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先队常识知识

2023-06-1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少先队常识知识

少先队基本常识

时间:2012-02-08 22:38点击:5

少先队知识和少先队礼仪

一、少先队基本知识

1、我们的队名:中国少年先锋队。

2、我们队的创立者和领导者:中国共产党。党委托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直接领导我们队。

3、我们的队旗:五角星加火炬的红旗是我们的队旗。五角星代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火炬象征光明,红旗象征革命胜利。

4、我们的队徽:五角星加火炬和写有"中国少先队"的红色绶带组成我们的队徽。

5、我们的队歌:《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

6、我们的标志:红领巾。她代表红旗的一角,是革命先烈的鲜血染成。每个队员都应该佩戴它和爱护它,为它增添新的荣誉。

7、我们的队礼:右手五指并拢,高举头上。它表示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

8、我们的呼号:

"准备着:为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

回答:"时刻准备着!"

前一句“呼”;指的是理想和目标;

后一句“答”,指的是决心和行动。呼号时,右手应握拳举起。

少先队的呼号是一个简明而又深刻的号召,它说明了少先队的宏大志向,它鼓舞着新的一代成为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建设者和保卫者。

9、我们的作风:诚实、勇敢、活泼、团结。

10、我们的入队誓词:我是中国少年先锋队队员。我在队旗下宣誓:我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好好学习,好好锻炼,准备着:为共产主义事业贡献力量!

11、我们的生日:1949年10月13日,到2011年10月13日建队62周年。

12、我们队的性质:是中国少年儿童的群众组织,是学习共产主义的学校,是建设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预备队。

13、我们的队员:凡是7周岁到14周岁的少年儿童,愿意参加少先队,愿意遵守队章,向中队委员会提出申请,经中队委员会批准,就成为队员。

二、少先队礼仪

1、敬礼:

注意右手五指并拢,从身体前方向上举起,高举过头,掌心斜向下,目视前方。少先队员在升、降国旗、出、退队旗、拜谒烈士墓、献花、接受奖励等场合要敬礼。敬礼时距对方约两步,需立正时方可行礼。

2、红领巾:

意义:它代表红旗的一角,是革命先烈的鲜血染成。每个队员都应该佩戴它和爱护它,为它增添新的荣誉。

系法:领巾披在肩,左尖压右尖,右尖绕一圈,圈里抽右尖。

戴红领巾的场合:除了参加体育活动、晚上在自己家中、夏天穿无领汗衫外,少先队员天天要戴红领巾。辅导员在参加队活动和会议时要戴红领巾,可由小干部帮助戴好。可以把红领巾作为少先队最崇高的礼物献给尊敬的人。

对红领巾的爱护:做好事,为它增添新的荣誉;睡觉前,把它叠平夹在书里;每月至少洗一次,并熨平。

3、队徽:

关于队徽的用法:少先队员的标志只能是红领巾,而不能用所谓的“队徽”来代替。真正的队徽用于队的各级代表大会、队室、队的奖状等庄严、隆重的场合。

4、队干部的标志:

大、中、小队干部的标志分别为:三杠、两杠、一杠;标志牌为红杠白底,悬挂于左臂之上。

5、队的集会:

预备部分:整队。队长发出“第×小(中)队,立正”口号,然后队长向上一级队干部直至辅导员报告队员人数(先敬礼):“报告××,本小(中)队应到×人,实到×人。报告完毕!”上一级队干部或者辅导员回礼:“接受你的报告!”队长再次敬礼,返回后下达口令:“第×小(中),稍息!”

口令要求响亮,有力,精神振奋,对话时声音要洪亮,让全体队员都能够听到。

第2篇:少先队常识教育

加强少先队基本知识教育

活动资料

达川中心学校2013.1

2加强少先队基本知识教育活动方案

一、活动目的

1.2013年"六一"儿童节前夕,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爷爷参加了"快乐童年 放飞希望"主题队日活动,以一个"大朋友"的名义,希望"少年儿童从小就要立志向、有梦想,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长大后做对祖国建设有用的人才。"

2.2013年"十一三"少先队建队纪念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李源潮爷爷与全国优秀少先队辅导员、少先队员代表和少先队工作者座谈,指出少先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战略预备队"、"少年儿童思想品德教育和精神素质培养的大学校"、"党创立和领导的少年儿童群众组织"的定位。

二、活动内容

(一)了解少先队组织的基本知识

1.我们的队名:中国少年先锋队。

2.我们队的创立者和领导者:中国共产党。党委托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直接领导我们队。

3.我们的队旗、队徽:五角星加火炬的红旗是我们的队旗。五角星代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火炬象征光明,红旗象征革命胜利。

五角星加火炬和写有"中国少先队"的红色绶带组成我们的队徽。

4.我们的队歌:《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

5.我们的标志:红领巾。它代表红旗的一角,是革命先烈的鲜血染成。每个队员都应该佩戴它和爱护它,为它增添新的荣誉。

6.我们的队礼:右手五指并拢,高举头上。它表示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

7.我们的呼号:"准备着:为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回答:"时刻准备着!"

8.我们的作风:诚实、勇敢、活泼、团结。

9.我们的入队誓词:我是中国少年先锋队队员。我在队旗下宣誓:我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好好学习,好好锻炼,准备着:为共产主义事业贡献。

10.建队日起:1949年10月13日。

(二)进行少先队基本知识测试

通过对少先队基本知识的考察增强学生对少先队的了解和热爱。

加强少先队基本知识教育活动总结 少先队组织是中国少年儿童的群众组织,是少年儿童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学校,是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预备队。少年儿童年龄小、知识少,正处在成长发育阶段,各方面都不成熟,还未定型,他们所表现出来的一些好行为、好品德也只是个开端、一个萌芽,需要继续给予爱护和培植;他们也难免会因外界的影响和年幼无知而产生一些缺点和错误,需要及时地给以正确的引导和教育。少年儿童是我们培养教育的对象。因此,仅仅在少年儿童中间挑选—批“先进分子”,让他们起模范带头作用,去团结教育其他少年儿童是不行的;勉强去做,还会影响少年儿童的身心发展。少先队是把全体少年儿童组织起来,通过队的组织和集体活动去教育培养他们,而不是靠队员个人去起先锋作用。少先队又是对少年儿童进行基础共产主义教育的学校。少先队为少年儿童提出了共同的奋斗目标,这就是少先队的呼号:“准备着,为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队员们年幼,虽然不一定能完全了解它的含义,但是在一次一次经常组织的活动中,他们会逐渐懂得现在努力学习、工作、生活,就是为了将来实现这个目标,从而使他们从小的时候开始,逐步树立远大的理想。因此,少先队组织有计划、有系列的仪式教育,在少年儿童的成长中起者关键的指引作用。 少先队的组织仪式包含着生动、形象而丰富的教育内容,是向队员进行组织教育的一种有效形式,它为队员营造了一种庄严而神圣的集体氛围。激昂雄壮的队歌、催人奋进的鼓号、星星火炬的队旗、坚定洪亮的呼号,无不震撼着队员的心靡,陶冶着队员的情操。通过仪式,队员形象地认识到少先队是

一支有组织、有纪律、有理想、有光荣传统的队伍,做一名少先队员感到无比自豪和光荣,激发与增强爱国热情和社会责任感,为将来成为社会主义事业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奠定思想和情感基础。少先队的组织仪式是教育内容和表现形式完美的统一体,具有强烈的感染力。队歌、鼓乐、飘扬的队旗具有艺术美,鲜红的领巾、统一式样的队服、红底白杠的队长标志、五指并拢高举过头的队礼具有仪表美。这些形象性的事物,通过神圣的形式和美育的手法加以综合运用,能感染队员的心灵,升华为一种高尚的情操。少先队的组织仪式,符合少年儿童的生理、心理特点,为队员们所喜爱,它的每一项程序,都有教育作用,辅导员要努力规范仪式程序,充分发挥组织仪式的教育作用。

仪式让我们摆脱了日常生活的平庸琐碎,让我们崇高庄严。但是仪式除了有一定的程式外,更重要的是要有心的介入,要传递一种价值观念和情感。而我教育的对象是一群活泼好动、懵懵懂懂的小学生,这就要求我不能为仪式而仪式,要能把少先队仪式教育的内容巧妙地与丰富多彩的活动相结合,在活动的设计上还要体现新意、体现深度、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只有贴近生活、贴近儿童、贴近社会地引导队员才是素质教育的真正内涵,才能使少先队组织文化真正在队员心中扎根。

本次系列教育活动让学生的少先队基础知识得到普及和规范的运用,提升了同学们对美好未来的憧憬和向往,让同学们学习目标更加明确,对少先队有了更清楚的认识。

第3篇:少先队基本常识广播稿

红领巾广播稿

合:大家好!红领巾广播站又和大家见面了,我是主持人刘静娴,我是主持人章津勖。

男:知道星期一是什么日子吗?

女:知道,一年级同学还举行了入队仪式,星期一是10月13日,我们少先队员的节日,中国少年先锋队建队日。

当天,第十三届“全国十佳少先队员”评选在北京揭晓,他们是:黑龙江省肇东市实验小学王涣杰,湖北省宜昌市特殊教育学校刘丹阳,北京市府学胡同小学安怡霏,青海省西宁市虎台中学张书鸣,广东省深圳市福安学校张家林,江西省萍乡市师范学校附属小学李鹤仪,山西省阳泉市矿区西河路小学杨懿,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哈巴河县加依勒玛乡寄宿学校胡特别克·阿新,天津市津门小学郭洪宇,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第二十一小学锁佳樱。

男:我们应该向他们表示祝贺,你了解少先队的历史吗?

女:中国少年先锋队(简称少先队),是中国共产党创立的,已经有八十多年的光荣历史。从它诞生的第一天起,就紧密和中国革命斗争联系在一起。不同的革命时期,少先队的名称各不一样。北伐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武汉、广州等地建立了“劳动童子团”,这就是我国最早的少先队;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建立了“共产儿童团”;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根基地和解放区,建立了“抗日儿童团”和“地下少先队”。

在党的领导下,各个时期的少先队虽然名称不同,但在对敌斗争中,发挥的积极作用是一样的。“劳动童子团”在北伐战争和农民运动中,参加罢工、卖报、撒传单、送情报等革命活动。“共产儿童团”帮助红军和游击队站岗、放哨、查路条等。“抗日儿童团”提出了“五不誓约”:不给敌人带路、不给敌人送信、不吃敌人的糖、不念敌人的书、不告诉敌人藏粮的地方。许多儿童团员为坚守誓约,宁死不屈。

新中国成立后,党委托共青团建立并领导全国统一的少先队组织。1949 年10月13日,团中央通过了《关于建立中国少年儿童队的决议》,并公布了《队章草案》。这标志着中国少年儿童队正式建立,这一天也就成为少先队的建队纪念日。1953 年6月,共青团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正式通过,把“中国少年儿童队”改为“中国少年先锋队”。1967 年至1977年,文化大革命**时期,共青团、少先队组织被取消,活动被停止。1978 年6月1日,万名少年儿童在北京首都体育馆庆祝“六一”儿童节,邓颖超同志出席并讲话。她说:“今天,你们又恢复了少先队的光荣名称,戴上了用革命先烈的鲜血染红的领巾,我热烈祝贺你们!”从此,星星火炬的旗帜,又在祖国大地到处飘扬。

男:你了解的真多,少先队全称是中国少年先锋队,你知道为什么以“先锋”命名吗?

女:所谓的“先锋”,原义是开辟道路的人,是为人民的利益走在前面的人。少先队以“先锋”的称号命名,不是要求少先队员起先锋模范作用,而是要求少先队员从小学习先锋模范的伟大榜样,准备长大继承他们的事业,成为建设祖国的先锋模范。

我们国家的历代领导人还给我们少先队题词的呢,你知道分别是什么吗?

男:毛泽东主席题词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邓小平爷爷题词希望全国的小朋友,立志做有理想、有道德、有知识、有体力的人,立志为人民作贡献,为祖国作贡献,为人类作贡献。 江泽民总书记题词星星火炬代代相传

胡锦涛主席题词快乐生活全面发展

女:是啊,我们所有的少先队员都要像领导人提出的快乐生活,全面发展。

男:你对少先队的基本情况了解吗?

女:了解,你可以任意提问

男:红领巾是什么?

女:红领巾是每个少先队员的标志,它代表红旗的一解,是革命先烈的鲜血染成的。用红领巾作为少先队员的标志,就是要让少先队员继承革命事业,为建设祖国,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每个队员都应该佩戴它和爱护它,为它增添新的荣誉。

男:是啊,我们要爱护它,为它增添新的荣誉。我们少先队的作风是什么?

女:8个字啊,:诚实、勇敢、活泼、团结

少先队员要做诚实的人,就是要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做老实人,不说谎,不骗人。少先队员待人做事要忠诚老实,绝不能欺骗老师、同学和家长;有了缺点错误,不要掩饰隐瞒,要从小养成实事求是的作风;要对祖国、对人民忠诚老实。

少先队员要做勇敢的人,就是为了人民的利益,敢于同敌人、同困难作斗争。对待学习、工作和生活中碰到的困难,要努力战胜它;要勇于批评和自我批评,对待自己身上存在的缺点和错误要下决心去克服和改正。

少先队员要做活泼的人,主要指思想活跃,敢想敢说。要有钻研精神,爱动脑筋。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遇事爱问个为什么,寻根究底,勇于探索;不唯唯诺诺,也不马马虎虎。要性格开朗,朝气蓬勃,对学习、工作、生活充满信心和力量。

少先队员还要做团结的人,团结才能产生伟大力量。改革开放,保卫祖国,振兴中华,都离不开全国人民的团结一致。养成团结的好作风,要从小做起,要从小事情做起。要尊敬长辈,爱护弟妹,对同学互助友爱。谁落后,热心帮助;谁先进,虚心学习。在少先队组织里,要有友爱的民主生活,经常开展表扬批评,促进团结,共同进步。

男:懂了,我们要做诚实、勇敢、活泼、团结的好队员。作为一个少先队员,怎样行队礼是标准的呢?

女:队礼是右手五指并拢,高举头上。它表示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大家跟着我做吧。五指并拢,手经胸前,一次到位,高额一拳,手与小臂成直线,手心向着左下前,拇指不要留缝隙,胳膊不要挡着脸,敬礼至少敬两秒。在升国旗时,在队旗出场和退场时,在烈士墓前,少先队员都应当敬队礼。

男:我们再做一遍好吗?五指并拢,高举头上,五指并拢,手经胸前,一次到位,高额一拳,手与小臂成直线,手心向着左下前,拇指不要留缝隙。

女:我们在出去活动时,都要带上队旗,你知道少先队的队旗是怎样的吗?

男:这个我知道,老师讲过的

少先队的队旗是五角星加火炬的红旗,队旗上的五角星代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火炬象征光明,红旗象征革命胜利,作为少先队员,我们要

为她增添荣誉。

队旗分大队旗和中队旗两种。大队旗长120厘米,高90厘米,旗中心是五角星和火炬,五角星为黄色,火炬由黄色线条勾勒出轮廓。中队旗长80厘米,高60厘米,右端剪去高20厘米、底宽60厘米的等腰三角形,形成一个三角形缺口,五角星及火炬在以60厘米为边长的正方形中心。

女:少先队的队徽呢?

男:中国少年先锋队的队徽由五角星加火炬和写有“中国少先队”的红色绶带组成。五角星、“中国少先队”五个字和火炬炳为金色,绶带和火炬的火焰为正红色,火焰和绶带镶金边,“中国少先队”字体为黑体。

女:少先队在组织活动、举行重大仪式时都要呼号。

男:是啊,我们的呼号是: “准备着:为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 ! ” 回答: “ 时刻准备着!”前一句 “ 呼 ” ;指的是理想和目标;后一句 “ 答 ” ,指的是决心和行动。呼号时,右手应握拳举起。少先队的呼号是一个简明而又深刻的号召,它说明了少先队的宏大志向,它鼓舞着新的一代成为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建设者和保卫者。

女:少先队的队歌是什么?你会唱吗?

男:队歌原名是《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现为《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让我们在队歌声中结束今天的红领巾广播吧,再见。

第4篇:西餐礼仪知识常识

西餐现在很流行,我们在吃西餐有很多礼仪小知识是需要我们注意的。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西餐礼仪知识常识,欢迎阅读参考~

西餐礼仪知识

0

1、吃西餐时候,我们餐具是刀叉,这个时候我们要注意第一个小礼仪就是:右手拿刀,左手握叉,不要弄错了,免得被人笑话;

0

2、吃牛排时候要切成小块,慢慢的进食。每次吃一口切一块,不至于过大,不要狼吞虎咽,吃的时候要斯文,不要发出过大的声音;

0

3、餐巾:吃西餐一般都会用到餐巾,我们看电视里面可以围在胸口,或者放在大腿上,不要用来擦脸。吃东西时候沾到污渍,要轻轻的擦拭即可;

0

4、坐姿一定要有坐像,不能讲胳膊放在桌子上面。身体要坐直,如果手没地方放,可以放在大腿上面;吃西餐是一件很优雅的事情;

0

5、西餐喝汤的时候要用勺喝,不能拿着碗直接喝。要小口喝不能发出滋滋的声音。

西餐点上菜顺序及内容对于正式的全套餐而言,其点上菜顺序、内容分别为:

头盘。它又称前菜、开胃菜、餐前小食品等,有冷、热头盘之 分;其味以咸、酸为主,且都极具特色,如鹅肝酱、熏鲑鱼、奶油 鸡酥盒等;一般数量较少、质量较高。

汤。它有清汤、奶油汤、蔬菜汤、冷汤四类,具体不同的品种 常常包括牛尾清汤、各式奶油汤、美式蛤蜊汤、意式蔬菜汤、德式 冷汤、俄式冷汤等。

副菜。它包括水产类菜肴、蛋类、面包类、酥盒菜肴品等,主要是指鱼类菜肴,且食 用时要用专门的调味汁,如美国汁、荷兰汁、白奶油汁、水手鱼汁等。

西餐日常生活

主菜。它指的是肉、禽类菜肴,其中肉类菜肴原料取自牛、羊、猪、小牛仔等,以牛 肉或牛排为代表,禽类菜肴原料取自鸡、鸭、鹅等,如山鸡、火鸡。

蔬菜类菜肴。它也可与主菜同时上桌,且一般用生菜、西红柿、黄瓜等制成生蔬菜沙 拉,或用鱼、肉、蛋类做成肉沙拉,再者把煮菠菜、炸土豆条等用作主菜的配菜。

甜品。用过主菜后,可把布丁、冰淇淋、奶酪、水果等甜品上桌。

咖啡、茶。喝咖啡一般加糖或淡奶油,喝茶则加糖和香桃片。

西餐进餐时的注意事项

用餐前把餐巾打开,并向内折1/3,剩余2/3平铺在腿上,把膝盖以上的双腿部分遮盖 住,尤其不能把餐巾直接塞入领口。

饭间若食用了蒜或洋葱,应及时采取措施消除口中异味,比如漱口水、嚼口香糖、嚼 几片茶叶或咖啡豆、用柠檬片轻擦口腔内部及舌头。

就坐时从椅子左侧人座,当椅子被拉开,身体将要触及桌子时站直,服务员便会把椅 子推进来,待腿弯碰到椅子即可就坐;等开始用餐,使背部及上臂均靠到椅背,且桌子与腹部间距约一拳为宜,尽量不两腿交叉而坐。

喝酒时倾斜酒杯,并轻轻摇动酒杯,杯沿上若有口红就用面巾纸擦拭,切忌吸着喝酒、 一饮而尽、边喝酒边透过酒杯看人、用手指擦酒杯上的口红。

喝汤时用汤匙从后向前舀汤,然后身体上半部分稍稍前倾,把汤匙底部置于下唇处送 汤入口,且汤匙与唇部呈45°角为宜;若碗里的汤剩余较少,可先用手指把碗稍微抬高再 进行盛汤;若盛汤的碗带有握环,则直接拿住握环端碗喝汤。

吃面包时先用手撕成小块,再用左手拿着吃;若面包较硬,应先用刀切成两半,然后 用手撕成小块来吃;切面包时用手固定面包,并把刀刺人面包,以免发出很大的声响,并 且更不能如同使用手锯般割面包。

使用刀叉餐具的基本礼仪

在食用西餐时,应掌握一些基本的刀叉使用方法:

餐桌上已摆放好餐具时,先用放在服务盘左右的刀叉组,然后由外向内依次取用, 其中摆在刀组最外侧的汤匙用来喝汤。

右手持餐刀,且正确握法是“手握住刀柄,拇指压在柄侧,食指按着柄背。”除非 遇到刀具太纯,或菜肴实在难以切断的情况,食指一般不能伸及刀背上。

暂时离席且还要回原位继续进餐,则应把刀摆在盘上右侧、叉在盘上左侧,且二 者呈八字形,否则服务生可能误会客人已吃完而把盘子收走。

用餐完毕后,一般把刀叉并列放在盘里,其中刀叉前端朝左上方、柄端朝右下方, 且刀在外侧、叉在位子侧,若有汤匙则放在最内侧,以便给服务生做出示意。

无论出于何种原因,刀叉掉落地面后,均应让服务生捡拾起来并更换干净的刀叉, 如果自己低下头去捡甚至把头探人桌子下面,即为不雅之举。

使用刀叉餐具的注意事项

家里的刀叉餐具在使用过程中应注意:

把刀、叉、匙等分类放在餐具盒或刀叉盘中,切不可胡乱摆在盘子里或塞人抽屉 中,谨防刀叉相撞后产生刮痕。

用完刀叉餐具后应随即进行清洗,若盐、酸性食物或含硫较高的食物粘在刀叉上, 其表面便极易生锈。

刀叉餐具洗净后必须立即擦干,以免某些不锈钢刀叉风干后出现斑点。

清洗镀银刀叉餐具时,先往塑料钵里铺上铝箔,等放人刀叉餐具后,加人1把洗 碱和适量热水,泡至刀叉餐具恢复洁净,将其取出冲净再擦干擦亮。

西餐中饮酒须知

进人餐厅后,在等候区等待服务人员带领入位。

服务人员带到座位处后,先让女士人座,并把视野最佳的座位给女士。

召唤服务员时,向服务员稍抬一下手或使个眼色即可,切忌弹手指或拍手。

先点菜后点酒,且根据菜肴的不同口味,搭配相应的一种或几种酒。

点酒时依据所有人的兴趣以及自己的预算等,如果点酒时有困难,可听取服务员的相 关意见。

喝酒的一般规则为:白酒在前,红酒在后;新酒在前,陈酒在后;苦酒在前,甜酒在 后;清淡的酒在前,浓郁的酒在后。

服务员把酒拿来,且经验明正身后,服务员会打开瓶子,并把木塞给客人检查,如果 木塞无异样异味,便由客人点头示意开始试酒。

试酒应先看后闻再品尝,在此过程中,若酒未明显变质,即不能随意要求换酒,更不 能因不喜欢酒的味道而换酒。

服务员斟酒时,客人如果不想再喝,可用手轻轻碰下杯子,给服务员做出明确的示意。

第5篇:公共基础知识常识部分:常识部分解题技巧

公共基础知识常识部分:常识部分解题技巧 公共基础知识课程常识模块考题一般为两种:一种是题干给出一个常识性的现象,备选项提供了这一现象产生的四种原因,要求考生选出最合理的;另一种是单纯性的知识测试,要求考生对题目涉及的知识要有一定的了解,并从备选项中找出正确答案。下面为考生介绍相关解题技巧:

1、排除法

如果考生细心的话,便能够发现排除法似乎适合于每一种题型。在这里,常识题也不例外。在考生解答客观题时,排除法便是最有效的解题方法之一,并且它也最适合于单项选择题。在这部分题中,考生根据自己平时所掌握的知识,便会轻易的将最不适合题意的选项排除掉。甚至有些题可以直接将其他三项排除掉,选出正确答案。如果选项中有自相矛盾的,立即排除一个。其实有些题考生即使不能直接通过排除得出答案,也可以减小试题的难度,从而提高答题的正确率。

2、第一印象法

有些试题,考生会有这样的感觉。在读完试题及选项的瞬间,大脑便有这样的一个强烈的信号,此题选某项。但静下来仔细考虑时,却又不知道为什么。这种情况下,考生可以先用其他的方法进行解答。如果仍不能找到合理的理由来确定正确选项,便可将第一印象的选项选出。虽然这种选法不能给出一个合理的解释,但这样选出的答案往往是正确的。

3、猜测法

这种方法一般情况下是不可取的,因为它靠的是运气,正确率相当小。这种方法只有当考生运用其他方法均不能找到试题的正确答案时才可使用。猜测法,其最大的优点是可以避免考生在这种试题上过分深究,陷于其中而不能自拔,从而耗费过多时间并影响考生的情绪。这种方法虽然是靠运气,有时也有一定的命中率。

4、去同存异法

这种解题技巧适用于考生对题目不能做出准确判断的情况。当考生在阅读完试题题干和所有选项后,如果发现选项中有内容或者特征大致相同的,就可以将其排除掉,并保留那些差别较大的选择项,再将剩余的选项进行比较、判断,最终确定符合题意的答案。这样做的目的是缩小目标,提高答题的准确率。

5、比较法

在解答单项选择题时,考生可以将各个选项同题目要求进行纵向比较,并根据各自同题意要求差异的大小来确定最符合题意要求的答案。

第6篇:历史常识性知识

历史常识知识归类

一、庙号、谥号、年号和尊号

庙号是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祭祀时写在牌位上的名号。始于西汉,迄于清朝。一般开国皇帝称“祖”如宋太祖,明太祖;后继者为“宗”,如唐太宗、宋太宗等,判定依据主要看有没有“祖”或“宗”。隋朝以前,只有文治武功和德行卓著的皇帝才能入庙祭祀,唐朝后每个皇帝都有庙号了。

谥号是根据帝王生前行为由臣下议定,朝廷也会赐予死去的贵族大臣谥号。它始于周初,秦朝时曾被废止,汉又恢复,沿袭至清。常见的有周武王、周厉王、周幽王、汉武帝、隋炀帝等。谥号有固定用字的,如慈惠爱民的称“文”,克定祸乱的叫“武”;杀戮无辜的为“厉”,去礼远众的叫“炀”;还有一些表示同情的如“哀”、“怀”、“愍”等。

年号是中国古代帝王纪年的名号,多认为由汉武帝首创,“建元”是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年号。年号是帝王正统的标志,一个政权使用另一个政权的年号被认为是藩属臣服标志,每逢新皇登基常改元,即改变年号。通常的做法是新皇登基那年不改,第二年才改变年号。如唐太宗公元626年即位,公元627年才改年号为“贞观”。同时应该注意一个帝王允许有一个或多个年号,这要看皇帝的心情了。

尊号也叫徽号,开始于唐朝武则天时期,是畅扬皇帝、皇后、太后的称号。尊号多是活着的时候奉上的,死后也可以奉上,唐玄宗尊号为开元圣文神武皇帝。尊号也可以累加。如武则天用过的尊号有“圣母神皇、圣神皇帝、金轮圣神皇帝、越古金轮圣神皇帝、慈氏越古金轮圣神皇帝、天册金轮圣神皇帝、则天大圣皇帝”等

对于古代帝王我们不直接呼名而是称号,唐以前的帝王多称谥号,唐至元多称庙号,至明清,每个皇帝(明英宗除外)都只有一个年号,所以习惯以年号称,由于尊号太长,称呼不便,用得很少。

二、纪年方法

纵观我们所学的历史课本,纪年的方法主要有年号纪年、干支纪年、民国(国号)纪年、公元纪年四种,下面分别介绍:

1、年号纪年法:(年号纪年与帝王纪年的区别与联系)

2、干支纪年法:这是我国古代长期使用的一种方法,我们现在的农历仍然采用干支纪年。它把十个天干、十二个地支按一定的组合方式搭配纪年,第一年为甲子年,第二年为乙丑年,依次类推,以六十年为一个周期循环,故有六十年一甲子之说。东汉末年黄巾军起义“岁在甲子”是公元184年,我们可以知道244年、304年也是甲子年。对于我们备考而言,主要是由公元纪年到干支纪年的推算问题。

通用的计算方法是:先用年代数字除以60,然后把余数减3,再除以10,余数就是天干位次;把差除以12,余数就是地支位次。下面以1894年为例说明:①准备好下面的表格: 10个天干

位次

12 12个地支

②计算:1894/60商31余数34,34-3=31 ③求天干:31/10商3余数为1,上表中1对应的天干为“甲” ④求地支:31/12商2余数为7,上表中7对应的地支为“午” ⑤得出结果:把干支合并,就是甲午年。 特殊方法——参照物法:这只适用于有已知相近的干支纪年供参考的情况。如推算1895年的干支纪年,可以1894年(甲午战争)作为参照物,“甲”的后面是“乙”,“午”的后面是“未”,就可得出1895年是乙未年。课本中可当参照物的还有:1898年(戊戌年),1900年(庚子年),1911年(辛亥年)等。

另一种算法:求天干=(年代—3)/10的余数,如(1894—3)/10,余数为1,对应的天干为“甲”求地支=(年代—3)/12的余数,如(1894—3)/12,余数为7, 7对应的地支为“午”,因此1894年为甲午年。

3、民国纪年:利用国号纪年的一种方法,是把中华民国成立的1912年作为民国元年,依次往下推。就应考而言,主要是与公元纪年的换算问题。其运算公式为:公元纪年=1912+(民国n年-1),也可简化为:公元纪年=1911+n.如由《中国近现代史》下册民国三十年的八路军臂章图片,我们可以知道其公元年代为:1911+30=1941,即臂章是1941年配发的,反之,亦然。

4、公元纪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开始在我国使用的纪年方法。也是通常所说的公历年代。公元纪年是以耶稣诞生之年为界,前是公元前一年,后是公元一年,然后依次排列。公元纪年需要弄清世纪计算问题、时间差问题。世纪的计算只要用年代数字除以100,然后在整数位上+1所得整数就是世纪数。如公元8年的世纪数为:8除以100等于0.08,整数位是0,再加1得1,即公元8年是公元一世纪,同理公元前8年就是公元前一世纪。时间差的问题分两种情况:一是两个年代同为公元前或公元后,只要用大数字减小数字即可。如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公元前138年)与西汉设立西域都护(公元前60年)相隔多少年?计算方法是:138-60=78,公元后的亦如此;另一种是公元前后混合的,这也不难:用两个数字相加,再减1.如:西域都护设立与赤壁之战(208年)相隔多少年?计算:60+208-1=267。

三、历史上的避讳问题:

所谓避讳就是中国封建时代人们为尊敬君主及其亲属、圣人、贤者和长辈,在讲话时不直呼其名,在写文章时不照字直书,而用其他的字、词代替的一种习俗,是中国封建社会特有的现象,大约起于周,成于秦,盛于唐宋,至清代更趋完密。 避讳的对象有四类:

一是讳帝王,对当代帝王及本朝历代皇帝之名进行避讳。阴历一月古时本来叫“政月”,到了秦朝,由于秦始皇一月出生,名叫“嬴政”,就把“政月”改为“正月”,读作“征”了。女真族唐时服属于契丹,因避契丹主宗真之讳,改称“女直”。“元来”改“原来”就是为讳朱元璋之“元”。

二是讳长官即下属要讳长官本人及其父祖的名讳。相传宋朝的田登,做了州官,非常忌讳别人触犯他的名讳。因此,凡是与登同音的字,都不能说,而且要老百姓都避他的讳。由于这个缘故,举州皆呼灯为火。可巧,到了正月十五元宵节,官府照例要出告示,准许百姓放灯。布告上只好写:“本州依例,放火三日”。老百姓见后,无不愤慨,这真是“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

三是避圣贤,主要指避讳古代的一些圣贤如孔子、孟子、老子等。现在不少人姓邱,其实,这些姓邱的先人最早并不姓邱,而姓丘。春秋末年,孔丘被举为“圣人”,为避讳便加了一个耳朵,所以就改“丘”为“邱”了。

四是避长辈,即避父母和祖父母之名。唐朝大诗人杜甫,一生不写海棠诗,在他留传下来的1400余首诗中,连一句涉及海棠花的也没有,《古今诗话》里点明了此事:“杜子美母名海棠,子美讳之,故《杜集》中绝无海棠诗。”

另外,还有两种特例,一是避“恶者”之讳。“安史乱后” 唐肃宗李亨对安禄山深恶痛绝,下诏郡县中凡带“安”字“禄”字的地名改了,于是“安定”改为“保定”,“安化”改为“顺化”,广东“宝安”改“东莞”,房山县改为平山县„

二是与“避祸”有关,据说陕西省韩城县有的“同”姓、“冯”姓皆为“司马”姓的后裔。相传,在汉武帝时,本是司马迁的同族,后司马迁受刑下狱,为避免受牵连,就将“司马”复姓拆改为单姓,有的在“司”字旁加一竖,改成了“同”;有的在“马”字旁加两点,便改写成了“冯”。

古书上避讳的方法是很多的,主要有下面几种:

一、缺笔。是将应避讳的字不完整写出来,而少写一两笔。黄昏的“昏”字本写作“上民下日”,也是为了避讳唐太宗的“民”,才缺笔以“氏”代“民”写作昏。

二、去字。是把需要讳的字去掉,不写在书上。观世音菩萨,为避太宗讳而改为观音菩萨。为了避讳唐太宗李世民的“世”字,“王世充”写成“王充”

三、改字。是将需要避讳的字改写成其他字,这是最常用的一种做法。种类繁多,下面分别介绍一些:

1.改姓。五代时著名的儿皇帝石敬瑭,在契丹人面前称“儿臣”,但在国人面前仍然摆谱,要避讳“敬”、“唐”(不避“瑭”)二字,所以敬姓被拆为“苟”、“文”二姓,唐姓改为“陶姓”。正因如此,当今某些地方的“苟”姓族人,要恢复“敬”姓。

2.改名。宋太宗是赵家老二,原名“赵匡义”,为避老大之讳,改名赵光义;老二当了皇帝,又避“光义”之讳,可怜老三匡美,因避老大之讳刚改名“光美”,又避老二之讳,荣幸地再次更名为“廷美”。可时过境迁,为避雍正的名字胤祯,开国皇帝赵匡胤,居然被改为莫名其妙的赵匡允!

3.改官名。唐太宗李世民,就把中央六部之一的民部改为“户部”

4.改物名。五代十国的杨行密(为唐淮南节度使,后受唐封为吴王)在占据扬州的时候,当地人怕犯他的讳,便把蜂蜜改为蜂糖。

四、姓氏来源:

我国姓氏繁多,其实古往今来,中国人一共使用过多少个姓氏?遂宁市档案馆职工陈历甫历时30多年,写出的《中华姓氏书法大词典》共收集了10129个姓氏,而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袁义达副研究员经过多年的收集和研究,发现中国人古今姓氏已超过22000个,当代中国人正在使用的汉姓约有3500个左右。通常所说的百家姓,只不过是集中了全国人口大多数的100个常见姓氏。究其来源主要有以下几种:

1) 氏族的名称演化为姓。上古时代氏族以自然物为氏族标志,因而这些姓大都和生物或自然现象有关。如熊、牛、云等。

2)以国名为姓。如我们所熟悉的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国:齐、鲁、晋、宋、郑、吴、越、秦、楚、卫、韩、赵、魏、燕等,皆成为今天常见姓。

3)以居住地为姓。传说黄帝住姬水之滨,以姬为姓;炎帝居姜水之旁,以姜为姓;东郭、西门、池、柳等,是以住地的方位、景物为姓。

4)以次第为姓。一家一族,按兄弟顺序排行取姓,如老大曰伯或孟,老二曰仲,老三曰叔,老四曰季等。如伯夷、叔齐,伯是兄,叔是弟;孔丘字仲尼,“仲”就是老二;孟姜女就是姜姓的长女。汉代以后逐渐在“名”或“字”中用同样的字或偏旁表同辈关系,如宋代文学家苏轼、苏辙兄弟共用偏旁“车”表同辈。

5)以官职为姓。如司徒、司马、司空等,有些姓从字义上看也可以分辨出来,如籍、谏、库、仓、军、厨等。公孙、王孙最早是指其先人是公或王;

6)以职业为姓。如巫、卜、陶、匠、屠等。

7)古代少数民族融合到汉族中带来的姓。呼延、慕容、尉迟等。 8)以谥号为姓。穆、庄等姓是用其先人的谥号。 9)因避讳而改姓。如邱是讳孔丘之丘等。

五、一些特定称谓

年龄方面:襁褓——不满周岁,孩提——2—3岁,豆蔻年华——13岁(女),半老徐娘——30岁(女),弱冠——20岁(男),而立之年——30岁(男),不惑之年——40岁(男),知天命——50岁,60岁——花甲、平头甲子,70岁——古稀之年,80岁——耄耋(音maodie),90岁——背之年,100岁——期颐。

人物方面:男称须眉、女称巾帼;“先母”“先父”,一般出现在社交场合,是对他人讲到自己已谢世的父母亲时所用的敬词;“家父”“令尊”是两人,“家父”、“家母”则是对自己父母的谦称,“令尊”、“令堂”是对别人父母的尊称。有句话需要记住,那就是“家大舍小令他人”。意思是,在社交场合,说到比自己大的家人,如自己的父母、兄长时,前面要加一个“家”字——家父、家母、家兄;说到比自己小的家人,譬如弟弟、妹妹时,就要用“舍”字——舍弟、舍妹,以此来表示谦虚。而说到别人的家人,譬如父母时,前面一般加上“令”字——令尊、令堂,以示尊敬;人们把妻父称“泰山”,又因泰山乃五岳之首,又称为“岳父”。此外,一些词含义内外有别:夷、狄、蛮等,对内是对我国少数民族的蔑称,对外是对西方国家的称呼,所谓师夷长技以制夷中“夷”即为西方国家;又如:盗、寇、匪等,对内多是对我国农民义军的蔑称,对外多指侵略者,如明朝的倭寇。

地名方面:

关中——初指函谷关以西地,其后或专指关中盆地。后来又有众关之中之说,即东函谷,南武关,西散关,北萧关。《鸿门宴》:“沛公欲王关中,使子婴为相。”

关东——①秦汉时期关东指函谷关以东地区。是以函谷关作为区分东、西两大地域的界标.“关东出相,关西出将”意指函谷关以东的地区多出宰相,函谷关以西的地区多出将帅。②明以后“关东”,乃山海关。以辽、吉、黑为关东,关外。把山海关以西亦即长城内侧,统称“关内”,后又渐称“关里”,有山东人、河北人、山西人。

江左、江东——长江在芜湖、南京一段,自南而北,折向东流,江南地区在这段江流之东,故名江东。李清照诗云:“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赤壁之战》:“兼仗父兄之烈,割据江东。”古人于地理以东为左、西为右,故江东又称江左,今江西省则称江右。

中国的别称:赤县、神州、中华、华夏、函夏、九州、九域、九有、九土、九区、九牧、八州、禹城、禹迹、禹甸、海内、中州、中原、四海、中土、天朝。

重要城镇名,古今对照:

北京:蓟城、燕都、燕京、大都、北平、顺天府。

苏州:姑苏。

成都:锦官城。

南京:金陵、建业、建康、丹阳、江宁、白下、石头城。

扬州:维扬、扬城、淮上、江都、广陵。

开封:大梁、汴梁、东京。

杭州:临安、武林、钱塘。

六、古代的官制及选官制度

(一)我国古代官制的发展,从夏朝到明清大概经历了五个阶段: 1.巫史制——夏商时期,巫史是国家机构中最有权威的官员。 2.公卿制——西周和春秋 3.丞相制——战国、秦、西汉 4.尚书制——从汉武帝到明初 5.内阁制——明清

(二)古代的选官制度: 1.夏商周时期——世袭制

2.战国时期出现了自荐游说——苏秦、张仪 3.两汉时期——察举征辟制 4.魏晋时期——九品中正制 5.隋唐至清——科举制

科举考试起于隋代,盛于明清,清光绪31年止。明清时期科举考试的内容以四书五经等为主,规定文章格式为“八股文”。一般分为以下四级。

童生试,也叫“童试”,应试者不分年龄大小都称童生,合格后取得生员(秀才、相公)资格,这样才能参加科举考试。

乡试——各省省城举行,三年一次,考中者称“举人”,第一名叫解员。 会试——乡试后的第二年春天在礼部举行,考中者称“贡士”,第一名叫会元。

殿试——会试后举行殿试,皇帝亲自主持,一甲三名,第一名状元,第二名榜眼,第三名探花;二甲赐进士出身,三甲赐同进士出身。若某人在乡试、会试、殿试都得第一名,叫“连中三元”。

七、五行相生相克与朝代的更替

1.五行的生克关系

五行学说认为,五行之间存在着相生、相克、反生、反克等关系。

相生即相互资生和相互助长。五行相生的次序是: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

相克即相互克制和相互约束。五行的相克次序是: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

用五行学说的理论来研究中国的历史,不仅可以解释许多历史事件,揭示朝代更替的内在关系,同时,也可以总结出许多有宜的经验和规律。

在中国的历史上,被史学家称为盛世的有:五行属水的商朝的“武丁盛世”;汉朝的“文景之治”、清朝的“康乾盛世”,和五行属土的唐朝的“贞观之治”、“开元之治”。同时,这两种五行的朝代,统治时间也往往较长,如周朝有八百多年,的历史;汉朝有四百多年的历史,唐朝和清朝都有近三百年的历史。在五行学说的理论中,水主智,且水为生命的源泉;土主信,且土有极大的包容性和生发性,所谓“土载四行”“万物土中生”均阐明了土的生化、承载、受纳作用。所以,国号为这两种五行的朝代,往往更能显现出超凡的智慧,创造出富国强民的盛世,获得长治久安也就顺理成章了。

八、史料分类

(一)按照史料产生的时期、出处划分:一般将史料区分为第一手史料(原始史料)、第二手史料(间接史料)。一般第一手史料比第二手史料更加真实可信。

1、原始史料,接近或直接在历史发生当时所产生,可较直接作为透视历史问题的史料

2、二手史料,经过后人运用一手史料所作的研究及诠释

(二)按照史料的载体划分

1、文献史料:最早的文献资料并不是史书,应是甲骨文(甲骨文的文献价值与早期文字的意义相互混淆)。

2、实物史料:实物史料指各类遗物、遗址、建筑、碑刻、雕塑和绘画等,这类史料是历史的见证和历史知识的可靠来源,它既能比较真实地反映历史,又具有形象直观性。其中有很大部分是由考古发掘的。

3、口传史料与口述史料

(1)口传史料(远古时期神话传说):在没有文字记载前有一定的史料价值; (2)口述史料是人们对往事的口头回忆而写成或整理成文字的资料

(三)其他史料分类

1、有意史料:官方组织编写的史书和成文的历史著述、回忆录和公开的报道等,应属于 “有意的史料”;

2、无意史料:官方遗留下来的文书档案、军事文件及其私人信件、日记等,这都是当时的人们在无意中留下的证据。应属于“无意史料”。

八、史观

(一)史观的定义

什么是“史观”?李大钊说,史观就是关于历史的法则性解释或概念。

(二)史观的分类

1、文明史观:

文明史观认为,人类社会的历史就是人类文明演进的历史。文明史观的基本特征是:以生产力的发展为标准,把人类历史划分为农业文明时代和工业文明时代;重视至今仍有重大影响的文明成果,从现实追溯历史,从历史联系现实,说明人类历史是如何传承的,注重历史与现实的结合;以文明类型为研究的基本单位,承认文明的多元性。 以文明史观为指导,我们要重点理解并掌握资本主义发展从手工工场时代到蒸汽时代到电气时代再到信息时代的演变过程;要重点复习历史上重要的政治制度如英国的君主立宪制、美国的三权分立制等;以及古代文化中对今天人类社会的发展依然有重大影响的思想如民主思想等。

2、现代化史观(近代化史观) 现代化史观的基本特征是:认为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变过程包括经济上的工业化、城市化,政治上的民主化、法制化,文化上的理性化、科学化、大众化和通俗化,以及社会生活上的平等化和世俗化;现代化的类型可以分为原发型和传导型,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英法美是原发型、资本主义的现代化,日本史传导型、资本主义的现代化,而中国则是传导型、社会主义的现代化。

3、整体史观(全球史观)

全球史观的基本特征是:将整个人类历史看做一个整体来研究。其研究的对象不仅包括欧洲,也包括广大亚非拉地区。斯塔夫里阿诺斯在他的名著《全球通史》中对全球史观做了如下描述:研究的是全球而不是某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历史;关注的是全人类,而不仅仅是欧洲人或是非欧洲人。此外,全球史并不等于国别史或地区史的简单相加,而是重在揭示不同地区和国家历史的相互联系和影响。

这就要求我们在学习世界史时,重点考虑世界是如何从孤立走向一体的;重点理解西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工业革命、世界市场、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全球化等问题。同时,在学习中国史时,把它放在整个世界历史的大背景、大视野下进行考察。

4、唯物史观

马克思所揭示的历史观,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特征是:认为历史的主体是现实的人,他们的性质和活动受制于所处的物质生活条件;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决定社会生活、政治生活、精神生活的一般过程;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又能动的反作用于社会存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的矛盾,是推动一切盛会发展的基本矛盾,在阶级社会中表现为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具体包括: (1)社会发展动力论

生产力理论——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阶级斗争学说:阶级斗争是解决社会基本矛盾最激烈的手段,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改革的理论:改革是解决社会基本矛盾的有效途径,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改革的实质是改革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的一系列环节,其目的是为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近代的资产阶级改革都有一定的局限性,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 (2)群众与英雄的关系论: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杰出的历史人物对历史发展也有重要的作用。

九、史学基本理论及基本方法

1、生产力与生产关系

生产力:人们解决社会同自然矛盾的实际能力,是人类征服自然和改造自然使其适应社会需要的客观物质力量。(1)

第二种观点:人们征服自然、改造自然以获得物质生活资料的能力,是人类改造自然的物质力量,它表示的是生产中人对自然界的关系。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关系: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 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英国率先进行工业革命的原因

可能性:(1)经过17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比较完善的资本主义制度在英国建立起来,为工业革命提供了前提。

(2)早早期的殖民掠夺、殖民扩张和奴隶贸易中,积累了大量的原始资本,为工业革命准备了必要的财富积累。

(3)圈地运动解决了工业革命后对劳动力的需求。

(4)16-18世纪工场手工业的迅速发展为工业革命奠定了技术基础。

必然性:18世纪英国通过战争打败了欧洲其他殖民国家,征服了更广阔的海外殖民地。市场的扩大对劳动产品的需求量增加,为满足市场的需求就得提高劳动生产率,因而促成了工业革命在英国首先发生。

2、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

经济基础是指一定社会发展阶段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各个方面(即所有制形式、交换形式、分配形式)的总和。

上层建筑是建立在一定的经济基础之上的各种制度、设施和意识形态的总和。

(1)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具体表现在:①经济基础的需要决定上层建筑的产生。②经济基础的性质决定上层建筑的性质。由于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决定经济基础的性质,因而它必然在上层建筑领域也占统治地位,并决定上层建筑的性质。③经济基础的变化发展决定上层建筑的变化发展及其方向。上层建筑的各个部分由于具有不同程度的相对独立性,其改变有早有晚、有快有慢。这种情况决定了上层建筑中思想文化领域里新旧斗争的长期性。 (2) 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

这种反作用集中表现在为自己的经济基础服务。①从服务的方向上看,一方面保护和促进自己的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发展,另一方面排除反对自己的对立物。②从服务的方式看,上层建筑通过法律、经济、思想等手段的调控来为经济基础服务。③从服务的效果看,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反作用有促进、阻碍两种情况。 (3) 上层建筑反作用的性质

取决于它服务的经济基础的性质,归根到底取决于它是否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当它为适合生产力发展的经济基础服务时,它就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进步力量;反之则成为阻碍社会发展的力量。社会主义国家里的无产阶级政党是上层建筑中的核心政治力量,其先进性的发挥,就集中表现在它能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为社会主义经济基础服务。

3、个人对历史的作用

4、论从史出、史论结合

5、孤证不立

6、史料及其分类

史料是指研究或讨论历史问题的根据或依据。一般将史料分为第一手史料(原始史料——接近或透视历史问题的材料)和第二手史料(后人对第一手史料做的诠释和解释)。

7、表述的严谨性

上一篇:钣金车间主任任职资格下一篇:学习活动开展情况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