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露天叶菜类蔬菜种植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2022-09-1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楚雄州永仁县宜就镇2016年的大规模叶菜种植与生产取得了很好的成效。宜就镇位于永仁县城西南部, 东与元谋县毗邻, 西与大姚县接壤。全镇辖国土面积331 km2, 最高海拔2 884.5 m, 最低海拔1 220 m, 年均气温17.9℃。有着便利的交通和区位优势。

全镇有耕地面积1 335.5 hm2, 人均800 m2, 其中水田695.4 hm2、旱田640.1 hm2, 是较大的农业镇。宜就镇适合种植蔬菜、烤烟、水稻、玉米等, 2016年形成蔬菜露天生产基地, 该生产基地在实现蔬菜的无公害、有机生产的同时, 还达到了大规模的高产种植。目前, 永仁县的蔬菜生产技术与规模已能够满足市场的需求。楚雄州永仁县宜就镇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通过对当地叶类蔬菜的种植生产的状况进行了技术方面的总结, 叶菜种植技术具有很高的利用和参考价值。

1 发展现状

宜就镇蔬菜种植历史较为悠久, 按照“扬优成势重特色、开放发展富农民”的发展思路, 以工业化理念谋划农业, 2016年10月至2017年3月宜就镇共发展连片种植蔬菜96.7 hm2, 分布于10个村委会, 种植蔬菜10个品种, 其中:种植西兰花24 hm2、绍菜20 hm2、绿甘蓝5.3 hm2、紫甘蓝1.3 hm2、白花4 hm2、种植西生菜39 hm2、红珊瑚生菜0.67 hm2、罗文生菜0.67 hm2、小狗牙生菜0.67 hm2、罗沙绿0.67 hm2, 区域化布局已基本形成, 基地建设初见规模。

2 露天蔬菜种植的困境与优势

与设施农业相比, 露天蔬菜种植风险大, 抵御自然灾害能力较弱, 露天蔬菜种植气候复杂多变, 常有冰雹、干旱、霜冻和春季倒春寒等自然灾害, 蔬菜种植在自然条件上面临着很多困难和挑战。设施农业抵御自然灾害风险能力相对较强, 受自然灾害影响相对小一些;温室里的蔬菜因环境适宜, 所以生长季节短, 营养物质积累的少。大棚或温室中种植的蔬菜, 通风不好导致蔬菜表面水分蒸发减少, 相应地从土壤中吸收的矿物质也随之减少。而露天种植方式能够使土壤干湿交替增加, 从而有利于土壤大粒径团聚体的形成。另一方面, 冬春季节大棚中生长的蔬菜, 农药含量比夏秋季节高。

3 种植技术

3.1 选种

蔬菜品种要根据具体的气候条件合理选择, 同时也要根据各类蔬菜播种季节的不同, 合理种植适宜的蔬菜[1]。一般情况下, 冬季播种对品种的冬性强弱要求较高, 而夏季播种最好选择比较抗热耐旱的品种, 同时这类品种最好生长期越短越好, 如西生菜、中花芥兰等。一般选用能够高产的优质品种即可, 对品种的冬性强弱没有特殊要求。与此同时, 通过用种量比例适量选取, 如结球生菜的用种量一般为25~30 g/667m2。另外, 通过一定程度的浸种、烫种和消毒, 有效地杀死种子内的虫卵及微生物, 从而保证蔬菜的无公害种植。

3.2 田地的整顿

首先选择合适的田地。为了更好地实现蔬菜的有机栽培, 应尽量选择空气、灌溉水以及土壤无污染的地方。在蔬菜的种植中, 为了有效地避免病虫害的侵蚀, 最好是采用轮作的方式, 以实现蔬菜种植的无公害。利用叶菜种植的无公害技术, 将土地在几年内轮换耕作不同的叶类蔬菜, 从而有效地避免土传病以及根部的病害[2]。通过翻土起畦、深耕晒白的方式, 改变原来的土壤环境。在翻地起畦之后, 为了进一步抑制病虫害的滋生, 通过施撒生石灰的方式, 对土壤进行杀菌、消毒、灭虫[3], 这一方式还能起到中和土壤酸性的作用。生菜或结球生菜的种植可以通过垄作或者畦作的方式。在畦长为5~10 m的情况下, 应保持植株行距为 (25~30) cm× (25~35) cm, 畦宽为l~1.3 m, 这时所载行数应该保持在三四行。一般栽苗密度保持在4 000~8 000株/667 m2。

3.3 苗期管理

利用蔬菜种植的无公害种植技术和高产种植技术, 蔬菜苗期做好有效的防治病虫害措施。叶菜壮苗的标准是从叶片、叶柄、根部等各个部位进行考量。一般情况下, 叶片上面没有病虫害且表现为油绿色, 同时, 叶柄较偏长、根短须多, 这种情况下视为壮苗标准。为了更好地培育幼苗, 需要做好一定的防护措施。对于苗期的温度, 最好保持在15~20℃, 即使是在炎热的夏天也不可超过25℃。对于露天蔬菜的防晒, 可以通过搭建一定的遮阳网的方式, 来防止畦面的高温以及幼苗的灼伤。同时有效地防止暴雨对土地的冲刷以及土壤板结。

3.4 浇水、施肥与除草

根据不同的蔬菜品种, 在不同生长时期对水分的需求进行合理的灌溉浇水。在节约用水的同时有效地避免水污染。在炎热的夏季, 为了防止热雨烫伤, 需要做好排水工作。通过利用蔬菜的高产种植技术, 根据土壤的肥力以及蔬菜的长势, 在适宜的时间内选择科学地使用肥料, 并科学地配比和施撒, 从而实现促进蔬菜的高产。对于叶类蔬菜来说, 需要进行不断地追肥来促进其生长。对于叶类蔬菜的追肥, 可以采用三元复合肥, 以150~225 kg/hm2进行施撒。

3.5 病虫害的综合防治

在叶菜的种植中, 连作的情况较多, 因此发生病虫害的概率就较大。对于病虫害的防治, 要积极重视起来。病虫害的防治首先要以防为主, 以综合防治为措施, 以无公害生产为指导, 采取多角度、多方位的防治体系。

3.5.1 农业防治

通过播种前的深翻晒白, 从而有效地杀死土壤中的病虫。另外通过一定程度的晒种和浸种, 从而有效地晒死或烫死种子中的虫卵和病毒。除此之外, 通过一定的施肥、浇水与中耕除草, 从而有效地保证土壤的肥力和透气性, 从而提高其抗病能力。

3.5.2 生物防治

通过保护昆虫的天敌来解决和预防病虫害问题, 常见的昆虫天敌有瓢虫、猎椿、螳螂、蜻蜓、胡蜂等。例如, 在田间空地种植一定量的蜜源植物, 从而为昆虫天敌补充食料, 促进其繁殖。

3.5.3 物理防治

可以通过频振式杀虫灯以及黄板等常用杀虫工具来诱杀害虫。还可通过搭建遮阳网的方式, 改善蔬菜生长的周围环境, 来达到防病虫害的目的。

3.5.4 化学防治

化学防治要尽早治理。通过不同类型农药交替使用的方式, 防止害虫抗药性的产生。农药的选择过程中, 坚决避免采用高毒以及高残留的农药, 避免对环境、土壤以及蔬菜的污染。为了有效防治生菜等叶类蔬菜上的蚜虫, 可以通过喷洒21%灭杀死乳油6 000倍液进行处理。对于其他病虫害可以通过利用50%多菌灵500~600倍液防治。另外, 对于喷洒过农药的蔬菜, 需要保证在度过安全间隔期之后才能够采收上市, 从而避免危害人们的身体健康。

4 结语

露天蔬菜的种植是一项非常繁杂而又具系统性的工作。为了实现更优良的种植, 就要从各个环节逐步抓起。永仁县的蔬菜种植水平已得到很大程度的提高, 并能够满足人们的需要, 相信在不久的将来, 该县的蔬菜生产中还会取得更加突飞猛进的发展。

摘要:露天叶菜的种植是一项难度相对较大的蔬菜种植类型。基于此, 以楚雄州永仁县宜就镇叶菜生产基地为例, 对叶类蔬菜种植的各个环节进行了论述, 并提出了一些相关措施和建议。

关键词:露天,蔬菜,种植,叶菜类

参考文献

[1] 朱淀, 张秀玲, 牛亮云, 等.蔬菜种植农户施用生物农药意愿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4, 24 (4) :70.

[2] 王亚坤, 王慧军, 杨振立, 等.成本收益视角下蔬菜种植户肥料施用结构影响因素及影响机理[J].江苏农业科学, 2016, 44 (10) :553.

[3] 王晓蓉, 宋治文, 贾宝红, 等.蔬菜种植者新品种选择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基于天津市的调查数据[J].江苏农业科学, 2015 (1) :440.

上一篇:四种复合树脂材料与牙体间边缘密合度的临床分析下一篇:自我复制的重庆沙外“三助式+”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