芭蕾经典代表作赏析

2024-06-1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芭蕾经典代表作赏析(精选4篇)

芭蕾经典代表作赏析 篇1

因为《火鸟》讲述了英俊的王子伊凡在丛林中捕捉到了神奇的火鸟,火鸟用一根羽毛换回了自由。王子为解救被魔王卡茨囚禁在城堡中的公主,与魔王进行了一番搏斗,但不幸被魔王捉住。关键时刻,王子用火鸟的羽毛召唤来了火鸟,火鸟帮助王子历经磨难最终消灭了魔王,拯救了的公主,然后一同走向了婚礼的殿堂。

而芭蕾舞剧《火鸟》是由新古典主义音乐巨匠斯特拉文斯基作曲,佳吉列夫俄罗斯芭蕾舞团的著名芭蕾大师米哈伊·福金根据一个古老的俄罗斯传说编剧。该剧舞蹈结构紧凑,观众已看不到游离剧情之外纯娱乐性、表演性的舞段。编导以神采焕发、不可制服和自由自在的姿态塑造了一只“性格傲慢、骄矜”、“没有人的感情”的神鸟。火鸟与王子的双人舞是舞剧最精彩的舞段之一,一反古典芭蕾的“协调”,创造了互相排斥、对抗,充满了戏剧性和紧张度的“不协调”双人舞的典范。

该剧音乐是芭蕾音乐史上的划时代作品,充满了神奇迷幻的气氛,散发着光怪陆离的色彩,具有鲜明的俄罗斯民族特色。它抛弃了后期浪漫主义过于多愁善感的特点,力求运用更客观、纯粹的音乐语言,强调了音乐的造型性。另外,配器追求印象派绚丽多彩的效果;在和声、节奏方面,经常使用不协和和弦、不对称的节奏变换和复合节奏。

《火鸟》的诞生是芭蕾发展史上的重大事件,标志着舞剧创作已越过了大型“古典舞剧”的全盛时期,迈进了现代芭蕾的新阶段。

既然《火鸟》是标志着迈进了现代芭蕾的新阶段,那么就来谈谈现代芭蕾与古典芭蕾的差异吧。

现代芭蕾与古典芭蕾的区分

古典芭蕾是源于意大利宫廷里的舞蹈,以前只有贵族可以跳芭蕾。所以古典芭蕾要求高贵,动作也是根据以前流传下来的舞姿规规矩矩。

现代芭蕾是打破古典芭蕾的传统约束,加入了现代舞的元素,进行了大幅度的改变。更富于想象力,也更有创造力。

现代芭蕾与古典芭蕾的差异

这里我就运用芭蕾舞者的基本功和必须掌握的技巧(开、绷、直、立、轻、准、稳、美、弧、长)来把现代芭蕾与古典芭蕾的作比较吧。

古典芭蕾重在体现单人或双人的表演效果,现代芭蕾在这基础上,较之古典芭蕾,衍生出大型舞蹈和更讲究舞台效果。较为典型的有以芭蕾的形式展现故事的完整情节。这就像电影一样,有从多的芭蕾舞演员扮演不同的角色,在背景音乐中完成特定的动作,虽然某些动作跟日常生活相差无几或完全一样,但这样跟芭蕾特有的动作舞姿结合在一起,有着特别的观赏味道。

古典芭蕾有自己严格的一套程序规范和风格特征,现代芭蕾却吸收多钟姐妹舞蹈的技法,或融合,或借鉴,或创新,创造出丰富多彩的舞姿,不过也离不开芭蕾演员的基本功和必须掌握的技巧(开、绷、直、立、轻、准、稳、美、弧、长)。芭蕾舞中的《天鹅湖》,其演员所表现得舞姿,最能体现古典芭蕾严格的程序规范和风格特征,这个舞剧我们赏析过,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舞台芭蕾演员那曼妙的物资,轻盈的脚步,都是令人震撼的。芭蕾演员那轻盈的身体,柔软的肢体,再加上做出各种高难度的动作,或模仿动物,或超越出人之常态。

古典芭蕾的欣赏思路要求观众提前半小时左右到大剧场,以便能将日常生活中的琐事和烦恼,统统留在剧场的大门外或衣帽那个尘世的空间里,然后静下心来,全身心地投入剧场这样一个非常特殊的,与马路上的拥挤、菜市上的吵闹、单位里的纠纷、家庭里的琐事毫不相关的审美场。接下来,我们还可以用心地研究一下节目单,细读一下剧情梗概、有关评论、舞团简史、编导和舞者介绍等各种有关材料,寻找一下众所公认地芭蕾舞明星,想象一下令人陶醉的音乐名曲,期待一下奢侈华丽的服装和富丽堂皇的布景„„

现代芭蕾的欣赏思路对观众没有任何苛刻的要求,而是为其提供随遇而安的哲学,因为现代生活的节奏压根儿不允许观众,特别是有职业的观众提前半小时

到达剧场,而是在欣赏的过程中强调观众无需任何人之见,只需用随身携带、各不相同的理性知识来理解,用来自生活、五光十色的感性经验来参与即可。

古典芭蕾在单人或双人表演已经显示出高超的舞技和水平,对此,现代芭蕾难以超越,只能在增加人数表演的基础上加以创新和发展,表现出古典芭蕾所未能达到的效果。

在选择音乐方面,古典芭蕾较之现代芭蕾容易,原因:

一、现代芭蕾无论在选择音乐的题材上,还是在选择音乐上的数量上较古典芭蕾多;

二、现代芭蕾,特别是融合了多种舞蹈的技巧,可能一种音乐未能满足表演的需要,这需要选择多种音乐与之相匹配。以上两个原因使现代芭蕾在时间上或精力上所花费的较古典芭蕾多。

现代芭蕾如果是类似电影演出的话,那芭蕾演员的基本功和必须掌握的技巧(开、绷、直、立、轻、准、稳、美、弧、长)则要求较古典芭蕾低。但不能完全丢失古典芭蕾独特的风味,要有所保留,在继承的基础上有所创新。

古典芭蕾抒情的题材较之于现代芭蕾的多。这可能与古典音乐,古典艺术,古典文学作品有关;更有可能与在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中诞生有关。表现人的感情也成了芭蕾舞的重要题材之一。在这题材中,芭蕾演员的每一个动作,都是发自内心的情感,不但从脸部表情,更重要的是肢体所表现出来的与脸部表情高度一致。但是,这样的情况在古典芭蕾中表现得淋漓尽致,现代芭蕾也有,不过,能做出这种效果的不多。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火鸟》为什么是标志着迈进了现代芭蕾的新阶段。因为在剧中,编导用舞蹈作为手段讲述故事,摒弃了旧芭蕾中依靠程式化手势、哑剧交代剧情的方式,每一段舞蹈都对剧情的发展产生作用,而那些群舞也没有纯粹游离于剧情之外的舞蹈,而是起到了“集体配角”的作用。

舞剧的音乐以革命精神,跳出了后期浪漫主义的多愁善感,用更冷静、更纯粹的音乐语言来描绘自然环境,刻画人物形象,具有很高的造型性。常用不和谐的和弦增强音色的层次,突出戏剧性的效果,体现出印象主义的风格特点。

此外,该剧的美术设计也别具一格。编导给舞台美术提供了广阔的创造空间。不再局限于古典芭蕾的特殊要求,而是根据剧情进行合理的创新。因而,剧中火

鸟与公主的服装以及布景打破了传统的古典芭蕾的拘谨,增加了俄罗斯的民间特色和特殊的环境氛围,因而舞剧的效果让人耳目一新。

因而说《火鸟》是标志着迈进了现代芭蕾的新阶段,一点都没有错。

芭蕾经典代表作赏析 篇2

1、《雀之灵》, 传统文化的回归

《雀之灵》是著名舞蹈家杨丽萍的独舞作品, 首次演出在1986年。《雀之灵》的灵感来源于中国南方的傣族, 脱胎于傣族传统的孔雀舞, 是对传统舞蹈的演变和创新。要对《雀之灵》进行赏析, 还需要从傣族的历史文化说起。孔雀舞是傣族人民最古老也是最喜爱的一种舞蹈, 主要源于傣族人民对孔雀的崇拜, 他们认为孔雀是这个世界上最美丽, 最善良的鸟类, 并赋予其吉祥和幸福等多种美好象征, 再往前追溯可能是来自最初部落的图腾文化。孔雀舞在表演时需要一套完整的服饰装备, 舞者头部要戴着宝塔形状的冠和面具, 身上要背着孔雀架子的道具, 以象脚鼓等乐器伴奏, 是云南傣族先人的一种情趣流露, 在孔雀舞的背后, 蕴含着傣族人对生命和自然的热爱。

杨丽萍的《雀之灵》不仅是对传统舞蹈的巅峰, 也是对其的传承和创新。杨丽萍并不是简单搬用傣族舞蹈模式化的动作和风格, 而是在作品中加入更多的情感和舞蹈形象的塑造, 在动作编排上, 开场运用拇指与食指指尖的细微捏合, 中指和无名指以及小拇指自然地翘起, 直观而形象的给人们塑造了孔雀头部的舞蹈造型。之后手臂和肩膀以及腰等各关节的有层次有节奏的律动让人们仿佛真的看见一只机敏又高洁的孔雀。尤其是在中国传统皮影戏的灯光与场景布置之下, 杨丽萍凭借其优美的体型, 柔韧又修长是臂膀伴着细腻轻柔的动作, 通过其手腕, 手指与身体各部分的协调配合向展现出节节伸展的舞姿, 让观众在这种震撼而又安静的光影之中无声无息地被感染, 不知不觉间被吸引, 与舞者产生强烈的共鸣。《雀之灵》之所以成为经典, 不仅仅是因为杨丽萍的优美演出, 更主要的是在于其文化意义上对传统和自然的回归与传承, 在精神上更加趋向于傣族古老的民族信仰和傣族文化的生活支链。在杨丽萍的精湛演绎下, 《雀之灵》不再只是对孔雀的再现, 而是一曲对生命的颂歌, 其中饱含着傣族人民的精神气质和民族信仰的虔诚。

2、《天鹅之死》, 生命的赞歌

欧美芭蕾是西方舞蹈中最重要的舞蹈艺术, 但芭蕾作为一种真正独立的艺术则在十八世纪以后。在此之前, 芭蕾舞是上流社会的专属舞蹈。十八世纪后半夜后, 受启蒙主义的影响, 芭蕾开始注重情感和情节表达, 强调自由和平等, 反映了当时的平民生活。浪漫主义运动时期的芭蕾则趋向飘逸, 技巧和炫示性, 随着当时俄国《睡美人》和《天鹅湖》的出现, 西方古典芭蕾进入最辉煌时期。十九世纪末古典芭蕾因为其一成不变的动作和古板性开始走向式微, 直到《天鹅之死》的出现。《天鹅之死》是西方现代早期芭蕾舞蹈的代表作, 被公认为芭蕾是上最具有生命力的经典之作, 表演者为俄罗斯著名舞者巴甫诺娃。《天鹅之死》是由俄国舞蹈编导米哈伊·福金创作于1905年, 自从首次在俄国的彼得堡演出以来, 每次演出都给人们带来新的感受, 被世界各国人民所喜爱。舞蹈内容主要是对一只濒临在死亡边缘的白色天鹅的最后的美丽姿态。

《天鹅之死》整支舞蹈没有编者刻意安排的故事情节, 更没有一般芭蕾的奢华服装饰品和舞美, 仅仅通过巴甫诺娃一个人流畅的舞蹈动作塑造出一只天鹅死亡之前最后的凄美形象, 并以此来抒发情感和烘托氛围。在钢琴的缓缓伴奏声下, 大提琴的主旋律演奏也渐渐响起, 钢琴与大提琴低沉的声音仿佛能把安静的湖面激荡起层层涟漪。这个时候, 一只全身洁白的美丽天鹅踮着脚尖迈着优雅细碎的步子徐徐跃入欣赏者们的眼帘。流畅的出场动作, 随着演员的呼吸由慢渐快, 她时而振臂想要高飞, 时而又盘旋着坠落到地面, 舞者动作的起起落落时刻能让人感受到其中夹杂的对生的希望和无奈, 就在这种生与死的挣扎中她带着对生命的渴望和向往最终无力地垂下双翅, 直到优雅的倒下。可以看得出来, 在整个舞蹈构划中天鹅的心理路程发展变化是舞蹈的主线, 简明, 清晰。《天鹅之死》的成功在于舞者的肢体带给观者不同的心理变化里程, 带着当时西方文化所倡导的建筑美与形式美的内涵所在。巴甫诺娃将这只天鹅的全部美丽构筑在充满情感和张力的肢体上, 完全投入感情的把天鹅临死前的对死的抗拒和对生的渴望演绎得淋漓尽致, 使观众对天鹅内心对生命的热爱感同身受, 观看完之后, 在对天鹅感伤的同时更加热爱生活。

《雀之灵》和《天鹅之死》两支舞蹈内容和主题的差异性, 是对东西方文化背景差异的折射。对比中可以看出, 东方舞蹈更偏向民族和传统, 带着含蓄与内敛之气, 蕴含着深厚的韵味和风度;而西方舞蹈由于其文化的外放与扩张, 更崇尚自由和外放, 反映在芭蕾上主要是动作和肢体的绷直与延伸, 跳跃的动作很多, 给人一种拔身向上的自由感。其次, 中西方对待内在情绪的表现很不相同, 东方古典舞主要讲求内在情绪的圆满性, 动作大多以柔美为主, 讲求性神的统一;西方更讲究人体动作的形式美和情绪的故事化, 感染力往往更强。此外, 中西方舞蹈细节侧重点不同, 东方舞蹈更加侧重手部和肩膀, 腰等各个关节处的律动;西方则忽视手部的灵活动作, 以身体整个线条和跃动为主。但是舞蹈这项艺术形式是没有国界的, 所以不论东西方的舞蹈有何差异, 都有其存在的价值和意义。

摘要:舞蹈是作为八大艺术之一, 是舞者们以自己的身体作语言的一种人体的运动表达艺术, 因此, 舞蹈也是一种文化现象。虽然全世界人们对美丑的感受都是互通的, 但由于文化背景的差异性, 各个国家的舞蹈内容和表演方式都不可避免地会被打上本国文化背景的烙印, 这一点从世界各国的经典舞蹈作品的比较中可见一斑。本文主要是以我国著名舞蹈艺术家杨丽萍的《雀之灵》和俄国芭蕾舞的经典之作《天鹅之死》为例, 通过对两者的赏析和比较来论述东西方舞蹈艺术审美的不同。

关键词:《雀之灵》,《天鹅之死》,文化差异,审美

参考文献

[1]、庄毅楠.杨丽萍《雀之灵》的艺术评析[J].漳州师范学院学报, 2008, 22:121-123.

[2]、董柳莎.生命的赞歌——评芭蕾舞《天鹅之死》[J].大众文艺, 2008, 11:54.

大脚丫跳芭蕾读后感经典 篇3

我在这个假期看了一本书叫《大脚丫跳芭蕾舞》。这本书主要写有一个姑娘的两只脚一只大,一只小的,很不美观,可是她很喜欢跳芭蕾舞。有一次她参加表演,可是她一出场评委看见她那双脚都吓了一跳,马上按下了不合格的灯,还让她放弃跳芭蕾舞。可是大脚丫并没有放弃,继续跳她自己的芭蕾舞。有一天大脚丫在餐厅工作时见一群音乐表演的人来了,还奏起柔美的乐曲。大脚丫听到音乐,身体就情不自楚的跳起芭蕾舞来了,那些音乐人见到大脚丫的柔美的舞姿都给吸引住了。最后音乐人就让大脚丫去参加表演了。

我读了这本书让我明白了:人的外表并不重要,只要付出努力同样可以获得成功!

天鹅湖观后感感想_经典芭蕾舞 篇4

说到芭蕾舞立即会想到“天鹅湖”,天鹅湖可以说是芭蕾舞的代名词,第一次观看芭蕾舞演出。因此怀着对芭蕾这一高雅,神秘事物的崇拜、向往和好奇,观看了今天的演出。

总体感觉,故事凄美,音乐感人,独舞和双人舞水平较高,尤其是黑天鹅的几个连续的各种“转”较见功力,小丑一角非常卖力,起到了贯穿的作用。有几位独舞或领舞的男演员比较出色。

音乐断掉期间,舞者表现出较高的职业素养,心中有音乐,有一种“身随心舞”的感动。

上一篇:2018年中学精准 “控辍保学”实施计划下一篇:一件有趣的事1000字小学六年级优秀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