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代最后的火灾

2022-09-2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小时代最后的火灾

“白银时代文学”的最后回望者(一)

原美国布鲁金斯学会主席斯特罗布·塔尔博特这样评价伯林的信念观:“以赛亚·伯林相信观念起着非凡的作用,它不仅仅是知识分子头脑里的产物,而且是制度的创造者、治国的指南、政策的制定者,是文化的灵感和历史的引擎。”我不敢说伯林对整个人文学科领域的贡献有多伟大,但是说他的思想观念是“文化的灵感”(更确切地说是“文学的灵感”),大抵是不错的。

在谈论这些访谈录时首先遇到的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是,伯林所采访和论述的这些文学家几乎都是俄罗斯“白银时代”的伟大作家,而且大多数都是“阿克梅主义”文学流派的中坚力量。我以为,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在这个世界上,二十世纪中国历史(包括文学史)的进程没有比哪个国家更像苏联历史(包括文学史思潮)的了。因此,当代著名汉学家李福清先生在《俄罗斯白银时代文学史》一书的序言《致本书的中国读者》里说出了这样的话:“说中国读者非常熟悉俄罗斯文学,这话并不夸张;如果我们说中国几乎翻译了俄罗斯作家的所有作品,比其他国家翻译得都多,这说法也未必过分。”是的,从新文学运动的源头开始,我们就不缺少俄罗斯文学的滋养,当然,也不缺乏其极左文学思潮的戕害。从新文学先驱者鲁迅到“左联”的无产阶级文学运动,再到共和国时期十七年当中的苏联红色经典文学的传播热潮,乃至后来“解冻文学”的影响,我们无不在二十世纪的中国文学中找到苏联文学的影子,甚至在今天的一些老作家的作品中还难以抹去苏联文学创作方法的痕迹。但是,除了少数研究俄罗斯文学的专家以外,中国有多少知识分子知晓那个曾经辉煌的“白银文学”时代呢?用李福清的话来说就是十月革命以后:“崭新的苏维埃文学的出现,遮蔽了丰富而独特的白银时代的文学。”而“白银时代文学”就是“把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的俄罗斯文学称呼为白银时代的文学,用以区别普希金时代的俄罗斯文学”,我以为李福清的话只说了一半,其划界只说了上限,而没有说出下限——与一九一七年十月革命后的苏维埃文学相区别!这才是伯林要在此书中表达的核心理念。在俄罗斯,也是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以后才逐渐有人开始研究“白银时代文学”,尽管谢苗·阿法纳西耶维奇·文格罗夫早在一九一四年就在其所著的三卷本的《二十世纪俄国文学史》中将这一段文学史概括为“新浪漫主义阶段”,但是,可以看出当时的俄国知识分子在没有后来出现的苏维埃文学巨大反差的比照当中,是很难鉴别和认清那段文学史的真正本质的。

所谓“白银时代”与“黄金时代”完全是一种比附,始作俑者是将拉丁文学中的公元前七十至公元十八年称作“黄金时代”,而将仅次于它的公元十八至一三三年称作“白银时代”。此种比附的结果是将十九世纪中期至世纪末的普希金时代说成是“黄金时代”,而将十九世纪末至二十世纪二十年代这段众声喧哗、产生过后来被苏联文学压制,但逐渐为世界文学所公认的大师级人物辈出的时代称为“白银时代”。当然,也有不同看法,认为这段文学史甚至比普希金的“黄金时代”的成就还要高,所以应该称作“白金时代”!因为它产生了一大批作家和思想家,他们中还有别林斯基(车尔尼雪夫斯基在伯林眼里则是民粹主义者)、屠格涅夫、巴枯宁、赫尔岑(这些被伯林在《俄国思想家》中称为俄国“知识阶层”)的批评家伴随着他们,当然也包括别尔嘉耶夫这样的批评家在内,还有许多我们眼里著名和不著名的作家和批评家,所有这些,构成的一个庞大的文学队伍,也足以自立于世界文学之林。

可是,我更感兴趣的问题是,俄国的许许多多的研究者对这段文学史的时间划分却各有不同的说法,最典型的几种分法就是:一是将“黄金时代”一并纳入“白银时代”,使这一时期向前推进到十九世纪中期;二是将其发端的十九世纪末一直延长至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以后。无疑这两种分法都被许多专家否定了。但是,在十九世纪末的起始时段没有异议的情况下,对其终点究竟是止于一九一三、一九一五、一九一七年还是一九三四年的苏联第一次作家代表大会发生了分歧。我以为他们所遇到的问题是与中国新文学开端究竟是一九一五、一九一七、一九一九还是一九一二年的定位一样,不过是一个发端,一个是终点的问题而已,但是,最终聚焦的问题乃是文学史划界的价值标准——究竟是以文学内部的变化为标准,还是以这个国家民族文化、政治、社会外部的巨变为依据来划界,亦即是以微观的眼光,还是宏观的视野来对阶段文学做一科学的判断。我以为,在俄国,十月革命无疑是宣告了一个旧时代的终结,一个崭新的无产阶级专政的时代到来——请不要忘记,她的名字叫“苏联”!同样,在中国,一九一二年元旦宣告了最后一个封建帝国的终结,从此开始的是“中华民国”的历史(当然包括文学史在内),而我们有什么理由一定要强调所谓的一九一九年的“五四新文化运动”为划界的标准呢?那么,我要反诘一句:没有民国,何来“五四”?同理,没有十月革命的产儿“苏联”,何来“白银时代”的终结?正如《俄罗斯白银时代文学史》序言中所言:“在暴风骤雨的历史时期,艺术的命运与社会历史的联系往往更加深刻,并且更加贯彻始终,不像在其他年代那样显得比较‘平静’。”因此,我很同意普希金之家文学研究所编纂的四卷本《俄罗斯文学史——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的文学(一八八一——一九一七)》的划界观点。虽然“苏联时期的文学出版物,依然把一九一七年十月视为划分界限的分水岭,这种观点至今风行”有左倾理念包含其中,然而,不管是出于何种动机,我们应该仍然坚持以政治、社会、文化剧变为依据的大视野来看待文学史划界的观念,用研究专家瓦季姆·克赖德的话说就是,“一九一七年以后,国内战争开始”,“以个人的创作和共同的劳动创造了白银时代的大部分诗人、作家、批评家、哲学家、画家、导演、作曲家还活着,但时代本身结束了。”多么精当的描述和论述啊!我想这也是与伯林一系列分析俄国文学史和作家的观点相吻合的。于是,我就想把一九九八年俄罗斯教育科学院院士、莫斯科师范大学教授弗·阿格诺索夫在南京大学的演讲稿中将“白银时代文学”作家分为三类的观点呈现给大家,因为我觉得他的说法是有一定道理的。

“没有解决农民命运的一八六一年改革的失败导致俄国出现了新的革命阶级,这个阶级准备把实现人民的理想——建立公正、平等和自由的社会的斗争进行到底。在政治领域,这标志着摒弃早期民粹派的启蒙运动和后期民粹派的恐怖主义,转向有组织的群众斗争,直至用暴力推翻旧制度,确立无产阶级对所有阶级的专政。流氓造反者、工人革命者成为高尔基和追随他的一批作家之作品中的主人公。

“另一群作家(伊·布宁、列·安德列耶夫、早期的弗·马雅可夫斯基)痛苦地意识到俄罗斯的不幸,在他们描绘的图景(现实主义的或表现主义的)中得出了悲观主义的或无政府主义的结论。

“第三类作家在一八八一年三月一日的悲剧性事件(“解放者”沙皇遇刺身亡)之后,特别是在一九零五年革命失败以后,确信革命道路缺少人性而产生了进行精神革命的思想,于是专注于人的个性世界。普希金关于人的内心和谐的思想成为他们不可企及的理想,而后普希金时期的果戈理、莱蒙托夫、丘特切夫、陀思妥耶夫斯基则成为他们精神上相近的作家,因为这些作家感到了和谐破坏的悲剧,但是渴望并寄希望于未来恢复这种和谐。”

诚然,伯林笔下所描述的人物大多数就是第三类作家,他对这些作家的访谈和分析往往就是围绕一个轴心来进行——将“白银时代文学”的价值观、艺术观与“苏联时代文学”的价值观、艺术观进行比较——从而从中寻找出俄罗斯作家和艺术家的良知。最后,我想用当代批评家谢尔盖·马科夫斯基的话作结:“白银时代富有叛逆精神,寻找上帝,热衷于美,就是今天它也不会被遗忘。至今还响彻着它的表达者的声音,虽然有点不一样……这最好地说明了传统得到了继承。它成为非马克思主义的、非规训和缺少精神的新俄罗斯具有创造力的源泉。”我之所以啰啰嗦嗦地介绍“白银时代文学”的背景,正是为了更好地解读伯林与这些生活在苏联文化语境中的旧时代“遗老”的访谈与对话内涵。

为了寻觅伯林思想发展的逻辑,我按写作时间的顺序编排,然后一篇一篇地解析并与中国文学进行比较。

《访问列宁格勒》

同样又是一九四五年,在伯林的笔下,战后饥饿的列宁格勒,“更多的是衣衫褴褛的旧派知识分子或给人类似印象的人,他们身上破旧的衣衫被刺骨的风雪掀起的样子,看起来要比披在更为粗鲁、吃得更好的莫斯科居民身上更让人同情”。这是一幅知识分子的肖像画,他们拥挤在涅瓦大街熙熙攘攘的人群中和电车里,但是饥饿与贫困并没有妨碍他们去观看芭蕾舞、歌剧和欣赏交响乐。伯林不无悲凉地感叹:“一座曾经威严堂皇、笑傲四方的古老帝都,如今却被那些莫斯科的新贵们看作是过气的老古董。”也正是故都里有这样的“老古董”对俄罗斯文学艺术的执著精神,才使俄罗斯文学艺术的承传有了巨大的支撑作用,即便是残酷的战争摧残,即便是无情的阶级斗争的整肃,也磨洗不掉一个城市古老的文化痕迹。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我更喜欢圣彼得堡,因为那里有真正的属于俄罗斯的文化和文学,她更是出品文化人和文学家的圣地。我以为圣彼得堡才是俄罗斯的文化灵魂,其深厚的文化底蕴滋养和造就着一代又一代贵族式的文学艺术家和知识分子,那里才是俄罗斯文学艺术家成长的摇篮和驻足停泊的诗意栖居地。很多人都有这样的感觉,而我也在伯林六十七年前的这篇文章里找到了有力的印证。

伯林用简约而明快的手法很快就拉出了一个人物速写,一个名字叫根纳季·莫伊谢耶维奇·拉赫林的犹太人,这个人物并非伯林笔下的主人公,似乎就是一个闲来之笔的小人物,但是却成为伯林串联事件和人物的重要纽带,从中可以窥见战后列宁格勒的文学艺术状况。作为一个销售商,拉赫林不仅是文学书籍的出版者,同时还是文学艺术的传播者,用伯林的话来说,“他一直怀有某种浪漫主义文学梦想”,他不仅推销书籍,更令人敬佩的是,他还组织文学艺术沙龙,结交了许多著名的作家。“在这个小沙龙里人们轻松自由地谈论着文学、艺术乃至政治等各种话题。……和他交往是一件令人愉快的事,因为他扮演着整个列宁格勒的费加罗的角色,他能弄到剧院的门票,开设各类讲座,举办每月一次的文学晚宴,传播知识,散布流言,总之从事无数琐碎的工作,而他所做的这些让生活变得更加有趣,更加愉快,事实上是变得更加可以忍受。”把文学作为一种信仰,以一种虔诚敬畏的心情去膜拜她,文学能够不在神圣中变得可爱吗?!正因为圣彼得堡拥有了像拉赫林这样不名的文学工作者,她才能洗尽铅华,走进文学艺术的最高殿堂。拉赫林在毫无功利目的工作中一次又一次地完成了为许多文学艺术爱好者的精神洗礼,这样的人才是俄罗斯文学艺术的脊梁。我十分欣赏伯林这段话中的最后一句话,因为文学艺术在通常的情况下是给人们带来身心的愉悦,使“生活变得更加有趣,更加愉快”,但是,当生活的境遇变得十分恐惧可怖时,当人们无法忍受生活的折磨的时候,文学艺术让你“变得更加可以忍受。”这就是俄罗斯人们在最残酷的战争和最无情的阶级斗争走出来的真正原因,文学艺术的巨大潜能在圣彼得堡得以应验。

伯林在这次列宁格勒的访问中,接触了一些文学家和文学评论家,他们不无自豪地表达了一种理念,就是诋毁当前(一九四五年)许多粗制滥造的宣传品,认为“导致鼓励和宣扬一大批假冒的古代抒情诗、伪造的民谣和史诗以及普遍意义上的官体诗。这些作品完全失去了原本创作于这些原始或半原始的民族中的任何原创性。他们非常自豪地宣称列宁格勒的文学作品很好地避免了这一问题,莫斯科的文学周刊到处充斥着这样的作品……就他们自身而言,他们一直都为拥有普希金和勃洛克、波德莱尔和凡尔哈伦的传统而自豪”,而不愿意“遵循相同路线的文学作品来取代他们的传统”。他们不希望用所谓标准化的方式来培养下一代,包括文学教育,他们更加注重的是“人文主义的价值”。从这里,我们看到的是这些自命不凡的人,继承“黄金时代”和“白银时代”文学精神的肖像,他们“深信在经历了十月事件的人的创作中,白银时代的精神,它以黄金时代为方向,它那对铁时代(笔者注:如果判断无误的话,那应该是指无产阶级专政铁拳下的‘苏联时代’的大清洗)的敏锐的和不接受的态度依然继续着”。可惜在中国上世纪的文学史词典当中,我们没有过“黄金时代”和“白银时代”,即便有过辉煌的“五四”时期的二十年代,我们也没有去“敏锐的”坚持过,也没有将其提升为一种可贵的精神传统继承下去,除了缺乏能力以外,我们还缺乏勇气。

伯林在访问中小心翼翼地问及文学体制问题的时候,人们对作协主席这样的文学寡头称作“老板”避讳言谈:“给我的总体印象是人们对苏联作家作品的真实质量几乎不抱什么幻想,开诚布公地讨论也有,但公开发表的文字还实属罕见。因此所有人似乎都想当然,比如鲍里斯·帕斯捷尔纳克是一位天才的诗人,而西蒙诺夫是一个伶牙俐齿的记者,仅此而已。”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圣彼得堡的文学居民们对文学的看法是准确的,近七十年过去了,历史证明了这个城市文学人的眼光是经得起考验的,因为他们的文学传统的直觉会告诉他们怎样去选择和取舍。

当然,由于当时的文化语境的限制,苏联和世界的隔膜,尤其是与西方文化与文学的隔阂,造成了他们知识的缺失和判断事物参照系的模糊。他们除了知道海明威那样的作家外,“不知道弗吉尼亚·伍尔夫和E.M.福斯特(曾在普里斯利特的文章里提到过)的名字,却听说过梅森、格林伍德和阿尔德里奇”。这些现象足以使一九四五年生活在西方文化语境中的伯林感到惊讶,但是,对于那些长期生活在苏联政治文化体制下的文学艺术家来说,却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而在中国上世纪四十年代以后,由于推行以工农兵为主体的作家制度,那种对世界文学和文化的孤陋寡闻更是令人讶然,其造成的后果当然比苏联还要严重得多。问题就在于圣彼得堡的作家们“已经非常深刻地感受到他们与世界的隔阂”。而莫斯科以及中国上世纪五十年代的作家们却沉浸在文学的自我陶醉中不能自拔呢。我们不能说这种夜郎自大观念就是典型的阿Q精神,但是,我们可以看出一种排外思想能够在圣彼得堡得到自觉地扼制,却是出乎意料的:“在列宁格勒我没有发现任何仇外的迹象,而在莫斯科,即使是一些最开明的知识分子的思想也能看到这种仇外的情绪,更别说诸如政府官员这类人了。事实上,列宁格勒仍在某种程度上把自己看作是‘向西看’的思想家和艺术家的家园。”我们不能说“向西看”就能够成为一个好作家,但是,没有世界文学,尤其是西方文学作为自己创作的参照系,是一定不可能成为文学创作大家的。

伯林一九四五年笔下的列宁格勒——一个经过战火洗礼的文化城堡——还承载着如此巨大的俄罗斯文学的重任,她使我们看到了俄罗斯文学的过去、现在和未来之希望!

《在苏联的四个星期》

伯林说:“一九四五年我在莫斯科待了四个月一直到年底,时隔十一年之后,一九五六年八月,我又重返莫斯科。”于是,我们就又看到了伯林眼里一九五六年的苏联景象。在这篇文章里,伯林最大的观感就是对两种人的分析——“苏联社会中最深刻的裂痕是统治者与被统治者之间的差异。”“被统治者大多是一些性情温和、彬彬有礼、柔弱温顺、谨小慎微、充满想象力而又天性淳朴的人,他们的道德信念、审美情趣和价值观念带有浓厚的维多利亚时代的色彩,他们看待外部世界的眼光充满了好奇而又略带敌意,甚至恐惧。”在谈及被统治者中的作家时,伯林认为其中有一部分人对斯大林主义保持着批判的态度,“这些在他们的言辞中可以说表达得非常大胆、激烈而又无所畏惧。他们读他们所能获得的外国读物并有他们自己封闭的圈子,很难有机会见到他们,很难有机会与他们进行自由而坦诚的交流。尽管官方没有提到过他们,但在广大知识分子中都知道他们的存在,而且对他们推崇备至,敬仰有加,因为他们自己还做不到像他们那样特立独行、愤世嫉俗的程度”。正因为一九五六年的苏联在工业化的道路上走得很远,且取得了巨大成绩,但是其专制的恐惧仍然存在,所以,俄罗斯作家对社会的坚韧批判精神的承传显得尤为珍贵,它就是俄罗斯民族良知的火种,正如伯林所言:“虽然被统治者已经接受了这个政权,但他们为通向自由化的每一步而欢欣鼓舞。”

而“统治者完全是另一番模样……他们是一帮强硬、冷酷、好斗、国家至上的无赖,他们憎恨他们自己的知识分子,这种情感主要源于他们的社会出身和社会感情,以及他们可能已经接受的某种意识形态。他们讨厌文雅,讨厌文明的举止,讨厌知识阶层等等;任何同样出身的权力集团,怀着对中产阶级教养老板的积怨,面对这类事物都会如此表现”。由此想到的是我们在上世纪四十年代以后培养起来的一大批工农兵领导阶级,他们的行为举止和复杂的心态与五十年代苏联官僚阶层是没有相异之处的。获得“斯大林文学奖”的丁玲长篇小说《太阳照在桑干河上》还故意把工农干部的主人公抹上粗口,以示无所畏惧阶级的标识。于是,在我们五十年代的作品中充斥着苏联工人阶级老大哥那种对知识分子的鄙薄和歧视,当然这也和无产阶级导师提倡农民阶级最干净,而知识分子最肮脏的理念有直接的关系,所以在“十七年文学”中我们不难寻觅这样主题的文本。“从这个意义上说,斯大林的传统和政策依然延续不变。苏联的文化,只要存在一天就不是一种无阶级社会的文化(就此而言我们至少可以说新西兰是一个通往无阶级社会的例子),而是一种被解放的奴隶阶级的文化,他们仍然没有改变对原来主人的整个文化的敌意,仍然在面对这种文化时感到极度的社会不适,特别是在面对和对待西方的外交代表和其他访问者时表现得尤为明显。在这方面,他们的感受与美国中西部更为原始的那些人的感受比起来并没有什么两样。在我看来,与其说是自觉的意识形态政策或大俄罗斯爱国主义,不如说是这种社会道德观念,在更大程度上导致了对知识分子的迫害以及与西方的摩擦。”其实,斯大林主义的影响在中国“十七年文学”中的前期尤盛,到了一九五九年苏联专家撤出中国后,两国交恶,才逐渐得到名义上的否定。

上世纪五十年代苏联两类截然不同的人群被伯林分成了被统治者和统治者:“你能在苏联的任何一个社会团体中清楚地分辨出谁属于被统治阶级——他们说的是日常的语言,没有非分的野心,做的是任何地方的人都在做的事情,在他们身上体现着某些俄罗斯传统的性格特征,他们是伟大的小说家和短篇小说作家描写的那类俄国人形象最纯正的原型。另一方面,你也能从其粗俗的话语、虚伪的温情……对上司阿谀奉承、对下属蛮横欺压看出,这帮人根本就不配做统治者。他们为全体人民所敬畏、所憎恨但又不得不接受。在我看来他们之间的鸿沟是不可逾越的。”毋庸置疑的是,由于没有法律和制度的约束,统治者为所欲为的现象在社会主义国家体制中得到一定程度的泛滥。在严酷的文化语境当中,伯林在被统治者中看到了“某些俄罗斯传统的性格特征”,他们究竟囊括的是哪些人呢?

《鲍里斯·帕斯捷尔纳克》

显然,伯林在寻找“俄罗斯性格”的时候,把目光投向的是帕斯捷尔纳克和阿赫玛托娃这样的知识分子作家。这篇评析帕斯捷尔纳克的文章写于一九五八年,应该是在当年九月《日瓦戈医生》在英国出版、十月帕斯捷尔纳克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之前,关于这一点亨利·哈代在编者序言中已经说明,不过最终付梓在一九五八年岁末《星期日泰晤士报》上的《日瓦戈医生》的赏析文章与本文有所不同,我们不妨先来看看伯林对《日瓦戈医生》的评价吧。“鲍里斯·帕斯捷尔纳克的《日瓦戈医生》在我看来是一部天才之作,它的出版是我们这个时代无与伦比的文学和道德事件。这部书在意大利出版的特殊背景,特别是,铁幕两边出于政治宣传目的对该书粗俗而又可耻的滥用,或许使人忽略了这样一个更为重要的事实:它是俄罗斯文学传统主流中一部伟大的史诗性的杰作,或许是这个传统中的最后一部,同时也是自然世界以及根植于他们那个时代历史与道德的社会的产物,是一份绝对直率、高贵和深刻的个人声明。”伯林毫无保留地发表了一个真知灼见:“它的主题是普世性的,与大多数人的生活(人的出生、衰老和死亡)密切相关。与屠格涅夫、托尔斯泰和契诃夫作品中的主人公一样,该书的主人公处于社会的边缘,与社会发展的趋势和命运密切相联,但又不与之同流合污,在面对各种毁灭社会、摧残和消灭许许多多其他同类的残暴事件时,仍然保持着人性、内在的良知和是非感。”显然,对一个伟大作家的评判会有不同的评价标准,那其实都是意识形态在作祟,真正的伟大作品的衡量标准就是伯林在这里提出来的“普世性”——永远“保持着人性、内在的良知和是非感”。这就是伯林一直在寻找的“俄罗斯的文学传统”,它不仅适合于俄国(也当然包括苏联时期)作家,同样也适用于任何时空中的作家。它应该是超阶级、超国家、超民族的作家价值标准。所以,伯林不无感慨地宣称:“他赢得了共产主义者、非共产主义者和反共产主义者的一致尊敬。在我们这个时代,其他作家没有哪位获得过与之相同的地位。”伯林对文学的观念和定义是令人信服的,他对伟大作家的定义也是独到的:“有些作家——包括一些伟大的诗人——他们的诗与他们的生活和散文毫不相干。布朗宁、马洛礼或T.S.艾略特他们所过的生活和从事的其他活动并不是只有诗人才能做的。而帕斯捷尔纳克身上则不存在这些差别。他所说、所写的每一件事都富有诗意:他的散文不是散文作家的散文,而是诗人的散文,带有诗人所具有的一切优缺点:他的观念,他对生活的感悟,他的政治观点,他对俄国、对十月革命、对未来的新世界所抱有的极其坚定的信念,都带有诗人清澈透明而又具体形象的视域。他是俄罗斯文学史上所谓‘白银时代’的最后一位也是其中最伟大的一位代表。在世界上任何地方都很难再想出一位在天赋、活力、无可动摇的正直品行、道德勇气和坚定不移方面可与之相比的人。”是的,这个世界上有着很多很多在艺术表现层面十分优秀的作家,但是这些技术型的作家永远成不了伟大的作家,其关键就在于他们没有是非标准,他们没有人文情怀,他们更没有对社会与世事的批判能力。回眸我们那些东施效颦的所谓“先锋”“新潮”作家们的作品,你能在其中寻觅到什么样的人文精神吗?所以那些扬言作家要和知识分子划清界限的鼓吹者,俨然是与多年来鄙视知识分子的无知观念紧紧相联系的。俄罗斯“白银时代文学”为我们提供的不仅仅是那些异彩纷呈、数量巨大的文学文本,更重要的是它为我们展示了一个国家与民族文学精神强大的感召力和自觉的生命力。

伯林对帕斯捷尔纳克的作品的分析,尤其是对《日瓦戈医生》中爱情描写的分析可谓入木三分、鞭辟入里,其艺术见解令人叹为观止。但是,我还是更欣赏伯林对帕斯捷尔纳克作品那种知识分子良知的表达方式:“多年来苏联批评家一直指责他太深奥、复杂、繁琐,远离当代苏联现实。我想他们指的是他的诗既没有宣传性,也没有粉饰性。……帕斯捷尔纳克遵循着所有伟大的俄罗斯创作的主流,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来创作,包括个人的、社会的,当然还有政治方面的经验。……那是因为他的艺术本质上是为了变形而不是为了记录。有一种说法认为所有俄国作家的作品都是一份个人的忏悔书,一份供词,而帕斯捷尔纳克却没有像果戈理、陀思妥耶夫斯基、托尔斯泰乃至屠格涅夫经常做的那样进行直接的说教,在这个意义上,他或许倒像一个西方派。”其实,这个道理在恩格斯《致拉斐尔·济金根》中早已阐释过了:观点越隐蔽对作品就越好!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接受主体如果具有一定的艺术的感悟能力和阅读能力,就会更加青睐这样的作品。伟大的作品绝不是伺候那些低能的读者的,更不能够成为政治的宣传品。而我们中国的许许多多作品至今尚未脱出宣传品的窠臼。艺术品不能成为宣传品这是文学的常识,但是并不意味着它不需要表达一个作家正确的价值观——创作主体良知的表达。这就是文学艺术的辩证法。

作者:丁帆

第2篇:小学时代的最后一次春游

写下这个题目,我便无从下笔了,想了很久,也挤不出一个字。或许是想说的话太多,到头来却无从提笔了吧!

也许,我们这个班的组成就为了南外,虽然大家在一起只相处了两年,但我们的感情却也深不可拔。因为我们在一起经历了太多太多,有为了成为年级第一而欢喜的场面,也有因为几分而暗自较劲的场景······

原以为,今年学校不会给我们六年级去春游了,但值得欣喜的是这次春游如期到来,不过春游一结束,我们紧张的模考就要开始,所以对于这次春游,大家格外珍重。

这次春游,依旧去的是中山陵—这个我们南京学生熟悉的不能再熟悉的地方;依旧是让我们走十多公里的路,爬了900多级台阶,只为了在学校的横幅上签上我们的大名;依旧去了中山陵的游乐场,看着同学掉到水里再幸灾乐祸的笑;依旧带了满满一包零食,累得喘不过气来,到达目的地后,再逼着同学把它吃掉;来回的路上,无论老师怎么喊,依旧止不住我们的欢声笑语;我们依旧是我们;干的蠢事也还依旧;只是大家都明白,下一次春游这些都将不复存在。于是便更珍惜这次短暂的时光。

这次春游,学校破天荒地的让我们吃了烧烤,原以为每人只有一点点,谁知道八人一桌的桌子上却堆满了食物,我负责煽火,虽然很累,眼睛也不知被迷了多少次,但我很开心,准确的说是很幸福,毕竟这个春天,也许是我们最后一次大家欢聚着出来烧烤了。我们这组全是女生,动手能力特强,不一会儿,桌上便堆满了被烤得金灿灿的食物,再看看旁边男生那组,不是鸡翅被考的发黑,就是羊肉串还淌着血水,最后干脆不烤了,拿到我们这组,让我们帮着烤。我们哪有那么傻,大喊着:“你们这群笨蛋,烤个东西都不会,估计就算是去做猿人人家也不要你们吧!咯咯咯·····”“你们才是笨蛋呢!光会烤东西有什么用?哪有我们聪明!”“你们再说一遍试试看!”······整个中山陵似乎都回荡着我们的欢声笑语。但说归说,我们还是拿起了食物仔细地烤着。最后,大家干脆把全班的食物都放在了一张桌子上,围在一起吃。有的男生竟去搬来了几打啤酒,我们也顾不得这些了,打开就喝。真的很开心,什么名校啊,小升初啊,都被抛在了脑后。这世界上只剩下我们的欢乐,和烧烤夹杂着啤酒的气息。

大家还拍了许多照片,关系好的,不好的,男生,女生,手都紧紧地

牵在了一起,微笑的,调皮的,做出怪异表情的,都汇成一张张美丽的照片,留下了珍贵的记忆。多年之后,我们或许已记不得,最铁的哥们姐们的名字,也记不得“仇人”曽对我们用过的“卑鄙”手段,但只要有这些见证着我们欢乐的照片就足够了。

多年以后,再把这些珍藏已久的照片拿给我们的孩子看,或许还会嘲

笑自己才喝了几听啤酒就脸红的样子吧!

孙 馨 玥

第3篇:一次小火灾事故引发的思考

最近,我局食堂仓库发生了一起小火灾事故,幸好扑灭及时,没有造成大的财产损失。虽是不幸中的万幸,但回想起来,仍难以忘怀。这事还得从我女儿发高烧说起。

6月8日晚上十一点,我女儿开始发高烧,给她吃了点感冒药,并在额头上贴了退热贴,约莫一个小时后仍不见好转,脸、手、脚都在发烫。心急如焚的我用温水给她擦浴,并用藿香正气水滴在她的肚脐上以退烧,我想明天还得去南昌参加“故事——身边的水文人”征文评审会,能不折腾上医院就不折腾。但过了四十分钟,高烧仍不退。因爱人平时在医院上班,所以我们很少深夜送女儿上医院。女儿一有个头疼脑热大部分时候,找她的同事看,吃吃药就基本可以解决了,打针都很少。原本白天上班又累又困的妻子躺在床上动都不想动。在我再三催促她想办法的情况下,她说楼上还有一支尼美利舒颗粒,她一边上楼拿,我一边在上网查阅尼美利舒颗粒的药效作用。我看到该药的网上说明书:“【禁止】尼美舒利口服制剂用于12岁以下儿童。”缺乏医药常识的我不禁吓一跳。这药怎么可以吃呢?她兴冲冲地拿下来,我看了绿色包装塑料纸上印着“有效期:2014年03月04”。我有点烦躁地说,你睡迷糊了吧,即使可以用,也过期了呀!她困顿地催我,一点多了,快睡吧,天亮了再去医院看看,反正也近。我说,小孩发高烧得重视、注意,若引发其它病症就麻烦了。在我的一再坚持下,她打通了赣州市人民医院儿科的电话,刚好她的一个同事好友在值班,于是我们立马带女儿过去诊治。刚出房门,我们就闻到一股火烧味扑鼻而来。我爱人小胡说,是不是哪里烧纸钱?因为离医院近,我们院子门口左边的店面就是卖香烛寿衣的。越往一楼越刺鼻。我们使劲咳嗽、跺脚、击掌,一楼的声控灯仍没有反应。由于在一楼并未看到火光,于是,我们想可能是不是谁家买了香烛在门口烧了,才有这么刺鼻的气味。打开院门,周边干干净净的,没有焚烧过的迹象。此时,趴在我背上的妞也熏醒了,“爸爸,我难受死了,你这是去哪呀?!好臭!”我一边说,“小妞乖,爸爸马上带你上医院”,一边吩咐我爱人:“快去里面(一楼)再看看!”小胡走到里面咕噜着:黑灯瞎火的,哪有什么呀?我说,你看仔细些。当她走到水池旁边时,看到食堂仓库的窗户闪着火光。“不好!着火啦!”她不禁叫到。

“快上去叫刘师傅!”,我喊着,一边给刘师傅和他家人打电话一边冲向仓库。听见小胡在三楼说,敲了(刘师傅)房门没反应,于是,我在一楼大声说,“使劲敲!敲醒为止。”因为刘师傅负责水电,他到场了,我们心里才有底。刘师傅听到着火,不顾年高一路狂奔下来,打开房门。“快拿水桶来!”刘师傅大声喊了起来。随着几声大喊,院内住户起来的人越来越多。我们先灭火再排水,一直忙活到凌晨三点多。后来,我们就安心上医院给小孩看病了。

第二天上午,我们局办公室分管后勤的同志组成检查小组,到火灾发生的老招待所(职工宿舍)进行全面检查,并现场制定了整改方案。此次火灾主要原因是,一根电线的接头老化,意外着火,烧掉了三根备用的塑料水管,还把旁边的一根正在使用的水管也烧坏了,水管漏水导致房间内的冰箱又短路。一连串的反应,导致火势越来越大。幸好,发现的及时。否则,后果不堪设想。因为,老招待所大部分线路都存在老化,现又是夏季用电高峰,空调、冰箱、冰柜、电脑、电视、电风扇、充电器都在使用,三楼线路还经过木质隔板,和仓库一墙之隔的是寿衣店,加之事发时是深夜,正当人们熟睡之际,灭火器材不多,逃生通道有限。想想都觉得后怕!

这次火灾被发现具有很大的偶然性,比如,我女儿很少生病,即使生病也很少上医院,即使上医院也很少在深夜(尤其是在我那从医的爱人面前坚持上医院,这更是少有的),因为深夜上医院是看急诊,一般都是行色匆匆很少会关注其它的事情,因我曾在办公室分管后勤,所以我会多留意一下。但是,我们不能把减少或避免事故发生都寄托在偶然发现上。

那么应该如何减少或避免事故发生,真正做到安全生产呢?

通过这次小事故,我认为,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一是强化安全生产责任意识。分管领导、科室负责人和具体管理人员都要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工作,增强责任意识,注重安全隐患排查,防患于未然。特别是在冬、夏用电高峰时,更应该勤检查,抓整改,保稳定。

二是完善并执行好安全生产制度。现在,制度都写进文件、编进汇编、上了墙,但是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这才是最为重要的。需要具体负责水电的人员经常进行安全检查,该改就改,该换就换,把制度落到实处。

三是加强消防器材设施使用的培训。此次火灾虽是小事故,但是,参与救火

的人中,能够熟练使用灭火器等设备的不多,而是想到的是传统的灭火方法,如浇水。若是电线烧焦漏电,那将是十分危险的。所以,开展住户(用户)正确安全使用消防器材十分必要。

四是开展应急疏散演练。此次事故中,逃生通道只有院子大门一个,当时正被浓烟包围,其它就只剩下翻墙、跳楼了。显然,逃生通道少,且很多职工及家属都没有进行过应急演练,一旦出现火灾事故就处在慌乱之中,束手无策。因此,开展必要的应急演练,做到事故、灾难发生时不慌乱,能应对则应对,不能应对则可选择尽快逃生。

第4篇:火车火灾的特点和消防小知识

火车火灾特点:

1、旅客列车上可燃物多,火灾蔓延速度快。首先,火车的卧铺车厢和硬座车厢的铺位、座椅和窗帘,旅客们携带的大包、小包行李等都是可燃物。其次,火车的空调系统把整列火车连成了一个整体。一旦发生火灾,火势会迅速发生蔓延,并通过空调管线传播到其他车厢。如果是双层空调列车,火焰会进一步蔓延至上层,危及上层乘客的生命安全。再次,火车如果处于高速行驶过程中,其行驶过程中形成的气流压力也会加速火势的蔓延,使行驶中的列车变成一条火龙,严重威胁着乘客的生命安全。

2、蓄烟量少,易造成人员中毒身亡。因为火车内部空间狭小,高度较低,再加上空调列车窗户密封,烟气很难释放到车外,所以火灾产生的热烟气层会很快降低,充满整个车厢并向其他车厢蔓延。窗户密闭、人群拥挤、氧气供应不足,列车内有些可燃材料不能充分燃烧,所以释放出大量的一氧化碳和有毒气体,致使人员窒息身亡。

3、人群拥挤,疏散困难。火车车厢内人员复杂、拥挤,过道狭窄,特别是春运期间经常连过道里都站满了人。在车厢里通行非常困难。在这种情况下,车厢两端两个窄窄的疏散车门远远不能满足疏散的需要。窗户不失为一个好的逃生选择出口,但现在的空调列车窗户为了密闭性好,多为双层玻璃,并且不能开启。虽然说在紧急情况下可以将玻璃砸破,但这窗户并不是任何人都能砸破的,也不是使用任何东西都能砸破。寻找东西砸玻璃也会耽误宝贵的逃生时间。所以说,列车内一旦发生火灾,如果不能及时将其扑灭在萌芽状态,后果将不堪设想。

4、火车象一条长匣子,扑救困难。空调火车内部是一个比较密闭的空间,如果内部起火,救援人员很难快速进入车内进行扑救。另外,火车轨道不同于一般车辆。为了安全原因,火车轨道两侧多用铁丝网围护,并且常常远离公路。所以一旦火车起火,最近的消防救援部队即使能够快速到达现场,其消防车辆也很难快速接近火车实施救火。其灭火前期的准备时间相对较长。

我国消防的工作方针是什么?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第二条:“消防工作贯彻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方针”。

“预防为主,防消结合”就是把同火灾作斗争的两个基本手段 —— 预防火灾和扑救火灾结合起来,在消防工作中,要把火灾预防放在首位,积极贯彻落实各项防火措施,力求防止火灾的发生,无数事实证明,只要人们具有较强的消防安全意识,自觉遵守,执行消防法律、法规以及国家消防技术标准,遵守安全操作规程,大多数火灾是可以预防的。

在现实生活中各种火灾时有发生,因此,我们必须切实做好扑救火灾的各项准备工作,一旦发生火灾,能够及时发现,有效扑救,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一、防火灭火基本知识

(一)物质燃烧的条件是什么? 物质燃烧必须具备以下三个基本条件:(1)可燃物:(2)助燃物:(3)火源:

具备以上三个基本条件,并且三者互相结合、互相作用,物质才能燃烧。例如生火炉,只有具备了木材(可燃物),空气(助燃物),火柴(火源)三个条件,才能使火炉点燃。一切防火灭火行为都是为了防止或终止燃烧条件互相结合互相作用而采取的针对性措施。

燃烧三要素

燃烧的产生必须同时具备三个条件,即:可燃物、助燃物和着火源。缺少任何一个条件都不能燃烧,而且三个条件必须相互结合,相互作用,否则也不会产生燃烧。

可燃物:凡能与空气中的氧气或其他氧化剂起剧烈反应的物质叫做可燃物质。例如:固体中的木柴、干草、棉花、纸张、布匹、地毯等;液体中的汽油、柴油、煤油、酒精等;气体中的氢气、煤气、液化石油气、电石气等等。

助燃物:凡是能够帮助和支持燃烧,起氧化作用的物质都叫助燃物。例如:氧气、氢气、高锰酸钾、氯酸钾等等。

着火源:凡是能引起可燃物质燃烧的热能源,都叫着火源。例如:火柴和打火机的火焰、烟蒂火、油灯火、蜡烛火、炉火、电线短路打火等,以及化学能、聚集的日光等等。

(二)火灾的定义与分类

一、火灾的定义:在时间和空间上失去控制的燃烧所造成的灾害。(GB5907-86)

二、火灾的分类火灾分为A、B、C、D四类(GB4968-85) 1. A类火灾:指固体物质火灾。这种物质往往具有有机物性质,一般在燃烧时能产生灼热的余烬。如木材、棉、毛、麻、纸张火灾等。 2. B类火灾:指液体火灾和可熔化的固体火灾。如汽油、煤油、原油、甲醇、乙醇、沥青、石蜡火灾等。

3. C类火灾:指气体火灾。如煤气、天然气、甲烷、乙烷、丙烷、氢气火灾等。

4. D类火灾:指金属火灾。指钾、钠、镁、钛、锆、锂、铝镁合金火灾等。

(三)几类常见灭火器的灭火原理和使用方法

一、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原理和使用方法是什么?

二氧化碳灭火剂是一种具有一百多年历史的灭火剂,价格低廉,获取、制备容易,其主要依靠窒息作用和部分冷却作用灭火。二氧化碳灭火器主要用于扑救贵重设备、档案资料、仪器仪表、600伏以下电气设备及油类的初起火灾。在使用时,应首先将灭火器提到起火地点,放下灭火器,拔出保险销,一只手握住喇叭筒根部的手柄,另一只手紧握启闭阀的压把。对没有喷射软管的二氧化碳灭火器,应把喇叭筒往上扳70—90度。使用时,不能直接用手抓住喇叭筒外壁或金属连接管,防止手被冻伤。在使用二氧化碳灭火器时,在室外使用的,应选择上风方向喷射;在室内窄小空间使用的,灭火后操作者应迅速离开,以防窒息。

二、干粉灭火器的灭火原理和使用方法是什么?

干粉灭火器内充装的是干粉灭火剂。干粉灭火剂是用于灭火的干燥且易于流动的微细粉末,由具有灭火效能的无机盐和少量的添加剂经干燥、粉碎、混合而成微细固体粉末组成。它是一种在消防中得到广泛应用的灭火剂,且主要用于灭火器中。除扑救金属火灾的专用干粉化学灭火剂外,干粉灭火剂一般分为BC干粉灭火剂(碳酸氢钠)和ABC干粉(磷酸胺盐)两大类。一是靠干粉中的无机盐的挥发性分解物,与燃烧过程中燃料所产生的自由基或活性基团发生化学抑制和副催化作用,使燃烧的链反应中断而灭火;二是靠干粉的粉末落在可燃物表面外,发生化学反应,并在高温作用下形成一层玻璃状覆盖层,从而隔绝氧,进而窒息灭火。另外,还有部分稀释氧和冷却作用。干粉灭火器最常用的开启方法为压把法,将灭火器提到距火源3到5米后,拔去保险销,喷管对准火焰根部,反复压下压把,灭火剂便会喷出灭火。开启干粉灭火棒时,左手握住其中部,将喷嘴对准火焰根部,右手拔掉保险卡,顺时针方向旋转开启旋钮,打开贮气瓶,滞时1-4秒,干粉便会喷出灭火。

三、简易式灭火器的适用范围和使用方法是什么? 简易式灭火器是近几年开发的轻便型灭火器。它的特点是灭火剂充装量在500克以下,压力在0.8兆帕以下,而且是一次性使用,不能再充装的小型灭火器。按充入的灭火剂类型分,简易式灭火器有1211灭火器,也称气雾式卤代烷灭火器;简易式干粉灭火器,也称轻便式干粉灭火器;还有简易式空气泡沫灭火器,也称轻便式空气泡沫灭火器。简易式灭火器适用于家庭使用,简易式1211灭火器和简易式干粉灭火器可以扑救液化石油气灶及钢瓶上角阀,或煤气灶等处的初起火灾,也能扑救火锅起火和废纸篓等固体可燃物燃烧的火灾。简易式空气泡沫适用于油锅、煤油炉、油灯和蜡烛等引起的初起火灾,也能对固体可燃物燃烧的火进行扑救。使用简易式灭火器时,手握灭火器简体上部,大拇指按住开启钮,用力按下即能喷射。在灭液化石油气灶或钢瓶角阀等气体燃烧的初起火灾时,只要对准着火处喷射,火焰熄灭后即将灭火器关闭,以备复燃再用;如灭油锅火应对准火焰根部喷射,并左右晃动、直至扑灭火。灭火后应立即关闭煤气开关。或将油锅移离加热炉,防止复燃。用简易式空气泡沫灭油锅火时,喷出的泡沫应对着锅壁,不能直接冲击油面,防止将油冲出油锅,扩大火势。

(四)发生火灾,先报警还是先灭火

通常情况下,发生火灾后,报警与救火应同时进行。救火是分秒必争,早报警,消防车就会早到,把火灾扑灭在初起阶段;耽误了时间,小火就可能变成大火,小灾就会变成大灾。火灾的发展常常难以预料,有时似乎火势不大,认为自己能够扑救,但是往往因各种因素,火势会突然扩大,此时才报警,会耽搁灭火。据统计,火灾损失的大小与报警迟早有很大的关系。因此,发生火灾应牢记报警与救火同时进行。 发生火灾,现场只有一个人时,应一边呼救,一边进行灭火。如果认为无能力扑灭这次火灾,就应该赶快报警,并在报警的路上边喊边跑,以便取得群众帮助。

报警时应沉着、准确地讲清起火所在地区、街道、房屋门牌号码或起火单位,燃烧物是什么,火势大小,报警人姓名以及所用的电话号码。

二、火场逃生十三诀

每个人都在祈求平安。但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一旦火灾降临,在浓烟毒气和烈焰包围下,不少人葬身火海,也有人死里逃生幸免于难。“只有绝望的人,没有绝望的处境”,面对滚滚浓烟和熊熊烈焰,只要冷静机智运用火场自救与逃生知识,就有极大可能拯救自己。因此,掌握多一些火场自救的要诀,困境中也许就能获得第二次生命。

第一诀:逃生预演,临危不乱。

每个人对自己工作、学习或居住所在的建筑物的结构及逃生路径要做到了然于胸,必要时可集中组织应急逃生预演,使大家熟悉建筑物内的消防设施及自救逃生的方法。这样,火灾发生时,就不会觉得走投无路了。

请记住:事前预演,将会事半功倍。

第二诀:熟悉环境,暗记出口。

当你处在陌生的环境时,如入住酒店、商场购物、进入娱乐场所时,为了自身安全,务必留心疏散通道、安全出口及楼梯方位等,以便关键时候能尽快逃离现场。

请记住:在安全无事时,一定要居安思危,给自己预留一条通路。

第三诀:通道出口,畅通无阻。

楼梯、通道、安全出口等是火灾发生时最重要的逃生之路,应保证畅通无阻,切不可堆放杂物或设闸上锁,以便紧急时能安全迅速地通过。

请记住:自断后路,必死无疑。

第四诀:扑灭小火,惠及他人。

当发生火灾时,如果发现火势并不大,且尚未对人造成很大威胁时,当周围有足够的消防器材,如灭火器、消防栓等,应奋力将小火控制、扑灭;千万不要惊慌失措地乱叫乱窜,置小火于不顾而酿成大灾。

请记住:争分夺秒扑灭“初期火灾”。

第五诀:保持镇静,明辨方向,迅速撤离。

突遇火灾,面对浓烟和烈火,首先要强令自己保持镇静,迅速判断危险地点和安全地点,决定逃生的办法,尽快撤离险地。千万不要盲目地跟从人流和相互拥挤、乱冲乱窜。撤离时要注意,朝明亮处或外面空旷地方跑,要尽量往楼层下面跑,若通道已被烟火封阻,则应背向烟火方向离开,通过阳台、气窗、天台等往室外逃生。

请记住:人只有沉着镇静,才能想出好办法。

第六诀:不入险地,不贪财物。

在火场中,人的生命是最重要的。身处险境,应尽快撤离,不要因害羞或顾及贵重物品,而把宝贵的逃生时间浪费在穿衣或寻找、搬离贵重物品上。已经逃离险境的人员,切莫重返险地,自投罗网。

请记住: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第七诀:简易防护,蒙鼻匍匐。

逃生时经过充满烟雾的路线,要防止烟雾中毒、预防窒息。为了防止火场浓烟呛入,可采用毛巾、口罩蒙鼻,匍匐撤离的办法。烟气较空气轻而飘于上部,贴近地面撤离是避免烟气吸入、滤去毒气的最佳方法。穿过烟火封锁区,应配戴防毒面具、头盔、阻燃隔热服等护具,如果没有这些护具,那么可向头部、身上浇冷水或用湿毛巾、湿棉被、湿毯子等将头、身裹好,再冲出去。

请记住:多件防护工具在手,总比赤手空拳好。

第八诀:善用通道,莫入电梯。

按规范标准设计建造的建筑物,都会有两条以上逃生楼梯、通道或安全出口。发生火灾时,要根据情况选择进入相对较为安全的楼梯通道。除可以利用楼梯外,还可以利用建筑物的阳台、窗台、天井、屋顶等攀到周围的安全地点沿着落水管、避雷线等建筑结构中凸出物滑下楼也可脱险。在高层建筑中,电梯的供电系统在火灾时随时会断电或因热的作用电梯变形而使人被困在电梯内同时由于电梯井犹如贯通的烟囱般直通各楼层,有毒的烟雾直接威胁被困人员的生命,因此,千万不要乘普通的电梯逃生。

请记住:逃生的时候,乘电梯极危险。

第九诀:缓降逃生,滑绳自救。

高层、多层公共建筑内一般都设有高空缓降器或救生绳,人员可以通过这些设施安全地离开危险的楼层。如果没有这些专门设施,而安全通道又已被堵,救援人员不能及时赶到的情况下,你可以迅速利用身边的绳索或床单、窗帘、衣服等自制简易救生绳,并用水打湿从窗台或阳台沿绳缓滑到下面楼层或地面,安全逃生。

请记住:胆大心细, 救命绳就在身边。

第十诀:避难场所,固守待援。

假如用手摸房门已感到烫手,此时一旦开门;火焰与浓烟势必迎面扑来。逃生通道被切断且短时间内无人救援。这时候,可采取创造避难场所、固守待援的办法。首先应关紧迎火的门窗,打开背火的门窗,用湿毛巾一湿布塞堵门缝或用水浸湿棉被蒙上门窗然后不停用水淋透房间,防止烟火渗入,固守在房内,直到救援人员到达。

请记住:坚盾何惧利矛?

第十一诀:缓晃轻抛,寻求援助。

被烟火围困暂时无法逃离的人员,应尽量呆在阳台、窗口等易于被人发现和能避免烟火近身的地方。在白天,可以向窗外晃动鲜艳衣物,或外抛轻型晃眼的东西;在晚上即可以用手电筒不停地在窗口闪动或者敲击东西,及时发出有效的求救信号,引起救援者的注意。因为消防人员进入室内都是沿墙壁摸索行进所以在被烟气窒息失去自救能力时,应努力滚到墙边或门边,便于消防人员寻找、营救;此外,滚到墙边也可防止房屋结构塌落砸伤自己。

请记住:充分暴露自己,才能争取有效拯救自己。

第十二诀:火已及身,切勿惊跑。

火场上的人如果发现身上着了火,千万不可惊跑或用手拍打,因为奔跑或拍打时会形成风势,加速氧气的补充,促旺火势。当身上衣服着火时,应赶紧设法脱掉衣服或就地打滚,压灭火苗;能及时跳进水中或让人向身上浇水、帮助扑打就更有效了。 请记住:就地打滚虽狼狈,烈火焚身可免除。

第十三诀:跳楼有术,虽损求生。

身处火灾烟气中的人,精神上往往陷于极端恐怖和接近崩溃,惊慌的心理极易导致不顾一切的伤害性行为如跳楼逃生。应该注意的是:只有消防队员准备好救生气垫并指挥跳楼时或楼层不高(一般4层以下),非跳楼即烧死的情况下,才采取跳楼的方法。即使已没有任何退路,若生命还未受到严重威胁,也要冷静地等待消防人员的救援。跳楼也要讲技巧,跳楼时应尽量往救生气垫中部跳或选择有水池、软雨篷、草地等方向跳;如有可能,要尽量抱些棉被、沙发垫等松软物品或打开大雨伞跳下,以减缓冲击力。如果徒手跳楼一定要扒窗台或阳台使身体自然下垂跳下,以尽量降低垂直距离,落地前要双手抱紧头部身体弯曲卷成一团,以减少伤害。跳楼虽可求生,但会对身体造成一定的伤害,所以要慎之又慎。

请记住:跳楼不等于自杀,关键是要有办法。

三、家庭消防安全对照表

本对照表共20小题,这些检查项目主要是针对家庭中经常出现的消防安全方面的问题编制的,您可以定期对照这些题目进行一下自查,发现问题后及时改进。这样,您才可能有一个安全的家。

1、家中电线有无老化、破损现象。

2、电气线路有无超负荷使用情况。

3、电气线路上的插头、插座是否牢靠。

4、家中所用保险丝是否有铜、铁丝代替现象。

5、是否按使用说明书正确使用家用电器。

6、家用电器出现故障后是否仍带病工作。

7、照明灯具是否离可燃物太近。

8、楼梯、走道、阳台是否存放易燃、可燃物。

9、家中是否存放超过0.5公斤的汽油、酒精、香蕉水等易燃易爆物品。在使用汽油、香蕉水时是否远离明火、通风良好。

10、是否在家从事易燃易爆物品生产、加工、经营活动。

11、易燃物是否远离火炉、燃气炉灶。

12、是否有躺在床上吸烟或乱扔烟头的习惯。

13、是否用汽油等易燃液体帮助生火。

14、炉火与燃气炉灶是否同室使用。

15、燃气管道安装是否牢固、软管是否老化。燃气管道、阀门处是否漏气。燃气炉灶处是否通风良好。

16、家庭装修材料是否大多使用难燃、不燃材料。

17、您家中的废纸、书报是否经常清理10

18、火柴、打火机等物品是否放在儿童不易取到的地方

19、就寝前或离开住所前,是否拔掉电源开关,是否熄灭香烛等明火,是否关掉燃气炉灶的气源开关等等。

20、家中是否配置了简易灭火器具。是否制定了火灾逃生预案。

交通安全知识

行走时怎样注意交通安全?

出入执法工作的时候,正是一天中道路交通最拥挤的时候,人多车辆多,必须十分注意交通安全。

1.在道路上行走,要走人行道;没有人行道的道路,要靠路边行走。

2.集体外出时,最好有组织、有秩序地列队行走;结伴外出时,不要相互追逐、打闹、嬉戏;行走时要专心,注意周围情况,不要东张西望、边走边看书报或做其他事情。

3.在没有交通民警指挥的路段,要学会避让机动车辆,不与机动车辆争道抢行。

4.在雾、雨、雪天,最好穿着色彩鲜艳的衣服,以便于机动车司机尽早发现目标,提前采取安全措施。

怎样避免坠入下水管道竖井的危险?

街道上设置有许多下水管道竖井(还有用于安装、检修煤气、通信、供水管线的竖井),在这些竖井的井盖损坏、丢失的情况下,常会发生行人坠入竖井的事故,造成人身伤亡。怎样才能避免这种危险呢?

1.在街道上行走或骑自行车,应精力集中,注意观察路面情况,夜晚路黑或路灯光线不足时更要加倍小心。

2.下雨天道路积水会漫过井口,所以行路时要格外注意,避免意外伤害。

3.发现井盖损坏、丢失,存在潜在危险的情况,可以报告巡逻民警或有关管理人员,以及时排除危险。

横穿马路应该注意什么?

横穿马路,可能遇到的危险因素会大大增加,应特别注意安全。

l.穿越马路,要听从交通民警的指挥;要遵守交通规则,做到“绿灯行,红灯停” 。

2.穿越马路,要走人行横道线;在有过街天桥和过街地道的路段,应自觉走过街天桥和地下通道。

3.穿越马路时,要走直线,不可迂回穿行;在没有人行横道的路段,应先看左边,再看右边,在确认没有机动车通过时才可以穿越马路。

4.不要翻越道路中央的安全护栏和隔离墩。

5.不要突然横穿马路,特别是马路对面有熟人、朋友呼唤,或者自己要乘坐的公共汽车已经进站,千万不能贸然行事,以免发生意外。

骑自行车要注意哪些安全事项?

骑自行车外出比起走路,不安全的因素增加了,需要注意的安全事项如下:

1.要经常检修自行车,保持车况完好。车闸、车铃是否灵敏、正常,尤其重要。

2.骑自行车要在非机动车道上靠右边行驶,不逆行;转弯时不抢行猛拐,要提前减慢速度,看清四周情况,以明确的手势示意后再转弯。

3.经过交叉路口,要减速慢行、注意来往的行人、车辆;不闯红灯,遇到红灯要停车等候,待绿灯亮了再继续前行。

4.骑车时不要双手撒把,不多人并骑,不互相攀扶,不互相追逐、打闹。

5.骑车时不攀扶机动车辆,不载过重的东西,不骑车带人,不在骑车时戴耳机听广播。

6.学习、掌握基本的交通规则知识。

乘坐机动车应该注意什么?

汽车、电车等机动车,是人们最常用的交通工具,为保证乘坐安全,应注意以下各点:

1.乘坐公共汽(电)车,要排队候车,按先后顺序上车,不要拥挤。上下车均应等车停稳以后,先下后上,不要争抢。

2.不要把汽油、爆竹等易燃易爆的危险品带入车内。

3.乘车时不要把头、手、胳膊伸出手窗外,以免被对面来车或路边树木等刮伤;也不要向车窗外乱扔杂物,以免伤及他人。

4.乘车时要坐稳扶好,没有座位时,要双脚自然分开,侧向站立,手应握紧扶手,以免车辆紧急刹车时摔倒受伤。

5.乘坐小轿车、微型客车时,在前排乘坐时应系好安全带。

6.尽量避免乘坐卡车、拖拉机;必须乘坐时,千万不要站立在后车厢里或坐在车厢板上。

7.不要在机动车道上招呼出租汽车。

乘坐火车时怎样保证安全?

长途旅行需要乘坐火车,乘坐火车时应注意下列几点:

l.按照车次的规定时间进站候车,以免误车。

2.在站台上候车,要站在站台一侧白色安全线以内,以免被列车卷下站台,发生危险。

3.列车行进中,不要把头、手、胳膊伸出车窗外,以免被沿线的信号设备等刮伤。

4.不要在车门和车厢连接处逗留.那里容易发生夹伤、扭伤、卡伤等事故。

5.不带易燃易爆的危险品(如汽油、鞭炮等)上车。

6.不向车窗外扔废弃物,以免砸伤铁路边行人和铁路工人,同时也避免造成环境污染。

7.乘坐卧铺列车,睡上、中铺要挂好安全带,防止掉下摔伤。

8.保管好自己的行李物品,注意防范盗窃分子。

乘船时要注意哪些安全事项?

我国水域辽阔,人们外出旅行,会有很多机会乘船,船在水中航行,本身就存在遇到风浪等危险,所以乘船旅行的安全十分重要。

1.为了保证航运安全,凡符合安全要求的船只,有关管理部门都发有安全合格证书。外出旅行,不要乘坐无证船只。

2.不乘坐超载的船只,这样的船安全没有保证。

3.上下船要排队按次序进行,不得拥挤、争抢,以免造成挤伤、落水等事故。

4.天气恶劣时,如遇大风、大浪、浓雾等,应尽量避免乘船。

5.不在船头、甲板等地打闹、追逐,以防落水。不拥挤在船的一侧,以防船体倾斜,发生事故。

6.船上的许多设备都与保证安全有关,不要乱动,以免影响正常航行。

7.夜间航行,不要用手电筒向水面、岸边乱照,以免引起误会或使驾驶员产生错觉而发生危险。

8.一旦发生意外,要保持镇静,听从有关人员指挥。 食物安全知识 怎样预防食物中毒?

食物中毒是指由于食用了被细菌污染后腐败变质的食物,或食用了被有毒化学物质污染和本身有毒的食品后而发生的以急性过程为主的疾病。食物中毒一般具有潜伏期短、发病快、短时间内有大量食用过相同食物的人同时发病、所有病人都有相似的以消化道症状为主的临床特征。

预防食物中毒要做到以下几点:

1、不吃变质、腐烂的食品;

2、不吃被有害化学物质或放射性物质污染的食品;

3、不生吃海鲜、河鲜、肉类等;

4、生、熟食品应分开放置;

5、切过生食的菜刀、菜板不能用来切熟食;

6、不食用病死的禽畜肉;

7、不吃毒磨菇、河豚鱼、生的四季豆、发芽土豆、霉变甘蔗等。

为什么不能喝生水及变质饮料?

因为生水中可能含有一些致病微生物如细菌、病毒、寄生虫或虫卵等,此外还可能含有一些对人体有害的化学成份。当饮用了这些不卫生的生水后,就容易患病。而经过加热煮开后的水,致病微生物已被杀死,某些有害化学成份经加热后分解,对人体致病的可能性大大降低或消除了。

变质饮料中有大量的细菌繁殖,这些细菌产生的有毒、有害产物会致人体中毒,出现头晕、头痛、恶心、呕吐、腹痛、腹泻、高热、抽搐等症状,甚至危及生命。因此变质饮料不能喝

食物安全十原则

1、要选购安全食品;

2、食品要烧熟煮透;

3、烹调好立即进食;

4、小心贮存熟食品;

5、再加热的食品要彻底;

6、防止生熟食品交叉污染;

7、保持厨房用具清洁;

8、加工食物前要洗手;

9、防止昆虫类动物污染食品。

10、使用清洁水

安全自救方案

溺水现场急救

溺水现场急救至关重要,应争分夺秒。

1、迅速让溺水者脱离溺水现场;

2、清除口、鼻异物,保持呼吸畅通;

3、溺水者头低位拍打背部,使进入呼吸道和肺中的水流出(注意时间不要长);

4、如有呼吸抑制,迅速行人工呼吸;

5、如有心跳停止,立即行胸外心脏挤压;

6、换上干的衣服、注意保暖;

7、尽快转送医院。夏季多雨水,下雨时不要去危旧房屋、残垣断壁、空旷野外、大树底下、高压电线和变压器旁、沟底或河边避雨,可以在山洞暂时躲避;也不要去河道游泳。

触电现场急救

1、切断总电源。如电源总开关在附近,则迅速切断电源,否则采取下一步措施。

2、脱离电源。用绝缘物(木质、塑料、橡胶制品、书本、皮带、棉麻、瓷器等)迅速将电线、电器与伤员分离。要防止相继触电。

3、心肺复苏。心跳、呼吸停止者立即行心肺复苏。

4、包扎电烧伤伤口。

5、速送医院。

交通伤现场急救

1、正确判断伤情和受伤部位;

2、注意正确的搬动伤员方法,保护脊柱和骨折肢体;

3、按先救命,后救伤的原则,先心肺复苏,后处理受伤部位;

4、迅速止血,包扎伤口,固定骨折;

5、尽快转送医院。

火灾现场急救

1、立即脱离险境,但不能带火奔跑,这样不利于灭火,并加重呼吸道烧伤。

2、带火者迅速卧倒,就地打滚灭火或用水灭火,也可用棉被、大衣等覆盖灭火。

3、冷却受伤部位,用冷自来水冲洗伤肢冷却烧伤处。

4、脱掉伤处的手表、戒指、衣物。

5、消毒敷料(或清洗毛巾、床单等)覆盖伤处。

6、勿刺破水泡,伤处勿涂药膏,勿粘贴受伤皮肤。

7、口渴严重时可饮盐水,以减少皮肤渗出,有利于预防休克。

8、迅速转送医院

第5篇:我们的时代,友谊万岁!——《小时代》读后感

每个人,都会有一个梦,那个梦总是那么美。但现实与梦不同,现实中充满了酸甜苦辣,忧伤、美好、痛苦、激动,交织,这就是成长的历程,在这期间,总有一些人与我们一起哭过、笑过,一起面对困难,一起享受成功,一起接受成长的洗礼。那就是朋友。看过了这本‘小时代’,我只想说,“友谊万岁!”

这本书讲述了性格迥异、观念不同的四个闺蜜,在大学的最后一年找工作实习,顶着压力,面对未知的未来,面对一切难以克服、抉择的事情。她们的友情也因为某些事情一波三折,最终认清友谊的珍贵、难求,彼此更加珍惜,练就了牢不可破的友情。

我们在生活中亦是如此:还记得,有一次,我被男生打了,但是,却让我感受到了友谊的温情。被打之后,我的眼泪不自觉地流了下来。我的好朋友们看见了,忙搁下手头的事情到我的座位上来。有的递给我一张面巾纸,让我擦擦;有的安慰我,让我不要哭了;纪姊更是去替我“报仇”。望着朋友们脸上那焦虑的神情,我的心被深深地感动了,我真想说:“有你们真好!友谊万岁!”却怎么也说不出,只是滑落几滴清泪,是感动的。不管世事变迁,总有人与你相伴,那就是朋友。友谊的力量是无限的,等到你白发苍苍的时候,总会记得曾经有人关心你、支持你,理解你,默默的为你,朋友。

看小时代时,我哭了,我为她们的友谊而动容,她们的互相帮助而动容。小时代,让我更加坚定,友谊是永恒的。我也想对朋友们说,当上了朋友,我们就是有缘的,不管什么,都不能令我们的友情破裂,即使也有怄气,但那只是短暂的,愿得你们心,白首不相离!我们的时代,友谊万岁!

五年级:蝶之恋花

第6篇:最后一头战象 小练笔

1、我想,曾经和我一起浴血奋战的战友们都在战场上牺牲了,而我望着自己的同伴,却无能为力,我只能用尽自己的力量继续去杀敌,去保卫我们的家园,为我死去的战友们报仇!在你们都牺牲之后,我却活了下来。这对于我来说,不是幸运啊,这是一种莫大的耻辱,我心中怀着无限的愤恨和羞耻,因为我没有和你们在一起,没有和你们同甘共苦。我是多么期待,自己可以与你们永远生活在一起。我在这里被抬上岸,这便注定我没有和你们一起死亡的权利,作为曾经和你们一起浴血奋战的战友,我心里没有自豪感,而是充满了羞辱和内疚。但是我又要感谢这里,感谢波农丁和村民们,他们救了我。使我又多活了26个春秋。现在好啦!战友们,我来了,我终于都能和你们一起了。

2、

《再见了“亲人”》

嘎羧看着天边那一轮火红的朝阳,心里波潮起伏。再见了,“亲人”我永远不会忘记你们对我的大恩大德,来生我加倍报还,回想起我的一生:既像天边的朝阳,那么红红火火,在奋勇搏杀的战场,我们挺胸向前,又像这一湖净水,平平淡淡。二十三年前,恩人把我救上岸,使我逃过了死神的魔掌,自从那一刻起,你,就是我的“亲人”! 我想,曾经和我一起浴血奋战的战友们都在战场上牺牲了,我也只能眼睁睁的看着,无能为力。现在,灵堂的门向我敞开着,我在水边被恩人抬上岸,这便注定我没有和你们一起死亡的权利,我也只能用我体内的能量来守卫我们的家园。我走了,二十三年前,我却活了下来,这不是幸运,对我来说而是一种莫大的耻辱,因为,我没有和伙伴们同甘共苦,无限的悔恨,和羞愧。

漫漫长路,死神正在向我招手,战友们,我来了,我终于可以弥补我的罪过,和你们在一起,暗暗的等待东方吐白,再见了,波农丁,再见了,村民们,谢谢你们二十三年来对我的照顾,永远,永远„„。

嘎羧看着天边那一轮火红的朝阳,心里波潮起伏:

回想起我的一生,既像天边的朝阳,红红火火;又像这一湖江水,平平淡淡.我是多么幸运哪,二十三年前我被波农丁救了上来,让我摆脱死神的双手,但我总是要死的......我要走了.

也许,我的兄弟们和死神一起召唤我了……对不起了,我的祖先,我没有去你们留下的象冢,对我而言,波农丁和村民们是我的“家人”,同伴们就是我的兄弟,村寨就是我的第二个家,我要与我的兄弟们同卧一个“百象冢” .我要做一个忠诚的战象.

我已经走向漫漫长路,再见了,各位朋友们,为了心中的梦,我期待着和同伴们一起,再见了,村民们!再见了,波农丁!我走了,谢谢你二十三年前把我救了上来,我不会忘记你和村民们这二十三年来对我的照顾的.我要去和我曾经并肩作战的兄弟们躺在一起了……

然后,他踩着哗哗流淌的江水,当它走到那块龟形礁石上时,心想,那就是当年我倒下的地方吧。它在龟形礁石上面亲了又亲,感受当年硝烟和战友的气息。仿佛是在回忆着当年发生的可怕的事情,它仿佛是看到了当年和日寇战斗时的情景,好像看到了它的同伴们一个个的应声倒地,而唯有它,嘎羧还活着,它就是当年留下的最后一头战象,它现在要回到它的同伴之间,它吼叫着,吼叫声中带着悲痛,像是在告诉朋友们它也就要来了,它心里波涛起伏,想着:“同伴们,我要来了,离开了二十六年的我们又要团聚了。”这时,嘎羧的身体开始膨胀,它的心里酸酸的,就想要哭出来了,它的两条腿皮肤绷得紧紧的,像是在想:“我的一生是那么的红红火火,我现在就要走了,希望大家要保重,我受过你们的帮助,我没有办法报答你,大家都不必为我担心。”过了一会,嘎羧离开了那曾经搏杀过的战场。

再见了,嘎羧

嘎羧在离开寨子后,走了整整一夜,一路上,它一直在哭泣。再见了,住了二十多年的心爱的象房;再见了,跟它相伴了这么多年的人们;再见了,照顾它二十多个春秋的波农丁,再见了!

它一路上走啊走啊,天亮时来到打洛江边。

嘎羧凝望着江面,他回想起来了:它眼前的江水原本是血红的,是它每一个战友的鲜血染红的。它们献出了自己的生命,和它们自己身上的战士一样,一起浴血奋战保卫它们这片土地。

当它走到那块龟形礁石上时,心想,那就是当年我倒下的地方吧。它在上面亲了又亲,感受当年硝烟和战友的气息。这块龟形礁石上,似乎残留着当年搏杀时留下的血液和同伴们的呼唤。想到这里,它似乎看到了,看到了当年与他浴血搏杀

的战友,它们带着当年的伤痕,一个个地站起来了,走到它的身旁,吼叫着。嘎羧朝天吼叫着,想到了当年浴血搏杀的战场,想到了杀害他同伴的日本鬼子,嘎羧眼睛里又布满了愤怒,它离开了打洛江边,离开了当年浴血搏杀的战场。它又走了,它要去找它当年的战友了!

他来到百象冢,这里躺着当年被日本鬼子杀害的八十多头战象。他找了一块平台,站在上面,似乎在说:“朋友们,我来了!”

二十多年了,一直不忘自己的责任的战象,怀念自己的战友,在他同伴们旁边走了。

嘎羧看着天边那轮火红的朝阳,心里波潮起伏:

回想我的一生,既像天边的朝阳,红红火火;又像这一湖江水,平平淡 淡……(上篇已害了你,这是第一段的开头,接着自己想,不然我就害你了)

也许,我的同伴同死神一起召唤我了……对不起了,我的祖祖辈辈,对我而 言,波农丁和村民们是我的“家人”,同伴们就是我的兄弟,村寨就是我的第二个家,我要与我的兄弟们同卧一个“百象冢” 。

(这是第二段的开头和结尾,接着自己想,不然我就害你了)

习惯了在枪林弹雨中冲锋陷阵,习惯了嗅到了弹药与腐烂糅杂在一起的味道。突然很安静。这是一种血腥的寂寞。看到战友们中弹倒下,而自己只能依然冲锋杀敌,这无非是我一生中最大的遗恨与耻辱……

(这是第三段开头的几句,接着自己想,而且不能照抄啊,这是我的“版权”,得到了A+呢,老师还把它在全班读了,我要保护我写到10点半的作文,希望理解)

再见了,村民们!再见了,波农丁!我走了,不带走一片云霞,只留下了,一丝,遗憾……

再见了,嘎羧

嘎羧在离开寨子后,走了整整一夜,一路上,它一直在哭泣。再见了,住了二十多年的心爱的象房;再见了,跟它相伴了这么多年的人们;再见了,照顾它二十多个春秋的波农丁,再见了!

它一路上走啊走啊,天亮时来到打洛江边。

嘎羧凝望着江面,他回想起来了:它眼前的江水原本是血红的,是它每一个战友的鲜血染红的。它们献出了自己的生命,和它们自己身上的战士一样,一起浴血奋战保卫它们这片土地。

当它走到那块龟形礁石上时,心想,那就是当年我倒下的地方吧。它在上面亲了又亲,感受当年硝烟和战友的气息。这块龟形礁石上,似乎残留着当年搏杀时留下的血液和同伴们的呼唤。想到这里,它似乎看到了,看到了当年与他浴血搏杀的战友,它们带着当年的伤痕,一个个地站起来了,走到它的身旁,吼叫着。嘎羧朝天吼叫着,想到了当年浴血搏杀的战场,想到了杀害他同伴的日本鬼子,嘎羧眼睛里又布满了愤怒,它离开了打洛江边,离开了当年浴血搏杀的战场。它又走了,它要去找它当年的战友了!

他来到百象冢,这里躺着当年被日本鬼子杀害的八十多头战象。他找了一块平台,站在上面,似乎在说:“朋友们,我来了!”

二十多年了,一直不忘自己的责任的战象,怀念自己的战友,在他同伴们旁边走了。

嘎羧看着天边那轮火红的朝阳,心里波潮起伏:

回想我的一生,既像天边的朝阳,红红火火;又像这一湖江水,平平淡 淡……(上篇已害了你,这是第一段的开头,接着自己想,不然我就害你了)

也许,我的同伴同死神一起召唤我了……对不起了,我的祖祖辈辈,对我而 言,波农丁和村民们是我的“家人”,同伴们就是我的兄弟,村寨就是我的第二个家,我要与我的兄弟们同卧一个“百象冢” 。

(这是第二段的开头和结尾,接着自己想,不然我就害你了)

习惯了在枪林弹雨中冲锋陷阵,习惯了嗅到了弹药与腐烂糅杂在一起的味道。突然很安静。这是一种血腥的寂寞。看到战友们中弹倒下,而自己只能依然冲锋杀敌,这无非是我一生中最大的遗恨与耻辱……

嘎羧要走了,它回头看看村寨,心想:我的后半辈子就是在这个村寨里度过的,这里就像是我的第二个家,我是多么不愿意离开这里啊!可是,我已经感觉到我的同伴和死神在召唤我了,我不得不离开这里!因为对我而言,我的同伴就是我的兄弟,我要与我的兄弟们同卧一个“百象冢”。

再见了,村民们!我走了,请不要再牵挂我,如果有下辈子,我还会来你们这的!

第7篇:一个人的小时代

时代,看似绵长,优柔寡断,而一旦它背弃起你来,轻易的就像一个陌生人转了身——快得让人花一辈子都回不了神。

或许,是我们都太孤单,只身一人总要向时代妥协,哪怕当时多少豪言壮语,太多人说我们还小却不能否认我们的内心强大,我们不需要经历大风大浪从那么小小的一团长到如今可以担起一份责任,如此艰辛见证我们追求时代的步伐。

没有人告诉我们这么做是对是错,到底这是个物欲横流的时代,觥筹交错中谈成一笔笔生意,如此犬马声色。

朗读的荒野时代,信息发展的时代“一百四十字”的魅力太大,我们抵挡不了,早已错过了品茗时代,迈入星巴克的时代,醇厚的咖啡,我们舍弃不了,不断接受新事物,舍弃旧事物,这是我们自已选择的生活,选择适应这个时代的方式。

可是往往那些个成功人士,总能在这样的时代游刃有余,觉得有些不公,但不得不承认,他们已经掌控了这个时代弱点,否则为何他们敢如此胆大?

刘谦在韩庚家里和韩庚拼酒,输了只好答应义务给韩庚个唱设计魔术,庚饭们听闻比消息,个个喜洋洋:又给我们家庚宝省了嘿,而谦迷们也没觉得亏大度表示:免费就免费,哥们儿情义最珍贵,见多了明星们为名厮杀,偶然有这么桩小事还真挺让人赏心悦目。

或许时代愿意接受我们,只要我们真诚。

去年王功权私奔的时候,他的商业伙伴汉庭酒店CEO季琦说,一次有件十万火急的事情要找王功权,他就短信加电话猛呼,好不容易那头接了,声音还压得很低:“我在一个诗歌朗诵会上等结束了再打给你,抱歉„„”一个执掌数亿资产的老总为了听诗歌而不管生意听起来有点荒缪,可是也没准规定赚钱是正事儿,听诗歌就不是啊,人家就是不爱江山爱诗歌,又有什么不对?

果然,有些人就有资本在这个时代选择自已想要的。

当年的《小时代》惹得我掉了多少眼泪,可是仍有人无情嘲笑,很想说那些人为何自已找不痛快,不对自已胃口大可以不看,人家一直就是这风格,没必要因为你的只言片语而改变,如此纠缠,何必?

承认自已渺小,却不能忽视自已内心强大。

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已的时代。

一个人的小时代。

高二(1)班 王诗旭

上一篇:创造企业统一形象下一篇:八年级历史上册测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