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级医疗事故怎么赔偿

2024-09-1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一级医疗事故怎么赔偿(共9篇)

一级医疗事故怎么赔偿 篇1

1、医疗费赔偿的计算标准

根据医疗机构出具的医药费、住院费等收款凭证,结合病历和诊断证明等相关证据确定。按照医院对当事人的交通事故创伤治疗所必须的费用计算,凭据支付。医疗费包括挂号费、检查费、化验费、手术费、诊治费、住院费、药费医疗等医疗人身伤害的费用。

(1)挂号费:挂号费的次数、科别与审核认定的治疗伤害所就诊的次数、科别一致的挂号费应当赔偿。

(2)检查费、治疗费等:根据伤疾的需要经治疗医院同意进行的检查、治疗等费用应予赔偿。未经治疗医院同意,受害人自行治疗与伤疾无关的费用或自行重复检查所花费的费用不计入赔偿范围,但确系治疗医院误诊而遗漏的伤疾除外。

(3)药费:必须确系治疗因伤害人的侵害行为所致伤害的药费。需外购药品的,应当有治疗医院开具的处方。药品的种类、数量应当与处方一致,没有治疗医院开具的处方,擅自购买与损害无关的药品不应计入赔偿范围。

(4)住院费:受害人根据治疗医院的要求需住院观察、治疗的费用应予赔偿。但治疗单位发出出院通知单后,受害人无正当理由故意延长住院时间而发生的费用不予赔偿。

2、治疗与交通事故伤害无关的疾病,不应当赔偿。对于小伤大养,扩大检查和治疗范围,均不应赔偿。

3、结案时,如当事人身体尚未康复,确需继续治疗的,根据医疗证明或者鉴定结论确定必然发生的费用,可以与已经发生的医疗费一并予以赔偿。对损伤经治疗后体征固定而遗留后遗功能障碍确需再次治疗的,或伤情未恢复的器官功能恢复训练所必要的康复费、适当的整容费以及其他后续治疗费,赔偿权利人可以待实际发生后另行起诉。受害人在康复型医院治疗的,其医疗费用的赔偿问题应区别不同情况予以处理:

(1)受害人治疗伤疾,一般应在普通型医院治疗。非治疗伤疾所必须而选择康复型医院就诊的,其医疗费用的赔偿应按普通医院治疗同种伤疾的收费标准计算。

(2)在普通型医院就诊治疗后,经治疗医院批准转至康复型医院继续治疗,并确系治疗伤疾所必须的,其医疗费应根据国家制定的康复医院收费标准计算。经治疗伤情平稳,但仍需继续进行康复、对症等治疗的,经县级或县级以上医疗机构出具证明,可以在县级以下的医疗机构或者门诊治疗。

4、确定医疗费截止的日期。一审法庭辩论终结的时间,但这一段时间所花费的药费,应由当事人申请法医鉴定,以作为判案依据。法庭研究的就是这一次审判赔偿的数额.

5、医疗费举证责任分配的规定。原告提出赔偿数额的证据,如果被告对原告的赔偿提出否定性意见的,被告必须提出证据来证明。这样,举证责任就发生了一个变化,本来损害事实、损害赔偿数额应该是由原告来证明的,但是在这种情况下,被告如果对他的合理性提出质,就要自己来提出证据举证证明。如果能够证明他没有合理性的,那么就法院就予以采信。

6、受害人进行与损害有关的补救性治疗,如镶牙、植皮、安装假眼、假肢等,所花费的费用应予赔偿。

受害人治疗因侵害行为而引起的其他并发症的费用,应参照治疗医院的诊断或者法医的鉴定意见,视二者的关联程度予以适当补偿。

7、就地治疗及转院问题。依据该解释的初稿及最后定稿,及其立法本意,受害人的就诊,无需再适用关于贯彻执行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所做的受害人治疗及转院所做的种.种限制。当事人就治无需再按就近、就地及转院应经原医院批准原则,其治疗机构由受害人选择。

8、就医疗费超标及转院造成费用过高问题。为防止受害人诈讹,过量花费不必要的费用,该司法解释通过法官依职权判断,即结合病历和诊断证明来确定医疗费的合理性;再者通过当事人的举证责任分配,即由加害人就受害人用药费不合理承担举证责任。

9、就后续治疗费用问题。继续治疗费用应当赔偿。具体的操作方法有三种:一是一次性赔偿,即将今后可能发生的治疗费用全部计算,一次赔偿。二是今后发生的损失另行起诉,不在本次诉讼中解决,只是确定今后的损失另行处理。三是即使是确定了一次性赔偿,但是今后实际治疗所发生的费用超出了一次性赔偿确定的数额的,对于超出的部分,受害人有权另行起诉请求赔偿。对后续治疗无法确定费用的,告知当事人另行起诉;但受害人提供医疗机构证明或鉴定结论必定发生的治疗费用,应一并予以赔偿。

10、功能恢复训练费问题。在适用时不应包括心理康复所需费用,对心理的伤害,通过精神损害费予以解决。

11、交通事故当事人在医院治疗期间需要外购药品的,应当由该医疗机构出具相应的证明,并与伤情治疗的需要相符。

12、诱发疾病的治疗费用问题。对于交通事故所诱发的疾病的治疗,应当按照因果关系中的实际情况确定,即按照原因力的大小,按照相当因果关系确定责任的有无。在确定了有相当因果关系以后,判断侵权行为对诱发疾病发生的原因力。原因力是百分之多少,就按照百分之多少赔偿支出的费用。

医疗费计算公式为:医疗费赔偿金额=诊疗费+医药费+住院费+其他。

医疗事故赔偿与人身损害赔偿 篇2

对此,我们应当调整思路,赋予赔偿请求人侵权归责的选择权。

北京市丰台区法院对这一案件的判决,突破了《条例》规定的医疗事故赔偿标准过低、不能平等保护受害患者及近亲属合法权益的现状,对医疗事故赔偿采用人身损害赔偿一般标准确定赔偿责任,将受害患者作为人格平等的民事主体,平等保护其合法权益,迈出了关键性的一步。

因此具有重要意义。

《条例》和《解释》赔偿标准的强烈反差

我们之所以如此评价这个案件的判决,其背景在于《条例》和《解释》赔偿标准存在强烈的反差。

4月4日公布的《条例》对于医疗过失造成的医疗事故损害,规定了较低的赔偿标准,对具有一定福利性质的医疗机构进行保护,而12月4日通过的《解释》规定了一般人身损害赔偿标准,确定的赔偿标准远远高于《条例》的规定。

实践中,鉴于《条例》是有效的行政法规,法院对医疗事故采用“差别对待”的政策,如果经鉴定构成医疗事故的,适用《条例》规定的赔偿标准;如果不构成医疗事故,或者不申请医疗事故鉴定而以医疗侵权或者医疗过错起诉的案件,则适用《解释》规定的赔偿标准。

其适用差别显而易见,构成医疗事故较重的医疗损害,只能得到较低的赔偿,而损害没有那么严重的医疗过失或者医疗过错,则能够得到更多的赔偿。

这样的不公平,在最近几年的司法实践中,是一个铁定的规则。

这种“严格执法”的结果,就是对受害患者的不平等保护。

笔者认为,医疗机构作为一个具有一定社会福利性质的机构,其因过失造成医疗事故,适当降低赔偿标准,是应该的。

这是因为,医疗事故损害赔偿的费用负担都是来源于全体患者的医疗收费。

我国的医疗机构是事业单位,基本上是自收自支,其赔偿费用只能来源于医疗收费。

如果让医疗机构负担过重的损害赔偿责任,超过其负担能力的部分,必然要转嫁到全体患者身上,唯一的办法,就是增加医疗收费。

美国的教训正是如此,医疗损害的精神损害赔偿不断攀高,就使医疗机构不断增加保险费,转而向患者大量收取医疗费用,最终结果是使大多数患者看不起病,受到更大的损害。

对此,笔者专门调查了美国医疗损害赔偿制度改革的情况。

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早年进行医疗损害赔偿改革旨在控制社会医疗成本,不使患者增加过大的医疗费用负担,同时限制精神损害赔偿部分,不使医疗损害赔偿中的精神损害赔偿过大。

但我国则走向了赔偿过低的极端,四级医疗事故仅仅是“造成患者明显人身损害的其他后果的”(《条例》第四条)。

再加上实践中存在医疗事故鉴定不公、鉴定人偏袒医疗机构等因素,有时医疗机构有过失被鉴定为不构成医疗事故,一般情况下患者得到的现实赔偿很少,精神损害赔偿标准更是少得可怜,因此人身损害赔偿是遭遇人身损害应当得到的赔偿,不应当进行限制。

对医疗事故可适用“差别对待”与“适当调整”

本案判决的法律适用基础在于,对《条例》规定了过低的赔偿标准,法院适用《解释》的人身损害赔偿标准进行“适当调整”。

所谓“适当调整”政策的基础是“差别对待”政策。

差别对待政策来源于最高人民法院在《条例》之后和《解释》之前出台的另一个司法解释,即《关于参照〈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审理医疗纠纷民事案件的通知》(201月6日),其第一条规定:“条例施行后发生的医疗事故引起的医疗赔偿纠纷,诉到法院的,参照条例的有关规定办理;因医疗事故以外的原因引起的其他医疗赔偿纠纷,适用民法通则的规定。”这就是差别对待政策的根据。

可以给最高人民法院辩解的是,这个差别对待规定出台时,《解释》还没有出台,因此,根据这一精神,也可以理解为医疗事故以外的原因引起的其他医疗赔偿纠纷,适用《解释》的规定。

本案的法律适用也体现了这一精神。

据报载,法官解释本案的法律适用问题时所说的“根据相关规定”,就是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医疗损害赔偿纠纷案件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以下简称《试行意见》)第二十一条规定:“确定医疗事故损害赔偿标准,应参照《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四十九条至第五十二条规定;如参照《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处理将使患者所受损失无法得到基本补偿的,可以适用《民法通则》及相关司法解释的规定适当提高赔偿数额。

确定一般医疗损害赔偿标准,应适用《民法通则》及相关司法解释的规定。”

这就意味着医疗损害赔偿可以适用两种标准,法官在适用法律时可以适当调整。

医疗事故赔偿和其他医疗侵权赔偿,并不是两种不同的侵权责任,同样都是医疗机构因为其过失而造成患者人身损害的侵权赔偿责任。

医疗事故和其他医疗侵权纠纷都是侵权行为,承担的责任都是人身损害赔偿责任。

适当调整政策有利于打破《条例》规定的局限,维护受害患者的合法权益。

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试行意见》规定的`适当调整政策,以及本案丰台区法院大胆而有益的探索,能够解决对受害患者及近亲属保护不力的问题。

根本出路:赋予赔偿权利人以选择权

笔者注意到,上述的适当调整也有缺陷。

就是只有法官在审理案件中认为适用《条例》确定赔偿责任导致赔偿不公,才可能改用人身损害赔偿一般标准。

但是,如果法官不这么适用法律,患者则无法主张这一权利。

因此笔者认为应适用请求权选择来解决这个问题。

即权利人有两个以上请求权,可以选择有利于自己的请求权行使诉权,请求法院予以支持。

对于这个规则,我国法律是承认的。

《合同法》第一百二十二条规定:“因当事人一方的违约行为,侵害对方人身、财产权益的,受损害方有权选择依照本法要求其承担违约责任或者依照其他法律要求其承担侵权责任。”这就是说,一个违约行为既构成违约责任,又构成侵权责任,赔偿权利人有两个损害赔偿请求权,一个是合同法的违约责任规定,一个是侵权法的侵权责任规定。

即赔偿权利人有权选择合同法的规定或者侵权法的规定,请求法院予以支持。

对此,我们可以看到,上述医疗事故或者医疗损害赔偿的两个法律规定与《合同法》第一百二十二条的规定情形是一样的。

况且《条例》仅仅是行政法规,其级别低于《民法通则》,在这里,《条例》不应该认定为是特别法而适用特别法优于普通法的原则。

医疗事故赔偿标准 篇3

【赔偿标准】:按照医疗事故对患者造成的人身损害进行治疗所发生的医疗费用计算,凭据支付,但不包括原发病医疗费用。

结案后确实需要继续治疗的,按照基本医疗费用支付。

【计算方法】:医疗费赔偿金额=已发生医疗费用(不含原发病医疗费用)+预期医疗费用

1、医疗费包括挂号费、检查费、治疗费、(中西)药费、住院费、医疗机构的护理费等。

凭合法医疗机构出具的医疗收费单据计算。

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第144条的规定,治疗一般应在发生医疗事故的所在地医疗机构进行治疗,未经医院批准或出具证明而强行转院、擅自另找医院治疗的费用,一般不予赔偿;擅自购买与损害无关的药品或者治疗其他疾病的,其费用不予赔偿。

患者经医院治疗已痊愈后,没有必要再住院治疗的,应当立即出院。

如果无正当理由拒不出院的,继续住院的费用由患者自理。

2、由于医疗事故对患者造成的人身损害不可能在医疗事故解决阶段全部治愈,故条例对继续治疗费(亦称续医费、预期医疗费、二期医疗费)规定为:“结案后确实需要继续治疗的,按照基本医疗费用支付。”

二、误工费

【赔偿标准】:患者有固定收入的,按照本人因误工减少的固定收入计算,对收入高于医疗事故发生的上一年度职工平均工资3倍以上的,按照3倍计算;无固定收入的,按照医疗事故发生地上一年度职工年平均工资计算。

【计算方法】:误工费赔偿金额=误工时间×收入标准(患者因误工减少的固定收入)

误工费计算方式按患者有无固定收入分为两种。

1、固定收入,是指在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工作的人员本应按期得到的、却因医疗事故就医造成耽误工作而丧失的工资、奖金、津贴、特殊工种的补助费等合法收入。

一般以单位出具的收入证明和工资表为准,奖金以患者上年度的单位人均奖金计算,超过奖金税起征点的以起征点为限。

需要注意的是,个人独资、合伙企业等私营企业以及财务不健全的有限公司出具的特别是证明患者“固定收入”高于上年度职工年平均工资3倍以上的收入证明,不到单独作为认定依据,须结合税务机关的个人所得税纳税证明等材料方能认定。

2、无固定收入包括两类人员,一是从事农、林、牧、渔业生产的农村村民;二是有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或者有关凭证,在医疗事故发生前从事某种劳动,其收入能维持本人正常生活的,包括承包经营户、城乡个体工商户、打工者(散工、短工、临工)、家庭劳动服务人员等。

均按医疗事故发生地上一年度职工年平均工资计算。

此外,患者依法从事第二职业的,其实际减少的收入,应予以合理赔偿。

患者系未成年人等本身无劳动收入而要求赔偿误工费的,不予支持。

3、误工日期的认定。

根据最高法院《关于贯彻执行<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第143条“误工日期应当按其实际损害程度、恢复状况并参照治疗医院出具的证明或法医鉴定等认定”的规定,误工日期由患者的住院天数和出院后治疗医院出具证明的休养天数两部分组成,从医疗事故发生的当日开始计算,遇国家法定节假日均不扣减。

治疗终结后无正当理由拒不出院或无相关证明擅自休养的,不予计算误工费。

医疗事故造成患者残疾的,自专家鉴定组出具《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书》后不再计算误工费,即残疾者定残之后不再赔偿误工费。

三、住院伙食补助费

【赔偿标准】:按照医疗事故发生地国家机关一般工作人员(政级别为“处级”以下的工作人员)的出差伙食补助标准计算。

【计算方法】:住院伙食补助费=住院时间×医疗事故发生地国家机关一般工作人员的出差伙食补助标准

四、陪护费

【赔偿标准】:患者住院期间需要专人陪护的,按照医疗事故发生地上一年度职工年平均工资计算。

【计算方法】:陪护费赔偿金额=陪护天数×陪护人数×医疗事故发生地上一年度职工年平均工资

陪护费的计算期间只限于患者发生医疗事故后的“住院期间”,均以上一年度事故发生地职工年平均工资为标准按日计算。

需指出的是,条例作为行政法规,所规定的“一刀切”陪护费计算方式与最高法院《关于贯彻执行<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第145条规定的陪护费计算方式有所不同,该条规定:“经医院批准应以当地的一般临时工的工资标准为限。”人民法院在审理医疗事故损害赔偿案件时,如何适用还有待于最高法院解释的明确。

五、残疾生活补助费

【赔偿标准】:根据伤残等级,按照医疗事故发生地居民年平均生活费计算,自定残之月起赔偿30年;但是,60周岁以上的,不超过;70周岁以上的,不超过5年。

【计算方法】:伤残生活补助费赔偿=伤残等级×医疗事故发生地的居民年平均生活费×赔偿期限

“平均生活费”是指事故发生地人民政府统计部门公布的,该地方上一年度居民家庭人均生活消费支出额。

根据卫生部新公布的《医疗事故分级标准(试行)》中“本标准中医疗事故一级乙等至三级戊等对应伤残等级一至十级”的规定,只有经鉴定为三级以上医疗事故即构成十级伤残以上的,才能计算残疾生活补助费,等级为四级医疗事故的,不能计算该赔偿项目。

本项规定的30年、15年、5年只是承担残疾补助费责任的最高年限,并非任何一起医疗事故都必须赔偿满30年、15年或者5年。

具体年限或赔偿金额应根据患者的伤残等级来确定:

(1)一级乙等医疗事故(一级伤残)计算30年,即100%;

(2)二级甲等医疗事故(二级伤残)按一级伤残的90%计算。

计算公式为:居民年平均生活费×30年×90%(伤残等级系数,下同);

(3)二级乙等医疗事故(三级伤残)按一级伤残的80%计算;

(4)二级丙等医疗事故(四级伤残)按70%计算;

(5)二级丁等医疗事故(五级伤残)按60%计算;

(6)三级甲等医疗事故(六级伤残)按50%计算;

(7)三级乙等医疗事故(七级伤残)按40%计算;

(8)三级丙等医疗事故(八级伤残)按30%计算;

(9)三级丁等医疗事故(九级伤残)按20%计算;

(10)三级戊等医疗事故(十级伤残)按10%计算。

由于《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中假定我国的人均寿命是75周岁(与《道路交通事故处理办法》中假定的人均寿命70岁相比,延长了5年),故该项中“60周岁以上的,不超过15年;70周岁以上的,不超过5年”的规定,可按60周岁以上年龄每增加1岁减少1年的方式进行计算:60周岁计算15年、61周岁计算、62周岁计算、…68周岁计算7年、69周岁计算6年,依次递减,70周岁以上按5年计算。

须注意的十,计算年限确定后,仍要乘以伤残等级系数。

六、残疾用具费

【赔偿标准】:因伤残需要配置补偿功能器具的,凭医疗机构证明,按照普及型器具的费用计算。

【计算方法】:残疾用具费赔偿金额=普及型器具的费用

残疾用具包括假肢、轮椅、助听器、义眼、假牙、假发、眼镜等。

其中义眼、假发等虽无功能补偿作用,但为社会普遍观念所认同,仍属残疾用具。

计算费用时既包括残疾用具的购入费,也包括安装费。

费用按照市场上普及型器具的价格计算,也可以参照城镇职工医疗保险报销范围的规定。

同时还应按照残疾用具的使用年限和人均寿命年限(75岁)把将来需要更换的费用计算在内。

所谓“普及型器具”,是指在同一品种中被广泛使用的器具,一般以国产为限,不包括豪华型的。

最高人民法院在《关于审理触电人身损害赔偿案件若干问题的解释》中也规定残疾用具费“按照国产普通型器具的费用计算。”

该项所述“医疗机构证明”并非专指发生医疗事故的医疗机构的证明,还包括为患者治疗医疗事故损害的县(市、市辖区)以上医疗机构的证明。

医患双方为是否需要配置残疾用具发生争议时,可根据医疗事故鉴定结论中对患者的医学建议等综合确定。

七、丧葬费

【赔偿标准】:按照医疗事故发生地规定的丧葬费补助标准计算。

【计算方法】:丧葬费赔偿金额=本市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6个月

目前,各地民政和财政部门都规定有丧葬费的具体标准,按《医疗事故处理条例》起草者的解释,此丧葬费已包括了“存尸费、尸体运转费、尸体整容费、火化费、寿衣费等费用。”至于死者方大办丧事所增加的费用,不予赔偿。

八、被扶养人生活费

【赔偿标准】:以死者生前或者残疾者丧失劳动能力前实际扶养且没有劳动能力的人为限,按照其户籍所在地或者居所地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计算。

对不满16周岁的,扶养到16周岁。

对年满16周岁但无劳动能力的,扶养;但是,60周岁以上的,不超过15年;70周岁以上的,不超过5年。

【计算方法】:被抚养人生活费赔偿金额=被抚养人的人数×当地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抚养年限

1、鉴定为二级丁等医疗事故的伤残患者,方能认定其丧失劳动能力。

2、“没有劳动能力的人”既包括未成年无劳动能力的人,也包括由于年老、疾病、残疾等原因而丧失劳动能力的人,他们都无法通过从事劳动来取得经济收入。

但如果系失业、下岗或不愿工作的,则不符合被扶养人的认定条件,不应当计算本项费用。

3、确定被扶养人时,患方应当提供有扶养关系的证明,及劳动保障、户籍、民政等有关部门依法出具的相关证书、证明。

卫生行政机关、人民法院在处理争议认为必要时,应当要求其公证。

4、被扶养人的生活费,应由具有扶养义务扶养能力的人共同承担,死者或丧失劳动能力的残疾者只承担本人应扶养的一份费用。

换句话讲就是医疗机构只赔偿死者或丧失劳动能力的残疾者本人应承担的那一份费用。

如A、B两夫妇有个10周岁的小孩,A因医疗事故死亡,计算被扶养人生活费时,应减开B应承担的费用份额即除以二,其计算公式为:(居民每月最低生活保障费×12个月×6年)÷2人。

在死者或者残疾者的父母成为被扶养人时,应以该父母的子女(含非婚生子女、继子女、养子女)人数来确定扶养份额,计算生活费时有n个子女便除以n。

5、对已满60周岁以上的被扶养人,仍按60周岁以上年龄每增加1岁减少1年的方式计算扶养年限。

九、交通费

【赔偿标准】:按照患者实际必需的交通费用计算,凭据支付。

【计算方法】:交通费赔偿金额=实际必需的交通费用单据数额之和

包括必须转院治疗所必需的合理的交通费用等,一般视患者病情、伤型情况并结合当地交通条件而定。

但是患者出于故意耗费而支付的`不必要的各种交通费用,不应当列入赔偿范围。

十、住宿费

【赔偿标准】:按照医疗事故发生地国家机关一般工作人员的出差住宿补助标准计算,凭据支付。

【计算方法】:住宿费赔偿金额=住宿天数×医疗事故发生地国家机关一般工作人员的出差住宿补助标准

住宿费是指患者因转院治疗、检查往返等原因未能住院也未能住在家里确需就地住宿的扶养。

需要指出的十,这里的“凭据支付”不是凭住宿发票上的金额支付,它只是表明患者确有住宿实施及计算住宿天数的凭据,发票金额高低不论,只按住宿天数支付出差住宿补助费,如重庆市目前规定标准为30元/人、天。

十一、精神损害抚慰金

【赔偿标准】:按照医疗事故发生地居民年平均生活费计算。

造成患者死亡的,赔偿年限最长不超过6年;造成患者残疾的,赔偿年限不超过3年。

【计算方法】:精神损害抚恤金赔偿金额=医疗事故发生地居民年平均生活费×年限(死亡最长不超过6年,残疾最长不超过3年)

精神损害抚慰金是指患者及其近亲属因医疗事故遭受心理上或生理上的痛苦而以金钱支付方式给予的抚慰。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确定民事侵权精神损害赔偿责任若干问题的解释》规定,自然人的生命权、健康权、身体权、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人格尊严权、人身自由权等人格权利遭受非法侵害时,可以依法请求赔偿精神损害。

《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在赔偿项目中未列“死亡补偿费”而直接规定为“精神损害抚慰金”,与民法原理及司法解释是相符的,名称更为合理。

因为“死亡补偿费”实际上就是对死者亲属的精神损害赔偿费用。

患者死亡后,有权要求赔偿精神损害抚慰金的,必须是死者的近亲属。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确定民事侵权精神损害赔偿责任若干问题的解释》第7条规定:“自然人因侵权行为致死,…死者的配偶、父母、子女向人民法院起诉请求赔偿精神损害的,列其配偶、父母、子女为原告;没有配偶、父母和子女的,可以由其他近亲属提起诉讼,列其他近亲属为原告。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第12条规定,近亲属包括配偶、父母、子女、兄弟姐妹、祖父母、孙子女、外孙子女。

故死者无近亲属时,其他人不得主张精神损害赔偿。

与残疾生活补助费同样的道理,精神损害抚慰金并不是对每一例都计算为6年、3年。

更不是对死者的每一个近亲属都要计算一笔精神损害抚慰金。

具体计算年限时,可根据患者原有疾病状况、医疗过失行为的责任程度、医疗机构承担责任的经济能力、所在地平均生活水平等因素确定。

对残疾者也可掌握在一至四级伤残赔偿3年、五至八级伤残赔偿2年、九至十级伤残赔偿1年的原则。

否则,如果一级伤残与十级伤残的精神损害抚慰金没有区别的话,似乎不公。

此外,根据《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51条的规定,参加医疗事故处理的患者近亲属以及参加丧葬活动的患者的配偶和直系亲属所需交通费、误工费、住宿费、按上述相关规定计算,但计算费用的人数不超过2人。

把上述(一)至(十一)项计算出的所有费用相加后所得出的总和,即为该起医疗事故给患者造成的损失总额。

但是,计算出全部损失后,并不等于一律由医疗机构全部赔偿,具体赔偿金额要根据医疗机构在医疗事故中的责任程度大小来确定,卫生部颁布的《医疗事故技术鉴定暂行办法》第36条规定,医疗事故中医疗过失行为责任程度分为四种:

(1)完全责任,指医疗事故损害后果完全由医疗过失行为造成。

(2)主要责任,指医疗事故损害后果主要由医疗过失行为造成,其他因素起次要作用。

(3)次要责任,指医疗事故损害后果主要由其他因素造成,医疗过失行为起次要作用。

(4)轻微责任,指医疗事故损害后果绝大部分由其他因素造成,医疗过失行为起轻微作用。

医疗事故死亡赔偿案例 篇4

病人女,25岁,因支气管扩张咳血住某医学院附属医院治疗。住院的三个多月,在治疗咳血的过程中发生重症脑梗塞,并在住院期间感染重病丙肝,使多种脏器受损,造成呼吸与循环功能衰竭,最终导致死亡。经省技术鉴定委员会鉴定为一级医疗技术事故。

依据《医疗事故处理办法》第18条,×××省实施《医疗事故处理办法》细则第17条,《民法通则》第119条的规定,判决如下:被告×××医学院附属医院赔偿原告×××(病人家属)医疗事故补偿费6000.00元、住院费85011.40元、按医嘱外购药费126568.32元,于判决生效后十日内一次付清。诉讼费5881.00元,由被告×××医学院附属医院负担。

医疗事故赔偿标准怎样算 篇5

我国的医学科学发展越来越先进,医疗技术越来越完善,但因各种因素造成的医疗事故仍然时有发生。为了正确处理医疗事故,保护患者的合法权益,《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中对医疗事故赔偿项目和标准做了较为详细的规定。

然而,在我国,很多当事人对医疗事故的赔偿标准却不清楚,导致他们在诉讼或索赔时,要么高价索赔,无辜增加不必要的诉讼费用及其它开支;要么索赔金额低于所受损失的赔偿标准,不能完全保障自身的合法权益。

《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五十条中规定医疗事故赔偿,按照下列项目和标准计算:

一、医疗费:按照医疗事故对患者造成的人身损害进行治疗所发生的医疗费用计算,凭据支付,但不包括原发病医疗费用。结案后确实需要继续治疗的,按照基本医疗费用支付。

二、误工费:患者有固定收入的,按照本人因误工减少的固定收入计算,对收入高于医疗事故发生地上一年度职工年平均工资3倍以上的,按照3倍计算;无固定收入的,按照医疗事故发生地上一年度职工年平均工资计算。

三、住院伙食补助费:按照医疗事故发生地国家机关一般工作人员的出差伙食补助标准计算。

四、陪护费:患者住院期间需要专人陪护的,按照医疗事故发生地上一年度职工年平均工资计算。

五、残疾生活补助费:根据伤残等级,按照医疗事故发生地居民年平均生活费计算,自定残之月起最长赔偿30年;但是,60周岁以上的,不超过15年;70周岁以上的,不超过5年。

六、残疾用具费:因残疾需要配置补偿功能器具的,凭医疗机构证明,按照普及型器具的费用计算。

七、丧葬费:按照医疗事故发生地规定的丧葬费补助标准计算。

八、被扶养人生活费:以死者生前或者残疾者丧失劳动能力前实际扶养且没有劳动能力的人为限,按照其户籍所在地或者居所地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计算。对不满16周岁的,扶养到16周岁。对年满16周岁但无劳动能力的,扶养20年;但是,60周岁以上的,不超过15年;70周岁以上的,不超过5年。

九、交通费:按照患者实际必需的交通费用计算,凭据支付。

十、住宿费:按照医疗事故发生地国家机关一般工作人员的出差住宿补助标准计算,凭据支付。

误工赔偿工资证明怎么开 篇6

兹证明____________(身份证号码:)系我单位员工,担任_________ 职务。月收入为人民币(大写)_________万 _________仟 _________佰_________ 拾 _________元 角_________ 分。其因,于 _________年 _________月 _________日至_________ 年_________ 月 _________日未上班工作。根据本单位规定,扣发其间工资总计为人民币 万 仟 佰 拾 元 角 分。以上内容真实无误,我单位对此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特此证明。

证明单位: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年_________ 月_________ 日

扩展阅读:

误工费证明主要是证明误工人员在误工期间的损失减少部分,一般情况下误工证明有两个证明组成:一是,单位的误工证明,主要证明本人的工资组成和本人在误工期间单位扣发费用(也说是本人误工期间减少的费用);二是,由单位出具的事故发生日前三个月的工资表(包括扣税部分),以此来证明,在事故发生日前本人工资核发情况,再与前一个证明相对应,就说明本人在误工期间有误工损失。

交通事故误工费有时间限制吗

法院和保险公司会根据他的伤情以及医生的病例来衡量需要休息的时间,比如事故造成他某个部位骨折,那么会根据他每个阶段的____光片来判断他交通事故

出院后的误工费怎么算

交通事故误工费按照医院开具的休假证明和单位开具的误工证明来计算具体误工天数,然后结合劳动合同,工资收入证明以及个税完税证明等计算误工期间的总收入损失。一般以事故发生前三个月的平均日工资来计算。

1、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误工费根据受害人的误工时间和收入状况确定。

2、误工时间由医疗机构出具的证明确定。受害人因伤致残持续误工的,误工时间可以计算至定残日前一天。

3、受害人有固定收入的,误工费按照实际减少的收入计算;受害人无固定收入的,按照其最近三年的平均收入计算;受害人不能举证证明其最近三年的平均收入状况的,参照受诉法院所在地相同或者相近行业上一职工的平均工资计算。

4、受害人的误工费包括但不限于工资、三补(如饭补、车补和话补)、奖金和津贴。

医疗事故赔偿协议书1 篇7

甲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医疗机构)

乙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患方)

关于乙方患病的有关问题,甲乙双方根据法律法规之规定,本着平等、诚实信用的原则,经协商,在完全自愿的情况下达成如下协议:

第一条、患者基本情况:

姓名:______________住 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身份证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电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条、乙方已经充分了解了甲方本次医疗行为,对医疗程度认知已经非常清晰,乙方自愿不再提起医疗事故鉴定,主动提出一次性解决此争议。

第三条、甲方一次性支付乙方人民币_________元,该费用包含医疗费、误工费、住院伙食补助费、陪护费、交通费、住宿费、精神损害抚慰金等一切可能因本次诊疗发生的所有费用。

第四条、付款时间为本协议签订之日起_________日内,乙方收到款项后另行出具收据。

第五条、在甲方依本协议约定支付全部款项后,甲乙双方因患者医疗问题引起的所有事情即告终结。

第六条、乙方义务:乙方应保证对本协议内容保密,不得向第三方泄露,并保证收到本款项后不再到甲方处闹事,维护甲方声誉。乙方保证对签订本协议不存在胁迫、重大误解、显失公平等情况。

第七条违约责任:如乙方违反本协议约定,将协议内容泄露给第三方或者再次向甲方闹事或另行提出赔偿请求的,视为违约,乙方应双倍返还甲方所支付的款项,并赔偿甲方因之造成的一切损失,包括因之所发生的名誉损失、诉讼费用追偿损失、律师费用损失等。

第八条上述协议经双方签字或盖章后生效。

甲方:乙方:

一级医疗事故怎么赔偿 篇8

根据省级卫生县城标准,制定本整改技术要求。

一、传染病管理要求

(一)医疗机构设有负责传染病管理的专门部门和人员。

1、二级以上医院建立院感科、预防保健科(有成立文件)。

2、有传染病管理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领导组织(有文件及领导、责任科室名单),成立重点传染病病种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救治专家组。

3、院领导对传染病防治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有关文件有签阅、有批示,有关部门积极贯彻落实上述文件。

(二)有健全的院内感染管理制度及消毒隔离制度、疫情登记报告管理制度,有传染病防治知识培训、传染病网络直报管理、传染病疫情报告奖惩、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管理、预检分诊等制度,明确网络直报工作人员职责,制度落实上墙,各种制度执行有文件,有院感控制工作记录、疫情登记记录、疫情检查记录和奖惩记录等。

(三)门诊日志齐全。有2015年以来各有关科室所有门诊日志,项目登记齐全。门诊日志包括的基本项目有就诊日期、姓名、性别、年龄、职业、现住址、病名(初步诊断)、发病日期、初诊或复诊。出入院登记包括的基本项目有姓名、性别、年龄、职业、入院日期、入院诊断、出院日期、出院诊断、转归情况。

(四)各级医院设置合理的预检分诊点。预检分诊点标识明显、分诊流程合理,预检分诊处与挂号处之间工作协调,不存在漏检现象。预检分诊处设施齐全有分诊记录,有为发热病人准备的口罩、体温计、手消毒液、宣传资料、人员值班表等,预检分诊人员对分诊内容及临床表现等知识掌握熟练。

(五)乡镇卫生院和城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一级医院)设立传染病门诊和隔离观察室,有专职或兼职人员。有设置文件、管理制度、工作规范、布局流程合理、工作记录、人员设施清单等资料。

(六)乡镇卫生院要建立公共卫生防保组或由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派驻防疫人员,提供公共卫生服务。(查看单位科室人员设置表,有工作记录支持,公共卫生服务内容详实。)

(七)二级以上综合医院设感染性疾病科(传染科),建设独立的传染病门诊和病区,有设立的文件及人员、设备清单,感染性疾病科面积、布局、流程资料符合《医院隔离技术规范》;感染性疾病科标识明确、相对独立、通风良好、流程合理、具有消毒隔离条件和必要的防护用品,符合医院内控制感染和预防传染病的需要。

1、二级及以上综合医院有发热门诊和肠道门诊,挂号收费室、候诊区和诊疗室、隔离观察室、检验室、药房(或药柜)、专用卫生间等6室齐全,流程合理,按时开诊。

2、传染病门诊和病区设置流程合理:分设病人专用出入口、医务人员专门通道;设有污染、半污染和清洁区,三区划分明确,相互无交叉;有醒目标志;按时开诊。

①有设置文件、门诊日志、《传染病登记薄》、传染病报告卡和相应记录、人员工作排班表、与工作内容相符的管理制度、工作规范。有必要的设施,如非触摸式洗手设施、体温计、压舌板、咽拭子等标本采集用品、消毒剂等。

②发热门(急)诊:设在医疗机构内独立的区域,标识明显,应当分设候诊区、诊室、治疗室、检验室、放射检查室等,放射检查室可配备移动式X线机。有独立卫生间。发热门(急)诊入口处有专人发放一次性口罩和就诊须知,负责发热病人及其陪同人员的导诊和宣传基本防护知识,实行首诊负责制。

流感监测哨点医院(市人民医院和市立医院)有流感样病例登记原始表,疫情管理科室有统计表。

③肠道门诊:门诊设置合理,有门诊、留验室、专用厕所等、隔离消毒、能避免交叉感染;门口设有浸湿消毒脚垫、防蝇设施、吐泻物容器、抢救药品、消杀药械、采样棉签、碱性蛋白胨增菌液、带盖污物桶、排泄物标本采集器具等;有肠道传染病登记薄,腹泻病人登记记录;5月1日按时开诊,5月1日至10月31日有值班表/门诊就诊登记、每周霍乱零报告制度、消毒隔离制度、疫情报告制度;有快诊试剂盒、培养基等物资,有实验记录。

④手足口病门诊:根据疫情情况设置,专用门诊可常年开诊, 指引标识醒目,候诊区通风良好,24小时应诊;设施齐全,有非触摸式流水设施、含氯等有效成分的手消毒液、体温计等;门诊日志登记规范,与预检分诊处患者信息登记基本相符,无漏诊现象。

(八)未发生因医院管理不善、消毒不严导致传染病交叉感染而引起的暴发疫情和死亡事故。

1、每年有传染病管理工作计划、记录、总结;

2、传染病培训工作。有传染病培训计划、培训总结、有培训配档表,含《传染病防治法》、《传染病报告管理规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规范》全员培训,《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和院感相关知识、艾滋病防治条例和知识、肠道病相关知识、麻疹、人禽流感、手足足口病等传染病内容。每次培训有通知、签到、讲课课件、答卷、小结和影像资料等。

3、传染病监测工作。有传染病监测方案、监测工作记录、监测总结。

①如不明原因肺炎的监测管理,按照《不明原因肺炎报告、排查和管理办法》进行及时报告、排查,医疗机构在医生发现病例后,12小时内组织本单位专家组进行会诊和排查,仍不能明确诊断的,应立即填写传染病报告卡,注明“不明原因肺炎”并进行网络直报。有合理的处置流程和相关工作记录。

②如流感监测哨点医院(市人民医院和市立医院),有流感样病例登记、流感样病例报告流程、采样人员安排和相应采样单、网络报告等工作记录。内科、感染科和儿科门(急)诊均有流感样病例的监测和报告记录。

③其他监测工作相对应的资料整理。

4、传染病防治工作。

①应急预案齐全,组织、技术、物资到位,工作流程合理。②有艾滋病、结核病、麻疹、乙肝、霍乱、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甲型H1N1流感、手足口病等重大传染病防控工作均有工作过程的资料,如艾滋病自愿咨询服务,腹泻门诊的登记等。

5、医院感染控制。成立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设立医院感染管理部门(住院床位总数在100张以上的医院设立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和独立的医院感染管理部门;100张以下的指定分管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的部门)。有医院感染控制管理组织,管理制度和工作规范。有消毒隔离制度。

①有医院感染控制工作计划、总结,有医院感染监测方案或计划,开展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分析、反馈;有医院感染事件管理岗位责任制,医院普通病房不能收治传染病病人,儿科、内科等有关科室出入院登记上无传染病病例,无医院感染事件发生。院感控制管理工作符合《医院感染管理办法》有关要求,有相应工作记录资料。

②有消毒灭菌效果监测检测记录,根据《医院感染管理规范》具体要求:

Ⅰ、使用中的消毒剂、灭菌剂:应进行生物和化学监测。生物监测:消毒剂每季度一次,灭菌剂每月监测一次。化学监测:应根据消毒、灭菌剂的性能定期监测,如含氯消毒剂、过氧乙酸等应每日监测,对戊二醛的监测应每周不少于一次。

Ⅱ、压力蒸汽灭菌:必须进行工艺监测、化学监测和生物监测。工艺监测应每锅进行,并详细记录。化学监测应每包进行,手术包尚需进行中心部位的化学监测。预真空压力蒸汽灭菌器每天灭菌前进行B-D试验。生物监测应每月进行。

Ⅲ、紫外线消毒:应进行日常监测、紫外灯管照射强度监测。日常监测包括灯管应用时间、累计照射时间和使用人签名;照射强度监测应每半年一次。

Ⅳ、各种消毒后的内窥镜(如胃镜、肠镜、喉镜、气管镜等)及其它消毒物品:应每季度进行监测。

Ⅴ、各种灭菌后的内窥镜(如腹腔镜、关节镜、胆道镜、膀胱镜、胸腔镜等)、活检钳和灭菌物品:必须每月进行监测。

③开展诊疗环境卫生学监测

医院应每月对手术室、重症监护病房/室(ICU)、产房、母婴室、新生儿病房、骨髓移植病房、血液病房、血液透析室、供应室无菌区、治疗室、换药室等重点部门进行环境卫生学监测。当有医院感染流行,怀疑与医院环境卫生学因素有关时,应及时进行监测,有监测记录。④各种注射、穿刺、采血器具应当一人一用一灭菌。

⑤有疾病控制中心对医疗机构消毒效果监测报告,每年不少于2次。

⑥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的使用要有账册,有进货、使用台帐,该账册应清楚地记录医疗用品的种类、来源、数量、处置方法和最终去向。对使用的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消毒产品必须索证(营业执照、医疗器械生产许可证、经营许可证)齐全。

6、宣传工作。有宣传计划、总结,印制发放的宣传资料等。

7、督导检查工作。对各项工作的院内自查记录,漏报调查资料、对消毒效果的检查资料等。

二、疫情管理要求

(一)有网络直报专职科室及人员,疫情信息报告人员能够熟练进行直报系统疫情信息报告,并能按照工作规范的要求正确处理有关问题,能够独立解决本级的网络直报技术问题。有微机、能上互联网,有网络直报记录,实现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直报,建立公共卫生信息体系。

(二)有传染病报告卡、专用的《传染病疫情登记簿》,并应详细记录传染病报告卡片所有应填写的项目,不漏项。

(三)所有传染病病例在门诊日志登记、传染病疫情登记簿、传染病报告卡片、实验室检测结果、放射科记录结果、疫情网络中的记录一致。

(四)有院内报告传染病的分析资料,有医疗单位发现传染病暴发疫情后,及时报告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记录资料。

(五)按《传染病防治法》的要求,发现传染病及其疑似病人和有关的病原携带者,应及时向辖区内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并进行网络直报,自诊断日期到录入日期<24小时。

(六)每月对院内传染病的报告有检查记录,并对是否漏报进行检查,每年有漏报检查总结,漏报率应低于2%。

(七)有考核奖惩制度,有考核奖惩记录资料。

三、医疗废弃物和医源性污水处理要求

(一)有医疗废弃物、污水处理管理组织、分管领导及具体负责人员名单,有关管理规定或制度、处理流程、记录齐全;有医疗废弃物相关管理人员,负责医疗废弃物的收集、运送、暂时贮存和处置等环节的工作人员,工作人员应接受过专业技能培训,并有有效的职业卫生防护措施。严格按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规定处理医疗废物,医疗机构产生的医疗废物交由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单位集中处理;具有住院病床的医疗卫生机构应建立专门的医疗废物暂时贮存库房,按照《医疗废物集中处置技术规范》应满足下述要求:

1、必须与生活垃圾存放地分开,有防雨淋的装置,地基高度应确保设施内不受雨洪冲击或浸泡;

2、必须与医疗区、食品加工区和人员活动密集区隔开,方便医疗废物的装卸和装卸人员及运送车辆的出入;

3、有挡鼠板、纱窗等设施;

4、地面和1.0米高的墙裙须进行防渗处理,地面有良好的排水性能,易于清洁和消毒,产生的废水应采用管道直接排入医疗卫生机构内的医疗废水消毒、处理系统,禁止将产生的废水直接排入外环境;

5、库房内应张贴“禁止吸烟、饮食”的警示标识;在库房外的明显处同时设置危险废物和医疗废物的警示标识;

6、每天应在废物清运之后消毒冲洗,冲洗液应排入医疗卫生机构内的医疗废水消毒、处理系统。医疗废物暂时贮存箱应每天消毒一次。消毒用有效含量为5.0%(W/V)的84消毒液,84消毒液与水的比例为1:50。

(二)医疗废弃物收集、保存记录

1、医疗废物暂时贮存时间最长不超过2天。

2、医疗废物的交接应填写《危险废物转移联单》,由处置单位医疗废物运送人员和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人员交接时共同填写并签字。

(三)要具备医院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工艺流程资料,污水处理记录,定期余氯、大肠菌群、致病菌监测资料,环保部门抽检资料。按照《医疗机构污水排放要求》达到以下要求:

1、医源性污水处理设施正常运行,完善工艺流程资料及处理记录及污水处理原料进货和使用明细记录;

2、医疗机构定期开展余氯、大肠菌群、致病菌监测;余氯每日监测不得少于2次(采用间歇式消毒处理的,每次排放前监测)。粪大肠菌群数每月监测不得少于1次。肠道致病菌主要监测沙门氏菌、志贺氏菌。沙门氏菌的监测,每季度不少于1次;志贺氏菌的监测,每年不少于2次。结核病医疗机构根据需要监测结核杆菌。

四、行医行为要求

无非法行医、非法采供血和非法医疗广告,医疗服务秩序良好。

五、临床用血要求

临床用血100%来自无偿献血,医院有所有用血的血站供应的记录。医疗机构对临床用血必须进行核查,不得将不符合省级规定标准的血液用于临床,建立健全临床医师合理用血培训制度,着力提高临床医师科学、合理用血水平。临床用血暂时存放要有专用电源控制的恒温冰箱,并有冰箱使用记录和用血记录。

六、爱国卫生组织管理

要有健康教育领导小组、控烟领导小组、环境卫生领导小组、病媒生物防制领导小组。

七、健康教育

1、形成以主管院长、健康教育职能科室、各业务科室和医护人员为基础的三级健康教育网络。

2、有健康教育人员、制定年度健康教育计划并组织实施,并收集、规范管理好本院的档案资料。

3、建立健全医院健康教育工作制度。(工作职责、操作规程、工作档案、考核、评比及奖惩等)。

4、落实健康教育经费,要在计划总结中表现出来。

5、有必要的健康服务场所及设施,如培训室、咨询室等。

6、有健康教育设备,如电视机、电脑、多媒体教学设备、摄(录)像机等。

7.、门诊大厅和住院部每层楼电梯口等处要设置固定的健康教育宣传栏或橱窗,每两月更换一期(有具体日期、期数),有小样或照片等资料。

8、在人流量较多的地方设立资料架,有各类健康教育资料样板及发放情况登记记录。

9、开展社区卫生服务:如家庭病床、计划免疫、婚育、慢病监测等。

10、参与社会性的健康教育:各种宣传日的咨询活动、讲座等授课任务,有记录或照片。

11、以多种形式对病人及家属进行健康教育:候诊室等地设立健康教育宣传橱窗、画廊等,对病人进行口头教育、发放健康教育处方。

12、开展医护人员、住院病人及家属健康知识测试工作(知晓率≥80%,有测试汇总表、测试卷、效果评价等资料)。

13、开展专题专病健康教育活动及效果评价

14、健康教育资料专人负责,分类整理,五卷一册,有资料总目录和各卷分目录。

15、有控烟工作领导小组并名单上墙。

16、控烟制度上墙。

17、落实控烟措施,有吸烟劝阻人员名单(姓名、部门、职务、电话)。

18、公共区域(侯诊室、楼(电)梯口、门厅、卫生间等)有明显的禁烟标识。

19、院内候诊场所积极开展“吸烟有害健康”等宣传教育活动,评选无烟病区科室等活动。

20、开展创建无烟单位活动,有创建无烟单申报表、申报材料等。

21、有爱国卫生组织。

22、开展除“四害”活动。

23、无旱厕,单位周围30米范围内没有垃圾等污染源。

24、门前无杂草杂物,烟蒂、纸屑、积水、积雪、冰凌末,无卫生死角和生活垃圾。

25、单位内部物品摆放整齐有序,窗明几净。

26、有创建宣传栏、标语等,有浓厚的氛围。

八、病媒生物防制

按照《病媒生物防制整改技术要求》执行。

九、环境整治

怀孕期间遭辞退 赔偿怎么算 篇9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二条第四项规定:女职工在孕期、产期、哺乳期的,用人单位不得依照本法第四十条、第四十一条的规定解除劳动合同。《妇女权益保障法》第二十七条规定:任何单位不得因结婚、怀孕、产假、哺乳等情形,降低女职工的工资,辞退女职工,单方解除劳动(聘用)合同或者服务协议。因此,以女职工怀孕为由进行辞退的做法,是一种严重的违法行为。

辞退:辞退是指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解除所属单位职工职务的法律制度。1.预告性辞退

预告性辞退是指企业在辞退职工时,按照法律的规定提前30天通知职工或支付代替通知金的方式辞退职工的行为。主要有以下情形:

(1)劳动者患病或非因工负伤,医疗期满后,不能从事原工作也不能从事用位另行安排的工作;(2)劳动者不能胜任工作,经过培训或者调整工作岗位,仍不能胜任工作。

(3)劳动合同订立时所依据的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致使劳动合同无法履行,经双方协商不能就变更劳动合同达成协议的。

2.过失性辞退

过失性辞退是指企业在劳动者有过错的情况下,无须提前30天通知,而即刻辞退职工的行为。依据我国劳动法规定,过失性辞退主要有以下情形:

(1)在试用期间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的;(2)严重违反劳动纪律或者用人单位规章制度的;(3)严重失职,营私舞弊,对用人单位造成重大损害的;(4)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

单位违反以上规定,违法辞退的,要承担违法辞退经济补偿的责任。赔偿法规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七条 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

劳动者月工资高于用人单位所在直辖市、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公布的本地区上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标准按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数额支付,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年限最高不超过十二年。

本条所称月工资是指劳动者在劳动合同解除或者终止前十二个月的平均工资。第四十八条 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劳动者要求继续履行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应当继续履行;劳动者不要求继续履行劳动合同或者劳动合同已经不能继续履行的,用人单位应当依照本法第八十七条规定支付经济补偿金。

上一篇:医院阅览室管理制度下一篇:社区2024年民主法治社区创建活动实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