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上册课文

2024-05-2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二年级上册课文(精选11篇)

二年级上册课文 篇1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是一组主题为“生活启示”的课文, 共有四篇———《钓鱼的启示》《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落花生》《珍珠鸟》, 都是叙事性散文。根据单元导语要求, 结合文本特点, 笔者发现教学本组课文, 教师可以根据叙事性散文的特点, 从寻文脉、悟启示、品语言这三个维度, 达成本单元的主要教学目标:把握主要内容, 领悟生活启示, 品味语言魅力, 并在此过程中使学生对该类文体有一定的了解。

一、从理清行文脉络入手, 聚焦文本情感的主线

叙事性散文在形式上较松散, 但结构严谨, 往往由较明晰的能统领全文的主线串联起来。抓住这一线索, 引导学生进行一维“线型阅读”, 能帮助学生理清文脉, 落实课标中“阅读叙事性作品, 了解事件梗概”的课程目标, 达成本单元“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的教学目标, 体会叙事性散文“形散神不散”的文体特点。

1.根据心情变化词, 把握文本情感的“下滑线”

叙事性散文中, 叙事的“情”渗透于字里行间, 教师可以抓住文本中的关键词语, 把握情感线索, 从而引导学生领会作者在看似平静的叙事中所要表达的丰富情感。

如《钓鱼的启示》一文中, 作者的心情变化贯穿全篇, 教师可以让学生在初读文本后用恰当的词语来概括“我”的心情变化。学生很快发现了“得意—急切—沮丧—依依不舍”这一情绪变化“下滑线”, 对文本内容的把握也就显得比较明晰。

2.根据时间变化词, 把握文本情感的“波折线”

有的叙事性散文所叙事件的时间跨度比较大, 理清文脉, 把握要点, 有一定难度。这时引导学生关注文本中有关时间变化的词语, 不失为良策。

如《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一文记叙了作者在不同时期经历的几件事, 学生如果能抓住“一天—两个星期以后—时装展如期开幕”这几个时间词, 就能轻而易举地把握要点, 并从中感受作者情感变化的“波折线” (大喜过望↘垂头丧气↗满心欢喜) 。

3.根据画面的变化点, 把握文本情感的“螺旋线”

有些叙事性散文能让读者透过文字读出多幅画面。教师就可以根据文本中承接的画面, 引导学生发现画面的变化, 在把握文本结构和要点的同时, 体会文中人或物所流露出的情感。

如初读《珍珠鸟》一文, 教师让学生说说:读着课文, 在你面前仿佛出现了哪些画面, 你看到了怎样的珍珠鸟?能给这些画面取个名吗? (生:怕人的鸟、可爱的雏儿、淘气的雏儿、胆大的雏儿、安睡的雏儿) 学生在初步感受这些画面的同时, 对珍珠鸟的情感变化一目了然, 也初步感知到正是作者的悉心照顾, 才交织成了文本中人与鸟之间慢慢上升的“螺旋形”情感线。

二、从感悟“生活启示”入手, 凸显文本情感的张力

如果说“理清文脉, 聚焦情感”是对叙事性散文的“线型阅读”的话, 那么感悟生活启示就是引导学生进行二维“面型阅读”, 透过一些含义深刻的语段, 从作者真情的自然抒发中, 感受文本凸显的情感张力。

1.透过含义深刻的语段, 凸显文本情感的内涵力

叙事性散文中有不少内涵丰富、耐人寻味的句子, 能够提示和概括文本中心思想, 表达作者的所思所悟, 凸显文本情感的内涵。

如《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一文的课题就富有内涵, 而文本的最后一段也揭示了这一哲理;《落花生》中父亲那段意味深长的话, 在对比中体现花生的特点, 借花生启示做人……这些语段都凸显文本情感, 体现了叙事性散文的内涵力。

2.透过抒发真情的语段, 凸显文本情感的感染力

除了贯穿于文本始终的情感主线外, 通常叙事性散文中还有不少具体表达情感的地方。

如《珍珠鸟》结尾有这样一段话:“我笔尖一动, 流泻下一时的感受:信赖, 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这是一句点睛之笔, 是作者对人生的感悟, 同时又把文章的感情升华到了新的境界, 这也是文本留给学生的充满诗意的想象空间。教学中, 教师让学生回忆生活中一段段美好的经历, 也学着用诗一般的语言来表达感悟到的美好境界。于是学生写道:友爱、和谐、尊重……他们被文本的“美好境界”感染, 体悟也更深刻了。

三、从品味语言表达入手, 发现文本情感的内核

“内核”指计算机操作系统最基本的部分:单内核、混合内核和微内核。这里所说的文本情感内核, 就是指支撑情感爆发的语言表达点。教师只有善于引导学生进行三维“点式阅读”, 抓住文本中的语言表达点, 发现文本情感内核, 才能深入作者的内心世界。

1.关注特殊句子, 发现“混合内核”的独特情感

文本中有些蕴藏情感“混合内核”的句子, 采用了特殊的表达或描写方法, 就被赋予了独特的意义, 能让学生品味到文中独特的情感。

如《珍珠鸟》一文中“真好!朋友送我一对珍珠鸟……”一句, 一般的表达是将“真好”放在句子的末尾。教师通过让学生对比朗读、品悟, 发现将“真好”提前, 读起来更带劲, 这“劲”中更有作者无限的喜乐。

2.关注重点字词, 感悟“单内核”的强烈情感

《课标》中要求教师培养学生“能联系上下文, 理解词句的意思, 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的能力。如果教师能指导学生抓住这些蕴含情感的“单内核”———关键字词, 认真品读, 那么学生品悟文本情感也就水到渠成了。

如《钓鱼的启示》中“啊, 好大的鱼!我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大的鲈鱼”一句, 作者反复运用了两个“大”。教学中, 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读中体悟情感, 发现欣喜之情集中在“大”, 再通过“好大”“这么大”感受这份喜悦在逐渐加强, 就像湖面上的涟漪向四周扩散。

3.关注典型标点, 感受“微内核”的无限情感

大多数教师在解读文本时往往习惯于“沉入词语”, 却很少去关注那些不起眼的情感“微内核”———标点。而作为书面语言有机组成部分的标点, 能最大限度地表达无形、浑然、无限的情感。

如《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一文中有这样一句:“对呀!我为什么不可以搞一个不是成衣的时装展呢?”文本中的标点并不代表某种特殊的含义, 但却向我们传递着作者的当前状态。于是教师引导学生道:“现在情况突变, 用反问的语气就足能表达此时作者的心情吗?”学生用“欣喜若狂、欢呼雀跃、激动万分……”表达对作者心情的感悟。

八年级历史上册同步指导(二) 篇2

第三单元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课标要求】

(1)简述五四爱国运动的基本史实,理解五四精神。

(2)简述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的史实,认识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意义。

(3)知道黄埔军校的创建和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

(4)了解南京国民政府成立的主要史实。

(5)知道南昌起义,讲述朱德和毛泽东井冈山会师的故事,了解中国共产党创建工农红军和农村革命根据地的意义。

(6)讲述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故事,体会红军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认识中国革命历程的艰难曲折。

【知识结构】

【典例分析】

八年级(1)班历史兴趣小组的同学编写了《红军长征》剧本,他们设计了以下几个历史场景,其中与史实不相符的是()

A.巧渡金沙江摆脱了敌人的围追堵截

B.遵义会议,我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C.红一方面军同陕北红军会师吴起镇

D.井冈山会师建立了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军

点拨:此题通过设置情境,综合考查了长征的过程。学生只要牢固掌握关于长征的基础知识,问题即可迎刃而解。解答此题可以用排除法,井冈山会师后建立的是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所以D项是与史实不符的一项。

【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

1.最能体现五四运动性质的口号是()

A.誓死力争,还我青岛B.取消“二十一条”

C.拒绝在和约上签字D.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2.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宣告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大会是()

A.中共一大B.遵义会议

C.中共七大D.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3.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陈列着这样一件文物(如右图),它是一把手枪,手枪上有两行字:“南昌暴动纪念”、“朱德自用”。这把枪陈列在此,是为了纪念()

A.辛亥革命

B.中国共产党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开始

C.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创建的历史

D.秋收起义

4.决定中国走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最主要依据是()

A.中国的特殊国情B.国民党的反共政策

C.毛泽东思想的指导D.苏俄的革命经验

5.井冈山成为人们“红色旅游”目的地之一的原因包括()

①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开始的地方 ②中国第一块农村革命根据地开辟的地方 ③中国工农红军诞生的地方 ④长征开始的地方

A.①④B.②④C.②③D.③④

6.在一次历史课上王老师说:“我爷爷就是1928年冬天在井冈山入伍的。”请你指出王老师的爷爷当年参加的是()

A.新四军B.中国工农红军

C.八路军D.中国人民解放军

7.毛泽东《长征》诗云:“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下列红军所渡河流,按先后顺序排列应为()

①湘江 ②乌江 ③赤水河 ④金沙江 ⑤大渡河

A.②①④⑤③B.①⑤④③②

C.①②③④⑤D.③④⑤②①

8.很多人认为贵州省的主要旅游点可以归纳为“一栋房子(遵义会议会址),一个瓶子(茅台酒),一棵树(黄果树瀑布)”。你认为贵州省的“这栋房子”之所以能够成为旅游景点,主要是因为()

A.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在这里诞生

B.在这里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

C.在这里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

D.在这里党经历了生死攸关的转折

9.“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这句诗所反映的事件发生时,中国共产党所面临的状况是()

A.已经恢复了正确的领导,跳出了敌人的包围圈

B.已经建立了敌后抗日根据地

C.还在“左”的错误路线上徘徊

D.正同国民党进行主力大决战

二、非选择题

10.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任务是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建立独立、民主和富强的新中国。为完成这个任务,中国的有识之士进行了不断的斗争与探索。请看下列四幅图片,回答问题。

(1)图一、图二与哪一历史事件有关?这一事件的历史功绩是什么?

(2)图三、图四与哪一历史事件有关?这一事件的性质是什么?

参考答案:

一、1.D 2.A 3.B 4.A 5.C 6.B 7.C 8.D 9.A

二、10.(1)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或推翻了君主专制制度。(2)五四运动。反帝爱国运动或一次彻底地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

第四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课标要求】

(1)简述九一八事变的史实,知道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开始了局部抗战。

(2)了解西安事变的概况,认识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历史作用。

(3)简述七七事变的史实,知道中国全民族抗战从此开始。

(4)以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等罪行为例,认识日本军国主义凶恶残暴的侵略本质。

(5)讲述中国军队血战台儿庄和百团大战等史实,体会中国军民在抗日战争中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精神。

(6)了解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的主要内容。

(7)探讨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

【知识结构】

【典例分析】

阅读下面材料:

材料一:2007年4月4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接受了16家日本新闻媒体驻京记者的联合采访,回答了记者提问。

温家宝:中日两国有着两千多年的友好交往史,这种交往规模之大,领域之广,影响之深,在世界上都是罕见的。但是,在近代,中日之间也有过50年不幸的历史,日本军国主义者发动的侵华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深重灾难,也使日本人民深受其害。以史为鉴,就是要吸取历史的教训;面向未来,就是要开辟中日友好合作的新道路。

材料二:2008年5月6日,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抵达东京,开始对日本进行国事访问,展开为期5天的“暖春之旅”,以全面推进中日战略互惠关系。从前首相安倍晋三访华的“破冰之旅”到中国总理温家宝访日的“融冰之旅”,再到福田首相访华的“迎春之旅”,胡锦涛主席访日的“暖春之旅”,两国关系逐渐走上了正常轨道。

材料三:2007年中日文化·体育交流年的标志和标语(见右图)。其标志是中国、日本的英文打头字母“C”和“J”组成的心形标识,标语是“心的期待,新的未来”。

请回答:

(1)请结合所学知识,用史实说明材料一中温总理所说的“中日两国有着两千多年的友好交往史”和“在近代,中日之间也有过50年不幸的历史”。

(2)你认为近年来中日之间政治关系“结冰”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如何才能促进中日之间的世代友好?

(3)结合三则材料,请你以“心的期待,新的未来”为主题,为中日学生友好交流提一个活动建议。

点拨:这是一道将时政热点和历史知识紧密结合的试题,体现了历史学科为现实服务的社会功能。同时本题又将中日两国从古到今的关系纵向联系,对中日关系进行了全方位、多角度的考查。题目的最后一问体现了期待中日关系向友好和平方向发展的导向。

参考答案:(1)中日友好交往史实:日本派遣遣唐使,鉴真东渡等。中日之间50年不幸的史实:1894—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1900—1901年,日本参加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31—1945年,日本侵华战争等。(2)“结冰”的主要原因:日本前政府领导人参拜靖国神社,文部省通过美化侵略战争的新教科书等。如何促进中日之间的世代友好:日本政府应教育国民正视历史,反思历史;中日之间应建立互信机制,加强经济、政治、文化方面的交流、对话和协商等。(3)如组织团队参观学习、开展各种联谊活动等,言之有理即可。

【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

1.“苦难十四年,日本和汉奸,压迫老百姓,有苦不敢言。”这首歌谣形象地反映了中国人民在遭受日本侵略期间所经历的痛苦,其中的“十四年”是指()

A.日本昭和十四年B.民国十四年

C.1931年到1945年D.1937年到1951年

2.在民族危亡关头,张学良、杨虎城两将军不顾个人安危,毅然发动西安事变,立下了不朽功勋。下列选项中,对他们评价准确的是()

A.“千古功臣”、“民族英雄”

B.“遥知夷岛浮天际,未敢忘危负年华”

C.“千古奇冤,江南一叶”

D.“开辟荆榛逐荷夷,十年始克复先基”

3.某校历史兴趣小组在探索活动中找到一张旧报纸(见下图),他们对该报纸报道的相关内容进行了讨论,其中与史实不符的是( )

A.这张报纸报道的事件发生在1936年的西安

B.这张报纸报道的事件涉及张学良、杨虎城、蒋介石、周恩来等人

C.这张报纸报道的事件和平解决后,中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D.通过这张报纸的报道可以看出该报纸对张学良和杨虎城的行为是支持的

4.20世纪30年代中期,在中国大学生中传唱着许多歌曲,这些歌曲有一个共同的主题是()

A.歌唱祖国B.追求理想C.抨击时弊D.抗日救亡

5.抗战期间,八路军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战役是()

A.平型关大捷B.台儿庄战役C.百团大战D.忻口战役

6.李红同学在参观下列城市的著名景点时,发出了一些感叹,其中不合适的是()

A.图一:中国人民的局部抗战开始了

B.图二:铭记历史,勿忘国耻

C.图三:让我们继承红军战士艰苦奋斗的精神

D.图四: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了成熟

7.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正式建立发生在()

A.九一八事变爆发后B.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

C.七七事变爆发后D.黄埔军校建立后

8.某媒体组织的“红色之旅”从北京出发,途经山西的平型关和山东的台儿庄等地,这是为了纪念()

A.辛亥革命 B.红军长征

C.抗日战争 D.改革开放

9.下图是某同学在研究性学习中使用的一幅图片。据图片内容判断,他研究的课题是()

A.台儿庄战役 B.百团大战

C.平型关大捷 D.淮海战役

10.在下列关于“南京大屠杀”的材料中,最有力的证据是()

A.当年受害者的控诉材料

B.历史专著中关于“南京大屠杀”的记载

C.侵华日军老兵的反省材料

D.屠杀现场遗迹与当时摄制的新闻照片

11.罗家伦在《凯歌》中写道:“祝捷的炮像雷声响,满街的爆竹,烟火飞扬。漫山遍野是人浪!笑口高张,热泪如狂。“诗人描绘的狂喜情形之所以出现,是因为抗日战争()

①使中国摆脱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②增强了全国人民的民族自信心 ③是中国人民第一次取得的反帝斗争的完全胜利 ④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12.经过八年艰苦卓绝的斗争,中国人民在作出了巨大牺牲的前提下,终于赢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下列选项不属于抗日战争胜利原因的是()

A.中国共产党发动和坚持的敌后抗战

B.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

C.国际盟友的支持

D.国共实现了第一次合作

二、非选择题

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鸦片战争之后,帝国主义又相继发动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中国人民的英勇抗争使帝国主义亡华野心始终不能得逞。

材料二:1937年7月,日本侵略者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在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时刻,国共两党再度合作,并肩抗战。经过全民族八年艰苦卓绝的殊死斗争,中国人民第一次取得近代以来反侵略战争的伟大胜利。

(1)结合材料一写出抗击日军侵略的清军将领和抵抗八国联军侵华的民间组织。

(2)结合材料二写出抗日战争中两例著名战役及抗战胜利的标志。

(3)结合上述材料和史实,谈谈你的认识。

14.下图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胜利前夕召开的某次重要会议,观察图片后回答:

(1)这是哪一次会议?

(2)小明同学在看了该图片后,为图片写了如下注解:在全国抗战即将取得胜利的前夕,中国共产党在北京召开了著名的八七会议,毛泽东在会上作了《论修改党章》的政治报告,指出抗战胜利后中国人民将面临两种前途的选择。以上表述有什么问题吗?

(3)此次会议最为重要的意义是什么?

参考答案:

一、1.C 2.A 3.C 4.D 5.C 6.C 7.C 8.C 9.A 10.D 11.B 12.D

二、13.(1)抗击日军侵略的清军将领:邓世昌,左宝贵。抵抗八国联军侵华的民间组织:义和团。(2)战役:平型关大捷(平型关战役)、台儿庄战役、百团大战等。抗战胜利的标志:日本天皇被迫宣布无条件投降。(3)中华民族具有敢于抗击侵略的英雄气概和斗争精神;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反抗斗争使帝国主义不能灭亡中国;只有全民族团结起来,才能取得反侵略斗争的彻底胜利;要学习先辈的爱国精神等。

二年级语文上册需要背诵的课文 篇3

第一单元

识字一

1、《秋天的图画》

3、《植物妈妈有办法》

4、古诗两首 园地一

《秋天到》

第二单元

5、《一株紫丁香》

第三单元

9、《欢庆》

10、《北京》

11、《我们成功了》

第四单元

识字4 第五单元

识字5 园地5

《走山路》

第六单元

识字6

23、《假如》

25、古诗两首

第七单元

26、《“红领巾”真好》

27、《清澈的湖水》1.2自然段

园地7 《会走路的小松树》

第八单元

30、《我是什么》 选择:

我很棒!

我还得继续努力!

【你背过的《小古文》也涂上颜色吧:】

1、放风筝

2、乡村

3、芦花

4、荷

5、菊

6、雨

7、雪

8、日月星

9、日时

10、猫捕鱼

11、猫斗

12、龟兔竞走

13、五官争功

14、读书

15、读书有三到

16、读书需有疑

17、铁杵磨针

18、称象

19、道边李苦

20、破瓮救友

21、孔融让梨

22、守株待兔

23、揠苗助长

24、狐假虎威

25、南辕北辙

26、盘古开天地

27、夸父逐日

28、共工触山

29、刑天舞干戚

二年级上册课文 篇4

教材:语文(S)六年级上册

课文:语文百花园二

板块:教学设计—教案

设计思路:

《语文百花园二》安排了“温故知新”“语文大课堂”“习作”三个部分。本设计以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活动为主展开教学。引导学生在熟读理解比喻句的基础上,感悟比喻句的作用,并能模仿用指定的比喻词写出生动的比喻句;关注学生在学习本组课文时的自主感受和收获,引导他们在拓展交流中学到更多的读书方法;引导学生积累爱国诗词和爱国名言;引导学生探究家乡的变化,自主选择调查家乡的内容,确定展示调查结果的方式,从而提高学生搜集资料、整理资料的能力;关注学生自由习作的自由度开发及自主修改检查能力的培养。以此构建语言与生命、与情感同构共生的课堂,点燃学生自主学习的火花。

教学目标:

1.认识比喻句的好处,并能用指定的比喻词写句子。

2.总结、交流读书方法。

3.学习、积累中华古典优秀爱国诗文。

4.语文大课堂活动:“今日家乡”,培养学生积极自主参与,自由选择合作伙伴,自己策划调查采访方案,自主确定汇报展示方案的方式的能力,提高学生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

5.自由作文:培养学生自己选择内容,自主选择文体样式,自主写作并修改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

1.认识比喻修辞,并能运用。

2.培养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

3.积累优秀爱国诗文。

教学难点:

1.“语文大课堂”活动中学生搜集、整理资料能力的提高。

2.自由作文,提高自主写作能力。

课前准备:

1.预习:

(1)搜集优秀爱国诗文。

(2)搜集相关“今日家乡”变化的资料。

2.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五课时

第一课时(温故知新)

一、拓展与交流

(一)谈话引入:同学们,本单元的几篇文章用不同的表达方法,以不同的内容,表达了中华儿女那炽热的爱国情怀。同学们在学完本单元课文后,一定有自己的感受和收获,与大家交流交流吧!

(二)学生自主回顾本组课文的学习,整理自己学习本组课文的收获或感受。(展示课件第三屏)

(三)学生交流自己的收获或感受。

(四)分角色读书上“宁宁”与“丫丫”的对话,读后学生自主概括他们所交流的内容。

(五)教师小结。

二、理解与运用

(一)过渡:刚才,同学们从不同方面谈了自己学习本单元课文时的收获,其中有不少同学谈到文章在写法上带给自己的收获或感受,你们真会读书。接下来请看下面两组句子,注意体会带点词语的意思,比较每组的两个句子表达上哪一句好,说说为什么。

1.到了正午,天安门广场已经成了人的海洋 ......,红旗翻动,像海上的波浪 ......。到了正午,天安门广场到处都是人,许多红旗翻动起来。

2.每一声炮响,全场就响起一阵雷鸣般 ... 的掌声。每一声炮响,全场就响起一阵十分响亮的掌声。

(展示课件第四屏)

(二)学生交流,体会句子中画横线的词语所用的打比方的修辞手法,把句子描绘的情景表现得更加形象、具体。

1.两组句子写法上的不同:

(投影出示)

(比喻)

(形容)

2.说一说:每组的第一句是用什么比喻什么?

3.说一说:比喻的修辞手法有什么好处?

4.课件展示其他比喻句,让生感受比喻句的特点及比喻词的变化。(展示课件第五屏)

5.实际运用:

学习用打比方的方法来写句子,要用上指定的比喻词。“„„像„„”“„„般的„„”。

三、积少成多

(一)过渡:本单元的课文都是表现作者爱国情感的。其实,从古至今,不同时代都有不少具有强烈爱国情感的人物和诗、文出现,请看《己亥杂诗》(展示课件第六屏)。

(二)简介作者情况。

(三)学生自读这首诗,有不理解的地方自己通过查阅资料、借助注解去解决。

1.学生自主学习。

2.教师反馈点拨。

(四)教师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己亥杂诗》,并背诵。

(五)师生展示交流自己搜集到的有关爱国的诗句、格言,并争取背诵自己喜欢的句子。

(展示课件第七屏)例如:

◎死去无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示儿》(宋·陆游)◎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过零丁洋》(宋·文天祥)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岳阳楼记》(宋·范仲淹)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白马篇》(三国·曹植)

◎一寸丹心为报国,两行清泪为思亲。《立春日感怀》(明·于谦)

◎粉身碎骨寻常事,但愿牺牲报国家。《失题》(清·秋瑾)

◎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出塞》(清·徐锡麟)◎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日知录》(清·顾炎武)

(六)教师小结。

第二课时

(语文大课堂“今日家乡”调查采访准备)

一、激情引入话家乡(展示课件第八屏)

(“谁不说俺家乡好”音乐引入。)

同学们,家乡是生育我们养育我们的地方。那里的人、事、景、物都会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我们每个人说到自己的家乡都会油然而生一种亲切感、亲近感,都会对家乡充满深厚的感情。可是,你知道家乡过去是怎么样的吗?你注意到今日家乡的变化吗?今天,就让我们来说说自己的家乡吧。

二、畅所欲言说变化

(一)家乡成就我知道。

1.我们家乡在哪些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成就,请同学们仔细想想,用把想到的家乡所取得的突出成就写下来。

2.家乡成就大分享:

同学们畅所欲言,夸夸自己家乡所取得的突出成就。

(二)家乡变化我关注。

1.今日的家乡除了刚才同学所讲的成就之外,你所在的城市、乡镇、社区、村庄还有哪些方面发生了重要的变化呢?请同学们自己想想,把自己知道的一些重要变化先记在本子上。

2.全班交流自己家乡所发生的一些重要变化。

如:家乡交通工具的变化,居民住宅的变化,公共设施的建设和保护,人们生活水平的变化,人们生活环境的变化,家乡某种特产的推销变化„„

3.讨论:在家乡的这么多变化中,你最关注的是哪方面的变化?为什么要关注它?

三、深入查访知变化

(一)确定调查对象。

同学们,刚才你们交流了自己最关注的家乡的某一个方面的变化,你们想去深入了解在这方面过去与现在的差别,以及它发生这样变化的原因吗?请你确定一个想去深入了解的家乡的变化。

(二)确定查访小组。

1.请确定同一个调查对象的同学组成一个小组(一组最多不超过4—5人)。

2.组内分工。

(三)调查和采访注意事项。

1.调查采访的途径:

(1)组成小组进走相应地方去调查、采访(商店、大街、家庭„„)。

(2)可以采访爷爷、奶奶或其他人,可以去图书馆、书店,还可以上网查阅,搜集相关反映家乡发展变化的资料,有条件的可以搜集实物、图片或录像等。

2.调查、采访要及时记录调查和采访的时间、地点和数据等。(注意过去的状况和现在的状况要记清楚。)如果要去某些单位调查、采访,可以先到学校开一份证明。

3.快速有效查阅资料的方法介绍——浏览。(展示课件第九屏)

(1)什么是浏览?(A.粗略地看一遍。B.一种快速阅读的方法。)学会“浏览”的阅读方法有什么好处?(学会浏览,可以让我们在信息量日益加大的今天,更高效、更省时地获取更多的信息,提高学习效率。)

(2)怎样浏览?

请生看“指南针”三个小朋友的话,了解浏览的基本方法。

(3)小结:浏览能帮助我们高效、省时地获取更多的信息,提高学习效率,我们在本次调查、采访中去图书馆、书店、上网查阅时一定要运用好这种方法。

(四)查访资料的整理与分析。

同学们,完成了调查、采访的任务后,对调查、记录和搜集到的资料要进行对比、汇总、分析和整理。以“今日家乡的”为题,写一份表格形式的调查报告。

调查报告

调查时间

调查对象(种类或方面)

调查地点

过去的状况

现在的状况

发生变化的原因

我的想法

或建议

填表人

****年**月**日

第三课时

(语文大课堂“今日家乡”调查成果交流)

一、谈话引入

同学们,前段时间我们围绕自己选择的一项家乡变化展开了调查与采访,相信每个调查小组已经做好了相关资料的整理与分析。今天,我们举行一次“今日家乡”主题发布会,请每个组推荐一名代表在全班来做发言交流。

二、明确交流时的注意事项

(一)发言交流的要求(展示课件第十屏)

1.先介绍本组调查采访的主题。

2.再介绍本组成员的分工。

3.然后介绍本组的调查成果及收获,还可以展示搜集到的图片、实物等。组内同学可以就发言内容作补充或说明。

(二)评价发言情况的要求(展示课件第十一屏)

请同学们注意每个组发言的情况,从“发言者的语言表达是否流畅、发言的内容是否充实、组内分工是否明确、调查采访的收获是否突出”等方面进行评价,待每组发言完毕进行评价。(可以先确定几位同学作评价者。)

三、各组发言交流

四、同学评价各组发言交流的情况

五、教师小结

从“肯定各组的成果、关注倾听的情况、点评发言情况、激发热爱家乡的情感”等方面进行小结。

第四、五课时

(习作)

一、谈话引入

同学们,本次习作为自由习作,你想写什么就写什么,你想用什么文体写就用什么文体写,只要能把自己想要表达的意思清楚、真实、有感情、语句通顺地写出来就可以了。我们一起来看看书上的要求吧。

二、明确习作要求(展示课件第十二屏)

引导学生从习作要求中找出本次习作的具体要求。

1.不限内容,不限文体。

2.要把自己想表达的意思写清楚,内容要具体、感情要真实、语句要通顺。

3.要拟一个恰当的题目。

4.写完后一定要自己先检查修改,再和同学们互相交换修改。

三、习作指导

1.确定自己本次习作的范围。

请同学们先在“人、事、景、物”中确定出自己打算写的范围。

2.确定自己本次习作的内容。

如果写人:确定写谁,突出他(她)的什么,打算用什么相关的材料。

如果写事:确定写哪件印象深刻的事,为什么要选择这件事来写,打算安排哪些相关的材料。

如果写景:确定写哪处景物,突出它的什么特点,打算按怎样的顺序来写。

如果写物:确定写什么,突出它的什么特点,打算安排哪些相关的材料。

3.根据自己确定的习作内容,拟定一个恰当的题目:要注意题目的新颖,能引起读者的兴趣最好。

4.确定本次习作的文体:你打算用记叙文、读后感、日记诗歌还是书信体来写,请确定出来。

5.根据自己选择的内容及文体,编写一个写作提纲。

四、学生自由作文

五、习作修改

学生写好后,先自己检查修改,再和同学互相交换修改。

同学们交换修改应从“语句是否通顺、内容是否具体、写得是否真实”等几方面进行。

六、教师评讲、点评学生习作

二年级上册课文 篇5

《我选我》是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的第六篇课文,讲述的是在班上静悄悄地思考选谁当新的劳动委员时,王宁主动站起来,自己选自己的故事。

导入:

“同学们,今天上课前我们模拟一下班干部竞选,不过今天比较特殊的是,我们采取自愿为原则,就是要自己站上讲台来为自己竞选发言。今天我们选的是劳动委员。劳动委员主要负责卫生清洁,需要安排大家打扫卫生以及检查,是一个比较辛苦的工作。现在,有谁想要上来竞选一下呢?”

情况1:无人。

“没有同学愿意主动上来竞选,那么老师很想知道,同学们为什么不敢上来呢?你们心里是怎么想的呢?”

(请学生回答)

“(总结)班干部是一个很辛苦的活,没有人愿意去做,也没有人能够大胆地自己选自己。可是啊,我们今天学的第六课《我选我》里面就有一位小朋友跟大家是不一样的。他到底是怎么样的呢,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情况2:有人。请一位上台讲述。

“谢谢小青同学,同学们对小青同学的表现有什么看法?”(请学生回答)“(总结)小青同学很自信,很大胆,而且很有班级意识。其实,老师更想知道,下面的同学是怎么想的。你们为什么不站上来选自己?是不愿意还是不敢?那听了小青的发言,你们内心又有什么想法呢?是羡慕小青同学那么大胆,还是赞赏她有集体意识,亦或是埋怨自己的胆小?同学们认真思考一下。” “好了,今天我们学习第六课《我选我》,里面讲的就是选劳动委员的事情,我们一起去看看那些小伙伴们又是怎么做的吧。”

【设计目的】 通过改作文发现,学生在学过这篇课文后很难理解王宁自己选自己之举的勇敢之处,而且对其他学生的心理活动也难以理解。所以想先通过活动的导入,让同学经历一下原景,体会当时的感受,以求在进入课文时对里面学生产生共鸣。主要想学生体会“静悄悄”“愣住”“响起一片掌声”时学生的心理。

【评析】

二年级上册课文 篇6

教材简析:《东南西北》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方向与位置》中的起始课。本课通过对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的简单认识, 帮助学生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 并为进一步学习路线图奠定基础。新课标明确指出:“空间是创新精神所需要的基本要素, 没有空间观念, 几乎谈不上任何发明创造。”因此, 从小学会正确的辨别方向, 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 对人的发展是十分必要的。学好本课的意义自然不言而喻。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结合具体情境, 认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 并能用这些方位词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过程与方法目标: (1) 学会在给定的条件下确定平面图上的方向;学会看简单的路线图, 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线; (2) 通过现实的教学活动, 培养学生辨认方向的意识, 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活动体验, 培养学生热爱生活, 学以致用的意识和小组合作的精神, 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给定东南西北中的一个方向, 能准确辨认其余三个方向, 会用东南西北描述物体所在位置。

教学难点:辨认现实生活中的方向。

教具课件:题卡、记录纸、课件通过创设“指挥交通”这样一个学生喜欢的教学情境, 激发学生探究数学的热情。在吸引学生注意力的同时, 也为后面练习中的这一活动做铺垫。更好地调动了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性。

一、学情分析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东、南、西、北等方向的知识积累了一些感性的经验, 并通过第一学年的学习, 已经会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对本课学习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但是能够准确辨别方向对于低年级学生却很难。

二、说教法

本次教学活动以游戏的方式呈现教学内容。在教学中, 一是通过先到室外实践活动, 以太阳从东方升起为确定方位, 依次辨明其他三个方向;再回室内抽象地认识图上方向。

二是通过创设情境、交流互动、游戏活动等既有生活实际又具有实践趣味的方式构建新知。融观察实践、交流、合作等学习方法为一体, 注重学习方法和探究。

三、说学法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学要加强与生活的联系, 所以, 我们强调要让学生学习生活中的数学, 因此, 本节课我引导学生运用观察———发现———实践———迁移的学习方法进行学习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动手、发现能力, 还让学生充分感受到了学习数学的乐趣。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的过程中来。

四、教学程序

数学学习不是一个简单的、被动的接受过程, 而是学生体验探索、实践活动的过程, 基于这一理念, 我设计了以下教学环节:

1. 游戏活动, 导入新课。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从这节课一开始, 我就抓住学生喜欢游戏的心理, 让学生在游戏中轻松、愉快的完成“上下、左右、前后”的复习, 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为下面的学习做好了知识铺垫和心理准备。

2. 室外观察、感受方位。

在这一环节我们来到了校园的操场上以“你知道太阳从哪个方向升起来吗?”“你是怎么找到东的?”“你还能找到其他三个方向吗?”为引子, 从而引导学生自己观察, 辨认学校的四个方向, 并和同伴找一找, 说一说这四个方向都有些什么。如生答:早晨面向太阳是东方、校园的东方有校门;背对的方向是西方、校园的西方有树林;右手所指的方向是南方、校园的南方有柏树;左手所指的方向是北方、校园的北方有教室。最后让学生随意转身, 面向各个方向指指说说。如:我面向北, 我的后面就是南, 左面是西, 右面是东等等。在这一环节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探索的时间和空间, 充分地发挥了学生的集体智慧, 体现了学生的合作与互助, 在实践中学生克服了室内抽象模糊的认识, 培养了自主探索的精神。

3. 室内辨认, 学以致用。

基于学生爱玩、爱动、喜欢游戏的特点, 我在这一环节回归生活、玩中强化设计了“我说你做”的游戏, 如:让同学们脸朝 () 面, 后面是 () 左面是 () 右面是 () 这是为后面学习地图方向做准备。

其次, 我让学生辨明教室的方向, 先确定教室门窗的方向是南方, 请同学找出其他三个方向并说明主要标志。这一环节是巩固、应用、进步, 指导要先确定一个方向, 才能准确辨明其他方向。

再次, 我让学生玩“超级模仿秀”的游戏, 如:学青蛙向南蹦两步;面向西, 学公鸡迈几步;超凡脱俗扮演孙悟空向北点点头等。让每个学生都活动起来, 在兴奋、愉悦的氛围中分辨方向。

4. 整理记录, 实现迁移。

这一环节主要是让学生在没有老师的指导下, 自己动手绘制学校地图, 由于绘制地图方向不一致, 人们难以根据地图找到要去的地方而产生问题, 从而引导学生得出:必须有统一的方向才能使人们看得懂地图, 不会混乱。在这一问题矛盾的基础上再让学生观察、讨论, 最后得出:地图上的方向是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明白了地图上的规定, 再让学生根据这一规定对自己绘制的地图进行修改, 实现了从实际方向向地图方向的迁移, 注重了对学习过程及学习方法的探究。

5. 体验收获, 拓展延伸。

方向知识来源于生活, 应用于生活。课堂上的学习很不够, 需要在生活中观察、应用, 才能真正掌握。所以在第一环节我设计了森林之家这一情境练习。首先对学生提出问题:你能从图中找到小动物的家吗?你是怎样找到的?其次让学生说说:想去哪只小动物家?该怎么走?这样巩固了学生对地图上方向的认识。最后的课堂总结让学生说说学会了什么?有什么好处?并鼓励学生搜集辨认方向的方法, 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 使学生带着问题走出课堂, 正所谓“课虽尽, 思未了。”

整节课由各种活动贯穿其中, 充分体现了课程标准中数学的生活性, 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 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数学教学必须以学生已有的知识, 经验为基础等环节, 使学生勤学、乐学、让学生在欢快、愉悦的氛围中获得大量的知识, 提高各种能力。

摘要:教育教学方法的改进是教师的永恒追求。本文通过《东南西北》课程教学设计, 探讨教学过程的教法、学法, 充分体现了课程标准中数学的生活性, 使学生勤学、乐学、让学生在欢快、愉悦的氛围中获得大量的知识, 提高各种能力。

二年级上册10月学习能力自测 篇7

二、 我wǒ能nénɡ分fēn清qīnɡ下xià面miɑn的de 字zì, 还hái会huì组zǔ词cí。

三、 照zhào 样yànɡ子zi, 我wǒ能nénɡ把bǎ每měi个ɡe小xiǎo刺cì猬wei送sònɡ回huí家jiā。

四、 按àn要yāo求qiú完wán 成chénɡ 练liàn习xí。

五、 我wǒ会huì阅yuè读dú短duǎn 文wén, 并bìnɡ 完wán 成chénɡ 问wèn 题tí。

亲切的紫( )罗兰

路旁,小小的紫罗兰开花了。孩子们从路上跑过去时,脚踩( )了紫罗兰。“你疼吗?”黄色的蒲( )公英问它。“虽然很疼,但也要忍()耐()一下。孩子们不是故意踩我的呀!”紫罗兰这样说着,静静地挺( )直了身躯( ),然后把身子一晃( ),好闻的香气,在空气中弥()漫( )开来。芬芳扑鼻,香极了!

1. 这篇短文一共有 句话。

2. “漫”用音序查字法先查 再查音节 。

3. 从短文中找出合适的词语填空。

的紫罗兰 的蒲公英

地挺直身躯的香气

4. 紫罗兰被小朋友踩了疼不疼?用“”画出紫罗兰回答蒲公英的话。

5. 生活中,有没有人不小心碰到你?你是怎样做的呢?

六、 我wǒ会huì看kàn图tú写xiě话huà。

小鸭子和小伙伴一起在河边的树林里做游戏,一不小心掉进了大坑里,这可急坏了小伙伴。仔细看看图画,小熊、大象、小猴他们都是怎么做的?最后小鸭子得救了吗?怎么救出来的?大胆想象,然后写几句话,把句子写通顺。不会写的字可以用拼音代替。

四、 照zhào 样yànɡ子zi, 连lián一yi连lián。

五、 填tián空kònɡ。

七、 比bǐ 一yi 比bǐ, 再zài组zǔ 词cí。

八、 我wǒ能nénɡ把bǎ 句jù 子zi 补bǔ充chōnɡ 完wán 整zhěnɡ。

二年级上册课文 篇8

按课文内容

1、田野献上(),()举起(),蓝天飞着()的鸽子,()奏 起()。十三亿孩子()这()的日子,()月()日——()妈妈的生日。

2、北京是我国的(),是一座()的()。

3、天安门在北京城的(),红墙、黄瓦,又庄严,又()。

天安门前面是宽阔 的()。

4、道路(),(),鲜花盛开。

5、()的()有绿毯似的草坪和拼成图案的()。各种车辆在桥上桥下(),()。

6、北京有许多()和()的公园,还有许

多新建的高楼大厦。

7、天(),大得很哪!

8、()不是春,()春满园。

9、雪中送炭(),()献爱心。

10、人人献出一点爱,()。

六十铺中小学教育网(http://),上万资源免费下载无须注册!分站

11、清晨,林中谁最()?是()的小鸟,叽叽喳

喳,(),一会儿(),一会儿梳理蓬松的()。

12、清晨,林中谁最()?是()的小鸟,扑棱棱,(),捕 捉(),()翠绿的()。

13、清晨,林中谁来得最早?是()来放鸟巢。崭新的木牌上写着(),小鸟在枝头高唱:()真好!

14、一只()在湖面上行驶,船头两侧卷起(),船尾拖着一条()。

15、()像一面镜子,映出了蓝天、()、还有变幻的山峦。

16、小洁紧紧攥着(),生怕它()湖里。

17、山石像一只正要跳起的()。

18、升到天空,我又变成无数()的点儿,连成一片,在空中()。

19、平常我在()里睡觉。在小溪里散步,在()里奔跑,在()里跳舞,(),()。

20、有时候我很(),有时候我很暴躁。我做过许多好事,灌

溉田地,(),()人们工作。我也做过许多坏事,淹没庄稼,冲毁房屋,给人们带来()。

六十铺中小学教育网(http://),上万资源免费下载无须注册!分站

21、()的桥洞和水里的()连起来,好像一个

()。

22、()、大熊猫、中华鲟,科学家把它们叫做(),我们要好好()它们。

23、回家的路上,我不禁想:有了先进的(),(的()真大!

二年级上册课文 篇9

一、教学目标

1、会认12个生字,会写5个生字。

2、掌握多音字“数、长”,认识新笔画“横钩”和偏旁“三撇、穴字头、立刀旁”。

3、正确流利朗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二、重难点

1、掌握多音字“数、长”,认识新笔画“横钩”和偏旁“三撇、穴字头、立刀旁”。

2、了解课文内容,懂得雨水与植物生长有着密切关系。

三、教学方法

多媒体教学、互动式教学

四、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情景导入,复习生字

1.导学:上节课我们和雨点儿做了新朋友。这节课我们再跟它一块儿学习,一块儿做游戏,我们就变成了——(好朋友)

2.现在请我们的好朋友也到教室来,好吗?注意邀请雨点儿,就要把它的名字读准。(强调儿化音)哪位小朋友愿意来邀请它呢?要用上礼貌用语!3.复习生字。

导学:雨点儿听到这么有礼貌的邀请,准备进教室啦!但是它在进教室前,想请小朋友们来认认这些生字朋友。(1)出示词语,学生齐读。

二、学习生字

(一)学习二会字

1、师:刚才我们读的词语里藏着很多我们要学的生字呢!我们快来看一看吧!你有哪些好方法记住它们?生自由讨论。(加一加、减一减、组词、造句、结构部首等)

数:(左右,反文旁,13)数数(shù)数一数 数(shù)字 彩:(左右,三撇,11)云彩 彩色 彩虹(教学新部首:三撇)空:(上下,穴字头,8)天空 半空 空气(教学新部首:穴字头)到:(左右,立刀旁,8)来到 到处 回到(教学新部首:立刀旁)方:(单一,方,4)地方 东方 方正 没:(左右,三点水,7)没有 没用 出没(mò)更:(单一,横,7)更加 更好 更(gēng)正 绿:(左右,绞丝旁,11)绿色 碧绿 桃红柳绿 出:(单一,击字框,5)出去 长出 出发 长:(单一,长,4)zhǎng 生长 成长 长大 cháng 长江 长短 长发

(二)学习四会字

问:(半包围,门字框,6)

问答 问好 问题 我每天都会像老师问好。有:(半包围,月字底,6)

没有 有用 有才 我没有新的玩具。半:(单一,点,5)半空 一半 半夜 杯子里还有一半的水。从:(左右,人字旁,4)从来 听从 力不从心

力不从心:力,力量,能力;从,依从。心里想做,可是力量够不上。我从来不吃棒棒糖。

爷爷年纪大了,想做很多事却力不从心。你:(左右,单人旁,7)

(学习新笔画:横钩)

你好 你我 你们 你们一定要好好学习。

三、作业

1、抄写生字词一遍。

2、准备默写:问好 有用 一半 从来 你我2、找一句和雨有关的古诗,写下来并理解意思。

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期中自测题 篇10

1.1米=( )厘米 700厘米=( )米

2.一个三角板上有( )个角,其中直角有( )个。

3.2+2+2+2=( )*祝ā。? 6+6=( )*祝ā。?

4.课桌高70( ),一根跳绳长约2( ),语文书的长度大约是23( ),一条跑道长400( ),爸爸身高1( )75( ),一支铅笔长18( )。

5.每朵花上有( )个花瓣,一共有( )个花瓣。

6.正方体有( )个面,每个面上有( )个直角。所以一个正方体的表面一共有( )个直角。

7.数学课本的封面有( )个角,它们都是( )角。

8.要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可以用( )上的( )角去比一比。

9.右图一共有( )个角。

二、我能比。(8分)

96-988 33+1565 4823+22

8+3240 60-1535 1443-29

300厘米3米 100厘米5米+50厘米

三、我会判。(10分)

1.一座楼高20厘米。 ( )

2.两个因数都是6,积是12。 ( )

3.角的大小与两边的长短无关。 ( )

4. 5+5=5*? ( )

5.计算6*?要用的口诀是“四六二十四”。

( )

四、我会算。(17分)

1.我能快速算。

60-20= 74-9= 80+20-70=

36+5= 89+10= 56-9+40=

95-70= 94-40= 35+50-25=

2.我能细心算。

36+27+19= 74-39-26=

41-27+38= 64-27+38=

五、我能行。(8分)

1.我会画。

(1)画一条2厘米长的线段。

(2)画一个钝角。

(3)画一个直角。

2.我会量各边的长度是多少。

六、我能解。(32分)

1.衣服原价80元,现价65元。这套衣服便宜了多少元?

2.小丽有故事书36本,小明比小丽多12本,小明有故事书多少本?他们两人一共有多少本?

3.小华走一步大约40厘米,她从教室门口到花坛走了5步 。教室门口到花坛有多少厘米?等于多少米?

4. 如下图,林林跳了25下,比方方多跳17下,红红比林林多跳了19下。算一算,红红跳了多少下?三人一共跳了多少下?

方方 红红 林林

5. 成人票价:5元

学生票价:3元。

他们买门票一共要花多少元?

6.按要求将下面的正方形剪去一个角,该怎样剪?请画出来。

二年级上册课文 篇11

在笔者看来, 课堂上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 要从这三个方面着手:一是创设质疑氛围, 激发敢于质疑;二是科学设置进程, 引导善于质疑;三是调动学生内驱, 鼓励探究释疑。下面试以苏教版二年级上册“认识平均分”的教学为例, 来谈谈自己的课堂探索与思考。

除法的初步认识是学习除法的开始, 它是今后学习除法的基础。而除法的概念比较抽象, 不易被学生所理解。除法的含义是建立在平均分的基础上, 因而这是一节名副其实的“起始课”, 也即“种子课”。

【片段1】课前一吟, 鼓励质疑。

一上课, 孩子们就延续了语文课的传统, 开始了“一课一吟”:发明千千万, 起点是一问;学问学问, 既要学, 更要问;发明千千万, 起点是一问;学贵有疑, 大疑则大进, 小疑则小进, 不疑则不进……

师:老师平时一直说, 能提问的孩子是聪明的、爱动脑的孩子。老师很希望在这节课上继续看到你们积极思考的样子, 听到你们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和疑问, 好吗?

【教后感悟】可能有人会说这种表面上的工夫真有用处吗?真别说, 每天这样念一念, 让学生时刻有质疑的意识, 真的有惊喜。

【片段2】提出课题, 鼓励质疑。

师 (出示课题:认识平均分) :看了这个课题, 你想说些什么?

生1:我想知道什么是平均分?为什么要学平均分?学了平均分有什么用?

生2:平均分与分东西有关吗?

生3:平均分与乘法有关吗?

师小结:小朋友真会动脑筋, 质疑意识很强, 提出这么多的疑问, 只有敢于质疑, 才有可能有所发现, 有所进步。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学习新课,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 我相信你们一定能解决这些疑问, 对自己有信心吗?带着信心出发吧!

【教后感悟】课堂一开始, 直接出示课题———认识平均分, 让学生根据课题自由地提问, 鼓励孩子质疑, 保持孩子的“提问”天性, 进而由问题引发思考, 学会质疑, 真正做数学学习的主人。

【片段3】操作感悟, 激发探究。

师:看猴妈妈带来了几个桃?把6个桃分成两堆, 可以怎样分?请用6个圆片代替6个桃子, 来分一分。 (学生操作, 下略)

师:这三种分法中, 哪种分法最公平?为什么?

生:每份分得同样多, 叫做平均分。

师:再观察这三种分法, 哪种不是平均分呢?

生:分1和5和分成2和4的不是平均分, 因为分得的不是同样多的。

(教师从黑板上取走不是平均分的两种, 留下平均分的3和3)

生1 (这时有学生抢着举手) :老师, 6个桃还可以进行平均分。 (学生黑板贴圆片展示)

【教后感悟】教学中, 我以别样的视角激起孩子的学习热情和探究欲望。通过讨论“可以怎样分”使学生认识到“每份分得同样多, 叫做平均分”, 并追问:“刚才分得的结果, 哪种不是平均分?”于是孩子们思维被激发, 一下子说出其他平均分的方法。

【片段4】自主探索, 质疑分法。

师:每个同学手中都有12根小棒, 每2根一份, 可以分成几份?每3根、4根一份呢?先分一分, 再说一说。 (学生操作分小棒, 并同桌交流)

师:是不是12根小棒, 只有这几种平均分方法呢?

生1 (质疑) :不对, 12根小棒, 还可以每 (6) 根一份, 分成2份。

生2:12根小棒, 每 (1) 根一份, 分成12份。

师:仔细观察这些分法, 你们发现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生3 (质疑) :如果是13根小棒, 能不能平均分呢?

师:现在我们接触的都是正好分完的情况, 这位同学能够提出不能分完的情况, 真的很了不起, 我们为他鼓掌!对啊, 如果是13根小棒我们该怎样平均分呢?分了后又会出现什么问题……我们可以带回家继续研究, 明天我们与老师交流。

【教后感悟】老师通过“先扶再放”的方法, 引导学生提出质疑问题, 12根小棒还可以怎样平均分?接着让学生观察这几种分法, 领悟到总数不变, 每份的根数变多, 相应的份数会变少。学生最后的质疑非常精彩, 也是长期鼓励学生质疑产生的火花。

上一篇:与法同行下一篇:社区总结-幼儿园个人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