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肥对优质粳稻云粳39号产量的影响

2022-10-3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云粳39号水稻是云南省农科院近几年杂交选育的优质水稻品种, 该品种具有优质、高产、抗病、适应性强的特点[1]。云南省玉溪市农业科学院连续三年用该品种在海拔1 300~1 900 m区域进行有机种植, 均获得了较高产量[2,3,4]。为完善其有机种植配套技术, 2015年在海拔1 395 m的有机种植区域内进行有机肥不同用量与不同栽插密度试验。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试验地位于云南省玉溪市峨山县岔河乡文山村委会双安村, 海拔1 395 m, 前作种植油菜, 土地平整、排灌方便, 土壤质地为砂壤, 土壤检测p H值7.5、有机质21.9 g/kg、碱解氮94.2 mg/kg、有效磷75.4 mg/kg、速效钾218.2 mg/kg、交换性钙2 377.2 mg/kg、交换性镁516.5 mg/kg、有效锰35.6 mg/kg、有效硼0.44 mg/kg, 肥力均匀。

1.2 材料

试验品种为云粳39号;使用肥料为云南玉溪源天公司生产的农福旺牌有机肥, 其有效成分含量为 (N+P2O5+K2O) ≥6%, 有机质≥60%, 氨基酸≥5%, 腐殖酸≥10%;所用农药为植物源性生物杀虫剂除虫菊素和苦参碱。

1.3 试验设计

试验采用二因素裂区设计, 3次重复, 主区为有机肥施用量, 即A1 (施有机肥3 000 kg/hm2) 、A2 (施有机肥3 750 kg/hm2) 、A3 (施有机肥4 500 kg/hm2) 、A4 (施有机肥5 250 kg/hm2) 、A5 (施有机肥6 000 kg/hm2) 、A6 (空白, 不施任何肥料) 6个水平处理;副区为栽插密度, 即B1 (栽插密度24万丛/hm2, 行距×株距=25 cm×16.7 cm) 、B2 (栽插密度30万丛/hm2, 行距×株距=25 cm×13.3 cm) 、B3 (栽插密度36万丛/hm2, 行距×株距=25 cm×11.1 cm) 3个水平处理。主区面积27 m2、副区面积9 m2, 主区之间打泥埂包裹薄膜防肥水渗漏, 副区处理间不隔埂, 重复间打泥埂包裹薄膜并留40 cm排灌沟, 试验四周设保护带。

3月19日播种, 5月1日移栽, 秧龄42 d, 拉绳定点定人按设计密度栽插。移栽前一天调查秧苗素质:苗高20.7 cm、茎基宽0.38 cm、总叶片数4.1片、带蘖率3.4%。8月25日收获。

1.4 施肥方法

有机肥按总量70%作基肥 (栽插前施下) 、20%作分蘖肥施 (栽后7 d施下) 、10%作穗肥施 (幼穗1.0 cm施下) 。

1.5 田间调查及取样考种方法

移栽成活后每个处理定点调查10丛, 每5 d定期调查分蘖消长动态, 成熟时按各处理有效穗的平均穗/丛数取样考种获得经济性状数据, 小区产量人工单收、单晒扬净称产。

2 结果与分析

2.1 小区实收产量

不同处理小区产量见表1。小区平均产量为8 2 2 4.6 5 k g/h m2, 有机肥不同施用量以A5最高, 为9 972.47 kg/hm2, 不同栽插密度以B2最高, 为8 398.44 kg/hm2, 两者互作以A5B3最高。经方差分析 (表2) , 主区A, F=32.5>F0.05=3.33, 说明有机肥不同施用量存在着极显著差异, 需进行测验;副区B, F=3.73>F0.05=3.4, 说明不同栽插密度存在差异, 需进行测验;主区与副区F=1.31

2.2 不同施用量对云粳39号水稻产量的影响

在有机肥不同施用量下, 云粳39号的产量极其构成因素见表3。其产量以A5最高, 达9 972.47 kg/hm2;其次是A4, 产量为9 059.34 kg/hm2;第三是A3, 产量为8 561.54 kg/hm2;第四是A2, 产量为8 314.86 kg/hm2;第五是A1, 产量为7 887.06 kg/hm2;最低是A6, 产量为5 552.49 kg/hm2, 产量差异达显著水平。比较其产量构成因素可看出, 有效穗和结实率对产量的影响最显著;基本苗、穗总粒、千粒重影响不显著;A5的有效穗、结实率都较高, 说明施6 000 kg/hm2有机肥有利于云粳39号产量构成因素的协调发展, 因而获得较高产量。A4、A3、A2、A1产量较A5低是由于有机肥总量施用不足而影响发苗、有效穗、结实率;A6更是未施任何肥料, 完全靠土壤肥力供给水稻所需的有效养分, 因而发苗、有效穗、结实率、千粒重都较低。在该试验中, 最为适中的有机肥施用量是A5, 产量水平有随有机肥施用量的增加而提高的趋势。

2.3 不同栽插密度对云粳39号水稻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

不同栽插密度下, 云粳39号的产量及构成因素见表4。其产量以B2最高, 为8 398.19 kg/hm2;其次是B3, 产量为8 281.53 kg/hm2;最低是B1, 产量为7 993.73 kg/hm2。比较其产量构成因素, 有效穗、结实率、千粒重是影响产量的主要因素, B2有效穗、结实率、千粒重都较高;B3、B1虽然穗总粒数较多, 但其结实率、千粒重的降低抵消了穗大的优势。因此在该试验中最为合理的栽插密度是B2, 对产量构成因素最为有利。

2.4 互作效应对水稻云粳39号产量及构成因素的影响

有机肥不同施用量与不同栽插密度互作对云粳39号产量及构成因素的影响见表5。互作效应的产量差异未达显著水平, 以A5B3产量最高, 达10 430.15 kg/hm2, 以A6B1产量最低为5 385.08 kg/hm2, 两者相差达5 045.07 kg/hm2, 分析结果表明, 有效穗对产量的影响最大, 其他因素影响较小。说明有机肥施用量和栽插密度的搭配是否合理, 将影响到云粳39号有效穗数、穗型, 继而影响产量。

3 小结与讨论

云粳39号水稻品种属中穗型品种, 其产量与有机肥施用量、栽插密度呈正相关关系, 这与该品种的耐肥性、抗倒性有关, 因此栽培云粳39号品种要获得较高产量, 应适当增加有机肥的施用量和栽插密度。本试验表明, 云粳39号在每公顷施用有效成分 (N+P2O5+K2O) ≥6%的有机肥6 000 kg、栽插密度36万丛的条件下能获得最高产量。

摘要:为了探索有机肥不同施用量和不同栽插密度对水稻云粳39号有机种植产量的影响, 采用二因素裂区设计试验。结果表明:在施有机肥 (A5) 6 000 kg/hm2、栽插密度 (B3) 36万丛/hm2处理可获得较高产量。

关键词:水稻,有机肥施用量,栽插密度,有机种植,产量

参考文献

[1] 孙锐锋, 严宗卜.施氮量与栽插密度对杂交香稻香两优875产量的影响[J].西南农业学报, 2008, 21 (5) :1326-1329.

[2] 李熙英, 黄世臣, 权成武.施肥量和密度对水稻产量影响的研究[J].吉林农业科学, 2002, 27 (5) :34-37.

[3] 吕荣海, 黄庭旭, 游晴如, 等.不同栽植密度与施肥量对优质稻宜优6 7 3产量的影响[J].福建农业学报, 2011, 27 (10) :1056-1060.

[4] 仲子忠, 张荔, 丁桂珍.不同密度与生物肥用量对水稻生产的影响[J].农艺学, 2010 (8) :56-67.

上一篇:浅谈基层反贪如何应对二元定罪量刑标准下一篇:基于新形势的地质矿产勘查及找矿技术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