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汉卿的代表作

2024-07-0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关汉卿的代表作(精选9篇)

关汉卿的代表作 篇1

[感天动地窦娥冤] 第三折(选)

【正宫端正好】没来由犯王法,不提防遭刑宪,叫声屈动地惊天!顷刻间游魂先赴森罗殿,怎不将天地也生埋怨。

【滚绣球】有日月朝暮悬,有鬼神掌著生死权。天地也,只合把清浊分辨,可怎生糊突了盗跖、颜渊?为善的受贫穷更命短,造恶的享富贵又寿延。天地也!做得个怕硬欺软,却原来也这般顺水推船!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哎,只落得两泪涟涟。

[关大王独赴单刀会] 第四折(选)

【双调新水令】大江东去浪千叠,引着这数十人驾着这小舟一叶。又不比九重龙凤阙,可正是千丈虎狼穴。大丈夫心别,我觑这单刀会似赛村社。

【驻马听】水涌山叠,年少周郎何处也?不觉的灰飞烟灭,可怜黄盖转伤嗟。破曹的樯橹一时绝,鏖兵的江水犹然热,好教我情惨切?二十年流不尽的英雄血!

[南吕] 一枝花. 不伏老

我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匾、炒不爆、响珰珰一粒铜豌豆;恁子弟每谁教你钻入他锄不断、斫不下、解不开、顿不脱、慢腾腾千层锦套头。我玩的是梁园月,饮的是东京酒,赏的是洛阳花,攀的是章台柳。我也会围棋、会蹴趜、会打围、会插科、会歌舞、会吹弹、会咽作、会吟诗、会双陆。你便是落了我牙、歪了我嘴、瘸了我腿、折了我手,天赐与我这几般儿歹徒症候,尚兀自不肯休。则除是阎王亲自唤,神鬼自来勾,三魂归地府,七魂丧冥幽,天哪,那其间才不向烟花路儿上走!

[正宫] 白鹤子

关汉卿的代表作 篇2

关汉卿立意创新, “初为杂剧之始”[1]。但由于当时统治者对杂剧的偏见, 关于关汉卿的本人材料凤毛麟角, 但是有幸的是我们仍能从当时的点滴材料来接近关汉卿, 探索他的人格。元人熊自得这样描绘关汉卿:“生而倜傥, 博学能文, 滑稽多智, 蕴藉风流, 为一时之冠”[2]。贾仲明在为《录鬼簿》补写的挽词中称关汉卿是“驱梨园领袖, 总编修师首, 捻杂剧班头”[3]。近人王国维在《宋元戏曲史》中也对关汉卿给予了高度评价。

元人许衡这样来评价元代剧作家:“寻思此世人心别, 又爱功名又爱山” (《学题武郎中桃源归隐图》) 。关汉卿则不然, 他不是一味地沉湎于出世、放荡之中, 他在红尘中浪迹, 却渴望对现实的超越。他虽然是时代的弃儿, 但却是艺术的骄子, 杂剧艺术欣喜地迎来了这位经天纬地的戏曲天才。中山大学吴国钦教授引用明代胡侍《真珠船》卷四《元曲》条云:“每沉郁下僚, 志不得伸。如关汉卿……, 于是以其有用之才, 而一寓乎声歌之末, 以舒其怫郁感慨之怀, 所谓不得其平而鸣焉者也”。低下的社会地位及由此产生的对传统守法社会的“离异”意识使关汉卿超越了知识分子固有的传统心态, 具有了创新人格。

关汉卿在自己的作品中毫不忌讳地表达了自己的人格追求。套数[南吕·一枝花]《不伏老》就是他的人格宣言。“不伏老”即不服老, 关汉卿以此为题, 集中表现了自己“虽老不衰, 永不休止”的创新人格。关汉卿不仅积极入世, 超然独立;同时胸襟博大, 挚爱人生, 以下层世人的欢乐为己乐, 以艺术发展的需要为己需。

第一支曲表白了自己“对什么”不服老。有人从贬意出发, 认为关汉卿热衷于“折柳攀花”, 这是妓院老狎客老门槛的自白。但如果深入考察就会发现这种评介是毫无根据的, 我认为, 这里的“花”、“柳”决不是花街柳巷, 而是关汉卿在开拓戏曲艺术过程中, 与下层艺妓共同生存, 并由此发现人生的自由、乐趣与价值后, 决意沿着这条知识分子与民间艺人交流结合的创新道路走下去的一种永不后悔、永不罢休的俏皮话, 是对杂剧艺术的隐喻, 是关汉卿创新人格的具体体现。他不是一味的沉湎于放荡之中, 追求个人的精神解脱。当现实的仕进之途被堵塞时, 他在红尘里浪迹, 渴望对现实的超越和心灵的解脱。当成为真正的浪子后, 他又不无遗恨地记挂着他的满腹经纶, 记挂着自己的生活渴望, 渴望在生活的疆场上驰骋腾跃。

第二、三、四曲则从不同角度表白自己“为什么”不服老。关汉卿对人民对生活充满热爱, 他的“普天下郎君领袖, 盖世界浪子班头”的特殊使命和地位, 使关汉卿对这种人生道路无比挚爱。虽然他已进入老的年头, 但依旧笃志此道。有人说:“人格总根于爱, 没有爱就没有人格, 爱不仅是情人之爱, 夫妇之爱, 朋友之谊, 而且也是对人类对生活对事业对国家的爱”。关汉卿的创新人格也包含着多种爱心, 尤其是对最平凡的生活和最不平凡的事业的执着追求。关汉卿昂扬奋进, 这个“初生的兔羔儿”, 不知经受了多少笼罩和索网, 经历了“老野鸡”和“马儿熟”的转变, 最后才从禁锢中冲脱而出, 找到杂剧创作这条艺术道路。他以不虚度春秋和不落人后的进取姿态, 不断地开拓自己的事业。

从套数[南吕·一枝花]《不伏老》来看, “驱梨园领袖”关汉卿的创新人格体现为以下行为模式:

一、乐群聪慧、本色入世。

关汉卿是“普天下郎君领袖, 盖世界浪子班头”, 作为“玉京书会燕赵才人”的领军人物, 关汉卿时刻用自己的人格来影响一批剧作家和艺术家。他是一位多才多艺的文学家和艺术家, 并具有超常的自信心理, 于是从传统的文人观念中叛逆出来, 向着自已的创新人生大胆迈进。他不但创作了不少优秀作品, 而且亲自组织领导剧团, 自任导演, 参加戏剧演出。明代朱权指出:关汉卿曰:“非是他当行, 本是我家生活, 他不过为奴隶之役, 共笑献勤, 以奉我辈耳, 子弟所扮, 是我一家风月”[4]。关汉卿认为作家创作的剧本由一般演员来演出, 由于他们不是当行, 不理解“我家生活”, 故演来勉强。如果由作家自己来演, 则更能收到演出效果。关汉卿是这样说的, 同时也是这样实践的。他把写戏、演戏认为是“我家生活”, 这种艺术概括, 与杜甫把写诗看作“诗是吾家事, 得失寸心知”的思想情感, 十分相似。明代臧晋叔这样评论关汉卿:“而关汉卿辈争挟长技自见, 至躬践排场, 面傅粉墨, 以为我家生活, 偶倡优而不辞者”[5]。这清楚地说明关氏亲自粉墨登场演出的情况。贾仲明在挽词中说关氏:“驱梨园领袖, 总编修师首, 捻杂剧班头”。这不是清楚地介绍关氏组织领导剧团, 自任编剧、导演和演员吗?

关汉卿不仅自做班头, 为了团结更多的人, 他组织了玉京书会。根据《录鬼簿》和贾仲明所写的挽词等资料来看, 关氏曾与杨显之、赵公辅、岳伯川、费君祥、白朴、王实甫等共同参加玉京书会。为切磋戏曲艺术, 关汉卿还与时人不齿的倡优们来往密切, 关氏为戏曲演员珠帘秀写有《南吕·一枝花》套曲可为例证。

二、胸襟博大、挚爱人生。

关汉卿热爱生活, 享受真性, 渴求真情。关汉卿热衷于“折柳攀花”、“眠花卧柳”的放荡生活。他的生活“伴的是银筝女银台前理银筝笑倚银屏。伴的是玉天仙携玉手并玉肩同登玉楼。伴的是金钗客歌金镂捧金樽满泛金瓯”。他的特殊地位和使命使关汉卿即使进入了“老”的年龄仍笃志此道, 他高唱:“你道我老也。暂休”。他决定与银筝女、玉天仙、金钗客同登玉楼一起生活, 过自己的“更玲珑又剔透”的激情人生。

鲁迅先生曾说:“创作总根于爱”[6]。只有作家自身以平等的心态去体己人生, 才能通他人之悲欢, 真正体察人类的生存境况, 写出深刻动人的作品。关汉卿正是满怀对生活对社会对国家的热爱, 挥动如椽巨笔, 在杂剧作品中表现了社会现实, 体现了丰富的人格理想。试想, 在元以前的中国文学发展史中, 有多少作家能像关汉卿那样“躬践排场, 面傅粉墨, 以为我家生活, 偶倡优而不辞”, 决意为中国女性而“一世里眠花卧柳”呢?

三、超凡脱俗、锐意创新。

关氏超越了前人情感表达的一般路径, 对自己“偶倡优而不辞”的情感, 他纵意放言:“你便是落了我牙, 歪了我嘴, 瘸了我腿, 折了我手, 天与我这几般儿歹症候, 尚兀自不肯休!”在这里我们看到了两首古代诗词的影子, 其一是汉乐府民歌《上邪》:“上邪!我欲与君相知, 长命无衰绝。山无陵, 江水为竭, 冬雷震震, 夏雨雪, 天地合, 乃敢与君绝。”其二是唐五代曲子词《菩萨蛮》:“枕前发尽千般愿, 要休且待青山烂, 水平上秤锤浮, 直待黄河彻底枯。白日参辰见, 北斗回南面。休即未能休, 且待三更见日头。”三者异曲同工, 达到了同样的艺术高度, 尤以关氏的情感表达更见新意。

初调音律和初为杂剧之始的开拓创新之功, 也是关汉卿倍受推崇的重要原因。关汉卿的时代, 虽然杰出的剧作家先后问世, 成功的作品不计其数;但从戏剧体裁的多样性、作品反映生活内容的广泛性和深刻性来考察, 没有哪位作家能与关汉卿比肩。在元明人评元代著名曲家的史料中关汉卿始终名列前茅, 可证明他的突出地位与贡献。钟嗣成在《录鬼簿》中将关汉卿列为“前辈已死名公才人有所编传奇行于世者”中的第一名;周德清在《阳春白雪序》中指出:“关、郑、白、马, 一制新作”;明人朱权虽对关汉卿的曲词有不同看法, 但他也不得不承认关汉卿“初为杂剧之始, 故卓以前列”;朱有燉的《元宫词》指出:“初调音律是关卿”。近人王国维则评介:“关汉卿一空倚傍, 自铸伟词, 而其言曲尽人情, 字字本色, 故当为元人第一”[7]。

关汉卿的描写对象和创作态度集中而专一。在关汉卿的剧作中, 作者总是倾向于赞美被压迫者, 尤其是倍受压迫的妇女;他反对黑暗势力, 尤其是那些代表世俗势力的权豪势要。关汉卿完全站在被压迫者一边, 为中国平民伸张正义、打抱不平。在他心目中完全没有男尊女卑, 在“诸妄撰词曲, 诬人以犯上恶言者处死” (见《元史·刑法志三》) 的元代, 关汉卿的这种超脱情怀就非常难得。关汉卿一反常人, 作品的着眼点不在于表现主人公的命运, 而是着力表现她们在悲剧的境况中反抗黑暗势力的大无畏精神, 以及她们如何冲脱奴性枷锁、追求人性自由的聪明才干。

套数[南吕·一枝花]《不伏老》实则是一幅关汉卿创新人格自画像。

参考文献

[1].钟嗣成 (元) 《录鬼簿》, 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1978年4月出版。

[2].李汉秋、袁有芬《关汉卿研究资料》,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10月出版。

[3].王国维《宋元戏曲史》,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年12月出版。

[4].朱权 (明) 《太和正音谱》,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78年。

[5].王星琦《元曲与人生》, 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1月出版。

[6].戴木才《健康人格导论》, 辽宁教育出版社1992年2月出版。

关汉卿杂剧反映的社会现实 篇3

关汉卿的杂剧中各类人物形象众多,但较集中地塑造了一批被压迫妇女的形象。这些女性身上闪烁着斗争与反抗精神的光辉,寄予了底层人民的理想,同时也鼓舞了当时封建社会底层人民反抗强暴、争取公理的斗志。如善良刚毅的窦娥,泼辣机智的赵盼儿,胆识俱佳的谭记儿,温柔多情的王瑞兰,娇憨倔强的燕燕等,无不跃然纸上。关汉卿没有把重点放在表现社会底层那些孱弱女子的凄凄惨惨上面,而是“更热衷于选择一些坚毅倔强、敢作敢为,能忍辱负重、甚至略带几分粗野泼辣的女性作为剧中的正面人物”。其中,既能突破人物性格单一化的模式,写出人物性格的丰富、复杂性,又能突出她们多种性格中的基本特征。

一、讨伐权豪势要的勇士。这一类作品歌颂人民的反抗斗争、揭露社会的黑暗和统治者的残暴,反映了当时尖锐的阶级矛盾。以《窦娥冤》为例,窦娥作为中国封建社会中的一名劳动妇女,她具有善良、正直、勇敢、坚贞等多方面的性格。她的身世是悲惨的,但从全剧的主要内容——窦娥与恶势力的斗争来看,这个悲剧给观众的感受不完全是眼泪,更多地传达了对压迫者的血泪控诉、愤怒抗议。尤其是高潮部分的第三折,让刑前的窦娥呵天骂地而上,向代表着封建社会根本秩序的天地鬼神发出一连串质问,狠狠地抨击了“为善的受贫穷更命短,造恶的享富贵又延寿”的不公正社会,并对天立下三桩“无头愿”,逼令天地改变常态来昭示自己的冤屈。她凛然不可屈的气概倾倒了千万读者,与此同时,人定胜天、改变现实的意识也得到了具体体现,作者从精神层面给予其充分的肯定。“假使驯顺的羔羊也决心以生命和恶狼决一死战,那只是因为对方把它逼得实在无路可走了。”全剧通过年轻寡妇被封建礼教、泼皮无赖、贪官污吏联合致死的悲惨遭遇,深刻地批判了元代的社会现实;也通过窦娥从逆来顺受到至死不屈的觉醒过程,炽热地鼓舞被压迫者的反抗斗争。

《望江亭》中的谭记儿,也是在权豪势要的逼迫下无处安身。最终,她通过勇敢、机智的斗争维护了自己来之不易的美满婚姻,也给恶势力以沉重的打击。面对豪强势要的进攻,她发出了“你怕他做什么……我呵,怕什么天翻地覆……看(我)怎生的发付他赖骨顽皮”的愤怒,同时又有“我着那厮磕头见一番,恰便是神羊忙跪膝;直着他船横缆断在江心里,我可便智赚了他金牌,着他去不得”这样稳操胜券的乐观战斗精神。谭记儿单枪匹马改扮成渔妇,利用敌人“名”“色”这两个弱点,把杨衙内玩弄于股掌之中,完全掌握了斗争的主动权,最后顺利拿到了势剑金牌和文书,在敌人“懵懂”中大获全胜。谭记儿手无寸铁,却赢得巧妙,赢得干脆。正是以之为代表的普通妇女的智慧和勇气,“才让人们产生了坚信正义定能战胜邪恶的思想,给人们以阳刚的美感。”

二、被排斥在社会之外的一群。《赵盼儿风月救风尘》、《谢天香》等反映妓女生活的杂剧把非难妓女的矛头调转过来,直指向那些非难者;把排斥在社会之外的一群又拉回到社会中来,揭露社会对他们的歧视、侮辱和迫害,以及由此而造成她们的痛苦、愤怒和反抗。关汉卿以这种失真于生活的笔触创造出符合生活真实的妓女形象,猛烈地抨击了罪恶的卖淫制度,从而在一个侧面反映了元代特定历史条件下社会最底层的觉醒。

关汉卿站在知识分子的立场上,从理想的角度描写了她们以自己的美丽、聪敏、机智来抗争命运的故事。他不是大肆炒作风月轶事,而是将焦点凝聚在饱受肉体和心灵折磨的女子身上,着力表现社会对她们的摧残以及她们的抗争;他不是让她们以卑贱委屈的面目上场、以悲惨凄苦的结局下场,更不是要让观众含一汪同情之泪,相反,他笔下的烟花女子鲜活正义、美丽机智,从不同侧面闪耀着完备的人性色彩。《救风尘》中赵盼儿的角色在所有士妓恋杂剧作品中都可谓是亮丽动人。她冷静练达、洞悉世情,对妓女从良有十分清楚的认识:“待嫁一个老实的,又怕尽世儿难成对;待嫁一个聪俊的又怕半路里轻抛弃。”但是,当风尘姐妹遇难时她俨然又是一个女中豪杰,她用妓院中卖笑调情的手段巧施计谋制服了豪强。

谢天香也是关汉卿刻画的一个一心要求跳出娼门的歌妓形象。她聪明伶俐,才华出众,通四书,擅歌词,才思敏捷。她对娼门火坑的极度恐惧和对自由的极度渴望,促使她用一切手段来从良。这是封建社会妓女唯一的出路所在,而这又怎能说不是对那个罪恶娼妓制度的诅咒和反抗呢?阿·托尔斯泰说过,“一个人看上去很平常,等到严酷的命运来敲打他的门,一种伟大的力量——人类的美的力量,就从他的心里汹涌起来。”谢天香们就是在严酷的命运来敲她们的门的时候展示出她们那独特的魅力的。

三、门第婚姻藩篱的冲突者。在封建婚姻中,阶级地位总是首先考虑的因素,它以“门当户对”的形式表现出来,构成了门第婚姻制度。到了蒙古人入住中原的元代,统治者为了标榜自身血统的高贵,以利于民族、阶级的统治,更把门第视为婚姻不可逾越的鸿沟。这样青年男女自由恋爱结合的可能被排除,酿成了一幕幕的婚姻悲剧。基于这样的认识,反映冲决门第婚姻藩篱的作品具有的战斗意义,也是不容低估的。《拜月亭》主要表现女主人公对爱情的执着追求。王瑞兰本是娇羞怯懦、足不出户的兵部尚书之女,她与蒋世隆在患难中萌发了爱情,并结为夫妻。势利的王尚书容不得一个穷秀才女婿,因为在婚姻关系中“不仅对妇女,而且对男子都规定了价格,而且不是根据他们的个人品质,而且根据他们的财产来规定价格。”所以他硬要拆散一对恩爱的夫妻。瑞兰迫于父亲的权威,只好违心地离开夫君,为了“心厮爱的夫妇永不分离,教俺两口儿早的团圆”,她甚至诅咒起被视为尊严的父亲:“谁个无老父,谁个无尊君,谁个无亲爷,从头儿都不似俺爷恨爹爹!”这是一种发内心的强烈抗争,可见其爱之深切!《拜月亭》无情地批判了富贵之家父母与儿女之间感情的虚伪,也进而揭露门第婚姻制度的罪恶——为了维护自己终身富贵和显赫家门,封建家长是不惜拍卖掉子女的终身幸福的!瑞兰就是这样被送上了门第婚姻的祭坛。

《调风月》中的燕燕是一个聪明伶俐的婢女,她爱上了与她自己地位极不相称的贵公子小千户,并希望借此摆脱奴役,实现弃贱从良的愿望。但薄情的小千户要娶贵族小姐莺莺为妻,这使燕燕悲痛交加,并采取了针锋相对的斗争。她性格倔强刚强,不肯善罢甘休,借说媒之名,行破亲之事,破亲不成,便不顾尚书、世袭千户的赫赫声威,大闹婚礼,控诉小千户的背信弃义,诅咒他们的婚礼。这样一位位卑势弱的小丫头竟以正压邪大获全胜,相公夫人不得已“许第二夫人做”。这本身是对封建礼教门第观念的攻击和嘲笑,也是对灭杀人性的奴婢制度的抗议,明显鼓励着青年男女冲破封建罗网,破除门第观念,争取人身自由,体现了剧作家对人性的尊重。

关汉卿的代表作 篇4

摘 要

关汉卿是我国戏曲文学史上最伟大的戏曲作家。他在公案剧、爱情婚姻剧、历史剧中塑造了许多栩栩如生的女性形象,不管是年轻的,还是年老的,也不管是身高位尊,还是身卑位贱,大都塑造得性格鲜明生动,情感强烈丰富。关汉卿所塑造的女性形象大体分为5种:敢于斗争、善于斗争;追求婚姻自由,反抗封建礼教;多才多艺、兰心蕙质;深明大义、勇于牺牲;弃贱从良、追求做人的权利。这些女性形象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女性观、关汉卿所生活的时代背景以及个人的独特魅力有着密切的`关系。当然,正视其成就就不能无视其局限,关汉卿的思想受到1定的历史条件和阶级地位的制约,而这种制约也必然要在他所创造的妇女形象中明显地表现出来。

关键词:关汉卿;杂剧;女性形象

ABSTRACT

Guan Hanqing is the greatest opera writer in the literature history of opera of our country. He has moulded a lot of vivid womens image in complicated legal case drama , the drama of love and marriage , historical play, no matter a young one, or old, too no matter height location one, the low location of body is lowpriced , mostly mould so that the personality is distinct and vivid , the emotion is strong and abundant Image of women that Guan Hanqing moulds is divided into five kinds on the whole : Struggle of daring , good at struggle; Pursue the freedom of marriage, resist the feudal Confucian or feudal ethical codes; Gifted in many ways, blue heart favor quality ; Understand the important principle thoroughly , dare to die; Abandon and quit from brothel , pursue the right to conduct oneself lowpricedly . These image and China women view , era background and individual unique glamour that Guan Hanqing live of traditional culture there are close relations. Certainly , Face achievement its can ignore his limitation , thought of Guan Hanqing receive certain historical terms and class status restrict, and this kind of restriction must show in the womans image that he create obviously .

关汉卿后感 篇5

《关汉卿》是田汉先生的作品。据老师介绍,历史书里,关于关汉卿的介绍并不多,只是有两句话而已,所以说田汉先生并无太多的史书可以参考。但是也就是这样的作品,才能更好的根据历史背景和现实社会进行更好的融合,而不必受史书的限制,进而刻画出更为鲜明的性格,这一点,田汉先生做到了。

剧中,关汉卿是一位大剧作家,搁在现在就属于是曹禺之类的大家。他同时也是一位医生,一位高明的医生,转为达官贵人看病,但同时他热爱写作,热爱写剧本。因此一方面,他认识一些有钱人,另一方面,他与那些经常写剧本,演杂剧的人也有很好的关系。这里面就有他的知己四姐。四姐虽是风尘女子,但是却性格刚烈,对现实社会不满,却也是无可奈何。她有一句很经典的话:只要你敢写,我就敢演。

这部剧主要是讲关汉卿写《窦娥冤》的历程,窦娥冤是以现实中的人物朱小兰原型为基础,创作出来的。主要揭露了当时社会的黑暗,当官的只为银子,不辨是非,使得社会上有钱的,有权的胡作非为,老百姓却苦不堪言。正是现实中朱小兰的悲惨遭遇和她的悲惨身世,激发了富有正义感的关汉卿提起笔来,要以笔为刀,揭露这个社会的黑暗。在朱莲秀,也就是四姐的大力鼓励之下,关汉卿决定要把这个悲惨的故事用自己的笔写出来,把对朱小兰的同情和对社会黑暗的痛恨全部写出来。最终在朋友的帮助下,一部惊天之作《窦娥冤》问世了。作者也借窦娥写出了对社会的不满:“为善的受贫穷更命短,造恶的享富贵又寿延,天地也做得个怕硬欺软,却原来也这般顺水推船。地也,你不分好歹难为地,天也,你错堪贤愚枉作天„„”

关汉卿座右铭摘抄 篇6

1、自送别,心难舍,一点相思几时绝。 ----《南吕·四块玉·别情》

2、风飘飘,雨潇潇,起会任想以声还唐抟也睡不内开想大如她任并。

懊恼伤怀抱,扑簌簌泪点抛。秋蝉起会任想中噪罢寒蛩起会任想中个才样,淅零零细雨年说格声芭蕉。

3、到头这一生,难逃年来月带大中而当一日。

4、俺哥哥称孤道寡世无双,我关某匹马单刀镇荆襄。 ----《单刀会》

5、旧酒天这,新醅泼,了地瓦盆打个任并于打呵呵。

共成和僧野叟闲吟和,能如家出一对鸡,我出一个鹅,闲快学着内。

6、鸟啼花影里,人立粉墙头。春意两丝牵,秋水双波溜。

(妾弄青梅凭短墙,郞骑白马傍垂杨。墙头马上遥相顾,一见知君即断肠。) ----《白鹤子》

7、【梁州】富贵似侯家紫帐,风流如谢府红莲,锁春愁不放双飞燕。绮窗相近,翠户相连,雕栊相映,绣幕相牵。拂台痕满砌榆钱,惹杨花飞点如锦。愁的是抹回廊暮雨潇潇,恨的是晒曲槛西风剪剪,爱的是透长门夜月娟娟。凌波殿前,碧玲珑掩映湘妃面,没福怎能够见。十里扬州风物妍,出落着神仙。 ----《赠朱帘秀》

8、元?关汉卿《蝴蝶梦》 楔子:“为十家过十家里学就五光明少,人到中年万对道上休; 能年杨自有能年杨福,莫为能年杨作和你忧。” ----《蝴蝶梦》

9、俏冤家,在如她任并来涯,偏要外当觉作打个民向他绿薛堪系龚。

困坐南窗下,向会对清风想念能如家。蛾眉淡了教谁画?瘦岩岩羞于打石榴花。

10、人心不似并里长流 ----《窦娥冤》

11、大洪风们人去浪千叠,引内开想大如她任并这向会要外当人驾内开想大如她任并这小舟一叶。生第不格声对成九重龙凤阙,可正是千丈虎狼穴。大丈会任想格心烈,我觑这单刀心想大似赛村社。

12、蒸不熟,煮不烂,捶不扁,炒不爆,响当当的铜碗豆

13、【尾】我是个蒸不烂、煮不熟、锤不扁、炒不爆、响珰珰一粒铜豌豆。 ----《南吕·一枝花 不伏老》

14、花得出停骏丁,柳没每为缆以师舟。

湖比以都国画船交,湖上骅骝骤。 ----《正宫白鹤子》

15、世情推物理,人生贵适意,

想人间造物般兴废。吉藏凶。凶藏吉。富贵哪能长富贵,日勇昃,月满云蚀,地下东南。天高西北,天下尚无完体。展入愁眉,休争闲气。今日容颜,老于昨日。古往今来尽须如古往今来,恁须尽知。贤的愚的,贫的和富的。到头这一身,难逃那一日。受用了一朝,一朝便宜。百岁光阴,七十者稀。急急流年,滔滔逝水。落花满院春又归,晚景成何济!车尘马足中,蚁穴蜂衙内,寻取个稳便处闲坐地。乌兔相催,日月走东西。人生别离,白发故人稀。不停闲岁月疾,光阴似驹过隙。君莫痴,休争名利。幸有几杯,且不如花前醉。 ----《乔牌儿》

16、雪粉华,舞梨花,再不见烟村四五家。密洒堪图画,看疏林噪晚鸦。黄芦掩映清江下,斜揽着钓鱼槎 ----《大得歌》

17、子规啼,不如归,道是春归人未归。

18、雪纷纷,掩重门,不由人不断魂。

瘦损洪梅韵,要外当觉作打个民向他是清洪洪上村。香闺打个民向他冷落谁瞅着内向会?好一个憔悴的凭阑人!

19、繁华重念《箫韶》歇,急流勇退寻归计。

采蕨薇,洗是非;夷齐等,巢由辈。这两个谁人似得?松菊晋陶潜,江湖越范蠡。 ----《歇拍煞》

20、月明中,琴三弄,闲愁万种,自诉情衷。要知音耳朵,听得他芳心动。司马文君情偏重,他每也曾理结丝桐。又不是《黄河醉翁》,又不是《泣麟悲凤》,又不是《清液闻钟》。

21、秋景堪题,红叶十不将数多溪;松径偏宜,吕菊绕西就便篱。正清樽泼醅,有白衣劝酒杯。官品级,到底成在将济!归,下之如取好年个渊明醉。 ----《碧玉萧》

22、愿朱颜不改常依旧。花中消遣,酒内忘忧。

23、凫短鹤长不能齐,且休提,谁是非。

(是故凫胫虽短,续之则忧;鹤胫虽长,断之则悲。)

24、想上可对小么想小么离易,相见难,小么想小么向着失处锁雕鞍? ----《梧叶有觉·想上可对小么想小么情》

25、没年子觉情推物小那自,人生贵适意,想人间造物搬兴废。

26、学了出医有斟酌,下药依《本草》。死的医不就并后西看年军用为以,就并后西看年军用为以的.医死了。 ----《窦娥冤》

27、贤的是他,愚的是我,争什么?

28、莫不是八字天么该载不格一觉没忧?谁似我年军上你上在尽头!须知道人心不似要后长流。

莫不是前觉没着说烧香不到头,今也波生招祸尤?劝今人早能你来觉没修。 ----《窦娥冤》

29、讲论诗词,笑谈街市,学难似风里扬丝,一世常如此。 ----《谢天香》

元代社会情态下的关汉卿杂剧 篇7

一、异族统治下的元代社会与关汉卿杂剧

在元代, 野性粗犷的游牧文化冲击了较高文明的农业文化, 这一社会变迁导致了封建宗法制度的断层, 也使儒学思想伦理体系在碰撞中遭到严重的瓦解和崩溃, 导致整个社会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沦入混沌无序的状态。广大儒生失去了仕进之路, 富贵功名前景黯淡。这些在仕途道路上找不到光明的士子于是带着对现实的深刻认识, 翕然投身于剧本创作, 关汉卿就是最具代表的一个。

(一) 异族统治下的元代社会

元朝的建立, 结束了唐末五代以来长达三百余年的割据局面, 减轻了由于长期战乱给人民带来的灾难和负担。但元朝是由少数民族蒙古族执政的统一封建王朝, 由于蒙古族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比中原落后许多, 因而, 在很多方面与中原地区差距很大, 使得元朝初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处于一种隔阂和冲突的状态。

1、在政治上, 元朝统治者为牢固其政权, 奉行民族压迫政策, 致使民族对立, 且又阶级压迫严重, 吏治腐败。元蒙统治者虽懂得汉族文化的重要性及优越性, 但还是保持了蒙古族原有的军事制度, 形成了元朝所拥有的独特的一种行政体制。由于元蒙统治者在政治上奉行的民族歧视政策和阶级压迫政策, 使得广大下层民众长期处于极端悲苦的境况, 下层人民便不断产生反抗和斗争。关汉卿杂剧中对权贵们横暴不法的揭露, 对官府贪婪凶暴的描述, 正是当时社会的真实映照。

2、在经济上, 由于战乱减少, 社会逐步安定, 农业和手工业得以恢复和发展, 城市商业经济也逐渐兴盛和繁荣起来。元蒙统治者在掌控和稳定政权后, 对农业的发展采取了一系列有利的措施。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繁荣与发展, 就更进一步扩大了城市的规模和促进了城市经济的繁荣。

3、在文化上, 元朝统治阶级对中原文化采取了尊崇与优容的态度, 与以前朝代情况不同的是, 广大知识分子失去了靠科举考取功名的途径, 社会地位下降, 备受时人的蔑视。“穷酸措大”便是元代流行的对文人的一种特殊称呼, 是当时社会中人对他们的一种极端鄙视, 可看出元代知识分子何其穷困潦倒、地位卑下的地步。

(二) 特定时代下的关汉卿杂剧

关汉卿 (约公元1210—1300年间) , 字汉卿, 号己斋叟, 大都人。经历由金入元, 他大约生于金代末年, 卒于元成宗大德初年 (约公元1300年前后) 。他的文学创作主要集中在至元、大德年间, 从事杂剧创作最早, 对推动元杂剧的发展和兴盛居功至伟。关汉卿既是个杂剧作家, 又是梨园中的行手。《析津志》中称关汉卿:“生而调倪, 博学能文, 滑稽多智, 蕴藉风流, 为一时之冠”[1]。足见关汉卿是才华横溢、倜傥不羁, 创作与表演都非常出色, 在元代剧坛上的领袖地位。

关汉卿的杂剧作品大致可划分为社会剧、公案剧、历史剧三种。社会剧主要描写社会问题, 主要通过当时社会中普遍的生活现象来反映和揭露。公案剧讲述的是洗雪冤屈、惩罚奸恶之类的故事, 此类杂剧既描写社会问题 (主要是反映和描写了社会中的丑恶现象) , 又寄托着下层人民呼唤英豪出现拯救苍生的期盼。历史剧在元杂剧的数目上占绝对性优势, 但其实质也是以反映现实为旨归。例如历史剧《单刀会》, 通过对主人公关羽英雄形象的塑造, 流露出浓厚的“拥刘反曹”维护汉族统治政权的民族意识、民族情感, 同时反映了人民大众渴望和平的生活。

关汉卿在杂剧中对这些权贵贪官们不法行径的揭露, 其矛头是暗指元朝统治阶级的。如窦娥对“天地”的指斥和诅咒, 就是对人间最高统治者皇帝的控诉。而杨衙内藉以标取白士中首级的“势剑金牌”, 正是象征着神圣不可侵犯的皇权, 像桃杌、杨衙内这类无恶不作、横行霸道的权豪势要们, 其穷凶极恶的罪恶行径, 就是因为有着最高统治势力的撑腰。因此, 关汉卿杂剧对异族统治下的元代社会中的恶势力的揭露和抨击, 具有难能可贵的勇气和反抗精神。

二、儒生落魄的传神写照

在《录鬼簿·序》中钟嗣成述道:“余因暇日, 缅怀古人。门第低微, 职位不振。高才博艺, 俱有可录”[2]。由此可看出, 即便是当时的钟嗣成对杂剧创作者们也未必有足够清醒的认识。他杂剧创作者称为“移宫换羽”之辈, “移宫换羽”者, 伶优之类人也。可见当时社会对杂剧家们身份地位的看法和定位。因为杂剧创作多为仕途堵塞的知识分子所为, 他们或迫于生计, 或只为浇胸中块垒, 似乎从事杂剧创作不是一件光荣的事, 乃非心中之所愿。

元代初期, 知识分子在物质上和精神上都缺少了依靠, 生活穷愁潦倒, 精神上很苦闷, 即使不迫于生计问题, 内心的压抑也无处宣泄, 纷纷投身于杂剧创作, 这样既可以解决生计问题, 糊口安家, 又找到了施展才华之场所。在当时的首都大都活跃着很多从事剧本创作的“书会才人”, “书会才人”在这种厚实的生活经验积累下, 有着很高的创作热情, 他们的创作热情一定程度上就推动了杂剧的繁荣和发展。

自隋唐实行科举取士以来, 寒门士子就有灿烂的政治前途和优越的社会地位。他们对人生前程是踌躇满志充满热情的, 即便他们仕途功名未获, 还只是一介书生, 也会被世人称为是“白衣卿相”, 摆在一种受人敬重的地位。因为他们的知识和才华可以通过科举来个鲤鱼跳龙门出人头地, 有着触手可及的似锦前程。到了元时期, 整个社稷始由还带着奴隶制时代的野蛮习性的少数民族统治, 他们尚武轻文, 在与汉族文化的融合中始终存在隔阂, 对汉族知识分子不甚足够重视, 对他们的社会地位给予贬低。在中国的封建制社会中, “士”是一个很特别的阶层, 士子和凭借土地就能得以生存的农民不一样, 他们在还没有进入当朝的统治阶级内前, 是没有可靠和稳定的经济来源的, 收入甚微, 其经济状况不难想象。元代有句俗语:“生员不如百姓, 百姓不如祗卒”, 更甚的是“小夫贱隶, 亦以儒为嗤诋”[3]。关汉卿杂剧中的儒生受到了各层人们的鄙视, 有达官权贵们的歧视;商人们的讥嘲;甚至富户之家中婢仆们的白眼;到章台楚馆, 更要受势利的鸨母们的侮辱, 这都是广大下层知识分子所遭受过的切身体验和痛苦经历。儒生们无法在现实中获得任何有力的后盾, 前途又是异常地暗淡, 加之世人颐指气使的鄙夷眼光, 儒生对自己的处境和遭遇是极为不满和失落的。

三、社会底层百姓困顿生活的聚焦

在关汉卿的社会剧中, 下层人民随时有可能遭到灭顶之灾, 如窦娥、谭记儿、王氏三兄弟等, 在强权的高压之下, 面临各种生存危机, 就连正常的生存要求都无法得到满足, 足见压制之强大, 这种生存压制来自现实社会的各个层面。从社会经济层面来看, 下层人民求生乏术, 如窦天章是“幼习儒业, 饱有文章”的穷书生, 生计维艰, 借高利贷度日, 但无力偿还, 只好忍心将女儿抵债。窦天章与女儿窦娥被迫分离的场面就合盘托出了穷苦人民的辛酸血泪, 烘托出了下层人民艰辛的生活;从社会政治层面来看, 执政者及其培养的爪牙凭借手中的权势扰民害民。权豪鲁斋郎一出场自道:“街市小民闻吾怕, 则我是权豪势要鲁斋郎”。这霸道的口气就活现出他是一个权势者和流氓恶棍的结合体, 这类黑恶势力到处扰民毒民, 细民又不能奈他如何, 衬托了城市细民的无奈和悲痛;从社会法律层面来看, 执法者贪婪昏庸, 将下层人民申诉正义、以求保护的一把最有力的保护伞撕得七零八落。如《绯衣梦》中的理刑官贾虚, 不是官人更像商人, 将诉讼称作“买卖”, 自己不审案, 而是将审案权交给外朗, 坐收贿赂之钱财, 残害无辜良民。在关汉卿的杂剧世界中, 充满了来自各个层面的扰民害民的恶势力, 他们为了满足一己私欲, 对下层人民进行残酷的欺压, 这种强权下的压制使人深深感到这是一个不公世道, 普通民众生存艰难, 社会环境极端恶劣。

在这种混浊的社会环境中, 由于政治上的极不公平造成的腐朽黑暗, 葛彪、鲁斋郎之类的混世魔王则能凭借着手中的权力资本横暴不法、为所欲为, 造成了一个天理不存的黑暗世界。权豪势要鲁斋郎是个“随朝数载, 谢圣恩可怜, 除授今职”的宠臣, 是当朝者在民间的代表, 但不为民造福, 利用手中的大权, 翻手为云, 覆手为雨, 无法无天, 横行霸道, 抢夺人妻。身处社会底层的小市民银匠李四和位居小职的六案都孔目张珪都被他迫害得妻离家破。这些政治资本拥有者是一股强大的扰乱社会秩序的恶势力, 反映出了现实生活中不平等的封建制度的黑暗丑恶, 下层社会中的人民在所谓的太平气象假象下过的是苦不堪言、动辄得咎的生活。关汉卿杂剧中展示的权豪势要对下层民众的残酷压迫, 逼近现实生活的层面。从关汉卿以反映时代生活和人物遭遇的创作旨归而言, 其剧本一定程度上也就展示了元代吏治黑暗的社会现实。

在关汉卿社会现实剧的展示中, 细究权豪势要等对普通民众的生存压制, 归根结底, 是其现实制度的原因, 即森严的封建等级制度、元蒙统治者始终奉行的民族压迫歧视政策, 这是造成了普通民众无力主宰自己命运的深层原因。还有封建社会的统治集团占有了绝大部分的政治资本, 权力过分集中在少数人手中, 人的本能欲望由于受到的有力约束少、自我又不控制而膨胀, 所以就造成了大多数普通民众的生存危机。

四、小结

元代异族统治下的特殊社会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情态, 折射出了元代社会中民族矛盾和阶级冲突的尖锐性和不可调和性。在这种社会情态下, 元代知识分子特别是南人中的汉族知识分子的社会地位急转直下。绝大多数举步维艰、穷困愁苦, 被迫走上了一条完全不同于传统文人的道路, 流落街头, 卖文卖字, 测字算卦, 更多的则涌入了勾栏瓦肆, 专门从事杂剧创作, 充当“书会才人”。对于熟读儒家经典作品、深受儒家思想影响的知识分子来说, 最大的痛苦莫过于山河破碎、江山易主所造成的家破国亡与人格受辱。而关汉卿是亲身经历过金、宋被蒙古铁骑灭亡之难, 对此更是感同身受, 有着切肤之痛。他与经过血与火交织洗礼的大多数知识分子一样, 对蒙古铁骑席卷江南所造成的生灵涂炭、民不聊生的现状痛心疾首, 面对这一时代的巨大变化, 转而进入一种迷惘地寻找失魂落魄的自我、惆怅而酸楚地求索着人生和社会的境地。

参考文献

[1]熊自得.析津志[M], 北京:北京古籍出版社, 1982:19

[2]钟嗣成.录鬼簿[M],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1978:1

关汉卿的代表作 篇8

关键词:关汉卿 元杂剧 《望江亭》 戏剧性

20世纪20年代,世界戏剧史专家谢欧顿·契尼指出:“中国的戏剧文学从来不曾发展到西方索发克里斯或莎士比亚那么了不起……它的‘效果'既不戏剧化,又无法动人感情。诸如紧凑的结构,悬疑,心理描写,不是全部被忽略,就是稀薄异常。”[1]诚然,中国传统戏剧的形式总体来说,类似于西方史诗与抒情诗,抒情的成份偏重,但它也有许多不合于西方戏剧的地方,元杂剧在戏剧技巧的运用上就比较成熟,堪与英国伊丽莎白一世时期的戏剧相媲美,尤其元杂剧“本色派”代表关汉卿。他“一空依傍,自铸伟词”的创作,就已经充分显示了他对戏剧——这一独特的时空艺术的驾驭能力,体现了他成熟和敏锐的戏剧意识与独特的戏剧风格。

一、成熟和敏锐的戏剧意识

现以《望江亭》为例来说明,在这个轻松的喜剧中,可以看到双线交织的线索结构非常清晰,情节紧凑、延宕,悬念的设置也相当娴熟、合理,可以说,这是一个很有“戏味”的较成熟的戏剧作品。

(一)戏剧冲突此起彼伏、扣人心弦

第一折中当白道姑极力游说谭记儿嫁给白士中时,就已形成嫁与不嫁的矛盾。谭顾及自身的长久幸福起初不愿意,然而在与白的舌辩中渐渐退让,最后矛盾在白道姑的“万求不如一吓”和谭记儿的“只愿他肯、肯、肯做一心人,不转关”的妥协中得以清解。第二折中“花花太岁为第一,浪子丧门世无双”的杨衙内一出场,就要以“标取白士中首级”挑起矛盾,使观众刚刚松弛的神经又绷起来,剧情得以深入,而这一矛盾的解决略费周折,其它一系列小矛盾穿插其中,围绕它而展开。诸如白士中得知消息后对谭记儿说与不说的矛盾;杨衙内丢失势剑金牌后取白士中首级还是被白治罪的矛盾,所有这些矛盾冲突都以白、谭和杨及他的走狗构成的两条线索为主轴,层层推进,个个化解,直到最后智取金牌,得到圣旨免罪而大团圆,一气呵成,引人入胜。剧作情节虽曲折却不枝蔓,令人又惊又喜,充分迎合了观众的审美心理和欣赏趣味,显示了不同于诗词曲的独特的戏剧属性。

(二)悬念设计环环相扣,延宕手法的自如运用

第一折楔子中的白士中就躲到了壁衣后头,他能否和谭记儿结为夫妇成了第一个悬念。接着,两人短兵相接之后的神速结合,虽然有些不合生活的逻辑,但也是剧作家为了使剧情顺利展开而对生活的压缩与提炼,同时,也极大的满足了观众的期待心理。末尾白道姑的“观中怕惹风情事,故使机关配白郎”,又在一片春和景明中暗示着暴风骤雨的来临。果然第二折杨衙内的出场证实了白道姑的预言,而谭的“你只睁眼觑者,看怎生的发付他赖骨顽皮”,又一次极大地调动起观众的胃口,使我们以一种比较松弛的心态来看他“下回分解”,因为我们已隐隐知道了“善有善报,恶有恶报”是此剧必然的结局。可以说,这种技巧的运用对关汉卿来说是驾轻就熟,他的《蝴蝶梦》、《鲁斋郎》、《救风尘》已屡试不鲜。

此外,便是延宕手法的巧妙之处。《哈姆雷特》中那个“生存还是毁灭”的犹豫已成为众说纷纭的哲学命题。而早在元代,关汉卿就已充分了解延宕的作用并有意识地运用到创作中,这也是他成为一位伟大戏剧家的敏锐之处。第二折中白士中得到了老院公传来的家书,明白了杨衙内的阴谋,又不想让前来探望他的谭记儿知道,而谭怀疑信是白士中前妻寄来的,于是两人一个埋怨,一个表白,误会不断加深,让人十分着急。本是轻而易举即可解决的问题,作者却有意纠缠,节奏有张有弛,剧情跌宕起伏,有进有退,变化多端。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便不难发现本文开头所引的契尼对中国传统戏剧的评价则显得有些偏颇。

二、关汉卿的戏剧风格在《望江亭》中的体现

“从来豪杰之精神,不能无所寓……王实甫、关汉卿之院本,皆其一生精神之所寓也。”(黄宗羲《靳熊封诗序》)命运不公、世态炎凉使得关汉卿一生浪迹天涯、玩世不恭,极力主张“人生贵适意”,但从他的《窦娥冤》、《拜月亭》、《单刀会》等剧的字里行间,不难看出他作为一位洞悉世态人情、饱尝人生悲欢的“风流才子”内心对社会的强烈关怀,对正义的热切呼唤,对弱小的同情赞喻,对豪强的蔑视痛恨。“一管笔在手,敢搦孙吴兵斗”,的确不是黄宗羲谓之“豪杰”的关汉卿的自夸。

《望江亭》剧中人物形象的塑造更带有强烈的个性风格。关汉卿的“游戏人生”的特色,使剧中角色多带有夸张变形的讽刺性。杨衙内自诩为“花花太岁”、“浪子丧门”,认为“恨小非君子,无毒不丈夫”,扬言“直到谭州,取白士中首级”,看似气势汹汹,来者不善,让人为谭白二人捏汗,谁知他一见谭记儿扮成的“张二嫂”便眉开眼笑,不知所以,轻而易举地被盗去了金牌、文书,到了公堂之上,又连连出丑,甚至准备将他调戏谭记儿的“淫词”当成文书来读。看大势已去,便像小孩似的和白士中商量“如今你的罪过我也饶了你;你也绕过我罢”。甚至还不忘“你有个好夫人,请出来我见一面”。这一系列的言行使人不免怀疑,难道元代的贵族豪强竟这般外强中干、痴笨呆傻?实际上,这里面显然寄寓着关汉卿的价值判断,他借助这出戏剧,剥去生活的绝对真实,展示出本质的真,在他眼中,那些所谓的横行霸道之徒不过是如此不堪一击的纸老虎而已。色厉内荏的酒囊饭袋永远是关汉卿加以丑化、愚弄的对象。关汉卿的讽之辣,见出他的恨之深。关汉卿为人清高,他蔑视达官显贵,更瞧不起为虎作伥的走狗帮凶,剧中张干、李稍两位标准走狗的摇尾乞怜便是关汉卿以哈哈镜手法描绘的典型。尤其第三折一开场,张李二人相继为杨衙内抓鬓边虱子和狗鳖,令人作呕。无情的嘲讽、辛辣的批判虽然有泄一时之气的痛快淋漓,但也不可避免地带有粗疏和雷同之嫌,这正是许多西方戏剧家所谓的中国传统戏剧的通病:既心理描写不够深刻,人物的性格类型化。但从戏剧发展的角度来看,这种最初的概念化人物形象却孕育了以歌舞、象征、风格化为演出艺术的中国传统戏剧的独具风格,同时又对重写实的西方戏剧的“整体剧场”革新给以印证与推动。更何况,关汉卿杂剧中的人物形象,在元代杂剧的时代特色之中,带有作家自己的个性特色,这就是显得尤为珍贵。

另外,谭记儿的果断聪明和白士中的懦弱无能,也不同程度地表现了作家对下层劳动人民的智慧的欣赏和对封建士子死读书不谙世事的迂腐的调侃。如此,谭记儿的行为不正是关汉卿放荡不羁,才气过人的性情的某些侧面反映?而白士中又何尝不是关氏无意功名利禄的某种暗示。

《望江亭》仅仅是关汉卿杂剧作品中较成熟的一篇,并非他的代表作,但我们已看到了关汉卿对此剧技巧的自如运用,以及他的个性风格的突出体现,所以说,比起同时代那些为排遣仕途不畅而游戏于戏剧创作的作家,关汉卿的确是有着强烈的戏剧意识与戏剧风格的杰出人物,不愧为“梨园领袖,编修帅首,杂剧班头”。(《续录鬼簿》)

注释:

[1]蓝凡:《中西戏剧比较论搞》,上海:学林出版社,1992年版,第545页。

参考文献:

[1]游国恩等主编.中国文学史[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6.

[2]马欣来.关汉卿集[Z].太源:山西人民出版社,1996.

[3]李汉秋.关汉卿名剧赏析[M].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1986.

关汉卿的代表作 篇9

【南吕】四块玉闲适

关汉卿

意马收,心猿锁。跳出红尘恶**,槐阴午梦谁惊破。离了名利场,钻入安乐窝,闲快活。

【南吕】四块玉闲适

关汉卿

南亩耕,东山卧,世态人情经历多。闲将往事思量过。贤的是他,愚的是我,争什么?

1、下列对两首曲的理解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第一首开头“意马收,心猿锁”使用了比喻,对偶的修辞格,形象生动表达出作者看破红尘的思想。

B、第一首“槐阴午梦谁惊破”用“南柯一梦”的典故,在作者看来,这“梦里功名,幻中富贵”,不过是名缰利锁,并非安乐去处。

C、第二首开头“南亩耕,东山卧”用陶渊明、谢灵运的典故,流露出诗人不关怀世事,归隐山林的思想。

D、第二首末尾“愚”字是自谦之辞,反映作者掩饰锋芒,全身远祸的思想。

2、同为“闲适”,这两首元曲在思想情感上有何异同?(4分)

答案:

1、D(“愚”应当是反语,自我嘲讽,委婉表达对社会现实的讽刺)

2、相同点:都表达了对闲适的隐居生活的向往之情,同时也流露出在现实社会中不得志的苦闷之情。(2分)

不同点:第一首表现出对名利虚幻的慨叹,以及跳出红尘的洒脱之情。(1分)

第二首表现对贤愚不分社会的愤慨和傲岸不屈的慷慨情绪。(1分)

二:

四块玉 闲适①

关汉卿

旧酒投②,新醅泼③,老瓦盆④边笑呵呵。共山僧野叟闲吟和。他出一对鸡,我出一个鹅,闲快活。

南亩⑤耕,东山卧⑥,世态人情经历多。闲将往事思量过。贤的是他,愚的是我,争什么!

【注释】①《四块玉·闲适》是一组小令,共四首,以上选的是第二首和第四首。②投:再酿之酒。③醅(pēi)泼:未滤过的再酿酒。④老瓦盆:粗陋的盛酒器。⑤南亩:语见陶渊明《归园田居》“开荒南亩际,守拙归园田”。⑥东山卧:用晋代谢安隐居东山的典故。

①下列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所选第一首小令,写作者和友人喝酒、吟诗、欢宴的场景,形象鲜明生动,感情真挚脱俗。

B.所选第二首小令中的“他”,不是单指某一人,而是指像陶渊明、谢安这一类的贤达人士。

C.小令题为“闲适”,但并无消极情绪,在闲情中表达的是洁身自爱、不愿与统治者同流合污的美好情操。

D.作者用“争什么!”反问一句,其力量决不亚于慷慨激昂的作品,同样表现了作者傲岸的气骨和倔强的个性。

②作者在《窦娥冤》中大呼“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而在《四块玉·闲适》中却道“贤的是他,愚的是我”。这两处在表现手法上有何不同?分别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4分)

③王国维评价关汉卿的戏曲语言“字字本色”。明代评论家王骥德说:“作剧戏,亦须令老妪解得,方人众耳,此即本色之说也。”请从上在面第一首小令中任选一句,具体分析关汉卿本色当行的语言艺术。(3分)

参考答案

①B

②前者直抒胸臆(直接呼告),后者以退为进(反讽、正话反说);(前者)对颠倒黑白的社会现实的愤嫉;(后者)对官场的厌倦、蔑视和憎恨,对清静闲适的隐居生活的向往。

③“他出一对鸡,我出一个鹅,闲快活”一句,生动地写出了作者和山僧野叟凑菜肴欢宴的景象,富有浓厚的生活气息,真切,自然,通俗易懂,表现了作者不俯仰随俗,追求安闲自适生活的志趣。

附加

【南吕】四块玉·闲适

其一

适意行,安心坐,渴时饮饥时餐醉时歌,困来时就向莎茵卧⑴。日月长,天地阔,闲快活!

其二

旧酒投⑵,新醅泼⑶,老瓦盆边笑呵呵,共山僧野叟闲吟和。他出一对鸡,我出一个鹅,闲快活!

其三

意马收,心猿锁⑷,跳出红尘恶**,槐阴午梦谁惊破⑸?离了利名场,钻入安乐窝,闲快活!

其四

南亩耕⑹,东山卧⑺,世态人情经历多,闲将往事思量过。贤的是他,愚的是我,争甚么⑻?

注释

⑴莎(suō)茵:指草坪。

⑵投:本作“酘”(dòu),指再酿之酒。

⑶醅(pēi)泼:醅指未滤过的酒;泼即“酦”(pō),指酿酒,新醅泼是说新酒也酿出来了。

⑷意马、心猿:是来自佛教经典中的典故。把人的名利心比作奔腾的马、烦躁的猿,必须拴住、锁着才能静得下来。

⑸槐阴午梦:即南柯梦。据唐人传奇《南柯太守传》,书生淳于棼醉卧槐荫下,梦为大槐安国附马,任南柯郡太守荣华富贵显赫一时;醒来发现大槐安国就是槐树上的大蚂蚁洞,南柯郡就是槐树最南枝上的小蚂蚁洞。

⑹南亩耕:典出《诗经·豳风·七月》:“同我妇子,馈彼南亩,田唆至喜。”

⑺东山卧:用东晋谢安的典故。谢安曾隐居在东山(今浙江上虞县西南),后入朝为相。后来人们常用“东山高卧”形容那些高洁之士的隐居生活。

⑻甚么:即“什么”。

译文

其一

想走就轻轻松松地走,想坐就安安静静地坐。渴了就喝,饿了就吃,酒喝醉了就唱几曲山歌,困了就在草地上躺一躺。日月漫长,天地宽广,休闲的日子好快活。

其二

老酒已经再次酿过,新酒也酿造出来了,大家围着老瓦盆一个个笑呵呵,和山僧村翁一起饮酒唱和。他出一对鸡,我出一个鹅,休闲的日子好快活。

其三

拴住了意马又把心猿来锁,跳出那人心险恶的红尘**,大白天南柯梦几人惊醒过。离开了名利争夺的场所,钻入自己手造的安乐窝,休闲的日子好快活。

其四

像陶潜一样在南边地上耕作,像谢安一样在东边山上仰卧,经历的世态人情那样多。闲暇时把往事一一思量过。贤明的是他,愚蠢的是我,还争个什么呢?

创作背景

关汉卿《四块玉·闲适》这四首小令,创作于元代初期,具体作年不详。在元代,道教盛行、社会 黑暗,一些沉抑下僚、志不获展的知识分子常流露出深沉意识和消极思想,如马致远、白朴等;就是那些仕途亨通、春风得意的知识分子,在诗歌中也常常流露出这种意识,如卢挚、姚燧等。他们都像看破红尘,参透荣辱,沉默而不敢言,趑趄而不敢进,只想退出那“车尘马足,蚁穴蜂衙”的官场,走到那“闲中自有闲中乐,天地一壶宽又阔”的世界里去。关汉卿这一组小令就是这种意识的代表。[1]

4作品鉴赏编辑第一首曲子概括写出闲适生活的情景,反映了作者的心境比天地更空旷,他似乎什么思绪都没有,进入了一种顺其自然的境界,正如《庄子·逍遥游》所言:“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意思是顺应着万物的本性,跟随着自然界的变化,生活在无始无终、无边无际的虚无缥缈之中,对什么也不依靠,这就是道家所说的无为逍遥的境界。作者的闲适,正是向往着这种境界,“闲快活”是进入这一境界的心情。

其实作者未必就如此闲适,快活得似神仙。如果深人了解作者当时的社会环境,也许可以看到快活的背后积淀着无穷的辛酸和苦闷。在中国长期的封建社会里,文人们最甜的梦是“学而优则仕”,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一旦雁塔题名,龙门跳进,便可大展才华,或为国家效劳,或为私利奔波,就都有了权力的保障,实现理想也方便多了。可惜元代这条路是那么坎坷而狭窄,荆棘丛生,陷阱遍布,一不小心跌倒下去,就会遭到灭顶之灾。蒙元统治者实行民族压迫政策,汉人属于三、四等人,处于下层;而知识分子,则为下层之下,所谓“七匠八娼九儒十丐”,可见,在“只识弯弓射大雕”的权贵们面前,儒生们显得何等可怜,其斯文早就扫地以尽了。

由高雅之士降而为受欺之民,前程一片渺茫,所以总会伴随着强烈的失落感。当时的剧作家多有此感。石君宝在《秋胡戏妻》中哀叹道: “儒人颠倒不如人!”马致远在《金字经》里也曾发牢骚说:“困煞中原一布衣……恨无上天梯。”关汉卿实际上也同他们一样,对黑暗的异族统治怀着强烈的仇恨,对被压迫被损害的下层人民寄予深切的同情,这样一位满腔忠愤、为人热忱、关心世态、勤奋著述的“梨园领袖”和“杂剧班头”,是决不会超然物外,闲得无所事事的。大丈夫生在世上,理应建功立业,有所作为;即使走不通仕途,也有别的途径可走,关汉卿就是用自己丰富的杂剧为国家、为民族建了大功、立了大业。

第二首曲子描写诗人与朋友诗酒欢宴的惬意场面。

在一个晴朗的日子里,作者村居的房舍里充溢着闲适和舒畅的气氛。旧酒已被重酿过一遍,新酒也已经酿熟了,满屋都散发着香喷喷的酒味。主人呼朋引伴,在自家简陋的方桌上摆上了几个旧瓦盆,里面盛满了菜肴。酒菜虽不是山珍海味,但也还鲜美可口,荤素兼有,颇为丰富。客人们围坐在一起,自自在,不分彼此,一边品嚼着酒菜,一边吟诗唱和;不管是山僧还是野叟,读书人还是农夫,都是老朋友,无贵无贱,无上无下,你一杯,我一盏,你一言,我一语,你一唱,我一和,玩个随心所欲,乐个开怀如仙。

有趣的是这次宾主宴会,不是主人礼仪性地宴请客人,而纯属一种友人们“打平伙”式的聚餐,这在特别讲究礼仪的府第和官场,是难以见到的。“你出一对鸡,我出一只鹅”,他带几样自种的蔬菜,大家动手,既做主人,又做客人这种老友平等而真诚的相聚,比起一人掏腰包来招待众人倒是公平合理得多,快活有趣得多,还确实有点返朴归真的情味。

关汉卿用朴质的文笔,描写了乡间生活的这一场景,表现了他追求着一种高雅的情趣。在这里,人们和睦友好,真诚相待,不拘泥于繁琐的礼节,率性而行;邻里之间情同手足,世俗的恩恩怨怨,官场的尔虞我诈,在这里已无影无踪了。杜甫《客至》中写道:“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馀杯。”也是对这种情景的称道。

第三首曲子反映了作者看破红尘、放下名利希望在归隐中安享晚年的内心呼唤。开头就活用了一个成语“心猿意马”。敦煌变文《维摩诘经·菩萨品》云:“卓定深沉莫测量,心猿意马罢颠狂。”又《维摩诘经·香积品》云:“难化之人,性如猿猴,故以若干种法,制御其心,乃能调伏。”这是把人的名心利欲,比作奔腾的野马、跳跃的山猿,只有将它牢牢地拴起锁住,才能安静下来。

人往往为名利所支配,在社会上你争我夺,弄得疲惫不堪,结果害人害己,如幻梦一场。因此,在名利场中,尤其是处于阶级、民族矛盾十分激烈的元代,一些知识分子看穿了名利,力图摆脱它的枷锁。关汉卿也多次流露出这种心态。这同样是元代许多文人的共同心理。如卢挚的“无是无非快活煞,锁住了心猿意马”,庾天锡的“紧地心猿系,罕将意马拴”,都将这种心态表露无遗。

现实的种种险恶,使得文人们不得不长叹。屈原沉江、伍胥伏剑、淮阴饮恨的悲剧在不断地重演着,即便是金榜题名,万里封侯,终忘不了“到头这一身,难逃那一日”。于是立下决心“跳出红尘恶**”,并感慨地诘问:“槐阴午梦谁惊破。”槐阴梦就是南柯梦。午梦等于说“白日梦”。世间人心险恶,人海**浊浪翻滚,世人对未来的奢望乃至已在手中的荣华富贵实质上与南柯一梦没有两样。但真能参破这白日梦的没有几人。这些观察与思考历来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知识份子中勤于思考、勇于探索的人,产生出许多遁迹山林、隐居田园的隐士和逸人。特别是在元朝那种特殊的外族人统治、法律不平等、对知识份子苛酷的社会环境下,许多元代的大知识份子都走上了归隐的道路,其中许多都作过一阵子官还包括一些身居高位的大臣。当然先决条件是这些人心中得能保持正念看到官场污浊、人心险恶时才会退出。如果正念不坚、甚至毫无正念,还不是同流合污、与世沦沉而已。

第四首曲子倾诉了自己为何愿意过闲适的隐居生活的苦衷,可看做是这组小令的总结。他经历了人世间的风风雨雨,看到了贤愚颠倒的混沌现实,没有什么可争的了。曲末一声“争什么”突出了与世无争的思想。

“南亩耕,东山卧”即是作者归隐后的田园生活。“南亩耕”,取陶渊明《归园田居》“种豆南山下”的诗意。在此含有归田躬耕的意味。“东山卧”,用谢安隐居东山的典故。不难得知,似陶渊明、谢安这等雅洁的隐士生活,在作者心中是向往已久的。作者会产生归隐山林之想的原因并非他不关怀世事。恰恰相反,他也曾像陶渊明、谢安等人一样有过治国平天下以济苍生的宏伟抱负,但在亲身经历纷繁万种的世态人情,看透了世态炎凉的社会世相之后,诗人终于若有所悟。恍然回首,“闲将往事思量过”,明白了“世态”为何物,人情又为何物。虽然此处他没有明言,但这首小令之后却让读者心中泛起深沉凝重的波澜。

上一篇:2024幼儿园教师自我鉴定下一篇:关于国庆节的日记 国庆节见闻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