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级教师论文

2022-03-2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小伙伴们反映都在为论文烦恼,小编为大家精选了《一级教师论文(精选5篇)》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摘要:在我國学科目录当中,教育学既是学科门类,又是一级学科。这种制度安排导致教育学看起来很受重视(作为一个学科门类),实际上又非常不受重视(只有一个一级学科)。在人类的知识系统中,关于教育的知识是一个非常庞大的系统,无论知识的生产者还是知识本身彼此间都存在显著差异。

第一篇:一级教师论文

金融学科应当成为一级学科

曹凤岐: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金融与证券研究中心主任;并兼任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中国金融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投资学会常务理事。

在我国计划经济年代,金融业不够发达。当时提出的口号是“一切信用其中银行”,除了银行融资之外,几乎没有其他融资形式和和融资渠道,因此,当时的金融学就是货币银行学,当然,由于还存在着对外金融贸易关系,有国际收支、汇率和外汇及等问题,因此又形成了国际金融学。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融资市场化,对外贸易及国际融资不断扩大,全球经济一体化、经济金融化的发展,世界金融业兴旺发达,金融制度、金融市场、金融技术、金融工具不断创新,金融经济已成为世界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并行发展,虚拟经济已经成为整个经济链条上不可缺憾的部分。可以这样说,没有金融经济或虚拟经济,实体经济根本就无法运转,这是现代市场经济的基本特点之一。在此情况下,金融学科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金融学科已成为独立的学科。当前应创立广义金融学,即现代金融学,改革金融学的教育和教学,以适应21世纪对金融人才提出的更高要求。

我认为,广义金融学应包括多种涵概与内容。从金融市场与企业金融角度,金融学应当包括货币银行学、保险学、金融市场学、证券投资学、公司理财学等。从金融理论和金融技术等方面划分,应当包括金融经济学、金融制度学、金融工程学、金融数学、金融技术学、金融管理学等。对近几年发展较快的金融经济学、金融工程学和金融管理学在教学方面应引起高度重。

金融经济学是新兴的经济与金融结合的学科,主要研究现代社会经济条件下经济金融化、货币证券化的发展趋势,金融经济的基本特征,金融经济时代与其他经济时代发展的比较,金融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金融经济的基本理论包括信息经济学、制度经济学、公司经济学和发展经济学理论与金融学的结合等。同时,对金融业与经济发展的相关性进行分析。学习与研究金融经济学,使学生更好地了解现代经济的特点,处理好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发展的关系。

金融工程学也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门学问,主要研究利用各种金融工具降低和消除金融风险,或如何将此风险重新组合,以改变原有风险特质。研究各种金融工具、产品服务、融资方式以及机构和市场组织方面技术变革,把握各种技术创新的成果和特点、操作要求、管理和方法和经验,揭示当代金融向技术化、工程化方向发展的趋势。同时用技术的、数学的、模型化的方式进行宏微观金融分析。

金融管理学应被视为现代金融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代金融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体系,加上现代电子技术的应用,蕴藏着极大的风险。金融管理变得非常重要,不仅进行金融宏观管理,还要进行微观管理;不仅要外部管理,重要的是内部管理;不仅要政策管理,还要进行技术管理。金融管理学主要研究现代金融管理的一般理论、管理内容和管理体系,包括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等现代管理理论在金融管理中的运用以及金融业务管理、货币资金管理、金融资产管理、财务管理、人事管理、技术管理,研究金融监管法律体系、金融监管组织体系、金融监管评价体系、国际金融监管、金融监管环境等。

当然,金融技术学也应引起我们的重视。我认为,金融技术学就是与电子货币、网络银行、网络金融交易、结算相适应的相关技术的科学,它是一种边缘学科,是现代技术与金融的结合,是现代技术在金融交易中的应用。它要求不仅懂得金融交易程序,还应了解电子技术、信息技术和软件技术等。金融技术学的宗旨是利用现代技术运转金融交易并保证金融交易的技术安全。例如开发金融交易软件、金融风险防范软件、投资组合软件以及防止密码被盗和防止黑客入侵等技术。

随着金融的市场化、现代化和国际化,金融学本身的发展,对金融学科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国金融学科本身应当得到新的发展与突破。就学科来讲,实际原来的狭义金融学(货币银行学),早已被广义金融学所涵盖,金融学应当分为宏观金融学和微观金融学(例如公司金融)。现在在学科分类上金融学被列为应用经济学一级学科下面的二级学科(主要包括货币银行学和保险学),已经不能涵盖金融学的全部内容,象公司财务学现属于工商管理范围,而金融工程学和金融数学等,又属于管理科学学科。因此,金融学已经是一门综合学科、边缘学科和一门独立学科。如果将金融学科变成一级学科,将使学科划分得更为科学,有利于培养专门的金融人才。

金融学的教学也必须进行质的突破与改革。

1、在教学中必须让学生了解和掌握金融发展的最新理论、知识、方法和技术,以及金融市场和金融工具等发展的最新动态。不仅要了解货币体系和货币制度、金融体系和金融理论、利率和利率管理体系、货币供求和均衡理论、金融发展、金融制度、国际收支等理论,而且还要懂得金融市场。现代金融市场包括货币市场、外汇市场和资本市场以及在此基础上派生出来的衍生市场发展迅速,金融工具层出不穷。应把重点放在让学生了解和掌握金融市场的各种市场机制(包括利率机制、汇率机制、风险机制)、各种金融工具(包括风险资产、股票、债券、远期、期货、期权等)的定价、以及各主体(投资者、套期保值者、套利者和监管者)的行为上,既有知识性,还有理论性和实践性。这样有利于能培养出具有综合能力的金融人才。

2、在过去金融的教学中我们重点侧重于宏观金融、金融理论和货币金融政策,也就是注重定性分析。从目前发展来看金融学更是一种实用经济学。更要求实际和实证分析,需要懂得实际操作,需要掌握和运用金融工具与金融分析方法,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金融技术、金融数学及金融工程等方面应该更加强。应吸收国外新兴的金融工程学的最新成果,结合中国情况加以介绍。鉴于金融研究的精密化、数理化和工程化,在教学方法上要大胆创新,抛弃原来过分依赖定性分析的做法,而坚持定性与定量相结合,逻辑分析与数理分析相结合的分析方法,这样有利于从质和量两方面去把握金融市场的各种规律和各种金融定量之间的相互联系,有利于培养既懂得理论能能实际操作的复合性金融人才。

3、在教学中必须注意理论研究实际尤其是联系中国金融发展的实际。现在有些人对金融理论尤其是西方金融理论比较熟悉,但却不能解释中国金融发展问题;有些人热衷于研究金融数学和金融模型,但是却不能有效地分析中国金融市场的实际。我们不能为理论而理论,为方法而方法。我们要培养既懂得金融理论又懂得金融方法的人,更重要的是要培养能运用这些理论和方法解决中国乃至世界金融实际问题的人。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如果有条件的话应当让学生到金融实际部门和金融管理部门去实习,包括到商业银行、证券公司、基金管理公司和其他金融企业以及中央银行、证监会和保监会等部门实习,也可以组织学生参与有关货币市场、资本市场等金融方面的科研项目的研究工作。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应编写或引进反映最新金融发展成果的教材,介绍最新的金融理论和方法。鉴于中国金融市场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许多东西尚未成熟、尚未定型、甚至尚未定论,在编写教材过程中,应摆脱当前国内教材过分拘泥于当前实际的框框套套,大胆以成熟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金融市场为研究对象。在国内编写教材不能满足需要时,可以考虑引进西方市场经济国家成熟的教材,在讲授时结合中国实际情况。这样既有利于学生掌握当今世界金融市场上通行的各种理论和方法,又避免了国内教材不成熟和容易过时的矛盾。

第二篇:评审中学教师职称有定额吗我还能参加中学一级教师职称评定吗

问:编辑同志,我是一名中学退休教师,于2009年12月办理了退休。1988年1月,经评审委员会评审,被评定为中学二级教师;1989年具备参加中学一级教师评审资格,被告知有定额限制,当年申报中学一级教师职称未通过。请问:评审中学教师职称有定额吗?我还能参加中学一级教师职称评定吗?

读者:黄女士

答:读者您好!现就您提出的问题答复如下:

(一)关于1989年的中学教师职称评审定额问题

根据《国务院关于发布〈关于实行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度的规定〉的通知》(国发〔1986〕27号)精神,从1986年全国职称改革开始,实行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明确规定:“在定编定员的基础上,确定高、中、初级专业技术职务的合理结构比例”。国家《中学教师职务试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明确规定:“中小学各级教师职务的定额应依据学校事业发展和教育教学工作需要、教师队伍结构及编制来确定……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应通过试点,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和各自的实际情况,实事求是地确定本地区各级教师职务定额”。广西《关于执行〈中学教师职务试行条例〉的实施细则》(桂职改字〔1987〕99号)明确规定:“关于定额问题,各级教师职务有定额。中学各级教师职务的定额应根据学校事业发展和教育教学工作需要,教师队伍结构以及编制来确定。”同时,根据桂职改字〔1987〕99号文件精神及职称分级管理的模式,中学一级教师任职资格评审,由各地市教育主管部门组建评审委员会,其评审管理由地市负责。因此,您反映的关于1989年中学一级教师职称评审时的定额问题,确有相关政策依据。

(二)关于退休人员能否评定中学一级教师职称问题

根据原人事部《关于重申离退休人员不再评审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通知》(人发〔1997〕30号)精神,对达到离退休年龄的专业技术人员,除因工作需要,并按政策规定办理了延长离退休手续的人员外,已经办理退休手续的人员不再评定职称。因此,由于您已经退休多年,不属于评审对象范围,不能参加中学一级教师评审。

编辑部:魏珉

第三篇:教育学:学科门类还是一级学科?

摘要:在我國学科目录当中,教育学既是学科门类,又是一级学科。这种制度安排导致教育学看起来很受重视(作为一个学科门类),实际上又非常不受重视(只有一个一级学科)。在人类的知识系统中,关于教育的知识是一个非常庞大的系统,无论知识的生产者还是知识本身彼此间都存在显著差异。针对我國高校教育类院系人才培养与学科建设的实际情况,应该借鉴经济学、历史学和艺术学等学科发展与建设的有益经验,争取在下一次学科目录调整时,撤销教育学一级学科,增设两个或两个以上相关的教育类一级学科。

关键词:学科门类;教育学;一级学科

学术分科是世界各國大学的通例,但将学科设置行政化则是我國的特色。在我國目录式的学科专业管理制度下,一级学科成为连接学科门类与二级学科(相当于专业)的重要环节。一级学科如何设置成为影响我國大学学术发展的重要制度因素。“当学科作为一种知识分类或一定科学领域的相对划分的时候,其分类或划分不会影响学科的发展。但当学科成为制度的一部分,演变成学科制度,特别是当其沦为一种行政化产物的时候,便成为影响学科发展的重要因素。”在我國现行的学术分科制度中,教育学既是一个学科门类,又是一个一级学科。这种尴尬的局面持续了几十年,无形之中严重影响了教育学科的发展。本文从我國学科目录的调整切入,就教育学门类下设置“教育学”一级学科是否合适以及撤销教育学一级学科后应设哪些教育类一级学科展开讨论。

一、我國学科目录中一级学科设置的变迁

学科目录是中國特色学科专业管理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人才培养、学科建设和教育统计分类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截至目前,我國政府部门先后出台过四份学科专业目录。第一份是1983年3月國务院学位委员会第四次会议决定公布试行的《高等学校和科研机构授予博士和硕士学位的学科专业目录(试行草案)》。第二份是1990年10月國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九次会议正式批准的《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学科、专业目录》。第三份是1997年國务院学位委员会、國家教育委员会联合发布的《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学科、专业目录》。第四份是2011年2月國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审议批准的《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

从表1可以看出,哲学、教育学门类的一级学科设置从1983年到2011年一直保持不变。管理学自1997年新增为门类并设5个一级学科后至今也保持不变。经济学一级学科在1997年被撤销,增设了2个一级学科,在新目录中保持不变。法学有小幅增加,增设了1个一级学科。历史学和文学在最新的目录中发生了较大变化。历史学一级学科被撤销,新设了3个一级学科。文学门类中艺术学一级学科被撤销,艺术学调整为新的学科门类,并在其门下增设了5个一级学科。理学门类几十年来也一直变化不大,最新的目录与最初的目录相比,也只增加了2个一级学科。变化较大的是工学:最早的目录中只有25个一级学科,1990年增加为26个,1997年增加到32个,2011年增加到了38个。农学门类的一级学科数量先减少后增加,在2011年的目录中达到9个。医学门类的一级学科在1997年增加了2个,在2011年最新的学科目录中又增加了3个,使该门类成为仅次于工学和理学的第三大学科门类。变化最大的是军事学:军事学1985年增设为学科门类时只有1个一级学科,1990年修订学科专业目录时一下子就增设至8个一级学科,在2011年的学科目录中更是拥有10个一级学科,成为第四大学科门类。

上面对于各学科门类一级学科的分布及数量增减进行了简单概括,那么近几十年来我國学科专业目录中到底先后增设了哪些一级学科呢?

对比1990年与1983年的学科专业目录可以发现,一级学科的设置基本没有大的变化。新增的8个一级学科主要集中于军事学门类。1990年军事学一级学科被撤销,新增了“军事思想及军事历史”、“战略学”、“战役学”、“战术学”、“军队指挥学”、“军制学”、“军队政治工作”、“军事后勤学”8个一级学科。此外,理学门类的“管理科学”被撤销,新增了“系统科学”和“图书馆与情报学”2个一级学科。工学门类中撤销了“管理工程”,新设了“管理科学与工程”,“金属材料”和“非金属材料”合并为“材料科学与工程”,“轻工、纺织”被拆分成“轻工”和“纺织”2个一级学科,还增设了“农业工程”一级学科。与此同时,农学门类“农业机械化与电气化”被撤销。

与1990年相比,1997年的学科专业目录除新增管理学门类外,一级学科的变化也较大,新增一级学科数量达17个。其中,“经济学”一级学科被撤销,增设了“理论经济学”与“应用经济学”2个一级学科;法学门类下“國际政治”一级学科被撤销,增设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文学门类增设“新闻传播学”一级学科;理学门类中“自然科学史”一级学科被撤销,增设“科学技术史”一级学科;“图书馆与情报学”也被撤销,在管理学门类新设了“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一级学科;工科门类变化最大,一级学科总数增加了6个。1997年的目录首先对1990年目录中工科门类部分一级学科的名称进行了规范,其次对部分一级学科进行了必要的拆分和调整。比如,“电子学与通讯”被拆分成了“电子科学与技术”和“信息与通信工程”2个一级学科;“土木、水利”被拆分成“土木工程”和“水利工程”2个一级学科;“地质勘探、矿业、石油”则被拆分成“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矿业工程”和“石油与天然气工程”3个一级学科。“管理科学与工程”则被调整到了管理学门类,“技术科学史”被撤销。除此之外,又新增了“光学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医学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等一级学科。在农学门类,“农学”作为一級学科被撤销,增设了“作物学”、“园艺学”、“农业资源利用”、“植物保护”4个一级学科。在医学门类中增设了“口腔医学”和“中药学”2个一级学科。军事学门类原“军事后勤学”一级学科被调整为“军事后勤学与军事装备学”。

2011年的学科目录调整是历次学科专业目录调整中力度最大的一次。此次调整除增设艺术学新门类、新增21个一级学科外,还开了在学科目录中不再公布二级学科的先河。与1997年学科专业目录相比,在最新的学科目录当中,最显著的变化就是文学门类,中原先的一级学科“艺术学”被调整成一个新的学科门类,并增设了“艺术学理论”、“音乐与舞蹈学”、“戏剧与影视学”、“美术学”和“设计学”5个一级学科。除此之外,法学门类增设了“公安学”一级学科;历史学门类撤销了“历史学”一级学科,增设了“中國史”、“世界史”和“考古学”3个一级学科;理学门类新增了“生态学”和“统计学”2个一级学科;工学门类新增了“城

乡规划学”、“风景园林学”、“软件工程”、“生物工程”、“安全科学与工程”、“公安技术”6个一级学科;农学门类中原一级学科“农业资源利用”被调整为“农业资源与环境”,并新增“草学”为一级学科;医学门类新增“特种医学”、“医学技术”和“护理学”3个一级学科;军事学门类中的“军事后勤学与军事装备学”被拆分为“军事后勤学”和“军事装备学”2个一级学科。

纵观我國四次学科目录调整过程中各学科门类一级学科分布情况及其数量的变化,总的趋势是通过增加学科门类和一级学科的数量以满足学术发展和知识增长的正常需求。但由于路径依赖、有限理性以及利益冲突的存在,每次学科目录的调整都很难尽如人意。教育学作为学科门类中的弱势群体,由于话语权的缺失,在历次学科目录调整中其一级学科设置一直不变。教育学既作为学科门类、又是一级学科的紧张局面直接或间接地导致了教育学的从业者在学科门类与一级学科间存在严重的身份认同危机,从而影响了学科发展。

二、作为一级学科的教育学及其二级学科设置的变化

在我國,教育学成为一个学科门类源于國务院1981年批准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國学位条例暂行实施办法》。该实施办法首次将我國的学科门类划分为“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此后几十年,无论学科专业目录如何调整,上述学科门类的划分一直延续下来。在前后四份学科专业目录中,教育学门类高度稳定,其一级学科设置始终没变,变动的只是教育学一级学科下二级学科的设置。在1983年的学科专业目录中,教育学一级学科下面的二级学科有14个,分别是教育基本理论、教学论、德育原理、中國教育史、外國教育史、比较教育学、特殊教育学、幼儿教育学、成人教育学、高等教育学、教材教法研究、教育科学研究法、教育经济学、学校管理与领导。上述14个二级学科中,高等教育学的列入是一个很大的亮点,它突破了传统教育学的研究框架,及时回应了國家和时代对于加强高等教育研究的强烈需求。1990年的学科专业目录对于教育学二级学科进行了微调:“教育基本理论”调整为“教育学原理”,“学校领导与管理”调整为“教育管理学”,“教材教法研究”被撤销,新增了“学科教学论”、“教育技术学”和“职业技术教育学”3个二级学科。此次调整中,“教育技术学”的增设是一个突破。随着“教育技术学”进入教育学的二级学科目录,关于“电化教育”到底是姓“电”还是姓“教”的争论走向了终结。1997年的学科专业目录中,教育学二级学科的数量大幅减少。“教育管理学”和“教育经济学”不再作为教育学二级学科,二者合并后重新设立的“教育经济与管理”被作为管理学门类“公共管理”一级学科下面的二级学科。此外,“幼儿教育学”调整为“学前教育学”,“教学论”和“学科教学论”被撤销,新设了“课程与教学论”,“德育原理”、“教育科学研究法”被撤销,“中國教育史”和“外國教育史”合并成“教育史”。经过此次调整,教育学的二级学科缩减为10个,即教育学原理、课程与教学论、教育史、比较教育学、学前教育学、高等教育学、职业技术教育学、特殊教育学和教育技术学。

纵观我國学科专业目录历次调整中教育学下面二级学科设置的变化,稳定不变的学科只有4个,即比较教育学、成人教育学、特殊教育学和高等教育学。此外,从“幼儿教育学”到“学前教育学”,从“教育基本理论”到“教育学原理”,也可以看作只是名称上的微调。除这6个二级学科之外,还有十几个学科也曾先后被设置为教育学下面的二级学科。这种情况的出现某种意义上反映了教育学二级学科设置中的混乱。很多学科的设置或撤销没有太多道理可言。一些进入目录的教育学二级学科在学术上并不成熟,相反教育学门类下很多相对成熟的分支学科却从来没有被列入二级学科目录。

综合历次学科目录中所列教育学二级学科的情况可以发现,教育学一级学科下二级学科的构成主要有四种方式:一是教育学与其他学科的交叉学科,如教育经济学、教育管理学、教育社会学等;二是以教育的不同发展阶段为研究对象而构成的学科,如学前教育学、高等教育学、成人教育学等;三是以教育自身或其过程的某一部分为研究对象而构成的学科,如教育史、职业技术教育学、课程与教学论、德育原理;四是以研究方法为基础而形成的学科,如比较教育学、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等。值得注意的是,今天教育学上述四种二级学科的构成方式正相互交叉。随着高等教育学的兴起,传统上以基础教育为研究对象的教育学的诸多二级学科面临着学科分裂的困境。这是因为,无论是教育学的交叉学科(如教育管理学、教育经济学),还是方法论学科(如比较教育学、教育研究方法),甚至是关于教育本身的二级学科(如教育史、德育原理、课程与教学论等),都是以基础教育为主要研究对象。于是乎,在高等教育学下面又衍生出高等教育管理学、高等教育经济学、比较高等教育、高等教育史、高校德育、高校课程与教学论等分支学科。由此就导致教育学各二级学科之间差异很大,彼此之间甚至没有理论的关联和研究对象的交叉。由于教育学本身的局限性,加之二级学科间的分裂与区隔,如今教育学作为一个所有二级学科共享的一级学科的合法性已受到质疑。教育学一级学科下面不少现有二级学科的研究范围已经很大,各自的学科群已经形成,但由于教育学本身作为一级学科的存在,这些学科缺乏必要的成长空间。在下一轮学科专业目录调整中,有必要借鉴经济学、历史学和农学、军事学的相关经验,撤销教育学门下“教育学”一级学科,在现有教育学二级学科当中挑选合适的或通过合并与重组相关的二级学科,增设两个或两个以上教育类一级学科,以便更好地满足教育学科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发展的需要。

三、教育类一级学科增设的可能方案

从1983年的目录到2011年的目录,教育学一直是教育类唯一的一级学科。这种情况无法用教育学的教學科研水平和人才培养规模与质量来解释,唯一的答案就是:教育学在我國学科目录调整中缺乏足够的话语权,政府部门对于教育学的发展不够重视。理论上,学科门类的划分是人为的,但绝不是任意的。实践中,如何划分和设置学科直接影响大学的学术发展与创新。当前我國教育学既是一个学科门类、又是一级学科的境地给教育学的发展造成了极大的阻碍,导致了教育学在学科立场、学科理智以及学科制度上的相对分裂。在我國学科目录调整中,军事学、经济学、历史学、农学都已先后成功摆脱这种困境,即学科门类本身不再直接作为一级学科。因此,如果保留教育学继续作为一个独立学科门类的话,那么撤销教育学一级学科就非常必要。就像经济学门类撤销经济学一级学科、增设理论经济学和应用经济学两个一级学科,历史学门类撤销历史学一级学科、增设中國史、世界史、考古学三个一级学科一样,在教育学门下,教育类一级学科也不应是“教育学”,而应是其

他在逻辑上有关系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一级学科。

根据2009年出台的《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设置与管理办法》,我國“一级学科的调整每10年進行一次”。现在距离下一次一级学科的调整还有充分的时间,教育学界应加强相关研究,以争取在下一次学科目录调整中,教育类一级学科的增设能够有所突破。我國学科专业目录调整的历史表明,无论对于哪一学科门类,一级学科的增设和调整都不可能自发实现。在事关学科发展的方针大计面前,“临时抱佛脚”往往是不负责任的做法。未来教育学门下教育类一级学科的增设事关整个教育学科的发展,需要整个教育学界同仁的共同努力。

增设的可能方案之一:撤销教育学一级学科,增设理论教育学、实践教育学和教育交叉学科三个一级学科。关于教育学的分类,从教育学产生之日起就有学者开始讨论,各种两分法层出不穷。其中赫尔巴特的弟子赖因对于教育学的分类颇有影响。赖因首先将教育学分为历史的教育学和系统的教育学,系统的教育学又进一步分为实践的教育学和理论的教育学;实践的教育学分为学校形式论和学校行政论,理论的教育学则专注于教育的目的和方法。赖因关于理论的教育学和实践的教育学的区分影响深远。在此两分法的基础上,沃尔夫冈?布列钦卡提出了自己的三分法。在《教育科学的基本概念:分析、批判和建议》中,他将教育学分为科学的教育学、哲学的教育学和实践的教育学;在《教育知识的哲学》中,他将教育学分为经验的教育科学、教育哲学和实践教育学。这两种分法大同小异,核心都是要将实践教育学从教育学中单独分出,并使之与科学和哲学的理论教育学相并列。1992年俄罗斯学者吉涅岑斯基出版了《理论教育学概论》一书,提出了新的教育理论体系,以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基于上述教育学传统中理论与实践两分的学术传统,借鉴我國学科专业目录中经济学门类撤销经济学一级学科、增设理论经济学与应用经济学的范例,未来的学科调整中,在撤销教育学一级学科的同时,增设理论教育学和实践教育学具有较大可行性。此一增设实为另起炉灶,并不触及原有教育学二级学科地位的改变,可以有效避免二级学科间利益的纷争。不过,无论实践教育学还是理论教育学都只是对教育自身的研究,而“教育自身是教育的本体”,但今天教育学科的发展早已超越教育本体论的范畴。考虑到这一点,加之当前在大学中跨学科研究日益成为主流,同时照顾到教育科学原有分支学科当中交叉学科众多的现实情况,借鉴國际上大学学科分类系统的一般做法,可以考虑在实践教育学与理论教育学之外另设一个“教育交叉学科”为一级学科。由此教育类一级学科将增加为3个。此方案的优点是避开了教育学原有二级学科在晋升一级学科竞争中的可能冲突,而且为教育学的跨学科研究提供了充分的制度空间;其缺点在于很多关于教育本体的二级学科在理论教育学与实践教育学的二分法中可能难以定位,因为很多以教育本体为研究对象的二级学科可能同时包含理论研究和实践研究的学科特质。

增设的可能方案之二:撤销教育学一级学科,增设普通教育学和高等教育学两个一级学科。由于历史原因,现有的教育学名为教育学,实为普通教育学或基础教育学。现有教育学的分支学科或二级学科,除高等教育学之外,大多数都以普通教育或基础教育为研究对象。从学科发展现实情况出发,借鉴历史学门下撤销历史学一级学科而增设中國史、世界史与考古学三个一级学科的成功范例,教育学门下可以考虑撤销教育学一级学科,增设普通教育学和高等教育学两个一级学科。就像中國史研究以中國的历史为对象,世界史以中國以外的区域的历史为对象一样,高等教育学以高等教育为研究对象,普通教育学则以高等教育以外的教育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此方案的优点在于,突出了高等教育的特殊性,强调了高等教育学学科建设对于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性,客观反映了当前教育学科发展的真实状况,也符合高等教育和高等教育研究愈来愈重要的社会大趋势。此方案的缺点可能在于,当前高等教育学自身的学术发展状况还不能令人满意,如增设为一级学科,在其他二级学科中争议会比较大。虽然高等教育与普通教育或基础教育有本质的差异,而高等教育学也与传统的教育学有着不同的学科基础和研究范式,但由于高等教育学过于年轻,如若一下子由二级学科晋升为一级学科,会不可避免地陷入一种“伦理从属困境”。虽然早有学者指出,现有的教育学与高等教育学在逻辑上“名”为“父子”,但“实”为“兄弟”关系。即便如此,困难依然很多。至少从目前来看,为了摆脱“伦理从属困境”,此方案还是建议在撤销教育学一级学科的前提下同时增设普通教育学与高等教育学两个一级学科,而不是在教育学作为一级学科的前提下直接增设高等教育学为一级学科。

增设的可能方案之三:撤销教育学一级学科,增设教育理论和教育技术两个一级学科。关于教育技术学晋升为一级学科已有很多讨论。当下关于教育技术学晋升为一级学科的理由很充分,也符合社会发展和教育学科发展的大方向。问题的关键在于,教育技术学晋升为一级学科不是一个孤立的事件,它会引发整个教育学科的知识重组与资源的重新分配。因此,对教育技术学晋升为一级学科必须作通盘考虑:假如教育技术学晋升为一级学科,那么与之并列的其他教育类一级学科应是什么?教育学门下不可能只有教育技术学一个教育类一级学科,也不可能直接将教育技术学与教育学并列为一级学科。有学者认为可以将教育学、教育管理学、教育技术学三者并列为教育类一级学科。这种只做“加法”、不做“减法”的方案或有不妥。借鉴经济学门下设有理论经济学一级学科、艺术学门下设有艺术学理论一级学科、法学门下设有公安学一级学科、工学门下设有公安技术一级学科、医学门下设有医学技术一级学科等先例,教育学门下在撤销教育学一级学科的同时,可以考虑同时增设教育理论和教育技术两个一级学科。此方案不用“教育学原理”和“教育技术学”而改用“教育理论”和“教育技术”作为一级学科的名称,是为了使其更具包容性。就像社会学正在走向社会理论一样,随着学科边界的日益模糊,教育学被教育理论所取代可能也是大势所趋。同理,与“教育技术学”作为一个学科名称的中國特色相比,“教育技术”一词既符合國际惯例,适应了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社会大趋势,又具有比“教育技术学”更宽的外延,更能满足作为一级学科的要求。

以上三种方案只是当下笔者对于教育类一级学科增设的预想。每种方案都有其合理之处,也有其缺陷。好在学科本身就是一种社会建构,在学术分科中没有绝对的真理。教育学门类如何划分以及划分成哪些一级学科完全是人为的结果,在不同的國家、不同的历史时期会有不同的选择。唯一可以肯定的是,作为一种学科制度安排,一级学科的设置方案没有最优,只有次优。实践证明,长期以来我國学科目录中在教育学门下将教育学本身作为一级学科不是一种好的制度安排。在下一轮学科目录调整中,无论采用哪一种方案,撤销教育学一级学科,增设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教育类一级学科对于我國教育学科的发展都至关重要。

作者:王建华

第四篇:蔬菜一级批发商技术效率研究

内容提要:相对于农产品流通二级批发商,一级批发商的经营规模更大、流动范围更广,是农产品跨省域流通的中坚力量,其运营效率状况直接影响到整个农产品流通效率的提升。本文采用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模型,利用来自山东省寿光农产品物流园蔬菜一级批发商户的调查数据,分析蔬菜一级批发商户的技术效率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表明,蔬菜一级批发商在蔬菜批发过程中存在着显著的效率损失,商户主要决策者的年龄、在园区的经营时间、固定客户采购量占批发总量的比重、固定代收户的收购量占其总收购量的比重、蔬菜一级批发商是否拥有自己的种植基地,对商户的技术效率影响显著,而商户单次批发的蔬菜品种数量、是否投资购买大型运输车辆、商户决策者的文化程度、蔬菜一级批发商的从业经历、从事蔬菜批发的年限等因素对商户的技术效率影响不显著。根据研究结论,蔬菜一级批发商运营技术效率还有(约265%)提升空间,而积累蔬菜批发经验、维系上下游稳定的客户关系、实施向前一体化发展有助于其提升技术效率。

关键词:蔬菜;一级批发商;技术效率;随机前沿生产函数;影响因素

随着种植技术的发展以及运输条件的改善,蔬菜作为城乡居民生活必需的副食品,其流通格局从以往的周边地区向核心地区集中的区域性、短距离流通逐渐演变为全国性跨区域、远距离的大范围流通。目前,各类蔬菜产品在全国范围基本形成了以批发市场为核心,以集贸市场和超市等零售终端为基础的流通体系。在该体系中,最重要的经营主体是高度依赖于批发市场的农产品经销商。据统计,由个体运销户、大型批发商收购和运输的鲜活农产品约占鲜活农产品流通总量的80%①,其运行效率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我国蔬菜流通体系效率的高低。2013年和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加强农产品流通效率提高的制度建设,培育现代流通方式和新型流通业态。2017年中央一號文件更是提出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其核心标志是不断提高农业资源配置效率,不断提高农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具体到农产品流通领域,实质仍是要不断提高农产品流通效率。系统研究蔬菜批发主体的运行效率,对提高蔬菜流通体系的综合效率、保障蔬菜安全供给、促进民生改善以及推进农产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当前对各类农产品批发商的技术效率的研究成果都是以销地批发市场的二级批发商为研究对象,其下游客户主要来自于各种零售终端的经营主体(如农贸市场的菜贩子、超市、便利店等)。实际上,农产品批发主体还包括数量众多的一级批发商,活跃在全国各地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包括产地市场、大型销地市场及中转地市场,相对二级批发商,其经营规模更大,流动范围更广,是农产品跨省域流通的中坚力量。农产品一级批发主体运营效率的高低直接影响整个农产品流通效率的进一步提升。基于此,本文利用对山东省寿光农产品物流园蔬菜批发商的实地调查数据,利用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方法,测度寿光农产品物流园蔬菜批发商户的技术效率并分析其影响因素。

一、理论框架

区域间蔬菜供需的不平衡性为蔬菜跨区域间流通提供可能。目前,生鲜蔬菜流通主要存在四种模式:批零模式、直销模式、合作经济组织模式、以及“农超对接”模式,其中批零模式是蔬菜流通中占比最大的一种模式(张磊等,2013),在该模式中,蔬菜批发市场为蔬菜的跨区域流通搭建起一座桥梁。在蔬菜批发市场活跃着一支庞大的蔬菜贩运队伍,这支贩运队伍将销地市场与蔬菜种植主体联结起来,成为两者有机结合的纽带。一般来说,蔬菜贩运主体由蔬菜批发商和蔬菜经纪人两大主体组成。从全国范围来看,蔬菜批发商分为一级批发商和二级批发商,一级批发商从蔬菜生产者手中收购蔬菜,销售给各地的蔬菜二级批发商,而二级批发商的蔬菜或者来源于蔬菜生产者,或者来源于蔬菜一级批发商,而其下游客户主要是由诸如农贸市场的菜贩子以及超市和便利店等各种零售终端的经营主体组成。由此可见,蔬菜一、二级批发商的本质区别在于其下游客户的不同。除此之外,两类批发商在每次批发的蔬菜品种、批发规模、面临的经营风险等方面也存在较大差异。

1、蔬菜一级批发商批发品种少于二级批发商。这是因为蔬菜一级批发商直接从产地收购蔬菜,而产地出于提高种植效率以及销售方便等因素的考虑,种植模式更倾向于单品种植,再加上一级批发商所在的市场多是辐射范围较广的大型蔬菜批发市场,商户多是车位经营而不是档口经营②,因此,一级批发商实行少品种或专业化批发经营战略更有利于其业务的开展。而二级批发商大多是从区域性市场的一级批发商那里组织货源,品种选择余地较大,考虑到下游客户即各类零售终端经营主体的多品种采购需求,和一级批发商相比,二级批发商每次批发的蔬菜品种要丰富得多。

2、蔬菜一级批发商经营规模大于二级批发商。二级批发商主要服务于区域性(某些中小城市,或大城市的某个区域)销地市场,其客户仅局限于当地各类蔬菜零售终端的经营主体。作为生活必需品的蔬菜,较小的价格弹性和收入弹性保证了市场需求量的稳定性,因此,二级批发商会根据目标市场蔬菜需求品种及其数量制定采购计划,通常一次不会超过1车(30吨)的装载量。蔬菜运达销地,批发商待到蔬菜基本销完才会进行下次采购,而且其销售周期一般较长,少则一天,多则一周才能售罄。而一级批发商的目标市场定位于大型蔬菜批发市场(包括产地市场、销地市场或中转地市场),其客户分布广泛,并非局限于某市或某省,因此,一级批发商的批发量明显高于二级批发商,其每次批发数量一般不低于1车(30吨)的装载量,并且销售周期较二级批发商要短得多,通常一个交易日即可售罄。

3、蔬菜一级批发商面临的风险高于二级批发商。蔬菜批发市场基本属于完全竞争型市场,供需决定的蔬菜价格波动较大,可以说是一天一个行情,甚至有些蔬菜价格一天之内浮动几次。对于利润来自购销差价的批发商来说,采购价格和批发价格的频繁波动给批发商带来了较高的风险。蔬菜一级批发商由于经营品种少,加上产销地距离更远,因此要比二级批发商承担更高的经营风险。而二级批发商的多品种经营战略大大降低了风险,有些二级批发商一次采购多达20几个品种,即使经营的一种或几种蔬菜赔钱,但采购的众多蔬菜品种中总有盈利的,这样可以抵消一部分损失。当然,高风险意味着高收益,行情好的时候,由于一级批发商投资多,规模大,出货快,其经营收益要远高于二级批发商。

由于蔬菜批发商收购蔬菜地域广、数量大、种类多,所以批发商一般不会直接与蔬菜种植户交易,而是通过经纪人来完成收购。以山东寿光蔬菜产地为例,蔬菜种植户将采摘的蔬菜用自备车辆运至经纪人在蔬菜产地(或田头市场)设置的固定代收点,经纪人将代收的蔬菜进行分拣、整理③,并用自备的或批发商提供的包装材料对蔬菜进行包装后,联系中小型运输车辆将蔬菜运往产地批发市场,或集并到批发商准备的大型运输车辆上进行统一发货④。如果蔬菜在产地需要预冷,产地经纪人一般将收购的蔬菜第一时间从田头市场运往产地批发市场或者附近的冷库,预冷后加冰装车再发往目的地。在寿光农产品物流园,销地批发商或其代理人会根据对销地市场预判进行采购,再租用长途货车将蔬菜运往销地批发市场。销地批发商接货后等待其下游客户前来选购,下游客户包括农贸市场或社区便利店的摊贩、超市蔬菜供给商、蔬菜二级批发商、蔬菜配送公司及集团客户等,具体过程见图1。

图1山东寿光到北京蔬菜流通节点图

注:图中线条的粗细表明蔬菜流通量的大小,线条越粗,流通量越大。

资料来源:根据作者调查资料整理。

批发市场作为农产品流通体系中的主要渠道和中心环节,在改革开放的40年里,我国基本形成了产地市场、销地市场以及集散地市场三位一体,覆盖城乡的批发市场体系。在该体系中,蔬菜一、二级批发商成长为支撑我国蔬菜批发市场发展的主力军,并且他们的功能定位越来越明确。蔬菜二级批发商以区域市场(市域或县域市场)作为其服务对象,发挥调节区域内蔬菜市场余缺、实现区域内蔬菜稳定供给的功能;而蔬菜一级批发商主要是调节区域间的蔬菜供给,并且随着我国蔬菜生产向着专业化、集中化的不断演进,一级批发商在促进蔬菜跨区域调运以实现跨区域平衡及构建全国蔬菜现代流通体系中的作用愈加显著,其运行效率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我国蔬菜流通效率的进一步提升。因此,研究蔬菜一级批发商的经营行为以及經营绩效对我国农产品批发市场的规划布局及农产品流通效率的提高都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但根据作者对寿光农产品物流园的调查结果显示,园区内蔬菜一级批发商户平均从业人数不足4人,平均每天蔬菜批发量在20多吨,其中只有不到10%的商户在工商部门注册了公司,经营规模仍然偏小,抵抗市场风险能力较弱。同时,受资金及经营能力的制约,被调查商户中82.9%的批发商户都没有扩大经营规模的意愿。由于一级批发商户经营规模偏小,与上游的蔬菜种植主体及下游的二级批发商关系松散,导致蔬菜批发环节流通成本居高不下,加大了蔬菜价格波动的幅度,这给蔬菜产业链整体流通效率的进一步提高带来了较为不利的影响。因此,如何衡量蔬菜一级批发商的技术效率并探求影响因素以及如何提高其技术效率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

Farrell (1957)最早提出技术效率的测量方法。技术效率的测量总是与前沿生产函数联系在一起。前沿生产函数是在技术既定的情况下最大产出的可能性边界,而技术效率则是既定投入下实际产出与可能性边界上最大产出之比,技术效率的高低决定了实际产出与最大产出的趋近程度。如果存在技术效率损失,说明实际产出与最大产出存在差距,主管部门可以采取相应的政策措施清除技术效率提高的制约因素,达到提高交易水平的目的。如果技术效率接近1,则表示实际产出已达到其最大值,主管部门只能通过寻求交易技术革新来实现交易量的持续增长,诸如对流通制度、流通模式、交易方式、流通技术等进行变革。

本研究参考以往对批发商技术效率影响因素的学术成果,结合蔬菜一级批发商的经营特征,对影响一级批发商户技术效率的因素提出如下假说。

H1:蔬菜一级批发商户的人力资本特征对其技术效率有影响。行业知识,专业技能以及健康体质是构成人力资本的三大要件。本研究认为批发商户的人力资本状况包括主要决策者的年龄,受教育程度,从业经历、从事蔬菜批发行业的时间以及在被调查批发市场的经营时间等指标。其中:

(1)批发商户主要决策者的文化程度对其技术效率有正向影响。互联网时代,主要决策者的文化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着其对信息的获取、加工、分析和利用的能力,这种信息应用能力越强,其获利和持续经营的可能性就越大,批发商的技术效率也就越高。

(2)批发商户主要决策者的年龄对其技术效率的影响不确定。在蔬菜批发行业,通常决策人员年龄越大,经验越丰富,对行情的判断也越准确。然而,决策者年龄越大,其体能却难以适应蔬菜批发行业高强度、高负荷的工作节奏。与此同时,互联网技术在行业发展中的广泛应用,使得大龄决策者更显得力不从心。因此,经验丰富的大龄决策者,面对来自体力和技术方面的挑战,使得年龄对技术效率的影响不确定。

(3)批发商户主要决策者的从业经历对技术效率有影响。以批发商户的从业经历与蔬菜批发相关与否作为分类标准,本研究将从业经历分为三类:第一类是与蔬菜批发相关的工作即蔬菜种植、运输、零售等行业;第二类是与蔬菜批发无关的其他商业经营活动,如粮食、服装、水果、肉类等产品的买卖活动;第三类是除以上两类之外的其他工作。本研究认为,批发商户的从业经历与蔬菜批发的关系越紧密,越有利于其经营效益的提高,从而其技术效率越高。

(4)商户在批发市场的经营时间和从事蔬菜批发行业的时间对商户技术效率有正向影响。经验是时间积累而成的,商户在同一领域和地域从业时间越长,对价格波动、供求变化和竞争程度等市场运行规律的预判越准确,并根据以往的经验和在领域中的影响力作出及时或前瞻性的调整和反应,避免或降低风险,甚至抓住商机,做大做强。

H2:蔬菜一级批发商的社会资本状况对其技术效率有影响。蔬菜一级批发商的社会资本是指批发商在长期的经营过程中,与相关市场主体(如上游蔬菜种植户、下游批发客户、以及同行和市场管理机构等)建立起来的社会关系网,可以视为批发商的无形资产。曾寅初等(2006)运用因子分析法研究表明社会资本对农产品购销商经营绩效产生显著正向影响。通常批发商户与上游客户的关系越融洽,其收购的蔬菜品相越好,损耗率越低。高品质货源容易争取到更多的下游客户,并有可能发展成为潜在的固定客户,进而确保批发商在销量上的稳定性和持续性。因此,本文预期上游固定代收户的收购量占其总收购量的比例和下游固定客户采购量占总销量的比例对蔬菜一级批发商技术效率的影响都是正向的。

H3:蔬菜一级批发商户的经营行为对其技术效率有影响。蔬菜一级批发商户的经营行为主要体现在:是否拥有自己的蔬菜种植基地、批发蔬菜的品种数量、向下游批发商赊账与否、是否负责蔬菜的远距离运输以及是否配备大吨位的运输车辆。本文预期这些经营行为对技术效率的影响都是正向的。原因如下:

(1)批发商户拥有自己的蔬菜种植基地,一则可以填补收购量缺口,二则通过发挥示范效应,带动周边村民形成规模化种植,即确保了蔬菜质量,又有利于集中收购。与此同时,在国家大力倡导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背景下,种植基地的发展必将获得来自当地政府资金和政策方面的扶植,从而有利于技术效率的提高。

(2)一级批发商户采购的蔬菜品种越丰富,越能集聚客户。多样化的选择,一站式的便利缩短了客户采购时间,降低了搜寻和议价成本。而对于批发商来说,经营风险的降低也有利于技术效率的提高。

(3)赊账不仅是货款的延期支付,这种时间的跨度更为双方再次交易创造了条件,它既是上一次交易的延续,又是下一次交易的诱因。因此赊账有利于保持业务的稳定性,进而有利于技术效率的提高。

(4)运输作为蔬菜批发一项重要的售后环节,在批发商户与下游客户长期的合作关系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捆绑功能。这种批发业务中的配套服务常被作为争取下游客户的竞争手段,因此提供与否成为影响技术效率的又一个因素。

(5)上游的采购运输及下游的售后运输都要用到大吨位车辆,因此批发商拥有自己的运输车辆,可以降低寻找车源、延误运输等带来的间接损失,降低运输成本以及运输途中的风险。同时,拥有自己的运输车辆,也是经营实力的一种体现,更有利于其在上下游开展批发业务。

二、模型设定

(一)理论模型

目前学界一般采用参数法和非参数法来测度技术效率。参数法以经济理论为基础,利用计量经济学方法,估计出生产函数的有关参数,进而得出技术效率的具体数值,同时还可以估计出其他外生变量对技术效率的具体影响,所以,该方法具有很强的政策解释效果。根据本文的研究思路,本研究将采用参数法,并以Battese and Coelli(1995)提出的随机前沿模型(SFA)为基础来测度蔬菜一级批发商的技术效率。模型的具体形式如下:

Yi=Xiβ+(Vi-Ui) i=1,2,…,N(1)

其中,Yi表示观察期内第i个企业的产出水平,Xi表示观察期内第i个企业的各种投入要素或其他解释变量,β是待估参数,Vi和Ui相互独立。Vi表示随机扰动项,假定Vi~N(0,σ2V);Ui为技术效率的损失,假定Ui~N+(mi,σ2U)。

由于式(1)的误差项不满足OLS的古典假设条件,因而无法直接用该方法估计相关参数。借鉴Battese和Corra(1977)的建议,令:

γ=σ2Uσ2U+σ2V (2)

显然,γ的大小介于0和1之间。对γ估计值的统计检验可以反映出随机扰动项中技术无效所占的比例。当γ趋近于0时,意味着σ2U=0,随机误差项V的影响占主导地位,企业不存在技术无效率。而當γ趋近1时,表示技术无效性的影响占主导地位,也就是说实际产出与前沿产出的差距主要来自于技术效率损失。

第i个企业在第t期的技术效率可以用实际产出的期望值与生产前沿面上产出的期望值之比来表示:

TEit=E(Y*itUit,Xit)E(Y*itUit=0,Xit) (3)

其中,E(·)表示对括号中的数学式求期望值,Y*it表示第i个企业t期的产出。0TEit1,其数值越大,技术效率损失越小,反之亦然。

(二)实证模型

1.随机前沿生产函数。蔬菜批发商户的收益来自于购销差价,与其他行业的经营者一样,蔬菜批发商追求利润最大化,但利润最大化不一定通过批发量最大化实现。因此,本文拟构建的前沿生产函数的产出变量设定为蔬菜一级批发商户的年净利润。蔬菜批发过程中的投入要素包括摊位、人员以及资金,其中资金中的流动资金主要用于支付进货、包装等款项,而固定资金主要用于购置车辆等设备,形成固定资产投入,该投入属于沉没成本,不会对年利润产生较大影响。鉴于此,本文拟构建的前沿生产函数中的投入变量设定为摊位面积(A)、劳动力(L)以及流动资金(C)。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采用边际分析方法,在分析要素投入对产量(产出)的贡献率、规模收益和其他系列问题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该函数形式隐含了一个前提条件即各要素的替代弹性为1,这对蔬菜批发过程而言过于苛刻,因此为克服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的不变要素投入弹性和替代弹性为1的限制,本文引入超对数函数形式。为了验证两种函数形式对调查数据的适用性,可以利用最大似然比法(LR 检验)进行检验。函数形式如下:

LnYi=β0+β1LnAi+β2LnCi+β3LnLi+β12LnAiLnCi+β13LnAiLnLi+β23LnCiLnLi+β11LnAi2+β22LnCi2+β33LnLi2+Vi-Ui(4)

其中,Yi为蔬菜一级批发商i的年净利润(万元);Ai为摊位面积(平方米);Li为蔬菜一级批发商户i参与经营的人数(人);Ci为蔬菜批发商户i投入的流动资金(万元);β0、β1、β2、β3、β12、β13、β23、β11、β22、β33为待估参数;Vi表示随机扰动项;Ui为技术效率的损失。

2.技术效率函数。根据本文第二部分的理论分析,技术效率损失模型表示如下:

mi=δ0+δ1x1i+δ2x2i+δ3x3i+δ4x4i+δ5x5i+δ6x6i+δ7x7i+δ8x8i+δ9x9i+δ10x10i+δ11x11i+δ12x12i+μi (5)

其中,x1i表示蔬菜一级批发商的文化程度(年);x2i表示蔬菜一级批发商的年龄(岁);x3i表示蔬菜一级批发商的从业经历,做与蔬菜批发相关的工作=1,做与蔬菜批发无关的其他商业经营活动=2,除以上两类之外的其他工作=3 ;x4i表示蔬菜一级批发商在寿光农产品物流园(包括在寿光蔬菜批发市场)的从业年限(年);x5i表示蔬菜一级批发商进入蔬菜批发行业的年限(年);x6i表示下游固定客户采购量占批发总量的比例(成);x7i表示上游固定代收户的收购量占其总收购量的比例(成);x8i表示蔬菜一级批发商单次批发的蔬菜种类(种);x9i表示蔬菜一级批发商是否投资购买大型运输车辆,是=1,否=0;x10i表示批发商是否拥有自己的种植基地,是=1,否=0;x11i表示是否向下游客户提供运输服务,是=1,否=0;x12i表示是否向其下游固定客户赊账,是=1,否=0。

3.数据说明。本文数据均来自作者2016年10月至11月份对山东省寿光市农产品物流园蔬菜一级批发商户的实地调查。寿光农产品物流园成立于2009年12月,其前身是原寿光蔬菜批发市场,经过升级扩建后的寿光农产品物流园打破原来单一型的蔬菜批发发展模式,采取交易、存储、配送、加工多功能协同发展模式,目前已由原来的产地批发市场发展成为国内最大的蔬菜集散中心、价格形成中心、信息交易中心、物流配送中心和权威的蔬菜标准形成中心。寿光农产品物流园区地处中国南菜北运、北菜南调的中心地带,其蔬菜流通情况基本能代表全国绝大多数中转地蔬菜批发市场的基本状况。调研期间,调研团队在园区共随机发放350分调查问卷,其中有效问卷325份。问卷内容主要涉及蔬菜一级批发商户的基本情况、投入销售情况、批发商的经营行为等方面。

表1列出了(4)式和(5)式中各变量的描述性统计及对批发商技术效率的预期影响方向。

需要说明的是,寿光农产品物流园在建园初期就采用“一卡通”进行结算,实现了交易的电子化管理。进入园区的客户首先到结算中心办理交易卡,然后到指定交易区购货,成交后,买卖双方在过磅处同时出示交易卡,由市场工作人员过磅刷卡交易。全程无现金交易,方便快捷,每笔交易结算时间大约在20秒左右,同时还可以防止买卖双方的赊欠问题。除此之外,物流园设有理货区,便于二级批发商采购完成后集并装车。为了分散风险,二级批发商每次会采购多个品种的蔬菜。运输车辆或是租用或是自有,一般自行解决,无须一级批发商提供。虽然在以往的学者研究中,运输车辆被视为影响流通效率的一个因素,但在实地调查中发现,出于车辆保养、运输风险等因素的考虑,二级批发商的蔬菜运输通常都是由第三方物流承办,而且这项分支业务的发展已经得到了蔬菜批发行业的普遍接受。因此,技术效率损失模型中的x11和x12两个变量均值和标准差皆为0,放入模型没有意义,在估计模型时舍去。

三、估计结果

(一)随机前沿生产函数估计

本文用Frontier61软件采用最大似然估计法对模型参数进行估计,模型估计结果见表2。根据估计结果,似然比检验的统计量LR为254,大于在α=005水平下的临界值169,表明与C-D函数相比,超对数生产函数能更好地反映蔬菜批发过程中的投入—产出关系。同时,γ在1%的显著性水平上显著,说明蔬菜批发过程中存在着显著的效率损失。

1.摊位这一投入要素的产出弹性显示为负,说明在蔬菜批发过程中摊位的投入已经出现过剩,对提高批发商收益的作用不明显。原因在于寿光物流园区销售旺季通常从每年秋季10月份开始,持续到来年五月份。旺季来临伊始,商户会向园区申请摊位,每个摊位面积在100平方米左右,能够停放一辆30吨位左右的半挂车。摊位费根据位置的好坏分为2000元、3000元、5000元三個档次,租期为一年。由于摊位费相对比较便宜,所以商户申请摊位的数量通常是依据未来几个月预期的最大销售量确定的,因此摊位面积绝对有保障。根据调查数据显示,拥有不同经营面积商户的净利润基本相差不大,而且,批发过程中,摊位的位置相比摊位的面积对蔬菜批发的影响更为重要,因为在蔬菜中转地批发市场,一级批发商户主要以量取胜,载重量30多吨的1车蔬菜最快几个小时就可售罄,如果摊位靠近交易大厅出口,离电子地磅较近,不但方便交易,而且交通便利,客流量大,更有利于商户收益的提高。因此,有些商户虽然摊位面积不大,但位置较好,其收益比那些位置偏僻而面积较大的商户还高。通常,一个商户在园区会拥有几个摊位,面积大小、位置优劣参半,无法权衡,而本模型以摊位面积作为投入要素,摊位位置的优越性对收益的影响无法在模型中体现,这有可能导致该项产出弹性显示为负。

2.流动资金的产出弹性是正的,说明流动资金与商户收入呈正相关。蔬菜一级批发商与二级批发商相比,在投入方面存在明显的差别。在销售旺季,一级批发商为了使自己的批发业务保持连续性,争分夺秒不断供,往往是1车(或多车)蔬菜在售,1车(或多车)蔬菜在途,1车(或多车)蔬菜在产地,即采购、运输、销售环环相扣,不留空窗期,这样计算下来每车菜至少要投入10多万,用于支付该车蔬菜的相关费用,包括蔬菜进货成本、代收费、包装成本、装卸成本、工人工资、运输费用等。其中不乏有些批发商为了达到控制货源或者降低收购成本的目的,将农户种植的蔬菜在采摘之前承包下来,一次性支付菜金,甚至有些批发规模更大的商户,拥有自己的种植基地,租赁冷库储存某类蔬菜,当然这需要更多的投资。可见,蔬菜一级批发商的批发规模不同,投入的流动资金也不同。相对而言,蔬菜二级批发商投资要少很多,二级批发商只需支付每车蔬菜的采购费用,无须承包农户种植蔬菜或自建种植基地,一些单次批发量在10吨以下的小规模商户,前期投入只需几万元。因此,流动资金额度及周转速度直接影响一级批发商的收入。

3.劳动力的产出弹性为正,说明参与经营的人数与产出呈正相关。蔬菜一级批发仍属劳动密集型行业,从蔬菜的产地收购、装车、运输至寿光农产品物流园再向外批发,批发商本人或其雇员都要全程监控或跟踪。由于行业的特殊性,园区内的交易活动一般是从凌晨开始,持续到当天下午,有时还会延续到次日,从业人员的休息时间很难保证。可见,劳动力充裕的条件下,合理的劳动资源配置有利于效益的提高。

(二)技术效率的测算及影响因素分析

样本商户技术效率的计算结果见表4。蔬菜批发商户的技术效率最小值为34.6%,最大值为98.2%,平均值为73.5%。这说明在现有技术水平下,如果能够消除技术无效率的影响因素,蔬菜批发商户的技术效率还有近30%的提升空间。

表5列出的估计结果表明:商户主要决策者的年龄、在园区的经营时间、固定客户采购量占批发总量的比重、固定代收户的收购量占其总收购量的比重、蔬菜一级批发商是否拥有自己的种植基地五个变量对商户的技术效率影响显著,而商户单次批发的蔬菜品种、是否投资购买大型运输车辆、商户决策者的文化程度、从事蔬菜批发的年限等因素对商户的技术效率影响不显著。

1.批发商户主要决策者的年龄对商户的技术效率有显著的负向影响。根据假说H1,批发商户主要决策者的年龄对其技术效率的影响不确定,而估计结果表明,随着蔬菜批发主体年龄的增加,其技术效率会逐渐降低。原因可能是,蔬菜批发行业仍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劳动强度大,作息不规律,年长的批发商明显处于劣势,因此年轻人更适合该行业。此外一些善于利用互联网特别是移动互联网的年轻批发商更热衷于通过微信等网络沟通工具与客户洽谈业务,传送文字、数据和图片信息,甚至是支付货款,这大大提高了交易效率。

2.批发商户在寿光农产品物流园的经营时间对其技术效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这与假设吻合;而商户从事蔬菜批发行业的时間对其技术效率影响不显著,与假定相悖。原因可能是:在蔬菜批发领域,业绩好的商户在完成资本原始积累后,通常会选择成立蔬菜商贸公司或转投利润率更高的其他行业,而业绩不佳的商户由于沉淀成本低则会选择用脚投票。最终保留下来的商户在利润和业绩方面相近,市场划分格局趋于常态。一方面,行业进入壁垒较高⑤,新商户的进入风险大。另一方面,随着“菜二代”的队伍壮大,使得子承父业的原有商户常驻市场的愿望强烈,因此市场中经营商户的数量和个体规模趋于稳定。

3.固定客户采购量占批发总量的比重对商户的技术效率有着显著的正向影响,与假设吻合。可见,商户与下游客户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有利于技术效率的提高。根据张雯丽(2014)的研究,蔬菜批发主体之间呈现出鲜明的地缘和人缘特征。无论是在产地还是在销地,虽然上下游主体之间没有正式的、规范的交易契约,但考虑到关系缔结成本、行业信誉以及多次博弈对机会主义行为的约束等,使得稳定的合作意向可以在相当长时间内维系下去。因此,商户为了实现永续经营的目标,就必须壮大并忠于自己的下游客户。反过来,从下游客户的角度来看,买卖主体间的信息永远是非对称,即便在当前规范的市场管理环境下,二级批发商从中转地批发市场收购蔬菜仍然存在一系列风险,比如:质量作假、数量作假、搬运要高价、搬运装卸扯皮、强迫交易等,而长期交易关系的维持,一定程度上保护了二级批发商,减少了逆向选择和败德行为发生的概率。这种合作关系带来的双赢效果必然引起技术效率的提高。

4.固定代收户的收购量占其总收购量的比例对商户的技术效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这说明,批发商户与上游代收户之间的关系越稳定,越有利于其技术效率的提高。当前,蔬菜批发商主要通过两种渠道收购蔬菜,一种是自己与种植户直接交易,另一种是通过代收户收购。由于蔬菜采摘后,要经过简单检选、分级包装,然后才能装车,这些工序的完成还要涉及组织和雇工等,所以,批发商更多的是通过代收户收购蔬菜,支付给代收户一定的费用,由其代为帮办,既节省时间,又免去了繁琐的交涉。这样一来,代收户与批发商关系越稳定,代收户在代收过程中会越尽心,收购上来的蔬菜品相会更好,包装会更规范,搬运及装车导致的蔬菜损耗也会越小,同时,对批发商的临时性需要响应也更为及时有效。一般来说,每个批发商都有多个固定的代收户,每次蔬菜上市前,批发商会根据产销两地蔬菜供需情况,分别与不同的蔬菜代收户联系,比较蔬菜的品质与价格,最终做出收购的决策。

5.蔬菜一级批发商拥有自己的种植基地对商户的技术效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与假设吻合。一级批发商赚取的是购销差价,由于流通半径大以及价差的时时波动,给批发商带来了极大的不确定性,为了对冲风险,同时掌握蔬菜收购环节更大的控制权,批发商开始向其上游渗透。而批发商规模不同采取的渗透方式各异。一般小规模一级批发商的做法是在收购蔬菜时,不会当场与农户谈定蔬菜价格,而是根据其在销地市场的销售情况,在下一次交易时支付农户菜款即以批发价确定收购价,将市场风险转移给农户。而中等规模的一级批发商会选择在蔬菜采摘之前交付定金,将整片区域的蔬菜承包下来,通过垄断某个区域的蔬菜来降低采购成本。然而能否降低成本取决于行情好坏,因此这种做法也加大了其经营风险。对于大规模批发商来说,通常会在蔬菜主产区承包土地,发展种植基地,一方面是为了控制蔬菜的产量与品质,另一方面是通过发挥示范效应,带动周边村民大规模种植,集中规模化种植不仅能给蔬菜的收购提供便利,还可以获取国家和当地政府的政策扶持,如土地租赁补贴,农药、农资的补贴、规模种植补贴等。这类批发商一般会注册公司,一则注册公司是商户做大做强的必经之路,二则公司化的形象更会获取来自政府和社会的信任,争取到更多的支持。可见批发商规模演化的层级越高,对生产环节的渗透力就越强,从而对蔬菜流通链条中收购环节的影响或控制就越大,这不仅能规避来自收购环节的风险,还可能从生产环节获取额外的利润,实现低风险高收益。

四、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综上分析,蔬菜一级批发商在蔬菜批发过程中存在着显著的效率损失,批发商户的平均技术效率为735%,如果能够消除技术无效率,保持现有的交易技术和投入水平,尚有26.5%的提升空间。研究发现,商户主要决策者年龄、在寿光农产品物流园的经营时间、固定客户采购量占批发总量的比重、固定代收户的收购量占其总收购量的比重、商户是否拥有自己的种植基地五个变量对商户的技术效率影响显著,而商户单次批发的蔬菜品种、是否投资购买大型运输车辆、商户决策者的文化程度、蔬菜一级批发商的从业经历、从事蔬菜批发的年限等因素对商户的技术效率影响不显著。这说明积累蔬菜批发的有益经验、维系上下游稳定的客户关系、实施前向一体化发展有助于提高其技术效率。

本文提出如下三点政策建议:

1.政府部门应加强对蔬菜批发商的监管和扶持力度,促进蔬菜一级批发主体的规范化、规模化发展。由于蔬菜批发商是自发产生的,长期以来处于无序化发展状态,如果单纯依靠商户之间的地缘和人缘去培育和优化上下游主体之间的合作关系,那么对交易中的“背叛”行为只能是一种事后“报复”和“惩罚”,对违规方的约束力度在巨大的利益面前显得有些薄弱。除此之外,局限于蔬菜批发从业人员的文化水平,行业知识体系的完善以及组织化程度的提高,也很难依靠他们自身来完成,致使蔬菜批发商技术效率的提高变得非常困难。所以,政府部门应该有所作为,因势利导,加强对蔬菜批发商的监管和扶持力度,鼓励并引导蔬菜批发商加入或成立蔬菜经济合作组织或行业协会,促进蔬菜经销商群体的成长和壮大。同时,建立对蔬菜批发商的培训制度,提升其获取行情信息、从事公司化、品牌化运作、开展蔬菜直销配送等方面的经营水平,增强其自我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

2.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加强蔬菜生产基地建设。随着蔬菜一级批发商经营实力的不断增强,规模较大的批发商通过建设蔬菜种植基地来实现向生产环节渗透,以获取在蔬菜收购环节的控制权,但这种发展模式对促进蔬菜产销对接作用非常有限。因此,政府应该在做好蔬菜生产的区域布局上下功夫,在土地、资金、技术、审批等方面提供各种支持,加强蔬菜生产基地建设,实现蔬菜产业的区域化、专业化发展。特别是那些蔬菜主要依靠外埠调配的主销区地方政府,要联合蔬菜流通主管部门与当地蔬菜批发市场,做好与蔬菜产地的高效对接,合理安排种植品种和茬口,做到差异化生产、均衡化上市,为批发商在产地种植、收购蔬菜提供资金、物流、检测等方面的支持,降低批发商经销蔬菜的交易成本,提高蔬菜批发环节的流通效率。

3.完善蔬菜信息共享机制,弥补市场失灵。政府要运用大数据资源优势,科学预测产销趋势,将蔬菜市场供求信息及时传递给生产和经营主体。蔬菜市场价格多变,供求矛盾转化快,面对信息不完全带来的经营风险,对于主体多而分散的蔬菜批发经营者来说是难以规避的。同时,菜农因盲目跟风而导致蔬菜生產出现过剩或短缺,会将风险迅速地传导至下游批发市场,加剧了蔬菜批发主体的经营风险,也造成生产资料及劳动力资源的浪费。因此,建立健全信息共享机制有助于提高信息资源利用率,避免在信息采集、存贮和管理上重复浪费,实现合理配置资源,节约社会成本。

注释:

①中国农产品批发市场发展研究报告(2014),农业部市场与经济信息司,2015年6月。

②蔬菜直接在车位上销售而不是卸车销售。

③有些经纪人也会将包装材料分发给蔬菜种植户,由蔬菜种植户自行包装,运到经纪人的固定代收点。这种做法增加了批发商的经营风险,所以批发商为了降低风险,会在蔬菜卖出之后才支付农户货款。

④李崇光(2015)对蔬菜跨区域流通划分为两种模式,一为大型批发市场模式,二为地头市场模式。大型批发市场模式是蔬菜批发商通过蔬菜经济人将收购的蔬菜运到大型的产地批发市场,在批发市场交易或直接理货装运,销往销地批发市场;而地头市场模式是批发商将通过蔬菜经纪人收购的蔬菜在代收点进行分拣、包装,集并于大型运输车辆,直接运往销地市场。

⑤蔬菜批发市场主体之间因地缘或人缘所结成的合作关系,如同一张无形的网将新加入者挡在网外,在产地市场,批发商一般将蔬菜收购环节全权委托给经纪人,蔬菜品相的好坏、包装标准与否、因搬运及装车导致的蔬菜损耗高低以及对批发商的临时性需要响应及时与否等一系列问题,完全取决于经纪人与批发商间稳定的购销关系。而在销地市场,发展下游固定客户是新进入者唯一的选择,但短期内很难实现,其间滞销、甄别、利润让渡等成本让新进入者望而生畏,因此稳定的客户源也构成新进入者的进入壁垒,这也是蔬菜批发行业代际传承的主要原因之一。除此之外,市场中某些品种的蔬菜如果被少数经销大户垄断,他们通过降价等排挤手段联合阻止其他商户的进入,成为新进入者的又一进入壁垒。

参考文献:

[1]张磊,王娜,赵爽.中小城市居民消费行为与鲜活农产品零售终端布局研究——基于烟台市蔬菜零售终端的实证[J].农业经济问题,2013(6).

[2]曾寅初,高杰,李正波.社会资本对农产品购销商经营绩效的影响研究[J].中国农村观察,2006(2).

[3]Battese, G. E. and Coelli, T. J. A Model for Technical Inefficiency Effects in a Stochastic Production Frontier for Panel Data. Empirical Economics, 1995:325-332.

[4]Battese, G. E. and Corra, G. S. Estimation of a Production Frontier Model: With Application to the Pastoral Zone of Eastern Australia[J].Australian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Economics, 1977:169-179.

On the Technical Efficiency of Vegetable First-Class Wholesalers: An Investigation

based on Vegetable Wholesalers in Shouguang Agricultural Produces Logistics Park

ZHANG Lei1,WANG Na1,ZHANG Gui-mei2

( 1.School of Business,Ludong University,Yantai 264025,China;

2. School of Economics,Shandong Technology and Business University,Yantai 264005,China)

Key words:vegetable; first-class wholesalers; technical efficiency; SFA; influence factor

(责任编辑:严元)

作者:张磊王娜 张桂梅

第五篇:试析一级公路养护成本控制

摘 要:一级公路在我国公路体系之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一级公路一般有四车道或者六车道,四车道的一级公路平均可以昼夜通过一万五到三万五量小客车,六车道的一级公路平均可以昼夜通过三万五到五万五量小客车。当前我国一级公路养护成本存在着如下几个问题:养护体制的不健全;工作人员业务素质的不高。为了让我国公路养护体制更加完善,更好的控制养护成本,符合我国当今市场经济的发展趋势。笔者给出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建议:对养护成本进行定额;建立相应的承包制度;提高一级公路的管理和养护能力。

关键词:一级公路 定额 养护成本

一级公路,一般是指能适应按各种汽车(包括摩托车)的公路,如果折合成小客车的交通量,一级公路大概的昼夜交通量为10000~25000辆/年。它是连接重要政治中心、经济中心的桥梁,并且通往重点工矿区、港口、机场,专供汽车分道行驶并部分控制出入的公路。一级公路一般来说有四车道和六车道两种,四车道的一级公路平均可以昼夜通过一万五到三万五量小客车,六车道的一级公路平均可以昼夜通过三万五到五万五量小客车。在一级公路上面限制的车速有60 km/h,80 km/h和100 km/h三种。一级公路在我国的公路体系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通过我国历年对于一级公路的养护数据可以看出对于其的养护是一个非常庞大的数额。那么对于一级公路的养护成本如何更合理的控制?该文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浅析。

1 当今一级公路养护之中存在的问题

公路养护不仅仅是包括对于道路(例如坑槽)以及道路两旁的护栏的维修,还应当包括两旁的树木,道路过程中的标志的维护,树木的栽种,标志的翻新,这些都是公路养护的组成部分。养护的费用种类相对比较固定,像工具费、机械费、人工费等几个种类。

1.1 养护体制的不健全

我国对于公路的养护主要是靠的是国家财政拨款,还隶属于我国行政体制之内。当代我国已经进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之内,对于一级公路的养护由国家垄断而不是开放式的打入市场很容易造成资源的浪费。因为垄断的原因,一级公路的养护价格由内部制定而不是根据市场需求进行,全部的都是按照曾经的计划经济体制来进行,这样就非常容易在进行预算的时候虚抬高成本,也不会对于养护的技术和养护成本进行升级,我国每年一级公路的养护成本都在增高,相信养护制度相对落后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

1.2 工作人员业务素质的待提高

对于一级公路的养护工作人员工作能力和业务素质普遍偏低,技术能力成长速度太慢。工作人员知识水平较低,人员素质的普遍低下必然会造成养护从成本的规划到具体的实施无法有个阶段性的稳步提升。这其中也有工作环境的因素,公路养护工作环境相对艰苦,待遇偏低,这样不利于人才的吸引,也是造成工作人员业务素质低的原因。

2 一级公路养护成本控制的意义

每一条公路从投入使用到寿命终结都要经历几十年的时间,这期间每年公路的养护都是一个比较庞大的数字,对于成本的控制是十分有必要的,只有从根本上对于成本上进行严格把关,对现状进行分析不断调整才可以让我国公路体制更加完善。

其次对于养护成本进行控制也是符合我国市场经济,因为靠国家拨款的方式来进行公路的维护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大的浪潮下弊端已经日益凸显,效率低、成本控制不当等问题越来越大。这与我国现阶段的发展是背道而驰,因此对于一级公路养护成本的控制符合现阶段国情。

3 一级公路养护成本控制的措施

3.1 关于养护成本的定额问题

既然要对一级公路养护成本进行控制,第一步就是要从预算开始,关于养护成本的计算。定额是一个现阶段大中普遍接受同时也是最有效率的一种方法,将定额贯穿于公路养护的全过程,使工作进行时候有目标有限制。

对于道路本身的维护是一个最为重要的项目:对于路面平整性进行修理,道路上面各种病害的清除,除此之外,石方、土方、路肩、边坡、防护支挡工程、排水工程等内容。对于这些工程进行详尽的测量,在运用工程量计算规则计算之后得出每个部分的定额,计算单位要与我国现行的单位保持一致。在进行工作的时候,要注意对于道路进行解体,将每个部分分别进行测量、分别计算之后分别得出定额最后在进行总汇,由于道路本身结构复杂,所以在制作定额表的时候要有总有细,既有部分的定额数目也要有总的定额数目。

关于定额的问题一定要事先预算好,并且这些的定额数目并不包括利润的问题,要有计划的进行施工,在一次做好定额之后以后只需简单进行调整,不需要每次都进行大调。

3.2 可建立承包制度

对于道路的维护工作可以分别适用承包制度,在公路分局的在岗职工都可以申请参与承包制度。公路分局制定出相关的承包条件,之后在岗职工进行申请,分局的相关人员进行评定、审核之后对于可以承包的人员发出聘书或者通知书。承包人做好自己相应的承包工作,按时、高效率、高质量的准时完成工作。对于使用经费问题,在之前定额的基础上可以有上线波动的空间,具体可以向上级申请。并且要遵守局里面相关的规章制度、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执行党当今的方针路线。

与此同时,分局的工作人员也要对承包人进行监督,在施工的过程中要不定时对于工作进度、完成情况抽查,对于错误的施工方式要给予纠正。并且,常规检查也是有必要的,要制定检查时间表,是按月、按季度何时进行检查,在常规检查时要完成多少工作量,这样也有利于督促承保人员尽快完成、做好承保工作。

3.3 提高一级公路养护与管理能力

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在建立承包的基础上,其实本身就是希望可以将公路的养护更好地推向市场,而不是由行政主导的方式。公路的养护在推向承包体制之后,公路的管理继续由行政机关进行,就可以做到二者相互牵制。公路的管理不妥必定会引起养护费用的增加,反过来公路养护质量不高必然会增加公路管理困难的增加。二者相互牵制,就可以更好的控制一级公路养护成本。

公路养护的技术一直发展的比较缓慢,虽然公路养护工作本身辛苦,所以就要更注重技术的更新,大力招聘人才,结合当今先进的技术,技术永远是第一生产力。技术的提高必然会使路面的使用寿命增长,成本减少。

4 结语

正是由于我国近些年一级公路养护的成本不断增高,所以关于养护成本的控制才是一个亟需解决的问题。要做好这个工作还是需要公路部门做好统筹,工作人员业务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并且注意在成本定额的问题上要实事求是,不可弄虚造假,虚抬高定额的费用,从而造成了国家经济损失还有资源的浪费。相信,在所有单位共同的努力之下,一级公路养护体制会越来越完善。

参考文献

[1] 符秋生,卢毅,张起森.公路养护成本预测和养护方案决策方法的研究[J].中南公路工程,2004(1):73-75.

[2] 栾瑞,王春鹤.医院货币资金内部控制的问题及解决方法[J].中国卫生经济,2008(6):75-76.

[3] 贾锦绣,李超,李娜.公路养护中的成本分析研究[J].公路交通科技,2007(11):174-176.

[4] 罗政福.加强养护资金管理降低公路养护成本[J].广西财政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S1):11-12.

[5] 陈培辉.公路养护成本控制分析[J].公路与汽运,2004(4):127-128.

作者:夏鹏祥

上一篇:现场施工技术论文下一篇:现金审计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