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生物学c名词解释

2024-06-2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细胞生物学c名词解释(精选7篇)

细胞生物学c名词解释 篇1

一、皮试液的配制

取细胞色素c(每支2ml含15mg)0.1ml加等渗盐水至1ml,每ml含 0.75mg .

二、试验方法

(一) 皮内试验 取细胞色素c试验液 0.1ml(含0.075mg),作皮内注射,观察20分钟后,判断试验结果。

(二)划痕试验 取细胞色素c原液(每ml含2.5mg)1滴,滴于前臂内侧皮肤上作划痕法(以无菌针头透过药液,划刺皮肤两道,长约5mm,其深度以不出血为宜。即划破皮不出血。)观察20分钟后判断试验结果。

三、试验结果判断

细胞生物学c名词解释 篇2

程序0:

结果用VC++在32位编译运行时发现,当y的值大于12的时候运算结果已经错误,而且当数据更大的时候结果变成了零,发生这样情况的原因就是因为运算的结果已经超出int型变量的表示范围,数据溢出。如何解决上述问题,并且提高学生编程兴趣、编程知识、编程水平,提高算法水平呢,选择了利用高精度计算大数阶乘的方法,下面分别从算法用到的重要函数,程序代码以及解释说明几个角度进行论述。

算法简介:高精度计算n的阶乘其实是高精度大整数乘法的应用,其核心思想就是把计算结果每一位上的数字保存到一个数组成员中,例如:把567保存至数组中,保存结果应该是result[0]=7;result[1]=6;result[2]=5。把整个数组看成一个数字,这个数字和一个数相乘的时候,需要每一位都和这个乘数进行相乘运算还需要把前一位的进位加上。算法如下:int结果=result[x]*乘数+进位;每一位的计算结果有了,把这个结果的个位数拿出来放到这个数组元素上:result[x]=结果%10;接下来的工作就是计算出进位:进位=结果/10;这样一位一位地把整个数组计算一遍,最后可能还有进位,用同样的方法,把进位的数值拆成单个数字,放到相应的数组元素中。最后从后往前输出结果。

程序中用到的两个重要函数简介:getchar0使用说明:getchar0有一个int型的返回值.当程序调用getchar0时.程序就等着用户按键.用户输入的字符被存放在键盘缓冲区中.直到用户按回车为止(回车字符也放在缓冲区中)。当用户键入回车之后,getchar0才开始从stdio流中每次读入一个字符。getchar0函数的返回值是用户输入的第一个字符的ASCII码,如出错返回-1,且将用户输入的字符回显到屏幕.如用户在按回车之前输入了不止一个字符,其他字符会保留在键盘缓存区中,等待后续getchar0调用读取。也就是说,后续的getchar0调用不会等待用户按键,而直接读取缓冲区中的字符,直到缓冲区中的字符读完为后,才等待用户按键。

getch()与getchar()基本功能相同,差别是getch()直接从键盘获取键值,不等待用户按回车,只要用户按一个键,getch()就立刻返回,getch()返回值是用户输入的ASCII码,出错返回-1。输入的字符不会回显在屏幕上。getch()函数常用于程序调试中,在调试时,在关键位置显示有关的结果以待查看,然后用getch()函数暂停程序运行,当按任意键后程序继续运行。

下面是用高精度计算n阶乘的C语言源代码:(还附有正整数输入的容错处理函数)程序特点:程序使用了数组的方法,虽然效率不高,但适合初学者学习。程序在VC++6.0,VC++2010测试通过。程序1使用了一个大数组,程序2使用了4个数组组合在一起,其实程序2完全是锻炼初学者的程序分析能力而已。由于系统限制,程序1中当把HEAD_M设为250000 (不能超过该数)时,可以计算不要大于50000的阶乘。程序2HEAD_M不能超过70000,由此可知其实用多数组是无意义的。

程序1:

程序2:

当需要计算的整数的阶乘,数据过大的时候,运行时间就会相当的长,同时所能计算的最大整数阶乘也有很大的限制,下面把上面的程序进一步修改,利用malloc函数来提高最大数的限制,利用十亿进制来加快计算速度,其中为了进一步地提高编程能力,为了能够保存运行的结果,程序中增加了文件读写功能和运行计时功能,具体算法看代码中的解释。

程序3:

通过上面几个关于高精度计算n阶乘的C语言源代码及其解释相信对大家的编程水平的提高会有很大的好处。

摘要:利用高精度计算n阶乘的C语言源代码及其解释,其中还包括一些在C语言中常用的简单编程习惯和技巧,非常适合C语言初学者借鉴,如果好好地把程序调试一遍会对初学者很大的启发。程序中没有用到指针、结构体、共用体等内容,但运用了预编译、头文件、数组等知识,特别是对getchar()进行输入容错的运用,并有详细的解释。

细胞生物学名词(第二版)(续) 篇3

显微结构microscopic structure在光学显微镜下看到的细胞结构。

紧密连接tight junction,zonula oecludens又称“封闭连接(occluding junction)”。上皮细胞顶端侧面质膜中的封闭蛋白和密封蛋白在细胞间构成的密封连接。两膜之间不留空隙,使胞外物质不能通过。

间隙连接gap junction动物细胞中,由连接子构成的细胞间通信连接。允许分子质量小于1000 Da的分子通过,使相邻细胞间形成电偶联和代谢偶联。

内质网endoplasmic reticulum,ER真核细胞细胞质内广泛分布的由膜构成的扁囊、小管或小泡连接形成的连续的三维网状膜系统。分为糙面内质网和光面内质网两种。

光面内质网smooth endoplasmic reticulum膜表面没有核糖体附着的内质网。主要与脂质的合成有关。

糙面内质网rough endoplasmlc reticulum膜表面有核糖体附着的内质网。是分泌蛋白和膜蛋白质等的合成与加工场所。

细胞骨架cytoskeleton真核细胞中与保持细胞形态结构和细胞运动有关的纤维网络。包括微管、微丝和中间丝。

微管microtubule,MT由微管蛋白原丝组成的不分支的中空管状结构。直径约25 nm,是细胞骨架成分,与细胞支持和运动有关。纺锤体、真核细胞纤毛、中心粒等均系由微管组成的细胞器。

微丝microfilament,MF真核细胞内由肌动蛋白组成的直径为5~7 nm的骨架纤丝。

中间丝intermediate filament,IF又称“中间纤维”“10 nm丝”。存在于真核细胞中介于微丝和微管之间,直径约10 nm的纤丝。是最稳定的细胞骨架成分,主要起支撑作用。因组成的蛋白质不同而有不同的命名。

[细]胞核nucleus简称“核”。真核细胞中最大的由膜包围的最重要的细胞器。是遗传物质贮存、复制和转录的场所。主要包括核被膜、核基质、染色质和核仁四部分。

核基质nuclear matrix又称“核骨架(nuclear skeleton,karyoskeleton)”。细胞核内主要由非组蛋白构成的精密的三维纤维网架结构。即除核被膜、核纤层一核孔复合体体系、染色体骨架与核仁以外的网架结构体系。与染色质的复制、转录和RNA加工有关。

核纤层nuclear lamina位于细胞核内核膜下与染色质之间的、由中间纤维相互交织而形成的一层高电子密度的蛋白质网络片层结构。在细胞分裂过程中对核被膜的破裂和重建起调节作用。

染色体支架chromosome scaffold染色体去掉组蛋白后在电镜下显示出的蛋白质性基本构架。

结合变构模型binding-change model 20世纪60年代美国学者博耶(P,Boyer)在研究ATP酶结合构象变化的基础上,提出的ATP合酶合成ATP的机制模型,主张在H浓度梯度的驱动下,F0的c环和F1的γ轴旋转时,F1的3个活性部位轮流发生构象变化,合成ATP。

胞间运输intercellular transport物质通过细胞连接或胞间连丝的移动过程。

胞内运输intracellular transport细胞内物质在各细胞器间的移动过程。

细胞周期cell cycle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上一次有丝分裂结束到下一次有丝分裂完成所经历的整个过程。包含G1期、s期、G2期、M期四个阶段。

限制点restriction point存在于哺乳动物细胞周期G。期的重要检查点。通过该点后,细胞周期才能进入下一步运转,进行DNA合成和细胞分裂。符号“R”。

检查点checkpoint又称“检控点”,“关卡”。真核细胞分裂周期中决定细胞能否进入下一个阶段的监控点。是细胞分裂周期中存在的一种反馈调节机制。

纺锤体组装检查点spindle assembly check,point存在于细胞分裂中期,监控纺锤体微管与染色单体动粒的连接、染色体在赤道面的队列和向纺锤体两极的分离等的一个检查点。上述事件未正确完成前,该检查点阻止细胞从M中期进入后期。

细胞分裂cell division一个细胞通过核分裂和胞质分裂产生两个子细胞的过程。

纺锤体spindle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由微管和微管蛋白构成的呈纺锤状的结构。与染色体的排列、移动和移向两极有关。

有丝分裂器mitotic apparatus有丝分裂过程中,由梭形纺锤体和围绕着中心粒的星体组成的结构。它们在维持染色体的平衡、运动和分配等方面起重要作用。

胞质分裂cytokinesis,plasmodieresis细胞分裂过程中,继核分裂后,细胞质一分为二分配到两个完整子细胞中的过程。

收缩环contractile ring胞质分裂过程中,在赤道面质膜环绕细胞质形成的微丝束环,由肌动蛋白和肌球蛋白组成。收缩环的微丝和质膜相连,环的收缩使质膜内陷,形成分裂沟,分裂沟逐渐深陷,最后细胞被缢断成两个子细胞。

减数分裂meiosis又称“成熟分裂(maturation division)”。性细胞分裂时,染色体只复制一次,细胞连续分裂两次,染色体数目减半的一种特殊分裂方式。

细线期leptotene,leptonema又称“花束期(bouquet stage)”。减数分裂前期I开始的一个阶段。在这一阶段发生染色质凝集,在显微镜下显示为细丝样染色体结构。

偶线期zygotene又称“合线期”。减数分裂前期I中同源染色体进行配对的阶段。随着染色体的配对,染色体间形成了联会复合体。

粗线期pachytene,pachynema减数分裂前期I的一个阶段。在此阶段同源染色体配对完成,染色体进一步浓缩变短变粗,同源染色体间发生交换,即发生等位基因的重组。

双线期diplotene减数分裂前期I的一个阶段。在此阶段联会的同源染色体相互分离,只在交叉部位相连,交叉可见。

核网期dictyotene减数分裂中延长的双线期状态。卵母细胞在此阶段仍保持核。

终变期diakinesis减数分裂前期I的最后一个阶段。在此阶段染色体发生高度凝缩,形成短棒状结构,出现交叉端化现象。

联会复合体synaptonemal complex,Sc减数分裂前期I的偶线期同源染色体联会过程中在联会的部位形成的一种特异的、非永久性的蛋白质

复合结构。

中央成分central element联会复合体结构中央区正中的一纵向的密电子物质线。

侧成分lateral element联会复合体结构两侧的边缘部分。内含蛋白质等,其外侧为配对的同源染色体。

重组结recombination nodule减数分裂前期I的粗线期阶段,联会复合体上形成的球形或椭圆形结构。直径约90 nm,内含蛋白质等,与染色体交叉、交换有关。

干细胞stem cell在动物胚胎和成体组织中一直能进行自我更新、保持未分化状态、具有分裂能力的未分化细胞。包括胚胎于细胞和成体干细胞两大类。

动粒kinetochore由多种蛋白质在有丝分裂染色体着丝粒部位形成的一种圆盘状结构。微管与之连接,与染色体分离密切相关。每一个中期染色体含有两个动粒,位于着丝粒的两侧。

胚胎癌性细胞embryonal carcinoma cell,ECcell在胚胎发育过程中由畸胎癌(常为睾丸肿瘤)衍生而来的一类多能干细胞。

胚胎生殖细胞embryonic germ cell,EG ceil从哺乳动物胚胎生殖嵴原生殖细胞培养成的多潜能干细胞。性质类似于胚胎干细胞。

染色体chromosome染色质在细胞分裂时凝缩成的特定结构的小体。

常染色体autosome,euchromosome真核细胞染色体组中除性染色体外的染色体。

性染色体sex chromosome同决定性别有关的染色体。如哺乳动物中的x和Y染色体。

着丝粒centromere染色体中将两条姐妹染色单体结合起来的区域。由无编码意义的高度重复DNA序列组成,是动粒的形成部位。

端粒telomere真核染色体两臂末端由特定的DNA重复序列构成的结构。使正常染色体端部间不发生融合,保证每条染色体的完整性。

缢痕constriction中期染色体染色很浅且呈狭细的部位。此处染色质呈非螺旋化。

信号分子signal molecule参与细胞信号转导的化学分子。如激素、神经递质、生长因子等。分为亲水性和亲脂性两类。

G蛋白G-protein全称“GTP结合蛋白(GTPbinding protein)”,“鸟嘌呤核苷酸结合蛋白(guanine nucleotide binding protein)”。具有GTP酶活性,在细胞信号通路中起信号转换器或分子开关作用的蛋白质。有三聚体G蛋白、低分子量的单体小G蛋白和高分子量的其他G蛋白三类。

信号学说signal theory解释分泌蛋白合成机制的一种学说,主张指导分泌蛋白合成的mRNA在AUG起始密码子之后有一信号密码子序列,编码一段由疏水性氨基酸组成的信号序列。

信号识别颗粒signal recognition particle,SRP由6个蛋白质亚基结合在1个7s RNA分子上组成的复合体。该复合体能识别分泌蛋白肽链中的信号序列,一旦信号序列从核糖体露出即与之结合,并引导核糖体附着到内质网上。

驻留信号retention signal驻留在内质网中的蛋白质,如二硫键异构酶和结合蛋白等所具有的KDEL(赖氨酸-天冬氨酸-谷氨酸-亮氨酸)或HDEL(组氨酸-天冬氨酸-谷氨酸-亮氨酸)四肽信号,以保证它们驻留在内质网中。

级联反应cascade细胞内信号传递途径关联蛋白质的系列反应,即通过多次的逐级放大使较弱的输入信号转变为极强的输出信号,导致各种生理响应的过程。一般包括磷酸化和去磷酸化反应。

细胞免疫cellular immunity广义指经特异性细胞(如细胞毒T淋巴细胞)和非特异性细胞(如巨噬细胞、自然杀伤细胞)活性增强的免疫反应;狭义指T细胞介导的免疫。

细胞介导免疫cell mediated immunity通过T细胞释放淋巴因子或细胞毒而产生的免疫反应。

细胞因子cytokine细胞释放的可影响其他细胞行为的蛋白质。常指在免疫反应中起细胞间介导物作用的分子。

细胞培养cell culture在体外条件下,用培养液维持细胞生长与增殖的技术。

组织培养tissue culture从机体分离出的组织或细胞在体外人工条件下培养生长的技术。

器官培养organ culture将部分或整体器官在不损伤正常组织结构的条件下进行的培养,即仍保持组织的三维结构,并模仿在各种状态下的器官功能。

细胞系cell line可长期连续传代的培养细胞。

细胞株cell strain具有有限分裂潜能适合于进行培养,并在培养过程中保持其特性和标志的细胞群。其分裂次数通常为25-50次,最后死亡。

医学生物学名词解释重点 篇4

【细胞器标志酶】

内质网:葡萄糖-6-磷酸酶

高尔基体:糖基转移酶

溶酶体:酸性磷酸酶

过氧化物酶体:过氧化氢酶

【高尔基体的超微结构及功能】

高尔基体呈网状结构,是一种较为复杂的膜性细胞器,由扁平囊、小囊泡、大囊泡构成,内含多种酶,其标志酶为糖基转移酶。

扁平囊,高尔基体的主体部分,由3-10层平行排列,相邻囊间距20-30nm,每个囊腔宽6-15nm,其凸面称顺面或形成面,凹面称反面或成熟面;小囊泡,为直径30-80nm的球形小泡,膜厚6nm,多集中分布于扁平囊形成面与内质网间,由糙面内质网芽生而来,载有糙面内质网合成蛋白质成分转运至扁平囊中,又称运输小泡;大囊泡,直径100-500nm,膜厚8nm,多见于扁平囊周边或局部呈球状膨突而后脱落形成,带有扁平囊所含分泌物,有继续浓缩的作用,又称浓缩泡或分泌泡。

主要功能:参与细胞的分泌活动;对蛋白质进行修饰加工,如糖蛋白的合成修饰和蛋白质的改造;对蛋白质进行分选运输,如分泌蛋白、膜嵌蛋白、溶酶体蛋白的分选;形成溶酶体;参与膜的转变。

【溶酶体的超微结构及功能】

溶酶体是单层膜包裹多种酸性水解酶的囊泡状细胞器,膜厚6nm,是直径0.25-0.5nm的圆形、卵圆形小体,可视为细胞内消化系统。其标志酶为酸性水解酶。溶酶体膜上有氢离子泵,可保持内部酸性环境;膜内存在特殊的转运蛋白,可将消化水解的产物运出溶酶体;溶酶体膜的蛋白高度糖基化,可防止被自身的水解酶消化。

主要功能:消化作用,对外源性异物的消化称异噬作用,消化自身衰老和损伤的细胞器或细胞器碎片称自噬作用;自溶作用,指细胞内溶酶体膜破裂,消化酶释放入细胞质使细胞本身被消化;对细胞外物质的消化作用,指溶酶体通过胞吐作用将溶酶体酶释放到细胞外,消化分解细胞外物质。

【线粒体的半自主性】

线粒体中含有mtDNA,多为双链的环状分子,和细菌DNA相似,裸露而不与组蛋白结合,分散在线粒体基质不同区域。线粒体DNA具有遗传功能。线粒体含有自身特有的mRNA、tRNA和rRNA及其蛋白质合成的其他组分,可自主合成蛋白质。但mtDNA的基因数量不多,编码合成的蛋白质有限。mtDNA所用的遗传密码表与通用的遗传密码表也不完全相同。这说明线粒体的生物合成依靠两套遗传系统。而实现线粒体基因组复制与表达所需的许多酶,又是由核基因编码的,所以线粒体是半自主性的细胞器。

【细胞氧化】

细胞氧化是指依靠酶的催化,氧将细胞内各种供能物质氧化而释放能量的过程。其基本过程为:

酵解。在细胞质中进行。反应过程无需氧,故称为无氧酵解。葡萄糖等物质在细胞质中酵解形成丙酮酸。

乙酰辅酶A生成。在线粒体内膜进行。丙酮酸进入线粒体后,在内膜的丙酮酸脱氢酶

系作用下,进行脱氢、脱羧并与辅酶A结合,生成乙酰辅酶A。

三羧酸循环。在线粒体基质进行。乙酰辅酶A与草酰乙酸缩合成柠檬酸,柠檬酸经一

系列的氧化脱羧、连续酶促反应,最后降解为草酰乙酸,不停循环。

电子传递和氧化磷酸化。在线粒体内膜进行。各阶段脱下的氢离子通过一系列呼吸链

酶系的逐级传递,与氧化合生成水。电子传递释放的能量用于ADP磷酸化形成ATP。

【细胞核的超微结构和功能】

细胞核直径一般为0.5-1.0nm,主要由核膜、核仁、染色质、核基质组成。

核膜是多孔状的双层平行排列的单位膜,由核膜外层、核膜内层、核周间隙、核孔复

合体等构成。功能:重要的保护性屏障;控制核与胞质的物质交换;参与核酸合成。

染色质是细胞内遗传物质的存在形式,主要含DNA、蛋白质、少量RNA。DNA分为单一

顺序、中度重复顺序、高度重复顺序,蛋白质分为组蛋白、非组蛋白。间期的染色质可分为

常染色质、异染色质。

核仁是一个无外膜包围、裸露在细胞核内、有较高电子致密度的海绵状结构,主要含

蛋白质、RNA、DNA,蛋白质。由核仁旁染色质、纤维成分、颗粒成分、核仁基质组成。功能:

合成核糖体RNA;组装核糖体大、小亚基。

核基质是核内的一个网络系统,又称核骨架,主要含蛋白质。

细胞核的主要功能:储存遗传物质;进行DNA复制;基因的表达;基因的突变及修复。

【遗传病及其分类】

遗传物质发生突变引起的疾病称为遗传病。分为:单基因病(AD,AR,XD,XR,YL),多

基因病,染色体病(常染色体病,性染色体病),体细胞遗传病,线粒体遗传病。

【染色体异常的类型及原因】

数目异常:整倍体变异(三倍体、四倍体等),非整倍体变异(单体型、三体型、多

体型),嵌合体。原因:配子在发生过程中,或受精卵的早起卵裂阶段,染色体复制或行为

异常。

结构异常:缺失,倒位,易位(单方易位,相互易位,罗氏易位)。原因:染色体断

裂后非原位重接。

【真核、原核细胞差异】

1.原核细胞无成型细胞核、无核膜,遗传物质散布或集中分布于细胞内,形成核区或拟核;

真核细胞具有完整细胞核、有核膜核仁。

2.原核细胞的DNA一般仅一条,不与蛋白质结合,呈裸露状态;真核细胞DNA分子有多条,且与蛋白质结合形成染色质、染色体。

3.原核细胞无内膜系统,缺乏膜性细胞器;真核细胞具有发达的内膜系统。

4.原核细胞不存在细胞骨架系统;真核细胞具有微管、微丝、中间丝等构成的细胞骨架系

统。

5.原核细胞基因表达中,转录和翻译同时进行;真核细胞中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具有阶

段性、区域性。

6.原核细胞增殖为无丝分裂,无明显周期性;真核细胞增殖为有丝分裂,周期性强。

7.原核细胞体积较小;真核细胞体积较大。

8.原核细胞中有不少病原微生物;真核细胞则是构成人体和动植物的基本单位。

【核糖体】

核糖体是一种电子密度较高的圆形或椭圆形致密小颗粒,直径15-30nm,由大、小亚

基构成。附着在内质网表面的称为附着核糖体,不附着在膜上、呈游离状态、分布在细胞基

质内的称游离核糖体。核糖体上存在四个活性部位:

A位(氨酰基位,受位),为接受氨酰基-tRNA的部位;

P位(肽酰基位,供位),为肽酰基-tRNA移交肽链后的tRNA释放部位。

T因子(肽基转移酶位),合成肽链过程中,为催化氨基酸间形成肽链。

G因子(GTP酶位),水解GTP,为肽酰基-tRNA由A位移位到P位提供能量。

核糖体主要化学成分为rRNA和蛋白质。沉降系数80S(大亚基60S,小亚基40S)。主

要功能是参与蛋白质的生物合成。

【内质网】

内质网是由单位膜围成的一些形状大小不同的小管、小泡及扁囊状结构相互连接形成的一个连续的网状膜系统,由脂类和蛋白质构成,含有大量的酶,其标志酶为葡萄糖-6-磷

酸酶。依其膜表面有无核糖体可分为:

糙面内质网,形态上多为板层状排列的扁囊,少数为小管和小泡,膜表面附有颗粒状

核糖体。其功能主要为参与蛋白质的合成、运输、加工。

光面内质网,形态上多为彼此连通的分支小管或小泡,很少扁囊,膜表面无核糖体附

着。其功能主要为:参与脂类合成;参与糖原的合成与分解;解毒作用;参与横纹肌的收缩

活动;参与水和电解质的代谢;参与胆汁的合成。

【细胞骨架各种纤维的结构特征、化学组成、功能】

细胞质中的蛋白质纤维网络称为胞质骨架,包括微丝、微管、中间丝。

微管为一中空的圆柱状结构,外径24-26nm,内径15nm,管壁厚6-9nm。化学组成:

微管蛋白(基本化学单位),微管结合蛋白,微管修饰蛋白。功能:构成细胞支架,参与物

质定向运输,参与细胞器运动。

微丝是细胞中普遍存在的一种实心纤维细丝,直径6-7nm,可以成束、成网或纤维状

分散存在。化学组成:肌动蛋白(基本蛋白质),微丝结合蛋白。功能:具有支撑作用,参

与细胞运动,与细胞质分裂有关,参与信息传递。

中间丝是一类在形态上十分相似,而化学组成上有明显差别的蛋白纤维,为直径

8-10nm的中空管状,介于微管、微丝之间。功能:具有支持作用,参与胞内物质运输,参

与信息传递,参与细胞器定位,参与细胞癌变的调控。、名词解释重点:

1.【新陈代谢】生物体从环境摄取营养物转变为自身物质,同时将自身原有组成转变为废物

排出到环境中的不断更新的过程。2.【细胞体积守恒定律】无论其种属的差异有多大,同一器官与同一组织的大小通常在一个恒定的范围内。即一个生命体的机体大小及器官的大小与细胞的大小无关,而与

其数量成正比,此规律称为“细胞体积守恒定律”。

3.【遗传全能性】生物体中的每一个细胞都包含有全套的遗传信息,都有分化为各类细胞

或发育为完整个体的潜能。

4.【单位膜】由内外两层致密的深色带和中间一层疏松的浅色带构成的三层膜相结构(2×

2+3.5=7.5nm)

5.【内膜系统】 真核细胞中,在结构、功能上具有连续性的、由膜围成的细胞器或结构。

包括内质网、高尔基体、溶酶体、内体和分泌泡以及核膜等膜结构,但不包括线粒体和叶绿

体。

6.【被动运输】离子或小分子在浓度差或电位差的驱动下顺电化学梯度穿膜的运输方式。

7.【主动运输】特异性运输蛋白消耗能量使离子或小分子逆浓度梯度穿膜的运输方式。

8.【简单扩散】小分子由高浓度区向低浓度区的自行穿膜运输。属于最简单的一种物质运

输方式,不需要消耗细胞的代谢能量,也不需要专一的载体。也称单纯扩散;自由扩散。

9.【协助扩散】促进扩散又称易化扩散、,或帮助扩散。是指非脂溶性物质或亲水性物质, 如

氨基酸、糖和金属离子等借助细胞膜上的膜蛋白的帮助顺浓度梯度或顺电化学浓度梯度, 不

消耗ATP进入膜内的一种运输方式。

10.【膜泡运输】大分子和颗粒物质被运输时并不直接穿过细胞膜,都是由膜包围形成膜泡,通过一系列膜囊泡的形成和融合来完成转运的过程,故称为膜泡运输。

11.【受体】是一种生物大分子,能有选择的识别外来信号分子并与之结合,启动细胞内一

系列生化反应而产生特定的生物学效应。包括识别部位、转换部位、效应部位。

12.【细胞膜受体】:存在于细胞膜上的受体,是细胞膜上一类特殊的膜内在蛋白,大多数为

跨膜糖蛋白,也有脂蛋白和糖脂蛋白。

13.【常染色质】间期细胞核内处于伸展状态的染色质纤维,着色浅,多位于细胞核中央。

【异染色质】间期核中呈高度螺旋化的,盘曲较紧密的染色质,着色深,多分布于核的外周。

14.【核仁组织区】(NOR):是专门为合成rRNA提供模板的rDNA所在的染色质区域。

15.【核仁周期】有丝分裂过程中核仁周期性的解体与重建。

16.【微粒体】应用蔗糖密度梯度离心法从细胞匀浆中分离出的ER碎片(注意与微体[过氧化物酶体]区别)

17.【细胞骨架】真核细胞中的细胞质中存在由蛋白纤维构成的网架结构,由微丝、微管、中间纤维组成。

18.【不规则显性】在有些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中,由于不同内外因素的影响,显性基因的作用未能表达,或不同个体其表达的程度有差异,使得该显性基因的遗传方式不规则,称之为不规则显性。(原因:外显率降低和个体间表现度有差异)

19.【不完全显性】杂合子患者的表型介于显性纯合子患者隐形纯合子正常个体之间,即在杂合子中,显性基因和隐形基因的作用都得到一定程度的表达。

20.【延迟显性】在一些AD病中,杂合子携带的显性治病基因的作用在生命的早期并不表达,要到一定年龄才表现出相应疾病。

21.【质量性状】同一种性状的不同表现性之间不存在连续性的数量变化,而呈现质的中断性变化的性状。

22.【数量性状】性状的差异呈连续状态分布,界限不清,不易分类的性状。

23.【易患性】由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决定一个个体患病的可能性。

24.【遗传率】在多基因遗传病中,由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共同决定个体是否患病,其中遗传因素所起的作用的百分比称为遗传率。

25.【核型】一个个体或细胞具有的独特的染色体形态和数目。核型代表生物的种属特性,是物种的最稳定标志。

26.【整倍体改变】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在二倍体基础上,以染色体组为单位成倍的增加或减少。

27.【非整倍体改变】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在二倍体基础上增加或减少一条至数条。

28.【嵌合体】由两种或两种以上核型的细胞系所形成的个体,称为嵌合体。

29.【共显性】一对常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间没有显性和隐性的区别,在杂合状态时两种基因共同表达。

30.【溶酶体类型】1.初级溶酶体:反面高尔基网出芽形成,只含有酸性水解酶无作用底物的溶酶体。2.次级溶酶体:初级溶酶体与作用底物结合后形成的溶酶体,可分为:A.异嗜溶酶体:初级溶酶体与吞噬体、胞饮体融和后形成的溶酶体,底物来自细胞外细菌、异物和坏死的组织碎片等。B.自嗜溶酶体:内质网膜将衰老、破损的细胞器及细胞内含物包裹起来形成自嗜体,再与初级溶酶体融合。3.终末溶酶体:有残余底物的溶酶体,又称残余小体

31.【核糖体类型】

1.附着核糖体:细胞中很多核糖体附着在内质网的膜表面。

2.游离核糖体:一些核糖体呈游离状态,分布在细胞质基质中。合成细胞自身的结构蛋白以及催化各种生化反应的酶蛋白;血红蛋白;肌动蛋白和肌球蛋白。

32.【X小体(巴尔氏小体)】雌性哺乳类体细胞中的两条X染色体之一,在发育早期随机发生异染色质化而失活,在上皮细胞核膜内缘形成一个高度凝集浓缩的小体

33.【交叉遗传】在X连锁遗传中,男性的致病基因来至于母亲,将来只传给女儿,不存在从男性到男性的传递。

34.【核型】一个体细胞中的全部染色体形态和数目称为核型

35.【动态突变】DNA分子中碱基重复序列拷贝数随着世代的传递发生扩增而导致的突变。

36.【多倍体】是指由受精卵发育而来并且体细胞中含有三个或三个以上染色体组的个体。

37.【遗传异质性】是指表现型一致的个体或同种疾病临床表现相同,但可能具有不同的基因型,称为遗传异质性。

38.【遗传印记】由不同性别的亲本传给子代的同源染色体中的一条染色体上的基因因甲基化失活引起不同表型的现象。

39.【半合子】只存在于一条同源染色体上,而不是成对出现的基因称为半合子。如X-Y系统的雄性即为半合子。

细胞生物学c名词解释 篇5

剑(

1 广.药学院东中医药研 究 / 广东省院代性谢病疾中医防治药重实点室验 ,家国中医药理 局管脂高血调肝降脂症重研点究室/ 国家中 药管理医局代谢脂级实三室验 ,东 广广 5州10006 ;.2中 大学山生 科命学院干学胞研究细室 ,广 广州东510 006) 培

养神经干胞细(NSCs ) 并,对其行进鉴定方。 采法用动手法胰蛋白酶消化及 法摘: 要的 体外分目离 分离、鼠脑细胞胎,用 化的无优血清NS C 培s养基行进养培。细胞疫免光荧检法测N CSs特异 性标记子 3 d分左 获右得大未分量化巢呈悬浮状生的长 表的达结。果分 离脑的细体胞培外养48 h已 部分大壁贴 神,经干胞细团第 3 代时,。 少很见到贴细壁胞 ,几乎是神全球,经神经球 周围在存较多刺微。 细 表胞 达一中种间丝蛋白,即巢蛋 白(nes ti)n 。论结成功 分、离鉴定 出C57小鼠 NSsC,并 在体外可件条进下行传 扩增培代养。 关键词:C 57 胎小胚;鼠 经干细胞;神 胞细培;养 蛋巢白 中分图类: 号R392 文献志标码 A:d i: 10.o396 9 j/.sin.1s060873.8214003.0.22878 (3 214)0 00354340 章文编号 :0016

-Is

laoion,t culurtean d iedtifnciaitnoo f eunalrste mcel sl rfmoC5 e7bmyorin mccieW

N Ai1L, IYHual n2 ,iBEI W iejia1n 1.(uGnagdogn TMCKey L abratory ofroM taboelc iisDaees,s Ky eLbarotorayo Modfluaintg Lievrt oTrat HepeyripemlaiS ATM, anC Ldeev 3l Labraotroyo f Liid Mpteboaism SAlTM,CIn stiute oftChinese edMciinla Sicneec,GsuagnongdPha racemtucail UinvesrtyiGuan,gzohu5 1006,0hCin;a 2.St m eCle Rlseeacrh Depratmne,t choSlo o fifL Sceeicens, uS nYtasn Ueinersivyt, Guagnzhou, 50006,1China) bsArtatc: Obejtivc Toei slotae cu,turl aned deitnfiy hte eunarlste m cllse( SCN )s. Meth od NSsCs for mftal eimce ewe irsloteda bydi sesticon ad nnzeyatmi dcgiestoin a,n ductlrude ni he opttima slreufreem SCN mdeimu. he Tpesifcicb ioamker orf SNC wssa deteted by cmiumnocyotluoresfect assan.y esuRlst hTe islatedo NSsC dahree dt oth ceutlru elpta ewihit n48 , and hnstelik clesuetr ofsN CS weresobta iednin th eulcturesus pnseoinin abo u t 3.dOn te 3hth asspgea sf NoSC, asherend cetlsla re arelyrseen, a nd nealryal l erwene rusohperesw th spiinlu. eNsten wasi exprssee idnt ehc ulutrd ceels. ClncoulisnoN CS sar secucesfuslyl silaoted an dcutlreu dfomr fetl Ca75mi ec ,adnc olud polifrertae nivitro . eyKwo rsd C:57 mbeyoricn mci;e nerul stea cemll;s cel cluturel;nest i

n

NCSs) 具分有化 为经干细胞 神(ne uarstemlcle,l神经元 、星 形质胶细胞少和胶突质细的能胞 ,力能自 。 更我新,并足 提以供量大

脑组细胞织细的群 , , 胞SCsN现 发已现 多种型类的中神经系枢损统后伤 激活并被利于有组的损织伤修和功能复复恢 。因

400 收2日稿:期2 01[421

]此,

研 究NS Cs 的物学生于对神经统损系修复伤 和34[ ]。临 床用中应,退 行病变的性疗治具重有意义 要NSsC的 来源数量和限是有前存目在的主要题问。N Ss C体的培养外和增对扩实于其现在潜价值 此, [因65 ]。SCs N的体获外取可过直接通 具有从重要用作

金项目:基广东 省育部产学教研结项目(合 09B1011039 ) ;州广科技市计助划项目资(1 1C21307338) 3359607,2Em al: 107i515171@9qq .c m; o通信作 要从事中主药药理究研 电,: 02话0作简介:者 万丽 198(8― ),女, 士研硕究生 ,maiE:l biwje200@ a0iyun.lco。m者 贝伟:剑(1 69―) 3,研究 , 主员要事中从药理研究和新药研发, 药男 博,士 ,051 9:6 55 络网版出间:时2 140网出版络地址 ht:pt / : www./nkcine.t/ cmk / details 4/.4141.3R20.4051160.55.091.htm0l

3期第

细胞生物学c名词解释 篇6

1 材料

8 ~ 10 周龄雄性科宝商品代肉鸡(体重1.2 ~1.5 kg),购于某种鸡场。

Williams’Medium E 培养基、地塞米松、牛胰岛素、四唑盐(MTT)、贴壁因子(SITE) 、乙二胺四乙酸(EDTA)、4-羟乙基哌嗪乙磺酸(HEPES)、戊巴比妥钠、维生素C,均购自Sigma公司;Ⅳ 型胶原酶,购自Gbico 公司;胎牛血清(FBS),购自天津市灏洋生物制品科技有限公司;牛血清白蛋白(BSA,组分V) ,Roche 公司分装;PI 试剂,购自BD Pharmingen 公司;DiBAC4(3)染液,购自FANBO公司。其他试剂均为国产分析纯。

2 方法

2.1 半原位二步灌流法分离原代肝细胞及细胞培养

参考刘传敦等[7]的方法进行。

2.2 细胞的分组与铜处理

用超纯水配制1 mmol/L Cu2+母液(无水硫酸铜),工作液用基础培养基稀释母液至200 μmol /L;将原代肝细胞分为正常对照组(Ⅰ)组和10 μmol/L Cu2+(Ⅱ)组、30 μmol/L Cu2+(Ⅲ)组、50 μmol/L Cu2+(Ⅳ)组、50 μmol/L 维生素C+50 μmol/L Cu2+(Ⅴ)组,在原代细胞全量换液24 h后培养48 h测定细胞周期和细胞膜电位。

2.3 原代肝细胞周期的测定

用不同剂量铜离子分别孵育的5种密度的肝细胞在48小时时用胰酶消化,调整细胞密度为每管1×106/mL;离心,弃上清液,每管加3 mL冷乙醇(4 ℃),混匀,4 ℃冰箱过夜;第2天弃上清液,用PBS洗2次,每管加入500 mL PBS,再加入PI试剂(100 U/mL RNase、10 μg/ mL Triton X-100和50 μg/mL PI) 50 μL,室温避光染色30 min;洗涤,重悬细胞,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各阶段G0、G1、S、G2、M期情况(激发光波长为488 nm,发射波长为610 nm,每管样品检测10 000个细胞)。用Modifit 软件分析处于静止期( G0 / G1期)、DNA合成期(S期) 及分裂期(G2 + M期)的细胞数量百分比。

2.4 原代肝细胞膜电位的测定

DiBAC4(3)是一种细胞膜电位敏感的亲脂性阴离子荧光染料,DiBAC4(3)本身无荧光,当进入细胞与胞浆内的蛋白质结合后才发出荧光,DiBAC4(3)进入细胞,细胞内荧光强度增加,即膜电位增加表示细胞去极化;反之,细胞内荧光强度降低即膜电位降低表示细胞超极化。将DiBAC4(3)溶于DMSO,配制成浓度为1 g/L的储备液并分装,使用时将染液的浓度稀释成5 μg/mL。

将细胞密度调整为1×106/mL,1 000 r/min离心10 min;加入DiBAC4(3),37 ℃避光负载30 min;用PBS(pH值为7.2)漂洗3次,每次5 min;然后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的荧光强度(激发波长为488 nm,发射波长为520 nm,每管样品检测10 000个细胞)。

2.5 数据处理

试验数据用平均值±标准差表示,应用SPSS统计分析软件单因素方差分析程序(ANOVA)分析各组间的差异显著性。

3 结果与分析

3.1 铜对肉鸡原代肝细胞周期的影响及维生素C的保护作用(结果见表1)

注:数据肩标a表示与Ⅰ组(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b表示与Ⅱ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无肩标表示差异不显著(P>0.05)。

从表1的试验结果可以看出:铜离子对细胞增殖具有抑制作用,且呈剂量依赖性。与对照组相比,Ⅱ组和Ⅲ组对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不明显(P>0.05);Ⅳ组的G0/G1期细胞比例明显增加(P<0.05),S期和G2+M期比例降低(P<0.05);维生素C对铜离子孵育的细胞具有保护作用,能减轻铜离子对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与Ⅱ组相比,Ⅴ组的G0/G1期细胞比例明显减少(P<0.05),S期和G2+M期比例增加(P<0.05)。

3.2 铜对肉鸡原代肝细胞膜电位的影响及维生素C的保护作用

随着铜离子浓度的增加,流式细胞仪所测荧光强度减弱,表明细胞膜电位下降。与对照组相比,Ⅱ组膜电位下降不明显(P>0.05),Ⅲ组和Ⅳ组膜电位下降显著(P<0.05);与Ⅳ组相比,50 μmol/L维生素C+50 μmol/L Cu2+能够明显增强荧光强度,抑制细胞膜电位下降(P<0.05),表明维生素C能够减轻Cu2+对细胞的损伤,对细胞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结果见图1。

a.表示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 b.表示与Ⅳ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

4 讨论

铜是生物体的一种必需微量元素,参与机体的许多代谢过程。铜又是氧化还原活性很强的过渡金属元素之一,铜离子过量时,可通过Feton反应产生大量的H2O2、OH·,降低抗氧化酶活性和诱发脂质过氧化作用,从而破坏细胞膜结构和功能[3,8,9]。试验用流式细胞术探讨了不同剂量的铜离子在体外对肉鸡原代肝细胞周期和细胞膜电位的影响以及维生素C对铜离子孵育的肉鸡原代肝细胞是否具有抗氧化生理作用。结果表明,Cu2+对肉鸡原代肝细胞周期和细胞膜电位的影响有着明显的剂量依赖性,孵育肝细胞的铜离子浓度越高,细胞膜电位下降越明显,静止期(G0/G1)肝细胞数量增多,而增殖期(S,G2+M)肝细胞数量减少,表明孵育肝细胞的铜离子达到一定浓度后会对肝细胞由静止期进入增殖期产生严重的影响,这可能与铜离子浓度升高,线粒体生成H2O2速率加快有关[4]。铜浓度为10 μmol/L时,肝细胞周期和细胞膜电位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显著,表明肝细胞对Cu2+还是有一定的适应性和耐受力,这可能与正常动物血清铜含量为10 μmol/L左右有关。

维生素C是一种水溶性维生素,具有高度的抗氧化生理作用,可以直接或间接清除自由基,从而保护生物膜的完整性。试验结果表明,抗氧化剂维生素C能够明显减弱Cu2+对细胞的损伤,对孵育的细胞具有保护作用,这可能与维生素C及时清除了铜离子所产生的部分自由基有关。

参考文献

[1]吴建设,杨汉春,周毓平,等.微量元素铜在动物机体内的代谢研究进展[J].饲料博览,1998(10):11-12.

[2]LABBE S,ZHU H W,THIELE D J.Copper-specific transcrip-tional repression of yeast genes encoding critical components in thecopper transport pathway[J].J Biol Chem,1997,272(25):15951-15958.

[3]GAETKE L M,CHOW C K.Copper toxicity,oxidative stress,andantioxidant nutrients[J].Toxicology,2003,189(1/2):147-163.

[4]郭剑英,曹华斌,苏荣胜,等.高铜日粮对肉鸡肝细胞线粒体呼吸功能的影响[J].中国家禽,2008,30(11):11-14.

[5]SHANKARAN M,YAMAMOTO B K,GUDELSKY G A.Ascorbicacid prevents 3,4-methylenedioxymethamphetamine(MDMA)in-duced hydroxyl radical formation and the behavioral neurochemicalconsequences of the depletion of brain 5-HT[J].Synapse,2001,40:55-64.

[6]张泉三,董果雄,张社华.维生素C对脂质过氧化损伤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的保护作用[J].中国动脉硬化杂志,2002,10(3):225-227.

[7]刘传敦,苏荣胜,颜诚,等.铜对肉鸡原代肝细胞活性及糖原含量的影响[J].黑龙江畜牧兽医,2011(1上):1-3.

[8]KRUMSCHNABEL G,MANZL C,BERGER C,et al.Oxidativestress,mitochondrial permeability transition and cell death in Cu-exposed trout hepatocytes[J].Toxicol Appl Pharmacol,2005,209(1):62-73.

细胞生物学c名词解释 篇7

【关键词】C反应蛋白;白细胞;小儿肺炎

【中国分类号】R725.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44-5511(2011)11-0123-01

肺炎是儿童比较常见的感染性疾病,临床常见的类型有细菌性肺炎、病毒性肺炎及支原体肺炎,肺炎类型的鉴别在抗生素的合理使用及减少临床耐药菌群的产生有重要的临床意义。C反应蛋白是肝脏产生的一种急性时相反应蛋白,在炎症、肿瘤、创伤会迅速升高,病情缓和后恢复正常[1],对于感染性疾病是一种比较灵敏的观察指标。我们回顾性分析了2009年3月-2011年5月间我院儿科门诊及住院的感染性肺炎患儿的临床资料,旨在研究C反应蛋白及白细胞联合检测在小儿肺炎诊断中的临床意义。

1.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320例肺炎患儿均来自我院门诊及住院患者,其中男154例,女166例,年龄6-14岁,平均9.3岁。对照组为正常体检儿童89例,其中男40例,女49例,年龄6-15,平均9.7岁。病例的选择标准:6岁以上儿童(考虑婴幼儿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排除风湿、肿瘤、自身免疫性疾病,及严重器质性疾病患儿,并根据实验室检测结果排除复合感染患儿。

1.2方法 :320例患儿根据细菌培养鉴定、肺炎支原体检测及病毒血清学试验分为细菌组107例,男58例,女49例;支原体组127例,男62例,女65例,病毒组86例,男34例,女52例。与对照组四组别分别比较C反应蛋白及白细胞的检测值。C反应蛋白的检测采用免疫比浊法,仪器为芬兰产QuIkRead 101 instrument 分析仪,试剂由上海基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全自动血细胞计数仪为sysmex kx-21。

1.3 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采用方差分析,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

四组C反应蛋白与WBC检测结果见表1:

3分析

小儿肺炎是儿科常见的病种,季节性强多发于春秋两季,有研究报导,小儿肺炎是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主要病因[2]。小儿肺炎临床常见的多发类型主要有细菌性肺炎、支原体肺炎及病毒性肺炎,不同类型的肺炎治疗方法及临床用药均不相同,因此肺炎类型的判断尤显重要,目前肺炎的实验室检测方法有多种,病原体培养鉴定仍是肺炎诊断的金标准,但也受培养时间过长及检出率偏低等弱点的严重制约,病毒性肺炎诊断目前还主要是依靠血清学试验,C反应蛋白为急性时相反应蛋白的一种,在炎症、肿瘤及组织创伤时可迅速上升,3天内达峰值,过去主要应用于风湿、肿瘤、自身免疫性疾病、冠心病的观察指标, C反应蛋白具有调节炎症反应过程、 防御感染性疾病的作用,且受影响的因素(如个体差异、空腹、孕妇等)比较少[3],C反应蛋白作为一种灵敏的观察指标应用于感染性疾病的诊断、监测正逐渐被临床所接受。

在我们的研究中,三种类型肺炎的C反应蛋白及白细胞的检测结果两两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细菌性肺炎两种检测指标升高幅度最大,支原体次之,病毒性肺炎C反应蛋白及白细胞的检测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与朱晓华[4]等研究相一致,C反应蛋白在细菌性肺炎升高幅度比较大,与C反应蛋白的作用机理、作用部位相关,其结合部位为脂多糖的磷脂酰胆碱,在细菌的细胞壁、细胞膜含量丰富,作用机理造成C反应蛋白在三种肺炎升高的幅度出现差异。有研究显示感染性疾病中C反应蛋白与WBC存在正相关[5],并早于WBC发生变化,本次研究细菌性肺炎,C反应蛋白與WBC存在正相关,r=0.656,P<0.05。

C反应蛋白与白细胞在临床都是常规检测项目,简单快速,其联合检测在小儿肺炎类型的判断有一定的优势,C反应蛋白与白细胞联合检测能指导临床医生合理使用抗生素,减少临床耐药菌群的产生,值得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夏尤佳,沈朝斌,戴强. C反应蛋白与小儿呼吸道感染关系的meta分析.[J]. 临床儿科杂志,2008,26(6):535-536.

[2]吴多池,吴礼循. C反应蛋白测定在儿童肺炎中的应用价值.[J]. 海南医学,2011,22(11):126-127.

[3]韦凯鲁. C-反应蛋白水平在小儿急性呼吸道感染诊治的临床价值.[J]. 广东医学,2011,32(3):360-361.

[4]朱晓华,刘建梅,龚清字等. 临床常用炎性指标变化与儿童肺炎病原相关性研究.[J]. 南昌大学学报,2010,50(1):75-76.

上一篇:畜牧局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汇报(市)下一篇:最受欢迎北京礼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