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口环境管理规章制度

2022-12-3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制度是前人经验与血泪的总结和提炼,是行为的基本准绳,必须执行到位。如何制定一般制度?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港口环境管理规章制度》,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第1篇:港口环境管理规章制度

港口电气设备管理的制度建设

摘 要:港口电气设备是保障港口工作正常运行的关键构成部分,其性能的优劣、状态的好坏,均会影响港口设备的高效安全运行。本文基于港口电气设备使用及维护特点、港口电气设备管理的常见问题,从实施岗位责任制及定期轮岗制度、落实电气设备管理日常监督制度、践行电气设备定期检查维护制度、贯彻电气设备的预防性维护理念、建立电气设备高效备件管理制度五个方面明晰港口电气设备管理制度建设的主要内容,切实推动港口电气设备管理水平的提升。

关键词:港口;电气设备;设备管理

文献标识码:A

Key words:port;electrical equipment;equipment management

港口电气设备是保障港口工作正常运行的关键构成部分,其性能的优劣、状态的好坏,均会影响港口设备的高效安全运行。港口电气设备在运行当中出现故障问题,不仅会影响设备的运行质量与安全,而且还可能导致港口作业中断,甚至引发安全生产事故,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1]。随着我国港口大型化、专业化、自动化水平的提升,港口电气设备的先进性不断增强、数量和种类明显增加[2],既提升了对电气设备维护管理水平的要求,又提高了对工作人员专业知识的要求。鉴于此,为保证港口设备的安全运行,提高经济寿命,需加强港口电气设备的科学管理,以加强港口电气设备管理制度建设为抓手,切实推动港口电气设備管理水平的提升。

1 港口电气设备使用及维护特点

港口电气设备使用及维护具有设备数量和种类多、设备作业工况复杂、设备自动化程度高三大特点。

第一,设备数量和种类多。以龙游港务为例,港口拥有各类机械设备14台(辆),其中40.5吨轨道式龙门吊4台,多用途门机3台,港内作业叉车3台,装载机3台,港内拖车1辆。又如德清港务,港口拥有各类机械设备10台(辆),其中40.5吨轨道式龙门吊4台,进箱叉车3台,正面吊1台,堆高机2台。

第二,设备作业工况复杂。港口集装箱装卸设备是通过吊钩或者专用取物装置起升、移动集装箱的机械设备,具有间歇性、周期性的工作特性,以及结构庞大、机构复杂、负荷多变、作业环境恶劣等特点。且每个内河码头结构不同,有阶梯式码头,需要设备将货物从前阶直接提升转到后阶;也有需要设备交叉接力吊装,需要两台轨道吊协同作业。使得检修和维护人员常常面临高空作业、高压电源、协议外动车、调运货物坠落等情况,需具备较强的紧急情况处理能力。

第三,设备自动化程度高。得益于计算机技术、电力电子技术、信息技术的发展,现代港口设备的自动化程度不断提升以适应日益增加的港口生产需求,其中传统的继电器控制被以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4]、触摸屏、变频器、整流回馈单元AFE、电机、工业网络协议等构建的一整套自动化系统取而代之。这使得系统任何一个环节的故障都可能严重影响设备的运行,加之设备经常处于高负荷状态,一旦出现非计划停机,港口生产便会陷入时间紧、任务重、生产压力大的境地,从而使得检修时间变得十分紧张,同时对检修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 港口电气设备管理的常见问题

从日常港口电气设备管理工作中,主要存在设备维护管理程序的系统性尚需加强、工作人员及维护人员的素质能力有待提升、事后处理机制严重影响生产管理效率等问题。

首先,设备维护管理程序的系统性尚需加强。一方面缺乏专门性维护管理程序作为依据,供货商仅仅解答设备的功能和效率,而未提供设备维护应有的规定;另一方面设备维护时各部门的管理工作相对独立,缺乏统一领导,导致维护时管理较为混乱。

其次,工作人员及维护人员的素质能力有待提升。一是工作人员在日常操作中脱离操作规程违规操作,从而造成设备出现异常行为;二是在港口电气维护与管理的工作中,维护人员往往注重各自管理,忽视统一规划管理,例如往往只考虑如何高质量的完成任务,而未考虑总体成本,导致设备维护工作实际费用远超预算。

最后,事后处理机制严重影响生产管理效率。由于缺乏科学、完善的保护手段以及较强的管理意识,相关部门面对港口电气设备维护问题时经常求助电气设备供应商,而大多数设施供应商只能提供疑问解答却不能给予专业性的维护管理指导,致使部分港口电气设施所存在的“隐患问题”无法在日常维护管理中被发现、处理,只有当问题彻底暴露之后才进行解决。这一方面导致港口电气设备的使用效率降低,港口日常装卸工作能力受到限制,影响港口经济效益;另一方面会缩短设备使用寿命,阻碍港口电气设备管理水平及相关部门维护管理效率的提升。

3 港口电气设备管理的制度建设

为确保港口电气设备的稳定性、可靠性,提升货物的装卸效率、缩短船舶停留港口的时间、加速港口货物运输的速度,需根据港口实际情况,加强科学化、专业化的港口电气设备管理制度建设,不断发挥专业技术人员的专业性、创造性和奉献精神,打造一支思想素质高、技术能力强的专业队伍。

3.1 实施岗位责任制及定期轮岗制度

一方面,根据部门人员技术力量,对关键设备的维护、保养、检查、检修明确责任到人,采取“1+1”负责人模式(一名电气技术员加一名机械技术员),依据不同电气设备工作内容制定相应的巡检、维护工作内容,落实工作记录备案制度。另一方面,实施技术人员轮岗制度促进技术人员“多面手”培养,为技术人员提供学习各类设备管理知识、维保技术的平台。

3.2 落实电气设备管理日常监督制度

为提高港口电气设备管理水平,需制定具备完善管理流程和监督机制的管理方案。首先,确保电气设备检查工作启动时管理体系的完善性与管理职责的明确性。其次,严格落实设备检查维护原则,为保障设备质量与使用寿命,推行“看、听、摸、闻”的全面检查方法,及时排查超负荷运转情况,并且做好数据采集、分析工作[5]。最后,持续优化管理工作的监督机制,管控相关责任人,掌握检查标准,实现管理水平的不断提升[6]。

3.3 践行电气设备定期检查维护制度

随着使用年限的增加,港口电气设备逐渐老化、淘汰,为消除设备运行过程中的不安全因素,需根据设备运行时间、可靠程度,制度定期检查维护计划。其中,不仅需根据电气设备的历史工作运行资料进行统计、分析,预测出设备在未来不同时间损坏或发生故障的概率,制定具有针对性的维护计划;而且还需确定各类设备的维护优先顺序,考虑综合成本,合理分配维护资源,从而制定可靠、经济的检查维护方案。

3.4 贯彻电气设备的预防性维护理念

从全生命周期管理的角度[7],有计划地对港口电气设备进行预防性维护,通过开展刷防护漆、电缆检测、电缆连接紧固,以及PLC程序备份、变频器参数备份等工作,检查设备的潜在故障隐患,降低故障发生率,杜绝待设备损坏才进行维护的事后处理机制,从而确保整个系统的稳定、可靠、连续运行。

3.5 建立电气设备备件库存管理制度

由于港口设备维护预算有限,而港口电气设备数量和种类众多,因此只有完善备件库存管理制度,实现效率和效益的均衡发展[8]。一方面,基于历年检查维护经验,根据易耗品、常坏件、非易坏件对拥有设备进行分析、归类,从而建立起常规备件库。其中,针对非易坏件备件,通过与设备厂家合作建立共享库存的模式进一步节约成本。另一方面,建立供应商考核制度,对供应商进行严格考核,与具有实力的供应商建立技术合作伙伴关系,从而获得高效的备件供货服务以及强大的技术支撑。

4 结语

本文基于港口电气设备使用及维护特点、港口电气设备管理的常见问题,从实施岗位责任制及定期轮岗制度、落实电气设备管理日常监督制度、践行电气设备定期检查维护制度、贯彻电气设备的预防性维护理念、建立电气设备高效备件管理制度五个方面明晰了港口电气设备管理制度建设的主要内容,旨在通过运用设备维护管理理论、加强设备管理实践,切实推动港口电气设备管理水平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寧伟涛.港口大型机械电气设备的中后期管理方法探究[J].设备管理与维修,2019(22):44-45.

[2]惠民.港口高压电气设备维护管理方法研讨[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7(31):108+110.

[3]梁学强,邱子寅,丁王平.宁波市发展氢能产业综合实力研究[J].应用能源技术,2020(7):15-19.

[4]周伟.港口设备电气自动化技术发展趋势展望[J].中国设备工程,2019(12):218-219.

[5]张福春.港口电气设备管理问题及加强措施[J].技术与市场,2018(12):206-208.

[6]李慢,顾云峰.浅析港口电气设备管理水平的提升策略[J].科技资讯,2015(2):115.

[7]杨佳.面向生命周期的设备动态预防性维护方法研究[D].成都:电子科技大学,2013.

[8]杨柳青.港口设备备件库存管理研究[D].秦皇岛:燕山大学,2016.

作者简介:彭宣霖(1983— ),男,汉族,山东烟台人,本科,工程师,总经理助理,研究方向:港口电气。

作者:彭宣霖

第2篇:港口机械设备管理制度现状分析与建议

【摘要】 随着我过进出口贸易的发展,港口所承担的物流负担也随之加重了。一个国家和地区的港口发展状况,已经成为了发展一个地区经济发展快慢的重要部分。在港口发展中,设备的管理有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下面就如何做好港口机械设备的管理与维护进行论述。

【关键词】港口机械 设备维修 管理措施

引言

港口经济日益的繁荣,进一步地为我国经济的增长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同时,随着经济以及技术水平的进一步提高,相关的港口机械的科学技术水平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但是由于港口机械的工作环境较严苛和复杂,工作负荷较重,往往对港口机械产生较大的影响。正是由于这些原因,港口机械在日常的使用中应该多加的注意,并且在港口机械的维护时更应该进行合理的维护。但是在现实中,常常会出现港口机械的使用与维护方面的问题,这严重影响了港口机械的正常使用。

一、港口机械综合管理的重要性

在经济飞速发展的当今社会,各国的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经济组织之间的经济往来日益密切,物流也同时得到快速发展,在当前现代化的物流运营活动中,港口成为其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目前的港口物流行业中有着无法撼动的重要性地位。

在现在经济迅猛发展的当下,港口物流经营也迫切需要大量引进新型的港口机械设备,迫切需要提高港口的现代化发展水平,快速提高港口机械的工作效率,使港口机械得到最大化的使用,加强港口机械的管理,注重港口机械的日常维护工作,提高港口机械装卸货物的效率,缩短货物在港口的滞留时间,使港口货物得到快速的吞吐,从而推动我国改革开放的进程,促进我国外贸经济的持续增长。

总而言之,港口物流经营在我国经济飞速发展的过程中起着不可小觑的作用,合理使用港口机械、加强对港口机械的管理、完善港口机械的日常维护制度有着重要的现实性意义。换句话说,加强当前港口机械的正确合理使用、管理和日常维护不仅是港口物流这个行业自身的发展、提高港口综合竞争力的要求,也是我国完成对外贸易巨大飞跃的基本要求。

二、港口机械管理的基本现状和特点

1、港口设备管理基本现状

我国的港口机械设备管理起步至今已经有60年的时间了,直到上个世纪的80年代后期随着国家的改革开放,港口也开始快速发展,所以港口的机械设备管理也开始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开始快速的发展起来,各个港口企业开始引进了很多的新设备,同时也引进了先进的设备管理理论去支持设备更好的运行。然而在整个实践的过程中我国港口机械设备管理当中存在一些问题逐渐暴露出来了,很长时间以来,我们国家的大多数港口企业一直在套用发达国家港口的设备管理模式,从计划的维修体制到后勤方面都只是单纯的套用,并没有考虑国外的管理模式是否适合自己的港口。其次,我们国家的港口企业在管理上经常没有规划,想到品质就会去抓品质,想到安全就抓安全,在设备管理方面也是出问题就抓抢修,整个管理从各个角度都是脉冲式的管理,这样造成的后果就是大家都在为应付突如其来的问题常常是措手不及。

要想保证整个港口可以进入一个良性的运转,那么首先要做好设备的管理,只有设备运转正常了,才能保证下面的环节可以正常运转。所以,对于一个港口企业来说,做好设备的管理并且使之良好的持续执行是非常重要的。

2、港口机械设备的特点

港口机械设备同普通工厂机械设备有很多不同的地方,所以港口机械设备在管理工作方面同其他设备管理工作是不相同的。港口机械设备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2.1、随着国家和企业生产技术的提高,在港口生产中涉及到的产品的体积往往很大,换言之也就是说工作量也很大,所以港口机械设备的体积也非常大,这就是港口机械设备的大型化特点。港口机械设备的大型化,在一定程度上是提升了生产的效率,也就是提升了港口企业的经济效益,同时也更可以适应港口生产不断发展的趋势。

2.2、在我國,港口往往负责的都是对运输产品进行及时有效的移动和分配,所以说,港口机械设备高效、快捷是保证短时间内可以完成工作内容的保证,也就是说保证港口的工作效率,而且港口的机械设备高速化发展也是未来的趋势,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港口企业一个综合的竞争力。

2.3、科学技术的发展促进了各行各业,生产企业呈现机械化和自动化、智能化的趋势,这里也包括了港口机械设备。智能化的港口机械设备,可以有效地解放劳动力,提高生产效率同时提升了工作的安全性,使港口机械设备达到更加的高效低耗,在设备和人员上都降低了成本。

三、提高港口机械设备管理的建议

1、建立起一套完善的机械使用、管理和维护制度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我国落后的传统机械设备使用、管理和维护模式已经被先进的现代经营管理模式所淘汰。为了适应物流经济自身发展的需要,建立一套健全的机械使用、管理和维护规章制度和体系已迫在眉睫。只有这样才能正确合理的使用、管理和维护港口机械设,是其发挥它最大的作用。

2、管理和操作人员技能提升机制

在企业当中有一支高素质的维修队伍,显得尤为重要。建立一支具有高素质的专业性人才队伍,提高机械维修质量,提升机械设备的使用价值,机械维修是生产运营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加强对维修人员的知识培训,有利于提高物流行业的整体素质。要保证生产的顺利进行、机械设备的高效运作,要求维修工作人员精通机械使用、维护等过程中的运营状况,从源头减少机械在使用过程中的损耗,延伸机械设备的使用寿命,提高使用价值,最终达到最高的经济效益。

3、应急处理机制

明确各自职责、确定个人义务,监督每个员工恪尽职守,在自己的岗位上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尤其是遇见紧急性突发状况时,抢修人员能够及时地处理问题,不懈怠,提高突发性问题处理的及时性和正确性,减轻因突发情况而给机械带来的损害,减少由此带来的经济利益的减少。

4、与时俱进的管理模式

信息时代的到来给当今经济飞速发展注入了一股新能源,信息时代在促进社会经济快速飞跃的同时也要求各行各业建立健全的信息共享平台。在港口物流行业也不例外,要实现港口物流的信息共享,就必须建立完善的科学的数据库并提供及时的补给,随着科技的发展,更健全高效的管理模式也在逐步建立,包括港口远程监控系统的建立,通过远程监控能够及时的发现机械设备使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为及时维修机械设备创造了前提条件,为缩短机械维修时间提供了可能。

四、结语

通过本文的分析与阐述,我们知道,在当今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背景中,港口在加强各国之间的经济往来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为了实现港口物流利益的最大化,加强港口机械设备的合理使用、管理和维护是非常重要的。在日常工作中一点点地积累宝贵经验,合理使用机械设备,在各个环节中减少机械设备的损耗,及时处理突发性故障,解决港口机械在使用、管理和维护中的不足,延长机械设备的使用寿命,提高机械设备的利用率。保证港口物流的正常运作,以此来提高港口物流在港口贸易中的重要地位,促进我国经济的快速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杨敏忠. 港口设备管理的实践与探索[J]. 起重运输机械. 2001(09)

[2]张毅.基于重要度划分的设备维修方式决策田.兵工自动化,2008,(06)

[3]周大伟,何宝民,冯楠.基于预知维修技术的装备维修管理[J].四川兵工学报2009,(03).

[4]徐明光. 论港口设备管理与生产管理的因果关系[J]. 交通企业管理. 2004(09).

作者:马建强

第3篇:国际海运公约对港口经营人制度的启示

摘 要:港口经营人的法律地位长久以来都争议不断,《海商法》并没有明确规定。而国际海运公约中的“实际承运人”、“喜马拉雅条款”和“海运履约方”等相关制度,似乎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并引起国内外实务界和理论界的关注。对中国来说,为解决港口经营人法律地位的问题,不能简单的直接引进相关制度,只能在研究其内涵的基础上,将相关制度的精髓贯彻到《海商法》修改当中。结合《海商法》修改中可能的三种方案,在对比研究国际海运公约相关制度后,建议我国在将其定性为实际承运人的基础上加以完善。

关键词:国际海运公约;海商法;港口经营人

1 引言

随着国际贸易的发展和航运市场分工的精细化,国际海上货物运输的参与者,早已不限于运输合同的双方,即“托运人”与“承运人”,港口方越来越多地参与到海上货物运输乃至多式联运中。特别是在《海商法》修改之际,实务中负责货物装前卸后的港口方频频发声,类似于港口经营人的法律地位这个海商法领域长期争议不断的话题,又引起了激烈的讨论。本文结合修法盛世之际学术界和实务界的不同声音,探索国际海运公约中相关制度的沿革,助力我国《海商法》中港口经营人制度的完善。

2 国际海运公约中相关制度的沿革及评析

2.1 《海牙规则》和《维斯比规则》阶段

因为运输体制单一, 海上运输承运人的责任只限于货物在 “海上运输” 期间所遭受的损失 , 人们很少顾及在装前卸后所产生的争议, 更谈不上关注港口经营人的地位与责任问题。而且,《海牙规则》没有规定承运人的受雇人、代理人以及独立合同人的地位,承运人的受雇人、代理人以及独立合同人都不是货物运输合同的当事方, 当货方以侵权为由向这些人提起诉讼, 他们不能援引《海牙规则》中赋予承运人的抗辩理由和责任限制。正因为《海牙规则》没有规定港口经营人的法律地位和权利义务,故在当时的航运实践中,承运人往往在提单中加入著名的“喜马拉雅条款”。

《维斯比规则》首次将“喜马拉雅条款”吸收到国际海运公约中来。承运人的受雇人或代理人可以享有承运人的抗辩和免责,但公约明确排除了“独立合同人”。此时,港口经营人是承运人的受雇人或代理人还是所谓的独立合同人,理论和实务界有不同的争论,等于在该阶段,港口经营人的法律地位并没有完全确定。

无论受雇人还是代理人说都存在弊端。一方面,现如今由于港航分工的不断细化 , 装卸工人已不再与承运人直接接触 , 而由港口装卸公司所雇佣, 随后装卸公司再以独立的主体身份与承运人签订合同并为其提供装卸服务。因此,仍将港口经营人视为承运人的受雇人显然不符合劳动合同法的内涵。另一方面,在中国民法体系下,“代理”的含义是代理人代被代理人向他人为意思表示或受领他人的意思表示 (例如货运代理公司代货主办理租船订舱 , 船务代理公司代承运人接受货主的托运等), 而港口经营人的行为只是根据协议完成货物装卸作业,是一种事实行为,并非法律行为。从这个意义上说,将港口经营人视为承运人的代理人亦属不当。

2.2 《汉堡规则》阶段

《汉堡规则》同样以公约的形式承认了“喜马拉雅条款”,但与《维斯比规则》相比,在条文表述中,没有《维斯比规则》第三条第2项里括号中的“独立合同人”。对此,有两种理解,第一种理解为受雇人或代理人包括独立合同人;第二种理解为独立合同人属于实际承运人。主流观点认为基于汉堡规则的立法背景和所要达到的立法效果,港到港的货物运输既包括海运区段也包括两港间的作业。期间内承运人的责任是统一的,故港口作业是承运人的一部分运输,港口经营人也就是实际承运人。

以司玉琢教授为代表,认为在中国法下,港口经营人作为独立合同人,应属于实际承运人的地位。我国《海商法》借鉴《汉堡规则》引入了“实际承运人”的制度,明确实际承运人是指接受承运人的委托,从事货物运输或者部分运输的人,包括接受委托从事此项运输的其他人。但是《海商法》区分集装箱运输和非集装箱运输,认定实际承运人比较复杂。对于港口经营人是不是实际承运人,也有相应的区别认定。而且,适用实际承运人制度仍不能解决目前货方委托港口经营人的情形。总的来说,《海商法》中的实际承运人制度,给港口经营人留有空间,但并未完全解决其法律地位的认定。

对于独立合同人说,如有的学者所述,独立合同人并不适用《海商法》的责任限制和免责等权利和抗辩。而且,因为港口经营人的活动有各种不同的形式,在不同的情况下, 其活动的依据也不同, 有时其活动是以独立的主体身份而进行, 有时则是在某些当事方的监督和指挥下完成。因此,将港口经营人绝对地认定为独立缔约人并不符合港口活动的真实情况。

2.3 《鹿特丹规则》阶段

该公约目前虽然没有生效,但其创建的“履约方”和“海运履约方”等新概念引发了学者们的高度关注,其中海运履约方中的“内陆承运人”,即仅在履行或承诺履行其完全在港区范围内的服务时方为海运履约方,被认为是“港口经营人”的新归宿。有不少学者认为,即使我国将来不批准该公约,也应该在我国《海商法》修改中,引入海运履约方制度,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解决港口经营人的法律地位问题。海运履约方制度避免了我国《海商法》中实际承运人制度的一些弊端。然而,其制度本身也存在一些问题。创设新的概念,有悖于行业习惯了的称谓,整个行业学习这个概念的现实操作性,给人一种“缔约”和“履约”环节割裂的错觉。而且也没有解决港口经营人在接受货方委托进行与货物有关作业时的法律地位等问题。

随着相关国际海运公约的发展,港口经营人在海上货物运输法下的地位逐渐变化,但仍无定论。从《海牙规则》下的无迹可寻,到《维斯比规则》下的呼之欲出再到《汉堡规则》的若隐若现,最后到《鹿特丹规则》的首次明晰。各个学说下解决港口经营人法律地位的路径各有利弊,都试图在海上货物运输法律下规范这个特殊主体。如此争执不定的局面导致司法实践的不同适用,既不益于法律适用的统一性和可预期性,也无法助力我國港口经营业、运输业和航运业的健康发展。破局之道似乎只能是由将来立法来解决,于是,无论是实务方的迫切需求还是学界的理论研究,此次《海商法》修改对港口经营人制度的回应已成定势。

3 《海商法》修改对港口经营人的应对

3.1 《海商法》修改港口经营人制度的反思

与近年来我国港口业发展迅速相悖的是,随着2016年《水路货物运输规则》和《港口货物作业规则》的废止,港口经营人的纠纷只能适用《合同法》。《合同法》对于特殊的港口作业来说针对性不强,导致法院对其存有不同的理解。加之《海事诉讼法》规定港口作业纠纷由海事法院专属管辖,程序法的这一规定,作为实体法的《海商法》却未作出明确的规定。

相反观点认为,纵使港口方存在迫切需求也不归《海商法》调整。承托双方外,海上货运区段两端的港口,从体系上讲并非《海商法》的调整对象。而且,作为强势一方的港口,所面临的风险也与货物运输中的海上风险不同,由其而生的民事法律关系理应由民法调整。

3.2 三种方案及评析

目前港口方尚需依据来解决的问题可以总结为三个,一是港口经营人因海运纠纷涉诉时是否享有单位赔偿责任限制;二是港口经营人在目的港向谁交付货物;三是港口经营人是否享有货物留置权的问题。为此,在《海商法》修改时有三种方案。

(1)在《海商法》中,单独设立“港口货物作业合同”一章或在第四章“海上货物运输合同”中增设“港口货物作业合同”一节。无论是单设一章还是单列一节,此方案在《海商法》修改中似乎都难以实现。

(2)修改实际承运人的定义,使其包括港口经营人。从而使港口经营人适用《海商法》第四章下承运人的责任和抗辩。同时明确承运人抗辩理由和责任限制的规定适用于由货方委托下的港口经营人。此方案只需变动少量条文便可基本解决港口经营人的上述前两个问题,具有可操作性,这也是2018年底交通运输部公布的《海商法》修订征求意见稿中所采取的办法。不足之处是没有直接解决港口经营人留置不同批次货物的问题,这种情况可以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中关于留置权的规定。

(3)在《海商法》第四章中增加港口经营人这个独立主体,并单独增加一些条文规范其权利义务。此方案似乎是希望港口经营人从实际承运人中独立出来,不用单列一节来解决港口经营人上述三个问题的妥协办法。笔者认为,尚且不论在《海商法》第四章中增加独立的港口经营人的权利义务在体系上是否协调,这种做法会导致新的问题,如港区内承运人和港口经营人的责任期间重叠,二者如何承担责任?而且,要解决上述三个问题,增加的大部分条文都是本来对实际承运人的规定,从立法技术上讲也不太适合。况且实践中还可能出现未预料到的其他问题。

随着承运人的责任期间扩大至港到港,在两港之间承运人对货方的责任在责任期间应该是统一的。不论是现行《海商法》承运人负责的七个环节,还是修改稿里承运人负责的九个环节,都有需要在港口进行的。若《海商法》势在调整这部分港口经营人的权利义务,为保证对港口经营人的公平性和适用一致性,就要将承运人委托和货方委托两种情形兼顾。上述三种方案,笔者认为将港口经营人包含在实际承运人制度下的方式更合适一些。同时只需增加对货方委托港口经营人的规定。

4 结语

学习和借鉴外国法律向来是我国建立现代法律制度的一种基本手段,但海商法的特殊性在于,它不是通常那样从条件相当的特定国家引进其国内法,而是引进海商法领域普遍接受的国际公约、国际惯例以及其他被认为能代表“国际通行做法”或“国际标准”的规则。但从国际海运公约中将现有的法律“移植”进来,是捷径往往也是险途。对于港口经营人的法律地位问题,不同的学说各有利弊,从立法的角度考虑,是价值取向和利益平衡的问题。从实务界的角度考虑,法律的明确性往往比其逻辑性更重要。

在《海商法》修改中,将接受承运人委托的港口经营人纳入实际承运人范畴,同时明确承运人抗辩理由和责任限制的规定适用于货方委托的港口经营人。这样解决港口经营人的法律地位,使其具有承运人的权利和抗辩。同时建议立法者对实际承运人的定义加以明确或给出统一的解释,通过完善实际承运人制度来解决港口经营人的问题。

参考文献:

[1] 司玉琢.海商法专论[M](第三版).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 154.

[2] 张永坚.国际海运公约[M]. 北京:法律出版社,2018. 398.

[3] 郭瑜.海商法的精神——中国的实践和理论[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11.

[4] 傅廷中. 论港口经营人在国际贸易运输中的法律地位[J]. 清华法学,2008, 2(5): 80-90.

[5] 司玉琢. 中国海商法下港口经营人的法律地位[J]. 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科(法学)版,2007, 7(5): 90-96.

[6] 韩立新. 《鹿特丹规则》对港口经营人的影响[J],中国海商法年刊,2010, 21(1): 35-40.

[7] 郭萍, 李淑娟. 《鹿特丹规则》对中国港口经营人法律地位确定之影响[J],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 11(4): 52-56.

[8] 胡正良, 張磊, 刘卫国, 等. 《海商法》修改应设立港口货物作业合同法律制度[J]. 中国港口,2018, (06): 11-16.

作者:崔正昊

第4篇:港口设施维护管理制度

为管好、利用好同江粮库码头,维护好码头及堆场等港口设施,制定如下制度。

一、港口码头日常性的保养工作:

日常性的保养工作:是指对码头进行预防性保养,或对其轻微损坏部分进行修补,使其经常保持完好状态。为了做好港口设施的维护工作,港口码头业主或经营人要做到勤观察、勤检查、勤保养。应对各项不同的港口设施按不同的技术状况采取必要的措施。对损坏的港口设施应分轻重缓急,尽快加以修复,避免损坏程度扩大。港口主要设施保养管理要求是。

1.码头区

(1)要根据设计或核定的安全荷载、船型、车型、机型和有关操作规程使用,严禁超负荷。

(2)对于易燃、易爆、有腐蚀性及重件等特种货物的装卸和堆存,应采用临时保护措施,保证码头结构或面层不受损伤。

(3)钢筋混凝土结构的码头未经设计审批部门批准,严禁任意打洞、凿眼及安装任何固定设备,保证码头结构的安全及完整性。

(4)码头上的系网环、护舷、锚链、梁、柱、桩等处一律禁止系带船舶。

(5)对码头上的系船柱、系船环均需按规定负荷使用。船舶靠离码头时,其速度和角度必须符合码头安全使用规程。

(6)码头护舷及锚固铁件撞坏或松动后,应及时修理或更换,未修复前应采用临时措施,保证船舶靠泊安全。

(7)码头面层应保持清洁。所有泄水孔、轨道槽、伸缩缝内,均应及时疏通、清扫、避免垃圾堵塞。

(8)码头如有变位、裂缝、掉块及露筋等现象,应查明原因,采取措施,予以修复。

(9)码头上设置的系船柱、系船环、爬梯等设备,应定期做好除锈、油漆等保养工作。

(10)码头上设置的起重机轨道,应定期测量轨距及标高,并将测量结果归档备查,发现问题,要加强观测并及时处理。

(11)码头前沿须设置护轮坎,如有损坏及时修理,并保证颜色醒目。

2.堆场道路

(1)港区内堆场道路,在使用过程中应经常进行检查和维修养护,保持面层结构完整、平坦、整洁、不积水。

(2)混凝土的堆场道路上,不得拖曳重件、硬底货物及行驶铁轮车辆。如需行驶覆带式机械时应采取保护措施,并加大转弯半径,减速行驶。

(3)混凝土堆场道路上的伸缩缝,发现剥落应及时修补灌缝。路缘石发现松动、脱落,应以细石混凝土重新补砌。

二、港口码头基建设施观测

加强港口码头基建设施维护,确保生产经营安全顺利,加大对港口码头及护坡、挡墙、堆场、港区道路、给排水系统、锚地及系泊设施隐患排查和整改力度,尤其要加强汛期的隐患排查和整改工作。对码头管理中,水工建筑物原型观测非常重要,以下列出主要观测项目和周期,观测点设置和相关要求详见<<水运工程水工建筑物原型观测规范>>。

(一)观测项目:

按<<水运工程水工建筑物原型观测规范>>JTJ218-2005要求,高桩码头必须观测下列六项:

1、水平位移。

2、垂直位移。

3、倾斜。

4、裂缝。

5、外观。

6、耐久性。

按<<水运工程水工建筑物原型观测规范>>JTJ218-2005要求,堤防及护岸必须观测下列四项:

1、水平位移。

2、垂直位移。

3、倾斜。

4、外观。

(二)、观测周期:

4.1.1 水工建筑物位移和变形观测应包括水平位移、垂直位移、倾斜、裂缝和外观观测等内容。

1、水平位移。

4.2.4 水平位移观测周期,施工期可根据不同施工阶段的需要确定;竣工初期可3~6个月观测1次;使用期可1~2a观测1次。发生特殊情况时应及时观测。

2、垂直位移。

4.3.4 垂直位移观测周期,施工期应根据地基与荷载情况确定;使用期除有特殊要求外,第一年宜每季度观测1次,第二年宜每半年观测1次,第三年后宜每年观测1次,直至稳定为止。当建筑物出现异常沉降时应进行逐日或几天1次的连续观测。

3、倾斜

4.4.4 倾斜观测周期宜于与水平位移、垂直位移观测周期一致。遇特殊情况导致倾斜速度加快时应增加观测次数。

4、裂缝

4.5.2.2 每条裂缝的测试区不宜少于3个,每个测试区内裂缝宽度观测点不宜少于4 个。

4.5.4 裂缝观测周期应根据裂缝变化速度确定。在裂缝发生初期可每半月观测1次;裂缝趋于稳定后,可每月观测1次,直至裂缝不再发展为止。当裂缝加大或发生异常情况时,应加密观测次数。

5、外观

4.6.1 外观观测可分为构件表面变形观测、结构缝观测、混凝土表面破损观测和建筑物周围水下地形变化观测。

4.6.5 外观观测周期应根据观测目的和要求确定。

6、耐久性。

7.1.1 水工建筑物耐久性观测应包括混凝土冻融观测、钢筋混凝土锈蚀观测和钢结构腐蚀观测等内容。

7.2.1 混凝土冻融观测应包括下列内容: (1)检查混凝土结构或构件外观质量;

(2)检测混凝土均匀性、缺陷和表层疏松层厚度; (3)检测混凝土表面硬度; (4)检测混凝土强度; (5)检测混凝土抗冻等级。

7.2.5 混凝土冻融观测周期应根据观测目的和要求确定。 7.3.1 钢筋混凝土腐蚀观测应包括下列内容:

(1)外观检查,包括锈迹、锈班、空鼓、混凝土剥落、钢筋锈蚀度和混凝土裂缝的长度、宽度、深度、走向;

(2)构件内部钢筋锈蚀检查; (3)钢筋混凝土保护层厚度检测; (4)混凝土构件碳化深度测定;

(5)混凝土构件中不同深度氯离子含量测定。

7.3.4 钢筋混凝土腐蚀观测应在建筑物建成投产后每2a进行1次。必要时应加密观测。

7.4.1 钢结构腐蚀观测应包括下列内容:

(1)外观检查,包括钢结构锈蚀部位、锈蚀面积和锈蚀深度,涂层表面变化及剥蚀状况,牺牲阳极状况,外接电流保护系统的电缆损坏情况等;

(2)采用外加电流阴极保护系统钢结构的保护电位测定; (3)采用牺牲阳极保护系统钢结构的保护电位测定; (4)钢结构构件蚀余厚度测定;

7.4.4 钢结构腐蚀观测应在其建成投产后每年进行1次。

三、港口码头特种设备及其它装卸机械设备检查

1、港口码头特种设备主要包含起重机械、压力容器和管道等。

2、使用单位制定有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制度、岗位安全责任制度、事故应急措施和救援预案。

3、使用单位建立有特种设备安全技术档案,主要包括定期检验、定期自行检查、日常使用状况、运行故障和事故记录等。

4、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当对在用特种设备进行经常性日常维护和保养,并定期自行检查:

(1)对在用特种设备应当至少每月进行一次自行检查,并做好记录,对在用设备进行自行检查和日常维护保养时发现异常情况的,应及时处理。

(2)对在用特种设备的安全附件、安全保护装置、测量调控装置及有关附属仪器表进行定期校验、检修,并做好记录。

5、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应经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考核合格,取得特种作业人员证书,方可从事相应的作业或管理工作。需持证上岗的人员主要包括起重设备司机,起重工、指挥手、维修工、电工和管理人员等。港口企业应当把特种设备的管理及作业人员的教育和培训工作列入企业职工教育培训计划。

6、港口码头其他设备参照特种设备要求结合,认真做好管理、使用、维护和检修等工作。

四、工作要求

1、职责分工

按照 “谁主管、谁负责”和“一岗双责”要求,管生产必须管安全,对每一位管理人员和员工定岗定职,制度贯彻执行到每一个人。

2、加强领导,精心组织

所有管理人员必须提高认识,加强领导,统一思想,精心组织,把安全大排查大整治大执法工作作为预防事故、强化安全生产基层基础、提高港口安全管理水平和安全生产保障能力的重要手段,落实责任,强化措施,建立机制,切实推进。

3、突出重点、切实整改

建立建全工作保障机制、突出工作重点,加强督促检查,确保各项工作的落实,切实抓好重点时段、重点阶段、重点部位的安全大排查、大整改、大执法工作,严防死守,坚决遏制港口码头重特大事故发生,对排查出的问题按照“五落实”要求限期整改到位,全面提升基层安全监管能力和企业本质安全化管理水平。

4、畅通信息,及时收集、专人管理

落实专人负责工作资料收集和台帐管理,做好隐患登记、整治记录。及时收集工作信息和上报统计报表。所有资料,均整理归档。

第5篇:港口码头管理制度汇编

港口码头管理制度汇编 (公司安全管理) 二? 一一年十月一日

目 录 前言 安全生产责任制度 管理与考核办法 机械司机一般安全守则 装卸作业人员安全操作规程 重特大安全事故应急救预案 港口大型机械防 风防台应急预案 用电安全应急预案

前言 本《管理制度汇编(公司安全管理篇)》中“集团公司”指江苏江阴港港口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公司”指江苏江阴港港口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大港分公司。 本《管理制度汇编(公司安全管理篇)》编制:马能,审核:王正福,批准:徐文。解释权归公司综合办公室。 综合办公室负责公司管理制度实施情况的检查和考核,根据实际工作需要对公司管理制度进行修订,将修订内容以文件修订单形式

下发到各部门。

安全生产责任制度 1范围 1.1本标准规定了公司安全生产责任制的引用标准、管理职能、管理内容和要求及检查与考核。 1.2本标准适用于公司安全生产责任制的落实、考核工作。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2.1《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2002年11月2日施行) 2.2《江苏省安全生产条例》(2005年7月1日施行) 3管理职能 3.1公司设安全生产委员会,安全生产委员会是安全管理工作的领导机构,由总经理任主任,对公司安全管理全面负责;副主任由公司有关分管领导担任,其中分管安全生产的领导对公司安全管理具体负责;其他各分管领导,在其分管工作中涉及安全方面内容的应承担相应的安全生产责任。 3.2安全保卫科是公司安全生产委员会办公室,负责公司安全生产的监督检查工作。 3.3公司各职能部门负责其职能范围内的安全管理工作,分别做好安全教育、隐患的整治、事故调查处理等工作。 3.4各部门负责人为本单位安全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分管安全生产的副经理对安全生产管理具体负责,其他副总经理,在其分管工作中涉及安全方面内容的应承担相应的安全责任。 3.5各部门负责人负责本部门的安全生产工作,班组设兼职安全员。 3.6各部门基层班组长负责本班组内安全生产管理工作,设兼职安全员。 3.7各级工会建立劳动保护监督检查组织。工会小组长兼任劳动保护检查员,使公司建立层层负责的安全生产监督保证体系。 3.8公司消防工作统一纳入安全管理范围,各级建立相应消防体系。 4管理内容和要求 4.1安全生产(防火)委员会主要职责 行国家和上级有关安全生产的方针、政策、法令和规

定。坚持“安全第

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确保安全生产。 4. 1.2制定安全生产控制目标,研究决定安全生产工作的重大事项,统一布置开展安全生产工作。 、健全公司的安全生产责任制。 订公司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 司安全生产投入的有效实施。 开安全生产例会,分析、布置、督促和检查公司的安全生产工作,及时消除生产安全事故隐患。 产形势和季节特点,组织开展安全大检查和安全竞赛活动,针对安全工作中突出的问题和事故隐患,召开专题会议,制定整改方案,责成有关部门落实。 订并实施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并组织演练。 故报告,确定事故的性质和责任,作出处理决定,及时,如实向上级报告生产安全事故。 生产委员会实行安全例会制,与公司月度安全工作会议一并召开。 4.2公司各职能部门安全职责 卫科工作职责 .1认真贯彻执行上级有关安全生产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及条例。建立公司相应的安全规章制度,指导、协助各部制订和完善各项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安全生产操作规程。 .2负责制订公司安全工作安全管理目标,安全工作计划,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 .3负责公司安全工作信息的收集,按时编制和完成安全工作的各类统计报表,并做好处理、上报工作。 .4负责组织公司安全生产(防火)检查,对查出的隐患和问题,提出整改意见,下发隐患整改通知书,并督促、落实安全隐患整改,纠正违章。 .5负责公司车、财产的保险和理赔工作。 .6组织开展各项安全活动,进行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工作。 .7配合有关部门做好新进港人员、转岗人员和其他有关人员的安全教育培训工作。 .8根据安全生产“三同时”的原则,参与公司工程建设项目安全卫生设施的审查和竣工验收。 .9负责环境、职业卫生的管理工作。 .10配合上级有关部门组织公司重大事故的调查、处理。 .11负责公司安委会办公室日常工作,完成领导交办的其它事项。 安

全工作职责 .1组织宣传和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安全生产、劳动保护的法律法规、指示精神,并监督行政领导认真执行落实安全法律法规和安全规章制度。 .2把安全教育列为员工政治思想工作的重要内容,采取多种形式对员工进行安全教育。深入基层听取员工对安全生产工作的意见,配合行政领导作出有效处理。 .3在考察选拔干部时,把安全思想和安全工作实绩作为一项重要考核内容,配合行政领导把好安全生产的用人关。 .4会同行政领导做好重大事故的善后处理工作,总结事故教训,对事故责任人进行教育处理。 .5参与企业重大安全措施,安全活动的研究决策。组织和支持开展各项安全活动。 .6支持行政领导和有关部门行使安全一票否决权。 安全工作职责 .1认真宣传党和国家安全生产、劳动保护方针、政策,采取多种形式加强员工安全教育。 .2检查、监督和反馈安全生产方针,政策、制度、规范的落实情况。 .3收集、整理、筛选员工或职工代表对安全生产的建议和意见,及时反馈给行政领导或相关职能部门。 .4听取安全生产工作报告,并参与安全规章制度的制订,修改和完善。 .5按照全国总工会颁发的工会劳动保护监督检查三个《条例》的要求及安全生产监督保障体系的规定,组织安全生产的群众监督工作。 .6参与事故的调查处理,协助有关部门提出事故预控措施,并督促认真执行。 .7根据国家法律法规维护好员工的权利和应尽的义务,保护员工的生命权、健康权、休息权和女工特殊保护的权利。 .8维护员工提建议、提意见的民主权利和员工在责任事故中受处分后的申诉权利。 .9组织并协助行政和有关部门开展安全生产活动,劳动竞赛活动,进行劳动保护宣传和职业卫生安全等培训工作。 安全工作职责 .1负责传达、贯彻、落实上级团组织和公司安委会作出的有关安全工作决议,组织团员学习、贯彻、落实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教育青年员工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和规章制度。 .2组织

团员青年积极参加安全生产活动并结合青年特点学习安全技术知识,开展安全技能竞赛,提高安全操作水平。 .3在开展“青年文明岗”和评比先进活动中,实施安全一票否决。 .4协助安全职能部门做好安全生产的劳动保护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和公司规章制度的宣传教育工作,使团员青年在安全工作中起模范带头作用,并不断总结推广安全生产先进经验。 程科安全工作职责 .1编制机械等重要设备的更新计划,建立健全机械、电器等设备维修保养的安全技术制度,并负责检查、督促执行情况,确保设备管、用、养、修有计划地落实。 .2负责审查、核定港机停工、修理、保养和计划修理项目、制订实施方案,并负责技术性指导。 .3负责各种机电设备的接地、接零保护和避雷装置的可靠性,定期进行检测并作出检测记录,确保安全可靠。 .4根据规范对设备结构、性能。质量进行定性分析,并负责向使用单位提供有关安全操作技术规范及其它有关数据。 .5配合相关部门搞好职工的安全技术教育,提高员工的安全操作素质。 .6负责各种设备的安全技术鉴定,并作出安全操作技术规范。参与机损事故及相关工伤事故的调查处理,从技术角度对事故作出分析,并提出意见。 .7在工程设计时,把有利于安全生产、有利于环境保护的要放在首位,确保工程设计、布局的规范、科学、合理。 .8在工程施工中,严格按标准、规范、规程操作,对不符合安全质量要求的工程应坚决予以返工。并深入施工工地,认真检查安全质量,发现不安全因素,立即纠正、解决。 .9坚持把有关安全生产的各项工程优先安排,定期检查公司的房屋建筑物及基础设施,发现隐患及时组织修理或处理,不留后患。 .10重大工程应会同有关部门协调研究,听取意见,对新建、改建、扩建工程项目的安全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安全设施投资应当纳入建设项目概算。 .11在棉瓦屋面作业和高空作业,

必须按规定申办危险作业审批手续,指定安全员,并按要求制定详细方案后方可施工。 .12对外来施工单位必须审查其资质,签订安全协议书,明确安全责任。 度科安全工作职责 .1认真贯彻执行安全生产的方针、政策和本企业各项安全规章制度,加强安全教育,把安全生产工作落实到各项生产业务中去。 .2根据货种、水位、气象和船舶特性合理安排船舶靠离码头和拖轮港作,实施正确的调度指挥。 .3台风和洪水来临时,部门领导坚守岗位。认真收听和通报气象报告,及时调度疏散港口船舶和货物,确保码头、船舶和货物的安全。 .4积极与生产单位配合,及时通报到港货物货种的特性和作业要求,搞好货运质量管理,为货物装卸安全,防止货物受损提供条件。 .5对危险品货物的装卸运输应及时与生产单位及有关部门联系,提出装卸作业中应注意的事项,防止中毒,爆炸、失火及泄漏污染等事故的发生。 .6发现装卸安全质量问题,应及时指出或报告领导及有关部门妥善处理,对发生的货运质量事故应及时到现场参与事故的调查处理。 .7对港内发生的重大安全事故和海事事故,及时向上级领导和部门请示、报告,并采取有力措施指挥施救。对辖区内发生的海事事故应在海事部门的指挥下,积极参与施救,确保国家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的安全。 .8参加安全生产会议和安全检查,对公司提出的安全工作要求,及时加以贯彻,使安全生产工作经常化、制度化。 公室安全工作职责。 .1检查、督促各部门对公司安全工作计

划执行情况,总裁办公会议布置和领导交办的有关安全方面工作完

第6篇:港口企业设备检修管理制度

南充都京港务有限公司生产经营部 设备检修管理制度

为加强设备管理,协调与生产的关系,保证维修计划得以兑现,实现生产过程的控制,科学组织生产、维修,制定本规程: 设备检修联系制度

1、计划维修联系制度

(1)技术组组长每日下午2:00前将次日的设备保养维修计划制定好。

(2)技术组组长每日下午2:00将制定好的设备保养维修计划汇报部门经理、副经理。 (3)由部门经理通过生产调度会申请维修,讲明要维修的设备、部位、维修时间等,提出设备停放位置的要求。

(4)部门经理在日生产维修例会上通知与会人员当日生产调度会的设备维修安排情况。 (5)各班组需将批准的项目按EAM检修工单的要求作好工作前准备,需要运行岗位人员配合的,在日生产维修例会上提出要求,由值班长通知次日值班长安排值岗人员配合。对于需要动火、断电的维修工作,维修人员需要在日生产维修例会上说明,提前办理动火证及停、送电手续。

(6)维修班长接到维修指令后,要遵“五同时”的要求,安排好安全工作。维修工作开始前与值班长联系,讲明本班组的维修项目、具体部位、哪些关联设备不许动。值班长把设备状况上报业务部当班值班主任。

(7)维修人员到达现场后,维修班长(或临时负责人)必须通知当班值班长,由值班长指定岗位人员配合维修,维修班长(负责人)向岗位值岗人员说明具体维修项目及注意事项,并采取必要的安全防护措施(如断电、拉急停、放锚定器等),然后才能实施维修工作。 (8)维修过程中需要起动皮带机系统,维修负责人要通知值班长,由值班长联系岗位值岗人员,岗位值岗人员通知中控广播后机侧操作起动。其它单机的起动,由维修负责人通知岗位值岗人员,由值岗人员操作起动。其它人无权起动设备。

(9)在一台设备上多点维修,各项目共同指定一个总负责人。维修过程中需要协调或起动设备时,由总负责人负责协调。

2、非计划维修联系制度

(1)运行过程中出现的临时故障由值班长组织维修需要向业务部说明的由值班长向业务部值班主任说明情况。 (2)由于设备故障复杂值班长无法组织处理的值班长联系技术员由技术员对故障进行处理。 (3)对于超过2小时的故障值班长必须及时通知部门经理、副经理。 (4)运行与维修发生矛盾由经理组织协调确保维修生产两不 误。

二、检修计划的制定

设备执行预防性和改善性的计划检修。检修种类分(系统)装置和单体设备的大、中、小修理。

1、设备的小修,是对易损件或设备一般缺陷进行维护性的检查和修理,以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

(1)检查紧固零件。 (2)检查调整零件。

(3)检查润滑及冷却系统。 (4)检查启动和传动装置。 (5)修理或更换易损件。

(6)处理检查出来的缺陷排除故障更换填料和垫片等。

2、设备的中修,是对设备的某些主要部件进行检修并保持两次大修间的应有能力。设备中修的主要内容包括: (1)小修的全部内容。 (2)修理或更换零部件。 (3)修理或更换轴瓦。

(4)更换设备垫圈、密封填料盒和连接零件。 (5)修理设备的衬里和防腐层。

(6)校正或更换磨损部件、管件和阀门。

(7)根据规定对设备间隙的调整和电气设备绝缘的安全试验。

3、设备的大修,是恢复和提高设备性能,改善设备技术状况的必要措施。设备大修的主要内容包括:

(1)中修的全部内容。

(2)更换全部磨蚀的零件。

(3)检查和调整设备的中心线,改进设备的薄弱环节,更换部分或全部保温材料。 (4)按规定对锅炉、压力容器、起重、电气等设备进行全面检 验。

(5)提高设备性能,完善设备技术状况,进行设备改造。

4、系统(装置)检修,是修理那些必须停车才能进行的项目(机动设备、建筑物、构筑物、公用工程、供电系统等),同时也是进行设备改造和节能、挖潜、改善环境保护措施的最好时机。系统(装置)检修,根据计划上报公司,由各部门共同承担。

5、制定检修计划的依据。 (1)检修间隔期。 (2)设备技术档案。

(3)设备运转的实际情况和状态监测、试验、鉴定结果。

6、设备的检修、检验、试验计划,根据设备部的安排,严格执行编制计划的程序和时间。 (1)年度大修计划、设备更新计划由部门各主管技术人员制定上报设备部,起重设备的检验及电气设备预防性试验计划按照设备部计划安排执行。

(2)季度计划以年度计划为基础进行编制,如有变更或调整要履行报告手续。

(3)月份作业计划,以季度计划为基础进行调整,并编写施工计划和落实需用材料、配件和设备等。

(4)在编制施工计划的同时,要按规定分别提出设备、备品配件、人工等计划。

(5)检修计划确定后,要认真执行。计划的调整、变更必须报部门经理、副经理。按规定上报检修计划完成情况,把检修计划完成率等作为考核设备管理工作的主要依据。

三、检修准备工作

1、检修前必须落实各项准备工作。 (1)组织工作落实。 (2)施工项目落实。 (3)技术措施落实。 (4)设备、零部件落实。 (5)各项材料落实。 (6)人工落实。 (7)施工图纸落实。 (8)工机具落实。 (9)施工方案落实。

(10)思想教育工作落实。

2、检修前必须向维修人员明确任务。 (1)项目任务。 (2)施工图纸。 (3)质量标准。 (4)设备零部件。 (5)材料。

3、施工前必须把设备、备品、配件、材料、工机具运到现场,并按规定位置摆放好。

四、检修现场管理

1、施工现场必须具备下列图表和数据,并要做到规格化。 (1)检修项目内容列表。 (2)检修各项目时间安排

(3)检修注意事项及采取的相应措施。

2、检修工作实行全面质量管理,严格按照设备维护检修规程中的质量标准执行。

(1)对于不符合标准要求的设备、备品、配件、紧固件、各种阀门、材料等,未经变更审批手续不得使用。

(2)检修完的设备、管道等都要达到完好标准,做到不漏油、不漏水、不漏气、不漏物料、不漏电。

(3)在施工中,对质量要实行“三级检查”即:检修人员自检、岗位操作人员检查、专业人员检查。

3、结合设备大、中修实行设备润滑保养或简单维修工作。 4. 检修。

(1)废机油采用漏斗和油桶接收,浸在油中的设备吊出油箱后应放在接收槽内,机油不得滴漏在设备和地面上。

(2)废油脂用塑料布接收,放到回收槽内,油脂不能落到设备和地面上。

(3)设备拆卸的零部件,按其拆卸的工艺顺序摆放,并用规格的塑料布垫好。拆开的设备和清洗后的零部件,用塑料布盖好,以防杂质、灰尘沾染。

(4)对于复杂设备,拆卸的零部件,做好标志,按规格大小或分量轻重,摆放在垫有方木的指定位置上,严禁沾土。

(5)拆卸的螺栓、螺帽、销钉、垫圈等小型零件,用零件盒盛装,禁止乱放、乱扔。 (6)添加的润滑油,必须经过“三级过滤”。提油桶要求有滤网和防尘盖;如果设备上没有注油器,则采用装有滤网的注油漏斗。

(7)干油桶有防尘盖,向设备填加润滑油脂,采用刮油刀,禁止用手抹。 (8)检修用工具、量具要整齐地摆放在塑料布上,各种精密量具用完后随时装入量具盒内。 (9)施工材料、设备、备品、配件等按规格、类别整齐地摆放在指定位置上,严防沾土。

5、正确使用检修工具和专用工具。严禁不合理地撬、打、铲、咬。

(1)采用先进的专用工具。如:拆卸设备的联轴节,必须采用扳手,严禁用锤打;拆卸设备的端盖、压盖等,采用顶丝,严禁用扁铲剔、打;设备螺栓的拆、转,应采用合适的扳手。 (2)使用工具一定要符合标准,严禁乱用。如螺帽的拆卸,使用合乎规定的扳手,不得用管钳子咬、扁铲剔和气焊割;测量技术数据,按规定要求,使用合格的量具。

(3)设备找正时,要合理地使用测量仪器,严禁只凭手摸、眼睛看。设备联轴节找正,一律采用千分表(百分表);无条件使用千分表(百分表)时,要利用钢板尺透光的方法来找正。

6、在检修中必须保护好防腐层、保温层、门窗玻璃、地坪、马路、树木和建(构)筑物等,严禁乱打、乱压、乱开孔或增加负荷。

7、检修现场要做到当班施工当班清理,交工验收前做到“工完、料净、场地清”。

8、系统(装置)检修建立现场调度指挥机构。负责调度、平衡综合进度和及时解决检修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五、维修安全控制规定

为了保证维修工作中的安全,落实安全责任,制定本规定。

1、从事维修工作必须指定维修负责人,不特指时,从事维修工作的班长是负责人。

2、维修负责人对现场维修的进度、安全控制负责,对维修工作具有指挥权。

3、维修负责人负责组织活前会,进行预先危险性分析;负责工作联系;负责落实现场安全措施,确认无误才可开工。

4、从事维修工作需要设备动机配合时,要指定专人指挥,并执行设备操作口令标准。

5、设备维修必须按照要求,需停电和动火的,必须在履行停电、动火手续后方可开工。

6、在停机维修过程中,所修设备的岗位运行人员不得擅自离岗,特殊情况下需经值班长批准,并将有关情况和要求向替岗人交代清楚后,方可离岗。

7、设备维修需要吊装作业时,必须由持证人员操作、指挥,禁止无证操作。

8、安全监护人只负责现场安全的监护检查,没有指挥权,其工作意图要通过现场负责人实现。现场负责人可以委托安全监护人指挥,此时,安全监护人负现场负责人的责任。

9、维修工作中应注意的几点问题:

(1)维修人员维修皮带机系统,在到达现场拉急停后,应与中控调度员取得联系、核对并通报姓名;对单机进行维修时,拉设备急停后,应与单机司机联系、核对并通报姓名,相互确认,以确保措施有效。

(2)维修人员维修完工后,要将现场清理干净,要解除急停,并告知值班长和操作人员。

六、维修结束的确认与运行

1、各维修班组维修结束,将采取的安全措施全部解除,试车确认正常后通知岗位人员。

2、岗位人员确认设备正常无误后,将维修情况报告值班长,由主管技术员通知值班长维修结束,值班长联系业务部值班主任报告设备维修结束。

3、维修人员认真填写EAM工单,并将其交给主管技术员,由主管技术员完成工单记录。 本规定适用于设备维修工作,设备保养、检查、处理也按本规定执行。

第7篇:港口5 港口设施维护管理规定(交通部)

广东省交通运输厅关于港口设施维护的管理办法

(广东省交通运输厅2013年12月23日以粤交基〔2013〕1689号发布 自2014年2月1日起施行)

第一条 为加强我省港口设施维护管理,保证港口设施使用安全,提高港口设施的运行效率,充分发挥港口设施服务功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港口法》和交通运输部《港口设施维护管理规定(试行)》等法律、法规,结合我省的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我省行政区域内经竣工验收合格后交付使用的港口设施维护管理工作。

港口设施主要包括:码头、防波堤、引堤和护岸、港池、进港航道、锚地、船台、船坞、港区道路与堆场、仓库、配套灌区、港区铁路与装卸机械轨道、防护设施等及其他生产与生产辅助设施。

第三条 港口设施维护是指为使港口设施满足安全性、适用性和耐久性要求而在使用期间采取的措施,一般包括港口设施的使用管理、检测评定、维修养护和档案管理等。

第四条 港口设施维护工作应常态化、标准化、规范化,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按照“科学管理、合理使用、定期检测、适时维修”的原则,加强对港口设施的检查、检测、评估和维修,保持港口设施处于良好技术状态,努力提高港口设施的安全性、适用性和耐久性。

第五条 港口设施维护不应超过设计或核定的功能、标准和要求使用。

第六条 港口设施维护工作应提倡科技进步、节能减排,鼓励新技术、新材料、新方法的开发与应用。

第七条 港口经营人或所有人负责具体维护工作。港口经营人或所有人不是同一自然人或法人时,应在租赁或合营合同中明确港口设施维护工作的责任主体及各方的权利和义务,并明确相关费用的承担主体。

港口经营人或所有人应健全和落实管理制度,切实做好港口设施运营的标准化、使用的规范化管理,保证港口设施处于良好的技术状态。

第八条 各级港口行政管理部门按照机构职能,负责辖区内港口公用的航道、防波堤、锚地等基础设施维护和管理的有关工作。

第九条 按照“事权一致、责任清晰”的原则,省交通运输厅负责全省港口设施维护监管和业务指导,并主要负责以下工作:

(一)贯彻执行国家、交通运输部有关港口设施维护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

(二)制定港口设施维护的政策和技术标准,并监督指导实施;

(三)港口设施维护信息汇总、分析和报送,指导港口设施维护管理工作;

(四)检测评估单位执业情况的监督管理;

(五)港口设施维护监督检查;

(六)主要设施的大修和报废备案管理工作。

第十条 各地级以上市港口行政管理部门负责辖区内港口设施维护管理,并主要负责以下工作:

(一)贯彻执行国家、交通运输部和省有关港口设施维护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

(二)港口设施维护管理规章制度的制定,并监督实施;

(三)港口经营人或所有人设施维护计划备案;

(四)检测评估单位执业情况监督管理;

(五)港口设施维护监督检查;

(六)公用港口设施维护计划编制与资金筹措;

(七)重大维护工程实施过程的监督;

(八)港口设施维护信息汇总、分析和报送;

(九)主要设施大修和报废管理工作。

第十一条 港口经营人或所有人负责本单位的港口设施维护管理,并负责以下工作:

(一)贯彻执行国家、交通运输部及省、市、县有关港口设施维护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

(二)制定和落实港口设施维护管理和安全使用规章制度,确保港口设施的安全;

(三)设立港口设施维护管理机构,并配备相应的专职人员;

(四)按照有关技术规范、标准的规定,对本单位的港口设施实施定期检查、定期测量观测、定期检测和特殊检测,并组织进行技术状态的评估,建立港口设施维护技术档案;

(五)制定港口设施维护计划,落实维护资金,并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备;

(六)组织编制港口设施维护技术方案;

(七)组织实施港口设施维护工程;

(八)向上级主管部门报送港口设施维护管理相关信息;

(九)向上级主管部门报送港口设施事故报告;

(十)对港口主要设施的大修和报废工作实施上报。

第十二条 港口经营人或所有人应做好港口设施基本情况、技术状态的相关记录,严格按照本单位维护管理规章制度,制定港口设施维护计划,包括维修、保养、疏浚、测量和观测等。

第十三条 港口设施维护计划的编制应遵循“合理安排、确保安全”的原则,其主要内容包括:工程基本情况,上计划执行情况的简要说明,本工程管理要点(包括定期检查、定期测量观测、定期检测和特殊检测计划),维修养护项目的名称、内容及工程量,主要工作及进度安排,经费预算和资金落实,维修养护质量要求等情况。

第十四条 港口经营人或所有人应在每港口设施维护计划中落实资金,确保合理的经费用于本单位的港口设施维护,可从港口装卸费中列支。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保证必要的资金投入,用于港口公用的航道、防波堤、锚地等基础设施的维护。

省级统筹港口建设费按照“突出重点、统筹兼顾”原则,对港口公用设施维护进行补助,具体方案由省交通运输厅有关部门制订。

第十五条 港口经营人或所有人在使用期间对港口设施开展定期检查、定期测量观测、定期检测和特殊检测等工作,检查检测的具体内容和周期应按照国家现行港口设施维护的相关技术标准执行。

第十六条 港口设施的定期检查应对港口设施使用情况、上部结构外观变化和附属设施状况等进行周期性检查。定期检查应结合设施特点和使用情况确定检查内容和要求。定期检查的周期可根据设施结构类别、竣工年限、使用环境和技术状态等确定,当遇大潮汛、洪水、台风等特殊情况,应增加检查次数。

第十七条 港口设施的定期测量观测应包括港区控制与地形测量、主要设施变形观测、水工建筑物前沿冲刷或回淤观测和进出港航道、港池、锚地水深及水流测量等。定期测量观测应由具有相应资格能力的专业单位承担。

港口设施的定期测量观测的技术要求和周期应按照国家有关技术标准执行。码头前沿水深定期测量的周期应根据码头结构型式、回淤或冲刷程度确定。港池、航道和锚地的定期测量观测项目与周期应根据港口淤积、船舶进出港情况、维护要求等情况确定。

第十八条 港口设施定期检测包括对港口设施结构的变形、损坏及劣化程度进行定性和定量检测。港口经营人或所有人应根据设施使用年限和现状编制定期检测计划与方案,定期检测项目、内容及周期应按照国家有关技术标准执行,其中涉及结构安全和耐久性的检测应委托具有相应资格能力的专业单位承担。

第十九条 发生下列情况之一时应对港口设施进行特殊检测:

(一)定期检测中难以判明主体结构是否安全的;

(二)定期检测结构技术状态为危险等级者;

(三)需改变结构使用功能和使用条件的;

(四)达到设计使用年限需延长使用的;

(五)遭受洪水、漂流物或船舶撞击、滑坡、风暴潮、地震等特殊灾害或事故造成结构及主要构件损坏,可能危及结构安全时;

(六)结构出现明显耐久性损伤或建筑物防腐蚀措施达到或超过设计使用年限的。

特殊检测应根据设施的损害情况、检测内容和性质,采用仪器设备进行现场测试、荷载试验、室内辅助试验和校核计算等手段,对设施进行详细检测和综合分析。

特殊检测应由具有相应资格能力的专业单位承担,并应编制检测计划方案及技术组织措施。特殊检测报告应根据需要,对结构材料损坏和劣化状况、结构承载能力、结构继续使用的安全性等提出结论性意见。

第二十条 港口设施结构技术状态分为五个类别,一类为技术状态好,二类为技术状态较好,三类为技术状态较差,四类为技术状态差和五类为技术状态危险。港口附属设施技术状态分为较好和差两个类别。分类标准按照《港口设施维护技术规范》(JTS310-2013)执行。

第二十一条 港口设施技术状态分类评定应根据定期检查、定期测量观测、定期检测和特殊检测的结果综合分析确定。对于初步认定为四类、五类的设施,应委托有资格能力的专业单位进行检测评估。

第二十二条 港口设施技术状态评定应按相关行业标准执行,检测评定单位对其检测、评定的结论负责,并根据检测结果提出针对性的维护意见和措施建议。

第二十三条 承担涉及结构安全和耐久性检测的专业单位应具备结构、材料等指标的检测能力及水运工程检测相关资质证书,具有从事检测相关业务的良好信用记录。

第二十四条 永久性港口建筑物的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在设计使用年限内的设施,应按其技术状态合理使用。

对于达到设计使用年限的设施,必须由具有相应资格能力的专业单位对其结构安全性能进行检测,根据检测评定结果进行处置后方可使用,港口行政管理部门在换发《港口经营许可证》时应核查检测评定结果。

对于主体结构竣工验收后按照基本建设程序进行加固改造提高结构等级的码头,经安全可靠性检测论证,可重新评定其设计使用年限;对于主体结构竣工验收后进行修补性加固的码头,不改变码头原设计使用年限。

第二十五条 港口设施维护分为保养、小修、中修和大修。

对技术状态为一类和二类的港口设施应根据情况进行保养和小修,保持设施原有的技术状态。

对技术状态为三类的港口设施应根据情况进行中修,对技术状态为四类的港口设施应根据情况进行中修或大修,提高设施的技术状态。

对技术状态为五类的港口设施应停止使用,并立即进行大修;对于无修复价值的港口设施应立即停止使用,并按固定资产报废的有关规定办理。

第二十六条 港口设施大修或涉及结构安全的维修工程应由原设计单位或具有相应资质的单位进行方案设计,港口经营人或所有人把好设计质量关,港口所在地港口行政管理部门应当加强对设计质量的法律法规、强制性标准以及其他标准与规范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

第二十七条 港口设施维修工程的施工和监理单位应具有相应资质,招投标活动应执行国家招标投标的有关规定。

第二十八条 港口设施大修或涉及结构安全的维修工程完工后,港口经营人或所有人应及时组织验收,验收情况经港口所在地港口行政管理部门报备省交通运输厅。大修或涉及结构安全的维修工程由地方港口工程质量监督管理部门实施质量监督,验收时出具质量鉴定意见书。

第二十九条 港口经营人或所有人应制定和落实港口设施安全操作技术规程和管理制度。装卸、储运易燃、易爆和易污染等危险货物的设施应按有关规定制定事故应急预案。

第三十条 港口设施使用不得超过设计或核定的荷载标准,不得任意改变使用条件和功能。技术状态为四类的设施应限制使用或减载使用。当装卸大型货物或采用大型起重机械进行特殊作业时,应采取措施、进行专项安全评定和核定作业条件,并经港口所在地港口行政管理部门批准。

第三十一条 港口设施附近水域应定期进行测量,严禁擅自进行采砂、挖泥、爆破、抛填等影响港口设施安全使用的作业。

第三十二条 港区内设置的固定观测点,应妥善保护,防止损毁破坏,如发现移动或损坏应及时处理。

第三十三条 港口经营人或所有人应根据有关规定和本单位的具体情况对可能造成港口设施损坏的突发事件的危险源进行分析,制定港口设施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并报港口所在地港口行政管理部门备案。

第三十四条 各级港口行政管理部门应根据有关规定和辖区实际情况,制定港口设施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且与港口经营人或所有人制定的港口设施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应衔接。

第三十五条 港口设施突发事件处置工作应在各级政府的统一领导下,由各级港口行政管理部门具体负责,港口经营人或所有人具体实施。

第三十六条 港口经营人或所有人在使用港口设施过程中应注意保护和观察,当设施发生以下突发事件时,应立即向港口所在地港口行政管理部门报告,并组织现场鉴定和损坏登记。

(一)不可抗拒力造成港口设施严重损坏的;

(二)火灾、爆炸或危险品泄漏,造成港口设施严重损坏的;

(三)船舶撞击造成港口设施严重损坏的;

(四)因使用不当造成港口设施严重损坏的;

(五)其它造成港口设施严重破坏或严重危及港口设施安全的。

第三十七条 港口行政管理部门和港口经营人或所有人接获港口设施突发事件信息后,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并做好人力、物资、资金保障,确保应急工作正常有序进行。

第三十八条 港口设施维护管理信息实行逐级报送制度。港口设施维护管理信息主要包括港口设施基本情况及技术状态、港口设施维护计划与执行情况。

第三十九条 各地级以上市港口行政管理部门负责辖区内港口设施维护管理信息收集与汇总,并于每年四月底前向省交通运输厅报送。

第四十条 港口设施维护的信息和资料是进行管理的重要基础,港口经营人或所有人应建立健全港口设施维护技术档案管理制度,对港口设施维护过程中的有关资料应及时整理归档,保证档案资料真实性、完整性和准确性。

第四十一条 港口设施维护技术档案应参照《水运建设项目文件材料立卷归档管理办法》及其实施细则的有关要求进行资料收集和归档,包括纸质技术档案资料、电子技术档案资料、影像及图片资料等。

第四十二条 港口设施维护技术档案应包括基础资料及维护管理资料。

基础资料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一)经核准、审批的有关港口设施规模及标准的文件;

(二)港区地形与地貌、港区泥沙回淤和水深观测等资料;

(三)港口设施设计文件,交(竣)工资料;

(四)施工和试运行期间的结构位移或变形观测资料;

(五)其它相关资料。

维护管理资料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一)维护工作计划;

(二)定期检查、测量观测、检测、特殊检测报告及记录;

(三)技术状态等级评定报告及记录;维修设计技术方案、施工及检验记录;

(四)使用过程中结构位移或变形观测资料;其他专项检测、试验研究、验算、评估报告与记录;特殊情况下的使用及检测记录;

(五)设施管理台账;

(六)有关照片、影像资料等。

第四十三条 港口经营人或所有人应建立港口设施检测评定动态管理台账,并宜建立港口设施维护信息数据库,建立永久性技术档案。

第四十四条 对于基础资料缺失的设施,应根据历年检查、检测及维护资料,建立和完善其技术档案。

第四十五条 港口经营人或所有人应加强对港口设施使用状况监测等重要信息系统的建设和管理工作,实现港口设施信息数字化管理。

第四十六条 省交通运输厅根据全省港口设施维护管理实际情况,定期组织专家对港口设施维护管理情况进行检查。对于在省级检查中评定较好的港口项目给予通报表扬,符合省级统筹港口建设费补助范围的,在参与评审时优先考虑。

各地级以上市港口行政管理部门应加强对辖区内港口设施维护管理进行监督检查并建立相应的工作台账,检查工作每两年不少于一次。

港口经营人或所有人应积极配合港口所在地港口行政管理部门按照规定实施的监督检查。

第四十七条 从事港口设施检测评估工作的单位应积极配合省交通运输工程质量监督站组织实施的信用评价和监督检查工作。

第四十八条 港口设施维护项目监督检查的主要内容包括:

(一)机构设置和人员配备情况,设施使用、维护等规章制度的建立、落实和使用管理情况;

(二)维护计划制定、执行与资金落实情况;

(三)港口设施检测与评定工作情况;

(四)维护工程管理情况;

(五)港口设施维护技术档案,应急预案制定与执行情况;

(六)其它相关工作。

第四十九条 各级港口行政管理部门在监督检查过程中,对发现的问题,应当责令有关单位限期整改。

拒不整改或对于四类与五类设施经整改后仍未达到安全使用要求的不得继续使用,仍在运行的,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对责任单位给予处罚。

第五十条 检测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施工监理单位及项目主要负责人对所承担的港口维护工作实行全程负责制,并记入信用档案。

第五十一条 在港口设施维护工作中,对做出重大贡献的单位、个人应给予通报表扬。对设施维护管理工作薄弱、设施技术状况评定不规范、安全隐患突出的单位,应给予通报批评。对给国家造成重大损失的责任人,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第五十二条 各级港口行政管理部门可结合辖区内的实际情况制定管理办法。

第五十三条 本办法自2014年2月1日起施行。

第8篇:港口管理条例

安徽省港口条例

(公告第13号)

(2009年6月20日安徽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通过 2009年6月20日安徽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13号公布 自2009年10月1日起施行)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规范港口建设、经营和管理,保护和合理利用港口资源,维护港口安全与经营秩序,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促进港口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港口法》和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本条例适用于本省行政区域内港口规划、建设、维护、经营、管理及其相关活动。

第三条 港口所在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港口的发展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并加大对港口公用基础设施的建设、维护和管理的投入。

鼓励国内外经济组织和个人依法投资建设、经营港口,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

第四条 省人民政府交通行政主管部门主管本省的港口工作,其所属的港口管理机构(以下称省港口管理机构)具体实施对港口的行政管理。

设区的市、县级港口行政管理部门或者机构(以下称市县港口行政管理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港口的行政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其他有关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共同做好港口管理工作。

第二章 港口规划与建设

第五条 港口规划包括港口布局规划、港口总体规划和港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编制港口规划应当体现合理利用岸线资源的原则,符合城镇体系规划,并与其他有关规划相衔接、协调。

第六条 港口布局规划,由省人民政府依法组织编制,具体工作由省人民政府交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

第七条 港口总体规划,由所在地设区的市港口行政管理部门编制,经征求省人民政府交通行政主管部门意见后,依法报经批准并公布实施。

第八条 国家主要港口和省重要港口的港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由所在地设区的市港口行政管理部门依据港口总体规划编制,经本级人民政府会同省人民政府交通行政主管部门审核同意后,按照国家规定程序报经批准、备案并公布实施。

其他港口的港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由所在地设区的市港口行政管理部门依据港口总体规划编制,经本级人民政府征求省人民政府交通行政主管部门意见后批准、备案并公布实施。

第九条 港口规划的修改,按照港口规划制定程序办理。

第十条 港口建设项目应当符合港口规划。不得违反港口规划建设港口、码头或者其他设施。

第十一条 港口项目建设应当遵循国家基本建设程序,按照国家规定办理有关审批、核准或者备案手续,并符合国家有关标准和技术规范。

第十二条 港口建设项目的设计分为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港口建设项目的初步设计按照项目管理权限由省人民政府交通行政主管部门或者设区的市港口行政管理部门审批;施工图设计由所在地设区的市港口行政管理部门审批。未经审批的,不得实施。

港口建设项目开工,应当具备国家规定的开工条件。

第十三条 港口的危险货物作业场所、实施卫生除害处理的专用场所建设,应当依法向所在地设区的市港口行政管理部门提出申请,设区的市港口行政管理部门应当自受理申请之日起15日内作出批准或者不予批准的决定;不予批准的,应当书面告知申请人,并说明理由。

第十四条 港口建设项目实行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监督管理制度。

省港口管理机构、设区的市港口行政管理部门及其委托的交通工程质量监督机构应当依据法律、法规、规章、技术标准和规范,对港口建设项目的质量、安全实施监督管理。

第十五条 港口建设项目施工时,建设单位应当采取相应的安全防护措施和环境保护措施,对航道、防波堤、锚地、导流堤、护岸等港口公共基础设施造成损坏的,应当及时予以修复。

第十六条 港口建设项目竣工后,应当按照国家规定进行试运行。试运行期满,符合竣工验收条件的,建设单位应当按照项目管理权限向省港口管理机构或者设区的市港口行政管理部门提出竣工验收申请,经省港口管理机构或者设区的市港口行政管理部门组织验收合格后,方可正式投入使用。

第三章 港口岸线管理

第十七条 港口岸线的使用应当符合港口规划,坚持深水深用和节约使用的原则,保护和合理利用港口岸线资源。港口岸线资源,应当优先用于公用码头建设。

港口岸线实行有偿使用,具体办法由省人民政府制定。

第十八条 在港口总体规划区内建设港口设施,使用非深水岸线的,报省港口管理机构批准;使用深水岸线的,应当依法报国家有关部门批准。

第十九条 使用港口岸线的,建设单位应当在项目审批、核准或者备案前向港口所在地设区的市港口行政管理部门提出书面申请,并提交下列材料:

(一)港口岸线使用申请;

(二)由具备测绘资质的机构提供的港口岸线选址区域1:500至1:2000水域、陆域地形图;

(三)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或者设计方案;

(四)国家规定的其他有关材料。

设区的市港口行政管理部门应当自收到申请之日起10日内将初步审查意见和申请材料报送省港口管理机构。

第二十条 港口岸线使用人不得擅自改变已批准的港口岸线使用范围和使用功能。确需变更港口岸线使用范围、使用功能的,应当按照批准程序办理变更手续。

港口岸线使用人转让港口岸线使用权的,由港口岸线使用权出让人与受让人向港口所在地设区的市港口行政管理部门提出转让申请,并报原审批机关审批。

港口岸线使用人自取得港口岸线使用许可之日起超过2年未开工建设的,省港口管理机构应当收回其非深水岸线使用权。深水岸线使用权的收回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办理。

第二十一条 需要临时使用港口岸线的,应当向港口所在地设区的市港口行政管理部门提出书面申请,设区的市港口行政管理部门应当在15日内作出批准或者不予批准的决定,并报省港口 管理机构备案。

临时使用的港口岸线,不得建设永久性建筑物、构筑物和其他设施。建设的临时性设施,应当自使用期满后30日内自行拆除,并恢复港口岸线原貌。

临时使用港口岸线的期限不超过2年。期满需要继续使用的,应当依法办理续展手续,延续期限不得超过1年。

第四章 港口经营

第二十二条 从事下列港口经营活动,应当依法取得港口经营许可:

(一)为船舶提供码头、过驳锚地、浮筒等设施;

(二)为旅客提供候船和上下船舶的设施和服务;

(三)在港区内为委托人提供货物装卸(含过驳)、仓储、驳运、集装箱堆放、拆拼集装箱以及对货物及其包装进行简单加工处理等作业;

(四)为船舶进出港口、靠离码头、移泊提供顶推、拖带等服务;

(五)为委托人提供货物交接过程中的点数和检查货物表面状况的理货服务;

(六)为船舶提供岸电、燃物料、船员接送及废弃物接收、压舱水处理、围油栏供应服务等船舶港口服务;

(七)从事港口设施、设备和机械的租赁、维修业务。

从事危险货物港口作业的港口经营人,还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取得危险货物港口作业资质认定。

第二十三条 申请从事港口经营的,应当向所在地设区的市港口行政管理部门提出书面申请,并提供相关材料。设区的市港口行政管理部门应当自收到书面申请之日起20日内依法作出许可或者不予许可的决定。

港口经营人应当持港口经营许可证依法办理工商登记,并在港口经营许可证核定的范围内从事港口经营活动。

港口理货业务的经营许可,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办理。

第二十四条 港口经营人需要变更港口经营许可证规定的法定代表人和地址的,应当报原许可机关备案;需要变更港口经营范围的,应当依法重新办理港口经营许可手续。

第二十五条 发生交通事故、自然灾害、公共卫生以及其他突发事件时,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可以统一调度、指挥港口经营人,并按照规定对承担港口作业任务的港口经营人给予补偿。

港口经营人应当根据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的统一调度、指挥,优先安排抢险物资、救灾物资和国防建设等急需物资的作业。

第二十六条 港口经营人不得为无船舶营业运输证的船舶或者超越经营范围的船舶提供装卸服务,不得超过船舶、车辆的核定载货量配载,不得为超重集装箱提供装船服务。

第二十七条 省港口管理机构和市县港口行政管理部门应当按照国家规定收取港口规费。缴费义务人必须按照国家规定按时足额缴纳港口规费。

第五章 港口安全管理

第二十八条 港口经营人应当依法制定危险货物事故应急预案、重大生产安全事故的旅客紧急疏散和救援预案以及预防自然灾害预案,并定期组织应急救援演练。

港口发生生产安全事故或者紧急情况时,港口经营人应当立即报告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市县港口行政管理部门,并采取措施,组织救援,防止事故扩大。

第二十九条 省港口管理机构和市县港口行政管理部门应当依法制定可能危及社会公共利益的港口危险货物事故应急预案、重大生产安全事故的旅客紧急疏散和救援预案以及预防自然灾害预案,建立健全港口重大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体系。

港口发生生产安全事故或者紧急情况时,省港口管理机构和市县港口行政管理部门应当根据危害程度,启动相关应急预案,组织实施应急处置和救援。

第三十条 港口经营人应当将进出港船舶货物载运情况、进出港时间报告市县港口行政管理部门以及海事管理机构。

对装卸危险货物的,市县港口行政管理部门接到报告后应当在24小时内作出是否同意的决定。但是,定船舶、定航线、定货种的船舶可以定期报告。

第三十一条 有下列情况之一的,从事危险货物作业的港口经营人应当立即采取措施,并及时报告市县港口行政管理部门:

(一)发现未申报或者未如实申报的危险货物;

(二)在普通货物中发现危险货物;

(三)在已申报的危险货物中发现性质相抵触的危险货物;

(四)其他可能危及港口安全的情形。

市县港口行政管理部门接到港口经营人的报告后,应当及时提出处理意见,并告知港口经营人。

第三十二条 禁止在港口水域内进行下列活动:

(一)从事养殖、种植和捕捞活动;

(二)倾倒泥土、砂石;

(三)违法排放有毒、有害物质。

不得在港口进行可能危及港口安全的采掘、爆破等活动;因工程建设等确需进行采掘、爆破活动的,建设单位必须采取相应的安全保护措施,并报经所在地设区的市港口行政管理部门批准。需要报经其他管理机构批准的,还应当依法办理报批手续。

第三十三条 货物或者其他物体落入港口水域可能影响港口安全的,相关责任人应当立即报告市县港口行政管理部门,并负责清除落入物、沉没物。

市县港口行政管理部门发现货物或者其他物体落入港口水域的,应当责令相关责任人限期清除;逾期未清除的,可以代为清除,所需费用由相关责任人承担。

第三十四条 港口经营人使用的涉及生命安全、危险性较大的特种设备,以及危险物品的容器、运输工具,应当经取得相应资质的机构检测、检验合格,取得安全使用证或者安全标志后,方可投入使用。

从事港口特种和危险货物作业的人员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经过专门的安全作业培训,取得操作资格证书后,方可上岗作业。

第六章 监督检查

第三十五条 省港口管理机构和市县港口行政管理部门应当依法对港口规划的实施、港口岸线使用、港口建设和经营、港口安全生产等活动实施监督检查,发现违法情形或者存在安全隐患的,应当依法予以处理。

第三十六条 省港口管理机构和市县港口行政管理部门的监督检查人员在港口经营作业场所实施监督检查,可以行使下列职权:

(一)检查港口作业场所,查阅、抄录、复印相关的文件和资料;

(二)港口作业人员和设备、设施不符合法律、法规、规章规定和标准要求的,应当责令立即停止作业;

(三)发现安全隐患,应当责令立即排除或者限期排除;

(四)发现违法行为,应当当场予以纠正或者责令限期改正。

被检查单位和有关人员应当接受省港口管理机构和市县港口行政管理部门依法实施的监督检查,如实提供有关情况和资料,不得拒绝检查或者隐匿、谎报有关情况和资料。

第三十七条 省港口管理机构和市县港口行政管理部门应当建立举报制度,公开举报电话号码、通信地址或者电子邮件信箱。省港口管理机构和市县港口行政管理部门收到举报后,应当在20日内依法处理,并答复举报人。

第三十八条 省港口管理机构和市县港口行政管理部门应当建立港口经营人经营信用档案,对港口经营人经营信用情况以及遵守有关法律、法规情况进行记录,并向社会公布。

省港口管理机构和市县港口行政管理部门应当会同有关部门加强港口信息标准化建设,及时发布港口公用信息,为港口经营人、旅客等提供信息咨询服务。

第七章 法律责任

第三十九条 违反本条例第十条规定,违反港口规划建设港口、码头或者其他设施的,由省港口管理机构或者市县港口行政管理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拆除违法设施,可以处1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罚款。

第四十条 违反本条例第十二条第一款规定,港口建设项目的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未经批准,建设单位开工建设的,由省人民政府交通行政主管部门或者设区的市港口行政管理部门责令限期补办手续,可以处1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四十一条 违反本条例第十五条规定,建设单位未修复损坏港口公共基础设施的,所在地市县港口行政管理部门应当责令限期改正;逾期未改正的,市县港口行政管理部门应当组织修复,所需费用由建设单位承担。

第四十二条 违反本条例第二十条第一款规定,未经批准变更港口岸线使用范围和使用功能的,由省港口管理机构或者市县港口行政管理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可以处1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由作出行政许可决定的行政机关依法吊销其港口岸线使用权证。

违反本条例第二十条第二款规定,未经批准转让港口岸线使用权的,由省港口管理机构或者市县港口行政管理部门责令限期改正,没收违法所得;情节严重的,由作出行政许可决定的行政机关依法吊销其港口岸线使用权证。

第四十三条 违反本条例第二十一条第一款规定,未经批准临时使用港口岸线的,由市县港口行政管理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可以处1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的罚款。

违反本条例第二十一条第二款、第三款规定,在临时使用的港口岸线上建设永久性建筑物、构筑物和其他设施,或者使用期满未按照规定拆除临时性设施的,由市县港口行政管理部门责令限期拆除;逾期不拆除的,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拆除,处5000元以上2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四十四条 违反本条例第二十六条规定,港口经营人超过船舶、车辆的核定载货量配载的,由市县港口行政管理部门责令改正,可以处1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四十五条 违反本条例第二十七条规定,未按照规定足额缴纳港口规费的,由市县港口行政管理部门责令限期补缴;逾期仍未缴纳的,可以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第四十六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省人民政府交通行政主管部门、省港口管理机构和市县港口行政管理部门不依法履行职责,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

(一)未依法编制或者修改港口规划的;

(二)违法实施港口管理行政许可的;

(三)不依法履行监督检查职责的;

(四)索取、收受他人财物,或者谋取其他利益的;

(五)其他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玩忽职守的行为。

第八章 附则

第四十七条 渔业港口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渔业行政主管部门按国家有关规定管理。

军事港口的建设和管理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第四十八条 本条例自2009年10月1日起施行。

第9篇:港口建设管理规定

港口建设管理规定(交通部令2007年第5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令 2007年第5号

2007年05月09日

《港口建设管理规定》已于2007年1月25日经第2次部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07年6月1日起施行。

部长 李盛霖

二○○七年四月二十四日

港口建设管理规定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港口建设管理,规范港口建设市场秩序,保证港口工程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港口法》、《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建设工程勘察设计管理条例》等法律、行政法规,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规定适用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新建、扩建、改建港口建设项目(包括与其他建设项目配套建设的港口建设项目)及其配套设施的建设活动。

军事和渔业港口的建设活动不适用本规定。

第三条 交通部负责全国港口建设的行业管理工作,并具体负责经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审批、核准和经交通部审批的港口建设项目的建设管理工作。

省级交通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港口建设的行业管理工作,并具体负责经省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审批、核准的港口建设项目的建设管理工作。

其余港口建设项目的建设管理工作由港口所在地港口行政管理部门负责。

以上负责港口建设管理的各级交通主管部门和港口所在地港口行政管理部门统称为港口行政管理部门。

第四条 港口建设应当符合港口布局规划和港口总体规划,执行有关建设法律、法规、规章和技术标准。

第五条 港口建设项目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实行项目法人责任制度、招标投标制度、工程监理制度和合同管理制度。

第二章 港口建设程序管理

第六条 港口建设应当按照国家规定的建设程序和有关规定进行。除国家另有规定外,不得擅自简化建设程序。

第七条 政府投资的港口建设项目的项目建议书和可行性研究报告实行审批制,企业投资的港口建设项目的项目申请报告、备案文件分别实行核准制、备案制。

第八条 政府投资的港口建设项目,按照以下建设程序执行:

(一)开展工程预可行性研究,编制项目建议书;

(二)根据批准的项目建议书,进行工程可行性研究,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

(三)根据批准的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初步设计文件;

(四)根据批准的初步设计,编制施工图设计文件;

(五)根据批准的施工图设计,组织项目监理、施工招标;

(六)根据国家有关规定,进行施工前准备工作,并向港口行政管理部门办理开工备案手续;

(七)备案后组织工程实施;

(八)工程完工后,编制竣工材料,进行工程竣工验收的各项准备工作;

(九)港口行政管理部门按权限组织竣工验收。

第九条 企业投资的港口建设项目,按照以下建设程序执行:

(一)开展工程可行性研究,编制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二)根据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项目申请报告或者备案文件,履行核准或者备案手续;

(三)根据核准或者备案的项目申请报告或者备案文件,编制初步设计文件;

(四)根据批准的初步设计,编制施工图设计文件;

(五)根据批准的施工图设计,组织项目监理、施工招标;

(六)根据国家有关规定,进行施工前准备工作,并向港口行政管理部门办理开工备案手续;

(七)备案后组织工程实施;

(八)工程完工后,编制竣工验收材料,进行工程竣工验收的各项准备工作;

(九)港口行政管理部门按权限组织竣工验收。

第十条 实行审批制的港口建设项目的项目建议书应当符合以下基本要求:

(一)开展了港口建设项目工程预可行性研究;

(二)建设方案符合港口规划;

(三)符合有关编制水运工程预可行性研究、项目建议书的深度要求;

(四)符合国家和行业的有关规定。

第十一条 申请港口建设项目的项目建议书审批,应当提供以下材料:

(一)申请文件一式2份;

(二)项目建议书一式5份和相应的电子版本1份;

(三)工程预可行性研究报告一式5份和相应的电子版本1份;

(四)审批部门根据项目需要要求提供的其他材料。

第十二条 实行审批制的港口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应当符合以下基本要求:

(一)符合港口规划;

(二)符合经批准的项目建议书;

(三)符合有关编制水运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深度要求;

(四)符合国家和行业的有关规定和技术标准、规范。

第十三条 申请港口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审批,应当提供以下材料:

(一)申请文件一式2份(含可行性研究报告);

(二)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一式5份和相应的电子版本1份;

(三)有关规定所要求的相关单位的许可、承诺、证明或者评估意见;

(四)根据项目需要要求提供的其他材料。

第十四条 实行核准制的港口建设项目的项目申请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

(一)项目申报单位情况;

(二)拟建项目情况;

(三)相关规划与建设用地;

(四)资源利用和能源耗用分析;

(五)生态环境影响分析;

(六)经济和社会效果分析。

第十五条 申请港口建设项目的项目申请报告核准,应当提供以下材料:

(一)项目申请报告一式5份和相应的电子版本1份;

(二)建设项目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一式5份和相应的电子版本1份;

(三)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出具的城市规划意见;

(四)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出具的项目用地预审意见;

(五)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出具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审批意见;

(六)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应提交的其他文件。

第十六条 实行备案制的港口建设项目,项目单位应按省级人民政府制定的建设项目备案管理办法的要求,履行备案手续。

第十七条 港口岸线实行行政许可制度。港口深水岸线由交通部会同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批准;港口非深水岸线由港口行政管理部门批准。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批准建设的港口建设项目使用港口岸线,不再另行办理使用港口岸线的审批手续。

港口岸线审批的具体程序和要求另行制定。

第十八条 港口工程设计实行行政许可制度。港口工程设计分为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两个阶段。港口工程初步设计按照第三条规定的权限由相应的港口行政管理部门审批,施工图设计由港口所在地港口行政管理部门审批。

第十九条 港口工程初步设计应当符合以下基本要求:

(一)建设方案符合经审批机关批准的港口总体规划;

(二)项目建设主要内容、规模及标准等符合经审批机关批准的可行性研究报告或者经核准、备案的项目申请报告或者备案文件;

(三)符合国家和行业现行的有关技术标准;

(四)符合港口工程初步设计文件编制规定的要求。

第二十条 项目法人报批初步设计时应当提供以下材料:

(一)申请文件一式2份;

(二)初步设计文件一式2份和相应的电子版本1份;

(三)港口建设项目批准或者核准、备案文件(包括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复印件1份。

第二十一条 由港口所在地港口行政管理部门负责审批的初步设计文件,项目法人直接向港口所在地港口行政管理部门提出申请,报送相关材料。

由省级交通主管部门负责审批的初步设计文件,项目法人向港口所在地港口行政管理部门报送相关材料,由港口所在地港口行政管理部门向省级交通主管部门转报相关材料。

由交通部负责审批的初步设计文件,项目法人向港口所在地港口行政管理部门报送相关材料,港口所在地港口行政管理部门向省级交通主管部门报送,省级交通主管部门再向交通部转报相关材料。 转报机关收到初步设计的申请材料后,应当在5个工作日内完成转报工作。

第二十二条 港口行政管理部门在审批初步设计时,应当按照规定委托不低于原初步设计文件编制单位资质等级的另一设计单位对初步设计文件进行技术审查咨询。审查咨询单位在完成审查咨询工作后,出具审查咨询报告报港口行政管理部门。

港口行政管理部门应当根据审查咨询报告、其他相关文件和有关部门的意见在法定期限内批复初步设计文件。

第二十三条 初步设计审查咨询工作的主要内容:

(一)对于政府投资的建设项目,应当进行全面的技术(包括概算)审查,并提出设计方案的优化措施;

(二)对于企业投资的建设项目,主要对涉及公共利益、公众安全、工程强制性标准、主体结构安全稳定性等内容及工程概算的编制依据和方法进行复核审查,并提出合理化建议。

第二十四条 港口工程施工图设计应当符合以下基本要求:

(一)符合经审批机关批准的初步设计;

(二)符合国家和行业现行的有关技术标准及规范;

(三)工程主体结构和地基基础稳定性计算正确;

(四)指导性施工方案合理;

(五)图纸、施工说明表述清晰、完整。

第二十五条 项目法人报批施工图设计文件时应当提供以下材料:

(一)申请文件一式2份;

(二)施工图设计文件一式2份;

(三)经批准的初步设计文件1份。

第二十六条 审批部门对符合要求的施工图设计文件,应当作出予以批准的决定;对不符合要求的施工图设计文件,应当作出不予批准的决定并说明理由。

在审批前,审批部门应当委托不低于原施工图编制单位资质等级的另一设计单位,对施工图设计文件中关于结构安全、稳定、耐久性的内容进行审查。

第二十七条 港口工程设计经批准后,应当严格遵照执行,不得擅自修改、变更。如确有必要对已批准的建设规模、标准、内容、工程概算及设计方案、主体结构、主要工艺流程或者主要设备等进行重大调整的,应当报原审批机关批准后方可实施。

第二十八条 港口行政管理部门依法对港口建设项目的招标投标工作进行监督管理。港口项目的项目法人应当按项目管理权限将招标文件、资格预审结果、评标结果报港口行政管理部门备案。

第二十九条 港口建设项目开工应当具备以下条件:

(一)施工图设计文件已经完成并经审查批准;

(二)建设资金已经落实;

(三)征地手续已办理,拆迁基本完成;

(四)施工、监理单位已确定;

(五)已办理质量监督手续。

第三十条 项目法人在开工前应当按照项目管理权限向港口行政管理部门提交以下材料予以备案:

(一)施工图设计批复文件复印件1份;

(二)控制性用地的批复复印件1份;

(三)与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签订的合同复印件1份;

(四)质量监督手续材料复印件1份。

第三十一条 开工备案文件存在不符合法律、行政法规以及规章规定内容的,港口行政管理部门应当在收到备案文件之日起7日内提出处理意见,及时行使监督管理职权。

第三十二条 港口建设项目完工后,应当按照交通部《港口工程竣工验收办法》的有关规定进行竣工验收。

港口建设项目经竣工验收合格后,方可交付使用。

第三章 港口建设市场管理

第三十三条 港口工程实行政府监督、法人管理、社会监理、企业自检的质量保证体系。

第三十四条 参加港口建设的勘察、设计、施工、监理等从业单位应当诚实守信,依法取得相应资质后,方可进入港口建设市场。

第三十五条 港口工程实行项目法人责任制度。项目法人对建设项目的策划、资金筹措、建设实施、生产经营、债务偿还和资产保值增值负责,依照国家有关规定对工程建设项目实行全过程管理。

第三十六条 港口工程实行招标投标制度。项目法人应当按照公开、公平、公正、诚实信用的原则,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和交通部颁布的有关勘察设计、施工、施工监理招标投标管理工作的规定,依法对建设项目勘察、设计、施工、监理以及重要设备、材料的采购等进行招标。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将依法必须进行招标的建设项目化整为零或者以其他任何方式规避招标、虚假招标。

第三十七条 港口工程实行合同管理制度。项目法人应当按照招标文件和中标人的投标文件与中标人订立书面合同。项目法人和中标人不得再行订立背离合同实质性内容的其他协议。

按规定应当签订廉政合同的,项目法人应当与施工、监理单位签订廉政合同,并将廉政合同执行情况纳入建设考核范围。

第三十八条 港口工程实行工程监理制度。监理单位应当依照法律、法规及有关技术标准、规范和文件,代表建设单位对工程质量、安全、进度和工程投资进行监控,对合同、信息与资料进行管理,协调有关单位间的关系。

第三十九条 港口工程勘察必须由具备相应资质的单位承担。执行国家和交通部的有关规定,符合国家和行业有关强制性标准、规范,满足不同阶段工程设计和施工需要。勘察单位对勘察成果的质量负责,所提供的地质、测量、水文等勘察成果必须真实、准确、完整。

第四十条 港口工程设计必须由具备相应资质的单位承担,设计单位对设计成果的质量负责。设计文件应当符合国家规定的设计深度要求,注明工程合理使用年限。

第四十一条 设计单位应当做好设计交底工作,并按要求在施工现场派驻设计代表,及时提供设计后续服务。

第四十二条 施工单位对工程的施工质量负责。施工单位应当建立质量责任制,确定项目经理、技术负责人和施工管理负责人。施工单位的有关人员应根据国家有关规定持证上岗。

第四十三条 施工单位必须按照设计要求、技术标准和合同约定,精心组织施工,不得擅自修改工程设计,不得偷工减料。

第四十四条 施工单位应当建立健全各项质量检验制度,检验应当有书面记录和专人签字。

第四十五条 监理单位和监理人员应当依据科学、公正、独立的原则,全面履行监理的权利和义务。监理单位对施工质量承担监理责任。未经施工监理人员签认,不得进行下一道工序施工。

第四十六条 监理工作实行总监理工程师负责制。监理单位应当选派具备相应执业资格的总监理工程师,并根据工作需要,配备总监理工程师代表、专业监理工程师、监理员、测量和试验专业人员等。监理人员应当按照监理规范要求,采取旁站、巡视和平行检验等形式对工程实施监理。

第四十七条 港口工程项目法人、勘察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及与建设工程安全生产有关的单位,必须坚持安全第

一、预防为主的方针,严格执行国家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规章制度,项目法人、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应当制定安全应急预案,加强职工安全生产教育,落实安全生产责任人,并依法承担建设工程安全生产责任。

第四十八条 港口工程实行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制度。港口行政管理部门及其委托的质量监督机构应当依据有关法律、法规、规章、技术标准和规范,遵循科学、客观、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实行质量、安全生产监督管理。

第四十九条 项目法人应当在施工前向交通质量监督机构办理质量监督手续。

港口建设从业单位和人员应当接受、配合港口行政管理部门及质量监督机构依法开展的质量、安全生产监督活动,提供的有关资料应当真实、完整。

第五十条 港口行政管理部门应当加强对港口工程从业单位和从业人员市场行为的动态监督管理,逐步建立港口工程建设市场的信用管理体系,将从业单位和主要从业人员在港口建设活动中的信用情况进行记录并公布。

第五十一条 港口行政管理部门应当建立质量投诉举报制度,接受社会监督,并认真落实各类投诉和举报。

第四章 信息报送

第五十二条 港口工程实行建设项目信息报送制度。

第五十三条 项目法人应当指定信息员将工程进展情况及时进行收集、统计和整理,形成书面材料及电子文本,报港口所在地港口行政管理部门。

第五十四条 项目法人应当自工程开工建设之日起将工程建设信息报送港口所在地港口行政管理部门,报送日期为每月的20日之前。

第五十五条 港口所在地港口行政管理部门负责汇总所辖区域内港口工程建设项目信息,并于每月23日前报省级交通主管部门。省级交通主管部门负责汇总本省区域内港口工程建设信息,每季度向交通部报告,报送日期为本季度最后一个月的25日之前。

第五十六条 当发生工程质量事故和安全事故时,事故发生单位应当按照国家的有关规定及时上报有关部门。

第五章 法律责任

第五十七条 项目法人违反港口规划建设港口工程和未经依法批准使用港口岸线的,由港口行政管理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由港口行政管理部门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拆除违法建设的设施,并可处5万元以下罚款。

第五十八条 项目法人应当办理设计审批、施工备案手续而未办理的,港口行政管理部门可处1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罚款,并责令其限期补办手续。

第五十九条 勘察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及与建设工程安全生产有关的单位违反本规定的,按照《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建设工程勘察设计管理条例》和交通部有关规定予以处罚。

第六十条 在招标投标活动中违反本规定的,按《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和交通部有关规定予以处罚。

第六十一条 港口工程未经验收合格,擅自投入使用的,由港口所在地港口行政管理部门责令其停止使用,限期改正,可处5万元以下罚款。

第六十二条 质量监督机构不按规定履行质量监督职责,发生重大质量事故的,责令整改,给予通报批评。

第六十三条 未按规定按时报送项目建设信息的,由港口行政管理部门责令项目法人或者上一级港口行政管理部门责令下级港口行政管理部门限期改正。发生质量事故或安全事故后,隐瞒不报、谎报或故意拖延报告的,由其所在单位或者上级主管部门按有关规定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六十四条 港口行政管理部门或者质量监督机构工作人员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的,由有关行政主管部门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六章 附 则

第六十五条 本规定自2007年6月1日起施行。《水运工程建设市场管理办法》(交通部令1997年第1号)同时废止。

上一篇:阅读之星朗读下一篇:村级财务审计实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