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支撑模板系统施工技术

2022-11-2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1 概述

我公司承建某综合楼工程,地下结构楼层高:-1层层高8.3m,梁截面有900×1800、1000×1500,板厚为250mm;-2层层高有5.0m、6.4m、7.4m,梁截面为1000×1200、1000×1500,板厚200mm。

该工程地下结构楼层属于(超)高支模结构,我司根据国家和行业的有关规范、标准和规定,结合工程和企业的实际情况,编制了专项技术方案,安全优质地完成了施工任务。具体措施如下:

2 施工准备

2.1 人员准备

项目部管理人员组织及职责分工:

(1)项目技术负责人:负责项目部全面技术、质量工作;

(2)项目木工工长:对模板工程进行技术交底;对施工过程进行监控;负责模板工程验收;

(3)项目专职质检员:对模板工程质量进行监控、检查,督促不合格项目的整改;对建材质量进行检查、监控;

(4)项目测量员:负责工程的全部放线工作、保护控制桩、水准点;

(5)项目专职安全员:对满堂模板支架的支撑进行监控、检查,督促不合格项目的整改;对支撑的搭设质量进行现场检查、监控。

施工队人员组织及职责分工:

(1)模板工长:对模板加工、安装向工人交底;对模板加工、安装进行现场指导;

(2)质检员:对模板工程质量进行监控、检查,落实不合格项目的整改;负责模板工程自检;

(3)测量员:配合项目部测量员进行墙、柱、门窗洞口放线工作;

(4)兼职安全员:对满堂模板支架的支撑进行监控、检查,落实不合格项目的整改;对支撑的搭设质量进行自检。

2.2 技术准备

项目技术负责人组织项目部技术、生产人员熟悉图纸,认真学习掌握施工图的内容、要求和特点,同时针对有关施工技术和图纸存在的疑点做好记录,通过图纸会审,对图纸存在的问题,与设计、建设、监理共同协商解决,取得一致意见后,办理图纸会审记录,作为施工图的变更依据和施工操作依据,熟悉各部位截面尺寸、标高,制定模板初步设计方案。

2.3 材料准备

模板选用18mm后建筑胶合板,支撑采用MF1217型扣件式门架。根据所需材料提前考察、选用相关材料厂家。钢管、扣件必需有出厂合格证,其材质、机械性能必须符合有关规范和标准的规定。

2.4 梁模板及支撑设计

2.4.1 构造

梁底和梁侧用18厚建筑夹板按各种截面尺寸制模,每榀门架之间的距离0.30m,梁底木枋100×100mm距离150mm,梁顶托采用100×100mm木枋。对拉螺栓设2道,直径20mm,水平间距600mm。梁侧模板使用的木枋100×100mm@300。

2.4.2 安装

梁模板安装时,若地面承载力不足,应在梁支顶架下方地面上铺垫板,在柱模缺口处钉衬口档,然后把底板两头搁置在柱模衬口档上,再立靠柱模或墙边的顶撑,并按梁模长度等分顶撑间距,立中间部分的顶撑。顶撑底应打入木楔。安放侧板时,两头要钉牢在衬口挡上,并在侧板底外侧铺上夹木,用夹木将侧板夹紧并钉牢在梁底搁枋,随即把斜撑钉牢。

次梁模板的安装,要待主梁模板安装并校正后才能进行。其底板及侧板两头是钉在主梁模板缺口处的衬口档上。次梁模板的两侧板外侧要按搁栅底标高钉上托木。

梁模板安装后,要拉中线进行检查,复核各梁模中心位置是否对正。待平板模板安装后,检查并调整标高,将木楔钉牢在垫板上。各顶撑之间要设水平撑或剪刀撑,以保持顶撑的稳固。

当梁的跨度在4m或4m以上时,在梁模的跨中要起拱,起拱高度为梁跨度的0.2~0.3%。

2.4.3 支撑体系计算

该工程最大层高8.3m、最大梁截面900×1800,经施工荷载计算,模板及其支撑系统的强度、刚度、稳定性、抗倾覆等方面的验算,支承层承载的验算,以上设计满足要求!(计算书略)

3 楼板模板支撑设计

3.1 构造

门架型号采用MF1217,钢材采用Q235,门架的宽度b=1.22米,门架的高度h0=1.93m,步距1.95m,跨距l=1.83m。门架立杆采用!27.2×1.9mm钢管,立杆加强杆采用!48.0×3.5mm钢管。板底木枋、顶托木枋采用80×80mm,面板采用胶合板18mm。采用门架式支撑,每榀门架之间的距离0.90m,跨距l=1.83m。板底木枋距离300mm。

3.2 安装

平板模板安装时,先在次梁模板两侧板外侧弹出水平线,水平线的标高应为平板底标高减去平板模板厚及搁栅高度,在楼板支顶搭设好后再接水平线安装上可调支托及钢管水平承托。然后将靠梁模旁的搁栅先摆上,等分搁栅间距,摆中间部分搁栅。最后在搁栅上铺钉平板模板。为了便于拆模,只在模板端部或接头处钉牢,中间尽量少钉。

3.3 支撑体系计算

该工程最大层高8.3m、最大板厚250mm,经施工荷载计算,模板及其支撑系统的强度、刚度、稳定性、抗倾覆等方面的验算,支承层承载的验算,以上设计满足要求!(计算书略)

4 高支模梁、板模板大样图

4.1 脚手架基础处理

(1)地基处理:在支架的地基处理中,选用稳定石屑处理的方法。首先人工整平原地坪,然后使用铺稳定石屑,压路机静压,平地机精平,压路机振压,最后使压实系数达0.90以上,平整度达到3m直尺检测偏差小于2cm。对地基状况不好的再于其上铺25cm厚同样的石屑。

(2)铺底层木板:压实系数及平整度达到要求后,按1.2m间距铺设支架底层起分布荷载作用的木板(厚度6cm、宽度20cm以上)。

(3)按横向1.2m、纵向0.9m间距安放可调底座,并按各跨不同的计算高度调整好底座上可调螺帽位置,使螺帽顶面位于同一水平面上,可调底座与木板间用铁钉固定。

(4)检查脚手杆有无弯曲、接头开焊和断裂等现象,无误后可实施拼装。

(5)拼装时,脚手杆立杆必须保证垂直度。尤其重要的是必须在第1层所有立杆与横杆均拼装调整完成无误之后方可继续向上拼装,否则会引起以后各层的拼装困难。

拼装到顶层立杆后,装上顶层可调U形托,并依设计标高将各U形托顶面调至设计标高位置。

铺设顶层纵向方木,在铺设时注意使其两纵向方木接头处位于U形托可调支撑处,经计算,纵向采用截面15cm×15cm方木。

铺设横向方木,经计算横向采用截面10cm×15cm方木(铺设时立放),方木间距0.75m,使用水平仪检查标高,使用木楔调整标高,无误后拼装底板模板。

横纵向顶层方木交叉处使用扒钉呈梅花状加固。

支架的等重预压及标高预调整:由于初次使用该支架并为检查地基承载力及支架承受梁体荷载的能力,对拼好底模后的支架实施等重预压。预压使用混凝土预压块,按计算的梁体荷载及施工附加荷载吊装足够的预压块压于每跨,压前需于每跨布设观测点,于压前及压后每日测同一点下沉量并进行记录,同时检查碗扣架整体有无横向偏移,杆件有无压弯及变形,方木有无压裂等项指标。当72h地基累计沉降量小于1mm后,取下预压块卸载,分析测量所得的数据,确定可恢复弹性下沉量及不可恢复下沉量,以此为依据调整顶托及木楔,使支架在混凝土施工后保持其设计位置。调整标高后即可进行下道工序的施工。

4.2 支撑体系的搭设质量要求

4.2.1 材料要求

(1)杆件。钢管采用外径48mm、壁厚3.5mm的焊接钢管,也可采用同样规格的无缝钢管,钢管材质宜使用力学性能适中的Q235钢,其材性应符合《碳素结构钢》(GB700-88)的相应规定。用于立杆、大横杆、剪刀撑和斜杆的钢管长度为4~6.5m(这样的长度一般重25kg以内,适合人工操作)。用于小横杆的钢管长度应适应脚手架宽度的需要。

作为脚手架杆件使用的钢管必须进行防锈处理:即对进场的钢管先行除锈,然后内壁擦涂两道防锈漆,外壁涂防锈漆一道和面漆两道。在脚手架使用一段时间以后,由于防锈层会受到一定的损伤,因此需重新进行防锈处理。

(2)扣件。扣件为杆件的连接件。有直角扣件(十字扣)、旋转扣件(回转扣)、对接扣件(筒扣、一字扣)3种,其技术要求如下:

(1)扣件应采用GB978-67《可锻铸铁分类及技术条件》的规定,机械性能不低于KT33-8的可锻铸铁制造。扣件的附件采用的材料应符合GB700-88《碳素结构钢》中Q235钢的规定;螺纹均应符合GB196-81《普通螺纹》的规定;垫圈应符合GB96-76《垫圈》的规定;

(2)铸铁不得有裂纹、气孔;不宜有疏松、砂眼或其他影响使用性能的铸造缺陷;并应将外观质量的粘砂、浇冒口残余、批缝、毛刺、氧化皮等清除干净;

(3)扣件与钢管的贴合面必须严格整形,应保证与钢管扣紧时接触良好;

(4)扣件活动部分应能灵活转动,旋转扣件的两旋转面间隙应小于1mm;

(5)当扣件夹紧钢管时,开口处的最小距离应不小于5mm;

(6)扣件表面应进行防锈处理。

4.2.2 构造要求

(1)整体性构造

(1)当支撑架高度≥20m或横向高宽比≥6时,需要设置整体性单或双水平加强层;

(2)单水平加强层可以每4~6m沿水平结构层设置水平斜杆或剪刀撑,且须与立杆连接,设置斜杆层数要大于水平框格总数的1/3;

(3)双水平加强层在支撑架的顶部和中部每隔10~15m设置,四周和中部每10~15m设竖向斜杆,使其具有较大刚度和变形约束的空间结构层;

(4)在任何情况下,高支撑架的顶部和底部(扫地杆的设置层)必须设水平加强层。

(2)立杆

(1)每根立杆底部必须设置垫板。

(2)脚手架必须设置纵、横扫地杆。扫地杆采用直角扣件固定在距底座上皮不大于200mm处的立杆上。

(3)立杆之间必须按步距满设双向水平杆,确保两方向足够的设计刚度,脚手架的步距最大不应大于2m。

(4)立杆接长必须采用对接扣件连接。立杆上的对接扣件应交错布置:两根相邻立杆的接头不应设置在同步内,同步内隔一根立杆的两个相隔接头的距离不宜小于500mm;各接头中心至主节点的距离不宜大于步距的1/3。

(5)支架立杆应竖直设置,2m高度的垂直允许偏差为15mm。

(6)梁和楼板荷载相差较大时,可以采用不同的立杆间距,但只宜在一个方向变距、而另一个方向不变。

(3)剪刀撑

(1)满堂模板支架四周与中间每隔四排支架立杆应设置一道纵向剪刀撑,由底至顶连续设置。

(2)模板支架(高于4m),其两端与中间每隔4排立杆从顶层开始向下每隔2步设置一道水平剪刀撑。

(3)每道剪刀撑宽度不应小于4跨,且不小于6m,斜杆与地面的倾角宜在45~60°之间。

(4)剪刀撑斜杆的接长宜采用搭接,搭接长度不应小于1m,应采用不少于2个旋转扣件固定,端部扣件盖板的边缘到杆件端部距离不应小于100mm。

(5)剪刀撑的斜杆与基本构架结构杆件之间至少有3道连接,其中斜杆的对接或搭接接头部位至少有一道连接。

(6)沿支架四周外立面应满足立面满设剪刀撑,中部可根据需要并依构架框格的大小,每隔10~15m设置。

(4)顶部支撑点

(1)最好在立杆顶部设置支托板,其距离支架顶层横杆的高度不宜大于400mm;

(2)顶部支撑点位于顶层横杆时,应靠近立杆,且不宜大于200mm;

(3)支撑横杆与立杆的连接扣件应进行抗滑验算,当设计荷载N≤12k N时,可用双扣件;大于12k N时应用顶托方式。

4.2.3 支撑架搭设的要求

(1)严格按照设计尺寸搭设,立杆和水平杆的接头均应错开在不同的框格层中设置;

(2)确保立杆的垂直偏差和横杆的水平偏差小于《扣件架规范》的要求;

(3)确保每个扣件和钢管的质量是满足要求的,每个扣件的拧紧力矩都要控制在45~60N/m,钢管不能选用已经长期使用发生变形的;

(4)地基支座的设计要满足承载力的要求。

4.2.4 施工使用的要求

(1)精心设计混凝土浇筑方案,确保模板支架施工过程中均衡受载,最好采用由中部向两边扩展的浇筑方式;

(2)严格控制实际施工荷载不超过设计荷载,对出现的超过最大荷载要有相应的控制措施,钢筋等材料不能在支架上方堆放;

(3)浇筑过程中,派人检查支架和支承情况,发现下沉、松动和变形情况及时解决。

4.2.5 搭设质量检查及验收

脚手架搭设完毕后,经检查合格后,方允许投入使用或继续使用。

在使用过程中,发现有显著的变形、沉降、拆除杆件和拉结以及安全隐患存在的情况时,应另外进行检查,合格后方可使用。

脚手架验收的技术要求有以下几点:

(1)基础表面坚实平整,不积水,垫板不晃动,底座不滑动、沉降小于10mm;

(2)立杆总垂直度偏差不大于15mm,步距偏差不大于20mm,柱距偏差不大于50mm,排距偏差不大于20mm;

(3)同一根大横杆两端的高差不大于20mm,同跨内外两根大横杆高差不大于10mm;

(4)扣件紧固质量用扭力扳手检查,抽样按随机均布原则确定,检查数量与质量判定标准见下表,不合格者必须重新拧紧并达到紧固要求。

4.3 高支撑施工管理措施

施工现场负责人在高支模搭设、拆除和混凝土浇筑前向作业人员进行安全交底。

高支模施工应按经审批的技术方案进行,技术方案未经原审批部门同意,任何人不得修改变更。

支模立柱基础必须坚固,按设计计算要求严格控制支架沉降量。立柱的支承面是泥土地面时,应采取排水措施,并应在平整、夯实后加设满足承载力要求的垫块支承立柱。

支架拼装之前必须使用水准仪将底座螺栓调至同一水平面上,否则会导致支架拼立困难。

拼纵、横向方木时,应注意横向方木的接头位置要与纵向方木的接头错开,且任何相邻两根横向方木接头不在同一平面上。

混凝土施工前需将所有碗扣锁紧并检查所有的可调底座及可调U形托螺帽是否与立杆贴紧。此步骤关系到支架的稳定性及施工后线型是否圆顺美观,必须做好。

支模分段或整体搭设安装完毕,经企业技术和安全负责人或其书面委托人主持分段或整体验收合格后方能进行钢筋安装。

高支模现场应搭设工作梯,作业人员不得从地支撑系统爬上爬下。

为了保证拆模板不影响混凝土质量,严格建立拆除模板混凝土抗压试验,在同等条件下,混凝土强度等级达到设计要求,将试验报告送监理公司和设计单位,经过同意方可拆除支模体系。

4.4 高支模支撑体系安全措施

高支模的支撑体系必须根据工程特点按照规范、规定,制定施工方案,施工前应编制包括高支模的设计、搭设、拆除、混凝土灌注方法、施工过程的观察和安全控制等内容的技术方案,施工方案必须进行稳定性验算,经项目部及公司的技术和安全负责人审批后送业主和监理工程师批复才能实施。

操作人员经培训考核合格,持证上岗。操作时必须配戴安全帽、安全带,穿防滑鞋。

支模立柱基础应坚固,并应整平夯实加垫。

高支模应采用钢支撑作立柱,不得使用竹木作立柱,不得使用严重锈蚀变形、断裂、脱、螺栓松动的钢支撑材料搭设支撑。对已重复命使用多次的模板、支撑材料,应作必要的强度测试技术方案应以材料强度实测值作为计算依据。

搭设作业时应按形成基本单元,逐排、逐跨和逐步地进行搭设,确保已搭部分稳定。

架上作业人员应作好分工和配合,传递杆件应掌握好重心,不要用力过猛,以免引起人身或杆件失稳。

作业人员佩戴工具袋,工具用后装于袋内不得放在架子上,以免掉落伤人。

拆除支撑体系,应制定拆除施工方案,并对作业人员安全交底;拆卸现场应有可靠的安全围护,并设专人看管,严禁非作业人员进入拆卸区;拆除按照先上后下、先外后里的顺序。防止杆件失稳发生事故。

支模搭设、拆除和混凝土浇筑期间,无关人员不得进入支模底下,并由安全员现场监护。混凝土浇筑时,施工单位应派安全员专职观察模板及其支撑系统的变形情况,发现异常现象时应立即暂停施工,迅速疏散人员,待排除险情并经施工现场安全责任人检查同意后方可复工。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建设日新月异。同时,在建筑工程建设中,高支撑模板系统施工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文是作者结合工程实例,对这一技术的相关问题进行了简要的阐述和分析。

关键词:建筑工程,高支撑模板系统,施工技术

上一篇:高职理工类专业《大学英语》课程“金课”建设的分析与思考下一篇:煤矿采空区防灭火技术与安全技术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