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主题阅读汇报

2024-06-2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小学主题阅读汇报(共10篇)

小学主题阅读汇报 篇1

品读群星故事,展示自我风采

——七(下)第三册主题丛书《仰望星空》阅读活动学案

七年级语文备课组 主备人:王庆玲 学案序号:

活动目标:

1.品读故事 2.分享收获 3.升华自我

活动内容:

一、精心采撷

徜徉于七(下)第三册主题丛书《仰望星空》之时,你打算收集哪些宝贝呢?是整篇文章,是佳词妙句,是文中人物,是文中故事,是作者情怀,还是写作手法呢?请带上笔和本,踏上阅读之旅,一路行走一路采撷!

二、妙笔生花

在品读七(下)第三册主题丛书《仰望星空》的过程中,是否会有那么一篇文章,或让你挥毫泼墨忍不住想要仿写,或让你怦然心动忍不住流连回味,或让你瞬间长大忍不住心潮起伏……如果遇上了这样的文章,请记得拿起手中的笔,让你的心绪及时流淌到纸上!

三、精彩展示

(一)以个人为单位小组内展示交流读书收获及读后创作。

(二)以小组为单位在班内交流展示读书收获及读后创作: 1.小组自行确定展示的内容及展示的方式; 2.以抽签的方式确定小组展示的先后顺序; 3.每个小组展示的时间要遵从事先的约定。

四、沉淀升华

在用心欣赏各小组展示内容的基础上,或回读第三册主题丛书中的文章,或修改完善自己的作品,或围绕本次活动自由写作。

小学主题阅读汇报 篇2

笔者通过教学实践,探索出小学高年级人物主题阅读教学的基本教学思想,充分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具体表现在:

一、入境感知,激以趣

只有强烈的求知兴趣,才会在阅读中产生良好的心理条件,推动学生进入积极的思维状态。课伊始,就需要教师以激趣为出发点,引导学生自觉走入阅读的情境。

入境感知的方法有:

1.营造氛围。

浓郁的阅读氛围,能够充分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如在“走近老舍”阅读教学课前,教师根据学生的年龄及心理特点展示老舍的生活图片,配上《京韵大鼓》等音乐,使学生未入文却已感知老舍的生活,在心中勾画出老舍的形象,为“走近热爱生活的老舍”创设了很好的氛围。

2.开展活动。

阅读只有成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自觉行为时,才能达成愉悦和成就感,而作为外在形式的载体———实践活动,又会激活阅读欲望,促使学生大量地吸收、内化。如教学“苏轼与西湖”主题前,引导学生进行“苏轼与西湖”的调查活动:学生们利用双休日去西湖边寻找苏轼的“足迹”;利用家庭和社区环境,感知苏轼与西湖的渊源;去博物馆了解苏轼与西湖的故事、古诗、美文……这些符合学生特征的形式激发他们主动地探求,早早地融入到主题阅读中。

二、品读理解,授以渔

人物主题阅读课堂也是教师引领学生通过不同的品读角度、有效的品读技巧来展开人物主题阅读的过程。

1.精读。

要提高学生的阅读实效,教师就必须教给学生精读的方法。如围绕“豪放的苏轼”主题,学生品读《望湖楼醉书》,教师引导学生圈点勾画,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内容深入感悟。在学生领会到“乱”字包含雨的形象和声音后,教师出示《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的“乱石崩云,惊涛裂岸”和《西江月》中的“乱山攒拥,流水铿然”,让学生感知这两首词中“乱”字的意味。在引领学生感悟原诗时,学生读懂了古诗的意味,理解了苏轼与西湖的特殊情感,更体味到豪放派词人的撰写风格,真正做到读有所得。

2.赏读。

赏读是一种投入的欣赏性阅读,是以一种积极的审美阅读,集中全部的心智去感受、理解、欣赏、评价文本中的人与事、景与物、情与理,不仅观其“言”,还要品其味,悟其神。如教学“老舍热爱生活”主题,教师让学生品读《养花》《鸽》《五月的青岛》,让学生体会出老舍对于生命与生活有怎样的态度。由于阅读材料的综合性和材料内涵的开放性,学生兴味盎然地赏读着。赏读的结果也异彩纷呈:从文章语境中,学生认为老舍觉得养花需流泪、付出劳动,是对生活的丰富体验;从语言文字中,学生认为老舍笔下五月的海真美,那是因为作家感受到了美的生活;从写作方法里,学生认为写幼鸽与母鸡都用对比写法,让人感受到他对鸽子如家人般关爱;更有学生从作品整体把握人物、养花、养鸽、美景,赏析到老舍觉得生命可贵,生活多彩。这样对知识与方法产生新的洞察与领悟,走进作者的情感世界。

3.诵读。

诵读是阅读最基本的方法,学生在反复的诵读中认知文字、感受声律、体会词语、疏通文脉、把握作品的语言艺术,真正把古今语言的精华占为己有。如教学“人民的好总理”主题时,对于《十里长街送总理》中“人们常常幸福……然而今天……和我们永别了!”,直接让学生进行诵读比较困难,教师可先让学生讲述总理生前的故事《难忘的泼水节》《一夜的工作》,感受总理生前热爱人民的情感,结合《周总理,您在哪里》体会人们在总理去世后对总理的深情呼唤。经过这样的内化、吸收和储存,学生对总理的敬佩之情及逝去的深深怀念油然而生,再对比着诵读、背诵就易如反掌。

三、体验感悟,予以柄

1.走近生活。

作家对作品的表达就是对生活的表达,要读懂作家的作品,就必须要求读者走近作家的生活,了解其生平,更要深入分析作家的生活背景、写作情感。如围绕“重温经典,感受安徒生”主题,体会《卖火柴的小女孩》中作家的情感时,教师告诉学生,文中有安徒生童年生活的影子,随即出示《我的童话人生———安徒生自传》中的片段及背景,启发学生思考。学生通过背景及对作家的了解,体会文章充满着对不幸的穷人深切的同情,以及对贫富不均的社会的哀怨。

2.走进语言。

著名文学家高尔基曾经说过“:文学是语言的艺术。”阅读文学作品就应该走进作家语言,细细品味语言特色,感悟作家对生命和生活的表达。如围绕“爱国诗人陆游”主题,教学阅读《示儿》时,学生抓住“悲”字体悟,有未收复失地的悲伤,有至死不能亲眼看见中原统一的遗憾。教师随即出示《关山月》《书愤》《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四首陆游诗并质疑:你还能体会到他怎样的情怀呢?学生从字里行间体会到陆游的悲愤又满怀希望,悲痛又饱含期盼,悲凉、悲哀、悲憾又依然存着希冀……如此复杂的情感,回读《示儿》感悟体验,深刻而多元“。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从语言入手,给学生具体的语言触发点,品悟作品的内涵,才能真正领悟文学家的语言魅力。

3.体验情感。

课标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教师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让学生的独特体验贯穿于阅读理解中,使之成为打开阅读教学之门的金钥匙。如围绕老舍“热爱生活”主题,阅读《有了小孩以后》,学生用多种形式表达对文章的深刻体验,有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有学生写下旁批,有学生描绘当时生动的画面,更有学生用描写各种面部表情的词语来写下当时的体验,他认为在老舍爷爷心里,嬉笑怒骂才是真正的生活。学生丰富独特的体验,让笔者激动不已。

四、拓展升华,入以神

语文学习应是一个广纳八面来风的开放系统。正如叶老所说:“把精读文章作为出发点,向四面八方发展开来,就可以带读许多书,知解与领会的范围将扩张……”。

拓展升华的角度有:

1.以教材为点扩展。

主题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充分结合教材的特点,以课文为“经”,以优秀课外读物为“纬”,引导学生运用阅读方法构建“经纬”交错的主题阅读学习网络。如围绕“鲁迅热爱故乡”主题,教学即将结束时,教师又引领学生走向《中年闰土》,拓展介绍鲁迅纪念馆、三味书屋,出示鲁迅的《祝福》《故乡》等与绍兴有关的文章,请学生从多个角度了解鲁迅,并出示“鲁迅故里”“鲁迅小学”“鲁迅中学”等图片,从而让鲁迅这个人物成为学生阅读的动力,让主题成为学生精神成长的养料。

2.以活动为中心辐射。

为学生创设拓展主题阅读的平台,让阅读在实践活动中辐射,能逐步形成和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如围绕“高洪波热爱、赞美儿童”的主题阅读教学时,将《我想》《童年的水墨画》以及高洪波的生平事迹综合阅读后,学生对高洪波以小诗的形式抒写儿童春天里的想象很感兴趣,于是,阅读实践活动———赛诗会拉开了帷幕。学生们展开想象的翅膀,一首首小诗跃然纸上,使母语文化渗透到学生的人格中去。

3.以媒体为线发散。

如围绕“诸葛亮神机妙算”主题,教师指导学生品读《出师表》,体验感悟《草船借箭》《赤壁之战》中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并引导学生通过收看电视剧《三国演义》、对比阅读易中天的《品三国》、自主上网、去图书馆等形式了解其生平事迹、军事才能,再让学生们阅读少儿版的《三国演义》,交流阅读手记、人物评论。这样多方面的、立体的信息资源的获得,让学生在知识能力提高的同时,还有价值取向的认识,更有学生人格的形成。

小学语文主题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篇3

一、构建“1+X”的课堂教学模式

叶圣陶先生曾提出过:“教材是教学的例子。”教师如何利用这一教学范例对学生进行举一反三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学会快乐阅读,实现主题阅读目的,这在语文教学中是非常关键的,并通过“1+X”的课堂教学模式实现主题学习,实现主题的构建。

“1+X”主题阅读,主要是利用一篇课文加多篇与本主题相关的文章。“1”是指精读课例的教学。利用教材文章做精读内容,再把教材中与本篇相关的内容进行“精读”。“X”主要是以两篇精读文章为例实现知识的拓展延伸,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主要是借助任务驱动学生学习的内驱力,放手让学生结合精读课文中掌握的方法阅读,再从主题阅读材料中找出与之相关的文章进行自主阅读,实现“反三归一”,让学生的阅读量不断增大。

二、阅读教学资源的有效利用

阅读教学资源是指教学中对学生阅读起到一定作用的人力、物力以及所有自然资源的总和。把教材作为语文教学的核心材料,利用信息与知识等载体。教材只是阅读教学中的材料与工具,教师才是课程理念的实施者。教材各个单元的主题、图片及阅读材料以及内容与生活息息相关,具有生活性,符合当代学生的心理特点。教学设计的各单元配套的拓展阅读材料有其不足之处,教师要突破教材,通过不同的信息渠道获取学习资源,为实现主题学习充分准备素材。利用信息技术在语文课程资源中进行筛选与确定,以教科书、阅读教学挂图和工具书为范畴,在各种报纸杂志、网络阅读内容中搜索资料,借助主题阅读教学,了解更多的学习资源,并鼓励与指导学生了解主题信息,在海量阅读中提升自己的语言,学生在获取信息过程中提升自己的信息素养与学习能力。

小学语文主题阅读教学主要是以主题的选择与导入为主,在信息阅读、主题呈现中实现学生阅读技巧的训练,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同时这一方法能够真正改变学生的阅读基础,对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有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杨红.主题阅读示范课教学反思[M].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14.

[2]郑长铃.单元主题阅读教学策略[M].文化艺术出版社,2013.

小学语文主题阅读教学总结 篇4

今年,小学三四五年级语文全员培训了语文主题学习的相关内容,让我学习到了以前在课本上根本学不到的知识。在培训中,又通过学习各位老师上传上来的教学资源,真的让我受益匪浅,使我更加深刻的认识到以后如何进行扎实有效的语文阅读教学活动。

自从实施主题学习以来,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呈现出了崭新的面貌,老师教得有动力,学生学得有活力。审视我们的学校走过将近一个月的主题阅读之路,其间有成功的快乐,也有烦恼的困惑,首先老师们打破了以教师为圆心,以教材为中心的教学方式,课堂上不再有老师大量的讲解与提问,而是由书声琅琅,朗朗书声构成了一曲曲天籁之音。

现就将我的一些收获总结如下:

1、主题单元教学必须吃透教材,整合教材,找出单元课文的相通点,找出学习方法的共性,制定出适合学生高效学习的学案。在精读课文中教师引导学生摸索出学习方法,然后在略读课文中运用这种学习方法,学生自主高效地学习、交流。

2、主题阅读以读为主,从读中领悟文章中的精髓。从不同形式,不同声调,不同理解去领悟作者在这篇文章中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正如陆恕老师所说的“一读解千愁”。

3、语文教学要有语文味。在课堂上,学生对语言的学习、训练要扎实有效;采用合适的、不同形式的读,使语文课堂书生琅琅;课中课后注重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积累和运用。

4、阅读教学以读为本。朗读能发展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情感。学生朗读能力逐步提高,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就会逐步加深。新课标在目标定位中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朗读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实践经验也告诉我们,朗读是学生领略课文蕴涵情感的最佳途径,学生富有感情的朗读本身就是对语言文字有敏锐感觉的表现。如教学《草原》中“那里的天比别处的天……表示我的愉快”时,可从两方面着手:一是要正确地停顿;二是要读出重音。“那里的天/比别处的天/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的/愉快。”通过这样的朗读指导,学生将会感受到草原的天,由于没有遮拦,显得格外开阔,也叫人特别愉快。有了这种体会,就自然而然地进入了这种意境,也就会无拘无束地读出作者那种对草原的热爱之情。把自己的感情融入到了课文当中,进入文章的意境,学习效果可见一斑。因此,阅读教学中,教师要重视指导有感情地读,读出音韵,读出意境,读出情味。

小学主题阅读汇报 篇5

小学语文教研组 主题阅读教研计划

一、研究背景和课题确定

阅读是学生了解世界的主要渠道,语文教学要培养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如何深度地去阅读,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我组决定利用课外阅读,探索提高阅读效率、加深阅读深度的方法。为此,我教研组开展了“小学语文主题阅读”的小课题研究。

二、研究目的

通过开展主题阅读,改变以往课外阅读“放任自流,良莠不齐”的现状,进而有目的的引导学生进行围绕某一主题进行阅读,进行横向比较,格物致知。

三、前期准备

1、做好宣传发动工作,使学生认识到读书的意义,明确读书的目标、任务。

2、了解学校图书馆的藏书和调查学生拥有的图书。

3、做好阅读书目的推荐工作。

四、活动计划

教研案例

1、以周为单位进行阅读,一周一个主题。安排晚上完成家庭作业后的时间,周六、周日的休息时间。每天读书不得少于半小时。让每位学生明确个人的读书时间,使他们充分合理地利用课余时间来读书。

2、每周由教研组老师共同探讨确定一个主题,并推荐出书目。

3、每周完成后在周日写出本周读书心得,周一在课堂上进行交流发言。

4、同读,实现师生共进。师生同读一本书,达到师生共同成长。

教研案例 小学语文教研组 主题阅读教研过程

本周确定的阅读主题是刻画人物外貌的相关文章。通过一周的课外主题阅读,以及收回的阅读心得体会和周一的课堂阅读交流来看,各位参与研究的老师通过积极发言,深入探讨了研究收获和需要改进的地方,发言内容归纳如下:

(一)研究收获

1、进行主题阅读有利于学生进行主题内比较,大大增加了学生阅读深度。

这是所有参与研究的老师的一个共识,而且效果很明显。实际教学中,这个比较激发了学生异常热烈的讨论,看着他们各抒己见,我们深信:他们的认识或许稚嫩,但只要坚持不懈,他们的分析判断、欣赏评价能力必将逐步形成、提高。

通过一周时间的研究和实践,我惊喜地发现在各个班孩子身上出现了明显的效果。

2、提高了独立思考能力

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深入、独立思考的能力得到培养。学生们在主题阅读中,有了深刻的切身体验和感悟,获得了多元发展。

教研案例

3、写作素养提高很快

学生围绕主题,通过不同途径、不同形式阅读了推荐的相关代表文学作品,作品内容写作手法丰富而多样。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从这些围绕统一主题而使用的不同词语、不同句子、不同修辞方法中丰富了阅读经历,提高了习作素养。

(二)需要改进的地方

一下是参与研究的老师反映出来需要改进的地方,归纳如下:

1、不同年级不必要求统一的阅读主题,可根据每个老师的需要自行确定阅读主题,增加灵活性和适应性,避免僵化。

2、要把这种主题阅读引向更加深入的方向发展,不仅要在读后写出读书体会和进行交流发言,更要趁热打铁,顺着那一股子劲和一腔热情,向学生提出要求:以此为主题写一篇日记或短文甚至作文!

教研案例

小学语文教研组 主题阅读教研总结

本周,根据主题阅读教学计划,我们教研组经过主题阅读实践,开展了研讨活动,总结如下:

一、主题阅读要与教学内容相结合

每周推荐与教学内容相关的书籍。课堂学完后,提出一些相关的问题,激发他们课外阅读的兴趣,去课外书本上找同类题材文章阅读,以便形成课内课外相呼应的良好态势。

二、要照顾学生的阅读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先导,是需求的动力,学生有了阅读兴趣,才能从内心深处对主题阅读产生主动需要。因此,教师要努力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让他们愉悦地进行课外阅读。比如:每个月评一次优秀读者,以点带面等。所以大力开展多样的读书活动,能极大地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信心和热情。

三、让借书方便可操作,不可繁琐

从小热爱阅读的孩子一般都来自有比较好的阅读环境。校园环境和班级环境对孩子的阅读影响比较大,学校、班级重视了孩子阅读,那么,孩子就会更加热爱阅读。但由于条件限 5 教研案例 制,我们手中的图书,远远不能满足学生大量的、多元化的阅读需求。为营造读书氛围,每个班级都应该建立了一个较为完善的图书角。让学生随手即可取到书或很方便即可借到书,尽量为阅读扫清障碍。可采取如下做法:

1、在班上建立 “图书角”,为同学提供阅读资料;

2、每周利用一节课到学校图书馆阅览或借阅。

四、提供沟通与交流的机会

在学生认真写读书心得的基础上,定时利用语文课在班内组织交流,并及时给予表扬,做到以读促说,以读促写,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书面语表达能力。使学生在阅读中达到阅读习惯的养成教育。同时也领悟到阅读和写作的方法,随着阅读量的提高,学生自己有了感受,品尝到阅读带来的成功与喜悦。

五、鼓励学生勤动笔

在阅读中,要鼓励学生做笔记,摘录好词好句,也可以边读边思考,及时地把精彩的片断、重要的材料和信息随时摘录下来。阅读后用心得体会的形式对文章的内容发表自己的体会、见解,积极开展读书交流发言。促使他们养成勤动的笔习惯,使内容及时消化理解,从而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小学主题阅读汇报 篇6

一、研修主题的提出

阅读是学生语文能力提高的源头活水。学生的阅读量与他的语文水平是成正比的,也与他其它学科的学习水平成正比。尤其是在新知识、新信息不断涌现的今天,在视听技术不断普及、人们阅读能力不断下降的今天,积极主动地开展阅读活动,抓好基础段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不仅是学生分阶段达标进入高层次学习的需要,也是学生全面发展、终身学习的需要。

然而,由于到地域、家庭环境及应试教育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小学阅读现状令人担忧:学生缺乏读书的兴趣和意识,不能主动进行阅读实践;“应试教育”的思想左右着教师的教育行为,学校尚未形成浓厚的读书氛围;学校图书室、阅览室未发挥应有功能;学校、家庭未形成良好的读书氛围。为此,我确定了《小学语文主题性阅读的研究》研修课题,旨在改变目前课内外阅读的现状,丰富学生的课内外阅读生活,拓宽学生阅读的视野,激发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提高语文学习的质量。

二、研修主题确立的理论依据

1、建构主义教育理论认为学生应该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之上,充分地利用这些知识发挥自己的阅读能力去分析、理解、感悟文章的思想内容,从而获得自己独特的感受、体验。建构主义的代表人物皮亚杰的认知结构说,认为儿童是通过自己主动的努力活动和与外界相互作用,不断获得经验的丰富和重组,从而实现自我建构和发展。

2、“相似论”认为,学生头脑中贮存的相似性信息单元(即相似块)越多,就越有利于选择、匹配、激活阅读材料中的相似信息,学生对阅读材料的感悟也才越深刻。《学记》中的“时过然后学,则勤苦而难成”说的是教育得抓住时机,适时施教,错过时机以后再去学习,就会事倍功半,得法于课内,及时进行同步拓展延伸,就会事半功倍。

3、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指出:“学生学习越困难,他在脑力劳动中遇到的困难越多,他就越需要多阅读:正象敏感度差的照相底片需要较长时间的曝光一样,学习成绩差的学生的头脑也需要科学知识之光给以更鲜明、更长久的照耀。”“如果我们想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那么就应当让他所阅读的东西,比要求他记住的东西多两倍。”“如果少年学生除了教科书以外什么都不阅读,那他就连教科书也读不好。如果学生其他的书读得较多,那么他不仅能够学好正课,而且会剩下时间去满足其他方面的兴趣。”

三、研修主题价值与意义

开展主题性阅读的研究与实践,对小学语文阅读由课内向课外、由以教科书为本位向大信息、多元化知识开放、由应试教育向读书滋养人性、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的转变具有积极的意义。因此,该研修的成功运作对学生阅读的外部大环境的开发、整合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对小学语文学科阅读的内容整合方式、阅读指导方式、阅读习惯的有效培养、读写结合提高语文素养等方面的理论建构和实践操作体系的建构都很有价值,也对改善小学生课外阅读无序状态,规范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活动,增强课外阅读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切实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具有现实的指导价值。

四、研修的过程

(一)用好教材,搭建桥梁

叶圣陶先生说:“教材无非是例子。”语文教材是教学的出发点,而不是终点,以语文教材入手,目的在于阅读种种的书,语文教材实际上成了通向课外更多阅读的桥梁。语文课堂是学生学习语文,提高语文能力的重要阵地,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具有挖掘教材,重组教材的意识,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有意识地渗透相关的阅读信息,以促发学生课外主动阅读的兴趣,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对教材的内容作深入的解读和挖掘,揣摩作者思想、文本内涵,提炼出相应的主题。在教学中引领学生围绕主题,深入到故事的情境中,与人物对话,与作者交流,获得许多真切的感悟。例如在教学《郑成功》(主题:爱国)一课时,教师除了引导学生深入到课文中,感受郑成功的爱国举动,同时引导学生就“爱国”这一主题进行延伸:在历史上还有许多爱国人士——屈原、陆游、林则徐等,引导学生到图书馆、上网阅读他们的故事,感受他们的爱国情怀;还有同学提到当前大家共同关注的“台湾问题”,教师和学生一起进行讨论、交流。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主要起着“红娘”的作用,在学生与书籍(故事)间拉起一根红线,让学生有兴趣、有方向的进行阅读。

(二)开展活动,巩固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任何兴趣,被迫进行的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愿”,学生有了兴趣,才能从内心深处对课外阅读产生主动需要。活动便是激发学生兴趣有效的方法之一。教师可以结合平时的语文教学的内容,在班级中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阅读活动,让学生沉浸在其中,享受读书、成长的快乐。

1、校园读书节。班级内每学期定期组织校园读书节活动,以此来浓厚班级的读书氛围,营造书香班级。2017年秋学期,学校成功举行了校园读书节活动,在活动中,充分考虑到了学生的阅读现状。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各年级确立相应的主题,低年级“童话世界”,中年级“人物故事”,高年级“经典名著”。学生利用课间休息时间、中午午休时间、放学回家后的时间等,主动地进行阅读实践。另外,在读书节期间,我们还开展了系列化的活动,如“课本剧表演”、“人物故事演讲”、“征文比赛”等,活动结束还可以评选出“书香班级”、“书香个人”等。

2、读书交流会。结合日常教学,引导学生围绕某一主题,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鼓励学生将自己的收获和感悟记录下来,也可以借助于“阅读资料卡”将文中的一些好词佳句等摘抄下来,然后在班级中组织读书交流会,和大家共同分享读书的快乐。

3、好书(美文)推荐。在日常教学中,利用课前三分钟、晨会等时间,让学生走上讲台,说一说最近读的书目,向同学们推荐一些好的书籍或文章,并简单地交流其内容或心得体会,给大家的课外阅读提供有益的参考。

(三)发掘资源,维持兴趣

在《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课程资源包括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例如:教科书、教学挂图、工具书、其他图书、报刊、电影、电视、广播、网络、报告会、演讲会、辩论会、研讨会、戏剧表演,图书馆……。”这就告诉我们,学生学习语文的资源丰富多彩,如何发现并有效的加以利用应是当务之急。

1、图书室、阅览室。随着学校现代化建设进程的加速,学校图书室的管理也趋于规范和科学,图书架上的图书也越来越丰富,这些都为学生的课外阅读提供了有力保证。然而面对浩如烟海的图书,学生该如何选择,如何更好地从书籍中汲取精神的营养应该引起我们的关注。进行主题性的阅读便是理想的选择,结合日常的教学,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总结和提升,提炼出相应主题,可以结成研究小组,制定主题性阅读计划,撰写阅读心得体会或是小论文。这样做大大的减少了学生课外阅读的盲目性,提高了针对性与实效性,同时也对语文教学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2、网络世界。在日常的教学中,教师定期带领学生上网浏览,引导学生围绕某一“主题”、“问题”,在网上搜索相关的信息;给学生推荐一些优秀的网站、论坛,鼓励学生阅读的同时积极的参与讨论,发表自己的见解和想法。

五、研修成果

1、通过组织理论学习,课题组成员的理论素养得到了明显的提升,参与科研的意识和能力增强,能够积极围绕研究课题开展研究工作。课题组成员通过学习、实践,有了许多新的想法和体会,并及时进行总结写成文章。

2、“主题性”阅读丰富了学生的课外阅读,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在形式多样的阅读实践中,学生的阅读视野变得开阔,阅读能力、综合素养得到了培养。

3、“主题性”阅读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在县组织的学科竞赛中,及校期中期末质量检测考试中,我班的语文成绩,我校的语文学科考试成绩突出,特别是在“阅读理解”方面,得分率较高。我想,这些成绩的取得,并非是一朝一夕的努力,而是长久的坚持和努力。“主题性”阅读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框架,让课外阅读成为学生的语文学习的重要渠道和有效补充,大大提升了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使得语文教学真正朝着“大语文”的路子迈进。

六、困惑和设想

“主题性”阅读的研修,已经走过了一年的时间,教师和学生的共同成长与进步,特别是学生的阅读热情高涨,习作水平提高,都是大家都可以共同见证的。然而,细细回顾研究的过程,我们仍然发现在研究的过程中,还存在许多困惑与不足:

1、“主题性”阅读的实施在学校中受到了更多同学的欢迎,但是很多教师仍受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对课题的实施抱有一种怀疑的态度,认为这样的“阅读”会耽误学生更多的学习时间,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成绩;这样的想法,不仅存在于教师之中,同时还存在于一些家长中,一些家长文化水平不高,他们认为孩子只要将语、数、外学好,就可以了,每天他们希望看到孩子埋头看教科书,看到他们不停地做题,而将看课外书当作是“不误正业”。因此,在下一步的教学工作中,还应关注到教师、家长的态度,通过细致有效的工作,彻底转变他们的观念。

小学主题阅读汇报 篇7

育才小学提出小学语文“1+2”主题阅读单元教学实践研究,旨在探索在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升语文课堂教学质量,使得学生的语文素养在量的累积中获得质的飞跃,从而夯实学生语言文化的根基。

一、“小学语文‘1+2’主题阅读单元教学模式”的内涵解读

“1”指一套教材,现行的小学语文苏教版教材;“2”指两套读本,学校教师根据小学语文教材单元教学主题编写的《主题式现代美文阅读》《主题式古代诗文诵读》。“小学语文‘1+2’主题阅读单元教学模式”是以单元主题为核心来构思教学环节,展示教学流程,遵循“整体性原则”的课堂阅读教学。课堂上,教师指导学生围绕单元主题,学完本单元的课文后,将阅读视野延伸至两套读本,阅读内容由“点”变成“圆”——以主题为圆心,以文本为半径,形成课堂容量从“1”变为“1+2”的圆。其最大特点是,以一个单元的教材为单位组织教学,进行整体设计,不是单篇教学,而是把“1+2”三套教材中相关联的三个单元组成一个大单元,用单元主题统领整个教学流程。在相同的时间内,学生的阅读量是传统教学的三倍以上。主题阅读单元教学,对于教师来说,不是在“教教材”,而是在“整合教材”;对学生来说,不是在“读教材”,而是在“学文化”。在这个过程中,实现语文素养的提高和文化的积淀。

二、“小学语文‘1+2’主题阅读单元教学模式”的命题追溯

审视当下的语文课堂,我们发现存在着诸多问题。一学期一百多节语文课,学生仅仅读了一本规定教材。两三课的时间,教师不厌其烦地反复教学一篇课文,肤浅的提问、缺乏深度的追问使得学生学习母语的兴趣得不到长久维持。这与“以学生发展为本”的高效课堂教学理念是相违背的。只顾埋头拉车,很少抬头看天的教师们,仍然保持陈旧的教学理念,为了达成《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常常让学生抄写生字词、组词、听写,读课文、背课文、做单元测试题等。完成既定任务后,学生筋疲力尽,鲜有精力再去进行课外阅读。殊不知学生的语文能力、素养以及阅读兴趣,并不是靠教师讲出来的,而是靠学生自己的有效阅读慢慢得来的。想要弘扬人本主义理念,让语文课堂充满人文关怀,为学生人生打上深深的人文精神底色,就必须改革课堂教学,努力建构学生渴望的理想课堂,让学生爱上阅读,掌握一定的阅读方法,学会独立自主地阅读。在阅读中,让学生接受文化熏陶,丰富精神世界,促进个性发展。

三、“小学语文‘1+2’主题阅读单元教学模式”的实践路径

1. 建构主题,整合教学内容

我们通读教材每一个单元的文章后,从中提炼出相应的教学主题,从主题的触发点、共振点出发,把原来支离破碎的知识体系以及人文内涵整合成一个“集成块”,编写了校本教材《主题式现代美文阅读》《主题式古代诗文诵读》,形成大容量、多角度、同主题、重文学濡染、关注文化传承的教学资源包。

我们根据文本特点确定精读篇目、略读篇目,使每个主题单元的文本成为一个知识链、知识块。学生以主题为依托,带着具体的目标主动参与,通过加大语言的信息量,强化语言的规范性,一篇带多篇,从一定的“量”中读出一定的“质”来,悟出语文学习的规律,从而达到改变认知结构的目的。

案例1: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1+2”主题阅读单元教学内容(见下表)

2. 精略结合,创新教学方法

教学中,我们采用“精略结合”的方法实施主题阅读单元教学模式。“精略结合”指的是精读品悟(选定的教材中的精读篇目)+略读感悟(教材中的略读篇目、美文阅读篇目、经典诵读篇目)。

“精读品悟”指的是选定的教材中的精读篇目。教材是许多学者专家的智慧结晶,虽不尽善尽美,但很多文章文质兼美,是学生习得语文知识、语文技能,提高语文素养的佳作范本。每个单元,我们围绕主题确定1~2篇精读篇目,一篇课文的教学需要2~3课时。“略读感悟”指的是教材中的略读篇目、现代美文阅读篇目、古代诗文诵读篇目。一节课上可以学习1篇文章,也可以学习2篇,甚至3~4篇文章。一节课学习的内容可以是教材中的课文,也可以是美文阅读篇目、经典诵读篇目,或是三者兼顾。

“1+2”主题阅读课堂教学,让学生不再是“等待被装满的容器”,而是“等待被点燃的火把”。课前,学生有一种期待,期待活动体验、交流展示;课中,学生有一种满足,满足于静默思考的充实、一抒胸臆的快感;课后,学生有一种留恋,留恋回味课堂的愉悦。

案例2:小学语文苏教版教材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

以“美德飘香”单元主题为核心组织教材,进行拓展式主题阅读教学。教学内容发生变化,由课本上的3篇文章,拓展为10篇文章。教学方法发生变化,以单元为主题进行教学,主题如藤,文章如瓜,以“藤”串“瓜”进行整体设计。

第一阶段(1~4课时)指导阅读,激发兴趣。精读品悟《军神》,3课时,学生在读通读顺的基础上,在教师的指导下,围绕“‘军神’是谁,为什么称他为‘军神’,‘军神’到底具有哪些美德”等问题,学生进行批注式阅读,从而深化认识,激发兴趣。略读感悟《金子》,1课时,指导学生迁移运用学习到的方法,进行半独立的批注式阅读。

第二阶段(5~8课时)运用批注式的阅读方法深入品读。先用1课时重点阅读教材中的《掌声》,充分运用已掌握的画、注、批等形式进行深入品读,巩固阅读方法。然后用2课时独立阅读《主题式现代美文阅读》中的《孤掌也鸣》《苏珊的帽子》《难忘的八个字》,并进行1课时整个单元的阅读分享。

第三阶段(9~12课时)情感诵读,升华主题。用1课时进行情感诵读。先重点诵读《白梅》,抓住关键词读出情感,体会意境;再放手自读《赠汪伦》《书湖阴先生壁》《剑客》,体会古诗词中蕴含的美德。用2课时完成练习7的教学;最后用1课时进行主题习作训练,升华主题。

小学主题阅读汇报 篇8

关键词:主题阅读    有效性     思考

“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会读书”——在有幸聆听了陆恕老师做的有关“主题阅读”的专题讲座后,我对“主题阅读”有了全新的认识与思考。

一、确定主题是关键

首先,主题的提炼与确立。主题可以是一种思想,也可以是一种情感。主题是一面旗帜,是儿童眼里的一个世界。有主题的阅读,与随意读,泛泛而读,效果是大不一样的。它保证了阅读内容的高品质。教师针对不同时期学生的年龄特点、个性特点选择适合他们的主题,往往能够非常有效的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相反,违背意愿的阅读会让学生对阅读产生厌烦心理。

对于主题的确立,我认为要坚持两个原则:一是要以“激扬向上,自信人生”为基调,或充满哲理,或充满爱意,或充满遐想,或讴歌生命、和平等,因为充满正能量的主题能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道德观,让学生在阳光大道上茁壮成长。二是以“真”为第一要义。真者善也、美也,真的文章、真的文字一定能拨动儿童的心弦,同儿童情感、心灵对接。

而主题的构成既要体现传统文化又要兼顾时代气息,因此,主题的确定范围很广阔。一是历史的经典。这是一个亘古不变的主题。教师可以通过这类阅读让学生了解、熟悉、正视祖国的历史,对国家产生自豪、保卫、建设、爱护的情感。二是时代的热点。如有关生态平衡、保护环境、新兴科技等的话题,其会让学生更加接“地气”而不是脱离社会、生活在自我中。三是社会的焦点。如有关战争与和平、人际交往等的话题,其让学生树立强烈的责任感,充分认识到自己作为新一代接班人所肩负的责任和使命。

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我认为主题的确定还应该注意以下两点:一是尽量选择相对熟悉的主题来做专题阅读;二是尽力选择相对较小的主题,不要太过于空泛。这样才能够最大程度确保主题阅读的有效性。有一个最直接的例子:邻家有孩初长成,父母经常让他阅读一些和生活息息相关的书籍,一日,母亲驾车时和乘车人不停交谈,孩子立即提出:“请开车时一心一意,不要三心二意,保证行车安全!”虽此小事,从中我们可见接“地气”的阅读对培养学生良好的品性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主题阅读”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陆恕老师曾经把“主题和课文”比喻成“藤和瓜”的关系。他认为:单元主题好比一根藤,一篇篇课文好比藤上的瓜。“藤”是所有“瓜”的根。一个单元只有一根“藤”,但是,“藤”上的“瓜”却很多,而且各具特色。教学时,教师要以“藤”串“瓜”,进行整体设计、整体施教。教师要以单元主题为核心,遵循“整体性原则”组织阅读教学。这也对我们教师如何通过课堂教学把主题阅读和课文教学等有机结合起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陆恕老师列举的一些凸显主题阅读成效的新型教学法(课型)也让我觉得茅塞顿开,如“以文代文课型、展示分享课型、一读解千愁教学法等。教师首先自己必须饱读诗书,才能在和学生的相处中让学生感受到强烈的人格魅力。

教师如何根据不同的阅读主题、不同的课文类型、不同的学生对象选择或设计不同的教学方法呢?这其中最主要、最直接的途径是通过朗读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那么,如何通过朗读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呢?这也正是每位教师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三、如何通过有效的朗读方法,提高阅读质量

朗读是语文教学当中最简单、最有效的教学手段之一。然而,如何有效利用这一手段来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却值得我们认真思考、探讨。朗读方法林林总总,教师要结合每篇课文的特点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设计最有效、最容易被学生喜爱和接受的朗读方法。近日,我聆听了一位语文教师关于《再见了,亲人》的课堂教学,在这篇课文的教学中,教师就采取了灵活多样的朗读方法,帮助学生真正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首先,播放志愿军进行曲录音带,创设情境,让学生在“雄赳赳,气昂昂”的乐曲声中感受中朝人民用鲜血凝成的友谊。教师在朗读设计中让学生首先默读每一个自然段,让学生默默进入文章的情感世界中,紧接着指导学生齐读、分组读、分角色读、接力读等。学生在各种朗读中层层递进,深刻体会了“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情谊。

小学主题阅读汇报 篇9

一、研修现状述评

传统教学存在着“费时多、收效微、负担重”的问题,长期以来没有得到根本的解决。近年来,“主题阅读”这个词逐渐走进了语文教学的领域,“主题阅读教学”也越来越受到语文教师的重视。主题阅读教学自产生以来一直处于不断发展之中。在我国,主题阅读教学在发展过程中逐渐确立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他在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也遭遇了一些挫折。反思问题和现状,本研究提出的主题阅读教学的内涵应定于一种在系统思维指导下的教学“思想”。不能把主题阅读教学作为教学“模式”理解成浅层次的操作方法,更不能使之在“社会本位”的价值观的片面引导下走向“异化”。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它需要回归到关于“人的整体性发展”的本质和初衷上来,以系统观为指导,探索“主题阅读教学”的新形式,以适应新的历史条件下语文教学的需要。

二、选题意义和研修价值

《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要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努力开发语文教育的资源,“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可以说,学生的阅读量与他的语文水平是成正比的,也与他其它学科的学习水平成正比。尤其是在新知识、新信息不断涌现的今天,在视听技术不断普及、人们阅读能力不断下降的今天,积极主动地开展阅读活动,抓好基础学段,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不仅是学生分阶段达标进入高层次学习的需要,也是学生全面发展、终身学习的需要。因此,我们都在努力试图构建阅读教学的新模式,特别是在学科间融合,课内外结合,校内外沟通的课程形式上在不断地摸索着,努力着,但是,在具体的研究实践中,尚未从阅读教材资源的开发、阅读评价方式的改革方面去深入、系统地触及阅读教学改革最本质的问题,因此,“小学语文主题性阅读的实践与研究”是有研究价值的。

三、研修的内容和目标

(一)研修的内容:

1、调查、分析小学生语文主题阅读能力的现状。

实施小学生语文主题阅读能力的个案研究,对学生的阅读现状、尤其是主题性阅读的现状进行研究,调查分析主题性阅读能力培养方面要求。探索提高培养小学生主题性阅读能力的途径和方法。总结小学生主题性阅读能力培养的困惑和困难。

2、新教学管理模式下小学生主题性阅读能力培养的基本策略。

3、研究小学生主题性阅读的心理需求及阅读、理解、鉴赏的基本方法。

(二)研修的目标:

1、立足语文课堂教学,通过理论研究,发表一些有价值的关于小学语文主题阅读能力培养的论文或调查报告。

2、通过研究实践,探索、总结出适合新课程理念和学生发展的阅读教学新策略。

3、通过主题阅读的实践与研究提高小学生阅读能力,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的兴趣、良好的阅读习惯。

四、研修思路

研修的主要思路(包括视角、方法、途径、目的),重要观点

(一)以现行教材编写的主题单元为基础,围绕单元主题进行大量课内外阅读。叶圣陶先生说:“教材无非是例子。”语文教材是教学的出发点,而不是终点,以语文教材入手,目的在于大量阅读,语文教材实际上成了通向课外更多阅读的桥梁。语文课堂是学生学习语文,提高语文能力的重要阵地,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具有挖掘教,重组教材的意识,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有意识地渗透相关的阅读信息,以促发学生课内外主动阅读的兴趣,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对教材的内容应该作深入的解读和挖掘,揣摩作者思想、文本内涵,提炼出相应的主题,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引领学生围绕主题,深入到故事的情境中,与人物对话,与作者交流,获得许多真切的感悟,要想让孩子获得更多的感悟,只有借助于课后的主题阅读,将学生的视野引向课外的阅读中。

(二)开展各种读书促进活动,激发阅读兴趣

1、校园读书节。学校(班级)每学期定期组织校园读书节活动,以此来浓厚学校(班级)的读书氛围,营造书香校园。在读书节上要有各种各样的读书活动展示,可表演课本剧、童话剧,活动结束还可以评选出“书香班级”、“书香个人”等。

2、读书交流会。教师结合日常教学,引导学生围绕某一主题,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鼓励学生将自己的收获和感悟记录下来,也可以借助于“阅读资料卡”将文中的一些好词佳句等摘抄下来,然后在班级中组织读书交流会,和大家共同分享读书的快乐。

3、好书美文推荐。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可以安排适当的时间,让学生走上讲台,说一说最近读的书目,向同学们推荐一些好的书籍或文章,并简单地交流其内容或心得体会,给大家的课外阅读提供有益的参考。

(三)充分利用身边的资源,让学生持续乐读

1、图书室、阅览室、阳光书屋。随着学校现代化建设进程的加速,学校图书室的管理也趋于规范和科学,图书架上的图书也越来越丰富,这些都为学生的课外阅读提供了有力保证。然而面对浩如烟海的图书,学生该如何选择,如何更好地从书籍中汲取精神的营养应该引起我们的关注。进行主题性的阅读便是理想的选择,结合日常的教学,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总结和提升,提炼出相应主题,可以结成研究小组,制定主题性阅读计划,撰写阅读心得体会或是小论文。这样做大大的减少了学生课外阅读的盲目性,提高了针对性与实效性,同时也对语文教学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2、校园电视台。为充分发挥校园电视台的作用,学校少先队等部门可以在班级推荐的基础上,进行“校园主持人”的选拔,评选出“校园主持人”,成立“播音小组”,并授予相应的证书,给予奖励,然后由专人(有专长的教师担任)对其进行培训,最终承担相应的播音任务。

课题中“主题性阅读”是指以语文教材为中心,根据教材的编排体系,提炼出阅读主题,在课堂教学中渗透,课外阅读中引导,让课外阅读成为课内阅读有凭借和依托,课外阅读成为课内阅读的扩展和补充。

五、研修的方法

1、调查法。通过座谈、问卷,了解教师、学生、家长对课外阅读现状的看法,及课题开展前后学生阅读情况的调查。

2、文献研究法。广泛收集国内外关于学生主题性课外阅读的信息和学习研究,结合本校实际采取科学有效的方法。

3、实践行动法。召开不定期的课题研讨活动,举行观摩课、研究课,撰写实验论文,开展读书活动,在实验研究过程中对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不断采取新措施进行修正和完善。

4、经验总结法。及时对课题开展进行阶段性总结;撰写教学案例及相关论文的编写等。

六、实施步骤

1、准备阶段:2017年6月-2017年8月

明确课题研究方向和课题组分工;搞好研究的前期工作,全体课题组成员进行文献研究、现状调查、论证并制定课题方案。

2、实施阶段2017年8月-2018年2月

(1)根据研究的内容,以教材为主,选择好课内外阅读的结合点,做好课内外阅读的链接,开好阅读篇目。(2)学习有关理论,做好学习笔记,定时组织交流。(3)把拓展阅读落实到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做好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

(4)上好课内外有机整合的阅读教学研究课。(5)开展行之有效的读书活动。

3、总结阶段:2018年2月-2018年3月

研修总结、撰写优秀课外阅读教学案例集、教案集、相关论文集及整理。

研修基础:已有相关成果,主要参考文献: 《语文课程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小学主题阅读汇报 篇10

主题阅读活动方案

为了贯彻落实《省教育厅关于在全省中小学校组织开展 ‚阅读伴我成长‛系列主题阅读活动的通知》(鄂教基“2012”5号)文件精神和要求,根据县教育局部署,天宝乡中心学校决定,从今年起,每年在全乡中小学校组织开展‚阅读伴我成长‛系列主题阅读活动。具体方案如下:

一、活动主题

爱国爱校爱家乡,健康快乐成长

二、活动目的今年开展‚爱国爱校爱家乡,健康快乐成长‛主题阅读活动,旨在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习惯和终身学习的理念,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创新、探索组织学生阅读活动和学校德育工作的有效方式与方法,并通过阅读,不断增强学生爱国爱校爱家乡的情怀,树立为国、为校、为家乡而学习奋斗的理想,让学生在读中学,学中进步,进步中健康快乐成长。

三、活动对象

全乡中小学师生

四、主要活动内容

1、精读一本好书。每个学期,每个师生员工精读一本好书。各学校可结合活动主题,推荐阅读目录,可以班级或学习小组为单位组织开展阅读活动。鼓励师生、同学间相互推介书籍,交换阅读,扩大阅读范围和阅读量。本学期,各学校要依据《关于开展湖北省第十二届青少年爱国主义读书教育活动的通知》(宝校字

[2011]70号),抓好落实,按要求组织好学生读书教育活动;同时积极组织教师继续参加湖北省教育学会教师教育分会‚我和我的书‛征文活动。

2、上好一堂阅读课。各学校要从语文地方课程、校本课程中,每周安排一堂阅读课,组织学生到阅览室阅读,教师要辅导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学习撰写读后感,进行阅读赏析。

3、撰写一篇阅读心得。结合阅读书籍或阅读活动,每位师生员工撰写一篇读书心得或阅读活动感悟,引导反思,提升阅读效果。

4、开好一次主题班会。以班级为单位,每学期至少组织开好一次主题班会,交流阅读心得体会,开展讨论,碰撞思想,共同提高。

5、组织一次演讲比赛。各学校要围绕主题组织师生进行读经典感悟演讲、讲故事比赛、主题演讲比赛等,也可以学校、班级为单位,组织举办阅读汇报会、演讲比赛或文艺演出等。(具休要求见宝校字[2011]70号)。

6、邮寄一封阅读书信。结合竹溪县留守学生‚亲子牵手•家书感恩‛书信邮寄活动,利用传统的节假日,每人给父母、老师、同学、亲人、朋友邮寄一封书信,分享所读的好书、抒发爱国爱校爱家乡情结、倡导健康的学习生活方式等,利用学生身份,推动‚小手拉大手‛促全民阅读活动。

7、办好一期黑板报。结合阅读主题,以学校、班级为单位,由学生自主办好一期黑板报。也可结合学校实际,由学生自主办学一期校报专刊、一个宣传栏或校园广播节目等。

8、举办一次主题书画作品展。结合学校写字教学和湖北省第十六届中小学生美术书法作品比赛活动,以学校为单位,举办一次校级美术书法作品展,并推荐优秀作品参加省、市、县评比。

9、评选一批先进个人和单位。鼓励各校开展书香校园、书香青年、精品阅读项目、优秀阅读案例评选活动,县教育局将于12月份对活动组织得力、效果良好的书香校园、优秀阅读征文、主

题演讲优秀选手等进行表彰。

五、组织领导

为加强对活动的领导,天宝乡中心学校在成立‚天宝乡中小学‘爱国爱校爱家乡,健康快乐成长’主题阅读活动领导小组‛,组织协调阅读活动的开展。

组长:万国斌

副组长:汪志东 付亚洲

成员:黄开夫 余志雁 童克勤 张宁华 夏胜伟 张子斌

陈圣军 马畔余 罗国斌姚波朱建华 黄玉山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中心学校校务办,余志雁同志任办公室主任,负责日常事务的处理、协调等工作。

五、基本要求

1、各校对阅读活动加强领导,定人负责,制订计划、措施,切实保障阅读活动顺利开展。

2、学生个人要制定读书计划,并认真加以落实。班级要建立读书个人档案,每生一张档案卡,用于记录学生每学期的读书内容和成效。

3、要充分利用好晨读时间和早自习以及每周的阅读课,合理安排晨读和阅读课的内容。

4、教师要率先垂范,带头背诵和阅读,在《教师专业发展报告册》中要有一定数量的读书笔记。

5、班主任、课任教师要对学生的读书篇目和方法进行指导。教导处、教研组要认真进行读书与青少年成长理论和实践研究,有关人员要深入班级进行活动指导,发现典型,及时推广;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6、做好宣传工作。通过校园广播、校园网、校园宣传栏、黑板报等,积极做好校内宣传活动,营造阅读氛围;通过编发工作简报,引导活动开展,交流推广工作经验;通过公众媒体,宣传

活动组织先进单位和个人,宣传阅读活动中涌现的模范带头人。

7、加强督促检查。中心学校将不定期对各校阅读活动开展的情况进行检查、督办,并全乡通报督查结果,确保活动扎实进行。

上一篇:家政培训讲师下一篇:护士竞聘演讲稿集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