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市人民政府文件

2022-08-1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无锡市人民政府文件

政府电子文件长期保存层级研究

摘要:本文阐述了政府电子文件长期保存的概念,并从位流、逻辑、概念层级分析了政府电子文件长期保存中维护原始位流的完整性和可读取性,保证电子文件信息以可见的格式呈现、可用、可理解,保证概念层级上政府电子文件长期真实和可信的特点,重点探讨了各保存层级政府电子文件长期保存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关键词:政府电子文件长期保存保存层级

一、引言

隨着电子政务等信息化应用领域的迅速发展,无纸化办公越来越普遍。电子文件贯穿于政府信息公布、利用、传递、交换、服务等政府电子政务管理的整个流程,构成了政府信息资源的基础。政府电子文件通过各种软件编辑并存储在不同载体上,包括文本、音频、图像、视频等类型。当前,信息技术在提供政府电子文件海量存储、服务的同时,也给政府电子文件长期保存带来了严峻挑战。从总体上看,我国政府电子文件长期保存状况不容乐观,大量电子文件失存、失效、失控、失信等管理风险普遍存在。为了保证电子文件长期可用,政府机构频繁转换电子文件保存格式,不断升级和维护软、硬件,加大了政府人力与财政负担,电子文件长期保存问题已成为制约我国电子政务发展的瓶颈。

政府电子文件长期保存的问题,实质上是涉及法规、制度、标准、格式、技术及管理等多个层面的综合性问题。不可否认,发展信息技术是解决政府电子文件长期保存问题的关键。但要实现电子文件数据格式多样、可读、可靠、真实可信等系列目标,除了发展信息技术外,还要对政府电子文件长期保存的概念、保存层级及各保存层级的特点、存在问题展开分析,这样才能基于各保存层级有的放矢地制定与完善政府电子文件长期保存相关的政策、法规、标准及对策。

二、政府电子文件长期保存概念分析

电子文件长期保存概念出现于20世纪90年代的档案学领域,早期相关研究文献主要探讨电子文件的可信、可访问性及其他特点。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与网络的普及,2000年后,电子文件长期保存研究文献在数量上呈显著上升趋势,研究内容也逐步扩展到电子文件存储载体、版本、保存格式等软、硬件范畴。

结合政府电子政务业务活动分析,政府电子文件长期保存是以管理为核心的,包含制定电子文件长期保存相关政策、法规、标准、对策,选择存储技术、硬件、软件,提供存储服务等确保政府电子文件长期可读的活动。其本质是长期有效保存政府电子文件信息并保证其长期存取。

(一)保存期限

在保存期限上,政府电子文件总体上可以划分为进馆与不进馆两大类,其中不进馆一类电子文件,按保存年限划分为10年、30年和50年等若干档次。[1]而实际政府电子文件管理中,因各业务部门的管理对象、业务流程及面向用户的服务需求不同,电子文件保存的“短期”“长期”“永久”所对应的具体保存时限各异。参考ISO14721:2003标准关于电子文件长期保存的“长期”界定,笔者认为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信息相关概念的发展及不断变化的用户群体,“长期”是一个相对概念,应以政府机构的具体业务及用户的需求设定,不宜以固定的时限限制。

实践中由于电子文件具有海量存储、快捷检索等优点,在遵循国家档案局8号令《机关文件材料归档范围和文书档案保管期限规定》[2]关于保管期限设定原则的基础上,政府机关电子文件保管期限,较传统载体档案可适当延长。同时,由于当前信息技术不断更新,新老信息技术更替中存在一个过渡期。过渡期过长,易影响新信息技术的推广应用及新电子文件的形成存储;过渡期过短则易造成仓促转换和替代后,原有信息技术环境下电子文件资源无法识别和获取。且政府电子文件保存期限受限于其价值规律,经鉴定后不具有保存价值的电子文件应当销毁。因此,政府电子文件长期保存期限可理解为从进入长期保存的范围到确认销毁这段时间周期。[3]

(二)保存分类及保存业务

从形成领域角度分类,需要长期保存的政府电子文件,既包括政府履行公共管理职能过程中形成的电子文件,又包括形成于政府内部行政事务产生的电子文件;从保存电子文件的来源来看,既包括政府原生电子文件,又包括转化型电子文件。[4]需要长期保存的政府电子文件的保存业务包括降低电子文件存储载体老化速度、规范电子文件存储格式、保证电子文件长期真实、完整、可靠等。政府电子文件保存业务的开展是项复杂、系统的工程,需要多个领域、层次、环节、机构合作与协调完成。

结合政府电子政务业务流程来看,电子文件长期保存是电子文件管理周期的关键一环,即当政府电子文件管理系统(ERMS)捕获电子文件后,应随即建立文档关联,存储在服务器内,配合现行业务工作协同开展,当其现行价值消失后归档进入电子文件长期保存系统。

三、政府电子文件长期保存层级分析

政府电子文件长期保存是包含位流、逻辑、概念等多个层级的持续性管理活动,主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宏观上解决电子文件长期保存体制、方式变革下的政府电子文件组织、业务流程整合系列问题。二是微观上解决信息技术发展中,政府电子文件真实、完整、持久性存取访问等一系列问题。根据Thibodeau关于电子文件长期保存的层级的划分,政府电子文件长期保存可分为位流、逻辑、概念层级,[5]本文对政府电子文件位流、逻辑、概念层级保存的特点、存在的问题及保存对策分析如下:

(一)位流层级电子文件长期保存

位流是一个连续的位序列,表示在某个通信路径上一次一位传输的数据流。位流层级电子文件长期保存,不考虑电子文件信息的外观、结构、功能,只保存原始电子文件对象,维护原始位流的完整性和可读取性。位流保存包括异地备份、多重备份和硬件迁移等。与纸质文件保存策略不同,政府电子文件位流层级保存策略的目的是不提供直接访问服务,只提供最简单的数据备份存储能力。开展该层级保存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形成及应用。区别于传统的纸质文件,以比特单位构成的电子文件生成速度远高于纸质文件且其易复制、快传递,形成中存在真实与过程控制等问题。

2.存取载体。从存取载体上看,电子文件存取对于载体、信息系统、设备具有较强依赖性。信息技术发展导致电子文件载体、读取硬件及软件环境易过时,电子文件载体更新、转移频次增加,不同载体对于同一电子文件信息的支持及互操作性要求提升。同时,虽然电子文件载体的容量大,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保存成本,但其载体老化速度快于纸质文件,导致存储在内的电子文件不易长期保存。

3.保存成本。从保存成本上看,当电子文件载体需要更新或迁移时,会增加政府的财政投入。实施中应以政府电子文件利用频率及电子文件所处生命周期的实际价值为参考,划定需要位流层级保存的政府电子文件的范围。[6]

针对上述形成及应用中的系列问题,可通过确定需要位流层级保存的政府电子文件的范围和各阶段目标加以解决。

互联网促进了政府电子文件的传递,但网络安全问题提高了政府电子文件位流层级长期保存的成本。由于电子文件的存在形式、依附载体以及形成者复杂多样,应根据政府各级机构的现状、需求、服务对象、经费等因素,确定需要位流层级保存的电子文件的范围和各阶段目标。

合理规范政府电子文件长期保存载体选择标准及类型,解决上述存取载体的相关问题。尽管政府行政管理呈现层级划分的特点,但我国政府集中管理的行政体制有利于开展电子文件位流層级保存。政府和提供商基于协议,可就生产经济适用的电子文件载体达成一致,并以法律、制度、指南、建议的形式,规范各级政府机构电子文件长期保存载体的选择标准,减少保存载体、硬软件的类型。

借鉴国外成熟案例,科学开展保存成本管理,解决上述保存成本相关问题。保存资金的来源和成本预算,是电子文件位流层级长期保存管理的主要内容。稳定的资金投入是政府位流层级电子文件长期保存持续开展的基础。目前资金主要源于政府机构的专项投资、电子文件管理部门的业务经费等。在电子文件位流层级长期保存的成本预算、管理、规划及应用上,大英图书馆“电子文件保存周期成本计算”(LIFE: Costing the Digital Preserva? tion Lifecycle)项目基于保存对象选择、技术开发等关键保存活动和影响因素,提出了电子文件长期保存的计算公式;[7]DPE的基于风险评估的电子文件仓储审计方法(DRAMBORA,DigitalRepositoryAuditMethod Based on Risk Assessment),利用机构自审计的方法对电子文件长期保存成本资金预算进行风险管理,这都为我国政府电子文件位流层级的长期保存提供了参考。[8]

此外,评估是促进建设的有效手段,政府可参照Eu? ropean Planets Project的位流保存要求测评系统(Bit Repository Requirement Measuring System,BRReMS)[9]构建有效的评价方法体系,开展保存绩效评价,提高电子文件位流层级的保存质量。

(二)逻辑层级电子文件长期保存

电子文件信息从根上说是“0”和“1”组成的编码,特定的编码方案对应着特定的电子文件格式。政府电子文件逻辑层级长期保存的核心是保证电子文件信息以可见的格式呈现、可用、可理解。电子文件的格式不透明或者淘汰,将导致电子文件信息无法呈现。

政府电子文件逻辑层级保存中存在问题如下:

1.电子文件长期保存格式来源多样,没有通用的标准格式,导致政府电子文件无法有效共享及长期存取。部分政府电子文件为企业研发格式,如ADOBE公司研发的PDF格式;部分为注册格式,如多用途网际邮件扩展协议媒体类型注册(MIME MTR,Media Types Reg? istry)、全球电子文件格式登记系统(GDFR,Global Digi? tal Format Registry)等电子文件格式注册系统的注册格式;部分为不稳定的电子文件保存格式,如html格式,易在长期存取技术转换中,造成电子文件数据丢失。

2.电子文件长期保存格式定义复杂,软件公司或电子文件编码者均可为格式的定义者,且部分电子文件格式封闭或未公开发表,从而阻碍电子文件长期保存标准格式的制定及推广,限制了跨地域、组织间电子文件长期保存合作的开展。

3.电子文件长期保存格式不兼容,随着政府电子文件类型增加且对电子文件长期保存真实、完整、可信、可用的需求提升,新的电子文件长期保存格式逐步取代现有的保存格式,但该过程存在格式不兼容等问题,导致电子文件长期保存过程中大量数据信息丢失,也不利于保存电子文件的共享与存取。

针对电子文件长期保存格式来源多样等问题,为保证电子文件长期可读,政府电子文件逻辑层级长期保存目前有硬件保存、仿真、迁移等方法。但由于通过保留电子文件存取的硬件环境实现未将保存的整个过程纳入考量,硬件保存不适合政府电子文件的长期保存。而采用构建电子文件生成时的读取环境的仿真策略,保证政府电子文件长期存取需要大量投入,并受限于仿真技术人员的信息技能,其保存效果较难预测,故不宜在政府电子文件长期保存的实际应用推广。迁移策略则通过数据格式转换实现电子文件长期保存,该策略可实现政府电子文件管理技术平台、文件格式和硬件环境的转换,具有适用范围广、持续性强、综合效用高的优点。该策略目前普遍应用于政府电子文件逻辑长期保存实践,较为成熟。包括常见的按需迁移,如微软公司和美国国家档案馆合作,为保证计算机文件长期可读,将文件从专有格式转存为公开的Open XML格式;[10]迁移为标准格式,如澳大利亚国家档案馆、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州档案局使用XENA(Xml Electronic Normalising for Archives,XML正规化软件)检测电子文件对象的文件格式,并将其封装转换为开放的XENA信息包用于长期保存。[11]开展逻辑层级的政府电子文件长期保存,应注意保存格式可持续使用时间、格式转换成本、电子文件真实、完整、安全等影响因素,开展阶段应集中于政府电子文件形成阶段,如电子文件在系统生成或其他载体文件扫描、拍摄生成阶段,电子文件管理系统的电子文件捕获阶段。[12]当政府电子文件转换为其他部门或电子文件资源保存机构要求的格式时,政府和国家档案馆应以法规、制度或指南的形式加以规范,以确保迁移后的电子文件长期可读。

针对长期保存格式定义复杂、不兼容等问题,可通过统一政府电子文件通用标准格式加以协调。保证政府电子文件逻辑层级长期保存的关键是:电子文件元数据应当被世界各地不同网站和国际电子文件格式登记系统,如全球电子文件格式登记系统(GDFR)、统一电子文件格式注册表(UDFR)以及Version Tracker等软件和格式注册登记系统认可,支持机构文件、软件版本自动风险评估或格式风险评估。尽管这些登记系统由不同的组织研发,政府应当考虑使用并不断加以完善。例如,一些政府部门使用并接受长期保存的多种电子文件保存格式,但是实践中仍有部分国家政府部门,采取限制接收电子文件格式类型的做法,以避免电子文件因格式不透明或过时而无法打开。如美国国家档案文件管理署(NARA)只将JPEG、TIFF、PNG、GIF、BIIF格式的图像文件,XML、PDF格式的文本文件纳入接收范围,澳大利亚维多利亚档案馆接收的电子文件格式限于TXT、PDF、PDF/A、TIFF、JPEG、JPEG-2000、MPEG-4等。[13]也有部分政府采取协调的方式,对于格式进行信任评级,优先选择最佳格式,并协调文件格式形成机构与政府电子文件长期保存部门之间的矛盾。[14]

(三)概念层级电子文件长期保存

從概念层级分析,电子文件包含内容信息(如文本、图像、声音、视频等)、背景信息(元数据,如人物、时间、原因等)、外观(如字体、颜色、框架等)、行为(如超链接、更新、计算等)、结构(如页面、段落等)等内容。概念层级的电子文件包含的对象如数据库、复合结构等具有复杂性、动态性和关联性特点。其中关联性特点尤为突出,如网页、数据库、互动内容、程序码等电子文件对象,在电子文件不同业务层级中具有一对多或者多对多的关联性。

以元数据的形式构建电子文件概念对象,解决概念层级上对政府电子文件长期真实和可信的理解问题。从概念层级理解,电子文件对象是信息技术与组织背景在特定时间的外在表现。由于电子文件对象存在的虚拟环境及呈现方式与传统纸质文件不同,电子文件的存取更依赖硬、软件及其链接背景。只有定义政府电子文件对象的本质或者其呈现、使用时的本质,才能在反复访问、使用电子文件时,形成相同的概念。因此政府电子文件概念层级保存要以元数据的形式构建电子文件概念对象,确保概念层级上形成对政府电子文件长期真实和可信的理解。[15]实际操作中,该策略的实现方式为:基于OAIS提供的功能框架,遵循DA/T48的封装规范,通过表征信息转换或内容信息重组,将电子文件数字对象与其元数据封装为档案信息包(AIP),并配套AIP包可读性方案,保证了受保存的政府电子文件长期可用、可读、可理解。

基于可信的数字仓储环境,构建电子文件数据表征信息的模型,解决政府电子文件长期保存中信息持久理解问题。由于政府各部门的电子文件形成、保存,往往基于具体的法规或业务制度、规范,其内容、结构参照原生的电子文件模版,所以位流及逻辑层级的电子文件长期保存,不能保证电子文件对象的原始及可用性,而概念层级的电子文件保存策略则以保存政府电子文件数据和表征信息为目的,将其置于可信的数字仓储环境,形成了可层层被理解的、用于解释政府电子文件数据表征信息的模型,从而维护了政府电子文件表征信息持续、完整、有效循环,实现政府电子文件长期保存且易被理解。[16]为了保证电子文件对象原始性,政府应根据实际,参照ISO15489(文件管理国际标准)构建政府通用的电子文件管理标准及认证软件,减少全生命周期内政府电子文件运动中的概念差异。[17]

注释及参考文献:

[1]田雷.电子文件归档范围与保管期限研究[J].北京档案, 2012(9):21-22.

[2]国家档案局.国家档案局令第8号《机关文件材料归档范围和文书档案保管期限规定》[EB/OL].[2016-11-3]. http://da.xazf.gov.cn/html/fgbz/flfg/2013/0904/33.html.

[3][4]聂云霞.国家层面数字资源长期保存策略研究[D].武汉:武汉大学,2014.

[5]Overview of Technological Approaches to Digital Preservation and Challenges in Coming Years[EB/OL].[2016-12-27].https://www.clir.org/pubs/reports/pub107/ thibo deau.html.

[6] [12] [15]Mitja Decman & Mirko Vintar.A possible solution for digital preservation of e- government[J].Aslib Proceedings,2013, 65 (4):406-424.

[7]WheatleyPaul,AyrisPaul,DaviesRichard, McLeod Rory, Shenton Helen.LIFE: Costing the digital preservation lifecycle[EB/OL].[2016-03-29].http://discov? ery.ucl.ac.uk/4914/1/4914.pdf.

[8]吳振新,刘建华,张玫等.电子文件资源长期保存:当前进展和最佳实践-2007年电子文件资源长期保存国际会议(iPRES207)综述[J].现代图书情报技术,2007(11):1-7.

[9]Eld Zierau; Ulla B?gvad Kejser; HannesKulovits. Evalutaion of Bit Preservation Strategies [EB/OL].[2016-03- 26].http://www.ipres- conference.org/ipres10/papers/ zierau-31.pdf.

[10]Avoiding a Digital Dark Age Data longevity de? pends on both the storage medium and the ability to deci? pher the information [EB/OL].[2016-03-29].http://www. americanscientist.org/issues/pub/avoiding-a-digital-darkage/1.

[11]XENA. [EB/OL]. [2016- 03- 29]. http: //xena. sourceforge.net.

[13]黄玉明.电子文件资源格式困局破解之道[J].中国档案,2010(7):56-58.

[14]Arms, Fleischhauer. Digital Formats: Factors for Sustainability, Functionality, and Quality[EB/OL].[2016-12-27].http://memory.loc.gov/ammem/techdocs/digform/Formats_IST05_paper.pdf.

[16]我国可信电子文件长期保存规范的方向分析[EB/OL].[2016-12-27].http://www.docin.com/p-1221638861.html.

[17]安小米. ISO15489文件管理国际标准中外比较研究[J].档案学通讯,2007(3):21-33.

作者:李海涛

第2篇:政府规范性文件清理及其制度完善

摘 要:规范性文件清理是政府职能转变和简政放权的重要表现之一。政府规范性文件清理不仅有助于优化依法行政的法律制度环境,推进法治政府建设;还可以有效地提高政府行政办事效率,给公众的生活带来便利。本文围绕政府规范性文件清理,阐述了规范性文件的概念、基本特征以及规范性文件清理的内涵、分类,将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江苏省和陕西省财政厅,南京市建邺区、六合区、浦口区作为研究样本,通过分析其规范性文件清理清单并对清单进行文本数据统计,总结我国政府规范性文件清理清单的数量特征,从中发现存在的不足之处,进而为完善规范性文件清理制度提出建议。

关 键 词:规范性文件;规范性文件清理制度;法治政府

收稿時间:2018-09-26

作者简介:岳洪江(1973—),男,辽宁沈阳人,南京审计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研究员,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为公共管理。

规范性文件是政府依法开展行政工作的“标尺”,这一性质决定了其覆盖面广、数量庞大的特征。建国以来,单从国务院发布的文件来看就数以万计,虽历经多次清理,但仍存在20年以上的“古董”文件,新旧文件互相交杂,随之也带来了适用上的混乱。同时,由于我国尚未制定统一的政府规范性文件清理制度,各地政府对于规范性文件清理也没有形成统一标准,导致一些早已不符合现代社会发展需要的规范性文件没有被及时地清理,这些规范性文件一方面仍在发挥着规范作用,另一方面也阻碍了公众享受合法权益。不仅严重降低了政府的行政效率和管理质量,也与我国法治政府建设的要求相违背。

关于规范性文件清理的研究在近年才开展起来,此项研究时间较短,相关的研究主要可以概括为以下三个方面:一是规范性文件的制定及效力问题。如张归认为,目前规范性文件的制定存在文件内容质量不高、制定程序混乱和形式及语言不规范等问题;[1]黄金荣认为,从法律效力的角度,规范性文件远不如法律法规。[2]二是行政规范性文件清理现状及其完善建议。如李玉以上海市地方性法规中行政强制内容清理为研究对象,对其制度运作进行功能评价,得出法规清理应该达到机制常态化、法定程序和方式规范化、清理与公众参与制度化的目标结论;[3]王娟娟认为,规范行政规范性文件最有效的途径就是建立定期清理制度,以便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保证各层级各部门工作井然有序地进行。[4]三是对规范性文件监督的研究。如武芳认为,运用内部监督与外部监督相结合的方式,同时辅以其他监督方式,相互弥补,才能发挥各自优势,真正有效地实现对规范性文件的监督;[5]林立气认为,应将行政规范性文件的整个制定过程,包括制定主体、程序、内容等都纳入到法制轨道中,并且建立责任追究制度,保证监督到位。[6]

学术界对规范性文件清理的相关研究大多是采用了定性研究的方法,从地方性法规或行政规范性文件实践现状入手,找出其存在的问题并依此提出相关建议。本文采用定性与定量、比较分析法等方法,选择国家部委、省级部门、市(县、区)三个层级,分析其公布的规范性文件清理清单,对清单进行文本数据统计,探析我国对推进规范性文件清理所表现出的特征以及其中存在的不足,据此提出有针对性并切实可行的对策。

一、政府规范性文件及清理概述

(一)政府规范性文件的概念及基本特征

政府规范性文件本身并没有详细统一的概念界定,只是合乎现实情况而逐渐被广泛流传。总结目前学界对规范性文件的概念解析,普遍认为规范性文件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如李敦智认为,广义上的规范性文件一般是指属于法律范畴(即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单行条例、国务院部门规章和地方政府规章)的立法性文件和除此以外的由国家机关和其他团体、组织制定的具有约束力的非立法性文件的总和。[7]卢建华认为,狭义的规范性文件又称“行政规范性文件”“行政规范”“行政规则”,属于法律范畴以外的,是指行政机关为执行法律、法规、规章,对社会实施行政管理而制定的除行政法规和规章以外的可以反复适用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决定、命令和行政措施。[8]实践中,国家制定的法律涉及有规范性文件字眼的很少,但不少地方性法规中对规范性文件有清晰的定义,如2009年4月,江苏省政府出台的《江苏省规范性文件制定和备案规定》(江苏省人民政府令第54号)规定:“本规定所称规范性文件,是指除规章以外,由本省行政机关依照法定权限和规定程序制定,涉及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权利义务,并具有普遍约束力的各类文件的总称,包括政府规范性文件和部门规范性文件。” 而2011年12月,辽宁省政府出台的《辽宁省规章规范性文件备案办法》(辽宁省人民政府令第269号)规定:“本办法所称规范性文件,是指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所属部门,依照法定权限和程序制定发布的对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具有普遍约束力或者涉及其权利、义务的规定、办法、细则、解释等实施对社会管理的文件。” 对比可见,各地方政府对于规范性文件的定义仍各有侧重,江苏省将规范性文件规定为将规章排除后的文件总称,而辽宁省将规范性文件细化到各类文件名称。本文将“规范性文件”定义为除法律法规和条例规章外具备法律效力的规范性文件,采用其狭义范围。

通过对规范性文件概念的界定可以发现,规范性文件具有三个基本特征:一是规范性,文件对其管辖范围内的人和事具有普遍约束力,并且可以反复适用;二是行政性,包括制定机关的行政性以及公文的行政性;三是外部性,如马春生认为,是指规范性文件中管理内容的外部性,而不是规范性文件发布对象的外部性。[9]

(二)规范性文件清理的内涵及分类

张开俊认为,可以将规范性文件清理定义为由规范性文件的制定主体在自己的职权范围内,按照一定的程序和标准,对现行有效的规范性文件进行审查,确定其是否具有效力的活动。从不同的角度可将规范性文件清理划分为三种类型:一是按照清理的计划性,可以分为定期清理和集中清理;二是按照清理的主体,可以分为政府组织的清理和政府所属部门组织的清理;三是按照清理的范围,可以分为专项清理和全面清理。[10]规范性文件清理的结果主要有三种:分别是予以保留、予以修订和予以废止(包括自行失效)。一般情况下,一件规范性文件只能产生一种清理结果。

二、国家部委、省级部门和市(县、区)规范性文件清理的特征

为探究国家部委公布的规范性文件清理的特征,本文选取了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以下简称国家发改委)于2016年1月公布的文件清理清单为研究样本,其原因有三个方面:一是最新公开的一批清理清单;二是国家发改委清理的文件与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紧密联系,时效性比较强;三是国家发改委对规范性文件清理工作开展得比较早,在落实过程中凸显出的问题也会更加明显,易于提早发现并及时纠正。

为探究省级部门公布的规范性文件清理的特征,本文选取了江苏和陕西两省财政厅近年来的规范性文件清理清单为研究样本。其原因在于:江苏省是经济、政治等综合实力发展得比较好的东部省份;陕西省是经济、文化、历史都相当丰富的中西部省份。

为探究市(县、区)人民政府规范性文件清理的特征,本文选取了南京市建邺区、浦口区、六合区这三个区作为研究样本。其原因在于:这三个区对截止到同一时间(2014年8月31日)前,规范性文件均公布出了各自的清理清单。

(一)国家发改委规范性文件清理的特征

国家发改委于2016年1月公布的文件清理清单含有2426条清理目录。

⒈国家发改委文件清理的结果分析。把国家发改委文件清理分为规章和规范性文件两大类,观察其废止、保留和拟修改三类清理的结果,得到表1。

由表1可知,从文件清理总量来说,规范性文件远远多于规章。在清理的规范性文件中,废止数量是最庞大的,达到45.7%。在清理的规章文件中,废止17.9%。对于规章来说,清理后保留的文件数目是最多的。

⒉国家发改委废止规范性文件的内容分析。把国家发改委废止的规范性文件所涉及的主要领域,从价格、能源、投资和产业政策方面分为四大类,得到表2。

国家发改委涉及价格管理的规范性文件占废止文件总数六成以上,成为此次规范性文件清理的主要内容。废止的价格管理文件主要涉及粮食、油料、棉花等农产品价格,水、电、煤、天然气等资源能源价格,药品和医疗服务价格,交通运输及通信服务价格以及行政事业性收费等。关于价格管理文件的清理,是在市场经济的大背景下,政府职能不断转变的过程中,国家发改委承担起了监督者的角色,将更多的定价权逐步交由市场。

⒊国家发改委废止规范性文件的年代分析。依照20世纪70-80年代、20世纪90年代、2000年至2013年、2013年至今四个阶段划分,得到表3。

国家发改委废止规范性文件的年份主要集中在20世纪90年代至2013年间,占比达到总数的80%以上。从总体时间跨度上看,有些被废止的规范性文件存在时间长达40-50年。

⒋国家发改委废止规范性文件的原因分析。依照国家发改委废止规范性文件的原因类型,分为放开管制、改进监管措施、優化审批流程、取消准入限制以及解决文件“打架”五种,得到表4。

以上五种原因类型都体现出政府对自身角色的转变,从“运动员”转变为“裁判员”、从生产者转变为监督者、从管制型政府转变为服务型政府,减少了对市场经济的直接干预,厘清了与市场的关系,进一步强化了社会服务职能。

⒌国家发改委废止规范性文件的发布部门分析。依照国家发改委废止规范性文件的发布部门,区分单部门发布和多个部门联合发布两种方式,得到表5。

从表5可以看出,在被废止的规章、规范性文件中,只存在一个发布部门的文件占较大比重,此类文件的发布部门主要有国家计委、国家物价局、水利电力部、国家经贸委以及能源部等。一些被废止的规范性文件是由多个部门联合发布的,通常是以国家计委为发布主体,其他部门如财政部、铁道部、交通部等配合,联合的部门不固定,分布范围比较广,有时发布的部门高达12个之多。

⒍国家发改委废止规范性文件的文号分析。规范性文件的文号是由机关代字、年份以及序号组成,当出现多个部门联合发文时,只需要标明主办机关的发文字号即可。且在同一个部门之下又划分出不同单位来管理不同事务,如国家计委的文号又分为计资、计建、计投资、计基础、计价格、计价管、计价费、计调度等,从文号的编写就可以看出发布规范性文件所涉及的大致内容,包括价格的制定与管理、各项事务性收费规定、人员调度等,参见表6。

从表6中发现,国家发改委所公布的规范性文件清单目录中有很多部门现已不存在或被合并。如原来的铁道部于2013年被撤销,国家经委于2003年被撤销变为现在的商务部,国家计委是国家发改委的前身。机构的整改和撤销造成了之前发布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文体形式、文号的不规范,适用界限被模糊,有效性难以得到保障,让市场主体无所适从。

(二)江苏和陕西两省财政厅规范性文件清理的特征

江苏省财政厅于2015年8月24日公布了规范性文件的清理结果,确认废止了22件规范性文件。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于2016年5月19日公布了陕西省财政厅规范性文件清理清单,其中予以保留的共107份,需修改的规范性文件8份,废止的规范性文件20份。由于江苏省财政厅只公布了废止的规范性文件,为便于比较,本文只分析江苏和陕西两省财政厅废止的规范性文件。

⒈两省财政厅废止规范性文件的出台时间分析。依照江苏和陕西两省财政厅废止规范性文件出台的时间,得到表7。

从两省财政厅废止规范性文件出台的起止时间看,江苏省主要集中在2004年至2014年,而陕西省主要集中在2008年至2012年。

⒉两省财政厅废止规范性文件的原因分析。依照江苏和陕西两省财政厅废止规范性文件的原因,主要可以归为以下几类,参见表8。

从表8来看,原因不同,分布数量各不相同。由于文件“打架”,江苏和陕西两省财政厅废止规范性文件分别占22.7%和35%;根据上级文件的变动,江苏和陕西两省财政厅废止规范性文件分别占50%和30%。

(三)南京市建邺、六合和浦口区规范性文件清理的特征

根据建邺、六合和浦口三个区2014年8月31日前公布的规范性文件清理清单统计,分别有20、58和158条。

⒈建邺、六合和浦口三个区清理规范性文件的数量分析。依照建邺、六合和浦口三个区清理规范性文件的结果,分为保留、修改、废止和失效四类,得到表9。

从清理的数量来看,浦口区清理的规范性文件最多,其数量几乎达到建邺区总数的8倍。从清理结果的类别来看,文件保留数目占文件清理结果比重最大,三个区分别为95%、52%、73%。三个区清理结果也不尽相同,建邺区没有失效和需要修改的文件,六合区有14件需要修改的文件,没有失效文件,而浦口区有18件失效文件,修改文件数目为零。

⒉建邺、六合和浦口三个区清理规范性文件的发文责任单位分析。

由表10可见,浦口区涉及清理的责任单位多达54个,而六合区涉及清理的责任单位也接近30个,建邺区涉及清理的责任单位数量较少,只涉及5个。其中,清理的责任单位涉及最多的是财政局、人社局和住建局,这三个单位都占据六合区和浦口区清理责任单位的前五名。

⒊建邺、六合和浦口三个区废止规范性文件的出台年代分析。依照建邺、六合和浦口三个区废止规范性文件的出台年份,得到下图。

由图可见,建邺区废止规范性文件发布时间集中在2012年,文件达9件;浦口区废止规范性文件发布时间集中在2007年前后,其中,有的规范性文件存在年限长达11年。建邺、六合、浦口三个区废止规范性文件发布时间均集中在2010年之前,分别占10%、59%、77%,时间跨度从4到11年不等,从2012年后发布的规范性文件被废除的数量逐步下降。

三、政府各层级规范性文件清理存在的不足

(一)规范性文件清理缺乏法治化的清理机制

我国政府先后在1985年、1993年、2001年、2007年、2010年、2015年和2016年出台了清理行政法规、规章、文件的要求。从历次行政法规、规章、文件的清理要求看,都是以通知的形式下达,国务院各部门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较大的市人民政府多是进行临时性、被动型清理。由中国政法大学法治政府研究院组织编写的《中国法治政府评估报告(2015)》评估结果显示:政府规范性文件的总体法治化水平不高,进展缓慢。[11] 规范性文件清理缺乏法治化的清理机制,未形成规范性文件清理的制度化和规范化。

(二)规范性文件缺乏定期和即时清理的执行约束机制

2010年10月10日,国务院印发的《国务院关于加强法治政府建设的意见》提出,规范性文件每隔两年进行一次清理工作,对不符合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规范性文件,对依据缺失和相互抵触以及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的规范性文件,对含有行业保护和地方保护内容的规范性文件,符合以上三类情况的规范性文件要予以修改或者废止,这是目前清理规范性文件具有最高法律效力的规定。到目前为止,国务院各部门以及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较大的市人民政府对于规范性文件的清理尚未形成较为系统的机制,各级各类部门和机构清理规范性文件工作节奏和时序都各不相同,使得规范性文件清理缺少稳定的时间预期以及可资遵守的统一規则,缺乏定期和即时清理的执行约束机制。

(三)规范性文件清理标准不统一

面对大量的政府规章和规范性文件,应该如何把握清理的标准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如山东省规定现行政府规章和规范性文件内容涉及七种情形之一的必须进行修改、废止或宣布失效;辽宁省提出规章、规范性文件清理的标准主要有:合法性、合理性、协调性、操作性和实施效果。实际上,随着社会的发展,规范性文件清理标准在不断改变和扩展,如2017年国务院提出的“放管服”改革涉及的规章、规范性文件清理工作,以及浙江省开展不符合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要求的地方性法规、规章、规范性文件清理,都扩展了清理范围。但目前仍缺乏全国统一的、权威性的规范性文件清理标准,同时对于规范性文件清理的程序也没有统一有效的规定。

(四)规范性文件清理缺乏系统性和全面性

现实中,规范性文件清理多采取“谁制定,谁清理”的原则,由各级各类部门和机构提出废止、修改和继续有效的清理意见,存在各自为战的局面,缺乏系统性、全面性。规范性文件清理工作的业务水平有待提高,有些部门分不清哪些文件属于规范性文件,哪些属于内部工作安排,增加了清理工作的难度。由于规范性文件发布形式的多样化以及规范性文件识别的标准并不完全统一,导致清理工作难免存在疏漏。由于受人力、物力条件的限制,使得规范性文件清理工作更多地局限在是否符合上位法的合法性审查上,对文件的实际执行效果缺乏实证调查评估,规范性文件实施后评估措施未能在规范性文件清理中得到有效运用。地方性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存在“故意放水”、降低标准、清理不彻底、管控不严等问题。

(五)规范性文件清理缺乏公众参与和监督

在各级政府公布的规范性文件清理清单中,存在公开内容不全、公开渠道有限、公开形式单一等问题。首先,文件目录只是按照发布时间进行排列,不利于企业和个人针对自身的相关事项进行查询。其次,清单中只有文件名、文号、发布时间和发布部门四个分类,并未对文件被废止、保留或修改的原因予以说明。第三,在政府开展文件清理工作的整个过程中,公众作为最直接的受益者,参与度非常低,这种“高相关,低参与”的现象在地方规范性文件清理过程中也是很普遍的。公众发现“问题文件”并向政府法制机构投诉的寥寥无几,相关政府部门很难听取到公众对于清理结果的意见和建议,从而无法将公众的意见和建议补充到后续清理工作中。

四、完善政府规范性文件清理制度的建议

(一)建立健全已出台规范性文件定时与即时清理相结合的长效机制

为了确保已出台规范性文件清理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和常态化,应该建立健全针对已出台规范性文件定时清理与即时清理相结合的长效机制。第一,政府各级各类部门和机构严格执行对已出台规范性文件每隔两年进行一次清理工作。第二,政府各级各类部门和机构应遵循“依法、及时、公开、有序”的原则,一旦发现已出台规范性文件在适用范围内有新的上位依据发布实施或者现行依据有修改、废止、宣布失效等情形的,就应当立即启动即时清理程序。及时有效地对已出台规范性文件进行清理,着力提高已出台规范性文件清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保证已出台规范性文件的合法性和协调性。第三,把新出台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与已出台规范性文件清理工作进行联动,对现行有效的规范性文件加强跟踪审查,将审查意见贯彻到已出台的规范性文件清理中,使得文件审查与清理工作更加紧密地结合起来,切实有效地做好规范性文件的立改废工作。

(二)建立健全新出台规范性文件的法治化机制

政府规范性文件是实施行政管理的重要抓手,其数量多、使用范围广,且具有反复适用性和普遍约束力,对公众权益影响大,将其纳入法治化轨道有助于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第一,建立新出台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制度。制定和完善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条例,从规范性文件制定主体、权限、程序、内容、形式等方面作出规定和要求。按照新出台规范性文件“有件必备、有备必审、有错必纠”的原则,严格执行新出台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制度。第二,全面实行新出台规范性文件统一登记、统一编号、统一发布的“三统一”制度。要把实行新出台规范性文件的“三统一”制度作为建设法治政府的重要任务来抓,为此,可以将其贯彻落实情况作为年度依法行政考评的内容,以切实有效推进规范性文件“三统一”制度的实行。第三,建立新出台规范性文件效力动态管理机制,发布实施的规范性文件均应注明有效期。规范性文件的有效期自施行之日起不得超过五年,标注“暂行”“试行”的规范性文件的有效期不得超过两年,规范性文件有效期满将自动失效。规范性文件有效期届满前,起草单位认为仍需继续执行的规范性文件,应由制定机关对其实施情况进行评估并按照规定程序重新制定。

(三)建立各级政府规范性文件信息集成平台系统

针对目前各级政府部门已出台规范性文件信息分散、不利于公开和分享的状况,应逐步构建统一、动态更新、公开共享、权威发布的规范性文件信息目录系统。国家、省、市(县、区)不同层级政府作为规范性文件信息集成系统的第一责任人,应构建分类科学、集中规范、共享共用的全平台统一的规范性文件信息集成系统。规范性文件信息目录系统就制定机关、文件名称、文号、起草单位、施行日期、有效期限、效力状态等文件属性进行采集,并就规范性文件信息目录实现统一分类、统一数据格式、统一调用、统一监管,以实现信息、服务和互动资源的集中与共享。将规范性文件信息目录系统在各级政府门户网站统一公开,接受公众参与和监督,同时可以让公众查询检索。

【参考文献】

[1]张归.浅谈规范性文件制定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才智,2013,(27):15-17.

[2]黄金荣. “规范性文件”的法律界定及其效力[J].法学,2014,(07):10-20.

[3]李玉.地方性法规清理制度的构建和完善—以上海市地方性法规中行政强制内容的清理为例[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S1):101-105.

[4]王娟娟.行政规范性文件定期清理制度浅议[J].法治社会,2009,(09):258-258.

[5]武芳.论行政规范性文件的监督途径[J].湖北工程学院学报,2015,(01):96-103.

[6]林立气.浅谈行政规范性文件的监督[J].宁德师专学报,2009,(04):52-57.

[7]李敦智.规范性文件的概念及制度建设[J].经济研究导刊,2011,(14):183-185.

[8]卢建华.我国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地方立法的若干缺陷及其完善[J].行政论坛,2008,(04):67-70.

[9]马春生.规章和规范性文件清理的理论与实践[J].政府法制工作简报,2010,(13):15.

[10]张开俊.行政规范性文件的清理制度[D].苏州大学硕士论文,2012.

[11]中國政法大学法治政府研究院.中国法治政府评估报告2015[M].法律出版社,2015.

(责任编辑:刘 鹏)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Governance of Government

Normative Documents Cleaning

——Take State Ministries,Provincial Departments and Cities

(Counties and Districts) as an Example

Yue Hongjiang

Key words:normative documents;normative documents cleaning system;rule of law government

作者:岳洪江

第3篇:新形势下我国政府电子文件管理研究

[摘 要]电子文件是利用计算机进行信息输入、存储、传输等一系列操作的数字化产物,是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必然产物。政府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电子文件,若不对其进行有效管理,就会削弱信息化系统的功能,降低政府机关的工作效率。本文将对新形势下我国政府电子文件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对策展开论述,希望能为相关工作者提供一定帮助。

[关键词]电子政务;电子文件;管理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6.02.140

[

信息技术的发展使社会生产方式和管理方式都发生了巨大变革,信息化程度的高低已经成为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标志,无论是国家政府机关,还是企事业单位都开始加大信息化建设。我国也逐渐意识到了信息化管理系统的重要性,电子政务工程由此得到发展。在电子政务发展过程中,电子文件管理已成为影响信息化建设的重要问题,传统的管理模式已不适应现代政府办公的需求,需要采取改革措施,提高电子文件的管理效果。

1 政府电子文件管理理论介绍

1.1 电子文件及其特点

电子文件是利用计算机进行输入、存储、传输等一系列操作的数字化产物,与纸质文件相比,电子文件具有存储体积小、检索速度快、传输距离广、可满足多用户共享等优点,因此已经在社会的生产生活中得到广泛应用。同时,电子文件也存在一定局限性,如信息與载体处于分离状态,无法直接阅读,需要借助配套的软件和硬件设备才能被识别和利用;电子文件容易被修改和复制,其真实性、完整性、安全性难以保证。

1.2 政府电子文件分类

政府在制定政策、执行政策及其他公共服务过程中,形成了大量的电子文件,其产生途径、运行方式不同,分类也具有一定差异。政府电子文件种类繁多,按不同标准可划分为多种文件(见表1)。

表1 政府电子文件种类划分

划分标准 文件类型

载 体 软盘文件、硬盘文件、光盘文件、磁带文件

形 态 文本文件、图形文件、表格文件、

影像文件、声音文件、多媒体文件等

功 能 草稿性文件、辅助性文件、正式性文件

2 对政府电子文件进行管理的意义

随着信息技术应用的不断深入,电子计算机在党和政府的工作过程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电子文件的保存、管理和利用也就成为政府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好电子文件的管理工作对我国政府的信息化建设有重要意义。

2.1 电子文件管理是政府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近年来,信息化技术的发展进程也越来越快,对社会的生产和生活的影响也越来越大,政府部门的信息化建设成为必然发展趋势。随着政府信息化建设不断推进,电子政务、办公自动化、网上审批、邮件传输等手段已取代了传统方式,极大提高了政府的办公效率,同时也产生了大量电子文件。电子文件已成为电子政务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文件的归档、管理、开发和利用也成为政府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内容。

2.2 做好电子文件管理有利于提升政府办公效率

在办公自动化和电子政务飞速发展的基础上,我国政府工作的电子化程度也逐渐加强,对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依赖程度越来越强,各项工作的处理都需要利用电子文件,也将产生大批文件,电子文件成为政府施政的重要工具,做好这项工具的管理工作,可为政府决策提供信息支撑,提升政府办公效率。

2.3 做好电子文件管理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

我国政府信息化建设速度逐渐加快,电子政务已经成为政府改善职能、提高服务的重要手段,做好电子文件的管理工作就成为政府部门面临的新课题,这一课题不仅会为领导决策服务,还能为各级部门工作服务,最终实现政府服务广大人们群众的目的,加快和谐社会的建设。

3 我国政府电子文件管理存在的问题

我国电子政府建设起步较晚,电子文件管理方式相对落后,无法满足新形势下我国电子政务建设的需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3.1 政府电子文件管理整体规划性不强

3.1.1 政管理制度不完善

电子文件管理的制度还没有统一制定,更没有从法律层面确定其地位。当前政府信息资源的主要关注点在于数据资源是否具有价值及其价值大小,没有对文件的保存引起足够重视。现有的《CAD文件管理》《磁性载体档案管理与保护规范》等文件远不能满足现代电子文件管理的需要。我国政府电子文件管理仅局限在政府机关内部,没有对某一地区,甚至全国范围内的电子文件管理进行系统研究,中央和地方、各地区之间信息的互联互通工作至今还没有得到有效发展,信息孤岛现象严重,无法满足政府综合性、跨地区、跨部门的业务需求。

3.1.2 电子文件管理缺少整体规划

政府电子文件管理在国家信息化建设中的地位不明确,没有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多数机构还没有将电子文件视为正式文件,因此在管理过程中缺少规范性;电子文件范围没有明确规定,对邮件、网站、数据库中的信息资源缺少足够认识;没有意识到电子文件管理对当前政府政务的影响,仍采用原有的管理模式进行管理。

3.2 电子文件管理系统不完备

3.2.1 文件管理模式落后

我国政府电子文件管理模式较为落后,现在实行的双套制和双轨制都是以电子文件和纸质文件的相互对应为基础的。双套制是后端共存,是纸质文件的数字化副本,缺少完整的文件属性和证据力,没有经过运行出处理,更没有在现行期发生效力,没有发挥电子文件的实际意义;双轨制是全程共存,参与了相关事务的处理,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但与纸质内容一样,这种重复性的劳动造成了人力和物力的浪费。

3.2.2 文件管理系统功能不完善

我国关于电子文件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模式比较落后,有很严重的纸质文件管理流程迹象,没有真正实现现代办公条件下的文件、档案一体化管理,档案管理是系统末端的一个独立模块,没有将“前端控制”理念融入到系统流程中;电子文件前后之间缺少联系,无法记录和保留电子文件产生至整个生命周期过程中文件内容、文件结构和背景信息。

3.3 电子文件安全性无保障

电子文件信息传输实现了有形向无形的转变。大部分机关单位对纸质文件的管理极为规范,保密措施十分到位,但却忽略了存储在软盘或硬件中的电子文件的保密;电子文件的传输多通过网络技术,而安全一致是网络技术面临的巨大挑战,网络运行过程中很容易受病毒、黑客、不法分子的破坏,影响电子文件的安全性;电子文件的存储和传输对设备的依赖性较强,存储文件的磁盘受外界影响较大,环境的改变、运行导致的材质老化都会导致信息丢失,影响电子文件的安全性。

3.4 管理人员素质较低

3.4.1 文件管理人员专业素养较低

政府电子政务的顺利实施,需要熟悉业务处理程序和信息技术的复合型人才,现有机关工作人员不能胜任复杂的电脑应用和信息系统的管理,影响了电子文件管理的推进。对某市机关单位进行调查发现,档案管理人员中本科及以上学历人员不足5%,而熟悉信息化管理系统的档案管理人员更少。专职岗位不专业,工作职能停留在现有档案的管理层面上,难以形成电子文件的全程管理。

3.4.2 管理人员之间缺乏协调性

政府部门各自为政的现象较为严重,部门之间缺乏必要的沟通和联系。政府机关领导和业务缺乏档案意识,对电子文件和电子档案的管理工作没有引起足够重视;文件管理系统研发人员没有对业务需求进行充分调查,忽视了电子文件长久、真实、完整、可读等要求,只关注电子文件的形成和处理过程的技术开发。

4 政府电子文件管理应采取的对策

4.1 加强政府电子文件管理的统一性

4.1.1 管理制度的完善

首先,制定并发布电子文件管理系统功能需求规范,为提高各级政府机关电子文件的质量和性能提供标准,避免低水平的重复性研究,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其次,实时开展电子文件的立法工作,通过立法推动我国电子文件管理水平的提升。立法是解决电子文件管理的核心问题,当前阶段的标准和规定缺少针对性和指导性,无法适应现代政府信息化建设的需要。

4.1.2 电子文件的统一规划管理

政府部门要对电子文件管理工作引起足够重视,逐步建立健全我国电子文件管理的政策和法律体系,为电子文件的管理工作提供法律指导;进一步确定电子文件的管理原则,使电子文件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积极学习国外的成功经验,有效的组织和推进电子文件管理的基础性研究工作,将电子文件管理评估纳入到政府信息化建设评估系统中;启动“国家数字档案馆”计划,构建国家电子文件管理体系,从管理制度、管理技术、管理方法方面为全国电子文件管理体系的构建奠定基础。

4.2 电子文件管理模式的改进

4.2.1 电子文件文档一体化管理

政府电子文件文档一体化管理是指文件从形成、办理、归档、利用等多处都是连续、不间断的,属于全程管理,實施前端控制。政府电子文件一体化管理需要以文档信息网络化和全国文档机构组织体系为基础。信息技术改变了以往文件、档案程序脱节的状况,实现了文件管理和档案管理的统一,既有利于文件管理的控制,又有利于提高档案管理和利用的质量,为电子文档一体化管理提供了技术条件。

4.2.2 加强前端控制原则

前端控制可利用元数据使电子文件的内容、结构和背景保存下来,使不同系统的管理者都能阅读电子文件,确保电子文件的真实性和原始性;前端控制使档案部门提前介入电子文件生命周期,减少了其他环节对文件的影响,防止泄密事件发生。要实现电子文件的前端控制,需要更新管理人员的思想观念,从电子文件管理系统的设计和标准规范的建设与实施方面进行前端控制,研究和使用功能齐全、性能稳定的电子文件管理,使电子文件一经产生便纳入到档案管理的范畴,防止管理不当导致文件失密、分散、失真、不可读等风险发生。实施前端控制时,要做好提前归档、提前鉴定、提前著录、提前接收4个环节。

4.3 加强安全管理

我国政府上网工程实施时间较短,技术防护比较薄弱,为确保政府信息的安全性,应采取措施提高电子文件的安全性。第一,制订电子文件安全管理办法,解决电子文件的非法访问、拷贝、篡改、非法打印等问题,具体措施可设置入口密码、口令或注册登录等。第二,做好文件开放与保密的界定工作,对于一般的信息可发布到网上,而其他关系政府机密的信息则应严格控制,防止不法分子通过网络技术对政府电子文件进行篡改或窃取,危害国家的正常秩序。第三,实施内网、外网并行制,双网实施,既可保护电子文件不受损坏,还能实现部门之间的共享,提高办公效率。第四,做好安全防护措施,通过防火墙、过滤器的使用,消除病毒对电子文件的损坏,及时检查系统漏洞,更新系统安全防护技术。第五,文件载体的安全防护。做好信息存储载体的选取和维护工作,防止信息丢失,选择时,要充分考虑载体的可删减性、对外界影响因素的抵抗能力,定期更新文件的格式,确保文件的可读性。

4.4 提高管理人员的素质

电子文件管理活动中,文件、档案工作者需要文件形成者的帮助,而管理电子文件更是离不开信息技术专家的辅助,且信息技术专家开发文件管理系统也需要了解文档管理知识。因此,现代文件管理工作对人员的综合素养要求较高,需要相关人员主动学习本专业和相关专业的知识,提高自身的业务技能,满足现代化政府办公的需求。另外,不同部门或不同专业人才之间要加强合作,共同推进政府电子文件管理工作的进程。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单人或部门的能力有限,难以完成大的工程体系,需要不同部门之间加强合作交流,发挥各自团队的专长,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加快我国电子政务工程的建设进程。

5 结 语

我国政府在信息化建设中已经取得了很大进步,但在电子文件管理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改进,以确保我国电子政务工程的健康发展。整体而言,我国电子文件管理工作的开展需要从管理理念、管理模式、安全管理及人员素质方面入手,逐步完善电子文件管理体系,通过文档一体化管理模式的实施,提高电子文件在信息化建设中的功能,加快我国政府机关的办公效率。

主要参考文献

[1]何玲.电子政务环境下政府电子文件管理新探索[D].成都:四川大学,2007.

[2]黄静.我国政府电子文件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D].济南:山东大学,2007.

[3]凌照,戴旸.我国政府电子文件管理的问题与出路[J].浙江档案,2011(9).

[4]陈国良.服务型政府视角下的政府文件制度建设和发展研究[D].昆明:云南大学,2010.

[5]单杰.我国电子文件管理模式研究[D].太原:山西大学,2013.

[6]果越.我国电子文件管理法规建设的现状及对策研究[D].苏州:苏州大学,2012.

[7]袁田.基于政府职能转变的政府文件制度创新研究[D].成都:四川大学,2006.

[8]虞翔.政府电子文件管理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07.

[9]苏莉.电子文件管理的问题与对策[J].城建档案,2009(6).

[10]丁梅.电子文件中心建设的必要性及存在问题和对策[J].档案学研究,2009(3).

[11]冉朝霞.政府电子文件管理创新研究[J].档案管理,2013(6).

作者:刘燕

第4篇:无锡市惠山区人民政府文件

惠府人〔2007〕16号

无锡市惠山区人民政府 关于顾少凌等同志职务任免的通知

各镇人民政府,各街道办事处,开发区管委会,区各办局,区直各单位:

经研究决定:

任命顾少凌同志为惠山区外事和接待办公室主任; 任命丁跃波同志为惠山区区级机关事务管理局局长; 任命袁胜平同志为惠山区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局长; 任命吴伟君同志为惠山区城市管理局局长; 任命薛峰同志为惠山区园区管理办公室主任; 任命陆敏华同志为惠山区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主任; 任命陆树平同志为惠山区发展和改革局副局长、物价局局 -1-

长,免去惠山区园区管理办公室主任职务;

任命高建国同志为无锡(藕塘)职教园区管委会副主任兼经济发展和招商局局长、无锡惠山经济开发区钱桥配套区管委会主任;

任命刘国胜同志为无锡(藕塘)职教园区管委会副主任; 任命徐健农同志为惠山区政府办公室副主任,免去无锡惠山经济开发区堰桥配套区管委会副主任职务;

任命黄华晟同志为惠山区政府办公室副主任;

任命吴晓雄同志为惠山区科技局副局长;

任命贾敏同志为惠山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副局长;

任命郭建东同志为惠山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副局长; 任命冯易雷同志为惠山区民政局副局长;

任命吴益同志为惠山区交通局副局长;

任命姚国金同志为惠山区水利农机局副局长;

任命陆惠东同志为惠山区农林局副局长;

任命陈海滨同志为惠山区对外贸易经济合作局副局长; 任命曹敏同志为惠山区人口和计划生育局副局长;

任命陈仲德同志为惠山区审计局副局长;

任命马晓宇同志为惠山区环境保护局副局长;

任命符志刚同志为惠山区文体局副局长;

-2-

任命华园同志为惠山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副局长; 任命赵肃川同志为惠山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副局长; 任命卢正力同志为惠山区城市管理局副局长;

任命尤瑜锋同志为无锡惠山经济开发区招商一局副局长; 任命童立健同志为堰桥街道办事处副主任;

任命倪军同志为无锡(藕塘)职教园区社会事务管理局局长; 任命奚晓敏同志为无锡(藕塘)职教园区财政审计局局长; 任命杜巍同志为无锡(藕塘)职教园区公用事业局局长; 任命马向东同志为无锡(藕塘)职教园区规划建设局局长; 任命王志明同志为无锡(藕塘)职教园区监察室主任; 任命成建兴同志为无锡(藕塘)职教园区公用事业局副局长、动迁安置办公室主任;

任命吕明同志为无锡(藕塘)职教园区经济发展和招商局副局长、企业服务中心主任;

任命周敏栋同志为无锡惠山经济开发区阳山配套区管委会副主任;

徐根祥同志兼任无锡阳山水蜜桃科技园管委会副主任; 任命邓建南同志为惠山区对外贸易经济合作局调研员, 任命俞仲华同志为惠山区发展和改革局调研员,免去惠山区发展和改革局副局长、物价局局长职务;

-3-

任命焦子建同志为惠山区审计局调研员;

任命程心牧同志为惠山区经贸局调研员,免去惠山区经贸局副局长职务;

任命周献华同志为惠山区外事和接待办公室调研员,免去惠山区外事和接待办公室副主任职务;

任命靳东亮同志为惠山区人防办调研员,免去惠山区人防办副主任职务;

任命高耀中同志为堰桥街道办事处调研员;

任命周九兴同志为阳山镇人民政府调研员;

免去马千斤同志的惠山区外事和接待办公室主任职务; 免去钱俊法同志的惠山区区级机关事务管理局局长职务; 免去周国忠同志的惠山区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局长职务; 免去顾毅新同志的惠山区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主任职务; 免去高伟新同志的无锡惠山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开发建设总公司副总经理职务;

免去潘田力同志的惠山区政府办公室副主任职务; 免去邹备南同志的惠山区政府办公室副主任职务;

免去何国清同志的惠山区政府办公室副主任、惠山区对外贸易经济合作局副局长职务;

免去马伟同志的惠山区财政局副局长职务;

-4-

免去朱忠益同志的惠山区建设局副局长职务;

免去马雪芬同志的惠山区卫生局副局长职务;

免去陆敏华同志兼任的惠山区蔬菜办公室副主任职务; 免去邹锡峰同志的堰桥街道办事处副主任职务;

免去徐建平同志的无锡惠山经济开发区洛社配套区管委会副主任职务;

免去李庆良同志的无锡阳山水蜜桃科技园管委会副主任职务。

二OO七年十一月五日

主题词:人事 任免 通知

抄送:区委各部门,区人大常委会办公室,区政协办公室,区

纪委办公室,区法院,区检察院,区人武部,区各人民团体。

无锡市惠山区人民政府办公室2007年11月5日印发

共印20份

-5-

第5篇:无锡市长安中学文件

长中发[2013]1号

无锡市长安中学

绩效工资考核暨2012考核领导小组名单

为了公正、客观地评价全体教职工一年来的工作实绩,进一步激发广大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特成立无锡市长安中学绩效工资考核暨2012考核领导小组。名单如下: 组长:沈建春

副组长:黄高翔、钦雷、张伟

组员:朱平梁、高芳、顾翔海、李慧阔、邵国庆、

唐丽娟、邵明强、胡依静、吴军、徐雨

无锡市长安中学

二○一三年一月十一日

第6篇:无锡市交通运输局文件

锡交发〔2017〕2号

市交通运输局关于

认真做好2017年春运工作的通知

各市(县)、区交通运输局、各有关单位:

2017年春节运输将于1月13日开始,至2月21日结束,共计40天。为贯彻落实国家发改委、交通运输部及省政府、市政府关于春运工作的总体要求,全力满足人民群众的出行需要,保证重点物资运输,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建立健全春运工作机制

春运工作关乎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是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各级交通运输部门要以高度的政治自觉、责任自觉,进一步提高认识,精心组织,周密安排,确保旅客出行安全便捷和重点物资运输畅通高效。

(一)成立春运工作机构。为切实做好2017年春运工作,市交通运输局决定成立节运工作领导小组,由夏正兴局长任组长,宋良栋、张国祥副局长任副组长,局直属单位、办公室、行管处、法规处、宣教处及各市(县)、区交通运输局主要负责人为组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市运管处,电话:81009668,传真:81009669, 邮编:214031)。全市春运工作由领导小组统一部署,节运办公室具体负责日常管理和协调工作。各单位也要成立春运工作领导小组和办事机构,由主要负责人负总责,制定严密的春运工作计划和应急预案,加强对春节运输组织和安全生产工作的指导、监督。

(二)严格执行值班值守制度。春运期间,各市(县)、区交通运输部门、各单位要切实加强值班工作,严格执行领导带班、关键岗位24小时值班制度,及时协调解决突发的运输事件和重大问题。

(三)建立跨部门协调工作机制。要积极协调经信委、公安、安监、气象等部门,建立跨部门协调工作机制,加强信息沟通和资源共享,及时协商解决春运期间安全督查、运输组织、车辆通行、应急处置等方面的问题。

二、扎实做好春运安全工作

春运期间,人流、物流与车流剧增,加上恶劣天气容易诱发安全事故,安全生产工作面临复杂、艰巨的考验。各单位要将安全放在春运工作的首位,按照“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管生产经营必须管安全”的总体要求,强化“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失职追责”的安全责任体系,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

(一)全面排查整治安全隐患。各级交通运输部门要组织开展专项安全检查,督促运输企业进一步强化安全主体责任,发现问题及时落实整改。运输企业要在春运前对营运车、船进行全面的安全隐患排查,确保运营车船及消防救生等设施处于良好的技术状态,严禁安全技术条件达不到要求的运输工具和设施投入春运;要对春运驾驶人开展集中排查,禁止驾驶证记满12分的驾驶人参加春运,强化驾驶人员、维修人员、一线安全管理人员的安全意识,开展冬季安全驾驶技能和应急专项教育培训,提高参运人员的应急处置能力。

(二)严格客运站安全生产源头把关。各客运站要严格执行“三不进站、六不出站”要求,根据发班规模和客流情况,配备相应的检查设施和检查人员,将安全生产责任落实到各个岗位、人员;要进一步规范危险品查堵、运营车辆安全例检、出站检查等作业流程,确保有序高效,防止“病车”上路或危险品进站;要严格核载定额售票和检票,杜绝超载行为;要严格执行《道路客运安全告知》制度,提醒旅客佩戴安全带,提高旅客安全出行意识。各级交通运输部门要加强对

一、二级汽车客运站巡查,切实做好源头把关。

(三)从严旅游包车客运安全管理。各级交通运输管理机构要认真贯彻落实《全省包车客运市场专项整治工作方案》,强化与公安、安监、旅游、保险等部门的综合监管,严格旅游包车业务标贴备案审查,对经营资质条件不符合、经营行为不规范以及存在重大安全隐患的包车客运车辆或企业,要暂停其业务并督促整改。

(四)加强动态监管责任落实。各级道路运输管理机构要严格落实“一车三方”工作机制,督促“两客一危”运输企业落实动态监控主体责任,配备专门人员对营运车辆进行全过程监控,及时发现、纠正驾驶员违法违规行为,严格执行长途客车执行凌晨2-5点停车休息或接驳运输制度,除空载客车、机场班车凌晨2时至5时可以通行高速公路外,其他未实行接驳运输的营运客车凌晨2时至5时必须停止运行。

(五)加强城市公交和轨道交通运营监管。城市公交和轨道交通企业要在地方政府的统一领导下,配合相关部门做好防恐反恐、防拥挤踩踏、防火灾等重点工作。要切实加强运营管理和调度,密切关注客流变化,及时做好客流疏通引导,严防恶性安全生产事故。

三、科学组织运力满足需求

春运不可预见性、突发性因素较多,各单位必须从思想上、组织上、运力上作好充分准备,进一步增强预控能力、协调能力和快速反应能力。

(一)合理安排运力资源。根据客流预测,今年全市将安排正班运力1060辆、43128个座位,加班运力407辆、17553个座位,储备应急运力78辆、3950个座位;投入公交车4478辆、出租车5141辆。春运期间各运输企业要根据客流变化情况,适时调整班次密度,及时增开加班车,避免出现旅客滞留情况。

(二)统筹各运输方式衔接。通过加大城市常规公交、出租、地铁运力投放、延长运营时间等措施,重点保障火车站、机场、旅游景区、大型活动场所等旅客集散地的运力供给,并利用智能化公交系统、出租车调度监控平台提高组织调度的科学性和高效性,方便旅客出行。

(三)做好重点物资运输保障。道路运输、港航管理部门和企业要优化车船运力配置,加快车船周转,保障煤炭、粮食和蔬菜等重点生产生活物资运输。

(四)丰富运输服务产品供给。认真组织开展依托城市候机楼的空巴通联运、依托移动互联网的定制式联程服务,为旅客提供多元化出行选择和一体化运输组织方案。

春运期间,进出广东的省际客运管理工作继续执行《进出广东春运证》制度。

四、加大运输市场执法力度

(一)规范运输经营行为。要加强对客运站、配客点等地的监督、巡查力量,依法严格查处站外揽客、倒客甩客等违法违规行为,维护良好市场秩序。

(二)严厉打击非法营运。要联手公安部门加强路检路查,依托交通执法服务站、省市际卡口,严厉打击非法营运、超许可范围经营、旅游包车长期异地经营、营运客车不按规定上传动态监控信号等行为。

(三)配合价格部门加强运价监管。要加强运价政策宣传,督促企业严格执行运价政策,做到明码标价,维护广大旅客合法权益。

五、全力保障公路、水路畅通

各级交通运输部门和经营单位要加强公路、桥梁等基础设施的巡查和养护,加大巡查频次。除应急抢修施工外,原则上春运高峰期间不安排公路、桥梁大中修施工;要加强防冻防滑材料储备,加强对养护应急机械、设备的管理和保养,遇有突发情况按规定启动应急预案,有效应对恶劣天气影响;要加强公路收费站管理,开通足够的收费道口,提高车辆通行效率,避免出现因公路收费导致车辆排长队和交通拥堵现象;要加强航道、航标、船闸等设施的检查和维护,消除安全隐患,确保水路畅通。海事管理部门要加大对渡口渡船的安全监督检查力度,加强“四客一危”船舶安全监督,严厉打击船舶超载和非法载客等违法行为,全面排查和整改安全隐患。

六、切实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春运期间,恶劣天气、客流骤增等多种不确定因素多发,道路水路客运应急运输工作任务艰巨。各级交通运输部门要认真总结借鉴往年应急运输工作经验,完备应急预案,落实各项应对措施,全面提升应急运输保障能力。

(一)制订并落实好恶劣天气应急预案。针对春运期间可能出现的冰冻、极寒、大雪大雾等恶劣天气、旅客滞留和旅客短时间大量积聚等突发事件情况,认真制定春运应急运输和旅客疏导安置等预案。对应急所需的各类物品,有关部门和企业要提前准备。对承担急运运输任务的,要给予合理补偿。

(二)完善客运站交通保障预案。汽车客运站要进一步优化购票、候车客流组织引导,建立完善高峰期站内客流疏导应急预案;要积极沟通公安、城管等部门,配合做好车站周边道路交通保障,努力确保高峰期外围道路通行顺畅。

(三)加强预警联动。强化与气象、公安等部门的沟通协调,加强事前预报、预警、预防工作,加强综合运输体系间的联动预警。

七、持续提升春运服务水平

各交通运输部门和企业要积极创新服务形式,拓展服务内容,完善服务举措,提升服务品质,提高人民群众对春运服务的满意度。一是完善票务服务。客运站要创新售票方式,拓展互联网、手机客户端、支付宝、微信等售票渠道,延长窗口售票时间,增设售票窗口,方便旅客购票。二是加强出行信息服务。要通过电视、广播、短信、微信、微博等渠道,及时发布天气变化、班次增减、客票余额、道路拥堵等各类信息,方便旅客合理安排出行。三是改善出行环境。要切实做好车船卫生条件,在重点场站设立母婴哺乳区、老弱病残孕候车区与医疗服务点,做好餐饮热水等基本服务。四是开展主题服务活动,各运输企业要继续组织开展“情满旅途”、“暖冬行动”、“务工人员平安返乡”等活动,进一步丰富活动内容。

八、加强信息报送与数据统计

各级交通运输部门要认真执行信息报送制度,保持通信畅通,确保及时、准确、规范报送数据和信息。

(一)加强宣传信息报送。春运期间,各市(县)、区春运办每天8:15前要将前一天的春运工作情况,包括春运特点和工作亮点形成书面材料,报市局春运办,以便统一组织向部和新闻媒体报送。

(二)按规定报送春运动态信息。一是统计报送春运流量,要指定专人负责,确保数据信息的完整性、准确性和时效性,按规定每天8:15前及时上报市局春运办(市春运办统计电话:81009595)。二是做好“百城百站”动态监测,列入交通运输部监测网络的企业必须于每天上午9:00前按要求报送前一天0:00至24:00的道路客运动态信息,严禁不报或漏报。三是按规定报送路况信息。按照《关于印发交通运输部公路交通阻断信息报送制度的通知》(交公路发〔2011〕183号)要求,及时向省厅公路局、市局春运办报送路况信息。四是按规定报送突发事件信息。按照《交通运输突发事件信息报告和处理办法》(交应急发〔2010〕84号)的相关规定,及时向市局春运办报告重、特大突发事件信息。五是按规定报送行业事故。按照《关于印发道路运输行业行车事故统计报表制度的通知》(交运发〔2015〕95号)的相关规定,及时向市春运办报送事故报告。

(三)及时报送春运总结。春运结束后,各单位要及时将运输组织、应急处置、联程联运、情满旅途等春运工作情况书面总结报送市春运办。

无锡市交通运输局 2017年1月9 日

无锡市交通运输局办公室

2017年 1 月 9 日印发

第7篇:无锡市人民政府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实施办法

2010年04月07日 15时54分 70 主题分类: 宪法制度

“人大代表”

“政协委员”

“提案”

无锡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无锡市人民政府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实施办法的通知

锡政发[2010]54号

各市(县)和各区人民政府,市各委、办、局,市各直属单位:

《无锡市人民政府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实施办法》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二○一○年三月二十九日

无锡市人民政府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实施办法

第一条 为进一步加强和规范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提案的办理工作,提高办理工作质量和效率,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无锡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建议,是指全国、省和市人大代表向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提出的,与市政府工作有关的书面建议、批评、意见。

本办法所称提案,是指全国、省和市政协委员、参加政协的各党派、各人民团体以及政协各专门委员会,向政协全体会议或常务委员会提出的,经政协提案审查委员会或提案委员会审查立案的,与市政府工作有关的书面意见和建议。

第三条 市(县)、区人民政府、市政府所属职能部门和直属机构是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的具体承办单位。承办单位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应当遵守本办法。

第四条 市政府办理建议、提案工作,在市长领导下由一名副市长分管。市政府办公室是市政府办理建议、提案工作的主管机关,负责指导和督促检查政府系统各承办单位建议、提案办理工作,协调处理有关问题;组织办理须由市政府或市政府办公室办理的建议、提案。

第五条 建议、提案办理工作实行主要领导负责制。同时,各承办单位要确定一名领导具体分管建议、提案办理工作,设立或明确建议、提案办理工作机构和人员。

第六条 承办单位分为主办单位和会办单位。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的牵头单位称为主办单位;协同牵头单位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提案的单位称为会办单位。

第七条 市人大常委会人事代表联络工委、市政协提案委员会和市政府办公室是建议、提案的交办单位。市人民代表大会和市政协全体会议期间的建议、提案,由交办单位通过建议、提案网上办理系统向各承办单位进行交办。市人民代表大会和市政协全体会议闭会期间提出的建议、提案,由交办单位直接交给有关部门(地区)办理。

全国和省人大常委会办事机构、全国和省政协提案委员会交给市政府办理的建议、提案,由市政府办公室以书面形式进行再交办。

第八条 承办单位接到建议、提案后,要及时在网上签收。承办单位对交办有误或者需要增减会办单位的,应当自接到之日起3日内,向交办单位提出调整意见并说明理由,经交办单位同意后,及时退回交办单位或者按交办单位的意见增减会办单位。

第九条 承办单位接收建议、提案后,要制订办理工作方案,落实办理责任和目标要求,确保办理进度和成效。

第十条 在办理过程中,承办单位要加强调查研究,加强与建议、提案者的沟通。主办单位与会办单位之间,应密切协作,相互支持。

第十一条 对市人大常委会、市政协确定的重点建议、重点提案,市政府办公室将会同市人大常委会人事代表联络工委、市政协提案委员会明确督办领导。承办单位要高度重视,主要领导要牵头办理,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办出实效。市政府办公室每年要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选取部分建议、提案进行重点督办。各承办单位每年也要根据本单位的工作重点选取部分建议、提案进行重点办理。

第十二条 办理建议、提案要讲求质量,求真务实,提高效率,切实解决问题,努力提高建议、提案的办成率和代表、委员的满意率。对建议、提案中提出的问题,凡应该解决且有条件解决的要抓紧解决;应该解决但因条件限制暂时不能解决的要纳入计划,创造条件逐步

解决;因各种原因一时难以解决或不可行的,应向建议、提案者实事求是讲明情况,做好解释工作,涉及上级部门职权范围事项,同时向上级反映情况。

第十三条 单独办理的建议、提案,由承办单位直接答复建议、提案者;多个单位办理的建议、提案,会办单位应先将会办意见函告主办单位,由主办单位答复建议、提案者。答复及会办意见均须同时抄送各交办单位,并且抄送会办单位。

第十四条 答复及会办意见要严格按照交办单位规定的格式行文,由承办单位领导审签并加盖单位公章后以正式函件形式印发。当年办理工作结束后,要立卷归档。

第十五条 答复行文表述要符合党的方针政策和国家的法律法规,要有针对性,做到有理有据、态度诚恳、文字精炼、表述准确。答复建议、提案者时,应附送办理情况征询意见表,对联名提出的建议或提案,征询领衔人或第一提案人的意见。对答复内容涉及国家秘密的,承办单位应当做好保密工作。

第十六条 答复及会办意见要严格按有关时限要求完成。自全市交办会起,一个月内各会办单位提出会办意见。征求意见,办理建议、提案,答复代表、委员的工作要在本6月30日之前结束。全国和省人大代表建议、全国和省政协委员提案的答复时限,按其当年通知要求处理。

第十七条 各承办单位应按有关规定和办理情况,在网上填写“建议、提案办理情况跟踪表”。办理结果一般分为“A”、“B”、“C”三类。

(一)解决与采纳类(A类)

建议、提案办理结果属于下列情形之一的可归于此类:

1.建议、提案所提具体问题的意见、建议已经办成或在内能够解决。

2.建议、提案所提的具有宏观性、全局性、前瞻性的意见、建议得到市领导、承办单位领导的重视,明确作出具体批示,并得到落实。

3.建议、提案所提的意见、建议被承办单位吸纳到当年制定的有关文件、政策、意见中。

4.建议、提案所提的意见、建议已有明确规定,承办单位说明情况后,建议、提案者表示认可。

(二)列入计划解决类(B类)

建议、提案办理结果属于下列情形之一的可归于此类:

1.建议、提案所提具体问题的意见、建议被承办单位列入计划逐步解决,即从交办之日起3年内能够得到解决或基本解决,并在答复提案者时明确落实时限。

2.建议、提案所提的具有宏观性、全局性、前瞻性的意见、建议得到承办单位认可,并被列入调研课题。

(三)留作参考类(C类)

建议、提案办理结果属于下列情形之一的可归于此类:

1.建议、提案所提具体问题的意见、建议目前因条件限制或其他原因在3年内难以解决。

2.建议、提案所提的具有宏观性、全局性、前瞻性的意见、建议暂时难以采纳,留作工作参考。

3.建议、提案所提的意见、建议超出本市管辖范围。

第十八条 承办单位对答复中承诺的事项要认真落实.每年下半年组织建议提案办理工作“回头看”活动,重点检查“A”类结果的落实情况和“B”类结果的转化情况,促使“B”类结果转化为“A”类,并将落实结果及时通报建议、提案者。

第十九条 承办单位收到建议、提案者对办理情况表示不满意的反馈意见后,要采取多种方式,重新进行办理,并在1个月内再次作出答复,同时与代表、委员加强交流沟通,力求达成共识。

第二十条 主办建议、提案在10件以上(含10件)的承办单位在办理时限截止后的30天内,向各交办单位报送建议、提案的办理工作总结。市政府在当年建议、提案办理工作完成后,向市人大常委会或主任会议报告建议办理情况,向市政协常委会通报提案办理情况。

所有的办理工作在当年11月前结束。

第二十一条 对办理工作成绩显著的单位和个人,市人大办公室、市政府办公室、市政协办公室将给予表彰;对不重视办理工作、办复质量差的单位和个人,市人大办公室、市政府办公室、市政协办公室将给予批评。

第二十二条 本办法自2010年4月1日起施行。

第8篇:无锡市锡山区人民政府关于建立区消防联席会议制度的通知

锡府发〔2007〕127号

无锡市锡山区人民政府关于 建立区消防联席会议制度的通知

开发区管委会,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区各办局,区各直属单位,驻区各条线单位:

为进一步加强消防工作,全面落实消防安全责任制,经研究,区政府决定建立区消防联席会议制度。联席会议组成人员名单如下:

章红新

副区长 副主任

周建伟

区安监局局长

殷旭东

区政府办公室副主任 殷群建

区总工会副主席 潘仁忠

锡山公安分局副局长

-1- 成

虞科峰

区发改局副局长

陆兴荣

区经贸局副局长 倪世清

区教育督导室副主任 唐绍友

区监察局副局长 沈炳伟

区财政局副局长 张健明

尤建昌

吴燕南

徐仁元

谢仁荣

孙根福

蔡晓江

曹俊伦

陈德平

汪海峰

邵小东

钦伟忠

王春浩

章兰芳

区建设局副局长 区交通局副局长 区水农局副局长 区农林局副局长 区外经局副局长 区卫生局副局长 区环保局副局长 区文体局副局长 区粮食局副局长 区宗教局副局长 区安监局副局长 区服务业发展局副局长 锡山工商局副局长 锡山交巡警大队副大队长锡山规划分局副局长 锡山质监局副局长 区电信分局副局长

-2-

龚玉涛

区消防大队教导员

钱福明

区经贸局副局长、区供销社副主任

何云彪

区政府法制办主任

吴国新

锡山经济开发区开发总公司副总经理

朱锦伟

东亭街道办事处副主任

华荣清

安镇镇党委副书记、副镇长 周祖义

羊尖镇副镇长

浦惠德

鹅湖镇党委副书记、副镇长 李佩东

锡北镇党委副书记、副镇长 李金亭

东港镇党委副书记、副镇长 谢雪峰

东北塘镇党委统战委员

联席会议下设办公室,龚玉涛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办公地点设在区消防大队。联席会议每半年召开一次全体成员会议。

二○○七年九月二十五日

-3-

主题词:公安

消防

会议制度△

通知

抄送:区委各部门,区人大常委会办公室,区政协办公室,

区纪委办公室,区法院,区检察院,区人武部,区 各人民团体。

无锡市锡山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2007年9月26日印发

共印4份

-4-

第9篇:无锡市滨湖区人民法院法庭旁听感想

食科0804班 0103080404

时 间:2011年4月20日 地 点:无锡市滨湖区人民法院 组织者:至善学院法律实务课林悠老师 参与者:至善学院法律实务课部分同学及其他

活动安排:主要是到法庭观摩庭审,并与法官互动,了解我国民事诉讼案件庭审的完整程序,加深我们对相关法律程序、法律知识的理解,通过理论知识与现实案件的相结合,更准确的掌握法律的内涵,提高自身的法律素养和知识。 个人感想:

这次开庭审理的是关于邻里纠纷的民事案件,案情相对简单,但是一个多小时的旁听过程以及庭审后与胡法官的互动提问环节让我们在场的每一位同学收获颇多。

先针对案情说一下我个人的看法吧。家住六楼的原告起诉家住二楼的被告把太阳能热水器安装在他们家主卧室和阳台上方的屋顶上,看似一件小事,却引起了一场“侵权”风波。本案的争议焦点一,被告是否侵犯了原告的权益呢?众所周日,商品房楼顶是所有住户的公共财产,不单单属于原告本人,因此也不存在侵犯原告产权问题。原告虽出示了此楼内多数住户反对被告的签名信,但是此证据并不够充分,还有部分住户是支持被告的,也有住户是保持中立的。本案争议焦点二,热水器是否应该被拆除?原告坚持诉求拆掉热水器,理由是热水器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有可能对原告的人生财产安全造成危害。其实这样的安全隐患是可能存在的,但是原告并没有切实的证据,比如说楼房屋顶的重量承载、防水性能等各项指标数据,以及造成的危害后果说明证据等,仅仅说造成了心理伤害不足为证。

对于此案件,起初同学们都或多或少的有一些疑问,但是庭审结束后与法官的交流解开了我们心中的谜团。其一,原告有胜诉的可能吗?有。但是原告的起点错了,他选择状告侵权,楼顶是公共产权部分,被告同样拥有管理应用的权利,因此据此展开的争论都是无济于事的。胡法官也指出,诉讼点的选择也是案件成败的关键因素。或许,原告选择另一种诉求途径,此案件会出现不同的判决结果。其二,原告列举了我国房屋法的一些规定,对于某些可能存在的危险,当事人有权请求排除危险。这个“可能的危险”,潜在的隐患如何定义?胡法官指出,由于我国的法律还处于初级阶段,存在一定的不完善之处,在法庭上还是以证据为主的,即便是可能的危险,也需要有相关的数据说明或者危害所造成的后果说明方可为凭据来论证。其三,如果原告聘请了专业律师,结果会不会不同呢?有可能。毕竟律师的专业知识和经验还是值得信赖的,在诉讼请求、证据搜索、辩论技巧、法律依据等方面律师都可以给予原告以指导和帮助,诉讼成功的可能性也就大一些。我们不禁猜想,如果本次案件双方都聘请了律师,说不定整个过程会更激烈精彩呢!

在去法庭旁听之前,我也在网上初步了解了一下庭审程序,主要包括开庭前准备阶段、开庭阶段、法庭调查阶段、法庭辩论阶段、被告人陈述阶段、评议宣告判决阶段。这些程序是最基础的,以前我总认为按照这些法定的程序一步步往下进行就好了,但是真正的旁听过后才深刻感受到,庭审并非想象中那么简单。在庭审中会有各种各样的问题出现,比如,此次庭审时原告被告都未请律师,都是自己诉讼,在法庭调查阶段以及辩论阶段,由于急于想要表达自己的观点,而抢着说话;或者是发生双方争吵;或者是多次重复强调一个证据观点,影响庭审进程;以及原告态度强硬,不服法官判决,拒绝在庭审记录上签字等问题。

还好,整个庭审过程都在审判长的控制掌握之中,胡法官不紧不慢的语速、法槌的使用、沉稳的表现,都让我们感觉到了她对审判程序和法律知识的娴熟,丰富的审判经验以及较高的个人素质修养和人格魅力。

此外,这次的旁听也使我看到了我国法律以及法庭工作人员对程序公正的重视,对原告和被告权利的重视,以及我国对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视和期望。整个庭审过程都是严格按照法律所规定的程序来进行的;在开庭审理阶段,审判长也询问各方当事人对出庭人员有无异议,是否申请回避,告知被告人各项权利;而且在准备阶段以及最后评议宣告之前,也都询问原告是否同意调解等。这些方方面面的细节都使我们感受到了国家以及工作人员对维护公民权利、维护法律尊严、构建和谐社会所做的切实工作。

当代社会愈来愈趋向于多元化,法律的作用也越来越重要,无论对于社会还是我们个人都是不可或缺的。国家相关部门正在进一步努力完善我国的法律制度,而我们作为一名大学生,国家的栋梁之才,更应该增强法律意识,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加强对法律的理解与学习;同时,努力做一名知法、守法、护法的社会主义好公民。

这是我第一次亲身感受庭审的庄严和严格的诉讼程序,真是一次难得经历,感谢老师的悉心组织和安排!

上一篇:医院质控计划下一篇:电梯安全员岗位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