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积累小学作文

2024-05-2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阅读积累小学作文(精选8篇)

阅读积累小学作文 篇1

古语“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告诉我们,要注重书本知识和生活知识的积累,两者缺一不可。写作文也是这样,没有一定的阅读量,且不说无从借鉴,无法形成技巧和能力,也根本无法拓展视野,对生活的认识便只局限于自己狭小的圈子,所言也难免平庸乏味。如果不善于观察,不注重生活知识的积累,作文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为之炊”。在此情况下,纵然动笔,也只能是无病呻吟。

针对以往学生缺少观察和阅读的通病,我对新接手的学生进行了严格训练。首先我要求他们每人准备一个日记本,把在学校和家中听到或看到的有意义的事及时地记下来。开始要求他们写一两句话,逐步提高要求,到一年级下半期,大多数同学都能用一段话把一件事简要地叙述下来。

刚开始写日记的时候,学生不知道写什么好,我就引导学生主动观察,观察大自然中的花、草、树木,观察美丽的校园风光,观察自己喜爱的动物、景物和人物。学校每搞一次活动,我都要引导学生观察活动情况,并及时地指导他们记下来,为日后作文积累素材。

到了二年级,学生的识字量不断增加,我便要求学生圈读课外书,后个同学都可以把自己喜欢的课外书带进课堂。凡是语文课上认真地完成了老师布置的`课堂练习的同学,可以自由地阅读各种有益的书刊。早上和中午到校后,都可以在教室里看课外书。在阅读过程中,我要求他们用语文课上学到的自学方法,在书上圈圈画画,画出文中优美词句和中心句,圈出文中用得准确的词语。这样的阅读,开阔了视野,提高了分析能力,使学生从课外读物中积累了大量的词汇,学会了许分作文技巧。

去年十月,我班同学参加了“建国50周年全国小学生爱祖国爱家乡作文竞赛”,有五人获奖。这五名同学的作文,选材全部出自平时写的日记,冷群同学的这篇获奖作文也是如此。

阅读积累小学作文 篇2

当前《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2011年版) 》提出, 语文课程应注重引导学生多读书、多积累。分学段明确规定各学段的课外积累要求, 包括背诵优秀诗文的篇数、课外阅读的总量。

如何有效地引导学生进行多读书、多积累?本人作了一些探讨:

一、读书氛围的营造

1.营造良好的学校读书氛围

我在教室内张贴读书名言, 布置班级读书角, 图书来源于学校图书馆、学生家中藏书。同学之间还可以交换阅读书籍, 提高读物利用率, 减轻家长经济负担。

2.创造良好的家庭阅读环境

在广泛开展课外阅读情况家长调查的基础上, 召开家长会, 改变部分家长的陈旧观念, 取得家长的帮助, 保证课外读物有来源, 课外阅读有监督。

二、阅读兴趣的培养

兴趣是阅读最好的老师。我通过多种形式培养孩子的读书兴趣。

1.以讲诱导法

每次的阅读课上, 我根据不同年龄的学生特点, 适当安排一定的时间, 引读部分童话故事、成语故事、作文天地、精典名著, 用生动的描述和精彩部分的戛然而止, 激发学生强烈的读书欲望, 激发学生阅读类似书籍的兴趣。

2.以身示范法

每次读书时间, 老师也和学生一起读书、做笔记;每次读书展示周, 老师和学生一起撰写读后感、共编阅读小报, 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爱上课外阅读。

3.赏识激趣法

“水不激不跃, 人不激不奋。”为了学生能保持读书的热度, 在阅读教学的开展中, 我以赏识的眼光关注每一个学生的阅读过程, 发现其“闪光点”, 不失时机为学生的某一做法进行激励、表扬、喝彩, 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

三、课外阅读的指导运用

博览, 能给大脑皮层形成多侧面的语言刺激, 而在阅读过程中, 能再次强化大脑皮层已有的语言信息, 使大脑中业已形成的联系系统更为完整、严密。

1.精心选择读物

选择教材要求课外阅读书籍、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订阅少儿刊报杂志、组织学生到图书馆、书店借阅。在博览中做好选读、精读、速读、摘录批注。

2.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

“不动笔墨不读书”是鼓励学生多读书勤动笔, 既可以在书上做眉批, 画线打重点号, 也可以边读边思考, 阅读后用读后感的形式对文章的内容发表自己的体会、见解, 督促他们做到勤动笔多看书, 及时写自己的感受, 促进理解消化, 提高表达能力。

3.给学生展示“才华”的机会

我开展了“词句接力赛”“美文欣赏会”“朗诵擂台赛”等活动。 在班上的学习园地中, 专门开辟了“读书”专栏, 设有“采蜜集”“知识角”等小栏目。

4.强化积累背诵

我引导学生将课内外积累的经典好词好句、名言警句、优秀诗文等能够背诵以便灵活运用。

5.运用积累语言, 增加写作密度

阅读是小学生积累知识的重要途径 篇3

关键词: 小学语文 阅读 积累知识

小学语文是小学生学习知识最重要的科目之一,也是他们学好其他科目的基础。而语文阅读则是小学生获取知识的最重要途径。语文教学离不开阅读教学,阅读不仅能使学生开启心智,还能使学生积累知识、拓宽视野。所有知识都是通过我们的阅读与思维获取的。在我从教的几十年里,引导学生学习语文知识,首先就是先抓好语文阅读的训练,逐步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一、学好拼音知识,为下一步阅读奠定好基础

小学生刚进入学校时,虽然对什么都感到好奇,但对于课本上的图画与文字知识则是一片茫然,不知道从何下手。这时教师就应该正确引导学生进行图文和拼音的学习。拼音这一块知识既是语文的基础,更是学生下一步识字读文的基础。通过教材中的图画字母学习声母、韵母、音节及拼法等知识,反复练习,循序渐进。不仅是要读准字音,还要学好拼法与写法。当然教师可以用不同的课件动物图片、不同的颜色图片,将拼音知识糅合进去,牢牢地让学生把握好这部分知识,为学生下一步识字读文奠定坚实基础。

二、在熟练掌握拼音知识的基础上,开展不同的活动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年龄、不同年级,选择不同的内容,利用不同的活动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如“灯谜”活动、“故事会活动”、读书比赛活动、图文画册阅读活动、办手抄报展活动、诗歌朗诵会活动等,利用这些内容和活动方式引导学生进行阅读。让他们在那些短而小的文章里(或者活动里)获得乐趣,获得激情。让他们自读自学自办,教师引导,循量而进。一般一至三年级的课文都是一些拼音配文字的文章,教师加以指导即可。在阅读的同时,让他们学会停顿,学会调整语气,学会活动的组织与实施,学会注意作者的描写方法与技巧。激发出学生的阅读情感,烘托出阅读氛围。真正让大家都身处在书声琅琅、书香四溢的活动环境之中。让每个孩子都能感受到阅读活动中的趣味性、故事性和知识性。

三、从低段抓起,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阅读源于一种习惯的形成。”有了这种习惯,就会积累很多知识。小学生在学校老师的引导下,知道阅读教材内容。这时教师与家长要密切配合,让他们利用一定的时间在家里阅读一些课外书籍,读一些与自己密切有联系的书籍。如:安徒生的童话故事;一千零一夜;十万个为什么,包括一些图画书,等等。这些资料也都深受学生的喜爱。教师们可以利用朝读的时间进一步引导,强化训练;也可以让他们制订一个家庭读书计划,计划一周读哪些书?一个月读哪些书?又如何做读书笔记?等等,使他们减少盲目性、随意性,让他们由课内阅读延伸到课外阅读,由学校拓展到家庭,慢慢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四、利用不同的阅读方法,提高阅读兴趣

小学生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认知能力也在不断提高。当他们进入阅读角色以后,兴趣很浓。在这个阶段教师应该抓住学生的这个特点,利用朝读、午读进行引导示范,逐步增加阅读量,选取阅读内容,获取阅读信息。传授给他们一些阅读方法。如:朗读法、默读法,分角色朗读,快速浏览,细细品读,等等,像一些数字诗的对读、植物诗的猜读、名言警句的悟读等方法。都可以使他们通过不同阅读方式获取知识,获得成就感,同时可以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还能有效强化他们的阅读能力。

五、把握好阅读技能,提高阅读能力

在小学生逐步养成阅读习惯以后,教师要引导他们掌握一些阅读技能。在哪些情况下快速浏览,那样的情况下粗读,那样的情况下细细品读;阅读时如何做读书笔记,对于那些好词好句好段如何处理等一些问题都应该让孩子了然于胸。一般阅读都要做一些读书笔记。除了旁注以外,对那些好词好句好段都应该抄写下来,进一步品味。一是可以让他们积累知识,二是可以让他们了解文章的大意及作者的材料布局。由阅读升华到思考与理解,为他们下一步的习作奠定基础,既强化他们的阅读效果,更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

六、通过阅读,抓好习作知识的引导

习作是小学生学习语文的目的之一。它不仅是人与人之间交流交际的一种体现,而且是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阅读不仅让学生积累了知识,而且让学生了解了一些写作方面的技巧。如人物的心理描写、动作描写。因此,教师在抓好学生语文阅读的同时要抓好学生的习作技能的训练。习作也是我们阅读过程中的一种升华。在小学教材里都安排了很多写人写事,写景写物,以及诗歌的文章,这些都是我们阅读、习作的样品。比如:写人写事的文章是如何组织材料的,如何描述的,又如何写物写景的,等等。这些知识都是我们在边阅读边引导边训练中完成的。教师在引导学生阅读的同时,渗透习作知识,抓好习作训练,将阅读与习作有机结合起来,使学生读有所用,读有所获。

阅读课作文素材积累指导教案 篇4

授课时间: 授课班级: 授课教师;教学目标:认识作文素材积累的重要性,掌握多渠道积累素材的方法,特别是善于从生活和阅读中积累素材。

教学重点:在阅读中积累素材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如果把习作的过程归纳为“积累--表达--修改”,那么积累就包括素材的准备。怎样做好素材的准备,进而写出生动的好作品呢?总结很多习作实践的经验,我认为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搜集和积累习作素材。

二、介绍积累素材的方法

(一)细心观察,在观察中积累素材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要写出真实的、自己的话,应该去寻找它的源头„„那就是我们的充实生活。”生活是写作的源泉,观察又是同学们认识周围事物的主要途径,也是积累作文素材最常用的方法。一个人80%的认识来自于视觉,因此,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是积累作文素材的重要环节。平时应该经常有意识地布置学生抓住机遇,随时留意身边的变化、事态的发展,耳闻目睹,亲身体验。比如我们天天都要接触父母、亲友、同学,每天都要经过同一条路,这些亲友、同学、道路其实都在变化,经常有新鲜的事情发生,关键是引导学生发现其中的美。“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所以观察也不是简单地看到事物的表面,而是一种由表及里,由现象到本质的观察,要求学生有自己的观察点和独具一格的发现,形成发现生活美的能力。

(二)广泛阅读,在阅读中积累素材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中学语文课文中不论是寓理于事的寓言故事,意境优美的散文,还是含蓄隽永的诗歌,对学生的写作都有帮助。课堂上要引导学生多看、多读、多背文章中的妙语佳句,精彩片段都要做好摘抄,并且指导学生学习课文的遣词造句,谋篇布局。课后,指导学生多读课外书籍,报刊杂志来获取更多的素材。一本书就是一个丰富的世界,读书就是与作者面对面的对话,因此引导学生广泛阅读,拓展他们的视野,能使他们在更大范围内积累习作素材。但是现在的课外书浩瀚如海,精华与糟粕并存,在引导学生课外阅读时,要帮助他们选择,防止一些低级趣味、不健康的书籍进入学生阅读空间而给他们带来的不良影响。并让学生在读书后做好积累工作,人人准备一本阅读摘抄本,随时摘录优美词句,精彩片段或写下阅读后的感受、体会,使他们读书时有更明确的目标,并组织学生定期交流,通过读、摘、写、谈的系列活动,这样学生“日积月累,方能生悟”。

(三)参与活动,在活动中积累素材

有诗云:“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叶圣陶先生也说:“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做出什么文字。”所以充分的生活素材是学生写好作文必不可少的,在活动中亲身感受生活及学习的乐趣,是获取写作素材的重要途径之一。现在的中学语文中都有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根据活动的要求,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为学生自由作文提供绝妙的素材。在活动中老师要做好引导,鼓励学生在活动中尽量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不仅停留在“玩”上,也要做一个有心人,用心记下活动的每一个过程,随着活动的增多,还可以不断拓展自己的兴趣,这样不仅锻炼了自身的能力,提高了自身的素质,而且为作文提供了真实可靠的素材,可谓一举三得。

(四)发挥想象,在想象中积累素材 高尔基说:“想象是创造形象文学技巧的最重要的方法之一。”没有想象就没有情景再现,作者笔下就不会有任何感性的材料,而没有任何感性材料的文章,就没有血肉,就不成其为文章。黑格尔说:“最杰出的艺术本领就是想象。”如果作者不去驱谴自己的想象,就没有活跃而丰富的情感运动,写出的文章也就不会打动人心,可见想象力在写作中的意义是不言而喻的。

文学形象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是对现实生活的概述放映。教学中,老师要指导学生以文学作品提供的艺术形象为基础,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发挥合理的想象,去补充和扩大作品的生活画面,从而获得较完整丰富的美感。想象是作文的添加剂,在学习生活中,我们要多动脑筋,展开想象的翅膀,学会对身边的事物进行分析,定能从中领悟出许多道理,这领悟的过程也为我们提供了作文素材。

(五)勤于动笔,在习作中积累素材

勤学勤练是作文成功的有效途径。勤于练笔,将日常生活中的人与事记录下来,将促使自己更加有意识地体验生活,观察生活,思考生活。勤于动笔,可以有效地积累生活素材,还可以帮助学生有效地选取素材。培养学生记日记,写读书笔记的好习惯,这样他们习作时选材就更得心应手。

三、学生进行阅读积累

四、检查反馈点评学生积累的情况

五、总结:生活和阅读积累是作文素材来源的不二法门

小学语文作文资料积累 篇5

接下来,我努力让网络班级成为大家解决疑难的好场所。我提议大家把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提出来,让大家一起出谋划策。这下,群组里可谓精彩纷呈:小柯记的作业纸条忘在了教室,他在网络班级群里求助,小涵立马将作业敲出来发在群里面,让小柯按时完成了作业;小童在写小动物的作文时,总感觉自己对小狗的活动情况写得不够细致,于是拍下来发在了群里面,小文给她指出哪句话重复,可去掉。作文高手小博告诉她除了写出小狗的动作外,还应写出它的神态,并由此展开合理丰富的想象,赋予它人的情感,并帮她进行了修改。我则把老舍先生写的《猫》发到了上面,供她参考借鉴,同学只要看见了就会立即详细地告诉他;数学比较弱的小恒则把自己不会的数学题发在了里面,如0.87乘以6.6+0.87乘以3.4怎么做,(1.25-0.125)乘以80怎么做,数学好的小程不仅给他做出了解答,还告诉了他运用的原理;在做手抄报时,大家会商议画什么,怎样画,用彩铅好还是用水彩笔好;还互相讨论利用周末搞少先队活动、举行篮球比赛等。

当然,为了网络班级的有序,我制定了相应的规则,进行了约法三章:1.杜绝出现不文明语言和游戏内容,例如王淞在群里发了一些游戏页面,我就严格按照规定,把王淞暂时移出网络班级。2. 晚上上网不准超过8点半,如有违反会在第二天发出通报批评。3.不能影响了学习,如完不成作业或成绩退步者清退。

小学作文的积累及应用 篇6

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是学生语文创新能力和言语综合运用能力的体现。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作文“难教”,学生“怕学”的现象普遍存在。在平时的作文教学实践中,我们常常发现,很多学生或没有材料可写,或表情达意不够流畅、准确、生动,归根到底是没有丰富的语言积累和语言经验。怎样才能使学生从“作文难”的困境中走出来,我认为让学生大量阅读是提高写作能力行之有效的方法,阅读与写作是紧密联系的。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话言简意赅地向我们说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书读得多,语言积累到一定程度,文章就会写得好,笔下就会生花。因此,我在教学中十分重视通过加强课外阅读,让学生开阔视野、丰富知识、增长智慧,从而提高写作能力。下面就结合实践谈谈自己的做法:

一、努力营造书香班级氛围,帮助学生积累素材。

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至关重要。对此,我主要是通过在班级中营造读书氛围,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首先,我通过引导收集关于读书的名言名句营造氛围。通过引导,学生搜集了“书犹药也,善读则可以医愚。”“我扑在书上,就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等多个热爱读书的名人名言。学生收集名言后,我还组织学生交流,并选择代表性的名言请书法好的学生写出来,张贴在班级墙上。其次是动员、引导学生从家中带来自己喜爱的书充实班级图书柜,在班级中创设一种浓厚的“书香”氛围和“书林”境界,让学生产生一种追求读书的神圣感。再次,利用家长会的机会,由学生向家长汇报从课外阅读中得到的收获,请家长介绍自己引导孩子进行课外阅读的方法和经验。实实在在的人和事,打动了广大家长,他们自觉地为孩子创造阅读环境。如:让孩子拥有自己独立的房间、自己的小书架等,父母带头读书、读报,做孩子阅读的榜样,主动与孩子讨论书中的问题。此外,坚持引导学生定期去图书馆看图书、借图书,定期更换从家中带来的与大家“共享”的书籍。

二、教给学生读书方法。

教给学生读书方法,不仅可以节省时间,而且能在有限的时间内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我要求学生在读书时掌握“浏览”、“博览”、“速读”、“精读”四种方法。“浏览”即在读书时,对文章的次要部分一目双行,大略地了解其大概内容,不需细嚼慢咽、品滋品味,这样省出时间可在重点部分多下功夫;“博览”则指读的范围要广,即博览群书,不仅要读作文书,还要读科学书、童话书、故事书等,而且要掌握书中文章的主要内容;而“速读”是指默读与思考同步进行的快速阅读,即注意力高度集中的默读,做到眼到、心到,读与思相结合;“精读”则需对文中描写精彩、含义深刻的重点部分做到细读、深思,理解其义,晓之其理,边看边想,在读中自悟,在读中自得,不懂之处画上符号。待阅读全书后再理清条理,思考不懂的问题,体悟写法。

三、读记结合、读写结合,提高读书效率。

“不动笔墨不读书”,苏霍姆林斯基也说过:“应该把读书笔记作为作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课外阅读的效益,我要求学生每人准备一个积累本,并自己给一个名字,坚持要求学生摘录所阅读文章的好词、好句、好段,写读书笔记,或写阅读感受。

四、开展读书竞赛活动,检查阅读效果。

心理学告诉我们:“好表现”是学生的天性。我认为给他们表现的机会,让他们有一种成就感,则更能激发学生主动阅读的动力。基于这种认识,我的做法是:首先在班级中展开读书比赛,定期在课外阅读登记栏上公布每个学生的阅读篇目、笔记篇数、摘抄的条目数。第二,抽取一些读书笔记,定期举办读书笔记展览。第三,经常组织读书经验介绍。第四,召开读书心得交流会。第五,注意发现优秀习作,积极组织向校内外刊物投稿。通过多种形式的检查,让学生互相学习,看到别人的优点,看到自己的不足,学生就会不甘落后,就会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从而使爱读书的氛围更浓,更加有利于调动学生读书的积极性。

五、鼓励大胆表达,学以致用。

学生阅读了大量的书籍,有了丰富的生活、语言文字及写作方法的积累,却不一定会表达。所以,我们还要重视训练学生的表达能力。想尽千方百计,让学生乐于表达,善于表达,通过各种方式锻炼表达能力。比如在写关于植物的习作时,我让学生先到操场内观察一棵梧桐树。指出观察要“有目的、有顺序、有重点”,要细致、全面,尽可能观察别人不知道的;孩子们观察后争着用自己积累的有关植物方面的语言文字去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作文成了他们展示自己的最佳方式。学生们都愿意说,都有话可写。

小学作文素材积累策略初探 篇7

一、拥抱自然,记录生活

我从丰富学生的生活入手,根据小学生的心理,以情感为纽带,紧密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鼓励学生写自己生活方面取得的进步、成绩。我经常利用活动课和自习课跟学生畅谈,鼓励学生谈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以沟通感情进一步了解学生,为作文指导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打下基础。比如,我组织学生到城南公园春游,让学生在青山下写青山,在小河旁写小河,这样既丰富了小学生的作文材料,又引导学生热爱家乡,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夏天,我组织学生参加夏令营,培养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指导学生写夏令营所发生的趣事。秋天,组织学生采集标本,观察自然,写观察日记。冬天,组织学生到世纪公园观察景色。有活动就有作文,每次活动前,我首先出示作文题目,指导观察方法,让学生充分留心观察,留意写作素材。语文课本中有不少是写童趣的,抓住课文之中的童心之趣,指导学生将课文与自己生活中的趣闻对照。

二、丰富语言,积累素材

阅读如蜜蜂那样,只有飞在花丛中,采过许多花,才能酿出蜜来,如果只停留在一处,那么酿出的蜜就非常少。这就告诉我们,要想孩子写好习作,必须让他们学会积累知识。

1. 阅读是写作基础

学生视野即使宽广,参与的活动也多,但如果没有大量的阅读作基础,写作文时就会无话可说,即使写出来,语言也是干巴巴的,毫无文采。现在,我们学校规定各年级学生每月必读两本课外书,背诵不同学段的古诗词,写读书笔记,都是增加学生的阅读储备。

2. 背诵促写作

“重视文本”也是新课标的要求,语文课本中的文章大多是经过精挑细选进来的,文字优美,构段精巧,不仅从情感上能陶冶孩子的心灵,而且对孩子们的写作有借鉴作用。如叶圣陶先生写的《荷花》和陈荒煤写的《广玉兰》,他们在描写花开的几种形态时,都有异曲同工之妙。于是我让孩子们在比较中阅读背诵,还让他们模仿书中的描写,描写自己喜欢的花开形态,这样孩子们以后在写花这类习作中就容易下笔了。

三、借鉴写作技巧

1. 模仿优秀佳作

小学语文课本的课文大都出自名家之手,或是优秀之作,是帮助学生学习增长知识,提高写作能力的典范。从这些范文的结构、写作方法入手,训练学生写作文片断或小练笔,逐步提高学生习作水平。如《美丽的南沙群岛》用形象生动的语言,具体介绍了南沙迷人的景观。第三自然段运用了先总述后分写的构段形式及比喻的修辞手法,这种文章结构和修辞手法是学生模仿的好素材。教师可以“我们的校园真美”等为总起句,指导学生观察、想象,把校园的景象写具体,写生动。

2. 模仿体裁,表达方式

例如《鲜花和星星》是一首清新明丽的现代诗,以孩子的口吻,写了喜爱鲜花和星星的原因,告诉孩子,两种事物只要有相同的地方,就可以拿来比较。这首诗简单,有趣。在教学时,我先照着课文作了一首诗(我最喜欢,秋天满树的苹果,这里一个,那里一个,真比孩子们的笑脸还多。)激起孩子们的兴趣,然后再让孩子们填两首诗,让他们觉得作诗不过如此。最后放手让他们自己作,自然水到渠成。

四、提高习作能力

学习了课文中的名家名篇,让学生也去尝试一下改造原文,可激起一种“欲与名家试比高”的写作热情。

1. 体裁变换练改写

教材中所选入的课文,大多叙事严谨、语句优美。教师指导学生对这类课文内容进行“改写”,目的是进一步深化和学习运用课文中的好词佳句,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如学完《泉城》后,可引导学生根据课文内容用第一人称来改写导游词;如学完《游园不值》后,就让学生结合诗意,想象情景,练写简短的记叙文。

2. 长篇课文练缩写

有些课文,内容复杂,篇幅较长,给学生理解带来难度。教学中,适当指导学生按一定要求将长课文缩写,不但可以帮助学生抓住要点,而且可以训练学生的写作方法,同时有利于学生对课文全面了解,整体理解课文。

3. 拓展想象练续写

课文中的留白为读者创造了一个遐想驰骋的空间,也为练笔提供了一块难得的宝地。如《一路花香》、《爱如茉莉》等课文,都是学生续写的优秀范例。再如学完《鹬蚌相争》、《狐狸和乌鸦》等寓言故事后,在已有故事结尾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展开想象,续写出可能产生的另一番结局。

五、运用激励评语,增强写作信心

习作评语是一扇师生进行心灵交流的窗口,像学生写作道路上的航标,可以给学生写作增加动力,指明方向。评价的层次也是不一样的,习作能力强的学生,应从句段或是写作方法方面给予评价,激起学生更大的写作愿望。习作水平差一点的孩子,老师更要抓住一切表扬的机会,哪怕是一个小词语,都给予表扬、鼓励。

批改要多鼓励,多指出优点。运用激励的批语,会使学生受到鼓舞,增强信心,巩固和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我在批改中,尽量肯定他们的优点,发现文中的好词佳句,优美语段,用波浪线标出来,学生一见到这样的符号,就会产生成就感,觉得自己的作文得到了老师的赏识,会暗下决心,争取在下次有更精彩的表现,我还采取高分政策,对于好的作文尽量打高分,也细心地发现不足,给予纠正,防止学生盲目乐观,养成不细心修改的毛病,对于差的作文尽量适当拨高,用委婉的语气指出作文中的欠缺与欠妥,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成就感,特别是让作文基础差的学生看到希望,从心理上建立信心。

让有效阅读引领学生积累作文素材 篇8

一、语言就像文章的外衣

俗话说:“人靠衣衫,马靠鞍。”文章也是如此。一篇生动的文章也需要优美的语言来装扮。朱自清的《春》在遣词造句方面就很有表现力,是学习和借鉴的范文。如“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着。”其中“繁花嫩叶”“清脆”“宛转”“轻风流水”一些形象词语的运用,既真切地表现了事物的特征,又给人视觉和听觉上美的享受,为人们展示了一幅绘声绘色的早春图;“呼朋引伴”“卖弄”“应和”拟人修辞的运用,又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鸟儿们的欢快、忙碌,一幅百鸟闹春的图画跃然纸上。老舍的《济南的冬天》中“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晒”“睡”“醒”以拟人手法烘托出舒适温暖的温馨意境,一个“温暖安适”的“理想境界”。“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山的肌肤”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山体那美丽的风姿;“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多么飘逸而令人神往的画面;“害了羞”的情态,以及“粉色”容颜,恰似温柔多情的少女,进一步突出“妙”的特点。当然,教科书里不乏用词生动、语句精美的文章,教师如果能正确地引导学生理解、积累和运用,学生将受益匪浅。

二、细节描写犹如文章的眼睛“眼睛是心灵的窗户。”细节描写犹如文章的眼睛,一双明亮的眼睛会为文章增添不少神韵。细节描写包括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环境描写等。要根据文章的需要恰当地选取不同的描写手法。如鲁迅的《故乡》中对少年闰土的外貌描写:“紫色的圆脸,头戴一顶小毡帽,颈上套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紫色的圆脸”说明孩子健康结实;“头戴一顶小毡帽”表现他装扮可爱;“颈上套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可见他得到家人的疼爱。老年闰土“他身材增加了一倍;先前的紫色的圆脸,已经变作灰黄,而且加上了很深的皱纹;眼睛也像他父亲一样,周围都肿得通红……他头上是一顶破毡帽,身上只一件极薄的棉衣,浑身瑟索着;手里提着一个纸包和一支长烟管,那手也不是我所记得的红活圆实的手,却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像是松树皮了。”“灰黄”是营养不良的表现;“很深的皱纹”凸显老态;“破毡帽”“极薄的棉衣”“浑身瑟索着”都表明了他生活的穷困艰难;手“像是松树皮了”说明他从事粗重的体力劳动。外貌描写要抓住人物的特征,准确形象是外貌描写的要领。“准确”即不失真,符合人物的年龄、身份、生活环境等条件;不准确的描写犹如龙头画上鼠眼。“形象”即具有表现力,在准确的基础上绘之以神韵。恰当的细节描写会为文章增光添色,起到画龙点睛的效果。在进行教学时,教师要指导学生掌握细节描写的方法和要领,加强学生进行细节描写的练习。久而久之,学生的作文也会拥有一双明亮的眼睛。

三、材料好似文章的血肉

如果说主题是文章的灵魂,那么材料就是文章的血肉,选材必须紧紧围绕主题,服务于主题。平时,在作文的选材上要做到恰当、真实、典型、新颖。所谓“恰当”,就是选材要依据主题的需要准确表达中心,它是写好作文的基础。有些学生在作文时,只顾着写自己熟悉或擅长的事件,结果是主题与材料牛头不对马嘴,导致作文跑题。所谓“真实”,并不一定非得把自己亲身经历、亲耳所闻的事情,一成不变地写出来,而是要求对所选择和运用的材料加工整理,使其符合客观实际,能够正确反映生活和事物的本质。在实际的作文过程中,许多学生觉得自己的生活太枯燥单调,没什么可写,他们要么胡乱编造,要么借用作文选上的材料,拾人牙慧,人云亦云,以此来应付作文。所谓“典型”,就是所选的材料能够深刻地揭示事物的本质,具有普遍的代表性和强大的说服力,能有力地表现主题。所谓“新颖”,就是材料不落俗套,寻幽探微,巧出新意,或是材料紧跟时代步伐,或是老材料新角度,这样的文章往往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朱自清的《背影》表现的是父亲对儿子的疼爱和儿子对父亲的思念。这是人间至真的亲情,这种真挚深厚的亲情打动了无数读者的心。材料选的是父亲送儿子上火车、给儿子买橘子,写的是很普通的事情,用的是寻常的字眼,这体现了选材的真实性。一般的人物描写,大多会从正面着笔来进行外貌描写,而《背影》却另辟蹊径,选择了背面的特定角度,以饱含深情的笔触,用心抒写父亲的背影,独特新颖,令人拍案叫绝。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为了表现儿童的快乐生活,作者选取了百草园(童年的乐园)和三味书屋(少年时的私塾)的生活来写。再围绕“百草园那时是我的乐园”选取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等美丽的景致,拔何首乌、按斑蝥等有趣的游戏,品尝美味的覆盆子和桑椹,回忆动人的传说——美女蛇的故事,以及听油蛉们低唱、蟋蟀们弹琴等,从多个角度、多个层次的景物来描写。读者仿佛身临其境、乐在其中。三味书屋部分,写了让幼年的“我”感到新奇的陈设、后园的游戏、先生和学生读书的情景,以及趁先生读书入迷时游戏的趣事,师生各得其乐。全文从多个角度选取了儿童眼中的许多乐事,使文章内容充实,主题突出。真实的经历,真切的感受,符合人物的身份和年龄特点以及当时的社会背景,真切地突出了主题——童趣和欢乐。选材既恰当又真实典型。主题是文章的灵魂,材料是文章的血肉,材料要紧紧围绕主题展开,所以选材的恰当与否直接决定了一篇文章质量的高低。学生如果通过课内阅读学习选材的方法,再通过课外阅读积累一定的材料数量,一定能写出一篇有血有肉的文章。

四、谋篇布局就是文章的骨架

唯有结实匀称才能让语言、细节和材料有所依附。如何开头,如何结尾,如何过渡,如何安排顺序,如何安排详略,这都要根据文章的内容和体裁来决定。如《我的老师》:“最使我难忘的,是我小学时候的女教师蔡芸芝先生。”采用了开门见山式的开头,既点了题,又引起了下文,简单明了。《羚羊木雕》:“‘那只羚羊哪儿去了?妈妈突然问我。”从问话写起,气氛紧张,吸引读者。《我的早年生活》:“每个人都是昆虫,但我确信,我是一个萤火虫。”比喻新奇,新颖独特。《我的叔叔于勒》按照“盼于勒—赞于勒—见于勒—躲于勒”的顺叙组织结构;《背影》采取“开篇点题—回忆往事—别后思念”的倒叙结构;《故乡》中,“我”和母亲谈到闰土时,插入少年闰土和“我”的友谊片断,运用了插叙。教科书中每篇文章都或多或少地为学生做出了谋篇布局的范例。只要学生多读、多感、多悟,加上教师的适当点拨,他们就能明白其中的奥妙。作文前思路清晰了,学生作文时就不会感到无从下手了。

学以致用,“学”是“用”的基础。教科书中的范文就是基础的基础,是写作素材的典范。学生在课堂上如果把这些都理解、消化并掌握,再把积累素材的方法运用到课外的阅读中,把盲目、零散、自由的阅读变为真正有效的阅读,就会从中汲取更多写作的养料,积累更丰富的写作素材。久而久之,学生的作文也能做到语言生动、内容充实、结构精巧,自然能写出有血有肉有骨的文章。

上一篇:文员转正申请书简短的下一篇:好看喜剧电影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