带孩子参加户外活动,可以开阔视野。让孩子从小培养热爱大自然的好品德,从而也增长了不少见识。

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是相辅相成的,只有把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共同抓好,才能塑造出优秀的人才。

小学生家长家教心得怎么写范文二

学校教育是一个人一生中最早接受到的正规教育,搞好小学教育,对孩子从小培养崇高地品德和良好地素质具有重要的作用,好的小学教育,可以促使孩子们将来顺利读完小学、中学甚至大学。俗话说得好“万事开关难”,小学教育是人生教育的“头”,这个头如何开好至关重要,它有时可以决定一个人的人生以后走什么样的道路,决定一个人今后的品行如何。

那么,怎样搞好小学生的教育呢?关键应该根据小学生的特征“对症下药”。小学生象春天的花朵,天真烂漫,活泼可爱,纯真无瑕,分辩是非能力差,同时有极强的好奇心及接受能力和模仿能力。所以对小学生施教,作为家长绝不能采用简单、粗暴的方法,应善于引导,想方设法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主要应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首先,做为家长要放下架子,善于和孩子们交朋友,平时少用命令的口气,多用商量的语言,比如可以说“来,爸爸跟你一起想看这到底是为什么”,“我们来一起画画好不好!”等等。因为孩子胆小,如果家长经常教训孩子,势必使孩子产生恐惧感和厌恶感,不敢亲近你,同时还往往产生逆反心理,不但不爱听你的话,就连学校也怕去了。

其次,做为家长,平时要特别注意自己的形象,在孩子面前言行举止不能随便乱来,因为小学生有极强的好奇心和模仿能力,同时分辩是非能力差,在家里,家长们都教育孩子,到学校后要听教师的话,所以孩子们都认为老师的话永远是对的,老师做的永远都是好事,孰不知,老师在孩子们的心中无形已经树立了伟大的形象,教师的一言一行都成为孩子们模仿学习的榜样,所以在孩子们面前,家长要像教师一样,言谈举止要文明得体。因为父母是孩子最好的学习榜样,家长在平时的一言一行直接影响着孩子人生观和世界观的形成,对孩子今后人生道路的成长影响深远。

再次,在平时的家庭教育中,要想方设法善于引导,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我们都知道,孩子生性好动、贪玩,正如教育专家所言,只要他们感兴趣的事,他才会真正认真去学,认真去做,自觉地做。否则,对他们不感趣的事,他们死活都不愿去做,赶鸭子上架在孩子们身上行不通。只有善于引导孩子,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才能让孩子们学得更多,平时我们可以利用自己的知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编一些有趣的小故事,或有趣的游戏等,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 小学生家长家教心得范文三

孩子是每个父母的宝,何如让孩子在自己父母身边在学校里乃至将来在社会上健康成长和快乐生活,是我们每一个做父母的无法回避的实际课题。

学校生活,要求孩子们树立较强的集体观念、时间观念、遵守学校纪律和尊重社会公德。但孩子年龄小,贪玩的天性只是让他仅懂得了这些道理,如果不经过持续得体的训练和教育,那也不一定能获得较好的结果。因此从孩子上幼儿园起,便对孩子进行常规教育,对怎样上课、怎样回答问题、怎样尊敬老师、怎样团结同学处理同学之间的关系等等,都做了明确的要求。然后,时常教诲,孩子依旧不可能“事事洞察皆文章”,要不然,这个孩子也可能没有童真童趣了。

对孩子的教育,仅凭单纯的讲道理是不行的,孩子们都喜欢听大人孩提时的故事,哪怕是最顽皮的孩子一听讲故事,马上就会提起神来。抓住了孩子的这一好奇心理特征,常常通过自身儿时的磨难对他进行适时的教育。

为了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给他讲当代著名科学家的事例,使他懂得学习应该认真、刻苦。孩子做作业时,难免有“螺丝屁股”现象发生。为了培养孩子静心耐心的性子,孩子妈妈在他做作业时会静静看书陪读,使之潜移默化地慢慢培养该静则静该动能动的行为习惯。

我们十分注重孩子的思想道德教育和团结友爱的精神,例如:孩子有时来告状,说个别同学对他的东西比如玩具、图书感兴趣,乃至放学后叫他请客买吃的事情等。遇到这种情况时,我就会笑着对他说:你作为一个男同学,起码要具备大方大度和广纳人气的气度,在你有能力的条件下,为什么不做“好人”去成为一个“领袖”呢?接下来,孩子自己也笑了,孩子似乎明白了我的意思,我也就达到了教育目的…….但反过来,我绝对不允许他有“那种”思想的存在,因为这是两种“制度”下不可对等的要求,我告诉儿子,谁要有对等凡俗的计较,以后谁将会有凡俗的结果。

我们对孩子在道德建设上的培养有利于他德育上的帮助,教育和培养孩子尊重社会公德(如在公交车上让座,给社会上那些乞讨的同龄人或老年人施以帮助、残疾人义演的赞助和汶川大震捐资等等)都能极大地培养他将心比心的同情心和对现有幸福生活感恩的心,从小帮助他树立更大的自信心和将来对社会富有责任感。又比如说,我们在每月给我父母养老钱的时候,尽量让孩子看到,要他知道他的父母不忘“生养之恩”。好几次,孩子也会自然地“关心、催促”我们一月当中是否及时给他爷爷奶奶“孝顺”钱了没有。孝心从此在孩子幼小的心田催芽并茁壮成长。孩子虽小,尚在小学生之列,但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要一代人的素质有所提升,必须有二代人的付出,我们现在做父母的没有理由不担当起这个使命,梁老用《少年中国说》不无道理地说教了我们这个国度。

人都有自尊心,适度的表扬和批评,孩子辨明了是非曲直之后,我常用表扬他身边某个学生伙伴道德品质、思想行为上的积极因素去影响和克服自己孩子身上存在的消极因素,寓批评于表扬之中,这样有利于学生之间互相学习,达到取长补短的目的。

孩子模仿性很强,教师和家长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对孩子都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工作中我和孩子妈妈严格要求自己,处处以身作则,做孩子的表率。凡要求孩子做到的事,我们首先尽量做到。如要求孩子对人讲话要有礼貌,我就带头运用礼貌语言;要求孩子要爱护环境,我就带头做好环保工作,特别是我能整整七年义务打扫我们自己这个单元从顶楼6楼到一楼的楼道卫生。

日子过得真快,虽然每天都是忙忙碌碌的,但我们忙得高兴,累得有意义,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更加努力工作,不断完善自己,提高自己,使我的儿子在成长中也跃上一个更新更高的台阶。

小学生家长家教心得范文四

1.影响孩子成绩的主要因素不是学校,而是家庭。

2.如果家庭教育出了问题,孩子在学校就可能会过的比较辛苦,孩子很可能会成为学校的“问题儿童”。

3.成绩好的孩子,妈妈通常是有计划而且动作利落的人。父亲越认真,越有条理,越有礼貌,孩子成绩就越好。

4.贫穷是重要的教育资源,但并非越贫穷越有利于孩子的成长。做父母的,需要为孩子提供基本的文化资料,不让孩子陷入人穷志短的自卑深渊。

5.富裕是另一种更高级的教育资源,西方人的经验是:“培育一个贵族需要三代人的努力。”“阶层是会遗传的。”但是,更高级的教育资源需要有更高级的教育技艺,如果没有更高级的教育技艺,富裕的家庭反而会给孩子的成长带来灾难。

6.不要做有知识没文化的家长。有些人有高学历,但不见得有文化。如果家长不懂得生活,不知道善待他人,甚至不懂得善待自己的孩子,无论他拥有多高的学术水平,他也是没有文化的人。

7.父母可以把孩子作为世界的中心,但是不要忘了父母也要过独立的生活。如果父母完全围绕孩子转而没有了自己的生活主题,这样的父母常常会以爱的名义干扰孩子的成长。有时侯,并不是孩子离不开父母,而是父母离不开孩子。

8.父母需要承担教育孩子的责任,不过,也不要因为教育孩子而完全取消了自己的休闲生活。“没有责任感伤害别人,太有责任感伤害自己。”

9.如果孩子一哭闹父母就赶紧抱起孩子,那么,孩子就会利用父母的这个特点经常纠缠父母,提出更多的要求。所以,孩子哭闹,不要着急把孩子抱起来,父母最好让自己有事情做,让孩子看着自己动作麻利地做事。

10.夫妻关系影响孩子的性格。一个男人如果不尊重他的妻子,那么,他的儿子就学会了在学校不尊重他的女同学。一个女人如果不尊重她的丈夫,那么,她的女儿就学会了在学校瞧不起她的男同学。

11.教育就是培育人的精神长相。家长和教师的使命就是让孩子逐步对自己的精神长相负责任,去掉可能沾染的各种污秽,培育人身上的精神“种子”,让人可以呼吸高山空气,让人可以扬眉吐气。

12.有修养的父母是“伏尔泰主义者”,“我不同意你的观点,但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他们从孩子出生的那天就开始跟孩子讲道理,耐心的征求孩子的意见。不要指望打骂孩子就能让孩子学会服从。杀鸡给猴看的结果是:猴子也学会了杀鸡。

13.让孩子成为既有激情又有理智的人。“没有激情,任何伟业都不可能善始,没有理智,任何壮举都不能善终。”

14.让你的孩子成为有教养的人,有教养从守时,排队,在公共场合不大声说话,不轻易发怒开始。

15.做人要厚道。如果你的孩子比较厚道,请不要嘲笑他的软弱。喜欢占小便宜的人,往往吃大亏,因为他被别人厌恶。愿意吃小亏的人,将来会占大便宜,因为他被人喜欢。

16.身体的活力能够带来精神的活力。身体好的人,性格阳光。身体不好的人,做事犹犹豫豫,躲躲闪闪,说话吞吞吐吐。

17.不要以为孩子1到6岁只是长身体的年龄。如果父母让孩子1到6岁在祖父母或外祖父母那里度过,等到孩子6岁时父母再把孩子接回来上小学,那么,这个孩子在小学要么成为默默无语的沉默者,要么成为无法无天的捣乱者。

18.经常和孩子一起做三件事:一是和孩子一起进餐,二是邀请孩子一起修理玩具,家具或衣物,偶尔邀请孩子帮忙解决工作中的困难。三是给孩子讲故事并邀请孩子自己讲故事。

19.如果没有特别困难,父母最好每天赶回家和孩子一起进餐。家庭的共同价值观,就在全家人围着一张桌子吃饭的过程中建立起来。

20.给孩子讲故事并邀请孩子自己讲故事,让孩子从听故事开始建立阅读和写作习惯,让孩子尽早学会独立阅读,尽早养成终身阅读的习惯。“只要还在读书的人,就不会彻底堕落,彻底堕落的人是不读书的。”从来不给孩子讲故事的父母,是不负责任的父母。

21.孩子的成长有三个关键期:第一个在3岁前后,第二个在9岁前后,第三个在13岁前后。如果错过了成长的关键期,后患无穷。

22.不是“三十而立”,而是“三岁而立”。孩子三岁前后,就必须建立自食其力的勇气和习惯。凡是自己能够做的,必须自己做,凡是自己应该做的,当尽力去做。

23.如果你的孩子在13岁的时候喜欢弗罗斯特的诗句:“两条路在树林里分岔,我选择走人少的那一条”,这很正常,不要担心,他以后也许会选择人走的多的那一条。

24.父母给孩子讲道理是必要的,但给13岁前后的孩子讲道理时,要注意自己讲话的姿态,姿态比道理更重要。否则,孩子会厌恶,反抗。孩子会说:你讲的话都是对的,但你讲话的那个样子很令人讨厌。

25.心底秘密是人成长,成熟的标志。如果孩子有心事,他不想告诉你,那么,不要逼迫孩子把他的秘密说出来。

26.在孩子3岁前后,他的身边最好有一个无为的放任型父母。在孩子9岁前后,他的身边最好有一个积极的权威型父母。在孩子13岁前后,他的身边最好有个消极的民主型父母。有效的教育是先严后松,无效的教育是先松后严。

27.必须留意你的孩子的学习成绩,但也不必太在意他的名次。倒是需要警惕那些学习成绩总是第一名的孩子。有些孩子学习成绩好,性格也好,有些孩子学习成绩很好,但性格却自私,缺乏同情心,没有生活情趣。

28.必须让你的孩子学会与他人交往并愉快的接受小伙伴。“如果父母对自己的邻居不满,对孩子的小伙伴也十分挑剔,或者不让自己的孩子和他们交朋友,让孩子觉得好像自己跟别人很不一样,那么,这些孩子长大以后就很难与任何人自然地相处。

29.孩子的成长需要同伴,让孩子有自己的朋友,但不要有太杂乱的伙伴,在孩子没有形成成熟的理性和判断里之前,警惕孩子沾染同伴的坏习惯。

30.让你的孩子尽早建立健康的审美观。有出息的男性一定会喜欢健康的女性。不要让孩子的审美观陷入低级,病态。不要以为小的,有病的,就是好的。不要以为强大的,就都是坏的。不要以为小麻雀,小绵羊,小狗都是可爱的,也不要以为狮子,老虎,狼都是坏的。不要以为豺狼都是吃人的,豺狼只吃比他弱小的。

31.《麦田里的守望者》为世界贡献了一个词语:守望。教育不是管,也不是不管。在管与不管之间,有一个词语叫“守望”。

上一篇:700字日记下一篇:永城方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