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

2024-09-2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精选8篇)

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 篇1

《识字6》是利用反义词来识字,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认识恨、漠、炭等9个生字,会写丑、永、饥等8个生字。2.在老师的指导下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感受词语的反义关系。过程与方法

1.联系生活经验、编儿歌、字谜等方法识记生字。2.在反复朗读中,陶冶美好情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陶冶美好情操,培养关爱他人的感情 学习特征者分析;学生对于雪中送炭这个词语意思可能不懂。教学策略:

调动生活积累,结合语境识字学词,在朗读感悟中体会词语的反义关系。资源准备

生字卡、小黑板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初读课文,采用多种方法自主识字。2.正确书写丑、永、饥等8个生字。3.初步感知词语的反义关系。

一、课前游戏,导入新课

1.做一做。教师先做一个动作,然后让学生作出与老师相反的动作,比比谁的反映快。

2.说一说。教师说一个词,学生迅速说出与之相反的词。如:大-小、左-右、高-低 3.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组对对子韵文。(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 1.师范读。

2.生试读,注意读准字音。

3.同桌之间互读,仔细听听哪里读得好,哪里需要教师的帮助。4.再读课文,边读边找出生字,做上记号。

三、识记生字

1.出示“我会认”中的生字。

2.指名认读,读对了就请他领读。3.组内交流识记生字的好办法。4.全班交流。

(1)联系生活识字。煤炭 沙漠

(2)在词语中认字。

仇恨

荒漠

炭火

贫穷

富裕 饥饿

索道

奉献

永远(3)编儿歌、字谜识字。

饥:只吃了几粒饭,自然感到饥饿。

富:一个人住一间大房子,家中还有许多田。恨:情一半。很一半。穷:分宝贝。

5.同桌互相考一考,比比谁认得快,认得准。6.认读课后“我会读”中的词语,巩固识字。

四、指导写字 1.师范写。

2.生自己分析,找出书写难点。

永:该字可用来反复练习汉字基本笔画,掌握运笔方法。丑:注意第三画是横,不是点。暖:左窄右宽,右边不要写成“爱”。贫:上面是“分”不是“今”,下面是“贝”不是“见”。3.学生先书写,然后描红、临写。展示学生写的字,引导评议、提高。

五、拓展阅读 识字通2-3 篇

六、写话训练

用课文中的词语写话。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朗读感悟,联系生活实际理解生词,进一步感知词语的反义关系。在多次朗读中陶冶美好情操。

一、复习1.游戏识字

二、朗读感悟

1.组织多种形式朗读。

(1)师生对读,生生对读。(2)要求读出韵律感。

2.提出不懂的词语,相互讨论解决。冷漠:冷淡,不关心。热忱:热情。

雪中送炭:在别人特别需要的时候给予帮助。

索取:要。3.读了课文,你有什么感想呢?

4.老师小结:是呀,爱是生活中最美好的情怀,它能使我们感到春天的温暖。请听—播放歌曲《爱的奉献》,让学生在歌声中齐读全文。

三、拓展延伸

引导材料读2-3 篇

四、写话训练

写写你是怎样献爱心的

板书设计: 识字6

爱 真诚、热忱

雪中送炭、助人为乐

奉献 窗前的气球

概述:

本课是人教版课改实验教材第三册的第22课《窗前的气球》。课文讲述了科利亚得了传染病,住在医院里。他的同学们借一个飘在窗前的红气球,给他送去问候,送去关怀的真情故事。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自己喜欢的的方法认识科、亚呆等7个生字,会写户、亚等8个生字。会用“可爱的”“高兴地”写句子。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同学之间的真挚情意。过程与方法

抓住科利亚内心情感的变化去品读课文,把品读味语言与朗读表达相结合来感受同学之间的情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懂得珍惜友情

学习特征者分析:

学生不明白气球怎样改变科里亚的心情的。教学策略:

用一定方法自主识字写字。抓重点词句品读,体会科利亚心情变化的原因,讨论与朗读相结合,感悟同学之间的真情。资源准备

生字卡、挂图、气球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读懂课文,体会科利亚的内心变化,并从中体会同学之间的真挚情意。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懂得关爱他人、珍惜友情。

一、揭题质疑

1.(板书课题:窗前的气球)齐读。

2.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呢?

[教学意图]引发学生好奇心,激发读文的欲望。

二、初读感知

1.教师范读,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2.学生自读,注意读准字音。

3.同桌互读互听,相互正音,共同读好长句、难句。4.教师检查初读情况。

(教学意图)给学生自主读书的空间,让他们在合作中识字、读文。

三、创设氛围,角色体验

1.找出课文中含有“病”的词语,读一读 病了

传染病

病房

病床

读着这写词语,你内心是什么感受?(痛苦)教学意图:以词切入口,把学生带入病痛氛围。

2.师导:是的,老师也跟你们一样,读着这些词语就心痛万分,很难想象,科利亚面对的却是真实的病痛,那该是多大的痛苦呀!请大家再读读带有这些词语的句子,体会科利亚的心情。

教学意图:抓住重点词句引导学生体会科利亚的孤独、痛苦、无聊,并将内心的感受化为有声的朗读。3.练读,指名读。

4.科利亚除了要面对病痛外,还要忍受什么呢?(引导学生从第二自然段中体会科利亚的孤单、无聊)

5.再读第1、2自然段,读出内心的感受。

四、朗读感悟,体会情感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第3到5自然段,边读边体会,把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画上横线,多读几遍,仔细体会。

2.把自己画出的句子读给小组同学听,并交流各自的感受。小组同学相互补充阅读感受。

3.全班交流,重点感悟两个句子:

(1)他好像看见米沙拉动拴着气球的绳子,几个同学站在四周,叽叽喳喳地指手画脚。(引导学生体会句中所蕴含的同学间真挚、友好情感)(2)科利亚望着窗外那张逗人的(小脸),高兴地笑了。(启发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感受科利亚的笑,去探究他笑了的原因)

教学意图:引导学生抓重点句子谈感受,尊重学生个体的阅读感受,让他们在互动交流中加深感悟。4.多样练读,升华情感。(1)自由练读。

(2)选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或段落展示读。(3)齐读。

教学意图:多种形式的朗读,加深了学生对情感的领悟。

五、拓展延伸 1.齐读全文

2.想想同学们通过红气球想对科利亚说什么,科利亚又会对同学们说什么,可以在课文插图旁写一写。

教学意图:放飞想象,将阅读文本与说话、写话相结合,体现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的特点。

3.总结全文,升华情感。

窗前的红气球对科利亚来说就是一声问候、一张笑脸、一阵惊喜。窗前的红气球让我们更难受到了同学之间那深深的情、浓浓的爱。然我们一起高呼

“友谊万岁”!

教学意图:用富有激情的总结语言让学生再次感受到友谊的伟大。板书设计: 22 窗前的气球 红气球

没意思→高兴 带去问候

(送去快乐,珍惜友谊)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识字。

2.会用“可爱的”“高兴地”练习说话。指导书写生字。

一、读儿歌巩固识字

病房有个科利亚,谁也不准来看他。静静躺,呆呆望,孤孤单单想回家。科利亚,别难过,你的同学有办法。红气球,飘来啦,祝你快快康复早回家。

二、品读句子,练习说话

1.对比下列句子,每组中你喜欢哪一句,为什么?(1)科利亚一看,气球上画着一张笑脸。(2)科利亚望着窗外笑了。科利亚望着窗外高兴地笑了。

2.对比着读一读,每组中你喜欢哪一句,为什么? 3.用“可爱的”“高兴地”练习说话。

三、指导写字

1.学生描红,发现字的书写特点。

2.教师范写“周、床、病”三个字,指导写好半包围结构的字。3.学生练习写字。4.写字展评。

四、课堂总结

学了这篇课文,你想到了什么呢?

课时作业: 1.抄写生字

2.练习册同步练习

23假 如

概述;《假如》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的第23课,是一首儿童诗,借马良的神笔表达了对小树、小鸟、残疾人发自内心的关爱。诗的内容虽然简单,但字里行间却充满了儿童一颗愽大而纯真的心,是培养学生关爱他人,关爱生活,关爱环境的好教材。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认识良、缩等9个生字,会写寻、哭等8个生字。2.在老师的引导下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过程与方法

在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让学生自读自悟,交流阅读感受。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有关爱他人,关爱环境的愿望。学习特征者分析:

课文内容学生可以理解,但是让学生付诸于行动献爱心有难度。教学策略:

小组合作探讨识字方法。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精读,感悟爱心,并通过范读、练读、挑战读、齐读等方式熟读成诵。资源准备

生字卡、小黑板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用学过的方法自主识字。2.指导书写8的生字。

一、课前游戏,激发想像

师在黑板上画一个圆,看到这个圆形,你想道了什么? 鼓励学生放飞想象,自由表达。(如:苹果、汤圆、脸蛋、数字零、太阳)同学们的想象真丰富,这节课让我们随着马良的神笔一起去想象。【教学意图】:小小的游戏,打开了学生想象的闸门,激发了他们的好奇心。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想办法解决。2.圈出生字,同桌互读互听,相互正音。3.和同桌一起练读课文,把句子读通顺。【教学意图】:通过初读,帮助学生扫除字词障碍,理清文章的思路。4.边读边想:小作者要用马良的神笔给谁画什么? 指名答,板书:小树、红红的太阳

小鸟、好吃的谷粒 西西、一双好腿

三、学习生字 1.认读生字

(1)先读词语,再认生字。

(2)凭借生字卡片,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

(3)巩固认读:先扩词认读,再玩游戏“找朋友”巩固认读。2.交流识字方法。

(1)鼓励学生在小组内介绍自己的识字方法,同学之间互相补充、启发。(2)全班交流识字方法,及时评价,提高识字能力。用换偏旁来识字:拉 - 泣

摇---遥-

澡-----操

“加一加”来识字:寸---寻

良---食

建----健

三、指导写字

1.出示四会字指名读。

2.给四会字组词,说一句话。3.指导容易写错的字。

哭:容易掉了点,下面是“犬”不是“大”。食:上面的“人”写得舒展些,最后一画是点。场:右半边不容易写好,要注意横折折折钩的写法。4.练习写字。

四、拓展阅读 识字通2--3篇

五、写话训练 选几个词语写话。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细读,理解内容流利、有感情地 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读懂课文,体会作者的爱心,并受到关爱他人、关爱环境的教育。

一、复习巩固 1.开火车读生字

二、学习课文 1.齐读课文。1.师导学第一节。(1)学生轻声读第一节,思考:作者为什么要给窗前的小树画一个红红的太阳?她是怎么想的?

(2)指名答:看图,冬天在寒风中光着身子摇摆的小树。帮助学生理解小树“缩着身子,轻轻叹息”,进而体会作者对小树的爱心。【教学意图】:用直观、形象的画面帮助学生理解语言文字。(3)练习朗读,读出作者为小树画上红红的太阳时兴奋的心情

2.学生自读第2、3节,思考:作者为什么要给小鸟画谷粒,给西西画一双好腿?(1)学生自读感悟。(2)小组合作交流。(3)全班交流。

作者给小鸟画谷粒,是为了不让小鸟挨饿,表现了他对动物的爱心;给西西画一双好腿,是因为西西没有健康的腿,不能奔跑、游戏,表现了他对残疾人的关爱。【教学意图】:采用自读自悟、合作交流的方式让学生自学第2、3节,体现了由“扶”到“放”的过程。

(4)选自己喜欢的小节展示读,师生共评。

第二小节读出喜悦的心情,第三小节读出沉重的心情。教学意图:朗读是对语言文字的进一步感悟,是情感的升华。

三、发挥想象,拓展思维

假如你也有马良的神笔,你会给谁画什么呢?先说一说,再仿照课文写一写。【教学意图】:说写结合,提高了学生的口头与书面表达能力。

四、总结全文,升华情感

1.学了课文,你想说点什么呢?

2.师:是啊,老师心中也被一个深深的“爱”字所激动着。让我们向马良、向小

作者那样去关爱环境,关爱他人。老师相信,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在《爱的奉献》歌曲中进行拓展阅读。

【教学意图】富有激情的语言加上极富感染力的歌声把学生带入“爱”的殿堂。

五、拓展阅读 读资料城的故事

六、写话训练

我们也来当一回想诗人,假如我们有马良的神笔画什么。板书设计:

23、假如

红红的太阳-小树快活成长 好吃的谷粒-小鸟不再哭泣 一双好腿-西西、奔跑、游戏

心愿美好 日记两则 概述: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则、昨纱等13个生字,会写份、粉、昨等8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文中所表达出来的爱心。3.了解日记的格式,学写日记。过程与方法

抓住小女孩的两次梦品读,体会妈妈和小女孩的爱心。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懂得应该关心有困难的人,增强团结互助的意识。学习特征者分析:

写日记的格式是小学生学习的难点。教学策略:

用一定方法自主识字写字。了解日记的格式,学写日记。联系语言环境识字,先让学生熟读课文发现日记的格式,然后教师强调小结。理解“我”两次梦的变化,从中体会妈妈和“我”表现出的团结互助的精神。资源准备 生字卡、挂图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初读课文,初步了解日记的格式。2.用多种方法识记生字。3.指导书写份、粉等8个字。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在我们身边,每天都会发生很多事情,有些事情还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或使你受到了很大的启发。你是否想过要把这些事情记下来呢?我们可以学写日记。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个小朋友写的两篇日记 【教学意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读课文,要求圈出生字,读准字音。2.同桌互读互听,相互正音。

【教学意图】通过初读,帮助学生扫除生字障碍。3.熟读课文,了解日记的格式。

【教学意图】在读中了解、发现日记的格式

你发现今天学的日记与以前学的课文在形式上有什么不同?

4.教师小结日记格式:写日记先要在第一行中间写上几月几日、星期几、天气怎样,在换一行写正文。

三、巧记生字

1.读一读“水果”和“树叶”里的生字。2.抽读文中带生字的词语,比比谁的反应快。日记两则

昨天

白纱裙

羡慕

粉红色 布料

两套

一份

妹妹

贵州

寄钱

路费 3.“加一加”:奇→寄 分→份、粉 少→纱

斗→料 4.“换一换”:作→昨

沙→纱

【教学意图 】通过加一加、换一换教学生字,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5.找身边常用的词语。

四、指导写字

1.认读要求写的8个字。2.观察字的结构特点。

(1)8个字都是左右结构的字,基本上是左窄右宽。(2)同偏旁的:晴、昨、姑、娘、妹(3)同部件的:份、粉 3.描红练习,重点指导。

女字旁:撇点的“撇”要长,第三笔要超过右边的撇。日字旁:写得瘦长点。4.学生描红、临写。5.写字展评。课时作业: 1.抄写生字

2.练习册同步练习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围绕“我”的两次梦品读课文,从中体会妈妈和“我”所表现民族互助精神。2.懂得关爱他人。

一、复习检查 1.认读生字词。说说日记的格式。

二、朗读感悟第一则日记 1.自由朗读课文,想一想:“我”做了一个什么梦?梦成真了吗? 2.指名答,师板书。

3.小组内练读,指名读。指导:“我”的梦没有实现,要把“我”不高兴的语气读出来,还要注意标点的停顿。4.“我”为什么怪妈妈小气呢? 5.指名回答。

6.再读第一则日记,读出“我”不高兴的心情。【教学意图】通过朗读,来感悟作者的心情。

三、浪读感悟第二则日记 1.指名分读课文,大家评论。2.自由朗读课文,思考:“我”又做了一个梦,梦见什么了? 3.齐读“我”梦见的内容。

4.指导朗读:要把“我”梦中开心的事,用高兴的语气读出来。5.讨论:你认为小女孩的妈妈小气吗?为什么?

6.读了这则日记,你对文中的“我”和“我”的妈妈有什么新认识呢? 【教学意图】引导学生体会妈妈的爱心也影响了“我”,让“我”也懂得关爱他人

四、指导写日记

1.启发:今天你做了什么?看到、听到什么?有什么感受?选自己感兴趣或感受深的一件事写。

2.引导学生说一说自己想写的内容。3.把刚才说的内容以日记的形式写下来。板书设计:

24日记两则

梦裙子→失裙子→见到阿英→梦跳舞

(高兴)(生气)(理解)(关爱)

课时作业:

1.有感情地 朗读课文。2.练习册同步练习。3.学写一篇日记

25古诗两首 概述:

本课是九年制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课本第八册中的古诗:古诗《赠汪伦》。这首诗是我国唐代大诗人李白所作的,主要描绘了诗人告别朋友的情景,体现了朋友之间深厚的情谊。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赠、汪、伦等8个生字,会写舟、乘、音等6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诗中的真情实感。过程与方法

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自读古诗,在读、想、演中理解诗的意思及表达的情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懂得热爱家乡,珍惜友情。重点、难点

重点:用学过的方法自主识字、写字,在对诗内容有所感悟的基础上练习背诵课文。

突破方法:在感悟的基础上,采取范读、练读、评价读等多种方式朗读,读出感情,熟读成诵。

难点:通过朗读、讨论、想象、表演理解诗意,体会诗中蕴含的情感。

突破方法:小组讨论,连词串句理解诗意,在朗读、想象表演中体会情感。

教法与学法

师:讨论法、朗读法、情境教学法。

生:自读与讨论结合法、想象法、表演法。教学准备

生字卡、小黑板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理解第一首古诗,体会诗意和诗中蕴含的情感。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第一首古诗。3.认识2个生字、会写3个生字。

一、揭示课题

同学们,课外你都备了哪些古诗呢?(学生背诵课外积累的古诗)【教学意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今天,我们在来学习两首古诗,第一首是唐朝诗人贺知章的《回乡偶书》。

二、简介作者及写作背景

贺知章,唐朝诗人,字季真,自号四明狂客。他早年就离开家乡,在朝廷中做官,80岁回到故乡,这首诗就是诗人回到家乡后偶然有感而写的诗。

三、初读诗歌 1.师范读。

2.生练读,注意读准字音。3.识记生字:客、何。4.指名朗读诗歌

四、朗读感悟

1.生自读,边读边体会诗句意思及描写的情景。2.讨论交流,了解诗意。(1)理解词语。少小:小时候。

鬓毛:面颊两边的头发。

衰:减少,指鬓发疏落。(2)感悟诗意。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自由读,说说你从中读懂了什么。(诗人年轻时离开家,年老了才回家,家乡话没变,两鬓的头发却白了)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边读边想,把家乡的儿童与诗人见面的情景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三、感情朗读。

(1)启发:诗人年轻时离开家乡,上了年纪才回来。人老了,头发也稀疏了。小孩见了,也不记得他了。诗人回乡的感触多深啊。怎样把感情读出来呢?(2)师范读。(3)生练读

(4)指名读,评价。(5)齐读

[教学意图]在朗读中升华理解古诗的意思。

五、演一演

先认真看图画,再展开想象,扮演诗人、儿童村头相见的场面。先在小组内演,再在全班演。

六、指导写“何、客、音”三个字 重点注意的地方:“何”字右边的“可”字,横要写长些,竖钩的起笔处不要写在横的末端。课时作业: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练习册同步练习。

板书设计: 25 古诗两首 少小离乡音无改 回乡偶书{}}思故乡 老大回儿童不识

第二课时 棵时目标

1.朗读感悟第二首古诗,理解诗意,体会诗中蕴含的情感。2.有含情地朗读背诵第二首古诗。3.认识6个生字,会写3的生字

一、激情导入 桃花盛开,潭水轻漾,轻舟欲行,踏歌声起。这是一幅多么令人刻骨铭心的画面!这是多么真挚而动人的送别!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一起走进这温馨的友情天地,让这份浓浓的真情永驻我们的心田!

二、自由朗读,初步感悟

1.借助拼音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诗句。2.学习要认的字(1)指名读。(2)开火车读、齐读。

3.同桌互读全文。

4.小组合作,理解词义。赠:送给。乘舟:坐船。将欲:刚打算。闻:听到。

不及:比不上。

踏歌:唱歌时以脚踏地为节拍。诗中指人们边走边唱前来送行。

三、再读感悟,想象诗的画面,体会诗的意境。1.自由读,理解每行诗的意思。2.小组内交流自学。

3.提出疑难问题,师给予指导。

4.师范读,让学生想象诗中绘画的画面。5.描述诗意,启发学生想象。

诗人李白就要启程远行了,他坐在船上,船慢慢地开动了,忽然他听到岸上传来和着脚步节拍唱歌的声音。李白一看,原来是好朋友汪伦来给他送别,他感动地说:“即使桃花潭水有千尺深,也比不上汪伦对我的情谊深啊!” 6.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诗中描绘了怎样的画面。7.从这首诗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四、熟读成诵 1.有感情地朗读。2.背诵。

五、写字指导

1.观察“舟、乘、汪”三个字。2.重点指导:舟的笔顺是什么。3.示范。

4.学生练习写字,写后注意评议。

六、拓展活动

课外阅读古诗,开一次古诗朗诵会。板书设计: 25 古诗两首 汪伦情深

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 篇2

什么是图谱? 图: 用一定的色彩和线条等绘制出来的形象。 谱:从言普声。 籍録也。 按照事物的类别或系统编排记录。在音乐中图谱可以解释为:用一定的色彩、线条或图形等按照音乐的系统特性将其形象地绘制出来。 由于图谱教学具有形象性, 因此在音乐教学中经常能用到, 特别是音乐欣赏教学。音乐欣赏抽象难理解, 早有奥尔夫替我们解决了教学中的这一难点。 他仅用了几个符号 (图谱) , 结合儿童的语言特色, 使音乐的形象更加突出, 层次分明、化难为易。 《水族馆》是小学二年级的音乐教材, 在奥尔夫教学体系的启示下, 整首乐曲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了图谱教学法, 利用图谱的形象思维跟音乐活动的巧妙合体, 使学习内容的难度大大减弱, 让学生在欣赏时不会因为听不懂而坐立不安、左右为难。 一节课下来学生不但具有了一定的音乐技能, 而且获得了艺术美的熏陶, 获得了综合素质的提高。 下面我就跟大家一起分享图谱教学给《水族馆》一课带来的便利。

一、选用图谱, 树立音乐角色

音乐是想象的艺术。 著名音乐家德彪西曾说:“音乐是热情洋溢的自由艺术, 像自然那样无边无际, 像风, 像天空, 像海洋。”的确, 一百个人有一百种不同的想法。 但在具体的音乐欣赏教学中, 我们要结合乐曲创作者的本意进行欣赏教学, 还要善于运用有效方法准确地帮助学生想象感受音乐。

如:《水族馆》整首乐曲主要描述了两个音乐角色:柔软的水中植物与活泼的水中动物。 在分辨这两种角色时, 我采用听音乐, 为音乐选择合适的线条的方法进行教学。 再给出三个图形:竖形曲线, 竖线, 圆形, 请学生听完后选择与音乐旋律较接近的图片。 通过这样的形象教学, 学生一下子就能判断出这段旋律选择的图形是曲线, 因为音乐旋律缓慢轻柔, 曲线的表达最合适。 再进一步设计问题:这段音乐最适合表现水中的哪一角色? 是柔软的水中植物还是活泼的水中动物? 这样一来, 这段音乐的音乐角色便清晰地产生了, 抽象的音乐一下子变得形象又直观, 轻而易举地达到了原先设定的教学目的。

二、创编图谱, 展现音乐结构

图谱是一个广阔的概念, 它形形色色, 可以是线条, 可以是图形。 奥尔夫说:“让孩子自己去寻找, 自己去创造, 是最重要的。 ”图谱教学的目的就是通过音乐本身启发或引导学生主动探索或发现音乐, 培养多层次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

如《水族馆》的第二板块“小鱼吐泡泡”, 这段旋律节奏密集, 整八小节都用了十六分节奏、旋律每一小节往下走一个音域, 音乐虽明快但夹杂着快速的连贯, 就好像“小鱼”在水中一边不停地吐着泡泡, 一边从水的顶端游到水底。 在教学时, 首先请学生对音乐角色“小鱼吐泡泡”进行创编图谱, 大多数学生选用了“●”表示小鱼的泡泡, 这一图谱既能表现小鱼的泡泡, 画起来又简单, 是最合适的图谱。 当第一遍听音乐时学生根本不能很好地理解音乐, 只能说出音乐表现的大体情绪。 为了让学生能深刻体会并记忆乐曲, 老师根据学生提供的图谱进行听音乐画图谱, 黑板上呈现出整个板块的音乐结构图:由四个小 “●”组成一个大圆圈, 一共是八个大圆, 但这八个大圆也不是在一条直线上, 而是台阶式一个一个向下。

当学生看着图谱复听音乐的时候, 已经对音乐的基本结构和框架有了深刻体会, 它不是一根线条式的直上直下, 也不是盘山公路式的螺旋下行, 而是“小泡泡”组成“大泡泡”, “大泡泡”又台阶式地一步一步下行。 本来模糊相似的音乐在图谱的诠释下显得那样富有生机与多变, 再配合相应的音乐活动, 几遍下来, 学生自然能把这段音乐铭记于心中。

三、运用图谱, 明晰音乐旋律

听音乐画旋律线, 是音乐教学中经常用到的教学手段。 通过画旋律线感知旋律的走向, 可以让学生直观地体会到音乐力度的变化、感知情绪的起伏和乐句的长短或连贯或跳跃。

如《水族馆》的第四板块:“小鱼再见”这一情景的音乐是一个音阶下行, 但在旋律进行到快结束时又变为上行音阶, 就好像表现了小鱼们从水的最顶端一路滑翔游到水底, 再稍作停留与水草告别, 转身再游向大海, 越游越远, 最后消失在海底。 (图谱展示是从上而下再往上的由圆形泡泡组成的曲线, 最后消失在大海的泡泡再设计成又大变小的形状对比。 )

在这一情景音乐的教学中, 我采用了听旋律画旋律线的方法感受旋律的走向, 为了让学生更深切地体会“小鱼”“越游越远”, 我还特意选用形状大小不一的图谱表现。 这样边听音乐边画旋律线, 学生清晰直观地分辨出音乐表达的意境, 体会到“小鱼”在游玩一天后快乐回家的心情。

四、比较图谱, 突破乐曲难点

比较是教学中经常运用的方法, 它可以把相似的几种知识通过对比找出各自的特点。 我们的教研员王老师在研讨时经常会提醒老师要活用比较的方法教学。 因为它可以帮助我们解决难点, 突破重点, 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教学方法。 在《水族馆》教学中我也用到了这一方法。 《水族馆》的第一板块和第二板块是相似的两个板块乐段, 在乐曲教学时把他们称作“A”和“A’”, 区分这两个板块乐段的异同是我设计本课时的一个重点。在学习“A”板块音乐时, 音乐图谱设计成三个相同的曲线。当欣赏“A’”板块时, 图谱设计成前半段与“A”的前半段相似, 但后半段加入了圆形图谱和竖形曲线图谱。 然后将两段音乐图谱进行比较, 由此可以看出, “A”和“A’”前半部分音乐是相似的, 后半部分是不同的。 他们后半部分的区别在哪里呢?“A’”部分出现了 “●”— ——小鱼的踪迹, 就好像小鱼与水草一起玩游戏, 做了好朋友。

通过图谱比较, 使学生的视觉体验与听觉体验联系在一起, 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 更好地分辨了两段音乐的异同, 对音乐理解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

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 篇3

【单元概述】

随着新航路的开辟,欧洲列强先后走上了对外扩张的殖民主义道路,他们通过殖民掠夺、种族灭绝和奴隶贸易等手段,迅速积聚起巨额财富,为本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必要条件。同时,西方列强的殖民扩张也带来了亚非拉地区的贫困与落后,激起当地人民的反抗,印度的章西女王和拉丁美洲的玻利瓦尔就是其中杰出的代表。

【课标要求】

1.知道“三角贸易”,了解资本原始积累的野蛮性和残酷性。

2.知道玻利瓦尔领导的反殖斗争、印度民族大起义等史实,理解殖民地人民反抗斗争的正义性和艰巨性。

【知识结构】

第15课 血腥的资本积累

第16课 殖民地人民的抗争

【能力提升】

1.资本积累的血腥本质。

西方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需要大量资金来支持,而这些资金的一个重要来源,就是进行疯狂的海外扩张和掠夺。西方国家进行殖民扩张和掠夺,对亚非拉地区的人民犯下了罄竹难书的罪行,这些罪行大致可以归纳为三种:殖民掠夺、种族灭绝和“三角贸易”。马克思曾经这样描述资本原始积累:“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一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

2.印度爆发反英大起义的根本原因。

印度反英大起义发生在1857-1859年,在这个时间段里发生这样大规模的起义绝不是偶然的,而是有着深刻的时代背景。1840年前后,英国率先完成了工业革命。工业革命促进了英国各个行业的迅速发展,尤其是棉纺织业发展更为迅猛。一方面,棉纺织业的发展需要大量棉花作为原料,英国本土不盛产棉花,印度却是一个产棉大国。英国可以利用宗主国地位,从印度进口大量的廉价棉花。但印度本国也以棉纺织业的发达著称于世,因此不愿意把大量棉花运往英国,这就是一个矛盾。另一方面,英国棉纺织商品急需寻找市场,于是英国人就把眼光瞄准了地广人多的印度。英国物美价廉的棉纺织品,严重冲击了印度本土的棉纺织业,使印度大量的棉纺织工人失业。这样,英国和印度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最终引发了波澜壮阔的印度反英大起义。

3.辩证地看待殖民扩张。

自新航路开辟以来,西方殖民者的殖民扩张持续了近500年。对于这种殖民扩张,传统的看法就是“一边倒”,认为这种殖民扩张给殖民地带来了巨大的灾难,阻碍了当地社会的发展,造成了世界各地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但同时,我们也应当看到事物的另一面。比如,殖民扩张也在一定程度上加速瓦解了殖民地的旧式经济,用强制的方式使世界日益融为一个整体,在客观上促进了殖民地的近代化。当然,我们不能以此为理由美化殖民扩张。

【典例解析】

例1 一位美国史学家描述道:“……乘船在悲惨的中段航程中横渡大西洋,这些黑色货物上了镣铐,锁在甲板上,没有卫生设备,他们忍受着可怕的待遇……”“这些黑色货物”将会被贩卖到( )

A.欧洲 B.非洲 C.美洲 D.亚洲

解析:根据“中段航程”、“横渡大西洋”、“黑色货物”这些词语,我们可以确定这位史学家所描述的事件就是三角贸易。三角贸易分为三段航程:首先,从欧洲出发,来到非洲;其次,把黑人奴隶从非洲运往美洲;最后,卖掉黑人后把金银或工业原料从美洲运往欧洲。因此,中段航程应该是到达美洲。

参考答案:c

例2在英国迅速成长为资本主义工业强国的过程中,下列选项中你认为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是( )

A.掠夺殖民地国家的资源和财富

B.扩大海外贸易的规模

C.加强对本国人民的剥削

D.地处大西洋航道的中心

解析:本题要求学生能准确掌握课本基础知识,并有一定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英国在18世纪后半期成为了最强大的殖民国家,拥有最广阔的殖民地。通过对印度和其他殖民地的掠夺,英国获取了巨额财富,为本国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同时,殖民地也为英国工业的发展准备了广阔的海外市场。这些有利条件,使得英国最终成为了资本主义工业强国。

参考答案:A

【模拟训练】

一、单项选择题

1.“开启了近代殖民主义狂潮”的两个地处伊比利亚半岛的国家是( )

A.英国和法国 B.英国和西班牙

C.葡萄牙和西班牙 D.英国和葡萄牙

2.1700年,美国的黑人只有2.7万人,到了1820年则达到177.2万人。黑人在美国剧增的主要原因是( )

A.新航路的开辟 B.自然增长

C.战争中难民的流亡 D.“三角贸易”

3.下列对“三角贸易”的评价中正确的是( )

①使英国许多城市兴盛起来②促进了西欧资本主义的发展③使非洲得到开发④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美洲的开发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4.“三角贸易”推动了西方资本主义经济的快速发展,主要是因为“三角贸易”为西方国家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

A.准备了雄厚的资金 B.开拓了广阔的海外市场

c.准备了充足的劳动力 D.促进了新技术的开发和利用

5.“像海绵一样从恒河边上吸取财富,又挤出来倒在泰晤士河中。”这句话描述的是( )

A.英國垄断了黑奴贸易 B.英国成为了海上霸主

c.英国对印度的殖民掠夺 D.西班牙对拉丁美洲的掠夺

6.下列有关印度民族大起义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爆发的主要原因是英国进行殖民统治和经济掠夺

B.推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

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同步试题 篇4

一、直接写出得数。45÷5=24÷8=1×8=2×6÷4=6÷6=12÷6=1+4=3×8+40=18÷6=63+24=12÷3=40÷8×5=9×2=9×5=5×9=27÷9×7=36÷6=35÷7=20÷4=6÷2÷4=

二、竖式计算。

80-467×265+2642÷610÷55×683-4943+48

三、想不同的.口诀,在里填上合适的数。

()×()=36()÷()=5()×()=36()÷()=5()×()=36()÷()=5

四、在()里填上“>”“<”或“=”。

3×6()9×232÷8÷4()445÷9()2×356÷8()3×4

五、列式计算。

1、两个乘数都是6,积是多少?

2、8个3相加结果是多少?

3、2和5相加结果是多少?

冀教版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正确认读本课的十七个生字,会写田字格里的八个生字,了解课文中出现的词语的意思。

2、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过程与方法目标:

1、引导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识字。

2、鼓励学生采用各种方法搜集资料。

3、引导学生采用多种方式读课文,体会诗歌的韵律美和节奏美,以此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最终达到熟读成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了解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感受自然界的奇妙,引导学生观察大自然,热爱大自然。

教学重点:

1、采用不同的方法识字,正确认读本课的十七个生字,会写田字格里的八个生字。

2、理解课文内容,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让学生感受自然界的神奇,激发学生观察大自然的兴趣。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蒲公英、苍耳、豌豆、铠甲这些东西的实物或图片。布置学生通过各种渠道了解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课前我请大家搜集了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你们找到了吗?(请同学介绍自己通过什么渠道搜集到了哪些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在师生充分交流的基础上,教师随机板书课题:植物妈妈有办法

二、初读课文,初步感知。

1、提出读文要求:

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遇到不认识的字多读几遍,并勾画出不理解的词语。

2、自由读课文。

3、认读本课的生字,进行识字教学。

引导学生在认读生字时可采用多种不同方法:

如:用顺口溜记 底(底字真淘气,小点缀在底)晒(西边有太阳,晒得亮堂堂)加加减减识字:告+非=靠 豆+宛=豌

当然识字的方法还有很多,学生还会很自己的识字方法,鼓励他们用自己的方法识字。

4、利用开火车读的方式检查读文情况

三、再读课文,边读边悟再读课文回答问题.文中一共介绍了几种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

学生读文后回答,根据学的回答教师向学生展示课前准备的实物或图片,加深理解。

2、边读边悟

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兴趣想读哪一节就读哪一节,读后交流。

(文章的第二、三、四小节是重点,要给予重点指导)

1、学习第二小节时学生会对“降落伞”、“纷纷”两个词产生疑问,可以用简笔画介绍“降落伞”这个词,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理解“纷纷”这个词。

2、学习第三小节时利用图片帮助学生理解“铠甲”一词。

3、当学生读到第四小节时可以鼓励学生边读边做动作,体会豌豆离开妈妈时的快乐心情。

3、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再读再品。

4、扩展练习,夸植物妈妈。

师:同学们读了课文后,你一定也想夸夸植物妈妈,现在植物妈妈就在我们面前,你愿意夸哪一位妈妈就夸哪一位。

先在小组里练习,互相听听,提提改进意见,然后在班上展示。

四、指导学生书写生字。

在田字格里指导学生书写生字,提醒学生要注意:

“准”、“法”两个字是左右结构,写着两个字时要指导学生观察左右两部分是怎样穿插和避让的。“备”是上下结构,第二笔横撇和第三笔捺要写的舒展,而且要对称。“发”字应注意撇、横撇和捺的位置关系。“伞’字要把把最后一笔写得干脆挺拔,有支撑感。“毛“字的竖弯钩,“公“字的捺,“甲”字的竖都很关键。

五、课下实践

在家长的带领下,到大自然中进行一次观察活动,观察后带回一些植物或植物的种子,在班里和同学们交流。

板书设计

20.植物妈妈有办法

蒲公英 降落伞

苍耳

铠甲

豌豆

晒太阳

教学反思:

冀教版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教案

21、地球的清洁工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正确认读本课十四个生字,会写田字格里的八个生字。了解课文中出现的词语的意思。

2、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认识动物在保护地球生态环境方面所起的作用,了解动物和人类的密切关系。

过程与方法的目标:

1、鼓励学生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和生活实际理解词语的意思。

2、鼓励学生通过反复阅读读懂问句中包含的不同含义。

3、体会文章语言的生动活泼,通过角色体验,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了解动物和人类的密切关系,体会动物在保护生态环境方面所起的巨大作用,增强环保意识。教学重点:

1、正确认读本课的十四个生字,会写田字格里的八个生字,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和生活实际理解词语意思。

2、读准问句的语气,通过反复阅读读懂问句中包含的不同含义。教学难点:体会动物在保护环境方面的巨大作用,增强环保意识。课前准备:动物卡片、生字卡片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看到题目你们想到了什么? 生:自由发言

师:到底谁是地球的清洁工呢?请你们读读课文他他们找出来吧!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提出读文要求:自渎课文,找出不认识的字,利用拼音学会读,再放到句中读,比一比看谁读的准。

2、利用生字卡片检查学生认读生字的情况,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识字。

3、利用游戏巩固识字。

游戏规则:把生字卡片贴在黑板上,请同学们根据老师的提示猜出这个字是谁,猜出后再给它组词。(如:教师提示有一个字是左右结构,其中有一个部件是“吉”,学生很快就会猜出这个字是“洁”,然后给它组词)

4、写字指导。

引导学生仔细看例字,观察每个字的特点,根据教师指导,在田字格里写好每一个字。

三、潜心阅读,吸收信息

1、再读课文,回答问题

师:你读完文章后都知道了哪些清洁工的大名?

学生回答

师:随即把相应的动物卡片贴在黑板上。

师:看看黑板上的这些小动物,你最喜欢谁呢?你最喜欢谁,就把谁说得话读一读吧!

2、请学生读自己喜欢的段落或句子,随机进行阅读指导。

1)反复读以下句子:

a、请说一说,你们都有些什么本领?(反复品读,读出询问的口气)

b、你们看,我做地下清洁工怎么样?(反复品读,体会征求意见,且包含着自信)

c、你,屎壳郎?嘿嘿!小不点儿,你也想当清洁工?(读出看不起、嘲讽、怀疑语气)

d、我做牧场清洁工不行吗?屎壳郎理直气壮地.(反复品读,读出理直气壮的语气)

2)在阅读中理解词语

a听到这个消息,很多动物争先恐后跑来报名。

预设:

师:同学们小动物们“争先恐后”的来干什么?

生:抢着当地球的清洁工。

师:对,“争先恐后”就含有抢的意思,那么你生活中有没有遇到过争先恐后的事呢?

生:结合生活实际说一说,从而理解词语的意思。

3、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分角色读课文。

四、表演课本剧,发展综合能力。

先在组内练习,然后在班上展示,引导学生对同学的表演及时作出评价,调动全体学生参与学习过程的积极性。

五、实践活动

回家后把从课文中了解的知识讲给家里人听。板书设计:

21、地球的清洁工

海鸥

海洋的清洁工

鲫鱼

江河的清洁工

乌鸦

地面的清洁工

蚯蚓 地面的清洁工

屎壳郎 牧场的清洁工

教学反思:

冀教版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教案 我是你的朋友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正确认读本课十八个生字,写好田字格里的八个生字,理解课文中出现的词语的意思。

2、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知道蛇对人类的贡献。过程与方法目标

1、结合具体语境理解词语意思。

2、学习体会文章语言的朴实自然,入情入理。

3、通过复述课文来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了解蛇对人类的作用,呼吁人类要保护自己的朋友,培养学生关心自然,关爱生命的感情。教学重点:

1、正确认读本课的十八个生字,写好田字格里的八个生字,理解课文中出现的词语的意思。

2、反复阅读,学习体会文章语言的朴实自然,入情入理。教学难点:知道蛇对人类的贡献,培养学生关心自然、关爱生命的感情。课前准备:教师准备动物头饰 收集与蛇有关的图片,文字资料。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课前布置学生收集与蛇有关的图片,文字资料。课上同学们互相交流各自收集的资料。

师:请同学们用一句话说一说对蛇这一动物的印象。学生发言

师:文中的小蛇说:“我是你们的朋友。”(板书课题)他为什么这样说,我们一起去看一看吧

二、初读课文

1、提出读文要求:自己读课文,画出不认识的字,利用拼音认读后把含有生字的句子多读几遍。

2、用自己的方式识记要求会认的字。

3、写字指导

教师在田字格中逐个指导生字书写。

三、朗读课文,吸纳信息。

1、师:说一说读了这篇文章以后你知道了什么,还想知道什么? 学生发言。

学生回答中一定会有:“惊恐不安”,“珍贵”,“垂危”这些词语,针对具体的语言环境帮助学生理解这些词语的含义。

预设:

a、田鼠见了我惊恐不安。师:田鼠为什么“惊恐不安”? 生:因为蛇很凶很丑,田鼠害怕它。

师;“惊恐不安”就是害怕的意思。那么你能把田鼠的惊恐不安读出来吗?试着读一读吧 生:自渎品味。

b、医生也喜欢我,他们用我的唾液制成珍贵的药品,挽救许多垂危的病人。师:什么样的药品才是珍贵的药品呢?你听说过那些珍贵的药品呢?

生:可能会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说出一些名称,如果说不出教师可以提示学生一些药品名称,如:灵芝、雪莲

师: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珍贵”一词。

2、指导朗读

师:当人们认为蛇很丑很凶,害怕它,蛇可能会是怎样的心情呢?你能读出它当时的心情吗? 生:读一读,比一比看谁读得更好。(体会蛇的委屈,语速稍慢,语调稍低。)

师:当农民,医生和病人夸奖它时,它又是怎样的心情呢? 指导学生朗读第3自然段,读出自豪的心情。

3、有感情的朗读全文。

4、积累运用。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小青蛙见了我(),小鸟见了我(),田鼠见了我(),孩子们见了我,也()。

虽然我长得很凶很丑,但我(),希望()。

四、复述课文,发展语言。要求:

先以小组为单位练习,互相取长补短,然后在班上复述,师生共同评价 复述时让学生带上课前准备的动物头饰,以便更好的体验角色。

五、课外实践。

在生活中寻找还有哪些动物是我们人类的朋友,为什么说它们是人类的朋友?课下搞一次小调查,然后把自己了解到的内容记在采蜜集中。

板书设计:

我是你的朋友

很丑很凶(委屈)

蛇{ }人类的朋友

捉田鼠,治病救人(自豪)

教学反思:

冀教版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教案 最后一片树叶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正确认读本课的九个生字,会写田字格里的八个生字。了解课文中出现的词语的意思。

2、用普通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过程与方法目标:

1、让学生用组词法识记生字。

2、学会阅读长句子的方法。通过多种方式读课文,从而理解课文内容。

3、通过感受一片树叶由不快乐到快乐的情绪变化,体会文章蕴含的丰富情感,学习落叶的自然常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在一片树叶和一只鸟儿的对话中,感受树叶的情绪变化,从而感受大自然的无限神秘,品味自然常识类文章美的一面。

教学重点:

1、正确认读本课的九个生字,会写田字格里的八个生字,理解词语的意思。

2、学会阅读长句子的方法,体会文章蕴含的丰富情感。

教学难点:阅读品味自然常识类文章美的一面,从而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教学准备:生字卡片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导入语:同学们,今天我要带领大家去认识一片可爱的树叶,我们一起去看看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吧!(板书课题:最后一片树叶)

二、初读课文

1、提出读文要求:

借助拼音把课文读通顺,读正确。

2、边读边思考,文中讲了谁和谁之间发生了一件怎样的事?

3、学生自读课文

4、师提问:文中讲了谁和谁之间发生了一件怎么样的事?

5、指名让学生回答问题。

6、利用生字卡片帮助学生认读生字。出示生字卡片

剩 息 愁 应 该 料 罢 场 迷 开展组词比赛,帮助学生识记生字

7、指导学生读好长句子

请学生反复读下面的句子,注意句子的停顿。树上只剩下了∕最后一片叶子。

你知道∕那些已经飘落在地上的树叶∕在哪里吗? 一场∕多么有趣的∕捉迷藏游戏呀!

8、利用开火车的方式检查学生的读文情况

三、细读品味,深入感知

1、再读课文,找一找文章中的什么地方最让你感动,说一说你感动的理由,然后再带着你的理解读一读。

2、学生自由读课文。

3、全班交流。

4、预设:

(1)体会最后一片树叶的不快乐 学生可能会读到这些句子:

一只鸟儿飞来,它听到树叶在叹息。

树叶说:“你很快乐,我可不快乐,我快要死了。” 师:为什么这里会打动你呢? 学生谈自己的理解。

师:根据语境帮助学生理解“叹息”一词的含义。师:你从树叶的叹息中想到了什么? 学生自由发言。

师:你们还能从哪里体会到树叶的这种心情呢?

学生再找再读

教师指导学生读出树叶的痛苦与无奈的心情。(2)体会小鸟的乐观与热情

学生可能会被这只快乐热情的小鸟的举动所打动,鼓励学生找出这些句子互相交流,然后再读一读,品一品。当学生有自己独特的感受时,只要合情合理,都可以拿出来和大家交流

5、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四、分角色读课文

成立三人小组,分组分角色读课文。

五、续编故事

第二年春天…… 鼓励学生展开想象,自由想,自由说。七﹑指导学生书写生字

引导学生观察字的结构,分类学习,教师给予指导 左右结构:“停”、“烂”、“枝”、“该”都是左窄有宽。

上下结构:“息”字上大下小,上窄下宽;“紧”字上小下大,上宽下窄。

半包围结构:“应”字要注意指导学生认真观察田字格里的字,第四、五、六笔的位置关系。板书: 最后一片树叶 叹息 快死了 不快乐

树叶 ←鸟儿(快乐热情地讲解)

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 篇6

我会比大小

3刻○40分1刻○15分1时20分○90分

40分○1小时100分○1小时1时10分○70分

我会写时间(用两种写法)

8∶05,9∶45,11∶30

我会解决问题

(1)小红8:00坐车去学校,经过16分到达,她到学校是几点?

(2)现在时9:00,已经上课5分钟,你知道几点上课吗?

(3)小明5:30放学,它5:55到家,他在路上一共用了多少分钟?

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 篇7

在观摩由李磊、余林老师执教的四节精彩纷呈的实验课之后, 我聆听了著名特级教师沈峰的课例点评和万伟老师关于《中小学教师教学策略》的讲座。结合自身教学实际, 笔者就如何进行新教材中的单元整体教学, 促进学生英语实践能力, 有了以下方面的认识。

一、根据学生的学习认知规律 合理划分单元板块

义务教育教科书小学《英语》 (译林版) 四年级上册, 原名为《牛津小学英语4A》。新教材依据新修订的《英语课程标准》规定的课程目标和教学要求, 在原有教材的基础上, 按照“话题—功能—结构—任务”相结合的体系, 设计和编排了丰富的符合四年级学生学习特点的内容, 形式各异、情景逼真、语言真实、生动有趣。突出语言学习的实践性和应用性, 这能有效地培养该阶段的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

通过认真研读教材, 我发现各板块都有其各自的特点和功能, 虽然板块众多、各异, 但都围绕本单元的核心话题, 编排需要学习的语言知识, 制订教学目标, 设计互动性较强的语言实践活动。根据这一共性, 我们可以发现整体设计单元教学的主线, 并围绕该主线, 我们可以根据四年级学生认知的特点合理划分教学板块, 优化教学。

二、关注培养学生的语言技能 突显核心板块教学

《英语课程标准》强调各种语言知识的呈现和学习都应从语言实用的角度出发, 为提升学生“能用英语做事情”的能力服务。根据这一主旨, 设计第一课时核心板块Story time时, 我充分利用文本, 创设真实语境, 凸显单元主题, 设计循序渐进的语言实践活动, 采用任务型教学途径, 逐步实现语言知识的内化, 培养学生用英语做事的能力。以《Our new home》Story time在教学为例,

(一) 阅读前 歌曲激趣 适度渗透

上课伊始, 我播放“In my home”歌曲, 通过问题”What’s the song about?”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聆听、跟唱,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同时借助歌曲, 复习旧知, 渗透新知, 为故事的阅读教学作适当的铺垫。

(二) 阅读中 整体导入 理解掌握

《新课标》要求:在学生的语言学习和实践活动中, 教师应注意处理好知识学习和能力发展的关系, 语言操练与语言运用的关系, 使教学活动更有效。不管是对话还是故事, 我们在设计教学时一定要保证语篇的完整性, 帮助学生整体理解文本内容, 获取语篇信息, 产生真实、深刻的体会,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参与的热情, 有效地培养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

(三) 阅读后 尝试运用 生成语用

阅读中, 我通过一系列循序渐进的教学实践活动, 和有效的、目的明确的提问, 帮助学生理解、掌握了语篇内容, 学生在此基础上有了一定量的语言输入。根据《英语课程标准》要求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为目标, 在阅读后的教学活动中我设计了

活动一:Read in roles.

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 三人一组, 模仿人物的语音语调和语气, 给角色配音, 激发学生朗读的兴趣, 巩固新知, 逐步培养学生的语感。

活动二:Act it out.

在活动一的基础上, 通过创设情境, 让学生表演故事, 配以动作和表情。扮演角色, 加深对语篇内容的理解, 培养学生语言技能和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

活动三:Make a new dialogue

苏海、苏洋搬到了新家, 除了整理衣物外, 还有一些学习用品, 延续故事情节的发展, 要求学生根据所学新知, 编一段新的对话。

三、有效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巧妙组合单元板块

陶行知先生说:“教是为了不教”。根据这一教学宗旨, 结合单元话题的语言知识体系, 我采取组合相近内容, 整合词、句, 结合新、旧知识, 巧妙组合, 让学生对整个单元的语言学习实践活动产生整体感。在《Our new home》单元, 我将Song time , Sound time, Checkout time, Ticking time板块整合在一起, 通过任务型教学途径, 仍以苏海、苏洋的新家为线索, 依据语言学习的渐进性, 关注单元各板块间的关联, 串联各版块的教学内容, 让学生有趣、有效掌握知识, 在完成任务之后, 学生通过自我评价、小组互评, 了解掌握的情况, 帮助学生有效形成学习策略。

参加这次新教材培训的经历告诉我,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教学中, 我们应该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风格, 巧妙组合单元板块, 整体规划教学内容, 优化课堂教学, 努力创建有效、高效课堂, 培养、锻炼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 帮助学生最终达到“用英语做事情”。

摘要:根据《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 (2011年版) 的教学理念、课程标准、二级内容标准编写的新教材小学《英语》 (江苏省) 仍是按照单元编排。教学内容围绕功能、话题、语法、语音、词汇、歌曲、歌谣等分成Story time, Fun time, Cartoon time, Letter time, Sound time, Song time, Checkout time, Ticking time等板块。板块形式多样, 内容丰富, 富有趣味性。如何在注重各板块教学的基础上, 关注板块间的联系, 有效衔接, “全局”考虑单元教学内容, 优化整体教学, 是我们小学英语老师研究的一项重要课题。

关键词:小学英语,新教材,巧组单元板块,优化整体教学

参考文献

[1]2013年江苏省《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暨小学《英语》四年级上册教材培训会

[2]何峰.讲座《四年级上册教材体例结构编写意图内容介绍》

[3]《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 (2011年版)

[4]《英语教师教学用书》

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 篇8

【课标要求】

(1)讲述林则徐虎门销烟的故事;简述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认识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2)知道太平军抗击洋枪队的事迹。

(3)简述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俄国通过不平等条约割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的侵略史实。

(4)了解左宗棠收复新疆的基本史实。

(5)讲述甲午中日战争中邓世昌的主要事迹,体会中国人民反抗外国侵略的民族气节和斗争精神;简述《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说明《马关条约》与中国民族危机加剧的关系。

(6)了解八国联军侵华的史实;结合《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分析《辛丑条约》对中国民族危机全面加深的影响。

【知识结构】

【试题解析】

例1 (2010·东莞)在中英《南京条约》中,便利英国对中国东南沿海地区进行直接经济掠夺的条款是()

A.割让香港岛B.赔款白银2100万银元

C.开放通商口岸D.英国同中国商定关税

解析: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南京条约》内容的理解情况,通过审题可以看出,开放的五个通商口岸都在东南沿海,中国东南沿海门户被打开,便利了列强对东南沿海地区的经济掠夺,故选择C。

例2 (2010·汕头)左宗棠为维护国家主权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下列有关他的表述,正确的是()

A.率三路大军入疆,击败阿古柏侵略军

B.出使俄国,通过外交途径收回伊犁

C.出兵新疆,平定大小和卓叛乱

D.主张加强海防,放缓西北塞防

解析:此题主要考查左宗棠的历史功绩,通过分析题目可以看出,B选项说的是曾纪泽通过谈判的方式收回伊犁;C选项中平定大小和卓叛乱是在乾隆皇帝带领下取得的;左宗棠提出海防和塞防同样重要,所以D选项不正确;左宗棠带领三路大军进入新疆,打败阿古柏伪政权,收复除伊犁之外的新疆地区,所以只有A选项正确。

【达标检测】

一、选择题

1.2010年是我国一位伟大的民族英雄逝世160周年,他曾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几百万斤鸦片,大长了中国人的志气;他曾在被贬途中写下千古名句“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这位民族英雄是()

A.邓世昌 B.洪秀全 C.左宗棠 D.林则徐

2.晓明同学参加中央电视台《开心辞典》网上答题,他要回答的题目是选择标志中国近代史开端的历史事件,他应该选择()

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3.2010年上海世博会成功举办,上海已成为一座国际化大都市,它见证了中国社会的百年变迁。近代使上海蒙羞开放为通商口岸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

A.《南京条约》 B.《瑷珲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4.晓雯的曾祖父住在香港岛,原来每年都要向清政府纳税,但后来税收却要交给英国统治者。你认为这种转变会发生在()

A.虎门销烟后B.《南京条约》签订后

C.《马关条约》签订后D.《辛丑条约》签订后

5.电影《圆明园》借助西洋牧师朗世宁的视角客观回顾了圆明园的成园过程,再现了统治中国两个多世纪的一个大家族、四个帝王真实的皇家生活,探讨了清王朝的兴衰。汇集了东西方建筑艺术精华的“万园之园”圆明园毁于()

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6.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反抗外来侵略、维护民族尊严的优良传统。1862年,太平军在浙江慈溪的战斗中击毙的洋枪队头目是

()

A.瓦德西B.戈登C.华尔D.西摩尔

7.两次鸦片战争都直接冲击了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并使之逐渐发生变化。下列关于两次鸦片战争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都是西方列强为打开中国市场而发动的 ②都使中国的领土和主权遭到破坏 ③都强迫中国签订了不平等条约 ④两次战争的侵略者都有英国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8.下列诗句与19世纪70年代收复新疆的民族英雄左宗棠有关的是()

A.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B.大将筹边尚未还,湖湘子弟满天山

C.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

D.神助拳,义和团,只因鬼子闹中原

9.光绪皇帝曾撰联“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追悼在中日海战中壮烈殉国的北洋水师致远舰管带。“足壮海军威”的悲壮场景,从下列哪部影视剧中可以看到()

A.《林则徐》 B.《太平天国》 C.《甲午风云》 D.《末代皇帝》

10.梁启超、林缵统等八十余人在《呈文》中指出:“外夷久存觊觎之心,而吾又以台鼓舞之,诱召之……是吾割肉而自毙也。”这段话是对下列哪一不平等条约的危害的形象描述()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11.阿蛮为了养家糊口,进了日本在苏州开设的工厂做童工,此事最早可能发生在哪一次战争之后()

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2.近代中国屡遭列强侵略,被迫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领土、主权遭到严重破坏。与《辛丑条约》的签订有关的战争是()

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3.陈天华在《猛回头》中寫道:“这中国,哪一点我还有份;这朝廷,原是个名存实亡!替洋人,做一个守土官长……”下列《辛丑条约》的条款中,最能体现“替洋人,做一个守土官长”观点的是()

A.中国赔偿白银4.5亿两

B.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C.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帝国主义国家派兵驻扎在北京至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

D.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居住

14.下列各项内容,按相关不平等条约在中国近代史上签订的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 ②划定东交民巷为使馆界,不准中国人居住 ③割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

A.①③② B.②③① C.①②③ D.③②①

15.自1840年以来,西方列强凭借坚船利炮打开中国国门,中华民族备受屈辱。下列侵略战争中列强曾经攻占北京城的是()

①鸦片战争 ②第二次鸦片战争 ③甲午中日战争 ④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16.中国近代史上,堂堂的大清帝国是列强眼中的“一只羊羔”,可以任意宰割。曾经割占过中国领土的列强有()

A.英法美 B.英美日 C.英日俄 D.法美俄

17.晓强的曾祖父一生坎坷,饱经沧桑,老人生于1848年,卒于1940年,他一生可能经历()

①鸦片战争 ②第二次鸦片战争 ③甲午中日战争 ④八国联军侵华战争⑤林则徐虎门销烟 ⑥义和团运动

A.①②③④B.②③④⑥C.②③⑤⑥D.③④⑤⑥

二、非选择题

1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纪念鸦片战争170周年学术研讨会于2010年7月22日起在虎门镇举行,数十名国内知名的专家学者齐聚中国近代史的开篇地——虎门,交流和展示鸦片战争学术研究的成果。

材料二 条约规定:“割让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及附属岛屿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增开苏州、杭州、沙市、重庆为通商口岸;允许日本在中国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材料三 “清政府赔款白银4.5亿两,以海关等税收作保;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帝国主义国家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居住。”

(1)根据材料一,鸦片战争后签订了什么条约?这场战争对中国社会产生的最重大影响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回答这是哪一个不平等条约的内容?该条约的签订对中国造成了怎样的影响?

(3)写出与材料三有关的帝国主义侵华战争的名称与条约,该条约的签订对中国有怎样的危害?

1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英國《泰晤士报》报道英法联军劫掠某皇家园林时的情况:“据估计,被劫掠和破坏的财产,总值超过六百万镑,在场的每个军人都掠夺很多。在进入皇宫的宫殿后,谁也不知道该拿什么东西。为了拿金子,而把银子丢了……无价的瓷器和珐琅器,因为太大不能运走,竟被打碎。”

(1)材料反映的中国被劫掠发生在哪次战争中?被劫掠和破坏的地方是哪里?

(2)中国面临如此劫难的主观原因是什么?

(3)列强在这次战争中的罪行罄竹难书,他们屡屡得逞,再次验证了什么道理?我们应当吸取什么教训?

20.学以致用,探究问题。

“中华民族经历了共同的历史,所以我们休戚与共;中华民族经历了几多风雨,所以我们懂得国必兴旺。”这段话反映了中华民族对发展的渴望。下列图片反映了中华民族不同时期的处境。请你依据图片完成下列探究活动。

图一 闭关锁国下的清王朝图二 鸦片战争

图三 甲午战争中的黄海海战 图四 八国联军在北京挨家抢劫

(1)根据图一分析闭关锁国给当时的中国社会带来了什么影响?

(2)根据图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主要目的是什么?这次战争中签订的《南京条约》给中国社会带来了什么影响?

(3)图三描绘的状况产生的直接影响是什么?

(4)读图四,你认为列强发动侵华战争的直接目的是什么?

(5)从后三幅图中,你认为中国近代的斗争主题是什么?

参考答案:

一、1.D 2.A 3.A 4.B 5.B 6.C 7.D 8.B 9.C 10.C 11.C 12.D 13.B 14.A 15.D 16.C 17.B

二、18.(1)《南京条约》。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2)《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3)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辛丑条约》。《辛丑条约》给中国人民增加了新的沉重负担,严重损害了中国的主权,从此,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9.(1)第二次鸦片战争。圆明园。(2)主观原因: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和软弱妥协。(3)“落后就要挨打”。我们应当大力发展经济,增强综合国力,为民族复兴、祖国富强贡献自己的力量。

20.(1)闭关锁国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中国在政治、经济上的独立与完整,但阻碍了中国社会的进步,使中国远远落后于世界先进国家。(2)目的:打开中国市场,掠夺原料和倾销商品。影响: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3)中日签订《马关条约》,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4)直接目的是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5)反帝反封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第二单元 近代化的探索

【课标要求】

1.列举洋务派为“自强”、“求富”而创办的主要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评价洋务运动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2.知道“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认识戊戌变法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3.了解孙中山的主要革命活动,知道武昌起义,探讨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4.列举陈独秀、胡适等新文化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了解新文化运动在中国近代思想解放运动中的地位和作用。

【知识结构】

【试题解析】

例1 【2010·株洲】在洋务企业的刺激下,l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沿海一些地区部分官僚、地主、商人、买办和手工业作坊主开设工厂,雇用工人进行生产。这说明洋务运动()

A.引进了西方机器工业

B.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

C.培养了一批科技人才

D.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题目中的四个选项都属于洋务运动的作用,但结合题干分析,在洋务运动影响下,中国东南沿海地区出现了近代工厂,这说明在洋务运动影响之下,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并发展。所以正确答案应该是B。

例2 【2010·东莞】近代中国人在探索民族独立富强道路的过程中,先后发起洋务运动、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但这些努力都未达到目的,于是先进知识分子又掀起了一场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的旗帜是()

A.“师夷长技以制夷”B.“自强”“求富”

C.民主共和D.“民主”与“科学”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新文化运动高举的两面大旗,属于对基础知识的考查,A、B选项是洋务运动的口号,C选项是辛亥革命的内容,只有D选项是新文化运动的内容。

【达标检测】

一、选择题

1.1860年,曾国藩就上奏咸丰皇帝说,“……将来师夷智以造炮制船,尤可期永远之利”。在洋务运动中能体现“师夷智以造炮制船”的是()

A.江南制造总局B.开平矿务局

C.汉阳铁厂D.上海轮船招商局

2.解放军东海舰队于2010年6月30日至7月5日在东海进行实弹射击训练,有专家分析认为,中国军队对于自身海上实力的自信,正在变得越来越强。回顾中国海军的近代化历程,你认为应该从哪一事件开始()

A.戊戌变法B.辛亥革命

C.洋务运动D.甲午中日战争

3.中国近代化的进程步履蹒跚,充满坎坷。洋务运动被认为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主要是因为()

A.引进了西方的机器设备和生产技术

B.提出“自强”、“求富”的口号

C.创办了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出国

D.建立了南洋、北洋和福建水师等新式海军

4.甲午战败后,李鸿章伤感地说:“我办了一辈子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从他的话中,我们能看出洋务运动()

A.是一次失败的资产阶级改良运动

B.是一次失败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

C.是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

D.抵制了列强对中国的侵略

5.19世纪六七十年代,在中国经营的外国轮船公司因为洋务运动的兴起,生意大受影响,中国海关进口的洋布等商品数量也大大减少。上述材料说明,洋务运动()

A.使中国经济实力大大增强

B.客观上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C.对外国资本主义的经济侵略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

D.使中国走向了富强的道路

6.人类思想的每一次解放,必然带来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之所以说戊戌变法是我国近代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主要是因为它

()

A.没有得到广大民众的支持

B.颁布了一系列措施,全方位进行变法

C.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

D.向西方学习先进的政治制度

7.北京大学被公认为中国的最高学府,也是亚洲和世界最重要的大学之一。北京大学是莘莘学子梦寐以求的一所名牌大学,它的前身京师大学堂创办于()

A.洋务运动时期B.戊戌变法时期

C.辛亥革命时期D.新文化运动时期

8.戊戌变法像一块巨石,投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的死水塘中,激起了轩然大波。下列关于戊戌变法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戊戌变法是一场资产阶级的改良运动

B.戊戌变法得到了光绪帝的支持

C.戊戌变法从开始至失败历时103天,因此又称“百日维新”

D.戊戌变法使中国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9.“民生”是党和政府历来关注的热点问题,各级政府都把解决好民生问題作为头等大事来抓,为建设和谐社会做出了很大的努力。20世纪初,一位伟人将民生主义作为革命的指导思想之一。这位伟人是()

A.曾国藩 B.孙中山 C.李大钊 D.陈独秀

10.皇帝在中国存在两千多年,是我国封建制度的一个标志性符号。那么使主宰天下的皇帝最终退出中国历史舞台的是()

A.洋务运动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D.新文化运动

11.2011年是辛亥革命100周年,为纪念这一伟大事件,史诗巨片《辛亥革命》于2010年8月在长春电影节举行开机仪式,阵容堪比《建国大业》。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政治上、思想上的大解放。这里“思想上的大解放”是指

()

A.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B.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C.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D.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

12.以陈独秀、李大钊、鲁迅等为代表的激进民主主义者,掀起新文化运动是为了()

A.宣传马克思主义

B.反抗帝国主义压迫

C.建立名副其实的资产阶级共和国

D.同封建复古思想做斗争

13.“灯闪着,风吹着,蟋蟀叫着,我坐在床上看书。月亮出了,风息了,我应在院中唱歌。”这是溥仪在17岁时写的一首新诗。这种以白话文代替文言文写作的现象,与下列哪一事件分不开()

A.洋务运动B.戊戌变法C.辛亥革命D.新文化运动

14.在中国近代化的发展历程中,下列口号或主张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①三民主义 ②民主,科学 ③变法图强 ④自强,求富

A.④③①②B.④③②①C.①②③④D.①④③②

15.近代中国面临着严重的民族危机,无数仁人志士都在探索救国救民的出路。下列有关中国人“向西方学习”历程的表述,正确的是()

A.学技术—学制度—学思想B.学技术—学思想—学制度

C.学思想—学制度—学技术D.学制度—学思想—学技术

16.洋务运动、维新变法和辛亥革命,反映了近代前期的历史主流,下列关于中国近代前期历史主流的表述,最为确切的是()

A.推翻清朝统治,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B.在中国建立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统治

C.学习西方技术,维护国家统一

D.争取民族独立,实现中国社会近代化

二、非选择题

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近代史不仅是一部反侵略史,也是一部追求近代化的历史。它包括政治上的民主化、经济上的工业化以及思想文化上的“西化”。19世纪下半期到20世纪初,中国的近代化在饱受列强欺凌、被迫开放的环境中艰难起步,主要经历了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

材料二 中国的近代化过程,也是中国人民向西方学习、探索救国之路的过程。这一过程由学习西方的军事器物到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再到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由于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势力的双重挤压,近代中国各种政治力量追求近代化的脚步显得急促而又悲壮,却一刻也未曾停留,走过了自强、变法和革命的历程,经历了经济、政治和思想文化的变革。

(1)依据材料一回答19世纪下半期到20世纪初,中国在经济上的工业化、政治上的民主化以及思想文化上的“西化”分别指什么事件?请用一句话概括它们对中国社会所产生的相同积极作用。

(2)材料二提到“近代中国各种政治力量追求近代化”,你认为这些政治力量主要指哪些政治派别?

(3)请依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归纳中国近代化探索过程的特点。回首近代化历程,你有何感悟?

18.学以致用,探究问题。

兴华中学八年级(1)班的同学以“近代化的艰难起步”为主题进行探究活动,请你也参与到他们的活动中来。

(1)中国社会各个阶级在不同时期为推动近代化进行了不懈的努力,请根据所学知识将A、B、C、D处中国近代化探索的重要事件填在右面的横线上。

(2)请写出A处探索中国近代化的事件主要侧重点在于学习西方的什么。你认为他们的措施能使中国走上富强道路吗?请说出你的理由。

(3)中国近代化最终未能真正实现,根本原因是什么?

参考答案:

一、1.A 2.C 3.A 4.C 5.C 6.C 7.B 8.D 9.B 10.C 11.C 12.D 13.D 14.A 15.A 16.D

二、17.(1)经济上的工业化是指洋务运动;政治上的民主化是指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思想文化上的“西化”是指新文化运动。都推动了中国社会近代化的进程。(2)地主阶级洋务派、资产阶级维新派和资产阶级革命派。(3)特点:由军事器物到政治制度再到思想文化,或由表及里、由浅入深、推陈出新。感悟:地主阶级、资产阶级都不能领导中国走上富强道路,只有无产阶级才能领导中国走上富强道路,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行不通。(意思相近即可)

上一篇:学术讲座邀请函下一篇:学校党支部整改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