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研究论文提纲

2022-11-1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论文题目:《三国演义》中的死亡隐喻研究及其英译研究

摘要:如果说哲学是爱智慧的话,那么对于死亡哲学的探寻便是人类所能到达的最高哲学领地,死亡对于所有的哲学研究都是无法逃脱的。《三国演义》作为一部演义性历史小说,艺术地再现了当时的战争画卷,堪比中国的《伊利亚特》。《三国演义》里有着大大小小的战役上千场,这就意味着《三国演义》的文本中自然少不了对死亡场景的描述,之中死亡隐喻自不可少,本次研究共收集到206条隐喻性表达。但自Dagut1976年提出隐喻的翻译问题亟待解决以来,隐喻的翻译问题一直是学界的顽疾,与此同时要想践行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典籍英译必不可少,因此《三国演义》中的死亡隐喻的翻译问题是必须解决的问题。学界对于隐喻翻译的关注少之又少,对于隐喻如何翻译尚未达成统一的标准,更不提对于死亡隐喻翻译的研究,因而死亡隐喻的翻译研究刻不容缓。基于此,本研究拟解决以下几个问题:1.《三国演义》中的死亡隐喻有哪些类型?2.不同译者对《三国演义》中死亡隐喻的处理有何差异?3.基于《三国演义》译本中对死亡隐喻的处理对隐喻翻译有何启示?本文在筛选《三国演义》中死亡隐喻的隐喻性表达时,根据《古代死的别名》以及《<古代死的别名>补遗》中所列举的死亡委婉语在《三国演义》文本中进行查找,并将其收集整理,然后通读《三国演义》全篇进行人工筛选收集语料,在形成最终的语料库之前,请同辈学者用相同的方法进行收集,最后交流讨论形成最终的封闭语料库。再根据形成的语料库找出译本中的对应文本形成另一语料库,并从中提取隐喻性表达以及归纳出隐喻类型。接着根据基于体认核心原则构建的翻译三层次观对《三国演义》的三个译本进行对比分析,形成分析结果,最后通过分析译本对死亡隐喻的处理得出隐喻翻译的启示。最终得到的研究结果如下:(1)在《三国演义》的文本中共筛选出206条死亡隐喻语料,共将其分为九大类型:即运动类(包括向下运动类)、视野类、气息类、时间类、旅行类、位置类、状态类、迫害类及游戏(竞争)类。(2)根据对《三国演义》的三个译本的对比分析,得出三位译者均多采用直译,即从语言层面翻译死亡隐喻,从语言层面来看虞苏美占比为57.28%,Roberts占比为53.40%,泰勒占比为57.77%,从认知层面来看虞苏美占比为13.11%,Roberts占比为16.99%,泰勒占比为12.62%,从现实层面的来看虞苏美占比为25.73%,Roberts占比为25.24%,泰勒占比为23.79%。从整体翻译情况来看,Roberts译本翻译较好,不负学术性译作之名。(3)从三位译者的翻译实践看来,三位译者大多选择从语言层面翻译死亡隐喻(占比超过53%),从现实层面翻译死亡隐喻的约为25%(Taylor为23.79%)。两个民族对于死亡的不同识解差异确实给翻译增添了难度,通过对三位译者的翻译实践研究发现,译者往往通过识解死亡的不同方面,突显不同的内容来解决这一问题,如在翻译死亡隐喻DEATH IS THE COLLAPSE OF TALL OR HEAVY OBJECT时,可借鉴的译法有“last words”,“breathe one’s last”,“deathbed”和“end is near”等。为了最大限度地保留隐喻的效果,保留原文本的艺术效果也可以采取“保留源域+译入语对应的认知意义”的翻译方法,如“星落五丈原”可翻译为“the star fell at Wuzhangyuan,Zhuge Liang died/breathed his last”,既保留了异域特色,又不会造成阅读和认知上的障碍。本研究通过研究《三国演义》中的死亡隐喻及其英译情况,分析了汉英民族对死亡的认知识解异同,并从三位译者的死亡隐喻翻译实践中得出了一点隐喻翻译的启示,希望能对跨文化交际和翻译教学以及典籍英译有些许帮助。

关键词:《三国演义》;死亡隐喻;隐喻的翻译;典籍英译

学科专业:英语语言文学

摘要

英文摘要

Acknowledgements

Chapter One Introduction

1.1 Research Background

1.2 Research Aims

1.3 Research Method

1.4 Layout of the Thesis

Chapter Two Literature Review

2.1 Death and Death Metaphor

2.2 Previous Studies on the Conceptual Metaphor

2.3 Previous Studies on Metaphor Translation

2.4 Limitation

Chapter Three Theoretical Basis

3.1 The Conceptual Metaphor Theory

3.2 The Construal Theory

Chapter Four Results and Discussion

4.1 Data Collection

4.2 The Types of Death Metaphors in Romance of the Three Kingdoms

4.2.1 Movement

4.2.2 Sight

4.2.3 Breath

4.2.4 Time

4.2.5 Journey

4.2.6 Position

4.2.7 Condition

4.2.8 Destruction

4.2.9 Game

4.3 The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Three Versions of Romance of the Three Kingdoms

4.4 Discussion

4.4.1 The Universalities

4.4.2 The Variations

4.4.3 The Causes of Universalities and Variations

4.4.4 The Construal of Death Metaphors in Romance of the Three Kingdoms

4.4.5 Summary

Chapter Five Conclusion

5.1 Major Findings

5.2 Implications

5.2.1 Implication for Metaphor Translation

5.2.2 Implication for Translation of Chinese Classic Works

5.3 Limitations

References

Appendix

上一篇:陌生化初中语文论文提纲下一篇:学生党员信息化管理论文提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