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人物评价

2024-05-2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三国人物评价(共8篇)

三国人物评价 篇1

在汉末三国那个**的年代,曹操表现出纵横天下的超人之才和非凡之能,用“奸雄”二字概括是很不确切的,问题主要是他的个人品格存在严重缺陷,如屠徐州、坑降卒,残杀生灵无数,为人又诡谲多诈,崇尚独夫哲学,误杀吕伯奢全家而宣称“宁我负人,毋人负我!”这在哪个时代都是站不住脚、会受到谴责的。孙权在个人品格上的毛病,主要是生性多疑,乱加猜忌,杀戳了不少无辜臣下,晚年更甚,使得朝臣人人自危。而刘备,从他举事之初到称帝之后,始终重百姓、讲仁德、守信义,把握好处世为人的基本道德准则,在个人品格方面没有什么明显的闪失。这是刘备在品格上不同于曹操、孙权之处,也是他大半生颠沛流离最终能成就鼎峙之业的重要内因。

对曹操的评价

"宁教我负天下人,不教天下人负我“

这就是曹操最能突出自己野心的一面,他可以错,但是他的部下不能错,有句歇后语就就曹操杀吕伯奢——将错就错。为得天下,挟天子以令诸侯,此为孟得之雄才大略之体现,他不急于求成,知道韬光养晦,不挣一时之得,深谋远虑,可是智者千滤必有一失,他的多疑之心无意是他吃败仗之原因。

他的野心亦能体现在他的生性残忍,为报父仇,攻城屠杀百姓数万,无辜的残骸把汜水都堵的水泄不通。

可是他的雄才大略依然为我们至尽传诵。

曹操是中国百姓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历史人物。千百年来对曹操的评价褒贬不一,誉之者为为命世英雄、毁之者称其为逆贼奸臣。曹操有统一北方的历史功绩,这是无法泯灭的历史事实。在北方统一的战争中,曹操发挥了杰出的才干,官渡之战奠定了统一北方的基础。说曹操是军事家,这点我很同意。有的学者认为曹操是个诗人,我也赞同。因为“对酒当歌、人生几何?.....周公吐哺、天下归心”这样的诗句不是一般文人所能达到的文学意境。

有的人认为曹操是政治家,我认为有些评价偏高:首先,曹操有屠杀百姓的暴行,公元193年,曹操借替父亲曹嵩报仇,曾经血洗徐州和从雍、凉逃难来的手无寸铁的百姓,战争是残忍,而百姓是无辜的。他们不应该成为军阀之间征战的牺牲品。屠杀的黎民达到几十万之多,‘泗水流之不畅’(《后汉书·陶谦传》)足见当时杀人场面之惨烈。太残忍了,这件事暴露了曹操内心深处的凶残。也是曹操一生最大的污点。曹操也有镇压农民起义军的罪行,曹操的双手沾满了黄巾军的鲜血。其次,曹操个人作风也有很大问题,曹操这个人非常的好色,虽然‘圣人’有云:‘食、色,性也’的高妙论调,但曹操为了女人确实到了疯狂的地步。征战张秀时霸占其婶母,打吕布时强占其部将秦宜禄的夫人。虽然不是很坏,可在道德问题上,是应该予以谴责的。最后,曹操为了自己的权力‘挟天子令诸侯’而屠杀了许多文臣武将。孔融、杨修、崔炎等对曹操有极大贡献的手下也尽死其手。验证了封建统治者能为我所用留之 不用则杀之的恶劣作风。可笑的是中国文坛所谓的巨子郭沫若先生竟然写《替曹操翻案》这样毫无价值的文章,文章没有正视曹操屠杀百姓的一些列罪行而单方面鼓吹曹操实行的屯田,曹操的屯田实际上是一种高度的剥削制度,不足后人效仿。我们国人所崇拜的鲁迅认为曹操‘至少是个英雄’曹操到底英雄在何处?却并未明言。任何极端的评价曹操的观点都是错误的,我们应该更加辨证公正的评价和认识曹操。对刘备的评价

刘备字玄德,涿郡涿县(今河北涿州)人,系汉景帝之子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代。刘胜在汉武帝时被封为涿县陆城亭侯,后在宗庙祭祀中因献助祭金不合规格,触犯律令,被削去爵位,于是世代就在涿县安家。刘备的祖父、父亲都在州郡做过官,但到刘备的时候已家业衰落,成为底层百姓。这很可能是刘备父亲早逝的缘故。

由于年少失去父亲,刘备跟母亲靠贩草鞋、织苇席为生。他家屋旁有棵大桑树,枝叶繁茂,远远望去犹如皇帝乘坐的华车之盖。刘备小时候跟族中小孩在树下玩耍,说他长大了要乘坐这个羽葆盖车,吓得他叔父急忙训斥他不要胡说,这可是灭门之罪。十五岁时,刘备奉母亲之命外出游学,师事原九江太守同郡人卢植。卢植是当时著名的大儒,但刘备对读书没有多大兴趣。先主传说他“不甚乐读书,喜狗马、音乐、美衣服。”身高七尺五寸,垂手过膝,回头能看到自己的耳轮。平时少语寡言,善待下人,喜怒不形于色,好交结豪侠之士,因而许多少年争相归附他,同族人称他“非常人也”。史书上所说的这个少年刘备,已使我们看到他性格上的一些基本特点。

历史上的刘备,也不是如小说所描写的那样,温文尔雅,形同儒生,而是很有勇力、血气刚强之人。他起事之初参与讨伐黄巾起义,作战十分勇敢,“数有战功”,曾受伤后佯装死状,逃过劫难,并因其“有武勇”、“有军功”而被任命为安喜县尉,怒鞭督邮的事就发生在这个时候。当时上面来了个督邮,住在官舍,刘备上门求见,督邮推故不让进,刘备于是闯到里面把督邮捆起来,责打了两百杖,将印绶解下系在督邮脖子上,又将他绑在拴马桩上,然后弃官逃走。历史上的刘备,不仅敢于一怒鞭督邮,宁可不当官,而且曾袭杀徐州刺史车胄,斩下曹将蔡阳之首。这些事都是先主传明确所载,到《三国演义》里,则分别加到了张飞和关羽头上,刘备勇烈的一面便被抹掉了。

当然,刘备给人的主要印象并不是在武勇方面,而是在为人的品质和品格方面。汉末由于国家大**,百姓受尽战乱之苦,田园荒芜,衣食无着。刘备当平原相时,将府中财物施舍给百姓,以度饥荒,自己在府里跟“士之以下者”即一般办事人员同席同食,无所挑扌柬,所以大家都归附他、爱戴他,起事之初就很得人心。当时有个叫刘平的富室一向看不起刘备,不甘心受刘备管治,买通了一个剌客去行刺,刘备不知内情,热情款待,剌客受到感动,不忍下手,于是将来意告诉刘备,作别而去。《三国志》作者陈寿为此赞叹:刘备就是这样深得人心。

刘备起事后,手下只有千余兵卒,后又得饥民数千,实力甚小,为官也只做到平原相,但他在当时的名声却很大。建安元年(公元196年),徐州牧陶廉病重,对其别驾麋竺说:“非刘备不能安此州也。”后麋竺率州人迎请刘备,刘备不肯接受。徐州所属官员陈登、孔融继续劝说,强调现在百姓拥戴贤能之主,徐州殷富,有人口百万,据此既可扶助朝廷,又可济世安民,刘备才同意接任。陈登等将此报告给当时最大的割据列强袁绍,袁绍回书表示赞成,说:“刘玄德弘雅有信义,今徐州乐戴之,诚孚所望也。”不久,袁术、吕布相继前来攻夺徐州,刘备被吕布赶走,开始了颠沛流离生涯。

当时,刘备虽然一无兵力,二无地盘,但所到之处均深受礼遇和尊敬。被吕布打败后他走归曹操,曹操“厚遇之,以为豫州牧,”帮助刘备反击吕布。吕布势力被消灭后,曹操回到许都,表荐刘备为左将军,“礼之愈重,出则同舆,坐则同席。”在一次酒席间闲谈时,曹操对刘备说:“今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本初(袁绍)之徒,不足数也。”刘备闻听大为失惊,不觉将筷勺掉到地上。适值雷震,刘备随机以惊雷相掩饰,未让曹操发觉其失态。曹操是何等有识见之人,他如此敬重刘备、称赞刘备,主要在于刘备既有雄才又深得人心。这种称赞对刘备来说并非好事,他预感到曹操已对自己产生疑心。事实上,当时曹操的谋士程昱已向曹操建议除掉刘备。程昱说:“观刘备有雄才而甚得众心,终不为人下,不如早图之。”曹操因担心“杀一人而失天下之心,”未即同意。后曹操派刘备去阻击袁术,程昱、郭嘉都说:“刘备不可纵。”曹操后悔,已追之不及。

刘备乘机从曹操处逃出,袭杀徐州刺史车胄,屯兵于沛(今江苏沛县)。当时,正是袁曹官渡之战前夜,但曹操仍决定进击刘备。诸将都说:现在与主公争天下的是袁绍,如今袁绍业已引兵前来,却东征刘备,假若袁绍乘虚而入,那怎么办?曹操说:“夫刘备,人杰也,今不击,必为后患。袁绍虽有大志,而见事迟,必不动也。”于是亲自引兵攻击刘备,刘备不得已又投奔袁绍。

袁绍听说刘备前来,一面遣将沿途迎奉,一面亲自离邺城(今河北临漳县)二百里,去跟刘备相见。袁绍是当时最煊赫的大氏族代表和最强大的割据势力,如此屈驾迎接刘备,主要也是刘备的德行、品格在起作用。官渡之战后,曹操又亲自向驻兵汝南一带的刘备发动进攻。刘备转而投奔荆州刘表,又受到这个南方最大豪强的出郊欢迎,待之以上宾之礼。

颠沛流离之中的刘备,转辗木妻息列强之间,虽是寄人篱下,但却不显半点寒冫仓,足见人格的力量是政治家的处世之道和立身之本。

紧急关头重信义

危难之际系百姓

刘备在天下大乱、军阀混战时所表现出的得人心、受尊敬的品格,在寄寓荆州期间进一步得到显示。

刘表与刘备,系汉室同宗。对于刘备的到来,刘表是真心欢迎的。刘备一到,他就增加其兵力,使之屯新野,在博望坡击败曹军进攻。但后来荆州豪杰归附刘备的日益增多,刘表起了疑心,暗中对刘备有所防备,不予重用。尽管如此,对刘备仍然十分敬重,待遇十分丰厚,而且一收留就是七年(从201年农历九月到208年农历八月),刘备对此是深为感激的。所以当曹操南下,刘琮背着刘备派人至新野(时刘备屯樊城)向曹操投降,刘备处境十分危急之时,他没有乘刘表刚亡故、刘琮刚继位即降曹这个机会,夺取荆州。当时刘备从樊城撤退经过襄阳时,诸葛亮劝刘备攻刘琮、得荆州,刘备说:“吾不忍也。”只是停下马来呼刘琮,刘琮吓得低着头连身子也站不起来。随后,又去刘表墓地,拜辞哭别。另据裴松之在先主传引《英雄记》、《魏书》、《汉魏春秋》载,刘表临终时曾将荆州托付刘备,刘备没有接受,其理由是:“此人待我厚,今从其言,人必以我为薄,所不忍也。”刘备强调“不忍”,主要是考虑一个信义问题。诚如刘备所说:“背信自济,吾所不为。”尽管荆州对刘备来说已由诸葛亮定为争霸图强的首要目标,但他决不在违背信义的情况下图取。这完全是由他的政治品格决定的。

刘备在荆州依附刘表期间,虽然无权无势,但他的人品却征服了荆州吏民。当他由樊城经襄阳向江陵撤走时,“(刘)琮左右及荆州人多归先主。比到当阳(今荆门市南郊),众十余万,辎重数千辆,日行十余里。”左右劝刘备尽快前进,保有江陵,说现在相随的人众虽多,但能作战的士兵少,如若曹操兵马追来,怎么挡得住?刘备说:“夫济大事必以人为本,今人归吾,吾何忍弃去!”他坚决跟十余万民众一起走,尽管这样做有可能被曹操追上,也决不遗弃百姓。与民众休戚与共,紧要关头更见真情,充分显示出刘备的政治品格,这在古代政治家中是难能见到的。

由于跟随的民众太多,部队行进缓慢,终于被曹操率轻骑日夜兼程赶上,刘备遭受重大挫折,妻子死难,刚满周岁的儿子阿斗也差点失去,只剩下数十骑斜趋汉津(今荆门市沙洋附近汉江边),正好遇到先朝派出的关羽船队,才幸免于难,得以由汉江至夏口(今汉口)。刘备为维护自己的政治品格付出了代价,但赢得了万世千秋的赞誉。东晋史学家习凿齿评论道:“先主虽颠沛险难而信义愈明,势逼事危而言不失道。„„其终济大业,不亦宜乎!”正是由于刘备的政治品格有很强的吸引力,当时被曹操打散的部队很快又集结到刘备身边,参加了赤壁之战。赤壁之战后,已归顺曹操的很多刘表部下又纷纷投奔刘备,于是才有以周瑜所给地少不足以安排部下为理由,向孙权提出借荆州,从而打下了“济大业”的基础,开创了“济大业”的全新局面。

肝胆相照显真情

处事公正不偏心

作为一个政治家,在用人、处事上是否真诚、公正,是显示其品格的重要方面。

从角逐争雄的需要出发,刘备跟曹操、孙权一样十分注意礼贤敬士,广揽人才,这是他们的共同点;所不同的是,刘备在用人、待人上显得尤为心诚、情真,君臣之间肝胆相照,相互信任,始终不渝,有一种同命运、共呼吸的真挚情谊。刘备与诸葛亮的关系,就是最典型的范例。一方面是寒冬时节三顾茅庐,屈驾延请,至诚至真;一方面是自始至终赤胆相辅,“鞠躬尽力,死而后己”。刘备与黄权的关系也很能说明他在用人、待人方面的品质。

黄权本是刘璋主薄,他反对刘璋迎请刘备入川,向刘璋进谏不听,被贬出成都去当广汉县长。后刘备与刘璋反目,攻取益州,各郡县望风归附,唯独黄权关闭城门,坚守城池,直到刘璋投降,才归顺刘备,刘备不计前嫌,加以重用,黄权进献了夺取汉中之计,对刘备集团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关羽失荆州后刘备亲率大军东下伐吴,黄权认为吴人骠悍善战,水军进易退难,建议刘备在部队后面坐镇,自己愿作先驱试探对方虚实。刘备不予采纳,任命黄权为镇北将军,督率江北的军队防备魏国出兵。刘备在夷陵之战中被打败后,黄权返蜀的道路被吴人切断,被迫降魏。蜀国有关官吏依法收捕了黄权的妻子儿女,并将此事报告给刘备。刘备说:“孤负黄权,权不负孤也。”命即释放,一如既往对待。此前,魏国方面传说黄权的家室已被斩首,黄权不信,说他深知刘备的为人,不会这样做。没多久,果然传来了被宽宥的消息。

刘备宽仁有度,以信诚待人,在君臣关系方面,要比曹操、孙权集团和谐得多。曹操、孙权都有猜忌多疑的毛病,连荀或、陆逊这样的功臣也都因曹、孙的猜忌而忧郁致病,不得善终,刘备方面则没有发生过这种情况。不论对前期跟随他的人,还是在荆州跟随他的人,入川后归附他的人,刘备都量才使用,一视同仁,不存偏见,不讲山头,处事公正。对关羽、张飞也同样,不因为他们之间“恩若兄弟”的特殊关系而只重私情,不重才能,排斥他人。

老将黄忠,本是刘表长沙太守韩玄的部将,赤壁之战后刘备平定荆州的江南诸郡时归顺,后随刘备入川,常冲锋临阵,勇冠三军。后又击斩曹操大将夏侯渊于定军山,为刘备获取汉中立下大功。刘备自立为汉中王后,封黄忠为后将军,同时封关羽为前将军,张飞为右将军、马超为左将军。诸葛亮认为黄忠的名望素来不能跟关羽、马超相比,马超、张飞在近前,他们都亲眼见到黄忠的战功,还可以向他们解释清楚,而关羽远在荆州,知道了一定会不高兴。他建议取消对黄忠的任命。刘备坚持不变,说他自会向关羽解释此事,特派费诗至荆州。其时关羽正北攻襄樊,费诗直接到襄樊前线见关羽,关羽得知黄忠为后将军,发怒说:“大丈夫终不与老兵同列!”不肯接受前将军的任命。经费诗一番劝说,关羽明白了道理,遂即受拜。

刘备提拔魏延镇守汉中,也说明他对关、张并非存有偏心,而是处事很公正的。魏延本是义阳的地方豪强,刘备入川时他带着自己的私人武装相随,很有勇略,屡立战功,升任为牙门将军。刘备攻下汉中自立为汉中王,准备将王府迁往成都,需要一位重要将领镇守汉中。当时大家都以为一定是张飞,张飞心里也以为非自己莫属,结果刘备提拔了魏延,以魏延为督汉中镇远将军,领汉中太守,致使“一军尽惊”,即全军上下无不惊讶。

刘备重封黄忠、提拔魏延,既说明他处事公正,知人善任,又说明他在用人上不讲山头、不讲私情。在刘备集团内部,确实有一个刘、关、张“三人帮”,论跟刘备的私人交情,他人都不能与关、张相比,但他对关、张并没有特殊照顾,一样论功行赏,量才使用。他让关羽守荆州,也不是从私情出发,而因为关羽是蜀汉方面最著名的将领,包括曹魏方面都认为“蜀国名将惟关羽。”后来关羽失荆州刘备决定伐吴,主要目的是为了夺回荆州,并非单纯为义气。平时,他对“羽善待卒伍而骄于士大夫,飞爱敬君子而不恤小人”的片面性,也有过告诫,不是一味迁就。刘备在识人、用人上实际比诸葛亮高出一筹。提拔重用黄忠、魏延,诸葛亮就不可能做到。又如对马稷,刘备临终时嘱咐:“马稷言过其实,不可大用。”诸葛亮后来不听此言,结果吃了大亏。

刘备的政治品格特点,是中国传统的政治思想理念的体现。孔、孟的政治主张强调“德治”,强调“仁政”,告诫统治者要“以德服人”,要用自己的人品、高尚的道德来影响臣民,征服百姓。刘备年少时虽然不爱读书,但复杂的政治斗争实际使他深知遵循儒家政治思想理念对于角逐天下的重要性,十分注意自身品德人格的修养,树立贤德之君的风范,临终时仍不忘留下遗诏告诫刘禅:“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能服于人。”正是这个“惟贤惟德,能服于人”的基本政治理念,铸成了刘备一生受人敬重的政治品格。这种政治品格虽然深深打有儒家政治思想的烙印,但在今天仍有十分现实的意义。以往人们常常把拥刘反曹视为一种封建正统思想,好象拥刘就是拥汉,恢复汉室统治,其实这是一种浅层次、简单化的思维定式。我们应从一个政治家应该具备什么样的政治品格来看待这个问题,否则的话,就会大大降低乃至失去刘备这个特定历史人物永恒的政治价值。

诸葛亮(181年7月23日—234年8月28日),字孔明,号卧龙(也作伏龙),汉族,琅琊阳都(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人,蜀汉丞相,三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发明家、军事家。在世时被封为武乡侯,谥曰忠武侯;后来的东晋政权为了推崇诸葛亮的军事才能,特追封他为武兴王。代表作有《前出师表》、《后出师表》、《诫子书》等。发明木牛流马、孔明灯等。成都有武侯祠。另,大诗人杜甫有《蜀相》名篇传世。

诸葛亮早年不得志,不为志向所屈,故结庐于襄阳城西隆中山中隐居待时。公元207年,思贤若渴的刘备三顾茅庐,请计于诸葛亮,诸葛亮精辟地分析了天下形势,提出了统一天下应走鼎足三分,联吴抗曹的道路,也称“隆中对策”。这是诸葛亮为刘备提出的一条正确的政治路线相军事路线,也是诸葛亮一生的行动纲领。从此,刘备的事业才出现了转机。

公元208年曹操率三十万大军南下荆州,诸葛亮以其大智勇出使东吴,说服东吴抗击曹操,取得赤壁之战的胜利,为刘备取得立足之地。刘备称帝后,谙葛亮任丞相。公元223年蜀后主刘禅继位,诸葛亮被封为武乡侯,领益州牧。他励精图治,赏罚严明,推行屯田政策,并改善西南各族与蜀汉的关系,有利于当地经济、文化的发展。他曾六次北伐中原。公元234年,因积劳成疾,病逝于五丈原,葬于定军山(今陕西勉县东南)。

诸葛亮的一生共两个二十七年。公元207年以前的二十七年,是他修身养性立志用世的准备阶段。他学有所成后没有北走曹操,也没有南归孙权,而是辅佐了“名微众寡”的刘备,这固然有客观原田,但也并非出于偶然。他之所以要选择兴复汉室的道路,说明他是一个维护封建纲常、崇尚儒家忠义道德的正统思想家。公元207年到234年的二十七年,是诸葛亮尽忠蜀汉的阶段。无论先主、后主都非常信任他。他没有恪守儒家教条,他尊王而不攘夷,进兵南中,和抚夷越,在三国中执行了最好的民族政策。他明法、正身、和吴、治军,以“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无私奉献精神战斗到生命的最后一息。他的忠公体国精神,生前就深受蜀人爱戴,死后更长期受到后人的敬仰,已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份遗产。

对周瑜的评价

三国人物评价 篇2

一、知人善用之奇才———刘备

刘备,字玄德,汉朝宗室,三国时期蜀汉开国皇帝,他志向远大,知人善用,最终能成为称霸三国的霸主之一,其英勇事迹值得探究。最被人熟知的还是“三顾茅庐”的故事。徐庶告诉刘备隆中有奇才,名曰诸葛亮,得之可得天下。刘备第一次去拜访诸葛亮,书童告知先生云游天下归期未知;第二次冒雪拜访,被告知外出赴朋友之约,其义弟张飞性急不愿再次前来,玄德只好留书信,表达自己对诸葛孔明的敬佩,希望他出山帮自己匡扶汉室;第三次前去,孔明午后小憩,玄德自己在屋外静静站了两个时辰,等孔明睡醒,方才坐下详谈天下大事。之后孔明入世,玄德对其信任推崇之至,在其帮助下最终成就了一番帝业。诸葛亮《出师表》:“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也证明了这样的历史事迹。从这段史事中可以看出刘备的求贤若渴礼贤下士的姿态,还有“桃园结义”的关羽、张飞,重用行伍出身的魏延,还有刘章手下的原谋臣董和、秦宓、蒋琬、费祎、邓芝、黄权等,刘备不计前嫌与之共图大事,才有了三国新的鼎盛局面。观赏三国成败大事,应细细品味刘备用人不疑的性格特征,学习他广博的胸怀。

二、乱世奸臣之枭雄———曹操

曹操,字孟德,古代人强调正统,曹操却软禁汉献帝,因与皇后家族政见不合,而强迫汉献帝屡次更换皇后,受到后世看重血脉文人的指责,现代京剧中曹操白脸小丑的形象,终究和文人的评论脱不了干系。然而,不管怎么评价其行为,曹操在三国时期你方唱罢我登场的混乱局面中终究还是成为了一代枭雄,其统一北方的实力无人能敌。曹操“挟天子而令诸侯”,导致很多人纷纷指责他有意篡位行为和不义之举。但从实际出发,他在北方屯田,兴修水利,解决了军粮缺乏的问题,对农业生产的恢复有一定的促进作用;用人唯才,打破世族门第观念,为寒门子弟提供了入仕良机;罗致地主阶级中下层人物,抑制豪强,加强集权,在他的统治整改之下,地区社会经济得到了恢复和发展。这是汉献帝做不到的,一个没有治世能力的皇帝,不可能给予老百姓安稳的生活。曹操不登帝位,也许在他心里终究也有一份不能跨越的正统地位吧;手握实权,兴天下而叹,也是对天子无能的一种无奈举措吧。许劭评价其“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终究也是有一定道理的。我们在评价他时不能一概而论,从其性格的多面性和做事的多面性出发,了解他的生平事迹,比如他轻敌自负,导致赤壁战争的失败,他的怀疑让诸葛孔明借箭成功,而他又让一方百姓得以安稳生活等。他的存在成就了丰富美满的三国。

三、莫论心胸之英雄———周瑜

周瑜,字公瑾,与孙策交好,身材高大、相貌俊美,志向远大,对周瑜评价最高的要数熟稔三国史事的宋代文豪苏东坡,一句“遥想公谨当年”,确实是道出了周瑜的一生杰作,即赤壁之战。周瑜是此次战役的主要策划者、指挥者是毫无疑问的,在当时连张昭重臣都心存畏惧的紧急情况下,周瑜能够力挽狂澜,打破曹军不可战胜的神话,确实功莫大焉。在历史的传说中,周瑜气度小,其实并不是如此,导致他失败的原因是他没有大局观念。例如,周瑜任吴军统帅时,还有一位军功资历高于他的副手程普,经常和他过不去,但周瑜每次都很大度坦然,直到赤壁大胜后,程普才对周瑜心服口服。但后期面对三国局势时,周瑜没有看到孙刘联盟是当时两家能够生存的唯一之道,一再主张杀死或软禁刘备。赤壁战后,他在南郡前线一再和曹仁过不去,结果自己受箭伤,不但荆州被刘备抢得,连自己的年轻生命也搭上了。周瑜的死因众说纷纭,书中称是被孔明言语气得吐血身亡,但如此名将,不可能也不应该气度如此之小,不过历史的事情过去千年,我们也不能完全得知其死因。《三国志·吴书》记载:“瑜还江陵,为行装,而道於巴丘病卒。”可见,周瑜也许是病死的。周瑜为吴国的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其英雄事迹也被代代相传。

四、结束语

《三国演义》是在一定的历史基础上加以夸张、对比等手法进行了描述,展示了一段精彩的故事,一幕幕惊心动魄的战争场面和一次次战术战略较量,无不是人物性格的具体反映。学习评价其中的人物形象,一定要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学习智谋摒弃贪念和猜忌,让其古典知识为我所用。

摘要:《三国演义》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详细叙述了中国东汉末年三国鼎立的成因和局势。朝代更替中出现的各个英雄人物和他们的计谋,组成了整个作品的核心。在学习《三国演义》的时候,只有了解人物形象和品质,开展人物评价,才能理解著作的经典。

关键词:三国演义,人物评价,阅读能力,理解能力

参考文献

[1]王莹雪.论《三国演义》人物性格的动态性描写——以刘备、曹操、诸葛亮为例[J].作家,2012(16).

歪批三国人物 篇3

他帮了朋友周瑜,还设法不让周瑜心存感激。

武功最强的人:貂蝉

她打败了三英都没办法治的吕布。

最爱好和平的人:沮授

为了避免出征,宁肯躲进监狱。

最不好色的人:诸葛亮

娶媳妇专挑恐龙。

进步最快的人:赵云

长坂坡只能带个孩子逃跑,失街亭时就能带一批人逃跑了。

最没有敬业精神的人:魏延

此人跳槽数次,干一行厌一行,最后一次跳槽导致永久性失业。

最没用的男人:马超

上不能为老父报仇,下不能保全妻子,男人最大的失败!

最失败的业务员:张松

西蜀那么好的商品,走了几千里才卖出去,还没拿到回扣。

最势利眼的人:孙权

他根本不管男女婚姻要年龄相当这一基本原理,把妹妹嫁给有钱有势的糟老头儿刘备,理由是刘备虽老,却是天下英雄。

最能克夫的人:二乔

两人的丈夫(孙策、周瑜)均英年早逝,且都是被气死。

改行最多的人:刘备

其先后从事的职业有:A、草编(织席贩屦)B、组织黑社会(袍哥三结义)c、种菜D、纺织业(编帽子)E、皇帝。

最有号召力的人:张鲁

弄五斗米就把汉中人民给笼络了。

最不怕下岗的人:陶谦

曾三次主动请求下岗。

取名最不恰当的人:庞统

以他难看的相貌,应该号“鸭雏(丑小鸭)”,而不是“凤雏”。这样,也不会在落凤坡被射死。

最有音乐天才的人:徐庶

他凭歌声赢得刘备的注意,得以再就业。

最嘴硬的人:弥衡

打死他也说不,结果真被打死了。

最虚报产量的人:曹操

《三国演义》孙权简介及人物评价 篇4

据《搜神记》记载:吴夫人怀孙策时,梦见月亮飞入怀中,怀孙权时又梦见太阳入怀。孙坚听后,喜不自胜的断言“日月乃阴阳的精华,是极为富贵的象征”。[61]

外貌奇伟

据史书记载,孙权的外貌奇艺不凡,有帝王之相。根据《江表传》记载,孙权出生时目有精光,方颐大口,形貌奇伟。朝廷使者刘琬奉命授予孙策官爵时看见孙权,形容他相貌高大挺拔,骨架躯体不同于常人,有大贵之表且会是孙氏兄弟中最长寿的。裴注《献帝春秋》记载孙权为“紫髯将军,长上短下,便马善射”。《山阳公载记》记载:“备(刘备)还,谓左右曰:‘孙车骑长上短下,其难为下,吾不可以再见之。’”紫髯实为武官威风凛凛的象征,并非真指颜色。[62-63]

在小说《三国演义》第四十三回中,罗贯中称赞其“碧眼紫髯,堂堂一表”,诸葛亮暗叹“相貌非凡”[64] ,又称作“碧眼儿”。[65]

乘马射虎

建安二十三年(2),孙权亲自骑马至庱亭射虎,老虎抓伤了马,孙权把双戟投向老虎,老虎受伤试图逃走,孙权的侍从张世趁机用戈再击。最终老虎被抓获了[66] 。苏轼在《江城子·密州出猎》中写道:“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不记前仇

孙策掌理江东时,曾让吕范管理财计。当时孙权年少,私下向吕范借钱索物,吕范定要禀告,不敢专断许可,当时被孙权怨恨。后来,孙权代理阳羡长,有私下开支,孙策有时进行核计审查,功曹周谷就为孙权制造假账,使他不受责问,孙权那时十分满意他。但等到孙权开始统管国事后,认为吕范忠诚,深为信任,周谷善于欺骗,伪造簿册文书,不再录用。[67] 吕范去世后,孙权路过吕范墓,忍不住呼喊他的字:“子衡!”言毕泪流不止。

批逆龙鳞

孙权对侍中郑泉说:“你喜欢当众向我谏言,叫我好没面子,你不怕龙鳞(指生气)吗?”郑泉回答:“臣听说有贤明的君主,就有正直的大臣。今朝廷能够畅所欲言,是因为大家都知道主公器量宏伟。凭借厚恩,我不怕龙鳞。”有一次开宴会,孙权吓唬要治郑泉的罪,郑泉走出门的时候不停回头看孙权。孙权喊着他的名字让他回来,笑着说:“你不是不怕我生气吗?怎么还总回头看我呢?”郑泉回答:“臣知道主公一向爱护臣下,肯定不会有性命之忧。快出门的时候被英姿所感动,忍不住想回头再多看几眼。”[68]

大将朱桓出征时,孙权送行,朱桓忽然端起酒杯说:“臣就要离开陛下远去了,要是能摸一胡须,臣死而无憾。”孙权闻言微微地倚着案几把头伸了出去,朱桓上前捋须感叹道“今天总算可说是捋到虎须了!”孙权为之大笑。[69]

爱护臣下

凌统的随从战死,内心难过得不得了。孙权用自己衣袖给凌统擦干眼泪,对他说:“公绩,死的已然死了。只要有你在,还怕没有人吗?”凌统受了重伤,孙权于是留他在船上,帮他更衣。凌统英年早逝后留下二人年幼的儿子。孙权收养二人在宫中,疼爱得跟自己子女一样,凡有客人来就介绍道:“这是我的虎子呀。”

三国人物形象赏析 篇5

人物形象分析

诸葛亮:诸葛亮是可以说是三国演义中的主角,和武将赵云是书中塑造的两个近乎完人的形象,而诸葛亮更是神化了。

不管从智慧方面还是道德方面。在智慧方面,自三国演义问世来,诸葛亮已成为我们中华民族中智慧的象征。从一出场的隆中对这一名段,就体现了诸葛亮与众不同的学识。及后的火烧新野、借东风、智取三城、三气周瑜、汉中之战、七擒七纵、空城计等,无一不体现诸葛亮的神机妙算。至于用八阵图阻止陆逊、死诸葛吓走活仲达、劝告邓艾的石刻等,更是神乎其神。在道德方面,《出师表》中“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话,更是诸葛亮一生的写照。至于诸葛亮所犯的一些错误,经过书中描写,反更显出他的人格伟大。失街亭后要求自降三级,对军中事物管理过于细致,在军事上谨小慎微等,都是通过缺点来映衬他的优点的。总之,诸葛亮不管在能力还是人格上都是近乎完美的形象。

曹操:曹操在《三国演义》中是反面形象,由于《三国演义》的推刘反曹,曹操是以一个奸雄的形象出现的。最著名的就是那句“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更是将奸雄的形象表现的淋漓尽致。从刺董卓孟德献刀、杀恩人吕伯奢一家、挟天子以令诸侯等例子都是他奸雄的表现。

同时,曹操还是个文武双全、极有才干的人,从招募义兵起家,伐董卓、讨吕布、官渡败袁绍到占了半个中国,都是他政治能力的体现。曹操还是个非常重视人才的人,对一些曾是敌对的人能够重用,如重用贾栩等。特别描写了对关羽是爱慕有加,战华雄时赠酒、以及后来的赏金封侯,甚至对出走都采取了宽容的态度,更体现了曹操对人才的爱惜。曹操还是个极有文采的人,铜雀台赋诗《短歌行》,充分体现了曹操的文采,所以与他才儿子并称三曹。总之,曹操的是个有才干、文武双全的政治家,但由于书中描写他的一些奸诈的表现,成了一个“奸雄”。

周瑜,从《三国志》到《三国演义》,周瑜这个人可倒了大霉了,被描写成智短才拙,处处不如诸葛亮的人。但虽然这样,仍能让人看一个光彩照人的形象,从十五回出场,到五十七回病故,是一个风流儒雅,潇洒干练,却有意气用事、头脑简单的周瑜形象。周瑜的风流儒雅,书中描写不多,倒是苏轼的那首《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的羽扇纶巾的形象深入人心。说到才干,训练了一流的水军、用蒋干将计就计、用黄盖苦用计、最后用火计破曹,这些都不用说了。但书中为了衬托诸葛亮,对周瑜更多的是一些负面描写。首先是对抗曹操上,写周瑜是动机是狭隘的,是诸葛亮假称曹操有意“揽二乔于东南兮,乐朝夕之与共。”才使周瑜抗曹。而且在赤壁之战中,也仅是发挥了配角作用,处处落于诸葛亮的下风。甚至在人品上也显得心胸过于狭小,稍有不顺就急得吐血,对才华高的诸葛亮嫉妒,下了杀心。同时,他的死亡也正是由于智力落后于人太多且心胸过狭所致,丢了胜利果实,赔了夫人又拆兵,最后意想天开想赚对方,反而连命都丧了。虽然这些与史实不符,但为了衬托诸葛亮,周瑜这个人物也只好如此“牺牲”了。

刘备,书中的刘备,是一个仁义明君,忠厚长者。但鲁迅曾批评:欲显刘备长厚,似伪。这一句对于《三国演义》中的刘备是很非常恰当的。周瑜讲道:刘备袅雄之姿,并非长久曲屈人下之人也。但书中的刘备却是处处表现得过于忠厚,厚道,倒给人一种伪的感觉。不过,由于书中对刘备的推崇,对刘备的塑造还是正面的。

刘备有武勇的一面,三英战吕布就可以看出刘备的武艺。但为了体现明君的方面,对刘备的德,是着重刻画的。首先,体现了刘备的忠,刘备对汉室的忠心,受汉献帝衣带诏,汉 室未亡时决不称帝等。其次,体现了仁,在新野自身难保时坚持携民渡江等。第三,体现了义,在两位结义兄弟遇难后坚持为他们报仇等。第四,体现了厚道。多次寄人篱下有机会夺取而不取。第五,体现了很重视人才。最出色的表现就是在赵云单骑救主后的摔阿斗,所谓民间谚语中的“刘备摔孩子——收买人心”。在收买人心方面,小说中还特别会表现刘备的哭,所以有人说,刘备的江山大部分都是哭来的。

但也正因为刘备过于注重这样一些小德,忽视了一些大德,如在处理关羽和张飞遇难问题上,过于强调兄弟情谊而不顾国家大义,导致了兵败,使蜀汉元气大伤,从此不能恢复,兴复汉室化为泡影。

刘备:刘备只是汉末涿州乡闾间一个小小的地主豪强而已,或者是有些声色犬马之喜好,稍微讲讲义气,并有着一个众多人都会有的梦想和一副不俗的外表罢了!只因背负了曹操对他的“天下英雄”这样一个品评,勉强地经营着辛苦的一生,急急如丧家之犬般流浪了大半辈子,却无所事事。都云刘备能知人用人。嗟乎!刘备贩履织席之徒耳,岂足以言能知人用人!不然,以关、张之力,诸葛之智,若能驱使得力,南面称王自是绰绰有余,何至于蝇营狗苟一生,大喊着“恢复汉室”而最终局促一隅,郁郁而终?

从公孙瓒、陶谦、吕布到曹操、袁绍、刘表,刘备一路投靠一路背叛,几经波折,却仍无自己的地盘。最终是靠着“借”了荆州立足,然后紧接着以同宗的名义骗了老实人刘璋的成都。在汉中打赢一个“非典型性”的不完全胜仗之后,他便急急忙忙地称王称帝,又立刻无声无息并十分耻辱地把荆州给人送回去了,还搭上了自己手下第一号大将的性命。——这是一个什么样气局的“英雄”啊!称帝之后他大事已了,便可以不顾大局,打着一个给手下人报仇的名义,倾全国之力去讨伐同盟军。他章武元年三月称帝,当年六月就大军东伐,从此再也没有回过成都,回过自己的帝宫,回过自己的亲人身边,并在两年之后凄惨地薨于白帝城。——这是什么样气局的皇帝啊!他用关羽守荆州、用魏延守汉中,用马超守边关,什么地方都没得守的是赵云,他用庞统攻蜀中,一再用老兵黄忠当先锋,并托孤李严,这些大约都是失败的战术策略。他一辈子就用那几个人,却仍然不能做到人尽其材。夏侯敦对赵云曾经说过的那句话很恰当:“汝等随刘备,如孤魂随野鬼耳!”——这是什么样气局的领袖啊!

终刘备的一生,是不断战斗的一生,却也是不断失败的一生。他自己基本上从来没有打过胜仗,除了袭取成都这个不堪一提的阴谋之外,他还打过谁并打赢过谁么?没有!反观曹操,也是从一文不名起步,却最终打败了无数豪强军阀,堂堂正正地统一了整个北方。说当时是“三国”,实在是蜀国后裔陈寿先生的地方观念太强所致;说当时是“三国”,实在是背负了儒家观念太久的明初文人在时代环境下厚积薄发所致,说当时是“三国”,实在是太看得起刘备了!不过,这就是历史。套用当前那个红红火火、胃口很好、不停地品这个品那个的老专家、老学者、老文人易中天老先生的一句话:我们需要这样的历史!

关羽,是我国的武圣,与文圣孔子一起,受到国人的推崇。小说在写到关羽的正面形象外,也对关羽的缺点提出了批评。

主要从个性、武艺、人格这几个方面进行刻画的。武艺上,小说中描写得单挑场面最多的应该就算是关羽了吧,温酒斩华雄、赚城斩车胄、斩颜良诛文丑、过五关斩六将、单刀赴会、水淹七军等,都是对这位武圣人的精彩武艺描写,其中更有一段关云长刮骨疗毒,“割开皮肉,直至于骨,骨上已青;佗用刀刮骨,悉悉有声。帐上帐下见者,皆掩面失色。公饮酒食肉,谈笑弈棋,全无痛苦之色。须臾,血流盈盆。”写出了一个铁汉的形象。

同时,作为受到历代统治者和百姓推崇的武圣,人格是更重要的一方面,关云长“忠义”这方面体现得尤为出色,卦金挂印护嫂千里走单骑体现了他的“忠”,义释曹操体现了他的“义”。在人格上,他与其它英雄不同,利身行事,光明磊落。正是由于这种“忠义神武”,才使他成为武圣。但《三国演义》也批评了他的缺陷,就是骄。从想跟马超争高低,封五虎将时不服黄忠时可见一斑。关羽在这方面主要犯了三个错,一错没有处理好与同盟关系,拒绝孙权联姻要求,得罪便者。二错没有处理好与同事关系,看不起同守荆州的糜芳、博士仁等人,导致孤立无援。三错轻视敌人,被人从后偷袭,大意失荆州,遗恨千古,都是《三国演义》通古关羽给世人带人的警示。赵云 于关羽和张飞相比,子龙在三国时期的地位似乎低了些。罗贯中先生素来仰慕关羽的侠肝义胆,加之张飞性格突出,所以在《三国演义》中子龙的戏份是少之又少。于黄忠、马超、魏延相比,赵云对蜀汉政权的贡献显然大得多,却连像这三人一样全面、细致的描写都没得到。罗先生给予他的只有神化,从本质上讲,这是一种不负责任的做法。是对赵云的不公。也正是由于这个原因,赵云在历史上一直褒贬不一:他的完美造就了他,也使他遭到了不少非议。这不能不说值得回味!

长坂坡一战是赵云的代表作。在罗先生的描写之下,赵云单枪匹马穿梭于乱军之中,如入无人之境,保护后主杀出重围,毫发未损。着实不愧先主称赞:“子龙一身都是胆也!”在《三国志》中,子龙不仅保护幼主突围,还护送甘夫人(并未自杀)安全撤出,面对子龙如此战绩,不得不让人瞠目结舌。忠勇如此,夫复何求哉!

赵云并不是无往不胜的。据《三国志—蜀书》记载,诸葛亮率军攻打祁山,路遇曹军。孔明教赵云和邓芝拒敌,自己往祁山而去。赵云、邓芝“兵弱敌疆”。战败于箕谷。战败之后,军中兵将竟无一所去。大军会合,诸葛亮问二人:“街亭战败时,溃不成军。而箕谷战败,军士全无所去。为什么呢?”邓芝答道:“赵云断后拒敌,军资什物,一样也没丢掉。将士怎么会逃走呢?”诸葛亮不觉敬佩,又说:“既然军资无失,就赐给你们吧。”赵云回答:“败军之将,为什么还要赏赐呢?暂且归入府库,十月拿出来冬赐时用吧!”字字句句,无一不浸透了子龙为国为民的赤胆忠心!难怪诸葛亮要“大善之”,竟然没有再提惩罚的事了。

作为带兵将领,赵云的信条无非忠君爱国,没有超越封建社会里武将的局限。但要做到时时刻刻遵守这个信条,一生一世不改变,可以说难上加难。子龙终生以国家大事为己任,虽然身为武将,却时刻估计百姓的利益,可谓当世之豪杰,千秋之名将!成也子龙,败也子龙,无非过眼云烟。而赵云闪光的爱国精神和过人的大将风度,将永远流传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之中,被后人世代瞻仰。

吕布 吕布,字奉先。五原九原人(内蒙古)。先为丁原义子,后拜董卓为父。儿子当烦了就把他们了了。跟刘备不错吧,可抢了大耳朵的徐州;与曹操杀得天昏地暗,被俘后却还想着投降。喜欢刺激,没事儿就叛个变什么的;直肠子,遇上不顺心的事儿就闹腾。按理说貂蝉再漂亮也不过是个女人嘛,当时那种复杂的政治环境,怎么就能为这点事儿冒如此大的风险。《三国演义》里把他写成了一个见利忘义的小人。其实从历史的角度看,当时时局动荡,群雄并举,谁不想号令天下?退一步讲,即使没那么大野心,但只要不是废物点心,就一定会依附某个军事集团。这需要相当准确的判断力。吕布开始替别人干,后来觉得给谁打工也不如自己当老板过瘾,这本无可厚非。可惜他太单纯了,不会给自己找些冠冕堂皇的理由。就说丁原吧,进屋就把头砍下来了。丁原死的莫名其妙,你哪怕编个理由说他谋反也行啊。正是这件事给小强(吕布)定了性`````` 抛开创业能力,小强动起手来可真不含糊!虎牢关首战不到五个回合斩方悦,大败王匡军;又斩穆顺,伤武安国。刘、关、张三人才将将令其败退; 董卓迁都,吕布殿后,与曹操战,败夏侯敦,大败曹操军; 董卓死后,牛辅起兵复仇,被吕布一战而败;李傕未及列阵,被吕布冲杀,不能抵挡,退走五十余里; 吕布与袁绍共破张燕于常山,后奔张邈,袭破兖州; 曹操回师与吕布大战,败退三四十里;夜间引军救西寨,败于禁、乐进;天明时又引兵追赶曹操,与夏侯敦大战,下雨而止(此一战从昨夜黄昏直到今夜黄昏时分); 吕布纳陈宫计,火烧濮阳,遇曹操而不识,只将画戟击打曹操头盔; 曹操复得兖州,进兵濮阳,许褚、典韦、夏侯敦、夏侯渊、李典、乐进六将大战吕布,吕布不能抵挡,又被田氏献城,败走定陶。据《演义》记载,小强被武将对阵击败只有两次:哪吒三兄弟和光猪六壮士。别的不说,关羽、典韦、张飞、许褚可都是“9人”里的啊!小强要不是老遇上这种打群架的混子就非常完美了。

典韦 典韦,字子满。陈留己吾人(河南)。曹操在衮州时招入。他死的早,出场率很低。那为什么能排到9人中的第三呢?这就得好好探究一下。演义中述其勇力过人,能“逐虎过涧”,一对80斤重的铁戟运使如飞。一日,帐下大旗被风吹得岌岌欲倒,众军士挟持不定,典韦下马,喝退众军,一手执定旗杆,立于风中,巍然不动。操曰:“此古之恶来也!”恶来是商纣名臣,以勇力著称。大战许褚,二人从早上斗到黄昏,未分胜负。曹操大战吕布。操望西而走。忽又喊声大震,一彪军至:郝萌、曹性、成廉、宋宪四将拦住去路。众将死战,操当先冲阵。梆子响处,箭如骤雨射将来。操不能前进,无计可脱,大叫:“谁人救我!”马军队里,一将踊出,乃典韦也,手挺双铁戟,大叫:“主公勿忧!”飞身下马,插住双戟,取短戟十数枝,挟在手中,顾从人曰:“贼来十步乃呼我!”遂放开脚步,冒箭前行。布军数十骑追至。从人大叫曰:“十步矣!”韦曰:“五步乃呼我!”从人又曰:“五步矣!”韦乃飞戟刺之,一戟一人坠马,并无虚发,立杀十数人。众皆奔走。韦复飞身上马,挺一双大铁戟,冲杀入去。

郝、曹、成、宋四将不能抵挡,各自逃去。典韦杀散敌军,救出曹操。前有箭矢后有追兵,典韦奋勇当先替曹操开道。待五步之内才开始向追兵攻击且从容镇定每击必中,这是何等胆色!城门开处,两员将引军出战:前军侯成,后军高顺。操即使典韦出马,直取侯成。侯成抵敌不过,回马望城中走。韦赶到吊桥边,高顺亦拦挡不住,都退入城中去了。高顺能与夏侯敦战四五十合,是吕布手下军衔最高的大将(在张辽之上)。

曹操进得城来方知中计,炮声一响伏兵四起,张辽、臧霸、郝萌、成性,一齐杀出。操急走南门,高顺、侯成拦住。典韦怒目咬牙,冲杀出去。高顺、侯成倒走出城。典韦杀到吊桥,回头不见了曹操,翻身复杀入城来,门下撞着李典。典韦问:“主公何在?”典曰:“吾亦寻不见。”韦曰:“汝在城外催救军,我入寻主公。”李典去了。典韦杀入城中,寻觅不见;再杀出城壕边,撞着乐进。进曰:“主公何在?”韦曰:“我往复两遭;寻觅不见。”进曰:“同杀入去救主!”两人到门边,城上火炮滚下,乐进马不能入。典韦冒烟突火,又杀入去,寻觅多处终在东门找到了曹操。典韦拥护曹操,杀条血路,到城门边,火焰甚盛,城上推下柴草,遍地都是火,韦用戟拨开,飞马冒烟突火先出,操随后亦出。曹操出去找乐子,首先想到让典韦保护。张绣乃赵云师兄枪法非常好,可畏于典韦也不敢直接下手,派胡车儿盗取双戟。典韦失了兵器,战斗力大减。然其竟以人作兵,死守门寨。身中无数箭更兼枪伤,乃大叫数声而亡,血流满地。死了半晌,还无一人敢从前门入。曹操设祭祭典韦。操亲自哭而奠之,顾谓诸将曰:“吾折长子、爱侄,俱无深痛;独号泣典韦也!”众皆感叹。回至许都,曹操思慕典韦,立祀祭之;封其子典满为中郎将,收养在府。曹操行军至襄城,忽于马上放声大哭。众惊问其故,操曰:“吾思去年于此地折了吾大将典韦,不由不哭耳!”因即下令屯住军马,大设祭筵,吊奠典韦亡魂。操亲自拈香哭拜,三军无不感叹。祭典韦毕,方祭其子其侄。典韦的描写多为侧面,单挑战役不多。然对其描写十分细致,人皆叹服其勇,而《三国》的武力排名又以民间喜好为基础;还有一点,正是因为他英年早逝,人们对他有许多惋惜与期许。故役少而名高也。马超 马超,字孟起。扶风茂陵人(陕西)。祖父马援为汉伏波将军,父马腾为征西将军驻守西凉。操欲借马腾之手灭东吴,召其入京。马腾打算乘机杀曹操“为天下除害”,不料败露,命丧操手。马超为报父仇,兴兵雪恨。潼关一战,大败曹洪、于禁、张颌,枪挑李通,杀得曹操弃袍断须,威震天下。一次,孟起明明中计在先却凭勇力硬是占到了便宜,逼得曹操连寨都扎不好。降蜀后镇守蜀国西部。蜀汉立国以来东南北三个方面不断爆发战争西部却一直保持和平而友好的氛围,这全是马超的功劳。要知道那些青藏草原上的半开化部落从来不是友善和爱好和平的而且他们对于富庶的西川坝子正处于居高临下的地位。没有马超这位“神威天将军”和他死后军团的余威,蜀汉在西部安得如此从容? 马超的威望一方面是家族的传统另一方面西方的少数民族在川西丘陵地带和马超交战也毫无取胜的希望。有人问为什么刘备出征东吴不带上魏延马超?是不是不信任? 后方空虚,这二位一个防备西陲一个拱卫汉中(诸葛亮则是蜀汉的后勤部长,赵云是战略预备队)谁也动不得把家都交给你们了这是最大的信任。从战略上说,蜀汉为马超设计的未来是凉州。诸葛亮出师北伐前去哭马孟起并非多事,此时北伐主要目的就是夺取雍凉以凉州益州两州的实力为后盾来图谋进取中原(荆州失去后对隆中对的修正)。没有了这位身经百战又熟悉西部情况的名将,孔明大概有痛失一臂的感觉。世人常道马超有勇无谋,此种说法有失公允。马超作为刘备手下著名的大将,有一定的方略。例如曹操召马腾入京,超曾劝其不可轻入静观其变,马腾不听;曹操渡河时他曾识破曹操欲断本军后方的计策;攻汉中时稳健的行事作风;有人想为孟达报信,使者被马超所获,于酒宴上探得虚实,报与玄德。大家这样讲无非是因他对曹操和诸葛亮的两次失败。可细想来这二位是何等人物,就算关羽赵云也未必躲得过。一计韩遂行事不当且他若不害马超此计日久自破;二计主要是张鲁中计与马超并无太大干系。张飞 张飞,字翼德。涿郡涿县人(河北)。张飞是一个非常搞笑的人物。说他傻吧,还有点小心眼儿;说他聪明吧,耍起性子那叫一个小胡同赶猪。关羽一路过关斩将,得知张飞下落,特来寻他。结果一见面张飞就要砍,也就是关羽武艺好反应快,要不被秒了岂不冤死。赵云长坂坡寻嫂,张飞却以为他投降曹操去了,扬言见着“一枪刺死”。关羽跟他那么多年兄弟他还不信呢,别说赵云了。

刘备三顾茅庐来请伏龙,诸葛亮高卧不起。张飞大怒谓云长曰:“这先生何是傲慢!见我哥哥侍立阶下,他竟高卧,推睡不起!等我去屋后放一把火,看他起不起!”云长再三劝住。刘备和吕布的关系很复杂,主客互易。张飞总想找吕布点麻烦。吕布称玄德为贤弟,张飞听了,嗔目大叱曰:“我哥哥是金枝玉叶,你是何等人,敢称我哥哥为贤弟!你来,我和你斗三百合!”布默然无语。吃完了饭,吕布送刘备出门,张飞跃马横枪而来,大叫:“吕布,我你并三百合!”好说歹说劝住了。

曹操设计让刘吕相并。吕布为玄德贺喜,张飞扯剑上厅要杀吕布。玄德慌忙阻住。布大惊曰:“翼德何故只要杀我。”把吕布搞得这么郁闷,老罗给足了张飞面子。张飞打了吕布丈人,引得布一怒夺了徐州;这厮不说反省自己贪杯误事,却又诈称山贼偷了吕布的马,弄得刘备连小沛都呆不下去了。吕布来问罪他却道:“我夺你马你便恼,你夺我哥哥徐州便不说了!”着实令人捧腹。《三国演义》中,只有张飞一人和吕布不分胜败。两人大战一百多合,这样看张飞的武力应该还可以往上排。大战马超于葭萌关,打了一天一夜,鏖战千合,酣畅淋漓!长坂桥上,张飞断后,凭着一股无往不胜的霸气,硬生生摄得文聘、曹仁、乐进、张颌、夏侯兄弟等名将不敢进军。张飞见半晌无人应战,大喝:“战又不战,退又不退,却是何故!”声若惊雷,吓得夏侯杰肝胆皆碎,曹操慌忙领诸溃逃。要不是许褚、张辽拦住,还真让张飞糊弄过去了。据言,张飞此吼与一般断喝不同,乃是自创的一种奇门功夫,后被一农夫习得流传于世,曰“狮吼功”。张飞除了勇武,计谋上也相当不错。当阳疑兵,分身巴郡,智取瓦口都是脍炙人口的佳作。人言此只是神来之笔,偶尔为之。其实,哪有那么多偶然,孔明就曾说过张飞并非一介勇夫。这一次次的偶然恰恰说明了张飞已从匪气深重的莽夫成长为一名合格甚至优秀的将领。张飞死得令人扼腕。大丈夫应马革裹尸还,他却出师未捷身先死``````要说这带兵打仗切不可感情用事。张飞、刘备皆因关羽之死失去理智,不但丢了性命,也为历史留下了诸多遗憾`````` 许褚

许褚,字仲康。谯国谯县人(安徽)。

典韦死后曹操的王牌。力大无比,能掣二牛尾倒行百步,勇猛好战,人称“虎痴大将军”。

曹操手下大将要比刘备多多了,可单论武力,能与“五虎上将”相屿的唯仲康一人。比起张辽、徐晃等人,许褚几乎没有以出色指挥闻名的战役,但细心者可以发现,许褚对敌从未正面失败过,有一次败于张飞却是喝多了。看看许褚骄人的战绩吧:与吕布斗了二十余合不分胜败;力战赵云,三十合不分胜败;与典韦大战三日;渭口斗马超,大战二百合有余。马超也不得不叹服:“吾见恶战者莫如许褚,真„虎痴‟也!”;华容道,骑无鞍马来战张飞。操进军洛阳时,李催派其侄李暹、李别出战。未及开言,许褚飞马过去,一刀先斩李暹;李别吃了一惊,倒撞下马,褚亦斩之,双挽人头回阵,曹抚许褚背曰:“子真吾之樊哙也!”许褚就爱打硬仗,对手越强他就越起劲儿;相反对手要是差点,他打起来就没那么猛了。这大概就是许褚面对颜良的手下败将徐晃却拖拖拉拉打了50多个回合的原因吧。

许褚很可爱。煮酒论英雄后,曹操让他把刘备叫回来。刘备不回,他想反正曹操没叫厮杀,刘备人也不错,便自作主张放了刘备回来复命;许攸是官渡之战的大功臣和曹操私交又不错,就因为把许褚及众将士的拼杀看作匹夫之勇被杀了。换作别人肯定不会也不敢这样对待曹操手下的贤士;曹操呢,一看事已至此,骂了许褚两句就完事儿了。唉,没办法,谁让许褚是曹操最喜欢的“保镖”呢!许褚战张飞之时,明知道军情紧急,赶上高兴劲儿还是喝了个大醉。曹操命众将比试射术,胜者以锦袍奖之。徐晃虽技压群臣但没按曹操的规矩办。单个许褚不服,硬是要夺徐晃已经穿到身上的袍子,最后扯烂了;许褚体胖,斗马超时竟舍去衣甲赤膊上阵,也不怕丢了防护危急性命。仲康这股为了胜利不惜性命的狠劲儿由得令人拍手称快。

许褚忠心,无论形势多么危急他总是第一个冲出来,救了曹操无数次。渭水河抵孟起;葫芦口战张飞;濡须坞曹操中计,许褚力敌甘宁周泰两员上将使操得脱;取汉中孟德冒进,杨昂、杨任引伏兵杀出。操大惊,又是许褚提刀纵马向前截杀,保其无恙。一日操酒醉,褚仗剑立于堂门之内。曹仁奉命星夜来见,被许褚挡住。曹仁大怒曰:“吾乃曹氏宗族,汝何敢阻当耶?”许褚曰:“将军虽亲,乃外藩镇守之官;许褚虽疏,现充内侍,主公醉卧堂上,不敢放入。”仁乃不敢入。曹操闻之,叹曰:“许褚真忠臣也!” 黄忠 黄忠,字汉升。荆州南阳人(河南)。老年人的偶像,上岁数的三国迷无不对黄忠喜爱有嘉。忠早年为刘表帐下中郎将,后随刘表之子刘琮降曹,镇守长沙。幸好刘备收降了老黄忠,不然《三国演义》就少了好多人们津津乐道的故事。年愈六十尚能与关公大战百合,并逼得关羽使必杀——拖刀计,黄忠的实力大家应该有个底了。战场之上,射术也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技能。有人看不起射术,认为暗箭伤人非君子所为。其实从战争的角度看,取胜才是关键。多一分能力就一多一分胜利的本钱。好比考试时的附加题,会做成绩就高。吕布、典韦、徐晃、太史慈、夏侯渊、祝融等名将射术都不错(典韦飞戟,祝融飞刀),但最知名的就属黄忠了。黄忠能开二石力之弓,百发百中。战长沙时他本可以射杀关羽,何奈二人都是义士,英雄惜英雄怎生下得了手。不知道年轻时侯干什么去了,攻取汉中那段日子是黄忠一生最辉煌的时光。大将张颌兵犯葭萌关,黄忠请战,亮仔言其老以激之。忠白发倒竖曰:“某虽老,两臂尚开三石之弓,浑身还有千斤之力(请战嘛,吹得悬乎点应该的):岂不足敌张颌匹夫耶!”趋步下堂,取架上大刀,轮动如飞;壁上硬弓,连拽折两张。孔明问谁为副将,黄忠说严颜就成(我怀疑他故意搞笑)。然而,就是在这一片哂笑声中,黄忠定计夹攻张颌,颌大败退军八九十里;又使骄兵计破了夏侯尚、韩浩;不顾疲乏紧握战机,连夜进军与早埋伏好的严颜兵合一处夺了屯粮重地天荡山!

汉升斩了韩浩,严颜杀了夏侯德。捷报飞传成都,蜀军一片欢腾。黄忠马不停蹄又赶到夏侯渊驻守的定军山。夏侯渊打曹操起家的时就跟随左右,武艺精妙刚猛非常,曾屯长安拒马孟起。黄忠先与法正商定“步步为营”之计,诱渊搦战;而后引军占了要地对山,令妙才无法稳住阵脚;最后借疲兵之术急攻曹军。老将军飞马下山,犹如天崩地塌之势。夏侯渊措手不及,被黄忠赶到麾盖之下,大喝一声,犹如雷吼。渊未及相迎,黄忠宝刀已落,连头带肩,砍为两段!曹操起兵为渊报仇。黄忠又请命去攻屯粮草辎重的北山。这一战与赵云合力杀败张颌、徐晃,占了北山;徐晃渡过汉水来攻蜀营,黄忠谓赵云曰:“徐晃令弓弩射者,其军必将退也:可乘时击之。”言未已,魏军后队果然退动,蜀军乘势杀出,曹兵大败。接着阳平关、汉中等役汉升又屡屡建功。由此看来,老将军以70高龄位列“五虎上将”,实至名归。姜维

姜维,字伯约。天水冀县人(甘肃)。

三国猛将中最有智谋的一位。

姜维自幼博览群书,兵法武艺,无所不通;奉母至孝,郡人敬之;后为中郎将,就参天水郡军事。

诸葛亮算无遗策,唯一一次被识破就是姜伯约。姜维与赵云大战于天水城下。战不数合,维精神倍长,云大惊,暗忖曰:“谁想此处有这般人物!”正战时,姜维伏兵杀出,赵云奋力脱困,引败军来见孔明。孔明惊问:“此是何人,识吾玄机?”有南安人备言姜维之能,赵云又姜维枪法精妙。孔明心内甚爱之,遂定计收了姜维,将平生之能尽授。

与姜维交过手名将有赵云、魏延、关兴、张苞、邓艾、邓忠。名单比前几位差了点,主要蜀后期基本没什么大将了。没关系,既然能得到赵云的肯定实力绝对没问题。

武侯传人的谋略:

诸葛亮欲取天水,姜维识破孔明诱敌的计策,将计就计与假装出城的太守马遵夹攻赵云,蜀兵大败;

姜维降后与孔明定计,献密书与尹赏、梁绪,使天水内乱不攻自破;

孔明久攻陈仓不下,姜维出计献诈降书于曹休,魏军中计元气大伤; 蜀汉延熙十六年秋,姜维兵出阳平关伐魏。维与夏侯霸商议,遣使赍金珠蜀锦入羌,结好羌王,请其出兵攻打南安。魏左将军郭淮闻报,飞奏洛阳。司马师遣辅国将军徐质前去迎敌。那徐质手使开山大斧,身手甚是了得,连败蜀中勇将寥化、张翼。姜维见魏兵累次断本军粮道,遂生一计。一面吩咐廖化、张翼如此这般;一面令军士于路撒下铁蒺藜,寨外多排鹿角,示以久计。

徐质连日求战不得。哨报司马昭说:“蜀兵在铁笼山后,用木牛流马搬运粮草,以为久计,只待羌兵策应。”昭便命徐质断粮。初更时分,徐质引兵望铁笼山来,果见蜀兵二百余人,驱百余头木牛流马,装载粮草而行。见了魏兵便弃粮而走。质分兵一半,压粮回寨;自引兵一半追来。追不到十里,前面车仗横截去路。质令军士下马拆开车仗,只见两边忽然火起。质急勒马回走,后面山僻窄狭处,亦有车仗截路,火光迸起。质等冒烟突火,纵马而出。一声炮响,两路军杀来:左有寥化,右有张翼,大杀一阵,魏兵大败。徐质奋死只身而走,人困马乏。

正奔走间,前面一枝兵杀到,正是姜伯约!质大惊无措,被姜维一枪刺倒坐下马,徐质跌下马来,被众军乱刀砍死。质所分一半押粮兵,亦被夏侯霸所擒,尽降其众。

蜀军将魏兵衣服穿了,打着魏军旗号,从小路径奔回魏寨来。魏军见本部兵回,开门放入,蜀兵就寨中杀起。司马昭大惊,慌忙上马走时,前面廖化杀来。昭不能进,急退时,姜维引兵从小路杀到。昭四下无路,只得勒兵上铁笼山据守。此山只有一条路,姜维断绝其路口。若非上仓赐甘泉于司马氏,伯约定能擒昭;

洮水一战,姜维背水排阵,诱敌入得阵中,三路齐出。魏兵大乱,自相践踏,被逼入洮水者无数;

姜维与邓艾斗阵,以阵败艾;又算得艾欲袭军后,设伏兵破敌;

识破王瓘诈降,因改约书日期骗得邓艾进兵,大破魏军;

二士入川,维假降钟会,定计于宴杀之,不久邓艾亦受此牵身死。

维有帅才,几次出师打出了好局面,却被后主召回;蜀国当时最弱,文无良谋、武无猛将,姜维几乎凭着一己之力支撑了多年;最后猝死于心脏类疾病,可谓鞠躬尽瘁。

此9人民间有榜:一吕二赵三典韦,四关五马六张飞,七许八黄九姜维。

甘宁

甘宁甘兴霸,东吴第一猛将。

水贼出身,使一口牙刀,有气力,号游侠。尝招合亡命之徒,纵横于江湖之上,身披刺青杀人如麻;腰悬铜铃,人听铃声,尽皆避之。后改邪从正,投刘表不得用,欲投东吴,却被黄祖留住在夏口。宁在黄祖处屡屡建功,曾射杀孙权大将凌操。祖却一直以劫江贼视之,待其甚薄。宁怀忿,遂借机投权,权不计前嫌加以重用。

攻江夏砍死邓龙,诛杀黄祖,使权父仇得报;赤壁大战,甘宁与阚泽利用蔡氏兄弟假降于曹,为日后破曹奠定基础;火计成后,甘宁令蔡中引入曹寨深处,宁将蔡中一刀砍于马下,就草上放起火来;操被凌统混杀一阵,携败军夺路望北而逃。忽见一队军马,屯在山坡前。徐晃出问,乃是袁绍手下降将马延、张伊,有三千北地军马,列寨在彼;当夜见满天火起,未敢转动,恰好接着曹操。操得这支生力军,心中稍安。马延、张伊二将飞骑前行。不到十里,喊声起处,一彪军出。为首一将,大呼曰:“吾乃东吴甘兴霸也!”马延正欲交锋,早被甘宁一刀斩于马下;张伊挺枪来迎,宁大喝一声,伊措手不及,被宁手起一刀,翻身落马;皖城难下,甘宁手执铁练,冒矢石而上。朱光令弓弩手齐射,甘宁拨开箭林,一链打倒朱光。吴兵一拥而上,得了皖城。

如果上述表现只是令人敬服的话,下面的事迹可就惊世骇俗了。合淝之战,曹操领兵四十万前来。孙权急命迎敌。大将凌统出战,未得称心。

甘宁见凌统回,即告权曰:“宁今夜只带一百人马去劫曹营;若折了一人一骑,也不算功。”孙权壮之,乃调拨帐下一百精锐马兵付宁;又以酒五十瓶,羊肉五十斤,赏赐军士。甘宁回到营中,教一百人皆列坐,先将银碗斟酒,自吃了两碗,乃语百人曰:“今夜奉命劫寨,请诸公满饮一觞,努力向前。”众人闻言,面面相觑。甘宁见众人有难色,乃拔剑在手,怒叱曰:“我为上将,且不惜命;汝等何得迟疑!”众人见甘宁作色,皆起拜曰:“愿效死力。”甘宁将酒肉与百人共饮食尽,约至二更时候,取白鹅翎一百根,插于盔上为号;都披甲上马,飞奔曹操寨边,拔开鹿角,大喊一声,杀入寨中,径奔中军来杀曹操。原来中军人马,以车仗伏路穿连,围得铁桶相似,不能得进。甘宁只将百骑,左冲右突。曹兵惊慌,正不知敌兵多少,自相扰乱。那甘宁百骑,在营内纵横驰骤,逢着便杀。各营鼓噪,举火如星,喊声大震,甘宁从寨之南门杀出,无人敢当。孙权令周泰引一枝兵来接应。甘宁将百骑回到濡须。操兵恐有埋伏,不敢追袭。

甘宁引百骑到寨,不折一人一骑;至营门,令百人皆击鼓吹笛,口称:“万岁!”欢声大震。

甘宁死时坐于树下。树上群鸦数百,围绕其尸,环翔不止。巴郡人奉为神明。

故事梗概

东汉灵帝时,十常侍专权,朝政腐败,张角发动黄巾起义。刘备与关羽、张飞桃园结义,参与镇压黄巾军。董卓趁机拥兵入京,废少帝,立献帝,把持朝政。曹操谋刺董卓不成,逃到陈留,发矫诏联合诸侯共讨董卓。关、张加人联军,关羽温酒斩华雄,三人又合力击败董卓骁将吕布,董卓逼献帝迁都长安,火焚洛阳,曹操率兵追击,中伏兵败,诸侯各怀异心,联军随之分散,彼此攻伐。董卓在长安愈益骄横暴虐,司徒王允巧设连环计,先将府中歌女貂蝉许嫁吕布,后又献与董卓,离间二人。吕布与王允合谋杀死董卓,但被董卓余党李傕、郭汜等击败;王允被杀,李、郭执掌大权。曹操击破青州黄巾军,占据兖州,招贤纳士,势力大增。因徐州刺史陶谦部下杀死曹操之父曹嵩,曹操兴兵攻打徐州。

曹操采纳荀彧之谋,率军迎奉献帝,移驾许都,自封为大将军,朝廷大权从此归其掌握。曹操用“驱虎吞狼”之计。诏命刘备讨袁术,吕布趁机袭夺徐州。袁术约吕布夹攻刘备,吕布因袁术失信,请刘备还屯小沛。孙策欲继其父孙坚之业,乃以孙坚所得的传国玉玺为质,向袁术借兵回江东,先后打败刘摇、严白虎、王朗等,夺取丹阳、吴郡、会稽等郡,称霸江东。袁术在淮南称帝,分兵六路进攻徐州。吕布用陈登之谋,击败袁军;刘备亦派关羽截击。曹操会合孙策、刘备、吕布,大破袁术,攻占寿春。不久,曹操约刘备同攻吕布,吕布刚愎无谋,终被擒杀。曹操班师,带刘备见献帝。献帝认刘备为皇叔,拜左将军,封宜城亭侯,献帝因曹操擅作威福,密赐衣带诏与国舅董承。董承暗结王子服、马腾、刘备等,谋诛曹操。刘备恐曹操疑忌,每日种菜消遣。一曹操同刘备煮酒论英雄,欲加试探。刘备假作畏惧雷声,使曹操对其放松戒备。刘备趁机以截击袁术为名,率兵离开许都,重新占据徐州。董承与太医吉平合谋,欲毒杀曹操;因家奴告密,董承等皆遭满门抄斩,曹操亲征徐州,刘备大败。匹马投奔袁绍。关羽被困,约三事而暂归曹操,连斩袁绍大将颜良、文丑。后因得知刘备在袁绍处,便挂印封金;保护二嫂,过五关,斩六将,终于与刘备、张飞重聚于古城。孙策遇刺,伤重而死。其弟孙权继位,由张昭、周瑜辅佐。周瑜举荐鲁肃,鲁肃为孙权定鼎足江东之计,孙权自此威震江东。袁绍亲率大军进攻曹操,曹操领兵在官渡相拒。谋士许攸建议袁绍袭击许昌,被斥,便投奔曹操。曹操用许攸之谋,夜袭鸟巢,大败袁绍。后又逐步消灭其残余势力,基本统一北方。刘备被曹操打败,到荆州依附刘表。屯驻新野。徐庶来投,刘备用为军师,击败曹仁,夺取樊城。曹操囚禁徐母,伪造家书召唤徐庶,徐庶被迫辞别刘备,临行举荐诸葛亮。刘备先已从司马徽处知卧龙之名,于是三顾茅庐。礼聘诸葛亮。诸葛亮提出跨有荆、益二州,以与曹操、孙权成鼎足三立之势的战略方针,刘备苦请其出山辅佐。曹操率大军南征,刘表病死,其妻蔡氏以次子刘琼嗣位,投降曹操。刘备携民出走江陵,在当阳被曹军赶上,军民大乱。赵云单骑救出阿斗,张飞在长坂桥吓退曹军,刘备收拾残兵退至江夏。适逢孙权遣鲁肃来探虚实,诸葛亮即随鲁肃前往江东,欲结孙权共拒曹操。赤壁之战以后,孙、刘两家争夺荆州,周瑜屡次用计,诸葛亮三气周瑜,周瑜箭疮崩裂而亡。曹操疑忌马腾,召其入京。马腾欲趁机杀曹操,谋泄被杀。其子马超闻讯,与韩遂起兵报仇,屡胜曹兵。曹操用反间计;使马超、韩遂自相火并,借机打败马超。汉中张鲁欲取西川,益州牧刘璋派张松说曹操取汉中。张松因受曹操侮慢。转道往见刘备,奉献西川地图,劝刘备取之。曹操兵伐汉中,张鲁兵败归降。刘备恐其来攻西川,交割江夏等三郡给东吴,请孙权起兵袭合肥,牵制曹操。孙权与曹操大将张辽交战。大败于道遥津。曹操亲率大军救合肥。孙权部将甘宁率百骑夜袭曹营,不折一人一骑。双方相待月余,孙权求和,曹操班师而回,不久又封为魏王,立子曹丕为世子。曹操命曹洪助夏候渊、张郃守东川,张郃接连被张飞、黄忠打败,丢失天荡山。法正劝刘备乘势夺取汉中,刘备从之,与诸葛亮亲自出兵。曹操闻报,亦率大军亲征,屯兵南郑,命夏侯渊进兵。黄忠用法正之谋,以逸待劳,阵斩夏侯洲。曹操前来报仇,接连战败,身受箭伤。军心动摇。便放弃汉中,于是,刘备进位汉中王,以诸葛亮为军师,封关羽、张飞、赵云、马超、黄忠为五虎大将。关羽领兵取襄阳,围樊城。曹操令大将于禁为征南将军,庞德为先锋,率领七军救援樊城。庞德抬棺与关羽决战。箭射关羽左臂。时值连日大雨,关羽水淹七军,于禁投降,庞德被俘,不屈而死。曹操闻讯大惊,欲迁都以避关羽,司马懿建议使孙权袭击关羽后方。孙权用吕蒙、陆逊之计,卑辞麻痹关羽,趁其防备松懈时袭取荆州。关羽败走麦城,突围时被俘,不屈而死。

曹操病死。其子曹丕继位,不到一年,即逼汉献帝禅让,改国号为魏。刘备欲为关羽报仇,不顾群臣苦谏,兴兵伐吴。刘备得知,愈加憎恨,连胜吴军。孙权遣使求和,刘备不许,孙权拜陆逊为大都督,陆逊坚守不战,待蜀军兵疲意沮,火烧连营,大获全胜。刘备败走白帝城,感伤懊悔而病,临终前托孤于诸葛亮。魏主曹丕闻刘备亡,发动五路大军攻蜀,诸葛亮不动声色,暗中遣将设计阻其四路兵马,又遣邓芝出使东吴,恢复蜀、吴联盟。蛮王孟获犯境。诸葛亮率军南征,采纳马谡“攻心为上”的建议,七擒孟获。孟获心服,蜀汉后方得以安定。孙权称帝,诸葛亮约吴兴兵伐魏,三出祁山,连败魏军。后主下诏恢复诸葛亮丞相职务,因张飞之子张苞身死,诸葛亮悲痛成疾而退兵。以后,诸葛亮又数次北伐,虽然屡败魏军,却始终未成大功。六出祁山时,司马懿固守营寨,诸葛亮日夜操劳,心力交瘁,病死于五丈原。临终前,将身后诸事一一安排。请将依计退兵,吓退司马懿追兵。魏延不服杨仪,举兵相攻,马岱斩之。魏主曹睿死,太子芳即位。司马懿杀曹爽,全国大权从此归司马氏掌握。姜维欲继诸葛亮之志,先后九伐中原,与魏将邓艾等斗智斗勇,互有胜负。因宦官黄皓弄权,姜维屯田汉中以避祸,蜀汉国势日益衰微。司马昭命钟会、邓艾西路攻蜀,邓艾偷度阴平,直通成都,蜀后主刘禅出降。姜维诈降钟会,鼓动钟会叛魏,欲借机复国。事败,姜维与钟会一同被杀。司马昭死,其子司马炎继位,逼魏主曹奂禅让,改国号为晋。吴主孙皓暴虐荒淫,朝政腐败,人心涣散,晋武帝司马炎下令伐吴,吴军土崩瓦解,孙皓投降。至此,天下重新归于统一

精彩片段:

七禽孟获

三国中期,蜀国占据西蜀一带,这时南方孟获作乱。诸葛亮出征南蛮孟获,为了收买人心,七次俘获孟获而又其次将其释放。第七次释放孟获的时候,孟获终于归顺蜀国,诸葛亮平定了南方。

空城计

三国中后期,诸葛亮出兵讨伐魏国,由于要地街亭失守,导致满盘皆输。诸葛亮被迫撤兵,司马懿大军追至,这时孔明手下的将领士兵基本都分配军务调完了,只剩二千五百军在城中。于是他命令偃旗息鼓,大开城门,独自在城楼上弹琴。司马懿疑心有伏兵。调头就撤兵。诸葛亮躲过一劫!

失街亭

就是在空城计之前了,马谡自告奋勇去守街亭,结果犯了低级错误。被司马懿打败。蜀军被断了咽喉之路。被迫撤兵。

斩马谡

马谡失了街亭。诸葛亮非常生气。想起了刘备临死前嘱咐他的话“吾观马谡,言过其实也”。后悔不已。悲痛了斩了立了军令状的马谡。

舌战群儒

三国中前期,刘备势力还很小,被曹操赶得走投无路。想去投靠东吴,就是孙权。派诸葛亮去做说客。但是东吴谋臣处处刁难诸葛亮,诸葛亮凭着他的满腹经纶舌战群儒。说得他们个个哑口无言。后来经鲁肃协助,说服孙权联合起来抵抗曹操。

草船借箭

孙刘联军和曹操在赤壁对峙。周瑜嫉妒诸葛亮的才智。想除掉诸葛亮,于是刁难诸葛亮要他在十日之内造十万支箭。诸葛亮料定过几天有大雾,于是便答应,而且期限还自己减少到三天。周瑜认为诸葛亮是自寻死路。一天两天过去了,诸葛亮都没动静。到了第三天夜里。诸葛亮向鲁肃借了一些船只船上放满草人,一字排开向曹操营寨驶去。江面上雾很大,曹操不清楚敌军虚实。于是叫将士疯狂放箭。箭射满了草船。诸葛亮满载而归!

火烧博望坡

三国前期,曹操势力非常强大,统一了北方,接下来就是南下。攻打刘备,此时刘备投靠刘表,驻在新野。曹操派大将夏侯敦进攻新野。这时刘备已经请出了诸葛亮。诸葛亮在博望坡设下埋伏,令赵云去诱敌深入,然后火攻。夏侯敦果然中极。大败而归。这是孔明出山后打的第一仗。

火烧新野 火烧博望坡之后,曹操卷土重来,派曹仁和曹洪大军进攻新野。诸葛亮料新野呆不了,就留下空城,民房屋上藏硫磺等引火之物。曹军进城之后住入了民房。夜里狂风大作,埋伏在城外的刘备军往城里射火箭。大火迅速烧起来。曹兵逃奔出城,被刘备军截杀,大败而归。

白帝城托孤

关羽失荆州被杀后,刘备悲愤不已,举大军伐吴。誓要“踏平东吴”。不料被东吴的陆逊“火烧连营”。大败,逃往白帝城,忧郁成疾,危在旦夕。召大臣吩咐后事。将太子刘禅托付给诸葛亮。

温酒斩华雄

三国前期,曹操发起联军讨伐董卓。董卓的先锋是华雄,华雄是三国第一高手吕布 的手下,也是非常勇猛,一连杀了联军好几个大将。联军正愁无人能敌华雄之时,关羽按耐不住请战。可是刘备这时没什么地位,关羽的军衔也小得可怜。于是联军盟主袁绍反对,怕被敌人耻笑军中无人。但是曹操见识过关羽的能力,很赞赏他,于是为他斟酒。关羽说等斩了华雄回来喝也不迟。于是飞身上马冲入敌营,不一会儿就提着华雄的人头回来了,这时候酒还是热的。这就是温酒斩华雄!

过五关斩六将

徐州之战刘备战败。关羽经张辽劝说,约法三章暂时投降了曹操。为曹操斩颜良诛文丑解白马之围。后得知刘备在袁绍处便想去找刘备。曹操为了挽留关羽便挂避客牌对其避而不见。关羽只能不辞而别。沿路上经过了五个关口,守将都不放行,关羽一一杀之。一共六个。最后与刘备会合。这就是著名的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

单刀赴会

赤壁之战之后。三国鼎立逐渐形成。刘备留关羽镇守荆州,主力向西扩张。荆州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本属东吴。东吴一直想找机会讨回。鲁肃又献上一计:骗关羽过江赴宴,在宴席上埋伏刀斧手,掷杯为号冲出杀之。便遣请关羽赴宴。关羽明知是计坦然答应!只带了周仓随身为他提刀。席间鲁肃提起索回荆州之事,关羽却绝口不谈,说酒席之间不谈国事。鲁肃再三纠缠,周仓插嘴,关羽借机故作生气状夺过周仓手中大刀,喝退周仓。周仓会意,退出去。关羽假醉,一手提大刀,一手挽住鲁肃手将鲁肃扯到江边。东吴将士怕误伤鲁肃,又摄于关公武力,不敢动手。关云长上船乘风而去。

三英战吕布

华雄被关羽斩了之后,吕布亲自出马,无人能敌。张飞冲出和他交锋50多回合不分胜负,关羽上来夹攻,30回合战不倒吕布。刘备也上来夹攻,三英战吕布,打得非常激烈。吕布虚刺刘备一戟便败退。(吕布不愧是三国第一武将啊)

水淹七军

关羽围困曹仁于樊城,曹操派大将于禁和庞德领七支军队去救援。屯兵在山谷中。当时正值秋雨连绵。关羽命人堵住襄江各处水口。等江水高涨时,水淹七军。曹军死伤无数,庞德被斩,于禁被俘。

刮骨疗毒

水淹七军之后,关羽攻打樊城,在樊城下骂阵。曹仁命令弓箭手射箭,关羽右臂中箭,回兵。箭头有毒,毒已入骨。于是请来了曾经为周泰疗伤的名医华佗。华佗说要割开皮肉,把骨头上的毒刮去,这会极其疼痛,请关羽把手臂套住绑紧,把头蒙住。关羽却说不用。一边和马良下棋,一边伸手刮骨,谈笑中没有丝毫痛苦的神色。事毕,两人互相惊叹,关羽称赞华佗的医术,华佗赞叹关羽的勇气毅力。

义释曹操

赤壁之战曹军遭遇火攻,死伤惨重。曹操大败逃跑,沿路遭遇了张飞赵云等人的截杀,身边只剩下几百人马。经过华容道,关羽已经在这里埋伏多时。原来诸葛亮早已经料定曹操会从华容道逃跑,就让关羽带兵埋伏在这。此时曹操已经走投无路,便请求关羽看在往日的情份上放他一马。关羽是个很重情义的人,想起了往日寄居在曹操那里时曹操对他的恩义,心一软,就放了曹操。

桃园三结义

东汉末年,黄巾起义。朝廷发榜文四处招兵买马以平乱。刘备见了榜文长叹一声,刚好张飞听见,说“大丈夫不去为国出力,在这里长叹什么。”刘备说力不从心,所以长叹。张飞说他卖猪肉颇有积蓄,可招兵。刘备非常高兴。两人就去喝酒,刚好关羽也正要去应募,也进来喝酒。三人志同道合,非常投机,于是结拜为兄弟,共图大事。

三顾茅庐

刘备刚出来打天下的时候,虽有关羽张飞赵云等绝顶高手但是屡遭败绩。原因就是因为没有一个好的军事。直到找到了徐庶!徐庶帮刘备打了几次胜仗就被曹操用计骗了过去。临走时徐庶给刘备推荐了诸葛亮。诸葛亮就是卧龙先生。于是刘备就亲自去请诸葛亮,一连去了三次,前两次诸葛亮都不在家,直到第三次才见着。刘备向他请教了当世局势并邀请诸葛亮出山相助。诸葛亮道出了著名的“隆中对”并同意出山。刘备如鱼得水,文武兼得,开始了他统一中国的大业。

青梅煮酒论英雄

曹操灭了吕布之后,请刘备去饮酒。酒席间,曹操就问刘备天下谁称得上是英雄。刘备将孙策、袁绍、袁术、刘表等人一一列举。曹操都说不是。刘备便问他,曹操说:“今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刘备一听大惊。知道曹操必不能容他。于是以截杀袁术为接口向曹操借兵走人了。

青梅煮酒论英雄较详细的情节:

三国人物-陶谦 篇6

三国志・魏书陶谦传

陶谦字恭祖,丹杨人。[一]少好学,为诸生,仕州邵,举茂才,除卢令,[二]迁幽州剌史,征拜议郎,参车骑将军张温军事,西讨韩遂。[三]会徐州黄巾起,以谦为徐州剌史,击黄巾,破走之。董卓之乱,州郡起兵,天子都长安,四方断绝,谦遣使闲行致贡献,迁安东将军、徐州牧,封溧阳侯。是时,徐州百姓殷盛,谷米封赡,流民多归之。而谦背道任情:广陵太守琊邪赵昱,徐方名士也,以忠直见疏;[四]曹宏等,谗慝小人也,谦亲任之。刑政失和,良善多被其害,由是渐乱。下邳阙宣自称天子,谦初与合从寇钞,后遂杀宣,并其。

注[一]吴书曰:谦父,故余姚长。谦少孤,始以不羁闻于县中。年十四,犹缀帛为幡,乘竹马而戏,邑中儿童皆随之。故苍梧太守同县甘公出遇之涂,见其容貌,异而呼之,住车与语,甚悦,因许妻以女。甘公夫人闻之,怒曰:“妾闻陶家儿敖戏无度,如何以女许之?”公曰:

“彼有奇表,长必大成。”遂妻之。

注[二]吴书曰:谦性刚直,有大节,少察孝廉,拜尚书郎,除舒令。郡守张盘,同郡先辈,与谦父友,意殊亲之,而谦耻为之屈。与还城,因以公事进见,坐罢,盘常私还入,与谦饮宴,或拒不为留。常以舞属谦,谦不为起,固强之;及舞,又不转。盘曰:“不当转邪?”

曰:“不可转,转则胜人。”由是不乐,卒以构隙。谦在官清白,无以纠举,祠灵星,有赢钱五百,欲以臧之。谦委官而去。

注[三]吴书曰:会西羌寇边,皇甫嵩为征将军,表请武将。召拜谦扬武都尉,与嵩征羌,大破之。后边章、韩遂为乱,司空张温衔命征讨;又请谦为参军事,接遇甚厚,而谦轻其行事,心怀不服。及军罢还,百寮高会,温属谦行酒,谦辱温。温怒,徙谦于边。或说温曰:

“陶恭祖本以材略见重于公,一朝以醉饮过失,不蒙容贷,远弃不毛,厚德不终,四方人士安所归望!不如释憾除恨,克复初分,于以远闻德美。”温然其言,乃追还谦。谦至,或又谓谦曰:“足下轻辱三公,罪自己作,今蒙释宥,德莫厚矣;宜降志卑辞以谢之。”谦曰:“诺。”

又谓温曰:“陶恭祖今深自罪责,思在变革。谢天子礼毕,必诣公门。公宜见之,以慰其意。”时温于宫门见谦,谦仰曰:“谦自谢朝廷,岂为公邪?”温曰:“恭祖痴病尚未除邪?”遂为之置酒,待之如初。

注[四]谢承后汉书曰:昱年十三,母尝病,经涉三月。昱惨戚消瘠,至目不交睫,握粟出卜,祈祷泣血,乡党称其孝。就处士东莞綦君受公羊传,兼该k业。至历年潜志,不窥园圃,亲n希见其面。时入定省父母,须臾即还。高e廉正,抱礼而立,清英俨恪,莫干其志;旌善以兴化,殚邪以矫俗。州郡请召,常称病不应。国相□谟、陈遵共召,不起;或兴盛怒,终不回意。举孝廉,除莒长,宣扬五教,政为国表。会黄巾作乱,陆梁五郡,郡县发兵,以为先办。徐州刺史巴只表功第一,当受迁赏,昱深以为耻,委官还家。徐州牧陶谦初辟别驾从事,辞疾逊遁。谦重令扬州从事会稽吴范宣旨,昱守意不移;欲威以刑罚,然后乃起。举茂才,迁广陵太守。贼笮融从临淮见讨,迸入郡界,昱将兵拒战,败绩见害。

初平四年,太祖征谦,攻拔十余城,至彭城大战。谦兵败走,死者万数,泗水为之不流。谦退守郯。太祖以粮少引军还。[一]兴平元年,复东征,略定琅邪、东海诸县。谦恐,欲走归丹杨。会张邈叛迎吕布,太祖还击布。是岁,谦病死。[二]

注[一]吴书曰:曹公父于泰山被杀,归咎于谦。欲伐谦而畏其强,乃表令州郡一时罢兵。诏曰:“今海内扰攘,州郡起兵,征夫劳瘁,寇难未弭,或将吏不良,因缘讨捕,侵侮黎民,离害者;风声流闻,震荡城邑,丘墙惧于横暴,贞良化为k恶,此何异乎抱薪救焚,扇火止沸哉!今四民流移,托身他方,携白首于山野,弃稚子于沟壑,顾故乡而哀叹,向阡陌而流涕,饥厄困苦,亦已甚矣。虽悔往者之迷谬,思奉教于今日,然兵连结,锋镝布野,恐一朝解散,夕见系虏,是以阻兵屯据,欲止而不敢散也。诏书到,其各罢遣甲士,还亲农桑,惟留常员吏以供官署,慰示远近,咸使闻知。”谦被诏,乃上书曰:“臣闻怀远柔服,非德不集;克难平乱,非兵不济。是以涿鹿、阪泉、三苗之野有五帝之师,有扈、鬼方、商、奄四国有王者之伐,自古在昔,未有不扬威以弭乱,震武以止暴者也。臣前初以黄巾乱治,受策长驱,匪遑启处。虽宪章敕戒,奉宣威灵,敬行天诛,每伐辄克,然妖寇类,殊不畏死,父兄歼殪,子弟群起,治屯连兵,至今为患。若承命解甲,弱国自虚,释武备以资乱,损官威以益寇,今日兵罢,明日难必至,上忝朝廷宠授之本,下令群凶日月滋蔓,非所以强干弱枝遏恶止乱之务也。臣虽愚蔽,忠恕不昭,抱恩念报,所不忍行。辄勒部曲,申令警备。出芟强寇,惟力是视,入宣德泽,躬奉职事,冀效微劳,以赎罪负。”又曰:“华夏沸扰,于今未弭,包茅不入,职贡多阙,寤寐忧叹,无日敢宁。诚思贡献必至,荐羞获通,然后销锋解甲,臣之愿也。臣前调谷百万斛,已在水次,辄敕兵]送。”曹公得谦上事,知不罢兵。乃进攻彭城,多杀人民。谦引兵击之,青州刺史田楷亦以兵救谦。公引兵还。臣松之案:此时天子在长安,曹公尚未秉政。罢兵之诏,不得由曹氏出。

略谈《三国演义》人物形象的刻画 篇7

高尔基说:“小说需要人物, 需要具有其心理底一切错综的人, 而在我们这个充满矛盾的社会里, 人的心理是十分混乱的, 假使作家把一个人描写成仅是一些恶行或者仅是一些善行的容器, 这就不能满足我们, 这就不能说服我们。”因此, 性格的复杂性是人物获得真实性与审美性的必要条件。

《三国演义》塑造的一系列人物, 性格复杂而又有机统一起来。比如曹操, 作为奸雄的典型, 就具有“似乎忍”、“似乎义”等多方面的性格特点。小说竟刻画了他的机敏, 求贤、容人、从谏和雄才大略, 又刻画了他的奸诈和残暴。他时而是个恶棍, 时而是个天使, 时而是个智者, 时而是个痴呆, 智慧与情感、热情与冷漠、自信与绝望, 似乎一切不可调和的东西都有了调和的可能性、合理性。

小说的曹操是一个能征惯战、文韬武略、雄才大志的人物, 他骄横但不愚蠢, 在许多重大战略问题上, 干脆果敢。他经常失败, 却从不灰心, 善于将失败的阴云化为乌有, 重整旗鼓, 继续奋斗, 充分体现他鲜明独特的个性。

小说侧重刻画其自私、奸诈、暴虐的性格, 疑杀吕伯奢全家, 逼死吉平、杀杨修、孔融, 借王垕之头以压众心, 计杀耿纪等七百口, 以至带剑入宫, 逼死怀孕的董妃, 棒杀伏后, 鸩杀皇子, 射猎时敢同天子“并马而行”, 甚至代天子受群臣祝贺, 挟天子以令诸候, 这些情节的描写充分表现了他的自私、诡诈、残暴不仁。

他以“宁教我负天下人, 休教天下人负我”为座右铭, 草菅人命、横行朝野。为了自己的长远利益, 他经常表现出宽宏大量, 破袁绍之后, 把许都及军中诸人与袁绍暗通之书付之一炬而“令反侧子自安”。他重用忠实于他的人才, 为了得名将, 他表现出极大的耐心并付出极大的代价, 像对待屯土山上被困的关羽和长坂坡厮杀的赵子龙。

曹操身上不光有奸诈暴虐、极端自私的一面, 为了国家利益, 他冒死刺董卓, 并独自率军伐董卓, 又表现出一种“宁可玉碎, 不可瓦全”的英雄气概。他能放下豪族的架子, 慧眼识英雄, 关云长温酒斩华雄的情节就表现了曹操对当时身轻名微的关羽的支持。他虽好猜忌, 滥杀人, 可他对陈琳却“怜其才而赦之”, 还义释张辽, 表现“不念旧恶”的政治家的风度。

曹操形象的本质特点是奸诈、残暴、自私, 但小说不是简单地丑化他, 相反, 他却是一个非常复杂的文学形象。正如托尔斯泰所言:“人不是一片湖泊, 而是一道河流, 而且是草原上的河流。因此, 这道河流有的地方干涸无水, 有的地方宽阔, 有的地方泥淖, 有的地方清澈, 有的地方湍急, 有的地方平缓, 但总是这道河流。”一个人除了白粉, 不可能尽是炭黑, 在错综复杂的性格发展中, 要让人感到“总是这道河流”, 在一个完整的性格中, 要有性格的主干, 让这根主干体现人物性格质的规定性, 支配人物的命运, 人的行动、语言, 正是这根主干形成人物性格的发展轨迹和最终归宿。

小说刻画曹操性格的复杂性、多样性, 是从正反两个方面去塑造性格的多重返光, 多重折射, 相比相关地突出曹操最本质的性格因素。“奸邪、诈伪, 阴险凶残”是曹操性格的主干, 统辖其性格的各个方面。黑格尔说得好:“人物性格也必须把他的特殊性和主体性融合在一起, 他必须是一个得到定性的形象, 而在这一种具有一种一贯忠实于它自己的情致所显现的力量和坚定性。”《三国演义》把曹操的本质性格因素和非本质性格因素相对相交地表现出来, 既达到对曹操性格的丰富性与多样性的揭示, 又强化了曹操的本质性格, 使曹操的形象更加血肉丰满, 真实可信。

二.采用对比手法刻画人物性格

小说是诉诸视觉和思维的艺术, 必须意象明朗, 使读者能当场理解明白, 因而往往采用对比的手法, 有时把两种截然不同的人物放在一起描写, 个性相反, 双峰对峙, 泾渭分明, 从而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 小说描写徐庶荐孔明的情节:“庶日:‘此人不可屈致, 使君可亲往求之。若得此人, 无异周得吕望、汉得张良也。’玄德曰:‘此人比先生才德如何?’庶曰:‘以某比之, 譬犹驽马并麒麟, 黑鸦配鸾凤耳。此人每尝自比管促, 乐毅, 以吾视之, 管、乐殆不及此人也。此人有经天纬地之才。盖天下一人也!’” (《三国演义》第36回) 文中先把诸葛亮比为周朝的吕望, 汉朝的张良, 又把徐庶和诸葛亮相比, “驽马并麒麟、黑鸦配鸾凤”, 再把诸葛亮和管仲、乐毅相比, 说管、乐殆不及此人, 诸葛亮未出场, 就通过徐庶的三次对比, 而先声夺人, 显示出诸葛亮是“天下一人”。

在塑造诸葛亮这个典型人物时, 把他同周瑜、曹操、司马懿乃至鲁肃等作对比。其中以同周瑜的对比尤为出色。赤壁之战前的曹操, 困陶谦击张绣、战袁术、斩吕布、破袁绍、降刘琮、所向披靡, 绝无敌手;但赤壁之战中遇到了周瑜, 曹操就显得束手无策, 处处被动, 难以应付。周瑜连施妙计, 赚蒋干, “苦肉计”, 火烧曹营, 大败曹操, 表现出杰出的军事才能。周瑜之计瞒过曹操, 却瞒不过诸葛亮。小说多处作了渲染, 以突出诸葛亮的军事才能远在周瑜之上, 就不用说曹操了。周瑜对付曹操易如反掌, 但对付诸葛亮却力不从心。在孙、刘联盟抗曹的过程中, 周瑜发现诸葛亮才智过人, 久后必成吴国的大患时, 千方百计加害诸葛亮。如派诸葛亮往聚铁山劫粮, 即欲借曹操之手杀之;令其十日内造十万枝箭, 欲借军法杀之, 诸葛亮却机智地应付了。通过周瑜和诸葛亮性格的鲜明对比, 一个器量狭小, 嫉才妒能, 眼光短浅;一个宽宏大量, 顾大局, 有远见。打败曹操后, 周瑜同诸葛亮为地盘明争暗斗, 但周瑜总是计逊一筹, 以失败而告终, 而诸葛亮每计必胜, 夺得荆州, 为蜀国的建立奠定了基础。这一系列的强烈对比, 突出了诸葛亮足智多谋, 沉着冷静, 果断勇敢的性格特征。

毛宗岗在评《三国演义》时说:“文有正衬与反衬。写鲁肃老实以衬孔明之乖巧, 其反衬也。写周瑜乖巧以衬孔明为加倍乖巧, 其正衬也。譬如写国色者, 以丑女形之而美, 不若以美女形之而觉其更美, 写虎将者, 以懦夫形之而勇, 不若以勇夫形之而觉更勇。读此可悟文章相衬之法。”

毛所谓“衬”就是对比烘托。“正衬”如以勇比勇, 以智比智, “反衬”如以懦比能, 以愚比智。毛宗岗认为“反衬”不如“正衬”, 在一般情况下是正确的, 比如用“鲁肃老实以衬孔明之乖巧”就不如以“周瑜乖巧”更能衬托出“孔明之加倍乖巧”。但反衬的作用也不可小看, 如以曹操的奸诈暴虐衬刘备的仁慈宽厚就很有力。总之, 不论“正衬”“反衬”, 只要用得恰当, 就能使对比鲜明、突出、对人物性格的刻画大有裨益。《三国演义》主要人物性格就是在“衬”中鲜明突出的。

三.在矛盾冲突中刻画人物性格

马克思主义认为, 矛盾是普遍存在的。一切事物都是在矛盾的对立统一中前进的。小说要塑典型人物或典型环境, 也必须表现各式各样的矛盾冲突。如“空城计”一节作者把诸葛亮和司马懿放在尖锐的矛盾冲突中来刻画他的性格。“空城计”实乃心理战, 诸葛亮以一空城设疑阵, 吓走了司马懿的十五万大军, 突出地反映了两军主帅性格的矛盾冲突。诸葛亮“平生谨慎, 不曾弄险”他料到司马懿深知自己这一特点, 即加以利用而成功。司马懿对诸葛亮的性格特点了如指掌, 面对空城就产生了疑惑, 不敢轻易冒进, 引军匆匆退去。毛宗岗评说:“孔明若非小心于平日, 必不敢大胆于一时。仲达不疑其大胆于一时, 正为信其小心平日耳。”可谓得矣。

人物性格的矛盾冲突是辩证统一的关系。由于人物性格而发生出矛盾冲突, 通过矛盾冲突又表现人物的性格。毛宗岗说:“以豪杰折服豪杰不奇, 以豪杰折服奸雄则奇;以豪杰敬爱豪杰不奇, 以奸雄敬爱豪杰则奇, 夫豪杰而至折服奸雄, 则是豪杰中有数之豪杰;奸雄而能敬爱豪杰, 则是奸雄中有数之奸雄也。”

小说第二十六回, 写关羽落到曹操手里, 曹操按理该杀之, 结果却“不觉爱之敬之而不忍杀之”。这不是曹操有容纳关羽的“仁”, 是关羽的“义”将他折服了。把奸雄和豪杰放在这样一个特定的背景下, 对立性格发生了尖锐的冲突, 鲜明地表现了两个人物的性格特征。

再如第四十五回, 写蒋干盗书, 把周瑜和蒋干放在尖锐的冲突中来刻画其性格特征。毛宗岗说:“周瑜诈睡, 是骗蒋干;蒋干诈睡, 又骗周瑜。周瑜假呼蒋干, 是明知其诈睡;蒋干不应周瑜, 是不知其诈呼。周瑜之醉, 醉却是醒;蒋干之醒, 醒却是梦。妙在说破他是说客, 使他开口不得;又妙在说他不是说客, 一发使他开口不得。妙在梦中呼子翼, 骂曹赋, 使他十分疑惑, 又妙在醒来忘却呼子翼, 益发使他十分疑惑。周瑜假做极疏, 却步步是密;蒋干自道极乖, 却步步是呆。”周瑜机智、善谋的性格和蒋干呆笨、愚蠢的性格在矛盾冲突中十分鲜明突出。

《三国演义》在矛盾冲突中刻画人物形象的成功, 不仅丰富了情节的描写, 更重要的是加强了人物形象的塑造。

四.反复渲染, 深化人物性格

为了突出人物主要性格特征和描写多方面的性格特点。小说常常采用类似中国画中皴染的手法。通过一系列情节的描写, 反复渲染人物的主要特征, 使得人们性格更鲜明, 产生强烈的艺术效果。曹操刚出场, 汝南许劭对他说:“子治世之能臣, 乱世之奸雄。”曹操不但不恼, 反而闻言大喜, 其奸雄本色之露。后疑杀吕伯奢一家;屠戮许州人民;杀害刘琮母子;骗杀无辜将士三百余人;“借”王垕头平从怒;假手杀祢衡;梦中斩刺客等情节的描写, 充分暴露了他虚伪的恶德。

《三国演义》中典型人物的主要性格特征, 往往是作者理想的集中体现, 所以对典型形象的主要性格的着意渲染, 使作品理想化的光彩更加耀眼夺目。

作者把忠义作为臧否人物, 评论是非的标准, 小说所有人物, 孰忠孰奸, 孰义孰不义, 泾渭分明。作者的极力赞忠义, 批奸伪, 塑造了许多受人景仰的忠义之士, 最突出的莫过于诸葛亮和关羽。作者不惜笔墨对这两个人物的性格特征进行渲染。

关羽是勇武重义的典型。小说通过斩华雄, 诛颜良、文丑, 过五关斩六将, 单刀赴会等情节的层层渲染来表现他的神勇。又通过桃园结义, 封金挂印, 千里送嫂、辗转寻兄、宁死不屈等情节表现了他对刘备蜀汉事业的忠义。还值得一提的是“义释曹操”的情节, 这一点历来受人指责。其实, 这一情节倾注了作者的心血, 不仅升华了关羽重义的品质, 也深化了主题。因为关羽的义高于一切, 其忠是建立在义的基础上的。明知军令在身, 却冒军法之险, 弃盖世之功, 置刘备一统大业于不顾, 动故旧之情, 在华容道上放走了曹操。这就突出地表现他为义而牺牲自我的精神。关羽放走曹操是原则性的错误, 但他知恩必报, 恩怨分明的重义性格, 必须这样写, 才符合其性格发展的逻辑, 如果不这样写, 反倒损害关羽形象的统一, 使关羽性格前后矛盾, 那就不是艺术典型的关羽了。作者不惜花费许多章节对他的义进行多层次的刻画, 使其性格特征得以突出, 达到统一。

作者在揭示关羽悲剧性格时, 并没有把他停留在夜读青史、为人磊落, 恩怨分明上, 而是深刻地揭露了他傲慢自负, 刚愎自用的性格, 并且不惜笔墨, 进行了大量的渲染, 他独镇荆州时, 悲剧性格就日益萌发, 诸葛亮一句“犹未及髯之绝伦逸群也”的赞语, 顿消他欲与马超争高下之念;为显示自己的超群绝伦, 而不愿与黄忠“老兵同列”。其傲慢自负之气焰不仅于此, 他还置诸葛亮“北拒曹操, 东和孙权”的总体战略而不顾, 导致孙刘联盟破裂, 荆州失陷;他缺乏宽厚之风, 待部下苛刻, 结怨于人, 使縻芳等献城降吴, 孟达、刘封坐视不援, 这些情节的渲染, 揭露了他悲剧的根源, 作者对人物性格的反复渲染、刻画, 使得人物性格的丰富多彩, 人物形象具有立体感和质感, 更加耀眼夺目, 光彩照人。体现了人物形象塑造上理想和现实相结合的特色。

五.采用虚实结合的手法刻画人物性格

突出主要人物时, 小说常用虚实结合的手法, 既扩大了作品的容量, 又对典型人物的塑造起到强化作用。

小说第八十五回, 写曹丕乘刘备刚死, 用司马懿, 调五路木军攻蜀;诸葛亮稳坐相府, 运筹帷幄, 五路军马均被平息。作者仅对遣使入吴作了一点实写, 其余全用虚写。实际上只写诸葛亮的应敌之策和各路兵马被平息的结尾。然而诸葛亮的“鬼神莫测之机”跃然纸上, 这个智慧人物就更加突出了。

在刻画关羽的神勇时有这样一段描写:“关公曰:‘如不胜, 请斩某头。’操教酾热酒一杯, 与关公饮了上马。关公曰:‘酒且斟下, 某去就来。’出账提刀, 飞身上马。众诸候听得关外鼓声大振, 喊声大举, 如天摧地塌, 岳撼小崩, 众皆失惊。正欲探听, 鸾铃响处, 马到里中, 云长提华雄之头。掷于地上, ———其酒尚温。” (《三国演义》第五回)

关羽如何斩华雄, 作者没有实写, 全部放在背后进行, 让读者去想象。此前实写华雄的勇猛, 斩鲍忠, 败孙坚, 杀祖茂、毁愈步、敌潘凤、吓得各路诸侯惊慌失措, 把华雄的勇猛写得很有声势。然而关羽却在酒尚温的工夫就把他的头提, 关羽的神勇就可想而知了。关羽斩华雄的这段描写收到了“此时无形胜有形”的艺术效果。

再如张松献地图一事, 实写赵云、关羽和刘备的行为, 将诸葛亮隐蔽在后面, 却更能突出诸葛亮的睿智, 正如毛宗岗批道:“文有‘隐而愈现’者。张松之至荆州, 凡子龙, 方长接待之礼与玄德对答之言, 明系孔明所教。篇中只写子龙, 只写玄德, 更不叙孔明如何打点, 如何指教, 而令读者心头眼底, 处处有一孔明在焉。真神妙之笔!”《三国演义》在许多地方将虚与实的描写比较完美地结合起来, 不仅使内容显得广阔, 头绪清楚, 而且主要人们的性格鲜明、突出, 引起人们丰富的想象。

六.具体鲜明的人物语言, 展示人物性格的独特个性

《三国演义》在该画人物性格时, 往往是让人物亲自登场, 自我暴露。这种任人物亲自登场表演, 让读者直接接触人物性格, 如闻其声, 如见其人。

小说第三回曹操说:“宦官之祸, 古今皆有:但世主不当假之权宠, 使至于此。若欲治罪, 当除元恶, 但付一吏狱足矣, 何必纷纷召外兵乎?欲尽诛之, 事必宜露, 吾料其必败也。

当时何进为了铲除宦官, 想召各方军队进京, 在当时国家动乱之机, 这样做的结果, 无非是引狼入室, 给野心家以可乘之机。曹操看到这一点。但何进不听劝告, 最终身败名裂, 还遗患了董卓之乱, 造成天下纷争的动乱局面。曹操话虽不多, 但表现了一个大政治家的远见卓识。

表现曹操有超人的识人才能时, 最精彩的是“煮酒论英雄”中同刘备的对话, 曹操十分精辟地对当时各路群雄予以透彻的剖析。

刻画他的奸诈时, 最突出的是通过他同王垕关于军粮的那一段谈话:“吾欲向汝借一物, 以压众心, 汝勿吝。”垕曰:“丞相欲用何物?”操曰:“欲借汝头以示众耳。”垕大惊曰:“某实无罪!”操曰:“吾亦知汝无罪, 但不杀汝, 军心变矣。汝死后, 汝妻子吾自养之, 汝勿虑也。” (《三国演义》等十七回) 这段话揭露曹操损人利己是何等刻骨阴毒, 本来是自己的意图却借别人的手来实现。其后, 用别人的脑袋来救一时之急, 以增强自己的威信, 既解决了粮食的困难, 又激励了士气, 但却暴露出了他的凶残, 奸诈的性格特征。

刻画刘备请诸葛亮时, 刘备说:“先生不出, 如苍生何!” (《三国演义》第38回) 。他在携民渡江逃亡时说:“为吾一人而百姓遭此大难, 吾何生哉!” (《三国演义》第41回) 表现出他大慈大悲。他还说:“举大事者, 必以人为本。令人归我, 奈何弃之?” (《三国演义》第41回) 这些话, 在曹操的口中是无法说出来的, 只有刘备方能说出此话, 这使他俩的个性形成鲜明的对照, 从而体现刘备的宽厚、仁慈。

诸葛亮的语言也极富个性特色。如“隆中对策”的精辟阐述, “舌战群儒”的机智灵活, 《出师表》里的肺腑之言, 非常突出地体现了诸葛亮忠贞、睿智的性格特色。

关羽傲慢自负, 刚愎自用的性格也通过他的语言体现出来。如他同诸葛瑾的一段对话:“云长曰:‘子瑜此来何意?’瑾曰:‘特来求结两家之好;吾主公吴候有一子, 甚聪明;闻将军有一女, 特来求亲, 两家结好, 并力破曹。此诚美事, 请君候思之。’云长勃然大怒曰:‘吾虎女安肯嫁犬子乎!’不看汝弟之面, 立斩汝首!再休多言!” (《三国演义》第73回) 这段对话将关羽不可一世、傲慢自负的性格刻画得十分深刻。又如, 当他听到黄忠被封为“五虎大将”之列时, 大怒道:“……忠何等人敢与吾同列?大丈夫终不与老卒为伍。” (《三国演义》第73回) 关羽争强好胜而不分敌我, 视战友为对手的性格跃然纸上, 通过关羽的语言反映出他刚愎自用, 傲慢自负的悲剧性格是很具体的。

在《三国演义》中运用个性化的语言来刻画人物的独特个性, 是作者使用的一种重要手段。《三国演义》中人物语言的独特个性, 为后来的古典小说, 如《水浒传》、《红楼梦》等在人物语言的描写方向开了先河。

《三国演义》在刻画人物性格, 塑造典型形象方面, 表现出很高的艺术才能, 取得十分杰出的成就, 小说生动而形象地将诸葛亮, 曹操、刘备、关羽、张飞、黄忠、赵云、孙权、周瑜、鲁肃、郭嘉、程昱、荀彧、许褚、马超、徐晃、张辽、司马懿、吕布等不同的人物性格刻画出来, 塑造了许多典型的艺术形象, 使他们以惟妙惟肖, 栩栩如生的姿态走进中国文学人物形象的画廊里。

参考文献

[1][苏]高尔基著缪灵珠译《俄国文学史》, 上海译文出版社1979年版, 第2、3页。

[2][德]黑格尔著朱光潜译《:美学》, 第一卷, 商务印书馆1996年版, 第307页。

[3][转]钟文性格的复杂性与质的规定性《文艺研究》1984年01期。

[4][明]罗贯中著[清]毛宗岗批评《毛宗岗批评本三国演义》长沙:岳麓书社, 2006。

三国人物的劝酒法等 篇8

张飞鞭抽劝酒

张飞爱喝酒,还爱劝酒。某一日他宴请军官,酒满杯,菜上齐,吩咐一声:“今日都要满饮!”所有人都得跟他一起狂灌。有个曹豹天生不会喝酒,向张飞求情:“将军,我实在不能喝啦。”张飞便发怒道:“违我将令,该打一百!”众军官纷纷劝阻,张飞还是抽了曹豹五十鞭。

刘表用针扎喝醉者

三国时酒风确实很恶,非但张飞喜欢通过揍人来劝酒,刘表喜欢,曹操喜欢,连貌似文雅的孙权也喜欢。

张飞劝酒见于《三国演义》,《三国演义》是野史,刘表、曹操和孙权等人劝酒却主要见于《三国志》,《三国志》是正史,可信度是蛮高的。

曹丕在《典论·酒诲》里写道:“荆州牧刘表跨有南土……并好酒,为三爵,大曰伯雅,次曰中雅,小曰季雅。伯雅受七胜,中雅受六胜,季雅受五胜。”什么意思?就是说荆州牧刘表喜欢喝酒,专门让人加工了大、中、小三个酒杯,大酒杯取名“伯雅”,能盛七升酒;中酒杯取名“中雅”,能盛六升酒;小酒杯取名“季雅”,能盛五升酒。

据《中国历代度量衡考》论述,汉末及三国时一升相当于今天的0.2升,所以“伯雅”能盛两斤四两,“中雅”能盛两斤二两,“季雅”刚好盛两斤。现在一瓶白酒多为一斤装,一瓶啤酒多为一斤二两装,由此可见,一只“季雅”能盛下两瓶白酒,一只“伯雅”能盛下两瓶啤酒。

汉魏时没有蒸馏酒,只有酿造酒,而且酿造方法较为粗放,按北魏贾思勰在《齐民要术》里记载的酒法,水和米的比例是一比一或者更低,这样如果不经过二次发酵的话,成品酒最多不会超过五度,很像现在江浙一带的江米甜酒,可以用“酸酸甜甜就是我”这句广告词来做广告。

即便这样的低度酒,常人也不会论斤喝。刘表怎么喝呢?他把伯雅、中雅、季雅三个杯子一字排开,统统倒满,咕咚一杯,咕咚一杯,一气喝完,将近七斤酒进肚了。

跟张飞一样,刘表自己狂喝,也让客人狂喝,谁不喝,他就强劝。

前面说过,张飞劝酒的方法是用鞭抽,很粗犷。刘表比较内秀一些,他劝酒的方法是用针扎。曹丕在《典论·酒诲》里是这么写的:“(刘表)又设大针于杖端,客有醉酒寝地者,辄以针刺之。”你喝醉了,我就把你扎醒,让你接着再喝。

曹操敬酒典韦持斧相随

再说曹操的酒风。

曹操本人并不怎么喜欢喝酒,执政以后还一度禁酒来着,但他劝起酒来却很猛。《三国志·魏书》第十八卷有云:“太祖征荆州,至宛,张绣迎降。太祖甚悦,延绣及其将帅,置酒高会。太祖行酒,韦持大斧立后,刃径尺,太祖所至之前,韦辄举斧目之。”

曹操在前面敬酒,典韦拿着大斧子在后面紧跟着,曹操向谁敬酒,典韦就用斧子向谁敬礼。那意思很明显:敢不喝?劈死你!

孙权劝酒一“摔”方休

孙权比曹操有过之无不及。《三国志·吴志·张昭传》记载:“权于武昌,临钓台饮酒大醉,使人以水洒重臣,曰:今日酣饮,惟醉堕台中乃当止耳。”当时的场景想必是这样的:孙权在高台上大宴文武,要求大伙一醉方休,某宾客不喝,孙权就让人往他身上泼水,下命令道:“快点儿喝,今儿个必须喝到迷迷糊糊掉下去为止!”这已经不是一“醉”方休了,是一“摔”方休。

关于孙权劝酒之猛,还有一例可作佐证。《三国志·吴志·虞翻传》记载:“权既为吴王,欢宴之末,自起行酒,翻伏地阳醉不持,权去,翻起坐,权于是大怒,手剑欲击之。”孙权劝酒,臣子虞翻装醉,被孙权发现了,孙权大怒,竟然要砍死他。

第一个在越南称皇帝的中国人

越南,与中国山水相连,鸡犬相闻,它世代受汉文化的浸润,历史上,曾长期受中国朝廷的辖属或保护。第一个在越南称帝的中国人远在秦汉时代,此人堪称世界范围内最长寿的帝王——他就是赵佗。

赵佗在岭南可是大有名头,他曾是两广及越南一带的“拓荒者”,同时,也是第一代“南越王”。赵佗属于南越堂堂正正的皇帝,尽管出于礼节,不得不对汉朝象征性地隐藏起自己的帝号——“南越武帝”。他在位71年,卒时已是汉武帝建元四年——公元前137年。他的寿命确实超过了一百岁,是名符其实的“长寿翁”。

上一篇:陕西金香山导游词介绍下一篇:杂谈而已美文