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纸课活动总结

2022-08-2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总结是在项目、工作、时期后,对整个过程进行反思,以分析出有参考作用的报告,用于为以后工作的实施,提供明确的参考。所以,编写一份总结十分重要,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剪纸课活动总结》,供大家阅读,更多内容可以运用本站顶部的搜索功能。

第1篇:剪纸课活动总结

参加“一师一优课”优课活动总结与反思

摘要:作者参加了2014年度“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优课活动,获得“部级”优课“天然气的利用甲烷”,文章从课题选择、教学设计、实验准备和课堂实录和后期整理等方面对环节进行梳理,同时比较一师一优课和常规评优课的异同,并结合参评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进行反思和总结,探讨参加“一师一优课”的注意事项。

关键词:一师一优课;甲烷;氯代反应;爆炸极限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i.issn.1008—0546.2016.07.019

教育部从2014年度开始推出的“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在教学一线得到了教师的热烈响应,截止2016年3月10日,全国共有34754节参加高中化学优课评比,部优课率3.86%,江苏省共有2079节参加高中化学优课评比,共12节部级优课(优课率5.77%0),仅次于北京(13节),列全国第二。一线教师参与此项活动的热情很高,也体现了较高的教育教学水准。

“一师一优课”优课评比与评优课、公开课相似,主要是要在课堂上呈现自己的教学特色、教学能力,特别是对教学的把控能力:与各地每两年一次的评优课相比,“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提供了更多的教师展现的机会,鼓励教师充分发挥信息技术手段,展现自己的优秀的教育教学能力,应该说这也是广大一线教师踊跃参与的原因之一。“一师一优课”突出了教师的自主选择性,可以自主选择课题,可以选择自己熟悉的课题,也可以是比较有挑战性的课题:可以自主选择学生,可以借班上课、也可以是自己任教班级的学生(与学生的磨合度可以很高);可以根据教学进度自主选择授课时间;甚至课堂教学组织形式,上课地点等等,都可以自主选择。后期的处理、制作可以进行剪辑进而优化。本文结合笔者参加2014年度“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优课活动中获得“部级”优课《天然气的利用甲烷》,反思得失,以供同行参考。

一、清楚教学特质。明确课题选择方向

“一师一优课”与评优课、公开课最大的区别就是可以自主选择课题和自主调节教学进度,可以选择相对熟悉的课题或关注度不高的课题,减少和其他老师“撞衫”的可能。选择课题时要充分挖掘课堂的学科意义和社会意义,不仅关注知识的建构,更关注学科素养的养成。

基于以上考虑,笔者选择的课题是苏教版(必修2)专题3有机化合物的获得与应用部分第一单元《天然气的利用甲烷》。烃是有机化合物的基础,而甲烷又是最简单的烃,通过甲烷的学习,尝试从结构角度认识有机物,从化学键角度理解有机反应,可以说这是学习有机化学的开山之作,是学生第一次从科学角度零距离接触有机物,是学生在化学学科“物质观”中涉及的一大类物质。

甲烷作为一种重要的化石燃料,正逐渐受到各国关注,可燃冰、页岩气也逐渐走进人们的视角,可燃冰大量存在于海底和永久冻土中,我国南海拥有丰富的可燃冰资源,这些不仅可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能激发学生的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培养学生海洋大国情怀。

二、研读学习目标,突出核心素养培养

学习的最终目标指向学习者具有自主学习的愿望和能力,成为主动、积极的终身学习者,教与学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即以活动为载体,引导学生在活动中探索,在活动中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获得或提高相关技能,提升学生沟通互助力、社会参与力和自主行动力。

科学认识和观念、科学思维与方法、科学探究与实践,科学态度与价值观是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甲烷”涉及了甲烷的性质、结构和用途,同时,尽管甲烷是最简单的有机物,其它有机物可以看做是在甲烷的基础上衍生而得到的,所以从知识上看,甲烷的学习还肩负着传递有机物结构和性质学习的一般方法的功能。从社会功能上看,通过甲烷的学习培养学生对社会事务的主动参与意识和能力。结合学习目标,对教学目标进行分解,详见表1。

三、精心设计活动。厘清课堂教学主线

建构主义学习观提倡学生以生活经验为基础主动建构学科知识(或知识体系),学习过程即知识建构的过程,学生在体验中进行学习、在体验中获取经验并进行知识的建构。用建构主义的学习观来指导课堂教学的主线设计,就是要让课堂教学的五条基本线索围绕学生知识基础、参与和体验活动、获取知识、形成能力和价值观进行设计和展开,充分体现新课程理念,强化课堂教学的有效生成,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培养学科核心素养。基于教学目标和以上设想,设计本课题的教学基本线索(详见表2)。

四、深度打磨细节,培养学生学科素养

本节课设计了三个探究活动:甲烷空间结构模型、甲烷和氧气反应,甲烷的氯代反应,海底可燃冰开采的可行性分析。

1.搭建模型探结构——培养学生合作推理能力

甲烷的正四面体空间结构,由于高一学生还没有学习立体几何,对甲烷的结构的认识更多的要建立在实物模型上,起先设想采用四个同等大小的气球自由捆绑,自然伸展得到正四面体(用气球表示氢原子电子云,连接点表示碳原子),但是实际课堂教学中,由于操作的不恰当,容易导致气球的破裂而使得活动无法顺利进行:改用球棍模型又只能得到固定的空间结构:最后改为采用橡皮泥和牙签搭建模型(根据碳的四价原则),学生主要得到正四面体、四棱锥和正方形三种模型,再结合空间对称性和最小位阻(电子对之间的排斥作用),得出甲烷的空间结构是正四面体。

同时,教师演示四个大小相等的气球捆绑,自然伸展得到的空间形状,进一步解释空间位阻,与学生搭建的模型相互印证。以上实际操作能够使学生直观感受到甲烷的结构,但是如果增加甲烷的共价键参数(键长和键角),在甲烷氯代反应后利用二氯甲烷只有一种结构可以排除正四棱锥和正方形(如果是正四棱锥和正方形,那么有两种二氯甲烷),理论联系实际,可以使探究活动更完美。

2.预料之中的意外——培养学生风险判断意识

“西气东输”的主角——甲烷不远万里来到,体现了甲烷的稳定性,天然气也逐渐成为了家用燃气,但是天然气爆炸时有发生,需要提高学生的风险防范意识。不纯的可燃性气体燃烧容易发生爆炸,这是常识,但是教师一般课堂上会回避爆炸,学生对这种“意外”也仅仅是耳闻,难以目睹,缺乏感性认识。

教学中选择了欧洲牛棚发生爆炸的视频,由于牛群排泄出来的甲烷聚集,达到爆炸极限而引发火灾(在相对开放的环境中),如果在相对封闭的环境中极易引发爆炸。课堂中模拟真实的爆炸实验,可以让学生置身于比较真实的场景,可能会对隐含的风险有切身的体会。当然,考虑到安全性,实验的爆炸的强度和使用的材料要严格控制和筛选。

(1)结合安全性,为了较为明显的实验现象,实验中采用纸质茶叶桶(高度l0cm,直径8cm),上下开口(上口用脱脂棉封住);

(2)从下口伸入导管接近上部,通人甲烷(课前用储气袋收集甲烷),利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较纯净的甲烷:

(3)取走脱脂棉,点燃,可以看到淡蓝色火焰(同时把茶叶桶置于讲台边缘,有利于空气从底部进入桶内);燃烧大约两分钟后,发出较大的“噗”声,同时茶叶桶向上弹起。

实验中,随着甲烷的燃烧,空气从底部开口处进入到茶叶桶中,形成甲烷和空气的混合气体,在点燃情况下发生爆炸。学生通过这种非破坏性的爆炸实验,能够较好地接近生活,更真实地理解爆炸原理,从而逐渐形成风险意识,并运用到生活实际中,同时可以使具有的学科知识更具生活价值。

3.放大细节得真谛——培养学生科学思维能力

按照教学进度,苏教版必修二专题3第一单元“天然气的利用甲烷”教学在4月初进行,4月的江南春寒料峭,气温较低(一般低于10℃),在室内自然光照射条件下,甲烷和氯气的氯代反应很难进行:采用太阳光直射反应较快,但是由于日光强度难控制,反应速率过快容易出现安全事故。

实验中采用甲烷气体适当过量,用排饱和食盐水的方法向50mL量筒先后通入42mL氯气和8mL甲烷(甲烷密度小于氯气,先通氯气后通甲烷有利于两种气体充分混合)。

在医用反射灯配上150w白炽灯近距离照射(其中的不锈钢反射可以得到更多能量,使得温度上升更为明显)。使用摄像头取像投影,可以清晰地观察到1min左右出现液面上升,2min明显上升,在3min瞬间液面略有下降,然后较为迅速地上升,经过6min左右反应终止,液体几乎充满量筒。

从反应机理角度分析,甲烷氯代反应有链引发、链增长和链终止三个阶段。

链引发时,由光照提供能量氯气分子离解为氯原子,需要吸收能量,所以开始阶段(前2 min)较慢。

链增长过程中,反应①甲烷和氯原子反应生成甲基自由基和氯化氢,活化能较小,反应放出少量热量,气体体积略有膨胀,所以在反应瞬间出现液面下降现象。

反应②中甲基自由基和氯气反应生成一氯甲烷和氯原子活化能(Ea)小,但是放热较多,能够持续提供链增长需要的能量,反应能够较快进行,所以在3min后反应迅速进行。

4.开采海底可燃冰——培养学生权衡决策能力

可燃冰是甲烷水合物,全球海底天然气水合物中的甲烷总量约为地球大气中甲烷总量的3000倍,而且可燃冰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没有污染,是极具开发前景的清洁能源,一旦开采技术获得突破性进展,那么可燃冰必然会成为21世纪的主要能源。可燃冰主要存在于海底等高压、低温处,我国仅南海就有194亿立方米(储量足够我国使用100年),页岩气是甲烷在自然界中的又一存在形式,储量丰富,我国储量极为丰富,可采储量占已经发现的36%,位居世界第一。但是,与日本的可燃冰开采技术、美国的页岩气开采技术有较大的差距,开发利用的形势不容乐观。

但是,盲目开采可燃冰会带来极其严重的后果,等量甲烷引发的温室效应为CO2的20倍,可燃冰存在于海底高压、低温处,大规模开采时如若不慎让甲烷逸散到空气中,后果不堪设想。可燃冰以固体形式存在于海底,大规模开采必然会影响到海底的地质结构,如果处理不当,可能会引起地质灾害。在可燃冰的开采中要涉及开采、保存和运输方式。

基于以上考虑,设置了交流讨论环节:请从可燃冰的存在条件分析,可燃冰需要的开采条件和可能带来的风险(温室效应、海底坍塌、可燃冰极易气化、导致不安全因素)。尽管囿于知识面和社会阅历,学生对此问题的回答不尽完善,但是能够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能源问题,培养风险意识和权衡决策能力,不就是我们教育的成功之处吗?

五、熟悉授课场景。力求全面展现活动

一师一优课常用录像的方式,不同于一般的评优课,评委是在现场的,所以除去教学环节外,还需要注意录像环节,需要摄像机及时捕捉课堂之美。所以熟悉场地,电脑的操作系统的匹配、视频播放软件是否安装到位,包括环境温度(由于需要录像,照明设备的使用可能会使得室内温度升高);了解摄像头的视角,了解摄像盲点,摄像头一般是声控的,随着声音的转向,可能没有连续性。

与相关工作人员沟通,让工作人员了解课堂的关键节点、注意重点。比如课堂投影实验时,没有发出声响,但是需要在画面上完整地显示出来,这样录像才能体现教学过程;再如,甲烷点燃后爆炸实验,燃烧一段时间后会突然爆炸,所以需要摄像镜头提前对准目标;学生讨论时不同地点、多角度发出声音,摄像头可能转动比较频繁,得到的画面不是很连贯,没有重点,这也需要工作人员重点控制,保证画面的连贯性。

一师一优课为基层教师提供了展现自我的舞台,我们一线教师要能够在这个舞台上充分展现教学水平、教学能力,贡献最灿烂的教学艺术。

作者:丁浩

第2篇:幼儿园公开课-小班剪纸活动《彩色面条》(精选)

小班剪纸活动《彩色面条》

活动目标:

1.让幼儿感知过生日有吃长寿面的习俗。

2.能两只手协调配合地剪面条,并粘贴在大碗相应的位置上。 3.乐意参与剪纸活动,体验给小动物过生日的快乐。

活动准备:小猫画1幅

彩纸若干

空碗范画人手1份 剪刀每人1把 面条的范画1幅 活动过程:

一、引起兴趣:出示小猫图片——今天是小猫的生日,可是它的妈妈不在家,也不想吃蛋糕怎么办?

1、我们过生日时除了习惯吃蛋糕外,还有一种习惯是吃什么呢?

2、哪位小朋友知道可以悄悄的告诉老师。

3、不知道(或不对)那老师来说,小朋友来选好吗?﹙冰淇淋,面条,牛奶,苹果﹚

4、对了,(哦,你吃过)那小朋友想不想知道,过生日为什么有吃面条的习惯呢?传说(古时候人们相信看相,说人中长命就会长,看来想长寿,靠脸长长点是不可能的,但可以想个变通的办法表达一下自己长寿的愿望。脸即面,那“脸长即面长”,于是人们就借用长长的面条来祝福长寿。所以就有了生日吃面条的习惯,称之为吃“长寿面”。)

5、说对了,小猫他就想吃面条啦!——大家愿意给它做面条吗?

二、出示范例,观察(面条)的形状——你吃过的面条是什么样子的?——长长的、细细的、白白的。——那你们吃过彩色面条吗?我们一起来看一看!——长长的、细细的、五颜六色的。

三、首先要剪面条啦,教师示范,幼儿操作

1、看看老师怎么剪哦,老师为你们准备了一些彩色的纸,小朋友们们用这些彩色的纸一起来剪面条,注意剪刀的嘴巴能不能朝别人呀?好,比一比谁剪的面条是长长的、细细的!

2、幼儿每人一张纸,按老师剪得样子开始剪,把剪好的面条放到桌子中间。

3、幼儿自由剪面条,边剪边说:“请你吃面条”、“面条长又长”。 ——教师巡回指导特别注意个别指导。

4、提醒幼儿操作时注意桌面干净,碎纸扔在盘子里

5、做完后轻轻的坐在椅子上。

四、教师示范贴面条并讲明注意事项,

粘贴时,只要粘贴在已经贴有双面胶的大碗里就可。

1、长长的面条真好吃,可别往了加点盐和味精哦。

2、重点引导幼儿不要粘在碗外面。

3、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好了,现在让我们一起把做好的面条送给小猫吃吧!

五、在《生日歌》的声音中,大家一起来欢庆,祝小猫生日快乐!

六、活动延伸:小猫今天还想和小朋友去教外面玩小猫抓老鼠的游戏,走喽。

评价与建议

在《彩色面条》这节课上,我们为幼儿准备了鲜艳的彩色纸,漂亮的盘子。请他们将彩色纸大胆地剪成一条一条,再粘到盘子上,孩子们特别感兴趣。因为本节课的内容和难易程度很适合幼儿的年龄特点,而且面条也是他们最熟悉的东西。很多小朋友一开始围着我说:“我不会,我不会。”在我的鼓励下,孩子们胆子大起来,大胆尝试各种剪的方法。小朋友在互相比较中,激发了制作的兴趣,从而激发了他们将作品完成,没有半途而废的现象。

孩子们撕面条时我就给每个孩子的“碗”里刷上糨糊,我称之为“给盆子里放些味精与盐”,孩子们听了可兴奋了。但一开始有的孩子嚷着不会撕,我回想一下,大概我在示范的时候是沿着画好的线那样整齐的撕下来的,孩子看了认为一定是要那样撕的,所以就觉得有些困难不敢下手,对于才上三周的小班新生来说,这样确实是很难的,于是我到每个小组里再示范一次,并鼓励有可以自由的撕,想怎么撕就怎么撕,经过再次的示范与鼓励,很多孩子很快就完成了手工任务,一些不敢动手的孩子最后也在大伙的带动下认真的撕面条,我给他们的碗里不断添加“盐与味精”,最后所有的孩子都自己完成了任务,老师基本都不帮忙!只可惜没有相机捕捉下孩子们做手工的镜头,不过孩子们的作品我们都一一张贴在门外,请爸爸妈妈自己去欣赏自己宝宝的第一次作品。我,孩子们还有宝宝们的家长们在心中都涌起了一股成功的幸福感!!

(剪纸时:左手的拇指食指紧捏纸,右手剪一剪、左手移一移,重复到完成为止。)

相传,汉武帝崇信鬼神又相信相术。一天与众大臣聊天,说到人的寿命长短时,汉武帝说:《相书》上讲,人的人中长,寿命就长,若人中1寸长,就可以活到100岁。”坐在汉武帝身边的大臣东方朔听后就大笑了起来,众大臣莫名其妙,都怪他对皇帝无礼。汉武帝问他笑什么,东方朔解释说:“我不是笑陛下,而是笑彭祖。人活100岁,人中1寸长,

彭祖活了800岁,他的人中就长8寸,那他的脸有多长啊。”

众人闻之也大笑起来,看来想长寿,靠脸长长点是不可能的,但可以想个变通的办法表达一下自己长寿的愿望。脸即面,那“脸长即面长”,于是人们就借用长长的面条来祝福长寿。渐渐地,这种做法又演化为生日吃面条的习惯,称之为吃“长寿面”。这一习俗一直沿袭至今。

这是一道香脆可口的面食。做法也并复杂,先将蛋面煮熟,然后放入调味料和盐,再用慢火煎成饼状,切片起锅。熟肉丝时,加入豆牙、韭黄、青红椒,勾芡。此道面食考究对火候的把握,不留神很容易烧焦锅底,而师傅的做法是左手拎着锅子,不停地摆动手臂,让面饼均匀加热,最后起锅的“两面黄”外嫩里滑

面条是我国粮食食品之一,历史悠久,分布甚广。面条烹调简单,并可根据各人的口味和地方习惯,加入不同佐料制成咸面、甜面、辣面以及牛奶、鸡蛋、番茄、可可等多种花色的面条,并可采用煮、蒸、炒、拌等多种烹调方法,因此很受消费者欢迎。地方传统产品也很多,如福建的龙须面、棋子面,江苏的空心面,山西的刀削面、浙江的馄饨面等,各具特色,驰名全国。

制作方法

神奇的纸杯 活动目标:

1、探究一次性纸杯的多种玩法。

2、与同伴合作进行的搭建游戏。

3、培养幼儿的创新思维和的大胆尝试的精神。 活动准备:

一次性纸杯每人6个、奖励贴、小盘、纸杯玩具、小球。 活动过程:

示一次性纸杯,引导幼儿看看说说。 宝宝们,看!老师手中拿的是什么? 你在哪里见过纸杯? 它是用来干什么的?

教师小结:小朋友们知道得真多,在家里我们用纸杯喝水,在肯德基店里、德克士店里,用纸杯喝可乐、喝果汁。纸杯除了能用来喝水、喝饮料,给我们带来方便,它还能和小朋友一起玩游戏呢!

二、幼儿体验纸杯的多种玩法。

1、幼儿每人一个纸杯,自由探究纸杯的玩法。

宝宝们,来这边,每人拿一个纸杯,试一试可以怎样玩? (顶、托、抛、投、跳、夹、滚) 引导幼儿自由尝试各种玩法。

小结:宝宝们真聪明,想出了这么多玩法,下面咱们来比一比谁最棒?

2、带领幼儿集体体验一个纸杯的玩法。

(1)顶纸杯:将纸杯扣在头上,两手伸平,保持平衡慢慢走。

“小纸杯头上戴,变成小帽顶起来。”

第3篇:剪纸活动总结

学校特色工作总结

我校的特色就是校本课程《剪纸》,这本书是我校根据学生实际、兴趣而研发的一门课程。剪纸活动的开展让学生了解了民间剪纸的艺术美,发扬了我国民族,民间优秀的艺术传统,增强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我在教学中应运用了典型作品启发学生发现知识点,培养学生的观察力与创造力,唤起了学生对民间剪纸艺术的热爱;使学生认识了民间剪纸艺术,学会了运用剪纸的基本技法制作剪纸作品。

本学期剪纸活动教学以动物剪纸和临摹剪纸为主要内容。动物剪纸教学包含了生活中常见动物的画法、纹样处理、特点把握,多数学生能将有外部轮廓的动物画稿进行独立改编和处理,创作出有新意的剪纸。临摹剪纸帮助学生了解各式各样的剪纸,从中学到了各种技法,增强了学生的成就感。本学期人员的新老交替比较大,因此,剪纸组的工作重点首先是培养新人,使其尽快的了解掌握剪纸的基本技能与技巧;其次,通过具体的剪纸练习与创作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开发智力,陶冶情操,锻炼手、眼、脑的灵活性,使剪纸活动更上一个新台阶。

活动内容:

1、练剪基础纹样,如锯齿纹、月牙纹、螺旋纹、水浪纹、云纹、花纹等,训练手的灵活性。

2、对折剪纸的制作练习。

3、团花的设计制作:三折剪纸、四折剪纸、五折剪纸、六折剪纸。

4、临摹一些简单的动植物剪纸图案。

5、简介剪纸构图知识。中心位置的安排、装饰效果等。

6、简单的自由创作。创作的题材主要是人物、动植物等。 活动总结:

(1)剪纸大小要适当。

在不用美工刀,且低年级的状况下,尤其要把线稿画大一些,方便剪裁细部。

(2)准备放大的示范作品。

尤其在画线稿的步骤,要有放大的线稿示范图。4K较佳。可再准备局部的示范稿。这对能力较差的孩子起到很大的“放射性辅导作用”。

(3)要有充分的制作时间。

课时安排要有足够的时间。每一个制作步骤一课时。 (4) 制作内容“简单化”、作业要求“大众化”。 因为制作难度大,作业要求不要过高。

“不合理”的学习内容应待商榷——剪纸作品的制作在中年级开展效果较好。此次制作是因为要迎奥运的“政治任务”。但是,低年级的剪纸作品内容要求非常简单。以奥运、福娃为制作题材对大部分孩子而言难度还是较大。是否“上级任务”就一定要“贯彻执行”?不合理的要求可否提出“抗议”?然后取消? 我们剪纸活动进行的常规活动主要是进行剪纸技艺的教授和学习,争取让每个成员在学校里能够学习到剪纸的相关知识和基本的剪纸技巧,让有基础的同学能够有更大的进步和提高。

剪纸活动总结

前阳中心小学

第4篇:剪纸活动总结

剪纸活动的开展让学生了解了民间剪纸的艺术美,发扬了我国民族,民间优秀的艺术传统,增强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我在教学中应运用了典型作品启发学生发现知识点,培养学生的观察力与创造力,唤起了学生对民间剪纸艺术的热爱;使学生认识了民间剪纸艺术,学会了运用剪纸的基本技法制作剪纸作品;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

本学期,我们剪纸特色活动,活动的安排主要分四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了解剪纸基本知识,师生共同收集剪纸作品及相关资料。欣赏收集的剪纸作品并进行分类。第二阶段分类学习( 植物篇 动物篇 人物篇 图案篇 )第三阶段欣赏与总结 。第四阶段 剪纸特色衍生。学生自由创作。

活动的开始阶段,我就让学生自己动手尝试自由大胆去剪,结果他们很多都惊喜地发现,他们创造出了自己意想不到的图案。 经过这一过程,学生对剪纸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可是活动中也出现了很多问题,学生总是迫不及待,喜欢拿起剪刀就下手剪,结果很多都剪坏了,有时自己想剪出的图案却又剪不出来。也有的学生剪出来的东西过于简单,甚至看不出是什么。我让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发现问题,并找出自己的出现问题的原因,再解决问题。接下来的教学过程,我对他们进行了系统的分布训练:

1、对学生进行初步构图的训练。学生探讨不同的折纸方法,并尝试总结归纳。

2、培养学生对简单的线条的运用。用简单的线条画出自己想表现的东西。在技巧上也注意波浪线和弧线的练习。

3、初步培养学生对颜色的认识和搭配。

我根据学生的年龄和兴趣特点,安排了(植物篇 动物篇 人物篇 图案篇)等教学内容。在技巧上也注意波浪线和弧线的练习。加强了学生手腕的灵活性和对剪刀尖寸的运用感觉。在技能程度上接学生年龄,学习程度的不同进行差异教学。 尊重每个学生的喜好和个性特点,因材施教。我按他们学习情况的不同将他们分成小组,因此在学习中学生能够互相帮助,相互探讨问题,解决问题,培养了他们的合作探究精神 整个过程我们不断鼓励学生大胆用自己的剪刀尝试着去剪一剪,事实证明动有收获,经过多次的尝试,他们总会兴奋地把自己意想不到的杰作展示给自己的同学和老师看。量变到质变,学生在剪纸过程中必然学到很多意想不到的知识。多看,多想、多动手,一定会创作出好作品。我引导学生学会关注班集体的环境,美化和装饰教室。借助班集体的教室环境,使学生了解制作饰物的方法,培养了学生美化环境、装点生活的能力。

第5篇:毛庄剪纸活动总结

(2010——2011学年第一学期)

这学期,在学校领导大力的支持下,剪纸活动得以继续开展。这学期学生通过活动提高了绘画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审美能力,为了今后能更好的开展活动,及以后能做到取长补短,有所提高,特将这一学期来的剪纸活动情况总结如下:

一、这学期的具体工作:

本学期通过具体的剪纸练习与创作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开发智力,陶冶情操,锻炼手、眼、脑的灵活性,使剪纸活动更上一个新台阶。剪纸活动教学以动物、植物、生活用品剪纸和临摹剪纸为主要内容。教学包含了生活中常见动植物及物品的画法、纹样处理、特点把握,多数学生能将有外部轮廓的动物画稿进行独立改编和处理,创作出有新意的剪纸。临摹剪纸帮助学生了解各式各样的剪纸,从中学到了各种技法,增强了学生的成就感。

二、在剪纸教学中我注意的几个问题:

1、剪纸大小要适当。在不用美工刀,且低年级的状况下,尤其要把线稿画大一些,方便剪裁细部。

2、准备放大的示范作品。尤其在画线稿的步骤,要有放大的线稿示范图。

3、要有充分的制作时间。

4、制作内容“简单化”、作业要求“大众化”。

5、有时学生在设计作品中往往不清楚何处留边,何处剪去。这时可以让学生在样稿上用笔画出剪去的部分感受一下,再进行调整。

三、剪纸教学的意义:

1、提高了学生的审美能力,扩展了学生的知识面。通过我在四年级的剪纸教学活动,我觉得学生对中国民间工艺有了新认识和了解,从而对中国文化中的“象征”婢法和以物寓意的物质有进一步的感受。

2、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想像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提高,剪纸创作本身就是既要有丰富的想像力又要有一定的创新能力。学生在剪纸教学中将自己的思想、情感、喜好变为一种有形实体就有想像做动力。在这种动力的作用下才能产生新颖、有趣丰富的成果。

3、增强了学生的造型能力。剪纸活动既动脑又动手,学生要把一种形象制作成纸图案首先就要了解其构造、外型特征。只有在此基础上才能有所变化和突破。剪纸活动培养了学生细心观察的能力。从而使学生在构图设计时得心应手。这使学生对事物感知和造型方面有较大的进步。再次剪纸活动促进情感的交流,培养了学生的品质在剪纸教学中我与学生之间既合作又分工,同时通过对他们创作的指导,我也更了解他们的喜好、兴趣、思想。我们之间有了一种“朋友”的关系。而在我的课堂里忘带书的、忘带工具的同学也没有了。同学们也喜欢上这种创作方式,甚至把它带给了自己的家人、朋友。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细心、坚韧的品质。

4、剪纸教学进行适当的拓展。作为教师我们不要因为有剪纸课就教剪纸,没有剪纸内容就不管它了或放弃掉而是要有长远的眼光、灵活的教学技巧。争取让这种艺术形式深入学生中,增强他的“生命力”。教师可以在教学中针对不同年级的学生适当的为他们创造新的作画兴趣。可以将剪纸人为一种装饰物装饰绘画作品,手工制作还可以将剪纸图案用其他人画方法来创作。

四、存在不足:

在一学期的工作中,有些许收获、也有些许进步,当然,我的工作还存在一些不足需要改进:

1、活动班里大多数学生作品大部分是模仿画图样,缺乏创新意识。下学期力争打破学生的一贯做法,开动其脑筋,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力求作品更加精益求精。

2、活动课中学生动手内容较多,课堂秩序不好控制,卫生不好维持,下学期我将和孩子们为努力创建文明活动班而努力。

我期待着通过自身的努力拼搏,把工作完成的得更完美,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会更加努力,让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

第6篇:剪纸比赛活动总结

《巧巧手剪平安》剪纸比赛活动总结

王淑珍

五颜六色的纸片在小小巧手中变幻成美丽的团花图案。听!咔嚓咔嚓的剪刀声,不绝于耳的赞叹声,此起彼伏的加油声,融合成一首美妙的交响曲。这是本着先有安全再有梦想伊利方舟的安全主题,为进一步推进学校剪纸特色建设,进一步激发学生对剪纸艺术的兴趣和爱好,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和良好的艺术修养,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丰富学生们的校园文化,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举办了“巧巧手剪平安”剪纸竞赛。

这次剪纸比赛因为赛前各班都进行了充分的准备,对各位选手进行了精心的训练,这次活动,既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审美能力,也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扩大学生的参与面,提高了学生的安全意识,让学生真正在活动中施其所长,发展个性,也使剪纸这一民间艺术得到了孩子们的喜爱。

这次比赛学生共剪出的作品50幅,并进行展出。 这次比赛每班评出一二三等奖七名学生。

第7篇:剪纸兴趣小组活动总结

剪纸、儿童画创作兴趣小组活动总结

回民学校杨红霞

时光流逝,转眼又一个学期过去了。本学期的剪纸兴趣小组活动也得以告终。本着贯彻国家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的原则,使学生掌握知识技能,发展智力,形成个性品德的目的,使我们的剪纸兴趣小组顺利开放。其主要目标就是为二年级一部分有特长爱好的学生提供一个展示个性才艺的机会和空间,使他们的一技之长得到充分的发挥和展示,并以点带面,促进全校的美术活动健康开展。通过活动的开展,力争实现提高学生的探究兴趣,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拓展学生的创造能力,开拓学生的思维空间,丰富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同时活动中有助于对学生细心和耐心的培养。这个学期的兴趣小组活动中,每一个学生都很积极努力,在剪纸和审美能力上都有很大的提高。同时,我从三方面总结了这学期美术兴趣小组的教学体会:

一、切实的学习计划

在剪纸兴趣小组成立初,我就决定在个班中选拔几位有一定绘画才能的学生,让他们从小接受绘画的系统训练;而大部分的学生则注重培养他们在绘画上的创造能力和想象能力,注意以兴趣引导他们渐渐对绘画有一定的认识和了解。

在兴趣小组的活动中,我特别注意保护学生的个性发展,尊重他们的个人创意,发挥绘画特有的魅力,使学生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有了长足进步和发展。

二、多样的教学方法

在本学期的活动中,我引入了想象剪纸和装饰图案设计这两个比较有针对性的内容:一方面,学生对美术书中有关这类的内容有了一个明确的认识;另一方面,让他们从中体验到绘画所带来的乐趣。

同时,我在教学中采用欣赏、模仿、添加、想象、创造等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从而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三、长足的奋斗目标 我觉得剪纸兴趣小组的活动应该在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基础上,经过教师的适当指导与培养,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优点,使其形成自身的特点。让他们觉得在每次活动中都很开心,都有收获。这才能让学生乐于参与你兴趣小组的活动,才能真正溶入剪纸的兴趣中去,使之成为学习的主动者。在艺术这方热地上,能绽开更多小小的艺术之花。

剪纸、儿童画兴趣小组的建立是很有意义的,他为许多喜欢剪纸的同学深入学习剪纸创造了一个平台,培养他们的美术素养,提高学生的探究兴趣,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拓展学生的创造能力,开拓学生的思维空间,丰富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同时活动中有助于对学生细心和耐心的培养。

上一篇:数控工安全操作规程下一篇:教师资格证面试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