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上册集体备课

2022-06-2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二年级上册集体备课

大象版《科学》二年级上册教材编写思路

大象版《科学》二年级上册教材由6个单元组成。除科学知识目标外,在科学探究目标方面,在一年级上、下册重点落实和强化培养学生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订计划、搜集证据4个探究要素。二年级上册把处理信息和得出结论作为教材的主要探究要素进行落实和重点培养,以完成这两个要素的科学探究学段目标,同时兼顾科学态度、STSE等学段目标的达成。

本册教材的编写思路

“双主线+双辅线”的结构编排是本套教材编写的最大特色,较好地体现了《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倡导的教学思想。“双主线”即以科学知识目标的学习内容为经线,以科学探究的各个要素的培养为纬线,围绕科学知识的学习内容,设计一系列探究活动来循环落实、逐一强化各探究要素的培养。“双辅线”即教材在适合的探究活动中渗透相应的科学态度目标和STSE目标,从而达到全面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目的。

本册教材在编写过程中,遵循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学习规律,重视探究过程和能力发展的逻辑关系,将科学本质、科学思想、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等学习内容合理地布设在探究活动中,有步骤、有层次地安排培养目标,循序渐进地提升学生的探究能力。教材把处理信息和得出结论确定为二年级上学期的主要探究目标,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科学探究的一般规律。

本册教材本着上述编写思路,以能力和知识为双主线,以科学态度目标和STSE目标为双辅线,围绕承担的探究要素目标、知识目标、科学态度目标和STSE目标设计了1个准备单元、4个综合探究单元和1个反思单元。

本册教材的起始单元《这是谁的脚》是一个准备单元,主要培养的科学探究要素是处理信息和得出结论。本单元以电视台答题需要场外求助的情境为引入点,提出“这是什么动物的脚”的问题,借助5个层层递进的学习环节,让学生在活动中初步体验制订计划、观察和记录、用语言描述事物的外部特征、运用比较分析等方法得出结论的过程,为后面运用这些探究要素作铺垫。落实的科学探究目标是“在教师指导下,初步尝试用语言描述信息,初步体验得出简单的探究结论的过程”,为本册后续的科学探究起到初步体验、铺垫和准备的作用。

《变幻的天气》《小小游乐园》《磁针与南北》《动物的生活》是本册的4个综合探究单元,主要落实处理信息、得出结论的探究要素培养目标。作为本册教材的主体,这4个单元将在具体科学知识目标的指引下,带领学生在观察、实验、调查的基础上,用语言初步描述信息;在简单的比较与分类活动中,了解学习方法,发展科学思维。

《竺可桢爷爷的故事》是本册的反思单元。本单元以大科学家竺可桢在物候研究中如何对信息进行处理、如何借助比较与分类的方法得出結论的故事,启发学生对自己本学期多次经历的处理信息、得出结论的回顾与反思,总结经验,进一步理解科学探究的本质,提高认知水平,增强探究意识,积累探究经验。

以上三种类型的单元按照循序渐进、逐步提升的规律编排,同时体现由扶到放,引导学生反思的教学特点,有利于探究目标的有效达成。

本册教材科学探究目标的确定与落实

《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通过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订计划、搜集证据、处理信息、得出结论、表达交流、反思评价这8个要素来描述科学探究的学段目标。教材结合学生认知水平的发展规律,分低年段、中年段和高年段三个学段,循环落实课程标准对科学探究学段目标的要求。在每个学段的两个年级、4册教材中,每册教材重点落实和强化培养8个科学探究要素中的两个要素,这两个探究要素称为本册教材的主要探究要素。当然,因为教材每个单元都是由若干个相对完整的探究活动组成的,因此教材在落实和重点培养这两个主要探究要素的同时并不排斥其他探究要素的学习和应用。

1.本册教材主要探究要素的确定

我们知道,科学研究的对象是自然界,其目的是寻求自然界及其发生发展的因果联系,形成科学认识。观察实验是获得科学认识的基础,科学认识是否与客观现实一致,证实的手段也是观察。若想学生在小学阶段形成应有的科学认识,开展科学探究活动是有效途径之一。通过科学课教学,教师应当引领学生借助观察(自然观察或实验观察),将客观事实转化成科学事实,在此基础上,经过逻辑思维(包括但不限于比较与分类、分析与综合、抽象与概括、推理等)作出逻辑判断与解释,从而帮助学生形成科学的认识。

依据本套教材每学段两个年级、4册教材中,每册教材重点落实和强化培养8个科学探究要素中的两个要素的学段要求,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已经在一年级共2册教材中分别进行了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订计划、搜集证据4个主要探究要素的培养和训练,能初步提出感兴趣的问题并作出简单的猜想,初步了解了科学探究中制订计划的重要性,初步利用感官或简单工具进行观察并获取观察对象的外部形态特征及现象,有了初步的证据意识。但是,低年段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特点决定了他们的观察具有不全面性、针对性不强的特点,那么,怎样让学生将观察到的信息初步用自己的语言全面、准确地描述出来,达到相互描述、相互交流、取长补短的目的,从而形成科学事实?怎样在教师的引领下将搜集获取的数据正确处理?怎样运用比较与分类等方法得出结论从而证实自己猜想的正确或错误,继而形成科学认识?很显然,从低年段开始培养学生用语言描述信息,训练他们借助观察与描述、比较与分类等方法得出结论的意识是非常重要的。当然,一年级两学期4个探究要素能力的积累也为本学期学生继续学习提供了重要的保障。因此,二年级上学期将处理信息、得出结论确定为主要探究要素目标,符合科学活动规律和学生的认识规律,具有必要性和可实施性。

2.本册教材主要探究要素的学段培养目标的单元分解

从低年段儿童的认知角度出发,我们认为,对于二年级学生而言,处理信息、得出结论同等重要,都需要进行培养与训练。

尽管课程标准对处理信息的要求只有“在教师指导下,能用语言初步描述信息”这样较低层面的要求,但是基于低年段小学生观察的随意性、情绪性、笼统性、不全面性的特点与要形成科学认识的要求之间的矛盾,很有必要对学生加强有针对性的训练,让学生学会在语言描述中,将观察到的信息全面准确地表达出来并进行交流,为科学结论的形成做好准备,也为中高年段利用较科学的词汇或图示符号等方式记录整理信息做好扎实的铺垫。因此,本册教材用了《变幻的天气》《小小游乐园》两个单元来落实和强化学生处理信息能力的培养。

同样,本册教材也用了《磁针与南北》《动物的生活》两个单元进行得出结论能力的培养与训练,为中高年段利用更多的思维方法如分析、推理、概括等得出结论,判断结论与假设是否一致的能力的形成打下扎实的基础。

本册教材将“在教师指导下,能用语言初步描述信息”的处理信息目标又分解成2个分解目标,作为单元目标落实到两个单元中去达成。如在《变幻的天气》单元中,教材设定的科学探究单元目标为“在教师指导下,能用语言对自然现象进行简单描述”;在《小小游乐园》单元中,教材设定的科学探究单元目标为“在教师指导下,通过对常见材料的观察,描述对材料挑选与利用的理由”。

同样的,本册教材还将得出结论目标分解成2个分解目标落实到两个单元中去达成。如在《磁针与南北》单元中,教材设定的科学探究单元目标为“在教师指导下,有运用观察与描述等方法得出结论的意识”;在《动物的生活》单元中,教材设定的科学探究单元目标为“在教师指导下,有利用比较与分类等方法得出结论的意识”。

3.本册教材科学探究目标的落实途径

本册教材关注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经验,设计了丰富多彩的体验和实践活动,着力提升学生相应的能力。教材对学生探究能力的训练不是空洞的说教,而是基于学生已有的认知,将生活与学习进行关联,在真实可感的多个探究活动中,悄然达到训练相应能力的目的。

如《变幻的天气》单元,以学生熟悉的准备出游为切入点,利用描述天气现象、猜天气、观察对比照片中的信息、认识天气符号等活动,对我们生活中常见的阴、晴、雨、雪、风等天气的特征,以及天气对动植物和人的影响进行口头描述和文字、符号、肢体语言描述,使初次接触处理信息的学生感知、体验到多种信息处理的方法。

又如《动物的生活》单元,以学生参与过的参观动物园、喂养动物、动物招聘会等喜闻乐见的活动,引领他们经历各种有趣的观察、比较、分类、辨别等探究性或体验性活动,亲历描述和思维的过程,亲身感知处理信息、得出结论的方法和意义。学生在观察的基础上,借助描述、比较与分类的方法,将数据转化成证据,形成动物具有能生长、能繁殖、会运动、会应激等共同特征的科学认识,为以后的学习和整个探究过程的开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注重引领和反思,三种类型的单元相辅相成,协同培养各种能力。本册教材体现了本套教材三种类型的单元相结合的结构特色,即首尾分别有1个准备单元和1个反思单元,加上中间的4个综合探究单元。其中,准备单元是对本册主要探究要素的初步认识和体验。本册设计的准备单元《这是誰的脚》,通过电视台答题需要场外求助的情境为引入点,通过制订计划—观察—处理信息—得出结论等步骤来开展教学,激发学生探究“这是什么动物的脚”的问题的兴趣。学生通过动脑、动手、动口以及与同学互相表述和交流,最终找到问题的答案,从中体验到科学探究带来的成就感。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培养学生观察、描述的能力和运用比较的方法得出结论的意识,还能锻炼学生的表达交流、逻辑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中间的4个综合探究单元是探究活动的实战单元,让学生在真实的探究活动中去观察、去描述、去比较、去分类,以实际经历来提升探究能力。反思单元《竺可桢爷爷的故事》是在前面几个单元学生经历了多次处理信息和得出结论等活动的基础上,对这两项要素培养活动进行回顾和反思,并以制作科学探究剪贴报活动,来驱动学生对自己一学期来的科学学习过程进行整理和展示。这样,不仅让学生再次经历处理信息的过程,也以此引导他们体验到处理信息的重要性,并且获得更强烈的科学学习的成就感。可以说,这样的探究方法、能力培养的教材编写结构,可以大大提高本册教材主要探究要素的学段目标的达成概率。

本册教材科学知识目标的确定与落实

1.本册教材科学知识目标的确定

课程标准分别在物质科学、生命科学、地球与宇宙科学、工程与技术等领域选取了18个主要概念作为小学科学课程的科学知识目标,并强调“应帮助学生形成这些主要概念”。因此,我们在以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为主线的同时,还把科学知识目标的布设和达成作为本套教材的另一条主线。根据课程标准对科学知识目标的学段划分,结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科学概念之间的结构特点,本册教材精心选择了二年级学生应该知道的基本核心知识,引领他们学习生命科学、物质科学、地球与宇宙科学、工程与技术等领域的相关知识,使其逐步、有序地走进神奇的科学世界。如《磁针与南北》单元,引导学生在具体的活动中知道指南针中的小磁针是磁铁,可以用来指示南北;磁铁总是同时存在着两个不同的磁极:相同的磁极相斥,不同的磁极相吸。再如《小小游乐园》单元,引导学生辨别生活中常见的材料,描述用肉眼观察和简单仪器观察的不同。

2.科学知识目标的落实方法和途径

(1)关注学生的前概念和思维进阶,引导他们基于科学探究建构科学概念。

科学概念的建立与科学探究能力目标的达成并不矛盾。根据皮亚杰同化顺应的建构主义理论,根据维果茨基的社会建构理论,我们知道学生的科学概念并不是老师所能教授的,而是需要他们通过探究实现自我建构,或者借助同伴交流互动等进行社会建构。课程标准也再次明确“倡导探究式学习”,指出“探究式学习是学生学习科学的重要方式”。因此,基于科学探究,帮助学生建构相关科学概念是今后小学科学教育的主流方向。

本册教材在概念建构方面积极践行上述教学理念,通过引领学生亲身经历探究活动来实现科学概念的自主建构。

一是通过激发和唤醒,了解学生的前概念。如《变幻的天气》单元中的出游计划、《小小游乐园》单元中对材料的选择、《磁针与南北》单元中的指南针为什么总能指示南北方向的问题,都能自然地激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为新概念的建立找到准确的起点。

二是通过搭建脚手架,设计探究活动,了解学生的思维进程,搜集可靠的证据。如《动物的生活》单元中,学生通过3个小实验的设计,搜集猫可以通过不同的器官找到不同食物的证据;再如《磁针与南北》单元中设计的水浮、悬挂、旋转架旋转条形磁铁等方法,证实了磁铁静止后能指南北,进而实证出指南针里的小磁针就是磁铁。

三是注重指导学生描述与比较,在分析中纠正错误概念,形成正确认知。如《磁针与南北》单元中“条形磁铁的哪个位置吸的曲别针多”的研究中,在设计并实施了对条形磁铁不同位置吸引曲别针个数不同的吸引法、悬挂法、距离法等证明方法并获取、描述了所观察到的现象后,在对数据进行比较、分析、归纳的思维过程中,学生认识到条形磁铁两端磁性最强、越向中间磁性越弱的性质,修正了他们原有的磁铁只有两端有磁性、中间没有磁性的错误认知。

四是通过巩固和应用,让学生的概念形成得到进一步深化。如《磁针与南北》单元结尾处的迁移:摔断的磁铁、其他形状的磁铁也有两个磁极吗?又如,《这是谁的脚》单元结尾处的“你说我猜”游戏,引导学生观察描述更多动物的特征,从而全面巩固并适当拓展了学生的知识和思路。

(2)围绕科学概念的建立,搭建多元“脚手架”。

教材注重围绕科学概念的建立,搭建了多个有意义的“脚手架”。

一是利用有结构的材料为学生的学习搭建了“材料脚手架”,设计科学探究活动,帮助他们通过经历科学探究活动来构建科学概念。如《磁针与南北》单元中材料的組成与呈现具有结构性,从普通的最常见的条形磁铁,到不同形状的磁铁磁性强弱的研究,从正常的好磁铁到摔坏的磁铁是否还有两极的研究,这样的材料结构和活动设计,能够引导学生全面建构科学概念。

二是利用有价值的提问,为学生的学习搭建了“问题脚手架”。

三是利用不同形式的记录单,为学生的学习搭建了“证据脚手架”。

四是利用教学内容的趣味化,为学生的学习搭建了“兴趣脚手架”。

五是利用教学内容的生活化,为学生的学习搭建了“应用脚手架”。

这种多元脚手架的搭建,为学生科学有效地掌握科学知识,发展探究能力和科学思维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本册教材科学态度目标及STSE目标的渗透与落实

本册教材还注重渗透科学态度的教育,通过激发学生对日常生活及周围环境中遇到的科学问题的探究欲望,让他们了解科学技术对社会生活的意义,初步培养他们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志趣,帮助他们形成良好的科学态度和正确的科学价值观。如在《小小游乐园》单元中,既有让学生如实讲述事实,发现事实与自己原有的想法不同时,能尊重事实,用事实说话的意识的培养;又让学生了解生活中常见的科技产品给人们生活带来的便利。又如《磁针与南北》单元既考虑到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能围绕一个主题作出猜测,尝试多角度、多方式认识事物,解决问题;又能让学生亲身感受到像指南针这样的科技产品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从而落实了科学态度目标和STSE目标。

北京市朝阳区教育研究中心

(100028)?

作者:王素英

第2篇:二年级语文上册集体备课方案

二年级语文集体备课活动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与质量为目标,以新课程标准精神为指导,加强教师之间的合作交流、集思广益、取长补短,使集体备课成为激活课堂活力的关键因素,成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突破口。同时积极开展以集体备课为主要形式,不断提高教师实施新课程的水平和能力,特制定本集体备课活动实施方案:

二、活动组织分工:

组 长: 郭明花 组 员: 杨相林

(

1、组长安排好组员定时间定地点定内容进行实施集体备课

2、集体备课组长负责发放材料,记录,并做好资料管理积累工作)

三、具体措施。

1、通过集体备课,引导教师明确教学目标,抓准重点、难点、疑点,结合学生的实际,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运用合适的教学手段,设计流畅的教学过程。

2、年级集体备课建立在教师个人钻研教材的基础上,做到定时间、定地点、定内容、定主讲人。力争做到把握课标,整合资源,体现特点,彰显个性。

3、备课组长组织组内教师相互交换意见,开展评议,提出改进措施。

4、每次活动前安排好备课内容和主讲人,并通知本组教师做好准备,以增强每次集体备课的目的性、针对性、实效性。

5、集体备课时,主要讨论下阶段的教学内容、重点、难点、疑点及学生容易出错的地方,教学策略、反馈练习或单元练习内容,要求参与活动的每一位教师踊跃发言,自觉把个体纳入到群体中去,充分展现个人素质。

6、集体讨论后,每一位教师对整理好的教案要根据自己的教学风格、班级特点进行修改、补充、再创造,力求体现共性与个性完美的结合。

第3篇:二年级上册数学集体备课计划

一、指导思想:

我们二年级数学备课组坚持以《数学课程标准》为指导,以学校和教研组工作计划为主线,以理论和实践结合为手段,不断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深化思想道德教育。在这学期,我们将通过理论学习、备课与说课、听课与评课、作业批改与学生辅导等活动,把工作落到实处,提高数学学科教学效益与质量。并以此培养学生的学科情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促进学生主动持续发展。

二、具体措施

1、加强学习,不断提高业务水平。

继续学习理论知识及课改前沿信息,不断接受新的教学理念、教育方法、教育手段,积极开展教学改革实践,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水平。

2、加强良好学科情感、态度的培养,激发学习热情,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在平时的教学中,除了用赏识、鼓励等方法,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外,还要注意利用学科知识的魅力,来吸引学生。同时要根据班级学生的特点,采取一定的激励策略,让好生更想学,中下生对数学的学习也充满自信和兴趣,切实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学习。对那些“后进生”要分层要求,多创设条件让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3、立足课题,开展研讨,相互学习,共同提高。

开展好课题研究——培养低年级的学习习惯,按照课题研究方案有计划、有步骤地落实、渗透到平时的课堂教学实践中。在“自主、合作”的基础上体现出个人风格,听课教师要勤记录善反思。评课要实在、多提意见。通过活动,使组内每位成员都能明确自己在教学上的长处和短处,使自己扬长避短,把新课程的理念真正贯彻到课堂教学中。

4、关注课堂动态生成的过程,抓住学生的闪光点,及时进行表扬、鼓励、引导,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课堂教学中注重开放性思维的培养,作业实行分层练习。

第4篇: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单元》集体备课

第八单元,《数学广角》单元备课

一、教材简析:

“数学广角”主要是向学生渗透一些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本单元是通过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例,使学生初步体会数字编码思想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并通过观察、比较、猜测来探索数字编码的简单方法,让学生学会运用数进行编码,初步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标准》中指出,第二学段要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会运用数表示事物,并能进行交流”。在日常生活中,数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在第一学段学生已经有了初步体会,特别是在一年级上册认数的时候,教材在“生活中的数”版块中就已经出现了像邮政编码、门牌号、车牌号这样的数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数不仅可以用来表示数量和顺序,还可以用来编码,本单元就是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体会数字编码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并通过实践活动进行简单的数字编码,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数字编码和我们的生活紧密相关,比如邮政编码、身份证号码、电话号码等,在这些号码中都蕴含着数字编码的思想,同时也为我们的生活提供了很多便利。运用数字或者符号来描述事物,可以比较简洁、准确地表示出事物蕴含的客观规律,也便于我们分类查询和统计。

在这一单元我们主要是通过一些生活中的事例向学生渗透数字编码思想,通过观察、比较、猜测来探索数字编码的简单方法,并通过实践活动加以应用。教材首先从老师点名的情境引入,说明我们可以用数字编码来区分班上的每个学生。接下来,例1和例2通过邮政编码和身份证号码等生活实例让学生体会数字编码在生活中的应用,初步了解邮政编码的结构与含义,了解身份证号码中蕴含的一些简单信息和编码的含义,探索数字编码的简单方法。例3和例4是在此基础上,让学生通过两个实践活动来运用数字或字母进行编码,加深对数字编码思想的理解。例3是让学生给学校的每一个学生编一个学号,例4是让学生给班里或学校图书角的书籍编一个书号,和例3相比,更复杂一些,是用符号和数字的组合进行编码,这种编码在生活中也是处处可见,比如汽车的车牌号、火车的车次、飞机的航班号以及商品的型号等,从而体会到数学应用的广泛性,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性。

二、教学目标: 1.通过生活中的事例,使学生初步体会数字编码思想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猜测来探索数字编码的简单方法,学会用数进行编码,初步培养抽象、概括能力。

3.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初步培养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4.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养成与人合作的良好习惯,初步学会表达和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

1、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猜测来探索数字编码的简单方法,学会用数进行编码,初步培养抽象、概括能力。

2、通过观察、比较、猜测来探索用字母和数字一起进行编码的简单方法。

难点:

1、通过实践活动来探索用数字、字母一起进行编码的简单方法。

2、通过观察、比较、猜测来探索用字母和数字一起进行编码的简单方法。

关键: 让学生通过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实例,初步体会数字编码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用观察、比较、猜测来探索数字编码的简单方法,

四、教学建议

1、借助操作、观察、猜测等活动,找出简单事物的排列、组合方法,说出它们的不同。

2、在发现简单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的过程中,体会全面、有序思考问题的方法以及排列与组合的思想方法,初步养成分析和推理的能力。

五、单元课时安排:

排列„„„„„„„„„„„„„„„„„„„„„„1课时 组合„„„„„„„„„„„„„„„„„„„„„„1课时 单元整理和复习„„„„„„„„„„„„„„„„„1课时。

第5篇: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集体备课

任光海

一、教材分析:

本组教材编排了4篇课文,其中精读课文2篇,略读课文2篇安排了口语交.际习作

二、回顾.拓展二。本组教材安排的目的让学生通过读书体会作者对家乡的思恋、挚爱的思想感情;二是通过对比阅读,使学生感悟到,思想的情是一样的,思乡的方式、寄托的对象因人而异,引发思乡的事物也是各不相同的,从而体会到作者的感情是通过一些事物或事情表达出来的;三是通过读书,引导品味语言,丰富学生语言积累。《梅花魂》写了远在异国他乡的老人,把他的相思寄托在梅花上身上,表达对家乡对祖国矢志不渝的怀念。《桂花雨》写作者对童年“摇花乐”的美好回忆和深深怀念。《小桥流水人家》则真情的写在记忆中的美好故乡生活,另外本组教材还安排了口语交际与习作,〈回顾与拓展〉。

本组教材的目的是:本组教材安排的目的让学生通过读书体会作者对家乡的思恋、挚爱的思想感情;二是通过对比阅读,使学生感悟到,思想的情是一样的,思乡的方式、寄托的对象因人而异,引发思乡的事物也是各不相同的,从而体会到作者的感情是通过一些事物或事情表达出来的;三是通过读书,引导品味语言,丰富学生语言积累。

二、教学目标

1、认识本单元21个新字,正确书写本单元生字新词。

2、朗读课文,理解课文主要内容会,默写《泊船瓜洲》和《秋思》。

3、体会作者对家乡深深的思念和热爱之情,揣摩作者的表达方法。

4、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话,体会重点段。

5、抓重点词语理解课文,积累词汇。

6、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自己喜欢的自然段。

7、提高学生表达、应对、倾听、提问等语言能力。

8、运用本单元学习的方法,学习写一篇寄托家乡美的作文,表达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9、训练学生的概括能力。

10、联系说话、写话,组织策划一次主题活动。

三、学情分析: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家乡,家乡在自己心目中印象各不相同。他们的心中感悟与印象也不同,热爱家乡应该是每个人应该具有的品质。培养学生从小懂得热爱家乡就是热爱祖国的美好情感。现在家乡在学生的心目中渐行渐远,主要是学生亲临社会实践相对减少形成的,这样也让学生了解家乡带来一定的难度,加之学校中相当一部分学生父母都是来打工的,背井离乡不言而喻,家乡就形成一种陌生之感。一部分学生了解家乡都是的向父母打听,有的是父母介绍了解的。所以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就显得尤为重要。

四、教学重难点:

1、 在教学内容上要统筹安排,把课文的学习与口语交际、习作、交流平台和课外书屋有机整合起来。

2、不要把语文课上成科学常识课,对于课文中涉及的一些科学知识,在语文课上不宜做过多过深的探究,应把教学的着眼点放在理解语言文字所表达的思想内容和学习说明文的表达方法上。

3、体会本组课文写作特点,学习作者对家乡美好情感的流露和寄托。

五、教学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1、要有拓展课程资源,加强学科整合的意识,一方面鼓励学生利用多种渠道搜集有关信息以拓展知识面,另一方面努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2、在教学内容上要统筹安排,把课文学习与口语交际,习作,交流平台和课外书有机整合起来。引导学生阅读,在教学结束时召开读书交流会,在学习每篇课文时指导学生认真做好笔记和卡片,总结从课文中获取的知识和信息

3、不要把语文课上成科学常识课,对于科学知识,在语文课上不要深究,要把教学的着眼点放在理解语言文字所表达的主要内容和学习说明文的表达方法上。

4、引导学生体会文中重点语句,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

六、教学建议

《古诗词三首》

《古诗词三首》是第二单元中的第一篇精读课文。学生应该是积累了一些关于思乡怀亲的诗句、诗词,要善于运用学生的积累,引入新课的学习。三首诗词表达的主题是一样的,但表达的方法不同。例如《泊船瓜洲》写景抒情。《秋思》叙事抒情,《长相思》写景与叙事融为一体。学习三首诗词应体现自学为主的理念,多放手让学生进行理解诗句,感受情感。

《梅花魂》

这是一篇精读课文,教学时应注意让学生收集一些关于描写梅花的诗句读一读,对梅花品格有所了解,一边理解外祖父对梅花的感情。本文的教学重点的是引导学生体会任务思想感情,领悟作者的表达方式。在教学中要鼓励学生长生疑问深入了解体会文中人物的思想感情。课文语句含蓄,感情深沉,要指导学生通过反复朗读,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教师要注意提醒学生注意文中一些字的读音和字形。课文中引用的诗句表达了诗人对家乡浓郁的思乡之情。

《桂花雨》

《桂花雨》是本组的一篇略读课文,教学过程应该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过程。应该说本文是一篇精美的散文,文中弥漫着作者淡淡的思乡之情核对故乡生活的美好回忆,出了有感情的引导学生阅读以外,还可以引导学生把自己喜欢语句或语段画下来,通过读一读,背一背的方式加强积累。学生已经学了两篇回忆性的文章,可以结合家庭的实际让家长讲一讲家乡的生活故事。

《小桥流水人家》

《小桥流水人家》一课课前可以引导学生以马致远《天沙静.秋思》导入新课,让学生想象“小桥流水人家”是怎样的情景,然后进入课文学习。教学时要让学生充分自学自悟,结合课前预习提示,边读边思考。这是一篇优美的散文,一个“爱”字贯穿全文:“我爱我的老家,那是我出生的地方。我家只有几间矮小的平房,我出生的那间卧室,光线很暗,地面潮湿,但我非常爱它。”课文中有些字音非常容易读错,教学时应该注意。例如:“唱和”的“和”,读第四声,不读第二声。

第6篇:二年级语文上册识字3 拍手歌集体备课

教案(部编版)

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全文下载地址

课时教案

课题

识字3《拍手歌》

课时

授课时间

XX年9月

学习目标

.认识“世界、雀、锦、雄鹰”13个生字,会写“歌、丛、深、熊”等10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儿歌,能读出儿歌的节奏,做拍手游戏。

3利用拍手歌的特点,采用多种形式朗读儿歌,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兴趣,提高阅读效率。

教学重点

读准13个新字,会写10个生字,正确、流利地朗读儿歌。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兴趣,提高阅读效率。

课型

精讲

教法

合作学习

教学

准备

教师

学生

生字卡片

学法指导

多种形式认读课文

板书设计

拍手歌

天+虫=蚕

扌+白=拍

设计意图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个性化修改

听歌导入,激发兴趣

多种方法识字,认清字形

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

一、激情导趣,引入新课。

二、读文识字

三、学习生字

课间休息

四、指导书写

五、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六、课堂小结

安全提示语:

、小朋友们,你们喜欢听儿歌吗?请一边听一边想:这首歌的歌名叫什么?

2、师:你们真聪明!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拍手歌》。

3、板书课题。

、引导学生自由读儿歌,不会读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2、引导学生圈出文中的生字然后反复拼读。

3、同桌之间互读儿歌,互相正音。

4、检查读文情况。

5、师范读,生小声跟读。

、儿歌中的生字宝宝又跑出来和我们见面了,大家还认识吗?(出示生字卡片)

2、采用多种形式读生字。

3、认清字形。

4、交流识记字形的方法,鼓励学生自主识字。

5、生字开花:看谁组的词最多。

6、大屏出示词语

7、用你喜欢的词语来说一句话。

听绘本故事

、认真观察田字格中的生字。

2、师范写,学生跟着书空。

3、学生描红,书写。

4.展示并点评。

、男生读前一句,女生读后一句。

2、同桌读,做拍手游戏。

3、小组比赛读。

、课文挖空练习背诵。

2、学生谈学习收获。

过马路要走人行道

生:喜欢

生:这首歌名叫《幸福拍手歌》

生:齐读课题两遍

生:自由读儿歌

生:边读边圈生字

生:指名读

生:自由读

生:A、领读

B、小组读

c、开火车读

生:观察字形,想办法记字

生:我用加一加

如:天+虫=蚕

生:我用顺口溜

如:一人一口便是“合”。

生:多种方法读

生:谷,稻谷:妈妈去田里收稻谷。

生:练写

生:同桌合作读

生:多种形式读课文

生:比赛背诵

第7篇: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集体备课

一、教材分析:

本组选编的一首首诗词,一篇篇散文,可以说,都是游子们思乡怀乡的绝唱。《古诗词三首》中,《泊船瓜洲》写诗人在瓜洲随船停留时遥望家乡、不知何时能回到家乡的惆怅;《秋思》写了诗人在洛阳城写信给家人,无奈信短情长,无法尽诉;《长相思》写到戍边打仗的南方将士,在北方的风声雪声里因思念家乡,辗转反侧,夜不能寐。《梅花魂》写了远在异国他乡的老人,把他的相思寄托在梅花身上,表达了对祖国、对家乡矢志不渝的眷恋。《桂花雨》写作者对童年的摇花乐的美好回忆和深深的怀念。《小桥流水人家》则深情地写了留在记忆中的美好的故乡生活。款款的思乡情,浓浓的恋乡意,如一杯茗茶,飘着悠悠茶香,越品味越醇香,越品情越浓烈。

口语交际?习作”安排了让学生策划题为“浓浓的乡情”的活动和写以“二十年后回故乡”为内容的想象作文,“回顾?拓展”的“交流平台”,安排了交流表达方法的内容,并引导学生积累表达思乡之情的诗句,展示学生表达热爱家乡之情的习作。

二、教学目标

1、会写“洛、榆、畔、帐”等生字,能正确读写“洛阳、榆关”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 通过自读自悟和与同学交流,体会作者思恋家乡的思想感情,并领悟这种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

4. 揣摩作者的表达方法。

5. 通过看注释,查阅资料,边读边想象等方法,感知诗词大意,用自己的话讲述诗句的意思。

三、重难点:

1.是让学生通过读书体会作者对家乡的思恋、挚爱的思想感情; 2.是通过对比阅读,使学生领悟到,思乡的情是一样的,思乡的方式、寄托的对象却是因人而异的,引发乡思的事物也是各不相同的,从而体会到作者的感是通过一些景物或事情表达出来的;

3.是通过读书,引导品味语言,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

四、课时安排

《古诗词三首》 3课时 《梅花魂》 3课时 《桂花雨》 2课时 《小桥流水人家》 1课时 《口语交际.习作二》 4课时 《回顾.拓展二》 1课时

上一篇:企业绩效管理系统下一篇:社团招新工作总结免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