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识教学工作总结

2024-06-1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常识教学工作总结(精选8篇)

常识教学工作总结 篇1

库沟小学 刘江秀

一年来,我自觉加强业务学习,虚心求教释惑,努力理清工作思路,及时总结工作中的得与失,时时思索适合本班学生的教学方法,积极探索课堂改革的策略,积累宝贵的教学经验。

(一)加强学习,提高认识,充分担当起教研员的职责

1、夯实业务功底。随着课改的推进,学校教研工作的不断深入,让我越发感受到如果教研员的专业知识、教育理论不广博,那么工作就会肤浅,指导课就不能高瞻远瞩,因此多渠道地向书本学习,向同事学习,外出学习,在实践中反思应该是教研员的必修课。

教研工作千头万绪,但归根结底是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此我有时间就认真学习课标,阅读教材,分析教师用书,利用一切时间与教师一起研究课堂。外面的课堂教学很精彩,外面的名师各有风格。只要有机会,我就积极走出去领会名师风采,边听边权衡自己做法的利弊。每次外出学习,随带U盘,及时拷贝重要材料带回来细细研究。

2、积淀管理理论。登高望远,先学先行,学无止境。对县、市举办的各种培训活动我都认真参加学习。与此同时全面、系统地学习了学校管理理论。几分耕耘,几分收获。一年来,通过不懈的学习,我对的常识教研有了更深的认识和理解,以往拥有的不能很好的服务于全校的常识教师的恐惧感也慢慢消退,变得自信满满。

(二)帮助老师寻找教学中的病根,共同探讨医治良药,真正成为教师的业务同伴

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习获取知识的主阵地,教学是靠教师来完成的,教师不断研究教学,才能胜任教学工作。教研员的理论只有很好的落实到指导教师的课堂教学中才能发挥最大效用。适时和各位常识教师交流课堂中存在的问题和改进的策略是教研员的职责所在。2013年12月27日三位教师成功的展示了三节风格迥异的常识课堂,我组织各位教师及时反思,同时也展开了激烈的探讨,在议课过程中,教师们都能以新课改理念认真评价每一节课。谈亮点,找不足。这些都充分说明了课程改革不断深入,教师的专业水平不断得到提高。这项活动真正实现以“教师为本”,让更多的老师参与教研活动,展示自己,发展自己。牢固树立以教师专业发展为本的思想,将教学研究与教师成长融会贯通,达到凸显个性、力促均衡、全面提升。

通过教学研讨,不断提高教师专业水平。教师的引导、组织、参与作用的发挥,自学、合作、探索、发现等学习方法的实施,这都是课程改革理念中要求教师认真研究和力争做到的。我们也力争走在改革的前沿,我校品生教师张秀聪执教的《小小一张纸》在去年的全县高效课堂研讨中,以其巧妙的课堂组织和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博得与会人员的好评。在今年四月份的优质课评比中我们也收获颇丰,王桂花老师执教的《蒸发》,以其先进的教学理念和独特的教学视角及敏锐的洞察力征服了在场的评委,获得了一等奖第一名的好成绩。刘长艳老师执教的《无形的指挥棒》为学生呈现出一场场生活中的真实场景,让学生深入的思考,在无形中增长了知识,拓宽了视野,起到了润物无声的教育效果。

(三)改进实验教学评价方式,呵护孩子的探究欲望

为了激发科学教师的偏激做法,保护孩子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上学年我对科学课的评价方式做了大胆尝试,采用定性加定量的评价方式。彻底改变科学课只以成绩评判教师和学生的评定办法,注重考核学生平时动手操作技能的训练,建立平时操作成绩与期末考试成绩相结合的实验考核方法。为了把实验教学落到实处,去年我定期对中心小学的9个科学实验班级的相关实验进行了抽测考核。为使这项活动深入扎实开展,今年4月,我又对中心小学的实验班级进行了全面的抽测,从四个实验年级中的每个班级抽取10名学生,对进度内的不同实验进行操作,做到对学生学习跟踪评价,对学生实验学习的记录和过程进行跟踪分析,同时学生的操作水平也作为教师实验教学效果的重要考核因素纳入教师个人量化,并作为评选实验教学奖的必要条件。

一连串的操作跟踪调查评价,老师、学生充分感觉出领导对实验操作的重视。彻底改变了过去学生死记硬背实验、突击质量检测的现象;彻底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注重培养孩子的猜想意识、动脑思考和动手实践的能力。现在,我校的孩子们都能合理地进行实验猜想,能独立设计简单的实验方案,并对实验现象进行观察、分析。孩子们真正爱上了科学,爱上了实验,享受到了成功的喜悦。充分证明了这种多元评价方式是有利于孩子们发展的,也是值得推广的。

总之,在这一年的工作中,我学习到了许多新知识、新经验,使自己在思想认识和工作能力上有了新的提高和进一步的完善。我们坚信,昨天的成绩不只是一个终点,更是一个起点,是我们前进的动力。在梳理工作的同时,也认识到了

自身存在的不足:

1、对新的知识的学习不够,对合作学习的理解不深刻,课堂改革的创新力度不大。、服务意识还不强,不能很好的为常识教师提供服务,为他们解疑答惑。下步的打算:

1、加强学科知识的学习,创新工作方法,提高课堂效益;

2、提高服务意识,积极和常识教师交流,深入课堂听课、评课,学习教学方法,博采众长,提高教学水平。

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将更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工作,发扬优点,改正缺点,开拓前进,为美好的明天努力奋斗。

常识教学工作总结 篇2

一.古代文化常识教学的作用

1.帮助学生积累文化常识

中国古代文化博大精深, 内涵丰富, 在日常的生活中学生不可能全部接触或了解。古代文化常识教学, 可以帮助学生积累文化常识。例如, 古人一般都有名、字、号, 如陶渊明, 又名陶潜, 字元亮, 字号五柳先生。对学生进行名字文化常识教学, 可以让明白古人的名、字、号都有具体的规范, 与现代人的名字有很大的出入。

2.帮助学生解决阅读障碍

古代文言文中很多知识点有时凭借逻辑、语法等知识是不能解决的, 有时得从古代文化常识方面来解读。例如, 《孔雀东南飞》中“其日牛马嘶, 新妇入青庐”中的“青庐”, 就是一处关于礼俗的文化常识。“青庐”是指用青布搭成的蓬帐, 行婚礼的地方, 东汉至唐有这种风俗。所以, 古代文化常识教学, 可以帮助学生解决阅读障碍, 准确理解文意。

二.古代文化常识教学的实施

1.随文突破

古代文化常识涉及面极其广泛, 天文地理、伦理纲常、经济社会等等无不有所体现。高中语文教师在进行古代文化常识教学时, 可以运用穿插授课的方式, 让学生在无意识中对古代文化常识进行学习和掌握。例如, 在讲授《孔雀东南飞》一文中, 涉及到“鸡鸣”“黄昏”“人定”等时间信息, 就此可以对学生讲解古人的纪时情况。古人把一天分成十二个时段, 分别为:夜半、鸡鸣、平旦、日出、食时、隅中、日中、日昳、晡时、日入、黄昏、人定, 那么相对应的, 文中的“鸡鸣”则相当于后半夜的1-3点, “黄昏”相当于现在的19-21点, “人定”相当于21-23点。对时间的正确理解, 能够有效地梳理故事发生的时间顺序以及背景。

2.专题解读

为了提高学生对古代文化常识的学习和积累, 有必要对相关的常见的文化常识进行梳理, 编制表格, 以便学生学习掌握。例如在对古代称谓知识进行讲解时, 可以分成国讳、家讳两大块。国讳指的是臣民必须遵循的避讳, 其中包括皇帝名, 字, 谥号、皇帝父祖的名、前代年号、皇帝陵名、皇帝生肖等等, 例如, 在《荆轲刺秦王》一文中, 秦王指的就是秦始皇, 在古代历史记载上, 由于秦始皇名政, 和“正”同音, 所以把“正月”改名为“征月”。家讳是家族内部遵守的避父祖名的做法, 是和国讳相对应的。例如, 《史记》的作者司马迁祖父的名字叫做僖, 所以在史记的创作中, 所有有关“僖”的词皆用“厘”代替。

3.方法突破

知识的学习和积累是为了更好的去应用于实际, 解决问题。所以教师应该在教给学生知识的同时, 还应该交给学生运用知识的技巧, 也就是答题技巧。高考以及平常考试, 都不时出现关于文化常识的试题。例如, 对联, 作为我国的文化瑰宝, 对联是一字一音的中文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 上下两联要求字数相等, 词性相对 (名词对名词, 动词对动词, 形容词对形容词, 数词对数词等) , 还需要节奏相应, 平仄和谐。在解答对联题时, 可以借助相关、相似、相反的联想方法把句子进行拆分, 给每个词分别作对, 再把这些对出的词连缀成一句话。例如, 上联为“扫千年旧习”, 便可以拆分为“扫、千年、旧习”三个词, 结合所学知识, 与“扫”有关的词有“除、改、树、立”等, 与“千年”有关的词有“万载、百岁、一代”等, 与“旧习”有关的词有“陋习、新风”等, 从中选词连缀成句可为“扫千年旧习, 树一代新风”。教会学生对对联进行有效的拆合分析, 既有助于学生答题, 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文化内涵。

4.课外扩充

在课改实验区,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 还可以采用“研究性学习”的方式, 让学生在课外对例如官职、科举、地理、历法等中国古代文化常识做“课题”研究, 即是对相关文化常识进行收集整理, 并将“研究成果”展示、交流。让学生在这个过程中, 不光是感受中华民族几千年的优秀传统和文化, 更是积累了知识、积淀了文化, 激发了爱国情怀。

5.开展竞赛

浅议文学常识教学 篇3

关键词:文学常识教学职业需求职业德行职业个性新常识教学

从素质教育的展开到“大语文”教学的提倡,语文教学越来越重视在形势和内容上的变化,课本剧的风行、学生教学和课堂论坛模式的出现都丰富了语文课堂,使之活泼得多,感性得多。但就如今的社会形式来看,语文教学不可能彻底摆脱课堂教学、笔试考评的现状。尤其是职业教育强调语文的实效性、应用性,过多的新型教学模式会在一定程度上淡化理性的知识点教学,而且不能完成职业教育对专业能力提升的要求。所以课堂形式的多样化毕竟只能是一种点缀,不能够贯穿教学始终。

语文教学的载体——文学作品是感性的,在教学中又必须要将之与实用、高效的理性教学有机联系起来。文学常识教学的文化容量、知识面决定它不但不是多余的蛇尾,反而是最能展现学生文化素养的一个方面。也是语文教学价值在社会任何场合、职业都能有所体现的一个方面。在课堂教学中恰如其分地将之与其他知识点相联系,才能更好地贴合职业德行、职业个性塑造的社会需求。

一、时代教学

国家没有历史,便如人失了忆。没了过去。但随着历史在各类考试中地位的下降,大多数的学生对之已不甚了了,也不想去了解,除了穿越时空的电影或小说还能引起他们的注意外,真不知还有什么关于历史的东西可以得到他们的关注。

所以,通过在教学中穿插相关传说、典故,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以穿线为主,利用教材的时代性完成,同时对相关的时代流行文体精讲其起源、发展、成就、衰落,使之在学生头脑中形成一个完整的印象;分析其历史发展的时代意义及其由盛而衰的历史必然。时代教学是掌握文学常识的基础,“皮之不存,毛将焉附”,不打好这一基础,零散的知识点就无处可依,而变得难以辨别,易出现张冠李戴、时空错乱等情况。

二、人物教学

语文人物在教学的过程中最易引起学生兴趣,不管他是真实存在,还是作家虚构,他都是一个历史时期的产物,其生卒、兴衰都有其历史因素,正因他是语文人物,他的典型性决定他必然带有时代的烙印,因此有目的、有层次地进行人物教学是非常必要的。

对小说中虚构的人物,教其分析鉴赏方法的同时你会发现自己在不知不觉中融合了时代教育,人物所处的时代与之前提到的时代教学内容会连成一个整体,让学生很容易记住人物所处的时代特征,从而回忆起与这一时代相关的文学常识,达到复习巩固的作用。

对于历史上真实存在的人物,教学中要把他与平时的文学史有机地联系起来,丰富学生的历史知识,借助历史人物将之串联成线,不断补充经络,将之加粗、加厚。

三、作家教学

作家是文学常识中的重要考点,一位作家就是一张网,连在一起就是古今中外,部分教师只在首次接触某位作家时将其重点作品、流派、文风加以介绍,试图节省不必要的时间,多进行教材讲析。实际上在教学过程中适当地加入作者生平经历的介绍是非常必要的。

教师可以借助教材启发学生深究其成因,从而达到全面掌握某位作家的目的。比如司马迁,他受刑的无奈、为人的坚忍、完成作品的艰辛,都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这种印象使学生对他的作品和他作品中的相关历史人物均会产生一种莫名的情感,带着这种情感去学习《史记》及其相关作品必会事半功倍。比如屈原,讲他的身世,他的美政思想,再让学生读《离骚》的时候恐怕就会不忍抱怨文章的艰涩难懂,而努力地去解读这位文坛巨匠那颗“忧愁幽思”的忠君爱国之心了吧。自古“文章憎命达”,又有哪一位文坛巨匠没有自己的忧愁,此心亦同,古今中外亦同。

四、新常识教学

文学常识教学还有一个很重要的一个环节,那就是新常识教学。旁征博引应是每位语文教师都应擅长的教学技能,旁征博引不光要博古还应通今。现在的学生虽然有较多的信息来源,却大多不善利用,对新闻不感兴趣,上网只知游戏,关心娱乐新动向,却对时事一无所知。作为语文教师不但有义务也有责任教导学生关注时事,了解世界。陶行知前辈提倡“生活主义”,他认为“生活主义包含万状,凡人生所需皆属之”,教育者应“在一般的生活里,找出教育的特殊意义,发挥出教育的特殊力量,同时要在特殊的教育里找出一般的生活联系,展开对一般生活的普遍而深刻的影响,把教育推广到普及的教育”。文学常识教学同样不能脱离社会,并不是只有作古的人才能教育人,恰恰相反,现实中活着的人才最有说服力,我们不能忽略掉眼前的实例,舍近求远。俗话说“时势造英雄”,古人的成功有他们的时代背景、历史必然,不能让学生只沉醉于对古人的羡慕,必须让他们有可以追求的目标。新常识教学可以完成这一任务,将学生引向新时代为他们铺设的康庄大路。

常识教学工作总结 篇4

本人担任五年级生命与健康常识的教学任务,一学期来,认真备课、上课、听课、评课,及时批改作业、讲评作业,做好课后辅导工作,广泛涉猎各种知识,形成比较完整的知识结构,严格要求学生,尊重学生,发扬教学民主,使学生学有所得,不断提高,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思想觉悟,并顺利完成教育教学任务。

下面是本人一学期的教学经验及教训。

1、要提高教学质量,关键是上好课。为了上好课,我做了下面的工作:

⑴课前准备:备好课。

①认真钻研教材,对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每句话、每个字都弄清楚,了解教材的结构,重点与难点,掌握知识的逻辑,能运用自如,知道应补充哪些资料,怎样才能教好。

②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技能的质量,他们的兴趣、需要、方法、习惯,学习新知识可能会有哪些困难,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③考虑教法,解决如何把已掌握的教材传授给学生,包括如何组织教材、如何安排每节课的活动。⑵课堂上的情况。

组织好课堂教学,关注全体学生,注意信息反馈,调动学生的有意注意,使其保持相对稳定性,同时,激发学生的情感,使他们产生愉悦的心境,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课堂语言简洁明了,克服了以前重复的毛病,课堂提问面向全体学生,注意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要提高教学质量,就要抓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并使这一工作贯彻到对学生的学习指导中去,还要做好对学生学习的辅导和帮助工作。握握他的手,摸摸他的头,或帮助整理衣服。从赞美着手,所有的人都渴望得到别人的理解和尊重,对他的处境、想法表示深刻的理解和尊重,还有在批评学生之前,先谈谈自己工作的不足。

3、积极参与听课、评课,虚心向同行学习教学方法,博采众长,提高教学水平。

4、培养多种兴趣爱好,到图书馆博览群书,不断扩宽知识面,为教学内容注入新鲜血液。

常识组教研工作总结 篇5

一、学期所开展的教研活动。

学期来,我们按照学校工作计划,制定常识教研组工作计划,同时在学校的逐周安排下严格按照活动计划开展活动。学初组织了《新课标》的学习,接着先后组织了体育课研讨活动。科学课研讨活动,音乐课研讨活动,品德与生活课研讨活动,美术课研讨活动,等多次教学研讨活动。

二、学期教研活动取得的成效。

1、提高了认识。

学校的教育教学是从多方面全方位的,推进素质教育不能不抓好常识类学科的教学工作,思想品德课是直接教育学生从小懂得如何做人,科学课是教学生从小初步懂得一些各方面的科学知识,科学道理,就说是音体美(过去所谓的小三门)是事关学生全面发展,突出特长,使学生长大立于社会不可缺少的学科。虽说常识类学科不进行统一考试,但对学生的成长和长大立于社会关系重大。所以我们要力争教好课,上好课,不断研究课。力争使学生在常识类学科的学习中都有所得,这是在开学初研究制定教研计划时常识类学科教师的共同心声。

2、课程改革初见成效,课堂效果明显提高。

课程改革主要是课堂教学的改革,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习获取知识的主阵地。教师的引导,组织,参与作用的发挥学生为主体,自学、合作、探索、发现等学习方法的实施,这都是课程改革理念中要求教师认真研究和力争做到的。还课堂于学生,变“要你学”为“我要学”所有这些新的理念要求,在我们所组织的公开教学研讨课上都有所体现。如前面所说的刘玉彬老师的科学课,让学生小组合作试验,教师引导参与,最终学生从实验中得出结论。李翠萍老师的品德课《有你,我们的生活充满阳光》教师以课件的形式出示两人以不同的态度向老大爷问事,而得到不同的回报,创设情景导课,这样超越文本,又回归文本的设计得到了听课教师的公认,同时她的课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达到了本节的教学目标。梁善文老师的美术课,屏幕先出示课件激发学生欲望,引导学生自学,小组合作制作,发挥学生的想象,并对学生的作品进行展示,这样的课上的实。

3、通过教学研讨,不断提高教师专业水平。

教学是靠教师来完成的,教师不断研究教学,才能胜任教学工作。加强常识类学科的教学研究,在现阶段尤为重要。学期来,我们常识类学科教研组,不论从《科学》《品德与生活》《体育》《音乐》《美术》,等这五个学科各组织了一次课堂公开教学研讨活动,因为只有抓课堂才能在教学上抓到实处。由于一开学学校就下发了教研活动一览表,表中明确了活动承担人,组织人及参加人,所以承担人早定内容,早做准备。从设计到备课,从说课到做课都能认真做好充分准备,所以执教教师上课得心应手,使听课教师听后都有所得,起到了示范引领的作用,在评课过程中,教师们都能以新课改理念认真评价每一节课。谈亮点,找不足。这些都充分说明了课程改革不断深入,教师的专业水平不断得到提高。

三、不足与改进措施。

1、继续加大新课标的学习,新课标是教学的依据,只有学习和掌握了新课标中的理念与要求,才能把握教学的方向,有的放矢的施展教学工作。

2、继续强化认识,抓好常态教学。组织公开课研讨,这只是课中的几节。教者固然准备的要认真,要精心设计。但教学任务的完成要落实在每节课上,所以抓好常态课是教学的重点。同时要不断强化任课教师认真上好常识类课的认识,不能以不考试而以“副科”对待常识类课教学。

3、研究常识类课的备课,常识类课的备课实行简案,但我们从检查中发现,有些备课简的让人感到没有什么实用性,只是几条标题,找不到教学的知识点或课堂的整体感。

自己总结家装常识 篇6

1、首先重要的是心理素质,要不卑不吭,你要把客户当成你的朋友一样,无话不谈,什么题材的话题都可以拿出来和他讨论。(就是让他感觉你是博学多材,记住自己不懂的地方要尽量避开)

2、你的眼神是主要的武器,要用你的眼神去打动客户,让他在你的眼神中看到真诚,谈话的时候要尽量盯着对方的眼神。

3、说话的语气,要和气有感染力和亲和力,声调要温柔,声音不要太高,可以让你对面的人听到就OK,最好你能做到抑扬顿挫。

4、笑容,时刻要记着你的笑,要浅浅的笑,千万不要把你的大牙齿全暴露光了(男女一样)。

5、你的谈话要有适当的手势配合(这个就是个人的习惯了,不要太夸张,要有度,不太清楚的可以去看看礼仪方面的书籍)

6、根据现场详细的述说装修后的利弊,利自不必说,有利花钱很值。弊是当然要解决的,解决是要花钱的。客户自然会做好花钱的心理准备。

7、替客户打算,多罗列一些你熟知的材料、工艺和预算,总有一款是适合他的,除非他只是问问而已。

8、不急于谈成,如果你店大,你大可建议客户多去看看,转转,比较一下,不要给他你很想谈成这个单子的感觉,当然别忘了先把你自己介绍清楚。

9、如果你的店小,那只有热情的服务和近乎透明的底价报给他,并明确的告诉他这样的设计和造价以及施工质量在本地决不会有第二家,即使有也肯定有问题(出于竞争只能这么说了)。

10、其他的硬件我想大家都明白,好的工队和你所在公司的良好运作也很重要,否则你即使谈成了单也未必拿的到提成。

11、博得客户的信任。这点非常主要,客户对你产生信任,意味着你的话就是圣旨.接下来的沟通将会非常容易。

12、了解客户的意图。客户分为几种,有的有钱,不在乎多花钱,了解这点可以着重在设计、效果、风格方面沟通,不要提装修款的事,设计风格一般为豪华、富贵。有的有钱,但不想多花钱,对此可从简约设计风格入手,适当降低预算,但设计还是首要考虑的。有的不是很有钱,但又想装出好的设计效果,对此种情况要设计、预算齐头并进,但侧重点是预算。有的没有钱,但又想装修,对此着重从质量、预算沟通,设计只是其次。

13、推销你的公司让客户打消对于公司的不信任感,这点可从质量、信誉、服务、售后等方面入手.14、详尽仔细的讲解要求整个沟通过程中的讲解,尤其是涉及专业知识的讲解要尽可能细致,这样客户更能够信服你。

15、促成适时提出让客户交纳设计定金,如果客户拒绝,可对之前的沟通进行补充,带领客户观看施工现场等方式进一步拉近于客户的距离。

16、第一次谈方案!主要注意的是不要冷场!一般的人也是不善于谈客户的人,可能只是简单的和客户介绍一下你的设计。

比如:李先生您好,这是您的客厅,我们根据您的想法,为您包了垭口,这给您做了电视背景墙,我们的电视背景墙是用XXXXXXX做的!将来做出来绝对漂亮!等等

我们谈客户不是一定非要把你的设计或者什么灌输到他的脑子里面!我们重要的是做到让他记住你这个人、你这个公司,因为现在的客户选择公司一般会选择1~3家,有的可能会更多。在这么多同行业的竞争中,而且你的优势不是很突出的情况下,你只能让他记住你!对你信任!要他能把你当朋友,一般情况下你的单成功率已经达到80%。

17、怎么去谈客户不要冷场的方法。

(1)见客户时,称呼客户要注意(×先生或×哥、×姐等),谈完设计,就应该把话题引到其他方面了,比如实在不好找和客户适合的话题,就先拿你设计的沙发开始,你可以和他说将来施工完毕后设计师可以陪着你选择沙发,这样就开始谈你这个设计中,将来配置什么样子的沙发比较好,在沙发的质量,色泽,款式,生产厂家,大谈特谈了。

(2)沙发完了!开始谈电视,窗帘,灯具!给他们当导游,介绍公司现有主材,帮他们参考。

(3)最后谈的差不多了,应该适当提醒客户对方案以及报价满意吗?(不满意也没关系,再约他一次)。这时候你应该试探性的问问客户,您看什么时候咱们能定?什么时候咱们能签?如果他说不急,你就告诉他说比如现在的情况,你应该说,马上雨季要来了!能早点装修!木材不容易受潮,不容易变形等等!这个就个人具体发挥了!

18、在谈单前先要给自己定位,我们也许没有他们那样的生活,但我们是可以拥有他们的那种想法,大体上可以分成以下几种,只要了解了他们的生活习惯,这样子谈单时才会得心应手。

(1)白领工层:他们一般是存钱买房子装修房子(钱来得不易)多数会选择现代简约分格(可以告诉他们这种分格是最省钱最接近于社会的装修)

(2)爆发户:他们一般是一下子就有钱的(钱来得易),多数会选择富丽堂皇的装修,这样才能体现他们的有钱(可以告诉他们欧式的装修是在欧美等地最有钱人们生活的空间,这样才能体现出他们的富豪.大家多看些欧式的书再谈)

(3)豪门世家:他们是一直生活在有钱的世界里(很有资金),基本上是经过高等教育只有艺术才能体现他的学识(这类人是高学历、高思维的,你最好能把他的房子说些缺点,然后你再说上用什么方法能补救,再告诉他这样的设计,最适合他这样做出的效果,赋有什么样的艺术感。)

19、第一次与客户的交流很可能影响到客户对你的印象。那么,要想与客户进行很好的交流,首先要有一个突破口。例如:

两个场景:

(1)张小姐过来看方案,一个设计师过来接待,直接讲方案。

(2)张小姐过来看方案,一个设计师说:“张小姐,今天不上班?你今天精神很好,你今天这件衣服很漂亮„„”

比较一下,哪一种开场白更能够接近客户?

20、提问是沟通,学会提问。

(1)如果您希望客户满意,那就多提问,不断的提问可以有效而正确地了解顾客服务的信息。

例如:

您喜欢什么样的风格?

您从事什么职业?

您这套房子将会有几个人一起住?

您的小孩几岁?他喜欢什么颜色?

(2)提问要注意方式,不要让对方因为你的发问而终结,要创造可延续对话的问题:

例如:

需要我帮忙吗? 我可以怎样帮助您?(我能为您做点什么?)

您喜欢黑胡桃吗? 您喜欢哪一种风格的材料?

这是您想要的牌子吗? 您为什么比较喜欢那个牌子?

明天开工行吗? 您看哪一天开工比较好?

这个方案行吗? 您觉得这个方案怎么样?

我们明天过去给您量房好吗?

1、首先重要的是心理素质,要不卑不吭,你要把客户当成你的朋友一样,无话不谈,什么题材的话题都可以拿出来和他讨论。(就是让他感觉你是博学多

材,记住自己不懂的地方要尽量避开)

2、你的眼神是主要的武器,要用你的眼神去打动客户,让他在你的眼神中看到真诚,谈话的时候要尽量盯着对方的眼神。

3、说话的语气,要和气有感染力和亲和力,声调要温柔,声音不要太高,可以让你对面的人听到就OK,最好你能做到抑扬顿挫。

4、笑容,时刻要记着你的笑,要浅浅的笑,千万不要把你的大牙齿全暴露光了(男女一样)。

5、你的谈话要有适当的手势配合(这个就是个人的习惯了,不要太夸张,要有度,不太清楚的可以去看看礼仪方面的书籍)

6、根据现场详细的述说装修后的利弊,利自不必说,有利花钱很值。弊是当然要解决的,解决是要花钱的。客户自然会做好花钱的心理准备。

7、替客户打算,多罗列一些你熟知的材料、工艺和预算,总有一款是适合他的,除非他只是问问而已。

8、不急于谈成,如果你店大,你大可建议客户多去看看,转转,比较一下,不要给他你很想谈成这个单子的感觉,当然别忘了先把你自己介绍清楚。

9、如果你的店小,那只有热情的服务和近乎透明的底价报给他,并明确的告诉他这样的设计和造价以及施工质量在本地决不会有第二家,即使有也肯定有问题(出于竞争只能这么说了)。

10、其他的硬件我想大家都明白,好的工队和你所在公司的良好运作也很重要,否则你即使谈成了单也未必拿的到提成。

11、博得客户的信任。这点非常主要,客户对你产生信任,意味着你的话就是圣旨.接下来的沟通将会非常容易。

12、了解客户的意图。客户分为几种,有的有钱,不在乎多花钱,了解这点可以着重在设计、效果、风格方面沟通,不要提装修款的事,设计风格一般为豪华、富贵。有的有钱,但不想多花钱,对此可从简约设计风格入手,适当降低预算,但设计还是首要考虑的。有的不是很有钱,但又想装出好的设计效果,对此种情况要设计、预算齐头并进,但侧重点是预算。有的没有钱,但又想装修,对此着重从质量、预算沟通,设计只是其次。

13、推销你的公司让客户打消对于公司的不信任感,这点可从质量、信誉、服务、售后等方面入手.14、详尽仔细的讲解要求整个沟通过程中的讲解,尤其是涉及专业知识的讲解要尽可能细致,这样客户更能够信服你。

15、促成适时提出让客户交纳设计定金,如果客户拒绝,可对之前的沟通进行补充,带领客户观看施工现场等方式进一步拉近于客户的距离。

16、第一次谈方案!主要注意的是不要冷场!一般的人也是不善于谈客户的人,可能只是简单的和客户介绍一下你的设计。

比如:李先生您好,这是您的客厅,我们根据您的想法,为您包了垭口,这给您做了电视背景墙,我们的电视背景墙是用XXXXXXX做的!将来做出来绝对漂亮!等等

我们谈客户不是一定非要把你的设计或者什么灌输到他的脑子里面!我们重要的是做到让他记住你这个人、你这个公司,因为现在的客户选择公司一般会选择1~3家,有的可能会更多。在这么多同行业的竞争中,而且你的优势不是很突出的情况下,你只能让他记住你!对你信任!要他能把你当朋友,一般情况下你的单成功率已经达到80%。

17、怎么去谈客户不要冷场的方法。

(1)见客户时,称呼客户要注意(×先生或×哥、×姐等),谈完设计,就应该把话题引到其他方面了,比如实在不好找和客户适合的话题,就先拿你设计的沙发开始,你可以和他说将来施工完毕后设计师可以陪着你选择沙发,这样就开始谈你这个设计中,将来配置什么样子的沙发比较好,在沙发的质量,色泽,款式,生产厂家,大谈特谈了。

(2)沙发完了!开始谈电视,窗帘,灯具!给他们当导游,介绍公司现有主材,帮他们参考。

(3)最后谈的差不多了,应该适当提醒客户对方案以及报价满意吗?(不满意也没关系,再约他一次)。这时候你应该试探性的问问客户,您看什么时候咱们能定?什么时候咱们能签?如果他说不急,你就告诉他说比如现在的情况,你应该说,马上雨季要来了!能早点装修!木材不容易受潮,不容易变形等等!这个就个人具体发挥了!

18、在谈单前先要给自己定位,我们也许没有他们那样的生活,但我们是可以拥有他们的那种想法,大体上可以分成以下几种,只要了解了他们的生活习惯,这样子谈单时才会得心应手。

(1)白领工层:他们一般是存钱买房子装修房子(钱来得不易)多数会选择现代简约分格(可以告诉他们这种分格是最省钱最接近于社会的装修)

(2)爆发户:他们一般是一下子就有钱的(钱来得易),多数会选择富丽堂皇的装修,这样才能体现他们的有钱(可以告诉他们欧式的装修是在欧美等地最有钱人们生活的空间,这样才能体现出他们的富豪.大家多看些欧式的书再谈)

(3)豪门世家:他们是一直生活在有钱的世界里(很有资金),基本上是经过高等教育只有艺术才能体现他的学识(这类人是高学历、高思维的,你最好能把他的房子说些缺点,然后你再说上用什么方法能补救,再告诉他这样的设计,最适合他这样做出的效果,赋有什么样的艺术感。)

19、第一次与客户的交流很可能影响到客户对你的印象。那么,要想与客户进行很好的交流,首先要有一个突破口。例如:

两个场景:

(1)张小姐过来看方案,一个设计师过来接待,直接讲方案。

(2)张小姐过来看方案,一个设计师说:“张小姐,今天不上班?你今天精神很好,你今天这件衣服很漂亮„„”

比较一下,哪一种开场白更能够接近客户?

20、提问是沟通,学会提问。

(1)如果您希望客户满意,那就多提问,不断的提问可以有效而正确地了解顾客服务的信息。

例如:

您喜欢什么样的风格?

您从事什么职业?

您这套房子将会有几个人一起住?

您的小孩几岁?他喜欢什么颜色?

(2)提问要注意方式,不要让对方因为你的发问而终结,要创造可延续对话的问题:

例如:

需要我帮忙吗? 我可以怎样帮助您?(我能为您做点什么?)您喜欢黑胡桃吗? 您喜欢哪一种风格的材料?

这是您想要的牌子吗? 您为什么比较喜欢那个牌子?

明天开工行吗? 您看哪一天开工比较好?

这个方案行吗? 您觉得这个方案怎么样?

找回遗失了的语文教学常识 篇7

现在大家都在口口声声地说尊重学生, 但是在教学实践中“以学生为主体”依然是个问题。经常在一些课堂上看到, 教师出示的一些“学习目标”或“学习提示”, 无非就是读、找、画、写之类的命令要求。虽然也是先学后教的走向, 但是怎样组织“学”、怎样让学生主动地“学”还是值得研究的。现在教师都是以自己既定的设计来引领教 学推进, 而不是主体间的协商推进, 一不小心教师主导就变成了主宰, 没有想学生想干什么、学生需要什么。

苏霍姆林斯基说:“只有当学习在丰富多彩的精神生活的背景下进行的时候, 只有当集体与个人的和谐成为这种丰富性的核心的时候, 学习才能成为人愿意去从事的活动。”课堂教学是师生、生生主体之间的交互活动, “当学生们有了一种良好的共同体感觉, 即在这个共同体中, 人们相互尊重, 每一个人都对学习兴趣盎然, 每一个人都有充分的安全感, 从而敢于在不断失误中寻找正确的答案, 此时, 课堂和整个学校将会大为改善和提高”。潘新和先生指出:“什么时候教育能在对儿童的认识建构和天性养护中找到一个妥善的结合点, 那才是理想的教育。”

“天命之谓性, 率性之谓道, 修道之谓教。” (《中庸》) 古今中外的教育家们无不奉行教育发展的个性的准则。教育的本质功能就在于实现人的自由发展与人的“社会 化”的和谐统一, 一切真正的教育都是以人为本的教育。帕尔默指出:“好的老师具有联合能力。他们能够将自己、所教学科和他们的学生编织成复杂的联系网, 以便学生能够学会去编织一个他们自己的世界。”正确认识并妥善处理学生、教师及其所教学科 (教材) 这三大基本要素之间的关系, 尤其是摆正和协调师生之间的关系, 是保证课堂教学能否优质高效的关键。

《标准》指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人。”这便是新课程对师生的角色定位。“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这便 是新课程认定的师、生、文本三大基本教学要素之间的相互运动关系。“组织者、引导者”与“学习主人”之间究竟是一种怎样的关系? 又怎样理解和执行“学生、教师、文本”三者之间的“平等对话”?

要还学生学习主人的地位, 首先要“目中有人”。教师要确立民主的教育思想和为教育对象服务的意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他们有理由也有权利要求得到最佳的服务。我们应当明白:学生、教师、文本三要素, 从人格意义上说, 应该是平等的;但事实上, 从学识、经历、现实身份等方面看, 他们又是不对等的。学生虽然名为“学习主人”, 但还是未成熟的、成长发展中的“主人”, 知识经验、认识能力还明显不足, 在教学对话中相对处于弱势地位。作为教学中介的文本, 只是静态定型的符号表达, 主体 (作者) 是缺场的, 其意义、价值, 全在读者的理解, 最终只能“任人评说”。唯有教师, 无论是现实身份, 还是能力智慧, 都明显地占据支配性的强势地位, 再加之传统文化自然遗存的潜意识的“师道尊严”, 很容易滋长教师的“霸气”, 一不小心就会搞出种种一厢情愿的东西来。

确立学生“主人”地位, 要防止两种不良倾向:一是过高地要求学生, 急于求成、揠苗助长。杜威曾说:“教育者要尊重未成年状态。”目前国际社会基本认同的儿童观是:第一, 必须将儿童当人看待, 尊重其独立人格;第二, 必须将儿童当儿童看待, 不能将其当作“成人的预备”;第三, 儿童在成长期, 应尽量给其提供与之身心适应的生活。作为小学语文教师, 要注意用发展的观点看待学生。不能一厢情愿地用成人的标准去改造学生, 更不能将成人社会激烈竞争的压力过早地转嫁给学生, 把学生当成为成人获取荣誉的牺牲品。二是过低地估计学生, 任意“越位”, 甚至侵害学生权益, 损害学生独立人格。小学是基础教育的启蒙阶段, 学生是天真稚嫩的蒙童, 他们还不具备辨别与选择的本领, 也缺乏维护自己尊严和权利的能力。我们应尊重学生的“未成年状态”, 珍惜纯朴的童真童趣, 充分理解学生的年龄特征及成长的阶段性。宽容学生身上存在的不足, 允许学生犯错误, 耐心帮助学生纠正错误, 克服不足。要真正把学生看成学习的小主人, 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 创造民主的教学氛围, 促进他们健康地发展。保证他们享有幸福的童年, 奔向美好的未来。

长期以来, 我们习惯沿用“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说法。然而由于师生能力、地位差别的现实存在, 传统师道尊严意识的影响, 许多人稍一不慎就把“主导”变为“主宰”:做起事来, 主观武断, 目中无人。一些本该学生自主去完成的任务, 教师经常越权、越位;许多原本该教师努力做好的事情, 却又做得很不到位。语文教学所追求的, 就是用教师的主导作用确保学生主体地位的实现。既要保证教师的主导地位, 又要保证学生的主体地位;既要防止教师越俎代庖“代学生学语文”的现象;又要防止以“加强自学”为由, 丧失教师在教学中的指导作用, 让学生放任自流。

“主体性”原本是指主体与客体发生关系时所表现出来的以“自我”为中心的能动性、占有性。以往的教学, 总是片面强调教学要素各自的“主体性”, 结果闹出个“三中心” (教师中心、教材中心、学生或儿童中心) 。“三中心”之所以有问题, 是因为在以一方为中心的时候, 总是使其他各方处于次要地位, 从而出现占有与被占有、支配与被支配的不正常关系。

课堂教学是主体之间的交互活动, 新时代的教学关系是“主体间”的关系。所谓“主体间性”, 是指两个或多个主体的内在相关性。它是主体与主体在交往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和谐一致性, 强调的是各主体之间的相互理解与沟通, 以实现相互认同、达成共识, 最终实现互补双赢的目的。“主体间性”以主体性为基础, 但又是对个人主体性的超越, 它超越了主体性的自我化倾向, 倡导一种主体间的共同性, 但又保留了个人主体性本身的根本特征。它不泯灭个人主体性, 但又强调整体性和谐性的存在。一方面, 主体间性意味着师生是完全平等的主体与主体的关系, 他们在交往的过程中, 都有参与计划、执行、调控的均等机会;都有表达愿望、倾听意见、作出判断、劝告、解释以及辩护挑战的均等机会。另一方面, 主体间性还意味着师生之间的相互促进、相互发展。在教育交往的过程中, 师生双方不断地相互输出、相互吸收, 并通过内化、重构, 不断寻找新的出发点, 突破点, 建构超越以往的新的内容。在这样的教育活动中, 师生任何一方的发展, 都会促进、带动另一方的发展。强调“主体间性”, 无论是主动发表, 还是倾听、应对, 都不丧失自己主体的独立性与能动性, 主体与主体之间只有相互交流、互补互利, 绝不存在谁占有谁、谁支配谁的问题。教师再不是知识的垄断者, 教学也不再是“传道、授业、解惑”的“授受”行为。课堂教学活动, 是每一个教师和学生生命历程中的一段重要经历, 是人生中充满生命活力的重要构成部分。所有参与者都应当在智力、情感和人际交往的活动中, 实现自己的多种需要, 使自己的潜在能力不断得以发挥。尤其是对生命活力焕发、正值人生启蒙阶段的学生而言, 课堂教学的整体质量, 会直接影响他们今天的茁壮成长和明天的可持续发展。

强调“主体间性”, 将对语文教师提出种种新的挑战, 教师的角色将要发生一系列微妙转变:变自我中心、单向线性运动为多向沟通、协调互动;变外在机械操作为内在精神影响;变知识信息加工和整理为身心观照与呵护。时代要求我们努力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 与学生一起把教学课堂构建成一个美好的精神家园。

“主体间性”的体现应当呈现为两个“组块”:一是教师适度地“退让”, 学生才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亲近课本 (或文本) , 去享受自学探究的乐趣。教师要做的就是鼓励学生利用自己的已有经验, 去与文本对话, 倾听作者的心声, 并敢于质疑, 敢于叫板, 有“打破沙锅问到底”的韧劲。二是教师艺术地“引导”, 让学生的学习由封闭走向开放, 与同学对话切磋, 在交流讨论中激发智慧的火花, 从而尝到集思广益共享成果的乐趣。

其实看一堂课“主体间”的活动主要还是看学生的主动参与度及情绪表现, 因为这一直是语文课堂的“软肋”。学生能否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和提出问题, 是否真正地由学“答”到学“问”是语文学习方式由被动接受转向主动生成的重大突破口。教师要有计划地精 心培养学生发问质疑的能力, 并能按照学生提出的实际问题, 随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案, 从而把教的起点建立在学的起点之上,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保障学生主体活动的实效。

李海林先生认为, 教师要“通过引导学生学习教材发挥‘主导’作用却又丝毫不损害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通过对教材的语言操作实现‘主体’地位却又丝毫无碍于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 就必须使“教师的主导作用以学生对教材的主体活动为前提, 学生的主体活动以教师对教材的引导为方向”。

所谓教学“对话”, 应当是指所有参与教学活动的主体之间的多向碰撞交流, 包括学生与文本、教师与文本、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间的相互纵横交错的切磋沟通, 而不是单单由教师向学生介绍文本, 或讲解相关知识。而在教学实践中, 常常出现一种见怪不怪的“围城现象”:一方面, 教师通过精心备课, 对课文内容已经充分了解、烂熟于心, 总是想丢开文本, 畅谈一些“关于文本”的东西, 就像在城里早已呆腻了的人, 一心想跑出城去, 看看外面的风景;另一方面, 对学生来说, 刚接触一篇新课文, 文本中的人物、故事、场景都强烈地吸引着他, 就像来到一座向往的新城前, 急于进到城里, 去饱览美丽的风光。而有些教师却紧紧拽着学生来听他的唠叨, 硬是不让学生“进城”。要知道, 真正的好课不在教师的“精心预设”, 而在如何充分调动与发掘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让教师的“精心预设”与学生的“自主生成”实现和谐统一。

一个好的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应是变通性的、预测性的, 而不是规限性的、预定性的;教学过程应是动态的、弹性的、开放的, 而不是静态的、机械的、封闭的;教学方法应是灵活多样、随机应变的, 而不是单一固定、一成不变的。而且, 在教学活动的进程中, 要努力让学生了解教师的教学意图, 带着清醒的自我意识参与学习过程, 明白每一教学环节的问题情境、任务要求, 既知道自己应该干些什么, 又懂得该怎样去干。课堂上, 教师的一个比喻, 一个暗示, 一举一动、一颦一笑、一个眼神……学生都能心知肚明、意会神通。这样才能保证教学信息的最佳传递, 师生的教学活动才能同题、同步、同频, 达到配合默契、心理共鸣、情感共振。切记, 教学中是教师想办法使自己的所作所为与学生的年龄特征相似, 配合学生圆满地完成学习任务;而不是相反, 强制学生处处与教师的思维方式相似, “配合”教师完成他的课堂“表演”。奥苏贝伯说:“如果我不得不把全部教育心理学还原为一条原理的话, 我将会说, 影响学生学习最重要的因素, 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 根据学生原有知识状况进行教学。”霍姆林斯基也说:“在我看来, 教给学生能借助已有的知识去获取知识, 这是最高的教学技巧之所在。”对于学生的实际知识状况, 光凭教师的主观估计是不够的, 必须在学习实践中试一试才行。决定教学程序的依据不是手中的教案, 而是眼前的学生。要充分了解和掌握全体学生的基础条件、经验储备, 掌握其知与未知、能与未能、长与短、好与恶, 还要努力创造与学生经验相似的学习情境, 使教学过程与学生的认知规律相似、匹配。

教学“对话”中“主体间”关系的实质是两个关键环节:一是确保“学”的质量, 二是确保“导”的力度, 实际上就是“学而后导”或“先学后教”的理念。“学”的过程中, 教师要做的就是多提试探性问题, 把发现的机会让给学生;多让学生试一试, 把表现的机会留给学生;多开拓思路, 多指点办法, 让学生自己攻克难关, 把成功的机会留给学生。“导”的过程中, 教师应结合学生自己表现的自学成果, 及时捕捉转瞬即逝的动态资源, 给予准确评价, 创造更多的教育价值;随时抓住学生迸发出来的点滴思维火花, 助其燃烧、发光;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的目标, 及时排除干扰因素, 扭转各种偏离目标的随意行为;针对学生理解的不足之处, 指点迷津、开启心智, 并不时设置新悬念, 提出新问题, 使学习层层递进, 不断得到新的突破与升华。

参考文献

[1]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0.

[2]高万同.相似与互构.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 2011.

[3]潘新和.语文:表现与存在.福州:福建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4.

[4]帕克·帕尔默.教学勇气——漫步教师心灵.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6.

国学常识与中学文言文教学 篇8

大陆作家王蒙曾呼吁全球华人保卫汉语,展开一场保卫战。王蒙先生针对的主要是由于英语、拉丁文在国内的普遍使用,使得中华母语遭受到前所未有的伤害。这当然是汉语危机的一种的表现。有些作家对汉语不够尊重,作品中充满着一些污秽、暴力的语言,传播着没有道德感的内容,对青少年的成长有着极大的危害性,损害了汉语写作的尊严,这也是汉语危机的表现之一。汉语的危机还来自网络语言向现实生活的渗透。现在的网络语言让家长和老师一头雾水,对于当代的青少年来说,却显得“活泼可爱,不死板”。有些学生在作文里时常冒出个网络上的词语,对此若不加以正确引导,极有可能养成不规范使用语言文字的坏习惯。

事实上,对于汉语可能发生的危机,早在20世纪70年代,台湾作家余光中先生就写了一篇文章,叫做《哀中文之式微》,感叹现代中国人母语能力的下降。

余先生的预言不幸而言中了。今天的中学生,学习文言文,真的比学外语还费劲。我们为什么要学习文言文?为了让中国的孩子找到回家的路。这跟外国人学汉语的意义是不一样的。国学衰微,已是不争的事实。有责任心的语文教师自然要利用中学语文的文言文教学来宣传国学常识,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薪火。

一、从国学说起

1.国学的名称

“国学”指中国学术,是中国一切学问的总称。与“西学”相对而言,这一名称始于清代。清道光二十年(1840),鸦片战争之后,西学渐进,遂有国学、西学的名称相对而存在。张之洞崇尚洋务,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中学”即“国学”。

2.国学研究的范围

国学研究的范围广泛。

清代姚鼐(1732-1815)将中国学问分为义理之学、考据之学、词章之学。

曾国藩主张增添经世之学(经济之学)。这样,中国人就把学术分为了四大类,而每一大类里,又涵盖一些小类,列举大要如下:

义理之学:经学、子学、玄学、佛学、理学、现代哲学;

考据之学:语言学、文字学、声韵学、训诂学、目录学、校勘学、考古学、金石学、敦煌学;

经世之学:天文学、地理学、历算学、博物学、医学、兵学、政学、以及今日的自然科学;

词章之学:文章学、文法学、修辞学、诗学、词学、散曲学、戏剧学、小说学、俗文学、文学批评、可以扩展为文学和艺术。

3.国学典籍的分类

历代的分类很多,各有不同:西汉刘歆(刘向之子)《七略》的七分法;西晋荀勖中(勖,音旭,勉励,勉力)《中经新簿》的四分法:分为甲乙丙丁四部;南朝宋王俭《七志》的七分法;《隋书•经籍志》的四分法:改为经、史、子、集四部。

我们最应该知道的一种分类方法是清代《四库全书》的四分法:

经部:《四书》、《五经》、《孝经》、五经总义、乐类、小学等书;

史部:正史、编年、纪事本末、别史、杂史、诏令、奏议、传记、史钞、载记、时令、地理、职官、政书、目录、史评的书;

子部:儒家、兵家、法家、农家、医家、天文算法、术数、艺术、谱录、杂家、类书、小说、释家、道家的书;

集部:《楚辞》、别集、总集、诗文评、词曲等书。

二、经学常识与中学语文文言文

中国文化的主流是儒文化,儒家思想的基本典籍就是经书。经学常识对于学习文言文是十分重要的。

1.经字的涵义

经字的本义是织布的纵丝。许慎《说文解字》中的解释为“经,织从丝也。”

经字的引申义,班固解释为“经,常也。”,有五常之道,故曰五经,言不变之常经也。

经字的假借义,刘熙解释为“经,径也,常典也。”如径路无所不通,可常用也。

一般人认为五经这些书是记载天道人事常理的书,所以称之为经书。

2.经书的范围:

《庄子•天下》篇首先提出六经之说:《诗》以道志,《书》以道事,《礼》以道行,《乐》以道和,《易》以道阴阳,《春秋》以道名分。《诗》、《书》诗文字的教育,比较浅显;《礼》诗约束人的行为的,《乐》是陶冶人的品性的,《易》是明阴阳之变、天人之际的,即宇宙与人生哲学,《春秋》是孔子的政治主张,借褒贬往事以示其微言大义的。

六经只有其名,因为《乐经》已失传,实际上只有五经。自唐而后,又有七经、九经、十经、十二经、十三经之说。我们应该了解一下的是十三经,包括:《周易》、《尚书》、《毛诗》、《礼记》、《周礼》、《仪礼》、《春秋左氏传》、《公羊传》、《榖梁传》、《论语》、《孝经》、《尔雅》、《孟子》。

3.四书五经

四书:《论语》、《孟子》、《大学》、《中庸》的合称。五经:诗、书、礼、易、春秋。

4.初中语文教材中的经学之作

初中语文教材中的经学之作一共6篇,包括:

《<论语>十则》(七年级上册);《大道之行也》(《礼记》)(八年级上册);《<诗经>两首》(九年级下册);曹刿论战(《左传》)(九年级下册)(也是史学之作);《<孟子>两章》(九年级下册);《鱼我所欲也》(《孟子》)(九年级下册)。

三、史学常识与中学语文文言文

1.史学概说

史,记事者也。从又(古手字)持中。中,正也。史的本义为掌书记事的官,职位非常重要。史官最重要的是记言与记事。研究历史的学问,叫做“史学”,记载历史的书,称为“史书”。现存最早的史书——《尚书》

史籍的体例,常见的有六家: 纪言——《尚书》;纪事——《春秋》;编年——《左传》,国别——《国语》;通古纪传——《史记》;断代纪传——《汉书》。

梁启超分为纪传、编年、纪事本末、政书四体。

2.纪传

纪传体是我国史书的主要体裁,通称正史。纪传体的史书,系以人物为中心,详一人的事迹。这一体裁,始于《史记》。“四史”(司马迁《史记》、班固《汉书》、范晔《后汉书》、陈寿《三国志》)均以纪传为体。

3.编年

编年体的史书,起源最早,《春秋》、《左传》即是。编年的史书以年为主,而以事系于年月。它的长处在以时月为枢纽,一切事迹按年月一检即得,没有分述的烦恼。编年的史书,又分历代的编年,如《竹书纪年》,属通史;一代的编年,如《汉纪》,为断代史。

初中教材中涉及的《资治通鉴》为代表,司马光撰。奉诏作书,神宗初立,以其书“鉴于往事,有资政道”,赐名“资治通鉴”,并亲为作序。

4.纪事本末

纪事本末体的史书,是以事迹为主,详一事的始末。有唐以前,所有史书,不出纪传、编年二体。至宋袁枢《通鉴纪事本末》而有纪事本末体的创制。其特点在于以事为中心,标立题目,而依年月为序叙述。既不受人物的拘束,可以免去纪传体的重复,又不受时间的限制,可以补编年的破碎。

5.政书

政书为史,始于唐杜佑《通典》,专记文物制度。

6.初中语文教材中的史学之作

初中语文教材中的史学之作一共6篇,包括:

《孙权劝学》(《资治通鉴》)(七年级下册);《陈涉世家》(《史记》)(九年级上册);《唐雎不辱使命》(《战国策》)(九年级上册);《隆中对》(《三国志》)(九年级上册);《邹忌讽齐王纳谏》(《战国策》)(九年级下册);《曹刿论战》(《左传》)(九年级下册)。

四、子学常识与中学语文文言文

1.子学概说

所谓“诸子”,原指周秦之际,诸子百家的学术。“子”字原指男子,后来成为男子的美称。孔子的门人尊称孔子为“夫子”,简称“子”。自此相沿成风,弟子纂述老师言行思想的书便以“子”为称呼,这便是子书命名的由来。这一类的书渐多,目录学家概括称为“诸子”。

2.先秦诸子

儒家:儒字的本义为柔,又作“术士”之称。儒者是古代职掌教育的人,具备相当的学问与崇高的人格,是学者兼教育家。代表人物为孔子、孟子、荀子。代表典籍包括《论语》、《孟子》、《荀子》(前两部已列入经部)。儒家思想的精粹为心性论,包括:孟子的性善说(强调人的自觉心)和荀子的性恶说(强调人的本能)。

道家:道的本义为路,可解作“术”,指人们共同行走的道路。《庄子•天下》篇把“道”“术”连用,指称古代的学术。道家,是比较后起的称呼。代表人物为老子、庄子。代表典籍包括《老子》、《庄子》。老子看到周室衰微,于是离周而去。行至函谷关的时候,有一位名叫喜的关尹,强使老子著书,撰成《道德经》五千余言,然后不知所终。

墨家:“墨”字原指黑色的书写颜料,引申为“绳墨”之意。“墨”又是古代刑法之一。墨子主张刻苦,从学门徒,大多囚首垢面,面目黧黑,又自奉甚俭,送死甚薄,重在引绳墨自矫,因此以“墨”作为学派名称。《墨子》思想的核心观念是“兼爱”,“非攻”。墨子以儒为论敌。

法家:法,原作灋,从水,取其平直如水。从廌去,相传廌(豸)为神兽,能以一角触不直之人。法,有求平直之义,引申为“宪令”、“刑罚”“准绳”之义。法家最关切的问题是如何富国强兵,如何进行有效的统治。代表人物为慎到、申不害、商鞅、韩非、管夷吾。代表典籍包括《慎子》、《申子》、《商君》、《韩非子》、《管子》。

名家:“名”字本指对事物之称谓。“名”是由“实”而来的,探讨“名”“实”关系的学问称为“名学”。代表人物为惠施、公孙龙。

阴阳家:阴的本义是“暗”,阳的本义是“高明”,以后引申为“南与北”“表与里”等相反相对的观念。阴阳家源出于古代“羲和之官”,以天文历象为主要的职掌。他们观察天象,制定历法,并对于天道人事作种种的猜测。为了审察物势的顺逆生克,判断人事的吉凶祸福,于是运用上古的阴阳、五行观念,构成一套神秘的阴阳术数之学,这便是“阴阳家”的由来。代表人物为邹衍。代表作品包括《邹子》《始终》,均为邹衍所著。

除了以上几家之外,诸子中的其他各家还包括:

纵横家:实为战国时代两种外交策略。纵横之学的目的在于贯彻自己意志,制服他人。代表人物:苏秦、张仪,同事于鬼谷先生,学习纵横之术。鬼谷先生是周代的高士,以所居住的地名鬼谷为号。代表作品:《鬼谷子》。以捭阖、钩钳、揣摩、权谋等术作为主要内容。

杂家:名“杂”,杂糅诸子的思想,自身并无一贯的宗旨。代表作品包括《尸子》、《吕氏春秋》。

农家:以“播百谷,勤耕桑,以足衣食”作为诉求的内容。农家著作已全部亡佚。

兵家:以行阵仗列、集体征战作为主要目的。国家最重要的两件大事——“祭祀”和“兵戎”。代表人物:孙武、吴起。代表作品包括《孙子兵法》、《吴子》。

3.初中语文教材中的子学之作

初中语文教材中的子学之作一共6篇,包括:《智子疑邻》(《韩非子》)(七年级上册);《塞翁失马》(《淮南子》)(七年级上册);《两小儿辩日》(《列子》)(七年级下册);《公输》(《墨子》)(九年级下册);《<庄子>》故事两则(九年级下册);《愚公移山》(《列子》)(九年级下册)。

五、文学常识与中学语文文言文

1.文学概说

经史子集四部,集部的图书,多半属于文学类的典籍。古代的文学跟现代的文学,含义不同。古代的文学,是指古代的文献、典章制度,也包括了文章,属于学术范畴。学术与文学最大的分野,学术是学问,文学是艺术;学问要求实用,艺术要求美;学问靠客观的分析,艺术凭直接的感受。

2.韵文

韵文指有韵律的文章。有韵的文章在句子的末字上,造成前呼后应的谐韵效果,一般称之为用韵或押韵,利于背诵。有律的文章在句子上有一定的节奏,如每句字数的多寡有一定的规定,甚至每字的平仄,也有一定的限制,使读起来音节和谐,具有一定的节奏和旋律。韵文包括《诗经》、辞赋、诗、词、曲等,多半是纯文学的作品。

3.散文

散文是文言文的主体。这里说的是古代的散文。在古代的一切文章中,只要是不押韵的文章,都是散文。散文包括:写景的(游记)、写人的(传记)、写情的(抒情小品)、写事的(叙事散文)、写物的(咏物小品)、写理的(说理散文)等内容,散文是最自由、最活泼的文体。

4. 初中语文教材中的文学之作

在初中语文教材中,除去前面所说的经学之作、史学之作、子学之作,其余的作品均为文学之作,一共25篇,是数量最多的一类作品,这是符合语文教材的编写需要的篇目略。

上一篇:创建演示方案下一篇:2022年关于开展“清剿火患”战役实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